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的培训范文

服装设计的培训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服装设计的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服装设计的培训

篇1

服装设计中采用寓意性设计也会获得不凡的效果,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太阳、月亮、花草树叶、海洋生物、图腾信物等自然景物和人为物象进行专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才智与情怀以及学生独到的艺术情感与创意风格。叠加罗列性设计中的联想叠加罗列采用,不单纯是依靠理性的推断顺序而依次罗列,更多的是靠起伏不定的情绪和情感通过不同的思考过程来完成联想的,如在沉思、遐想和梦境等的思维形式与过程中,所联想的内容形态有些是渐进相关的,有些则是大幅度地伸缩变化,以致使物象多个和多层次的联想交织构合在同一个设计的平面或立体中,使设计本身的容量和内涵增多。像毕加索将不同时空、不同景物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产生的独有的艺术精品。联想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潜能,优秀的学生可以将联想纵横罗列发挥到极致,充分显示学生的才华。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想到的各种形态加以变化处理引用,如何经过独特手法的排列构成,产生出唯美独创的高档服装。各类线条形状以及材料和形式,都可以组合形成有魅力的服装外观,其中着意刻画和突出局部细节,以及所构成的整体效果,必然可以充分地表达学生们的创意。当然,教师要告诫学生,联想的罗列需要精心选择和巧妙组合,单纯的堆砌是不能组成优秀服装设计的。变异性联想设计过程中的构思并非一成不变,因为人自身及周围环境等的种种因素会导致联想思维产生变化。或是跳跃性的思索,或是有关联想和无关联想的变更,也可以理解为变异。由于这种变异的思维或许因没有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而未达预期结果,但却可能寻到和产生更为振奋人心、离奇多彩的灵感与方式。如学生在苦思冥想的设计构思中,尤其是想摆脱服装式样中单纯的模仿和跟随时,这类联想的变异无疑会给那些善于把握时机与灵感的学生以新的创造机遇。多维性设计中的联想思维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应注意引出新视觉的联想媒体,即对联想物形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发掘探索,对通常想到和习惯采用的视觉角度加以调整移动,以便设法发现新的视觉景观和视觉效果。当联想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沉浸过往后,有意识在众多的物象或某一物象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重新选择,从而产生出理想新颖的设计。将联想的多维性思路用于服装的设计上,一定会造就诸多新颖的款式。

人工色彩的联想,如对建筑、轻工产品、工艺产品和日用产品等人工配制的色彩所进行的联想引用。对世界各民族服饰色彩包括中国民族和外国民族的服装色彩及装饰用色的接纳采用,也属服装设计的联想之列。形态联想形态的联想在设计中是运用广泛的,因为人类所谓的创造发明一方面是来自本身的思维独创,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对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的特殊感悟。有关形的联想弥补了人脑单一的空想,而使想象的世界有了众多参照的形象依托,使人利用所联想到的各种形态去制造发明丰富多彩的形态。可以这样认为,人所想象的形态是有限的,而现实自然所赋予的形态是层出不穷、变幻无限的,所以说引用自然界的物质与精神的品质是联想设计取之不尽的构思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自然中联想,可以动物、植物、生物和景物等来分别进行联想。像龙、虎、鸡、鹅、斑马等动物形象以及玉兰、荷花、马蹄莲、郁金香等花卉形象,还有各种鱼类贝类等海洋形象和自然中的其他各类形象,只要经过艺术的思考推敲,其外部与局部的各种形态都可一一化作人们观赏享用的艺术极品。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在服装设计中,尤其是在一些表现创意的服装中,广泛地引用联想的手段,借鉴和采用自然景物及人为形之已不足为奇,并被诸多设计者钟情,屡屡成为艺术情感与才能的挥洒之作。无论是外国设计大师的郁金香、鸟笼和藤蔓的时装外形,还是中国设计师的鸡冠花、花篮和故宫、长城的服装样式,都深深蕴涵着对大自然的崇尚和对文化艺术的礼赞,从而使这类题材形态的联想运用在服装设计中,经久不衰。

