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急诊诊疗常规范文

急诊诊疗常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急诊诊疗常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急诊诊疗常规

篇1

武广二标轨枕场系目前四局和××*公司在建的第一个高速铁路轨枕场。担负着武广二标216.2公里(中铁四局、中铁大桥局、中铁一局)管段内的双块式轨枕网生产任务,总计需预制轨枕约70万根。按照武广公司总工期要求,二标须在明年三月率先投产。面对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生产的新标准、新工艺以及紧迫的工期,××*和班子其他成员既感到参加武广会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轨枕场前期的选址便是开头难中之难。进点时,正值盛夏酷暑季节,为了尽快安营扎寨,他和经理陈昌万等前期人员顶烈日、冒酷暑,连续一个星期对沿线进行全面仔细的勘察,行程一千多公里,最后通过综合比选,将场址设在汩罗市汩新工业园区的汩江纸业厂内,并在半个月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厂房租赁协议签订,为轨枕场下一步全面启动建设开了个头,打下了良好基础。难怪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成福首次来到轨枕场检查工作时,也对该场前期工作抓的紧,进度快表示满意,并当场拍板解决该场10万元的资金困难。

武广二标轨枕场在武广线总公司系统仅有两家。因此,在武广线该场不仅代表集团公司、公司的形象,也代表着工程总公司的形象。面对双块式轨枕生产线生产、生活较为集中的特点,××*和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抓好“三工”(工地文化、生活、卫生)建设,努力使之成为集团公司、总公司在武广线的一个亮点。为了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他和班子成员精心策划,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在投入46万余元安装七栋彩钢板房的基础上,又先后投入36万元对办公区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以及生活区的职工食堂、澡堂、卫生间等进行了全面的装修,澡堂安装了喷头式淋浴,生活锅炉按时为职工供应热水,隔日对职工开放澡堂,食堂添置十二盘蒸饭车、四开门的大冰柜、电煎饼锅,以及三十张四人座的快餐厅,室外四张大理石桌面。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公司、项目队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添置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羽毛球网架、高清晰数字彩电、dvd、功放、音箱等设施,并将有线电视接到每间员工宿舍并为员工及外协员工宿舍安装了空调。工会组织定时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并使职工足不出户,唱歌跳舞,打球下棋,读书看报,充分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为了加强工地卫生建设,××*和班子成员在经理部不设卫生所的情况下,专门配备了一个小药箱,备足了一些常规药,方便了职工为小病上街买药的困难。

高标准的“三”建设,不仅展示了轨枕场对外的薪新形象,而且充分调动了员工及外协员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增强了项目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难怪不少员工高兴地说;“书记和班子成员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说什么我们也要把工作干好!”

作为项目党支部书记,班子的“班长”,××*在抓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项目的生产经营。作为从事多年政工工作的他深知,一个项目的好坏,关键在班子。因此,进点后,他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每逢“三重一大”问题他都要求召开支部会、项管会、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讨论,尤其是对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比如协作队伍的选择、单价的制定、机械设备的采购、人事调动、员工定岗定薪等他也要求先召开会议讨论,然后在公示栏公示,时刻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坚持双签制度,试行近两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班长,××*同志全力支持行政领导和班子成员的工作,力所能及地发挥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力所能及团结和凝聚班子的力量。目前该场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补台、相互协作已成风气。

篇2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特定穴;取穴规律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220-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认为内脏敏感性增高是IBS的病理生理特征,是IBS患者症状产生的重要基础和症状多样化的原因,甚至被学者视为IBS患者的生物学标志[1],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实验室常规、细菌学及生化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而针灸治疗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也有文献报道了针刺治疗IBS有明确疗效[2],为明确针灸取穴对其治疗的规律,笔者对近15年来的相关临床文献报道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对常用取穴和归经等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资料选择 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近15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数字化期刊中所有相关文献,所有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的医案均录入数据,医案报道中凡有配合中药内服或采取其他治疗手段者一律不予录入,共录入115个医案。

统计学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按照取穴、归经的顺序,分类录入Excel表格,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然后选取出现频次较多的13个腧穴,依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对这些腧穴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IBS的取穴规律。

2结果

取穴频次、频率研究,见表1在115例病例中,以足阳明胃经为最多,足厥阴肝经次之。主要穴位为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太冲、章门、期门等。其中天枢穴使用次数最多,115个病例中出现107次,占93.1%,其次是足三里穴,出现101次,占87.8%,上巨虚穴,出现96次,占83.5%,再其次为中脘穴,出现85次,占73.9%。

具有祛风除湿的太冲穴,出现91次,占79.1%,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脾俞穴出现72次,占62.6%,此外还有理气降逆,调和脾胃的大肠俞穴,出现69次,占60%,调和肠胃,通经活络的章门穴,出现78次,占67.8%,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期门穴,出现63次,占54.8%。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本病属于中医“腹痛”、“便秘”和“泄泻”等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其病机与情绪失调、饮食不节、体虚劳倦、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尤其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在临床上IBS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针刺治疗IBS及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3]。在针刺治疗IBS的研究中,主要以足阳明胃经穴为首选取穴,足厥阴肝经为配穴。115篇病例分析亦表明,治疗IBS的穴位以健脾和胃,配合疏肝理气为最多,其中以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穴,居所取穴次数之首。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是大肠精气汇聚于腹部之募穴,是治疗大肠功能失常,腑气不通之要穴。有关文献记录天枢具有疏通肠腑、消食导滞、化湿和胃、理气通便之功,对各种胃肠病及胃肠相关病证有突出疗效。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脾虚泄泻大鼠天枢穴可使CD4+细胞含量增加,SIgA分泌增加,CD4+/CD8+比值趋向正常,增强肠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4]。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五腧穴的合穴,胃的下合穴,诸多文献记载足三里具有调和脾胃、宽肠导滞、清热除秽、降逆顺气、善治一切脘腹疾病的作用。正如《四总穴歌》中提到“肚腹三里留”充分地概括了“合治内腑”的含义。《针灸大成》曰:“主脏气不足,……,大肠冷,食不化,飧泄,劳瘵,夹脐腹两胁痛,肠中切痛雷鸣”。经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对慢性应激刺激所致内脏高敏性大鼠上巨虚穴可降低其结肠中SP含量,显著增加结肠中的VIP含量,提示电针上巨虚穴可能通过降低胃肠道局部的SP来抑制胃肠壁内神经元的兴奋性,并加强VIP对胃肠道的抑制作用,降低胃肠运动,减轻肠道高敏状态和动力功能紊乱,达到减轻内脏痛敏作用[5]。从取穴频次分析可看出,太冲出现的次数仅次于首选三穴,占79.1%,而章门、期门出现的次数也均占50%以上。这提示,选用肝经腧穴在IBS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待广大医疗工作者的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Mertz H, Naliboff B, Munakata J, etal Altered rectal perception is a biological marker of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Gastroenterology,1995, 109(1):40-52.

