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范文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篇1

企业主要依靠的融资渠道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创办过程中,以原始积累为起点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包括股东投资、保留盈余(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闲置资金,使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

(一)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渠道

据调查,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顺序大致为企业积累、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亲戚朋友筹款、民间借贷等。同发达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相比较,目前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与资本结构的特点有二:其一,民营企业的融资次序与现代企业大体相同,即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再就是从银行或非银行机构负债融资,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其二,与现代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负债率明显偏低,即还没有充分利用外源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主要依赖内源融资,自我融资能占资金比例的90%。

(二)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

1.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的供应者与资金的使用者直接交易的融资方式,包括股票融资和长期债券融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门槛很高。

2.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

间接融资是指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充当媒介实现资金由资金供应者(储蓄者)向资金需求者(融资企业)手中转移的融资方式。民营企业在寻求外部资金时,由于股票基金的门槛过高,银行就成为主要融资对象。然而银行虽然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中银行贷款只占据了很小的比例,所以说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远远没有发挥它的作用,较之发达市场的间接融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从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看,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的事实,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由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现状来看,就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一套运作成熟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一是民营企业筹集的担保基金数额小,企业申请贷款还须支付数额不小的保证金,无法有效满足广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二是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和化解,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的进一步开展。

(二)银行贷款成本居高不下

民营企业面临着极为狭窄的融资环境,大多数的银行不愿意因为给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把钱贷给国有企业,即便还不了,责任也在国有企业;若把钱贷给民营企业,如果出现坏账,则要怀疑银行工作人员是否接受了贿赂。结果是,国有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尴尬的信贷境地:前者有资不敢贷,后者急缺资金而贷不到。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

(一)明确政府在加强信息服务中介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信贷市场信息服务中介体系建设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乃至个人携手共同构建,是一个市场经济内生的、市场化的过程。但在我国政府主导型市场化改革的模式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政府要为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规范运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解决直接融资难的途径

民营企业多数都由于规模小,无法进人主板市场,全国的二板市场还未运行,中小企业板块还不健全且规模小,使得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因而有必要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区域性资本市场指在具备条件的一定区域内建立的多层次、多交易、多品种、高效益的资本市场。

(三)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银行应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给民营企业设立信用档案。正确评估无形资产价值,使民营企业可以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担保获贷;加快融资品种创新,可以积极推进贷款品种创新,针对金融机构现有的信贷品种与民营企业信用素质不匹配的情况,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快金融品种的创新。

(四)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发展民营担保机构——专业化信用中介机构,使信息收益内部化。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调查、收集、分析有关信用信息,专门为借贷双方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机构和组织称为信用信息服务类金融中介,主要包括信用调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评价公司、信用担保公司、信用咨询公司、资质认证机构等。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第三方,可以通过信用担保的形式为民营企业的债务履约风险提供保证,从而降低后者融资的风险水平,补充其信用不足。

(五)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

一是民营企业首先应当积极参加信用保险担保,改善自身的融资环境。二是应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统计、财务指标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内部融资方面

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部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因为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市场风险较大,外源融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因此民营企业不得不把内部融资作为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在企业发展壮大后,想要继续发展,企业却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内部融资难以进行,企业发展存在阻碍。

(二)外部负债方面

在外部负债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占绝大比重,然而商业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据统计,目前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民营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

(三)发行股票、债券

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在深、沪两个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部分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能得到包装上市的优先权,而资信程度较高,业绩显著的大型民营企业却难以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与股票市场相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

综上所述,我国民营企业内部融资贫乏,外部融资的道路梗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二、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融资难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口碑不好,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偿债能力弱,而且没有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信用记录,缺乏信用基础,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是民营企业的信用识别问题,虚假报表层出不穷,基于安全考虑,有钱也不敢乱贷;融资的渠道比较少,当前,除少量信贷资金外,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的渠道获取资金。

(二)融资盲目,与企业资金需求不吻合问题

1.融入的资金超出偿还能力。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能融资,就多多益善,缺乏认真的“融资财务分析”。一旦出现国家对相关方面的宏观调控,企业项目还未形成产能与效益,资金链就断裂了,企业便全面陷入瘫痪,被迫还债,甚至破产被拍卖。

2.融资总额与项目所需资金不匹配。一是融资额大于投资所需资金总额,形成财务费用增大,资金流向他处,造成浪费;二是融资总额小于投资所需资金总额,使投资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并形成产能与效益。

