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急诊急救护理范文

急诊急救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急诊急救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急诊急救护理

篇1

关键词:急诊;低血糖;护理

低血糖昏迷是急诊内科急症之一,是由于某些病理和生理原因,使血糖降至2.78mmol/L以下的异常生化状态,引起以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血糖小于1.8mmol/L,可致意识障碍,小于0.8mmol/L即可昏迷,将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永久性损害。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1月~9月成功救治16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现将救护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急诊患者,均符合低血糖Whippl三联征诊断标准[1]:①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

1.2诱发因素 16例患者中药物服用不当2例,感染4例,饮酒后4例,外伤后3例,原因不明3例。

1.3临床表现 入院时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软弱无力、周身湿冷等。13例以嗜睡、软弱无力、周身湿冷为主要表现;1例患者神志清楚,可对答;2例患者谵妄,胡言乱语。即刻血糖浓度在0.6~1.9mmol/L者8例,在2.0~2.7mmol/L者6例,手指快速血糖测定不出数值者2例(血糖过低未测出)。

1.4结果 随着血糖的升高、低血糖的纠正及对症治疗,患者意识均清醒,16例患者中,12例在急诊科救治后好转出院,4例转入病房进一步治疗。

2 护理

2.1监测血糖 及时进行血糖监测,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急诊抢救室配备有快速微量血糖监测仪,对到急诊科就诊的中老年患者,特别是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立即监测快速末梢微量血糖,早期与急性脑血管意外鉴别,早期给予积极的治疗。

2.2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选用相应静脉留置针(成人选用20G静脉留置针,小儿选用24G静脉留置针),选择近心、粗大静脉穿刺,遵医嘱立即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或立即静脉推注质量浓度为0.5g/mL的葡萄糖。

2.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监测血糖变化,开始每30min测血糖1次,待患者意识转清,血糖>7.0mmol/L改为1次/2h。

2.4休息和活动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注意保暖,及时擦干汗液,避免受凉。

2.5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清醒患者鼓励进食,给予温热饮料,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3 讨论

3.1典型病例

3.1.1 病例1 本组病例中,儿童患者1例,年龄7岁,起病时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呼之可应,但随即又入睡,到急诊科抢救,初步考虑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测量末梢血糖2.7mmol/L,立即给予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注射液,约1min后患者神志转清,转到儿科进一步治疗。

3.1.2病例2 患者,女性,年龄63岁,无糖尿病病史,因患有其他疾病在个体诊所诊治时被告知口服降糖药物(消渴丸),食后第2d出现意识障碍,嗜睡,在就诊区等候时被护理人员发现异常,立即抬入抢救室,取平卧位,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急查末梢血糖0.9mmol/L,给予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注射液,约3min后患者神志转清,可以对答,追问病史,患者于1d前口服消渴丸(具体剂量不详),继续积极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离院。

3.1.3病例3 患者,男性,年龄53岁,饮酒后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初步考虑酒精中毒,急查末梢血糖1.6~2.5mmol/L,立即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注射液,约2~5min后患者神志转清,继续积极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离院。

低血糖可见于多种疾病和状态,最多见于糖尿病,其次尚见于严重肝病、酒精性、药物性、胰腺病变等。低血糖是临床急症和危重症,严重时低血糖持续十几分钟即可造成大脑不可逆的凋亡[2]。

3.2低血糖的常见诱因[3] ①药物治疗不当:应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过量;②饮食治疗不当:患者过分限制饮食摄入量,或因呕吐、腹泻等原因造成进食不足,乙醇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患者在进餐时大量饮酒后3~4h容易出现低血糖;③运动治疗不当:过度运动;④综合治疗不当:糖尿病合并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恶性肿瘤、感染等治疗不当易出现低血糖;同时服用部分药物如阿司匹林、β2 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也可增加低血糖危险。

3.3正确认识低血糖 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来自葡萄糖。血糖下降至2.8~3.0mmol/L时,胰岛素分泌受抑制,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血糖降至2.5~2.8mmol/L时,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波及皮层下中枢包括基底节、下丘脑及自主神经中枢,最后累及延髓;低血糖纠正后,按上述顺序逆向恢复。老年人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常首先考虑到脑血管病,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加重病情。快速血糖监测对鉴别低血糖与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建议对急诊意识不清的患者行快速血糖监测,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雷,吴吉萍,李中南,等.老年糖尿病严重低血糖症临床分析[ J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 ,8 ( 4 ) :351- 352 .

篇2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诊护士;心理压力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也称院外急救,是指经过专门受训的人员,在现场和途中对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进行的医院前急救[1]。其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流动性,以及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不可预知、体力强度大等特点决定了院前急救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这些因素都会给急救人员身心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本研究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急诊科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想法和感受,为医院管理者加强院前急救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护士10名,入选条件:在急诊从事工作3年或以上;年龄在28~45岁的女性或男性;并取得院前急救资格证的;具有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护士。年龄在28~45岁;文化程度 :本科6名 ,大专4名 ;职称 :主管护师5名 ,护师4名,护士1名。(备注:其中一位为男护士,年龄28岁,护师)参与这次研究。

1.2方法

1.2.1伦理问题 在研究前详细向被研究者交代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征得各研究者的同意及支持,记录在案,实行资料保密原则。

1.2.2研究方法 以面对面、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先设计并列出访谈的内容,避免因遗漏而影响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及正确性,最后提炼出主题[2]。

1.2.3访谈内容 访谈由研究者本人进行,内容是开放的问题,包括3部分:①目前院前急救护理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最困难是什么?②院前急救护理对你身心健康最大的影响是什么?③如何体会院前急救护理,有何价值?访谈时间约40min。

1.2.4资料分析 通过对研究者的访谈内容反复进行推敲,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通过研究部分的观点来反映绝大部分人的经历和心态。

2结果

2.1压力、担忧、恐惧 急诊科护士要独立承担120的院前急救工作。院前急救的患者大多数是在短时间内遭受意外或急症打击,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院前急救护士害怕出车,多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不能成功救活患者或患者家属不礼貌、患者要求过高或不配合护理等[3]。同时,疾病的性质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加上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治疗期望值及承受力与医疗救治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一旦出现使其不满意的效果,将引发医疗纠纷,甚至会使现场急救人员的尊严、生命受到伤害。

