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业经济发展纪实范文

工业经济发展纪实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业经济发展纪实,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篇1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及早安排部署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工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达到近几年来最好水平,年初确定的工业发展目标超额完成,实现销售收入1223.13亿元,增长33.28%;利润54.87亿元,增长67.02%;利税133.5亿元,增长42.36%。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各方面条件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初步确定全年工业发展的目标是: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24%;同时根据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绝对额不低于全年的23%、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步增长的要求,安排落实今年一季度发展目标。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高度重视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强化措施,趋利弊害,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按照“抓早、抓准、抓紧、抓好、抓实”的要求,对各项工作早安排早部署,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认真学习**和十六届十三中全会精神,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尽快制定和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一季度工业经济发展的“开门红”,为全年工作打下一个坚实基础。二是认真分析支撑工业发展的各方面物质条件,切实落实好加快工业发展的保证措施。对企业生产中能源、资金、运输和重要原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情况进行分析摸底,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督促和帮助企业解决,促进有市场有定单有效益的企业要开足马力生产。三是认真总结分析去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深入分析企业在市场营销、两项资金占用以及企业亏损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早提出工作要求和改进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和效益的协调增长。

二、大力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和市场占有率

开拓市场是组织经济运行的关键。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把开拓市场作为组织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的首要任务,紧密结合企业当前的生产和营销状况,深入调研分析面临的国内外市场形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拓市场,尤其是要加大对省外、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和市场占有率。一是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市场形势,要根据汽车、建材、机电、纺织、轻工、化医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供求情况,对重点市场及早进行研究和分析,搞好前瞻性预测,指导企业安排好全年产销计划,促进产销衔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积极抓好节日市场促销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和市场占有率。一季度适逢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我国传统节日,是市场营销的黄金时节,掀起开拓市场的热潮。要组织和动员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烟草、家电等企业,针对当前节日特点,搞好市场供应和促销,满足人们的节日需求。三是要抓住农民增收的有利时机,努力开拓农村市场。要积极开发适合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消费特点的工业消费品,使更多的耐用品进入农村家庭,丰富和活跃农村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四是积极抓好重点建设项目订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今年国家投资的重点,我省南水北调、引黄调水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也相继开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增加,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和有关企业要继续深入项目建设单位,加强沟通和联系,早争订单,多争订单,扩大销售,带动工业产品的生产。五是大力抓好工业产品出口,积极发挥我市在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优势,努力提高产品订货量,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放假期间,相关企业更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大营销工作力度,促进企业生产和效益的同步提高。

三、认真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投产达产,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重点技改项目投产达产将是明年工业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各县(市)区、各行办及企业集团要把技改项目的达产达效作为一季度的一项重点工作,要积极与有关方面配合,采取有利措施,确保重点技改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一是对重点技改项目搞好摸底排队,加强对项目施工进度的调度,督促重点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对项目进度慢的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积极帮助已竣工项目落实各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有什么问题协调解决什么问题,尽快启动生产,发挥生产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进一步搞好重点技改项目的筛选论证。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对全局有带动作用的好项目、大项目要抓紧抓好,努力实现项目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为明年的技术改造特别是争取国债技改项目、双高一优项目等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明年全市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四、搞好生产要素的供求衔接,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

各县(市)区、各行办和有关企业要进一步集中精力,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努力抓好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工作。一是针对冬季和节日生产特点,加强对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生产的综合协调,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煤炭企业要组织好节日生产供应,保证用煤大户生产和生活用煤需求。电力企业要搞好电力生产,抓好稳发多供,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二是抓好节日期间生产安排和组织,对连续性生产企业,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订单的企业,特别是有出口订单的企业,要坚持节日正常生产。三是节日过后,要尽快组织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及时把生产经营纳入正常轨道。四是进一步加强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的调度监测,深入行业和企业,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保证一季度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篇2

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欠发×××尽快改变面貌的根本性举措。×××作为全省个经济欠发×××之一,我们紧紧抓住省市扶持的有利机遇,从实际出发,以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为抓手,以资源开发为契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动力,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一、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培植支柱产业。培植壮大优势产业是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我们针对×××有一定的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基础,又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花岗岩等资源和农副产品的优势,在依靠科技进步对纺织服装、机制制造、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培植壮大煤电化工、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煤电化工业,针对当前全国性电力紧张、能源短缺的实际,充分发挥汶上煤炭资源优势,加快煤炭开发步伐。在组织唐阳煤矿、义桥煤矿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加快阳城煤矿、义能煤矿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苑庄煤矿,力争到年建成煤矿处,在建煤矿处。同时,加快富全铁矿和张保庄铁矿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围绕拉长产业链条,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筹备新上圣能热电、阳城万千瓦电厂和万吨蓝资新型建材、万吨甲醇等项目,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煤炭—铁矿—冶金等产业链条,力争到年实现年产原煤万吨、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铁矿石万吨、新型水泥万吨。机械制造业,以金成机械、北大机械、精良集团为依托,密切与重汽集团、北内集团、小松山推等大企业的协作关系,重点抓好精良铸造加工扩产,柴油机生产线建设、金成公司推土机、挖掘机配件自营出口,北大机械公司自动装载机生产线扩建。同时,抓住山东半岛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搞好上下游配套联合,拉长产业链条,膨胀壮大产业体系。纺织服装业,以天容纺织公司、爱丝制衣、凯信服饰、佳洁服装等企业为依托,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搞好后续产品延伸,突出抓好万纱锭紧密纺、台织机、高档西服、系列牛仔服装、职业装,大力研究开发绿色生态环保服装,配套做好天丝、大豆纤维、麻类、彩棉、甲壳质等新型绝色纤维系列面料的开发,力争到年全县纺纱能力达到万纱锭,服装总产量达到万件。建筑建材业,以瑞琪木业、中都木业为依托,辅以郭楼、寅寺板材加工户,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板业加工基地;以蓝资新型建材、白石石材开发园为依托,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质量,力争到年年产石材万立方米,建成鲁西南最大的市政和公路建设的石材加工基地。食品加工业,以金苑食品、恒发油脂、云仙面粉、鲁鑫蔬菜为依托,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扩大面粉、植物油、蔬菜、饮料、畜产品等农副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生产能力,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增值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二、上下联动,招商引资上项目。大项目是实现汶上跨越发展的根本所在、希望所在。作为经济欠发×××,汶上没有能力依靠自身新上大型项目,只能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扭在一起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实施全民抓外经外贸招商引资战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县乡村上下联动,部门企业民间合力齐抓。牢固树立“满天星斗不如一轮明月”的思想,依托我县自然资源、工业基础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针对性地搞好招商引资,吸引大项目、大企业、大财团落户我县。明确规定县委常委、副县长、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每人每年都要引进一个投资过万元的项目和招商引资万元、引进无偿资金万元,其他副县级领导干部引进一个投资过万元的项目和招商引资万元,引进无偿资金万元;对乡镇实施“”工程,即每个乡镇新上个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过万元的项目、个过万元的项目、个过万元的项目,确保××年规模以上企业突破户,比上年增加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利税亿元,增长。目前已有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在建和待建,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个。

三、搭建平台,发挥园区聚集效应。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我们集中力量在全县建设“二区三园四带”,构筑汶上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二区”,就是县经济开发区和宝相寺景区。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我们对县工业园区内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搞好开发区规划,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效益最高”的创业样板区。目前园区已实现了“五通一平”,形成了“四纵五横”的工业城框架,建成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个,总投资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家,过千万元的项目达到家。宝相寺景区开发建设,充分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坚持高标准、高

篇3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元至十月份,全部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占年计划的89.7%,同比增长30.5%;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6亿元,占年计划的86.4%,同比增长30.8%。

元至十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占年计划的92.6%,同比增长36%;完成工业增加值55亿元,占年计划的90.9%,同比增长37.5%,预计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占年计划的97.8%,同比增长56.2%,预计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利润7.2亿元,占计划的80%,同比增长39.5%,预计增幅居全省第十二位;实现税金8亿元,占年计划的88.9%。同比增长55.7%;累计产销率98.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亏损企业10户,亏损面6.3%,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预计亏损额3600万元。

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占计划106.4%,完成工业增加值90亿元,占计划102.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占计划109.4%,同比增长36.5%;完成工业增加值65.5亿元,占计划108.3%,同比增长37%,预计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占计划117.6%,同比增长55%,预计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预计实现利润9亿元,占计划100%,同比增长39.8%,预计增幅居全省第十位;预计实现税金9.5亿元,占计划105.6%,同比增长38.5%;累计产销率98%,与年计划持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高于计划3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8户,亏损面5%,与市定目标持平,亏损额3500万元。

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预计29家,比2004年增加8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预计28家,比2004年增加11家。

(二)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元至十月份,全市共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64个,总投资111亿元,已完成投资25.5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75%,同比增长40.14%。其中,市直共实施18个(已完工9个),已完成投资15.5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81.58%,同比增长23.54%;乡镇共实施146个(已完工50个),已完成投资9.97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199.4%,同比增长76.99%。

预计到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可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85.29%,其中市直企业可完成19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100%,乡镇企业可完成10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200%。

二、2006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06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的幅度会有所下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市经济增长已由高速扩张期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换

从全国工业增长趋势来看,工业经济增长开始明显减缓,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的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是上海、广州、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速度回落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利润增幅同比回落19.7%,亏损明显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同比大幅提高50.4个百分点。我市工业在全国来讲,处于工业链条的低端,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不如高端产业。在发达地区遭遇效益回落时,其滞后影响在2006年将不可避免地波及我市。与此同时,受资源约束矛盾的影响,今年以来涉及工业领域的电价、油价、运价、水价、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较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从我省情况看,进入10月份以来,电力、煤炭和运力供需发生较大变化。从用电上看,到10月24日,省网用电量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发电量增长4.27%,比正常负荷低100-120万千瓦时。电力需求减弱,电源建设步伐加快,电力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同时,煤炭、铁路运输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企业的部分煤种开始积压,煤炭价格下降,铁路运输货源不足,近两个月铁路运输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据郑州铁路局的资料显示,六月底全局铁路请车满足率为60%,九月底上升为80%。煤、电、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这种状况的出现,预示着我省工业经济增速将极有可能出现回落。

从2000年开始,我市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速逐年加快,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01年工业生产增速18.3%,比2000年增加6.1个百分点;2002年工业生产增速24%,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2003年工业生产增速29.1%,同比增加5.1个百分点;2004年工业生产增速36%,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我市工业结构的不合理,钢铁、冶金、化工、建材等主导行业全部在国家的重点调控范围之内,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加强和全国、全省经济增长的逐渐减缓,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市工业经济增长已由高速扩张期逐渐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变。2005年工业经济增长预计为37%,增速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2006年预计工业增速将回落到20%左右。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年度内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

