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

篇1

【关键词】 婴幼儿;疱疹性龈口炎;保健;护理

疱疹性龈口炎,它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涉及范围很广,如口腔、咽喉及脸部。这种病好发于5个月-4岁儿童,患儿一旦受到感染,便会成为带菌者,病毒潜藏在身体内。发病时会出现口腔黏膜红肿起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现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配合口腔护理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经诊断均符合疱疹性龈口炎标准。其中男患儿有70例,女患儿有50例;年龄5个月-4岁;病程2-3d。全部患儿均出现体温上升现象,温度在37.8-39.8℃,可见不同程度的疱疹与溃疡,伴有局部剧烈疼痛。在此之前患儿均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随机把120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治疗组给口服板兰根冲剂,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口服板兰根冲剂。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首先保持双手干净无菌,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到缓慢、仔细、轻柔,语气温柔,让患儿消除紧张心理,才能很好认可和配合。让家属把患儿侧抱于怀中,在颈下围上防水兜,使用无菌棉球蘸取康复新液涂于口腔黏膜破损处[1],有效清除溃烂面的伪膜以及食物残渣,操作过程中中动作轻柔,避免力度过大造成周边黏膜的损伤。操作过程要严谨,无菌棉球必须夹紧,避免棉球落入口腔后部位置,造成咽喉部堵塞,引起窒息。无菌棉球也不能过湿,避免呛咳。最后清洗患儿脸部,保持干净,每日二次。并适当使用口腔炎喷雾剂,每日三次,对勇敢与积极配合的患儿多加鼓励与表扬。对于发热的患儿,给予退烧药。正确指导家属,患儿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采取温热的流质饮食,饭后务必要漱口,患儿的食具必须单独使用,每日消毒处理,难以进食的患儿给予静脉补液。

对照组只单纯给予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溃疡愈合,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疼痛感消失;有效:溃疡大致愈合,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感不明显;无效:所有的临床症状均为任何改变,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0 50 9 1 92.5%

对照组 60 30 18 12 70.5%

如表1所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显效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应广泛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3 讨 论

疱疹性龈口炎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病变主要特点为溃疡数目量比较多,分布的范围广,多见于口腔、咽喉及脸部。主要的表现为高热、拒食、疼痛、溃疡、牙龈红肿等。发病因素有感染、免疫功能低等。

疱疹性龈口炎的保健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保健: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一般都伴有高热发生,此时要给予降温处理,用温水擦拭全身,有利于汗腺散热[2];重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皮肤疱疹破溃处,必须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饮食保健:以清淡为主的,可食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饮食,如清鸡汤、莲子粥。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

目前常用的治疗疱疹性龈口炎的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法,使用板兰根冲剂,加强口腔护理,打破传统的机械执行医嘱的被动模式,要以全方位评估、科学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文中治疗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药物治疗配合口腔护理,同时对患儿的家属讲解预防措施,进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总之,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法,再配合有效的优质口腔护理,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少、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做到让患儿满意,家属放心,将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篇2

我科近2年来,使用口喷型益口对106例患儿进行术前及术后口腔护理,均未出现感染情况,此方法做口腔护理操作简单、效果好,患儿及家属容易接受,先将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男67例,女39例,年龄4个月至3岁。唇、腭裂手术93例,外伤13例。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指导:

入院后即对患儿的家属进行以下健康知识指导,①唇腭裂患儿,嘱家属入院后给患儿使用汤匙喂食,以防术后使用奶瓶患儿用力吸食,影响伤口愈合。②保持口腔清洁,术前2天餐后喂食少量温开水后,再给予口喷型益口喷口腔1-2次,每日2-3次。③指导患儿家属给患儿喂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患儿对汤匙喂养不适应时,可多次少量喂食。④每日通风1-2次,每次20-30分,保持病室温、湿度,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2.2 术前准备:

术前8小时禁食水,保持病区安静以保证睡眠质量。备好心电监护仪、吸痰和吸氧设备。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使用全自动心电监护仪监护患儿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置。

3.2 保持呼吸道通常:

术后6-8小时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因口腔颌面部位于呼吸道上端,血运丰富,出血多易形成血肿、组织肿胀,加之患儿无法将口内分泌物及时吐出易造成窒息,所以,术后应密切观察术区伤口出血、口内分泌物及患儿吞咽、呼吸等情况,保持呼吸道通常是手术成功的首要。

3.3 口腔护理:

口腔为污染环境,手术切口又在口腔内,为预防感染应及早做好口腔护理。患儿进食后给食适量的温开水,再用益口含漱液对准患儿口腔喷1-2次,每日2-4次。如口腔内分泌物、食物残渣较多时,可用棉签或棉球沾取益口液由内向外、由上向下擦试,擦拭创面时要严格掌握力度,避免用力过度引起伤口复裂。在做口腔护理的过程,还要注意观察口内分泌物的颜色、量、创口愈合等情况,根据口腔及创口愈合情况及时调整口腔护理液。

3.4饮食护理:

口腔手术对进食有一定影响,术后营养供应是康复的保障。指导家属在患儿完全清醒后6小时,用滴管或汤匙先喂少量温开水,观察30分钟后若无呕吐及其它不适再喂食,原则是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食,初始可给予米汤、豆浆、牛奶、新鲜水果汁等,后期可根据年龄适当增加骨汤、蛋羹、肉菜末等。由于术后疼痛不适、张口受限,临床上常出现患儿哭闹不愿进食,所以,喂食时应注意口腔内创口,避免创口裂开,剧烈哭闹时勿强行喂食,以免呛咳。

