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民的栽培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农民培训;审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831-02
2011年对某市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补助资金进行的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资料显示,2011年该市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农民有上万人,如果采用传统的抽查回访,面对上万的回访对象,审计组将面临巨大的回访任务量,同时这种无针对性的抽查也会给本次审计带来很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组采用了计算机审计方法对该市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补助资金情况进行了审计分析,迅速确定审计疑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查实了部分培训机构利用重复申报等方式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违规行为。
1 摸清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重点
通过审前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在家的基本上是妇女、儿童及老人,他们要求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即使经过动员参加了培训,但农民的随意性大,下期也不一定能参加,学员人数很难稳定,在培训的组织上存在很大难度,这给培训机构对培训工作不规范的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针对目前农村的现状,审计组决定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对比分析功能,核查该市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培训机构是否存在通过叠加、重复申报培训、重复申报培训人员,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
2 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与分析,确定审计线索
2.1 数据采集整理
目前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主要是阳光工程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四大培训项目,因此我们需要从农业部门与人社部门采集这四大培训的台帐明细表,然后将培训台帐明细表进行数据整理,保留以下所需的数据字短: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培训时间、培训类别、培训机构。
2.2 数据分析,确定线索
1)查询出同一时间段参加不同培训的农民
审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培训机构利用承办多个培训项目的便利,在仅开展一项培训的情况下将同一批参训农民虚假申报其他培训项目,以套取财政补贴资金。
根据以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可以首先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四个不同的培训项目的培训台账明细表汇总在一起,然后查询出同一农民在同一时间段参加不同培训的明细,并生成叠加培训疑点表,然后翻阅纸质台账进行核对。SQL查询语句如下:
select 身份证号码 into 中间表一 from [业务_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汇总表] group by 身份证号码,培训时间 having count(身份证号码)>1
select * into 叠加培训疑点表 from [业务_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汇总表] where 身份证号码 in (select 身份证号码 from [中间表一])
2)查询出同一农民在同一培训机构多次参加同类培训的明细
从审计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培训机构利用考核部门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工无法有效核实的现实,采取多批次分散式的重复申报,以逃避考核部门的核实,达到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目的。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以农民的身份证号码为查询关键字段,查询出是同一农民在同一培训机构参加了同类培训超过一次的明细,并生成重复申报疑点表,然后翻阅纸质台账进行核对。SQL语句如下:
Select * into 重复申报疑点表 from 业务_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汇总表where身份证号码 in (select 身份证号码 from业务_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汇总表 group by身份证号码,培训机构,培训类别 having count(*)>1)
3)查询出参加创业培训年龄超过50岁的农民
根据相关规定,创业培训的学员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50岁,并具有与创业项目相适应的投资能力或技术。因此,在参训者资格审查的这一环节,是否存在把关不严,违规培训的情况,也是审计关注的一个重点。
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创业培训台账中的身份证号码来推算参训学员的年龄,核查是否存在年龄超过50岁的学员(以培训时间2011年为时间点,按照1961年后出生的小于50来计算)。SQL语句如下:
select a.*,int(right(left(身份证号码,10),4)) as 出生年份 into 中间表二 from [业务_创业培训台账] a
select * into 超龄培训疑点表 from 中间表二 where 出生年份
2018年8月24日
各位参训学员:
由市关工委、市科技局联办的青年农民家畜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圆满结束了。近几年,在省关工委、市科技局、市扶贫办等单位和部门的配合下,市关工委多次举办了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到牛、猪、鸡等家畜、家禽养殖技术和果蔬、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一大批青年农民参加关工委组织的培训后,学习到了知识,结交了朋友,扩大了规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两天的时间里,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张忠庆老师和陈泽林老师结合实际,向当家详细讲解了牛和猪的疫病防治技术,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中心对大家的食宿作了细心的安排;全体参训学员学习认真,遵守纪律,昨天又是传统的中元节,大家仍然克服困难,参加学习。看到大家热爱学习,追求进步,我们关工委的各位老同志感到十分欣慰。培训班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内容颇丰。通过培训班这个平台,大家结交了诸多朋友,进一步增强了规模化养殖的信心。在此,我代表市关工委向给予培训班大力支持的市科技局,向百忙之中抽空为大家授课的张忠庆老师、陈泽林老师,向为大家的食宿付出辛勤劳动的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全市900多万各族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座的各位学员,你们是脱贫攻坚的实践者和奋进者,更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升养殖技术,增强抵御风险的防范意识,做大做强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下面,谈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要有发展科学化养殖的意识
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农村有着广阔的创业空间,并且蕴含着巨大的创业市场。但是创业只有强烈的热情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拥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参加几次这样的培训不能一下子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对本次培训班上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消化理解,有弄不清楚的地方相互之间多讨论交流,还不明白的可以向专家老师请教。把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去,多动手实践、动脑总结、动流,做一名爱学习、求进步的新型农民。
大家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发展养殖的意识,增强依靠科技发展养殖的信心。
二、要有追求规模化养殖的信心
昨天在撒拉溪养鸡场,大家也了解到,如此大的规模化养殖场,当初也是从零开始,通过不断的摸索,失败了再重新来过,反复跌倒了爬起来,慢慢发展壮大到如今近100万只存栏蛋鸡的规模。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政府帮助他们牵线搭桥,联系市场,但是更多的是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抱团作战,每户农民通过特惠贷入股5万元,自己又到养殖场务工,每个月有工资,每年能分红3万到5万元,126户当地农民通过这样的方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在自己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引导当地的农民一起,大家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扩大养殖的规模,提升养殖的档次。
三、要有打造品牌化养殖的目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品牌。就像我们提到辣椒就想到老干妈一样,一个企业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通过品牌效应的推动。昨天在撒拉溪不知道大家认真观察没有,每一盘鸡蛋装盘后,都要在上面印上“庐山”两个字,这就是一个品牌。消费者在超市或者商店只要一看到印有这两个字的鸡蛋,就知道它是产自哪里的,在质量上有保证,大家消费起来也比较放心,自然市场销路就会越来越广。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遵纪守法、合法经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的路,做有良心的产业,做一名新时期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新型农民,争取用诚信、质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四要有带领大家致富的胸怀。“勤奋”“踏实”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无论在任何领域,只有勤勤恳恳做事的,事业才能做大做强。在座的学员中有的已经是成规模、上档次的养殖大户,也有的还是计划发展养鸡的农户,希望已经发展的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向先进典型和发达地方看齐;目前还没有发展的别气馁,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向身边的大户学习。我们相信,在座各位学员中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大户,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我们期待着大家完成从普通农民向农民企业家的华丽转身。同时我们也希望,你们在发展壮大自己产业的同时,能够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一片、辐射一方,引导和帮助其他农民发展产业,增强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关键词:新品种农作物;栽培;培训
中图分类号:S3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75
