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英语学科教育范文

英语学科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英语学科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英语学科教育

篇1

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专题研究述评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本专题的13篇论文皆以2001年以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为背景,以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如何应对新课改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为主线,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那丽芳、秦本彬以云南几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教材、学生试讲及教法、师资状况,从课程设置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两方面阐述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以面对新课程观[3]。王来喜教授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应对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包括“同时使用两本教材”、“开展小组研究项目”和“写学期论文”[4]。虞洁在解读《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的基础上,对华东地区几所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概括进行访查,总结教材、教法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将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微格教学、教师口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细类;分散、延长教学实践时间;利用课堂示范教学等[5]。董岩紧扣新课程标准,对改革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性、教学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展开探讨。各项对策具体直观,值得高师院校借鉴[6]。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学方法研究

本专题共有七篇论文围绕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实施采用的教学法展开研究。其中四篇论文力推任务型教学法。周晓琳提出“树立源于中学、高于中学的教育理念”,提倡“强化探究性教学”以应对任务型教学法对传统教学理念、高师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的挑战[7]。另外三篇分别对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协商教学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使用进行论述。陈少薇认为“反思性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师生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范生批判反思能力,有效地将英语教学法思想内化为教学能力。”[8]应丽君教授针对现行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论述和归纳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成效[9]。刘夏芬教授建议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学生三方的协商,优化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提高教学质量[10]。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之教学手段研究

在本专题中,笔者所谓的教学手段是指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等硬件条件。该专题的七篇文章均为实证性研究,包括微格教学、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信息技术、QQ空间、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极具时代性和前沿性。研究结果多以试验数据形式呈现,彰显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对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远程教育应用于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可培养师范生反思性学习和“教学行为研究”的能力[11],为从教以后开展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微格教学、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中的“虚拟”和现实的教学终究还是存在差距的,特别是师生角色的虚拟如若运用不恰当则会出现游戏效果,导致“劳民伤财”。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学理论研究

本专题的四篇文章将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国外教学或学习理论结合研究,为我国英语师范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言献策。陆晓彬深入论述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培养的多维切合,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强调评价的多元性[12]。李金妹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从教育经验观和“从做中学”两方面探讨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加强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实践性的启示[13]。苏秋萍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四大属性与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强调教学中的互动、学生多层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从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环境等多方面全方位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革途径[14]。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师培养研究

虽然关于教师培养(本文专指教师职前培养)的专题研究论文只有三篇,但是,教师培养的话题却贯穿于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各类相关研究的始终。究其原因,是这门课程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英语教师所决定的。然而,现行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重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讲解,轻理论与实践结合训练;教学法教材陈旧、单一;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未变;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等问题具有普遍性,成为制约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师范生的瓶颈。针对已成共识的问题,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应对策略。盛红梅教授从哲学的高度提出并倡导新的课程观、时空观、主体观、评价观,为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如何更好的培养未来英语教师开创了新思路[15]。赵晓光在加强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师范生从教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力保课程目标的实现[16]。郭粒粒从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习规律、情境教学的运用、多元化评估体系的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四个方面开展对策研究,为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指引方向[17]。姜忠平、黄衡田二位教授围绕新课改下高师英语教师教育问题提出贯彻四类目标:“情谊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审美目标”和发挥三项教育目标功能:控制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以保证英语师范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18]。

研究综述

基于上述对新课改实施以来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相关研究论文的梳理与简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客观,但有待深入

各项研究对高师院校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该课程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且论述客观。在感性和经验层面充分肯定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英语师资职前培养方面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但是对其学科性质和学科定位的科学性和理论性缺乏论述。同时,普遍承认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程评价、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但是,各种标新立异的对策多数处于理论构想阶段,尚待验证。#p#分页标题#e#

研究方法简单,缺乏多样性

研究方法以简介性和经验性研究为主,缺乏方法论研究、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型的科学研究。在已有研究中,实证性研究论文只有十篇,而且其研究成果有待论证和推广。所以,转换已有研究范式,开展多维度、多手段的科学研究成为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应该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调动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一线教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同时,调研师范生的学习需求与社会的就业需求,以需求分析为出发点进行实践研究。以此模式能够促使高师英语教学论课程的研究由单纯说理走向理论与实践更完美的契合,凸显该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研究领域广泛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研究

内容多样但缺乏深入性和时代性由汇总图表数据信息可以发现,尽管该领域的各项研究从八个维度开展,但是仍然存在盲区。例如,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材开发;与其它高师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的结合;与其它学科教学论课程的跨学科研究等专题。所以,以普遍联系的哲学观为方法论依据,开发上述专题研究是可行的。此外,国内外对比研究、课程评价研究虽有涉猎,但是不够深入,尤其是对比研究缺乏时代性和全面性。只有发展的观点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竞争的优胜劣汰。所以,对比研究既要研究国外该课程改革的历史又要洞悉其最新改革动向,去粗取精、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课程评价研究等新专题应紧跟国内新一轮教育改革步伐,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篇2

心理学研究表明,挫折教育是针对学生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弱而展开的一种素质教育,它包括认知理论的教育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化培养。

联系平时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一、正确对待挫折

我的一个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可是,升学成绩却不理想,从此,他一蹶不振,情绪十分低落。看到这一切,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必须勇敢地战胜挫折,站起来。我给他讲张海迪的故事,讲保尔的故事,经过多次谈心,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上中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因此,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要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

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知识的获取,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完成。虽然成功能给人带来满足和愉快,但一贯成功对学生是不利的,容易使学生滋长骄傲情绪,从而使学习兴趣降低。特别是有些好胜心强、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有时他们沉浸于自我欣赏,偶尔取得成功,也会错误地认为是自己拥有超群的能力的证据,从而盲目骄傲;一旦受挫,他们又容易变为自我怀疑和信心不足。因此,有必要使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以锻炼其意志和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失败的能力,即抗挫能力。

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适当的“劣性刺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

