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改进措施范文

基础护理改进措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基础护理改进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础护理改进措施

篇1

关键词:储粮现状;问题;损失;改进

国家粮食储备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还有半数以上的粮食储存在农户手中,这些粮食的储藏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农村储粮损失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储粮损失率高达6%~9%。我国粮食生产同样受着几种刚性因素的制约,确保粮食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农村储粮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的安全。

1 勃利县农户家庭储粮现状

1.1基本情况

1.1.1农户储粮量和损失状况 去年底我们在勃利县永恒乡和长兴乡2个乡10个村开展一次调查,调查的120户农户共有家庭成员392人,承包的农田面积为5280亩,粮食总产量达2512 t,农户总储粮(包括代售商品粮)为1713.2 t,占粮食总产量的68.2 %。被调查的农户家庭储粮总损耗135.7 t,损耗率为7.92 %;因鼠、虫灾损失粮食近10 t,而且较为普遍,120户农户中只有8户未发生,占被调查农户的93.3 %;大多数农户采用的是机收方式,被调查的120户农户的收获损失为60 t左右,占3.5%。

1.1.2农户家庭储粮方式 农村的粮食储藏技术主要还是采用民间传统的方法。农民收回粮食后,往往缺少必须进行的干燥降水过程,粮食水分不能降低到安全水分。同时农村储粮设施极其简陋,我地农民普遍采用简易的储粮装具,如采用编织袋、麻袋等包装袋存放,或地面散堆或简易玉米栈子。这些装具大多十分简陋,加之多数装具的防潮、防鼠、密闭性不好,易发生粮食霉变、鼠耗啃食、害虫侵蚀等现象。

从调查的情况得出我县农户家庭粮食的主要存储方式。我县有55 %的农户采用包装袋存放方式;35 %简易玉米栈子存放;其他存放方式占10 %,包括木柜和水泥预制板仓存放、散堆存放和冷窖储。

2 存在的问题

2.1重产轻储 农村储粮分散在千家万户,大部分农户生产的粮食都是自给自足,很少进入流通领域,这就导致粮食产后的隐性损失被忽略。长期以来,农户只注重生产中的投入而忽视产后的管理,使得粮食的产后损失相当严重,从而出现田间增产,家中减产的恶性循环局面。从此次被调查的农户看,将近80%的农户家中的粮食乱堆乱放,环境杂乱,管理粗放,虫、霉、鼠危害现象普遍,损失较大。

2.2储粮设施简陋 在对所有被调查的农户家庭储粮设施中发现,广大农户普遍采用的储粮装具是编织袋和麻袋或者简易玉米栈子散堆存,虫、霉、鼠害及禽畜取食等现象严重,对粮食的安全储存极为不利,粮食品质劣变加快。

2.3 储粮技术缺乏 广大农户缺乏防治储粮害虫的基本常识,在受物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当发生虫、霉、鼠等危害时,束手无策,防治无力,即使处理,也是简单的暴晒。而有的农户在储粮发生虫害时,采用直接喷洒杀蝇除蚊药剂,对人畜生命带来很大的隐性危害。

3 损失估算

由于广大农户储粮设施简陋,技术落后,致使储粮损失相当严重。我县2008年粮食总产量约为100万吨,按70 %的粮食留存量和3%的损失率计算,全县农户在家庭储粮环节损失的粮食约有2.1万吨,相当于4万亩耕地的粮食产量。以目前粮食2000元/ t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年损失金额4000万元左右。

4 改进措施

4.1政府的重视与介入

4.1.1加强宣传与培训 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对农户家庭储粮现状引起高度关注,通过版报、宣传资料、新闻媒体等形式对粮食安全进行广泛宣传,以提高全民对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积极开展储粮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知识,解决农民遇到的各种储粮难题。

4.1.2粮食部门专设机购 从国家粮食管理部门到地方粮食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农村储粮管理机构,或在现有机构中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要大力推进县、乡(镇)各类储粮技站的建立和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各站点保留一部分技术骨干提供公益(经费由政府拨款),其他技术人员则面向市场,进行有偿服务。

4.1.3必要的资金投入 各地政府财政开展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主要为新的储粮技术的研发提供启动资金、农民购买新型储粮装具或建造粮仓时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农村储粮技术服务人员的工资补贴等。

4.2引入市场机制和加强服务 现阶段可建立公益推广职能和服务职能相分离,公益性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和中介组织相协调,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篇2