2.2不适、疲惫、无奈 院前急救所处的环境多数在患者家内、路边、工地、野外等,加上院前急救器材欠充足完善,急救设备的功能不能处于最佳状态,现场环境灯光视线差;在转送途中,若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对其进行急救处理,救护车内狭小空间,对抢救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急救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急救条例规定4min内出车、患者自救方法不当、路上塞车或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医护人员。护士因携带急救用物、搬运及现场抢救患者,很多时候不能按时下班;个别护士有晕车反应,月经综合征;出诊路途颠簸,精力不足,挤在狭小的后车厢内等,感觉更是辛苦,更容易致身心疲劳。

2.3对现场救治疾病感到害怕 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时刻对诊断未明确的患者进行抢救及护理,面对各种传染病的威胁。加上传染病的职业防护无法到位,院前的针刺伤,造成医护人员传播血源性疾病的危险性较大,尤其是乙肝、艾滋病最可怕。

2.4光荣、兴奋、迷惘 能够参加院前急救,觉得很光荣、自豪,坐在救护车上执行任务觉得很威风。这是首次踏上救护车的感觉,随着救护的日子增长,反而觉得出车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每次能成功救活患者那种兴奋心情还是有增无减,而也因抢救后患者不幸的离世而徒感伤悲。

3讨论

3.1加强护理管理、缓解急诊护士的压力 "120"急救指挥是伤病员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承担着急救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起着通讯指挥的枢纽作用。 急救指挥调度员是患者及目击者与院前急救人员的第一联系人,其调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伤病员的抢救时间、对症治疗、预后等,在某些时候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4]。为缓解120院前急救护士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应重视急诊,适当增加护士配备比例,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同时从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入手,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急救技能。

3.2加强出诊医护人员技术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医生是急救现场的的主导者,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更是体力与智慧结合的劳动者,院前出诊抢救患者时更能显著地体现这一点。合理搭配,定时培训,在日常急救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各种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3.3认真关注护士的心理问题 绝大部分护士都存在心理问题,例如:紧张、焦虑、恐惧、失眠、倦态、心悸等神经衰弱的表现。作为管理者应该多关心体贴下属,了解护士的需求和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3.4培养和树立护士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要想树立护士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保持应有的工作热情,给予人性的关怀和帮助,注重护士的权益,保证同工同酬,满足护士培训、晋升、职业安全防护的需要,增加编制,减少非护理工作,缓解护士压力,尊重护士,让护士正在体现出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虹.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2]李选.护理研究与应用[M].台北:华杏出版有限公司,1997:202-205.

篇3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持久剧烈的胸痛、药物不能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与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例数逐年上升,每年新增约53万人,多数于家中发病,部分患者可于发病后因可救治的心理失常、休克在1h内迅速死亡。某院进行AMI急诊急救护理路径改良试点活动,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月某院收治后确诊为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41~78岁,平均(65.3±3.2)岁;合并高血压62例、合并糖尿病29例;调度出车92例、住院自报28例;于改进前接受急诊急救抢救护理患者60例为常规组,改进后患者6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据常规调度院前急救标准、院内救护标准实施救护。观察组:①设立专项救护车,接到调度后,抢救小组迅速集结待命,1~3min出车,通过车载电话,由两人负责分别家属与医院取得联系,交流信息,医嘱绝对卧床休息,就地取卧位或半卧位,②抵达:?抵达后,迅速查体、进行体征监测、观察症状,行导联心电图,避免情绪激动,安抚患者,必要时可注射、使用备用吗啡等镇定剂、安慰剂,给予言语安慰,必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给予面罩或鼻管吸烟,必要时给予高浓度;建立静脉通道,留置针管,搬运时避免触碰;?于救护车中,行常规心电监护、配合监护血压等指标,观察患者神志,针对性的给予降压、升压,抗过敏、强心治疗,观察副作用;?早期灌注治疗,评估患者病情,适应证及禁忌证,签字同意后,应用0.9%氯化钠100ml+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配合监测溶栓指标,控制给药速率[2];⑤实施预见性的护理,选派经验丰富、坚毅果断、抗压能力强的护士,熟练掌握抢救方法,发挥自我能动于医嘱前给予相应措施,缩短救护时间;③安全转运:?转运前,医嘱家属患者行车风险,避免患者自主活动;?准备充足的人员与工具,快速安全转移至救护车上[3];?途中严密监护,以熟练的护理操作、积极真诚的言语,尽力消除患者顾虑以紧张情绪;?交接时将获取的完整信息通报给交接医护人员;④院内由专业医师评估病情,若需手术介入治疗,立即连通可移动病床,配合相关监护设备,推送至心导管室[4]。

1.3观察指标 死亡率、6月内复发率、救护期间并发症例次;发病至送院时间、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操作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患者结局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 观察组发病至送院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常规组相比,*P

3讨论

医院收治心肌梗死急诊急救路径已基本成熟,多数患者有既往诊断与治疗,且症状多较典型,诊断主要体现在生命体征获取与低血氧症、酸中毒并发症鉴别评估,诊断路径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体征监测,明确原发病与合并症,以采取用药、器械通气、介入甚至是手术治疗。不同医院抢救技术、抢救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抢救技术在短时间难有突破性进展。影响患者获取有效的抢救干预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调度与准备因素;②交通因素;③途中抢救效率;④医院内诊断与治疗方案选择;⑤家属配合。一项关于深圳急救中心死亡原因报告显示,急诊停留成为急诊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对患者重视程度也影响急诊急救开展效率,心肌梗死发病急骤,若预后不良如死亡,医方有充足的理由推卸责任 [4]。

改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用,争取足够的抢救时间、规避危险因素、抑制病情进展。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率、住院时间均由于常规组,但因病例数过少、随访时间过短,未得出可有效抑制存活患者复发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刘贤玲,闫加兴,刘贤宝,等.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2012,12(31):6145-6147.

[2]曾文莉,肖燕.急性心肌梗死112例急救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16-17.

