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内科的护理范文

心内科的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心内科的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心内科的护理

篇1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13-01

目前,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很注重这个问题,特别是对医院,要求就更加严格,对医院护理工作者的要求就尤为严格了。医院内患者的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伤害,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及其医治、护理等行为。心内科患者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年老、体弱、多病、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承受能力差,因此很容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性低血压等意外。WHO总干事曾经在“保健质量 患者安全”的报告中号召所有成员国家队对患者安全问题要给予最密切的的关注,采取切实的措施监控医疗差错和患者的安全问题,加以相关研究,以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结合医院开展的多次研讨会,对心内科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了探索,并在护理工作中加以运用,使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安全得到大大提高。现结合我个人护理经验,谈谈我在心内科护理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

1 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心内科患者多属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心肺功能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冷热感觉不灵敏症状,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易发生跌倒、坠床、冻伤、烫伤、自伤、自杀等意外。这属于患者个人生理、心理上的主观因素。另外还存在着一些客观的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等。环境因素如摇床的摇手使用后未及时归位、地面不干燥、床旁椅放置不妥、光线过强、过暗等均易使患者受到伤害。药物因素如医院由于多种原因经常使用强心、扩血管、镇静等特殊药物,使用不当或宣教不到位易使患者受到伤害。护理人员因素如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停留在打针、发药、铺床等常规护理工作上;存在着尽快把自己职责内的任务完成,尽早休息或提前下班等心理;新进护生对专科知识和操作程序不熟悉;心内科急危重患者多,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等。

2 心内科护理中安全管理的对策

要做好心内科护理工作,要从患者到医院入院开始就做好相应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从刚入院到出院都要格外重视的过程。要做好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做好患者入院的评估,根据病情“区别对待”:这儿的区别对待,不是指心内科护士因为患者的熟悉程度而区别对待,而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除此之外相对较重的尽量安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以便于及时观察病情和抢救。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使用床头卡,危重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的标示制度。

2.2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感染防控工作:心内科患者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

2.2.1 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区域包括门窗、厕所、用水房、病室床单元设施等,这些是病员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专人管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中午、夜间、患者起床、就餐等时段,这些时间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或比较繁忙,对病员的关注相对较少,易发生意外,所以在这些特殊时段要增加护理人员来协助值班护理人员的工作,中午派2-3名护理人员上班,夜间采取双班或吊班,节假日必需排够上班人员以加强防范工作,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从而确保患者安全。

2.2.2 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心内科患者年老多病,机体抵抗力较低,易发生院内感染,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手卫生工作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不出现因感染而发生的并发症。

2.3 做好患者心理康复指导工作,引导患者健康向上: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加上家属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部分病员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想到自杀等不良行为。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运用语言或案例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从心理层面上帮助患者准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多与他们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及时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篇2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19-01

胸腔穿刺是治疗胸腔积液的常用诊断和治疗方法,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积液量大生成快速常常需要反复穿刺,患者痛苦大且并发症多。笔者就此结合自己应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案例,浅滩如下自己的护理体会,供大家参考:

1 穿刺前及穿刺时护理

(1)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讲明胸穿的目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介绍操作方法,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并交代注意事项,如避免咳嗽、转动身体以免穿破肺泡而引起气胸;对精神过于紧张者,可于术前口服安眠酮0.1g,或可待因15~30mg,或进行对症处理。针对层次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以或深或浅或繁或简的解答,营造和谐的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护患关系,有效地帮助患者解除紧张、忧虑和恐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2)准备与查对备齐穿刺术所需的各种用物,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备好氧气、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心电监护仪等,询问患者既往是否用过利多卡因、有无过敏史,做好普鲁卡因皮试。

(3)穿刺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宣教穿刺的及注意事项,如避免穿刺时咳嗽和活动。如有不适可说话或举手示意。还可以介绍同样已经置管引流的患者交流,减少患者的紧张感。穿刺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呼吸情况,如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剧烈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停止穿刺,并做好抢救准备。

(4)留置管护理:穿刺后要加强巡视病房,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一般排液速度不超过50ml/h[1]。引流管应在床边妥善固定,引流袋要低于穿刺点20cm以上,防止引流液逆流。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及时倾倒引流液。要注意穿刺点的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每3天局部消毒1次,并更换敷贴。如果局部有红肿、流脓应及时拔管另行穿刺。引流管的固定也非常重要,应将引流管呈“S”形固定于腋中线水平,固定时最好包括引流袋管及接口,这样翻身时引流管不易脱开,造成气胸。中心静脉导管管径细小,而癌性胸腔积液中纤维及蛋白等渗出物多,管腔较易堵塞。一般取生理盐水20ml加压向胸腔冲洗就能冲通,如无效还可用肝素0.1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反复冲吸直到引流管通畅。如反复冲洗仍不通者可用导丝疏通。

(5)胸腔内注药的护理:胸腔内注药一般均应在胸腔积液引流彻底后注药,先注入生理盐水20~30ml,确定导管未滑出。然后注入化疗药物或者促使胸膜腔粘连的药物。药物注入后取稀肝素封管,去除引流袋,妥善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嘱患者改变,俯卧、仰卧、左右侧卧位各15min,一共约2h。夹管24~48h后开放引流。期间要注意患者有无发热、纳差、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嘱患者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定时复查血象及生化指标,及时应用止吐及升白细胞的药物。

2 术中护理

2.1 术中配合协助患者反坐在靠背椅上,面向椅背,椅背上放一薄枕,双手平放在椅背薄枕上,头部伏于前臂上(危重病患者可用半坐卧式,用背架或枕头支撑患者背部,患者前臂置于枕部)。一般穿刺处选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协助医生进行穿刺、抽液、固定。每次抽液完毕取注射器时,应先夹紧橡皮管,防止空气逆流入胸腔,引起气胸。每次胸腔穿刺抽液时,抽液速度不能过快、过多,以防止纵隔移位发生意外。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一般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穿刺与抽液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抽液完毕后,按需要留取胸腔积液标本,如治疗需要,可注射药物。术毕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如治疗气胸者,可用人工气胸抽吸箱。

