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总结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总结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生儿科护理总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生儿科护理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086-02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on 30 Cases of Neonatal Care Incidents/ZHOU Yan,LIU Jing-fa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9):86-8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30 neonatal care 30 cases at our hospital and summarize the relevant preventive strategies.Method: Time of occurrence, the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nurse working time, bed utilization ratio and the cau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dverse events preventive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30 cases of adverse events at our hospital.Result: 63.33 % of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at 10∶00-16∶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ny other time periods(P

【Key words】 Neonatology; Adverse event; Reasons; Prevention strategie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he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01,China

护理中突然出现的所有计划之外、未曾预计到、不为人所希望的事件,均被称作护理不良事件,此类事件的出现既会加剧患者的痛苦,造成组织气管功能障碍,还会使护患关系受到损害[1]。在医院的新生儿科中,由于作为护理对象的患儿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较弱,且其各组织气管相对较为脆弱,护理中尤其容易出现不良事件[2]。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做好对于不良事件发生诱因的调查,掌握不良事件发生的特征,采取有效防范策略,对新生儿科中的护理工作加以完善,以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性,极为必要。笔者所在医院以新生儿科中发生的30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对象,回顾分析各项临床资料,总结了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及此类事件的防范策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30例护理不良事件,为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统计的事件,其中,早产患儿为23例,足月患儿为7例。此次事件共涉及30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实习生分别为9名、6名、11名、4名。

1.2 方法

以回顾分析方法对30例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将事件进行详细的归类,统计每一例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原因、负责护士的工作年限以及患儿床位使用率等资料。归纳各类所得数据,对各项数据实施统计学比较,掌握与护理不良事件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关键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发生时间

30例事件中19例(63.33%)发生于10∶00~16∶00,7例(23.33%)发生于16∶00~24∶00,4例(13.33%)发生于24∶00~第2天10∶00。10∶00~16∶00间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时间段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具体分类

30例不良事件经分类统计,皮肤损伤占30.00%,PICC管堵塞和意外拔管均占13.33%,信息记录失误占6.67%,输液外渗占16.67%,设备故障占3.33%,核心制度未落实占16.67%。其中,皮肤损伤事件的发生率(30.00%)显著高于其他各类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士工作年限

30例事件中,18例(60.00%)事件发生于工作年限10年的护士。工作年限

2.4 床位使用率

30例事件中4例(13.33%)床位使用率为82.00%~95.00%,7例(23.33%)为95.00%~100%,19例(63.33%)为100%。床位使用率为100%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5 发生原因

30例不良事件的具体发生原因,查对工作落实不足的百分比为43.33%,责任心缺乏的百分比为13.33%,专业能力不足为6.67%,评估缺失占23.33%,违反操作规章占10.00%,其中查对工作落实不足与其他原因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今时代,随着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落实深度不断增加,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新生儿科优质护理的要求及期望值日益提升,护理人员全方位着力,以提高护理工作的优化程度,成为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3]。而安全问题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关注的重点问题,尤为受到医院中管理人员的重视,因此,护理人员了解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原因与特点,努力做好对于护理中不良事件的防范,做好对新生儿科患儿的安全护理极其必要[4]。

笔者所在医院此次选择新生儿科中发生的3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在发生原因方面得出了如下结论:(1)不良事件多出现于10∶00~16∶00,总发生率达63.33%,明显高于其他时段。这是由于这一时段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操作活动相对较多,且比较集中而造成。此外,16∶00~24∶00、24∶00~第2天10∶00也可能出现不良事件,应加强夜间巡护。(2)在各类不良事件中,皮肤损伤类事件的发生率(30.33%)最高,与其他各类事件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新生儿的皮肤嫩、屏障功能弱,治疗时常需要裸露身体某部分,具有一定关系[5]。PICC管堵塞、意外拔管、信息记录失误、输液外渗、设备故障、核心制度未落实等也事件也可能发生。(3)工作年限

篇2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科是整个医院中护理风险很高的科室,患儿年龄特殊,无家属陪护,从进入新生儿科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在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都潜伏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1 新生儿科存在的主要风险

新生儿科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象风险,也就是已经显示出来或稍加观察即能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易于及时发现并消除,另一类是潜在风险,也就是不易被人发现或根本无法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相对于外露风险,所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更大。

1.1表象风险

1.1.1 体质风险。新生儿科的患儿都是从刚出生到XX天,正常情况下,最大不会超多XXX,尚不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状况,患儿本身的体质孱弱,患病后身体机能差,使得病情变化迅速。这就对护士的观察能力及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如果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况变化,很可能会导致患儿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患儿死亡。

1.1.2 感染风险。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之患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在当下病房紧张,床位之间间距较小的现状下,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了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护理人员的双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清洁不到位,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消毒不到位,也极易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1.3 损伤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患儿皮肤薄嫩,极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治疗环节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时间一旦没有控制好,严重的可能引起脑损害。

1.2 潜在风险

1.2.1 人员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劳动强度强、护士工作紧张、压力大、高体力付出,加上过快的人员更新,以及对于新仪器、新设备使用知识的缺乏,使得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稳定,技术不够,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患儿发生危险。

1.2.2文书风险。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文书。书写护理记录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真实地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但由于护理人员人手不足,忙于应付,使得书写记录不全面、不规范,出现漏记或错记的情况,从而影响对患儿的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制定。

2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风险的存在容易造成工作的失误,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在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必须予以消除。首先必须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消除风险的方法。

2.1 医院及科室的不合理安排。院方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安排不尽合理, 护理人员配置不按床护比例或是岗位安排不明确、不合理等, 使得她们不能兼顾到患儿的各方面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增加。另外管理层危机意识缺乏或管理方法不当,忽视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也直接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增加。

2.2 护理人员的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护理人员缺少必要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新技术、新仪器,同时加上年轻护士工作经验的缺乏,对新生儿生理特点不熟悉,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造成安全隐患。

2.3 夜班过多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由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少,相比较其他科室而言,夜班更多,过多的夜班导致:①心理负荷过重。护士值夜班基本上是一人,夜间病人病情变化大及其他突发性事件等潜在性因素, 造成护士夜班工作量大、风险高。②强迫性担心。夜班责任重大,总担心事情出错,表现为不自信, 做过的事情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惟恐出错。③睡眠障碍。频繁的昼夜轮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节律, 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 影响日趋明显。