从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工业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234.2%,2004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85%,2005年预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23.4%,这些投资极大地拉动了我市的工业增长。2006年,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亿元,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06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额度少,计划总投资比2005年少75.6亿元,年度投资比2005年少20.3亿元;二是项目规模小,在55个工业项目中,年度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只有4个,而2005年年度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9个;三是高新技术项目比重低,在37个新开工项目中,只有中原特钢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工程列入先进制造业项目。由于2006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减少,同时年度内又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基数的膨胀也是造成2006年增速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5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0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74亿元,较2003年增加了124亿元,是2003年的2.44倍。基数的大幅提高,也使得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难以保持较高增幅。

根据对我市工业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全市工业主要经济增长因素的调查,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新增工业总产值41.13亿元,销售收入38.76亿元,利润19680万元,税金25050万元。

三、2006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深化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

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18.3%;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18.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20.6%。

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22.2%。

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税金12亿元,同比增长26.3%。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计划98%。

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不超过5%。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划180%。

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目标: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2家(豫光、济钢),超20亿元的企业1家(沁北电厂),超10亿元的企业2家(豫港焦化、豫源化电),超5亿元的企业6家(中原特钢、电业公司、恒通化工、丰田肥业、万洋冶炼、金利铅业),超亿元的企业23家(济源煤业、太行水泥、高压开关厂、奔月浮玻、天龙焦化、亿华铁路器材等)。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255万元,年度计划投资137860万元。市直工业企业计划实施项目22个,总投资300625万元,年度计划投资9260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6个,年度计划投资46000万元;新开工项目16个,年度计划投资46600万元。乡镇工业企业计划实施项目34个,总投资93630万元,年度计划投资4526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年度计划投资13230万元;新开工项目22个,年度计划投资32030万元。

四、2006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植经济增长点

2006年仍然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2006年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现在已排出56项,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一是要抓好2005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包括百万吨捣固焦、12万吨树脂粉等,要针对这些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大力气逐一解决,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力争200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二是要抓好在建项目。包括联创化工、15万吨煤焦油、10万吨再生铅、PPS、济钢环保改造工程等,确保2006年上半年竣工投产。

三是要抓好新建项目。中原特钢总投资1.6亿元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太行水泥百万吨水泥扩建、奔月浮玻二期生产线等。

四是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强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

"十一五"期间我们面临的最大发展机遇就是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这个机遇能否利用好,对整个经济的结构调整、上档升级至关重要。

一是要出台结构调整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二是要把明年定为"工业结构调整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掀起结构调整。

三是要在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上档升级的同时,突出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铅锌、树脂、焦炭要拉长产业链条;对深孔加工、白云制药、水晶、液压支柱等,要做大做强,膨胀规模,形成更大的经济优势。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不管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目前的环境压力和企业利润空间,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要立足现实,根据发展的可行性,与环保部门共同排出限期治理、综合利用的时间表,一块一块抓落实,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明年重点要抓好铅锌行业的循环经济工作。以豫光集团为试点,促其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在现有基础上加大铜、锑、铋的回收力度,开发引进钴、镉等金属的回收技术,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万洋冶炼、金利铅业也要进一步加快节奏,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全市铅冶炼企业要从2006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全部采取富氧底吹工艺,提升行业水平,提高综合效益。在抓好铅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要引导和支持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资源消耗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对粉煤灰、电石渣、钢渣等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都要加大力度,变废为宝,形成新的产业。

(四)完善招商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针对工业企业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引进的大项目不多等问题,切实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一是要切实以企业为主体,实行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股权招商,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客商投资。

二是要进行对口招商,对国内外知名企业要主动上门对接,采取兼并、重组等各种形式,吸引其前来合资、合作,拓展我市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是产业招商,按照结构调整目录,有针对性地招商。对于一些企业产品有市场、生产有规模,但缺乏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的情况,要搞好产品招商,尽快形成经济优势。

(五)强化政策支持,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目前对工业经济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政策洼地,对项目、对资金、对人才、对技术的吸引力还不够大,还需要再进一步研究出台一些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结构调整,要研究新的办法,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和带动金融、民间、外来资本参与我市工业结构调整。

篇4

关键词:县域工业;县域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主要对策

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更深刻、更白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或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一、充分认识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折射和反映出不同的发展观。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表现为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这种增长方式,是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的。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采用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虽然也有发展,但这种发展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我们曾为此付出过惨重的代价。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切实把县域丁业和县域经济引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是贯彻“工业反喃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护各县(市)应根据中央的要求和安排,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又要加速转变增长方式,认真贯彻“工业反喃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把这两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地不断推向前进。

(三)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是探索和坚持走出一条适合县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实现工业化是县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并阐明了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涵,这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展的新?}1工业化路子。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尽管因县(市)情不同而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路子,但总体思路、根本路子则必须体现中央的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走出一条适合县域特点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是实施“工业兴桂,’.“工业兴县”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杜会建设的需要

广西“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实施“工业兴桂”、“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啥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仍然按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去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不仅不能实现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引发和加剧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从而影响和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证明,没有县域工业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毛瓷定。因此,转变增长方式,必将有力地促进“工业兴桂”、“工业兴县”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转变增长方式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时代的要求上去深化认识,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切实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一项关系县域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要转变增长方式,除了充分认识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耍性和紧迫性外,还必须对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县域所造成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有一个清醒的、理性的认识。

(一)主要问题

1工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20多年来,我国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粗放型增长的道路。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许多县(市)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速度,盲目追求上项目、增加投人、扩大生产规模,由此引发和导致个人、企业、政府都进人‘短线竞争”状态。其最大弊端就在于忽视了以人为本,没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竞争和竞赛尽管在短期内也可能会“大见成效”但由于没有把出发点和着眼点放在人民利益的基点之上,因而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2效率仍然不高,效益相对低下

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人们片面追求高投人、高速度、高指标,企图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刺激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造成投人产出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这种快速度增长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支撑,缺乏质量和效益.尤其是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因而同样是不可取的,是一种有水分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速度。

3能源资源过多耗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多年来,县域经济的增长基本上是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实现的,由此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我国GDP约占世界5%,但消费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占世界25%至40%02004年我国消费煤炭19亿吨,原油约3亿吨,粗钢2.R亿吨,水泥9.7亿吨。这些数字说明了我国单位产出的消耗太高,也说明了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不合理性。多年来,为了发展县域经济,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涌现了大量的县域乡镇企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低,生产丁艺落后,能源资源消耗大,且污染严重。又由于县域经济的主体仍然是传统农业经济,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化肥、农药,也导致水、土资源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4工业污染严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

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由此又带来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其他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目前,我国因工业污染所造成的环境恶化状况令人担忧。2005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列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另据中科院2006年2月28日的租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排序,我国位列绩效最差国家之一,排在第54位。

5.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县域范围内的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没有发展起来,企业的技术开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当今的国际竞争十分剧烈,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竞争和知识产权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了主动。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拥有更多的人才和知识产权,在复杂而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就将处于被动地位。

(二)原因分析

以上我们分析了采用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所带来的几个主要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1、片面性认识

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之所以能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从认识论根源上看,主要在于各级领导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在县域范围内,对要不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为谁发展等问题的认识,各级领导是一致的、无争议的。但对于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这些问题的认识就有分歧了。许多领导总想通过扩大投资规模、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增长速度的提高和数量的扩大上,甚至把它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这种对发展的片面性认识,这种对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的非理性认识,是传统增长方式普遍存在并产生一系列问题的思想根源。

2体制性漳碍

经济增长方式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尤其与生产关系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什么样的经济管理体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的方式必然是粗放的。当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客观上要求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早在“九五”期间,中央就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但10多年来,这种转变进展缓慢,效果不大。其中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体制。一方面,旧体制的安全退出和新体制的建立完善,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政府的各项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政府的职能尚未彻底转变。政府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应当退出,让位给企业。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式、手段应当进一步改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政绩考核,应按中央的要求相应调整此外,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未完全到位,预算软约束等问题尚未解决。所有这些,都是新旧增长方式长期以来不能此消彼长、去旧留新的体制。

3历史性原因

我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增长方式是非常粗放、落后的。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与此相适应的增长方式则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计划经济时代的最紧迫、最现实的任务,是解决有无追求总量的增长。即便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水平,我闰的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解决住房、交通问题的任务仍很繁重,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尚有2600多万,城市中尚有2200万人口需要政府给予最低生活补贴,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压力增大,如此等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一个相对高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4.习惯性势力

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有较强的惯性和顽固性。人们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条件下生产、生活,也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要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积以时日,而非朝夕之功,一戚而就。从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看,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我国将成为未来5年世界产业竞争和发展的激烈竞争空间。从国内发展趋势看,目前以地区为竞争实体的基本格局并没改变,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所依赖的仍然主要是各种在短期内可以见效的投资项目和“优惠”政策竞赛。“开发”和“招商”仍将是地区问竞争最主要的‘主题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难以完全舍弃粗放型增长方式。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自动实现,必须有根本性的观念转变和重大的举措,才能冲破旧增长方式的惯性束缚和思维定势的藩篱,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折。

以上的分析表明,粗放型增长方式所导致和遗留的问题很多,其原因也很复杂。尽管这种增长方式在某些地方还有存在的时问和空间,但从长远看,它是不可持续的,必然要为新的增长方式所取代。

三、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发展

在县域范围内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便促进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要做的工作和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浅见以为,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明确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县域各级领导一定要进一步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好,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包括解决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要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性,正确解决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等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既要争取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又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要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对GDP的增长要有理性的认识,单纯追求GDP,一切为了GDP,把GDP作为唯一目标,作为衡量发展成败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惜以盲目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降低效益为代价,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符合县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转变增长方式的体制和机制

转变增长方式,需要有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作保障和支撑。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同时,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充分鼓励市场竞争,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行为,不能以竞争主体的角色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地改善管理方式,努力实现由过去直接干预经济到现在的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经济的角色转换。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等。通过深化改革,以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来促进、支持、确保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

(三)发展教育,加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县域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投人机制,加强基础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覆盖面。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县域加快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建设,同时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县域企业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阵地。要加快培养优秀企业家、优秀经营管理者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使他们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发挥中坚作用,使企业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站稳脚跟,开拓创新,立于不败之地。

(四)优化结构,继续推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由于县域经济的主体多数仍然是传统农业经济,因而必须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项目,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有鲜明特色的强势农产品品牌,提高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改组、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决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为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提供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

(五)立足县情,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壮会

我国资源总量较大,种类比较齐全,但人均资源量少,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左右,但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矿产资源回收率低,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货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23%,内河船舶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

