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病例分析范文

医学影像病例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影像病例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影像病例分析

篇1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恶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93-01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很少见,约占胃肠道肿瘤的千分之一,最多见为腺癌,其次为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类癌等其发生部位为降段、横升段及十二指肠球部等,临床多为老年人,但目前中青年有发病率上升趋势。其主要症状为十二指肠梗阻、出血、黄疸以及消瘦。我们通过我院诊断的30例病人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对我们正确的诊断有所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30例病人均病理证实,男20例,女10例,其中50岁以上25例,约占83%,临床表现以上腹疼最多见,其次为黄疸、呕吐、上腹部包块等。30例病人中十二指肠钡餐低张对比检查22例,CT检查16例,胃镜检查18例,20例做手术切除,10例剖腹探查,腺癌占24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3例,发生部位以十二指肠降段最多,占20例,水平段6例,升段2例,球部2例,其中3例恶性淋巴瘤侵及多个部位。

2 结果

放射线阳性性征象①肠腔狭窄18例②充盈缺损8例其内可有小溃疡③肠腔内龛影5例以较大不规则龛影为主要表现,溃疡位于腔内可有环堤、指压迹以及尖角改变,附近粘膜破坏④肠腔内动脉瘤样扩张,是粘膜下神经丛或肌层受侵所致,此征象为恶性淋巴瘤特征性表现。CT阳性征象包括①肠壁增厚、肠腔狭窄②局部软组织肿块,显示类圆形软组织块影,肿块密度不均匀③梗阻性黄疸显示为胆总管中上段以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增大、胆总管下端突然中断④周围淋巴结及肝脏多发转移。

篇2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影像学;文献

1967年,Chenet等建议将SCCH和三种皮肤病即严重痤疮(爆发性、聚合性),化脓性汗腺炎,头皮蜂窝织炎共同称为SAPHO综合征即滑膜炎-痤疮-脓疱疹-骨肥厚-骨炎综合征[1]主要症状包括掌跖脓疱病和骨病变;国内报道甚少,本文将我科近期诊断的1例SAPHO综合征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同道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前上胸部及腰部疼痛2月,加重一周,2012年12月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查体:双侧手掌、脚掌多发白色皮疹,突出皮面,米粒大小,局部有脱皮(见图1)。左侧胸锁关节处局部隆起,压痛明显,双肩关节活动受限,脊柱活动受限。自述症状持续数日后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出现,先为手足掌的脓疱病,继而出现上胸部、背部和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脓疱病好转时疼痛减轻。辅助检查:ESR 23 mm/1 h,CRP正常,RF阴性,抗核抗体谱阴性,ENA多肽阴性和HLA-B27阴性,T-SPOT实验阴性。

2 影像资料

CT显示:左侧锁骨胸骨端肥厚、软组织增厚隆起;胸10椎体前缘骨破坏及硬化,周围软组织增厚;MRI显示病变信息更多:左侧锁骨胸骨端肥厚、隆起、信号异常;局部软组织肿胀;胸8右侧胸肋关节处信号异常;胸10椎体、右侧胸肋关节信号异常;腰2椎体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见图2~4。

3 讨论

SAPHO综合征包括骨关节症状和皮肤表现。关节病变以中轴为主,骨病变多表现为无菌性骨炎、无菌性骨髓炎和关节炎[2], 成人骨病变多见于胸锁关节区(65%~90%),特征为锁骨、上部肋骨前端和胸骨柄骨肥厚,及其间的软组织骨化,也可发生于脊柱(33%),长骨(30%)、骨盆(13%~52%)、下颌骨(

4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脊柱关节病、结核、骨转移等相鉴别。有人认为脊柱关节病虽与SAPHO综合征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应予区分,SAPHO综合征的表现为骨炎和硬化,而非真正的关节炎。骨结核多为肺结核或肠结核继发而来,本例未发现肺结核及肠结核;胸骨结核病变局限或广泛,常呈密度不均的空洞样骨质破坏,可呈多囊状、膨胀性骨破坏,亦可为偏心样破坏,伴有周围软组织内寒性脓肿;本例无结核中毒症状、T-SOPT实验阴性,可排除骨结核;骨转移瘤多呈成骨性或溶骨性破坏,伴有软组织肿块;有恶性肿瘤病史;本例经各项检查可排除恶性肿瘤,虽有软组织增厚、但未见肿块;并且增强扫描延迟强化;病变椎体边缘以肥厚及硬化为主要改变;可与转移瘤鉴别。

5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MRI较X线及CT检查更敏感:该患者X线胸椎片及腰椎检查无明显异常,CT检查发现左侧胸锁关节肥厚、隆起,胸10椎体前缘骨增生、软组织增厚;而MRI检查发现了更多骨改变:上述病变显示更加确切、又发现胸8右侧胸肋关节病变、腰2椎体异常;通过增强扫描病变性质更加明确。排除脊柱关节病、结核及肿瘤,在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SAPHO综合征的诊断过程多比较曲折,容易被单纯诊断为皮肤或是骨骼的疾病,确诊往往经历数年;随着该病报道增多,影像科医生对于该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刻;在诊断时,需紧密结合临床,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参 考 文 献

[1] Brandsen RE.SAPHO syndrome. Dermatology,1993,186:176-180.

[2] 张卓莉,和芳,邹海平,等.SAPHO综合征六例.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52.

[3] 刘记存,高静,王臻.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二例.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239.

篇3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免疫重建;影像学

艾滋病是一种由HIV病毒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进行攻击,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丧失。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若两者同时感染则会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使病情加速发展,导致患者快速死亡。在临床中通常选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配合抗结核疗法进行治疗,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修复免疫系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在免疫重建的过程中机体会对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致病原出现炎性反应,在临床中称为免疫重建炎性综合症。本院将选取120例艾滋病合肺结核并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资料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12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的胸部DR及CT资料,120例患者年龄平均为31.6±21.2)岁,女性46例,男性7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市疾控中心进行诊断且诊断明确。所有患者均予行HAART治疗,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状况,体温38~40℃。

1.2诊断标准 ①AIDS和结核病的诊断: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制订的《艾滋病诊疗指南》与2001年《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户》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1]。②IRIS诊断标准:均符合"艾滋病病毒相关IRIS国际网络研究组织"(INSHI)提出的IRIS诊断标准川:①HAART后出现反应:正在接受HAART且出现病毒学应答,HIV-RNA病毒载量下降;②HAART启动后感染或炎症状况暂时或一过性出现临床恶化③症状不能由如下几种情况解释:?HAART前己知并成功控制的感染,在病程预计时问范围内出现的?药物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治疗失败依从性不佳[2]。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整理,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对病灶的好发部位进行统计。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2 结果

