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技术创新市场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精益 技术创新 管理模式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实力最关键体现。其作为可持续发展动力源,如何加速运行是摆在各企业面前的永恒话题。企业研制新产品管理程序是:新产品构思、筛选、产品概念形成与测试、初拟营销规划、商业分析、新产品研制、市场试销、商业性投放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应积极导入精益研发理念,在管理上下功夫,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
一、确保研发与市场无缝链接
一是找准工作切入点,研发工作的起始和终点是市场,二者又为循环往复、渐进向前的关系。做到眼睛盯着市场看,工作围绕市场干。盯住市场寻找创意,面向销售人员、员工、顾客、经销商、科学家、竞争对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前沿需求信息,运用属性一览表、需要问题分析法等创意产生技术,结合SWOT方法,得出调研结论,为研发立项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在需求定位上,不仅关注用户当下需求,更关注用户前进趋势,跟踪用户长远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增值的产品,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比重。三是在信息获取上提升效率。建立市场信息情报机构,有效综合国际信息、产业政策、省市经济发展规划、行业协会、地方部门、专业展会等信息,定期形成“经济信息简报”,为企业新产品研发及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四是针对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实现“新四化”等要求,提出积极响应对策。五是率先对接用户。将研发关口前移,准确定位市场需求,确定目标客户,签订研发需求协议。
二、搭建精益研发平台
一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利益共享联动机制,消除研发部门与试制单位之间“两层皮”现象,使研发工作与日常生产紧密结合、快速切换。二是在企业外部,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合作,借助知识高地人才优势,发挥企业试制功能,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三是强化企业知识管理。推动知识管理加快融入企业科技开发全流程,推进以知识库、数据库为代表的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四是以先进研发模式促成本降低,在提高研发人员成本意识同时,建立数字化模拟仿真设计研发能力和环境,采用数字化三维模型进行开发设计、仿真、修改及完善,实现绿色制造和智能化制造,从源头上为降低成本、降低消耗、优化工艺、优化环境提供有力保障。五是注重材料替代应用。一代新材料、一代新工艺;一代新技术、一代新产品。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应用,消化吸收全球最新科技成果,比如参加哈洽会等展会,同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企业、大学洽谈技术合作,引入亟需先进技术,提高工艺装备水平,降低制造成本。六是搭建专利技术交流共享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交流获取机制,通过直接寻找收购其它整个企业、购买生产许可权、特许权、从其它企业购买新产品专利等途径获取新产品。同时,实施品牌并购整合战略,缩短品牌培育时间及成本,形成并购整合聚变效应。
三、转变研发管控模式及激励机制
一是变“相马”为“赛马”,建立研发团队时引入竞争机制,拿出一些项目,由研发人员进行项目职务公开竞聘,择优选聘并签订承包责任书,激活“休克鱼”。二是推行项目的总师负责制。实施“长、师分设”,给项目总师匹配必要的人、财、物权利,并实行项目目标化考核。三是推进项目信息化管理。定制专门软件,建立企业项目库,对已开展、拟开展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兼有立项申报、评审、研发关键过程管控、项目经费管理、结果评审、后评价、改进等模块功能,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降低材料占用,增强经费使用透明度。四是对研发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实施改革。改变项目工资制,变“过程挂钩”为“结果挂钩”,实行研发成果与产品正式投产后的销售收入挂钩制,按照一定比例实行年度提成、持股激励等,杜绝研发与市场相互脱节的问题。
四、搭建运转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研发人员职业生涯设计,注重研发人员专业素质能力提升,选送优秀人员到国外进修、高校委培等,通过大项目锻炼团队,积累技术底蕴,培育关键领域领军人才。二是围绕重点产业产品,打造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重点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室,为新产品研发提供常态化硬件和软件支撑。三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和利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等共享利用,服务于我公司的民品开发工作。四是实施开放研发。公司要以更大视野整合资源,调整民品产品、产业结构,重点突围,抓大扶强,走兼并重组、合资合作、产业联盟的开放发展之路,打通投融资渠道,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五是积极培育“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文化,厘清企业民品的研发方向和主攻领域,找准脉搏,加大投入,支持企业科技人员大胆进行科技探索与创新,大力营造出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科技创新文化环境。
五、结束语
当前正值我国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高速发展时期,我公司应乘借这次东风,加快管理流程再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体制、机制,注重市场导向,牵住“牛鼻子”抓主要矛盾,以军民结合、高新发展为主线,推进公司民品科技发展路线图有效落地,使公司焕发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
贵州素有公园省的称号,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在自然环境方面较我国其他省份具有较强的优势。贵州目前提出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然而,贵州虽然资源丰富,但毕竟有限;生态景象虽然良好,但生态基础脆弱,迫切需要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发展的难题。现在这个战略目标要解决的最主要矛盾是“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而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手段。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省在绿色创新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贵州在生态经济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各类绿色经济建设上都有着明显的发展。但是,由于贵州省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投入较少,贵州的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近年来虽然逐步增长,但一直在1%以下,因此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得发展就有一定的限制。
1、绿色技术创新系统主体。目前贵州省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府、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生态问题,在课题的名义下从事绿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中试—产业化。贵州省科技技术目前重点支持农业、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中药现代化、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这些重点支持产业大多数属于绿色产业的范围。目前贵州省的绿色创新主体主要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由高校和企业合作,通过课题形式由政府或企业出资,从事绿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单一绿色技术,或解决企业具体的清洁生产问题。第三层次,企业根据市场前景预测,自筹资金,开发新的环保设备或绿色产品,其目标是进入市场。或者是高校(研究院所)接受社会其他组织委托,开发新的绿色技术或绿色产品。第四层次,企业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传统产品进行“染绿”。
2、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制度。绿色技术创新制度是一个系统,包括与绿色技术创新有着直接与间接影响的各种制度,比如产权制度、技术市场制度、政府促进技术新制度、企业制度、保制度等。贵州省目前从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上来看主要是遵循着国家的相关的制度。而从我国来看,我国目已初步建立了一些绿色制度、规划、法规,比如《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绿色经济立法还处于初步阶段,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实质性内容也并不是很多。
3、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历来是贵州省企业发展的软肋所在,而在绿色技术创新这一块也不例外。由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周期长,费用昂贵,贵州省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不具备基础研究和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的实力,很少将绿色技术创新的观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同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性难以内化,多数企业缺乏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目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本处于被动、被迫的状态,许多企业关注直接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益,市场投机性强,短期行为严重,主观上对采用绿色技术缺乏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经济基础较弱,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绿色技术开发的各种投资总量明显不足,导致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4、绿色技术创新市场。从全国整体市场前景来看,绿色技术创新面临巨大的机遇,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前景广阔。一是国家实施《绿色工程规划》,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二是国家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投资重点,以此扩大内需。三是随着市场竞争的“绿色化”,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行清洁生产,以减少排放、节约资源和能源。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理性度与成熟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近几年,消费者环保意识虽有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偏低,而且仅仅停留在绿色意识的启蒙阶段,对于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标识没有明确和系统的认识,而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严重,消费者需求对于形成绿色技术的市场需求的拉动力还略显不足。
二、建立与完善贵州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对策和建议