1 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管理的模式也逐渐的由粗放型向的集约型不断的转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也有依靠数量的增长向依靠质量的提升而转变,使得农业的结构质量以及效益均有明显的改善,促进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实力逐步提升,对于我国农业以及相关栽培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工作,应当以提升农作物的单位产量为中心,促进农作物的产能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努力促进栽培技术的集成发展,并且应当关注对于农作物的优质、高产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不断的强化对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培训工作,会对农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 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2.1 农民普遍不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依然相对不高,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较低。
2.2 农民缺乏市场意识
现阶段,农民已经摆脱了之前的小农形象,在农民中有不少的人可以融入市场中,依照不同时期的市场变化情况,而生产更适宜市场销售的农产品。有不少数的农民,借助于市场的优势,而开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不过,绝大部分农民,种植农作物时,不能很好的融入市场,这主要是因为:观念相对保守。很多农民仅仅会关注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可以借鉴其他人成功的一些方法与经验,全部的照搬照抄,而没有任何的变动,使得盲目跟风现象乐兀导致在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因为农民大多不具备较高的素养,受制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农村所存在的交易场所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面对开放以及广阔的市场之后,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缺乏相应的心理应对能力,不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而且也不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
2.3 农民不具备教强的学习自主性
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对于参加技术培训的意识远不够清晰与明确,参与技术培训的思想还需不断的强化。不少的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时,依然依靠以往的经验,不能自主的去学习一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对农作物种植的管理方式依然落后,这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民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所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农民进行新品种栽培技术的培训,从而更好的使新品种农作物得以推广种植,使农民掌握新品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单位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3 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方式
3.1 分片培训,现场指导
对于新品种农作物的栽培,应当通过分片的方式进行现场的培训与指导,依照当地的农业主导产品,努力推行“一村一品种”的培训方法。向农民推广新品种农作物栽培中的一些实用技术手段、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相应的法律与扶持政策等,使新品种农作物、新栽培技术以及新的播种方式得以推广,并对新品种农作物栽培的一些管理手段加以培训。
3.2 重点突破,带动发展
一些新型无公害蔬菜品种的栽培等,农民想种植却存在一定顾虑的,应当在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区域,选择具有相对强接受力以及希望种植新品种农作物以增加收入的农民,来实行重点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农民掌握新品种农作物栽培中的一些管理手段、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并且,应当适当的发展一些新品种农作物种植的大户,使他们更好的起到带动作用,从而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当地产业化发展。
4 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的具体措施
增加宣传力度。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培训工作,是让农民致富增收的有力举措,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工作。因此,应当通过多种宣传手段,通过丰富多样、高效、高速的方法,对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宣传,让农民认识到掌握这一技术的重要性,使农民拥有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对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学习的热情。
5 结语
新品种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培训工作,要紧跟着我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努力的提升农民的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杨焱.辣木栽培技术培训[J].热带农业科技,2015(04).
关键词 水稻;品种检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69-01
“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水稻是粮食之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的安全生产对保障国家的食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但水稻品种检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以及弊端,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现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总结如下[3-4]。
1 水稻品种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相信优良的水稻品种
优良的水稻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选择好优良的水稻品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能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劳动就能使产量增加。但是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是配套的,很多农民错误地认为一种栽培技术适用于所有的新品种,只要品种优良,就一定会获得高产。还有的农民盲目跟风,看到有人种植某一种新品种高产,自己也尝试种植,忽略了不同的生产条件和栽培技术。甚至有很多农民买了新品种,不认真阅读说明书上的栽培方法仍按传统的方法来栽培,因此并不能起到增产的效果,甚至还会减产。
1.2 优良的水稻品种与配套技术脱节
目前,我国的种子推广与技术推广属于2个不同的单位。种子推广单位主要负责销售种子而不负责种子的技术推广,而种子技术单位并不清楚配套技术,更无法进行新品种的配套推广,从本质上制约了新品种的配套技术的推广。因此,很容易造成了水稻品种与配套技术脱节的局面。农民没有掌握与新品种配套的技术,自然不会在实践中使水稻增产。
1.3 重视新品种的培育,轻视对栽培技术的研究
与对优良栽培技术的研究相比,一个良好的品种经济利益更大,据研究表明,一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的专利售价就可达到几十万。因此,此种强烈的对比造成了科研人员研究重心更偏向于对新品种的培育,而轻视了对栽培技术的研究。在栽培方面没有全面而系统地指导农民配套栽培技术,只是介绍一些大同小异的栽培方法,满足不了不同品种的需求,因此即使运用了新品种但是却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
1.4 农民素质低
现阶段,农村的青年大都进城务工,只留下老人、孩子、妇女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然而妇女和老人体质较弱,无法从事太劳累的农活。同时,这些种植者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文化素养较低,没有意识接受新品种以及学习相应的栽培技术。
2 对策
2.1 正确选用优良的水稻品种
优良的水稻品种在作物增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选用新品种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据稻田的地势地形、土地肥瘦等条件来选择适合的优良品种。选择杂交水稻时要注意选择丰产性稳定、抗性好、米质较优的新品种。
2.2 加强对种子栽培技术的宣传
首先,种子推广部门要从服务农民的角度出发,不但要进行新品种的推广,更要注意售后服务的实施,即向农民指导种子栽培技术,并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试验,不断改良种子配套的栽培技术。其次,要建立新品种的试验田,同时建立起该品种的配套技术示范田,使广大农民以最直观的方式见证新品种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的效果,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认可新品种及新技术的优点。
2.3 重视栽培技术研究
目前,很多研究人员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新品种的开发上,而忽略了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国家应该在水稻新品种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重视对新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使得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其增产的作用,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2.4 提高种田者的素养
农民是水稻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的主体。因此,全面丰富种植者的文化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针对农村种田者稀缺且素质较低的问题,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鼓励农民投入粮食生产。同时,各地市应该开展免费的种粮讲座,对农民在选种、栽培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指导,鼓励农民多读书,以提高其自身素养。着重培养新型青年农民,不断丰富其科学文化素养,使其在农田经营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另外,要灵活处理生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人力不足就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地势地形特点将土质较差、阳光水分不足的农田改造成树林或果林。对于土壤肥力好且阳光水分充足的田地,可以专门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确保在粮食不减量的同时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
3 结语
总之,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消费国,水稻的产量关乎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因此,水稻新品种的研发具(下转第71页)
(上接第69页)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水稻新品种检验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种植者科学文化素养低、盲目相信新品种、优良的新品种与其配套的栽培技术推广严重脱节等。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种子推广部门应不断加强售后服务,指导农民在挑选合适的新品种的同时指导其配套的栽培技术。同时,农民是种植农田的主体,要将与新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指导给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4 参考文献
[1] 章家恩.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水稻,2007(4):1-7.