材质联想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在进行服装设计时,材料的选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如何选择确定便成为实现设计的关键。材料表面质地是一种视觉语言,不同的质感具有不同的情调和观感,因而,设计中选材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成功或失败。学生在挑选理想的材质时,实际是一种联想的思考过程,将自己见到、接触到或是能想到的所有材料的表面形式都加以回顾搜寻,最终,用个人的审美倾向来确定。像粗细硬柔、光滑不同的肌理和纹理等自然材质或人工材质的采用,都能为设计增加新的内容。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让学生竭力地通过联想的思考去寻找不同的材料,如:从远古的服饰到现今的穿着,从外国的时装到中国的民间衣着,所有穿的、用的、土的、洋的,甚至被人遗弃的各种材料,都可能在学生们的艺术理想的加工构合下成为服饰的主料或饰件。学生只要去想,是无所不能的。综合联想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联想的思维训练,即进行服装专题设计的训练。如:教师在课堂的黑板上画一滴水的造型让学生进行联想设计,要求在一节课中设计出20个款式图。这时,教师并不讲出这是一滴水,而只是说根据这一图形进行联想设计即可,目的在于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学生联想到水滴状的服装造型,有的学生联想到水滴状的图案,联想到水滴状的装饰物的点缀,还有的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联想,如将水的意境融入到服装中去设计、去演绎。教师不断地通过专题设计的训练,让学生从颜色、形态、材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归纳、组合、穿插搭接、重新选择等手段进行服装设计整体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联想设计能力得以提高。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直觉和美感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和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联想设计能力,学生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服装。

作者:侯庆兵 单位: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职业素养;综合素质; 技能竞赛; 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1-02-0138-03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Have the Skills and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Quality in the Training of th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CAO Chun-nan(Qiongtai Teachers College, Haikou 571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number of apparel design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social effective demand has no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the recruitment unit is difficult to recruit graduates. These qualities, awareness level, including order, cooperation and respect for consciousness, from the technical capabilities, including the practice of garment design and customization capabilities, innovative apparel design and customization capabilities, etc.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skill competition; garment design customization capabilityv

Internet :.cn

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来说,是一个补充和激励的机制。事实上,很多专业课程理论的学习对学生灌输过多,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接受,没能把学校的学习和将来的职业挂钩,只把课本当作概念来学,自己思考的空间太小,没有自主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体会,就没有渴望学习的动力,更不可能把知识变成一种意识和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通过比赛,可以使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并运用,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技能竞赛是展现学生专业技能素质最直接的平台,它展现出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体现,服装设计定制工包括服装理论、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立裁、服装工艺等诸多方面,技能竞赛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本专业的综合素质。由开始技能的比拼,到理念、创新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及表现技法综合的比拼,不仅巩固知识,磨练意志,更开阔了眼界。参赛的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培训和比赛过程中充分的认识自己,客观分析当今人才需求环境的前提下,重新定位自己,树立科学地学习目标,做出未来就业岗位和方向的正确选择,为了日后在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过程不是个独立的程序,是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链接这三方关系的纽带就是――职业技能竞赛。

一、竞赛文化引领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导向式教育

“竞争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在校开始,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提升社会的适应性,实现职业技能竞赛学习过程上与企业竞争就业工作中的无缝对接。在此当中我们要强化实践服装设计定制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大学校以培养职业技能能力和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为本的教育特征: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力量,教师成为教与学的辅助力量。一方面,把竞赛带到课堂之外,通过模拟练习职业技能竞赛练习题,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不断践行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念,以此作为教学环节的延伸和补充;另外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大量的加强实践课程环节,特别是职业实践和技能环节的特训和练习,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融入到教学,把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与个性发展,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改革理念,已经渗透到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高职毕业生,将是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也是企业未来创新的主导力量,因此不仅要有适度的职业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是服装专业学生谋生就业的根本,全国性的竞赛活动,更是对服装专业教学的引领促进,倡导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鞭策学生操作技能。全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和评价高职高专办学成果,是直接主导各项办学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化改革,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能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服装专业人才的制度保障。

二、个性化培养推动全面素质教育

职业技能竞赛这项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大舞台,个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个性化培养目标是培养个性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好学生来参加比赛。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要对尖子生进行更深程度的培训;高职高专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制度推行在实际过程中同时包含了全面基础性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训两个方面。

以琼台师专美术系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开展基础素质教育的同时,系部采取以项目虚拟教学(课堂)项目车间实训(校内)企业顶岗实习(校外)的“三段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生产现场型教学平台,成立校内实训车间、校企创意生产基地、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授课过程采用项目虚题拟做、实题拟做、实题实做、实题跟做等形式,通过项目跟进,将专业教学融入实际生产过程,参照企业生产标准,制定教学的质量标准,项目实施过程中融入师生与企业员工角色的互换,培养学生较强的服装专业基本功、专业操作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训练、专业综合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实训实践等,充分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推进服装设计与工艺职业技能竞赛、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技能证书辅导、考证等环节的个性化培养。

