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村集体经济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经济项目营销;问题与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的高速良性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是我国一直着力解决和改善的问题,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虽然农村人口有所下降,但我国还是以农村人员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项目的前进,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村人口的经济生活水平,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特征
农村集体组织,是以村民作为核心,由农民自愿按一定的组织程序,形成的团体机构,以选举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来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组织。现时,农村集体组织是集体经济的实现监督管理人。农村集体经济是由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政府对其进行管理和相关的扶持的方式,由村民以村或组的结构形式,组成经营实体,发展当地的经济,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一种经济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对于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行的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第一,通过对村所有的闲置土地的充分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做具有特色的产业项目;第二,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盘活;第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第四,利用地理优势发展,人力优势、土地优势进行招商引资,集资参股,引进技术管理和资金,发展工业生产,以工业发展集体经济实力;第五,开发拓展服务;第六,开发旅游业,如观光农业、生态休闲等,提供旅游资源和产品,提供多方面的增值服务,拓宽收入来源,并结合电子商务进行宣传,扩大影响面;第七,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受众面和影响面,以此带来项目的良性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分析
(一)整体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区域差异上。距离城区较近或者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的村组,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旅游等经济项目,村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较快。而资源较少、基础设施较差的村庄,资金来源相对更困难,项目的途径相对较少,发展较慢。随着不断发展,这种状况区别越来越明显,差距越来越大。
(二)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不明确,监督和保护机制缺失,造成了权责不明;其次,管理制度不健全,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和管理是由村委会管理的,他们控制着集体经济的产权,在管理和监督制度缺失下,大量资产闲置,低价出让、变卖,人为侵占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集体资产的浪费和损失。最后,村委会的变动,人员素质水平不高,政策规划的短期变动,集体资产的经营效益非常差。
(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现有的大部分农村集体普遍缺乏资金。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经济项目的前期投资,资金上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再者,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低下,无法提供准确的发展数据,这为相关的职能部门制定扶持政策和进行总体的经济规划带来困难,在政策、财政和法规上难以给予有效支持。
三、影响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因素
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缓慢,发展不平衡,发展模式单一,管理简单粗放,项目效益低,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一)集体经济项目缺乏持续发展能力虽然集体经济项目在政策、经济环境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大量的年轻人和知识人才脱离了农村,造成了农村人才的缺失,使得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持续发展很难得到人力资源上的支持。
(二)集体产权关系不明确农村集体经济中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但在产权主体上,虽然农民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土地还是由集体共同所有的,产权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三)“带头人”本身的能力和思想问题现有农村干部知识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老化,创新进取精神缺乏,眼界局限于眼前、个人、现在,对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四)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够总体来说,集体经济项目缺乏从总体上的规划,在发展的基础数据上也比较模糊,相关的政策制定难度较大,管理水平较低。
(五)整体管理制度不规范在对集体经济项目的合同、收入、费用的相关制度的制定执行不规范,个人因素决定集体利益,不从长远考虑,造成了集体经济项目的收益低下,后续发展无力。
四、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模式1.开发资源达到增收这种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一切经济资源作为开发对象,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2.现有资产盘活增收通过对自有家底进行清查,摸清家底,充分掌握集体资产数据,将闲置的可利用资源如仓库等,通过土地整理复垦、流转等手段,充分利用,针对闲置的物业资产,通过出租等方式获利,找到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3.资金融合增收通过对分散的资金进行融合,加上各项扶持资金,提高资金规模,规范利用资本运作方式,对盘活的集体资产进行投资,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营规模,促进集体资产的收益回报,也是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途径。4.服务内容的拓展增收通过由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一系列的服务主体,针对农业生产、经济实体、居民生活等方面,提供相关的经济服务,促进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这些服务的类型多种多样,操作灵活,如针对农业生产提供农资生产资料、针对居民生活提供生活资料等。
(二)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问题建议1.产权制度改革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进行明晰,对集体资产规模进行盘点摸底,确认集体资产权责相关主体,确立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方案、分配方式和分配实施细则。针对集体资产,组织建立专门的人员,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分门别类的全面清点。包括集体经营性资产、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等,集体资产的债权债务关系和规模,经集体成员的审议通过并进行公示。但要注意的是,集体土地是不能计入股份资产的。确定股东身份,经过村民共同的决议,依据明确的确定原则来确定股东的份额,并针对不同的时间人员、有违法违纪的人员区别对待。股权分配方案,要有非常明确的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和实施方式。针对集体和个人,针对不同时限的村民区别对待。既要保证集体经济的扩大再生产和村组织的正常运作,保证个人的利益,也要保证落地户和外来户的区别利益。进行股权量化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公益资产是不能计入的,土地只能是在被征用后才能追加入总额中,个人股量化依据净资产作为基数,根据股东人数和分配系数,对每个人进行分配。最后依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进行方案实施,发放股权证书,招开股东大会,选举公司组织结构,成立公司。2.制度健全和人才培养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监督管理一直是薄弱环节。虽然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使集体经济资源变为集体资产,资金转变为股金,村民变为公司股东,但这种单方面的改变是不够的,与之相适应的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也要建立建全起来。针对集体经济,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完善报酬体系,健全奖励机制,有效控制集体资产的资产负债,集体经济收益的使用和分配的规范化,资金使用透明度的提高,资产流失和浪费的有效避免,保证全体股东享受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这些工作是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农村集体经济要较好发展,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有的农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思意相对保守,进取心相对不足。针对性的引进优秀的、具有现代管理科技知识水平的年轻人才,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现有的人员组织学习培训,使其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并对其进行考核,以此提升整个队伍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关注度,推动人才升级,改进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奖励惩罚制度,并将激励和监督制度落实到位,与个人利益挂靠,提升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政策和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政策的不明确,造成农村集体经济束手束脚,而资金是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缺乏的。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庄来说,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集体经济资产的开发利用,往往没有起始的发展资金。从政策上和资金上对于这些农村集体进行扶持,推动其起步,以使其加快发展。政府机构可以提供相应的项目信息,成立专项基金,有针对性的进行扶持;金融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提供优先贷款;放宽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金筹集,以使其能加快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针对集体经济的特定项目,如种植、畜牧等适应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减轻农村集体经济的负担。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1概述
经济的发展,农业是基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全面发展,下面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具体阐释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新形势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上世纪中叶被提出,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吃饭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主要的方向是要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概念就是在吃饱的同时还有精神的享受,此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成了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本世纪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在全新的历史背景和指导理念下的一个综合性的农村变革的开始。纵观整个时代背景,我们提出建设新农村的理念,不仅是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的急切的需求,还是巩固和增强农业主要地位,保障按时实现全面小康终极目标的需求,既是新思路,也是老想法。新思路就在于进入了这个新世纪,有新的发展诉求,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日益蓬勃,我们需要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村更好的融入和谐社会。2.2从经济学角度解析新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优化和进步,决定我国要发展新农村,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增加乡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缩小与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做到区域化平衡发展,缩小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经艰险,从传统的人力和畜力到今天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推广,农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坚定前行,我国的工业化建设的资金和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农业的支持,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民的辛勤劳作,才有了如今的工业化的腾飞,这是功不可没的,因此现在工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反哺农业,国家也在逐步加强对农村的补贴力度。