4 讨论

口腔为呼吸道、消化道的起端,与外界相通的开放性通道,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当手术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口腔干燥、牙齿间隙的食物发酵、口腔内存有大量分泌物及伤口渗出物,口腔就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易引起伤口感染及口腔并发症,因此,做好口腔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益口含漱液是以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抗菌成分,辅以丙三醇等配制而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能有效抑制或杀灭口腔内的细菌、真菌、病毒,不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对口腔黏膜刺激性少、安全,可明显减少牙龈出血、伤口感染、口腔溃疡发生,为新型的口腔护理液,同时,口喷型益口含漱液针对婴幼手术患儿,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效果好,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均乐于接受。

参考资料

篇3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小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7-0070-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常见传染方式是接触传染及分泌物传染[1]。该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脑膜炎、肺水肿等,病死率相当高,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手足口病患儿,男78例,女82例,年龄5个月~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烧、恶心,口腔、手足均出现疱疹,疱疹内液体较少,且外周有炎症红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局部伤口涂抹药物等常规治疗,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对手足口病的患儿的饮食进行护理时,保证患儿有足够的饮水量,尽量避免用奶瓶等,防止病菌的再次感染。

1.2.2 皮肤护理 接触患儿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将病菌带到其他的患者身上引起交叉感染。同时手足口病的患儿需要勤洗澡、勤换衣物,洗澡时尽量不要用肥皂、沐浴露等,也不要对皮肤上的疱疹进行揉搓,毛巾和衣服也要用纯棉材质的。对于年龄教小的患儿,及时修剪指甲,并戴棉质手套,避免抓破疱疹,引起感染[2]。

1.2.3 口腔卫生护理 护理人员要监督患儿按时用生理盐水漱口,3次/d。若患儿因口腔内疼痛拒绝漱口或者因年龄小无法漱口,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对患儿口腔进行清洁,尤其注意对患儿口腔溃疡面的清洁护理。

1.2.4 心理护理 患手足口病的患儿因疼痛常常会拒绝吃饭和治疗,此时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劝解和诱导,通过对患儿的心理进行诱导,减少患儿对疾病的恐惧感,减轻治疗负担。

1.3 观察指标

观察其护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发烧、头痛、颈部僵硬、烦躁、睡眠不安稳、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暴发性心肌炎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护理后一般状况好转,48 h内不流涎,可以进食,体温正常;好转:护理后一般状况好转,72 h内不流涎,可以进食,体温正常;无效:护理后72 h以上仍流涎,进食少,发热,皮疹无减少或增多,口腔疱疹破溃或合并细菌感染或是出现。总有效=治愈+好转。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严重的儿童传染病,它可以通过密切接触、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还要定期对儿童使用的牙刷、水杯、奶瓶、毛巾等物品进行杀菌消毒或者及时更换。初期感染的手足口病病情并不严重,能够很快的痊愈,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旦有类似于发烧、呕吐、起疹等症状需马上送进医院救治,避免因自身的疏忽而延误孩子的病情,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3-6]。手足口病本身并不严重,能够很快的痊愈,但由它引发的并发症像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心肌炎等可以使患儿死亡[7-10]。所以及时将患儿送进医院治疗对患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轻度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常规的抗菌治疗便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那些重度的患儿,除此之外还要密切的关注患儿温度、呼吸及各脏腑的各项指标变化,对这些重症的患儿要进行精心的治疗,避免因医护人员的处理不当给患儿及其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也给自身引来医疗纠纷[11-12]。

本文研究显示精心的护理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护理组从患儿的饮食、皮肤、口腔卫生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着手,不仅减轻了患儿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了护理水准,提高了手足口病的治愈率,临床上应加大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力度,这对患儿的恢复和痊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孙丽华.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89-1790.

[2]陆春彩,陆连向.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2):259.

[3]李红.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41-142.

[4]江铁成,邵启国,张瑛,等.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3):262-263.

[5]吴亦栋,尚世强,陈志敏,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35-539.

[6]饶雪梅,麦朗君,李丽华,等.更昔洛韦联合金银花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69-70.

[7]王凌航,陈志海,李兴旺.肠道病毒71型与其他肠道病毒所致的手足口临床特点差异研究[J].新医学,2009,40(2):87.

[8]张寿斌,廖华.深圳237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血清型基因及临床特征[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1):38-41.

[9]刘湘玉.12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356-357.

[10]刘凤贤.3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768-769.

[11]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08,5(9):135.

篇4

【关键词】婴幼儿 肺炎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04-01

护理肺炎是婴儿时期常见病,多发性疾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在急性呼吸系统的病死率中,肺炎是主要原因,如果因治疗,护理不恰当,常可危及生命,本人在儿科工作的几年中,护理此类患儿共78例年龄最小的是2岁,最大的为5岁,平均年龄2岁,治愈率为100%,在护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管理(包含 叩背,吸痰,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并综合综合治疗,取得了病意疗效,缩短了病程,促进了肺炎的痊愈,并无一列死亡,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护理体会。

1 做好基础护理

1.1 病室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防止患儿受凉,室温维持在18-20 之间。相对湿度为50―60%。