3 风险应对方法及措施

3.1 完善并规范护理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①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变化及时合理调配人员,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②规范工作职责,修订各班工作流程,制订紧急风险预案等。③及时总结发生的缺陷事件,对每起缺陷事件认真总结,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2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强化风险意识。针对临床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科室定期组织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并熟悉仪器的操作事项。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现有知识加强和巩固、新知识和新业务培训及考核。

3.3 改善新生儿科室的环境。医院由于业务用房有限,新生儿科的病房布局欠合理, 面积有限。应定期对新生儿科病房保持通风, 并对室区的环境质量进行每月一次的检测, 如果发现一项不合格项, 立即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且定期对科室内的物品进行消毒,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患儿的逐年增多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的风险也在不断增高, 因此医院应该正确面对护理风险, 定期在新生儿科室内开展护理风险教育, 并且不断地完善护理管理和安全制度, 护理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积极改善护患关系, 这样必定能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 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 既可以是生理现象, 又可为病理表现。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 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 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死亡率高, 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 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光照疗法( 简称光疗) 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 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 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1]。本文回顾性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3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资料, 应用光照疗法治疗, 经过精心的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者123例, 其中男67例, 女56例, 孕周36~40周, 体重2.1~4.6 kg, 年龄12 h~30 d。入院时总胆红素210.3~369.4 μmol /L。主要病因:感染因素47例, 围产因素38例, 溶血性黄胆20例, 母乳性黄疸18例。

1. 2 仪器和方法 使用的仪器是宁波戴维医疗公司生产的双面照光新生儿黄疸治疗暖机箱, 其中蓝光灯管的波长425 ~475 nm。对123例患儿均进行光照疗法, 1次/d, 8 h/次。同时根据患儿的病因及病情, 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

2 结果

12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过光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 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 均好转出院。期间未发生医患纠纷, 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均很满意。

3 护理

3. 1 光疗前护理

3. 1. 1 环境及光疗箱的准备 保持环境清洁, 室温25℃左右。彻底消洁与消毒光照暖箱, 尤其是灯管的清洁, 避免因灰尘而影响光疗效果。同时检查灯管是否正常, 不亮时或超过1000 h要及时更换。预热光照箱, 将箱内湿化箱加水至2/3满, 箱温设置 30~32℃, 相对湿度55%~65%[2]。

3. 1. 2 患儿的准备 注意检查患儿的皮肤, 有无破损, 有无硬肿, 有无红臀,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无损;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必要时给予患儿带上婴儿棉质手套和小袜;为患儿戴上黑色眼罩防止视网膜损伤;用尿布遮盖会或阴囊防止生殖器受损。常规检测患儿的体温, 喂饱后入箱光照治疗。

3. 2 光疗期间的护理

3. 2. 1 患儿生命体征的护理 将患儿裸放在光疗箱中能获得最佳光照的箱内中央位置, 并记录进箱时间。每小时检测箱温、婴儿体温并记录, 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调节箱温, 控制婴儿温度 36~37 ℃[1], 如体温超过37.8℃或低于35℃, 则应停止光疗[2], 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处理。定时观察婴儿的生命体征, 大小便颜色及性状, 皮肤有无发红、皮疹, 有无烦躁, 嗜睡, 呼吸暂停, 腹胀, 呕吐, 惊厥, 吸吮力, 哭声等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2. 2. 2 喂养护理 由光照管散热, 使箱内温度升高, 尤其是夏天, 婴儿易出汗, 哭闹, 婴儿的失水就会增加, 及时补充水分, 防止高钠、脱水现象加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早期热量摄入不足, 可增加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从而使胆红素浓度增高, 加速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和发展[3]。因此, 合理喂养, 供给热量很重要。每2小时喂一次, 喂奶时注意保暖。喂奶后让患儿取侧卧位防止发生溢乳和窒息。

3. 2. 3 婴儿心理护理 婴儿全身, 孤独的躺在光疗箱内, 会没有安全感, 就会哭闹不止。护理人员要给予适当温和的触摸, 亲切的微笑和语言, 让婴儿感受到亲人的, 有安全感, 使其安静下来。定时更换尿布, 防止红臀的发生。

3. 3 光疗后护理

3. 3. 1 患儿的护理 检查患儿的皮肤有无破损, 黄疸有无消退, 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让患儿穿上已经预热的衣服, 并注意保暖, 防止患儿受凉, 引发并发症。记录光疗起始及停止时间。

3. 3. 2 光疗箱的护理 关闭电源, 清除湿化箱剩余水。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将光疗箱放置干燥、通风处, 专人看管维护, 随时备用。

4 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光照疗法及换血治疗。其中光照疗法是最简单、最经济实惠易行的方法, 患儿痛苦小, 且能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在光照疗法中, 护理人员密切注意患儿变化, 保持患儿的体温, 满足患儿的需要, 合理喂养, 及时补充水份,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提高光照疗法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99-100.

篇4

关键词:新生儿;护士;压力;干预策略

随着患者和病种不断增加,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时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临床护理人员日常做面临的工作量不但繁重而且细致,不能出任何差错,一点工作失误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精神专注。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受到损害[1]。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21名护士就工作压力来源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缓解策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在岗的21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新生儿科工作压力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5.3±5.46)岁;实习生4名,派遣护士6名,编制护士11名;最高学历为研究生2名,本科生13名,专科生6名;按工作经验分:不足1年者3名,1~3年者5名,3~10年者12名,10年以上者1名。按设置岗位分:学生4名,护士6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6名。

1.2调查方法 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对在岗的21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前后两页,首页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无换过科室等;尾页采用选择的方式,分为“特强”5分、“较强”4分、“较轻”3分、“一般”2分、“没有”1分等5个选项。主要调查内容包括:①工作强度情况:工作量的程度、加班的程度、休息的程度、急救的程度;②工作环境情况:家属沟通的程度、同事之间的关系程度、晋升的程度、待遇的程度;③业务学习的情况:专业培训的程度、学习开会的程度、发表文章的程度、深造学习的程度;④医患关系情况:家属投诉程度、医患纠纷程度。