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虽然有各方大力援助和支持,仍然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众多问题,我国的农业要养活十几亿人,耕地面积已经极为庞大,我国的耕地资源正在渐渐流失,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匮乏,农村的土地还面临着被征用甚至遭到污染的侵害,农业人口和资源也在流失之中,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在有些农村地区凸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农村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矛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不解决农村的经济问题,不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就无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陷入瓶颈,放缓了前进发展的步伐。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农民素养的提升,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就要有新的思想,以及新技术的全方位的应用,只有用新的科学技术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农民,让农民应用高科技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还需要国家的支持,加强国家对它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存在滞后性、盲目性等缺点与弱势,所以不能够简单的进行市场的调控,还应该增强政府宏观的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现在我们已然具备了城市助力农村发展的条件。
3新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综合生产力低。当前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道路交通、水电供应、水利条件都比较差,第一个是水利条件弱,不能防治灾害,大量的水利设施的投入不足,损害严重,设施老化。第二个是农田比例不够标准化,这使得总的生产力降低,难以形成较大的农业生产规模。三是有些地区城镇规划的公路都十分破烂崎岖,导致农村的资源很难转变成经济发展,农村基础的薄弱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3.2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村及组织运转日益艰难。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规范管理,经济收入日益缩水,而债务却日益增加,使得村级组织运转困难,这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集体经济一直是农村大力倡导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由于管理制度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没有新的发展举措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致使营收困难,经营乏力,农村居民的收入在逐年下降,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要承担加倍的损失和付出所有积蓄的代价,这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发展规划导致了如今的局面,没有把农村的生产力和创造的价值有效利用,资金和人才都在慢慢流失,农村的集体组织运转已经十分艰难,使得农民的发展信念产生动摇,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3.3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效益低。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市场需求多样化,转向生产高收益产品,导致农村的结构越来越不合理。许多农民盲目的跟随转变,不考虑自身优势,使得种植风险增加,不利于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市场需求与农民的生产劳动没有搭配衔接好,致使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市场无法消化吸收,而其他产品则陷入供不应求甚至短缺的现状,农民的辛勤劳动化作流水,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效益降低,这就是盲目的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后果。3.4人才的缺乏,制约经济发展。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想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这就使得农村人才严重缺失,农村只剩下老弱妇孺,使得其发展陷入困境。农村经济发展不完善,难以承担更多人的经济收入压力,迫使很多的大学生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离家外出务工,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农村经济需要的建设人才都流失了,高效的生产方式需要新技术和人才,新农村的建设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境。
4如何解决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4.1加大投入,加强农村设施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投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的基本设施和环境。4.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设立集体经济分工,每个人都有固定职位,并且做好宣传与管理,强化科学管理,转变发展思路,不走落后于时代的老路,创新发展集体经济。4.3调整农业结构,实现经营产业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发展优势产业,去除劣势,不盲目跟风,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推进产品的多样化和优质化,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整体提高,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4.4引进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助力。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鼓励年轻人来农村探索,政府可以出专项资金用来培养专业人才,前提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出一份力,鼓励那些学业有成的人才回家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更要重视新农村经济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只有解决了经济发展的问题才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张立英 单位:沈阳市康平县东升乡政府
参考文献
[1]孟建国.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全国商情,2013(8).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稳定发展
前言
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因此,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几个问题进行总结。
1 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应当承认过去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仍然是初步的、低层次的和阶段性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显出来。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农产品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位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农作物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在结构调整中,地区之间重复投入,常常一哄而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了过度的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四是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落后,农业的经济结构生产不合理,缺乏有特色的主产品,农产品基本都是自产自销,小农思想,很难发展农村特色,在向外拓展农产品市场存在很多阻碍,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如何又好又快推进农村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村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这是人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市场需求向多样化、优质化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农产品难卖、缺乏竞争力、农业增产不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
(2)发展农产品加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增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发展。
(3)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在生态脆弱地区,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发展林果业和畜牧水产业,改善生态环境。粮食主产区要通过结构调整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
(4)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推动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
(5)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以政策为保障,现在的农业发展是口号喊的响,但雷声大雨点小,重视力度不够。
(6)对农村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减轻农民的压力,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政府应根据农村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减轻农民的负担,这也有利于农村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力度,改善以前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农村可持续发展。
3 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义
3.1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经有了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代替。但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来了农产品难卖、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新的矛盾。这一切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只有这样,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才能真正跨过新阶段这个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层次,当前因进入新阶段而出现的新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农业现代化才能迈开新的步伐。
3.2 有利于解决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与农业资源制约加大的矛盾。从国内外的农业发展规律看,l展高效农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发展高效农业,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并举之路,既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又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既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又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高效农业是通过提高单产、节约资源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既是高产、优质农业,又是资源节约型农业。这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面临资源制约加大的矛盾。
3.3 有利于解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发展高效农业,可以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附加值增效,这就从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等关键因素上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只有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问题。