肺部病变出现或原有病灶增多,影像学表现:位于两肺野75例(62.50%,75/120),上叶和(或)下叶背段17例(14.16%,17/120),右中叶和(或)下叶28例(23.33%,28/120)。形态主要表现为斑片状72例(60.00%,72/120),大片状16例(13.33%,16/120),磨玻璃样影10例(8.33%,10/120),结节状或肿块15例(12.53%,15/120),条索状7例(5.83%,7/120),伴空洞22例(18.33%,22/120),钙化11例(9.16%,11/120),纵隔淋巴结增多、增大69例(57.50%,69/120),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57例(47.5%,57/120),心包积液18例(21.6%,18/120)。继续HAART治疗后,好转87例(72.50%,87/120)表现为肺部病灶吸收或消失,淋巴结缩小,胸腔或心包积液减少或消失;17例(14.16%,17/120)肺部病灶基本相同,死亡16例(13.93%,6/38)。

3 讨论

肺结核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的机率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缺陷程度相关。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症状在临床诊断中相对困难,本病的临场症状并不典型,体征也不明显,且实验室检查为阳性的机率较小,因此影像学就成为检验本病的主要手段[3]。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本院的120例患者中在进行HAART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感染反应,患者的CD4+细胞数有所增高,HIV病毒载体数有所下降。对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统计中发现,多数患者病灶部位均在两肺野处,少部分患者病灶部位位于右中叶和(或)下叶,另一小部分患者病灶则位于上叶和(或)下叶背段。

本病胸部影像特点是病变明显呈多元化改变,主要以血行播散与多肺叶受累为主,病变的形态、密度以急性炎性渗出为主要影像特征,其中斑片状影像较为常见,条索状影像以及钙化影像出现较少,纵隔淋巴结肿大伴坏死、胸腔积液比较常见。本病的发病机理与激活免疫应答有关[4]。在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中,HAART能够有效的阻断HIV病毒的复制,改善T淋巴细胞数量,但在治疗前期患者由于CD4+、CD8+细胞不断被激活很容易出现异常的免疫应答现象,导致感染情况加重[5]。在普通肺结核患者中其主要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而在艾滋病肺结核患者中由于T细胞被破坏导致免疫状态被抑制,在进行HAART后会激活被抑制的免疫细胞[6]。此时胸部影像会出现广泛的炎性浸润病灶,主要呈现为片状,密度影较高,边界模糊不清,纵膈淋巴结肿大坏死、胸腔积液出现。治疗前患者胸部CT影像显示病变多呈现弥漫性分布,通常分布超过3个肺叶,且病变部位与常规肺结核病变部位不同。病变的形态以及密度呈现为多样性,其主要以粟粒影、结节影、肺段与亚段实变影多见,未有患者出现空洞现象,纵膈淋巴结通常会肿大液化甚至坏死,多数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现象。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胸部影像学表现呈多部位、多肺叶分布,肺结核不典型部位亦常见受累,常见多发斑片状、大片及结节状影,常伴纵隔淋巴结增多、增大伴坏死,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发生率增高。影像学是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可以动态观察肺部病灶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林焕兴,叶演红,袁彩霞,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肺部影像学表现及其流行病学研究分析(附48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17(03):49-30.

[2]黄华,陆普选,刘水腾,等.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0,15(06):72-73.

[3]王青,夏俊,罗泽斌.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7(11):111-113.

[4]卢亦波,宋树林,覃春乐,等.38例儿童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19(14):79-82.

篇4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细胞因子;IL-8;TNF-α;IL-10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s of benazepril on the level of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ANG Ren-zhong,Shandong Liangshan People’s Hospital,Liangshan 272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plasma cytokine IL-8,TNF-αand IL-10 inessential hypertension(EH)patients and observe on the effects of Benazepril on the level of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EH.Methods In our study,plasma cytokine was measured byELISA in 52 EH patients and 30 controls.Results Plasma level of IL-8 and TNF-α in E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Essential hypertension;Cytokine;IL-8;TNF-α;IL-10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许多血管性疾病发生的最危险因素,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故对患者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和积极的治疗,对上述疾病的一级预防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中,除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精神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神经内分泌机制外,近年来发现免疫炎症反应是高血压发病的另一个重要机制[1]。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机体的各种免疫和炎症反应,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因此,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要治疗目标。贝那普利(洛丁新,北京诺华公司)是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和慢性心衰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58.3±11.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3O例,为健康体检者,年龄和性别与高血压组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心瓣膜病、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

1.2 服药方法 治疗组患者服用苯那普利治疗,每天5 mg,共服药6个月。若1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140/90 mm Hg)者,逐周增加剂量,最大达每天10 mg。定期监测血压,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用药期间不服用其它降压药物。

1.3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于服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服药后6个月再次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后心后取血清置于-7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8、TNF-α和IL-10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SSPS 12.0软件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2.2 贝那普利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贝那普利治疗后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P

3 讨论

细胞因子是一种由造血、免疫系统或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诱导细胞发挥功能的多肽、蛋白质或糖蛋白。细胞因子也是体内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造血功能,乃至胚胎发生、生长发育等各个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相互作用对机体防御疾病和维持生理恒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的密切关系[1-2]。

IL-8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不能被血清灭活,因而能在局部累积发挥持续作用 。它的生物活性与炎症关系密切,在病理情况下IL-8可以诱导激活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可以趋化并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活化和吞噬。粘附于心肌细胞表面,产生直接细胞毒性作用,损伤心肌细胞 。本文研究表明,血清IL-8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显著升高,而抗炎治疗后患者血清水平明显降低,说明IL-8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TNF-α是重要的炎症促进因子,既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又可激活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能释放许多血管活性物质如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E2(PGE2)和肽类白三烯等。白细胞激活时产生的氧自由基可直接使平滑肌收缩或间接使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失活和减少PGE2释放,进而影响血管张力,导致血压增高。另外,激活的白细胞还能启动血小板的聚积,形成血栓,增加微循环阻力,TNF-α可从多种途径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使平滑肌细胞内的Ca2+呈快速的升高,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3]。本研究表明,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在进行治疗后出现明显下降,表明TNF-α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IL-10是细胞因子网络中为数不多的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主要功能是限制和终止炎症,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抑制Thl型细胞产生正性调节因子如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炎症因子,调节和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损伤,发挥对血管内皮和心脏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Th减少,T8增多,Th/Ts比值增大有关 。IL-10由Th2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等产生,同时又可抑制由T细胞亚群产生的细胞因子,因而高血压的IL-10减少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相关[3]。

综上所述,免疫炎症反应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其中IL-8、TNF-α和IL-10是体内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它们可通过直接的细胞毒作用,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激活炎症细胞,促进其它炎性介质的释放,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动脉内膜增厚,导致血管重构阻力的增加。使血压增高;产生ET等血管收缩因子,从而加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苯那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调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免疫紊乱,是具有良好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理想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

[1] Cymeys M,Chyrek R,Bogdanski P,et al.Evaluation of acutephase proteins in hypertensive and obese patients.Pol Mukeriusz Lek,2003,15(88):352-355.