利用技能竞赛这个平台,还可以使各地选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增强交流、沟通,学生可以通过竞赛,找准自己的定位,使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对口专业的某一方向工作;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检省自身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校与校之间通过竞赛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和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热情很高;通过技能竞赛这个平台所使学校和就业单位取得大量地联系,探讨比赛相关制度,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的相关模式下把企业的资源引进学校,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教学、实训车间、校办工厂等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服装专业学生的重点,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指导教师的团队合作培育学生的高技能素养

指导教师团队的成员把学生们学习的过程、职业技能赛事活动的过程与学生们个性化的专业技能发展、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的技能鉴定和就业职位的个性统一起来,尽量的做到能够完善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系统的制定实践技能的培训过程,在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环节课时上适当的调整,给予实践教学环节一部分时间;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专业方向特长和技术能力的个性特点,该同学就业方向的兴趣爱好以及同学们对未来就业发展的愿望来指导每一个学生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让同学们通过自身条件来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选择就业方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解决工作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超高的服装设计定制工技术能力;指导老师团队要帮助同学们提高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从校赛、省赛到国赛,获得的经验是后期学习、工作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将伴随着学生终身成长,最终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研究,合理的制度配给也是改革推行的必要因素。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期末问卷调查中问道“你对在校学习哪个方面最不满意”,其中选择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占了四分之一,这说明学生在入校前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行业,进校后对课程更是提不起兴趣;新生教育就应该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让同学们在学习态度、专业认知、知识技能这三个方面来提高。同时,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规划职业未来,尽早对今后求职方向进行定位。选择实践操作不够的占四分之一,这项本身在于教学课时的不够和学习实践教学场地所影响的结果;选择教学质量不高的占四分之一,这说明新的职业岗位导向教师配备上没有跟上;在选择人才市场建设与管理混乱的、选择学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力度不够的、选择自己在就业中的表现不佳的、选择其他的占了四分之一,这些数据说明了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重,给实训基地的拓展提供便利,让学生能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实训和与社会工作的接触中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在实践实训环节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就业观点。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学校在学生求职择业的指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点、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务实择业调整就业期望值;在新生报道的时候积极的把专业就业导向讲给同学们,让大家知道在校期间几年都要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做,同时大二、大三期间将技能竞赛项目内容融入到学校制度中,提高学生参赛积极性;在最后一年的教学中,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答辩、实习等工作。

传统的教学观念、早期硬件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和导致同学们的少实践、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很多学校主管领导都认为教学改革步伐不能太快,否则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教学改革中还不能区分文科、数理化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型专业教学模式的不同性,还不能适应在专业教学中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授课环节。事实在我国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观点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辅助,这样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在教学中实践教师的比例严重不足,这样就严重影响实践教学、实训车间等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企业看重的是同学们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岗位综合素质。这些要求让同学们明白了要想成功就业就要求同学们能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训车间工作的环节,把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活动、学校社团活动、各等级职业技能竞赛等各个方面,通过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方面来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素养。同学们最好主动走出校园、教室、课桌到企业、车间当中去,更深入的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形势,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合理的竞聘企业的岗位,这样能够成功就业、高质量就业,能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学校是人才枢纽的传送带,学校中的校园招聘会、校企合作、老师通过自身社会关系的大力推荐在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提倡企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可以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的方式,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来培养同学们的专业素质;企业也可以与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实习的实际操作工作平台,又可以通过见习、实习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岗位培训和筛选,第一时间发掘好的苗子,成功为企业培养他们急需的优秀人才。无论是学校还是人才招聘市场、各政府有关执行部门,都应该大力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更大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使就业更加的规范化,开发更多的就业市场渠道。

总的来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需要学生、高校及社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通过技能竞赛这一平台使同学们把专业知识、就业知识、创业知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融入到比赛中,并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激发创业热情;拓展高职高专生就业渠道,鼓励高职高专生树立新型就业理念。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同度,检验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水平、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服装设计专业近年来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多次在校赛、省赛、国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并从竞赛中不断分析总结经验,进而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架,大力推动与海南省各大中小服装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有效促进与海南省服装设计协会合作,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开展和深度培训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企业推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

项目来源:本论文系2014年度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从职业技能竞赛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tky201420。本论文系2015年度全国纺织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从职业技能大赛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果,项目编号ZWH-15004。

参考文献:

[1] 陈曙平,孙敏.浅谈高职服装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4).