《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对中国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了“引导转型、支撑转型、适应转型、合作转型、调控转型”的转型框架。贵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后发展地区,应该抓住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机遇,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1、推出绿色采购体系。政府绿色采购,是指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务绿色采购主要包括办公用品采购、绿色服务采购和绿色工程采购。贵州地方可以借鉴相关法规出台相应的《绿色采购条例》,推进公共部门采购环保型产品、促进需求向绿色产品转移。比如日本于200年5月制定的《绿色采购法》就值得借鉴。
2、引入绿色会计、绿色技术创新审计制度以及相关评估制度。绿色会计制度旨在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可以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促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对绿色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形象,增加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相关的经济效益。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是指通过自身或第三方利用审计方法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定位,从而为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信息,审计的作用在于企业内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便于对各企业或各产业进行比较,从而宏观管理(陈劲,刘景江,杨发明2002)。全面的技术创新评估体系包括生态环境评估制度、公平性评估制度、文化评估制度和经济评估制度等。
3、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多渠道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高投资和高风险的特点,企业在绿色创新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当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有: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排污收费、综合利润留成、国家环保补助资金、国外环保贷款或赠款等。应逐步提高绿色创新资金比例,争取各种有偿或无偿的资金、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绿色发展贷款力度,并为其提供贷款优惠,加大补贴性贷款的额度,从而缓解制造业企业的融资压力,为企业绿色制造和绿色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设立专门的绿色技术开发补助专项资金,刺激企业主动进行绿色技术的开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绿色科技型实体;对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
[关键词] 大公司 风险投资 动机分析
公司风险投资是指有明确的主营业务的非金融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进行的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投资时往往强调的是非财务性的目标,只有约四分之一是纯粹以“获取财务收益”为目标的,其他的都是非财务性目标或是多重目标。这与普通风险投资的动机存在显著差别,普通风险投资的动机是获取财务收益。
一、财务收益动机
公司风险投资首先出现在美国。在普通风险投资的巨大成功吸引下,很多知名大公司进行了投资,如施乐和戴尔等。西方学者Gompers和Lerner对公司风险投资及业绩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公司风险投资可以与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样取得成功,公司风险投资能从当前主营业务互补性行业中获取较好的收益。Place和Park对欧盟、东南亚及北美95个公司风险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发现普通风险投资与大公司风险投资在业绩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从这些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公司风险投资与普通风险投资一样可以取得较好的财务收益。
二、战略导向动机
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寻求直接的财务收益,间接实现其战略利益。这些战略利益长期内会抵消短期财务收益的损失,特别是对高新技术的风险投资,可以帮助投资者通过特许经营或收购获取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战略导向视角下公司风险投资动机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
公司风险投资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从内部向外部的转移。Grilichesf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技术创新与最终专利创新,发现内部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只起了部分的作用。Dushintsky和Lenox分析了对新创业企业的权益投资,认为公司风险投资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一种有效率的方式。公司也认识到以风险投资的方式作为一种外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将公司风险投资视为内部研发的延伸和补充。如思科公司,为了维持网络技术的优势,从1993年开始就不断的进行风险投资,至2000年8月,该公司风险投资总规模达130亿美元(投资、市值和现金)。近两年为了和Notel 在光纤行业一争高下,更是连续斥巨资投资或并购相关的风险注资公司。
2.期权构造
(1)购并期权。公司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为母公司提供潜在的关键技术、技术许可,甚至可为后期并购做好准备,包括股权准备、技术淮备、管理准备、乃至企业文化的协调,使并购后的协同与整合高效顺利。例如微软在将自己从软件业延伸至网络软件供应和服务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目前,全球化导致的初创公司在海外市场对大公司的依赖强化了这种趋势。
(2)进入新市场期权。大公司风险投资也是公司培育新的优质资产,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多元化的战略工具。公司风险投资可以促使公司迅速进入高科技领域或实现业务结构多样化。如IBM风险并购了莲花公司,进军软件产业。可口可乐公司,试图借风险投资实现多元化。我国申能集团与申能股份共同出资成立申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希望籍此培育新的优质资产,从而调整公司的产业结构,实现高成长。
(3)长期期权。一些公司将风险投资视为一种长期期权。如摩托罗拉公司的风险投资投放在一些自己公司并不涉及但有潜在重大技术突破和崭新市场前景的初创公司中,这可以让摩托罗拉在没有过多约束的前提下多一种机会和选择。相比之下,生物技术和药品行业的长期战略投资者强生更是用心良苦。
3.战略盟友关系
一些公司进行风险投资旨在加强策略联盟,稳固价值链的上下游。通过投资与母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或者第三方企业,利用这些新创企业来促进公司的主营业务的发展。如戴尔投资韩国的三星以确保自身所需元器件供应,旗下的戴尔基金不仅强化公司产品和服务也提升其直销模式。IBM也通过设备租赁计划支持初创公司,希望这些初创公司能成为自己的消费者或者技术伙伴。惠普公司热衷于投资能够购买其新产品或服务的小公司,以建立一个以惠普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公司网络。
4.企业家精神
一些公司希望借助风险投资刺激和保持其创新机制和企业家精神。公司风险投资可以改善母公司研发效率,促进母公司的技术创新。在研发机构内部采取创业投资形式来管理研发项目可以保留创新人才,激励创新。如壳牌公司的创业投资机构,使用壳牌公司技术部门预算中的10%选取技术部门中的一部分项目以创业投资形式运作,在2002年实现了32个技术的商业化,极大的改善了公司的研发效率。AT&T则希望能通过创业投资解决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和机制老化问题。
5.资源利用
公司风险投资可以将母公司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商业化。大公司研究能力很强,很多研究成果与主营业务关系不密切,没有被充分利用。公司风险投资可以通过创业投资将这些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最后通过创业投资的退出而获得财务上的收益。如朗讯公司评估了400个项目,建立了35个创业企业,吸引了外部3.5亿美元的创业投资;英国电信在2001年评估了330个项目,完成了4个项目,收获了3千万美元。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姜彦福等:大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的动因和机制探讨.《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l期
经验之一: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所有成功的园区,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与支持。
日本筑波科学城:一个国家级的研究基地,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拥有48个国家级研究与教育院所:全日本大约30%的国家研究机构及其40%的研究人员聚集在这里。
美国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高学历的专业科技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硅谷的人才流动比率达到了30%,是世界平均人才流动比率的2倍。硅谷开明的意识、开放的环境、活跃的人才流动使得人们有机会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了地区的经济活力。
经验之二:资本是创新的动力。资本的投入,可以加快创新成果的产出速度。
韩国大德科学城:1973年韩国政府为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先后投资30兆韩元开始兴建大德科技园区:1992年大德科技园区基本建成,至此政府和各类民间组织共投资6.1万亿韩元;2005年《大德研究开发特区法》制定,这里又被命名为大德研究开发特区。韩国政府设立“创业基金”,对迁入大德的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予以扶持,并提供搬迁补贴、设施补贴、招工补贴、人员培训补贴等。设立科学技术振兴基金、产业基础基金、产业技术开发基金、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等,用于对特定部门的技术开发活动进行支援。
经验之三:市场是创新的源泉。诱人的市场前景。可以激发创新的热情。
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占地580公顷,拥有265家大小高科技公司,其中有103家是海外留学者回来建立的,共创造了68000多个就业机会,年产值高达4000亿台币。园区电子产品,像网络卡、影像扫描器、终端机、桌上电脑等产值,均占全岛50%以上,在世界上也能排名一、二。台湾地区IC产业的制造,包括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等,也由该园区垄断。由于它的存在,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全世界第四大半导体工业制造者,仅次于美国、日本和韩国。
[关键词] 品牌合作;模式;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044-03
[作者简介] 李永锋,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与创新管理。(湖南 长沙 410076)
一、品牌合作模式
在战略生态环境下,品牌联盟(Brand Alliances)或品牌合作(Co-Branding)是市场竞争中常见的合作营销策略。品牌合作的条件之一就是目标市场一致,但由于合作双方(只考虑两家合作的情形)的现有消费群体的关系以及品牌关系上有所不同,可以分为品牌互动、品牌拖带、品牌强化三种不同的模式。
1.品牌互动。品牌互动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通过品牌合作,互相利用对方品牌资源,通过交换消费群体,扩大各自消费群体的一种策略。假设A、B两家企业进行品牌合作。首先两家企业必须取得目标市场的认同。如果目标市场不同,双方就失去了品牌互动的基础。然后对各自的消费群体进行分析。也就是考察两个品牌现有的消费者群体的关系。如果两个消费者群体处于同一个目标市场且重合不多(如图1所示),显然通过品牌互动,可以扩大各自品牌的影响力,扩大各自的消费群体。
2004年国内生产食用油的嘉里粮油公司和制造炊具的苏泊尔公司开展了两大知名品牌金龙鱼―苏泊尔的联合推广活动。此次品牌联合营销的主题是“好锅好油,健康美食”,两家公司投入费用达到2000多万元,双方在市场和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两家公司的产品都将贴上金龙鱼―苏泊尔品牌,在全国数千家商场和超市销售。在他们看来,食用油和炊具两大领导品牌的联合促销合作,双方均可在推广时节省成本,实现双方品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为双方拥有类似的目标消费群,可以借助于品牌的合作在销售渠道实现互补。最终各得其所,共同获得或巩固各自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