[2]逄紫千.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4):27-28.

[3]王威.针刺天枢、上巨虚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35.

篇3

关键词:美托洛尔;稳心颗粒;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1]。临床治疗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研究,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者系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经心电图临床确诊为心律失常。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6.5±13.5)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3±0.7)年。临床表现:38 例患者室性早搏,12例为交界性早搏,30例为房性早搏。排除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全身疾病,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照入院治疗先后的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分组在患者年龄、病情、病程表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照标准。

1.2方法 80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的常规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等。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剂量为10~20 mg,2次/d,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剂量为9g,3次/d,口服治疗[2]。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 3疗效评定 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具体疗效标准为:①显效: 患者经治疗后,心悸、胸闷、失眠、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24 h 动态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 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心悸、胸闷、失眠、气促等临床症状所有改善,24h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90%; 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心悸、胸闷、失眠、气促等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出现了加重,24 h 动态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减少50%以下[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疗效比较 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研究组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两分组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有5例,表现为腹部不适2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对照组有15例,表现为心动过缓4例,头痛4例,低血压7例,不良反应率为37.5%。在不良反应率的比较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发作时体检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治疗上,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洋地黄制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4]。本文研究中,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不良反应的比较上,联合用药组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针对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要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判断,治疗上应联合用药,及时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并给予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朱元州, 李婧, 田莉, 等.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009): 1034-1035.

[2]张桂华,杨崔领.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0,17( 3) : 179.

[3]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 ( 6) :405-413.

[4]王廷涛,张俊,张效明.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 6) : 489.

[5]MERIF-HF Study Group.Effect of metoprolol CR/X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MERIT HF)[J].Lancet,1999,253:2001-2007.

篇4

关键词:急诊外科;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84-02

1 急诊外科的特点

1.1 时间性; 生命急救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医护人员应迅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及时救治, 并做到有条不紊。由于急诊病人发病急骤, 且医务人员与病人接触时间短暂, 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迅速做出初步诊断并实施有效急救措施, 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1. 2 来诊的急、重病人中, 有的是病, 有的是伤, 有的病情重而复杂。因此, 就诊程序是病人直接到诊室, 先抢救, 后挂号。

1. 3 协作性强: 疑难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常需要多科室的协作, 因此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系统, 以便各科室之间做到有机的、密切而有效的配合。

2 急诊外科的工作方法

2.1 诊疗程序:一般来说,普通外科的诊疗项目是:问病史、做体检、写病历、开化验单、开申请单、开处方并做处理而急诊往往由于情况紧迫、时间紧急,通常进行乱序甚至是倒序执行。例如在急性创伤性的急诊诊疗过程中,时常遇见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伤者,就诊时一些患者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多数已无法实现问病史的常规步骤, 即使有少数清醒的伤者,若要按常规程序问病史到执行医嘱, 可能患者已经坚持不住。因此我们采取的程序第一步是立即对其进行静脉穿刺,补充体液,有时候需要补充氧气。如果这些步骤在5~10 min之内完成,能大大提高伤者的存活率。在操作的时候,要坚持以补充血液等体液为第一要务,测血压、询问情况、开化验单等都要在此之后进行。因为经常遇到时间过长浅静脉就由于休克而无法找到,需要做静脉切开的情况。而如果及时的话,简单的静脉穿刺就可以,进而及时补充体液、恢复血压。

再如肾绞痛患者, 若医生仍按常规步骤对其进行问病史、化验,患者就要再承受长时间的痛苦,这在急诊外科也是不符合规范的。一般来说,此类外科急腹症多由平滑肌痉挛造成。因此我们通常的处理步骤是先解痉镇痛,等伤者的疼痛缓解后再进行问病史、化验等步骤。

总的来说,急诊外科的诊疗程序不能强求普通的诊疗程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通常的第一步都是先治疗,然后才是检查和进一步治疗,在第一时间控制伤者的伤势并减轻伤者的痛苦,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2.2 诊疗方法

2.2.1 维持呼吸心跳:对伤者进行紧急处理,对呼吸心跳停止伤者立即开通气道并进行心肺复苏,固定颈椎,有时需要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使组织和器官回复供氧状态,避免由于缺氧导致的损伤。同时,检测和观察疗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2 维持循环: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或中央静脉导管,有时需要建立双静脉通道。避免组织低灌注造成的损伤。此时可以快速收集血液标本,为术前收集的情况做准备。并迅速正确及时地提出任何合理的建议。

2.2.3 处理出血和骨折:对出血者进行止血包扎,四肢出血者需在包扎后将伤肢抬高。密切监测肢体的温度和颜色变化。对骨折者进行夹板固定。

2.2.4 伤者转运:普通伤者采取仰卧位,昏迷者的头部需向一侧偏,胸部损伤伤者可采取半卧位,脊柱损伤者需随时保持头和躯干成直线。

2.2.5 监测:血压监护,如果有必要,一定时间内病情需正确记录并密切观察,相关部门协调与合作,共同提高救治成功率。

2.3 分类处理:本院常收治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者,对这两种严重创伤伤者,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2.3.1 交通事故伤者一般来说,对于交通事故伤者的救治遵照以上方法即可,

但交通事故伤者有其特殊点。一是昏迷伤者较多,且昏迷的原因多由于颅脑损伤和大出血这类致死因素。因此对其必须仔细观察,确认病情。除了常规的观察之外,还必须仔细观察皮肤、颈静脉、瞳孔、中心静脉压等。除此之外,眼、耳、鼻部等孔道有无出血也是观察的一部分。在抢救的同时进行这些观察可大大提高伤者的存活率。二是成批伤者较多,且多数没有家属的陪同,此时首要的任务是组织护理人员将伤者进行分流,向其部署明确的分工,如负责通畅呼吸道、负责监测、负责记录等,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伤者要进行分型,重症伤者需立即进入绿色通道,伤势较轻者可陆续进行诊治。由此可在大批量的伤者诊治时保持良好的秩序和效率。