篇4

【关键词】急诊;低血糖;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29-02

当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之为低血糖,低血糖患者会因为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全身冷汗、心慌气短、恶心,甚至昏迷、惊厥等临床症状[1]。为探讨急诊低血糖患者的病因和急救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科2009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低血糖患者122例,全部给予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探讨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9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低血糖患者122例,其中男性88例(占72.13%),女性34例(占27.87%);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2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全身冷汗、心慌气短、恶心等临床症状,轻度昏迷56例(占45.90%),重度昏迷32例(占26.23%),嗜睡22例(占18.03%),昏睡12例(占9.84%);血糖值在2.80mmol/L-2.01mmol/L的75例(占61.47%),血糖值在2.00mmol/L-1.01mmol/L的35例(占28.69%),1.00mmol/L-0.62mmol/L的12例(占9.84%)。

1.2方法

1.2.1分析病情首先分析患者的病情,询问患者家属患者昏迷的原因,测量血糖值,经询问,发现糖尿病患者有87例,非糖尿病患者有35例。糖尿病患者因为运动量过大导致低血糖的12例(占13.79%),因为空腹导致低血糖的10例(占11.49%),随意改变糖尿病治疗药物剂量导致低血糖的23例(占26.44%),在用药后没有进食导致低血糖的21例(占24.14%),改变糖尿病治疗药物导致低血糖的21例(占24.14%);非糖尿病患者因为节食导致低血糖的11例(占31.43%),因为服用过度酒精导致低血糖的10例(占35%),因为患有甲亢导致低血糖的6例(占17.14%),因为肝脏功能减退导致低血糖的5例(占14.29%),因为妊娠导致低血糖的3例(占8.57%)。

1.2.2基本急救护理经血糖测定后,确定为低血糖后,马上给予补充葡萄糖[2],对于吞咽功能良好的患者给予高糖果汁、饼干、糖块,重症患者应避免误食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并注意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在患者清醒后根据其情况调整葡萄糖的注射量[3]。通过相关一系列辅助检查确定患者的原发病,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制定治疗方案。

1.2.3用药指导给予患者用药指导,例如: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指导,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调整使用剂量。在服用相关治疗药物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服用[4]。

1.2.4饮食指导调整患者的日常饮食,按照医生的医嘱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按时进餐,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块等应急药物,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等[5]。

1.2.5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运动量,并且不要在早晨空腹运动,如果早晨空腹运动习惯的,一定要在运动前稍微吃点饼干、牛奶、面包等食物,并且运动量不宜过大,一旦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全身冷汗、心慌气短、恶心等临床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服用其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

1.2.6心理护理低血糖患者在经过急救治疗后,要针对患者的恐惧、消极、紧张等不良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因为低血糖急性昏迷,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会担心自己的病情反复,不敢再次进行运动或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等,所以要重视对低血糖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信心[5]。

1.2.7健康教育对低血糖急诊患者在清醒后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讲解低血糖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自救方法等。让患者详细了解其疾病的发生原因,直面导致其昏迷的根本原因,积极应对,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

1.3观察项目本组经急救后的治愈率、病死率和病因分析。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首先做正态检验,计数数据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治疗效果本组122例患者经急救护理后,治愈118例,病情严重转院治疗2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6.72%,病死率为1.64%。

2.2病因分析本组患者因为糖尿病有87例(占71.31%),其他原因有35例(占28.69%)。在低血糖发病原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低血糖昏迷为一种常见的急诊疾病,患者的血糖值会由于各种原因下降到2.80mmol/L以下,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中枢神经、交感神经异常。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加重,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本组122例患者经急救护理后,治愈118例,病情严重转院治疗2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6.72%,病死率为1.64%;本组患者因为糖尿病有87例(占71.31%),其他原因有35例(占28.69%)。在低血糖发病原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侯孟彦,赵华.1例新生儿低血糖致呼吸暂停的急救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2002,4(19):93-94.

[2]杨泽俊,刘仪红,栗涛.成功救治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昏迷1例急救护理体会[J].中华护士杂志,2009,19(10):33-34.

[3]孟祥华,卢汉华.低血糖昏迷26例急救护理[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5):367-368.

[4]辛敏,宁爱梅.急诊低血糖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2):146-147.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由江苏仪征市人民医院出车接诊入院的的重症颅脑外伤需急诊手术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2)。所有患者格拉斯哥(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均3~8分,平均(4.81±1.29)分。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38±2.1)岁,男42例,女2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方案,具体如下。

1.2.1院前急救准备阶段

接听电话,3min内出车,电话咨询患者状况,指导现场人员急救方法,安抚情绪,等待救援,救护车内抢救药品仪器准备妥当。

1.2.2优化现场和转运途中急救

救护车通过GPS定位联合司机经验,快速抵达现场按照ABCDE原则快速处理,1min内完成意识判断,开放气道,立即排除威胁生命因素,心跳呼吸骤停时立即CPR,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维持生命体征;1~3min内完成采集病史初步查体,3~7min内应用CRASHPLAN计划系统查体,运用MEW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病情及伤害程度,简单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护后运送,酌情采取边运行边急救的方法缩短院前时间,全程心电监护、吸氧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同时,电话通知急诊科提前准备,酌情联系家属。

1.2.3院内急救

(1)优化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白班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师指挥使用3~4人定位抢救模式,夜班由主管护师或护师指挥2~3人定位抢救模式;急救分5个站位A气道管理-B循环管理-C给药管理-D监护管理-E记录协调管理,各抢救护士按站位分工协作。(2)优化院内急救准备流程:分诊护士接电话后迅速通知抢救医生和抢救护士准备急救用物和抢救药品,通知脑外科、ICU等相关科室会诊。建立畅通重症颅脑外伤急救绿色通道(。3)优化接诊流程:救护车抵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和急诊医生至门口接诊,紧急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至抢救室。(4)优化抢救室救护流程:各抢救护士合理站位,自动组合各抢救角色,细化患者状况及相关处理措施,争取急救时间。评估患者呼吸和循环;合理安置,除休克者头部抬高15°~30°,早期头部降温戴冰帽;保持气道通畅,需要气管插管者,立即配合麻醉科插管,上呼吸机,充分给氧,及时吸痰;检查并保证有效的静脉通路,抽取血标本,及早防治颅高压和脑疝,对症处理,抽搐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加强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时GCS评分和MEWS评分判断病情变化;完善抢救记录,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5)优化院内陪检及转运流程:心电图和B超在急诊床边进行、CT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需转运,充分评估,携带急救转运箱和必要的急救器材,一医一护一工陪检转运,快速完成相关检查。(6)优化术前准备流程:拟定急诊手术后立即在急诊室完善术前准备,备皮配血,术前用药,通知手术室准备。(7)优化交接流程:携带危重病人交接单,病历和各检查报告,急救转运箱和必要的抢救仪器,护送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接诊护士详细交接。