[2] 王晓卫.黑龙江水稻品种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世界,2012(7):11.
关键词:栽培技术推广;现状;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优化调整生产与经济结构过程中,农业生产已由数量转向质量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随之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农业品产量与品质、农业增产与增收等,这些问题也是在国家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之后出现的。所以,要满足农业与农村经济对科技的依靠和需求,就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步伐。
1基层农业发展推广的现状
1.1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现状农业栽培技术的推广是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大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等。农业必须要与时俱进,进一步调整现有的农业结构,并实现“科教兴农”。在任何情况下,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都是推动农业技术发展的关键。1.2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1.2.1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少政府对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多,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要比发展中国家的成本高出0.1%~0.5%左右。我国基层用在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方面的成本则更少,这就制约了农业技术的发展。1.2.2农民的知识水平及自身素质偏低农民对新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方法接受程度慢,且专业技术干部素质跟不上基层农业发展的需求,栽培水平低,因此,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推广进度。1.2.3农民接受高科技知识的能力有限,缺少新鲜血液当前,农民文化水平低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农村孩子念完初中就辍学,高中念完的少之又少,这是导致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接受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困难很大。
2加强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对策及建议
2.1合理设置机构基层领导班子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明确职能,提高领导能力及实际工作水平,进一步改善领导方法,提高决策水平。基层队伍也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与协作意识,提高农业栽培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农业栽培技术的专业水平。2.2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在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基层领导班子应把握现代农业的理论内涵,并结合现代农业实际需求,对推广工作、推广人员及推广制度进行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改革,充分调动科研、教育等单位参与其中,构建完善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体系,以及适合我国基层农业技术发展的创新之路2.3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根据基层农作物栽培特点,建议分地块进行推广。应设置推广中心,并从政府机构中,抽调人员下派到各个推广中心。要在众多推广中心中,评选出优秀推广站,并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推广工作者的积极性。要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脉搏,围绕实现生态和谐的建设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推广工作核心,激励农民进行科学栽培、科学种植。
3结语
文章通过对基层农业发展现状及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基层政府应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建立有效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等对策,为我国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文博.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沈阳农业大学,2009
[2]张雪峰.中国谷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13
[3]赵玉姝.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4
免耕栽培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集生物、化学、机械和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于一体的重要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曹县通过不断创新机制,落实各项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曹县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素质不高
不少农民对免耕技术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怕担风险,怕示范失败,不敢带头示范种植。有的农民认为种田效益较差,打工挣钱更加容易,对农业生产和新技术不够重视[1],增加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难度。目前,农村劳动力以老人、妇女为主,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农民当年从免耕栽培中看到好处,得到实惠,技术要领也已经掌握,但第2年仍要农技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否则宁愿采用传统精耕细作的办法。农民素质较低,市场意识差,制约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使许多科技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田块条件限制,推广经费有限
因免耕栽培技术受田块和播种时气候影响较大,应选择排灌便利、土壤条件较好的田块进行。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因田块不能集中连片,不能速灌速排,导致免耕技术措施跟不上,免耕前期易出现缺苗或草害现象,有些农民便产生疑惑,造成免耕效益不明显,影响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受自身经费限制,极大限制了基层干部从事新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免耕技术推广力度明显削弱,造成上面热心、全力推广,下面无心、无力将工作落到实处的被动局面。
二、应采取的对策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成功的前提。为更好地实施该项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曹县是产粮大县,小麦收获后接茬种植玉米大豆是一种主要种植模式。每年产生大量秸秆,秸秆焚烧严重,抓好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实行秸秆还田,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意义重大。为此,县政府对免耕栽培技术推广高度重视,成立了免耕栽培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免耕栽培技术的组织、协调、管理。
2.示范指导
实践证明,示范是加快新技术推广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试验示范田、项目基地、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把示范田办成技术指导推广的阵地、农民科学种田的课堂。在示范推广基地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农民的积极性、适宜田块和交通,以便技术指导和农民学习观摩。示范规模不求大,但点要多、面要广、质量要高,便于农民看有示范,学有榜样,达到办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目的。
3.政策支持
以项目实施为平台,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结合,加快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为免耕技术推广获得成功提供重要保证。在免耕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把科技入户、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进行整合,加大补贴力度,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项目质量标准。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其技术推广和科技致富示范带头作用,建立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模式,使农业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综合推广
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将优良品种、适时播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综防等关键技术综合推广,形成适用不同作物、不同模式的免耕栽培技术体系。因地制宜抓好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施肥等对比试验示范,不断总结经验,摸索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最后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推进免耕技术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让免耕栽培技术惠及更多的农民。
5.明确技术要点
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人工将田间小麦秸秆撒开,覆盖地表,选用大型拖拉机作业,配套带有灭茬功能的玉米免耕播种机播种,播幅2.2m,种3~4行玉米,行距55~60cm,去掉行间旋刀,以减少作业动力,降低油耗。每行留旋刀6片,玉米播种时行内浅旋耕,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由于不动土层,播种时失墒少,玉米出苗快,并将秸秆直接还田,有效抑制田间杂草滋生,利于玉米田保湿保墒,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