2.3.2 高处坠落伤者高处坠落除了自伤和意外以外,多数属于建筑行业的工伤。伤势一般与坠落高度、有无阻挡、着地部位、就诊时间有关。对于高处坠落伤者来说,需要最短时间内明确致命性损伤。最常用诊断性胸腹腔穿刺,辅助以全身头胸腹的CT 同时扫描。维持呼吸和循环是必要措施,若遇到大出血的伤者,应抗休克,并同时进行手术,以免延误时间。此外,由于高处坠落受伤严重,脏器间可能互相影响,因此漏诊现象也十分严重。对其要进行全面和连续的监测,以避免漏诊带来的严重后果。

篇5

【关键词】急诊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43―02

急诊患者病情危、急、重的特点使患者及家属情绪易于紧张焦虑[1],如果护理措施不当易导致护患纠纷,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病情恢复。因此对于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急诊护士面临的重点工作问题之一。本文中我们对急诊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急诊患者健康的恢复和病情改善的影响以及对护患关系的改善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及家属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床编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诊疗组)和观察组(健康教育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45.7±18.5)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文化程度:初中9例,中专和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46.9±17.4)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文化程度:初中10例,中专和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层次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患者及家属未予以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宣传教育,即主要由管床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对其所患疾病的特点、发展规律、诊疗计划、预防护理等方面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以心理疏导,耐心解答其健康知识等方面问题。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选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对护士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的病情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科室作为医院抢救严重患者的一线,其医疗服务水平是医院整体水平的一个窗口[2]。急诊患者病情特点不同于其他科室患者,因其多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复杂的特点,同时患者及家属缺乏对所患疾病特点等医学方面知识的了解,如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往往容易紧张、焦虑、烦躁等,而这又易致其情绪及心理处于相对较差状态[3],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张丽明等认为传统的诊疗模式普遍偏于重视患者的生理需求,而忽视患者及了家属的心理需要[4],因此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极其重要。宣教的直接目标,即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理念,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各种焦虑紧张无助不安心态。最终目标理念为促进急诊患者病情康复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罗坤等研究发现对急诊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5],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相符的。

急诊科室的环境使护士处于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的环境,护患关系往往较为紧张,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张炜兴,徐惠兴.应用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满意度[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6(12):473.

[2] 朱燕妮.健康教育对急诊科患者及家属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41-42.

[3] 蔡丽萍.急诊科开展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护理与康复,2011,10(5):382-384.

篇6

关键词:“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急诊医学;渐进式教学

急诊医学是在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边缘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特点和规律性。同样,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急诊医学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做一简述。

1现阶段急诊医学教学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1]。在现阶段,急诊医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弱项,特别是急诊医学教育的薄弱更加成为阻碍急诊医学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2]。医院急诊科作为急诊医学的主体,肩负着急诊临床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任务[3]。而临床工作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急诊医师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对于急诊医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4]。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实践性不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急诊医师的创造能力和现代医学思维[5]。另外,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在进行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时,因现实环境所限,缺少实践的机会。患者经急诊抢救后很快转至专科治疗,传统教学方法在这里受到限制。

2“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急诊医学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将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决策能力与综合抢救能力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来着重培养。因此,急诊教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在“急诊”这一特殊环境下快速判断病情、建立诊疗思路、完善相关检查、做出相应处理、综合急症救治的能力。

2.1以症状为纲

新的课程建设中,打破以病种为纲的内容编排,教学内容以症状为纲。设置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昏迷等。尽管学生已在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中学习了以急性腹痛为发病症状的相关疾病,但学生并不清楚在面对一位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如何厘清临床诊疗思路,并运用所学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知识做出初步诊断,进而实施检查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就以腹痛为教学内容,模拟医生在急诊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对上述症状进行引导性教学,以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如何进行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见案例1~2)。通过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式教学、PBL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腹痛这一内容后,能够在临床、在急诊遇到腹痛患者时不至于感觉无从下手,并随着其临床经验的积累,对腹痛这一常见急诊病症有清晰的临床诊疗思路、准确的临床判断和正确的诊治处理。案例1:急性腹痛。病史:李某,男,33岁,因“上腹痛2天”入院。患者于2天前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且持续性胀痛,初始尚可忍受,至次日晨加重,并出现左腰背放射性痛,进食后加重。遂急送当地医院诊治(具体资料不详),腹痛不能缓解,故急送我院急诊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极差,近两天未进食水,小便偏少,大便未排,体力下降。既往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T:37.2℃,P:11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营养中等,精神差,自主,急性面容,面部无红斑,眼睑无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和出血点,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无溃疡。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无抵抗感。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平,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Murphy’s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减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7.9×109/L,N:0.88,L:0.10,Hb:117g/L,Plt:88×109/L;ESR:63mm/h;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8U/L,AST:10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4.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65mmol/L,Mg2+:0.92mmol/L,BUN:18.14mmol/L,Scr:110.40umol/L,UA:470.1umol/L,Glu:12.69mmol/L,HCO32-:18.80mmol/L,AMs:1147.0IU/L。胸部X线显示:双肺纹理增粗,考虑感染;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部B超显示:胰腺体积增大,局部液体积聚,建议CT检查;腹部平片:肠腔气体积聚,余无明显异常。

(1)根据现病史,请学生学习和思考:①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②该患者上腹痛的病因可能是什么?③上腹痛的诊断思路是什么?④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要做哪些检查?⑤作为急诊内科医生,需要给患者进行哪些治疗?

(2)根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请学习并思考:①患者目前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②该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③该病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④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⑤作为住院部接诊医生,如何开出治疗患者的临时医嘱?⑥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案例2:案例1中患者李某入院后的病情汇总如下。

病情发展:患者入院12小时出现神志不清,极度烦躁,胡言乱语;呼吸困难;无尿。体格检查:T:38.5℃,P:140次/分,R:38次/分,BP:13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发绀,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布满干音、痰鸣音,双肺底有湿音,心率140次/分,律齐。肠鸣音消失,余腹部查体不合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8.9×109/L,N:0.89,L:0.10,Hb:117g/L,Plt:68×109/L;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6U/L,AST:11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5.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55mmol/L,Mg2+:0.92mmoL/L,BUN:31.14mmol/L,Scr:340.40umol/L,UA:510.1umol/L,Glu:21.69mmol/L,HCO32-:16.80mmol/L;血气分析:pH:7.31,PaO2:52.1mmHg,PaCO2:28.3mmHg,BE:8.9mmol/L,SaO2:83%。(1)根据上述信息,请学生学习并思考:①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如何考虑?②试分析该患者出现上述病情变化的原因及机制?③目前的诊断?④目前的处理?(2)通过对案例1、2的分析应达到的目标要求:①掌握腹痛的常见原因;②掌握上腹痛的诊断思路;③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④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⑤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2.2以疾病为重点