这里的活动,不仅指一些体育或班会活动,更多的是指英语课堂活动,而且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吃苦”,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体会“苦尽甘来”的滋味,明确挫折只不过是只“纸老虎”,从而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再遇到困难时,承受与适应能力将大大增强。

比如,我们可以分层次为每一类型的学生布置一个略高于他们水平的学习任务,还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障碍”,让他们“站着不动”是够不着的,只有“跳一跳”、“想一想”方能达成目标。在这过程别要注意对一些后进生进行额外的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战胜挫折的成就感。

三、运用激励手段,调动抗挫热情

激励法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和热情的方法,其目的是促进目标的实现。当学生遇到学习挫折时,可以通过师生激励、集体激励等多种方式去刺激学生,调动他们抗拒挫折的热情,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动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学生自愿组合结对子,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鞭策;教师引导学生展望战胜困难以后的美好前景,从而激励学生为了美好的前景而战胜挫折;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激励学生进一步战胜挫折。

四、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要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逆反心理的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要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篇3

关键词:创新方向;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93

一、英语的创新方向

(一)自由方向

学习英语犹如学习游泳,必须浸泡到水中去,在懂得漂浮的技巧后,宜投身到江河海洋中去经风浪。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这样一段对话时:

A:May I come in?

B:Yes,please.

A:Thank you.

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说英语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发挥表演特长加入动作来学完这段对话,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为他们打好英语基础。但如果迈不出学以致用的一步,学生就不能自由自在地去学英语,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出他们所喜欢学习英语的环境。

(二)自觉方向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觉学习是从外语学习的热情上转变来的,自觉的能力也是学生在用外语交流时养成的良好习惯。课间休息和课堂上,学生可以用外语来描绘自己所见到的事情、事物,创造出自己的语言。例如,在说一句话时,不会的单词用中文,会的单词就用英语来描绘:“May father is a 警察”“He is a 中学生”等。又如,三年级学生在课间休息时A问B:

A:What's this?(B不会用这个单词来描述)

B:It's a书包。(半中半英的回答)

A:What's that?

B:It's a 钢笔。

学生在互相交流时,经常自觉运用学过的英语来描述,所以自觉方向是学生在创新方向中不可少的。

二、英语的创新操作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把握好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时机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操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创新操作,并及时对他们探求得出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例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这样一段对话时,两位学生出现的创造环境。

A:Excuse me, Who’s that girl?

B:She’s my friend.

A:Is she a student?

B:No,she isn’t.She’s a teacher. She works in a middle school.

A:Is she an English teacher?

B:Yes,she is.

当他们完成对话后,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总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创新的有效途径。人的创新潜能无穷无尽,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认识这一点至关重要。学生在创新中记忆、背诵,做句型练习和书写训练,打破了传统的记忆、背诵词汇,创新中互相交流,相互练习英语,激励情意。有了兴趣,学习才能成功。同样,也只有学习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长时间保持,也才能养成对英语学习的永久性乐趣和志趣。

三、英语的创新记忆

外语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交际工具。说外语就要背外语,有了记忆才会交流外语。传统的记忆、背诵词汇对学生来说有些枯燥乏味,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学生的创新记忆给了他们一个轻松记忆英语的环境。如果总是关在课堂里,抱住一本英语书,埋头苦背,那么学生将永远迈不出学以致用的坚实一步。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刻苦学习,大胆实践,创新记忆。小学生天生好奇,他们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创新。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有了创新心理取向,才能在课堂上配合教师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有了创新氛围的营造,才能让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得以实现。所以,学生要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那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处于这种状态呢?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让学生轮流当小教师,并要求他们想办法用自己的表情、动作、特长来表情达意,力求让同学听懂他的口语,看懂他的形体语言。模拟课上,课堂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敢于在教师、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英语口语,大胆发挥自己的特长,大大激发了创新意识。

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利用英语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不仅是适应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实现英语创新性教学,应先从课堂教学抓起,改变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哑巴式英语的现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考试分数,而应该将听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从模仿、想象入手,通过听、说、唱、做进行入门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英语气氛之中,让单词、句型、语音、语调环绕在学生的脑海中,留在记忆里,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与创新,创新英语教学,才能最终培养出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流利交流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福丽.小学英语创新教学的思考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8).

[2] 刘利民.浅谈小学英语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3] 周艳玲.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2).

[4] 张丽华.积极求索 勇于实践――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J].教育科研论坛,2008(11).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学科教育 理论视野 学科教育学

学科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以学科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包括具体学科教育学和整体学科教育学。首先,学科教育学要明确学科教育的目标;其次,要研究学科划分,以及各学科之间、学科与非学科之间的关系;再次,是研究更具体层次的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相对于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来说,学科教育学领域更广、层次更多、水平更高。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研究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建构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探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如何在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学科教育目标和高等学校的总体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学科教育目标,进而研究目标的实施实现与检测评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学科教育学概述

1.学校教育、学科教育、非学科教育

学校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学科教育与非学科教育两种。(学科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学术学科,指人类知识体系中的门类,其英文称谓为discipline或academic discipline;一是学校学科,指学校教育中主要教育内容的门类,其英文称谓为subject或school subject。本文所论的学科,是指学校学科。)其中,学科教育是主要途径。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转化。对于学科教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学科教材教法阶段;二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阶段;三是学科教育学阶段。每一阶段大致都经历了从对具体学科的研究到对整体学科的研究两个过程。

2.学科教育学

学科教育学在我国萌芽于20世纪末期,初步形成于21世纪初期,现在正处于基本形成与发展深化的阶段。学科教育学,概括地说,是以学校教育中的学科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教育科学;具体地说,是以全面实现教育目的为目标、以相关学科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的研究学科教育目标、学科、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全过程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学科教育与非学科教育关系的一门教育科学。学科教育学要解答的问题主要包括: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谁教?谁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等等。

3.学科教育学视野

要很好地理解并运用学科教育学,就要区别教育与教学两个概念。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三个基本要素。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可见,教育相对与教学来说,是更为广义的一个概念。

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来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科教育问题,有利于学科教育的实施及学校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概述

1.大学英语:学科?课程?教材?