3.4 有利于解决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的矛盾。我国必须大力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利于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可以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经营规模、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有力克服低效农业的弱点,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为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
3.5 有利于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矛盾。发展高效农业,把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积极发展高产优质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
结束语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条件下提出的,不是简单地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区域布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一、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村级历史遗留沉重。税费改革前,农户欠收提留、统筹款,原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负债情况比较严重。有的村集体自然条件较差、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为“空壳”村。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虽然经过国家化解村集体债务,但由于历史遗留沉重,加上新产生的债务使沉重的村级债务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农村干部观念陈旧,束缚发展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一是村干部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思想不够解放、发展集体经济意识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二是畏惧发展的思想。认为现在村集体已举步维艰,更何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怕担风险,怕失败,不敢发展;一些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但对集体经济发展感到一筹莫展。三是依赖的思想。一些村干部认为每届任期只有三年,“当天和尚撞天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想发展。
(三)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集体的山林、“四荒”等资产、资源,无疑是杀鸡取卵。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租赁承包管理,是目前对村级资产、资源现状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是,对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一些资产价值缩水严重。另外,短期行为的存在或者是迫于化解村级债务的压力,一些村级优质资产相继被拍卖,致使村级集体资产越来越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无后续力量。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强化发展意识。虽然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长,但公共财政还不可能对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大包大揽,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工作上精心组织,加强培训将懂经营、会管理、有能力的人留住人才、在村里干事,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状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在开发利用村集体资源中促进增收。做好村集体增收工作,应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村集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村应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二是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增收。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同步实现村集体自身的增收。三是在创新优化经营机制中促进增收。要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鼓励集体和农户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多法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四是鼓励各个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提供 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此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
(三)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村级财务“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加强相关部门对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和挪用;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健全定期审计制度,确保村集体账目清晰。二是加强村务民主管理。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交由村民自己决定。三是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要结合村务民主管理,健全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要加大对村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处置资产时实行公开拍卖;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管理水平。四是创新村级重点项目支出管理,必须公开、公正。“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要协助村级建立村级化债资金和兴办公益事业资金专用帐户,将村级取得的集体经济收入,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效益。
1.1农村经济管理者素质较低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者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农业从事者,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方面,他们对于当地的实情较为了解,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农业经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者受教育水平较低,管理的专业性较差,思想观念陈旧,很难吸收先进的思想或技术,同时,在农村容易产生利用关系,偏袒和袒护的现象。农村经济管理者缺乏竞争意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滞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意识使得农村农民的竞争意识不强。农村经济管理者的意识同样落后,不能有效的了解农村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无法将先进的思想传达至农民。农村仍是原材料的生产基地,利润很低,农民的收入大大降低,丧失了市场竞争的权利。
1.2资源浪费,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土地闲置、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的现象。由于资源约束和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本身难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农村收入较低,使得很多人放弃土地到城乡务工,大量的土地闲置,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价值,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小规模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但是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者大多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农村经济管理落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1.3农村管理体制落后,国家投入力度不足
农业政策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区差异使得国家政策很难同时满足所有地区的发展。大部分的国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财政补贴的阶段,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则缺少相应的政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的管理无法落到实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健全;涉农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等等。不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就难以很好地发展,技术进步作用难以发挥,许多社会矛盾也难以解决,社会不安定因素就可能产生。
2、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现阶段,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农村经济管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协调,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因此,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迫在眉睫。
2.1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人民大众喜爱的大众文化。农村经济管理者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吸收和借鉴各地成功经验。定期对农民进行农业经济知识培训,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整个农村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最后,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2.3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政策,形成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国家应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坚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四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3、结语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发展;金融变革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变革的现状
1.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993年以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但在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相关政策从以工业发展为主,开始向发展农村经济转变,这样的大趋势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1]。②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提高,直接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工业生产的进步,我国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很多工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开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直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其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很多农村开始发展体育旅游,开办“农家乐”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我国农村金融变革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增速有所下降,再加上其他原因,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与此同时,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不断健全,对农村金融变革也有推动作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①1978—1984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农村的相关金融机构逐渐恢复,金融事业开始发展。②1985—1993年。该阶段为农村金融变革的发展和扩大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建立有效、及时且全面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成为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③1994年至今。该阶段属于农村金融变革的完善与补充时期,这一阶段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更快发展[2]。