同样,我国环境形势也很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一些地方老百姓喝不上干净水,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受到酸雨影响,噪声扰民相当严重;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仍在发展,林地流失严重,90%以上的天然草原在退化,10%~15%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有害外来物种人侵加剧;各类环境纠纷日益增多,环境问题投诉以年均30%的速度增加。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整体上还处在资源耗费型、环境损害型的状态。必须从县域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灾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强化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解决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5

近年来,高唐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项目的思想,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把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培植骨干企业,壮大主导产业,构筑产业集群,实现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培植了时风、泉林、蓝山为代表的骨干企业,膨胀了奥克特化工、金兴集团等一批第二梯队企业,形成了以时风集团为龙头的运输机械产业,以泉林集团为龙头的林浆纸产业,以蓝山集团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业,以时风双星橡胶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橡胶轮胎产业,以泉林复合软包装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复合软包装产业,以奥克特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以热电集团为龙头的板材加工产业。其中运输机械产业产值已超过110亿元。高唐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和对全县的贡献份额都超过了70%,工业总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工业经济进入全省20强,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九五”末的44家发展到现在的105家,实现销售收入229.7亿元,利税16.9亿元,利润12.8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倍、2.4倍和3.4倍。5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26.2亿元,建设了时风汽车厂、泉林热电、蓝山熟肉制品深加工等107个工业重点项目。全县名牌产品数(包括著名商标)达2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8个。目前,高唐已完成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转变,实现了质的飞跃,正在向工业强县迈进。

近几年来,高唐县按照“把产业做大,把企业做强,把产品做精,把机制激活”的总体思路,采取企业抓骨干、产业抓支柱、结构抓调整、效益抓管理、产品抓名牌、投入抓翻番、制度抓落实的办法,努力搭建工业强县的框架。

一、强化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对全县经济的拉动力

骨干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培植这个“火车头”,要下大力打破条块分割和所有制界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走“存量资产优化重组,新增资产优向投入,培植骨干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通过兼并、联合、划转、购买、租赁、控股、托管等形式,培植了时风、泉林、蓝山、热电四大骨干企业,实现了工业经济的一次创业。

二、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不断加大工业投入,是多年来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工业投入上,一是科学立项,争取上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培植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和企业,形成大产业和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二是通盘考虑,合理分配项目和资金。把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抓,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大技改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改造,上档次,出精品,创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以优质项目、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引进县外战略投资伙伴,借助县外资金发展本县经济。五是增强企业资信度,改善银企关系。积极争取银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孙兰雨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47.5万人,版图面积960平方公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建成全国经济百强县,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山东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定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7.9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6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4倍;实现财政总收入8.0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五”末的2441元增加到现在的3961元,年均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九五”末的5256元增加到现在的9012元,年均增长11.4%,五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6.8万人次。

近年来,高唐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项目的思想,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把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培植骨干企业,壮大主导产业,构筑产业集群,实现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培植了时风、泉林、蓝山为代表的骨干企业,膨胀了奥克特化工、金兴集团等一批第二梯队企业,形成了以时风集团为龙头的运输机械产业,以泉林集团为龙头的林浆纸产业,以蓝山集团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业,以时风双星橡胶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橡胶轮胎产业,以泉林复合软包装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复合软包装产业,以奥克特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以热电集团为龙头的板材加工产业。其中运输机械产业产值已超过110亿元。高唐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和对全县的贡献份额都超过了70%,工业总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工业经济进入全省20强,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九五”末的44家发展到现在的105家,实现销售收入229.7亿元,利税16.9亿元,利润12.8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倍、2.4倍和3.4倍。5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26.2亿元,建设了时风汽车厂、泉林热电、蓝山熟肉制品深加工等107个工业重点项目。全县名牌产品数(包括著名商标)达2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8个。目前,高唐已完成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转变,实现了质的飞跃,正在向工业强县迈进。

近几年来,高唐县按照“把产业做大,把企业做强,把产品做精,把机制激活”的总体思路,采取企业抓骨干、产业抓支柱、结构抓调整、效益抓管理、产品抓名牌、投入抓翻番、制度抓落实的办法,努力搭建工业强县的框架。

一、强化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对全县经济的拉动力

骨干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培植这个“火车头”,要下大力打破条块分割和所有制界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走“存量资产优化重组,新增资产优向投入,培植骨干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通过兼并、联合、划转、购买、租赁、控股、托管等形式,培植了时风、泉林、蓝山、热电四大骨干企业,实现了工业经济的一次创业。

二、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不断加大工业投入,是多年来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工业投入上,一是科学立项,争取上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培植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和企业,形成大产业和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二是通盘考虑,合理分配项目和资金。把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抓,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大技改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改造,上档次,出精品,创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以优质项目、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引进县外战略投资伙伴,借助县外资金发展本县经济。五是增强企业资信度,改善银企关系。积极争取银信部门对企业的支持与扶持,增强企业的投资力度。2005年,全县工业经济围绕“2855”计划和“二四八九十”工程,共实施工业项目490个,项目总投资70.5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38.1亿元,其中有11个工业项目被列为聊城市重点项目。

三、加强企业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抓好现有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高效运作,是确保全县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学习借鉴外地优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了时风四项定额管理、泉林的人本与科技创新管理、蓝山的市场信息管理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在抓法上,我们主要从三方面人手:一是订目标,抓落实;二是加强调度;三是每年召开多次大型专题工作会议和现场会,营造了比、学、赶、帮氛围。在营销管理上;牢固树立“抓企业必须抓市场,抓生产必须先抓营销”的思想观念,根据企业产品实际,研究制定适应市场要求的营销战略,采取多种营销方式,以销促产;以产促销,力保企业满负荷生产。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了时风、泉林、蓝山等知名晶牌。

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特色经济

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经济发达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因此,我们不断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一是调整工业布局。按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定位,投资4亿多元,高标准建设了县经济开发区,人区企业达到120多家。目前已形成了汽车加工制造、橡胶轮胎、人造板、家具产业、畜产品及绿色有机食品、精细化工、生物制品和农用肥料、纺织服装产业、电热汽产业等产业体系。二是调整产品结构。时风集团引进先进工艺,使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达到汽车技术生产要求,提高了农用车产品的外观质量;新建的美国亨特造型线、洋马气缸盖铸造生产线,使铸造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三是调整产权结构。把企业改革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深化改革,破解了一系列工作难点,加速市场运行机制的形成。

五、优化发展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围绕建设“人居福地”和“投资宝地”的目标,大力加强环境建设。一是建设好硬环境。二是建设好软环境。三是建设好安全生产环境。

六、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促经济总量膨胀

坚持抓大户,抓载体,抓政策,激发民间资金向资本转化,促进骨干民营企业裂变膨胀,积极吸引县外民营企业入驻加盟,实现了民营经济的量上扩张,质上提高,点上突破,块上整合。目前,6个初具规模的乡镇民营工业集中区和双龙养殖、智德纺织、风帆电机等一批现代化民营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形成了民营经济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

篇6

一、当前工业运行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一)高耗能工业投资和产能增长较猛。

去年以来,硅铁、电石、铝等行业的投资和产能剧增。2003年,全区硅铁、电石、铝行业产量分别比2002年增长26倍、384%和617%。目前,这些行业都有一大批已上和拟上的投资项目。从拟建和在建项目看,到2005年这三个行业的产能将比2003年又大幅增长。客观分析,这些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主要是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扩大,企业盈利增多;投资项目规模和工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的积极成果。但在投资和产能猛增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有一部分是靠新建企业拉动的。

2003年,在我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因素中,新建企业特别是新建骨干企业的拉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新建工业企业增加产值约60亿元,拉动全区工业生产增长约6个百分点。如扣除新建企业的影响,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达25%。新建企业实现利润4亿元,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约13个百分点。新建企业的强劲拉动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区的一些老企业发展和创新不够快。

(三)亏损企业减亏力度不够。

2003年,在全区165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38户企业发生亏损,亏损面为205%,亏损企业亏损额1114亿元,比上年同期仅减亏03%。从统计的39个大工业行业的亏损情况看,依然有7个亏损行业,有11个行业比2002年增亏。

(四)仍有一部分老国有企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尽管我区对一大批老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转制,但老国有企业现在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就其自身而言,主要是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偏低,技术进步程度不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企业负债多、人员多,企业办社会的包袱重。2003年全区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为181%,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34个百分点;国有亏损企业9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户,亏损总额达3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就其外部而言,主要是由于新旧观念、新旧体制和新旧控管方式发生碰撞所形成的阻力。

二、2004年工业经济趋势分析

从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工业运行的轨迹看,2004年是关键的一年。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增长的运行状况、支撑条件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也出现了新的动向。积极把握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动向,是今年调节好工业运行、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看,支撑工业发展有五大有利条件:

――宏观调控措施更为有效。从总的情况看,尽管经济生活出现了值得高度关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尽管目前对经济是否过热有议论,扩大内需的方针不会变,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点仍是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不“踩急刹车”,也不“加大油门”,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避免大起大落,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取向。

――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更为增强。今年我区工业增长有着较好的需求基础。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十多年来的最高增幅,尤其是工业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04年预计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达1600亿元,这必将从扩大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两方面强力拉动工业增长。二是相对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长还不够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够大。但消费需求波动性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由投资波动引起的经济震荡。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电子通讯、住房、旅游、教育等新兴消费热点逐渐形成,消费升级趋向较明,已经并将继续加快相关产业增长,进而带动工业结构升级。三是新增和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2004年初又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户(不包括年内新建企业),说明我区工业企业向规模型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预计今年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同比也将大幅增加。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各地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推进工业化这个第一方略,加快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十分之强。

――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加快工业发展的环境更为有利。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更大机遇。我区主动接轨发达地区、积极参与发达地区合作和交流,掀起了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热潮。各地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大规模招商引资,形成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内竞争的制度条件,实现利润外资规模和水平的新突破,促进外力推动型的产业扩张和产业升级。今年,出口需求仍将是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一是今年工业运行的国际环境有望好于去年。二是人民币相对贬值,明显有利于扩大外贸出口。三是我区企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不断增强。

――发展后劲增强,一批新建企业支撑作用凸现。2004年初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户,年内还将有一批新建工业企业纳入统计范围,加上去年的一批建成投产企业的支撑,增强了我区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在优势地区,如呼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优势产业,如冶金(钢铁、硅铁、电解铝)、能源(电力、煤炭)、机械化工(汽车、PVC、电石)。与过去相比现在我区引进的项目都是以引进“高、新、大”项目为目标,以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招商重点。这些都为今年我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约因素也为工业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近期,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充分利用丰富的能源资料,坚持科研、生产、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了科技攻关项目转化,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已开展了煤炭液化、气化、热电联产、煤矿石综合利用和天然气转化等能源项目的建设,加快了全区资源的高效利用步伐。2003年,全国不少地区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供应紧缺,势必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电力供应紧缺为我区加快电力生产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尽管我区电力需求尚有缺口,但也是为全国少数几个电力供应大省(区)之一。凸显的能源优势,必将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支持。由于能源开发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区能源现实优势,正好抢得了发展先机,这必将增大我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这对我区的大发展,无疑增添了竞争力。特别是对引进人才、解决资金技术短缺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看,工业发展存在三大制约因素:

――电力等生产要素的约束力加重。电力紧缺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预计2004年至20006年,我区蒙西电网每年的电力缺口在150万千瓦左右,严重缺电局面预计到2006年后有所缓解。今、明两年供电形势严峻。按年均25%的工业增速,初步测算,2004年统调最高负荷将比去年增加100万千瓦左右,各月电力电量均存在较大缺口,更大范围限电趋势明显存在,这会对工业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都将带来较大影响。

――工业运行的潜在不稳定性加大。关于今年的经济形势,许多问题若明若暗,尚难看准。全国和我区经济走势会有什么新特点,现在如此高的生产和投资增长速度能否持久,会不会出现过热问题;宏观调控政策在保持总体不变的前提下,针对经济运行的新情况,会有什么新动向;地方和企业如何积极应对,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深入调查研究。去年虽受“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等外部冲击影响,工业运行未出现较大波动。今年影响工业运行稳定的,可能更多来自于内在的因素。随着去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出现了不少新矛盾和新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如信贷投放偏快、加大了潜在金融风险,一些领域投入过热、加大了潜在投资风险,部分行业产能增加过多,加大了经营风险,并与资金、资源、能源和区域市场、环境承载力等配套条件存在较大的不协调性等。这些风险随信贷、投资和产能增长过快逐步积聚,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者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风险现实化,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并由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问题。对此,必须高度警觉。

――针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加剧。面对持续的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少国家频频利用反倾销、保障措施和技术壁垒等手段对竞争对手加以限制。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我国成为主要的针对方。目前我国70%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40%左右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总的看,去年我区新遇到的国际贸易磨擦增加不多,但是扩大出口的潜在限制加大。如美国于5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特别保障实施程序正式生效。欧盟通过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特别保障措施进行立法;公布了在电子电气设备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和报废电子电气设备两项指令;还公布了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办法咨询文件,并推出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等。这些措施付诸实施还有段过程,然而一旦实施,将对我区羊绒纺织、化工、机电等产业出口构成较大威胁。最近美国对我国三类出口纺织品采取了特别保障措施,今后新的动向值得警觉。

三、确保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建议

(一)把落实加快发展工业政策措施,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投资、工业会议精神,全面组织实施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推进我区新一轮工业的发展。把建设发展工业与自治区委、自治区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结合起来,统筹抓好。围绕发挥我区“五大优势”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从充分利用金三角优势、构建三大产业带、推动民营经济、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工业投入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方面切入,做大做强制造业。在完善投入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控制商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进一步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按照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工业发展

建设生态自治区,要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重视协调处理好工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着力构建以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格局,既让当代人能从大自然获取所需,又能为后代人留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发展高耗能工业,在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地方和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在能源和资源支持上有无后续能力、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何采取措施加以保障。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在谋划企业发展上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去年全国工业60%的新增利润是通过产品涨价和投资扩张获取的。这说明工业增长仍未完全摆脱高涨价、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我区工业投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煤炭、钢铁和高耗能产品等价格涨幅较大,可以说投资效应和价格因素对我区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因此,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增长,仍然是今后发展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把国有工业企业转制工作,作为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有企业改制的实质是实现产权和职工身份的两个置换,即通过产权转让把一元化的国有性质置换为多元化的股份制,用经济补偿金将职工由国有企业职工置换为社会合同制员工。进行两个置换根本目的是明晰产权,转换经营机制,增强综合实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区国有企业改革在继续推进,但部分老企业实质性进展并不大,加快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步伐,还应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践证明,企业如果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甚至是没有生路。

(五)树立新的发展观,把各方面加快工业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

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工业发展,谋求更全面更协调更快的发展。发展不等于增长,发展既要追求增长目标的完成,更要追求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环境的改善。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注重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牧区的协调发展、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新的发展观在工业领域的全面体现,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决克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真正把着力点放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优化结构、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上来。

篇7

一、全力推进煤化工项目申报工作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帮助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规划院于3月份完成阜阳*煤化工基地规划书,5月份省化三院完成以GST汽化为核心的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20万吨甲醇及热电联产项目预可研报告。上半年挤入省“861”项目库,并全力以赴引进1—2户项目投资主体单位,推动煤化工项目有实施性进展。

二、千方百计完成全年主要指标任务

全县17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0亿元,较上年增长20%。其中非煤工业完成6.85亿元,增长24%。

(一)煤炭工业

谢桥煤矿克服煤层变化,产能已接近极限的状况,强化安全管理,全年完成产值21.2亿元,增长8%;刘庄煤矿精细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克服新人员、新设备等各种困难,确保下半年一次投产成功,全年完成产值2亿元。

(二)非煤工业

1、鑫泰化工公司全年完成产值2亿元,增长30%。3月份完成8万吨合成氨技术改造,确保一次开车成功。4月份前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科研力量,详尽调研,周密计算,确保

“1830”项目一期工程上半年启动。该企业重点是要在引进战略投资、加快结构调整、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上统一思想、精密安排企业经营和确保发展资金链不断。

2、天都纸业公司完成产值1亿元,增长43%,产品达到A级。3月份5#机技改完成投产,下半年8#机、3000千瓦热电项目再启动。重点是5#机技改后全厂各环节严格把关,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指标。要解放思想,多方筹措,切实落实该项目建设资金。

3、县供电公司完成产值1.2亿元,增长20%。该企业重点是加快内部改制,降低线损率,提高盈利水平。全力做好220千伏变电所项目建设工作。

4、科泰实业公司完成产值7000万元,增长30%。该企业重点是提高锚杆质量,加强与刘庄煤矿的对接,锚杆产品打入刘庄煤矿,扩大业务链。

5、金太阳药业公司完成产值5000万元,增长22%。该企业重点是加强科研力量,加大新药开发力度,推进内部改制,稳定技术工人队伍,并做好新项目征地规划。

6、谢桥供电公司完成产值4500万元,增长22%。该企业重点是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技术水平,切实做好刘庄煤矿等的优质服务工作,顺利实施完成110千伏变电所项目建设。

7、其他11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亿元,与去年持平。

虽然我县有煤炭工业支撑,产值基数大幅上升,但我们必须冷静看到*工业经济总体上依然是粗放型经济模式。我县大部分企业能耗高、污染重、产品档次低,都是国家政策规定限制发展的企业,如不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尽快实现产业升级,都将面临资源、价格、财税政策限制和被市场淘汰出局的严峻形势。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经济政策,把握宏观经济走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三、具体措施

(一)提高我县企业家队伍素质,切实加强企业家培训工作。聘请为我县编制“*”规划的专家及优秀企业家来我县举办知识讲座,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2次,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学习,使全县各级经济工作者开阔思路,真正做到思想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

(二)继续执行县财政间隙资金支持企业的举措,资金总量增加至2000万元,主要用于培育我县重点工业企业和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增加规模工业企业数量。总结该资金使用成本低、见效快的经验,逐渐形成我县工业经济的“小巨人”群体。

(三)要通过省担保集团、金融、自筹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1亿元,支持鑫泰化工公司“1830”一期工程建设。成立办事机构,并召开专题会议具体解决项目征地问题。

(四)要通过省担保集团、金融、自筹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2000万元,支持天都纸业续建工程项目。

(五)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利用好“退二进三”的优惠政策,积极协调外商及其债权人关系。上半年*富大纸业公司整体搬迁至经济开发区有实质性进展,争取年内投产。

(六)成立全县停产、半停产工商企业改制领导小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县政府集中收回国拨土地,“腾笼换鸟”,并积极稳妥依法安置破产企业职工。

(七)统一县域工业优惠政策。为加快县域企业发展,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统一县域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即打破所有制限制,县内企业和引进企业同等待遇。

篇8

关键词: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

一、我国工业化面临的环境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大气污染。我们国家出现空气质量恶化状况,是从20世纪80年代显现的,在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大气污染程度加深,空气质量恶化严重。我们生活中出现的烟尘弥漫、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都是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煤烟型的污染,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而二氧化硫又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第二,我国的固体污染。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的结果就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急剧增加。自1979年起,我国废弃物垃圾以每年约8%的速度递增,1998—2006年整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又有所回升。从废弃物排放量的趋势来看,我国近些年在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方面采取的治理措施有明显的效果。第三,我国的土壤污染。近年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许多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严重,污染类型呈多样化,有机物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相混合、新旧污染物并存,使土地污染程度加深。对农作物施用农药和化肥会对土壤产生污染,目前,我国土壤被化学制品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再加上重金属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导致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的农作物中残存的物质增加,容易引发疾病,影响人体健康。第四,我国的水污染。在我国的工业污染中,水污染是最严重的。有机物污染是造成我国水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全国主要的海、河、湖以及地下水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东部地区污染比较严重。1985年以后,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多,2008年时氨氮排放量有所下降。

二、化工循环经济模式

(一)经济理论

1.循环经济。在鲍尔丁之前,从未有人想过经济与生态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他有着灵活的思维,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循环经济要求做到资源能够有效配置,以可持续发展观理论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为参考。我国对循环经济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在生产力落后时期,以国内生产总值为目标,由于只注重经济发展,忽略了经济的结构,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家也开始认识到经济结构的重要性,重新调整并且旨在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污染和资源不足问题严重,此时国家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具体型态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化工循环。污染和资源浪费往往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化工产业中,循环理论与化工产业相结合,更能突显自身的价值。产业生态学有利于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生态学工具如环境设计、清洁生产审核、生命周期评价等,设计和研究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与生态工业园。