1.2 饮食 饮食应容易消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以减少组织和体液的耗损,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于 粘稠, 有气急发绀者,应保持喂食或喂药,以免吸入气管,发生室息。病情危重者用滴管或鼻饲 也可用静 脉高价营养疗法。

1.3 口腔护理 因患儿抵抗力低下,饮食,进食减少,细茵在口腔内迅速繁殖,易发生口腔感染,按病情需要每日行口腔护理2―3次,口腔粘膜汤时。可涂1%龙胆素,也可用冰硼散或易类散撒布汤外。口唇干裂,可涂石油。

1.4 心里护理 护理人员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做好心理护理。对幼儿应耐心说服消除其焦虑,适当表扬鼓励,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 搞好对症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翻身拍背更换,采用头高位或半卧位,以减轻肺部 血,防止肺不张,具体做法是没2小时翻身1次,并拍击背部,按支气管,气管做向,从外向内拍击。患儿一般呼吸道分泌物多,重症患儿反应往往较迟钝无力将痰咳出,出现阵发性青素或喉头痰声,护理时应多给患儿喝一些水,并翻身拍背,喂奶,喂药前应吸痰,如痰液粘 粘稠不易排出,可行超声雾化吸入法或蒸汽吸入,解痉排痰,减轻呼吸困难,必要时刻用采用负压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2.2 正确给氧婴儿肺炎常有不同程度缺氧,严重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的严重损害,应根据缺氧程度,进行氧疗吸氧可提高吸入气体中氧浓度,提高动脉血氧含量饱和度,增加肺泡内氧分化,减轻因代偿所增加的呼吸循环负担。严格掌握流量,对Ⅰ度缺氧的婴幼儿采用鼻导管吸氧法,氧流量0.5~1升/分,Ⅱ度缺氧者应采用间揭给氧或特续用氧,氧流量为2~4升/分,Ⅲ度缺氧者应特续用氧,氧流量为5升/分左右,用氧的过程必须保持鼻导管通畅,来防堵塞。

2.3 合理掌握点滴速度,按病情需要静脉补液。注意输液的速度,限制液体入量,主要维持机体的热量和药物治疗,每分钟4~5滴,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力哀竭,给利尿剂药详细记录尿量,使用强心剂时要注意观察脉搏与心率的变化。

篇5

【关键词】康复新液;手足口病;口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40-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临床变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发热,食欲不振等,少数病人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46例患儿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131例,女115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8岁,其中6个月~1岁113例,1岁~ 3岁102例, 3岁~6岁26例,大于6岁者5例。患儿口腔内均有疱疹,多分布在软腭、硬腭、颊黏膜、舌、口唇、咽峡部等处,破溃后形成口腔溃疡,周围充血,底部灰黄,表面形成黄白色假膜,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有时多个融合成片,疼痛较剧,影响患儿进食,患儿哭闹不止。

1.2 方法:患儿均予口腔护理1天3次 饭后漱口后喷少量0.5%利多卡因于口腔疱疹、溃疡处,消除局部疼痛。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柔地依次擦洗口唇,牙齿外面、内面、咬合面,牙龈,舌面及舌下,半小时内暂禁食水。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3~5ml每次,漱口后口服。观察两组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愈合例数,计算比较愈合率,统计两组患儿从开始进行口腔护理至口腔溃疡愈合的天数和住院天数。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经治疗至出院临床护理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疗效比较x±sd

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口腔护理可以促进手足口病的康复。口腔护理主要方法有擦拭法、冲洗法、刷牙法和含漱法[2]。针对小儿口腔小的特点,使用棉签擦拭法,既达到了清洁口腔的目的,又便于操作,还减少了患儿的恐惧感。患儿年龄小,要做好口腔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有更多的耐心,多鼓励表扬患儿,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取得患儿信任,才能让操作顺利进行。口腔护理可以保持口腔清洁、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3]。手足口病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而出现拒食、流涎、张口困难、哭闹不眠等[4],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疾病的康复。口腔护理配合用药,可以促进溃疡愈合,减轻溃疡疼痛,增进患儿食欲,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疾病康复。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富含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生长作用的多元醇类和肽类(含EGF)、粘糖氨酸、粘糖酸等多种成分。它能有效激活溃疡面的免疫活性细胞(巨噬细胞、多性核白细胞等),快速促进伤面愈合。此细胞又可通过直接吞噬作用和释放自由基来杀灭微生物,或分泌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活性物质来调节炎症和组织再生。巨噬细胞被受调理素作用的酵母多糖刺激时,释放自由基,这些氧自由基在细胞内起杀灭微生物的重要作用,故能达到抑菌、抗病毒、修复各类创面目的。患儿因口腔溃疡引起疼痛,厌食为首要症状,所以改善症状是治疗重点。治疗组采用康复新液口腔护理手足口病,明显缩短退热时间和口腔愈合时间,改善食欲,减少并发症。本品系纯中药制剂,可外用亦可内服,味甜,微有腥味,婴幼儿偶见反胃恶心现象,无其它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黄玉华,刘丽华.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3):693

[2] 谢以平,李映兰.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14):54~55

篇6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10~201406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1岁11例,>1~3岁6例,>3~6岁2例,6岁以上1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h以内6例,>4~12h 10例,>12~24h 3例,>1~3d 1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9~40℃ 1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2.2 止惊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5%~10% 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0.5ml/kg,尽量保留1h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无法改变肺泡内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的氧浓,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呼吸恢复立即停止?