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变革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缺陷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的问题。①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放慢。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仅靠粮食增产和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已经难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国企体制改革使得农村企业的优势开始减弱,城市中的下岗人员增多,降低了农村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率,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②农业劳动的比较效益低下,生产率难以得到提高。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人多地少的问题明显,据调查,我国14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这也使得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927hm2,而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接近2.001hm2,例如印度是我国的20倍,加拿大是我国的18倍。③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产品的生长时间非常长,农副产品的售价却非常低,这也导致农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低,投入多、收益少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④农村经济的主体是个体农民,因而经济主体结构具有分散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影响了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部门难以与大市场联结,综合效益也难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受规模资金的影响以及部分农民的信用观念相对较差,银行为农业提供的贷款资金也较少,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增值。
2.2农村金融变革中的问题
农村金融变革中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农村融资渠道较窄。当前农村的融资渠道仅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商银行两种,其业务内容单一也直接阻碍了农业资金的投入。政策性农业贷款较困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本建设性贷款都较少。②农村金融市场分割显著,金融活动等级低。当前农村金融市场被农村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等分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移动支付工具等的兴起,使农民降低了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农民周转资金的方式也开始从银行转变成了快捷支付和其他民间信用市场,农民和银行只有存取资金的关系。③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由于农村信贷管理较为严格,有着严格的担保抵押制度,贷款程序复杂,审批的周期较长,整个贷款过程也不够透明,这就使得很多农民选择民间借贷。
3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变革的策略
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构建农村金融改革服务体系,不断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在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3.1转变农村金融改革服务理念
要转变农村金融改革服务理念,应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①改革要全面。不仅要帮助弱势群体,还要服务农业和全体农民。②方案的制定工作必须要结合“三农”的实际情况。根据“三农”结构性的变迁来构建更加全面可行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包括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金融的协调、农村保险、农村信用合作等,但是这并不是组织机构的简单扩张,而是立足于为农民办实事,为农业经济和金融发展服务[3]。③对农村金融服务工具进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和优化工作及服务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灵活性等。
3.2优化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
要解决农业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还必须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如功能配置及人员配置等。明确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与农村“三农”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让农民了解农业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是吸引客户和服务广大农民的一种手段,并不是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
3.3适应经济环境的改变
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改革必须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客户地位的变化以及“三农”环境的变化等。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活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等[4]。
1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概念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主要劳动生产资料基本归当地农村居民社区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实行共同生产劳动、共同经营,享有农村劳动经济果实的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管理形式[1]。切实加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是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缓解农村城市二元化的经济矛盾、落实国家振兴乡村经济发展重大战略、保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但是,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问题逐渐暴露。
2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专业人才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人员工作已经逐渐呈现出了专业化的特点,需要广泛应用到各类型的社会经济财务软件、信息管理技术设备等,要求所有农村集体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信息管理技术专业素养[2]。一些农村集体财会人员年龄较大,虽然具有丰富的农村财务工作管理实践经验,但还是无法熟练掌握各种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影响了业务管理效率。
2.2财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大部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财会软件管理制度可能存在缺陷,手工记账方式较多,自动记账方式还未普及,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技能不熟练,不会操作会计软件,使得在正常使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会计数据丢失等情况,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的顺利进行[3]。
2.3信息透明化程度低
目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账目没有真正实现透明化,缺乏具体操作细节,难以真正深入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具体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4]。针对此,相关财政主管部门还应深入研究,分析目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相关账目及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有效建立财务账目信息公示及公开制度,确保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运行。
2.4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难以有效利用
农村所有集体土地可以分包给家庭和个人,但是一部分土地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要想提高经济收益需要集体合作,但由于分包的原因,导致荒滩、湖面等资源难以进行综合利用开发[5]。此外,由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一部分土地被直接纳入征收,而由于公共资源的补偿,在最终分配和管理层面上会发生各种情况,会直接导致农村经济风险管理问题的发生。2.5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激励机制不完善,普通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地区村民的参与主动程度不高;部分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缺乏更具有效性的集体激励,对农村社会基本资源的利用综合管理开发、资本的管理综合利用与农村财政资金的经济管理综合运行等工作缺乏较强社会主体责任感与管理主动性,限制了集体经济管理发展的潜力[6]。
3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对策
3.1优化管理人才队伍,实现专业管理
不断加强乡村农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农村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应熟练掌握现代农村集体社会经济运行发展规律,具备基本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和现代农业信息化理论素养,有效应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社会管理工作问题,建立稳定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保证集体经济稳步运行。
3.2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管理意识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建设正在加速发展,加大了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前期投资修建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好基层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基层管理者首先必须要具有经济发展的核心意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积极提出解决策略。
3.3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实现透明化管理
在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中,逐步探索农村信息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逐步探索拓宽农村信息公开服务项目。注重提升农民的信息参与使用意识,引导农民接受相关信息,进而增强参与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能力。
3.4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构
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集体经济社会组织行政财务管理相关机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提高农村集体经济资金管理效率,维护集体合法利益。
3.5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随着中国现代农业集体经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引入新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推进现代农村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新方向。在当前企业市场竞争大环境下,基层管理人员应在充分利用新的集体经营管理制度同时,引入多元化的的企业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现代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激活现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完善现代农村集体经济体系。同时,要不断完善集体基层管理人员财务激励管理体制改革措施,调动集体及基层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实利益,提高农村集体经济行政管理效率、强化生产市场监管建立机制等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一定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管理,促进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秀慧.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52.
[2]李艳聪.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8):26.
[3]王玉新.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5(9):180.
[4]马国信.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2):41-42.
