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疾病的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儿科疾病;护理特点
儿科方面的疾病护理,一般可划分为:婴幼儿病症的护理及新生儿病症的护理。然而,这两方面儿童的护理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儿童的病症与成人的病症护理特点,也有一定的差异[1]。如解剖和病理、免疫等方面,以及诊断、护理、预防和治疗等。所以,需要结合小儿实际的病症,其病症的基本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现以病理、免疫方面对儿科疾病护理特点进行具体的报道。
1.1病理方面来讲,小儿和成年人有一定的差异,相同病源于成人、小儿的病理的变化的差异较大。如维生素D不足时,婴幼儿的主要体现为佝偻病,成人主要的表现为骨质的软化。儿童的护理,需结合佝偻病症进行护理:
①生活方面的护理;确保患者的病房保持足够的光线,应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保证患者的病房能够保证充足的阳光。
②饮食方面的护理;保证幼儿多食用一些维生素D高和钙质高的食物,适当的食用一些鱼肝油,若幼儿不愿意食用可涂抹于其舌部或食物上。
③护理的操作规范,操作需保持轻便,避免出现骨折的现象,重症患儿需取仰卧位进行休息,并保证正确的姿势,医护人员应帮助其经常翻身,不应长时间进行坐立和站立、行走等。
④维生素AD注射的时候,应于患儿肌肉的深层进行注射。
⑤需要时刻仔细观察患儿是否存在惊厥、手足搐搦等情况。而成人通过骨质软化症进行护理即可。婴幼儿上呼吸道和支气管肺炎受到感染等,成人更多的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护理方面其特点又存在很大的差异。
1.2 因为小儿生理方面和病理方面、发病和恢复等情况,均和成人有很大差异。所以,儿科疾病进行护理,需要更加认真对待。生理方面,婴幼儿静脉血管和成人的静脉血管进行比较,更加细小,实行穿刺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以多年儿科临床护理的经验和研究来看,若想要确保顺利的实行小儿静脉穿刺,应于穿刺前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实行一看、二摸,确保注射的动作准确、快速。看,主要为看患儿的血管情况,以走行直的静脉血管为主,确保其静脉为蓝色。对于部分发育良好的幼儿来讲,其血管不易确定。还有部分幼儿出现脱水状况,血管比较细且呈现干瘪状。上述这两方面幼儿若仅凭看是不能够保证精准,所以需通过摸,通过触摸去感受,其动脉方面可以感受到搏动情况,但是静脉方面不能够感受到其搏动感。然而,其存在较强的柔软感,能确定静脉的走向,然后施针。若出现针头存在阻力的情况,或是头皮针中存在回血的情况,表明头皮针全部进入于血管中,即为穿刺顺利。
2.静脉给药的护理
小儿和成人进行比较,其护理的特点也不同。由于小儿实际使用药物的剂量,是结合其体重来确定和调整,所以实际使用药物的剂量并不很大。由此可见,小儿进行治疗的过程,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例,某院儿科疾病通过氨茶硷针剂,剂量为0.35g克,3m1/支。很多小儿的药物使用剂量为0.1~0.3mg,这时就需要将药物完全进行稀释再进行使用,且成人的药物不需要稀释。所以,小儿在给药方面应对药物的剂量和稀释的形式加以研究,以确保药物的剂量的准确,不会造成对小儿的危害。
3.病症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和成人进行比较,成人能够清晰的进行表达,而小儿多为家属进行表述。患儿家长进行表达,能够准确的进行表述,说出其病情和病症的发展,但无可厚非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同时,小儿临床方面的表现,因为其年龄的差异,病情的发展和病症均有一定的变化。因此,相关的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患儿病症的检查,对其病情的发展或是变化加以观察。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前囟、面色出现变化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儿科疾病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应保证做好巡视、观察和检查等相关的工作,进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问题,并加以对其进行合理的解决。
4.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特殊护理
4.1 新生儿在输血护理时,其存在的护理特点应结合小儿实际的病情和实际的需求,新生儿实际的输血主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实行。由此可见,小儿不能够同成人一样进行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输血。通畅情况,会使用45ml的注射器进行输血,然后结合献血人员静脉抽取的实际血量,然后将其缓慢推注于新生儿的体内,而这种方式比较易于操作,且成功率较高[3]。
4.2 新生儿的发育情况还不完善,其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在没有异性免疫力缺乏的时候,粘膜比较薄嫩且屏障方面的功能较差,很容易受到很多方面因素所影响,基恩人出现感染的现象。由此可见,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和消毒隔离方面的工作非常关键,应防止其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并实行对小儿口腔粘膜及皮肤方面的护理、脐部方面的护理,防治其出现感染的情况。对于新生儿存在呼吸困难者,需确保其呼吸道的流通,帮助其进行吸痰和咳痰。对于痰液枯稠的患儿,需取雾化的方式将痰液稀释,同时帮助其进行翻身和拍背、吸痰。结合患儿病情的轻重程度,行鼻导管输氧及头罩输氧、CPAP进行输氧。
5. 免疫的护理
小儿的抵抗力一般较差,尤其为新生儿的免疫方面的能力更不完善[2]。所以,患儿住院的阶段,需确保护理的方式适宜,以避免产生交叉感染,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
综上所述,儿科疾病的护理特点为精、细。 精,主要指小儿于患病的阶段,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精准、无误。细,为小儿疾病的护理,需做到对其的严格观察。因此,相关的医护方面的人员,需要不断总结护理工作的经验,并不断对小儿的年龄特点和疾病情况进行研究,进而更好的了解并掌握小儿疾病的护理特点,降低小儿患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以确保小儿可以早日得以康复。
【参考文献】
[1]廖子瑜, 钟林. 浅谈儿科疾病的护理特点[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2]丁晓辉. 浅谈中医儿科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128.