2.4 高热的护理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量体温?脉博?呼吸1次/0.5h,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被,以防着凉?(3)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同时高热可致水分大量丧失(呼吸加快,带出更多水分,皮肤出汗增多)?因此,患儿必须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2.5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

2.6 出院指导 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 ℃左右即应予以口服布洛芬?美林等降温;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篇7

口腔健康,是人类全部健康的基础;孕产期、婴幼儿的口腔健康和牙齿健康,更是一生健康的起点。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中,80%以上患有各类牙齿口腔疾病,口腔疾患已经成为影响了国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杀手”之一。

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为了配合卫生部日前发出的“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的活动宗旨,中国第一款中草药牙膏品牌——康齿灵,及丹东康齿灵发展有限公司、沈阳奥奇丽孕婴用品有限公司联合向全国各地孕婴童行业的有识之士发起倡议:爱牙护牙,从小抓起;健康口腔,从现在做起;0—3岁宝宝口腔健康更重要,母婴健康,从我做起!让我们大力推广孕婴口腔护理知识,广泛推广康齿灵先进的口腔护理理念,让“妈妈口腔健康,宝宝一生受益!”

一、活动参与人群:所有关注口腔健康的人群和需要口腔健康的孕婴童人群。

二、推广方式:终端推广、网络媒体推广、活动推广等

四、终端推广:

1、突出宣传:全国各地销售康齿灵的母婴门店——店外悬挂条幅,店内摆放产品推头,重点陈列,粘贴海报、POP、跳跳贴等。有条件者可以在活动处摆放X展架,或用爆炸贴提示母婴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在顾客有需求时,给予讲解。

2、会员征集:填写奥奇丽产品终端反馈卡,同时也是奥奇丽孕婴会员卡,凡是填写卡片的消费者,在卡片填写完毕后再花5元钱可获得康齿灵经典孕妇牙膏;同时在店内购买任意一款新包装康齿灵产品,即可获得经典包装康齿灵孕妇牙膏。消费者将反馈信息填好交回门店,每月20日前寄回或电子版整理好后发回沈阳奥奇丽。我们每个月度将进行一次“回馈抽奖活动”,消费者将有机会免费获得沈阳奥奇丽公司送出的价值100元以上的孕婴洗护套装或口腔护理套装一份。

3、终端刺激:凡参与此次活动的终端,每月沈阳奥奇丽公司将会进行50强的评选,每月能够进入50强的终端,沈阳奥奇丽将提供市场价800元价值的经典孕妇康齿灵产品。终端需要向沈阳奥奇丽公司提供康齿灵产品的销售小票,和活动的照片加以证明。沈阳奥奇丽将发放“爱牙护齿,康齿灵特约经销商”牌匾。

4、导购奖励:沈阳奥奇丽公司还将进行爱牙护牙优秀导购员全国100强的推广活动。即每个终端门店的店员,只要您跟顾客推广康齿灵的口腔健康护理理念,为了帮助顾客和家人口腔健康,推荐康齿灵孕婴系列产品,无论哪款产品,每月每销售10个康齿灵产品(特价和换购产品除外)以上即可参与评选,凡每月进入100强的营业员,沈阳奥奇丽公司将每月提供价值100元的孕婴各类洗护产品的奖励。

五、网络媒体推广

1、网上宣传:在沈阳奥奇丽的网站、经销商网站、Q群、博客和以及相关宣传媒介上面不定时发送口腔护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父母关注孕婴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推动全民口腔健康意识。

篇8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在两岁以下,尤以6~8个月的男婴为最多,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80%以上的肠套叠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由于连同附着的肠系膜一起套入,肠系膜血管受压使套入的肠管容易发生绞窄,绞窄时间过长便可发生肠坏死。我科于2009年4月20日对1例肠套叠患儿进行钡剂灌肠未复位,再进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措施

1.1 术前护理[1] (1)行钡灌肠的护理:①复位前遵医嘱给小儿肌注适量的镇静剂和解痉剂,备用氧气袋及有关急救用品;②行钡剂灌肠,肠复位成功后,观察钡剂的排出,表示肠套叠已整复;③如钡灌肠后,患儿仍然有哭闹不安,呕吐或血便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④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如果有呼吸加快、脉速、面色苍白、腹胀和腹肌紧张应高度怀疑肠穿孔,应迅速通知医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行紧急手术。(2)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3)术前嘱患儿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防止呕吐。(4)应早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必要时应加入抗生素。(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

1.2 术后护理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2] (1)由于患儿手术时多采用全身麻醉,且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手术后易发生呼吸困难,如不注意观察甚至会发生窒息,所以患儿术毕返回病房,应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小时,床旁备好吸痰装置以备必要时需要,给予氧气吸入0.5~1升/分,保持吸氧管通畅,在麻醉未清醒前要专人观察和护理。(2)雾化吸入 因患儿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加之胃管刺激咽喉和腹部切口疼痛,使患儿不敢咳嗽排痰,可采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1.2.2 生命体征观察[3] 婴幼儿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术后2天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及每日监测体温6次,若是3天后出现发热或体温持续不退,提示伤口有可能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和退热药,并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或50%的酒精擦浴,必要时可给予皮质激素应用。术后最初几日,患儿大便次数常会较平常增加,并伴有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肠内容物排出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注意大便性。如大便次数过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1.2.3 持续胃肠减压 由于手术刺激及麻醉影响,胃肠道处于麻痹状态,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待胃肠功能恢复,方可拔除胃管。减压期间应每班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次,防止胃管堵塞,并准确记录胃液量、颜色及性质,如有鲜红色胃液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伤口腹腔张力,减轻腹胀,防止吻合口漏。