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法在加强护理过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心内科护理单元在护理过程分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护理过程风险管理。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评估风险,分析原因、实施防范、控制检查、巩固成果并处理遗留问题,使护理过程分险管理持续改进提高。

关键词:

循环管理;护理过程;风险管理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反映了人们在工作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事物客观规律[1]。做为患者的责任护师,其核心职责是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而护理过程的安全,是护理结果安全的保障,做好护理过程风险管理,值的探讨。

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三级质控即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科室质量QC小组)。2014年1月~2015年1月,心内科护理单元QC小组在护理过程风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即评估护理过程存在或潜在风险点评分析实施防范措施,使护理过程风险得以控制,现总结如下。PDCA循环管理法加强护理过程风险管理体会:①计划(P)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责任护师对护理过程风险进行识别:病情观察不到位,潜在风险是不能为医生及时提供患者病情变化,延误了治疗和抢救时机;模糊医嘱的执行,潜在风险是用药不安全的风险;护患沟通不到位,存在风险是患者不信任或不配合治疗等行为,很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有时会激化医患矛盾[2];基础护理不到位,存在风险是患者发生护理并发症如褥疮、坠床等并发症。原因分析: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未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特殊情形下,未执行模糊医嘱处理流程,医患间沟通不畅;护理人员重视床旁护理实践,轻视护患沟通,或护患信息不对称,沟通无充足的时空等;责任护师对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护理精力放在患者的治疗护理上,从而疏忽对基础护理的夯实。②实施(D)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履职自律性,自动自发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做到三及时,即巡视及时,观察及时,护理措施实施及时。应用日点评法自我点评病情观察护理落实情况,做到日改日进。对于模糊医嘱,与医师充分沟通,明确医嘱并双核对后再执行。提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夯实基础护理,严格执行基础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应用循症护理方法,有效防范基础护理潜在风险,做到四关键,即关键病人、关键事件、关键环节和关键时间。落实医患沟通制度,责任护理主动营造良好沟通氛围,应用沟通技巧,避免反问式沟通法。对年老体弱者应用肢体言语沟通如主动参扶患者。③检查(C)。一级质量控制:责任护士自查,每日工作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价,明确存在的不足,寻求有效措施改进,征求患者意见,与患者共同探讨改进措施,使护理服务过程最大优化。科室QC小组定期开展质控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持续质量改进。④处理(A)应用管理工具“柱状图”,进行护理过程质量目标对比分析,使全体护理人员知晓本病区护理过程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追踪检查,直到符合标准。确定下一轮目标任务,作为下一个循环的质量管理评价依据,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2结果

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护理过程风险管理,心内科护理单元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3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评估风险,分析原因、实施防范、控制检查、巩固成果并处理遗留问题,使护理过程分险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在临床护理中,只有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防控,强化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才能确保护理安全。PD-CA循环管理使护理过程风险管理形成螺旋浆,不断地循环上升,持续改进,达到护理风险零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秋洁.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5-76.

篇3

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JCAHO) 将持续质量改进定义为: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 ,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的[1]。持续质量改进(CQI)强调团队参与意识 ,通过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来阐明整个系统的功能 ,提供适当的、 有效的、 充足的照顾 ,以满足病人的需求[2]。该方法一直被应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并且收效良好[3]。我院于2008年将TQMS和CQI的理念应用到临床实习带教管理中,摸索并逐步完善了临床带教管理工作,建立了一套可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背景介绍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00张,42个护理单元,护士590人,护理管理人员53名。设护理示教室,专职示教老师2名。每年承担地区卫校、高等专业学院、本科院校等二十余个学校的护理专业临床带教工作,包括中专、大专、本科护生。

2 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程序模式JCAHO 10步流程图[4],清晰地表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全过程。根据流程图结合院校临床实纲、临床实际工作要求,带教小组进行了确定带教标准及流程;描述当前过程;测评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评价效果;得出结论;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等系列活动。

3 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实行护理部―科室―个人三级带教管理模式,护理部专人管理并设立“院带教小组”负责全院的护理带教管理工作。

具体流程如下:

3.1 明确带教考核标准,了解学生的期望 根据不同院校的需求 ,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岗前培训的调查分别了解了各院校不同学历护生的学习期望,以明确带教内容 ,了解学生的期望。确定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带教考核标准。