[5]刘秀丽.浅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4):133-134.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结构;市场调控;农村土地;农业保险
“民以食为天”,农业经济和农村的繁荣发展关系到国家基础的稳定,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支柱。
一、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突出表现在:工业废水流入江河湖泊,污染水体。使用污染水灌溉农业,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工业废渣随意堆置,污染土壤、地下水资源,影响农业生产与人们健康,工业废气也逐渐严重。此外,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1]。2、农业生产模式粗放。过去,为解决全国人口众多与粮食短缺的矛盾,对耕地采用粗放经营、掠夺经营的现象相当普遍。虽然全国近年来经济方式有所转变,但在生产、建设、流通等各领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保持原来的模式,造成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想要扭转这一局面不可能一蹴而就。3、违法占用耕地现象频发。目前,某些地方由于受到眼前利益的驱动,从而做出一系列违法占地、盲目设立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等行为,未能做到严格保护耕地,浪费了大量土地。4、政府对农产品市场调控能力不足。政府对农产品市场调控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衡定供给与需求的刚性增长间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全国国内农产品收购和流通环节市场化程度加深,而市场调节作用的滞后及农产品内部结构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性,继而增大了国家的调控难度。5、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全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财力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内长期奉行的低农产品价格政策远低于物价指数的增长幅度,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劳动力减少。另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成本和增大农业种养植风险,虽然制定了相关政策补贴,但起到的作用不大。当前国内农业风险的经济补偿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相关农业保险的缺失以及农民参保率低等现象致使农民因灾损失往往无法弥补,致使农业种植的风险仍比较大[2]。
二、解决对策
1、正确引导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因此,要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长远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加强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调,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结合,既可以避免农业发展以破环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又避免单纯强调保护而阻碍了开发、利用。要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的需求为向导,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搞好配套服务,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将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3、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将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到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增加农村就业几率,提高农民收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劳务输入输出网络,并增加就业资源,将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整体收益,同时要保障农民就业环境安全、可靠。政府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各方面技能,通过定期的培训学习,增强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教育引导,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保证有序流动。4、加强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根本,各地政府应严格执行落实中央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使用面积,节约用地,严控城乡用地规模。5、建立政府对农业和市场的有效调控机制。市场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它制约着生产力运行的速度、范围和效益。因此,必须校正市场调节的这种盲目性和事后性。而农户受其利益地位和视野的限制不可能获得科学的综合信息,政府要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市场供求预测服务信息,来帮助农户进行市场选择,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风险,避免损失。6、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农业保险,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需要通过投保农业保险来降低不断强化和升级的生产风险,弥补由于其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薄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保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作者:薛松苗 单位:山西省晋城市畜牧兽医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库、沟渠等为主体的基本水利设施大都年代久远,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中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环,但总体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为运力不够、质量不高、道路宽度不够,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通车,没有形成交通网络。水、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设施不能承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通信网络不发达,满足不了农业信息需求。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落后。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力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简单,大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品种单一,质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体制落后。农村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农业市场不管是从规模、场地、监管还是农产品流通、产品质量来说,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承担不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虽有数量,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进行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形成现代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所发展,但规模普遍不大,覆盖面小,管理不健全,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2.3农业科技水平低、推广应用能力不足。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处于低级阶段,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建立有多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规律相违背,人力财力集中在远离农村的省市级机构,而最需要支持的农村基层机构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力量不足或没有,村级机构甚至是空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效益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政府属性没有改变,在技术推广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应用到农户田头为己任,农业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发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幼,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难。2.4农业政策不完善。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土地使用效率,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障碍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市场未完全开放,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补不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2.5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缺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惠及广大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大兴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农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并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间渠系配套。鼓励农业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第二,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对乡村进行硬化,路面拓宽,进行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自来水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促进农业信息化。3.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第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变纯种植业的单一农业结构,打造农、林、牧、副、渔多种产业并存一体化立体农业。在结构调整上推优淘劣,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第三,规范化建设。加大管理与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场所,扩大规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培植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入资本投入,加大技术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产品初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供、产、销产业化的机制。第五,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良好条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各级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农业发展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考核标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县以下一线工业科技机构中,使农业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线。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应用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农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药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抗病虫害治理研究和种子选育。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科技知识。3.4完善农业政策。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依法界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的产权保护。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市场运作,加快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土地供求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第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深化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将商业性经营与政策性经营剥离,实现国企与其他粮食企业的同台竞争。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的一体化。全面放开粮食经营,敞开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保护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措施并举,加大农民种粮的给予直补力度,提高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补种粮农民的比重。3.5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贴近农村实际,按照城乡一体思路,兼顾地区差异,以保障基本民生为着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着力解决因资金匮乏而产生的拖欠农村教师工资、办学经费不足、危房改造、基础教育负债问题。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农村卫生筹资体制,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室的支持,让农村村卫生室承担起广大农民卫生预防保健任务。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政策研究,2008(3).