大学英语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课程,抑或是一部教材?实际上,这需要讨论学科、课程、教材的含义问题。

什么是学科呢(本文所论的学科,是指学校学科)?学科指学校教育中主要教育内容的门类,其英文称谓为subject或school subject。什么是课程呢?课程简单说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其英文称谓为curriculum。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还是一种意识。即便只在学校教育领域中讨论,学科与课程也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学科与课程几乎可以划等号;从狭义上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仅从广义上理解学科与课程是不够的,需要从狭义上对两者进行区分,才有利于研究的深化和实践的深入。在狭义层次上,有的学者持大学科观念,即认为学科大于课程,包含课程;有的学者持大课程观念,即认为课程大于学科,包含学科。根据理论研究及现实理解,在学科教育学领域,采用大学科观念有利于研究的深化与实践的深入,即应坚持学科大于课程,包含课程。而教材指的是教与学的材料,英文称谓为subject-matter或teaching material。(教材通常被狭义地理解为教科书,英文称谓为textbook,这是很片面的。)在学科教育中,要以学科教育目标为宗旨,建立统一性与差异性相平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实现学科知识系统的一体化。

那么,大学英语究竟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课程,抑或是一部教材呢?基于上述分析,很显然,应该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将大学英语视为一门学科。以这一观念为基础,才能进一步研究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目标、课程等系列问题。大学英语这一学科可以设置多门课程,设计多种教材,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目标。(当然,大学英语学科也可以只设置一门名称为“大学英语”的整体课程。但有的大学英语学科教师误将教材名称作为课程名称,反映了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深。)

2.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目标论述检视

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现行的纲领文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文件名称中的“课程”应作广义理解,即等同于“学科”。)《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于高等教育学科(课程)改革是具有镜鉴意义的。以此检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知识与技能层面,对于过程与方法层面的目标与要求不甚明确,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更是几乎没有涉及。这正是学科教育学在学科教育目标方面需要重点研究的。

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学科教育学视野初探

1.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的理论框架

就具体学科教育学而言,首先,要研拟科学、全面的学科教育目标;然后,要研究具体学科的课程、教学、学习、评价以及与其它学科教育、非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研究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建构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须探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如何在服从和服务于高等教育方针、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学科教育目标,进而要研究目标的实施实现与检测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目标与要求不够全面,没有对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育人目标与任务做明确规定。

学科教育目标,是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框架中的基础部分。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框架还应包括如下方面: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论(研究课程体系设置、教材体系设计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论(包括教学模式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习论(包括学习策略研究、学习心理研究、自主学习研究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评价论(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科课程评价、管理与考试改革研究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研究方法论等。

2.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检视当前的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值得研究在此领域存在的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目标不尽科学、全面的问题。上文已做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2)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合理的问题。这一方面,有指导文件上面的不足,比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出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各高等学校应……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等这样不一致的表述,这必然导致认识与执行的不到位。另外,还有各高校实际师资与经费等方面不适应新要求、新挑战的问题。

(3)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与专业英语学科教育课程等其它学科教育课程及非学科教育不协调的问题。当前的情况,大多是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与专业英语学科教育课程等其它学科教育课程及非学科教育各行其道,甚至互相冲突。事实上,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与专业英语学科教育课程等其它学科教育课程及非学科教育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

(4)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与学习脱节的问题。教学与学习本应该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辨证统一地促进学科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但是,在教学与学习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与学习却在很多方面出现脱节。

(5)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评价机制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各高校对于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认识与评价方面。伴随着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也开始推行,并出台了新的四、六级考试大纲。此次考试改革意图避免过去只给成绩合格考生发放证书所引起的多方面弊端,改采全面发放成绩报告单的办法。但实际上,四级考试之后报考六级考试的资格线,事实上成了新的四、六级合格线。许多高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忽视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总体目标,片面追求四级考试通过率,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变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课程。相应地,在大学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科课程评价及相关教务管理等方面,采取唯一的四、六级考试导向与标准,这是非常不利于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目标乃至高等教育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的。

四、结语

在学科教育学的视野下研究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实际上是要求进行科学、全面的学科教育与学校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应该树立科学、全面的学科教育目标,并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去解决当前在此领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并推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真正建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英语学科教育乃至整体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本一.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林立,杨传伟等.英语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季诚均.大学课程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余文森,洪明等.课程与教学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 英语学科 素质教育内涵 内容 特点 措施

在过去的几年,广大外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推行素质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并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本文论述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谈谈其内涵、内容、特点及措施,讨论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个问题。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在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及品德素质三个基本方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

学会学习,这个问题是与文化素质紧密相连的。学会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变对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培养并锻炼主动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做人,就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应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以及新时代的要求,让学生从爱家乡、爱社会的感情升华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操,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成为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学会发展,是一个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与有团结合作、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能适应社会生活、能独立思考,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

那么,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完成以上素质教育内涵的要求?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内容,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完成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

二、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特点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能被机械地教、机械地学。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已经充分证明,语言虽然可以学得,但更主要的是习得。由于英语学科属于基础学科,因此,就其作为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言,语篇总是涉及各类学科、种种话题,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与其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学生要想学得好,首先就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英语学习与学生获取信息和背景知识的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就语言本身来讲,主要是听、说、读、写这几方面的素质。这也是学校教育中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但是,仅仅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英语、丰富情感,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就语言的工具性来讲,学生应学会运用英语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随着广播电视和现代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建立和迅速发展,许多人感叹“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起了并且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以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前提。

四、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措施

1.英语语言素质的培养

(1)听说素质及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课对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中学的听力教材大多篇幅较短,话题也相对直截了当,所以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热身”(warming-up),广泛讨论一些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话题,先说再听,听完后再说,做完规定的练习后,做一些口头作文,有条件的话还可组织一些辩论活动。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背景知识的扩充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为人处世的能力。