(二)化工循环分类

1.依据企业所处位置分类。依照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划分为五种网络模式,依托型共生网络模式、平等型共生网络模式、嵌套型共生网络模式以及虚拟型共生网络模式。其中,依托型的共生网络模式是指一个或者几个属于大型循环经济体,因为大型企业占着主导地位,容易形成循环网络,但是如果对大型企业的依赖程度过大的话,会增加风险。而平等型的共生网络模式是在循环经济体中处于平等地位的各个企业,他们的市场地位是相当的,主要是中小型的企业,所以网络结构灵活,但是抗风险的能力略差。我们所说的嵌套型共生网络模式是以大型企业为主干网络,以中小企业为子网络,主干网络与子网络两者之间共生,形成复杂的网络关系,导致构建循环网络困难,但是稳定性强。在地理上不相邻,但是同属于一个循环经济体系的各企业属于虚拟型共生网络模式,因距离因素导致运输成本高,但是初建时可节省搬迁成本。2.按循环范围划分。根据循环范围可以将循环经济分成三类:一是企业层面循环,二是区域层面循环,三是社会层面循环。企业层面循环中的“3R制造法”,是杜邦公司将3R原则的创造性与化工产业相结合,可以减少化学原料的使用量,放弃使用有害的化学原料,并且回收某些化工废料。到1994年时,效果显著,废料排放减少了30%。而区域层面循环是以生态产业链或者生态工业园区的形式出现的,以代买卡伦堡工业园为代表。主体以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这四个企业为核心,以贸易方式获得的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材料,这种方式在减少废物产生量和处理费用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社会层面循环模式是由国家推动的循环发展模式,主要是在消费品的回收利用上面。其中,德国为回收再利用体系,日本为循环型社会模式。3.按循环程度划分。根据循环程度,化工循环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清洁生产模式和绿色管理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是将重点从循环经济转到能源的循环利用上,利用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资源损耗从而提高生产效益。清洁生产模式是三种模式中最原始的循环经济模式,强调“清洁”二字,目的是要减少对生态的污染,它是通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尽可能地减少破坏和干扰,回收再利用废弃物,达到能源低消耗,物质循环再利用的目标。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绿色模式发展起来,将生态环保融入到经营管理之中,为了实现彻底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和企业闭合循环体系。绿色管理模式结合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三者,力争人类、企业、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4.按照产业狙击类型划分。依照产业聚集类型,可将化工循环经济分为单一主导产业循环经济和多元产业循环经济。单一主导产业循环经济是在化工循环体系中,化工产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比较小。随着化工产业链的延伸,许多上游和下游的化工企业会逐渐地聚集在核心企业的周围,这样核心企业会与边缘企业共建形成化工产业经济。多元产业循环经济指的是化工产品走向多元化,化工产业链与其他产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多产业并举的循环经济体系。单一的化工循环经济体系,最终会向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演变。

篇9

关键词:工业 能源 低碳经济 无锡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96-03

一、引言

随着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间低碳经济合作的日益紧密,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议题成为国内城市发展中的热点。梁朝辉(2009)根据碳排放量分解模型,建立能源消耗、人口、GDP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能源消耗总量模型,定量分析出上海2020年在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量预测趋势;赵敏等(2009)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测算出上海市1994-2006年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针对上海的能源结构、碳排放产业部门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上海低碳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朱守先(2009)则系统提出研究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指标,如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并通过ESD模型探讨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与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节能降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中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刘薇(2010)具体分析北京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措施,并从工业园区产业机构的调整以及新能源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叶祖达(2010)在研究城市低碳建设中提出考虑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因素社会最优化的排放水平是指减排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放带来的边际社会损失,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损失时,社会的最优碳排放水平可以被确定;黎广明等(2010)在具体分析广州的经济、环境等因素,从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角度提出广州建立低碳城市经济的建议;谢传胜等(2010)认为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社会经济体系分为五大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模糊粗糙集法分析信息决策。本文通过对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状况的定量分析,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其他相关城市的工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分析提供借鉴。

二、无锡市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1.能源结构分析。能源结构为低碳能源与高碳能源的比例结构。从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可知,天然气碳排放系数较煤炭和石油低,一次电力(核电、风电、水电)碳排放系数最小。平均碳排放系数等于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当低碳能源所占比例增加时,平均碳排放系数将减小,能够体现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影响。

2000年以来,无锡市工业的能源消费量伴随着工业的增长而迅速提高,从2000年的1.13*107吨标准煤的消费量到2008年的3.06*107吨标准煤,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量增加了170.52%,年均增长13.25%。在无锡市的能源消费中,主要以煤炭、电力为主,但本文主要研究无锡市工业的碳排放量,对于电力以及火力部门所用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统一计入相关工业能源消耗量中,对于无锡工业的能源消费结构,重点分析碳排放量较大的原煤,以及碳排放系数相对较低的清洁能源原油和天然气。

从表1和图中1可以看出,无锡工业能源结构并不是十分合理,特别是与国内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对于碳排放系数较低的清洁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使用量较少,无锡仍是以煤炭作为工业能源的主要来源。

(1)煤炭消费:煤炭在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08年无锡原煤消耗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56.74%,而1995年无锡原煤消费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73.59%,原煤消费量在总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使无锡市整体能源结构的逐步改善,但是随着原煤消耗量的绝对增长,碳排放量还在不断增加,对于无锡市的原煤消费还需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原煤消费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原煤消费总量的63.41%。在制造业中,原煤消费量超百万吨的有四个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四大行业原煤消费量占全市原煤消费总量的28.01%。

(2)原油及石油制品消费:2008年无锡石油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3%左右,原油消费主要用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和化学染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而其他石油制品消费则比较分散,总体来说,无锡的石油消费量并不高。

(3)天然气:自2004年西气东输天然气首次引入无锡市,当年无锡地区全社会天然气消费量仅为3418万立方米,至2008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已达48123万立方米,三年增长了14.08倍,天然气消费量已占无锡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2%。天然气工业消费量按行业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以及金属制造业四大行业是无锡市天然气消费大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消费总量的67.72%。

2.产业部门结构分析。从产业部门出发研究无锡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潜力,主要对产业结构多元化演进水平(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iversification degree,简称ESD)加以分析。ESD的计算公式为ESD=Σ(P/P,S/P,T/P),式中,P为第一产业产值;S为第二业产值;T为第三产业产值。ESD的值域为1至无穷大。

由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提高碳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其次是非煤能源消费比重,煤炭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非煤能源消费比重越高,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越小,同样也有利于低碳发展。2007年,北京、上海和广州3大城市的非煤能源消费比重超过60%,而无锡工业的非煤能源消费比重只有45%,与以上三个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无锡工业而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尤其是非煤能源消费的增加是促进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1978年以来,无锡的产业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14.3%下降到2008年的1.4%,第二产业由1978年的68.3%下降到2008年的57.6%,而第三产业则在不断增长,由1978年的17.4%增长到2008年的41%,无锡市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当中。但是,对于第二产业而言,由于无锡属于工业性较强的城市,第二产业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得益于工业部门产值的不断提高。

因此,无锡市的低碳经济建设还需从工业入手,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工业特别是重点能源消费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时积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无锡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3.无锡市碳排放测算。在计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时,应注意:产生碳排放的为能源终端消费量(标准量);不计加工转换过程、运输和输配损失能源的碳排放;电力既有无锡市火力发电也有市外来电,热力主要是本市供热,其碳排放是按火力发电和供热投入的能源计算,不再计算能源终端消费部门热力和电力的碳排放。对于无锡市的能源计算中,不计二次能源转换,碳排放计算能源数据为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数据,并不是无锡市整体工业。

本文中碳排放估算方法是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作出的,基本计算公式为:E=∑Ci*Fi(1)

其中E为无锡市碳排放总量,Ci为能源i的消费量,按标准煤计,104t;Fi为能源i碳排放系数,(104t/104t);i为能源种类。

从表3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工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从1995年的412.15万吨到2008年的2203.19万吨,碳排放量增长近五倍,年增长率达到13.77%。从表4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工业人均碳排放量较高,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无锡工业的碳排放强度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相对较高,以2005年为例,无锡工业碳排放强度如果以kg/美元计算为1.31kg/美元(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为8.19:1),而澳大利亚为0.141kg/美元,加拿大为0.13kg/美元,德国为0.088kg/美元,英国仅为0.074kg/美元,即使在国内,上海为0.108kg/美元,全国为0.156kg/美元,这表明无锡的低碳经济发展在工业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实证分析

1.数据。能源消费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经济总量、能源结构、人口总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无锡作为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有很大一部分为工业增长做出的贡献,而其中又以重工业为重。重工业能源消耗大,尤其是含碳能源。结合梁朝晖(2009)的研究,本文以人均GDP、三产比重作为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

2.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为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建立相应的代码,GDPP为人均GDP,EP为人均碳排放,TP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从表5中可以看出,无锡市三产比重在2002年之前及2003以后均不断增长,仅2002年和2003出现分段,因此设立分断函数,以TP*D2002作为参数,2002年之前取值为0,2003以后取值为1。

通过模型估计,得出无锡市碳排放的关系式为: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均通过显著水平1%,人均GDP对碳排放随其增长具有双向效应,而三产比重对碳排放量具有负向的影响。通过怀特检验,说明方程不存在异方差。

从公式(2)中可以看出,如果以人均GDP与碳排放存在到U型关系,即符合库兹涅茨曲线。以人均GDP为唯一解释变量,公式即表明无锡市的碳排放随经济的增长和人均GDP的增加先升后降: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碳排放量由低趋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碳排放量又由高趋低,逐渐减小。

EKC曲线表明无锡工业碳排放量是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规律,虽然现在无锡市的碳排放量还处于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新能源产业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含碳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工业产业发展则会受到抑制,有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居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会随着提高,环保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政府也会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针对碳排放量大的工业产业的准入机制等。

由公式(2)得出,无锡市碳排放量增长的拐点在人均GDP达到9.833万元左右时出现,由此无锡市碳排放量进入下降阶段。而无锡市2009年GDP已达到8.115万元。无锡市1995年-2008年年人均GDP增长率为12.92%,以此估算在2012年左右,无锡市的经济增长就达到了EKC曲线的拐点,无锡工业碳排放量进入递减的趋势。

四、对策建议

无锡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其工业发展深深影响其经济的发展。而无锡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中,工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无锡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煤炭等含碳量大的能源消耗较多,而如风力、水力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较小,严重影响无锡低碳城市转变的进程。同时工业产业结构和管理也不尽完善,能耗大的产业比重大,相对的高新清洁产业较小。而从建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均GDP以及三产比重对于碳排放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无锡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调整能耗结构,加强清洁能源利用。虽然无锡市煤炭使用量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但是其比重仍在60%左右,且其绝对值也在不断增加,过量的煤炭消费必然影响城市的低碳经济,抑制了无锡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发展。因此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应逐渐降低煤炭直接利用的比重,或者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促进煤炭资源的多重利用,改变煤炭的单一使用方法。无锡工业对于清洁能源的使用还处于较为空缺的阶段,应借鉴上海对于清洁能源的一些做法,如增加外来电和天然气的使用量等,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适合无锡地区使用和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无锡市能源结构中对于煤炭的补充能源和替代能源,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而优化能源品种结构。

