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技术范文

儿科护理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护理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护理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21-01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疗效 [1]。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创伤小,疗效好,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使用西药的副作用,发挥了祖国医学的优势,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以下介绍几项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儿科的应用。

1 穴位贴敷

1.1 目的及取穴。

1.1.1 敷脐疗法用于肺系疾病症见咳嗽,咳痰以肃肺化痰;用于脾胃系疾病症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以理气和胃;改善小儿厌食症状;改善小儿自汗、盗汗症状。取穴:神阙穴

1.1.2 中药外敷助于退热。取穴:双侧内关穴

1.1.3 中药外敷改善小儿遗尿症状。取穴:双侧涌泉穴

1.1.4 冬病夏治有助于温阳利气,?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取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

1.2 操作方法。

1.2.1 根据不同病症遵医嘱将中药研粉过筛,取适量药粉用醋(脾胃系疾病用姜汁)调成糊状 [2],均匀摊于大小合适的棉纸上,厚薄适中,将棉纸四周反折。

1.2.2 充分暴露穴位处皮肤,清洁局部皮肤。

1.2.3 用敷贴将包好的药物贴于穴位上。

1.2.4 观察敷药处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等不适。

1.3 注意事项。

1.3.1 摊药厚薄均匀,大小适度。

1.3.2 贴药通常保留4小时,如有红肿、瘙痒不适症状,及时停用。改善遗尿症状于晚间睡前贴药至晨醒起床。

2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2.1 目的及取穴:通过使用定向透药治疗仪,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推动力,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更深入地透过皮肤快速进入病变部位,达到消炎止咳,解痉止泻的目的。取穴:肺系疾患取双侧肺俞穴 [3],脾胃系疾患取神阙穴。

2.2 操作方法。

2.2.1 正确取穴并清洁穴位处皮肤。

2.2.2 根据不同病症取药液于贴片上,每帖约2.5ml药液,将贴片贴于穴位上,并连接电极片。

2.2.3 打开电源,根据小儿年龄设置使用参数,按治疗键开始治疗。

2.2.4 观察询问患儿感受,对热的反应和局部皮肤情况,防止药物过敏和烫伤。

2.2.5 治疗事间为20分钟,结束后取下电极及贴片,关闭电源。

2.2.6 清洁局部皮肤,整理床单元。

2.3 注意事项。

2.3.1 使用时必须有护士或家长陪在身边。

2.3.2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烫伤等现象,如出现丘疹、明显发红可用肤轻松软膏外涂。

3 中药保留灌肠

3.1 目的:将中药汤剂自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通腑泻热、清热利湿止泻的作用。用于高热患儿助于退热及泄泻患儿症见便稀伴粘液,有或无腹痛症状。

3.2 操作方法。

3.2.1 将煎好的中药汤剂去渣凉至适宜温度(退热剂凉至室温,止泻剂凉至39―41℃),倒入灌肠袋内并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约30―40cm [4]。

3.2.2 取左侧卧位,臀下垫治疗巾,抬高臀部垫小枕约10cm。

3.2.3 肛管前端,排气,关闭灌肠袋开关。分开臀部,暴露,轻轻插入直肠,婴儿2.5―4cm,儿童5―7.5cm [4],左手持肛管固定,右手打开灌肠袋开关,将药液匀速灌完,关闭开关,拔出肛管,卫生纸轻压。

3.2.4 指导家长将两侧臀部靠拢,尽量保留药液达1小时,至少30分钟。以达到药效。

3.3 注意事项。

3.3.1 灌肠前协助患儿排便,灌肠液一次不超过100ml。

3.3.2 灌肠时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影响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

4 刮痧

4.1 目的及取穴:刮痧治疗有助于发热患儿退热。取穴:大椎、双侧曲池穴。

4.2 操作方法。

4.2.1 协助患儿取舒适,正确定穴,检查刮痧板。

4.2.2 将刮痧油涂于穴位处皮肤上,手持刮痧板在选定的穴位上从上至下刮拭皮肤,单一方向(6岁以下患儿可用术者食指、中指指腹进行刮拭),刮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紫红色充血瘀点。

4.2.3 清洁皮肤,安置患儿。

4.3 注意事项。

4.3.1 刮痧手法正确,用力均匀适度,勿损伤皮肤。

篇2

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实践中,仍主要是理论介绍和教师的操作示范。一个教师指导10~20个学生,由于受空间和视觉的限制,学生很难全方位地看到教师的操作,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辛苦,且教学效果很差,并易引起医患关系不协调或医疗纠纷。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微视频技术能将动态影像、图片、文字、声音等各种信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护理的情景再现和护理操作的生动形象演示,化静为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婴幼儿的医患矛盾,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高度共享、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信息查询利用等,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最终有利于促进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上述思考,本课题致力于以我校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设计和制作适合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微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等;第二,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第三,探讨微视频技术下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第四,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微视频技术的效果研究。

三、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实验对象

本人和课题组的成员在中职护理专业分别担任是信息技术教学和儿科护理教学工作,此次课例整合研究选择了所教中职社区护理专业的班为实验对象,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二)目标设定

本研究利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进行实践探究,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儿科护理能力素质的提高。本研究提出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微视频技术来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进一步想通过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的教育实践,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儿科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效果评价与分析

在本次整合课程结束后,笔者向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发放了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效果和《学习目标》调查问卷各38份,收回有效问卷各38份。下面分别从学生儿科护理实训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四大方面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的统计分析。

1.课程的整合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

在调查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是否大时,选择作用大的占65.8%,不确定的占21.1%,没作用的占13.2%。可见在调查者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利用微视频技术手段的确有助于儿科实训能力的提高。

2.学生兴趣与参与度

在调查是否喜欢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教学整合模式选项时,71%的同学选择了肯定,这说明在此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法上,教师没有满堂灌,满堂教,同学们不再做被动操作的机器人,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学习方法分析

微视频技术应用于班级教学实践后,从调查“更注重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微视频技术或视频信息处理能力是否提高”“自学能力或实训操作能力是否提高”三个问题中,86%的同学们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都认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整合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4.学习目标分析

在调查“是否达到了《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目标”时,选择是的76.3%,不确定的18.4%,否定的7.9%,可见应用微视频技术整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

(四)结论

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能优化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实验,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整合微视频技术的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视频技术进行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利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问题与思考