[2] 蒋红枫.论技能竞赛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2009(23).

篇3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产训融合 同基分向 创建 实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46-03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国家改革示范学校建设中的重点建设专业,一直致力于为广西区内、区外服装行业、企业培养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生产工艺、服装销售方面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国家东桑西移的政策及广西的区位优势和服装发展规划,为加快广西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服装企业行业急需一批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这为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了更多地获取本地行业、企业对中职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开展多方向、多渠道的专项调研,准确定位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层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广西地区人才需求调研情况分析

通过对广西地区服装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各层级用人情况及数量需求,参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岗位职责,结合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本专业近17年的办学经验,现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面向广西区内外大中型服装企业培养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工艺与生产管理、服装营销四个方向的技能型人才。

(一)服装设计方向

由于广西全区上规模、上档次的服装企业屈指可数,自主品牌、贴牌生产的服装企业更是没有,加上本地企业服装设计类岗位非常有限,要有一定的学历门槛,鼓励在设计方面有兴趣和有潜力的中职生升入高职、本科院校继续读书提高学历,为三年后作设计助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服装制版方向

广西本地区服装企业以中小型制服生产企业和外贸加工企业数量居多,对版师需求量也不多,但对版型技术要求较高,这类企业往往花重金聘请有一定资历和经验的行家来担任版师,这方面的人才又是非常紧缺,所以培养的制版人才主要定位在制服版型设计这一块,要求能胜任从样衣量体―号型归类―纸样制作―推挡放码一系列技术工作。

(三)服装工艺与生产管理方向

通过对近几年毕业生工作岗位的跟踪调查,结合广西本地区服装行业企业对工艺与生产管理人才的需求现状及趋势,把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样衣工、工艺员、质检员三类。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利用电脑绘图软件编制各种生产工艺文件,能独立完成样衣制作,能独立完成成衣的检验等。

(四)服装营销方向

通过分析广西服装营销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营销专业的办学经验,把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服装导购员、服装陈列助理、服装网络销售员;能胜任服装导购员、服装陈列助理、专卖店店助等岗位。

(五)民族特色

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和艺术审美情趣,其蕴涵的无限商机给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广西本地的民族服装、服饰行业、该行业目前急需一批具有一定民俗文化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一线初级到中级的设计与制作人员、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来填补市场的空白,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产训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思路

通过前期的广西本地区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分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学校共同通过“人才需求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分析岗位能力―岗位方向分类―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修正人才培养模式”的流程,创建“产训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各方向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采取“分类合作”策略:选择广西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特色企业参与设计方向产训融合教学;选择广西实力强、规模大的制服生产企业参与工艺、制版方向的产训融合教学,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和真实产品,全程参与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选择广西乃至全国知名度较高的运动休闲品牌连锁服装企业参与服装营销方向的产训融合教学。如图1为“产训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图。

图1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产训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图

三、“产训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实践

“产训融合,同基分向”的内涵是:将校内专业技能实训与企业生产任务融合,学生专业作品与企业生产产品合一;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意愿和基础能力,进行专业分方向培养。

(一)第一学年:培养专业核心技能

同基培养:学习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和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

产训融合:服装工作室专业基础实训作品。

依托校企共建的“服装工作室”进行基础技能实训,学生在专业基础实训中生产出民族绣品、民族饰品、家居用品等简单的作品,通过服装工作室中的营销实训店进行展示和销售,在真实工作任务的完成中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二)第二学年:培养专业方向技能

分向培养:学生根据职业兴趣和能力基础,选择岗位方向,进行分班培养。

产训融合:实训基地专业生产实训产品。

各方向的生产实训与广西金壮锦文化有限公司、广西丝绸集团高华制衣有限公司、南宁圣祺纺织品有限公司、南宁乔威制衣厂、南宁聚冠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企业派驻技术人员到服装生产型实训基地与专业教师共同进行企业真实产品的生产实训,真正达到生产和实训的融合,使学生“作品产品化”,在真实工作任务的完成中掌握专业方向能。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各方向产训任务是毕业设计,与广西金壮锦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民族服装服饰产品的设计制版制作陈列与销售,四个任务整合为一,将产训融合的产品推向市场。