1.3观察指标

1.3.1救治时间

院前急救时间指现场急救至急诊入院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为急诊至手术时间,统计并分析比较。

1.3.2MEWS评分

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系统对急诊患者进行评分,其内容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及意识5个方面。其中,能进行危重患者快速筛选法,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结合气道、呼吸、循环和神志状况。5分作为监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9分为一级(危急),需立即抢救;5~9分为二级(危重);0~5分为三级(急症)。MEWS分值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MEWS分值越高患者死亡的概率越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救治时间和MEW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篇6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室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9~69岁,平均年龄(25.8±10.2)岁。车祸致伤41例,刀刺致伤9例,坠落致伤7例,挤压致伤3例。合并2处损伤49例,3处损伤7例,4处及4处以上损伤4例。颅脑损伤为主要伤害患者32例,胸部损伤为主要伤害患者22例,腹部损伤为主要伤害患者6例。

1.2急救护理方法

1.2.1迅速开展伤情评估与身体检查:在接收到患者后迅速检测其意识、脉搏、呼吸、血压、肢体活动等情况,及时判断伤情,正确指导急救对策。存在部分患者出现昏迷甚至休克,无法主诉具体症状,需护理人员认真对患者全身情况开展检查,准确详细的总结全身损伤情况。1.2.2确保呼吸道的畅通:多发伤患者会发生呕吐情况,由于体内的损伤会使呕吐物中混入血块等物质,造成呼吸困难,进而头部产生缺氧反应。在收治患者后,及时将其头部侧偏,将口腔、鼻腔及呼吸道内的异物取出,存在假牙的患者及时摘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供氧量做好输氧工作,防止氧中毒。如患者存在颅脑或胸腹的损伤,持续昏迷,应开展气管插管,保证无菌的环境,做好消毒、吸痰管及时更换等工作。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给予湿化液药物并雾化吸入。经常对患者翻身,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证呼吸的通畅性。

1.2.3保证有效的体内循环:造成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出血,在伤后24h是大出血致死的最危险阶段。患者血压发生下降会使静脉萎缩而影响穿刺的开展,当患者入院后,有效建立2~3条静脉通道开展706代血浆与林格液的静脉滴注,防止患者出现休克或血压下降等情况。存在颅脑损伤患者需给予甘露醇的静脉滴注,保证血流的合理灌注量,在输液过程中控制速度避免发生全身循环功能的衰竭。

1.2.4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及时控制出血:因多发伤患者多为开放性损伤,伤情比较严重、失血量多,若不及时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则会造成大量血液在短时间内流失,使血容量锐减而直接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及时控制出血是减少多发伤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者可以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伤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要立即使用加压板固定和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止血,并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腹部损伤并有内脏外露者,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盆盖住,以防受压,外用绷带固定包扎;胸部损伤并有气胸者,应先使用加厚无菌敷料覆盖,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再穿刺胸膜腔拍气减压,并尽快转运至医院救治;对于伤口出血呈喷射样涌出者必须立即进行止血,尽快找到动、静脉活性出血点,给予结扎和无菌纱布包扎止血,并补充血容量,护送手术室手术。

1.2.5开展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利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一旦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及时上报医师给予有效措施。应用微量泵保证升压药物的使用速度,患者血压趋于正常后可停止升压药物。观察患者的四肢活动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肢体骨折。抢救室留置尿管,并观察尿液量、颜色等情况,并开展备皮、剃头、备血等工作。

1.2.6严格开展管道护理工作:由于多发伤患者的特殊性,所需要开展的管道护理工作较多,包括气管切开管、胸腔闭式引流管、CVP管、双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等,在护理过程中,保证各种管道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如发现患者的引流液颜色等发生异常,及时上报给予相应处理。在管道的接头处需利用无菌纱块进行保护,每天更换敷料,在变化时还要注意避免拉扯情况。

1.2.7有效开展转运护理:患者经过临床抢救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后,须转入手术室或观察病房,在转运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全程陪护,避免发生意外引起病情恶化,需要严格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保证各种管道的固定与通畅,待进入病房后仔细开展交接工作,防止发生遗漏情况。

2结果

60例患者经急救护理后,痊愈38例(63.3%),病情缓解并中轻度伤残10例(16.7%),重度伤残8例(13.3%),死亡4例(6.7%)。

3讨论

篇7

[关键词] 急诊;低血糖昏迷;原因;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159-03

低血糖是指空腹状态时的血糖值不足2.8 mmol/L[1],临床表现以四肢发冷、面色苍白为主,严重时会出现昏迷,还容易累及肝肾功能、脑细胞代谢[2],如发生昏迷的患者其血糖未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或血糖纠正效果欠佳,很可能会使脑细胞受损、坏死,诱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极为不利[3]。因此,临床上应对低血糖昏迷的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改善低血糖昏迷的急诊急救效果和预后。该研究特于2008年1月―2015年6月期间选取258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急救护理方法和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8年1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258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研究,对这2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并根据这258例患者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分为施行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的对照组(128例)和施行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的观察组(13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6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于21~73岁之间,平均为(48.71±16.41)岁;其中重度昏迷45例,轻中度昏迷83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均低于2.8 mmol/L,其中有78例患者的空腹血糖不足2.0 mmol/L。观察组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6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于22~72岁之间,平均为(48.52±16.37)岁;其中重度昏迷47例,轻中度昏迷83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均低于2.8 mmol/L,其中有79例患者的空腹血糖不足2.0 mmol/L。两组患者就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这2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对其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这258例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瞳孔、意识、心跳、呼吸等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一旦确定患者为低血糖昏迷,立即遵照医嘱给予患者葡萄糖补充,并在患者补充葡萄糖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糖进行严密的监护,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患者为轻中度昏迷,可进行吞咽,可喂食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糖水、果汁等;如患者为重度昏迷,无法吞咽,应给予患者浓度为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以防止患者将食物误吸入支气管,引发肺部感染;如患者恢复清醒,应及时给予患者高含糖量食物,如有必要,可给予患者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观察组施行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主要包括组建急诊急救护理小组、病情评估、心理护理、用药指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SAS焦虑自评量表[4]总分为0~100分,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抢救成功患者或抢救未成功的患者家属,采用选项法,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等三个方面,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