篇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2776);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八批自主选题(Z0291);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联合创新研究项目(ZZ070817)

[通信作者]*谢雁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Tel:(010)64014411-3302,E-mail:

[作者简介]姜俊杰,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Tel:(010)64014411-2802,E-mail:

[摘要]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疏血通注射液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疏血通的数据,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对比使用疏血通后,发生过敏反应患者与未发生过敏反应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病情、过敏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基于现有数据,表明疏血通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可能是入院病情、单次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结论:提示临床上使用疏血通时,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谨慎用药,并注意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的选择。该研究的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过敏反应;真实世界;巢式病例对照

疏血通注射液(以下简称“疏血通”)由水蛭、地龙的提取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1]。既往多次疏血通临床安全性试验证实:疏血通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数为过敏反应[2-4]。为了解真实世界中疏血通发生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疏血通的数据,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NCCS)的设计方法,分析疏血通发生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并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丰富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内涵[5]。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HIS中使用疏血通的数据为研究对象。HIS中,每条数据由患者的一般记录、诊断记录、医嘱记录、理化指标检查记录等构成。

1.2病例筛选与分组

采用回顾性NCCS的设计方法,根据开始至停止使用疏血通后是否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具体如下,病例组:开始使用疏血通至停止使用的时间范围在0~24 h,期间仅使用1次。停止使用后的24 h内使用了地塞米松注射液,且使用疏血通前与使用中均未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者。对照组:开始至停止使用疏血通时间>7 d,且用药期间未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常用抗过敏药物者。

1.3统计方法与软件

根据数据特点,本研究分别采用四格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Wilcoxon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统计方法。四格表χ2检验是当每个格子期望频数>5时使用。如果观察资料的期望频数T

2结果

2.1分组

按照1.2的方法进行匹配,结果病例组208例。对照组以年龄±5岁,性别相同作为配比条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按照1∶4进行配比[6],结果共832例。

2.2匹配效果分析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观察匹配效果,见表1,2。2组的年龄字段中,病例组缺失67例,对照组缺失99例,最终病例组纳入141人,对照组733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无差异,匹配效果良好。2组的性别字段无缺失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组间无差异,匹配效果良好。

2.3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现有的HIS数据库信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考虑可能成为过敏反应影响因素的有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合并用药。故根据数据的不同,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进行上述过敏反应影响因素的筛选,结果如下。

2.3.1入院病情HIS数据中,入院病情分为一般、危急。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入院病情比较情况见表3。经卡方检验统计,P1,95%置信区间均>1,因此,从统计学的角度说明:入院病情为疏血通可疑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而,从2组的入院病情所占百分比可知,病例组的入院病情危急患者较对照组多,说明病情危急的患者与病情一般的患者比较,发生过敏反应的倾向更大。

2.3.2过敏史2组的过敏史分布情况见表4。经卡方检验统计,无显著性差异,且OR与95%置信区间均

2.3.3单次给药剂量2组的单次给药剂量分布情况见表5。给药剂量属于等级资料,将单次给药剂量分为如下等级,6~12, >12 mL,再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数据。结果显示,P

2.3.4合并用药采用logistic回归建模分析,逐步选择法筛选变量,根据合并用药的频数纳入分析,对何种药物与疏血通联合使用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可疑危险因素)或不容易发生过敏反应(非可疑危险因素)的程度作出判断,见表6~7。

由表6可知,以上药物的OR均

由表7可知,以上药物的OR均>1,且95%置信区间包含1,即与疏血通同时使用以上药物者过敏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称之为可疑危险因素。且OR越大,风险越大。

3讨论

基于现有数据,表明疏血通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可能是入院病情、单次给药剂量、合并用药首先,入院病情危重的患者较病情一般的发生过敏反应倾向更大,原因可能为病情危重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相对较低,因而容易发生药物蓄积而引发过敏反应,提示临床上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使用疏血通时,应谨慎对待。第二,本研究结果显示,单次给药剂量相对较大的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提示临床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疏血通,但仍不能说明剂量是发生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第三,联合用药是药物相互作用的基础,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将单一药物的疗效变成多个药物的综合疗效,而不良反应的出现则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效应的体现[7]。因此,联合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本研究结果显示,疏血通与腺苷钴胺、阿司匹林、前列地尔合用后,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提示临床上将疏血通与上述3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应谨慎。

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导致疏血通发生过敏反应的可疑因素,方法学上是可行的[8-9],但局限性在于HIS提供的是回顾性数据,且本研究的数据是根据患者是否使用抗过敏药物推测获得,因此,本研究得出的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仅做参考,进一步的验证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药理学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姜俊杰,李霖,谢雁鸣,等.真实世界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80.

[2]李百强,鲁仲平,方洪壮,等.疏血通注射液大样本临床使用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10):592.

[3]刘静,刘芳,李培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房,2011,22(7):646.

[4]孔飞飞,谭兴起,郭良君,等.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1):1046.

[5]Xie Y, Tian F.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urgently for re-evaluation on post-marketing medicines in China[J]. Chin J Integr Med, 2013, 19(7): 483.

[6]肖颖,赵玉斌,谢雁鸣.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96.

[7]于星,张惠霞.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道不可忽略药物相互作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6):298.