篇3

论文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增强师生互动,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儿科护理学》是重要的临床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散而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于一身,使理论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静态的教材动态化,复杂的知识条理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近年来在临床课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针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欠缺,多媒体教学将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儿科临床见习的不足。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弥补了儿科临床见习的不足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儿科护理学有1/3的学时为临床见习时间,一方面,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每个班级大约四十人左右,为了保证见习效果,往往都是分组见习,即每次见习都是带班级一半的学生去医院见习,另一半的学生在教室自习,所以每个同学的见习时间都相对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鉴于儿科疾病季节性较强,如夏秋季节消化道疾病多,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多;有些疾病的发病率也较低,如小儿糖尿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再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典型病例越来越少,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小儿传染病,如小儿手足口病等,而儿科护理学只是一个学期的课程,所以有些疾病在学生的见习时间并不能看到真实的病例。应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把许多疾病临床体征的图片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播放,如拘楼病的肋骨串珠、枕秃等;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播放视频,如肺炎的护理、贫血的预防、新生儿的护理等;再者,又可利用网上资源及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借用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素材,把一些临床见习难以见到的疾病及近年新增疾病如小儿手足口病、小儿糖尿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的图片及视频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对这些少见疾病的感性认识,大大弥补了临床见习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使儿科护理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

多媒体技术由于提供了清晰而逼真的图像、图形或动画,可以把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护理措施等由浅人深,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而有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认为“难、繁、杂、多”的基础理论易于接受,克服了排斥心理。如先天性心脏病中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分流等,这些内容很难通过板书表达,把这样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提高了兴趣;通过列表总结疾病的鉴别诊断,把大量的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完成了板书所不能完成的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牢固。

3.多媒体教学使儿科护理学的综合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并有助于教学贯通

儿科护理学对每一个疾病的讲解基本都包括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所以儿科护理学教学同基础医学各学科联系十分紧密,它以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诸多基础医学学科为基础,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庞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系统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温故知新,相辅相成。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交流性不强

良好的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在表演者的地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上。而在目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部分注意力在电脑屏幕上,学生的注意力在大屏幕上,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被弱化,无法实现传统教学教师的“表演”功能。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强,有时教学效果反而达不到传统教学的水平。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课堂教学效果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增高而增强。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气质、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神采情感等身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和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增加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变为人和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信息交流。

2.不利于学生做课堂笔记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讲”和“写”是一张一弛的缓冲过程,有利于学生记笔记。现代多媒体课件虽然较生动、形象,但由于课件内容是事先做好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讲”,加之有时课件的内容信息量过大,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解,就跟不上记笔记。导致教学内容大多成了过眼云烟,上课就变成了看动画。有时上课时感觉气氛较好,但课后不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只是把教材的文字内容搬上电脑,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只是电子讲稿,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编制课件内容,致使课件质量不高,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感。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不仅需要授课教师花大力气去搜集、储备相关资料、教学素材,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运用,这样才能制作出内容生动形象、具有较高水平的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单元授课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课件的内容多而庞杂,学生无法及时记录,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实效性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规定的课时内给学生以最大、最有效的信息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的考虑利用某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有实效性。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选取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宜演示的内容。切忌图画太多、内容散乱。

2.简约性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是通过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共同实现的,学生接受课件内容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的刺激。因此,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听课学生的视觉心理。这要求在制作的过程中对画面的布局要以突出重点为基本,避免或减少易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前景与后景的色彩比搭配、字符的大小、图片的位置等,以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相结合

篇4

关键词:儿科急诊;留观输液;安全护理

安全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护理质量极为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过程中,怎么样规范对儿科护理服务的行为,强化护理质量的意识,医护人员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保证在治疗及护理中安全为首,尽医护人员最大的努力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确保患者的安全[1]是护理人员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儿科急诊的患儿来讲,患儿的病情急、危,家属心切,就诊的时间较为集中,静脉输液作为急诊治疗中经常用到的治疗方式。在给小儿静脉输液时,穿刺时有很大难度的,用药的量较小等特点,短时间里大批量的输液,在护理上容易出现一些缺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儿科急诊科一共有医生10名,护士30名,儿科急诊科负责护理工作。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患儿男、女各有90例,0~5岁的有80例,5~10岁的有60例,>10岁的有40例。

1.2方法

1.2.1设置科学的操作流程 在儿科急诊处的一楼设置咨询台及挂号处,主要负责的工作有:核对患儿的病历本和输液处方以及药物单等等。根据患儿病情的轻重,安排输液的顺序和床位,并且对患儿进行编号,配药以后,由导诊护士来按编号的顺序一次呼叫患儿,将患儿带领到留观输液室逐个予以输液,注射后由护士护送患儿到各自的病床,医院的医患人员要做到各司其职,这样既可以节约患儿的时间,还可以有秩序的为患儿进行护理,形成具有程序化的服务流程。

1.2.2实行弹性排班制 儿科急诊留观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治疗的时间也较为集中,而每一位患儿的家属都希望能尽早的进行治疗,这样很容易导致单位时间内,医护人员忙乱,甚至还会正常护理人与患儿之间发生争执,依照儿科留观输液的统计分析[2],在上午8∶00~12∶00和晚上18∶00~21∶00是患儿留观输液的高峰期,根据这个统计,医院可以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在这两个时期内增加护理人员3~5名。这样可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1.2.3优化配药环境,加强安全管理 配药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留观输液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留观输液患儿较多,使用药剂的品种也很多,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配药室凌乱,配药台面产生拥挤情况,为了不免这种情况发生,医院可以改进药剂的摆放设施,设计各层药柜摆放药剂[3],这样设置既可以避免药品混放,又可以提高配药的速度,从而可以避免药剂配错。

除以上措施医院还应该强化医护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与素质培训;设置2名护士人员对留观患儿进行巡视, 若巡视到有病情况变化的患儿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处理;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每季考核的成绩与年度的考核成绩挂钩。

2结果

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明显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儿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4]。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使医院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设置科学的操作流程节约了患儿的时间,有秩序的为患儿进行护理。同时,进一步缓解了护士工作的压力,还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水平。

3讨论

儿科的急诊留院的输液是极其繁琐细致的一项护理工作。它要求护理人员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优质的服务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才能够让患儿及其家属满意,从而减少护理工作上的缺陷,保证儿科急诊留院输液的安全。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安全护理的重要保证,因此护理人员就必须熟练的掌握护理的技能,提升安全护理的水平,护理人员应该热情主动接待患儿,主动介绍病区的环境,针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详细的解答,以满足各种疾病和各种患儿的需求。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护理工作中,仍然有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都必须引起极其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医院的操作规范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要对自己的护理能力加以提升,医院还要对护理的资源进行科学统筹[5],从而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彻底地消除护理和患儿之间的矛盾关系。

参考文献:

[1]潘小燕,采静波.实施整体护理中改进护士排班的做法[J].护理管理杂志,2013,4(1):57.