1.2.4 口腔护理 由于胃管对咽部长期摩擦和刺激会导致咽喉部的炎症和溃疡,患儿又禁食水,容易造成口干、口渴,应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次。

1.2.5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给予半卧位,减轻缝线张力,可用镇静剂,避免患儿术后哭闹不安,使腹压增加造成伤口裂开,当发现腹胀及伤口有浅红色液体渗出时,提示有切口裂开的可能或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降低、腹胀、腹痛的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行肠造口手术后要保持肠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防止造口周围皮肤病、腹壁感染等并发症。还要保持造口通畅,观察排出液情况,常进行扩肛,若近端肠管发生脱出须及时还纳,以免水肿嵌顿。

1.2.6 静脉营养补充 术后患儿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取非常重要,主要由静脉输液来补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计算每日输入量,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入白蛋白、血浆来增加机体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1.3 健康宣教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产气的食物,并且向家长强调此病有复发的可能,如有类似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 体 会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中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加上患儿年龄小,不能用语言主诉病史,并且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检和治疗,若延误治疗时间,会危机患儿生命,因此在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要有坚实的护理理论知识,才能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素音,梁沛然.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135例临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A):800~801.

篇9

【关键词】药物;结合;家庭照顾;婴幼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79-02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多见,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近一步研究婴幼儿腹泻的治疗,2008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以药物结合家庭照顾治疗婴幼儿腹泻患儿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究竟应该指导家长如何对患儿进行家庭照顾,浅谈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岁婴幼儿病例120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多,伴有呕吐,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有口渴、尿少等轻度脱水表现。将同期12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其中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11.2月。对照组67例,其中男46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11.8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两组病例均给予对症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结合患儿的家庭照顾,具体家长的照顾方法有:

1.2.1 调整饮食

(1)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盐:由于腹泻的危害多是因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而造成的,因而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可在家自制米汤加盐溶液给孩子服用。

(2)调整食物的方法:

1)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患儿母亲应少食高脂肪食物,哺乳前半小时可喝一大杯温开水稀释母乳,可减轻小儿腹泻。

2)人工喂养儿:①6个月以下患儿,应吃脱脂奶粉,腹泻较重者,要减少奶量并用水稀释。可用1份奶粉加1/2份水或l/2份米汤,必要时可用l份奶粉加l份水或米汤稀释。②6个月以上患儿,应以易消化、吸收为主,如给些米粥或淀粉混合食物。因米汤无发酵作用,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且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腹泻的恢复。

1.2.2 皮肤、粘膜护理

(1)眼部护理:脱水患儿泪液减少,结膜干燥,此时可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并点滴氯霉素眼药水或金霉素眼膏保护眼睛,防止角膜感染。并以眼罩覆盖。

(2)口腔护理:由于婴幼儿口腔粘膜娇嫩,细菌容易在口腔繁殖而发生鹅口疮。所以要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食物后,给患儿少量白开水或淡盐水清洁口腔。如有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涂抹。

(3)腹部护理:注意腹部保暖,以免腹部受凉,肠蠕动加快,腹泻加重。

(4) 臀部护理

1)尿布选择:选用柔软布类尿布,但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尽量使用一次性尿裤,因尿布洗晒过程中均能增加轮状病毒传播感染机会。要及时更换尿布〖3〗。

2)臀部皮肤护理:婴幼儿臀部皮肤嫩弱,因排便次数增多,周围皮肤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涂些甘油、护肤脂或爽身粉,以防“红臀”。

1.2.3 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变化,体温升至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法是温水浴:让发热患儿在38℃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可收到良好降温效果。

1.2.4 生活护理

(1)休息:让患儿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消耗过多,影响患儿康复。

(2)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观念。除对环境每天用2%来苏儿喷洒外,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做好床旁隔离,食具、衣物、玩具等应专用,污染的尿布先清洗干净后再用沸水泡烫,然后利用紫外线再次消毒,对于病程长、抵抗力较弱的患儿应注意保护性隔离,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加重腹泻,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量的变化〖4〗。

1.3 疗效判断: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究会关于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5]。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包分析计算统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注:与观察组比较,X27.46,p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起病急,常合并呕吐、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体温常在38℃以上。本病具有传染性,小儿由于各脏器娇嫩,免疫功能低下,防御能力低,因此易受感染而发病。在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家庭照顾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蔚.浅谈小儿腹泻的家庭照顾.中外健康文摘,2010,07(17)

[2]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2

[3] 王菊莉.小儿腹泻病的流行病学概况.中国社区师,2006,(10):7.20

篇10

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11月收治了102例婴幼儿腹泻,由于治疗及时,护理得当,全部治愈出院,下面就临床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入院收治102例,其中,男67例,女35例,年龄8~20个月。临床表现:腹泻,多为蛋花样便及水样便。有的粘性脂样便或白色泡沫样便,后期出现粘液血样便,每日排便10-20次,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及中度至高度发热,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尿少,伴有精神萎糜、嗜睡,甚至昏迷、惊厥,有不同程度的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2 治疗原则

治疗腹泻一般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消除病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原则。