(三)第三学年

岗位培养:根据岗位方向选择相应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最终达到分方向培养的职业发展目标。

产训融合:企业专业顶岗实训成品。

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成品生产的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综合技能。

四、“产训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阶段性成效

(一)创新环节

1.构建了“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产训融合,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突出区域民族特色,渗入国家技能竞赛赛事内容,将三者相相互衔接、相互融通。

2.构建了“任务引领,产品导学”教学模式,以任务产品为载体,专业教师参照企业项目要求,制定教学任务工作页,下达教学任务;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实施,参与技术指导和结果评价。

3.改革了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竞赛、作业、参加各种职业活动的能力、成绩和证书等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考、评、鉴、赛、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正是这些紧密相连的创新环节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实现了实践导向的教学结构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机统一,为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成效

1.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近两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为98%以上。通过学校每年举办的校园服饰文化节、师生技能作品展等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企业的认可。

2.参加省内外服装技能大赛成绩优秀。近两年,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共获各类省级以上奖项达20人次。2013年获得全区服装技能大赛中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同年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民族技艺比赛,作品《民族进化论》获得荣获二等奖;2014年获得南宁服装技能大赛中1个一等奖,2014年获得全区服装技能大赛中2个二等奖,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大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制作项目一等奖,成为广西首个获得一等奖的中职学校。

3.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得到提高。2012级、2013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对口率、岗位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就业质量上比两年前得以明显提提升,90%的毕业都能在省内外大型知名的服装企业从事对口的技术工作;在职业发展能力方面,许多毕业生经过锻炼,迅速成为企业一线骨干、中层管理者,有的走上创业之路,在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2011级毕业生李某现担任中山湛海时装有限公司的板房主管,他每天细心接待处理各种不同技术工作,公司的产品销往香港、日本等地,公司年产量过12万件,每月制出20个时装新版。

(三)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按照企业流水线生产模式,并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需要,合理设计实训室的环境、设备工位、(下转第60页)(上接第47页)操作规程、人员配置等,提升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水平。校内实训室有:服装制版实训室、服装特种设备实训室、服装展示实训室、服装电脑设计实训室、数字化仿真实训室、服装绣织纺,每个实训室引进工艺一体化同步摄放实训教学系统。

(四)社会影响方面

1.企业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的认可度和评价越来越高,满意率达97%以上。连续两年,报读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招生规模从2011年的4个班增至2014年的8个班。

2.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影响日趋扩大。“产训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新闻网、广西八桂职教网、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多家媒体对学校的技能培养特色作过深入报道。2014年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的“广西民族织锦及服饰表演”活动中展示。学生身着自己设计制作的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以T台走秀的形式,配以民族元素创意文化产品展示,呈现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民族服饰盛宴”。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的高度称赞这场民族服饰秀是一场展现了民族与现代相融合、传承与发展相对接的民族文化盛宴,彰显广西民族文化魅力的民族服饰技艺。

综上,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产训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需要,使培养目标能向设计岗位中的设计助理,制版岗位的制版师、制版员,工艺岗位的质检员、工艺流程编排员,营销岗位的店长、店长助理等职位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

篇4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6.31.198

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社会文化中政治、经济、审美的综合体现。同时,服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习俗、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我们可以通过服饰来了解某个民族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装设计行业亟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研究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加大对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视程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服装设计教学水平。研究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质量,而且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1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实践环节

目前,许多高校服装设计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教学。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依据专业教材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但是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育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环节的缺乏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学生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面上,无法得到实践检验。同时,学生在上学期间和假期缺乏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这导致学生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理论实际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1.2专业基础课过多

我国高校服装设计课程往往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和顺序性,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一些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连最基本的服装设计工艺与服装构造都不懂,导致服装设计与企业服装生产环节相脱节。另外,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十分重视素描、水粉等基础绘画课程,但绘画课程并不等同于服装设计。学校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绘画课程上,导致学生缺乏对服装设计的全面了解。无法充分认识服装造型、结构、剪裁工艺等技能的重要性,忽视服装设计具体技能的锻炼,导致学生缺乏服装设计技能,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1.3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大多数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只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学生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在落后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另外,由于一些教师固守成规,缺乏对市场行情的了解,教育观念落后,无法根据社会审美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由于缺乏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和先进的知识体系而无法适应企业工作。