一、数据与方案
1.1 基本数据
收集本院2015年至2016年5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男生26例,占52%,女生24例,占48%。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9:1.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烧等。
1.2护理方法
1.2.1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a.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将各种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一起完成,不能占用患者的休息时间。b.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器官进行清洁,包括对鼻腔和咽喉的处理,清除在呼吸道内的污染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C.对于鼻塞的护理,在鼻塞现状严重时,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鼻腔进行认真的清理,首先要选用麻黄素液滴鼻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每日应该护理的次数,保障患者不存在呼吸困难的现象。d.对于咽喉部位的护理,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会觉得咽喉部位不适,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观察患者咽喉部位,注意其实否发生咽喉充血,水肿的情况,时刻记录患者的状况,当患者感觉咽喉不适时可以适当的给提供些润喉的药物。
1.2.2 适当的控制温度;小儿一旦患得呼吸系统疾病时随即引发的就是高热,温度太高,在个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儿身体的发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时刻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者的温度达到了38度以上,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比如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在嘱咐患者的家长时一定要提醒家长定期定量服用不得乱用。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对药物有恐惧心理,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与家长共同克服这一困难,保证患者对药物的摄取量。
1.2.3 准确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意外的情况,比如说是患者发生高烧或者抽搐的现象,如果家长和医务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恶劣的结果。在对小儿进行护理时,要时刻注意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并且记录好数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状况。
1.2.4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患者受年龄的影响,本身对于医院和药物有着恐惧的心理,患者在医院内往往会发生食欲较差的现象。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缺乏一定的水分和营养。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快的恢复,家长应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一些清淡的食物,鼓励孩子好好吃饭,防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1.2.5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专门性的指导。比如说;如果所患得疾病为肺结核,我们就要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传染病知识教育,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
二、结果
本院收集5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患有小儿肺炎的患者9例,占总人数比例18%,反复咳嗽的患者有6例,占总人数12%,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4例,占总人数的48%,患有哮喘病的患者有3例,占总人数的6%。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 小儿患者;呼吸内科;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5-0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已给我国的下一代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这一段时间,我国各大中小医院所接诊的因呼吸内科感染的患儿在急速上升,一方面是小儿的身体素质不好的原因,更大的一方面是家长没有较好地看护孩子,造成孩子因着凉而生病。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给出一个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诊断的80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这80名患者中有62名是男童,有18名是女童,男女比例是3:2;年龄集中于2-8岁,平均年龄为4.6岁。在这80例患儿中的临床表现为,有48例是支气管肺炎,有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有5例大叶肺炎,有1例支原体肺炎.病期大致在一个月内。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每组各位40人。A组采取各项预防措施,特殊照管;B组采取常规护理。
1.2 诊断依据 在这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主要有细菌、病毒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可低可高的发热,咳嗽,伴随呼吸困难以及在听诊患儿肺部时有一些中细的湿罗音。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它的诊断依据是:患儿为2岁以内,尤其是在出生6个月以后的,发病表现为急性,并且伴随有感冒,呼吸紧促,两肺在听诊时有比较比较多的哮鸣音。3例大叶肺炎一般是由肺炎球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咳嗽、胸闷,并且肺部会有叩诊浊音。1例支原体肺炎一般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它的诊断依据与大叶肺炎很相似。
1.3 统计学方法 笔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与分析,并对这些数据采取平均值,这两组数据的资料在比较中都是运用了χ2检验,P
2 结 果
在以上的试验中,实验组经过各种护理措施后,患儿得到比较好的恢复,并受到患者家长的肯定。而对照组由于采取常规护理,使得些小儿患者经常因为一些保暖措施没做到位,因着凉造成抵抗力低下,恢复比较慢,打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 讨 论
探讨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此研究大家可以更加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必要性。从以上的诊断中,可知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许多种,也有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这种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将健康还给儿童。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合理喂养。小儿出生后,增强体质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合理喂养,这就需要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最合理的膳食来保证小儿可以得到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及所要求的热量程度,所以从合理喂养做起,可以达到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形,进而提高小儿的身体健康。
增强小儿的体质。生命贵在运动,应当依据小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格上的锻炼,避免在室内活动,如果天气比较好,就要求小儿在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地保证小儿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但一定要注意适度,这样就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以及其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上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小儿对相关呼吸道疾病上的抵抗能力。
加强护理。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小儿,一般会受到惊吓,这会给医院的实际工作,带来了一些的挑战,要是我们采取的是比较一般的措施,就会来带一些负面影响,这会给家长、患儿带来一些麻烦。所以医院应当对患儿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给患儿增减衣服,同时还要在饮食上尽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对于那些体质比较弱的患儿的护理,同时出汗多的应当及时为患儿擦拭,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小儿睡眠时,不要吹对流风,避免小儿着凉。
预防疾病。呼吸道疾病许多是应为细菌引起的,这就需要小儿避免接触细菌,一方面要避免小儿接触细菌,这就要注意小儿的身体干净,勤洗手。还要注意小儿住房内的通风,特别是在冬季,室内要定时定量的开窗,以此净化空气。呼吸道疾病是季节性的,这就需要医院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内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是到病人家中去,同时幼儿园中,一定要做好一些消毒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闫雪波.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在临床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128-129.
[2] 刘晓燕,于洁,苏庸春,吴道奇,洪思琦.儿科临床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的控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2):28-29.
[3] 张伟英,王万娟,陆冬妍,苏传芹,沈美芳.重症监护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2(21):38-39.