2.优化产业结构。无锡工业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高耗能企业过多,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无锡重点碳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以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五大行业。2008年,五大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无锡工业碳排放总量的81.98%。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成长性、低耗能和高附加值特点的行业,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地扩张,促进产业结构向低耗高效方向转变,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促进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无锡工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适合无锡工业自身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发展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重视工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发明新的技术和材料,对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进行替代,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对于能够促进工业能源结构优化、降低煤炭使用量的高新技术或者生产工艺给予大力支持,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使废弃物质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4.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无锡排放排放量的增长起反作用,有利于无锡对碳排放的控制。无锡根据实际情况,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无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在无锡三产中的比重,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机构的合理优化。

5.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政府应加强对于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对企业节能降耗进行监管和指导。政府应研究制定企业节能降耗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在政策方面制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企业节能的优惠财税政策,研究制定对购买、使用高效率节能产品定额补贴的政策,节能技术产品研发的优惠政策等,在制度方面,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与企业对接的能源监管机制,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品能耗定限考核制度、能源利用分析报告制度等,既要加大对于企业节能指导和监管的力度,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惩戒力度,强化节能管理,同时也要做好自身的服务职责,保证国家节能法规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以重点用能单位作为试点,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贯彻执行“开源节流并重,节能优先”的能源方针,从而为节能政策的推广打下基础。

五、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无锡市经济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煤炭等碳排放量较大的能源消耗量过多,同时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这些因素都将会阻碍无锡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无锡市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充分做好指导者的作用,加强对于无锡工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促进能耗的降低。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091029531)]

参考文献:

1.刘薇.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J].商业研究,2010(9)

2.叶祖达.低碳城市建设的社会成本研究[J].低碳城市建设,2010(8)

3.黎广明,何国伟,刘灵辉.广州建立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2010(8)

4.谢传胜,徐欣,侯文甜,许凤茹.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J].技术经济,2010(8)

5.梁朝辉.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7)

6.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8)

7.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20094)

8.BP.BP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6[Z].London:BP,2006

9.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10.江苏省统计局,江苏能源消耗变动因素的实证研究[EBOL]

stats.省略/tjfx/dfxx/t20080829_402501557.htm

11.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及利用效率研究[EBOL]

stats.省略/tjfx/dfxx/t20070913_402432944.htm

12.陈耀兴.无锡调整产业结构的进展、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化研究,2007(11)

13.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8)

14.何建坤,刘滨.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2004(6)

15.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篇10

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年的工作,部署2009年的任务,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以更强的措施、更实的办法,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努力保持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年,是我市工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攻坚克难,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推进重大重点工业项目实施。通过大量艰苦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克服了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较好完成了*年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支撑明显增强。去年,我们加强运行调控,加大煤电油运供应协调,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准确把握工业发展形势,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认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18亿元,增长24.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63亿元,增长29.2%,增幅排列全省第一位。加快产业培植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32.6:29.5:37.9调整为31.9:32:36.1,第二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茶、林、电、矿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4.7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05%。其中:茶叶产值7.81亿元,下降26.2%;林业产值22.15亿元,增长13.9%;电力产值14.24亿元,增长68%;矿业产值30.51亿元,增长35.3%。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去年,我们把增加工业投资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建立和完善了重大工业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和工业投资责任制,切实把工业投资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认真抓好工业发展项目的落实,全市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2.4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7.29%。其中工业及技改投资13.65亿元,增长48.37%。龙马、土卡河、戈兰滩、居甫渡、泗南江五座中型电站投产发电,建成和启动建设了一批骨干电网工程。100万吨复合肥厂、120万吨建峰水泥厂、大平掌铜矿日处理4000吨、镇沅金矿日处理2000吨等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产业聚集初步显现。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突出“产业集聚、集约开发”特点,把园区建设作为产业聚集的重要突破口来抓,着力打造工业发展的平台。按照“限新促老搬活,依法管理、严控规划,统一政策,分企定案”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城园联动的模式,对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入园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创新发展,目前已有3户企业入园建设。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投资3亿元,建成投产12户,在建18户。景谷特色工业园区入驻企业58户,企业资产20多亿元。宁洱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户。景东工业园区完成投资0.8亿元。几个园区逐渐成为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和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区,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

(四)服务企业力度加大,中小企业保持较快发展。强化服务意识,做好主动服务工作,建立完善银企合作机制和项目推介制度,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培育和扶持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做强做大。认真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搭建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前期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年末非公企业达4.46万户,注册资金90.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1%和38.64%;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68亿元,增长24.8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8%。非公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五)企业技改力度加大,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3个,完成技改投资12.2亿元。一批技改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了工业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加强节能降耗和减排工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制定了普洱市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按省政府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36万吨。*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1%,实现节能近5万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8.0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66%。26户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81万吨,实现利税1.77亿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百万吨死亡率为1.86人,比上年下降56.61%。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加快工业发展的信心

我市工业基础薄弱,产业支撑不足,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全市工业战线要再接再厉、勇挑重担,努力做到目标不变、速度不慢、势头不减,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保民生、增动力、抓生态”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工作要求上来,牢固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积极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妥善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争取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

第一,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国外市场对中国需求迅速缩水,全国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已成定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预计仅增0.5%,其中美国、欧盟、日本分负增长0.7%、0.5%和0.2%,为二战以来最低增长年份。全国经济保8%,全省保9%争10%。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一是工业增长明显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全国工业经济增速去年下半年以来呈逐月下滑之势,由6月份的16%下滑到10月份的8.2%、11月份的5.4%和12月份的5.7%。二是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市场价格比去年最高时下降近一半,铜、铝、铅、锌、镍价格最近下降20%—46%,化工产品价格下降40%—70%。三是企业困难程度加深。企业订单明显减少,库存大幅增加,资金严重短缺,一些大企业严重受创,一批中小企业处于限产、半停产、停产状态,多数企业减薪减员,农民工返乡人数增多。

第二,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固然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但自身发展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行业层面看,一是产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多数企业开工不足;二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多,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弱;三是产业集中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市场控制能力弱。从企业层面看,一是普遍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二是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产成本偏高,产品缺乏竞争力;三是技术和设备落后,新度系数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四是经营管理粗放,经不起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冲击。从服务层面看,主要是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向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信息咨询、信用评估等工作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服务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要把发展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些,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要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实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确保实现全市工业经济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目标。

第三,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虽然我市工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问题,面临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但也要看到加快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正积极采取扩大内需、投资拉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制定了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部分行业的市场必将逐渐得到恢复。二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市部分重点工业项目已经形成新增产能,一旦市场转好即可形成新的增长因素。三是我市工业多为原料加工型,通过强化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够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四是国家扩大内需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推动解决重点项目审批难问题,有利于企业抓住原材料价格下跌的机遇,促成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扩大生产能力。五是当前的形势下,可以利用市场的力量,自然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此,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要在危机中看到机遇和希望,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完成工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实施“*”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工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以“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促升级”为主线,统筹协调推进工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布局调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利税总额9.2亿元,完成工业及技改投资17亿元。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确保重点企业生产。各级各有关部门尤其是工业经济相关部门,要做好工业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再造服务流程,提供有效服务,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注意把握经济增长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主动为企业服务,及时为企业生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加强运行调控和监测监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增强企业应对危机的信心。抓好煤电油运的供应协调,抓紧研究工业产品的价格问题和矿电结合、林电结合问题,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保证全市工业生产和重点企业的能源需求,确保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协助做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维护上市公司的经营秩序和财产安全。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的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变事后追究为事前严查,真正做到安全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安全生产。各企业要千方百计组织生产、扩大销售,争取在应对危机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二)主攻重点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应对危机确保增长的重要任务,一要抓好工业项目储备。对接好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加大前期工作投入,搞好产业规划、行业规划和项目策划,结合我市资源型产业的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等重点,抓好项目储备工作,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提高项目的命中率。二要强化项目对接和争取。一方面要利用国家实施投资拉动的政策机遇,促进我市一些重点项目审批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力争一批新的重点项目落户;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和引进一批产业转移项目。三要落实项目责任制。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全力推进建峰水泥厂120万吨、天壁水泥厂120万吨、镇沅金矿日处理2000吨、景东里竹山铁矿日处理3000吨、景东力奥6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等在建项目,争取上半年开工建设云景林纸9万吨技改、大平掌铜矿日处理4000吨选厂、澜沧铅矿3万吨粗铅和3.2万吨硫酸、佳浩公司500吨缫丝厂,确保完成工业投资17亿元,力争一批项目年内形成增量。抓好思茅区10万吨、镇沅县5万吨、孟连县10万吨燃料乙醇,绿宝百瑞10万吨生物柴油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林浆纸一体化、云景林纸30万吨化学木浆厂等项目储备,力争在重大工业项目储备上有重大突破。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继续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区建设机制,完善综合配套措施,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做实项目储备,落实项目地块,积极为企业入园创造条件,加快普洱工业园区、景谷特色工业园区、宁洱工业园区和景东工业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考虑建设统一的标准厂房。本着有利于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入园的土地、资产补偿、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组织好企业搬迁入园工作,按计划启动澜沧江啤酒公司、红塔木业公司等13户企业的搬迁入园,争取普洱工业园区今年新开工建设20户企业,建成投产企业达60户。按照园区建设规划,严把入园标准,确保园区功能和产业布局不受大的影响。加大园区招商引资,走以园招商、以商建园之路,促成一批优势企业和实力企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实现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扩大园区经济总量,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实力。

(四)培植壮大支柱骨干产业。充分利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培植壮大支柱骨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变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变单纯的采掘和原料工业为资源精深加工制造业。茶产业要按照“关小建大”的原则,整合资源和普洱茶品牌,强化行业管理,规范企业生产,加快推进普洱茶交易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实现茶叶工业产值9亿元。林产业要按照“汰劣扶优”的原则,整合林板、林化龙头企业,加快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保障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加快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提高资源集中度,实现规模发展,从根本上扭转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力争实现林业总产值60亿元,工业产值27亿元。电力产业要加强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加快推进电网工程建设,扩大电网覆盖面,力争新增发电量35亿千瓦时,实现电力产值14亿元。矿产业要进一步规范矿业市场秩序,加大勘探投入,实施矿电结合,推进冶炼项目,加快选厂建设,力争实现矿业产值30亿元。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和烤烟、蚕桑产业发展,巩固提升橡胶、咖啡、生物药业产业。力争实现全市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亿元。其中四大支柱产业工业产值8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抓紧实施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发展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和发展,全市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20户、5—10亿元的企业达10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5户,发展壮大全市工业经济实力。