6.开展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是推广的前提和基础。在抓好免(少)耕栽培的同时,认真的组织了玉米免(少)耕栽培的小麦秸秆处理试验、夏玉米分期播种试验、不同量的小麦秸秆还田试验、大豆的免(少)耕栽培品种与播期试验等,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各乡镇和农场抓玉米免耕栽培示范方,大豆免(少)耕栽培重点抓了王集一个示范片,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机播、统一施肥、统一田管、统一机收。同时对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服务和物资支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7.实行物化补贴
为推广免(少)耕栽培技术,曹县整合玉米振兴计划资金32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实行物化补贴。其中,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病虫害防治2700hm2;玉米大喇叭口期统一供应尿素,面积2.4万hm2,统一采购大颗粒尿素运到乡镇所在地1635元/t,供应尿素375kg/hm2,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落实了技术措施,推动了项目顺利实施。
8.实行农机农艺结合
推广免耕栽培技术,关键环节是播种,重点是农业机械。要实行农机农艺相结合,学农机的技术人员要了解农艺,学农艺的要懂得农机,在生产中要互相学习,勇于创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9.抓好宣传培训
首先要加大对机手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为做好免(少)耕栽培,利用了会议、电视、广播、现场会、发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多途径宣传培训,让农技人员、县乡村干部、农户了解和熟悉免(少)耕栽培的意义和技术措施。全县共召开免(少)耕栽培专题会议12次,发资料10万份,开现场会32场次,培训农民15万人次,并组织了观摩评比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10.强化技术服务
为把免(少)耕栽培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县、乡农技人员在关键生育时期,深入到项目区,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开展播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鼓励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服务效率。
三、推广应用成效
免耕栽培实行秸秆还田后,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和污染,减少翻耕环节,不动土层,土壤蒸发量小,失墒少,同时表土细碎,保墒性能好,有效养分含量高,播种后出苗快、苗齐、苗壮,利于高产。与全县平均产量相比,玉米免(少)耕栽培平均增产495kg/hm2,节本增效1 410元/hm2;大豆免耕播种比翻耕播种增产180kg/hm2,节本增效1170元/hm2。
关键词: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69
莒县寨里河镇地处丘陵地区,土地以缓坡岭地为主,主要是砂壤土,常年种植玉米1000hm2左右。近年来,在玉米栽培术上不断加大研究,尤其是丘陵地玉米的栽培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当地农民已经通过生产实践,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并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丰硕成果。
1 多种渠道推广玉米种植技术
莒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是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玉米作为莒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万hm2以上。因此,政府对于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一直非常重视。通过扶持农机企业、农村济合作组织,对玉米种植大户进行补贴等形式,大力推广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特别是以寨里河镇为代表的丘陵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已在莒县大地开花结果。具体推广模式有:
农机企业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农机企业进行玉米栽培术推广具有的优势在于,由于其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试验的专业部门,了解农民的需求,把握农业市场的变化,因此在引导农民进入经济市场上,拥有资金和专业技术,很容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不过在农机企业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逐利目的,有的企业很难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享受了国家补贴的扶持,但是采用了不当的竞争手段,没有将政策落实到位,也没有给予农民选择权,这些现象需要在工作实际中加以杜绝[1]。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政府、企业、经济市场的紧密联系下,通过农民自主选择的方式,为群众进行公益性推广活动。这种推广途径的优势在于能够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但缺点是存在规模较小,经济力量薄弱等问题。尤其是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他们的能力所限,在技术推广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玉米种植大户对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寨里河镇注重发挥玉米种植大户的作用,在搞好对玉米种植大户培育的同时,还引导区域内的玉米种植大户使用新型生产机械,采用标准化玉米生产技术,试用新型玉米种植设备,再将试用效果和经验推广到其他农户中去,通过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玉米新技术的推广。
寨里河镇为了强化丘陵地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还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采用专题讲座、示范田参观指导、印发技术资料、邀请农业专家现场传授玉米新技术等方式,增加农民对玉米栽培技术的了解,促进玉米生产新技术的推广。
寨里河镇积极争取县政府的扶持,不断加大丘陵地玉米栽培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村村建立示范片、示范户,及时为农户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加快了技术传播和推广。
2 玉米新技术推广内容
寨里河镇的丘陵旱田较多,因此,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较受到农民欢迎。地膜能够保护土壤中的水资源不流失,对土壤的生态环境优化的效果好,为玉米的茁壮成长奠定了好的基础。同时,采用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可以增加肥料在玉米苗株的吸收效率,提高玉米产量 [2]。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农业技术。作为玉米新技术生产的保护措施,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寨里河镇依托机械化手段,实施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为丘陵地玉米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选用抗逆性强的玉米良种。针对寨里河镇丘陵砂壤土的特点,经过多年的玉米品种栽培试验,最后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有:丹玉86、金海5号、金海7号等。丹玉86由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育成,具有抗旱、抗粗缩病,抗锈病、抗倒伏、适应范围广、米质好等优点;金海5号由山东省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育成,具有耐旱、中抗大、小叶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矮花叶病等优点;金海7号由山东省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育成,具有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等优点。以上3品种平均产量都在7500kg/hm2以上。
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由于丘陵砂壤地一般肥力较低,因此,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2000kg左右。化肥施用量须以地定产、以地和产定肥,氮、磷、钾合理搭配。一般产量7500~9000kg/hm2地块,每667m2施纯氮(N)15kg、纯磷(P2O5)8kg、纯钾(K2O)3kg和适量锌、硼等微肥。在用法上60%氮肥及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随旋耕施入,或有机肥随旋耕施入,60%氮肥及全部磷肥、钾肥、微肥随播种施入。40%氮肥抽雄期追施。
3 结语
丘陵地玉米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玉米质量和产量的提高。莒县寨里河镇在这项技术推广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运用正确的途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地膜栽培技术,推广和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农业生产力的要求在不断加大,其中也包括了玉米的栽培,玉米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更进中。如何提高玉米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推广新型玉米的栽培技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1、东北地区玉米栽培现状
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3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40%,在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属于东北早熟春玉米地区,每年的播种面积在270万公顷以上,约占全国总产的11%。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吉林省,是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的重要农业大省,每年的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年产玉米120亿千克以上。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整体日照比较丰富积温较高,这一点非常适宜玉米的种植,然而,辽宁省雨量分布不均,容易出现降雨量不足的现象,从而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2、玉米栽培技术