2.品牌拖带。品牌拖带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其中一家为在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另一家为弱势品牌,由于有相同的目标市场,进行品牌合作,弱势品牌借助强势品牌来提高品牌影响力,强势品牌通过弱势品牌做出的利益让步强化现有消费群体的忠诚度的一种策略。
品牌拖带策略多用于跨行业的强势品牌带弱势品牌、老品牌拖带新品牌,成功案例屡见不鲜,例如KONKA彩电和手机、TCL彩电和电脑捆绑销售。弱势品牌新产品的推广将会付出较大的代价,风险很大。联合促销是多元化企业的常用的营销策略。弱势品牌如果能与强势品牌联合促销,可借对方的知名度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带动销售。美国知名餐饮集团百胜公司和健身领域的倍力公司,从2005年l月l日起推出一项全新的联合促销活动:“吃快餐+免费健身”,顾客只要在2005年l月份光顾百胜集团下属五大连锁店的任何一家,不论金额多少,只要凭有效消费收据,就能获得倍力健身公司提供的为期四周的免费健身服务,活动使两家企业的利润创新高。企业间的合作营销能产生品牌的叠加效应,达到双赢目的。
3.品牌强化。品牌强化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品牌地位相当的企业为了扩大消费群体,提高现有消费群体的忠诚度和品牌美誉度,保持目前各自市场地位的一种品牌合作策略。首先分析A、B两企业的目标市场是否相同(如图2所示)。
A、B两个品牌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与品牌互动的策略不同,A、B品牌不仅仅是扩大消费者群体,更重要地是提高品牌地位和消费者的忠诚度。采用品牌强化策略一般都是直接对产品进行打包,而不是采用赠品方式,以避免品牌压制之嫌疑。
综上所述,无论是几家合作,品牌合作的前提是进行合作定位,合作定位的前提是处理好目标市场现有消费群体、品牌地位等几个关系。企业在选择品牌合作模式时,应对自己的品牌和合作伙伴的品牌进行定位。但在实践中,任何一个品牌联合都有可能是品牌互动、品牌拖带和品牌强化的综合。无论是强势品牌还是弱势品牌,都存在推广或强化的空间。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会使不同的顾客产生不同的印象、感受和评价。在品牌合作过程中,可通过共享双方品牌资源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增加品牌的影响力。
二、企业品牌合作的经济效应
企业品牌合作的经济效应是指企业由于合作所带来的企业效益的增加。品牌合作能带来经济效益,使得企业有品牌合作的动机。经济效应是导致企业进行品牌合作的根本原因。企业品牌合作追求的是品牌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达到1+1>2的效果。品牌合作的经济效应有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知识经济效应。
1.品牌合作的规模经济效应。品牌合作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企业品牌合作的规模扩大而导致产品销售成本下降、销售量增大、收益上升的现象。从理论上说,规模经济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品牌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
(1)品牌资源之间的互补性。每个品牌都有其特定的市场、消费者群体、营销渠道等。这些都是品牌独有的资源。品牌之间的互动传播,可以很好地利用合作方的通路向对方客户群体渗透本品牌的信息。两种(或多种)品牌资源的互补,不但可以扩大本品牌认知的范围,降低营销传播成本,而且能强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2)消费群体的一致性。品牌双方是否具备相同的消费群体是决定合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消费群体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产品必须是相关产品。只要存在消费群体的一致性,两类非相关产品也能进行品牌合作。
(3)消费者利益。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占据绝对主导的今天。品牌的合作都会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并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各项策略。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使消费者以更小的努力和代价获得其需求的更大满足。
2.品牌合作的范围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潘泽(John Panzar)和罗伯特・维立格(Robert willing)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范畴,它是指通过扩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种类而引起的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它描述了产品或服务种类的数量与经济结果之间的关系。范围经济的存在是以比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种类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在给定的产品种类及其销售服务水平下,同一企业销售一定的品种、种类及其销量所花的成本比分别在不同的企业销售低的情况下,范围经济才有可能存在。范围经济效益意味着追加新的物品和服务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如果用数学公式表示,范围经济可以表示为:C(QA,QB)
企业在追求范围经济效应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最好能经营与本企业核心产品有关联的其他产品。企业通过品牌合作则克服了企业进行多样化经营时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借助合作伙伴的品牌资源和能力,企业就可以降低进入新产品和新市场领域时的不确定性,有目的地向其他新产品和新领域迈进。品牌合作伙伴可以为多样化经营企业提供管理上、资源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弥补它在范围经济经营中品牌资源的不足。具体来说,企业品牌联盟的范围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品牌合作企业互补的核心竞争力为开拓新市场提供了能力上的支持。企业必须通过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跟随或超越技术创新的跃进曲线,才能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品牌联盟不仅可以克服和降低开拓新领域的巨大不确定性,而且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更快地生产出新的产品、进入新的领域。
(2)品牌合作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市场的门槛。企业在进入新领域时将面临着种种进入壁垒,如技术专利、新产品的原料供应渠道和销售渠道,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以及国家政策和法规的限制等等。而通过企业品牌联盟,可充分利用联盟成员的力量突破种种现实的和人为的进入障碍,迅速进入新领域、占领新市场。
(3)品牌合作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市场的风险。企业在获取范围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合作可以大大降低投资、技术和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竞争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单个企业在发展时遇到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而依靠品牌联盟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3.品牌合作的知识经济效应。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不但不会随着使用过程消耗掉,相反它可以反复使用,而且在使用扩散过程中,它的价值可以进一步增加和扩展。知识经济要求以知识和信息为增殖的主体和对象,要求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今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不在于它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而在于它拥有的知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品牌合作的动机之一就是获取品牌知识,知识经济效应已成为企业品牌合作的主要效益源泉。导致知识经济效应的原因如下:
(1)品牌知识含量增加。企业品牌资源的联合,使联盟企业的知识含量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前景预测和判断的准确性,提高企业战略决策水平。实施品牌合作,可以有效地聚集合作伙伴之间的各种智力资源优势,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企业品牌被社会和市场认可的程度。
(2)品牌能力提升。由于每个企业的能力不同,通过知识联盟的扩展能力和转换能力,企业间相互学习,创造新的交叉知识,从而提升各自的能力和技能。即使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也要建立知识联盟以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因为它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3)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要求。当代的科学技术已是各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如自动化技术就是由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机械技术相融合产生的,如今许多新兴产业更是不同行业技术的结晶。如计算机的推新换代需要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及设备技术等行业内不同技术领域的配套开发,为了开发新型计算机产品,IBM公司就与微软公司建立了WINTEL品牌合作联盟,与佳能等公司在激光打印技术方而缔结技术联盟。
三、结语
我国企业在选择品牌合作时不能盲目,需注意品牌合作具有两面性。要做到克服它的负面效应,发挥积极效应,应注意以下问题:
1.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在品牌合作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合作目标的实现。合作伙伴的品牌资源贡献能力是企业进行品牌合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合作双方共享资源的差异性越大,合作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其次,合作关系确立后,双方共同发展目标要与各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一致,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损失。
2.消除合作中的隔阂,创新企业文化。在品牌合作特别是实现战略合作中,各方文化的差异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各方如不能进行企业文化的沟通和整合,合作将受到威胁。企业品牌合作协议达成后,各企业都应对内部的企业文化作相应的调整,以形成新的文化氛围,才能相互学习、相互依存、共同开发,实现合作目标。
3.提高自身能力,争取独立面对市场。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实施品牌合作时,对大企业的依赖比较强,比较被动,这对中小企业长期发展不利。在合作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注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争取主动,逐渐摆脱对大企业的过度依赖,独立面对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4.赢得合作企业的信任。在品牌合作的过程中,基于信任的合作是关键。在品牌合作实施之初,成员企业之间合作的实现和维持,遵循的是相互之间的协议和约束机制。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品牌合作中,企业要灵活地适应环境,在依赖性与独立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彼此的依赖就要求企业相互信任,为企业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胥晓莺.国际合作牵引自主品牌[J].商务周刊,2006,(3).
[2] 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的竞争与合作研究[J].南开评论,2003,(6).
[3]张勇,丁惠. 中国质量与品牌[J].经营天地,2006,(8).
[4]彭星阁. 我国企业合作竞争战略模式的形成[J]. 市场营销,2003,(8).
[5]照翔. 营销策略[J]. 经营天地,2006,(4).
[6] 宁昌会.品牌联合的前置因素和溢出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6,(6).