三、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进而提高企业本身的信用水平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公司内部的治理水平。广大民营企业应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有了规范的企业制度,企业就能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有了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融资渠道就容易畅通。并且,企业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就会及时改进落后的设备技术,重视财务管理,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只有当企业有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和较强的偿债能力,企业才能获得广泛的融资渠道。

2.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改革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民营经济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尝试着设立民营经济贷款的专门部门,专项负责解决民营经济的信贷问题;二是可以尝试在管好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适当放开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利率,形成一种类似双轨价格的利率体系,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

(2)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至少有下列优点:首先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资金较少,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其次非国有银行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再次非国有一方面使银行运作有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一切成本都体现在价格中,用不着担心“寻租”现象的产生。

(3)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IFC(国际金融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许多企业认为抵押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从银行获取贷款。在中国,民营企业众多,融资困难。很大的情况下,除了地方政府应逐步扩大担保资金投入,中央政府也应提供一些担保资金。

3.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所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指国内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市场以及各类资本产品投资市场,借助海外及香港地区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所组成的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适应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结构以及不同行业特点的开放的网络式的分层次的资本市场组合。

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差异明显,其中既有通过运作到主板市场上市的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也有相当部分是利用香港创业板市场或海外二板市场上市的公司,特别是新兴高技术企业更适宜采取这种方式融资。此外,还有更多的公司达不到主板及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但他们也需要解决融资问题,则可以通过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方式使其达到融资目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可以满足不同条件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

(二)加强融资财务分析和控制,防范融资风险的对策

1.加强企业综合财务状况的分析与经营的预测。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分析。首先合理预测经营成果的规模,然后建立以偿债能力为底线的融资目标控制体系,真正做到“量出为入”。

2.加强企业现金流量预测分析和投资项目管理,确保融资总额与需要的资金总额相匹配,以及融资时间与项目时间相一致。

参考文献:

[1]王德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2)

[2]毛英美.公司融资渠道浅析[J].财会研究,2009,(24)

[3]彭红丽.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8,(15)

[4]杨菊萍.探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J].思想战线,2010,(2)

[5]闫力.金融发展与民营企业融资体系建设[J].金融研究,2005,(2)

篇3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投入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去;而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资金供给中的规模偏好已经形成,很难在现有的渠道内予以解除。因此,除了继续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外,构建有效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体系是同样必要和紧迫的。一方面,由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融资需求旺盛,因此,在融资上就不能单纯依靠某一渠道,而应当是多渠道并行发展;另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不能寄望于现有渠道内的有限调整,而应当着眼于促进新的资金供给渠道的形成。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来构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体系。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市场

(一)政府应该担负起风险投资市场的培育任务,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从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受原有的投资模式和国有企业运用模式的影响,一开始就很自然地选择了以国有风险投资公司为主导的风险投资模式。这种由政府直接担当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模式的弊端十分明显,一方面投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会对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政府有限的财力不足以支持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因此,政府有必要改变现有的风险投资模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风险投资产业中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成。

(二)政府应当致力于规范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政府应当加快相应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的建设和完善来约束和规范参与风险投资各方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监督,但是这种监管应当是释读的,不能将风险投资管死了。

(三)政府应当积极扶持风险投资的发展

在风险投资市场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政府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为了鼓励和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法律的形式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快与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推进主板市场以外较低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继续加大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力度

(一)适度扩大基金的规模

虽然这类基金不同于风险投资和商业信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业期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是更注重基金本身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但是基金规模的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其作用的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日益重要,可以预想的是随着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不断增长,对于创新基金的需求也会呈上升的趋势。因此,适度扩大创新基金的规模是必要的。

(二)建立和完善基金运作模式

如何减少基金运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的干扰直接关系到基金本身的运作效果。因而,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基金运作模式非常重要。理想的运作模式应该能够阻止针对基金项目的寻租行为,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各级政府官员对基金投放的干预,另一方面对参与基金运作的中介机构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以此来保证能够按照其政策初衷正常运作。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一)建立以地方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而且中央政府财力有限,建立以地方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更为可行。各地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建立规模数量适当的担保机构,直接参与到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中央政府原则上不涉及具体的企业担保,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担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地方才力不足的困难,可以通过中央财政拨款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支持。中央政府应当致力于建立酝酿已久的国家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并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省一级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尽快形成多层次的再担保体系。