2.1传统栽培技术
传统的玉米栽培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传统的玉米栽培技术要求必须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选择优良的品种就意味着种子的纯度一定要高,质量也要很高,同时还要做好种子处理。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精细整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微酸性的地块。一般在四月下旬和五月上旬播种,采用机械播种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时间加快播种进度,在播种时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进而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合理地密植。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期间,玉米栽培防除杂草的工作,基本全靠中耕锄地和人工拔除。现如今,利用除草剂在清除玉米田中的杂草是一项栽培技术的改良,这样大大提高了除草效率和除草效果,有效降低了杂草危害,为玉米丰产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2.2地膜栽培技术
近年来,栽培技术不合理的现象日益突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可谓是玉米栽培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改革,是集合了升温保湿、配方施肥、科学管理、提高产量等综合配套方法于一体的高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玉米,可加强土壤对太阳能的吸收,从而有效隔绝土壤与大气的热量传递并有效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及由蒸发而引起的热量损失,这样以来,可有效促使玉米提前15-20天成熟。这样也就通过提高了地温,而延长了玉米的生育时间。同时还可到达改良土壤和保墒的作用,地膜覆盖后,保护了表层土壤,使其避免受到雨水的直接冲击,由于地膜阻断了土壤中水分与大气交换的通道,从而形成了土地表面的水汽在地膜内蒸发到凝结,再到下渗的良性物理循环,有效地增强了地膜内土壤的湿润性。
3、地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1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玉米栽培技术已经由单向技术逐渐转变为综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采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要做好充分的播种前夕的准备,要选择土层深厚、灌溉方便、保肥性能较好的农田。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争取做到100%深施肥。选种要选择中晚熟的优良品种,确保地膜玉米的高产量。播种方式可采取先播种后覆膜或者先覆膜后播种量,播种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在玉米苗期和中期虽然病害较少,但是应重点加强对地老虎、黏虫、金针虫、玉米螟等病虫害的防治。到了玉米的成熟期,玉米籽粒灌浆乳线消失时最适宜收割。
3.2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
作为一项重大技术改革的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农民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的很多困难,并且良好的运用该技术还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大力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刻不容缓。应该继续发挥科研院所的研发作用,加大对地膜玉米的种植方式和增产机理的科研考察力度,积极地面对技术问题和攻克技术难关,尤其注重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同时,各地区的农业技术培训单位要重点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确保地膜玉米栽培的各个环节都能科学有序地进行,严格把好质量关。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还要重点加强政策引导,有利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户的增产、增收。
结语:中国农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作为我国主要栽培作物之一的玉米,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越来越受到农业专家的重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进行玉米栽培才能有效地实现玉米高产、稳产使我国农业技术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芳. 玉米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09:11.
[2]王玉苹. 吉林省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分析[J].民营科技,2013,10:242.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 栽培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98-01
1 古登乡基本情况
古登乡位于泸水县北部的横断山脉纵谷区,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县相邻,西依高黎贡山同缅甸毗邻,北接洛本桌白族乡,南连称杆乡,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农业乡。境内山岭罗列,山高谷深,地势高差悬殊,最高海拔4379米,最低海拔907米,气候因海拔差异,高低错落,立体气候明显。全乡总面积328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有3831户14566人,其中农业人口3364户14065人,耕地面积16249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其中水稻102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8%。
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现状
通过泸水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上江乡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后,98年开始在古登乡进行推广,到2015年推广面积已达900亩,占全乡水田面积的88.23%,平均单产为465千克,较常规育种和栽培(对照)平均单产370千克增96千克,增长幅度为25.67%,按每千克稻谷市场价3.00元计算,亩增加经济收入288元,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3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存在的问题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为古登乡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许多存在的问题亟待今后努力解决。主要表现在:
3.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覆盖率低
古登乡现有水田面积1020亩,以2015年推广面积最高年900亩计,古登乡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覆盖率为88.23%,尚有11.77%的水田面积还未得到推广普及,水稻旱育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益应还未完全显现,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2 技术服务和培训成本高,农民接受技术能力低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科技含量较高,虽然通过十余年的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在古登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大部分农民能基本掌握其规范操作栽培技术,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农民居住分散,人地分离,交通不便,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成本高,致使部分农民不能规范操作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3.3 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受历史进程的制约和特殊的生存环境,导致群众经济收入低,再加上乡级财政财力有限,缺乏资金扶持,导致在水田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上投入不足,据统计,每667O投入不到所需的50%,直接影响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影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3.4 面积分散,管理困难
农村实行,农民有了土地自主经营权,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但因统分经营机制管理不够健全完善,加之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导致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难以集中连片规模生产,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难度,制约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推广普及和发展。
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发展对策
总结借鉴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取得的经验,以及尚存问题,结合古登乡具体实际,建议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及农技部门要加强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领导,进一步深化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在全乡稳粮增收中的地位,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落实以下四项措施,引导和强化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发展。
4.1 加大行政措施力度,落实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群众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
要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在古登乡得到大面积推广,使之获得规模效益,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着后盾。得力的行政措施必须体现在上下领导思想认识统一,制定的政策和规定要善始善终,赏罚分明,具体事项要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以及参与的积极性。