2 结果

调查问卷时间为30 min,第2 d对数据统计,4个方面统计分数均>10分,见表1。

3 讨论

3.1护理工作压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 新生儿科患儿因其年龄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身体脏器尚无发育完全,容易发生疾病,病情发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不良后果。护士在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时需要记录生命体征情况、精神状况、意识情况,当新生儿出现反常情况立即上报值班医师,做出相应处理;若观察不仔细,很难发现异常情况,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士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护理新生儿,加之护士人员不足,新生儿众多,值班时间间隔很短,未能做到及时调节,导致很多护士出现生物钟紊乱,个人生理周期不稳定[2]。

3.1.2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由于家庭成员对宝宝的过度重视,新生儿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有些家长要求护士扎针时候能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孩子遭受二次痛苦,这对于新来的护士甚至有经验的护士来说有一定难度,有r候会受到家长的抱怨甚至责骂,这对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为了提高自身技术,需要护士更认真的积极的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操作,造成了心理压力[3]。

3.1.3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住院患者及家属认为疾病的康复是主治医师的功劳,护士只是医嘱的执行者,当有不妥时就会将抱怨发泄在护士身上,给护士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4]。新生儿科家属无法看到护士的工作情况,输液前要进行“三查七对”,夜班护士需要每2 h观察孩子情况1次。新生儿科独特的工作性质,时常加班加点,加上节假日照常值班,对家庭未尽到相应责任,容易受到家人的误解和自身的责备。医院环境复杂,科室众多,护士与主治医生、值班医生、上级领导、行政科室、患者家属都存在微妙的关系,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矛盾冲突,陷入僵持的局面,导致自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1.4专业技术的提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手段和医疗设备都在不断改进,新设备、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也随之产生。呼吸设备和心电监护设备的不断改进,要求护士对熟练掌握各种机器的性能和作用。对各种护理操作能做到游刃有余,顺手拈来,如静脉留置穿刺、动脉血气的采集等。护士定期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护理理论考试、学分培训、业务开会学习、各种经验交流等,往往下了夜班得不到休息;进行晋升竞争,等都给护士造成了心理压力。

3.2干预对策

3.2.1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护士的时间主要在家和单位,因此单位的环境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在护理站放置绿色植物、鲜花,在病房内粘贴卡通图画,通过改善护理工作环境调节紧张的心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调节护士的身心,还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护理人员与家人、朋友、同学的交流,锻炼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抗挫折的能力。

3.2.2加强人性化管理 制定合理排班制度,对夜班护士实行一定奖励,对于加班护士进行记录,每月进行统一上报,也可给予适当奖励。当入院新生儿很多时,值班护士工作出现难度,可启动弹性加班制度,调用备班护士值班,如果人员不够时,可想、向上级部门反映,调用其他科护理人员,适当参加一些工作;入院患儿不多时,及时安排护士休息,通过合理的排班制度达到劳逸结合,缓解日常工作压力。通过待遇倾斜政策,使护士感觉付出和回报同等。定期对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做到工作了的公平待遇。对于有困难的护士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使护理人员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3.2.3人际关系的处理 每月进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课,课后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业务水平,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促进了人员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建立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5]。对于入院的患儿家属进行耐心讲解,包括科室制度、治疗措施、护理程序等,希望得到患儿家属理解。建立责任护理制度,每位责任护士最多管理10名患儿,自患儿入院后开始全程负责,包括入院、核对医嘱、完善检查、基础护理等方面,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自身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李金蕊,陈琳华,张风梅.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与分析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6):487-488.

[2]梁红霞,李依M.临床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1):65-66.

[3]孙玉琴,黄俊梅.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管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66-67.

篇5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71-01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新生儿科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调查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其中年龄最小的护士20岁,年龄最大的护士35岁,平均年龄为27±5.5岁。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短的1个月,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长的17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0±6.5年。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为要求护士写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要求条理清晰,目前明确。由专人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汇总、统计、分析,将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

1.3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2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对20名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详见表一

由表一可见,通过对20名护士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医院存在感染的风险、新生儿发生损伤的风险、发生法律纠纷的风险、医疗设备的管理不当的风险、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而这五项的提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和实行保护性的隔离,即搞好新生儿室内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好室内物表和空气的消毒和监测。对室内物品进行妥善的管理,对新生儿的衣服和奶瓶等用物,管理要求一人使用一次后即进行一次消毒,特别是对蓝光箱和新生儿暖箱及辐射台以及复苏气囊等严重进行消毒。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严格执行,对探视制度严格执行,临床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相应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注重每个环节的重要性,预防出现交叉感染;对新生儿意外损伤加强防范,即加强对输液患儿的巡视,避免出现漏针,患儿如出现漏针,应使用硫酸给予湿热敷。给予患儿带上防抓伤手套,检查眼罩是否牢固,不能堵住口鼻呼吸后,进行蓝光照射[1]。对患儿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并勤换佩戴的纸尿裤,防止发生红臀,如果患儿已经发生红臀,应给予涂抹蹂酸软膏。注意新生儿程度辐射台的探头发生滑脱,和烫伤,并经常的对血氧探头的部位进行更换,避免发生局部受压。在对新生儿进行喂奶时,要特别注意喂奶的姿势和喂奶的方法,防止发生呛奶而导致窒息发生。对患儿的手圈要注意保护,在脱落后在给予及时的补戴;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并转变服务的理念,由于新生儿室收治的患儿均无生活自理的能力,均为特殊患儿,均无家属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具有一颗极强的责任心,树立起良好的服务理念及意识,同时应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及医德医风建设,使服务的形式表现为多样化和规范化,做到专心工作、专心做事、专心巡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落实责任制度、在正常情况下患儿均无家长的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监督,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对服务的理念进行深化,加强医德建设和医风建设;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进行规范。护理病历记录属于临床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观察和护理实施的原始记录,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依据存在[2]。

3讨论

新生儿病房所收治的患儿均为从出生至足28天大的婴儿,婴儿的新生儿期是一个由母体环境向外界环境过度的重要阶段,既是胎儿期的一个延续,又是人类正常发育的一个开始。新生儿期是小儿进行生理功能调整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的一个阶段。因新生儿期婴儿的生理调节与适应能力还不成熟,且其机体的抵抗力较低,所以极易发生疾病,且病情的变化较快。所以,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已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水平,避免护理意外的发生。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高,责任大、难度高、繁琐等特点,而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后发现,预见性的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是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严格按照临床护理的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水平,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使临床护理人员能够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3]。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制度和实施相对应的防范措施,能够通过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婷旋.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4(2):8102.