(2)读的素质及培养

读包括朗读和阅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为了阅读。以前,许多人以培养阅读素质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现在的情况虽然不再是这样,但阅读的确是重要目的。还有,在各类考试中,阅读也占了相当的分量,分值比例也高。所以,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阅读素质应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因为学生在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上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固然与学习方法有关,但多数是因为没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法知识(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词类、动词的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形式等)、词汇、有关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重要基础。中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初中)和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高中),文化导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包括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根据上下文去预测和理解意思。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

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应以英语知识(句法、词汇或修辞等)为重,并为泛读打下语言基础;泛读课应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词汇量,培养一定的阅读技巧为主,并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取丰富的背景知识乃至专业知识。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泛读技巧,主要是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和整体阅读(global reading)等。

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补充。上几堂这样的专题课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这些也是对语篇层次训练,与阅读理解密切相关。课堂上老师的带领、指导与督促学生阅读英语课文或做练习,或适当安排布置一些英语阅读方面的作业,让学生课外自主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素质,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

(3)写的素质及培养

写和读同属语篇层次,但方向相反。写是一种输出。我认为,它的特点可用“生产性”(productivity)来表述。写的素质应包括各种文体,如信件、电报、议论文、日记乃至诗歌、小说等。但是中学阶段应从最基本的书写开始,逐步由看图说/写话、较复杂的句子的“连词成句”、造句过渡到语篇层次,并适当结合文体知识,如信件、日记、报告、故事等。此时,教师应多让学生做些guided writing,note making ,outlining,summary甚至是cloze test这样的训练。这里还要强调comprehensible input的重要性。一个教师或许可以教学生把语法题做得很出色,但写作是不能简单地教好的。也许大家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不会写,或者写出来的几乎无法读通,有的人写起来水平一般,而有的人文采飞扬?关于这一点,语言心理学家雷纳伯格(Eric Lenneberg)曾经拿游泳来打比方:世界上不是有优秀的、一般的和很差的,甚至是一点点也不会的游泳者吗?教师在教写作时,可要求学生多做一些group work,并在构思、遣词等写前准备中相互帮助,将不同等次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里。进行评价时,注意过程的管理。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精心挑选写作题材,并适当结合背景知识和阅读训练,让阅读为写作服务,以从写作过渡到培养学会发展,能独立思考,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

五、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英语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又有着自身的特点。英语学科素质教育,应在学生现有的身心条件下,通过学校、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努力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主学习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的能力,使英语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Krashen,S.,Applications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In Methodology in TESOL.1987,No.3:33-43.

[2]戴炜栋,束定芳.试认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外国语,1994,(4).

篇6

关键词:英语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整合

一、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性整合的研究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具有灵活、便捷等特点,是被众多教师所认可的教学方式。我国小学的文化教育课程一直以语文和数学为主,将英语作为考试科目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因而,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理论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研究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整合有助于改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模式。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性整合的方式,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如何有效性整合,使教师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教师“教不越位”,学生“学习到位”;针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方面的素养与综合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题的设立强调整合的“有效性”,在评价上,不是以用了信息技术,用多少或用多长时间的信息技术为标准,而是以“是否有效”为唯一准绳。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二、研究概况及主要工作内容

(一)研究原则

为了全面达成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1.活动性原则。

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改造着自己。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和表现的。只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层次、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素质得以发展。因此,在课题研究的全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广泛参与,在各种英语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受教育、促发展。

2.信认原则。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人人都可以成功。”是现代教育学的重要观点,本文的研究建立在此项理论的基础之上,将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思想意识等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培养方法,使人人都有所进步,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调查结果,掌握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

2.教育实验法。

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所教班级进行实验,得到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案例分析法。

对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例进行具体分析,探索出两者整合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文献法。

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文献,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课题的实验效果与分析

(一)构建了“2233”英语教学模式

1.教育的本质不是“塑造人”,而是让人能够自主成长。经过实践的验证与修改完善,我校及时构建了“2233”英语教学模式,这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有益探索,也是新课标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本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果。目前,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基于高效课堂的“2233”英语教学模式》已深入我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我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在全县范围内逐步推广使用。

2.模式特征。该模式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并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学”的意境之中,自己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这一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它善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学习中给学生带来快乐,同步实现教学发展与快乐成长。该教学模式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前置学习集体交流教师点拨小组交流

(二)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优化

“2233”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在研究中,我们以单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例,利用观察、问卷、统计等方法作过简易的检测,从测试结果体现出。

1.在新型模式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有了增强。课堂有意注意率整一节课40分钟里面都比较高(最低为80%)。

2.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了学生数字化学习,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开辟广阔的学习渠道,掌握强大的学习武器。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与能力

1.2233教学模式中的任何环节都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因此,对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非常考究,通过实施2233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均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系统,并且其中还不发计算机技术的佼佼者,其制作的课件等独具匠心,对学生很是有吸引力。

2.从实践效果上来看,2233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与我校教学现状相符合的,能够针对解决我校目前出现的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度低的问题。

篇7

关键词:城乡中学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差异因素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教育成为决定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城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的步伐,城乡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水平的差异就是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主要表现。舒尔曼(Lee•S•Shulman)于1986年首次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的概念,认为PCK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将教师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交融,去理解、组织、呈现教学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希望英语教师不再单纯做以往的教书匠,而成为一位全能的引领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城乡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水平差异,提出恰当建议,以期能推进教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

二、形成城乡中学英语教师PCK差异的因素分析

(一)城乡中学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

本研究将吉林省内80名中学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城、乡英语教师各40名。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城、乡英语教师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教师的年龄、学历、专业;另一部分主要调查教师掌握学科教学知识的状况,包括五方面,即英语学科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情境知识、教学策略和课程知识。目的是更清楚地了解城市和乡镇中学英语教师掌握学科教学知识的状况,进而分析城乡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