[2]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企业,2008(12).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川硐街道位于碧江区北郊,近年来,作为碧江区乃至铜仁市的主城区的拓展地,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同时该街道在脱贫攻艰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大增加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提升了该村经济发展水平,为产业扶贫照亮了路径。分析我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为过去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过去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实际的效果。由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自身存在很大的复杂性,我们在组织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寻求政策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对这部分的政策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自然不能够有效的开展[1]。
1.2农村债务过于沉重
在组织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我们所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即是农村债务过重。农村债务可能会对整个经济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农村财政收入近年来难以持续提升,部分地区甚至存在入不敷出的问题,很多基层单位还产生了新债和借债的问题。在这些债务活动的影响之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其工作能力也受到束缚,必然会阻碍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1.3农民群众的实际受益不是很高
从本质上来说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土地规模相对较小,在很多丘陵地区依旧是零散经营管理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必然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降低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另外,在国家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的形势下,很多农民群众都希望能够把土地自留管理,不希望将其转让出去。这样就导致农村经营模式难以进一步扩大,慢慢的出现农业大国、经济小市的现象,农民群众所得到的实际利益不高。
2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2.1增强农村经济管理力度
一方面应当促进经济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尽快转变自身思想理念,强化对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有效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前提。促进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发挥出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确保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能够贯彻落实,严格遵照各项法规来开展好此项工作,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有效解决土地纠纷,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等,这些都属于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关键性内容。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了解和土地承包相关联的政策法规,促进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的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不断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有效保障。
2.2做好债务处理工作
对农村债务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和地方政府部门主动配合,通过不同方式来科学有效的解决农村债务问题。强化政府干预力度,采取降息减债的手段,对于高息贷款项目可以适当的减少其利息,根据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来对利息进行计算。农村集体还应当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升集体经济,让自己尽快的摆脱各种债务问题。如果和农户存在连环债务,应当选科学的方式相互抵消,确保各类债务能够按期清偿。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基本前提[2]。为确保相关资金能够高效利用,还应当做好对项目资金的审批,在审批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核查,做好审批各个流程的管理工作,科学管理非生产开支以及做好资金监管工作,确保专项资金能够专项利用,正确的处理好农村债务,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农村地区领导必须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一方面积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确保农业资源能够得以充分高效利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当不断扩展农业产业链,建立和规范农机市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确保农民群众的收入能够持续稳定增长。最后我们还应当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真正将现代化科技推广应用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群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川硐街道依托独有的地理条件、特色资源来发展产业已成为川硐街道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街道办因势利导,积极宣传动员,鼓励下片区板栗园,小江口群众发展以葡萄、柚子以及养鸡、鸭、羊为主的种、养殖产业,目前,小江口精品葡萄项目和安江柚项目已启动实施,覆盖帮扶该村贫困户62户,成功为当地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路。
2.4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农民群众收入增长,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科学的开展好农村经济管理,要求我们积极的为农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致富途径和增收渠道来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而增加农民群众收入能够有效的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农业经济收入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内容,农村财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为现代化农村生产发展带来坚实保障,另外还需要积极寻求地方政府部门的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及时处理,比如说干旱问题、种植技术推广、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等[3]。川硐街道也鼓励、支持贫困户劳动力在闲暇之余到城区务工,并为贫困群众介绍寻找就业机会和岗位。另外,我街道先后投资100万元的万丰复合厂、投资200万元的民发生猪养殖场、投资1000万元的宏绿林加工厂等,雄奇的天生桥峡谷景区,带动我镇乡村旅游蓬勃,项目的落户、企事业单位的纷纷进入为我街道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我处经济社会的快速腾飞。
2.5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工业化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未来趋势,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农村投资,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首先是积极支持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更多的地区性优惠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其次是提升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对市场秩序予以进一步规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最后是加大力度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积极寻求与专业经济组织的合作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强化农民群众、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组织化程度的提升。目前,种养殖业已成为川硐街道一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支柱产业,成为带领着川硐街道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大步跃进的助推器。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努力打造“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的扶贫大环境,全面实现辖区农村村民脱贫致富。
3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舒琳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罗丽云.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7(02):17-18.
关键词: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问题 对策
农民在发展中寻找着正确的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经济发展就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农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它在发展中的影响甚至决定其他发展。然而现在农民在建设中的经济发展的空置现象严重,鉴于这样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1.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土地发展权的缺失
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法律、法规没有提供很完善的土地开发权利。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从而农民的土地财产的经济价值就不能够完全实现,这对农民的利益损害是十分严重的。由于农民的弱势地位,很多政府经常高举“公共利益”,非法滥用行政权力使得征地补偿标准往往比较低,从而不能够按照市场价格补偿农民,是得农民的权益丧失。
1.2农村公共产品的缺陷
农村公共物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的经济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主要包括河流和大型水库工程、湖泊管理、洪水和排涝工程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教育、小学和中学在农村地区农村科技成果推广,农村供水等。长久以来,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基本上完全由政府提供,而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非常缺乏的。
1.3农民缺乏劳动就业权利
劳动权是公民的生存和行使经济发展的基本权利,尽管近年来主张平等就业、公平竞争,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必要的劳动市场尽快形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关政府部门基于城乡结构思维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很多方面仍然有很多歧视,现在有很多地方仍在使用这种不合常理的政策和法规,从而剥夺了农民们平等的就业和劳工权利。
1.4农民经济权利团体的缺乏
任何社会的成员都是多层次的,而每层的社会成员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利益上的需求。而维护共同的利益的最好的方式是将一个类的成员的组织形式与社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然而在我国,的农民和共同利益需求。但非常分散,难以形成集体力量。
2.解决在建设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缺乏想法和对策
2.1立法层次
2.1.1取消双重歧视,坚持公平立法
保护农民发展就必须消除双重歧视。而要想消除双重歧视,就应当坚持公平的立法理念,制定和完善对农民经济发展有利的法律与法规。我国现实权利的缺失最大的弱势就是最广大的农民,所以说制定保护农民权益的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2.1.2土地开发权利保护为核心,农民经济发展建立法律制度的保护。
在立法体系中,应当遵守宪法单一的监管,保护法律系统,从而构建促进农民经济发展的司法体系,只有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农民的想法和愿望。
3.法律权利组织
3.1培养农民经济
弱势群体农民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合法权利团体,从而保护农民应有的权利。我国可尝试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自由的农民组织或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从而保障农民的利益,反映农民的需求和内心的声音,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对话,更好地让政府了解农民的心声,避免社会矛盾的扩大,以及使大规模的农民和政府之间的冲突发生的几率下降,使农民经济发展得到更多保护的支持,还能保障农民的权利。
3.2执法水平
除了确保农民的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还应执行服务功能,更加严格执行责任发展权利服务的使命,所有的国家有有利于人民实现发展的执法和服务功能,这也是国家的主要责任。政府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政府有实现农民的权利的责任,应当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
3.3司法层面
3.3.1完善的宪法审查和实施宪法诉讼
经济发展是一项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只有完善了违宪审查制度和实施宪法诉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经济发展的法律救济。它不仅仅完善和落实了宪法审查,并且及时纠正违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这样就能够限制国家公共权力对农民的经济发展机构侵权,并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3.3.2农民获得司法协助