篇6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14-02

新生儿是指胎儿在宫内或产程中由于缺氧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循环障碍,致氧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足及主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表现,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也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国内患病率约5%-10%[1],我院新生儿科收治216例新生儿窒息的患儿,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6月-2010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因窒息进行复苏抢救的患儿216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窒息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婴132例、女婴84例、胎龄≤36周(早产儿)36例、36-42周(足月儿)173例、≥42周(过期产儿)7例,体重4000g 15例。根据Apgar评分标准[3]轻度窒息(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188例,重度窒息(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28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10例。颅内出血6例。

1.2 抢救护理方法:由我院或其他医院转入新生儿科的患儿均给予特级护理,新生儿重病监护,血氧饱和度

2 护理措施

2.1 保暖:将出生后的新生儿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将新生儿置于红外线保暖床上或红外线辐射台上。用预热好的毛巾擦干全身,以免大量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待患儿病情稳定后置于预热好暖箱内保暖,一般箱温在30℃-32℃,早产儿箱温在32℃-34℃,相对湿度55%-65%,定时测T,维持患儿肛温在36℃-37℃之间,以免体温过低而引起并发症。

2.2 呼吸的护理,迅速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通畅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将头后仰,立即用吸痰管清除口、咽、鼻、喉器官中的黏液及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翻身,拍背、吸痰措施。吸入羊水的患儿出生数天后仍有羊水从口中溢出应采取侧卧位,以防返流器官引起吸入性肺炎。

2.3 迅速建立自主呼吸,轻度窒息患儿可采用触摸背部、轻弹足底,手按胸廓等方法刺激患儿恢复自主呼吸。重度窒息的患儿需立即组织抢救复苏,严格按照《新生儿复苏指南》[4]进行。复苏过程主要为①开放气道、行Apgar评分②建立呼吸③恢复循环④药物应用⑤评价、除上述五步急救措施外,还要保持氧的供给,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病的发生。

2.4 吸氧: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根据氧饱和度调节氧浓度,注意保持给氧通畅和湿化温度,提高氧疗效果,吸氧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根据病情及缺氧情况给予间断吸氧,持续吸氧或停氧。

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注意监测体温、呼吸、心率及严密观察面色、神志、意识、瞳孔、哭声大小(是否尖叫)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吸吮及各种生理反射、尿量、大便及皮肤色泽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如有异常并及时报告医生。

2.6 合理喂养:采取少量多次喂奶,轻度窒息的患儿喂养后抬高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的发生,中度窒息恢复不佳的适当推迟喂奶时间,需鼻饲喂养的要注意胃管的清洁,喂奶前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内的残渣,推注奶量后、(鼻饲喂奶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呕吐、紫绀等情况)再注入少量温开水保持胃管内清洁通畅,并妥善固定,胃管24h更换一次,对胃管不能耐受的患儿行胃肠外营养。

2.7 给药的护理、严格、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注意用药的效果及副作用。常用的抢救药如肾上腺素,扩容剂等可用微泵输入。

2.8 静脉输液的护理:可采用静脉留置针,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每次冲封管工作,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如发现胶布污染应及时更换。定期观察置管部位有无液体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

2.9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清洁安静,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医护人员及家属进入病房均要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各项操作前要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以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每天沐浴2次,并做好脐部和臀部的护理。

2.10 健康教育:向家属讲解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知识,让亲属认识本病的危害性及早治疗的必要性,科学喂养,精心护理,添加辅食及预防接种。

3 小结

新生儿窒息对全身各个系统均造成损害,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护理中应认真观察患儿的病情,并给合新生儿解剖特点,做好各种基础护理,因此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在抢救新生儿窒息提高治愈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敏.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操作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学,2009.4(22):224-22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01

篇7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13-02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都是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新生儿期既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这段时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病且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加强防范,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做好预见性护理,避免各种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

1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不等,新进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接受专科培训时间较短。有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只求完成任务,工作中缺乏思考。新生儿科护士不仅要求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护士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而且还需具有较强的慎独精神。以往发生的护理纠纷中,大多由于护士服务态度不好,与家属沟通欠缺,应变能力不足。另外新生儿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得家属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增强。

1.2护理不周时有发生,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新生儿病房无陪护,患儿无语言表达能力,各种需要和不适无法明确表达。在进行新生儿基础护理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发生红臀、尿布疹、鹅口疮、交叉感染;新生儿沐浴时发生的烫伤、受凉;使用暖箱、蓝光箱、烤灯等设备不当引起烫伤。巡视患儿不及时或巡视时未发现问题引起的后果,如异物压伤、抓伤患儿自己,双足擦伤、输液渗漏,各种引流管及静脉输液管脱出等。

1.3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交接班时和护理过程中以及患儿出院时不认真查对床头卡、胸牌、双手圈,就可能发生差错事故;入院体查不认真,检查患儿不仔细就可能未发现患儿某些身体缺陷和异常,未及时与家属沟通就遗留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缺乏经验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从而错过最好的抢救时机;有时遗忘医嘱,甚至遗忘危重病人的特殊用药和护理从而引起不良后果。

1.4护理记录书写不认真,不规范。护理文件是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是医疗纠纷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护,护理记录更为重要。但部分护士不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如记录不严谨、不及时、不准确、医护记录不吻合,不能体现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甚至还存在刮,擦,涂等现象。

1.5新生儿病房工作风险高,压力大。病房护理工作琐碎、繁杂,事情较多,加上患儿病情变化快,要求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静脉输液频繁,液体滴数要求准确,静脉高营养持续时间较长,液体容易渗漏而需重新穿刺频率高。患儿易哭吵加上各种仪器噪音使护理人员心情烦躁,加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和心理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定期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及操作培训,对新进人员强化培训并严格考核,使她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作为新生儿科护士不仅需要有爱心、细心、同情心、耐心,还需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良好的工作态度,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尽可能得到家属的理解,使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