1.城乡中学英语教师基本情况对比

调查数据显示,在教师年龄方面,乡镇中的老教师多于城市;在教师学历方面,城市和乡镇都拥有较多的本科学历教师,城市中研究生学历的英语教师多于乡镇,专科学历的教师在乡镇中占比较大;在教师专业分类方面,师范类英语专业的中学英语教师数量最多,城市高于乡镇;非师范类英语专业教师和师范类非英语专业教师在乡镇中所占比例较大。

2.城乡中学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各方面的对比

第一,在英语学科内容知识方面,城市教师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乡镇英语教师,乡镇英语教师普遍欠缺语言学知识,城乡差距较大。第二,总体来看,在学生知识方面,经验性知识的得分略高于认知性知识得分,城市教师的知识水平略高于乡镇教师。第三,在情境知识方面,城市和乡镇教师有关课堂情境教学的得分都偏低,有关校内外教育情境知识城市教师略高于乡镇,而西方文化知识城乡差距较大,城市教师远高于乡镇教师。第四,在教学策略知识方面,城乡英语教师差距较大,城市教师对教学法的应用优于乡镇教师。最后,在课程知识方面,城市和乡镇中学英语教师对教科书的把握都较全面,但城市教师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掌握水平高于乡镇教师。

(二)影响城乡中学英语教师产生PCK差异的因素

1.自我因素

由以上调查可知,城市教师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在教学中也善于反思归因进行知识整合。同时,年轻人交流的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同行之间的交流也会开阔自己的眼界,扩展知识面,提升自身认知水平。此外,有些教师多在会课下阅读多方面的书籍,重视科研,这些都能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而乡镇教师多是年龄偏大的教师,这些教师接受新理念的积极性不高,对新思想、新知识的重视不够,且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未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重视教学情境构建,自然也就忽略了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同行之间的交流不多,集体讨论的机会较少,致使知识面狭窄、反思意识不强,也不利于自我能力的提高。

2.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主要指学生课堂上对教学的反馈,这也是影响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中的学生大多从小就居住在城市,感受城市的千变万化,接收日新月异的信息,生活接触面广,知识掌握程度也较高,善于独立思考问题,且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他们在课堂上有时会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这在无形中督促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知识水平,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掌握学生认知规律,以满足时代和学生发展要求。这种无形的学习督促能够加深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认识,形成“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而大多数乡镇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没有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思考能力较差,对知识的学习也单纯依靠教师传授,导致教学沿用传统的授受型师生关系,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教学的反馈不足,无法使教师发现自身不足,自身的综合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专业化发展受限。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环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能接收到最新的信息,便于教师吸收各方面的知识;而乡镇所处位置较偏僻,信息传输有一定滞后性,制约着教师对新知识的吸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校外文化情境脱轨,且学校设施建设相对城市较落后,这就使得教师无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城市教师形成PCK差距也就在所难免。此外,学校的教学评估形式也会影响教师自身发展。科学的评价可促使教师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充实自身学科知识。城市中,学校会定期调查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让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意见,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有助于教师进行自身调整以适应教学,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而乡镇学校较少进行教师满意度调查,教师不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缺乏外在的促使自身能力不断提升的动力。

三、促进城乡中学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均衡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开展同行交流

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对乡镇中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让远离城市消息闭塞地区的教师持续接收新思想,学习最新的教育改革知识。选派城市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进行理论讲座,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宣传最新的教学理念,促进经验学习,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同时,从教育整体出发,加大对城乡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扩展培训范围。积极探索对新入职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不同层次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杜绝形式主义。对于初入职英语教师进行职前培训,传授教学经验,重点培训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方面的能力;对于非英语专业教师则主要应夯实基础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辅之以有效的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使教师个体与群体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革新教育理念,开展学校校本培育

学校领导应首先革新自身教育理念,定期与教师谈话,组织教师互评、自评,时刻关注教师,了解每位教师的状态,对自身或他人发现及指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改正,补齐短板。定期举办校级同课异构公开课,让教师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发现不足,积累经验,补充自身欠缺的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完善教学条件,便于教师主动反思、学习

城乡教师都要具备反思教学的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善于向他人学习,借鉴经验提升自我。乡镇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语言听、说能力,利用英语教学比赛提升自身水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在具体教学中;自由时间多阅读专业书刊,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加强对学生认知性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风格,明确教学策略,书写教师专业日记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城市教师应全面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学习有关教学的新知识、新理念,促进知识更新,并多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增加自身教学经验。

四、结语

本次调查表明,城乡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作为我国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有关部门也应加大管理力度,帮助农村中学教师提高自身学科教学知识水平,促进整个农村英语教学发展,以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刘慧,周博.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2016,(8):62-64.

[2]潘小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理论及其发展[J].教育探索,2015,(1):20-28.

[3]王玉萍.论外语教师PCK发展路径[J].外语界,2013,(2):69-75.

篇8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师 学科教学 知识转化

随着中国教育的逐渐进步,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基础课程的改革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在这个改革过程当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理念的提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提升教学质量,而与教学质量紧密相关的就是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而初中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转化是提高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

1. 初中英语的教学需要舒尔曼的PCK

谈到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就要涉及到舒尔曼的PCK。PCK是属于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该形态在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初中英语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初步的认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把自己所具有的学科知识一成不变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转化,以便更好地教学。在这个学科知识转化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PCK。换句话说PCK就是教师为了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将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转化为有效学习形式的能力。

2. 初中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组成

针对初中英语学科知识的组成,大家说法不一。通过一定的调查总结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不乏以下几个说法,舒尔曼曾经指出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综合,即学科知识包括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教学能力。在1995年,Grossman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分成了六个部分,主要是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教学目的知识、教学情景知识、自我认知知识。而中国的教育学家朱晓燕指出,初中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各种知识元素的有机结合,融合了学科的教学目标、课程知识、主题知识、教学法知识、自我认知知识以及学生知识。这两种学科知识的分类在大体上是相似的,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分析,可以准确把握教师的教学方向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向,对制订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具有很大的帮助。