4.2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示范样板
资金投入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保证,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以增加群众自行投入为主,结合农民最讲究和注重眼前实惠的特点,按照计划到村、样板到村、培训到户、示范到田的要求。建立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带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和种植水平。
4.3 加强农业基础施设建设,改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条件
在巩固和完善已建成的高稳农田地的基础上,加强农业基础施设建设,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拓展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创造良好条件。
4.4 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因此,农技部门在争取得到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同时,进一步严格规范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培训工作,促使农民掌握水稻旱育稀植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
5 结论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具有高产、早熟、省种、省肥、省水、省工和省秧田等优点,同时兼备了投入少、产出高、综合效益高的特点。因此,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作物栽培学》南方本,文编:杨文钰、屠乃美;
关键词:山区油菜;简化栽培;有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77
1 山区油菜直播简化栽培技术的优势
传统油菜的种植需要精耕细作,是一种各方面投入要求相对较高的产业,但它的产出有时与投入是不成正比的。与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需要利用现代技术对油菜种植栽培简化,讲究实用与效益。在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环境保护,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2 当前山区油菜直播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对新技术推广意识不够。因为所处地区主要是在山区村民相对信息滞后,观念落后,认识有限,所以对这种新技术的推广责任主要集中在了县乡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身上。他们受专业指导少,先进的知识得不到有效的跟新,所以对农村农民的培养传授技术也得不到实时有效的更新。山区本来地广人稀,人员也较难以统一集中培训指导。综合上述原因,主要还是人们意识观念比较浅薄。
生产油菜的成本高,资金落实不到位。种植油菜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山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又跟随近几年物价涨速很快,致使种植油菜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花费内容节节攀升。给农民造成不小负担,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对农民种田有专项补贴或扶植性政策,但是实际资金运转并不规范,有的地方上购买种子发放与农民手中,这就算是把事情解决了。后续的一系列跟进与指导都不会进行。
农村劳动力呈不足状态,难以满足大面积专业化作业需求。经济的发展,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年轻人多以外出务的形式工流转到城市工作,乡村都剩下一些孤寡老人以和留守儿童。他们本就不是主要劳动力,所以在农村种植油菜也就面临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各方面新技术的学习与配套完全跟不上大面积种植与推广的步伐。
3 结合实际油菜直播简化栽培技术如何在山区得到有效推广的建议
从国家层面讲对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大宣传力度与政策扶持。油菜是世界4大油料作物之一,是生产食物用油的关键性产品,所以它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山区油菜直播简化栽培技术推广的政策性扶植力度,且派专门的人监督察看,保证政策资金等都落实到位,通过广播、新闻报道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惠农政策的宣传,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保障它们的利益,从而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使油菜直播简化栽培技术各个环节切实得到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作为一项现代高新化技术,使种植人认识到想致富必须依赖新技术,传统的自给自足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市、县、乡各级农业部门逐步落实推广技术,服务步步跟进及时对农民进行有效指导。想要获得高的收益,需要从源头保证品质,引入优质的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可以先采用小范围试验种田,起示范性效果,从而逐步调动和辐射周边地区。
山区耕种油菜时注意事项。由于油菜产量容易波动,所以目前油菜的播种情况以被转移到贫瘠的土地上,让位于其他农作物。所以针对这种底肥贫瘠的情况,耕种前要施足底肥,提高土地质量。肥料的配比要合理,对土地进行过科学合理处理过后,再根据当地气候开沟深度合理,防止出现发病和倒伏。
针对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状况,在推行山区油菜直播技术时,我们为了起到更有效的管理,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如实行区域化管理,设置专人负责技术方面的问题,防止油菜生长会出现各的种问题,确保生长的顺利进行。这种区域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减少人员需求也便于集中解决问题。对老龄化的劳动力要给予多的帮助,技术上要多耐心讲解。适时提醒老人观察油菜苗的生长,警惕病虫害的发生影响作物的生长情况。
4 总结
农业作为我们国家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它的有效发展对我们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更有效的农业使用技术投放到实际操作中,以山区油菜直播简化栽培技术为例,结合农村发展现状 ,投入技术改善农村种植状况,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勇.直播密植油菜品种在丘陵山区县的推广现状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8):30.
一、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的试验、应用与推广情况
1. 水稻双季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所育秧苗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重力,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朝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项水稻种植新技术。它改变了农民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是一项能减轻劳动强度,节时省工,增产增效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的推广,目前永丰县双季抛秧面积达到98%以上。
2. 水稻机插及其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栽插省工省时省力、省肥水和省秧田。具有栽植浅、宽行窄距匀称、定苗定穴标准、高产稳产等特点,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大多农民责任田少,购置插秧机械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该技术主要是在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推广使用。
3. “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
针对农民目前用种少、基本苗不足、水稻单产较低的实际情况,提倡增加用种量和合理密植,这是该县水稻单产提高的最轻简、最有效途径。在技术推广和生产实践中,用种全部要求早稻杂交种为2~2.25千克/亩,晚稻杂交种为1.5~1.75千克/亩,保证每亩栽插秧苗的蔸数早稻在2万、晚稻在1.8万以上的合理密植要求,栽足基本苗,保证有效穗,以确保稳产高产。该技术从2006年推广至今,已有95%以上的农民在应用。
4.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土壤养分分析测定,科学调配氮、磷、钾等肥料的最佳施用量和比例,达到减少肥料浪费,增加水稻产量和效益的目的。2008年以来,该县通过大量的肥效3414小区试验、肥效简比试验和土壤肥力定位监测、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等,基本上测定和掌握了全县各地肥力状况,建立了县域施肥指标体系,90%以上农民拿到了农技人员发放的“测土配方施肥卡”,并按照肥料丰缺科学施肥,减少了肥料浪费,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5. 水稻多・多唑拌种壮秧增产技术
多・多唑是一种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它既能防病杀虫,又能调节植物生长,使秧苗粗壮、分蘖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型栽培技术。该技术只是在播种时,用多・多唑拌种(早稻用量是药∶种谷=1∶6,晚稻用量是药∶种谷=1∶4~5),能把育秧播前的施肥、消毒、化控等多程序作业简化为水稻多・多唑拌种一次性完成。是一种保证“秧好一半禾”的轻简增产技术,该技术已在全县农民中广泛应用。
6. 水稻“三控”栽培技术
在水稻合理密植的前提下,通过控肥(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控病虫的“三控”技术,达到水稻抗病抗虫、省肥省药、增产增效。通过近年的试验和应用,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其要领和措施。它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以往农民施肥“一炮轰”的陈习,实现了“前氮后移”,满足了水稻生理需要,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并通过晒田控苗和防治病虫害,大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效益,目前正在全县推广。