[关键词] 儿科病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61-02
近年来,基层医院由于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基础护理工作出现了轻视和简化基础护理的倾向,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1]。由于儿科的质量护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而要求护士长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笔者从实际出发,从人员、质量、安全三方面深化、细化、量化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开展儿科新技术、新项目,既增强了自身业务水平,也增加了科室业务收入;同时利用儿科护理技术的优势,协助他科工作。笔者根据在儿科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护理意识淡漠
护士自身素质不过硬,护士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专业化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在护理工作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照搬照套的形式主义做法,片面追求外在形式,忽视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护理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高,不能驾驭应变。
1.2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基层医院由于物价收费低廉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实施分级护理的护理人员不足,但是实施分级护理是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对于临床至关重要。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划价、催费、收费、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从而造成落实基础护理的时间减少,甚至在有些患者比较多、周转比较快的科室,护士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基础护理。
1.3 基础护理质量监控不足
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医院没有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内涵,无法真正地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因此忽略了对基础护理、生活照护等软指标方面的管理。
1.4 护士对护理职业的忠诚度不高
自医疗行业逐步过渡为服务行业以来,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医院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约有4%~5%的护士自动离职[2]。加之社会群体或多或少对护士存在职业歧视,护士们经常受到患者的呵斥和无故的谴责;如果医院不能为护士提供合理的待遇,就会造成护士对职业的忠诚度不高,没有足够的热情来从事护理工作,对待工作抱着应付的态度。
2 对策
2.1 强化基础护理意识
实行无情管理、友情疏导。组织院内护士开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主题讨论,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内涵,明确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价值核心与精髓,是高品质护理服务之根本,激发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3]。
2.2 提高护理工作热情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发扬南丁格尔精神,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争取领导支持,加强对护理的投入,提高护士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与床位之比。科学合理排班,如儿科将2名护理员分为护1和护2,护1工作时间7∶00~10∶00、12∶00~17∶00;护2的工作时间8∶00~12∶00、17∶00~20∶30,以加强中午和夜间时段的人力。
2.3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自信可增强个体对压力的抵抗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根本,鼓励护士加强理论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病因、治疗、护理、预后及注意事项,同时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护理部每月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各项专科及基础操作训练,科室每周练习一项专科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儿科护士的穿刺技术最重要,年轻护士平时要多留心观察,改进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自信,也提高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4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患沟通实践指导手册》,使每位护士熟悉护患沟通的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护理工作沟通指南。护理部经常出情景演练题目,科室组织讨论工作中遇到各种情境下的沟通技巧,多倾听语言表达能力强、沟通技巧好的资深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以加强对年轻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沟通能力[4]。护士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关心患儿的病痛,理解家长的苦衷,工作中多沟通,勤交流,尽可能提供到位的服务,满足患者的要求,操作不尽人意时主动致歉,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善意的沟通中一般能够理解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
2.5 严格执行值周制度
科主任、护士长每日对新入院患者首先进行见面交流,介绍疾病的知识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患者及家属理解、支持及协调的问题[5]。下午下班前护士长巡视病房一周,对白天病房患者情况包括治疗、护理完成情况,病情有无变化,家属心理动态有全面了解,并与相关人员联系,协助解决,为护士的进一步沟通提供良好平台。
2.6 建立健全基础护理工作制度
由当天的基护班的护理人员完成,责护组长指导、检查完成情况并考评,修订完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改进后的评价标准对临床基础护理质量评估更具客观性[6]。
3 小结
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护理收费低廉、基础护理服务意识淡漠、护理监控不足等原因使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处于低迷状态。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生存质量的日趋关注,以及维权意识不断强化,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翻新,与日俱增。护士必须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职业,找出自我平衡支点,顺应形势,学会自我调适,释放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以提高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王玲,潘晓雯,等. 低创伤性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J]. 护理研究,2005,19(10):2144-2145.
[2] 君. 儿童医院门诊室输液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 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5.
[3]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 优质服务的指征: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643.
[4] 李友良. 2240份疑难危重患者护理病历质量分析及干预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69-70.
[5] 王绍霞,郭燕. 护士长加强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65-66.
意见表,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护士仪表及语言、就诊环境、护理技术水平、有无馈赠钱物现象。由医院监察科每月派专人对 20例病人或家属每人发放1张调查表。结果:共发出160份征求意见表,回收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问卷有效率97.5%,病人满意率93%~ 96.5%。结论:加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供多方面的周到的便民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急诊;护理满意度;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科专科医院,急诊室每年接待儿科留观输液人次约十五万人次,病人多,工作量大,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因为就诊时间长、服务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家长的等待、抱怨及投诉,影响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因此,我院由监察科组织,每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每次发放问卷20份,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查找原因,分析对策,以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临床资料与方法
根据医院急诊服务要求自制表格,随机对正在就诊的患儿及其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表格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护士仪表及语言、就诊环境及有无馈赠钱物现象,每月末监察科派专人下到科室进行调查,由病人家属填写,当场收回,避免对调查结果的干扰。
2结果(见表1)
2008年1~8月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问卷有效率97.5%,其中,患儿及家属对护士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仪表及语言、及馈赠钱物方面满意度高,对就诊环境方面满意度较低。综合满意度整体来讲成上升趋势,由93%上升至96.5%。
3调查分析
由于持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二季度以来又在门急诊开展感动服务,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整体来说急诊服务质量总体较高,病人对急诊服务质量较为满意。
影响病人满意的因素:主要有护士的服务态度和主动服务意识、护士的技术水平、护士的自身仪表、语言和整洁舒适的环境。
由于我院就诊人数众多,检查收费窗口分布较为分散,儿童生病的季节性特点等造成病人看病、检查、取药、注射时均需排队等候,加上对医院的陌生环境和就诊程序不熟悉,病人家属需要到处寻找,严重浪费时间,造成看病难。
儿童生病的季节性、时间性特点造成我科短时间内就诊患儿众多,护理人手相对不足,护理队伍年轻化,70%为三年以内护龄,家长对护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护士能安全、无痛、一针见血,跟家长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我科的房屋为八十年代的老房子,九十年代曾经装修,但相比其他医院条件较差,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家长卫生习惯较差,随地乱扔垃圾,随地让孩子大小便使得整个环境卫生不如人意。
护士面对病人的服务时间少、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护士忙于事务性工作,对病人的心理需求了解关心不够,也是影响病人综合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4护理对策
护士的服务态度直接决定病人的满意度。我科继续按要求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感动服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积极了解病人的需求,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由被动服务由主动服务转变,让服务到达每个病人的心中。
护士和蔼的话语,亲切的微笑,诚恳的态度会让家长的紧张、焦急、慌乱心情慢慢平静,专业的问候和检查会让病人信赖、依靠护士。积极引导病人分流,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导诊服务,正确分诊病人,帮助病人完成治疗过程中的所需程序,各窗口部门采取灵活的人性化服务措施,保证窗口单位排队不超过十五分钟,减少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
护士得体的语言端庄的形象会给病人美好的第一印象,也是护士自身素质的体现,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的感觉。护士上班时要求应着干净工作服,燕尾帽,穿工作鞋,头发不可过肩,佩带胸卡,符合护士礼仪规范。问候病人真诚、耐心,急病人之所急,对病人富有同情心、爱心,和病人有效沟通,真正关怀和温暖病人的心。
高超的技术是病人满意的后盾。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护理服务要求较高,都要求一针见血,尽快治疗,只有过硬的技术,灵巧的双手,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才能做到让病人真正从心底满意。我科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学习和考核,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技术水平。
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制,灵活排班,派二线班,排班时注意新老搭配,保证护士人力资源的充足,并且每班有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穿刺困难者,尽量由有经验的老护士进行,对同一患儿,每人穿刺机会不超过两次。
我院正在新建儿科急救大楼,改善医院硬件设施,同时,护士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劝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教会病人正确使用卫生设施,发现污物及时清扫,尽量保持环境卫生清洁,避免蚊虫苍蝇的滋扰,努力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护士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加强与病人的了解和沟通,在进行健康教育,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同时,了解病人的实际需求,想办法让病人的要求得到满足,力争做到让病人满意,超值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影响门诊病人满意度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医学信息,2007,6(6):993~994.