(二)坚持不同类型的担保机构共同发展,互为补充

目前,担保机构一般可以划分为政府担保机构、商业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三种类型,三者的服务对象的选择上有所区别,坚持三者的共同发展有助于形成多渠道互为补充的信用担保市场,从而能够为更多的创业期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建立有效的担保资金补偿渠道

政府担保机构的盈利性远不及商业担保机构,也没有互助担保机构的成员保费收入。因此,应该建立一个以财政资金为主要来源的、长期稳定的资金补偿机制。

四、发展主板市场以外的“二板市场”

“二板市场”的推出可以打通一部分成长期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为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制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相对与国有大企业和少数大型民营企业有着银行信贷和主板市场的大力支持,成长期民营企业则面临着发展资金的短缺,因此发展适合成长期民营企业需要的资本市场对于民营企业的成长意义重大。“二板市场”的推出还可以为风险投资创造一条理想的退出渠道,从而解决了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现实问题。除此之外,通过发展“二板市场”不仅可以优化企业自身的融资结构,还可以缓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压力。“二板市场”分流一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这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目前发展“二板市场”还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但是这不应该成为发展“二板市场”的长久障碍。我们主张通过路径的选择来规避发展“二板市场”过程中可能和潜在的风险,并通过发展过程中的不断规范来化解这些风险,这种发展策略是合理可行的。

五、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一)建立控制和分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制度措施

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格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以便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自身素质和强化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二是尽快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对所有吸收公众存款的中小金融机构实行强制投保,以便保证在中小金融机构陷入支付困难或破产时能够实施及时有效的投资救援或存款理赔,增强客户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提高其社会形象和信誉。

(二)逐步解除地方政府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干预

在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应当彻底解除地方政府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干预。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的信贷干预是造成其陷入发展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解除地方政府的信贷干预有助于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和增强活力,并能为民间资本的进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

民间资本有着进军金融业的强烈愿望,但其所有者对于政府主导的中小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存在不小的质疑,毕竟中小金融机构在现阶段依然面临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以及地方政府的干预,这些都会对民间资本的进入构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有必要进一步放开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管制,允许发展民营银行。现阶段,可以通过试点的形式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少量的民营银行,即使是被证明由于目前不具备民营银行的生存条件而失败了,也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如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应该会对当前的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篇4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建筑行业;融资渠道;创新

建筑业的发展进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民营建筑行业的兴起,不成为建筑行业一股忽视的中坚力量,更是调整建筑行业朝更科学、更合理的关键因素。受到行业特点的影响,建筑行业的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利润回报周期长,导致建筑行业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如果资金短期断流,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企业融资,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水平,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一、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内涵解读

1.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定义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指的是建筑行业民营中小企业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资金需求量的情况,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要求,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途径筹集资金的一项企业经济活动,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营数量,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在现代企业中,融资行为已经成为了一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实质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质是企业通过资金的配置,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通过企业融资不仅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提高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

二、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现代建筑行业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资金的保障是提高民营企业发展动力的重要前提,融资作为有效的资金保障,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重要提供因素和保障因素。

1. 企业自身角度——资本与国企比较不够雄厚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时间较短,资本实力和国有企业的差距较大,造成了本身的原始积累和资金拥有量差距较大,这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很难实现和国有企业的公竞争,融资的规模和融资的渠道都不能和国有企业相比,形成恶性循环,民营中小企业的压力骤增。

2. 经济环境角度——银行对民企、国企区别对待

从市场环境的角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环境,造成民营企业很难和国有企业竞争,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很难获得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贷款和支持,企业就会选择其他风险系数更高的贷款方式,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银行对于民企和国企贷款区别对待,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的比重有限,贷款前各种审核和限制条件,增加了中小民营建筑企业的难度,银行基本取消银行保函形式,基本是现金形式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同时增加彰显企业实力的诚意金和更高门槛的差额保证金。

3. 政策环境角度——政府政策和招投标门槛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竞争环境的持续增温,民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政府政策的调整,其处于地方债务等因素的考虑,招标的门槛和准入制度上增加了对民营企业的限制,BT项目的流行和增多,一方面,民营中小建筑企业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开始收紧,民营中小建筑企业的是融资可谓雪上加霜。

三、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

1.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发展特点限制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始积累较少,资产的规模较小,并且民营企业存在资产管理不规范,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资产风险,这是造成民营建筑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