对与外科学、内科学重复的内容,在急诊医学课程设置中则不再重复,如气胸、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而对于急危重症所特有的、多发的、常见的疾病则在明确了症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述、学习。以休克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并无某一门课程系统、详细讲述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措施,而休克又是每一位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以急诊的角度对休克进行系统教学是极为必要的。这将使得学生重温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识,联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所学的可能导致休克的疾病,进而明确休克的病因学,最后掌握休克的治疗原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将得到极大开阔,不但能将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休克”联系起来,更能将休克的具体治疗方法带入到各专科的临床实践中。

2.3以急救技术为关键

在学习了急诊症状诊疗思路、常见疾病诊疗后,急救技术则是急诊医学的落脚点,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相比,本教学将急救技术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将心肺复苏术、多发伤处置、气道管理(含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等急救技术加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操作能力。对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对其进行考核[6]。以心肺复苏为例,以往学生通过大课学习了心肺复苏的知识,但由于并未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心肺复苏理论课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细节讲述,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们设置了心肺复苏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临床学院所拥有的现代多媒体模型,采取小班授课,教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我们科学制订了考核标准,以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编写了标准化的考核大纲,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急诊医学教学中,以症状为纲,形成急诊医学的诊断思路;以疾病为重点,掌握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急救技术为关键,掌握常规的急救技能。夯实急危重症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急危重症的诊疗思路、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对急诊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教学模式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综上所述,在急诊医学教学中采用“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以症状、疾病、急救技能为核心,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此教学适应现代教学和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应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使医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能够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在处理临床问题时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亮,熊建琼,刘明华.急诊专科医师的理论和技术培训[J].中国急诊医学,2005,25(10):744-745.

[2]张鸿,代华平.PBL教学法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教学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病案,2010,11(3):53-54.

[3]唐子人,李春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病案,2013,14(11):65-67.

[4]王长远,秦俭.加强急诊医师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4):757.

[5]赵威,李俊杰,尹文.EBL联合PBL综合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1):9-13.

篇7

通讯作者:汪红霞

【摘要】 目的 探讨科学的诊疗流程在急性酒精中毒中的建立和应用。方法 将1年内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建立的流程方案进行诊断治疗,评价疗效并总结分析相关问题。结果 急性酒精中毒诊疗流程的应用,使中毒疗程缩短、疗效提高,误诊和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结论 科学的流程应用于急性酒精中毒的诊疗,能有效规范医疗行为,显著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诊疗流程; 医疗质量; 急诊科

Research of the acute alcoholism treatment processes WANG Hong-xia, TAN Hong, JANG Wei, DENG Yan-hu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Sichuan 6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es in the acute alcoholism treatment.Methods All of the acute alcoholism patient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a year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es founded, then curative effect was estimated and problem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eatment processes in the acute alcoholism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elevate the curative effect,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rate and accident.Conclusion Apply the processe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acute alcoholism can helpfully administer medical behavior, strikingly elevate medical quality and ensure medical security. So it is worth generalizing and applying step by step.

【Key words】 Acute alcoholism ; Treatment processes; Medical quality; Emergency department

近年来研究发现,临床路径是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充分有效地利用医学资源,结合自身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和程序。诊疗流程作为临床路径的基础部分,在临床中得到了积极推广和应用,其能有效地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协作,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院急诊科在急性酒精中毒的救治过程中,制定和应用了科学规范的诊疗流程,并对其产生的临床疗效和作用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进一步建立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路径建立了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全年就诊于急诊科的406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下流程方案进行诊疗。诊疗区域分为分诊台、诊断抢救区、临观住观区三个部分,每个医疗区域有必须完成的医疗任务和工作,并要求达到相应的诊断治疗目标。

1.2 分诊台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初步分诊后,普通患者接诊进入急诊诊断室,危重患者直接护送入抢救室。

1.3 诊断抢救区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和诊疗

1.3.1 诊断抢救区接诊的患者,首先除常规问诊外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饮酒时间、饮酒量、饮酒浓度;(2)饮酒期间有无外伤史、有无药物毒物接触史;(3)患者基础疾病史、药物过敏史;(4)患者目前最主要症状包括哪些,如昏迷、烦躁、消化道症状、心悸、头昏等。查体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重点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1]、瞳孔情况、循环、呼吸、体温等;有无外伤体征,并进行常规查体。结合问诊查体完善相应辅查:常规筛查血糖;根据病情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如频繁呕吐者,查电解质;有基础心脏病史者,查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外伤者,做CT、B超等相应检查、腹痛者查血常规、淀粉酶等。及时书写急诊病历:详细准确记录病史,并初步评估患者预后,将患者按病情轻重分别做适当处理。

1.3.2 诊断抢救区医生初步处理:神志相对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或有轻型合并症者:建立静脉通道后送入临观室。意识障碍但无严重合并症者,开放气道,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窒息;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护送至临观、住观区。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2],就地抢救、维持循环呼吸功能,待病情相对稳定后转入住院部专科治疗或EICU,对于复杂病情可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疗。

1.3.3 诊断抢救区医患沟通工作。初步了解患者同行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同行人员是否清醒、有无醉酒,避免发生矛盾;及时将了解的情况与临观住观区医生、住院部专科医生交流沟通,消除医疗纠纷隐患。

1.4 临观住观区的跟进诊疗

1.4.1 神志相对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或有轻型合并症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适量使用拮抗剂[3]、保护胃黏膜、保护器官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处理并发症等。

1.4.2 意识障碍伴或不伴有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进行综合治疗。主要治疗方案包括:监护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开放气道、及时清理呕吐物、分泌物,防止窒息;医护协作,加强护理巡视、防止坠床、注意保暖;合理用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维持内环境稳定平衡,保护器官功能;常规促醒[4]、护胃、补液、对症等治疗;重度中毒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同时要补充完善病史、密切观察体征变化、根据病情需要补充完善相应辅查,及时准确地书写相关医疗文书。还应积极进行医患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患者直系亲属或监护人、家属或清醒合作者沟通,要求患方书面签字,内容应包括:家属床旁看护患者和协助护理患者,患者病情可能出现加重或变化,医生将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等;患方无法签字、签字无效(非亲属)、拒绝签字、自行或强行离院者,根据情况逐级向上级医生、科室领导、行政值班汇报,若患方弃患者离院,可联系保卫科、110,同时将患者转入EICU密切观察治疗,并将以上情况详细书面记录。