1制定目标,激发护士价值观和责任感
1.1制定科室总体目标
符合全员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要具体切实可行,我科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全体护士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有计划组织参加各种学习,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出色的工作优质高效的护理赢得人们的认可,即争抢了护士的团队意识,又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1.2个人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干就发展得越快”[2]。在科室总体目标下,设有个人目标,如每一个护士必须履行岗位职责,无过失和投诉发生,每人每年科内讲课至少一次,每周轮流读书笔记报告会等,使护士产生压力,经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有利于他们树立信心,促使他们达到目标而努力。
2过硬的技术是打开病人心扉的钥匙
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正要的要面对家属, 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对护士提出要求,对社会要有责任心,对病人要有细心、耐心和信心融入到工作中,经过努力逐步形成和谐的气氛,在成人科室,护士输血一针扎不下去时,病人可以原谅护士,而在儿科则不允许出现这种事情。一般地说针扎不下去,就换上级护士来扎,不允许同一个护士给病人扎第二针,在这里看到的,虽然是普普通通的护士,但他们身上却有着精湛的技术,其他科室遇到难扎的针,经常请儿科的护士前往支援,然有谁知道在这一阵后的背后凝聚着护士的多少汗水,每周组织训练,每月考核,每季度有重点,坚持训练。不仅是静脉输液这一项,每项技术操作都要千锤百炼。过硬的技术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信任。静脉留置针在我科普遍推广,2007年我科住院病人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96%,新生儿达100%,由于留置针可保留3天,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次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它的服务。
3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工作是一个整体,在医、护、技中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经过广泛听取意见,反复商讨,制定具体的措施:①护士与病人零距离接触,与病人良好的沟通,沟通一定站在病人的立场,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等针对性宣教;②护士编写了标准化的健康教育手册,并还及时的更新,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处。让病人做到三个明白,三个满意。明白病情、明白治疗、明白花钱;沟通满意、治疗满意、服务满意,2007年满意度达到98%。
4护理人员弹性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3]。护理人员欠缺仍是我国基层医院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儿科特点我们采用了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住院病人数配备固定,高峰期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的护士,以缓和儿科固定护士的压力,做到高峰期忙而不乱,有条不稳优先解决了护士的不足与浪费间的矛盾,细节管理,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细节,首先加床没有固定的床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牌,以便核对,其次当病人周转快,迁床过多时有床头卡漏换或缺失现象,造成医生,护士,医技检查人员查对苦难,形成差错事故隐患,我科强调交接班时,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输液时护士不能因为忙乱而忽落核对,特别要用反对法查病人的姓名,输液单是手写的则不能简化,同时记录巡视卡以便保存。
5五常法的管理
急救药品及器材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按照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按使用的频率放在诸物架上,贴上标签,建立使用登记卡,随时了解使用情况。整理原则,在保证病房物品有效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物品,核对批号及有效期,近期要批贴上标签,避免药物过期。
治疗是统一的模式摆放,保证使用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并保证性能良好,我科设有专职消毒员,每日负责消毒,新生儿食具要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流程。
存放一次性的物品,标签明确,注明固定基数及名称,拿出后通知专职人员,及时添加定时放置,不同种类的药品储存时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以示醒目,如黑色为内用药、静脉输液用药,红色外用药,如:碘伏、酒精。
五常法的理念切实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到下班前反思3分钟培养慎毒的品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内涵质量方面包括技术、服务、素质,病人的满意度。外延质量包括院内综合服务,健康教育的质量病区环境方便措施等。我科坚持五常法的管理,注重培养忽视的价值观,提出弹性管理师手段,细节管理是手段,技术管理是基础管理方法,2年来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是护理人员能从容的对高峰期儿科并防范重的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尽管高峰期病人增加平时的3倍,但忽视却有条不紊,认真细致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能保证医、护和患者三者的良好沟通,体现出和谐的病房,做到无推卸巨作病人。无差错事故现象得佳绩。住院病人满意度达95.6%,较好完成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启华、王玉玲.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7.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护理;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43-01
耳鼻喉科又称为五官科,这些器官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方面紧密联系,其中有一个器官发病,很容易会影响到其他的器官,并且,这些器官细小,都处于深处,护理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1耳鼻喉科护理的重要性及致病因素
耳鼻喉与整个机体有紧密的联系。它们不仅有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和吞咽等重要功能,而且与免疫防御、味觉等功能也有密切关系。耳鼻喉科的各器官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方面联系紧密,因而一旦其中一个器官发病,其余的器官就很容易受累。有些疾病在耳鼻喉等器官有特殊表现,过敏性疾病时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可造成急性呼吸障碍;血管栓塞可致突发性耳聋;哮喘的患者常并发过敏性鼻炎和鼻息肉;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升高时可出现反复鼻出血等。因此,一定要提高耳鼻喉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耳鼻咽喉的器官直接与外界相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其病变,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高、低温、气压、噪音;化学因素:空气污染、有毒粉尘、烟酒刺激;生物因素:真菌、炭疽杆菌。
2当前护理工作的缺陷环节
患者入院时,医生对患者的入院介绍流于形式,没有对患者的疾病做细致的检查和评估。有的医生护士在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总中,护理工作没有到位,工作态度差,保护措施不当,以至于造成护理缺陷。有的是手术前的护理工作存在片面性,只对病人的身体进行术前检查,没有对病人心理进行有效的关注,忽略了病人对手术的心里承受能力,有些手术加重了病人的恐惧和悲观情绪。
3耳鼻喉手术护理常规
3.1手术前的准备:首先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释好手术过程等,解除病人的思想之忧,让病人知道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手术的进行。对于病人食品来说,应该是营养比较丰富的流质、半流质及软食。保持口、鼻、咽喉部位和耳道的清洁,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滴鼻液或滴耳液及漱口液。上颌窦术前一日应给予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前取下活动假牙或牙托。术前要。病人的病情,少食或禁食,按照医嘱进行术前用药,准备好手术用物,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准备皮肤、剪鼻毛、洗澡、更衣、理发等。耳部手术者应剃去耳周6CM毛发。植皮者常规准备供皮区皮肤。
3.2手术后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设置舒适的卧位,对于手术时全麻患者,用全麻的要求进行护理。口腔进路手术者,进流质食物,非口腔进路者,进半流或软食。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对于可能患有颅内并发症的患者要定期检查意识、瞳孔的变化和肢体活动情况。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患者要注意是否有晕眩、面瘫、头疼和颅内压增高的现象。
同时,要注意伤口的变化情况。鼻咽部位手术患者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冷敷,如果有血流流入咽部应当及时吐出,以便于能够观察失血情况,同时避免引起胃部不适;如果有敷料在伤口上,应当及时观察敷料是否有移位、松脱、渗血现象发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及时处理。