[7]黄键计.合作营销[J]. 经营天地,2005,(6).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发展;工业经济;结合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社会需求、社会制度、人才环境,是增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外部环境
社会需求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催化剂,是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一方面,社会需求促进科技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它对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对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但如果社会制度、文化环境不利于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能积极吸纳新技术,科技与经济就不能很好地结合。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政策、法制、税收、财政、金融等多种途径进行必要的干预。
人才环境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保障力量。不同技术时代对人才的标准要求不同。工业时代,技术人员是技能型的机器操作者;信息时代,技术人员要求具有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我国科技人才大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人才的缺乏成为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个主要瓶颈。
二、优化科技开发系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环节
1.科研人员要有市场意识,课题项目的选择、开发以社会的有效需求为基点。我国科技人员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商品观念和竞争意识淡薄,再加上长期实行科研与经济彼此分离的单一计划体制,科研选题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脱节,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在高校比较明显,高校偏重的是申请项目—获得上级拨款—鉴定—出成果,很少关心成果转化是否有市场,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动力。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科研机构要增强市场意识,树立全要素(包括金融、证券、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等)商品市场观念。
2.科研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要促进科技面向经济,加大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联系,改革科研单位内部的评价体系。根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技术产品。目前有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模式、技工贸结合模式、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产学研模式、科技攻关模式等。多年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科研评价以或出版专著为主,与社会经济体系相脱节,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此应改革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考虑科技成果对社会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3.信息时代要求科研单位具有有机的网络状的组织管理模式,解决当前科研机构过多过滥低水平重复、与生产脱节等问题,降低重复科研成本,提高科技成果水平。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科研机构,力求建立一支适应中国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研队伍。
三、政府对于促进科技与工业经济紧密结合的引导意义
1.自觉主动选择科技重点,能对经济发展方向起引领和促进作用。德国目前在低碳技术和传统产业低碳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去很长时间,德政府和民间都将相关技术领域选做其科技重点。
2.政府在技术交易平台、创新市场框架建设,在创新技术和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在创新联盟组建等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技术交易平台建设要搭建市场平台,激活市场机制,以促进技术成果迅速、高效产业化;创新技术和产业集群培育,要通过资格管理和资金扶助,形成示范效应;创新联盟组建,则应瞄准需要动员全国产业界、科研界和政府共同参与的重点、难点科研领域,恰当组建精英联盟,以政府资金带动产业界投入,形成全国家的研究开发合力,力争在这些高难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3.应重视帮扶创新企业启动和中小企业创新。应从信息、法律、资金、政策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创新企业启动和中小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工业经济紧密结合
1.必须不断改革科技和经济体制,一方面科技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经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科技进步,使二者相匹配。第一,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对科技需求的内动力。第二,企业要加大对科技投入力度,在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形式,提高企业人员的科技素质;还要加大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加快人才的双向流动,以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网络成为获得技术信息的一种工具,在企业内部建立网络状的有机的企业组织形式,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在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科技网是实现科技成果对接的关键。但目前能够充分利用科技网的企业并不多。企业必须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信息资源,才能提升自身的科技素质。
3.科技成果作为知识性的商品,需要技术供给方有中试环节、技术市场、中介技术评估体系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技术评估主要是对技术成果应用市场前景、信息价值、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的评价。中试环节使科技成果成熟、稳定,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我国中试环节比较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投入结构比例失调。发达国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用于实验、中试放大和工业化三阶段的资金比例大致为1:10:100,我国平均水平为1:0.7:100,用于中试阶段的资金明显不足,影响科技成果转化。
4.由于科技成果的高风险性,只有加大风险投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规避风险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科技与经济相连接的中间系统有效调控科技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才能使开发机构的技术引力和企业的需求拉力不断地实现更高层次的动态均衡,才能有力地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潘忠颖.把握发展新机遇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12-17.
近几年,我旗非公有制经济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分布广,科技含量低,未形成产业集群我旗非公有经济延伸的行业较广,涉及36个行业大类,但多数都是以传统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益低下,行业结构不合理,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品牌意识不强。我旗从事对俄贸易的批发、零售企业及内贸企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但未形成商业集团化发展,独立经营、家庭式居多,抗风险能力差,资金链短,竞争力不高。经济发展需要骨干企业,骨干企业能够聚集力量,带动经济发展,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少骨干企业。
2.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我旗很大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靠企业本身,融资由于企业的规模小,抵押还贷风险高,企业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民间筹资也有一定难度,以致我旗企业资金周转不足,严重制约着我旗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素质低,存在许多消极因素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生产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工艺粗燥、产品技术含量低。近几年大批离退休干部、都加入非公有制企业,导致整体水平较低,文化程度、思想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个别的私营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消极因素,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还有的进行投机倒把和其它违章行为。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败坏了我旗个体私营经济的形象和信誉。
二、促进我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增加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破除一切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待遇。调整完善政策,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在投资、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放宽政策限制,减少审批程度,简化审批手续,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辟“绿化通道”。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担保体系,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要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发放贷款的重点对象,切实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贷款难的问题。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对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给予贴息等扶持。抓好沾益非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
2.努力提高个体私营企业者的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个体私营企业者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局限,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在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对于私营企业的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拓宽视野,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引进高新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高新企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精深加工等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园区和高科技园区,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层次,鼓励企业多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企业名牌,把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9月18日~19日,在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于上海主办的2012年吡啶及其衍生物市场峰会上,业内专家认为,尽管百草枯水剂面临禁限用,但吡啶类其他产品仍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后业界可致力于发展百草枯水剂替代制剂或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的吡啶类农药产品及医药产品等。
部分专家也表示,虽然这些领域都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要真正开发,还将面临很多问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选择何种产品、什么样的产能规模等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调查。
据悉,百草枯是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剂品种。目前全球60%~70%的吡啶都用于生产百草枯,而世界上60%的百草枯需求量在中国。因此我国百草枯的发展对吡啶行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近几年来,百草枯安全和误服事故频出,且误服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根治。因此,三部门决定联合采取禁限措施。
上海农药研究所冷阳教授表示:“水剂是百草枯目前唯一的产业化剂型。因此,能否开发出百草枯水剂新型替代制剂关乎百草枯的命运。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畜误服或制毒的可能性是替代制剂研发的核心。”
据了解,目前百草枯企业及相关院所正加大力度对安全的替代制剂产品进行研发。研发主要集中在制备水溶性胶剂、喷雾干燥法制可溶粒剂、挤压法制可溶粒剂三种技术方案。但这些技术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制备水溶性胶剂技术方面,高黏度制剂在水中必须要呈现较好的自动分散性,还需要考虑设备选型、产品包装设计、废弃包装的管理等问题;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可溶粒剂面临清洁生产问题;挤压法制可溶粒剂技术还要考虑母液浓缩工艺实施、造粒过程的连接等问题。