3 护理体会

3.1 口服补液法吐泻频繁的婴幼儿多有口渴唇干明显烦躁。对于腹泻症状轻的婴幼儿要适当口服补液,以预防脱水,一般用米汤、糖盐水或医院配制的口服补盐液(ORS),在不宜口服时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口唇。如患儿出现呕吐剧烈,腹胀或脱水程度加重,应立即送医院改用静脉补液。静脉输液须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量按时正确输入补液,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临床症状,鉴别脱水程度及类别,输液量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2 饮食护理饮食首先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3.2.1 轻度腹泻的婴幼儿要停止喂哺不易消化和脂肪类食物,不必禁食,但禁甜食,宜吃咸食。母乳喂养者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并在喂奶前喂适量的温开水;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或稀释牛奶,由少到多,由稀渐浓,2~3天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3.2.2 重度腹泻的婴幼儿应禁食,使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除频繁呕吐者外,一般不必禁水,禁食时间不能过长,母乳喂养禁食4~6小时后恢复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暂停添加食,并酌情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减少脂肪摄入,人工喂养儿禁食6~8小时后可喂稀释奶或稠米汤(一两大米加水煮至300ml),一般5~7天由稀到稠的恢复到正常饮食。年长儿不必禁食,喂以流汁饮食即可。

3.2.3 恢复期人工喂养者可先用稀释牛乳或米汤,应少量多次给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宜由淡到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2.4 营养不良或腹泻持久者,可选用新鲜小米粥、胡萝卜泥,再逐渐添加稀释牛奶,继而过渡到正常饮食。

3.3 加强臀部护理由于患儿大便次数多,易引起臀部发红,应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并擦干,再扑些爽身粉,如臀部发红可先用3%硼酸水擦洗,干后用凡士林或者液体石腊油或四环素软膏等涂之,以减少刺激,保护肛周皮肤,防尿布性皮炎。对腹泻的婴幼儿要注意腹部保暧,以减少肠蠕动,可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敷腹部。

3.4 呕吐护理发生呕吐时,将患儿抱起,脸朝外,用手托住患儿头部,以利呕吐物流出,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呕吐后用温水洗净呕吐物,保持身体及衣服清洁干燥。

3.5 口腔护理腹泻的婴幼儿因常喂牛奶和糖水,口腔内的细菌易发酵,引起细菌繁殖,要随时保持口腔清洁,如发现口腔粘膜有乳白色附着物即为鹅口疮,应涂制霉菌素。

3.6 注意各种物品的清洁消毒每次护理患儿前后应洗手,患儿的衣服、尿布、便盆及用品应分类清洗,尤其是患儿食具和奶具每次用后要洗净,每日行煮沸消毒1次,用时再用开水冲洗,不用不洁净的手去触摸,以防病从口入。

4 婴幼儿腹泻的预防

婴幼儿患了腹泻,除应及时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十分重要。

4.1 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喂奶的母亲应保持的清洁,勤换内衣,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婴儿,不要经常更换奶粉品牌;添加辅助食品不可过早过量,每次限一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避免过食;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断奶最好选择在秋凉天气,身体健康时,以预防胃肠功能紊乱。

4.2 注意饮食卫生,孩子用的奶瓶、奶嘴、奶锅等食具要消毒,最好用水煮30分钟即可杀死所有的细菌,食物要现吃现配。禁止给孩子吃在冰箱内放置时间较长的食品、饮料和不干净的食物。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特别是腹部。如有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病应及早治疗,切勿滥用广谱抗生素,防止发生内源性感染。

篇1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节多见。

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十分必要。安置于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房间,病房门把手、床头柜以及患儿的玩具,口杯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病房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30—60min。医生护士诊断护理每位患儿后,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儿的呕吐物及粪便均应消毒处理。对患儿出院的床单元,病房物品,儿童的各种用具玩具等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 发热护理

体温在38.5℃以下者给予散热,多和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者,应适当降温。降温的方法有:①温水擦浴和头部冷敷②口服百服宁口服液,并鼓励患儿多饮水,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和水和氯醛灌肠等。

3 口腔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者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给予思密达或锡类散涂擦,以消炎止疼保护口腔粘膜促进溃疡愈合。

4 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婴幼儿禁止使用尿不湿,可选择柔软舒适的棉织品尿布,手足部疱疹未破溃时可予以0.25%炉甘石洗剂,若手足部疱疹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1%甲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5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发热,口腔泡疹溃疡,胃口差,口腔疼痛,不愿进食,应配以清淡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禁食生冷辛辣咸等食物以免刺激破溃口腔粘膜。

6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多是独生子女,加上曾有死亡病例报道,患儿家长比较紧张和恐慌,医护要给予相关的心理疏导,以得到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由于患儿处于陌生且被隔离的状态境,以及疾病带来的疼痛,容易恐惧焦躁和烦哭不止。在护理过程中,态度和蔼,爱护关心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于较大的患儿,可耐心地给予解释,争取配合治疗,鼓励多进食,争取早日康复。

7 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

7.1观察体温变化,包括入院时,降温处理后。

7.2神智情况:观察是否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7.3呼吸系统:观察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是否口唇紫绀,是否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及肺部罗音。

7.4神经系统:观察精神状态,是否头痛,呕吐,抽搐,肌张力下降,脑膜刺激征等。

7.5循环系统:观察是否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肝肿大,血压升高或降低。

如出现以上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出相应的处理。

8预防

篇12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护理;婴幼儿

肺炎克雷伯菌是婴幼儿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适当使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为临床治疗和护理该菌株导致的肺炎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入院后使用抗生素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取呼吸道分泌物,置于无菌容器内,然后送检验科常规细菌培养加抗生素药敏试验,明确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76例患儿,其中男59例,女17例,<6个月62例,>6个月14例。