2.2 病情观察护士一方面是以平等、体贴、真诚的眼光正视患者,可适当亲切地握住患者的手,进行非语言安慰;另一方面要注意T、P、R、BP等生命体征变化,防止患者过度紧张而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症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刺激性干咳,甚至晕倒等胸膜反应。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时立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压穿刺部位,嘱患者平卧,予低流量吸氧2~5L/min,心电监护。如果患者症状不缓解,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g,并做好记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 术后护理

篇3

关键词:舒适护理;心内科;应用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cardiology,method and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Collected in June 2014 to December 2014 in our heart patients with 300 cases,on the basis of accepting heart care on a regular basis with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analysis,given the corresponding basis of comfortable nursing,the environment comfortable nursing,sleep comfortable nursing,comfortable nursing,bowel movement posture,comfortable comfortable nursing,diet nursing,etc.And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fortabl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fear,depress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state change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fter comfortable nursing the patients fell by 25.2%,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has fallen by 31.8%,the incidence of fear fell by 27.5%,P values

Key words:Comfortable nursing;Heart medicine;Application analysis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导致患病率升高,尤其是心内科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3]。而内科老年患者是一群特殊性的人群,由于患者的病情严重、体质虚弱、年龄大等原因对护理有非常高的要求[4]。患者均存在生理、心理2方面不适,而过度的不适和焦虑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护理学中的舒适是指没有病痛折磨、精神放松且心情愉悦的良好体验,任何影响和破坏这种良好体验状态的原因都称为不舒适[5]。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各种不适感,是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有研究指出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及追求的结果[6]。然而舒适是一种生理和躯体性感受,无法用仪器来测量,这对护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本文对2014年6月~1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舒适护理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舒适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患者均为2014年6月~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并接受舒适护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5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为(60.5±2.0)岁,均为神志清醒患者。

1.2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在接受心内科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强的护理心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给予基础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睡眠舒适护理、疼痛舒适护理等舒适护理。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在舒适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见表1。舒适护理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患者不适的因素

3.1.1生理因素 心内科的患者大多年龄大,发病突然、猝死率极高,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处于疼痛、寒冷、呼吸不畅,不良等不舒适状态。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烦躁、抑郁、焦虑及恐惧等等负性不良心理从而感到不适。

3.1.2心理因素 患者病情重,而各种仪器的使用进一步加重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担心医疗费用高,愈后效果不好。因此患者常处于担心和焦虑的不适状态。

3.2.舒适护理模式 舒适护理模式是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探讨摸索研究患者的舒适,使其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和缩短其不愉快的体验,真正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康服[8]。护理学中传统意义上的舒适护理亦被称为舒适度的干预行为,目的是让患者身心处于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且在整体护理过程中提升护理学科的水平和深化护理学理念。护理人员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应从各个方面帮助生理及心理缺少健康的患者从新获得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愉悦感、满足感及舒适感[9]。

3.3护理对策

3.3.1基础舒适护理 在做好心内科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身体皮肤的直接感觉和周围的环境是最直观的影响患者的生理舒适感的因素。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首先,护士面对患者时做到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主动招呼患者以激发其对生活的积极心态;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粘膜破溃,铺床换被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帮助患者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预见性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护士对患者的每一样护理操作都应尽量做到动作准确轻柔、表情自然和睦,操作过程中要本着对患者关爱的精神,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3.3.2环境舒适护理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整齐,光线柔和,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控制在50%~60%。相关文献报道[10]病房内的色彩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内科内宜使用淡蓝或淡绿色的隔帘有且于减轻患者的忧虑、恐惧、头痛、发热、失眠等症状。心内科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透气,保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与昼夜节律相一致。

3.3.3睡眠舒适护理 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护士应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做好晚间护理,睡前帮助患者用热水洗脚、听音乐、喝牛奶、帮助患者盖被等。尽量减少对患者夜间睡眠的影响,夜间护理治疗操作时间要尽量集中。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明显或精神抑郁容易失眠,可给予适当止痛或镇痛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恢复睡眠或睡眠质量。

3.3.4舒适护理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每2h翻身拍背一次,按摩骨突及受压部位,并建立翻身卡,做好记录。在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患者。协助清醒患者每30min被动活动下肢,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介入术后制动患者,护士应经常将手伸在患者腰下进行按摩,以减轻腰背部酸痛,增加舒适感。

3.3.5排便舒适护理 由于疾病及心电监护的影响,患者必须卧床,应耐心讲解床上排便的重要性,保护患者隐私,给予屏风遮挡,及时倾倒排泄物,维护患者自尊,同时饮食中应增加粗纤维的蔬菜,多食新鲜水果,注意补充水分,给予腹部按摩等,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排便时不能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脏骤停,养成定时排习惯,对排便困难者可使用开塞路或口服缓泻剂。

3.3.6饮食舒适护理 患者饮食应给予低盐、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糖类、适量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以减轻心脏负荷。切勿饱食,因饱食后,胃部胀满,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塞[11]。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d,或100mg以下/每千卡总热量。脂肪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减少钠的摄入,每人的摄入量应首先争取达到10g/d以下,将来能减至5g/d以下为最好。不饮或少饮酒,量不超过30g/d。戒烟便的。

4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在传统意义上称为人性化舒适度的干预行为,而舒适护理是对拓宽护理领域服务的一种展现,它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任何时期和任何患者[9]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忧虑、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同时亦能增进护患间的交流,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护土以患者需求为考虑重点,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顺应了现代护理的发展,拓展了护理专业的实践范围[12]。把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了护患双方在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同时高度敬业精神与责任感是舒适护理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关心患者身体上的疾患,还要关注由身体疾患而引发的各种心理反应。利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服务技巧,为患者解除痛苦,从各个层面上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不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护士也能从患者的赞扬声中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吴风.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8):120.

[2]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

[3]邱爱霞.舒适护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及临床意义[J].药物与人,2014.4.

[4]谭晓艳,许超,刘晓虹,郭伟航.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05):44-46.

[5]彭燕、何先弟、杨秀木ICU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1、(2)115.

[46]王芳,韩芳.舒适护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0):9.

[7]杨莉.舒适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2004.1.