急诊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主要为饮食不当、药物服用剂量不当、未进行血糖监测、空腹剧烈运动、酒精中毒、肝脏病变、妊娠、甲亢、创伤;其中糖尿病患者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有189例,所占比例为73.26%,非糖尿病患者有69例,所占比例为26.74%,详见表1。

2.2 抢救效果对比

对照组中,共有76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59.38%(76/128);观察组中,共有109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3.85%(109/13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共有2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41%(21/128),包括9例肺部感染患者、7例肺不张患者以及5例口腔感染患者;观察组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38%(7/130),包括4例肺部感染患者、2例肺不张患者以及1例口腔感染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2.4 焦虑情绪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2。

2.5 护理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昏迷是指人丧失运动和意识后的一种严重意识障碍,多是由于患者的大脑皮层或脑干出现器质性病变[5],患者病情危急,且发展迅速,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发生死亡。低血糖昏迷是指患者空腹血糖值不足2.8 mmol/L时引发的昏迷[6],人体血糖过低时,其机体内的代谢出现改变,脑部供血不足[7],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血糖纠正处理或纠正效果欠佳,很可能会使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引发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8]。因此,在临床上,应对低血糖昏迷予以重视,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

该研究对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急诊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主要为饮食不当、药物服用剂量不当、未进行血糖监测、空腹剧烈运动、酒精中毒、肝脏病变、妊娠、甲亢、创伤,其中饮食不当是导致低血糖昏迷的最主要原因,所占比例为33.33%,这主要是因为人体的糖分摄入主要是通过饮食,饮食不当会直接导致糖分摄入严重减少[9],如患者在此时进行剧烈运动,更容易出现低血糖[10];另外,在选入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不稳定,一旦患者的饮食或用药不当,很可能会引发低血糖事件,进而出现昏迷[11]。

该研究还对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其中对照组施行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施行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抢救成功率、并发症率以及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和满意度方面,较之对照组均更加优越(P〈0.05)。观察组的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急诊急救护理小组:迅速组建急诊急救护理小祖,小组成员均需熟练掌握急诊抢救相关操作技能。②病情评估: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待患者送至急救室后,对患者进行病情快速评估,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配合医生进行急诊抢救。③心理护理:由于低血糖昏迷的发作较为突然,病情危急,患者家属往往会由于过度担忧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严重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治疗较为不利[12]。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讲解抢救措施、护理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列举抢救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急诊抢救工作,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与温暖对患者预后改善的重要性,督促家属在紧急抢救后积极关心患者。④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切忌擅自加减药物剂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

综上所述,在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诊急救过程中,应对患者发生昏迷的原因进行明确,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同时,还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积极规避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Haukka J, Hoti F, Ermanst P,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ncidence and risk of hypoglycemic coma associated with selection of basal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 Finnish register linkage study[J].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2013,22(12):1326-1335.

[2] 邓济水.分析急诊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及其急救护理方法[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19):87.

[3] ,陈凤明.急诊重度低血糖昏迷误诊的原因及急救护理体会[J].广州医药,2014,45(2):85-87.

[4] 马红萍,何晓玲.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原因分析和急救护理处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9(11):14-15.

[5] Schutz PW,Struys EA,Sinclair G,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d-3-hydroxybutyrate and propionate during hypoglycemic coma: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insights from infant rats[J].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2011,103(2):179-184.

[6] ArnalichF, MaldifassiMC, AtienzaG, et al. Decreas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sponse to acute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c coma[J].Cytokine,2012,57(3):372-378.

[7] 赵春玲,郭鹏菊,王俊,等.急诊昏迷患者308例鉴别分诊与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75-76.

[8] 陈美萍.72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与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教育,2015,14(4):34-36.

[9] 王春英,田亚茹.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57-58.

[10] KoikeS,SasakiR.Multi-modal brain imaging showing brain damage to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left hemisphere, in a case of prolonged hypoglycemia-induced transient hemiplegia followed by persistent encephalopathy[J].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2013,67(5):360-362.

篇8

结果:以上患者经过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之后,5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只有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15%。患者住院时间在4天到13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1±3.5)天。其中有3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后出现了肺水肿并发症,所占比例为5.77%,经脱水治疗后症状消失。

结论: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过程中,充分留意患者情况并减轻毒素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阿托品用量,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率就可以得到大幅提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6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6-02

OPS(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硫代磷酸脂或者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 [1],作为杀虫剂其具有较强的光谱杀菌作用,在我国各种杀虫剂中的应用范围最广,同时使用剂量也是最大的。但是这一物质对人体也有着较大的毒性,主要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2]而导致该种酶类的蓄积,人体的胆碱能神经就会受到持续冲动作用,进而导致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都比较严重并且病情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急诊的关键就是在最短时间内使用正确的解毒剂彻底将体内残留毒物清除干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本文主要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5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导致中毒,服用剂量在50~150毫升之间。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在26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5.4)岁。患者的中毒时间在半小时到7小时之间,平均中毒有时间为(3.2±0.9)小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口吐白沫、皮肤湿冷、瞳孔左右不等大、神志不清、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呼吸困难、双肺湿?音以及呼吸衰竭等。根据有机磷中毒诊断的分级标准 [3],所选患者均属于重度中毒。

1.2 方法。患者进入急诊科室后采取以下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第一,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详细询问家属患者中毒的有关情况,比如所服药物、服用时间、服药量以及患者的情绪情况等,然后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或者是清水为患者洗胃,反复进行几次。洗胃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大小、生命体征、是否腹痛及其它异常情况,若患者出现心跳停止以及呼吸困难等问题,需要立即停止洗胃转为施行抢救操作。第二,应用阿托品为患者解毒,因不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留意患者是否出现阿托品中毒现象,如果存在则应该马上减少用药量,通过物理降温等措施缓解患者的阿托品中毒症状。第三,呼吸系统的护理:有机磷患者一般会出现充血水肿以及气道分泌物增多等问题,因此呼吸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为了确保急诊措施的有效性,急救过程中需要做好呼吸系统护理,比如翻身拍背、吸氧以及排痰等。如果患者出现排痰不畅的情况,可适当使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以及氨茶碱等药物帮助排痰,必要时可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来辅助患者呼吸,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