2. 商业银行经营方式限制

国家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是商业银行从自身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将钱借给这些“小客户”。他们更青睐借给资质和信誉较高的国有企业。对国企锦上添花有余,对民企雪中送炭不足。一方面,银行的贷款审查严格,贷款的门槛不断升高;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的金额和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实际民企需要,贷款的时间和贷款的利息较高,增加了民企的负担。

3. 法律政策缺失

国家鼓励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并未制定详细的支持民企发展总体规划,政策制定缺乏连贯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建筑行业的融资需要;地方政府抓大放小的错误观念,导致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低,甚至变相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压制和打压。招投标门槛的提升以及BT项目的推广,导致积累较少的民营建筑行业缺乏竞争优势,融资的困难程度不断加深。

四、 创新民营建筑中小企业业融资途径

1.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要夯实自身实力以及拓宽融资渠道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需要从自身做起,夯实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资本积累量,托展融资渠道。首先,提高自身的资金使用率,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把自身的原始积累以及资金使用率提高了,才能增强自身的负债能力,实现融资能力的提高;其次,拓宽融资渠道,不能仅仅依靠银行贷款,应加强自筹能力,实现多渠道融资,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2.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企业对信誉的重视程度

建立信用评价制度,是为了减少银行的顾虑和担忧,提高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总量,首先,建立资信评级行业协会,引导企业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其次,发挥信用评价体系作用,提高企业对信誉的重视程度,从而获得更广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

3. 担保公司积极拓展民营企业市场和提高担保力度

企业融资过程中,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公司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果,从现在担保公司的运行来看,深圳高新投资担保公司的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他们以免抵押贷款的形式,利用项目合同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及甲方的实力作为免抵押的条件。减少民营建筑企业的担保程序和贷款保证金。这种担保模式值得民营建筑中小企业推广和使用。

4. 政府应积极发挥职能,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国家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改善和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首先,积极和银行、担保公司合作,为民营建筑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其次,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融资引导,提高民营建筑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最后,改善融资环境,减少民营建筑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融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债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正常,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减少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加融资渠道。

总结: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受到企业自身,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融资过程中出现融资困难现象,企业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拓展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担保龚公司的合作,不断提高融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台州 民营中小企业 外源性融资渠道

企业融资主要有两条渠道,即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主要指企业自身积累资金;外源性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其中直接融资指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途径来筹集资金,而间接融资主要是指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在台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有4.3万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到 90%以上,它们对推动台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支持。调查显示,台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启动、发展资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企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即所谓的内源性融资。而来源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市场的资金即外源性融资相对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一、外源性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间接融资渠道受限

金融业对于风险大,成本高的中小企业放贷较为审慎。据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市分行的统计资料,在台州市众多中小企业中,与工行建立信贷关系的不到5%。其他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也同样对中小企业惜贷。具体原因表现为:

(1)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不足,导致银行放贷风险较大。一方面,台州很多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制的管理模式,粗放式经营。在其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透明度较低、信用等级不高等问题,以至于企业不能准确地提供银行要求的各种报表及资料;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可用作抵押的资产(在我国,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很苛刻,除了土地和房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不足,担保单位难找。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往往选择不予放款。

(2)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成本较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中小企业贷款往往“急、频、少、高”,即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少、成本高。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贷款频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而银行管理成本也是5倍。在银行信贷资金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其自然是选择大宗信贷批发业务,而不愿接纳中小企业信贷零售业务了。

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健全,进入的门槛很高,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市场。比如从债券融资来看,我国《公司法》规定,只有股份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其他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并且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分别不能低于3000万元和6000万元。而台州目前更多的是年销售收入和资产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对照此条件,它们只能被政策性地排斥在债券市场之外;在股权市场上,台州中小企业能上市融资的极少,有些企业即使改制为股份公司,也仅限于内部职工入股,股权流动性差,也难以筹集企业所需的大量资金。

二、拓展外源性融资渠道的对策分析

1.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1)提高大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①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以及企业评级征信机构。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让分散在各方面的信息如企业的税收信息等通过这些信用体系可以搜集、处理,并按照有偿的原则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来减低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②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台州目前成立了六七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行公司化运作,即财政拨一部分款作担保金、组织一些企业交纳保证金成为会员,然后再跟银行协商好放贷比例,在会员间进行封闭性的营运。这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效应,也避免了以往企业与企业之间因互相担保而出现的许多问题。如果能在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前提下,放低企业入会的条件,让更多中小企业得到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则能在更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③银行方面可考虑适当放宽抵押品范围至存货、应收账款等。国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90%左右都是有抵押品做担保的。而在这些抵押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存货和应收账款。存货融资方式可以定义为企业以购得的存货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当存货销出后,企业用销售收入偿还债务。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应收账款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的贷款额一般为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当客户偿还应收账款后,偿还额自动冲减企业向银行的贷款。