3. 初中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分析

初中英语的学习应经不再是以往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在进行学科知识转化的时候,在教学方面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创造力。

举例来说,某位中学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到极致,该教师在学习“this, there, that, those ”时,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语言情景,让学生运用这些单词向学生们介绍在动物园的所见所闻,同时教师也将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有效讨论,最后将最好的表述呈现在大家面前。该教师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也让学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一定的。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了多种英语表征形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知识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转化。

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学习知识,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观察以及了解学生的本质特点,这对知识的转化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比如说,某市初中英语教师在针对初一学生的英语学习上,就是通过对学生年龄特点的深刻观察来制订一系列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与知识的有效转化。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十二岁左右,该时期的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从童年到青年的转化。该教师就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模式,在进行《This is my sister》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小型的比赛,在比赛上,通过一定英语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一些较为有趣的课外英语小知识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班级内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成功地调动起来了。

初中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能力。而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上更是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忽视的话,将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不能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所以,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的学习甚至是教育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1] 唐泽静, 陈旭远. 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篇9

一、概念的界定

杜惠洁、舒尔茨认为,跨学科教学是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题目,围绕这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2] 。跨学科教学不是学科之间简单的内容综合,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一学科为中心,整合各学科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二、提升英语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纲领性文件的方式规定着本课程领域所要达到的基本培养目标,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规定着教学实践和操作的基本要求。它的总目标强调:“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互相补充。”[3]这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跨学科的设计。

(二)教材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它为教学提供了所需的内容、话题和配套练习。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在选材上注重时代气息,信息量大,融入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能够满足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超越了单一的语言学习目标。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理念,它以英语学科知识为出发点,通过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知。例如,NSEFC 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的中心话题是奥运会。阅读部分通过对阅读文本“An interview”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奥运会的一些基本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奥运精神,更加关注奥运。从这一部分来看教材整合了体育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对相关的体育知识和历史知识不了解,教师就无法和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教学就无法深入,教师也就只能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三)高考的要求

高考英语试题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所有选材都与当代社会生活有关,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和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发挥英语学科的工具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开阔的视野中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丰富他们英语学习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提升英语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拓宽知识面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已不满足于教师对语言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面临来自于学生的巨大挑战。作为一名称职的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知识的积蓄上,不但要阅读英语知识为主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还要经常浏览相关网站,及时了解社会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最新发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笔者在上完NSEFC Book 1 Unit 1的“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后,曾有学生提问:在中国,东风表示希望,是春天的象征。为什么在英国,表示希望和春天象征的却变成了西风?这个问题涉及了一些地理知识,如果教师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给学生满意的回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地理、文化等方面进一步了解英国。人类对于自身和外界的知识都浸润在语言中,英语学科蕴含着人类获得终身发展的巨大养料。这对于教师本身来讲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二)跨学科听课

除了平时加强学习外,跨学科听课也是教师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听课前,要对所听内容提前预习,与授课教师交流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听课中,认真做好听课笔记,主要记录授课教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处理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如何衔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听课后,参加评课活动,学习不同学科处理重难点的方式,借鉴不同学科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高招”和“妙招”;撰写听评课反思记录。学校要给予跨学科听课制度上的保证。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时要安排好跨学科听课的时间和授课教师,在年度考核中给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给予加分的奖励,印制跨学科听课专用听课记录本,建立跨学科听课的长效机制。积极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努力涉足其他学科,特别是关联度较大学科的基础知识,弥补自身知识的短板。利用各学科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三)鼓励在职培训

新课程“综合性”“开放性”的理念要求在教师的培训方面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最新教育理念培训的同时,邀请校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鼓励校内各学科资深教师举办学科基础知识讲座。校内跨学科教师集体研讨,这种研讨有助于打破各学科教师的固定思维模式,相互吸收其他学科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建立跨学科知识框架,更新教学理念。鼓励英语教师参加提升本专业能力的各类考试的同时,参加除本专业以外的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对于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的教师学校按相应比例报销学费,学校应该在科研经费、研究条件、学术环境等方面从制度上对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给予保障。

(四)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篇10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校教研组要积极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3、抓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学。本学期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了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达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但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现象,初一教师要及早摸清情况,根据我校的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中小学衔接教学。

4、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本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三、加强初三毕业班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

组织初三英语教师认真学习《大纲》和《中考说明》,扎扎实实教好第一遍,要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四、其他工作

1、精心组织,认真辅导,组织初三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2、组织初

篇11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留给我的将是新的思考和更大的努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理性认知潜力。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对一学期以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个方面作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做到认真备课,授课。

在备课时,我力争将教材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认真思考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潜力相对较弱,在授课时我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和枯燥问题趣味化,尽力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讲授西方英语国家传统文化、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小短剧的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象英语的兴趣,并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真读单词的潜力,在持续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扩大学生的单词量,并同时加大听写单词的力度,保持每个星期听写一次的频率。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作业布置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布置。

二、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状况及时改善教学方法,而且做到亲自督查每位学生的默写。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来看,本学期所使用的课本是《中职英语》,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包括最基础的英文字母和48个音标的读法,但是后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存在较大难度,因为涉及到语法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语法可谓是拦路虎,对语法的困惑也很多,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前期通过各种活动积累出来的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在学习语法并没哟用发挥太多的作用,这是我比较可惜的地方,也是我下学期需要努力的方向。

篇12

【关键词】策略 教学模式 学习模式 远程教育近景化 网络通用语言

【理论依据】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正文】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那么,如何来开展课程整合呢?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我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发送E-mail ,应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整合。例如:

1.利用幻灯片制作名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Lesson 120课Part 4 Look, ask and write,要求学生仿照课本例子制作商务名片(Business Card)。我让全体同学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的商务名片。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10课Part 1 ,讲述了露茜发给她在美国的朋友乔的一封电子邮件,主要介绍了仲秋节(Mid-autumn Day)。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模仿乔给露茜回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一下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3.利用方正奥思制作逼真动画。在讲解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六单元Find the right place时,为了简洁明了地引导学生做好指路人,我特地用Authorware制做了一个教学软件“赛车(Racing Car)”。我把车子的两侧设计上左右手。这样无论车子往哪儿拐,左手指左方,右手指右方,学生一目了然,站起来口头表达去某个地方,自然也就条条有理了。

其次,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地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地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主要应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打字等手段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展示式教学模式。所谓展示式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事先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等微机软件,制作好教具,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播放,依此来展示给学习者,促进学习者的认知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教学方式。譬如:我在讲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14课时,我应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个课件,内容包括Revision, presentation, check, summary, homework等五大环节,在讲课中,我逐一点击幻灯片,学生便可以从每一张幻灯片上获取信息。

2.操练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把课堂操练的方式多样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口语交际操练模式和检测练习操练模式。口语交际操练模式,主要还是利用像PowerPoint等微机原有软件进行教具制作,一般是套用课本每单元的重点句型进行操练。检测练习操练模式,我主要让学生打开康成教育网(kc100.com),从精题集里提取已经索定的练习题目进行检测。

3.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英语学科教学当中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是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旨。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Unit 12时,我让学生找到央视频道浏览当天的天气预报(Weather Report),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英语对各省的天气进行描述,然后从每一小组中抽出一名同学进行总结,此举不仅活化了知识材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探究性教学模式。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当前学科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主要应用这种模式来开展了英文习作探究。英文习作是英语教学的其中一环,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英文习作探究,主要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语法词章的判析。譬如,学生的习作中如果出现单词错误或者语法拼写错误,电脑都会在出错的方位呈现红色的下划曲线。只有更改了错误红色的下划曲线才会消失。这有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知,规范英语习语。

第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的整合。

网络信息化教育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它以内容选择自主化,知识呈现多样化,图文音像趣味化等优点,减少了理性知识的认知难度,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随机化,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与途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开展电脑作文,设置个人主页,上网查资料,填充电子表格Excel、运用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打字等方式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模式有:

1.辅助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譬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Unit 5时,我就让学生从网络上查询彩图(iii)中那些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动物的名称,像老鹰hawk,骆驼camel,斑马zebra,长颈鹿giraffe等。

2.直接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直接运用网络自己学习。例如,耽误了功课的同学自己主动从微机中调出要查询的教师教案进行“补课”,学习课程时间控制自由化。或者进入“洪恩在线”进行英语自由会话练习。

3.交互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利用网络同同时或间时利用网络的人进行信息交流,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中间媒介。譬如,进英语角聊天室进行英语交流。或者翻到中国教育频道,“面对面”地同外教谈论Outlook,远程教育近景化。

4.自我设计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主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人网页设计。我主要倡导学生把欣赏的英语文章拷贝上面,或者是自己的佳作。因为网页内容可以交流,他们的“秘密”可以“公开”,而且谁的网页被浏览的次数越多说明谁办得越精彩,所以孩子还是很愿意合作的。

总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展示手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还是一种辅助工具,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注意问题】

1、麻省理工学院的西蒙·佩伯特博士提出,“计算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环境,它将引起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随着网络全球化,生活水平、文化意识反差大的价值观念会震颤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灵,导致国家、民族意识淡漠的思想倾向。所以定期进行爱国、爱集体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

2、由于计算机网络通用语言是英语,为了使行文力求言简意赅,经常使用以音代词、以符号代词、单词缩写,标点省略或不规范等现象。在英语聊天室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88”表示“Bye-bye”, “IC”表示“I see”。这对初学英语的儿童巩固基础知识不利,从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

3、网络内容的丰富性和娱乐性,往往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钻进网吧“持久战”,这种长时间的屏幕注视造成的视觉损伤危害极大。而且,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造成学生心理烦躁不安、孤僻易怒等人格缺陷。因此要控制学生独自上网交流时间。

4、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不排斥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单列教学。因为系统的英语教学,不仅包含语言交际和操练,还包含语法教学。而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未必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的必要,未必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完整的信息技术要求在学科教学中贯彻似乎又显得本末倒置。所以,所谓的课程整合也是适度为可!

参考资料:

①段少敏,胡淑娟著,《计算机及其网络在辅助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2001年7月。

②李坚著,《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A],

pep.com.cn/

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A],

pep.com.cn/

篇13

[关键词] 预科教育;英语教学;合作学习;英语学习

预科通常指进入普通本专科学习之前的预备期。少数民族预科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分为民考民(用少数民族文字参加高考)、民考汉(用汉语参加高考)两种。预科的学制通常为一年或者两年。预科的学习也分两种:一种是预科阶段和正常的学校阶段都在本校学习;另一种是预科阶段在另外一所学校学习,预科结束考试合格后转入本校本专科阶段的学习。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英语学习环境缺乏。所以,预科阶段就等于对预科生架起了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桥梁。在这阶段,学生可以在巩固高中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完成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衔接。预科阶段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英语学习需要学生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还很薄弱,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面的配合。英语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学生应该在课堂和课下双管齐下才能最终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

一、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论(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主要假设是个体从一出生就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思想,即建立他自己的世界观。这就决定了学习者成为学习理论的核心。(程慧琴,李殿卿,2006)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论(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包括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中介作用”,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中介作用是指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不同水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交往互动。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比学习者现有认知水平略高出一个层次的群体或个人。凭借着与能力比他好的同伴进行交往,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进入下一个发展区的最好办法。(程慧琴,李殿卿,2006)所以,合作学习就是要为自己找一个帮手,通过与比自己层次略高人的交流,从而使自己再提高一个层次。王坦认为,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王坦,1994)他的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和生生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三维立体特征。(王坦,1999)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首先强调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首先按照课程大纲授课,然后把在课堂上学生未全部理解的内容和需要扩充的部分按照小组的形式分配,其中教师在布置任务和分配小组的方式和内容上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虚心的和小组成员请教和商量教师给布置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是必要的,在交流过程中会有新的想法和思路。因此,合作学习是教师在教之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教师在课堂上的所讲内容,又可以做到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延伸。合作学习也正是强调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培养合作精神,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健康发展为主旨。(王坦,2001)