3.2 描述当前过程 重要带教内容均有相关的测量指标,如基础理论以卫生部颁发的《护理学基础》(第二版)为统一标准,在入科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由护理部命题并组织考试评分;基础技能以河南省卫生厅颁发的《第二轮医院评审标准》中护理技能操作为统一标准在每科出课前科室考核、护示教室抽考打分;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以我院制订《专科护理常规》作为统一标准在每科出科前,科室组织考核打分。根据上述各项内容 ,描述护生现状与预定标准之间的差距。

3.3 测评和分析 通过测评以往的临床带教工作,分析历届实习生理论考核结果,结合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 ,建立阈值。阈值是介于达标和未达标的界限 ,即合格率。阈值的制定应客观、可操作、符合实际。【5】院带教小组完成带教测评与分析。

3.4 确定根本原因 带教组人员将在临床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进行归纳、 总结分析并反馈给护理部。月底护理部将各单元存在的问题以反馈会、图片、专刊形式通报科室及实习生 ,限期改正 ,并与科带教老师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 ,寻找根本原因。

3.5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带教组定期参加科室实习生考核和座谈会 ,与带教护士、护生针对原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月、每季、每年都进行总结并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2008年经过测评发现护生技能操作水平低,增加实习生技能操作竞赛活动;2009年发现护生出现“三散现象” [6],重点规范了入院岗前培训和入科科室宣教,护理部和各科均要制定详细的宣教内容,为实习工作做好防范提醒和正确引导;2010年针对护生护理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实行了三阶段理论考核[7]工作,即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实习中期阶段、毕业阶段。

3.6 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 提出的改进措施能否按计划执行 ,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控制手段 ,因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 ,要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会有一定的难度[8]。带教组人员将对相关问题的措施执行情况进一步检查督导 ,协助纠正不足 ,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3.7 评价效果,得出结论 采取改进方案后的效果如何 ,由科带教老师、护理部带教小组抽查并跟踪检查改进结果,再次对带教质量进行评价。每季对实习生各组进行质量评估 1 次 ,并通报护士长例会、实习生大会 ,年终计算出全院各组护生的考核总评分,护理部存档,并作为评优奖惩的参考依据之一。

3.8 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 带教组不断修订带教标准、 完善决策和运作程序,适应改进的过程。每季度一次的测评和每月的结果控制保证已改进的质量是稳固的,并确保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高的新标准 ,以便进入下一个新的改进循环。

4 效果

4.1 2008年度―2010年度护生基础理论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中专≥60分为合格,大专≥85分为合格,本科≥85分为合格。结果分析:对三个年度的成绩进行H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我院护理带教工作在推行持续改进管理模式的 3 年中,护生的考核成绩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08―2010级护生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统计表

4.2 2008年度―2010年度护生技能竞赛结果统计与分析。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95分为优秀,<95分≥85分为合格,<85分为不合格。结果分析:对三个年度的成绩进行H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护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见表2。

表2 2008―2010级护生技能竞赛成绩统计表

5 结论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是临床医院护理部的工作范畴之一,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一套成熟的的管理模式,我院积累多年护理质量管理的经验,借鉴JCAHO 的TQMS和CQT的理念,将流程管理应用到了临床带教工作中,形成了持续改进的新模式,它将学生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作为目标阈值,强调团队参与管理,关注护生带教的全过程,使护理临床带教能够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之上并始终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3年的实践证明,临床带教持续改进模式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没有固定模式,只有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生成优质护生。

参考文献

[1]Ann B , Veta H. Nursing Leadership ,Management &Research. Pennsylvania :S pring2

h ouse corporation ,1999. 80281.

[2]Jacqueline M, kat Z. Management quality manu facturing supervis or. I owa : Sheperd ,Inc ,1999. 8210.

[3]张素珍,卢明. 特、一级护理质量的量化控制与持续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5-76.

[4]Wendy L , Clara J . The health care manager’ s guide to continu ous quality improve2ment. Chicag o : American H ospital Publishing Inc ,1991. 94295.

[5]陈爱萍.孙红.姚莉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6]杨磊.吴凡.谭映军等.运用量化管理方法 加强临床实习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1):83-84.

[7]高秀文.朴红梅.韩霜等.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在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25(3):65-66.

篇4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流程 优质护理 常态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83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nnormaliz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Methods:Improve the process of care management,and investigate on patients/family satisfaction and patient/family health education.Results: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 and their families improved from 94% to 99%;and their 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improved from 91.3% to 98%.Conclusion: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s of improving care management processes is to normalize quality care.