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和高产规律,用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投入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效果。它是一种轻简实用的数字化栽培技术,是21世纪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和发展方向。自2010年开始,该县在早稻、晚稻、直播稻等水稻生产上进行了试验,现已摸索出水稻各种生产技术指标和科学参数,分别制订了“永丰县早、晚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为大田推广提供技术集成本土化、技术系统模式化、技术模式轻型化的高产栽培技术。由于该技术需要进行叶龄记载,准确推算,技术要求高,一般群众难掌握,因此,目前它主要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粮食科技示范户中应用。
8.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是注重生态效益,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防治的一种生态、环保、高效的病虫防治技术。该县采取优良抗病虫害品种,大力推广水稻科学栽培技术,提高其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提倡耕沤冬闲田和收割后的早稻田;推行稻田养鸭、养鱼治虫等实用技术;结合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标准化粮田及扶贫资金建设等项目的开展,安装杀虫灯、性引诱剂等高效、安全措施来诱杀害虫;积极推广白僵菌、苏云菌杆菌(Bt)、井冈霉素等现有高效的生物农药等来降低病虫害基数,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它一直是该县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全年应用面积在84万亩以上。
9. 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
该技术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探索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采取最优农药用药组合,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安全的水稻生产技术。该技术的要求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减少农药用量15%以上,但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要控制在5%以内。近年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已有81.5万亩水稻得到应用,每年可为农民直接减少生产成本733.5万元。
10. 水稻防早衰技术
长期以来,水稻生长后期脱肥早衰现象一直制约着水稻单产的提高。因此,该县大力推广水稻防早衰技术,即在水稻生长后期(拔节孕穗至破口期或齐穗期)喷施叶面肥(如喷施宝、防早衰剂、磷酸二氢钾等),以延长水稻功能叶和根系寿命,增加结实率和粒重。2012年全县晚稻共投入补贴和项目资金15 983元,免费发放防早衰剂喷施宝120万毫升和99%磷酸二氢钾5878千克,有效防止水稻早衰面积近20万亩。
以上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最轻简、最科学、最有效的先进栽培技术,是支撑粮食均衡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力量。
二、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与推广成效
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秧苗、返青、分蘖、幼穗分化、抽穗、结实成熟等多个生育期,各个生育期需要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如何应用各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适应本地环境条件下的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并使之互相协调和衔接、达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和高产高效,是农技推广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永丰县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应用与推广,形成了多套粮食均衡增产主要技术集成模式:一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水稻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二是运用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三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这几套水稻栽培技术集成模式增产效果明显,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技术可根据水稻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长情况做相应调整,以达到轻简、高产和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杂交水稻;品种推广;存在问题;对策
良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在因素,是农业生产其他措施不可代替的重要生产资料。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由于在栽培措施上没有完全配套,致使本身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据调查,同一品种大面积产量与自身的生产潜力之间相差在750~1 500 kg/hm2。
1 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相信良种
选好良种不需要更多的投入就能获得较好的收成,但是每一个优良品种都有其不同的栽培技术要求,有的农民认为良种是“万能”的,无论怎样种都应该高产;有的农民看见别人种什么品种,不顾自己的实际生产条件,同样种该品种;甚至有的农民购买了良种,不索取品种介绍,不阅读栽培方法,仍按“老皇历”种植;许多农民虽然舍得投入购买良种,但舍不得投入与良种配套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物资[1],如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一个好品种,但很多农民在种植时化肥施用量上仍按照一般杂交稻的施肥水平致使其达不到所需要的需氮量,而使两优培九减产。
1.2 良种与良法配套推广脱节
目前,我国的种子推广与技术推广分属2个单位,种子推广单位认为,把种子卖出去,推广有关技术不属于自己分内工作,所以重视品种推广,不重视配套技术推广。而技术推广单位对新品种配套技术不了解或了解不详,也就谈不上推广配套技术,这就从体制上制约了良种良法的配套推广。
1.3 重培育品种,轻栽培研究
培育一个品种相对于栽培技术的研究方面,更容易出成果,而且获取的经济效益要直接得多,审定通过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卖专利权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千万元。这就导致了科技人员的研究重心向育种方面倾斜[2],品种出来后,在栽培方面只是介绍、标明一些大同小异的栽培技术,不能指导种植者针对品种特性而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如有的品种需要稀植,有的品种则需要适当密植,有的需肥量偏大,尤其是需氮量偏大,结果都按生产7 500 kg/hm2稻谷施纯氮150 kg/hm2的标准进行施肥,而无法获取高产。
1.4 种田者素质低
现阶段农村真正从事种田的农民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许多中青年(甚至包括妇女)都外出打工,留下的种田者体力弱、文化低、接受(科学种田知识的)能力差,迫使多数农民种植应付田。
2 对策
2.1 因地制宜,正确选用良种
良种在作物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不用置疑。但是选用良种也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据使用者所处的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田土肥瘦选用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一般要注意选择生育期要适中(主要是适合当地)、抗性要好(尤其是抗稻瘟病)、丰产性要稳定、米质较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3]。
2.2 种子推广部门加强售后服务
在目前的情况下,种子推广单位在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的过程中,从增强售前、售中、售后优质服务的角度出发,不但要搞好种子硬件推广,而且还要搞好配套技术软件推广,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组织技术力量对育成品种所介绍的配套技术,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试验,提出更加完善的品种配套技术。在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田的同时,建立起该品种的配套技术示范田,以明显的示范效果,让广大农民直观地认识、自觉接受良种与良法。
2.3 重视栽培技术研究
国家应在水稻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投资人力、物力、财力,加大研究力度,使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有机结合,让新品种充分发挥其品种特性,发挥其增产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和生产者素质弱化等问题,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突出轻简高效技术的应用[4]。目前,简化旱育秧、免耕移栽、免耕定抛、再生稻等技术已经成熟,可实现增产5%以上,增效1 500元/hm2以上。当前,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先进实用、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的规范化到位程度,大力开展高产示范,既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果,又要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企业抓订单,大力推进水稻产业化开发,真正把高产创建示范片建成“盯着市场转、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示范窗口和“产业链条延长、产品档次提升、农民收入增加”的长效基地。有条件的地方,要整合项目,转变技术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品种统供、秧苗统育、专业队统栽(机插)、肥料统配统施、病虫统防统治、机械化统收,以专业化服务促进环节性流转,提高水稻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技术到田到位率。要借鉴江苏、浙江等省的经验,在加速推广机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机播机插的研究和示范,通过效益来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4 提高种田者素质
农民是最终选择良种和从事其良种栽培的主体。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培养新1代青年农民,让其在家庭经营中发挥主力作用,如果从事种田者人力实在不足,可以走调整结构的路子,把相对土质较差、阳光不足、保水保肥能力弱的低产田土调整种植其他作物,或栽成原料林;良田好土种植粮食作物,减少逗工和劳动力投入,从而确保农村经济增长而粮食产量不减。
3 参考文献
[1] 郑家国.关于水稻持续增产的技术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1996(1):3-4.