2 结果

2.1 经过应用以上完善科学的流程方案进行诊断治疗,406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无漏诊、误诊现象;将212例无并发症的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进行规范诊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及时发现和处理了194例以急性饮酒过量为诱因的其他系统并发症。见表1和表2。在这些并发症中,电解质紊乱、醉酒后外伤、消化道损伤为多发病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亦很常见[5]。

表1 无并发症的酒精中毒(n212)

表2 有并发症的酒精中毒(n194)

2.2 绝大部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2~4 h内病情得到了控制和缓解,中毒症状改善,内环境紊乱得到纠正,顺利康复离院。患者病情缓解情况见表3。患者病情缓解所需时间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少数患者病情在2 h内缓解,多数仅有消化道不适等轻微症状者,4 h以上者多为中-重度中毒且有部分并发症者,在促醒的同时需积极处理合并症,诊疗时间稍长,8 h以上的患者主要包括重度中毒和并发严重系统损伤者,在稳定生命体征后安全及时地将这些危重型患者转入专科或EICU治疗,其中部分较隐匿复杂的情况也得以及时发现。从总体预后情况来看,无一例患者死亡,绝大部分患者病情痊愈,小部分入专科病房。见表4。

表3 病情缓解情况

表4 所有中毒患者的预后情况

2.3 对投诉和医患纠纷结果进行分析,轻度纠纷主要是由于患者同行人员醉酒、患方情绪冲动造成的暂时性不理解不合作情况,以及患者无直系亲属在场、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引起的矛盾;中度矛盾主要包括患方醉酒不听劝阻强行带走患者、拒绝签字、遗弃患者等不良事件。本研究各种医患投诉纠纷,见表5。有96%以上的患者无纠纷发生,这有赖于通过采用流程中的医患沟通方案,本科医护人员进行了经验性的、策略性的医患沟通和心理疏导,及时谨慎的处理纠纷隐患,详细准确书写相关医疗文书,积极向上级医生和领导汇报情况,为患者健康和切身利益着想,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投诉和纠纷等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少部分临时性的矛盾纠纷也得以化解,医疗质量和安全进一步得到保证。

表5 急诊科内医患投诉纠纷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饮酒人数逐渐增多,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亦明显增加。急性酒精中毒不被人们重视,但危害极大。急性酒精中毒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6],造成运动、呼吸、循环功能的紊乱,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抑制和休克,同时可引起内环境紊乱[7]、水电解质失衡、低血糖、低体温等。另外饮酒过量还可以诱发多种系统疾病,累及各个系统,尤其是部分本身罹患基础疾病的患者。饮酒可作为一个导致原发疾病加重的重要诱因,而此时因患者可能伴有意识障碍,而使原发疾病更加隐匿化、复杂化。患者亦可能因醉酒发生各种外伤和意外,最常见的是车祸和斗殴,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搜索评估,防止漏诊、误诊危及患者生命。在醉酒患者就诊后,因患方可能都有饮酒史而使医患沟通工作更为困难,随之发生的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明显增加。由此看来,急性酒精中毒的诊疗需要应用科学有效的流程进行规范和管理。

急性酒精中毒诊疗流程在本院急诊科进行了初步建立和应用,经过临床分析和总结,发现其疗效显著。分析发现,这样的诊疗过程有效地利用了医学资源,合理安排了就诊流程,包含多个环节评估把关,加强了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观察、护理和沟通等多方面工作。在各个医疗区域制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治疗,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注重团队合作,调动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行密切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病情转危为安。这样以来,不仅对单纯急性酒精中毒进行了完善的处理,而且对合并其它疾病和并发症的中毒情况,也迅速进行了干预,为患者进一步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针对急性酒精中毒和急诊科特殊的医患沟通环境,诊疗流程注重医患沟通技巧和细节,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实施人文关怀,为患者切身利益着想,从根本上确保医疗质量,为患者健康服务[7]。

目前我国多家医院已经引进临床路径试点。临床路径是一个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并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尤其注重诊疗过程中的协同性、时间性和疗效性。诊疗流程作为临床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整合了医疗资源,加强了医护协作,使整个医疗行为的过程更加严谨,显著提高了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本院急性酒精中毒的诊疗流程,体现了临床路径思维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路径的建立,展开了思路,打下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阮正英.25例急性酒精中毒并发脑卒中的救治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1(13):768.

[2] 吴超,单锋芝,徐秀等.急性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 中华创伤杂志,2006,8(21):631-632.

[3] 钟小理,谢容迪.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62例患者效果分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4):191-192.

[4] Nealey KA, Smith AW, Davis SM,et al.κ-opioid receptors are implicated in the increased potency of intra-accumbens nalmefene in ethanol-dependent rats. Neuropharmacology, 2011,2: 19.

[5] Zivkovic' V, Miletic' B, Nikolic' S, et al.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acute drunken state――autopsy study. Srp Arh Celok Lek, 2010,138(9-10):590-594.

[6] Kelley KW, Dantzer R. Alcoholism and inflammation: Neuroimmunology of behavioral and mood disorders. Brain Behav Immun,2010,10:28.

篇8

门诊部类型及专业设置

门诊部类型分为大型独立门诊部和中小型门诊部,其中具体专业设置见表1。

门急诊部医疗流程

一般医院的门急诊部医疗流程见图1、图2。

门急诊部功能布局原则

*门诊部

应符合门诊医疗流程和医院信息系统作业操作流程;

功能布置应将共用性强、患者流量大的诊疗科室放置在首层,既可减少垂直交通压力,也方便患者;

各诊疗科室毗邻组合合理,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如外科,创伤外科与放射科相邻近,急诊与CCU相邻近布置等,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和安全性;

集散功能强,分流快而有序,在门、急诊部功能布局中,应充分考虑单位时间总门诊和各科门诊就诊患者峰值人数,为其提供适宜的候诊空间和诊疗通过条件,以及为患者提供简明、短捷和符合诊疗程序的合理线路,便于快捷分流,减少交叉往返;

功能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门诊部医疗用房环境按GB-15982《医院消毒标准》,各诊室、换药室、采血室、治疗室、处置室、清创室都应设置紫外线灯、洗手盆等消毒设置,门诊大厅和二次候诊厅宜自然通风采光。

关于门诊诊室医患分流设计,因医患分流式诊室布局存在暗房多、占用建筑面积大等问题,另有实际应用中医患必然存在诊间交流,诊室具备自然通风采光为好,所以医患分流式诊室布局设计宜少用、慎用。