[8]邵素云;鲍丽;杨茹;刘巧;王金婉舒适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11.

[9]运怀英,满力.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J].护理人员学杂志,2006,21(5):74.

[10]王婷.重症监护室患者82例舒适护理人员[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109.

篇4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医学已经逐渐开始发生转变,其趋势渐渐趋向于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新型方式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于传统护理中存在的各项弊端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同时对疾病患者的护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4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要求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对于心内科来讲,疾病本身变化时间短,疾病类型复杂多样,护理工作实施起来的难度更大。作为护士,怎样强化整体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护患之间的矛盾,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笔者十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对于心内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可行性强的防范措施供读者参考。

1 护理纠纷原因分析

1.1 护士本身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个别护士人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责任意识不够,没有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程,处理问题态度马虎大意,对病房的巡视工作没有按时按量完成,巡视时未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询问和观察。而且由于心内科的特殊性,与其他科室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用药环节,其计量要求十分精确,而且每位患者的用药可能都不同,而且差异明显,某些药物的使用量甚至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如果在配置环节存在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非常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1.2 护士整体水平不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护士的招聘制度也随着发生改变,部分护士实践经验不足,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要点,并没有对患者进行足够的关怀和关注,不能准确的将护理过程做好,对患者心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1.3 专业知识熟练度不够:

刚刚入职的毕业生,由于平时训练时间有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一般只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而当其真正开始独立完成工作的时期,在进行一些基本操作时可能出现一定问题,例如,输液、采血时不能一次成功,对一些精密设备不能数量进行掌握,心理素质较低,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沉稳处理,从而引发患者家属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另外,心电图知识了解不足时,护士可能难以对一些细微变化仔细观察,到出现紧急问题时,延误病情,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引发纠纷。

1.4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在医院工作几年的护士都会了解,护士在心内科的工作量是最大的,不仅需要在工作时一丝不苟,而且在夜班时,一人要同时关注几十位病患的情况,工作压力大,当遇到需要某些特殊药品时,例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必须迅速准确的送达,否则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具有工作经验的护士通常会采取一些方法离开心内科的科室,直接导致心内科临床上的护士大部分是缺乏工作经验的临时护士或者大学毕业生来担任,而且心内科对护士的工作经验要求较高,因此当出现某些疏漏时很可能会导致纠纷的出现。

1.5 医院费用问题:

有于心内科本身治疗过程较为复杂,而且诊断过程也比较困难,当治疗效果不能达到患者及家属满意时,而且收费通常较高,特殊仪器的使用费用等等,护士催缴治疗费时容易出现纠纷。

2 处理措施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在心内科工作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十分重要,因此心内科疾病的患者特别忌讳的就是情绪波动,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患者血压剧增,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死。而作为医护人员,应当以患者为重,时时刻刻同情关心患者,保证自己态度良好,注意语言和蔼亲切,主动倾听患者内心的倾诉,对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尤其是对用药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硝酸甘油引发头痛,利尿剂导致的全身无力等情况,护士应当尽自身最大努力使患者的要求达到。

2.2 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经过长期医护工作者的实际经验总结完善的,每一项细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某些特殊操作中,例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巡视以及无菌操作等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执行,对于心内科病房的巡视工作时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是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的必要内容。同时对于必要的书面文件必须及时进行整理记录,对患者的实际状况、各项体征、睡眠情况以及饮食问题,必须进行严格的记录工作,并且对其妥善保管。

2.3 加强基本操作的熟练度要求:

医院应当注意对护士基本素质的把握,对其专业知识必须经过专业的考核,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笔者的自身经验来看,在心内科工作中实践经验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实践经验是减少护患纠纷的衡量标准之一,经验越丰富,纠纷发生率越少。因此必须加强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达到数量掌握各项常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心电图等各种高科技设备的了解程度必须重视。

2.4 做好人文关怀: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作为心内科护士与之交流时必须保证自身情绪不能发生剧烈变化,要保持态度平和,诚恳的回答患者的各项问题,注意自己语调的起伏,严禁出现态度粗鲁的情况。应充分把握早晨和晚间的工作,可适当帮助患者整理床铺,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关切的问候其睡眠情况,做好人文关怀。

2.5 做好健康知识普及:

每位护士必须要熟练的对各项心内科健康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对于不同疾病的不同时期应注意的问题都要仔细学习,准确实施护理工作。在对于患者在其入院时,应当将必要的心内科知识对其进行普及,避免出现诱发疾病的因素、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情绪波动、注意保暖工作。在出院之后应按时用药和回院复查,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3 结束语

护士是对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直接参与者,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针对心内科病人的独有特点,对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要求,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的对患者进行关怀,避免出现护理纠纷,为患者着想,使患者病情能快速得到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晓艳,张淑芳.心内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1):60-61.

[2] 李子凤.如何有效减少心内科护理纠纷[J].医学信息.2011(9):4854-4855.

篇5

作者单位: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通讯作者:周利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 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结果 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绩效考核; 护理管理; 应用

绩效考核是目前护理管理者用来正确评价护理人员个人优缺点、工作表现以及其工作目标与执行工作效率的一项考查标准。能够让护理工作人员保持并改进现有的工作方法,并且具有人性化、制度化等诸多优点。能够体现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原则,从而形成一个明确目标-科学管理-公平考核-绩效奖惩的一个竞争氛围与良性循环。本文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实行绩效考核心内科床位166张,分三个护理单元,心内一、二区各60张,护士20名,心内三区46张(其中CCU16张)护士32名,共计护士72名,年龄20~4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占18名,护师占23名,护士占30名;其中有本科毕业的19名,有专科毕业的52名,有中专毕业的1名,以上与2009年进行比较,一二区人员在学历、职称、年龄以及护士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士分层定岗:成立护理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培训小组和质量管理小组,对心内科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和质量考核,由绩效考核小组根据护士培训效果、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学历以及职称等相关因素,对护士分层定岗,确定绩效奖金系数。心内科护理人员实行轮岗制,同层级护士实行月考核低于90分的末尾淘汰制,绩效最优者上上一层级。