(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认真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中小企业发展与工业园区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问题。坚持完善银企合作机制和项目推介制度,组织好银企见面会。加快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发挥好担保公司在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协同作用。认真抓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础工作,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金融机构要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实施中小企业升级工程,以创业扶持、创新发展、提高素质和增强竞争力为重点,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上台阶、上规模。鼓励中小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加入到大企业的产业链中,实现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产业关联度,增强集群发展能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创办小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加大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力度,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抓好企业减负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要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决策机制,同时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重视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依托大企业,发展“专、精、特、新”配套加工,不断发展壮大。

(六)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今年,国家和省对技术改造支持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家将投入15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改,省政府也将增加技改资金投入。我们要把技术改造和行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和原材料、设备价格下跌的的有利时机,加快技术改造,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为重点,消除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改变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认真做好技术改造项目的核准、备案等服务工作,实施好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今年计划投产的项目要按期投产。技术改造工作要注重质的提高,坚决杜绝企业假借技术改造之名,搞低水平扩张。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省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高度重视,措施也有所增强,对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不能完成的地区和企业,将实施区域限批和企业限批等严厉的制裁手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年耗能2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加强能耗监测,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抓好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重点推动煤炭、水泥、林产品加工、茶叶加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按市场规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行业和产业集中度,推动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

(七)抓好县域工业发展。我市工业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县(区)要牢固树立“发展抓经济,经济抓工业”的理念,把产业建设和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加快县域工业发展。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开发优势资源,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扶持发展一批工业企业,做优做强一批县域工业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优势抓产业,围绕特色作文章,培育一批支撑作用强、带动面广、产业链长、产品竞争力强的工业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推进全市工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11

1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的意义

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是现代企业一种崭新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环境科学基础之上一种新的企业经营观念,企业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在追求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达到企业高效益和社会高效益的同步增长。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是指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产业链条托起的绿色环保科技产业,它推动了企业科技进步、创新和技术、产品的结构优化升级。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绿色产业链条,其主体是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工艺。它利用生产磷铵产生的磷石膏废渣(每生产1t磷铵,排放3~4t磷石膏废渣)生产硫酸和水泥,反过来,硫酸返回用于生产磷铵;在生产过程中,硫酸尾气回收液体SO2,废水封闭循环利用实现了环保治理贯穿每个环节,整个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清洁生产解决了磷石膏占地污染环境制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世界难题,又开辟了硫酸、水泥所需硫铁矿、石灰石矿山的开采,节省了巨额的原料运输和能源消耗,又为现代农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磷复肥,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据测算,按鲁北模式,若在全国推广100套,每年可为国家创造70亿元的综合效益。海水“一水多用”绿色产业链条,其内涵是通过逐级蒸发、净化原理,实现理论组配,形成初级囟水养殖、中级囟水提溴、饱和囟水晒盐、盐碱电联产、苦囟提取钾和镁、盐田废渣盐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达到海洋蓝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鲁北化工绿色科技产业建立在技术进步、创新的传统化工产业基础之上,经过科学的资源链条衔接与延伸,实现产业重组和产业整合,并为重新社会的资源观、环保观提供了有力佐证,即人类对自然资源可以进行重复多次的利用,从而使有限的资源构成了一个多次生成的过程,而这种对环境的保护也同时体现在资源的多次利用和生成过程中。以此为基点,鲁北化工从国家行业和社会需要角度发展自己,从而获得了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从产业结构布局来看,我国是个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国家,但传统产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其原因在于对资源的高消耗,对环境的高污染和产出的相对低效;二是全面过剩。因而传统产业面临整合的巨大压力。鲁北化工的实践在体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统一价值的同时,也为对我国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找到了有效的切入点。传统产业的企业不一定要进行产业转轨,而要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高质量、低成本、无污染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西部工业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西部工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避免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严重状况发生。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能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的优化组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严重;各种自然灾害多发,远离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推进西部工业经济发展中不能盲目仿效东部经济,不能走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趋利避害,依靠科技进步、创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2.2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对西部工业经济的借鉴性

鲁北化工地处渤海湾边的盐碱荒滩,这里淡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同时,鲁北化工又是以化工为主的企业,若不将环保工作摆在首位,无疑对当地环境将是雪上加霜。从22年的发展历程来看,鲁北化工把“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放在决策的首位,并作为企业发展的价值理念贯穿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使之成为自觉行动,它创建的绿色环保科技产业,对国家化学工业贡献巨大,使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学工业完成了从“夕阳工业”到“朝阳绿色产业”的革命性转变。这不但没有造成当地环境的恶化,而且奇迹般地为盐碱荒滩穿上了“绿装”。鲁北化工目前投资1亿元建设小开河水利工程,开发淡水资源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对解决当地工农业用水,进一步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意义深远。从1995年起,特别是近期,鲁北化工与中西部的宁夏、新疆、甘肃、陕西、贵州、江西、重庆、四川等地区就经济合作问题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经过双方考察、论证,认为鲁北化工与西部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互补性。特别是在利用鲁北环保产业技术对西部传统产业进行优化整合、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潜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双方合作意愿强烈。宁夏固原、陕西西乡、贵州开阳等地区多家企业与鲁北化工签定了合作建厂的协议,鲁北化工输出技术、资金、管理,以促动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科技、经济、环境的共同进步。

3重视综合利用资源在西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篇12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逐月走高。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1.5亿元,同比增长7.2%(指数缩减法),增速比1-5月提高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4亿元,增长2.1%,比1-5月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8.1亿元,增长34.9%,增速比1-5月提高13.3个百分点。

(二)轻工业平稳增长。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烟厂及侨通就占轻工业产值的90%以上。烟厂累计生产卷烟26.9万箱,同比下降0.26%;侨通产销增长,生产多色印刷品37.7万对开色令,增长21.8%。农副产品出口受阻,价格下跌,产品产量同比有所下降。累计生产生丝168吨,下降11.6%;成品糖68*吨,下降5.9%;中成药28.2吨,下降58%。

(三)重工业降幅逐月趋缓。今年受铅锌、煤炭产量下降及云天化停产2个月影响,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37.4亿元,下降1.8%,但降幅比1-5月减缓了1.2个百分点,逐月趋缓。

主要产品产量:上半年全市累计发电16.3亿千瓦时,增长15%;实现产值11.3亿元,增长43.4%;农用化肥13.1万吨,同比下降46.3%;电石16.9万吨,增长86.8%;水泥131万吨,增长19.7%;砖5.4亿块,增长54.8%;原煤512万吨,下降13.5%;铅1122吨,下降20.7%;锌1.1万吨,下降34.5%;铅选矿金属量8869吨,下降44.8%;锌选矿金属量5.1万吨,下降17%。

(四)县区工业产值增长平稳。上半年,市场逐步回暖,县区工业产值稳步增长。除水富受云天化影响,下降36%外,其余县区均不同程度增长。大关县由上月的下降13.8%扭转为增长9.5%;盐津水电项目陆续建成,带动了电矿产业发展,工业产值增长25.2%;昭阳区增长13.7%;鲁甸增长14.1%;巧家增长6.3%;威信增长25.1%;镇雄增长14.6%;彝良增长17.9%,增幅均比5月高,县区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尽管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基础尚不牢固,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表现为:

一是工业发展目标欠进度;二是工业生产要素制约大;三是市场下滑态势有所缓解,但停产半停产企业户数仍然较多。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重调研,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等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好全年工作。于2月底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了工业增长15%的目标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9%的目标。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了工业经济、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状及工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目标责任状。为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切实把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月下旬组织开展了督查调研工作,分五个工作组分赴各县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工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工业经济运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节能降耗等相关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市政府,同时督促抓好相关工作。

(二)强分析,重预警。受市场需求减弱,产品价格下跌等影响,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增速缓慢,效益下降。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委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工业经济的运行分析调控力度。一是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把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到县区,并将各项增长措施落到实处;二是面对今年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加强了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通知》,每月对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形成《工业经济运行》简报,上报市级领导和省工信委,供领导决策参考。对半年及全年形势进行预测、判断,增强工作上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服务、监测工作,及时调整我市20户重点监测工业企业名单,按月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运行动态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发挥其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四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4月,我委与市煤炭工业局、市统计局联合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加强和规范了工业统计工作,为实时、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推项目,抓增量。今年,我委按照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市级着力抓好存量,县级着力抓好增量”的要求,由我委技术进步与创新科牵头,进一步对全市的重点工业项目进行了梳理,加大工作力度,提出具体的时间表,分阶段推进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对重点工业项目的督促和检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市经委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工业项目责任制,委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区开展重点项目调研督查,对县区和企业如何开展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积极向省工信委申报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扶持,已上报永孜堂、彝良驰宏锌锗铅锌矿等6家企业贷款资金贴息项目。

上半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5亿元(不含电力),同比增长4.1%,完成计划的39%,欠进度11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的煤炭、化工、有色、建材四个行业中,只有煤炭、化工两个行业有增长。煤炭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完成投资5.2亿元,增长57.2%。化工行业有云天化26万吨甲醇项目的支撑,完成2.7亿元,增长27.8%。有色行业由于驰宏公司、昊龙公司的项目去年前已完成大部分投资,加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矿山企业不敢再大量投入资金进行矿山建设,有色行业下降38.7%。建材行业因镇雄三和公司2000t/d水泥项目、绥江水泥厂迁移项目建设今年只是进行设备安装,投资额不大,加之巧家白鹤滩建材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推进缓慢,建材行业投资额下降45.2%。

(四)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3月初,市政府与全市11个县区政府、重点耗能企业及相关部门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二是加强节能督察和管理工作。省政府今年3月到我市对节能工作进行现场评价考核,评定我市20*年节能工作为“完成”等级。3月中旬,市经委组成检查组分赴11个县区及重点企业,就工业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开展调研、督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节能宣传周等各类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

今年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以较低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工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43.5万吨标煤,同比下降29.4%,与上年同期相比,有14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低于工业产值的增长。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可比价)1.67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30.2%。*供电局、盐津红原、云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水富金明化工厂、华新水泥(*)有限公司、*烟厂等企业都不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幅降低了企业能耗。

(五)积极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截止6月30日,已淘汰铁合金落后生产能力1.2万吨,拆除矿热电炉4台,涉及变压器容量0.92万kva;关闭彝良互援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拆除小造纸生产线一条,淘汰小造纸生产能力0.15万吨;关闭云南九欣化工公司,拆除小氮肥生产线一条,淘汰碳铵8万吨;绥江县烟囱坝浙浦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目前已建成进入调试阶段,能够按计划要求在今年年底前拆除原有10万吨机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

(六)加强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认真贯彻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服务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在申报的15个项目中,有8个已公示。储备乡镇企业项目23个,目前正准备筛选上报省级。二是与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协会联合,扩大对我市中小企业的对外宣传力度,成功推荐制作了宏联制鬃、张蝴棉蚕丝两家公司的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播出,反响热烈。三是在银行和中小企业间搭建融资平台,促进相互了解,缓解企业融资难。