农民们需要司法部门的协助,当前司法援助工作人员们也在反思着关于农民增加司法协助的规定,更加明确规定了司法援助的条件,而正是这些资金方面的援助,能够让贫穷的农民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牛毅.从产权角度看土地征用问题[J].产权导刊,2006.9
[2]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关键词:农村 金融 体系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对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改革、重构。当然,重构的目的并不是彻底的废除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那样是不客观的,而是要在原有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因此,我觉得,现阶段建立以政策性金融组织为基础、合作性金融组织为主导、商业性金融组织为发展方向的互有分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应坚持“五农原则”—务农、支农、助农、促农和富农的原则。
一、重新界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
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挥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加大资金投入,在目前农村金融的问题上首要的的就是“三农”问题,政府的决策意义重大。根据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单一化,很难发挥出它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方面进行改正,重新界定它的业务方向,要在保证国家收购农产品资金的同时积极开展加大对农业水利,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重点企业项目的扶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使其尽快脱贫等业务。
二、中国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服务力度
对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的地区实施的策略要不一样,在发达地区,中国农业银行要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农户的需要,充分发挥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强大拉动力。在不发达地区农业银行要更新观念、树立商业化的经营理念、立足实际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深化营销方式改革、提高经济管理质量。
三、合作金融应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主要形式
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但不宜“一眼看到底”。我觉得,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应该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具体设想如下:
1.在经济条件较为发达,基础条件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将农村合作信用社进行适应当地的改革,可以根据公司法,改组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合作银行,以这样的方式来满足不同人群得需求,从而来弥补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退出后的空缺。
2.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来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的性质真正的回归到农村,真正的走进农户,这样的金融才是农民需要的金融。通过逐步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农村信用合作社办成农村、农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地方金融机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好的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改革。
四、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1.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层支行要与银监会的基层机构形成有效的、快捷的协调机制,相互之间要做到彼此信息的互通和广泛的业务合作。同时,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也开始向农村进行渗透,农村的金融市场已经不再局限在信贷市场,要加强与除信贷的其它金融业务监管部门的合作,进行联合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2.银监会基层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监管也应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的文化氛围,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权威的内部控制机构,通过农商行产权制度的改革着力构建一个现代化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开展起部门或者岗位的互查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自查与稽查制度。扩充现有的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金融工作委员会,将其改变成一个专门的自律性的组织,从而来为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各地也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的不同,在当地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建立起一个民间的监管组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共享,协助政府和监管机构进行多种措施的监管。
五、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必须实现多样化
1.实现结构的多样化
(1)在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形式农村金融组织的同时,需要形成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与传统大型银行,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合作共同生存的模式,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2)通过国家信用的退出、建立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打破信用社地域和业务限制等来建立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增加信贷供给总量;通过深化商业银行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来加强利润的激励和约束力,提高以高风险获取高收益的积极性,增强对风险较大的农村信贷市场提供信贷的能力
(3)通过确立稳定与效率并重的银行监管目标,减少监管对银行竞争的限制和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的副作用,增强对信贷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来扩大信贷市场的规模和深度
2.实现服务的多样化
要形成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包括保险、证券、担保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将这些金融机构的网点深入农村,以满足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在存款、贷款、汇款和保险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其次,要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为农村金融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不断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随着城市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农村的金融环境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会向农村转移。金融机构的管理是灵魂,要建立起完善科学管理机制,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只有这样,各个机构才能协调发展,才能主动为新农村的建设,农村体制的改革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的变革仍在不断深化之中,全国各地新的农村金融的体制变革、机构变化、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但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政策还要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创造,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然要靠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大胆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当前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急需针对这些问题做出解决的对策。
1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从政府部门角度出发,我国各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建设中,特别是在山区里面,当前在农业用水灌溉设施,居民用电需求以及乡镇道路建设等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所需基础设施上仍然严重匮乏,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居民生产建设所需,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严重浪费农村生产劳动力,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化建设。
1.2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居民科技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事业相比,农村的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方面显得特别匮乏。很多农村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普及科技文化的地点和设施,没有医疗卫生保健中心,没有养老机构,基础教育设施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直接导致农村居民科技素质低下、文化程度低、医疗卫生条件差等现象出现。这些都阻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着我国农村产业的转型。
1.3对农村劳动力重视不够
由于当前农村科技产业未跟上城镇建设的步伐,农村居民收入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农村居民为保证家庭收入,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农田产业大面积荒废的现象。再加上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外出务工容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等,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当对此引起重视,找出合理的方式,尽可能的留住农村劳动力,尽可能的保证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减少上当受骗,收入普遍偏低的现象,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
2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当给予农业足够多的重视,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村经济改善、转型。政府和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遇到的问题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2.1加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应该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解决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山区里面,在农业用水、用电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上严重匮乏的现象。如加大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输电线路和供电设备建设,各村之间、各村镇之间的道路建设等。保证广大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所需水电的供应充足,保证农村到乡镇和各村之间的基础道路设施建设完善,并且充分利用政府调拨的资金,满足目前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分清建设所需的轻重缓急,让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改进农村经济经营模式,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远大目标奠定基础。
2.2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以及素质文化教育
为改善目前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少、居民整体受教育文化低的现状,应当不断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以及素质文化教育。各级文化部门应当制定合理的计划来改善农村的科技教育,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科技文化水平,学习利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改进当前农村生产模式,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应当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建立,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就近及时的解决疾病的困扰,不因无医疗机构耽误病情;应当加强农村养老机构的建立,完善农村养老制度,确保农村居民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应当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农村教育设施相对城市来看相差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偏低,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应当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立,提高素质文化教育,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专人定期对农村居民进行科技生产培训,让农村农业生产跟上现代化脚步,扩大农村居民收入,使我国全面奔向小康社会。