[2]陶艳,刘颖青,周荣慧,等.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安全护理管理[J].哈尔滨医药,2012,2:29.

[3]许美珍,陈志红.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管理,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安全护理[J].华中科技大学,2013,16(5):309-331.

篇5

【关键词】儿科; 门诊;输液护理;风险;体会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患者病情变化快等特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我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及工作体会如下

1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护士方面

1.1.1 技术不熟练,缺乏观察力:护士穿刺水平低,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操作时动作不熟练、不规范,以致患儿家长对护士缺乏信任感。有时护士为力求达到“一针见血”,注意力往往过于集中在穿刺过程中,而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1.1.2 心理承受能力差:穿刺时患儿家长在场观看,易造成心理压力,对穿刺成功缺乏信心。特别是新护士遇到患儿哭闹、不配合而更加紧张,一旦穿刺失败,受到家长指责,护士心态失衡而影响穿刺成功。

1.1.3 护士缺乏风险意识,与患儿家属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儿科输液室环境噪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操作时会只注意护理技术的操作,而忽略了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往往无意间一句话、一个细微动作都容易产生误解引发家属与护士间的冲突。

1.1.4 护士在工作中没能做好“三查七对”:易造成差错。

1.2 患儿及家长方面

1.2.1 盲目乐观:儿科疾病大多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大多数家长认为门诊输液都是轻病,多比较乐观。如果病情不能较快好转,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患儿家属疼爱孩子,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过高,不会考虑个体差异,希望每次穿刺都一次成功,一旦不成功,易产生埋怨情绪。

1.2.2 患儿血管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头移位,造成外渗,增加患儿的痛苦。

1.2.3 患儿家长缺乏医学知识:输液过程中等候时间稍长,一瓶药液输完,有不等护士过来,私自更换输液瓶的情况;因担心孩子哭闹而擅自带正输液的孩子离开输液室,导致输液反应或发生意外时护士不能及时处理;部分家长因有其他事情,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因此擅自加快输液速度,极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发生。

2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的工作体会

2.1 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

仪表端庄,举止得当,要具备崇高的医疗职业道德,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有爱心、有同情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工作中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虚心向同事或领导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穿刺率,及时准确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相关疑问,通过交流与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在输液任务繁重时,做到情绪稳定,忙而不乱,不能心存侥幸,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输液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输液前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认真记住患儿的姓名、诊断,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对初次就诊的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多表扬,善于使用语言进行鼓励,赠送小红花或科室制作的小卡片,以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告知家属输液的程序步骤,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作用,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患儿及其家属做好思想准备,避免意外发生时的恐慌;对可预见性疼痛做出安慰,以娴熟的技术取得家属及患儿的信任。

2.4 合理选择静脉

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尽量选择头皮静脉穿刺,穿刺时尽量避免选择耳后静脉、枕静脉,因穿刺此处不仅容易造成药液外渗,而且穿刺时不利于病情观察。

2.5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提高输液安全性

小儿发病急,且不能清晰的用语言表达不适感觉,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善于发现小儿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反应,若小儿哭闹不休应观察其是否因输液静脉刺激、药液外渗或恐惧害怕所致,注意观察以排除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病情变化所致,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正确调节滴速,及时更换液体,正确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另外,平时积极协同医生做好各类抢救工作,不断积累各种急救经验,便于巡视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关掉输液器、给予一定浓度的氧气、合适的、抗过敏药、强心药等,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2.6 输液后的护理

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去除输液护贴,行头皮静脉穿刺患儿输液护贴粘紧头发、皮肤不易去除者,可用棉签湿水轻轻擦拭后再拔除,避免因胶布粘贴原因撕脱患儿皮肤;沿静脉走向快速拔针,拇指沿血管方向纵行向上按压棉球,将两个穿刺点(皮肤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同时按压,防止穿刺部位渗血渗液。输液完毕嘱患儿和家属再留观15~20min,无反应后再离开,交代注意事项及第2天输液时间、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2.7 对待病人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篇6

为此,对肌肉注射、灌肠、雾化吸入、脐部护理、整包装药发放等护理工作进行家长签字。不断完善输液卡、留置针的执行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资料与方法

治疗登记本:每天把患儿的相关治疗,如:肌肉注射、灌肠、足三里封闭、雾化吸入、脐部护理、整包装药发放。包括床号、姓名、药名、用药方法、浓度、剂量、时间,分别抄写到登记本上,并在执行的时间后面留下家长签名的位置。护士每次操作完毕后,请家长签字。如果特殊原因未执行,护士要简单地写明理由,家长同样要签名。每1个登记本科室保留半年。

输液卡:护士必须用蓝色的笔认真填写所输每组液体的开始时间、滴数、执行护士签名,并在执行时间上打勾。临时输液一样执行,同时在临时输液卡上注明日期,以备核对。如果特殊原因未输注的液体,当天必须退药、退费。家长在第2天的每日清单上,可以看到退药、退费情况。输液完毕后,让家长在输液卡上签字,输液卡每天集中封存,写明日期,科室保留半年。

留置针使用登记本:内容有床号、姓名、使用日期、时间、穿刺部位、穿刺护士签名、拔针日期、时间、原因、拔针护士签名。使用留置针前,护士要与家长沟通,告知相关内容,如使用留置针的好处、穿刺技术要求、可能失败的原因、封管的方法、留置针的价格等相关内容告知家长,取得家长同意,并签名后方可执行。此登记本同样保留半年。

患儿出院结算前,护士要认真核对登记本。

结 果

各种护理工作登记本、输液卡的执行缩短了护士为家长查询的时间,取得了家长的信任,满足了家长的知情权。

护士的交接班更加清楚。如细化了对相关医嘱的行情况的交接,杜绝了护理差错的隐患。

讨 论

各种登记本、输液卡、留置针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加大护士的工作量,因为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护士安全感、法律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士的人格、服务行为,而且,也为家长快速提供了了解治疗、费用的窗口,扩展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的内容。