1.2.2 绩效考核的标准

1.2.2.1 总原则:绩效考核项目包括护理质量(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量,各占护理总奖金的50%。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适用于心内一、二、三区。护理工作量考核暂用于心内一二区比较(因心内三区近期在床位数、护理人员等方面与心内一二区没有可比性,暂时缺少科学的护理工作量的权重比重,待心内一二区试行探讨出一个合适的权重比重后将护理工作量纳入心内三区考核)。

1.2.2.2 护理工作质量以单项奖否的方式进行。工作质量控制包括院级查房、区间交叉查房、区内自查,采用现场反馈结果落实到人并签名确认的形式落实,按照“护理综合目标评分奖罚规定”奖否。所罚基金纳入心内科护士长基金。区内护理质控按照区内累计积分进行月考核。依据分组累计积分,评出每月最优护理质量小组和组长,给予奖励。

1.2.2.3 患者满意度采取区间交叉分组调查。满意度达到95%,不奖不罚。超过95%,给予奖励,每超过1%奖励1000元。满意度低于95%,予以否决,每降低1%,否决1000元。

1.2.2.4 护理工作量占50%,其中护理费、治疗费、出院患者数、病床使用率占25%。按照权重系数对各区、各小组进行护理绩效考核,给予奖金分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两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应用q检验,以P

2 结果

2.1 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P

2.2 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护理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绩效的考核评分进行比较(P

2.3 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患者的满意率进行比较(P

表1 2009年与2010年护理工作量比较

表2 2009年与2010年护理质量比较

表3 2009年与2010年护理培训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3 讨论:

3.1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实行绩效考核不但能够体现出护理管理中其“以人为本”的理念[1,2],而且实行绩效考核其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评估出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从而打破类似的问题再重复进行出现的局面。通过实行绩效考核,总结其方法,这也对医院心内科护士的护理质量意识做了全方位的控制与检查,心内科护士其改进意识、问题意识以及质量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并且收到了较为良好的反应。护理质量管理其成效则依赖于护士群体的质量意识。心内科护理绩效考核的运行,能够让每个护士其工作业绩都与个人、科室息息相关。这也提高了护理工作中护士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做到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本文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护理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绩效的考核评分进行比较(P

3.2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心内科患者满意率:实行绩效考核不但能够体现出护理质量其管理的持续性、客观性、公正性、公平性,更能确保心内科护理质量其具有稳定性[3,4]。尤其是实行了奖金与绩效考核挂钩之后。患者对本科室满意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对患者的满意度每月进行测评1次后发现,实行绩效考核以后,心内科护士其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都能够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心内科的每一位患者,并且能够完成好交待的各项工作。而在护士护理患者其整个过程里,如果患者对其有不满的情绪,护士们都能够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并对患者疏导,以解决问题。本文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患者的满意率进行比较(P

3.3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转变心内科护理服务的理念:实行绩效考核质量管理不仅能够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充分的发挥护理工作者其无限的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充满尊重的良好工作环境,更有利于对护士的素质进行整体的提高[5,6]。心内科在转变其护理服务的理念同时,也逐渐的调整管理的思路以及模式,能够让以往单纯的依赖其护理制度进行管理护理工作人员的模式,逐步过渡到一个以人为本并且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能够把医院需要我完成什么其传统的服务理念充分转变成“患者要我为他做什么”这样的一个服务理念中。正因为如此,必须要使临床护理人员充分的转变其被动的、传统的服务理念,能够主动的为患者进行全方位服务。

3.4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心内科护理队伍其整体的素质:实行绩效考核质量管理则是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以预防为主,并且持续的改进则是护士管理的精髓所在。实行心内科绩效考核,把护理人员其奖惩与绩效转化成分值,并且使其绩效工资与分值高低直接进行挂钩,能够让护理工作变成量化与质化的统一。

本研究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护理工作量等方面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参考文献

[1] 卢欣欣.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新进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690-692.

[2] 朱倩.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南方护理学报,2005,12(2):80-81.

[3] 李改珍.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0,24(20):1855-1856.

[4] 谢敏,杨兴华,杨帮翠,等.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西部医学,2006,18(3):81-83.

[5] 刘保萍,陈海英.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45-46.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b)-0190-04

Application of specialist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team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ursing management

SUN Chi1 GUO Ting2 ZHANG Chao3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3.Department of Nursi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st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group o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Methods 131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u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group of specialist nursing management mode;1310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implement the quality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Nursing manage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CG recognition rate,correct operation rate,reading rate,difficult ECG recognition rate and correct oper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time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diagnosis time of coronary diseas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rate and awareness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fied rate of nursing document writ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verse event probability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first aid course tacit satisfaction and accuracy of verbal orders performan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error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Specialistnursing quality control group;Department of Cardiology;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quality

心内科的疾病病种多样,交错复杂,特别是急危重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因此,心内科的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都面临着诸多难题[1-2]。针对我院心内科的蓬勃发展,以及系统、规范的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统筹规划的专科护理质控小组是必不可少的[3]。我院心内科成立专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开展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内科患者1310例作为观察组,由科室成立专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开展护理管理,进行了心电图评估者1310例,以胸痛为主诉者783例,诊断为冠心病者574例,其中330例患者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112例患者被告知临床病重(含病危),采取急救措施的患者为71例。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患者131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未进行严格的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估,此组患者中,进行了心电图评估者1310例,以胸痛为主诉者833例,诊断为冠心病者529例,其中297例患者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133例患者被告知临床病重(含病危),采取急救措施的患者为82例。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专科护理质控小组 由我院护理部组织并成立了医院心内科质量专科控制小组。小组由来自7个临床科室的副主任护师及以上的成员共7名组成,其中男1名,女6名,中位年龄40岁。该护理质控小组设置组长1名,?责整体工作的安排和统筹规划,接受过心内科专科护理培训和教育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的技术评估成员3名以及质控巡查成员3名。