篇6

灵活多变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归纳有以下四种:一是个别解决法,每一个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要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即病例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并提出每个人的理论看法和诊断依据;二是分组讨论法,先是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再由全班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一起课堂上讨论案例,教师的作用是汇总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分析各个小组对案例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以及讨论的不足之处;三是智囊团法,邀请有经验的医学影像专家分析案例,具体就是临床上遇到些疑难复杂及典型的病例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会诊,让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参加进来并发表个人见解,权威医学影像专家给予点评;四是角色扮演法,由医学影像研究生扮演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还可以戏剧的形式将案例的内容表演出来,[2]就是让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分别扮演病人和医生,医生给予病人诊疗,在这一诊疗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对这位“医生”的医学理论基础及言语举止进行点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先期的文献学习,我们的研究结论是:案例教学法对于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充分理解消化和临床应用理论起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作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案例教学法的医学影像研究生接受效果,广泛地征求医学影像研究生在案例教学法教授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尚待改进提高的地方,给出开展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二、具体过程

在前期国内外文献整理和解析的基础上制定归纳出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就是选择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案例,组织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根据案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适合单人独立完成的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适合分组讨论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临床上遇有些疑难复杂及典型的病例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会诊,让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参加进来并发表个人见解;适合医学影像研究生扮演标准化病人的案例,还可以戏剧的形式将案例的内容表演出来。在实施过程中的每天课程结束后,及时地观察和访谈一些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了解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对案例教学实施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医学影像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不足,认真总结,从教师层面进行改进,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发放研究者自编的有关案例教学法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

三、研究内容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必须要求真实、有代表性,具有启发性,具体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动态跟进、开放深入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加深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医学影像理论基础理性认知程度。好的案例选择也更应遵循一定原则,主要包括:代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完整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以及客观性原则等。[3]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案例可以取材于日常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真实病例,能对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有启发作用的代表性病例。对于每个病例,在课前均需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准备,以使病例更加适合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要求,另外案例可以具备一定的兴趣性,以便更好地让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参与其中。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教学理论的授课重点选取典型的临床病例,授课教师有重点地叙述病人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籍贯、民族、职业等)、病史、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这些都有利于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对案例记忆,授课教师通过惟妙惟肖的讲述也会增强案例的丰富色彩,案例选择的得当,才能真正地协助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技能。而在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不等同于随便举例子,而更应该是一个可进一步研究探讨动态、开放的过程。因为医学影像学研究生并不一定能把握住案例中所包含的所有理论知识,教师应引导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启发式向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进行提问,采用开放性问题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设置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一环紧扣一环,以便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而使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更主动地、更富有个性地掌握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以往的医学影像学讲授的教学重点只放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医学影像案例教学的关键点不是为取得那些固定格式的原理或原则性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进而更好地促使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真正达到实现培养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医学影像学能力的目的。

四、研究成果

通过问卷调查,案例教学法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师生间通过广泛交流,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案例教学法也提出了一些感受和建设性意见。首先,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是有必要的,可以推广。其次,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的方式,能提高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再次,案例的选择必须针对性强,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安排好讨论的时间,讨论确保充分。

五、结论

篇7

特色建设,不断改进影像学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结果学生的综合影像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

素质都得到显著提高。结论优化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学人才非常重要。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育

The optimization of course system training high quality medical imaging talentsYUAN Xiao

ping, LIN Xiaofeng, LIU Qinxiao Department of Radiology,Sun YetSen Memorial

Hospital,Sun Ye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2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optimization of course system training high quality

medical imaging talents MethodsThe optimizing the course system,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imag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Results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image analysis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tegrated quality are improved greatlyConclusionThe optimization

of course system for training high quality medical imaging talent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Education

作者单位:510120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为适应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的趋势,优化课程体

系,强化教材建设和多媒体建设,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

综合素质的培养。

1优化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医学影像学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传统的教材跟不上临床影像的发展。需要立体化影像

学教材建设的新观念、新思路。不仅需要主教材,还需要相应的辅助教材。教学内容由单纯的X线发展到

包括多种医学影像学教学。及时地在教学课件、教学讲义和专业课教材中进行补充和更新,才能使学生

的专业知识结构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13]。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以

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多安排典型的影像病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答疑等方式。

2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PACS等现代教学手段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

习效果和效率。理论课采用多媒体幻灯片、问题式解答进行课堂教学,精心编写教学软件和课件,变单

向教学为双向教学,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能

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平台可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自

学指导、课后练习题和大量的典型病例;采用BRL、TBL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课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

习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3综合分析影像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影像思维的能力,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思维。对一些重要问题先设疑然后解惑,要善

于提出问题,把学生潜在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先思考、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已的见解;提倡平等讨论

与争辩。分析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至理性、从具体至抽象,从个别至一般、从现象至本

质。培养学生的影像诊断思维水平,需强化学生的基础、临床知识,要善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变化及与

影像学表现的关系等情况。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老师不断的激励、培养。教师需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不要满足现有的知识水平,要掌握前沿的影像学知识,教学要深入浅出、抓住重点、解决难点

;鼓励学生多参与影像病例分析、讨论,讨论的重点是除诊断与鉴别诊断外,还特别关键找出误诊的客

观原因和主观障碍。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

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力,刘林祥,李月卿,等发展中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与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高等教育医学影像学

杂志,2006,16:98100.

[2]游箭,黎海涛,陈伟实行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体会传统X线诊断学教学和医学影像学教学的

比较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10(3): 195196.

篇8

随着CT、MRI、DSA及PET-CT等各种先进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各种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的影像技术问世,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中新兴的、飞速发展的学科,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影像学教育的需要。如何使学医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把握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形成新的理论。医学影像学由X线透视、摄影等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演变成涵盖了普通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甚至包括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医学影像学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不仅能提供二维的传统图像,还可以提供三维、甚至四维的影像资料,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器官的功能改变。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不再单纯通过形态学表现做出影像诊断,已能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器官的功能变化,甚至能反映分子、生物化学水平的变化;影像学也进一步从单纯的疾病影像诊断向诊断及介入治疗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诊断能力的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已经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离不开影像科医生。医学影像学博大精深,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相关,这就对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知识。

二、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阻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大医院的放射科、超声科、CT室、核磁室、介入放射科都是独立的,业务上相互间的交流很少,导致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割裂开来,形成了以设备为单位的几个独立的分支,每个分支的课程教学由相应科室的老师分别承担。放射科的教师讲授普通X线部分,CT、核磁室的教师讲授CT、MRI部分,超声科的教师讲授超声诊断学部分,介入放射科的教师讲授介入放射学部分。每位教师授课均按照概述、病理与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进行,造成教师间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重复多,各种影像学表现之间没有联系。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弱化,而新技术需要不断地被普及、推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同时,又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各种检查方法、技术及各个学科之间交流、协作才能解决,如胃肠造影和胃部CT、MRI影像互为补充,相互间的影像信息补充能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因此,旧的、传统的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目前国内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都是老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表述不详或过于简单。实习课仍然是带教老师带着一大堆典型的X线片、CT片或MRI片采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一份一份病例进行讲授,讲每一个病例的影像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以二维图像为主,没有立体感,学生通过死看片子来了解、认识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包括心脏多普勒)检查,X线胃肠造影、全身血管造影等动态影像资料大多以静态的形式展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医学影像学课程,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来。