篇7

[关键词] 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85-02

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血管细,而且患儿又有哭闹、易动、不配合等特点,又由于患儿有病时,家长心情急躁等影响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所以做好儿童患者的静脉护理工作,对杜绝医疗纠纷隐患,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09年1~12月静脉输液的患者,1~7岁的呼吸系统基本的患者3 500例,其中男患儿2 100例,女患儿1 400例,根据小儿的血管特点,为患儿均选择5.5号头皮针。

1.2 护理

1.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做好查对工作,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保证输液安全。输液时护士应认真询问有无过敏史,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仔细交代注意事项,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加强巡视,纠正输液过程中很少观察甚至不观察的情况,全面了解患者输液情况,输液反应,输液故障及变化等。

1.2.2 心理护理满足患儿家属的心理需要,维护其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仪表端庄,待人亲切,对患者家属的要求和渴望持肯定态度,给予积极热情的服务,使患者家属有一种安全感,在第一印象中开始信任医院及医务人员。

理解体谅患儿家属的心理,善于做解释工作,一方面要主动,有爱心,做好解释工作,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另一方面有虚心的态度,自我检讨存在的问题,并诚恳向患儿家属说明。对患儿要一视同仁,时间允许,就向他们介绍输液门诊的环境,向患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排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1.2.3加强对输液室护士的素质要求儿科门诊患者较多,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穿刺技术水平要高,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努力提高操作水平,输液室应选派责任心强,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喜欢儿童,尊重患者,给人以亲切感的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处理输液中的针头滑脱、药液外漏等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防止液体输入过快,防止肺水肿、心衰的发生。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较多的特点,这就要求护士的穿刺水平要高,要在平时的护理操作中,要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的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到合理使用血管,严格消毒后再穿刺,减少重复穿刺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对一次不能穿刺成功者要多安慰患者,做好患者家长的工作,并安置好患儿的输液,调好输液速度。平时提高操作水平,多学习输液的新知识、新技术,获取和掌握新信息,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护理,使患儿及家属真正满意。

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勤巡视、细观察,如患儿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提示患儿对药物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视情况轻重给予抗过敏处理。由于患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出现输液反应时,患儿不能及时表达,所以在输液中,若发现患儿出现怕冷、寒战、面色苍白及发热等症状,应考虑为输液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1.2.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适应新形式,满足患者需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使用易过敏的药品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做药物过敏试验,认真观察皮试结果,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开始时速度宜慢,无不良反应后再适当加快速度,以免发生输液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尽可能满足患儿的需求,减少患儿家长的担心,提高护理质量。

1.2.5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门诊输液室对患者来说,既是接受治疗的地方,也是休息的地方,室内应备有抢救药品及物品。

2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在医院和科室多次护士服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达95%以上。

3讨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要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儿科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中,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探索研究,找出相应对策,减轻因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儿科患者的输液护理是多方面的、细致的工作,有待于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潘丽敏.浅谈门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2006,27(12):1583-1584.

[2]史慧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22):2051-2052.

[3]黄瑞玉,王璐.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1):89.

[4]武玉梅.护理安全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86-87.

[5]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篇8

【关键词】儿童;静脉输液;投诉原因;预防

医院也属于服务行业中之一,患者就是服务对象,而且患者是服务行业中的特殊人群。在医疗服务的对象中儿童是这些特殊人群中的特殊人群,由于计划生育,有了独生子女及小皇帝,所以我们更应该对患儿实施优质的护理,让患儿和家长满意。儿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护理质量,让患儿和家长满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1临床资料

收集了1987年7月――2012年7月小儿静脉输液的10起护理投诉,其中静脉穿刺技术的投诉有3起,占30%。服务态度的投诉有3起,占30%。输液外渗的投诉有2起,占20%。其它有2起,包括输液流程不统一、坏电脑故障、不规范操作等占20%。

2原因分析

2.1静脉穿刺技术问题由于患儿患病期间本身血管条件差,静脉不清楚,血管不充盈,穿刺时患儿恐惧,反抗,不配合,家长配合得不好,增加了穿刺难度。年轻护士,更是缺乏临床经验,没有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特点。

2.2服务理念不强、缺乏沟通技巧护士在为病人静脉注射时与患儿交流较少,当家长对护理操作表示有疑义时,护士解释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护士在执行操作时没能和家长讲解患儿静脉输液时应该注意的有关注意事项,及教会家长如何固定及观察穿刺部位,再有负责巡回的护士责任心不强,没及时发现输液外渗。当患儿发生输液外渗时,应做好解释及安抚患者,有的护士还抱怨家长没有看护好患儿的穿刺部位。

2.3社会现象

2.3.1由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居多,是四位老人和两位家长照顾的小皇帝,掌上明珠。静脉注射时有的家长用命令的口气要求护士静脉注射时一针见血,有的家长甚至用威胁的语句,对护士的操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原本能一针就可以穿刺成功的静脉,由于护士心理紧张而失败。

2.3.2孩子患病,家长都会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医院里儿科诊室就诊人数常居高不下,孩子就诊、等候输液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本来孩子生病家长心理就着急,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孩子生病,若对医院不熟,做检查时,来回跑;就诊、输液又耗费较长时间,输液时若一针不见血,家长的愤怒就都发泄到护士身上。有的患儿家属认为检查都是多余的,只有输液是重要的,对医生有怨言,不敢说,怕医生不好好给孩子看病。在过去医疗检查及药品费用又高,一天输液费用好几百元,家长心疼钱,更心疼孩子,患儿家长心理很不是滋味;这时若护士一针扎不上,就得挨骂,甚至被打。

2.4护士工作环境差,超负荷工作按护理常规,一位病人输液需要15分钟计算,而给一位儿童静脉输液可能不止15分钟,可能更长。整个静脉穿刺过程儿科护士都在大人哄孩子声或呵斥孩子声中和孩子哭闹声中进行,孩子的手来回在护士手中伸缩,在动态环境中,保证一针见血,心理压力好大,体力透支,时间久啦,护士的工作状态相应减弱。患儿人数又多,长期在这种嘈杂环境里工作,神经绷得紧紧的,心脏不好的多,听力减退。

3预防

3.1加强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对新来的护士及静脉穿刺技术较差的护士再进行培训,协助护士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3.2学会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儿科护士面对的不只是烦躁不安及哭闹不止的小儿,还得面对紧张和焦虑不安的家长,家长会对护士提出较高的要求。儿科工作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护士应该热情主动接待患儿和家长及与其交谈,以取得他们充分信任。向家长解释小儿静脉特点、穿刺难度及穿刺后的注意事项。穿刺失败时,不可以抱怨小儿血管不好,切忌与家长争吵。主动说“对不起”等道歉,要学会换位思考,极大多数家长在护士的真诚与友善沟通中能够谅解穿刺的不成功。与不配合的患儿,更要多说,鼓励患儿,儿童喜好表扬,有逞强之心,告知患儿护士会轻轻地扎,以此取得信任后,才能获得他的配合,增加了穿刺成功的可能性。