1.4重艺术轻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十分注重服装设计的艺术效果,但是,他们设计出来的衣服缺乏实用性,导致服装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这是因为,一些学生缺乏对服装设计行业的了解,总认为只要学习服装设计,在毕业之后就会成为有名的设计师,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从事服装制图、剪裁、打版等技术性的工作。另外,一些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十分注重服装设计的艺术性,而忽视了服装设计的技术性。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高素质、综合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2高校服装设计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2.1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增加实践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了解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服装设计实践锻炼。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的需求。而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别强。因此,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和企业培训机会,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而且能够使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当中,充分了解服装设计的行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等内容。为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最后,教师参加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培训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加强服装设计技能,从而提高服装设计教学水平,实现高素质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2.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只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教学内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穿插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经济社会。

2.3重视市场调查

首先,依据市场需求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教学目标直接影响专业课程的开设,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因此,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应充分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预测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根据市场经济对服装设计人才的要求,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应根据经济社会对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确立服装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服装设计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其次,根据市场需求修改教学计划。最后,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市场需求修改教学计划,重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课程、企业实习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合理安排专业课程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应重视专业课程的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此,高校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技能。同时,高校也应注重课程安排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设立相关课程。例如,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实践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应充分重视经济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设立实践课程,加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应重视服装设计技能课程,加强学生的服装设计技能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论

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随着人们对服装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的提高,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虽然各高校积极重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但是,一些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仍存在着缺乏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为此,文章从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策。完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且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88-01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服装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服装设计作为我国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进行各方面改革的问题。无论是软件设施的提高还是硬件设施的完善,都是提高中职服装设计水平的有效措施。而设计水平的提高,将会对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我国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中职服装教育是服装行业培养人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对今后服装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起步较晚的中职服装教育作为服装设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1 硬件设施不完善

服装设计专业和其他学科相比,需要专业的教学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工艺室、服装裁剪室及先进的服装计算机CAD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是提高中职服装设计水平的重要条件。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大部分教学单位由于缺乏资金,这些硬件设施的配备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发展[1]。

1.2 缺乏具有专业水平的师资力量

在我国的中职服装教学领域中,真正具备专业水平的教师并不多。这些教师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而来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美术教师经过培训后转化为服装设计方面的教师。这些教师与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师相比,基本功与专业素质都有所欠缺,设计理念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和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师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差距将会影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成效[2]。

1.3 实践经验的欠缺

现今的服装设计教育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未能摆脱单一的教学方式,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方式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较多的是单一的理论知识,缺乏深入市场了解消费者喜好的机会。因此,在面对具体的工作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设计出能让企业和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1.4 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制约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相对陈旧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今中职服装设计的发展要求。服装设计教学需要摒弃那些简单的、枯燥的理论式教学,将心理学、营销学、管理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使学到的理论能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但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现实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 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加大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

国家和中职服装设计领域的相关单位应该重视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加大对服装设计教学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室和设计所需要的工艺室及服装裁剪室。有条件的还应该配备服装计算机CAD实验室等专业设备。让学生有一个实践的场所,在不断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积累丰富的动手技能和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服装设计水品。

2.2 提高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师资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使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深入了解消费者审美意识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满足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储备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和完善,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职服装设计者。

2.3 中职服装设计要融入市场积累实际经验

学校要完善教学体系,加强与服装行业的合作以便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平台。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将为企业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人才,而企业为学校提供各种实习基地,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到不同的岗位进行服装设计培训,在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学到一些实际操作中的技巧以及应变能力,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服装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服装行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3]。

2.4 更新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传统理念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提炼出理论知识中的精华部分来进行课堂教学,为服装的设计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且审美能力和对人文艺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掌握好线条的弧度,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等技巧,对美进行恰如其分的阐释。同时,教师应该开放传统的课堂,让学生了解那些设计非常成功的品牌中蕴含的品牌文化和创作理念,汲取精华为自己今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在深入市场的过程中,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进行具体的作品设计时能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与时俱进的、富有创新思维的作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服装设计对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在整个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质量离不开各项合理的改革措施。在不断完善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合理配备。在保障了教学设备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中职服装设计教师的专业水平,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抓好专业理论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及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拥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把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创造出符合企业和消费者要求的产品。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为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服装设计工作者,让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得到迅猛的、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艾叶.浅析服装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2012,4(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