2 结果

以上患者经过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之后,5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只有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15%。患者住院时间在4天到13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1±3.5)天。其中有3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后出现了肺水肿并发症,所占比例为5.77%,经脱水治疗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篇9

【关键词】急救护理;护理模式;整体护理

作者单位:450052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随着急救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急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现代化医疗设备和过硬的抢救技术,而且要转变观念,改变被动从属医疗的护理急救模式,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护士参与了急救的全过程,在抢救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多年临床急诊护理实践,谈一下转变对急诊患者急救护理模式的体会。

1 转变被动从属医疗的护理急救模式

传统的护理模式决定着护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医生的医嘱支配着护理,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护士的专业知识不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对急诊患者的救治十分不利。所以护理人员要转变观念,从整体护理观念出发,运用医学护理知识,结合思考和急诊护理经验,对危重病患者,正确进行初步诊断,应急处理和抢救,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先由护士进行生命体征的支持救治,主动做好急诊患者救护工作,为危重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危重患者来诊时,护士在医师未到达之前,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搜集病史资料,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做好抢救,同时及时通知医师。如心脏骤停患者,护士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对急性食入性中毒患者要迅速做好消化道清洗排毒工作;对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要做好包扎固定止血,尽快输液处理,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可疑地西泮中毒昏迷患者,接诊人员应迅速向其家属或朋友搜集患者病史资料,询问有关情况,立即做出诊断,在通知医师的同时,迅速进行洗胃抢救。从而培养了护士在疾病的诊断和抢救治疗中的独立能力,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因被动等待医师检诊,下医嘱而延误抢救时间。

2 坚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急诊护士不仅要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而且要注重研究社会条件,环境变化,情绪影响等与疾病的关系。急诊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心理上会出现严重压力,产生危机感和濒死感,对医护人员抱有祈求心理和依赖心理。因此,在采取紧急抢救措施的同时,还须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焦燥和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给患者以安全感,以精湛,熟练的技术获得患者的信赖,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体贴和宽待患者,始终保持沉着、冷静,对患者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丧失理智的行为,进行耐心劝导,帮助患者面对现实,努力使患者情绪尽快调整到平稳状态,在躯体得到救治同时,心理也得以康复。应讲究文明礼貌,注意从仪表、举止、神态、语调上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对于不同文化,不同职业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指导,有的患者对疾病发生预后不了解,而麻痹大意不配合治疗,护士应让患者了解病情和有关医学知识;而有些患者因其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害怕预后不好,往往产生恐惧心理,思想压力大,护士应观察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科学解释,让其了解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消除恐惧心理。做好环境心理护理,抢救室和监护室虽然为抢救患者的严肃场合,但为了照顾患者情绪,环境不要过于肃穆,可张贴壁画,插一束鲜花,对于室内的抢救设备,可以告诉患者是备用的,以缓合患者的恐惧感。

转变急救护理模式,先由护士进行生命体征的支持救治,对患者做到分秒必争,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坚持开展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只要伤病患者存有一线生存的希望,就应尽心尽责,快速、准确地进行抢救。

参 考 文 献

篇10

【关键词】 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63-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系三级乙等医院,现有床位736张。我科2011年接收各型急诊病人达846例,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30例。3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6.5岁。体温38.5℃-41℃,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8例,扁桃体炎9例,支气管肺炎3例,有高热惊厥病史的5例。

1.2 方法

1.2.1 评估 评估患儿病情,收集患儿的资料,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评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 防止抽搐 患儿在院外发生高热惊厥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抽搐,这就需要家长有一定的急救意识,减少患儿的耗氧量,使脑缺氧程度得到控制[1]。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返流物误吸,将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或筷子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1.2.3 一般急救措施 立即将患儿平卧,使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置床档,家属专人看护,防止再抽搐时碰伤或坠床。

1.2.4 控制惊厥 ①人为刺激:掐人中或者针刺。②抽搐患儿立即给予药物治疗:安定每次0.3mg/kg-0.5mg/kg,婴儿一次剂量不超过5mg,儿童不超过10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也可保留灌肠[3]。

1.2.5 迅速降温 我科采用物理降温额部贴退热贴,即对小儿副作用小又能短时间内快速降温,最常用的药物是安乃近滴鼻,把安乃近用1ml注射器吸后除去针头直接滴鼻。滴鼻前先清洁鼻腔分泌物,嘱家属平抱患儿或仰卧位,经两侧鼻孔滴入药后轻柔双侧鼻翼,滴入药液的多少应根据患儿的大小来决定。

1.2.6 立即给氧 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及时吸氧可提高患儿血氧浓度,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况十分重要[3]。患儿给鼻导管吸氧0.5-1L/min或面罩给氧2-3L/min。

1.2.7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我科常使用小儿留置针,防止抽搐时针头滑脱。输液过程中也保证液体输入通畅给药准确,防止药液外渗。

1.2.8 减少刺激,保持病室安静 治疗及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敏捷,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噪声,以免引起惊厥发作。

2 结果

30例高热患儿,其中呼吸道感染者18例,扁桃体炎患儿9例,支气管肺炎3例,有高热惊厥病史的5例,经我科正确评估、降温、抗惊厥治疗及对症护理,收治住院部继续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针对不同疾病引起的高热惊厥的护理 高热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体温常高达38.5℃-40℃或者更高,这也主要由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高热所致[1]。如: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以发热为主,我科在控制惊厥的同时,及时的给予退热药物;扁桃体炎,护理上应告知家属给患儿适量饮水,防止咽喉水肿;支气管肺炎,在惊厥得到控制后及时的给予抗炎药物,并且采用雾化稀释痰液。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抗惊厥的过程中还应告知家属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检查,筛查惊厥的原因。

3.2 高热惊厥的健康教育重要性 我科通过3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到要及时处理惊厥固然主要,但对家属健康宣教工作非常重要。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体温计、退热贴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当体温升到38.5℃左右时立即口服美林或使用退热贴等降温。平时加强锻炼,按季节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防止发生惊厥。指导家长掌握惊厥发作的应急措施,如抽搐时要就地抢救,指压人中穴,保持安静,不能摇晃或抱着患儿往医院跑,以免加重惊厥造成机体损伤[2];抽搐缓解时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查明原因,防止再发作。经过健康教育后,家长们对该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出现此情况也不再慌乱,并且在平时也积极预防。