上半年,我市非公经济上缴税金5.1亿元,同比下降3.3%,完成全年考核目标的44%;从业人员18.4万人,增长7.6%,完成全年考核目标的95%。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3.5亿元,仅完成目标进度的27%;上缴税金2.2亿元,完成目标进度的34%。

(七)强化服务,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上半年,我委以园区规划、内部管理建设及推进重点项目落地等工作为重点,深入调研,努力协调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业园区聚集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根据省政府的政策,起草了《我市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目前工业园区内入驻企业8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4.1亿元,下降23.6%;工业增加值3.4亿元,下降52.8%;销售收入15.6亿元,下降11%;税收0.76亿元,下降27.7%;就业人员达10969人,同比增长3%。

(八)继续抓好企业改革工作。截止6月底,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已完成137户,占目标数的99.3%。纳入市级改革考核的33户国有企业,已完成32户,占任务数的97%。一是组织参加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的改革工作,深入二级企业,通过会议、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掌握职工思想,为推动改革做好基础;二是认真指导帮助*冶炼厂、市食品一厂改革的实施方案;三是组织、收集、审核、报送市直企业终止劳动关系人员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料。第一批331人的低保已经解决,第二批的收集审核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是清理企业改革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主动向省企改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争取专项资金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

(九)抓好行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盐政、清洁生产等行业管理工作。认真审核、兑现20*年报废车补贴资金,抓好2009年度报废汽车补贴资金申报计划,审核企业资质情况,贯彻新标准、推进综合交易市市场(项目)建设,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汽车下乡的有关政策。今年上半年,市盐务办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115件,查获盐产品97吨;工业盐冲销食盐95吨。组织开展了“3.15”食盐安全检查和“5.15”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活动。为积极推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上半年在水富举办了全市清洁生产培训班,共有127人取得了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组织制定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供电应急方案,加强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的电源监督管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制定计划用电方案和供电应急预案。组织经贸、电力系统参有关人员加全省行政执法培训学习。

(十)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上半年,我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增强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要领导对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亲自过问,及时研究解决,为推进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开展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等工作的全面实施,进一步规范听证、公示、通报事项网上工作。及时成立我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组,通过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突出实践特色,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努力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结合;二是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中心工作相结合;三是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转变机关作风相结合

三、当前面临形势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经济运行中虽然出现了一些转机,但基础尚不牢固,工业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企业效益下降局面尚未根本扭转,资金等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工业项目投资进度缓慢。在具体工作中仍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如墙改工作,由于管理方式的改变,导致推进难度大,难以完成国家和省规定的工作目标。

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逐步趋稳,有色金属、化工等一些行业产品价格止跌回升迹象明显,我市多数在建项目集中于下半年投产,加之雨季来临、电力供应充足,我市工业增长速度可能走出低速增长的格局。由于去年同期(下半年)基数较高,累计增速走高的难度也较大,粗略估测,全年工业品价格指数如果没有过大的变化,工业总产值可达到190亿元左右,增速可望达到8%-10%左右。尽管这样,离年初预定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牢牢抓住工业经济工作的有利转机,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落实好各项应对措施,打牢平稳较快增长基础。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好中央及我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定应对危机信心不动摇、坚持政策措施落实毫不动摇、坚守目标任务完成毫不动摇”和“抓市场营销、抓企业生产、抓政策落实、抓运行调节、抓要素保障、抓项目投资和抓结构调整”七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强化责任,千方百计夯实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努力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把省里已经出台的电价扶持政策,重要商品收储政策及近期将推出的支持地方工业产品销售的促销政策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控服务,优化要素配置,提高企业复产率。一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系“直通车”制度。以省政府百日督查活动确定调研的工业企业和全市20户重点工业企业为重点,以日报、旬报为基础,加强工业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突出问题,跟踪落实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增长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对煤电油运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供给,加大停产半停产企业和负增长企业的帮扶工作力度,通过一厂一策,一企多策,尽快帮助其恢复生产。继续开展好昭煤南下相关的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联合会审、定期会商、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统计信息的统筹协调;四是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建立完善包括决策、资本运营、风险防范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产品定额成本资料库和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减少中间投入,千方百计增收节支,降本增效。

(三)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协调解决好重点工业项目审批、环评、用地和资金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县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作。加强重点工业项目的督查力度,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强化前期、在建、新开工、竣工投产四个环节的跟踪问效,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项目业主抓住当前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加快云冶集团驰宏公司昭阳10万吨电解锌、昊龙20万吨重钙、天力20万吨醋酸、镇雄和巧家60万吨水泥等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切实抓好交通、电力等要素的协调保障工作,使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重点项目按期投产、达产,强化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工业投资比重大幅提高。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煤电一体化和矿电结合新模式,促进重化工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工作。

(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加强节能管理基础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能源统计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降耗工作、管理体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导、督促县、区、企业严格按能源统计的原则做好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费统计工作,强化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积极主动与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结合工作实际,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打牢工作基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体系;二是加强督查工作。下步将组成节能督查组分赴各县区,就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等情况开展督查及节能考核工作,确保全市2009年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生产力任务完成;三是严格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监控。对能耗不降反升或超限额用能的单位及时查找原因,依法实施节能监察;四是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及资金投入。根据《节能法》的规定,将节能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并逐年加大节能资金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和补贴,重点支持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煤层气(瓦斯)发电、绿色照明、能量系统优化等重大节能工程;五是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强化调整产业结构工作。切实做好项目的能评和审查工作,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为手段,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的投资建设,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五)着力抓好资金协调保障,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实施办法,确保各项扶持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当前难关。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搭建社会服务企业的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流动资金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的力度。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不断探索新思路,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加大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篇13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企业发展

一、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指在社会这个统一环境内,企业的发展中考虑从资源利一产品生产一产品报废的整个流程中对于资源的历来性降低,通过生态化、可再生的、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来代替传统的直接消耗性资源,其本质是让工业活动符合生态和谐发展这一目标的要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不加限制的利用和消耗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国度浪费,另一方面也由工业活动所产生的附加产物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只会使工业发展最终无资源可利用、生产的废弃物增加、大量遗留废弃物无法处理,最终会彻底影响工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和谐生活。

而在我国,早年为推动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长期性的完善考虑,注重短期的经济收益,致使近年国内环境问题逐渐恶化,因此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成为当年只管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良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模式的研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保证国内可用能源资源的长期储备;降低废弃物产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循环经济要求的科技提升能够带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技、经济、环境的发展逐渐进入一种互为促进的循环状态;循环经济激发的绿色消费模式也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从社会整体的意识层面上改善环境问题。

二、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2002年,我国初次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并推动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2005年,我国开始制定出各类相关政策强制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2005年国务院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当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最终确立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注意必要的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至今较为明显特点有三个:一是工业企业的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容易形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关键点进行直接性的干预和改善;二是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园区化经济发展模式,园区化的模式能够很好的对于企业进行规模性的监管,还能很好的进行园区内的资源重复利用;三是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在于循环经济继发的消费模式等的转换。从整体的发展模式上看基本做到了对于循环经济这一意义的认识与措施制定的,但是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够完善,目前只有国家法规,许多地方性法律法规没有出台,没有细节性、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使得法律效力不能全面发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国内在循环经济的管理上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代入感所形成的新模式推广压力,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短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实施过程简单,因此许多企业对于循环经济模式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使得循环经济很难全面性的开展。

三、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改善措施

第一,全面性的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模式也有所不同,国家级的经济政策在制定时是考虑了普遍适应性的,因此在某些特殊经济地区应用时还会存在不足,因此,地区性的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要进行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管理机构,企业内部要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机构的设立,要做到监管到位,能够及时的提供合理建议及政策信息。

第三,大力推动生态化发展的科技研究,科技发展能够从根本上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尽早的得到成果就能更早的进入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提升自身的长期竞争力。

篇14

一、强化生产要素保障

1、保障工业用电的正常供应。供电部门要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个性化用电需求并予以保障。在制定、实施设备检修计划停电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并在停电前三天告知有关企业,出现事故停电和故障停电时,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抢修。

2、确保企业正常用水。供水部门实施计划停水,应提前两天通知有关企业,并明确告知停水时间。因突发性事故造成停水的,供水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赶到事故现场抢修。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申请用水的,供水部门应在接到企业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勘察、设计、安装,交付使用。

3、加强运输综合服务。县经贸、交通部门应加强协调,掌握大宗商品运输流量和企业的运输需求,合理安排运力。对县外调入保质期限较短的原材料和产品,要优先保障运输。对我县工业企业运输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车辆出现一般违章的,公安交警部门应以批评教育为主,不作处罚。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4、加强政银企互动。县经贸、人行、银监等部门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政银企三方对接、交流、互动。县人行、银监办牵头,各金融机构配合,全年至少免费举办一次企业融资业务培训班。

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利用动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抵押,支持民间资本组建贷款公司。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简化担保程序,采取国有资产注入资本金和吸引社会资金入股方式,县财政新增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万元,增强担保实力。对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万元的项目,其担保佣金由县财政补贴20%。

三、加强劳动用工服务

6、加快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信息库,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和劳动者求职信息,及时制作,并通过各种有效媒介向社会“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提高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不定期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力求职的有效对接。

7、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关系。劳动保障部门要督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完善用工备案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劳动纠纷案件的发生。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劳动用工管理。

8、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劳动仲裁机构要加强与企业、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的绿色通道,简化办案程序,降低仲裁成本,提高仲裁效率,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

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9、进一步落实重点企业挂钩帮扶制度。挂钩帮扶重点企业的县领导每月至少下企业一次,相关部门的领导每周至少下企业一次,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10、加强企业家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依托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精细化管理培训、企业高级管理提升培训等培训活动,开拓企业家视野,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1、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涉及工业企业的各种有偿服务性收费,原则上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按下限标准的50%执行(企业中介服务费、房屋评估费、验资费、公证费等,如现行标准低于下限的,按现行标准执行)。企业可依法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有关部门不得违规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不得对企业实行强制服务、强制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禁利用项目审批、年检、年审、办证的机会搭售各种商品。

12、暂缓征缴有关费用。对年矿山企业缓征1年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年企业排污费在2008年基础上核减20%,生产不正常企业按实际排污量据实征收。

对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的企业,因资金困难不能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的,经企业申请、劳动保障和征收机关审核并报政府批准后,可给予3-6个月的宽限期。

六、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13、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凡涉及工业企业的行政执法,必须先行告知,行政执法机关要加强指导和服务,由企业进行整改,除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外,按照“首违免罚、处罚走下限、一般不走上限”的原则,严格把握,规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