Key Words Care Management;Process;Quality Care;Normalization

“优质护理”指的是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或者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不满意度[1]。“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前提下[2],提供相对应的服务,责任护士的工作职责是观察病情、提供治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沟通、心理护理。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是优质护理理质量最有说服力的依据[3]。只有优质护理常态化才能持续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那优质护理怎样形成常态,除了宣教、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护理工作流程外,一线管理人员护士长的管理流程很重要。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开展“优质护理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从“试点病房”到全院铺开用了1年的时间,护患比逐步达到0.4/1。2011年1月最后1批铺开的“优质护理”病房,通过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借鉴“试点病房”的护理流程和排班模式,并制定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到2011年5月分析患者/家属满意度91%~94%,并且有明显波动,护理部质控组随机调查全院各科显示,患者/家属满意度89%~99%,讨论改进护理管理流程。

方法:①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增加每天15:00~16:00业务查房,督导护理措施落实,使优质护理常态化、提高优质护理质量。②制定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和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度调查表,每个月随机调查出院患者15~25例,并分析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整改。

结 果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后患者/家属满意度由94%提高到99%;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1.3%提高到98%。见表1。

讨 论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的具体方法:按岗位职责要求护士长每天至少5次巡查病房,督导检查护理质量。我科拥有床位38张,开展肾脏移植手术和普通泌尿系手术,配置护士15人,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3人,双专科1名,专科9名,中专1名。2011年1月~5月优质护理实施成效不令人满意,经科护士长及全科护士讨论,增加15:00~16:00业务查房,由护士长或在班的带教老师带领查房,督导完成各责任护士的各项护理工作,内容包括,见表2。

按病种特点,制作了健康教育路径表,肾移植健康教育手册和泌尿系单病种健康教育处方,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并完成健康教育工作,并便于考核每天的健康教育质量。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前患者/家属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分析:①服务观念的转变停留在表面,个别护士认为基础护理工作与保姆没区别,只是迫于养家糊口,所以治疗任务重时就忽略基础护理,周末、节假日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责任护士包干患者的治疗、病情观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目前护士编制不足(常有加床),执业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督导和质量考核,每个患者享受到的护理质量是有很大差异的。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增加每天业务查房,督导护理措施落实:①流程是解决怎各阶段患者须完成的护理考核患者考核护士

新入院患者入院评估,入院介绍。是否认识责任护士压疮、跌倒评估分值,药物过敏史,医疗诊断

等待手术患者指导并协助完成术前检查,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术前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的目的、方法、意义、注意事项及特殊专科检查后的观察要点

次日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术前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方法、要求和原理

当日手术患者及危重患者药物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是否完成,病情观察要点,护理要点

术后康复期间患者药物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协助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预防保健知识,是否认识责任护士,是否满意责任护士的工作。是否掌握患者八知道,健康教育内容,基础护理的完成情况将出院患者出院指导出院指导是否掌握出院指导是否落实么做的问题,是从执行的角度把个人或组织确定的目标去执行到位,护理管理流程就是确保优质护理目标的实现。优质护理的目标是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和谐医患关系[4],同时护士愿意。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持续稳步推进,夯实基础护理只是其中一部分,没有专业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专业的健康教育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同时没有专业知识的提高和适当的激励不能满足护士的成就感。②实施强有力的护理查房,并将护理查房制度纳入质量考核中,使得参加的每个人都有切实的认识和提高,以保证护理查房制度的内在质量[5];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实施每日业务查房,是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每日评价护理效果,完成护理计划,有效落实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满足低年资护士知识增长的需要,满足带教老师责任感和成就感的实现,护理团队和谐、团结、积极向上,优质护理服务形成常态化。

优质护理必须稳步深入开展下去:优质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使其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对缓解医患关系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提高全民健康知识水平,增强预防保健知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卫生部要求深入持久的开展优质护理,作者认为实现优质护理常态化,除了院领导的重视、护理部的指导和培训外,一线管理人员的观念引导、言传身教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水平,满足求知欲望;培养骨干护士的责任感;优化一线护理管理流程是建设优质护理文化、增强执行力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盖小荣.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护理优质服务管理新工程与临床护理新技术,中国昆明培训班,2010,9.

2 张景龙.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

3 唐瑶,魏燕萍.360度绩效反馈在护理管理中的效用性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8):11-12.