1.2.2质控内容 ①教育监管单元。该单元拟定通过对专科护理人员心电图教育培训进行监管和督促,最终评估在质控小组的指导下,心内科护理人员能否获得更合理的成长。②宣教督促单元。该单元主要评估质控小组在心内科护理人员中延伸护理的指引效果。以胸痛患者的引导和宣讲为例,合理调节心内科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和延伸护理中的平衡。③工作监督单元。该单元主要以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常规护理单元为基础,以质控小组的方式来考察并监督心脏介入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交流反馈,穿刺口护理,以及相关文书的书写、记录和医嘱的签署情况等。④医护配合督导单元。该单元主要以心内科急救为契机,通过质控小组的督导来增加并完善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促进医疗工作的改善。

1.2.3明确工作职责 ①负责心内专科护理整改措施的计划制订和实施;②护理质量的把控,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积极指导解决;③防范心内专科的护理差错,鉴定相关事故并提出具体责任问责;具体检查方式包括:①以上述的护理内容为基础,每周不定时进行至少1次的护理质量抽样调查,并将检查所发现的缺陷问题向本组的主管护士进行汇报;②质控小组每周不定时地至少1次针对责任护士工作进行重点检查,发现护理缺陷,督促护理计划的制定和落实;③每周至少1次针对专科护士指导工作的现场聆听,并提出指导意见;④质控小组将每月开展1次专科护理质控会议,对每月心内专科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一些护理问题和缺陷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方案,提高并改进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心电图识别率、心电图的操作规范、心电图解读情况及疑难心电图的识别和反馈率;②比较胸痛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冠心病确诊时间、患者对胸痛的认知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知晓率;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实施的完成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的合格率及相关记录完善率;④比较两组急救过程中的配合默契满意度、操作失误率及口头医嘱执行的准确率[4-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电图识别及操作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识别率、心电图的操作规范率、心电图解读率及疑难心电图的识别和反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胸痛患者就诊及认知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就诊时间、冠心病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对胸痛的认识率及该疾病严重程度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术后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术后护理实施完成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2.4两组急救过程中的配合情况、操作情况及医嘱执行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急救过程中的配合默契满意度及口头医嘱执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操作失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医疗服务在整体诊疗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6]。其中,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进程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但是,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学历参差不齐等现状皆对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带来挑战[7]。虽然目前专科护士培训和人员配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日常繁琐的工作和松懈的考核环境往往会影响到专科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门诊会诊、科研教学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8-9]。现阶段,我们以“护理部-专科小组-专科护士”为梯队的模式建立质量控制小组,通过直接参与的方式,予以“实时考核,实时评估,实时反馈,实施处理”来督促并提高整个心内科的专科护理质量[10-11]。

篇7

关键词:心内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42-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心内科疾病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病情复杂的特点,因此心内科的护理更具有其复杂性。因此,作为医疗工作的关键环节,护理工作要努力适应现代化的总体趋势,向心内科住院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疗效果。我们根据168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总结了我们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选定我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68例,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42~72岁,平均(49.3±8.7)岁。心绞痛患者38例、冠心病患者94例、心律不齐患者16例,心肌梗死患者20例;伴发高血压病患者74例、糖尿病患者29例、支气管哮喘27例。

1.2 改进措施的护理。

1.2.1 心理护理。心内科患者经常出现恐惧、抑郁、焦虑和绝望等负面的心理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不利于患者的护肤。对此,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症状,我们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要应用安慰、鼓励等手段为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并清晰透彻的为其分析病因以及治疗后进一步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尽量降低负面的心理反应,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患者从心理上建立康复的信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生活状况,比如睡眠及进餐情况,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等,对发现和了解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解决。因为护理人员的安慰带有权威性,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安全感,以此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1.2.2 特色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例如,对患有皮肤水肿的患者,经常协助患者变换,并保持床单的卫生整洁,预防褥疮发生;对患者因为呼吸困难而造成的发生口干口臭,应加强其口腔护理,提醒其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清洁口腔;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很好的卫生习惯,不愿开窗通风,再加上家属的频繁探视,导致室内空气浑浊,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保持病房内空气良好的流通,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适宜,预防交叉感染,创造一种温馨的人性化环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详细的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能够有所了解。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还要做到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中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病情发展以及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提高责任感,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2.3 营养护理。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原因,大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并在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食现象,我们在护理时要为患者准备一些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尽量的避免用力进食或咀嚼,并建议患者做到少食多餐,每餐不必过饱,这样既能够为患者提供身体做需要营养而又不会导致过分的劳累。

1.3 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采取改进后的综合护理后,使护理人员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护理工作在整个实验期间的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8例患者经过治疗及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39例(82.7%),有效(症状有所减轻)21例(12.5%),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8例(4.8%),总有效率94.2%。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医护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1.4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以(X±S)的形式表示数据均数,计数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各指标率的变化结果采用组间的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活动,既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要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专业的护理环境。作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要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良好运行,就必须要以护理的质量为核心。由于心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这就要求接诊的护理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了解病情,并及时有效地做出护理诊断。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既要全方位地考虑患者的病情,又不能忽略那些潜在的护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新项目的引进,使得护理工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医院应该经常性的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尽量避免由于对护理仪器操作的不熟练而带来的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护理人员还应学习和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院心内科实施改进护理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模式,提升了护理工作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凭借护理模式的转变,进人本科室的患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怀。改进后的综合护理方式,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护理需求,真正解决患者的难题,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方法:分析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发生的原因,以及与科室,患者、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论:对心内科老年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确保护理安全。

心内科的病房有其特殊性,大多是60~80岁的老年人,为了加强本病区对老年人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定应对措施,确保老年患者的安全。因此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改善护患关系的基础,对于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及安全,对老年患者及家人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可以减少老年患者不必要发生的安全隐患,还能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1]。

1.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

1.1患者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首先年龄占主要地位,绝大多数患者都是70岁左右老年人,并且老年患者整个机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高都有明显的下降,比如听力、视力不好,反应迟钝,行动不便,基础病多,严重的会出现老年痴呆或精神障碍,如:坠床、跌倒、烫伤、走错病区等,这是老年患者容易发生的,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的最大隐患。

1.1.2病区环境:由于建筑设计不人性化,老年人对病区环境不适应,基础设施不到位,提醒标识过小,病区厕所太远等均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

1.1.3知识缺乏:由于老年患者的认识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对相关疾病知识不了解,便无法理解疾病的危害程度,不配治疗。