3.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仍是很多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唯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课,忽视实习课,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忽视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

1.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综合授课首先应打破以设备划分学科的做法,医学影像科应作为统一的“大影像”实行亚专业分组,学可根据系统分为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等几大亚专业组,每个亚专业组都有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以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从临床、教学到科研均突出亚专业优势,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队伍及教学内容。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全面化、专业化,广泛学习、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诊断技能。最后教学实行按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授课,各学组的教师分别负责最擅长的章节进行授课,每一位教师讲述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后分别讲述该病的X线、CT表现及MRI表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各系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学会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一些逐渐被淘汰、落后的检查技术、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简单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影像学的优势检查技术要作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述,使学生能掌握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教师也应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与时俱进,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潮流。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动画及一些高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动态效果、声像结合这些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影像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实习等环节,建立设备先进的网络教室,使影像学实习课教学逐步由胶片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更贴近临床工作。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激动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产生疑问,引发探索,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提供几个临床典型的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如读片会,先提供这些病例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再展示所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代表对每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篇9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 医学影像学教学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51-01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提出病案教学法的概念,这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形势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临床。事实证明,病案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医学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医院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医学影像教学是医学生必须接触的基本课程之一,如果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病案教学法概述

所谓病案教学法,是以“病案”为载体,注重学导式教学,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法。毋庸置疑,病案教学法是使理论教学逼近临床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

(1)巩固知识。在病案教学中,学生从生动的病案中首先形成某一疾病的单体概念,即对某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的认识。由单体概念开始,逐步上升为复合概念,也就是逐步形成横向联系,对同类症状的不同疾病做出鉴别诊断。最后,在单体概念和复合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动态概念,即能从疾病纵向联系判断其由来及发展趋势。这样,逐步掌握了疾病的规律,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发展智力。病案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等方面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

(3)提高学习效率。病案教学生动有趣,加之其实用性和直观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潜能,又能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因此,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病案教学法毕竟是为教学而服务,所以在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密的科学性。病案书写规范,记录完善、准确。这对开始学习病案分析的医学生有重要的影响。

(2)鲜明的示教性。作为教学示范病案,首要的是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短小精悍的形式。教学病案的选择应由简到繁,逐步过渡。对于初学者应提供短小精悍的病案以利抓住重点而不至于束手无策。

(4)紧扣教材方向,围绕教学内容,以便为教学理论服务。

(5)逻辑性强。教学病案的分析是遵循疾病发展的规律进行逻辑推进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学病案应有很强的逻辑性。

(6)结论简洁易记或暂不作结论而作为问题向学生提出,通过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结论。

2 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病案数据库

病案数据库的建立直接决定病案教学法能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顺利实施。要建立病案数据库,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病例资料,这为病案教学法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系统的病例资料应该包括:医学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如果有病理学资料加以对比就再好不过。建立病案数据库,还应该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类,诸如超声、MRI、CT等,都应该加以明确的分类。此外,还可以根据发病率分类,如少见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等。这些分类工作必不可少,可以方便教师在实施病案教学法时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从庞大的病例数据库中快速挑选出那些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影像资料实施教学。

2.2 病案教学法的准备、组织和实施过程

当教师讲完某一系统理论知识之后,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片能力,教师可以选择用病案教学法继续教学过程。由于病案教学法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宗旨,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一起努力,提前准备,这是病案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处。对于教师而言,在上课前应该仔细研读教学病例,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准备方面,要熟知病例的病史、临床资料、平片和CT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如病案的诊断方向、基本病变和临床表现等,特别是一种疾病与其他疾病进行比较时,更要鼓励学生牢固掌握一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通过与相似疾病的比较,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医学能力。总之,病案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应该遵循先单病、后鉴别;先典型、后疑难;先观察、后分析;先单一方法,后多种方法综合的原则,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医学能力。

2.3 病案分析报告的撰写

引导学生完成病案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撰写病例分析报告,这是实施病案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撰写病案分析报告过程中,教师可以检验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方向。与普通诊断报告不一样,病案分析报告的主要方向是分析所描述的问题,对类似性病变进行鉴别。因此,学生应该在病案分析报告中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具体表达所观察到的影像形态,这主要是为最后的结论提供可靠的依据。撰写病案分析报告的要求是报告内容必须精炼,病例分析要有足够的依据,在分析问题时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以此增强分析报告的说服力。学生交上分析报告后,教师要尽量做到全披全阅,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注重正面评价,积极表扬。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解答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将病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法,要做到准备充分,言之有据,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和清.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07(22):292-293.

[2] 秦永德.案例教学法在核医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5):888-889.

篇10

【关键词】 PACS; RIS; 影像实验教学

现在,PACS和RIS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科,影像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阅片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以致用,以疾病为主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局观,推荐在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中优化使用PACS和RIS系统,辅助理论教学,提高实战技能[2-3]。

1 PACS和RIS的含义及功能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是图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基本原理是将各种数字化影像设备产生的图文资料传送到服务器及存储器内,再通过网络传送到各个应用终端,医师用终端进行图像的阅读、分析、讨论并做出诊断;RIS的全称是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即放射学信息系统,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的登记、报告的书写与审核、疾病的分类和信息查询等功能[4]。将PACS和RIS实现无缝联结,即影像学图像与RIS功能融为一体,在同一屏幕中调用,具有信息丰富、检索方便、资源共享的特点[5]。该系统主要作为临床医疗应用,影像诊断学本科生一般要进入临床实习时才开始学习操作。

2 全电脑、网络化多功能影像诊断学实验室的建设

传统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方式为:教师在阅片灯上用胶片示教、然后学生在阅片灯上复习巩固,存在的问题是胶片小、很多重要征象和微小征象学生不能看清,特别是后排学生更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实验室的改建中,设计了全电脑、网络化多功能影像诊断学实验室与临床网络链接,投入实验教学[6]。

3 PACS和RIS系统用于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优点

3.1 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优选典型病例示教,时间弹性较大 容量达6 T以上的PACS图文资料库直接用于实验教学,在实验室内可任意调取不同时间和各种分类疾病图像。授课教师优选有教学价值的图像下载并分类组成教学图像库,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的输入检出与此相关的影像资料,实现大量的图像浏览,学生通过典型和非典型病例的分类展示,观察、对比、思考,总结出共性,发现细微的间接征象,力求找出其特异表现。由于实验教学的学时有限,可以充分利用PACS和RIS系统自动链接、实时更新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余开放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弹性安排、选修练习[7]。影像实验教学可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对临床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等的参考与讨论,拓宽课堂的知识面,明显提高学生的影像思维、临床思维和人文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8]。