2 结果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76例婴幼儿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阴性后全部出院。

3 护理

3.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患儿入院后一旦确认,即按照传染病隔离,病房保持通风,干燥,室温20~22℃,同一类病种者放在同一病房或住单人房间,床头,病历夹做好醒目的隔离标志,限制家属探视人数、次数,与患儿接触后要洗手,并避免与其他患儿及家属接触,患儿使用的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微量泵,治疗盘等全部专用,每天用消毒水擦试2次,病房每天常规用紫外线照射1 h,通风30 min以上,每周加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以降低窒内空气含菌密度[1]。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以利于肺的扩张,痰液粘稠时,可使用氧气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薄利于吸出,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先吸口腔分泌物,更换手套及吸痰管后再吸鼻咽部分泌物。氧气装置及雾化器专用,每次用后消毒凉干,患者出院后做终末消毒,雾化器按医疗废物处理。

3.3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会、臀部的清洁,每次大便后要清洗干净,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发生尿布疹、红臀,保持皮肤及床单清洁干燥,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由于患儿年龄小,皮肤嫩,容易感染,如有中心静脉置管,外周留置针等会使感染机会增加,置管时要严格做好皮肤消毒,标识留置时间,外周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如发现皮肤潮红,皮疹等应及时拔管,局部涂炉甘石洗剂100 ml加入强的松50 mg混合液,3次/d,2~3 d全愈.

3.4 合理应用抗生素 医生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治疗,护理人员应正确掌握抗生素的半衰期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及给药方法,掌握药物的配合禁忌,观察抗生素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医生应根据抗生素的使用疗程和药敏情况停药,防止多重耐药,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

3.5 认真做好监测工作 要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要做到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2]。监测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环境消毒及污染情况是否得到及时的消毒,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项护理措施的效果。

4 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目前是小儿感染的常见细菌,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即可引起感染,且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有文献报道,克雷伯菌肺炎好发于老年人[3],但根据我院资料显示,<6个月小婴儿患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发病率最高,占81.58%,可能与这一阶段小儿生长发育特点有关。小婴儿的免疫功能低下,防御功能未充分发育,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另外,小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多种抗生素,导致感染率升高[4]。

综上所述,婴幼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耐药率高,重症肺炎发生率高,病程长,费用高,在护理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婴幼儿肺炎,特点是有基础病患儿,哮喘,呼吸困难明显,伴有白色粘痰,肺部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胸片见实质病变,尤其是双侧病变,要高度警惕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可能。所以加强医护人员意识,认真做好各种消毒灭菌工作,做到定期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艳.六种空气消毒效果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2,12:398.

[2] 周建妙,杨姗明.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5):241.

篇13

【关键词】 高热惊厥;健康教育;小儿;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1]。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10~200906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1岁11例,>1~3岁6例,>3~6岁2例,6岁以上1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h以内6例,>4~12h 10例,>12~24h 3例,>1~3d 1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8℃ 2例,38~39℃ 7例,>39~40℃ 1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2.2 止惊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5%~10% 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0.5ml/kg,尽量保留1h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无法改变肺泡内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的氧浓,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3]。呼吸恢复立即停止。

2.4 高热的护理 (1)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量体温、脉博、呼吸1次/0.5h,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被,以防着凉。(3)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同时高热可致水分大量丧失(呼吸加快,带出更多水分,皮肤出汗增多)。因此,患儿必须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2.5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

2.6 出院指导 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 ℃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等降温;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即应使用抗惊厥药,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能抑制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指导家长在患儿体温37.5℃~38℃时即应口服;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转贴于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高热惊厥的小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教育,并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细心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结果 通过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了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家庭护理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抢救、良好的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减少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热惊厥;健康教育;小儿;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1]。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10~200906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1岁11例,>1~3岁6例,>3~6岁2例,6岁以上1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h以内6例,>4~12h 10例,>12~24h 3例,>1~3d 1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8℃ 2例,38~39℃ 7例,>39~40℃ 1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2.2 止惊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5%~10% 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0.5ml/kg,尽量保留1h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无法改变肺泡内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的氧浓,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3]。呼吸恢复立即停止。

2.4 高热的护理 (1)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量体温、脉博、呼吸1次/0.5h,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被,以防着凉。(3)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同时高热可致水分大量丧失(呼吸加快,带出更多水分,皮肤出汗增多)。因此,患儿必须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2.5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

2.6 出院指导 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 ℃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等降温;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即应使用抗惊厥药,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能抑制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指导家长在患儿体温37.5℃~38℃时即应口服;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2.7 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婴幼儿的机体抵抗力弱,易患呼吸道感染而出现高热。(2)婴幼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加之小儿不能主诉身体不适或主诉不全,易被监护人忽视,临床上患儿就诊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且体温常迅速升高。(3)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婴幼儿的脑组织耗氧量大。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皮层对皮层下控制功能较弱,在高热时兴奋泛化引起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致惊厥。对于高热惊厥的预防,首先是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及避免感染和发热。体温的多变及其上升的速度影响惊厥的发生,温度上升快而高时易发生惊厥。体温超过38℃ 应立即降温,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更快、更有效。高热惊厥患儿应立即给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同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是否服用抗惊厥药物预防高热惊厥目前仍有争论,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权衡长期预防性服药的得失,选好适应证。

2.8 健康教育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大多数预后良好,但2%~5%[4]的患儿可发展为癫。其发生率与复发次数有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癫的发生率越高。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知识,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可减少复发已被证实。由于高热惊厥大部分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短,但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不按计划落实健康教育,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所需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在38.5℃左右应立即口服美林等退热药;如患儿在家中或途中出现抽搐,家长不要慌张,应立即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 ,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指头用纱布或手帕包住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以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患儿日常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感冒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09.