1.2护理人员的因素

1.2.1责任心不强:(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个别存在责任性缺乏,工作疏忽大意,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及不认真交接班,未严格遵守医嘱,(2)输液后不及时巡视或巡视不认真造成液体外渗,发现不及时导致静脉炎发生,输液时未控制好滴数过快导致患者发生心衰或肺水肿,过慢则会使血药浓度低于应有的治疗浓度,即达不到抢救和治疗的预期效果[2]。

1.2.2法律意识不强:(1)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2)在接待患者时说话不谨慎或治疗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引发患者和家属对治疗不信任,引出医疗纠纷,(3)护理资料书写不规范,不及时,有涂改,一旦发生投诉,不能提供有力证据。

1.2.3理论知识不扎实(1)对心内科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够具体,对于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的急性期护理不到位,向家属解释不够具体,(2)对心电图的判断及认识不够详细,(3)对心电监护仪、初颤仪的操作不熟练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有质疑和不信任。

2.措施

2.1全面评估老年患者:采取有效恰当的措施,例如老年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仔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有无跌倒史,有无意识障碍,有无行动障碍,听力、视力等如上护理,悬挂警告牌,向家属交代留伴,做好入院的健康宣教。

2.2对护理的要求:加强对护士法律观念的竖立,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法的重要性,并维护护患双方的利益,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做好健康教育,疾病知识宣教,注意用药安全,加强沟通技巧,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

结论:随着整个社会的改变和提高,对于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责任心,持续护理安全的改进,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各种护理隐患,避免差错事故发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篇9

关键词:心内科 优质护理 人性化护理

0前言

心内科疾病患者病症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效果,做好护理工作将有助于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更好的康复。人性化护理措施作为优质护理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运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首先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4位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2人。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28~80岁之间。参与治疗的患者主要以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疾病为主。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之前均需接受心电图、彩超等临床仪器的检查。若患者患有严重的外伤、心脑血管等疾病或者是孕妇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则不应参与临床治疗及研究活动。参与治疗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因素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且P

1.2方法

对照组所有治疗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在基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设人性化护理措施:

第一点,心理护理:所有参与住院治疗的患者都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在这里他们面对新的事物可能产生未知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心肌梗死、心脏病患者他们会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用和蔼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患者,并通过肢体语言的使用鼓励并慰藉参与治疗的患者,帮助他们建立一个阳光的心态,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治疗及护理工作。

第二点,治疗护理干预:在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中应该轻手轻脚的进行,相关动作要准确、到位、力度要拿捏恰当;不要随便的议论患者的病情状况,避免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使患者增加心理负担,引发患者疾病病症的加重;护理中应确保患者呼吸顺利、打通的静脉通路时刻畅通;相关急救设备应该备好,若需要开展急救手术治疗,应密切关注患者个人身体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师进行联系。

第三点,应做好药物护理:应根据患者患病种类、治疗方案等基本信息嘱咐患者及时的用药、输液,并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相关作用,及时的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监督患者用药,从而确保用药环节中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四点,饮食护理:进入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一般心功能已经不是十分健全,在日常活动中存在障碍,所以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作息调整,为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条件,合理控制患者的盐分摄取量,鼓励患者多食用高能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引导患者多餐少食,避免发生便秘影响心血管正常功能。

第五点,营造人性化的住院环境:对于心内科患者而言,良好的住院环境会加速病症治愈及康复的进程。医院方及护士要千方百计搞好病房内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同时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护士每日定点彻底打扫卫生,做到病房内一尘不染,保持室内外通风及空气畅通,完成室内的灭虫及消毒任务,为患者创设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

第六点,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当患者经治疗后符合出院条件后,患者一旦出院应嘱咐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的用药方法,并对家庭卧床的摆放进行提前指导,然后积极的向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心功能康复的重要性,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并对患者的疑问给予细心的解答,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患者入院进行检查、治疗。

1.3观察指标

医院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邀请患者对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并通过数据整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花费费用等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进行组间差异检验,若P

2结果

2.1观察组及对照组T住院及住院费用的对比

经过对表1数据研究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花费的住院费用也相对较少,且P

2.2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比

经表2数据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

三、讨论

在心内科患者疾病的人性化护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整个护理的环节当中,确保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护理质量得到保障;通过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将有效的提高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1]刘夕英,冯欣岚.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4).

篇10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心内科;护理

心内科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因而微量注射泵现已广泛运用于心内科临床治疗[1,2]。微量注射泵与传统注射器相比,具有药物精确、恒量、平稳的特点。临床研究表明[3,4],使用微量注射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对于微量注射泵在心内科的护理应用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考察了微量注射泵优质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11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微量注射泵治疗的心内科疾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41~78岁,平均(53.1±15.1)岁。其中心衰竭22例、冠心病18例、心肌梗死11例、心律失常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2.4±14.5)岁。其中心衰竭21例、冠心病20例、心肌梗死11例、心律失常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①在使用前,护理人员对微量注射泵进行检查,确保正常使用。主要检查部分为推进器、二通阀和导轨是否正常。②护理人员连接好注射泵后,妥善固定于输液架上,调节好输注速度,嘱咐患者勿擅自调节。③当输注的药物具有刺激性或渗透压较高时,应选择较粗的、血流丰富的静脉血管连接微量注射泵,降低输注速度,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④输注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除微量注射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①心理护理:微量注射泵是一种新型注射装置,患者对其不熟悉,会出现心理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跟患者沟通,说明微量注射泵使用原理、安全性、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依从性。②微量输注时间较长,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巡视次数,并注意观察其注射部位是否发生渗血、渗液、疼痛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③对于重症心内科患者,在输注过程中要时刻观察病情变化、给药反应,同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④输注结束后,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质量评分 根据院内考核评分表对①健康教育;②基础护理;③重症护理;三个指标进行评分,每项评分100分。

1.3.2患者满意度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专业人员陪同指导患者填写。评分标准为≥90分,非常满意;70分≤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所得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经正态分布检验后,符和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反之则进行秩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详见表1,观察组三项护理的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见表2,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满意度分别为77.59%、98.28%,经统计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3,P

3讨论

近年来护理质量不对提高,对优质护理的要求各所医院也各不相同。优质护理是护理人员人性化、全面的护理,不仅对自身素养有较高要求,而且对护理人员规范操作以及工作质量也提出了很高要求[4]。微量注射泵现已广泛运用于心内科临床治疗,然而心内科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药物的波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5]。因此,对于微量注射泵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据文献报道[6,7],患者对于病情认知和期望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能力在优质护理中占90%左右。因此,优质护理的前提是护理工作得有丰富的护理经验以及专业的微量注射泵专业知识和技术。我院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以及相关考核,对于技术考核合格护士方可行护理服务。同时,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合理的沟通是对优质护理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微量注射泵优质护理模式有效提高心内科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徐峰,陈黎黎,等.微量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1(11):1550-1551.