3.3 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关键性 患儿发生惊厥时,多数家长会惊慌失措并且大喊大叫的,这时护士应理解家长的心情,在配合医生积极抢救的同时主动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实行人性化的服务,取得家长的信任。惊厥发生时,家长情绪非常紧张,护士冷静的工作情绪可间接给患儿家长一种心理安慰,稳定家属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3]。护士在积极抢救时应操作熟练,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过硬的扎针技术,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通过和医生配合做好各项急救护理工作,对患儿抢救防止病情恶化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绍敏,余良英,陈昌华.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6,22(18):111-113.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护理流程分为常规组和急救组,各25例。常规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8.4±4.5)岁,急救组中男9例,女16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63.7±4.6)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流程抢救,具体如下:①基本的抢救护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患者心电监护和吸氧等常规的抢救护理。②当患者的病情被确诊后,做好患者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急救组患者予以急诊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具体措施包括: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卧床,行多功能监护,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心率、心律的变化,准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防止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b.遵医嘱使用药物:嚼服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推注硝酸甘油等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疼痛明显时予吗啡等药物镇静镇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c.吸氧:根据病情及医嘱调节氧流量,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d.心理护理:患者疼痛,伴有频死感,以恐惧、焦虑情绪为主导,护士应及时做好心理干预,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提供成功病例,增加信心,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抢救治疗。e.如需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应做好各项术前准备:采血、皮肤准备、术前用药等。通过与其家属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对于确诊的患者,要做好患者手术前的准备。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复发率、抢救成功率、患者的住院时间等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急诊急救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急救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40.6±6.7)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3±2.1)d,常规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52.1±10.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8.5±2.4)d,急救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复发率和抢救成功率比较

对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常规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6.0%,复发率为28.0%,急救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0%,复发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心律失常等,过度劳累、饮食混乱、便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危险大、死亡率高等特点,予以患者良好的急诊急救护理能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主要是因为老龄化加剧、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减弱、防御力差等,因此,在紧急的抢救过程中,予以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中需要注意的是:①要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时缓解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对于疼痛难忍的患者予以镇静药物,不要刺激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②在治疗中要密切关注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防止患者发生猝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较为严重,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为改善心肌缺血现象,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基本治疗即观察患者的心律、血压等,少食多餐,保证患者大便通畅,对于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要予以镇静止痛药物,调整血容量,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心脏的血液循环,减少复发,改善心肌的功能。为了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服用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药物等,严格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避免过度的劳累,防止诱发心肌梗死;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心态;③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冠状动脉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本次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急救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共选取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流程抢救,急救组患者予以急诊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结果显示,急救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低于急救组,复发率高于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篇12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应用效果

0引言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由于该科室具有病情变化快、危重等特点,因此要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本次研究选取83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的抢救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3),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7±3.4)岁,其中有25例为心血管疾病,有34例为呼吸系统疾病,有24例为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的急诊急救护理,即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先快速评估患者的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协助医生进行救治,在急救结束后,将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观察组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在对患者行现场救护时要,急诊的护理人员要和现场的救护人员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救护车转运至医院途中,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为患者争取抢救的时间,在患者到达后,为患者安排好急救床,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并迅速的判定患者的病情,将其分类救治,分为1类和2类患者,1类患者主要为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重度昏迷等患者;2类患者主要为病情变化快,严重创伤等患者。在对患者行急救中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予以患者吸氧治疗,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相应的记录,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在急救中要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予以患者全程的陪护,在行相关检查时,可以先联系好各科室再前去检查,在送患者至病房时,要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确保无误后签字确认。

1.3评价标准。

采取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100分,满意:70~99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之间的对比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

对照组共有34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5%,观察组共有42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8%,组间比较(χ2=4.311,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非常满意的有14例,满意的有17例,不满意的有9例,满意度为78%,观察组非常满意的有16例,满意的有24例,不满意的有3例,满意度为93%,组间比较(χ2=4.038,P<0.05)。

3讨论

急诊危重症抢救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抢救中要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时间。如果护理人员在抢救中出现错误,就会影响抢救效果,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抢救模式,该模式贯穿于整个抢救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抢救工作的标准化,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失误,从而提高抢救效果[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P<0.05)。综上所述,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改善了护患关系,具体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燕平.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58-59.

[2]韩淑鹏,付晓丽.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0):28-29.

[3]张倩倩.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4):294-295.

篇13

【关键词】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急救;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66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强力广谱杀虫剂, 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挥发等多种途径中毒。有机磷中毒属急危重症, 多因呼吸机麻痹、呼吸中枢抑制、肺水肿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1]。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 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有文献报道[2], 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 促使其早日康复。本文以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此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5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其中男7例, 女8例, 年龄24~70岁, 平均年龄(45.7±8.3)岁。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 且剂量均>100 ml, 平均剂量(158.7±68.1) ml, 于口服后7 h内就诊。

1. 2 护理方法 15例患者均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急救配合和饮食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急诊护理措施主要有清除毒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药物使用剂量、采用物理降温和呼吸护理等, 而心理干预、急救配合和饮食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预。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掌握其心理需求, 向其说明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并耐心讲解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检查流程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努力缓解其恐惧心理, 减轻其焦虑程度, 提高配合度。②急救配合。提升急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做好急救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救治, 对抢救成功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电监护, 心肺复苏时应对患者头部进行必要的降温处理, 合理选择药物。③饮食指导。补充高能量和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 适当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 提高营养水平, 逐步向正常饮食过渡。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体征及临床病症恢复正常;无效:处于昏迷状态甚至死亡。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总分100分, 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

2 结果

15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后痊愈14例, 无效1例, 痊愈率为93.33%。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9例, 满意5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3.33%。