*急诊部

急诊、急救分设通道;

急救能力与急救ICU床位数和抢救室间数相匹配,并为群发事故集中抢救预留条件;

急诊部应与放射科、血透室、门诊静点相毗邻,与住院部、手术部的设置通道关系简明。

门急诊部工艺指标

*各科室门诊量占总门诊量参考比例

科别 占总门诊楼比例 科别 占总门诊楼比例

内科 20%~22% 外科 18%~20%

妇科 8%~10% 儿科 8%~10%

眼耳鼻喉科 5%~8% 中医 3%~5%

各医院的各科门诊量占总门诊量有所不同,也可以医院近年门诊量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

*门诊挂号、收费台工位数设置

工位数=(日门诊量×0.8)/(30人次×8小时)

*门诊西药房取药工位数

工位数=(日门诊量×0.6)/(30人次×8小时)

*门诊各科诊室设置间数

间数=(总门诊量×科占总门诊量比率)/40例

门急诊部工艺条件

*门急诊挂号、收费取药工位

每工位面宽800mm~1200mm,设置数据接口和电源插座各1个。

*各科候诊空间

按各科门诊单位时间候诊人数(门诊总量×科占比率/6小时)每人1m2计算,各科候诊空间应设护士站并设接诊和计费设施。

*诊室

应合理布置诊桌、诊床,诊桌处设置数据口、电源插座各1个,每个诊室门口处设置洗手盆。

*门诊各医疗用房配置及使用条件

*血尿便标本采集

门诊部宜集中设置血尿便标本采集处,采血室应根据门诊量设置采血工位,采血室可由采血间和治疗室组合为一体,设内通门,尿便标本宜在男女卫生间与采血间隔墙处设置标本存放传递窗,血尿便标本统一由采血室收管。

*门诊牙科

按每牙椅设置DN20上水、DN50下水、DN20 0.5兆欧纯水、压缩空气、常规电源、数据口各一个,管线出口位置根据牙椅具体选型而定,牙椅集中摆放处应结构降板300mm。

*急诊抢救室

设抢救床1张,器械柜、药品柜各1个,治疗台1个,氧气、吸引、压缩空气和电源、数据口集中设置在治疗带或吊塔。

*急诊检伤检病处

设置在急救通道口,面积宜为长6m宽4m,至少能存放两部担架,设诊桌1个和医用气体终端。

*急救ICU厅式布置

床均面积15m2,每床设吊塔或治疗带,集中设置三气终端、数据口和电源,配套用房设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药品室、仪器室以及更衣值班室,急救ICU内应设手术室1间,按常规手术室布置,可满足大型清创、开颅减压、开胸心脏按摩等手术急救要求。

*静点室

按静点人数人均2㎡计算面积,厅式布置,宜通风采光。配套用房:治疗室、药品室、抢救室、医生办公室。

门诊部手术室的设置

具备以下条件可设置门诊手术室:

门诊具有一定的手术量可分担中央手术部压力;

篇9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第一场所,是疾病种类比较混杂,管理任务比较繁重的科室,也是危重症患者入院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急诊患者的来诊通常具有难预见性,病情的轻重程度不一样,而且复杂多样,预检分诊是第一关,如果预检不足,或者过度预检,都会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出现拥挤的现象[1-2]。传统的分诊方式主要是按照挂号的先后诊断,新的采用分级诊疗的方式,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进行评估分级,安排就诊的先后次序,保证危重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2月的120名儿科急诊患者,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的120名儿科急诊患者,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方式以挂号的先后顺序进行分诊。观察组患者按照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分级,将患儿分成五个级别,红、橙、黄、绿、蓝,红色(Ⅰ级)为濒危病人,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呼吸衰竭、休克、惊厥、昏迷、全身过敏反应等,需要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干预措施,就诊地点为抢救室,给予立即安排患儿入室抢救,立即呼叫医师接诊。橙色(Ⅱ级)为危重病人,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到Ⅰ级,或者可能导致严重致残的患者,就诊地点为抢救室,患者五分钟内入抢救室并给予监护,十分钟内安排医生接诊。黄色(Ⅲ级)为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者严重致残的迹象,就诊地点在诊断室,病人在黄区候诊等待,三十分钟内安排进入诊室就诊。绿色(Ⅳ级)为次急症病人,患者有急诊情况,但是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有惊厥病史,同时有发热者优先就诊,持续高热不退(四小时内服用退烧药体温仍然大于39度)需上调一级,就诊地点在诊断室,在绿区候诊等待,1-2小时内安排进入诊室就诊。Ⅲ级和Ⅳ级病人安排到黄色和绿色区,并做好解释与候诊期间的定期反复病情评估,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更改就诊区域与就诊顺序。每班下班前对本班分诊情况统计,记录急诊总数及Ⅰ级,Ⅱ级,Ⅲ级各级人数。蓝色(Ⅴ级)为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者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就诊地点为诊断室,患者在蓝驱候诊等待,需至少等待四小时以上,才能安排进入诊室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责任心、对病情的识别、就诊秩序、提供抢救措施等,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进行计数资料间的检验,计量的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对比。当P

2.结果

根据病情轻重分级诊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5%,传统分诊的对照组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急诊分诊诊疗是通过对患者的主诉、以及观察整体状况、呼吸做

功、皮肤循环从而快速进行综合评估并分级,再依据患者级别安排就诊地点和时间,确保能在最短时间里合理安排医疗资源,缩短危重病人的就诊时间,减少部分潜在危重患者因未分流至抢救监护区而引起的医疗风险;而部分不需要抢救监护的患者反而分流至抢救室造成过度处理,医疗资源的浪费。分级诊疗能够有效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按照病情的轻重有序就诊,使病情危重的患得到优先抢救,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3-4]。本次研究显示,分级诊疗的观察组患者,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综上所述,医院急诊科的分级诊疗能够为危重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分级就诊将不同级别的病人^别开,使患者能够有序就诊,避免了交叉感染,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得龙, 邱建清, 吕毅,等. 分级诊疗前某市各级医院急诊科现状调查与分析[J].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16, 33(3):127-130.

[2]马婷, 马红, 白光英. 急诊科分级诊疗护理的优点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63).