对于鼻腔有填塞物的患者,要防止松动、脱落,需要用湿纱布盖住口部,防止口干。当鼻腔内填塞物取出后,要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叮嘱患者要避免打喷嚏,不能用力擤鼻,运动时不易过于剧烈。用麻黄素液滴鼻,防止出血和感染。咽部手术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少说话,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
3.3耳鼻喉科常用操作技术护理常规:对于常用的耳鼻喉科操作技术,如外耳道冲洗法、鼻腔冲洗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滴鼻法、耳滴药法、剪鼻毛法、蒸汽吸入法等方法,要熟练的掌握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要熟练掌握医用常用的器械和设备光源、鼻窥、耳窥、压舌板、间接鼻咽镜、枪状镊、纱块、喷雾器、音叉、耵聍钩、异物钳等。并且对医护人员定期考核,确保专业能力达到标准。
4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很多护理问题都是由于管理责任不到位而造成的。很多护士法律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淡薄,缺少责任感,缺乏爱心,很多护士只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没有对患者的心理及后续的康复工作尽职尽责。有些护士专业能力不够娴熟,缺乏经验,导致操作失误。
加强对耳鼻喉科疾病的护理工作要提高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经常性的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法律教育。同时,重视护士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操作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为患者的健康负责。
结论:提高医院对耳鼻喉科疾病的护理质量,一方面是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的教育,提高职业素养,提高责任意识,为病人负责。
参考文献
[1]刘雪峰.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安全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0.4
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PICU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关怀式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并对两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1.67%,与对照组35.00%比较显著低(P
【关键词】 关怀式护理;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纠纷;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9-0095-02
doi:10.14033/ki.cfmr.2016.29.051
随着社会和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护理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再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强调“治愈”向“关怀照顾”逐渐转化[1]。PICU患儿病情危重,年龄小且暂时与父母分离,患儿受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不愿配合护理人员或哭闹等情况,这些因素都会让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护患纠纷,影响护理质量[2]。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PICU护理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家庭为中心的关怀式护理,不仅满足了患儿的生理需求,还满足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及精神需求。关怀式护理模式有效减少了PICU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本研究根据对PICU收治的120例患儿进行分析,来探讨关怀式护理对PICU护理纠纷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PICU 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3.8±0.7)岁;其中心脏疾病16例,消化系统疾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血液系统疾病8例,其他9例;患儿家长中26名为父亲,年龄21~43岁,平均(31.22±5.02)岁;34名为母亲,年龄19~39岁,平均(26.72±3.42)岁;家长受教育程度:32名为大专及以上,28名为大专以下。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5.5个月~8岁,平均(3.6±0.6)岁;其中心脏疾病患儿14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血液系统疾病6例,其他12例;患儿家长中28名为父亲,年龄22~40岁,平均(29.22±6.04)岁;32名为母亲,年龄20~40岁,平均(26.48±4.14)岁;家长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29名,大专以下31名。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家长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关怀式护理措施。关怀式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在患儿进入病房后,护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安抚,年龄较小的患儿将其抱入怀中进行抚触,年龄稍大的儿童给予玩具、漫画书,还可以陪其聊天,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同时向患儿家长解释PICU的探视制度及护理方式,主动介绍病房的环境,与家长进行交谈,从家长口中得知患儿的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等,鼓励其说出心中的想法,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的变化,进行谈心,主动对患儿的病情发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告知,让家属做到心中有数,能够积极面对患儿的病情变化。(2)病房环境护理。病房整体以天蓝色、粉色为主,在墙壁贴上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片,采用粉色的被单被套。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 ℃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定期通风换气,消毒,及时给患儿更换被褥。(3)家属健康教育。患儿进入PICU之后,护理人员及时向家长解释探视制度,讲解患儿的疾病类型、病情、注意事项、送入PICU的原因,以及对患儿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案,及时反馈患儿的病情变化,并解释家长需要准备的东西及应对方式。(4)对患儿家长进行出院宣教。在患儿治愈出院时,向患儿家长讲解患儿目前的情况,出院后的饮食、休息注意事项,以及运动锻炼方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护理纠纷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估方法:护理质量考核小组每月评价护理质量,总分100分,包括结构质量30分、过程质量50分、结果质量20分。结构质量:环境、物品、仪器;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过程质量: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结果质量:护理效率工作质量[3]。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1.67%(7/60),与对照组的35.00%(2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以及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PICU是专门针对急危重症患儿治疗的相对独立病区,可为患儿提供先进的自动化电子仪器进行连续监测,以便密切观察病情并提供生命支持[4]。因患儿病情危重、环境改变,并且与家长暂时分离,患儿的一切治疗、护理及生活照顾全权由医护人员负责,患儿在PICU治疗期间,受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的限制,容易出现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或哭闹等情况[5]。而家长无法时刻陪伴在患儿身边,也无法及时了解到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亲自进行照顾,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误解,从而产生护理纠纷、影响护理质量。
随着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大量研究显示传统的PICU常规护理仅关注患儿本身的疾病护理,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患儿及家长作为一个整体的需求。关怀式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病区环境的改善、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它不仅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也提升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从而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6]。赵芳[7]认为,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关心和照顾,需要医护人员更多的情感付出。而PICU在此基础上则更需要护理人员更为系统和整体的护理,不仅关注患儿本身的健康,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从而减少患儿及其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关怀式护理可明显减少PICU患儿及其家长的紧张焦虑心理,在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方面比传统的常规护理效果更突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敏敏,刘晓丹,赵妍妍,等.新生儿袋鼠式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24-3726.