冷阳强调,“百草枯替代制剂通往产业化、商品化的道路上还需过三关。一是产品安全评价、评审关,包括生产过程的安全、使用过程的安全等;二是产品生产经济关,这就要求成本价格不能过高;三是要通过用户的使用惯性关,在药效、价格、使用等方面与原水剂比较要有优势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农药技术中心胡笑形教授则认为,“虽然剂型改进都在努力之中,但从工艺、配方复杂性、使用的方便性以及农民的接受度方面都难以与原来的水剂进行竞争,百草枯进入了夕阳时代。”她指出,吡啶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放在含吡啶的其他高附加值、高效的新农药上。目前含吡啶的农药产品有50~60种,很多含吡啶农药已不再受专利保护,这也为发展吡啶类农药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杨卫兰认为,吡啶产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加紧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重视发展小吨位高附加值的专用化学品,关注吡啶在锂离子电池和新材料领域的应用
“吡啶下游市场也可转向医药应用领域,生产抗肿瘤物伊马替尼、心血管系统用药米力农等吡啶类药物。”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陶剑虹表示。她指出,我国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中,特色化学原料药列为医药制造产业开发重点。随着全民医保的落实,吡啶类药物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专利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专利要求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专利的目的是为了让专利所有者拥有排他性使用该项技术的权利(Chesbrough,2006),使其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动态的和无形的资产,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如生物技术和化学品行业。本文主要定位于高新技术企业,探讨专利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其中重点讨论了专利管理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最终目标是通过有效的专利管理改进创新绩效。
2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内涵
2.1专利管理的内涵
专利管理一般定义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产权制度安排,创建激励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促使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创新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战略资源的重要作用。目的是促进新技术的创造、推广和应用,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利管理的作用机制重点表现在专利获得、保护和商业化三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国外学者Macdonald(2004)对“专利资产管理”做了广义上的定义,有效的专利管理是组织维持其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手段。先前的研究使用专利来衡量组织技术创新绩效,并把它们作为创新的产出(OECD,1997;Cohen等人,2002)。然而,事实上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专利可以作为创新的成果。大多数无形资产的创新成果没有或不能获得专利。因此,作者认为,专利确实是一个防御工具,但其作用并不仅限于防御工具,更是一个战略工具。这种转变需要深入的调查专利管理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2.2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内涵
技术创新实质是一个过程,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及其商业化。技术创新源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包含了生产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拓新的市场、获取原材料新的来源、创建了新的组织形式五个内容。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技术发明、专有技术、专利技术等都是企业独特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曲元元,2008)。技术创新绩效是指对一个企业知识的应用和技术创新活动的评价(Hagedoorn和Cloodt,2003)。创新绩效的定义有两层含义。广义上讲,创新绩效是指技术发明和创新业务知识。同样,创新绩效也可以表述为经济绩效EP和社会绩效SP(Shan,2002),产品绩效和工艺绩效。在高新技术企业,绩效通常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连。因此,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过程的有效管理,以及管理者应该继续识别、开发、保护、分配资源和能力,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狭义上说,技术创新绩效是指一个公司引入市场的发明创造的数量,即新产品,工艺系统,或者新设备。虽然许多学者对于专利是否纳为技术创新绩效的指标意见不一,但他们一致认为在高新技术技企业,专利是衡量技术创新绩效的合适指标(Mansfield,1986)。本文结合技术创新绩效广义与狭义的概念,定义指标内容应该包括经济利益,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即技术创新绩效由经济绩效(EP)和社会绩效(SP)来衡量。EP主要是指新产品或服务,利润的主要来源和创新成功率的报告。SP主要是指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专利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3.1专利管理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从专利管理的一般定义可知,专利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产权制度安排,创建激励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促使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创新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战略资源的重要作用。专利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新技术的创造、推广和应用,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政府不再干预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而是提供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的法治体系。因此,专利管理的制度环境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就能避免其他企业搭便车的行为,以及窃取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资产的行为出现。最终激励企业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3.2专利管理能够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
专利管理的制度环境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为企业带来收益,有些创新活动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比如竞争对手比本企业更早推出更具创造性的新产品,或是消费者在消费观念和需求上发生了相应变化,或新产品投入新市场的成本太高,企业盈利过低或不盈利。企业通过专利管理可以规避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企业通过专利管理调查专利文献,从已有的专利技术中汲取思想、经验和教训,做好相关领域技术和市场的预测,最终通过申请专利来巩固市场地位等。针对市场需求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对手施加的压力,高新技术企业不得不承担愈来愈大的市场风险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专利管理调查专利信息,预测市场前景;最后通过申请获得专利来增加防御屏障,从而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规避市场风险。
3.3专利管理能够激励技术创新,维持企业竞争优势
良好的专利管理能够确保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不被窃取,激发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为技术发明创新获得了专利,可以激励科研人员的发明创造积极性,进而推进技术创新。所以,有效地专利管理也是激励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利制度通过发明创造者的专利申请获得而依法授予其专利权,专利权人就拥有了排他性的使用权,或者进行专利权转让后,可获得比投入大得多的回报,这样就有了资金来源,可以支持科技人员继续新的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此外,专利管理通过实施无形资产管理、保护专利技术和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方式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保护,从而使企业保持技术创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3.4专利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提升专利管理是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途径之一。不管是企业还是社会的技术进步、创新往往都是与专利保护密不可分的,专利的获得能够激励技术创新。专利获得对于专利的保护和商业化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专利的获取和商业化的结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提高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是有效的专利获得和紧随其后的专利保护和专利商业化。
3.4.1专利获得提升技术创新绩效。专利获得是技术创新的成功标志之一。一个重要专利的获得能够促进销售额提升,增加市值。专利引用也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绩效,进而提升企业绩效。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制造业领域,专利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专利的获得就意味着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加。专利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生产经营性资源,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带来积极影响。
3.4.2专利保护提升技术创新绩效。专利保护的作用是防止竞争对手简单地复制或反向发明。专利保护降低了公司感知市场的不确定性,并且降低了等待的时间价值;因此,专利保护能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企业要想成功地通过内部(如产品开发)或外部开发手段(如转出授权)获得技术回报,就需要进行足够的专利保护,来维持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的有效性,最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3.4.3专利商业化提升技术创新绩效。专利管理由专利获得到专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专利商业化。专利商业化的模式包括独立的生产,特许经营,规范专利许可,销售,建立初创企业和企业联盟。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获取、专利保护都是为了专利最后的成功商业化,通过专利商业化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为市场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从中获取利润。
4小结
客观分析我国金融的创新与风险预防
虽然我国现今的金融创新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仔细分析,依然有许多的问题尚未解决。1.看重单纯仿制,缺少自主创新。与外国银行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多是注重概念单一模仿、争取市场地位为主。一连串的创新只是对泊来品的单一、外形的仿制,对于商品前期市场和后期成本预算缺乏经验,所以这种盲目性的创新在所难免的存在风险。2.金融创新全局把控不足。国内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知识让市场“被创新”了,随波逐流,缺少对市场全面状况和本身战略发展的考虑,没从机构全局考虑。盲目的扩大数量规模,忽视质量信息的回执和预算,银行卡就是个典例。3.金融产品分配不合理。负债类业务占工具创新总体的45%左右,资产类业务占工具创新总体的20%左右。西方国家创新的浮动利率债券、零息债券等债券类融资工具在我国还没出现,这些工具对提升市场灵敏性有着巨大作用;资产类的金融工具构架单一,种类少,融资方法急需创新,致使国内金融源泉无法合理分配,高科技企业、农业部门无法得到需要的钱财,“弱势金融”已然成为我国金融的代名词。4.金融创新致使机制约束力差。政府所主导的金融创新模式无法达到创新激励,但是金融机构欠缺的就是创新动力和鼓励。市场客源对新工具不认同,不会主动运用。而且在商业银行未将创新纳入考核体系中。金融创新现在嚣张的态势是考核不严、约束无效导致。5.金融业面临巨大风险,风险防范措施有待加强。金融创新发展层次低,加重了金融体系发生风险机率。伴随金融管制的松懈,监管形式发生变化,但是我国创新类产品稀缺,使得市场监管力度不严,业务操作受限。今天我们需要仔细研究的项目是金融创新后如何提升工作者的素质,改善监管方式,提升技术含量。
促进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1.巩固金融机构在企业主导位置。第一,国内的金融机构要成为自主经营、专负盈亏、自制力强的企业法人。减少入驻市场的规定,构建一个多角化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应与所有金融机构平起平坐,赞同金融机构重新整合为强劲的竞争团体,加重国有银行的压力。第二,所有领域研发推出的新产品都是经过科学的计算规划的。引进研发新产品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风险降到最低。2.提升技术创新的市场争夺力。第一,要以原创技术为切口预防金融创新风险,在金融管制其前提下,可以合法合理的避开管制。第二,金融创新迈向国际让金融机构在国内市场强夺中站稳脚跟。3.加强金融监管、发现和排除金融风险。第一,要加大监管力度,用功能性监管取代机构监管。从国有银行给创新市场提供条件的动机看,功能性监管更能推动金融市场的前进,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能力。在时机恰当时候,可以加入WTO进行行业混合经营,制定“行业混营,监管一致”的原则。第二,对金融风险要做到未雨绸缪,临危不乱。首先出台相关金融制度,对于已有法律条文要不定期修缮,金融创新以遵守规则创新产品,不是胡乱创新的。其次创新的产品业务要经过市场的考验。交易成本下降才能提升金融业效益,刺激新产品研发,开拓新产品市场。再是建立一个牢固的完善的金融保护墙,提前准备应对风险的方案,减少金融创新带来的恶果。最后设立风险防范网。金融监管的核心理念是稳妥健康,一个不稳妥的监管体系将创新带向不归路。所以,我国对那些发展预期不稳定、没有实体的金融创新要三思而行,谨慎创建。第三,国家作为金融创新的后台,应该提供一个健康的孕育环境,避免创新产品在市场中忽高忽低。金融机构投资研发金融创新产品,投资研发的经费成了创新产品的保护罩,也让创新产品带来巨大利润,由此可见,国家是赞同金融创新的,也在用实际做法鼓励金融创新。不仅这样,也为金融创新产品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金融机构加强警容内部风险预防能力,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在金融创新产品初期面市时,要严格监督管理,当它在市场中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时,鼓励推动其发展。若是没有市场前景,就要及时收回创新产品,以保证金融业的稳定。第四,修补多角化金融体系,加深金融制度的管制和监管方向的创新。一是金融管制。升级金融证券市场的资产框架,减少风险发生机率,加快低成本融合资金步伐。资金融合加大金融体系的证券比例,证券比例加大又反作用于创新金融工具。二是金融监管。制定具有深远影响的法规。金融监管的宗旨是减少或者排出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创新环境。制定应对今后发展趋势的新规定,不要再用以前的静态眼光掌控金融风险。还有,要重点创新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内部调控管制的同时不要忽略金融机构的外部调控管制。要做到内外兼修,将监管系统打造成360°无死角的系统。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金融机构不光是社会资金的首要供给者和联络资金供求者的中介之一,是一个在重新创造后可以同所有制结构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多角化金融机构体系。简而言之,国内的金融机构要持续不懈的变化创新,扩大业务范围,研发金融附带产品。金融创新是要预估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生产线,让金融创新同金融业和平共存,一起进步壮大。