3 讨论

及时、有效、彻底的洗胃不仅是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关键, 同时还对此类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3]。洗胃时应尽量减少误吸, 防止胃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如为重度患者, 应在洗胃后保留胃管1 d, 为再次冲洗提供便利, 同时应配合使用足够用量的药物[4]。在治疗方面, 除彻底清除毒物, 合理应用解毒药物并视情况给予机械通气之外, 还应做好对症处理工作。具体来说, 休克患者应给予升压药治疗, 肺水肿患者给予阿托品治疗, 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脱水剂与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心律失常者应按其类型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危重患者可采用输血疗法, 并适当补充部分胆碱酯酶。此外, 如为迟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应给予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属急危重症, 可造成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重要脏器损伤, 死亡率很高, 患者家属常有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 耐心讲解相关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 以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为后续急救提高便利, 这也是急救护理的关键所在。为确保抢救成功, 应迅速组织毒物通过黏膜及皮肤吸收, 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缩短洗胃时间, 防止胃内容物溢出, 以减少对患者的进一步危害[5]。另外, 患者口服农药中毒后会损伤肠道黏膜, 加之治疗时需禁食、催吐洗胃等, 因此应提供必要的饮食指导, 及时为患者补充营养, 以维持酸碱平衡, 促进病情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痊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达93.33%, 提示该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急诊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泽波, 张宇璞, 陈润森.早期气管插管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23例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1):111-112.

[2] 陈吉妮, 楼秋英, 赵美蓉.护理干预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4):86-88, 91.

[3] 姜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72例.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5):26-27, 50.

[4] 蔡慧娟.急救护理流程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3):302-303.

篇14

【关键词】 急诊室; 危重创伤死亡; 急救; 护理

危重创伤常是多发伤与复合伤,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复杂多变、大出血及休克是其主要临床特点。医护人员须争取时间进行抢救,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1]。随着我国经济、现代交通业、建筑业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危重创伤发生率日益增长。急诊室进行的救护工作是挽救危重创伤患者生命的关键[2]。笔者对本院98例急诊室危重创伤死亡患者的救护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2年4月急诊室接诊危重创伤死亡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年龄3~88岁,平均(55.7±7.3)岁,伤后1 h内送到医院者24例,1~2 h者45例,2~4 h者24例,超过4 h者5例;送达急诊室临床死亡患者24例,濒死状态20例,创伤性休克收缩压60~90 mm Hg者5例,低于25 mm Hg者7例,昏迷窒息者42例;死亡患者多发伤57例,颅脑外27例,颈部、胸部、腹部各4例,骨盆、四肢2例。

1.2 急救方法

1.2.1 98例严重创伤死亡患者在急诊室进行鼻导管给养68例,改善17例(25.00%),紫绀纠正6例(8.82%);气管切开或插管30例,改善24例(80.00%),紫绀纠正13例(43.33%);清除呼吸道堵塞物80例,改善41例(51.25%),紫绀纠正23例(28.75%)。

1.2.2 除颅脑外伤27例患者,其余71例中,建立一个静脉通路19例,两个通路35例,三个通路或以上为17例,急诊室第一个15 min补液及输血量见表1。

1.2.3 15例患者进行四肢、躯体伤口出血控制,进行加压包扎,4例采用止血带,26例进行夹板固定四肢骨折,共49个部位。

1.3 急救护理

1.3.1 准确对患者伤情最快进行评估,对病情变化密切观察 由于危重创伤患者病情不稳定、多发伤、伤情复杂、病情突然恶化等,及时被送到急诊室也存在以上危险。因此,抢救危重创伤患者应先对致命性损伤进行处理,积极采取有效快速的方法进行抢救,为患者的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创伤患者由重要脏器损伤及大出血造成休克时,若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大血管损伤等大量出血患者,要及时有效地止血,避免休克。对开放性伤口妥善包扎,防止伤口感染。对出现骨折患者,采用最简单、有效方法进行固定骨折部位,使骨折端对神经及血管等组织减少损伤。

1.3.2 保持呼吸道畅通 多发伤早期易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高达90%,特别是颅脑外伤、脑部外伤伴休克、昏迷或窒息时。本组资料显示,解除呼吸道梗阻,是抢救危重创伤患者的重要程序。气管切开或插管普遍应用于急诊室,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且非胸部伤,一面进行解释,一面采用较粗鼻导管及时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异物、血块、分泌物,并协助患者排痰,给予氧气吸入,40%浓度氧流量2~4 L/min为宜,必要时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骤停及合并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及时清理呼吸道堵塞物。

1.3.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危重创伤患者休克及死亡发生率高,伤后6~8 h内是急救的黄金时期,也是第二个死亡高峰期。若得到及时抢救,死亡率会下降。因此,迅速有效地建立输液通路对抢救休克患者至关重要。采用较粗、易穿刺与固定血管的静套管置留针,至少建立两条通路以上,一路扩容,一路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情况与治疗反应给予相应的补液量与速度。患者进入急诊室后第一个15 min内须大量扩容(≥1000 ml),平衡岩溶液为首选液体。

1.3.4 有效地控制出血及伤口处理 危重创伤患者,伤口疼痛剧烈或连续性失血均可造成或加重休克。对开放性活动性出血迅速给予止血,闭合性损伤、内出血尽早进行手术止血。必要时可采用止痛药,使患者疼痛减轻。

1.3.5 做好术前准备 通知有关科室会诊,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提前做好紧急手术前准备,如导尿、配血、备皮等。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做好特护记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用药情况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条件允许下开展急诊室手术有重要意义。

2 结果

本组98例危重创伤死亡患者,送达急诊室临床死亡患者24例(24.49%),5例(5.10%)患者在送往手术室或病房途中死亡。颅脑外伤、颈部、胸部、腹部、骨盆、四肢等合并多发伤,由于观察不及时,对伤情未能及时准确判断,延误抢救时机,伤后1~4 h在急诊室死亡69例(70.41%)。

3 讨论

急诊救护工作是紧急、复杂的工作,直接影响患者的死亡率[3]。危重创伤患者伤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时间是抢救患者的关键,抢救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对伤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的器官损伤。本组危重创伤死亡率多发伤最高,其次为颅脑外伤,伤后1~4 h在急诊室死亡69例(70.41%)。危重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又面临肢体伤残、外貌毁伤,身体与心理上同时受损,急诊室护士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熟练全面技术、高应急能力,及时迅速地处理与护理各种情况[4]。使患者减轻压力,获得信心,积极配合抢救,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唐文平.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68-169.

[2] 任青敏.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191-192.

[3] 崔建新.严重多发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