3.2 学以致用,提高实战技能 学生提前进行报告练习,学会并熟练应用PACS和RIS操作,学生通过自主阅片,可对图片进行一些简单的后处理,例如窗宽窗位调节、对比度的调节、图像测量、放大、图像重建等,想办法从不同角度明确影像征象的特点,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教学的距离,通过写报告时对临床错综复杂病例影像的浏览、练习和比较,拓宽了视野,逐步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的过渡。学生可通过系统调阅出教师已写出相关影像的规范化报告,学生在看图练习时写出自己的报告,通过对比,讨论差异点,引发对诊断报告中各项征象的深入认识与探讨,对同一征象的不同临床影像有形象的认识与体会,,有助于更快地熟悉临床,逐步提高影像诊断的技能。

3.3 演练临床病例,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该系统资料更新快,资料丰富全面,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更强。该系统在登陆诊断报告系统后,可自动匹配患者影像信息与临床资料,学生可自己阅片,写出图像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依据、自己的诊断意见。通过对疾病发展的病理分析,解释影像的变化过程,提出合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9]。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余时间阅读不同难度级别的临床影像报告,拓宽知识领域和提高专业思维能力。尤其是通过对疑难病例的分析,促使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去探究影像产生的病理基础,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像动态变化过程,寻找鉴别诊断的影像关键区分点,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细微征象或不典型影像的认识,实现了对影像重点、难点的突破[10]。

3.4 学生可利用PACS进行课外科研活动 全电脑、网络化多功能影像诊断学实验室至目前已投入运行数年并作为开放性实验室应用,开放期间,在丰富、翔实的数字影像资源库中寻找兴趣点,以PACS网络为平台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首选感兴趣的大宗影像病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优选病例,通过PACS和RIS,使用网络资源进行专题分析,实验设计、开展课外科研活动[11]。在对报告中发现有特色的病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给自己提出更多问题,抓住兴趣点试着追寻图像的真正提示,无形中,拓宽了对疾病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个别同学在其中迸发出灵感与创新,产生了新的实验课题与设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付诸实施,很好地实现了创新思维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目标,通过这些课外科研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设计的能力,其中较好的内容实现了作为学生成果正式期刊发表[12]。

3.5 可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对影像学习的热爱 将典型病例上传至教学PACS服务器影像数据库中,便于访问、调用和处理。通过老师对临床有趣的典型病例的选取,将学生分组,随机选取病例,同组观察病例,交流意见、回顾相关理论知识点,进行影像分析,对有争论的影像征象运用放大、动态链接、多角度观察、讨论,并可通过搜索同年龄组正象进行比较,组间竞赛讲解分享病例,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3]。医学影像学教学系统还可以自动判断客观题,学生在学习后可进行小测评,检测对知识点的掌握,评估自己学习中的优势与弱点,愉快地享受成绩、重点攻克难点,在自我挑战中不断的成长[14]。

4 PACS和RIS的教学效果与学生评价

首先、提前学会了操作PACS和RIS,进入临床实习能立即动手工作;其次、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病例的能力和接受新知识与思维的训练;并且明显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包括资料搜集范围的扩大、综合的题目增多、课件质量的提高等;学生的实验小测验成绩较前一级明显提高。

总之,PACS和RIS引进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将成为医学影像学教学体系的发展方向[15]。如何将这一现代化产物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更有效地利用尚在实践探讨中。

参考文献

[1]袁峰,赵卫,张丽芳,等.教学PACS 在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3,27(2):99-100.

[2]马奎元,张会如,董睿,等.基于PACS 的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37(1):62-64.

[3]陈红,陈丽灵.浅谈模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46-147.

[4]张芬芬,李云华,周建华,等.PACS与RIS和HIS的整合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54.

[5]李然,龚水根,熊坤林,等.探讨PACS系统在影像见习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4):110-112.

[6]徐敏,李明珠.影像实验教学应用PACS系统的必要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97.

[7]汪素涵,李忻.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87-2388.

[8]许红,姜宝法,谢波,等.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9):862-864.

[9]董生,廖华强,金涵.整合理念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476-477.

[10]张金玲,刘白鹭,李萍,等.基于PACS 网络的数字仿真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5(4):111-112.

[11]陈佳杰,王玮,熊晓双,等.浅谈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在web上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2):82-83.

[12]陈娟红,金炳尧.国家级实验中心开放共享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影像类实验室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120-126.

[13]王倩,李强,雷振,等.利用PACS系统在放射诊断学实验课中开展PBL教学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4(9):115-116.

[14]孙海燕,李丽亚.PACS在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4):72-73.

篇11

关键字:医学影像技术 毕业考核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法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随着医学影像学科和新设备的快速发展而建立的利用医学影像设备获取、处理和分析医学影像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的新专业。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对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在内容、项目上各有千秋,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往传统的理论笔试存在很多弊端, 这种考试重知识轻能力,只能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检查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概念始于1975 年,由英国Dundee大学的Harden 博士倡导,目前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为应用[ 2] 。近年来,国内有部分医学院校采用了OSCE模式来评价医学生或护理专业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的能力[3,4]。自2010年开始, 我院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考核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理论考试形式, 采取了OSCE 模式的综合考核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我院2010~ 2014 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分别为2010 届48人;2011届30人;2012 届33人;2013届21人;2014 届36人。其中男生91名、女生77名;年龄21~ 24岁,平均( 22±0.8) 岁。所有学生都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学习并取得合格的实习成绩,同时取得参加毕业考核资格。

2 考核方法

2.1考核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综合笔试(时间120min)

综合笔试由学校组织专家统一命题,采用100 分制,按40%纳入毕业考核总成绩。综合笔试含基本理论考核( 占60 分) 和病例分析( 占40 分) 两部分。

综合考试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基本理论考核主要由5 门主干基础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x线摄影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组成,病例分析由1 例骨科病例和选做1 例相关专业病例组成。

第二部分:临床实践考核

毕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时间一般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第2 周进行,采取三站式方法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按60%纳入毕业考核成绩。

第一站: X线片阅片( 时间10 min, 占30分):考试采用笔试,利用交互式阅片系统提供十个选择题,内容为x线诊断病例,每个病例提供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临床表现,体征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要求学生选择最可能的诊断。