3.3做好健康教育宣教,加强巡视制作健康宣教栏及卡片,对静脉输液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解释。有专人进行静脉输液巡视,巡视过程中与患儿家长交谈,打消患儿及家长对护士的不信任,改善护患关系,介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皮试、肌注及输液中应注意的事项,可以手把手教会家长如何固定患儿穿刺部位,减少输液外渗,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苦痛及家长带来的烦恼;及时调整静脉输液速度和拔针;给家长讲解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预防及治疗。患儿不适时,只会哭闹,大一点的会说,表达不清,其病情变化快,所以巡视护士的认真很重要,提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和处理,为此争取抢救时间很重要。

4小结

要提高儿科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减少投诉,首先要有一支具备熟练掌握儿科静脉穿刺技术和有高超的服务质量的护理队伍,其次也要为护士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安静的工作环境。当今社会护士的工作量大,护士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同时又要微笑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心理压力也很大,包括来自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使护士不得不面对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两大压力。为了减少护理投诉,除了要解决以上问题外,还要有合理的护理编制体系,才能使护士保持健康的身心,只有这样护士才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事件。

参考文献

[1]孙晓敏,叶志弘.现代服务理念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5):295-296.

[2]吴碧玉.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09期.

[3]龚道淑,胥树平,何之荣.护患纠纷对护士造成的心理压力及疏导[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0-21.

篇9

关键词:儿科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09-01

小儿护理的特点是护理项目和护理时间都比成人护理要多。尤其是婴儿柔弱、娇嫩,更加需要精心护理。由于小儿喜动,好奇心强,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儿科门诊中,静脉输液技术十分常用,但是对于刚刚接触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穿刺往往成功率低,现总结笔者在临床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总结的操作经验和相关技术的改进方法。

1穿刺失败原因分析

1.1主观原因。

1.1.1护士自身技术经验不足。临床护理研究观察[1]显示,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低年资儿科护士与高年资儿科护士相比,其成功穿刺率较低。这一事实证明穿刺失败首要的主观原因在于低年资护士的经验不足,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培训提高。婴幼儿的静脉输液中最常用的是头皮静脉穿刺。但是小儿血管细小,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在选择入针位置和角度时要格外注意。一次穿刺失败后往往影响下一次穿刺位置的定位。所以在未选好穿刺位置时一定不能盲目下针,要看清血管后,做到心中有数,再沿观察到的静脉走向平行缓缓刺入。其中进针的速度和角度要格外小心,速度太快容易出现还未观察到回血就已经刺穿血管,角度太大也容易出现穿刺失败。在每一次穿刺过程中要细心体会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静脉穿刺的不同点。

1.1.2操作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行穿刺术之前应了解患儿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对输液的认识程度、心理状态,观察好要穿刺的部位及皮肤血管状况;根据患儿的年龄做好解释工作;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有部分工作经验不足的护士,不善于与患儿交流,使其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对穿刺的顺利进行非常不利。所以对于已经进入学龄期的儿童,进行适当的交流引导,可以有助于缓解其恐惧心态,配合穿刺使穿刺容易进行。

1.1.3护士心理素质低。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日渐增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护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临床护士第一次穿刺失败后失去了患儿家属的信任。患儿家属拒绝其再行二次穿刺,甚至恶言相对。此时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往往承受不了这样的挫折,再进行二次穿刺时越发慌乱,不能冷静思考处理,导致接二连三的穿刺失败。这也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自身因素,未能处理好医护关系而导致的不良结果。

1.2客观原因。

1.2.1患儿营养不良或肥胖。有些患儿由于营养不良,皮下脂肪少,皮肤肌肉松弛,静脉易滑动不易刺入。相反有些患儿过于肥胖,脂肪层厚,临床护士往往根本观察不到浅部静脉,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触摸感觉到静脉的位置,然后进针,有经验者可以感觉到刺入静脉时的突破感。

1.2.2助手配合不当。对婴幼儿进行穿刺的时候,助手应全身束缚患儿,以辅助操作者顺利进行穿刺。若助手配合不当,未能稳定患儿注射部位,也常常导致穿刺失败。有时可能刚刚成功穿刺,还未用胶带固定好针头和输液皮管就被患儿挣脱。

2护理对策

2.1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对于刚刚接触儿科护理的低年资护士,在遇到操作困难的情况下应积极向有丰富经验前辈请教学习,认真观察技巧娴熟的护士如何解决各式各样的业务问题,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2加强心理护理。应该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特点和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

对于婴幼儿期的患儿,首次接触时应先与其父母进行交谈,使其慢慢熟悉护理人员,消除陌生心理。用患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做好操作前的解释说明。对于处于学龄期的患儿应主动建立友善的关系,减轻焦虑和孤独感。简单明了地向患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满足其求知欲和知情权,争取其主动配合并注意常常鼓励患儿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在解除患儿精神负担的同时,也要解除家长的精神负担,有些家长对于子女的疾病过分忧虑,这样不仅引起患儿精神紧张,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应避免注意。

2.3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护士本身的心理素质是否良好也对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3]。护士应秉承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爱护小儿,以及为小儿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从事自己的临床工作。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力,与小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冷静思考,积极处理,这样才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乱了阵脚。如果穿刺失败,面对患儿家属的质疑,也应该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耐心地解释来缓解患儿家属的不安情绪。

2.4创建良好的环境。适当的环境刺激,如彩色图案、卡通动物、玩具气球,都能使患儿得到感官刺激和情绪愉悦,对其身心发育十分重要。在门诊输液室中可以开辟一个独立的儿童输液室,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装饰。这样也有助于患儿更快地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减轻陌生和恐惧感。

3总结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健康观的变化,护理的理念也在不断推进,护理的工作范围的拓展使其功能日益突出。新技术、新仪器的临床运用促使护理医学朝着更细微、精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护理治疗都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因而对任职于临床一线岗位上的护士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儿科护士在实践中要学会细心观察、仔细操作、不断学习与总结,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将其他学科的广博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当中。如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涉猎能够更有助于与患儿的沟通,提高亲和力,力争将儿童教养与健康护理的宗旨更好地贯穿于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娅妮.低年资儿科护士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J].中国社区医师,2011,1(13):187