本文作者:夏蓓工作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县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惠安县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2012年全县企业2万多家,中小企业占1.8万家,其中生产性中小企业占95%,这些中小企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存在问题
和大多数地区一样,我县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延续传统家庭式、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在设备、技术、人才、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且其产业链处于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低,“低”、“小”“散”现象突出,生产力水平不高,竞争力低,难于适应现阶段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要求。
1.1 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在资金的投入看中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企业只注重现有的生产组织、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上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担心投资风险,轻视技术创新,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缺乏应有的勇气和激情。从目前,全县民营科研机构仅33家,从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少之又少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意识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
1.2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研发经费是衡量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全县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8%,按企业发展的要求,所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不低于3%,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要在8%以上,可见,惠安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经费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远低于这个比例,由于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削弱企业发展的后劲的主要瓶颈之一。
1.3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牌往往会成为中小企业战胜竞争脱颖而出战据新市场的重要法宝,很显然,对于这些“新成果”的所有保护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用技术的公开换取保护的方式很多企业未能重视,更谈不上使用专利了。据统计,我县中小企业近三年来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仅有上百件,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创新成果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1.4 企业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产品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难以与时俱进,对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一方面缺乏自主研发的激励机制,那些有能力的人才即使引进了,也大多不会留下来,另一方面又怕培育的人才被人挖走,很多企业不肯花本钱培育人才,因此在企业中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率很低,缺少优秀的团队技术创新是无从谈起,因此,高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使得惠安中小企业难予形成有水平的技术创新。
1.5 企业的技术创新外部环境有等改善
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工商、税务、财政、科技与业务主管部门协调不够,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渠道不畅比较突出,一些社会化的科技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服务机构不多,不够规范,未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信息、人才流动、市场能力分析、管理咨询等技术创新方面的实际需求,还没有形成关心科技进步,支持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
2 政府在增强惠安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几点对策
进入以知识化、信息化、技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相比与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相对简易的决策程序,以及企业结构的活力与效率,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全球很多技术创新及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像苹果、索尼、松下很多知名的大企业只是围绕产业链条,对具有独特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实施高价收购,并利用自身强大的技术力量进行完善补漏或改进,然后依靠自身强大的营销网络和企业优势迅速推出技术创新产品去占领市场。因此,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的政府,应克服以往的“扶大不扶小”、“扶强不扶弱”的观念,转变思想,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激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成为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突破发展困境的背后推动者。
2.1 营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通过出台并落实好《惠安县鼓励技术创新暂行规定》及《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等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施激励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如对企业有关研发的费用实行税收减免和抵扣,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抵免企业所得税,按照企业年度研发支出的平均额实行优惠税率,加速研发设备的折旧,缩短折旧期限。实施支持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如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信用担保。
2.2 组织中小企业搞联合创新
作为县级中小企业,因资金、人才的欠缺,对于企业的技术应用创新,特别是针对行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单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搞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技术是很有限的。所以政府应牵头,通过联合创新的形式,引导行业内企业与高校进行联合技术创新。如:(1)引导中小企业采取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对接。可直接应用高校的成果,或将技术创新的难题,提供经费,委托高校进行,技术创新成果直接归企业或与高校共同拥有。与高校建立实体的科技创新载体,如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等。(2)组建或加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种形式主要是通过协议的形式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对现有的创新资源的进行分工,开展技术合作,共享知识产权,共同推进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产业内部进行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3)建立新型科研机构。这是一种有实体支撑的科研机构,区别于传统科研机构,它主要由民间资金举办,像泉州荣广雕刻研究所,由惠安县荣发石业和广州美术学院共建,由于运行机制灵活多样,重视成果转化,大部分从事源头性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引领行业和产业技术创新。
2.3 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桥梁,是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提供社会化、产业化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所组成的科技组织系统。目前在惠安主要由惠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惠安县高新孵化基地、惠安县绿谷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技术市场等政府举办的公共服务体系。这种单一的政府运作方式不能适应现阶段惠安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特别是面对很多中小企业很难配备专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对于许多的科技政策享受,项目的管理、与政府进行沟通等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政府应通过政府引导资金与政策,鼓励成立由政府、企业、金融保险、民间资金等共同介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探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平台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服务质量。
2.4 鼓励企业柔性使用人才
由于县域中小企业,受生活、交通,人文、技术创新氛围的限制,很多中高端人才都往大企业、大城市发展,中小企业很难招到,即使招到也很难留住人才。因此政府可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形式,引导企业柔性使用人才,达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2.5 倾斜技术创新投入
由于技术创新的高投资和高风险性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小企业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一次技术创新的成败可能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承担的技术创新项目应财政投入应当适当给以倾斜,降低中小微企业科技研发投入风险。政府可以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和中小企业技术创风险担保资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培育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引导社会生产要素的聚集,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政府还可以设立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购买的竞争性科技项目,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创新。
2.6 加强公平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
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大企业大规模生产先进工艺设备的优势,在经济实力及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群体,在同质低价的竞争是没有优势,必须走“制造差别化”,通过靠自已独特的技术创新赢得市场逐步发展。因此,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最关键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外境,政府履行职责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特别在县域中小企业本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有些中小企业通过恶性竞争的挖走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占有对方的创新成果屡见不鲜。这种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应监督企业约束自身,不要通过不公平竞争来带动企业的一时发展。
3 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现阶段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我们应针对当前惠安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继续做好“五清零,六提升”专项行动,分批分年对没有研发机构及人员、没有设立研发专帐及投入研发经费、没有开展研发活动、没有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没有享受科技政策支持的规模以上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清零”行动,对已经具备一定创新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着重从企业研发机构、项目带动、产学研结合、知识产权、信息化运用和创新示范等方面加以引导“提升”,推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玉卿.论地方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6).
[2]陈丽萍.激励机制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0(5).