2.2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严格执行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不同疾病的护理常规和各班职责,并定期进行考核。让每位护士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及相关的护理法律及责任,尤其是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巡视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如自己能力无法解决及患儿受到伤害时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做相应处理。

2.3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患儿身份识别制度,交接班提前10分钟到岗,执行床头交接班,认真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并核实患儿身份。患儿外出检查或出院时均由2名护士同时检查、核对患儿信息无误后再与家属一起核实患儿身份后方可让家属抱离病房。

2.4加强护理记录规范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护理记录的要求和规范。加强医护沟通,保持记录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认真书写护理文件。

2.5医院领导重视新生儿科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护士。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制,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对新生儿科护士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团结协作精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压力。

总之,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使护理行为及操作规程规范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完善自我。不断加强与家属沟通能力,不断强化新生儿住院安全意识。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的得到家属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达到新生儿安全康复出院,家属对医院信任感增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生儿护理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1988,4:19-20.

[2]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余贵妍,王玉芬.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66.

[4]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4:97-98.

篇8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例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出生体重<1500 g 2例,1501~2000 g 7例,2001~2500 g 11例,>2500 g 16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15例,其中双胎6例,生后1 min apgar评分:轻至中度窒息(apgar 4~7分)28例,重度窒息(apgar<3分)8例。其中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26例。脐带绕颈20例。

    2  抢救措施

    所有病例由产科转入我病区后,均给予密切监护,so2<80%者给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置暖箱保温,保持中性温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部分应用扩血管及升压药以改善微循环,根据血气情况给予碳酸氢钠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除2例早产儿合并ards在入院24 h内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其家属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出院。

    3  护理要点

    3.1  保暖  出生后立即采取保暖措施,置于红外线抢救床上,用预先温热的毛巾擦干全身,以免大量散热。因为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很嫩,血管较多,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易发生低体温,必要时可戴绒布帽或用松绒毛巾包裹。

    3.2  呼吸道管理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预后。新生儿应放置在远红外线的加热器下,呈轻度垂头仰卧位,颈稍伸展,肩下垫卷筒毛巾以维持。接着以球形吸痰管或连接吸引器于口腔,然后再鼻腔吸引。生后1 min内,应避免强有力的气道深部吸引,因可刺激迷走神经而致反射性心动过缓[1]。如新生儿哭声较弱,可摩擦背部或轻弹足底,大多数情况下,可致大声啼哭及有规律的呼吸。

    3.3  吸氧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根据氧饱和度调节氧浓度,注意保持给氧通畅和湿化温度,提高氧疗效果,以免高浓度氧气吸入造成未成熟儿晶状体纤维增生[2] 、婴儿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湿化温度一般调节到入口温度32 ℃~34 ℃为佳。

    3.4  病情监测  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率、体温、面色、血压并详细记录。对危重患儿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持续的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使用时应根据病情调节心率报警限,常规为病人平均心率的±20次/min,调节呼吸报警上下限。新生儿呼吸功能差,注意调节呼吸暂停时间,一般为15 s或20 s。新生儿胎脂较多,注意清洁监测局部皮肤,电极板位置粘贴合适、及时更换。若心率<100次/min或>160次/min,呼吸>60次/min,呼吸暂停>15 s,体温<36 ℃,血氧饱和度<85%,应立即通知医生。

    3.5  给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常用的抢救药物有肾上腺素、扩容剂(全血、5%白蛋白、生理盐水、乳酸盐液、碳酸氢钠、纳洛酮)等,防止在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为了方便抢救病人,可用微泵输入。

    3.6  喂养  轻度窒息者喂养后抬高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中度窒息恢复不佳者,适当推迟喂奶时间。胃管喂养要注意胃管的清洁,喂奶前要洗净胃管内的残渣,推注完奶量后,再注入少量的温开水,保持胃管内的清洁通畅,并妥善固定。胃管24 h更换1次,对胃管不能耐受者行胃肠道外营养,遵医嘱补足液体量及热卡,可用输液泵维持总液量。

    3.7  静脉输液护理  可采用静脉留置针,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每次的冲管和封管工作,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如发现固定胶布污染应及时更换。定期观察置管部位有无液体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

    4  体会

    新生儿窒息[3]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窒息或娩出过程中引起新生儿的呼吸障碍。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5%~10%。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占新生儿总死亡数的20%~30%。笔者认为,应大力宣传医学知识,增强群众的医学意识,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1)加强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加强产前和产程的监护,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2)孕妇自我监护也应加强,如自数胎动,及时发现其变化等,如有宫内窘迫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冯则康.中华新生儿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9.

篇9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由于围生期窒息等因素导致的缺氧与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引起胎儿及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现将我科2010 年1 月~ 2012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0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 男32例, 女28例, 入院日龄为出生后0.5 h~7d。生后3d内起病者47例, 4~7d者13例。宫内窒息32例, 娩出过程中窒息28例。

1.2 HIE诊断标准

一般出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h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拥抱反射活跃;中型:有嗜睡或意识迟钝,肌张力低下,可出现呼吸暂停、眼球颤动或肢体僵直及局限性阵挛性惊厥的表现,吸吮、拥抱反射减弱,瞳孔缩小;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脑水肿现象严重[2]。

1.3实验室检查。在生后1周内, 入院72小时进行第1次头颅CT检查, 其中轻度38例, 中度15例, 重度7例, 并有颅内出血者13例,新生儿肺炎21例,黄疸者24例。

1.4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护理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上配合康复护理方法。以观察两组疗效比较。

2 结果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本组6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护理方法)显效17例(56.66%);有效12例(40.00%);无效1(3.34%),总有效率29(96.6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显效14(46.67%);有效11(36.33%);无效5(16.67%),总有效率25(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P < 0. 05))。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宫内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缺氧主要引起脑水肿及神经元坏死,缺血主要引起脑血管梗塞及白质软化。

本实验操作方法如下:

对照组方法:1.保暖:1早产儿室内温度应保持温湿度适宜,对体温较低、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则给予暖箱保暖。2暖箱保暖:体重越轻箱温要求越高,体重在1501-2000克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1001-1500克者,暖箱温度在32-34℃,一般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随着日龄增加而相应调整暖箱温度。2.喂养:喂养以母乳为最优,若无母乳,可用配方奶粉。3.密切观察病情: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采取侧卧位,定时更换,并轻拍背部。2供氧,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遵医嘱给予吸氧。3呼吸暂停时给弹足底拍背等刺激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压呼吸,咽喉部有分泌物者应及时吸出,并报告医师。4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必要时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护理:1.预防感染,早产儿室内必须空气新鲜,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擦,每周用消毒液消毒。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工作人员护理前须洗手,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内水。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

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3]: 1视觉刺激:将颜色鲜艳的玩具放在患儿眼前,多次逗引患儿的注意。2听觉刺激:给予患儿听母亲录音和钢琴曲,尽量选择听同一乐曲,2次/d,每次30~60min;3触觉刺激:被动屈曲患儿的四肢,抚摸以及变换患儿的姿势等。对患儿进行皮肤按摩,按先俯后仰、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3 次/d,每次10~15 min;4婴儿操:进行婴儿被动操训练,轻握患儿手脚,按摩并伸屈四肢,按节律反复进行活动,6次/d,每次10~15min;5水疗法:病情稳定后予以游泳水疗法,在新生儿脖子上套上微型的气圈,选择在室温30℃左右的婴儿游泳室内进行,池内的水温保持38℃恒温,让其在音乐的节奏中游泳运动,并配合穴位按摩。

HIE无特效治疗方法,以早期支持疗法为主,着力预防胎儿宫内窘迫,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将康复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科的常规护理中,此方法以最早时间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减少患儿后遗症的风险率。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84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采用如文中所述的窒息复苏及护理措施。结果:有56例转至儿科进行下一步的治疗,26例进入母婴同室病房进行后续观察,2例患儿放弃治疗。复苏成功率达到了97.6%,并且没有一例患儿出现并发症。结论:细致、及时、科学、准确的护理工作是新生儿窒息能否成功复苏的决定性因素,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能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所谓新生儿窒息,就是指新生儿在娩出后,呼吸受阻,进而导致气体交换功能出现障碍,诱发pH值降低及二氧化碳潴留,一般是子宫内缺氧的延续。只要是能够引起胎儿与母体血液与气体交换的因素,都能够诱发功能窘迫、宫内缺氧或胎儿出生后1min内无呼吸仅有心跳的问题,最终导致与呼吸衰竭有关的一系列并发症。为了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本次研究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84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1712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有8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4.9%。其中,有74例为轻度窒息、10例为重度窒息。男性患儿为46例,女性患儿为38例。

1.2 方法

1.2.1 窒息复苏及护理方式: 对于新生儿的窒息,应以预防为主,在分娩之前,医护人员就应该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以便使对窒息的抢救更加及时、有效。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有儿科医师、产科医师和护士,且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具备相应的复苏技术。我院对于这84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主要采取以下复苏及护理措施。

(1)新生儿的保暖: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全,而窒息则会使其热量产生能力下降,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就容易使新生儿的体温失衡,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器官功能损害及代谢功能紊乱。为此,我院的医护人员先将窒息新生儿放置在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在将温度控制在30~32℃之后进行窒息复苏。另外,新生儿出生以后,医护人员应注意立即使用干毛巾将附着在婴儿身上的黏液、羊水擦拭干净,同时确保操作台的干燥度。

(2)呼吸道的清理及呼吸重建: 由于新生儿经常会将羊水吸入,因此确保呼吸道的通常对于窒息复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在娩出后,需要对其咽部、口鼻进行两次清理。第一次是在头部娩出后,将婴儿口鼻中的羊水和黏液挤净。第二次是在肩部娩出后,使用纱布对婴儿口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另外,在新生儿首次呼吸之前,还要注意使用吸痰管将仍滞留在其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清理干净。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操作后,患儿仍然没有自主呼吸,就必须要立即采取措施,促使其自主呼吸的恢复。首先,应该对患儿的背部进行快速摩擦,对其自主呼吸能力进行刺激。若无效果,则立即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式,即先将患儿的口鼻用无菌纱布覆盖,一只手将颈部托起,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对患儿腹部进行轻压,避免气体进入胃部。随后,对患儿的口鼻均匀呼气,直至患儿的腹部略微隆起为止,置于腹部的手此时进行轻压,以帮助患儿将气体呼出。

(3)药物治疗: 如果在进行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摩0.5min后,新生儿的心率仍没有出现显著的回升,就应使用1:1000肾上腺素按照0.1~0.3mL/kg的比例进行静脉注射。大多数的重度窒息患儿都会伴有混合性酸中毒,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对酸中毒进行纠正,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脑组织因缺氧所受到的损害,方法为静脉注射8~10mL 5%碳酸氢钠+0.1g维生素C+10mL50%葡萄糖溶液+10mL25%葡萄糖溶液,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的不同,可重复给药。

1.2.2 窒息复苏后的临床护理: 对于窒息患儿的成功复苏,只是整个护理工作的开始,成功复苏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将患儿转入监护病房提供更加严密的临床护理。复苏后的新生儿大多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因此需要对其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了控制。监控的主要内容有颅内压、血压、呼吸、心率、体温、脉搏等体征变化内容,同时也要对其排尿、肤色变化等给予关注。

若温度较低,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就会加强,容易导致高二氧化碳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低氧等问题。所以务必要确保患儿的干燥、温暖,尽可能降低热量的流失,使其体温稳定在36.5~37.5℃之间。

一般来说,窒息复苏新生儿的哺乳应有所延迟,其原因在于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的呼吸能力还比较弱,此时哺乳容易引起呕吐反应。大多数患儿可以在2~3d的禁食之后,根据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原则进行试喂。肾功能或心功能受损的患儿,则应将每日静脉输液量控制在<60mL/kg的水平,同时对其尿量进行观察和记录。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84例新生儿经过如上文所述的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有56例转至儿科进行下一步的治疗,26例进入母婴同室病房进行后续观察,2例患儿放弃治疗。复苏成功率达到了97.6%,并且没有一例患儿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一般是子宫内缺氧的延续,胎儿、孕母、分娩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问题,而这些因素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胎心监护、B超、体检等检测手段予以发现,所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会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细致、及时、科学、准确的护理工作是新生儿窒息能否成功复苏的决定性因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将极大的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仅有效保障了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能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大幅降低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使患儿未来的康复治疗得到更多的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翠卿.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2):2039-2039.