篇10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儿科;门诊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88-0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进行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1]。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儿科门诊临时观察输液已成为一项必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儿科患者来说,门诊输液既经济又方便,一般治疗均可采取门诊输液,这样就缩短了患儿在院时间,减少了陌生的医疗环境带给患儿的恐惧、害怕,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在医院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2]。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我院护理管理中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

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区域设在儿科病房的一端,接受6个月~14周岁患儿,病情为轻症或疾病恢复期,一般输液天数3d,无效或中途病情加重者改收住院治疗。平均每天输液30~60人次。

2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评估

2.1 就医环境

2.1.1 儿科患者特点 儿科留观患者多。一个患儿来院就诊,通常有2~3个陪伴,成倍人员的增加,使原本狭小的留观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嘈杂,空气质量差,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2.1.2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不合理。看病、缴费、取药、输液往返路程长,等候时间长,耽误时间多,给病人带来极大地不便,导致家属抱怨。

2.1.3 保洁工作 由于患者的年龄层次较低,以婴幼儿为主,随地大小便时有发生,保洁工作难以维持。

2.2 静脉输液

2.2.1 查对制度 儿科门诊输液患者密度大,同名、同姓、姓名字音相近较多,容易出现错误应答[3],护士一般采用正向查对方式,容易造成错误用药。

2.2.2 输液计划书写不规范 字迹潦草,病人姓名、药名、剂量难以辨认,护士凭经验工作,容易导致用药错误。

2.2.3 巡视不及时 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病情变化快,护士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2.3 人员方面

2.3.1 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护理队伍不断增加新人,新护士经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能力、操作技能、沟通协调、应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儿科护士培训周期相对较长,一般需经过1~2年才能基本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人员结构年青化,未建立合理地人才梯队结构。

2.3.2 护士分工不合理 护士既要承担繁重的住院病人治疗护理任务,又要完成门诊病人的输液工作,无明确分工。

2.3.3 协调沟通 儿科门诊输液工作量大,人员集中,工作忙闲不均。患儿不同于健康人,在嘈杂、拥挤的环境下排队等候易产生烦躁、焦虑甚至愤怒等负性情绪,对身心极为不利[4].而护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患儿的心理感受,往往不能给予耐心地解释,从而导致护患纠纷。

2.3.4 法律意识淡漠 门诊输液患者来源复杂,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护理人员不可能充分了解患儿的情况,也无法进行详细完整地护理记录,一旦发生纠纷,缺乏有力的证据。

2.3.5 操作技能 患儿大多为独生子,一旦孩子生病,有的家长六神无主。儿科护士都是在家长急切的眼神下进行操作,心理压力较大。若穿刺技术水平不高加上患儿的不配合,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败,进而引起家属的不满意。

3 儿科门诊输液中护理风险的组织管理

3.1 科室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在护理部指导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业务骨干担任相关项目责任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三基培训考核、健康教育等。

3.2 各相关项目负责人认真履行职责,并加强督查。

3.3合理安排工作 每天安排指定人员负责门诊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

4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4.1.1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各班工作量,弹性排班 ,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治疗虽是一项简单的护理操作,但涉及的人员、物品、环节多。根据门诊患者特点,9:00~11:00为患儿输液的高峰段,学龄期儿童家长为不耽误孩子的学习,选择放学后带孩子来院输液治疗,17:00~21:00时间段也是一个小高峰。根据上述特点,进行弹性排班,在两个时间高峰段安排一个辅助班,注意年龄和技术的搭配,在保证护理人员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在患儿治疗的高峰期,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缩短患儿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1.2 优化服务流程,营造适合小儿输液的环境 为了使患儿对输液环境感到亲切,输液区墙面贴上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卡通壁画,以及健康宣传科普知识,便于家长在就诊的同时接触到一些育儿知识。保洁员要随时保持输液环境的整洁。护理工作采用流水式的工作流程,将输液患儿的整个输液过程分解,由登记、查对、转抄、配药、输液、观察、巡视到拔针完成输液治疗几个环节组成,其中,每个环节由专人负责,相对固定,避免了护士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的情况发生。

4.1.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由于门诊输液患者和家属混杂,查对工作尤为重要。除了认真查对患者的门诊病历、输液执行单外,护士核对患者姓名还应进行双向核对,即在称呼患者姓名并核对腕带后由患者自述姓名,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

4.1.4 加强输液巡视,落实告知制度 输液前,认真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并告知患儿及家长相关注意事项;输液时,向患者强调随意调节滴数易发生不良反应;加强输液巡视,认真观察患儿反应、穿刺部位有无外渗、滴数是否合适,每小时在输液计划上进行记录1次;输液结束后,指导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并告知下次复诊时间,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将输液计划保留7d备查。

4.1.5 加强健康教育 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增进护患关系的过程。护士可利用患者等待皮试结果、输液巡视等空隙时间,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用药目的、日常护理等,并详细讲解门诊就诊时间、程序及相关事项,消除患者不满。还可利用宣传栏,根据不同季节的发病特点,制作疾病宣传教育知识及各种保健小常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服务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2 加强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儿科门诊输液护士除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儿科疾病的治疗、康复、护理和咨询工作能力,科室每月组织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训练,并进行考核,促进护理人员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4.3 强化安全意识,完善护理风险预警机制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需完善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建立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应急预案、意外紧急状态时护理应急预案、特殊事件报告制度,避免护理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出现慌乱。管理小组各项目责任人随时检查并记录工作中各项目存在的隐患,每月由组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根据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在我国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真正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9(9):831.