篇5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开放床位数1150张,护理人员854人。女819人、男35人,年龄21~55岁;其中在编282人,非在编572人;研究生2人,本科生299人,专科生475人,中专生78人;护士506人,护师135人,主管护师143人,副主任护师33人,主任护师2人。全院护理单元35个。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常规检查并反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FMEA对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分析、评估,找出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1.2.1.1组建

FMEA项目团队在院质控中心指导下护理部成立FMEA项目团队,包括护理管理负责人、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等共17人,其中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6人,护士5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接受过FMEA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

1.2.1.2实施方法

2012年6~12月,提出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降低基础护理不合格率”为主题的风险管理活动,采用FMEA方法,以基础护理失效模式调查表为工具,针对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分为安全护理问题、日常生活护理问题二大模块,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可能使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原因,最终确定潜在的6个失效模式、27项风险因素。

1.2.1.3资料收集

由院质控中心分别于2012年6月和12月组织FMEA项目组17名成员,采用基础护理失效模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此调查表由所有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组成。评分以失效模式严重度(S)、不易探测度(D)、失效模式出现频度(O)3个维度来评价,均采用1~10分10个等级计分,其中严重度1~10分分别表示无、很轻微、轻微、较轻微、一般、一般严重、较严重、严重、很严重、极严重;不易探测度1~10分分别表示几乎可以确定、非常高、多、中等偏高、中等、低、非常低、可能性极少、几乎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出现频度1表示极低、不太可能发生,2~3分表示低、相对很少发生,4~6分表示中等、偶尔发生,7~8分表示高、有重复发生的可能性,9~10分表示很高、发生几乎是肯定的;S、D、O得出分数后,计算危机值RPN,即S、D、O三项得分的乘积,范围为1~1000分,分数越高说明严重程度越高[5],应优先解决该失效模式。按照FMEA模式,RPN值>125,说明该模式有必要采用改进措施,并根据计算出来的RPN值的由高到低排序,决定解决存在问题的轻重缓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

1.2.1.4改进措施

基于FMEA的干预方法,对存在和潜在风险原因进行重点改进。①对新入院的老年患者填写跌倒风险评估表及自理缺陷评估表,了解患者存在的跌倒风险因素,对风险因素进行班班交接,使每班护士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跌倒是住院患者常发生的意外事件之一,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故须注重每个环节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全员合作达到预防患者跌倒的目的。此外,病区走廊及卫生间设置“小心防滑”警示牌以示警告,改进病房的设施及环境,所有易跌倒部位均设置扶手及防滑垫,护士根据环境变化随时提醒患者注意安全。②FMEA项目团队成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评估能力,全面掌握患者的疾病、用药、心理及潜在危险因素相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培训,使每名成员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参与FMEA管理,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FMEA小组以护理内容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制定精细化的服务流程。如责任护士协助患者起床、洗漱、更衣,协助大小便、洗手、进餐、服药、晨间护理及安全检查等;查房后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输液治疗及各种护理,协助洗手、进餐、服药午间休息等。下午协助患者洗头、剪指甲、更换衣服,做好会阴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协助洗漱、服药、入睡等。根据患者需要,全面落实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

1.2.2评价方法

比较实施前(2012年1~5月)、实施后(2012年6~12月)全院35个病区的基础护理不合格率(以本院护理部质量控制标准每个月对各病区进行检查,均分<95.0分为不合格)。

1.2.3统计

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础护理

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分析RPN从高到低排名前5位的潜在风险原因依次为:洗头等生活护理未按流程执行、护理交接班不认真、对危急状态无认识、有跌倒史、护士观察不到位,见表1。

2.2实施FMEA

前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不合格率的比较实施前不合格病区8个,不合格率为22.9%,实施后为2个,不合格率为5.7%,两者比较,χ2=5.183,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患者以某种疾病收治入院进行诊疗,常伴有自理生活能力差、精神状态差、运动能力减弱等状况,因此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确保患者的安全成为住院期间的首要任务。安全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部分,做好安全护理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关键。可以看出,安全护理方面RPN值从高到低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有跌倒史、护士观察不到位、护士责任心差。日常生活护理方面RPN排序前3位依次是:洗头等生活护理未按流程执行、护理交接班不认真、护士过分依赖家属或陪护。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FMEA小组以护理内容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制定了精细化的服务流程,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全面的基础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落实基础护理的重要性,亦增加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为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