二、适合预科生的英语合作学习的形式

1、小组讨论形式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小组5-6人分为一组,由教师分配给学生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对于预科生设计的题目不应该太难,并且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在课下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所延伸的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指导。预科生的英语相对薄弱,有些知识点在高中还没有完全的消化吸收,所以需要教师的帮助。通过小组讨论这一形式可以使知识点掌握好的学生带动掌握薄弱的学生,并且群策群力的交流和氛围可以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学生们在一起考虑和讨论问题的时候,可以相互效仿彼此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2、相互批改作业

虽然预科生的英语水平有限,但是通过互相批改作业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也会使学生勤于思考。在批改的过程中自己可以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或者是发现问题、提问、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不会批改出所有的错误,但是至少已经批改出来的自己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就像肖惠勒所说的那样:“成功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相同的错误。”所以,改错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操练和巩固。

3、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来表演

可以说这种合作形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首先,学生要对课文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进行改编确定角色,接着小组协商话轮和具体的场景。而且,学生需要背下自己的角色语言并且有声有色的表演出来。预科学生可能在改编过程中有语法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予改正并提出建议。在表演过程中不要马上纠正错误,最好在表演完之后一起指出。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可以使自己有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改编和表演,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4、根据关键词来编写一个故事

教师给学生若干个关键词,这些词当中有的词语是学生们已经熟悉的,有的则是在课堂上讲的新词语。这样可以使学生回忆已经掌握的词语和巩固新学的词语。用这些词语来编一个故事既新鲜又有挑战性。学生们然后确定故事的种类,并且要熟知教师所给词的基本用法。具备了这些前提,学生们在小组中确定故事的情节。故事要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只有通过共同的讨论才能最终确定整个故事的情节。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记下了所有涉及的单词,而且还培养了自己组织语言和篇章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对于预科生英语学习的作用和启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广泛地使用,尤其适合预科生。由于预科生的英语水平较低,有些问题不能独立处理,所以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带动程度差的学生,从而避免了在一个班级里英语水平相差较大的状况。并且,合作学习是一种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有的时候是学生被动接受的。但是这种被动接受在这种教师外力的作用下会逐渐地转化为主动接受。因为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每一个都必须参与其中,团队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个人不努力准备,必定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由于预科生英语水平的现实情况,如果独立学习显然不会有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单一的进行准备和讨论,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也要参与其中给予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其次,合作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增加负担,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地树立自信,真正的成为一个乐学者。团队精神更是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和讨论。再次,合作学习不应该占据课堂和课外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它只是一种辅助的学习形式。预科生还是应该逐渐地尝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课堂学习和合作学习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一个补充和延伸。

参考文献:

[1]Richard. Jack C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Richards. J. C. & T. S. 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程慧琴,李殿清 心理学[M].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6:23.

[4]王坦.合作学习-原则与策略[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5]王坦.合作学习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18.

[6]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9,(12):8-12.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课外合作学习在内蒙古高校蒙古族预科生预科阶段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NMD11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篇14

发展就是生长、创新。发展型教育的内涵是指自然人、社会人全身心、全方位的,充分全面地得到发展。而英语学科发展型教育,则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 生理素质的发展

这是学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从出生起,其大脑就开始建立学习语音的机制,大脑左半球对语言声音变化相当敏感,并且具有搜集信息的功能。基于青少年语言学习的天赋,在英语教学的初始联阶段,教师要把握学习语言的契机期,充分开发学生的生理素质条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辨音、拼音。让学生从语流中学习语音,从语音实践中学习语音,从话语的整体上感受语音,促进学生语言器官和身体其它器官、部位的发育,培养学生在言语活动中的灵敏度,准确度和耐力。但学校教育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绝对不能违背学生身体发展和成长的规律,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2. 个性品质的发展

英语教学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1)培养学生对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

(2)通过语法结构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通过大量的英语口语实践,激发学生用英语与人交际的欲望,并以此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信心和胆量,特别是不怕犯语言错误和遭遇交流尴尬的勇气。(4)通过与母语的分析比较,促进学生对语言功能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大度、宽容、善于与人合作,特别是对传统、权威敢于质疑的良好个性品质。

3. 道德文化素养的发展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外语已从一种语言变化为一种思想工具。青年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师要在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训练英语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因势力导,有选择地介绍异国文化,开拓视野。并通过与本国文化的比较,提高学生鉴别、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新世纪的人才要与来自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的人们相处,要学会在这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提高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用得体的英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发展。

一、 实施新课程下英语学科发展教育的几个支点

发展型教育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要使发展型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不折不扣、原汁原味地实施,发挥其效应,应重视如下几个支点的作用。

1.发展型教育的出发点

发展型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英语学科发展型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点,生理、心理的发展有快有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各有不同,语言学习风格、个性发展也有种种差异。如来自城里的孩子胆子大,英语口语好;农村的学生能吃苦,笔头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给城市的孩子多一点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表现舞台,给农村的学生多一些墙报、黑板报的练习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发展和提高。通过每个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2.发展型教育的立足点

发展型教育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着眼于每个学生当前的发展,更要着眼于每个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决不能因为当前的发展去危害或葬送未来的发展。传统教育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片面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放在了压倒一切的位置,从而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以学生当前的片面发展、妨碍、扼杀学生将来全面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内化知识的能力,运用现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4. 发展型教育的关键点

发展型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学科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呢?

(1)转变教学观念。“以知识传授为本”转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发展,而忽略甚至完全否定了学生本身的发展。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怎样去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因此可以说,传统教育只见“分”不见“人”,学生只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在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教学不只是使学生能记住几个英语单词,会讲几句外国话。而是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英语 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定位教师角色。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化身,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研究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分享知识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