[2]彭剑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焦虑心理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13-14.
[3]王芳,沈燕,周玉峰,等.综合儿科优质护理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56-59.
[4]贺夕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89-90.
[5]顾青华.人文关怀式护理在腹腔镜治疗未婚先孕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6):833-834.
[6]刘婷,代振华,孟繁蕾,等.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67-69.
【关键词】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36-02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考文献
[1]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7(3).
目前在儿科临床中氧气雾化吸入已成为消除炎症,止咳、祛痰,稀释痰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用专门的雾化装置使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再由呼吸道吸入,并且氧气又可以解决缺氧问题,达到治疗的目的。该雾化吸入法给药凑效快,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轻,非常适合儿童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仪器:德国百瑞公司生产的PARI LCD氧气雾化面罩、供氧装置、氧气流量表、不装水的湿化瓶。
1.2 可用药物及剂量:(1)药物: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B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抗胆碱药物-爱全乐,祛痰药-沐舒坦,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局麻药-利多卡因。(2)剂量:幼儿的喉组织发育不够完善,喉腔及鼻毛的缓冲作用小,假如一开始就用大剂量,大量的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能就会使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加重。所以,对幼儿雾化吸入时,必须从小剂量开始,待患儿适应后再逐渐加大剂量,直到吸完全部药液为止。
1.3 :幼儿的横隔位置相对较高,胸腔相对较小,活动度受限,故而当幼儿处于仰卧位时,其肺活量、潮气量均较坐位、半坐位及侧卧位时为小。如果采取仰卧位雾化吸入,患儿极容易出现烦躁、气促、口周发绀等缺氧症状。所以,雾化吸入前应置患儿于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必要时垫高头肩部20~30°方可仰卧位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注意使用过程中喷雾器一直保持竖直向上,有利于喷出雾量。
1.4 氧气流量:每分钟2-6升,注意用氧安全。
1.5 影响疗效的因素:的选择、雾化量的调节、吸氧的配合、吸入方法的选择、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5%,病房内光线充足,室内开窗通风换气,使患儿能得到充分休息。
2.2 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及家属的思想解释工作,解除患儿对泵吸雾化的紧张情绪,详细介绍泵吸雾化疗法的意义和配合方法、所需时间,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
2.3 注意病情观察:雾化吸入可致同时吸入的气体氧分压降低,与雾化吸入产生的雾气主要是水蒸汽有关。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其含氧量低,加之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腔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因此,对憋喘、呼吸道不通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应注意先改善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并且注意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如果病情不允许一次吸完时,切不可强行一次吸完,防止因此而加重患儿的缺氧状态。患儿一旦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喂清水,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完毕后予以翻身、拍背、使肺内深部痰液顺利排出。拍背方法:自下而上,从周围到中间,使气管内痰液松动,由支气管向外引流,备好吸痰器,必要时予以吸痰,防止窒息。
2.4 注意事项:(1)在每次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留下的雾珠。意义在于:①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②在寒冷季节避免残留雾滴留在口鼻皮肤上结霜,刺激及损伤皮肤或引起受凉感冒。③年幼儿面部皮肤薄且血管丰富,残留药液可被吸收,有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2)注意预防口腔感染 患儿在住院期间免疫力下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容易引起菌群失调,引发口腔内细菌、真菌感染,在每次吸入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婴幼儿不能配合者,可喂温开水,以达到冲洗口腔的目的。普米克令舒是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长可诱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可用生理盐水 制霉菌素混匀涂口腔,每日3~4次。此外,雾化吸入器使用后要彻底消毒,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才能再次使用,最好是个人专用。(3)预感呼吸道感染,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故有可能继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细菌来源: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的感染。所以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医疗器械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 总结
氧气雾化吸入是稀释痰液,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吸入时根据疾病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至关重要。改变卧位有利于避免吸入时不良反应的发生。吸入时提高吸氧浓度并给予恰当的雾化量,能使氧饱和度维持正常水平。通过加强雾化吸入的护理,以及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确定、雾化量、给氧量、每次吸入量和吸入间隔时间减轻了不适症状的出现,确保了治疗效果。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的方法,值得在儿科病房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桂萍.普米克令舒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杂志,2006,3(3):261-262
[2] 陶仲为.重症肺心病治疗的探讨问题[J].医师进修杂志.1985.8(12):13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三病区,河南南阳 473009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病房纠纷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34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生护患纠纷情况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1.2±5.0)分,远高于对照组的(75.7±6.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患纠纷和护理投诉人数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关键词 ]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纠纷;护理质量;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47-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逐渐被广泛重视[1-2]。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友爱的护患关系。这对护理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检验和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促使医院紧跟时展,加快推进现代护理模式[3]。本次研究为了改善该院儿科的整体护理服务水平,选取340例患儿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3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0例。其中男195例,女145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8±4.6)岁;儿科病床位45张,护士22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9±7.2)岁;1名主管护师,9名护师,12名护士。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对策