篇11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各环节系统化的模式。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护理模式。我科结合爱婴医院相关要求,以及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活动要求,将新生儿病房先改功能制护理为责任制优质护理,经2个月后过渡到整体护理。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实践,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及住院病人的称赞,现将爱婴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开展优质护理,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

从2010年5月开始在儿科新生儿病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试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新生儿床位:8张;护理人员: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2名。病种:新生儿肺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占70%;早产儿占30%。

2 方法

2.1根据护理部要求,首先组织科内全体护士学习护理程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意义,以及着手准备的硬件、软件的东西。然后共同制订各班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标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标准及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种护理表格。

2.2新生儿患者全部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级别根据医嘱执行。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程序的六个步骤(即评估、诊断、预期结果、计划、实施、评价)开展工作,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2.3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两次业务查房。

2.4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整体护理质控小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科护士长每周或每2周抽查1例病人的总体情况,护理部每月或季度评估一次总体情况,以了解各层面护士的具体工作情况、护理效果,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要求限时更正。

3 措施

3.1提出护理目标 我院妇产科转入的患者确保纯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不足95%以外的患儿选择其他同月龄母亲的乳汁或者是适合本患儿的合格的代乳品;确保喂奶安全;确保病室空气、用物、医务人员手生物监测合格;确保基础护理到位。确保观察病情到位;确保患儿出院后能得到正确的护理指导。

3.2重点环节护理工作安排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全面负责所管病人的整体护理工作,后勤保障及物品管理等行政业务由儿内科专业组负责兼管,全科护理人员由科护士长统一调动。

3.3新生儿专业组护理人员重点要求 患儿及母亲入室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病情及爱婴医院的要求,对入室患儿及母亲立即进行评估,随时做好抢救工作准备,对患儿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母乳喂养做出正确的评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和技巧的指导,并帮助母亲正确喂哺;对不具备吸吮能力的患儿护理人员要亲自喂哺,确保患儿安全;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和每位产妇及家庭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宣教。责任护士要做好母婴同室的各项管理,消毒隔离到位。科内每季度培训一次新生儿护理技术及母乳喂养知识一次,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4 结果

4.1通过对2010年1月、2月出院的10例病人和2011年3月、4月出院的10例病人用内容完全相同的一份调查表进行调查,以无记名的形式于出院当日填写并收回,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如下:

4.1.1开展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得到显著改善,病人满意率从88.5%上升至98.6%。

4.1.2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能更主动地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帮助母亲喂奶、换尿布,为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教,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感到满意、放心。

4.1.3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把患儿及其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不仅着眼于疾病护理,更重视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使患者感到安全,整体护理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4.1.4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观察病情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护士基本上能解答患者提出的医疗、护理方面问题,并增加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主动为患者提供病情信息。

4.1.5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留在病室内,离开病区的机会少了。

5 讨论

5.1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要求护士能独立给病人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变以前被动的工作方式为主动的方式,从而激励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能主动巡视病房,为病人解决问题,进行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为患儿及家庭提供了全身心护理,使病人满意、放心,使护理总体水平得以提高。

5.2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身心护理和优质服务。整体护理试行一年来,儿科的总体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病人满意率提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得以加强,病人、医生、护士一致认为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有显著提高。这说明整体护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行的、实用的护理新模式。

篇12

【中国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403-01

新生儿学是研究新生儿保健、医疗和教学的一门学科,是儿科学中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新生儿科是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收治的患儿多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营养不良的新生儿。所以新生儿科护理除了满足于临床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有新生儿科的特殊护理要求。现将新生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 树立护生正确的实习态度,制度完善的带教计划

由于新生儿室是24小时无陪全护理病房,所以更加需要护士的责任心,爱心及细心。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周内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意识,带教老师必须制定出一个周密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讲课的内容和时间、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等,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护士长应挑选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高年资护士或护师来担任带教老师。为保证带教效果,施行1位老师带教1名学生。临床带教的质量与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实现教学目标、决定实习效果的关键。新生儿科实习一般只有1个月时间,第1周由带教老师介绍科室环境及医护人员,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布局,科室工作性质及专科特点,各种药品、器械、抢救器材的存放位置,新生儿室无菌区、非无菌区的划分,以及各种医疗物品的消毒方法及治疗室、隔离室、沐浴室、配奶室、污物间的空气消毒法等。第2~3周带教老师讲解并示范各种操作,如:配奶、喂奶方法,口腔、脐部、臀部、皮肤的护理,配药及药物小剂量换算等;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如:温箱,微量泵,兰光仪,呼吸机,雾化机,吸痰器,监护仪等的使用。及时了解护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带教计划。第4周在全面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实习,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带教老师认真修改并指出问题,让实习护士尽快掌握护理病历书写的要领。最后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的考试。

2加强整体观念的培养,注意言传身教[1]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操作技能,当今的护理学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让实习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整体护理行为,促进其观念的改变和形成。

3严格要求护生,加强思想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严格要求护生,使她们在思想、言行、举止、仪表等方面都要能按护士礼仪风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由于新生儿室是24小时无陪病房,大多学生认为新生儿不懂表达,对新生儿的保护意识非常淡薄,所以对新生儿操作动作粗暴,对新生儿的啼哭和反抗完全不理会,甚至没带教老师指教情况下擅自操作,对新生儿的生命毫不尊重。所以更要培养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在操作中要严格认真地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加强无菌观念,掌握消毒隔离方法等。在带教过程应同时加强学员的思想道德再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注意形体仪表美,树立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具体而生动的事例,教导学生在工作中应勤勤恳恳,严谨认真,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及时、细心、熟练、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4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

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医院是实习的基地。学生对在校时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感到比较抽象并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带教老师应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或讲座,将临床经验和护理体会传授给学生,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增长实践经验,增补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护理查房或交接班时经常提问,并多为实习护士创造动手机会,并在旁监督指导,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应多加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师生交流,注重信息反馈