[2] 胡亚美,江裁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

篇14

关键词婴幼儿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护理

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为婴儿期最常见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医生将其纳入“病毒性肺炎”范畴或称其为“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定的死亡率。早期诊断和合理有效地治疗和护理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患儿45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450例,男203例,女157例,年龄0.2~2.5岁,平均1.6岁。均有1~3天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出现咳嗽、喘憋,烦躁不安等不同程度的缺氧表现,肺部听诊哮鸣音。诊断标准均符合文献中感染性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

护理

一般护理:病室环境温度保持18~25℃,每天要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忌对流风。相对湿度50%~60%。注意给患儿保暖,但不要过暖,以活动时不出汗为好。保持病室安静,尽量减少陪护人员。护理各项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静脉穿刺力求准确轻柔,减少对患儿刺激,以保证其充分休息。重症患儿卧位时头胸部稍抬高,经常给予变换,喘息重者给予半卧位,轻症患儿不要过度限制患儿活动。饮食要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少食多餐,嘱家长增加患儿水分摄入,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小于6个月腹泻患儿做好臀部护理,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臀炎、尿布疹及上行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发热患儿要定时测量体温。体温38.5℃以上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以防高热惊厥发生,注意观察退热后不良反应。

口腔和呼吸道护理: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患儿鹅口疮、口腔炎、口腔溃疡并发率较高,本组分别为38例(8.4%)、20例(4.4%)、12例(2.6%)。鹅口疮可能与患儿体质差,发病时间长,口腔感染可增加患儿痛苦,减少食欲,更重要的是引起感染下行,导致患儿二重感染,病情加重或恶化。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很重要,首先保持口腔清洁,患儿进食后,嘱家长喂适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有鹅口疮、口腔炎、口腔溃疡时定时给予口腔护理,配合适当的药物,以减轻患儿痛苦,促进食欲,减少并发症。由于小儿气管、支气管较细的解剖特点,感染后因黏液潴留、黏膜肿胀、支气管痉挛,造成呼吸道梗阻痰液咯不出来,加重喘憋症状,故护理上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痰堵或有痰咯不出来影响呼吸和氧疗时,要及时处理,咳嗽有痰出现呼吸道梗阻时,及时刚空心掌由下至上轻拍患儿背部,以助排痰缓解呼吸道梗阻。必要时负压吸引吸痰,吸痰时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在成患儿伤害和继发感染。

氧疗护理:患儿喘息重出现缺氧症状者需给氧气吸入,临床表现为喘息明显、三凹征、呼吸次数≥30次/分,或经皮氧饱和度≤95%,或氧分压≤90mmHg,必须行氧气治疗,可间断或持续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吸氧前清除鼻腔分泌物,痰多者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给予。遵医嘱调解氧流量,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观察氧疗效果。

雾化吸入护理:雾化吸入是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根据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雾化用药和频次,常用的是3%的盐水、布地奈德气雾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可以单用或联合应用,应首先安抚小儿,减轻其恐惧心理。

口服和静脉输液护理:遵医嘱用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熟练掌握用药量的计算方法,做到精确及时足量用药,了解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服药时注意避免呛药。因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尽量采取留置静脉针穿刺,以减少反复穿刺之苦。建立静脉通路后,要妥善固定,静脉输液时保持静脉输路通畅,以保证药物顺利输入。教给家长留置针注意事项。根据患儿病情调整滴速,用药后严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出院指导与健康宣教:与患儿家长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指导家属出院后做好宝宝日常护理,室内每天开窗通风,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居室禁止吸烟,家庭成员感冒注意隔离。餐具要消毒,合理添加辅食,补充营养。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和过暖,夏秋季坚持用冷水洗脸及口鼻,以增加呼吸道黏膜御寒功能。按时接种各种疫苗。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发生。

结果

本组450例患儿,痊愈425例,好转21例,转院3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5.8天。1例患儿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肺衰竭。部分患儿有反复发作倾向。

讨论

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细支气管的急性炎症,黏膜水肿,上皮细胞坏死,黏液分泌增多和支气管痉挛。婴幼儿肺泡发育落后,支气管内径狭小,细支气管壁肌肉薄而少、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功能不完善,易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因此减少分泌物堵塞,湿化气道最为首选,雾化吸入要及时有效。其次,善于识别危重患儿,进行重点看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安静时的呼吸次数:50次/分;1~5岁R>40次/分;>5岁R>20次/分,除外发热等视为呼吸急促患儿,应引起重视;②发热超过38.5℃并伴有呼吸急促、三凹症、湿性啰音和CRP过高患儿往往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尽早选用有效的抗生素;③呼吸急促、三凹症、喘息、鼻扇、呼噜音(即将出现呼吸衰竭)需引起特别重视;④危重患儿:婴儿呼吸频率70>次/分、年长儿>50次/分、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