政策紧缩周期性板块估值受压
短期过热下的政策收缩
在去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触及库存周期高点以来,从四季度开始,一直在经历着从投资转外需的过程,外需高峰的如期而至也表明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基本趋势是向上的。恰在这时,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 通胀膨胀将迎来宣泄高峰,在这一片“过热”的氛围下,背后的隐忧即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并未丝毫减轻,随后的政策退出成为大概率事件。
中国经济将面临周期性调整,但具有内生性和外来性的两个方面。外来性就是受制于长波周期的共振,而内生性则源于内部经济增长模式的升级。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起飞阶段的主导基础产业,比如钢铁、有色金属和石化等和相关的主导产业房地产、金融等时都是强周期行业。在金融危机之后,周期性行业受到最为直接和严重的冲击,决策者开始认识到经济结构中的弱点,但是似乎又无力挽回这个日益失衡的局面。传统的周期性行业一直受制干对原有增长路径潜在风险的担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担忧必将更加加深。
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表现在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中期的隐忧则是物价水平的上升,主导产业的房地产泡沫化,这两点都将在中期削弱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中央政府政的紧缩已经被市场所预期和接受,并且减缓上述两点造成的中期基本面风险,但显见的影响是代表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大盘股群体承受过热风险,而流动性趋紧形成对市场整体估值的压制。
主要周期性行业目前并不具备上涨动力
周期性行业如石油开采、煤炭开采、化学原料、金属、建筑建材和造纸等行业业绩预期下降的居多,而且净利润增长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分析二级市场主要周期性行业: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原料、造纸和建筑建材的影响因素。无论从成本压力、行业供需关系、细分子行业类型;相对估值水平和投资预期年回报率优势等因素分析,如果业绩预期进一步下调,这些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不排除有一定回落空间。
2009年的过度刺激已经注定了2010年后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得不下降,在中国经济中枢回落到8%以后,传统经济引擎的泡沫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阶段性存在,并将系统地降低传统周期性行业的配置价值,而在资源约束下中国的工业深化和城市深化将首先带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和技术创新都将为整个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这表现在二级市场上,便是近期以科技、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概念股方兴未艾。而以钢铁、石化为首的周期性板块却江河日下。
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新引擎
危机倒逼我国培育新兴产业
本次危机进一步凸显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通过推动技术进步,进行结构调整无疑是促使经济再平衡的根本途径。经济危机造成中国经济增速永久性下滑的担忧也促使管理层更加注重长期的经济增长。
而长久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需求管理,试图平滑需求以减少经济波动,而我们的实证研究则表明,供给方的因素对我国产出的影响更大,因此侧重供给管理可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
我们看到,此次危机后,国家促进技术进步,扶植新兴产业的政策制定紧锣密鼓的进行,对技术进步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的。
(1)科技支持是危机后我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去年下半年以来,管理层推动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意图明显。
(3)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挑大梁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40%,重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70%,中国工业化面临转型压力。我国在十六大上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涉及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其支撑点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实现存量市场的效率提升和带来增量市场的新机遇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双重目的。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或核心是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各企业的融合应用,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的革命性、市场空间的无边界性、产业链的包容性等产业特性来激活或加速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新陈代谢过程,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诸如传感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技术在融合应用过程中创造新产业、新市场、新就业机遇,逐步实现从粗放型规模经济向集约型的范围经济转移和过渡。
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是增量突破。当前,国家首要强调保稳定、保就业、保民生问题的特殊历史阶段,如何获得增量的突破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又具有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从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通常需要3年至5年的时间,市场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更何况在传统工业面临产能过剩、结构亟待调整的当前,如何降低投资支出防止利润下滑和不裁员,这既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要求又是政府对国有垄断性企业的政治任务。然而,通过运用战略性新技术实现新型商业模式变革、以及延伸工业产业价值链的市场空间,既能提高科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以达到优化结构的目的,同时又能产生新就业机会,这正符合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国未来经济成长的领头兵。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在电子信息领域中云计算、传感网、电子商务、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行业信息化、IGBT、液晶面板、LED等产业符合这些特征,未来产业本身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成长的领头兵,同时并为其他战略新型工业化产业提供信息化的手段。
2010年最为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
经济危机,催生了新兴战略产业的萌发,也是中国借机步入新兴产业革命的重要历史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后危机时代”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及政策导向转变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成为2010年最为重要的投资主题一。
政策空间决定投资机会
中央政府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和过去一年中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让我们对未来可能出台的扶持政策充满期待。我们认为未来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可能将集中在产业政策的规划出台、财政直接与间接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投入的增加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几个方面。
产业政策方面,温总理表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将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据国家发改委透露,日前国务院已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意见的报告》,对加快培育包括航天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可以预期的是,在一系列产业的重点扶持之下,包括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在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隐藏重大投资机会。发改委相关人士也透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之中,原先规划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将并入其中,预计今年早间有望出台。产业政策的明晰和国家规划的公布将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
财政补贴方面,财政部和发改委已经联合推出了第一批新兴产业创投基金,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还将有200支类似的基金设立,使得超过1万户中小企业收益,同时,发改委仍在继续研究财政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和补贴措施。
税收优惠方面,国税总局明确明年将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新兴产业将是税收优惠的重点,相关细则可望逐步推出。金融支持也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央行的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我们认为相关的倾斜政策和利率优惠可以期待,而发改委也在制定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相关细则,改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困境。科技部将在明年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的科研投入,并进一步构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检测中心、大型仪器中心等向企业开放。
总体而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将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必将引起资本市场良好的反响。
新兴产业也需要讲究价值投资
从最近市场表现来看,代表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得到资金的大力追捧,因为股市投资者对于有着美好前景和预期的东西有天然的追逐热情。我们认为,国家的新型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将带来持久性的投机机会。但近期相关板块的表现明显可以看到炒作的痕迹。在政策退出的大背景下,市场流动性不足以推动市场整体向上,转而在追逐题材性质的小市值股票,这些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正好满足这一需求,这一来却给新兴概念股带来了巨大的泡沫。
我们丝毫不怀疑新兴产业中存在这样优质公司,但肯定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具有这样的发展前景。在市场热情高涨的追逐新兴产业股票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的坐下来,搞清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什么,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它们的管理层能否在未来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下带领企业做大做强。在很多新兴产业,都可能产生这样一些能做大做强的公司,但是需要投资者真正去了解和理解,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去等待。毕竟,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像资本市场所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稳步增长的。
链接
“要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选择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力争较短时间内见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为了提升企业自身的产品档次,许多企业都组建了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有的与高等院校合作;有的通过流行面料参评等,提升产品档次;有的企业每年到国外了解高档面料行情的次数多达十几次。目前,每米100元以上的化纤长丝面料也屡见不鲜,20~30元以上的面料较普遍,比“十一五”期间平均6~8元/米的档次提高了很多。
有鉴于市场行情的现实反应,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开始更加清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在推销自己产品的同时推销自身品牌。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打造品牌优势。探索在中间加工环节、半成品销售环节、下游终端产品的市场中强化品牌意识,树立产品形象。
集群特色优势明显
吴江盛泽是长丝织造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近年来十分注重企业科技创新,每年都制订科技创新奖励政策,2012年受奖企业250多家,奖金1669万元,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长丝织造企业。经过近年装备换代升级,在总量稳定前提下,每台30多万元的高档喷水织机生产设备数量在不断增加。如巨诚纺织在2011年至2013年更新改造的2000台喷水织机,全部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日产喷水织机。
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几年,盛泽科技创新提升装备水平的力度大,成效相当明显。2012年全年全镇科技投入9.35亿元,有25家企业申报科技项目95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个,新增3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技术中心3家,新增4家苏州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专利申请20668件,其中发明1251件,已获专利授权16146件,其中发明23件。
浙江长兴县提出了“机器换人”的口号,鼓励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高起点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和装备,推广以自动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系统控制、零排放循环处理为特征的现代制造模式。其中,长丝织造企业比较集中的夹浦镇还组织66家规上企业编制了“一企一策”的技术转型升级方案,摸排出50个转型升级技改项目,总投资26.1亿元。
王江泾所在的秀洲区鼓励企业,特别是以家庭作坊式的个体户,加快落后喷水织机的淘汰速度。王江泾镇约有各类长丝织造设备5万台套,40%分散在家庭作坊,这些家庭作坊又以喷水织机为主,污水任意排放。镇政府近年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限电等措施促使这些家庭作坊合并关停,将原来约6千户这样的作坊减少了一半,落后产能得到了部分淘汰。一些规模以上企业也加大了技改力度,先进设备比例大幅度提升。目前秀洲区全区的进口织机比例已经达到11%。
致力研发企业出击
吴江盛泽的企业近年来不仅在国内注册商标品牌,在国外也有好多企业进行注册,如志向集团将原来生产为主的企业逐步提升为以做品牌为主,降低了成本,增加了获利空间。东方丝绸市场也紧跟产品提升步伐,将原集体商标提升到了江苏省著名商标(盛泽织造)和苏州市知名商标(绸都染整),使市场整体产品的层次格局提升充分得到反映。位于吴江盛泽的巨诚纺织有限公司还专门成立了由公司副总牵头的产品开发团队,与军工装备部门合作开发的降落伞产品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福华世家是一家专业从事长丝面料生产的企业,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每三年制定一个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纳入发展规划,2010年至2012年制定第二个三年战略即:产业、产品、产出三产战略;2013年至2015年制定第三个三年战略即:高效模式、高新科技、高位运营三高战略。公司与众多院校和科研机构建合作关系,每年研发各类新品600多个,目前公司拥有白坯2000多个品种,成品7000多个品种;细旦尼锦纶面料获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的面料精品金奖。
苏州志向集团针对不同的产品及客户打造出四个不同品牌,并且通过品牌经营,有效地扩大销售规模,实现了小生产大经营的营销模式。志向纺织科研股份公司创新面料企业经营模式,将织造环节外包,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渠道建设。在2012年长丝面料行情普遍不好的情况下,通过产品开发,不仅保持了销售量和2011年持平,而且毛利率较2011年提高了5%-6%。
长兴三志纺织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管理、新市场”的五新战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使企业在行业整体疲弱的大环境下,实现了零库存,日子过得很潇洒。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成功开发了高密色织大提花遮光织物,达到了提花不漏光的产品要求。申报注册了5个产品商标,产品经试销后,市场反应良好。通过调整管理架构,以及通过自主开发ERP管理系统,将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涉及的数据录入系统,及时处理,有效保障了信息的高效流通,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通过自建中水回用系统,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按目前300台喷水织机用水计算,每天用水1300吨,全年生产330天用水量为42.9万吨。通过污水处理循环回用,可减少COD排放18.66吨,每天只需添加13%的补充水,就完全能够满足生产用水的需求,全年可减少工业用水37.32万吨。处理回用成本每吨为1.45元,可减少支出113.85万元。
有效依托终端产品的品牌效应,打造自身的产品品牌。福建石狮的长丝织造企业依靠周边区域内的知名休闲、运动服装品牌,提升自身的产品品牌知名度。长兴东鑫纺织近年来通过与有关高校合作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使企业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莱美纺织,作为一家印染企业,通过产品开发、避免同质化竞争使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超纺棉产品也取得很好的效果。盛发印染公司,不仅开发了长丝仿棉、仿真丝产品,而且还在军工产品,如防远红外线的帐篷布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产品附加值都比一般产品高一倍甚至几倍。