第二站:CT、MR片阅片( 时间25 min, 占40分):考试采用现场胶片阅片,考生根据胶片所见书写诊断报告,提出可能诊断。

第三站:x线摄影摆放(时间5 min, 占30分):选择难易度相差不大的临床常用X线摄影操作40题 ,采用抽签制,每人抽选1 题。两人一组,互为模拟病人,要求考生边摆放边讲解,考官在考生进行操作时或操作后,提出相关问题。

2.2组织实施

每一站考核题目由教研室主任组织人员命题,实行考教分离。考官由各教研室选派,要求为讲师以上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员,我院教学部负责审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第一站统一进行,第二、三站由学生抽选题目,每一站考核都安排2名考官,一名为主考官。学生则由教务干事及班干部组织,按抽签顺序参加考核。

2.3 成绩评定

临床技能学生每站考完后,考核教师当场给予打分。 X线片阅片满分30分,18 分以上为合格;CT、MR片阅片满分为40 分,24分以上为合格;x线摄影摆放满分30分,18 分以上为合格;每站考核分数低于相应合格线者,须进行该站的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须补实习1~2 周后再行补考。第二次补考不通过者不予以毕业。每站考核成绩之和便是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最终考核得分。

3 讨论

3.1促进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经过连续五年实施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习中更加重视临床实践操作,更加注重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3.2以“考”促“教”

通过分站考核,可以发现我们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如我们充分利用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临床技能模拟实验室,加强对见习、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能力;通过考核,我们发现学生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不足,说明我们的理论教学还有待加强。

3.3 解决“一元化”的问题,形成“多元化”的模式

多站式考核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决定最终毕业成绩的做法,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医学教育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做法。使学生由被动的应付考试,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疾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鉴别诊断及临床技能操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经过对多站式考核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我们将会建立一套符合专业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特点及基本规律,将教学目的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途径及考核原则等要素形成有机的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操作性强的结构系统。使其既符合国际医学教育组织要求,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影像技术多站式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白波, 李伟, 王家富. 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3) : 15- 17.

[2]景汇泉, 张训巍, 于晓松. 影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因素分析[ J] . 中国考试: 研究版, 2005, 7( 1) : 22-23.

篇12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方法:从我科室承担教学任务的班级中随机抽选出4个班,分为2组,1组为PACS系统教学组,1组为对比组.2组分别采用PACS系统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最后以问卷及考核来评价.结果:PACS组学生读片测验及卷面考试中,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问卷调查PACS组学生绝大多数认可该教学方法.结论:将PACS系统应用影像教学中,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并是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PACS;教学;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85-02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超声、介入放射学等专业知识和技术,该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的影像图片.影像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习课,如何上好实习课,让学生将抽象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读片能力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采用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习理论教学,课后让学生分组看教学片、病例片,如果信息量不够多,学生学习的难度就加大.

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数字化差图像技术、影像医学、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以计算机数字形式转化医学图像资料,对图像信息进行存储、管理、采集、处理及传输等.我院2008年引进运用PACS系统后,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很大优越性,也成为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的先进手段.笔者将随机选取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像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级五年制中的4个班,分为2组,共144人.1组编为PACS系统教学实验组,共7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7人.余下72人为另一组,传统课堂教学组,其中男生33人,女生39人.参加此项实验的任课教师共10人.经统计分析,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入学成绩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传统的医学影像课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准备好讲课所需要的教学胶片,并以多媒体格式做成课件,上课时教师先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对PPT课件中典型的影像特征和病例胶片进行讲解.下课前,学生们会有一些分组讨论和轮流阅片的时间,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在PACS教学课程中,老师首先由电脑终端进入本校PACS系统,并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搜索和查询.在看病例图片前,首先在电脑上查看由医生开出的申请单,对该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查目的有所了解,然后在专用的显示屏上调片、读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影像胶片的亮度、对比度进行调节,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比如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三维重建及容积、CT值测量等方法,全方位地进行阅片.这样不仅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经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对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机器后处理功能的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PACS系统调出相关临床病例,起到协助读片推断的作用.此外,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局域网功能实现远程教学,通过图像或文字相互交流,学生提出的学术问题可以在网上得到老师的解答.学生带着问题阅览图片,或将图片导出到移动设备上,用于课后复习,有助于巩固和消化知识点.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借助问卷调查和课程考试的成绩来衡量.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内容主要为PACS教学是否能提高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是否适应PACS教学等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144份,收回144份.调查情况见表1:

2.2 考核成绩

考核成绩以理论成绩和实践读片成绩相互结合方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两组考试内容一样,所有试卷均由同一老师评分.考核情况见表2:

3 讨论

PACS是指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影像与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重要平台,它在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改革、创新、完善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载体.

在本次的调查中,从两组的考试成绩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PACS组的学生读片测验及闭卷考试的成绩都比传统教学组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医学影像学应用新的PACS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如果简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读片教学法也许能够满足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初步掌握需求,同样也能够让学生考出高成绩,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特别是医学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基本知识的灌输,更应该让医学生学会正确高效的医学临床学习方法、思维,并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医学中,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种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PACS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思路、模型.而且从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应用PACS能够使他们的兴趣明显提高,这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分析思维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解剖知识为基础,并以各种疾病的影像特征表现为教学主线的课程,涉及大量的影像图片和抽象的概念,比如高低密度,高低信号,各种不同扫描程序及其意义,学生们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特别是在以往实习课中,病例胶片的单一教学方式所承载的信息量不够,而教师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典型图片都是反复的,因此很多年来学生看到的、学到的都是同一张图片,没有更新.在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料有一定局限性,并且没有条件调出相同病例图片或鉴别诊断图片辅助理解,这样对于学生拓展临床分析疾病及诊断疾病的思维是不利的.另外图片质量良莠不齐,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分辨伪影较多或灰度亮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图片,这可能会使他们得出错误的结论,也不利于培养有效的疾病鉴别诊断的思维.所以不能引导正确的临床思考思维.而PACS系统则可以通过电脑调阅大量的图片信息,具有图像疾病的查询功能,操作方便、简捷快速,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如放大与缩小、测量与标记、调节对比度、亮度、窗宽、窗位、同屏多幅图像对比显示等等,这些功能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图片的全面分析,更加清楚地显示细节病灶,并可以调出相似病例及该疾病的鉴别诊断,这样对学生来说形式新颖、图片丰富、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使一向较为无聊的的医学影像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让学生对相对难理解的影像解剖知识有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并正确地区分正常结构、正常变异及异常的影像表现,可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分析疾病、思考疾病和读片的能力.