[2]李新梅.微量注射泵在心内科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1):859-860.

[3]郑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微量注射泵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5):594-596.

[4]晁秀琴.微量注射泵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1):104.

[5]岳素梅.心内科外周静脉通路的建立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6):444.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1 月- 2013 年1 月心内科患者114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心内科防治指南的心内科病标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 例,男38例,女19 例,平均年龄( 45. 9 5. 6) 岁; 对照组57 例,男32例,女25 例,平均年龄( 47. 1 7. 3) 岁。2 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内科疾病是长期慢性的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配合治疗。

1. 2. 2 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座谈会及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讲解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如与环境的关系,心脏功能运行的机制及防控措施,心内科的临床常见症状,并且分析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的影响。

1. 2. 3 运动指导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指导,告知患者适当合理的运动会对心脏功能带来获益,并且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频率及强度等,如慢跑、游泳、气功、太极等,嘱咐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 min,以期间无明显的不适感、中等强度以下为宜,若患者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停止后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1. 2. 4 用药的护理给予患者临床用药的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药方案,选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与联合治疗等方式的治疗。了解并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及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用药,嘱咐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坚持服药,按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1. 3 疗效标准显效: 病情稳定,无明显并发症; 有效: 病情相对稳定,偶见心悸胸闷,均可自愈; 无效: 较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2 结果

2 组患者干预前后总有效率干预组为78. 9%,对照组为54. 4%,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 27. 70,P 0. 05) 。

3 体会

篇12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加床患者9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加床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加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研究组加床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60.42%和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67%和68.7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适于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加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17-01

目前,伴随着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住院治疗的患者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迅猛趋势[1],其中以心血管内科表现最为明显,特别是在一些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其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心内科都会有加床现象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和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本研究为进一步规范对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的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探讨护理干预对策在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从辅助治疗的层面最大限度提升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特对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加床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显现出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加床患者96例,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50.36±8.42岁。所有入选患者均通过心血管内科相应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其中高血压患者94例,冠心病患者72例,心力衰竭患者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7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并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以及病情危重临床等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其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措施包括:①完善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工作:医护人员应全面掌握疗区内加床患者的实际病情,在遵循满足患者需要的原则下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顺序安排各班次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加床患者的密集时段应及时采取积极的人力调配方案,切实制定和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在为加床患者进行护理安排时应做到科学合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紧密衔接,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脱节现象的发生,严格确保护理安全。②制订护理流程,规范护理标识:由于加床患者往往无固定的床位号,故应加强对其床位号和床头卡的管理,尤其是在迁床时更应及时更换各种护理标识,严格避免迁床后床头卡漏换或缺失现象的发生。医护人员可根据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特点,全面制订和实施规范的加床患者护理工作流程,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有效杜绝各种护理隐患的存在。③强化消毒隔离制度,严防院内感染发生:医护人员应尽量减少家属陪护的人数以及在疗区内滞留的时间,以有效缓解病房内已经由于加床而造成的人员密集现状。为保障病房内的空气清新程度,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并且保证单次在一小时以上。严格实行湿式扫地的方式,并定期采用含氯消毒液对地面、床位以及病房内的其他设施进行擦拭。全面督促加床患者不要互窜病房,以严格避免由此而引发的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④改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应通过宣教而使加床患者充分意识到自身休息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针对加床病房环境复杂的特殊性,更应做到定时通风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并全面督促患者及家属自觉维护病房内的秩序,最大限度保持病房内的安静与清洁,积极为疗区内的加床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住院环境。⑤做好后勤保障:由于加床属于一种机动性的医疗预案行为,故应依照疗区内床位的历年使用形势而提前做好后勤物资储备。确保加床患者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和支持,力争做到生活用品充足、药品配备齐全。再加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特殊性,还应确保疗区内加床患者使用的吸引和吸氧设备,从而严格避免由于而产生的护患纠纷。

1.3评价指标。分别对两组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比较和分析。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进行评定,具体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主动性等五个方面。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每项20分,其中:①很满意:为得分在90分以上;②满意:为得分在75~90分之间;③基本满意:为得分在60~74分之间;④不满意:为得分在60分以下。总满意度为很满意与满意之和。

1.4统计学处理。本次临床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P

2结果

两组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经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有所改善。研究组加床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60.42%和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67%和68.7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进一步健全,其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也全面扩大,再加之人们对健康要求的大幅度提高,促使住院患者数量的急剧攀升,疗区内正常开放的床位数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现有的需求,最终导致疗区内加床现象的频繁发生[3]。也正是这种加床现象的不断出现,使临床护理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机率进一步增加[4]。因此,如何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已成为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护理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护患关系的紧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低等一些列问题依然存在,也在某种意义上给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护患矛盾和纠纷进一步增多[5]。而心血管加床患者则更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完善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工作;积极制订护理流程,全面规范护理标识;强化消毒隔离制度,严防院内感染发生;改善住院环境,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本研究特对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加床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本次临床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分别高达60.42%和91.67%。由此可见,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适于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霞.病区加床护理安全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10):2755-2756

[2]鲁娟.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08-109

[3]李培彦,张容,朱桂花,等.舒适护理在加床患者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5):508-510

篇13

【关键词】临床教学护生;心内科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7-02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时期,是现代社会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所以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我院每年会接受近200名护生来院实习,护理部根据现代护理模式要求,分析护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加强岗前教育,选拔高素质的带教老师,规范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生实习质量。现根据我院心内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临床护生因素