篇11

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与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儿科患者,陪同来看病的往往不止一个家属,这对于护士的要求就更高。我院急诊科输液室也有一部分患者为患儿,特别是有几个家属一起陪同来的,这对护士的要求就更高、更多。同时,医学的模式在不断改变,现在要求医务人员做到“三好一满意”,作为护士,怎么才能适应医学的改变,做到“三好一满意”呢?再加上医院普遍存在:护士编制不足,工作强度大,护士的素质参差不齐,主动服务是意识欠缺等等原因,这些很容易触发各种各样的矛盾。现就患儿及家属在急诊科输液室与护士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1矛盾产生的原因

1.1护士方面

1.1.1在为患者服务时语气生硬,表达方式不当急诊科输液室的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生怕自己的孩子受苦,所以性情紧张、急躁,如果在输液室还需要排队等候的话,就更容易引起家属的不满情绪。这时如果护士的语气生硬、态度欠佳,极易使患儿的家属产生反感。这在护患矛盾中占了首位。

1.1.2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患儿就诊,家属认为自己是孩子病情最重,希望得到最好诊疗服务和最快的用药及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输液室输液时,如果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达到一次成功,家属就会怀疑护士的业务水平,引起不满。这是护患矛盾的第二个原因。

1.1.3护士缺乏关爱意识关爱是关怀伦理的核心概念,有关心照顾、关切、爱护之意。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更注重完整的健康状态:需求心理健康,渴望愉快的心理感受,寻找关爱与被关爱。护患关系中的矛盾、纠纷由多方面因素促成,除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与广大人民的健康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卫生知识水平提高以及一些非技术因素:即缺乏对患者的关爱有关[1]。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缺少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也就是缺少理解和关爱。

1.1.4护士心理素质不稳定,甚至是差急诊科的患者护理服务千差万别,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气氛和环境中产生变化。然而,有的护士情绪不稳定,遇到愉快的事情时,喜形于色甚至得意忘形,或者行为不雅;遇到紧急抢救,手忙脚乱,给患儿的家属造成一种不安全感;还有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带情绪上班,态度欠佳,爱理不理,怒斥家属等可能发生,这就使家属产生不满,难以接受。

1.2患儿及家属方面:在输液时,家属总怕自己的孩子受到痛苦,过分的溺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挑选经验丰富的护士来操作,这样穿刺一次成功的基率高。有的家属,甚至在穿刺一次不成功的时候也跟着孩子哭。这样,护士的心里压力就增加了。

1.3医院方面

1.3.1医院管理设施医院设施陈旧,缺乏良好的输液环境,甚至人员密集;看病手续多,患儿就诊,必须经过挂号、诊病、交费、取药等过程。手续多,发生医患摩擦的机会也增多。如果在最后环节――输液室,护士的言行稍不慎,患儿家属在就诊时的摩擦就会在这时爆发。

1.3.2医、护、药关系不协调、互相拆台,出现问题时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把责任推给家属,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1.3.3护士与工作量比例失调护士编制不足,工作强度大,患儿输液时排队等候时间长,这样服务不到位,得不到家属的信任,容易引起不满或者纠纷。

2整改措施

2.1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主动服务活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形象,利用晨会时间学习各种有关的规章制度,对患儿的家属征求意见,及时了解护士的动态信息,及时纠正不足,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告知我们的服务电话号码,密切护患关系,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护患关系进入的良性循环。

2.2优化输液室环境,强化人文氛围,将平等和关爱落到实处。在输液室的墙壁上画小孩喜欢的图案,把输液室的电视节目调到小孩爱看的动画频道,让患儿消除陌生的心里。

2.3合理配备人力资源,缩短患儿输液时的等候时间,了解输液室的动态,特别是在患者高峰期要组织人力进行缓冲。即: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赢得家属的信任。消除患儿家属求医心切造成的潜在的医患矛盾。

2.4给患者以人性的关爱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接触中,护士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对有精神状态、喝了酒、文化素质低的患者及家属。不与其争吵,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心境的平静,以静制人,然后以理服人,表现出高尚的文化修养,最终矛盾得到调和。

2.5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在护患矛盾中,由于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而引起的矛盾很多,因此,平时,要加强技能操练,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的水平。另外,在为患儿输液时,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提倡微笑服务。我们要争取得到患儿家属的配合,还要鼓励孩子,哄孩子,这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配合后还要夸奖孩子,使静脉穿刺得以顺利的完成。如果穿刺不成功,我们一定要向患儿及家属表示诚心的歉意,尽管家属心里不满,也会因为我们的歉意减少或者消除了。

2.6巩固稳定的护患关系把我们的服务电话号码及手机号码公开,写到患者的病历本上,告诉他们回家后有不适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咨询打电话给我们,让患儿及家属感受得我们的真诚和关爱,得到他们的信任也巩固了护患关系。

总之,从伦理原则分析护患矛盾,坚持平等、关爱,将很好地化解矛盾,建立护患相互信任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儿童;静脉输液;投诉原因;分析及预防

随着医疗市场的日益成熟,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和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提高,使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儿童医院服务的对象是儿童,家长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儿科门诊输液由于患儿身份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护理投诉也相应增加,如何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和家长满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1]。作者根据在门诊输液区担任护士长,接受处理的护理投诉, 总结了儿科门诊输液护理投诉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2 年1 月至2012 年5 月小儿静脉输液的21 起护理投诉,其中静脉穿刺技术的投诉有10 起,占4761%。服务态度的投诉有3 起,占1428%。输液外渗的投诉有6 起,占2857%。其他有2 起,包括收费、电脑故障等,占952%。

2原因分析

21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部分患儿由于疾病的原因,静脉暴露不清楚,血管不充盈,静脉穿刺时患儿无配合意识,增加了穿刺难度。一些低年资护士,因为缺乏临床经验,没有完全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和穿刺技术。

22护士巡视不到位,输液外渗未及时发现儿童医院门诊输液量较多,护士劳动强度高,而孩子天生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安静的在座位上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往往输液外渗是家长发现后护士才去处理。

23服务意识淡漠、缺乏沟通技巧护士在为患者静脉注射时与患者交流较少,当家长对护理操作表示有疑议时,护士解释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护士在执行操作时没有与家长介绍静脉输液的有关注意事项,没有指导家长如何固定及观察穿刺部位,当患儿发生输液外渗时也没有与家长做好解释,个别护士还会责怪家长没有固定好穿刺部位。

24社会现状家长对静脉外渗缺乏认识。家长不是专业人士,对静脉穿刺术缺乏认识,当护士没能做到“一针见血”时,会情绪比较激动,发现输液外渗时会特别紧张,担心会给孩子留下后遗症[2,3]。

241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特别关爱自己的孩子。静脉注射时有的家长会用命令的口气要求护士静脉注射一针见血,有的家长甚至会用威胁的语句,这样对护士的操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原本能打进的静脉由于护士紧张而失败。

242孩子生病,家长都会带他们到专科医院就诊,医院里儿童就诊人数持高不下,孩子就诊、等候输液的时间也较长,本来孩子生病家长心里就着急,就诊、输液又等了较长时间,最后输液时还没能一针见血,此时家长的忍耐度到了极限,就会情绪失控。