在带教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可产生积极的效应,而消极的情感会大大降低实习的效果。老师对学生应充满热情,对患儿犹如自己的宝宝,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学生会因老师情感的感染而产生愉快、积极的心理,接受知识快,从而提高实习效果;老师要热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使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感受到重视,对实习医院有信赖感;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是采用启发、鼓励、诱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清除紧张心理,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经常听听她们对教学的反映,从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6 巩固基础知识,突出专科教学特色

新生儿科知识涉及非常广,涉及呼吸疾病、消化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多方面的知识,除了需要掌握新生儿期生理特点外,还须了解其他科疾病的常规护理。只有具有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才能达到较高的专科护理水平。教学组长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出一些产科相关基础知识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发现知识的薄弱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然后根据知识薄弱面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与讲解。新生儿的急危重患儿多,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有些患儿一入院时就会有生命危险。例如:新声儿重度窒息,要立刻进行抢救处理。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何正确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对危重病人进行妥善护理尤为重要。

篇13

关键词 新生儿 微量血糖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82

近年来,新生儿血糖的测定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一些治疗措施中如静脉营养、重度窒息的治疗等,血糖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1]。2008年采用微量血糖测定仪,应用罗氏微量血糖仪,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30例患儿,足月儿43例,早产儿20例,新生儿窒息14例,糖尿病母儿1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低血糖25例。

检测结果失败原因分析

错误的操作程序:操作错误会使检测失败或者测出虚假的测定值。护士应熟练掌握血糖仪的操作。例如,罗氏血糖仪是血糖测试片再滴血的,如果滴血后等待时间过长放进血糖仪,就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消毒后残留的酒精,检测时摆动试纸条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采血部位:新生儿经常难于从手指上取到足够的血滴,采用足底采血简便易行。

采血不当:若测试时采血量不足,特别是反复挤压后所得到的标本,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得偏低的结果,这时就需更换试纸条重新测定。血量多一些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过多则会溢出测定区,有时也会导致失败结果。因此,采血时因血流不畅而过度挤压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都会使检测受到影响。

血糖仪的影响:不洁的血糖仪测试血糖时,不可避免会受到环境中血液、灰尘、纤维、杂物等的污染,特别是检测时不小心涂抹在仪器上的血液,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血糖仪要定期检查,清洁保养。对测试区的清洁一定要注意,擦拭时不要使用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剂,以免损伤其光学部分。

试纸条的影响:试纸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所有问题中最关键的,绝大部分的检测误差都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变性所引起。很多血糖仪测试血糖的原理是血糖试纸上的酶(氧化酶或己糖激酶)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并显示颜色,血糖仪分辨后显示读数。血糖仪本身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其他影响因素:例如血糖比积偏差,血液中的其他糖类及内源性物质、药物影响等因素。

护理对策

采血前应室温控制在22~24℃,检查一下新生儿足底温度,对四肢冰凉者,最好采用加温法,但应注意加温袋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发生烫伤。局部针刺不宜过浅或过深(足月儿3档、早产儿2档),同时应注意避免在有炎症和瘀血、水肿的部位采血。针眼之间应相距≥2mm。对加温采血者,局部血量较丰富,按压止血要>2分钟。取血完毕后予棉球压迫针口止血,试喂糖水安抚婴儿。选择采血部位:选择足跟内、外侧缘,此部位血运丰富、皮肤组织较厚,损伤小。早产儿可浅些(刺针2档),让血自行流出,避免用力挤压针口以致影响检测结果。最先流出的血液含有组织碎片,应用棉签拭去,再将流出的血液滴于血糖仪试纸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采血,以免引起局部感染导致败血症的发生。如足底已有硬肿、水肿避免采血。试纸条必须储存在原先有密封盖的小瓶中;绝不能将试纸放置于其他容器中;放置于气温≤30℃的阴凉干燥处,避免直接光照和热;不要冷藏、不要弯曲、切割,或以任何形式改变稳定状态的血糖试纸;手指等不要触摸试纸条的测试区,尽量选用单独包装的试纸条,试纸条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应对护理人员进行采血的护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此类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采血部位消毒:在准备消毒穿刺前,检查新生儿足部是否清洁干净和足够温暖,用75%酒精棉球消毒针刺部位,待数秒后自然干燥,才可操作,以免影响结果。整个操作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周围环境清洁、干净,婴儿要保暖;操作时条形码与试纸条应相匹配;电池应足量。

讨 论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一直是儿科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新生儿早期,不仅低血糖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而引起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2,3],高血糖也可导致高渗性利尿、全身脱水甚至颅内出血[4]。而新生儿血糖异常时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故对新生儿进行动态监测血糖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现采用微量血糖仪具有简便、用血量少、快速等优点,便于动态监测,本研究通过对130例新生儿包括足月儿和早产儿监测微量血糖的研究发现,护士熟练的操作方法、采血部位、温度、血样的量以及仪器的清洁程度均对微量血糖的数值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在监测中加以注意。

需加强围产期保健,普遍开展新生儿血糖的监测,对新生儿早期,尤其是早产儿或有窒息者应在48小时内动态监测血糖,以便早期发现血糖异常,早期治疗。防止糖代谢紊乱进一步发展而加重脑损伤。

参考文献

1 陈赫赫.窒息新生儿微量血糖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3):70.

2 王佩茗,黄春香,黄晓强,等.影响新生儿低血糖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9,17(4):236-237.

篇1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患者共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龄33周~42周,平均年龄(37.5±0.5)周;对照组患者中男65例,女35例,患者年龄38周~42周,平均年龄(40.0±0.5)周。其中新生儿窒息3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40例,早产儿10例,其他12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一般临床表现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告知患儿一般病情,并要求家属配合护理工作,做好监护工作。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措施,以新生儿为中心,将新生儿看作自己的亲人,如同弟妹一样地照顾;护理人员要更加勤快地巡查,在基础巡查的基础之上,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组成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实施24h全天监护的值班管理,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做好交接班工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时统计分析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包括新生儿护理纠纷等。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人数达到98例,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新生儿风险事故发生统计分析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前馈性控制措施之后,新生儿护理纠纷1例,跌倒患儿0例,风险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中风险发生率为8.00%,对照组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