111专业知识不足,知识输出不适应护生从学校直接走向医院,环境生疏与紧张恐惧心理,使角色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贯通灵活应用到临床护理中。由于我国护理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存在不足,加上在校时不重视专科理论学习,一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只是了解,没有能完全掌握。

112主动性差现在护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责任感,怕吃苦,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动手能力及协作精神欠佳。

113操作技术不熟练

1131虽然目前学校已针对临床护理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而且很多学校能够应用仿真情景教学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但护理学科注重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的重要性,从熟练掌握知识到真正应用到临床工作中,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及积累经验。

1132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以自己的权益为中心。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很容易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质疑和干涉,导致护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紧张,动作不协调等心理障碍。

114缺乏沟通应变能力护生从封闭式学校到医院开始接触社会,职业道德还停留在书本上,思想还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快应用到临床中。

12带教老师的因素

121部分带教老师学历低,知识面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护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地解答,敷衍了事,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2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态度不端正,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且心内科工作高度紧张,难度大,部分带教老师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

13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师生双方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沟通技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对策

21加强岗前培训及入科宣教护生入科前挑选优秀护师或各科室护士长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做好护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临床。入科时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详细介绍科室环境,讲解本科室病重特点,物品放置等。

22加强专科知识培训入科后一对一进行带教,制定带教计划,加强基本理论及专科理论讲课;各种专科试验时间及时提醒,专科仪器的使用,医疗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药物的使用方法:如氯化钾不能直接推注,胰岛素只能用1ml注射器抽吸;严格控制输注速度的药物应使用提醒牌和使用输液泵,各种危机值要报告等等。

221心内科操作技能演示及指导每批新入科护生第1-2周轮流挑选科内操作技能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师对心内科常见操作技术进行演示讲解。包括:氧气吸入、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着重异常心电图的辨认)、徒手心肺复苏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法、心电图机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等。再让护生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出科前一周抽考1-2项,考核合格方能出科。

222心内科理论知识的强化每周讲课一次,讲课内容:常见病、多发急危重症的评估,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出院指导,常用药物及心内科特殊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等等,每个护生出科前完成一份心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计划。由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了解护生对心内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3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我院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明确职责,通过带教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4探索新的带教方式

241制定带教目标、选择带教方法、突出带教重点培养护生对危重病情的观察,鼓励护生参与分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治疗护理过程,让护生主动与患者沟通,熟悉病情,想患者所想,加深对整体护理的认识,使护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242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由护生负责备课主讲,结合临床具体病例,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是否有效、哪些需要继续改进等;发挥护生主动性,培养护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现代教学模式。

25采用双向评价法护生出科前发放自制评价表按“优、良、中、差”由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

26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心内科病情危重发展变化快等特点易引起失误的要点进行重点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行为习惯。

3小结

我科在多年的带教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带教体系,既培养了合格的护士又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科内护理质量,同时适应了现代社会形式,强化法律意识,从多渠道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带教方法。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心内科;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21-02

临床路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初目的是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而后逐步发展为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标准化模式[1]。作为一种当下盛行的医疗模式,区别于传统路径,临床路径杜绝了同一疾病不同诊断方案的产生,避免疾病诊断的随意性,提高准确性和预后的可评估性,在临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 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护理照顾,现对其研究进行报道。

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我院的72例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38例男性患者和34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7.3±3.4)岁,现将这7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下的护理照顾,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照顾。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平均病程7年,患有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别是14例、6例、8例、8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病程6.8年,患有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别是12例、8例、10例、6例。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将两组进行对比。

2 方法

2.1干预方法

2 .1.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的护理照护模式:①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评估生命体征、疾病发作史、饮食、运动及服药情况、心理-社会情况。②根据不同病情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措施:例如活动无耐力者要协助其日常生活,进行出院指导。对于水肿者,建议将患肢抬高、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给予低盐、低脂饮食。③注意保护皮肤的完整性:禁止拖、拉、拽等物理性刺激以保护皮肤的完整。④排便的护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摄入水果和蔬菜,预防便秘。

2.1.2 观察组

2.1.2.1 病例选择的原则 样本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病种、治疗措施等一般资料都需同质。对于病情变化大的老年患者不易使用临床护理路径。

2.1.2.2 制作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成立护理专家小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单。查询心内科病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表现、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和措施,根据查询的资料寻找心内科患者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时间为横轴,以主要的护理工作、护理要点、护理安全与护理记录等为纵轴对专科疾病的护理规范和流程进行制定。确立每天需执行的诊疗护理活动:将流程分析(processflow analysis)与病历相结合,决定治疗和护理的时间、花费的治疗费用,所有这些规章制定的制定都是在查阅文献和医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拟定的 [2]。

2.1.2.3临床护理路径表单的修改 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专家论证小组,小组成员涉及心内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审核所制定临床护理表单的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针对各专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和批注,经过几轮的讨论和修改,以期制定的表单更具科学性,内容效度更高。

2.1.2.4 做好记录和分析 基于对单病种临床护理路径表单的执行,在病例研讨之后采取小样本的调查,并对病种有可能产生的变异做好记录分析。

2.1.2.5总结完善 对执行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出现的病种变异,做好详细的记录和完善。

2.2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分析心内住院老年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宣教达标率,针对这两项指标做两组的卡方检验,P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对护理学不断补充和完善,已经使护理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临床护理模式已将健康教育作为基本手段应用到临床上,并取得良好的成果。心内科的患者以年龄大、自理能力低下、心理压力大等为特征,使得临床护理实践的实施和推广遇到阻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我国目前实施的临床护理实践是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主导线索,涵盖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需了解和掌握的大量信息,更将原有繁琐易忘的口头交代、术前术后指导、检查注意事项以及出院指导等变为一目了然的书面记录,并且参与者从原来的医生和护士演变为增加了营养师、药剂师及患者本人的团队,是整个护理模式更加完整。实际上,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临床护理实践都强调了以健康教育为中心,着重强调了教育的力量。

4 小结

本次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和健康宣教的达标率,建议临床护理能够引起医院治疗和护理领导的关注,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