其次,PACS影像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临床需要,并为培养学生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思维提供了极大帮助.在本次研究中,不论是学生的考核成绩还是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都可以得出PACS的教学对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优于传统教学的结论.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临床疾病细节显示不足,仅局限于影像疾病的教学;PACS教学能提供临床疾病影像和完整的病例资料,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的临床诊断观提供了帮助.在PACS教学组中,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病人ID号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行操作PACS系统,然后对病例图片进行分析讨论,再结合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模拟医师阅片,书写初级诊断报告.老师在审核的过程中,会针对学生们出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老师在电脑上的审阅修改痕迹,学生们都可以在工作站内清楚的看到,便于分析、对比自己在阅片和书写报告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发现遗漏,这样使学习的印象更加深刻,不易忘记.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及统一解答、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不但促进了学生对影像学理性的认识,养成自己会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最后,PACS亦在考试中有特殊的优越性.读片考试主要用来考察学生对老师讲授课本上典型病例的掌握程度,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的一种检测.同时老师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总结出在教学中的薄弱不足环节,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改进.合理地利用医院PACS 系统,可以实行无纸化考试,随机电脑出题,从每日海量的病例中任意选取,电脑图像质量高,也极大地缩短了考核时问,提高了考核的公平性和可信度,可以如实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李刚荣,李桂祥,李晴辉,等.浅谈PACS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30-31.

〔2〕江传海,余粱,胡正宇.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10):l778-1779.

〔3〕李萍,岳凤莲,张在人,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6—107.

篇13

关键词: 宠物医学 《小动物影像技术》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宠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小动物医学影像技术在宠物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用人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院开设《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已有三年,在三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学措施的不断完善,我院在小动物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教学中突出影像技术课程特点

小动物影像技术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包括放射线诊断技术和超声诊断技术,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结果,涉及知识面广。影像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图像,协助宠物医生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影像专业知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全面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放射线技术和超声诊断技术按一定比例分配学时。放射线技术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让学生理解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加深和巩固理论。超声诊断技术在掌握理论原理的前提下,强调实践,通过大量的实验课,让学生首先掌握正常机体声像图表现,之后通过人造病例,让学生掌握具有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从而达到对临床常见病例能够进行诊断的水平。同时,影像教学要让学生及时巩固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疾病学等课程知识,因此,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诊断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人医医学影像学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PETCT与计算机操作技能等,而宠物医学影像技术目前主要包括X线技术和B超技术,滞后于人医,设备也落后于人医,但随着宠物医学的繁荣与发展,在不断向人医看齐。因此,随着宠物医学的发展,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比如,目前宠物医疗中,X线设备已由普通X线机发展到使用数字X线技术,B超设备已从黑白B超发展到彩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及时增加数字X线技术和彩超诊断技术知识,从而适应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

三、教学手段采取多样化

我院影像技术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为45学时,教学学时少、内容多,一直是困扰教学的大难题。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出的学生理论成绩可能比较好,但实际操作和图像分析成绩不理想,尤其是接触临床后,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独立操作设备和分析评价照片,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这不符合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方面,大量收集影像素材,将平时在宠物医院门诊工作中遇到的病例拍摄记录下来,将X线片和超声图片保存下来,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教学时将现代教学手段如电脑、多媒体、挂图等应用到理论讲解,将收集的临床所见病例搬到课堂分析讲解,充分利用图片教学,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强理解和记忆,教学中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课堂讲授把教材内容分为详细讲解、重点讲解和一般介绍部分,实验和见习课要紧跟课堂进度,要重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给学生讲解如何分析图像,评价图像的顺序和方法。针对上节课的内容,选择在临床诊疗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和照片,利用课堂前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分析病例、阅片,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会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很快进入角色,求知欲望增强,接下来的课堂效果会非常好,学生收获会更大。这样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判断的能力,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该学科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培养其认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另一方面,加强并增加实践基地实践教学,通过人为制造各种需要影像学诊断的常见宠物疾病,供学生实践用,从而解决实践时缺乏真实病例的难题,避免纸上谈兵,并通过不断的见习、阅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无形中提高能力。此外,为尽快提高学生的诊断能力,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进度,坚持上课时读片,多讲临床医师如何根据临床资料对X线片进行分析的方法心得,使学生吸取经验。

四、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

小动物影像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影像技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实验课上和实习阶段,教师要加强学生独立操作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如上消化道和全消化道的钡餐造影、钡灌肠、膀胱造影、脊髓造影等特殊造影的操作技能。首先要求学生熟悉如何操作机器,预先布置操作内容,预习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操作前老师先复述演示,然后在旁边指导操作过程,让学生多练。操作结束后,再对获得的影像图片进行讲解与分析。如此反复,不断加强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影像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影像诊断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疾病诊疗水平的高低。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只有通过不断的探讨,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进行不断改进,才能收到明显教学效果,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才会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根据三年的不断教学改革,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在短的时间内可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小动物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陟,林黎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3,(6):50-51.

[2]刘淑冰,许达生,余深平等.浅谈医学影像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1,20,(7):552-553.

篇14

目前,医学院校在进行医学影像学科的教学任务时,主要由两种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1]。本次研究选取当地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两个班级,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利用阶段测试和问卷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两个班级,开展案例教学法进行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利用阶段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估。

1.2教学内容

选用第七版《医学影像学》中的呼吸系统作为本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1.3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有同一教师进行授课。实验组学生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法。

1.4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影像学呼吸系统的授课时,先进行章节内容的讲解,随后提供学生一个相关案例,要求学生互相讨论,结合书本知识和理论基础,进行病例分析[2]。教师则通过主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依据大纲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案例:老年女患,64岁,喘憋胸痛一周,咳嗽咳痰三天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胸部听诊有双肺散在干??音和哮鸣音。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治疗后一周进行复查。针对以上病例给学生提供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临床查体等资料,可以给予患者何种初步诊断。(2)该诊断的依据是什么,说明疾病病因。(3)该疾病具有的X线征象,为何使用X线检查。(4)该疾病的病生学改变,以及该病同病理学间的联系(5)该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1.5教学评估

1.5.1阶段测试

具体可以分为理论和阅片两部分测试。理论测试包括名解、填空、选择、简答,共50分;阅片要求学生根据病例进行相关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共50分。

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读片成绩,两者相加为总成绩。对两组学生的总成绩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1.5.2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分析问题、思考、记忆归纳和联系临床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调查。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方面的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在医学影像学的课程教学中,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解决分析问题、思考、记忆归纳和联系临床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