1.2.1实施责任制护理组建优质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牵头,安排每位责任护士负责6例患儿,责任护士定期为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向家属询问患儿的基本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要求填写患儿评估执行表,采用统一的格式,涉及的内容全面客观,节约书写时间,保证给予病人足够时间;此外,护理工作应分工明确,进行午班和晚班交接时,认真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将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接班护士,做到无缝隙管理,连续全程护理;定期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向其介绍患儿的治疗与护理进展,对家属提出的疑惑一一解答,各收费项目应仔细核对,加强透明度,避免错收和多收;每月进行1~2次护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护士的绩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改正,对表现好的护士进行表扬。
1.2.2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由于患者均为儿童,为了减少患儿对医院环境的紧张、恐惧,促进患儿的智力健康发展,在儿科诊室和病房张贴彩色卡通图案,营造欢快、天真、愉快、温馨的环境;给予哭闹患儿小点心,关心呵护他们,使之乐观的接受治疗。
1.2.3个性化护理在病房内准备多种多样的折纸和绘画材料,在治疗期间合理安排患儿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组织患儿开展画画、折纸鹤等活动,鼓励患儿创作创新,发挥想象力;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锻炼患儿的手部肌肉群,培养手部灵活性,促进大脑发育;对于长期住院的患儿应给予适度安慰和鼓励,通过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来暂时忘记疾病痛苦。
1.3评估方法
统计两组患儿的护患纠纷数、护理投诉次数、表扬护士次数;护理质量考核小组每月评价护理质量,总分100分,包括基础护理、个性化护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工作执行力、护理差错等。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7%(161/1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142/17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0.948)。同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讨论
在儿科科室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也对医院的整体性建设起到促进作用[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1.2%,远低于对照组的8.2%;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评分为(91.2±5.0)分,与对照组的(75.7±6.3)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94.7%)优于对照组(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产生的优化效果。姚心凌[5]研究显示,在常规护理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达96.97%(96/99),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80.81%(80/99),观察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这对于满足每位患者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7]。护理人员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观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灵活性,极大的减少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护理质量始终持续改进[8]。本次结果与黄明桂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
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对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的全面提高,在深入研究儿科科室和患儿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将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具体化,确保每位护士职责明确,对每位患儿护理到位[10]。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必要的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教育,使之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此外还应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护理技能水平,不仅要加强护理技能培训,落实考核制度,还要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让患儿更舒心,享受更优质护理;最后要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护士长对每位护士的岗位和职责明确分工,优化资源分配,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病房纠纷,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喻霞.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4):362.
[2]王小苗.优质儿科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6(4):140-142.
[3]李玉兰.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32(5):2783-2784.
[4]王倩.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5):681-682,683.
[5]姚心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1017.
[6]童冬梅.探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47):174-175.
[7]刘勤.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1):39-40.
[8]朱秀玲.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1):62-64.
[9]黄明桂.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50-51.
关键词:消化内镜金属夹;儿童;外科疾病
消化内镜金属夹治疗存在一些适应症,其中最主要的适应症为消化道血管出血,此时需对患者采取止血措施[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金属夹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诊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现阶段,它在小儿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疗技术日趋成熟起来[2]。本文主要研究消化内镜金属夹在小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外科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37例,患者年龄286d~16岁。24例患者年龄小于1岁,35例患者年龄1~5岁,23例患者年龄大于5岁。在收治的82例病例中,有51例胃肠道息肉患者、18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者、1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
1.2方法
1.2.1操作方法 首先将金属夹子夹闭器准备好,并对其进行检查,观察夹闭器是否存在异常。行体外分离试验(于夹闭器与金属夹子之间)。然后安装金属夹子,找出塑料管鞘,将金属管鞘置于其中,按住棘爪键,移动滑把。取出钩子,把它伸于金属管鞘之外,将夹子置于钩子内,按住棘爪键,缩回夹子连接部,使其置于金属鞘内,让金属管鞘与夹子紧密接触,然后便可将按键松开,缩回夹子和金属管鞘,把两者置于塑料管鞘中,以金属夹为工具,缝合、结扎靶组织。术中于内镜下对靶组织进行观察,使患儿保持最佳睡姿,将靶组织暴露于外部。使用内镜钳道将夹闭器推出,止于镜前端,利用塑料外套管将其收集起来,使夹子露出,把钩钉逐渐收紧,最大限度张开夹子,并旋转至合适角度,使靶组织与夹子垂直,关闭夹子之后,对靶组织进行结扎,让夹闭器与夹子分离,夹子可安装多次,无需退镜,完成操作后退镜即可。
1.2.2 护理方法
1.2.2.1术前护理 ①对患儿行术前护理。手术之前为其进行常规检查,利用X线胸腹联合平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肠穿孔现象。在术前2d,患者可适当食用流食,确保肠道清洁,术前4h内禁止食用任何事物。术前2h内需利用开塞露将塞住,以此帮助其排便,2支/d,剂量为10ml/支。若患儿在日常生活中排便不畅,可通过利用磷酸钠盐灌肠液帮助排便,需注意的是,大便要排尽。若肠道清理不够彻底,使用温生理盐水也可达到清肠的目的。针对巨结肠患者,需对结肠进行2次清洗,清洗时间分别为晚间与第2d早晨。将肛管置于其中,有利于帮助患者及时排出稀水便和残留气体,彻底排出大便。对患者行镜检时,将肛管拔除,此时不能使用泻药,避免因腹泻加剧,导致患者发生脱水症状。