④提高贷款利率以覆盖风险成本。基于中小企业贷款自身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可允许适度提高,以鼓励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近两年,中央银行两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上浮10%扩大到3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为50%。最低下浮幅度10%不变。政策的变化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以更高的利率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另一方面,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利率不太敏感,能够承受较高利率。对它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可靠、方便得获得资金,而不是关注贷款价格。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今后还可适当放宽,以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此外,中小企业应积极做好自身工作,增强信用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要有选择地与某家银行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以利于加强双方相互了解,克服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2)积极发展利用中小民营银行。所谓中小民营银行,主要是指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目前台州市有两家社会知名度高、运作效益良好的民营金融机构,即台州市商业银行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它们自建立以来就一直以当地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如台州市商业银行,100万元以下的贷款占所有贷款户的94%左右,贷款余额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60%左右。再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截止2006年底,其累计发放贷款600多亿元,其中90%以上投向中小企业,为当地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银行主要的贷款去向还是以路桥、黄岩、椒江三区为主,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目前共有10行,其中有7个设在路桥,2个设在椒江;而台州市商业银行2005年年度报告显示,该行有81.46%的贷款投向椒黄路三区。也就是说,台州另外几个县所得到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如果在这些地方能设立一两个营业网点或是应运而生新的小型民营银行,则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2.疏通直接融资渠道

(1)发展小股市,进行区域内上市。所谓小股市,就是区域性证券市场。在台州路桥、黄岩、温岭、玉环等地,民营企业很发达。如果允许在台州设立一个小股市,挑选一些效益好、市场稳定、老板口碑也很不错的优质中小企业在本地上市,主要由本地老百姓投资,这样对企业来讲,就能部分地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对广大老百姓而言,由于大家对本地企业知根知底,甚至根本不用看财务报表,只要每天到企业走一趟,看看产品卖得怎么样就能决定是否入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投资风险。

(2)利用融资租赁,减轻资金压力。融资租赁是指由融资公司为大型设备采购单位预付采购款,采购单位先期购入设备并在使用中向融资者支付租金,当租金付完设备即转为采购者所有的融资采购方式。它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形式,是融资与融物的有机结合。中小企业在不进行一次性投资的情况下,以租入使用形式获得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所付租金一般只相当于设备价值的10%~20%,而且可以用租赁设备投入生产后所得的收益来陆续偿还,即边生产、边收益、边偿还。这种方式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于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

(3)推广票据融资,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中小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购入货物的需要,依法开出汇票等票据,约定在以后的一段时间按一定的条件予以承兑或贴现,以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由于目前商业银行的贴现业务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手续繁琐、贴现率较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贴现需求。因此,可以考虑放开民间兑现市场,如温州市苍南龙港镇,每月就约有5000万元的汇票在民间贴现流通。我认为,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在台州也可以推广这种形式的民间票据融资。

参考文献:

[1]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倪 光: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5,(1)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困境 解决方法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多元化的,在经济领域,民营企业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不可忽视。目前在融资问题上,我国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了诸多问题。解决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将极大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对我国市场经济来说也有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体制,使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有一定保障。这一点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融资能力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民营企业的整体融资能力比较薄弱。因自身规模所限制,所以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自身价值较低。因此,在融资上很难得到银行的完全信赖,难以取得贷款。在民营企业的内部,体制也是限制因素之一。民营企业的体制并不健全,很多地方存在缺陷,从而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生产力严重不足,效率低下,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民营企业的金融人才较为缺失。因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空间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也得不到相关专业型人才的重视,有些民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人员流动现象。总的来看,民营企业在财务上的运营管理并不明确,难以满足合适的融资条件。因此,整体的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严重不足。

(二)融资渠道相较狭窄

当前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融资渠道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整体融资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通常来讲,渠道可具体划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渠道和权益性融资渠道。债务性包括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其权益性融资渠道则来自社会各企业或个人的投资。民营企业的自身局限性较大,通过常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面临较大的难点,多数得不到普遍信任,也就是不被看好,因此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商选择面极为狭窄,过程较为繁琐,得到的资金支持也不高。在这一点上急需解决。