2.3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
各镇、乡、村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管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引导工作,引导农村居民科学的进行劳作生产。从实际出发,合理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安排工作,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为我国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组织和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的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农村居民科技化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收入。并且尽可能的在当地创造就业条件,就近安排农村居民的工作问题,减少农村的劳动力流失,减少农村荒地逐年增加的现象,给农村建设生产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外出务工上当受骗,误入歧途等现象也得到顺利解决,为维护我国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3结语
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当前农村的现状一定能够得到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使我国全面达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谭贵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法律制度完善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2
[2]郑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3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作出了重大的变革,因此也对农村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和面临的问题,探求解决的途径,对于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形势,做好农村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本人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审计产生的影响
众所周知,农村税费改革是通过调整规范农村分配制度,以实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其主要内容是: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林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其调整的内容全部属于农村审计中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和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的范围。因此,必将对农村审计工作产生影响。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缩小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范围。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费虽然由乡政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使用,但属于集体资产,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收代交,全部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镇统筹费的收取,因此,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范围也随之缩小。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将村提留款的筹集方式改变为农税附加和“一事一议”两种方式筹集后,农税附加的征收管理纳入财政税收征管范围。这一管理体制确立后,农村审计不再对农税附加的征收实施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资产审计范围进一步缩小。
第二,对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对农税附加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应实行专项审计。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采取农税附加及“一事一议”办法筹集的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劳务,应实行专款专用、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上级审计的办法管理,这就要求在农村集体资产审计中,不能将这项资金与其他集体资产混同起来,而应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要求,进行专项审计。二是提高了合法性审计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农税附加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费三项支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上限控制。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前对村提留的合规性审计上升为合法性审计,从而扩大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合法性审计的范围。
第三,减小了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收费项目的监督范围,加大了税收项目的监督范围。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因此,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收费性项目的审计监督范围将大幅度减小。但与此同时,开征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牧业税附加,将大幅度增减税收项目的审计范围和难度。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审计面临的问题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影响,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审计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
1对农村审计必要性的认识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农业工作者甚至农村经营管理干部认为,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经济来源的乡镇统筹费取消了,村提留款中的大部分作为农税附加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直接监督管理,农村审计的主要内容已不存在,因此对农村审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是十分偏颇和错误的,理由是:首先,如前所述,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乡镇统筹费的取消和村提留筹集方式的改变,农村审计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是缩小了,但是,农村审计的主要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资产并没有消亡,只要其组织存在,其资产存在,其经营管理资产的活动必然存在,则农村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就不会消失。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费虽然在性质上是集体资金,但实际上使用权为乡镇人民政府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有代收代交义务,而没有实际使用权。因此,取消乡镇统筹费,并不会减少农村集体资产的实际存量。第三,村提留并不等同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部收入,实际只占集体资产的极小部分。据统计,2001年全省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为18亿元,其中村提留收入只有2.2亿元,只占到其总收入的12.1%。第四,村提留的筹集方式改为农税附加办法后,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未改变,仍然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使用情况的监督,仍然是农村审计的重要内容。第五,农村审计的目的和作用不仅是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它同时还肩负着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加强农村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2确认筹资筹劳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审计依据,将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筹集资金或劳务,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并作出预算,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审核后,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将筹资、筹劳的标准和数额填入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分发到户,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填写的数量标准提取或安排出工,严禁擅自立项或提高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除按规定减免外,农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符合本办法的筹资筹劳。农民没有正当理由不承担筹资筹劳的,村民委员会可依照村民会议通过的村规民约进行处理。根据这一规定,筹资筹劳的项目、标准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就确立了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是,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这一规定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由于这一政策规定未对作出决定的法定议程和法定文书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就使其在执行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变动性,这对作出确认其决定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审计判断带来了困难,因此也就难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二是村规民约属于道德范畴,如果发生部分农民拒绝缴纳筹资款或拒绝出工的问题,将很难依此做出合理的审计建议,这也将会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大量的不良债权,也会因为这部分农民垫资而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3农税附加管理的审计将成为农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附加由乡财政征收,征收后交给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由其存入农税附加专户,按村设账。实行这一管理制度的优点是,强化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资金的监督管理。但与此同时,由于乡财政所、农村经营管理站均属乡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下属部门,农税附加由这些部门征收、管理,实际上直接纳入了乡镇人民政府的管理范畴。从体制上看,这为乡镇政府平调、挪用这项资金提供了可能性。由于目前我省大部分乡镇财政较为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附加管理的审计将会成为农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4缺乏对违反政策规定、增加农民负担行为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农村税费改革及有关农民负担政策,对违反政策规定、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均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为审计确认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作出审计决定及提出审计建议提供了依据。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制定出对上述行为所应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无法对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给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的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赔偿额度及赔偿期限作出判断和结论,这将严重影响农民负担专项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5农村审计中存在的原有问题。我省农村审计工作是依照《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的,但由于《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只对农村审计的主体、范围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农村审计长期存在着责任不明,职权不清,程序、行为不规范,违法违规行为的经济法律责任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对农村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有着较大制约作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还会不断产生,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三、有关政策建议
第一,由省税费改革主管部门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筹资筹劳专项规范化议程和文书,以规范化方式为确立筹资筹劳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提供依据。
第二,尽快建立农税附加及村内筹资筹劳专项审计制度,对农税附加及村内筹资筹劳实施专项审计,以确保这两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