[2] 廖华松,刘振芝.新化县水稻新品种推广刍议[J].作物研究,2005(1):60-61.
1限制因素
当前,在本区发展燕麦产业,在具有上述自然条件优势和产业技术优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限制因素,这是近几年燕麦种植面积徘徊不前、深加工产业无法建立的主要原因,要突破发展瓶颈需分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首先,由于燕麦在本区种植历史较短,栽培技术还不能为种植者所熟知,农民、包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次,由于上述原因,农民对燕麦的传统食用方法(像河北、内蒙等民间做法)还没能掌握,只能单纯依赖收购和集中加工,传统加工方式的缺位限制了普通百姓种植燕麦的积极性。第三,燕麦虽然比较效益较高,但绝对效益(公顷纯收入)较低。同时农民没有财力和人力在退化土地上进行规模化种植,因此,对于相对陌生的作物进行较大的投入使很多农民望而却步。上述不利因素固然是人们对燕麦认识不足造成的,也有我们宣传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因此,要变劣势为优势,加强宣传和培训,同时在惠农政策上适当倾斜,并加大招商力度,以加工业和养殖业带动燕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
2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如下参考建议。
2.2.1加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形式宣传燕麦的特点,让城乡居民了解燕麦的优点、种植条件及传统食用方法。
2.2.2加强技术培训(1)在每年年末,结合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利用冬闲时节进行燕麦栽培技术培训,必要时,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分别培训燕麦高产栽培技术、盐碱地栽培技术和两季燕麦栽培技术;(2)在6月初组织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参观示范基地,现场培训和答疑,加强农民对燕麦及燕麦栽培技术的直观认识。
关键词 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产量;经济效益;广东和平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37-01
广东省和平县是水稻生产大县,每年水稻播种面积不少于2.13万hm2,是广东省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县,自2010年起,被农业部定为粮食创高产项目县[1-3]。针对超级稻生产上存在“库”和“源”关系不协调、后期叶片光合功能早衰等问题[4],引进华南农业大学“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示范应用,并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相比较,研究其技术应用效果,为和平县进一步推广应用超级稻提供栽培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早晚造在和平县良种繁育场进行,供试田块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深优9516、星优712。供试肥料: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专用肥(华南农业大学研制)、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A:“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即应用配套的壮秧剂育秧,在大田生长期间施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专用肥1 350 kg/hm2,基施70%,移栽后5 d再施用30%,水稻齐穗期喷1次米质改良剂。处理B:传统栽培技术,即常规方法育秧,大田生长期施尿素150、105 kg/hm2,其中基施60%,移栽后5、12 d分别再施用20%。施过磷酸钙600 kg/hm2,全部基施。每个处理的面积为667 m2。早造3月10日播种,4月8日抛秧,7月15日收割,晚造7月9日播种,7月26日抛秧,10月27日收割。其他管理措施按常规方法进行[5]。
1.4 调查项目
水稻抽穗后调查2个品种各个处理的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测定[6-7]。用Excel、DP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测验法检验2种栽培之间的差异显著性[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超级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知,不论是深优9516还是星优712,处理A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处理B。其中深优9516、星优712处理A有效穗数比处理B分别提高14.36%、11.8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虽然在2种栽培技术处理下,2个试验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3个指标均均无显著差异,但处理A单位面积总颖花数显著高于处理B。
2.2 不同处理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深优9516处理A产量达到7 869.0 kg/hm2,比处理B增产16.2%,星优712处理A产量达到7 144.5 kg/hm2,比处理B增产13.3%,增产均达到显著水平。
2.3 不同处理下超级稻的经济效益比较
以深优9516计算,处理A比处理B增产1 098 kg/hm2,按照和平县目前平均稻谷收购价3.2元/kg计算,增收3 513.6元/hm2。根据种植水稻流程,全面考虑用工投入情况,处理A增加米质改良剂用工1次,但减少施肥用工1次,2种技术的用工量相同。在生产管理中,处理A比处理B增加1次米质改良剂的投入成本约1 800元/hm2,化肥、农药、育秧等的投入成本基本相同。扣除增加的成本,采用“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技术增收1 713.6元/hm2,经济效益增加8%。
3 结论与讨论
在超级稻的栽培过程中,采用“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生育前期能够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生育中期颖花量增加,提高库的容量;生育后期施用米质改良剂,延缓水稻衰老进程。水稻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小于采用传统栽培技术栽培的水稻,改善了水稻光合器官的数量、质量。因此,达到了强化“源”和“库”的双重调节目标。
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是一项容易掌握的、操作简便的、省工、省力、超高产、高效的新技术,该技术比传统栽培技术增加产量13%以上,平均增加产值1 713.6元/hm2,该技术省工省力,操作简便,与水稻传统栽培技术相比,该项技术不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而是通过技术的物化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次数;该项技术只要提供给农民所需的专用产品,不用花大力气去培训,农民很容易接受,充分挖掘了超级稻的增产潜力,实现了良种良法的配套[9]。
4 参考文献
[1] 唐湘如,郭海明,何.中低产田水稻高产综合技术[J].作物研究,1991,5(2):32-35.
[2] 黎国喜,田华,唐湘如,等.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的比较[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9):106-108.
[3] 梁启用.阳江地区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传统栽培技术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583-6584,6588.
[4] 文翠梅,杨丽颖,王荣.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1(2):35-36.
[5] 薛庄,李宏艳,李金凤.水稻育苗中消灭小棚推广大中棚的主要的措施[J].民营科技,2009(7):98.
[6] 周江明,赵琳,董越勇,等.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2):274-281.
[7] 姚支农,付国林,李定超.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0(2):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