目前,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通常都是以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和销售收入中用于研发的投资比例两大指标加以区分。国际上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基于注入风险资本的角度,这种观点主要起源于美国,认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是能够获得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资金保障稳定性差,信息不对称性高。该观点认为企业效益与获得风险投资成正相关关系。第二种是基于技术创新的角度,这种观点主要起源于日韩,认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以新科技为核心依存理念,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发展。该观点认为新技术是创业企业成立的前提,研发费用比例是高科技研发的衡量标准,应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是创业企业发展壮大的精髓。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可以得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具有高科技创新基础、极高发展潜力的,处于发展阶段的小规模新型高科技企业。该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高风险性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由于受到自有资金薄弱、融资风险、新技术更新、市场前景、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等多因素的影响,决定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高风险性。
(二)高投入性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前沿性研发、发展过程连续性和资金、智力密集和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规模迅速膨胀特点决定了所需投入高和后续投资估计不足,进一步加大投资费用。
(三)高成长性由于其生产的产品具有高科技性和新颖性,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迅速高份额占领市场,在短时间内成长为资金充足、管理完善、市场前景良好的领先型企业。
(四)高收益性伴随着高风险,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在各个阶段高投入下推动着企业快速成长,产生的高科技产品一经投入市场,能够迅速获得高性价比经济效益。在上述这种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下,企业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从而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困境与成因分析
融资问题是制约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和生产力的关键问题。根据我国目前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现状,分析概括了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困境。
(一)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法律规范不完善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制定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相关政策法规,基本建立了与高科技创业企业方面的法律体系,但缺乏具体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行融资的程序和方式的法律规范。由于缺乏风险投资基本法,风险投资在我国市场上缺乏立法保障,导致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缓慢。同时政府风险投资是主要投资来源,对风险的偏好比较低,不能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给予有力的资金注入,又限制了国外风险投资的大量进入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行业。
(二)资本市场不健全 我国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上市标准及操作规范都有严格的要求,造成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很难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此外,由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的特点,给债权人的收益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其发行债券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三)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诚信度不高 由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明晰,研发产品有待于市场检验,导致金融机构高估其经营风险,低估其还款能力和企业经济收益,缺乏投资信心,增加了高技术创业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再加上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缺乏诚信机制建设,信用观念薄弱,造成金融机构成功融资的可能性更小。
(四)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方式单一 国家通过财政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贴息贷款、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行资金注入。而以社会闲散资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对象的风险投资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外国资本投资的资金却无法通过合适的渠道进入到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由于资金限制,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研发技术低端,研发产品附加值不高;或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技术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严重制约了我国的自主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五)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比例不合理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直接融资比例高,间接融资比例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内源融资比重大,外源融资比重小。上述结论表明高比例的直接融资和大比重的内源融资掣肘了企业发展的灵活性,低比例的间接融资和小比重的外源融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国家应引导企业提高间接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比重,企业应降低直接融资和内源融资的比重。
三、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方式创新探究
在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研究基础上,根据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特征、融资困境成因分析,借鉴国内外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方式,结合我国国情,辨证性地梳理了适合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传统性融资方式,同时探究性提出了较为创新性融资方式。
(一)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传统性融资方式 在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从以风险企业政府为主导的融资主体的融资状况下,逐渐转变为企业本身、财政政策支持、社会金融和投资机构、外国资本和个人投资集合的多元化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决定了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性,但限于我国社会体制的局限,相关融资法律规范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但却一直支持着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一阶段,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政府投资。目前,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已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主体,同时,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肩负我国技术自主创新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两大国家使命,它促使政府投资会注重和加大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扶植,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前期的至今注入。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通过政府投资开展经营活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高成长性和高利润性吸引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倾向性和连续性。
(2)债务融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通过银行贷款,高新技术虽然自身固定资产担保分量较大,但它作为高新技术实体,比一般的中小企业创业期的信用能力要高,容易获得外部担保,企业效益前景良好,能够获得融资成功的系数就较高。大多数高科技创业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资产额不易达到《公司法》的数额要求,但债务融资可以作为一种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在进入成熟阶段到达规定条件后的融资方式。
(3)权益融资。权益融资类型主要包括上市权益融资(股票融资)和非上市权益融资。非上市权益融资是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各类特定投资主体通过私下协商或定下募集的方式发行股票进行融资。非上市权益融资是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初创期和发展期的良好融资选择。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很难跨越上市权益融资的净资产、净利润、公开的信息披露和经营年限等高门槛,而公开的信息披露会提高技术泄露风险,降低了竞争优势,因此,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经营者不会在初创期采用该融资方式。但当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经营效益良好和稳定,企业进入快速扩张期时,可以发行股票进行上市融资。此时上市融资也是弥补风险资本退出的最佳方式。
(4)风险投资融资。基于风险投资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具有高风险、高成长性和高收益特点的企业,随着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逐渐壮大,风险投资已是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风险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通过自身高新技术的高市场转化效益、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吸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主体通过分阶段以控股性投资进行投资,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加速技术产品的增值,这不仅解决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渴求的资金,也毫无保留地把自身投资主体具有的管理、知识等提供给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增加风险企业扩大盈利的几率。一般情况下,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入成熟期后,风险投资会逐渐退出企业融资方式结构。
(5)融资租赁。由于融资租赁对企业的诚信度要求不高,融资租赁手续简单,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与租赁方交易过程中,租赁方主要关注租赁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只需签订租赁合同即可获得租赁物的除使用权外的所用权。
融资租赁可以加快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设备更新,推进技术进步;降低设备陈旧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应加快推进融资租赁模式,加快解决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难题。首先,健全立法。尽快颁布《融资租赁法》,规定双方权益,确保融资租赁规范发展。其次,建立准入制度。鼓励各种经济实体进入融资租赁业;鼓励融资租赁专业化;鼓励经济实体推动融资租赁长期有效供给。第三,规范和完善配套措施。规范租赁合同,降低租赁风险;完善二手设备交易市场,提供处置租赁设备通道。
(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创新性融资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的要求,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路是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的必经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理念的转变,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开始呈现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融资方式:知识产权担保、创业板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和孵化器融资。
(1)知识产权担保融资。该融资方式的基础是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需要拥有较高的和贴合市场需求的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方式有权利质押和让与担保。高新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知识产权权利质押融资是以自身合法拥有的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银行申请融资,为了规避风险,有时银行要求第三方加保。
高新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让与担保融资是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或第三方为担保金融机构或投资机构等债权方的债务,将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标的物转移于担保权方,等债务偿清后,标的物需归还给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或第三方担保方。
上述两种知识产权融资方式使用在实际过程中使用较少,但前者多于后者。目前,在我国,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是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鉴于我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企业群体信用较差和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方式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但它可以作为金融机构和投资主体开展业务的一种新思路,它将是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融资方式。
(2)创业板融资。由于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主板较低,这就为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直接融资提供了实施性平台。另外,创业板融资和财务结构。创业板融资增强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的多样性,提高了外源融资的比重,优化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比例,增强了企业发展潜力;而创业板通过创业板直接融资得到的相应资产是计入资产部分,而银行的借债是计入负债部分,优化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财务结构,增强了企业的财务政策的灵活性。
(3)商业信用融资。近年来,随着我国创业者和企业员工素质的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实有信用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企业商业信用评价体系,担保体系不健全,再加上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商业信任度仍停留在以前的时间节点上,大大阻碍了信用融资这一融资渠道在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效果。
基于此,为提高信用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高效益度,我国要尽快建立起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商业诚信信息库体系,可采取以下方式:建立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基金;建立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商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和防范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信用担保机制具有法律保障,这要求政府引导企业,逐渐建立起市场化运作的商业信用融资体系。
(4)孵化器融资。孵化器的主要宗旨是通过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创业企业和新兴中小企业进行孵化,使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尽快进入市场,提高企业增效的速率,增强企业的生存发展资本。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融资服务主要通过自身的运作模式实现,它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融资服务,孵化器融资把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紧密的联系起来,所以说,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政府功能的延伸。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可以提供的融资渠道主要有财政支持、风险投资、外国投资、银行贷款和担保公司等。所以,孵化器的核心功能是融资。我国孵化器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孵化器数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现在每年以高速增加。由此,孵化器将为我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提供强劲持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