25护士工作环境差,超负荷工作 在儿童医院输液区域,平均每日输液量约500人次左右,上午就近300人次,如果5个穿刺护士同时穿刺,而且每针均是“一针见血”,一名穿刺护士每小时平均要穿刺近15人次,即每4 min必须成功穿刺一个患儿。上午4个小时工作时间,穿刺护士都沉浸在哭闹声中,时间长了,护士的工作状态也就会相应减弱。

3预防

31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对新进护士及静脉穿刺技术差的护士进行强化训练,加强考核力度,在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和点评,帮助护士提高穿刺技术。

32提高服务意识、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护士应该热情主动接待患儿和家长,与患儿和家长交谈,以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向家长解释小儿静脉特点、穿刺难度及穿刺后的注意事项。穿刺失败时,不可过分抱怨小儿血管不好,液体外渗时,也不要一味强调家长未看护好,切忌与家长争吵。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道歉,并及时关心患儿,大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友善沟通中能够谅解。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加强医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主动为患儿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家属,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微笑服务,换取家长的放心和信任。

33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巡视采取集中宣教及一对一有针对宣教相结合,制作健康宣教小册子和健康宣教栏,对静脉输液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解释。落实静脉输液巡视规范化管理,将护士相对固定巡视责任范围,加强静脉输液巡视工作的系统性,对静脉输液患儿(尤其是困难穿刺患儿)多巡视,指定护士输液全程负责,及时处理输液中发生的问题。

34优化流程,保持输液治疗流程规范有序在输液室登记处及穿刺台增设护士,有效维持输液秩序,指引家长到等候区等候,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

4小结

要提高儿科输液的护理质量,减少投诉率,首先要具备一支静脉穿刺技术和服务质量过硬的护理队伍,其次也要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压力。现在护士的工作量大,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同时又要微笑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护士面临身心两方面的压力,要减少护理投诉,除了要解决以上问题,还要有合理的护理编制,使护士保持健康的身心,只有这样护士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

参考文献

[1]孙晓敏,叶志弘现代服务理念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 18(5): 295296.

篇13

关键词:小儿科 静脉输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45-02

小儿科静脉输注药物进行治疗是常用的方法,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输液反应并发症,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时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输液反应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给患儿造成极大的危害。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热原反应、液体污染等[1]。所以我们要寻找预防输液反应的方法,现就小儿科的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对策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篇14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80-1

儿科患者家长在陪护患儿住院期间,存在众多需求未被满足或不被重视的情况,儿科患儿因其平均年龄低、表达能力差、自我照顾能力低更需求家人的照顾,对患儿的护理不能单纯地把疾病的护理工作作为工作中心,家庭作为主要的支持系统对患儿心理及其身体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者应更重视患儿家长及陪护人的感受。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服务模式中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科患者家长的照护意识,能够促进他们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参与诊疗护理,提高他们对儿科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我科通过发放问卷、座谈形式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住院期间的患儿家长及陪护进行了相关内容调查,通过汇总统计后将我院儿科患儿家长及陪护的需求的需求评估及能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

1报告

1.1信息需求:信息支持,儿科家长想尽快了解患儿病情的心情比较迫切,向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家属也最想从医护人员那里尽可能更多的了解到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过程、患儿的病情、正在采用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尤其是急危重患儿的家属,更希望获得准确,并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

1.2心理支持:儿科家长在患儿住院期间焦虑情绪表现突出,尤其是危重患儿的家长更容易紧张着急,感到疲乏。焦虑情绪是家长陪护期间的主要症状。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提供的信息支持与家属的满意度密切相关。家属希望获得准确信息,并认为提供信息需求的首要人选是医生和护士。还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家属的眼中医生只是偶尔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护士才是主要的信息提供者。护士对家属的影响力大于医生。关注和解决危重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完善患儿家庭支持系统,不但对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家属的心理健康。如果患儿家长身心健康,积极应对应激,给患儿很好的的心理支持及配合治疗,对患儿康复有益,而患儿家长消极应激不仅影响其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影响医嘱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这些问题都提示我们心里护理不仅包括患儿还包括患儿亲属,应高度关注患儿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心理需求。在危重患儿家属当中健康的心态对患儿的救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家长不稳定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势必影响到患儿的恢复。影响的相关因素有:获得信息支持状况、住院费用、舒适程度、探视制度等。严重的精神压力会使患儿家长产生焦虑、抑郁、恐惧和孤立无援的绝望情绪,而能影响家长身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患儿的病情轻重、住院费用和探视问题等。家长需要得到信息支持、激励支持、情感支持、物质支持,而且在每种支持上护士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舒适的需求:在与家长座谈当中,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患儿家长在患儿住院期间认为,医院的住院环境不尽人意,环境拥挤、通风不佳、住院设施不符合护理儿童的需求、陪护探视较多影响休息睡眠、没有设立儿童活动室等。为患者家属提供优雅、舒适、安静的休息室和安静的病房,以及较适合儿童的活动室,能够增加患儿家属与医护的交流和沟通。

2能够采取的护理措施

2.1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由于儿科患儿平均年龄小身心发育未成熟,加之进入陌生环境,缺乏适应能力,有依赖性,合作性差,因此工作中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避免因护理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护患冲突。学习把握好与家长的交流技巧,及时有效的做好事前或事后弥补工作,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另外,医护人员在对别人提供帮助前必须留心自己的心理是否也有焦虑情绪,在与患者及家属接触前首先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同时也要防止患儿亲属之间的焦虑情绪互相影响,创造一个和谐的医患工作环境。

2.2认知干预:根据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改变不恰当的认识方式达到改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目的。医护人员每日增加与患儿父母交流的时间,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倾诉,除尽量满足他们一般的生活需求外更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有更多倾诉的机会。由于大部分年轻父母都缺乏一定的育儿经验及自信,对疾病的错误认识给他们自己心理上造成了盲目恐慌。在医疗救治中,对各类检查治疗应作必要的的说明。定期召集患儿父母座谈,介绍彼此照顾孩子的的经验和体会。在墙上设宣传栏,发放健康小册子,较少父母在疾病认识上的紧张、恐惧感,尤其是急重症患儿家长除讲解与疾病相关知识外,还应讲解如何在应激状态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饮食结构,怎样促进睡眠减轻压力,寻找合适的发泄方式以达到放松自己的目的,减缓应激。在帮助患儿家长消除焦虑情绪的同时,还要帮助其辨别患儿哪些躯体症状应予以重视,哪些感觉不必过分担忧,增加疾病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除此之外,护士应每天认真核对患儿的计价项目确保收费合理,减轻因收费引起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