篇10

为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加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方案》、《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方案(2016-2020年)》等文件精神,在2017年的工作基础上,2018年我院本着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态度,努力加强了与XXX中医院这种长期、稳固的帮扶关系,促使中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诊疗范围、服务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发展。现将我院2018年对口帮扶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中医诊疗技术及现代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我院先后派驻7位在脑病科、心血管科、骨伤科、放射科等方面高年资主治医师对其进行专科指导,通过白班、二线班、门诊、会诊、讲座等多种形式带领我院医师在脑病、心血管、骨伤的中医诊疗及现代诊疗技术方面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心肌梗死的中西医诊疗,脑卒中的溶栓及康复调理,腕踝针治疗骨病疼痛,冲击波治疗骨病筋伤等方面。

2.门急诊人次及年出院人数增加

在与我院形成帮扶对子后,三家中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诊疗范围、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得到了发展,受援单位门急诊人次及年出院人数相比于2017年同期均有所增加,医院辖区内老百姓心中知道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技术服务,达到了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技术、增加医疗收入、优质医疗服务百姓的目的。

二、主要措施

根据受援医院需求,先后选派医德医风好、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三年以上、具备一定指导带教能力的医务人员,分别至XXX中医医院进行支援。

篇11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急性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现在社会比较高发的疾病,它是一种因急性脑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弥漫或局限性的脑功能受损的脑血管疾病,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致死和致残[1]。它的病因是由于脑动脉因种种闭塞而导致的脑组织的梗死,同时伴随神经元和各个细胞的损伤。其因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的特征给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静脉溶栓是治疗该病症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研究显示,我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高发国家,因治疗而带来的费用,不仅是国家的经济负担,更是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2-3]。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家属知晓患者病情情况,并在有效时间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得十分重要,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的实施更是迫在眉睫。我院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过程中,使用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和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经过CT或MIR扫描过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将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诊疗护理流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57.3±6.8)岁;另外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7~87岁,平均年龄(58.2±7.2)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诊疗护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接到急救电话,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派出救护车,随后接到患者,对患者进行吸氧、检测生命体征等一系列入院前检查,然后进行颅内CT扫描,抽取静脉血液,等待医生拿到报告,确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静脉溶栓治疗[4]。

研究组进行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第一步,患者在入院前接受专业的病情评估,并配备护士随时监控血压情况、心跳情况等。第二步,对家属和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分析,并签订相关协议。第三步,安排好手术室进行抢救。第四步,进行CT扫描检查,抽取血液,监控血压。第五步,拿到报告单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溶栓治疗。第六部,治疗结束,安排好患者病房,进行住院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医生到位的时间、患者就诊到进行影响的时间、影像的时间、影响结束到结果回报的时间、患者到院就诊至开始溶栓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急诊各环节时间的比较,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因具有高发病率这一特征而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对这种疾病,溶栓治疗是我国目前医疗水平能够做到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专家学者表示,患者发病之后越早的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越好,超过6小时之后再进行溶栓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能够及时抓住宝贵的溶栓治疗时机,是所有患者和家属希望医院可以做到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都会耽误溶栓治疗的时间,如院外送医过程的延误而耽误治疗的时间,这类原因的发生无可厚非,但是另一原因是患者在院内就诊过程中耽误治疗时间,这类原因是可以人为的进行有效避免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所以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对患者和其家属而言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十分迫切需要的[5]。

篇12

关键词:急诊外科;漏诊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37-01

诊疗规范,知识全面,对来诊的患者可以快速评估,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急诊外科医师必备的基本要求。尤其急诊外科患者区别于其他常规门诊的患者就是一个“急”字,患者初诊时就伴有出血或疼痛难忍等症状,倘若不及时诊疗,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笔者对2003年~2012年10年间我院发生的157例漏诊(missed diagnosi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了造成患者漏诊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漏诊157例,其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65例,年龄为3~69岁,平均为45.82岁,患者死亡2例,急腹症72例,创伤83例。因患者自身因素造成漏诊者19例,查体不全者91例,询问现病史不详者47例,未询问既往史者25例,语言理解错误者9例,过分依赖影像检查者17例,医师责任心不强31例。

1.2 漏诊原因

2.1 个别患者因精神疾病、酗酒、无家人陪护、年龄偏小或经济条件等限制,不遵从医嘱配合检查及诊断治疗。有些患者害怕X线辐射或是畏惧疼痛,拒绝搬动检查,或者不提供显性骨折的体征,有些患者怕花钱,故意隐瞒症状及病史。这种现象容易分散医师的注意力,降低警惕性,最终引起漏诊发生。

2.2 造成急诊外科漏诊的主要原因就是医师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差、诊断治疗不规范。由于我院急诊外科医师多为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等外系的轮转大夫,其对本专业的疾病会有良好的认识,但对于其他专业的疾病就会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询问病人病史不详细,不询问既往史[2]。其次,检查不规范,流于形式,而规范的查体是作为一个临床医师的基本技能,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步骤,急诊外科患者就诊原因无论为急腹症或者创伤,还是心脏疾病首发症状,多为腹痛,此时,有些年轻医师缺乏经验,只对患者描述的疼痛部位进行检查,忽视了疾病的演变过程,故误诊或漏诊,以致延误了患者的诊疗时机,耽误患者的病情,甚者会危机患者的生命。

2.3 过分的依赖影像检查也是造成漏诊原因之一,有些患者骨折由于位置关系或者断端无移位等一些因素,不易显示骨折线,导致一些患者定期复查拍片的摄片不规范,尺寸偏小等情况[3]。

2.4 医师的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患者漏诊的主要原因,往往医师在诊断疾病时麻痹大意,忽视了患者的其他复合伤。而复合伤会涉及患者多个脏器和部位,因其损伤区域广,患者伤后引起的创伤反应也比较持久、强烈,也容易使患者体液丢失过多或者失血过多,引发休克等,有较高的致死率。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应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完全依靠想当然的主观臆断,临床诊断时,需认真查体,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检查,将不合理的假想剔除,进而接近患者疾病的本质,防范误诊、漏诊的发生。

3 防范措施

3.1 加强对医师进行急诊外科基础知识的培训,不断的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自身治疗水平。合格的急诊外科医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外科的两个基本功:一为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即(局部)麻醉、手术切开、止血、打结、缝合技术;二为急救基本功,即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电击除颤、人工呼吸等。