除此之外,术前还需给患儿注射镇静止血药,服用1单位/次的立止血。当患儿进入内镜室之前,室内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准备好相关的工具,观察肠镜检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对医学影像系统也需要仔细检查。术前还要调试内镜。操作之前,行夹闭器与钳夹的分离试验,避免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机器突然出现障碍,给病情治疗带来很大干扰。
1.2.2.2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固定,更重要的是,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1.2.2.3 术后护理 患儿术后创面不能碰水,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食用流质食品,有利于帮助患者排便,若患者大便带血,则表明其存在人工溃疡症状,此时提醒患者多喝水,有利于改善这种状况。
1.2.2.4 并发症护理 针对腹痛、大便有血丝的患者需根据其病情的具体程度给药,如果患者只是感到腹痛,经短期的卧床之后,便能够使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2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2例患儿共被放置了326枚消化内镜金属夹,在术后3d之内,共有2例患者发生金属夹脱落现象,致使这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再出血症状,出血率为0.2%。于内镜下为患者行肾上腺液喷洒,缓解出血症状,行夹子止血。经治疗后,2例患者成功止血。
3讨论
消化内镜金属夹对结肠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可以利用机械方式夹紧血管残端和血管附近的其它组织,阻止血液流出,根据此原理帮助患者止血[3]。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术后3d之内,2例患儿发生金属夹脱落现象,从而导致患儿发生出血症状,通过于内镜下为患者行肾上腺液喷洒的方式,可有效缓解患儿的出血症状,然后行夹子止血,便能够对患儿成功止血。这表明内镜金属夹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利用夹子止血的方法不仅仅能够让患儿成功止血,还可以缝合手术切口[4],不过单独利用夹子止血效果并不显著,需将这种止血方式与硬化剂注射相结合治疗,便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通过消化内镜金属夹能够有效为患儿止血,在临床诊治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患儿的生活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庄耘,孙克文,邵东等.内镜下金属夹治疗消化道急性穿孔17例临床体会[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9):524-525.
[2]刘海峰,胡志红,顾燕芳等.消化内镜金属夹在小儿外科临床应用的探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5):362-365.
摘 要:目的:探讨在外科病区设立二线值班对培养高层级护理人才的效果研究。方法:2009年12月通过二线值班准入考核,选择16名护士担任二线值班,实施前对其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及岗前培训,2010年1月开始实施二值夜班,实施1年后对其进行综合能力考核。结果:实施后护士在理论、操作、抢救、管理、组织、应急、沟通等方面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二线值班有助于提升高层级护士的组织能力、管理水平、质控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促进了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的培养,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二线值班;护理人才培养;护理管理
为贯彻执行“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广东省《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四版的护理二值制度要求,解决夜班护士人力问题,可以选择大科或专科二线值班或带班组长制等方法.全科护理,2011,9(16):1495.
【关键词】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特点;护理对策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56
咳嗽变异性哮喘也称之为咳嗽性哮喘, 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的哮喘疾病, 多发于夜间或者凌晨, 其临床症状一般为咳嗽[1]。由于咳嗽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等临床症状相同, 从而导致患儿误诊而耽误治疗, 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因此, 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2]。本文主要对8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在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不同护理干预, 探究护理效果, 详细报告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8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4例。其发病特点一般为气促、咳嗽等, 患儿会产生烦躁不安症状, 病情严重还会导致失眠。观察组男女所占比例为21∶23, 年龄3~11岁, 平均年龄(5.41±2.21)岁;对照组男女所占比例为22∶22, 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为(5.54±2.1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 即将0.5%沙丁胺醇溶液0.5 ml雾化吸入, 2次/d,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可以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
1. 3 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即观察患儿的生命指标、对患儿雾化吸入的时候进行有效护理、饮食护理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即急性期护理、健康宣教、呼吸道护理、预防疾病复发等。具体如下。
1. 3. 1 急性期护理 由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一般较急, 因此, 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3], 护理人员应该立即报告医生, 之后对患儿以及患儿家长的情绪进行有效的安抚, 通过一些音乐、玩具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 即一般采用面罩式吸入方式[4]。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 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等。
1. 3. 2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如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发病时的特点等, 还可以发放小册子, 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另外, 对患儿的饮食还需要一定的护理干预, 应该选择一些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从而改善患儿体内营养, 提高患儿免疫力。
1. 3. 3 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的呼吸道进行加强护理, 给患儿补充适当的水分, 为患儿进行拍背、翻身等。
1. 3. 4 预防疾病复发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寻找致敏原[5], 即将病房内的灰尘、真菌、植物花粉等进行定时处理, 从而降低患儿对致敏原的接触, 从而有效降低患儿复发的几率。
1. 4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 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十分满意40例, 一般满意3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73%(43/44);对照组患儿十分满意31例, 一般满意3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度为77.27%(34/44),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一种潜在型支气管哮喘疾病[2], 其临床治疗时间较长, 且在治疗期间, 患儿的病情容易复发, 对患儿以及患儿家长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因此, 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对8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实施不同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其护理满意度为97.73%(43/44),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其护理满意度为77.27%(34/44),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情的复发,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红燕, 隆红艳.张骠教授诊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1(1):53-55.
[2] 林天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护理体会.中医外治杂志, 2015, 24(2):50-51.
[3] 何巧英.中医药治疗护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湖北中医杂志, 2013, 35(4):60.
[4] 罗华丽, 周萍, 贾剑锋, 等.加味玉屏风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10):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