3.2 急诊外科医师要明确对患者的诊疗思路,应该掌握四点原则、两个观念及四个主要步骤。

3.2.1 四点原则:一为要有轻重缓急原则;二为要有分清主次原则;三为尽早明确诊断原则;四为要有全局原则。

3.2.2 两个观念:一为患者的整体观念;二为患者病情的变化发展观念。

3.2.3 四个主要步骤即一看二问三查四治疗。一看患者状态:①患者进入诊室方式(自己捂伤口、别人扶进来或昏迷被抬进来);②患者情绪(平静、紧张、大呼小叫等);③通过以上两点医师可以对患者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决定患者诊治去向(检查室、诊室、换药室、手术室、抢救室、)。问、查、治疗三项同时进行,急诊医师应该按照“CRASHPLAN”(C=Cardiac心脏,R=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H=Head头部 ,P=Pelvis骨盆,L=Limb四肢,A=Arleries动脉,N=Nerver神经)[4]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治疗时的用药,完整的保存医疗资料,若有医疗事故发生,可提供有利证据。

4 总结

漏诊是指初、再次检查,复苏室和手术室初始检查、探查而遗漏的所有创伤。漏诊的发生会进一步的延误患者的救治时机,从而加重患者病情,重者导致死亡。因此,急诊外科医师在日常医院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以及对非专业的疾病知识要有一定了解,能迅速并且准确的做出诊断与治疗,而在诊疗或者急救过程医师应该采取诊断、观察、抢救三者同时进行[5],若条件允许也应反复进行评估检查,降低患者漏诊的发生率,提高急诊外科患者的成功救治率。

参考文献:

[1] Janjua KJ,Sugrue M,Deane SA.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early missed diagnosis and the role of tertiary trauma survey[J].J Trauma,1998,44(6):1000.

[2] 胡 博,吉训明,费晓璐,等.北京某医院2007-2008年急诊患者就诊及付费行为模式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07):108~110.

[3] Teixeira PG,Inaba K,Haijizacharia P,et al.Preventable or potentially preventable mortality at a mature trauma center[J].Jtrauma,2007,63(6:1338~1346.

篇13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在现阶段,急诊医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弱项,特别是急诊医学教育的薄弱更加成为阻碍急诊医学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医院急诊科作为急诊医学的主体,肩负着急诊临床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任务。而临床工作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急诊医师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对于急诊医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实践性不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急诊医师的创造能力和现代医学思维。另外,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在进行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时,因现实环境所限,缺少实践的机会。患者经急诊抢救后很快转至专科治疗,传统教学方法在这里受到限制。

2“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急诊医学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将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决策能力与综合抢救能力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来着重培养。因此,急诊教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在“急诊”这一特殊环境下快速判断病情、建立诊疗思路、完善相关检查、做出相应处理、综合急症救治的能力。

2.1以症状为纲

新的课程建设中,打破以病种为纲的内容编排,教学内容以症状为纲。设置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昏迷等。尽管学生已在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中学习了以急性腹痛为发病症状的相关疾病,但学生并不清楚在面对一位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如何厘清临床诊疗思路,并运用所学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知识做出初步诊断,进而实施检查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就以腹痛为教学内容,模拟医生在急诊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对上述症状进行引导性教学,以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如何进行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通过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式教学、PBL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腹痛这一内容后,能够在临床、在急诊遇到腹痛患者时不至于感觉无从下手,并随着其临床经验的积累,对腹痛这一常见急诊病症有清晰的临床诊疗思路、准确的临床判断和正确的诊治处理。

2.2以疾病为重点

对与外科学、内科学重复的内容,在急诊医学课程设置中则不再重复,如气胸、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而对于急危重症所特有的、多发的、常见的疾病则在明确了症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述、学习。以休克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并无某一门课程系统、详细讲述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措施,而休克又是每一位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以急诊的角度对休克进行系统教学是极为必要的。这将使得学生重温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识,联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所学的可能导致休克的疾病,进而明确休克的病因学,最后掌握休克的治疗原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将得到极大开阔,不但能将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休克”联系起来,更能将休克的具体治疗方法带入到各专科的临床实践中。

2.3以急救技术为关键

在学习了急诊症状诊疗思路、常见疾病诊疗后,急救技术则是急诊医学的落脚点,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相比,本教学将急救技术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将心肺复苏术、多发伤处置、气道管理(含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等急救技术加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操作能力。对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对其进行考核。以心肺复苏为例,以往学生通过大课学习了心肺复苏的知识,但由于并未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心肺复苏理论课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细节讲述,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们设置了心肺复苏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临床学院所拥有的现代多媒体模型,采取小班授课,教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我们科学制订了考核标准,以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编写了标准化的考核大纲,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篇14

【关键词】 心理护理;骨外伤;急诊患者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82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0例骨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0例骨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87例, 女43例, 年龄15~7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外伤急诊相关诊疗标准[1], 同时对本院的相关诊疗措施知情同意。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5例。观察组中男40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42.1±6.3)岁;对照组中男43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41.9±6.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服务工作。观察组依据实际情况, 开展对症心理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健康宣教 向患者详细讲解骨外伤疾病的特点, 消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疑虑, 应用医学专业知识、护理学、心理学理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 对疾病系统化、规范化治疗进行讲述, 使患者正视疾病, 保持身心健康, 进而不断改善不良心理和行为。

1. 2. 2 术前安慰 术前要对患者开展健康宣导, 同时要对合并焦虑、紧张的患者做好精神安慰, 向患者阐明手术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 要保证语气平和, 在执行相关操作过程中, 要注意减少急诊患者的疼痛感。

1. 2. 3 良好沟通 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诉求, 并对其进行鼓励。如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 可列举典型病例, 进而不断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使家属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和家属传达治疗消息, 进一步减少患者疑虑。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抑郁程度, 抑郁程度根据《中国精神障碍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相关规定进行评分, 20~35分为轻、中度抑郁, >35分为严重抑郁,由 2名以上资深执业医师进行评判。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 发生率为4.6%。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16例症, 发生率为24.6%,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为(11.9±1.3)分, 对照组为(32.3±2.1)分,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外伤属于比较严重的外伤疾病类型, 同时具有比较高的护理风险, 在对骨外伤急诊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 往往会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对骨外伤急诊换提供良好的护理干预服务, 是对去医院整体临床护理水平的检验。为此, 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及时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骨外伤急诊患者病情严重, 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权威文献报道表明, 对骨外伤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及治疗效果[2]。心理护理干预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交流机制, 并采用多种方法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进而调节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增强治疗信心。及时对骨外伤急诊患者开展心理护理, 可通过有效的干预, 可及时排潜在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进而不断减少急诊危急事件的发生率, 实现骨科护理目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 发生率为4.6%;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6例, 发生率为24.6%,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人员应加大重视力度, 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深化。在心理护理干预时, 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 并在此基础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问题, 开展对应的护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小华.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9(20):140-141.

[2] 迟营, 耿淑玲, 邢军.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8(1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