(三)重视程度的不足

我国的相关部门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整体的民营企业融资情况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来源于社会各方面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当前为扶持中小型民营企业,政府在税收、融资、建设上都出台了一些福利政策,但这种程度依旧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在企业发展上更重视国有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关注力度仍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重视程度的不同使得在投入建设上就存在了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催生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改进措施探讨

(一)提高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在整体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想要将具体的融资能力提升,就需要完善自身实力。对于企业管理模式来说,我国的民营企业应尽可能的汲取外国发达国家的经验,学习更加先进的民营企业管理理念,从而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具有鲜明特色并有效的管理办法,以此适应经济市场发展需求。对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的培养来说,可以极大的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技术型民营企业来说,应提高自身技术硬件水平,保证自身的产品优势,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从而在社会中占据一定地位。整体来说,民营企业的自身实力的提高将极大程度上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水平。

(二)健全民营企业融资体系并拓宽渠道

融资渠道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想要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融资完善,就需要在融资渠道上打破狭窄,将整个融资渠道拓宽,实现资金流入。该方面的改善需要社会及政府的支持,应在相关政策体制下具体开展。要充分保证民营企业的可信赖程度,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注意。同时,在此基础上,多扶持优秀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上市。建立金融机构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支持民间金融机构的建立,并提高金融中介的服务水平。在体系与渠道上的拓展方式有很多种,需要相关部门依情况具体实施。

三、未来发展走向

可以说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同样对于融资的困难也将被解决。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民营企业对于社会整体的经济贡献将会被越来越重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改善力度也将会不断扩大。未来的民营企业在融资上会越来越容易,得到的支持也越来越多,融资渠道也将变得广泛。通过一些列的政策扶持将极大提高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对我国整体经济建设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民营企业也需要提高自身实力。对于民营企业的整体建设来说,融资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有效的融资能保证民营企业的资金充足,从而使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完善。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建设来说,民营企业的作用重要,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很明显。因此,加强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对我国未来的整体走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肖少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及解决途径[J].经营与管理,2016.

篇7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优化路径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各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瓶颈,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绩效和活力。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现状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入手。即作为放贷方的金融机构、作为借贷方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保障职能的政府部门。

从金融机构放贷现状看,一是商业银行方面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流资较多。尽管中央银行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很多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处于资金安全因素的考虑,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放贷一直持谨慎态度,比较忽视小额度且高频率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需求。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多数商业银行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是一年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为获得长期贷款,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只好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形式,但由此也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二是资本市场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较高。现有的资本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证券市场缺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难以顺利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从这个方面看,民营经济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在资本市场顺利融通资金;三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主要渠道是非正式金融,但这种渠道风险较大。中小型民营企业非正式金融一般是通过内部职工筹资、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借款、相互担保的形式融资,特别是相互担保较盛行,但其风险巨大,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

从政府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促进及保障作用现状看,1998年中央提出要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增加贷款”。2000年国务院鼓励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文件,随后制定了《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法》,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现在,在政策扶植下,全国已有上百座城市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搭建了新的平台。

从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看,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积累筹资,外部融资主渠道是银行贷款,遗憾的是银行贷款主要提供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提供长期信贷的还比较少。在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当地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表现出主动积极姿态。在中西部地区,当地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则是持慎贷原则。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还很严重。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优化路径选择

1.创业期融资路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创业期的资金投入称为种子资本,这阶段企业资金需求大,投入密度强,供应相对短缺。这一时期企业要详细调查市场销售及利润情况,并进行长远市场的科学预测,做好各种资本考察准备。从创业资本家角度来看,科技型企业收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且回报时间较长,资金回报率理应较高。初创期企业一般很难满足向金融机构直接借贷融资的条件,应排除把金融机构融资作为主渠道。应该重点考虑采用内部融资,由投资人通过以个人筹款的方式进行原始资本的投入,或以内部发放股权的形式,通过职工融资。同时,民间资本市场可以成为这一时期融资的首选渠道。

2.成长期融资路径。成长期企业产品销售快速,生产规模增大,企业自身形象开始树立。这一阶段企业呈现发展态势,内部机制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凝聚力较强,在生产及销售等环节需要更多投入。这一时期选择正确的融资决策是企业规模扩大,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固定资产,部分企业能够满足金融机构借贷的条件,能较快获得短期贷款,但重要融资渠道还要借助资本市场。

3.成熟期融资路径。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内部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开始平衡发展。企业内部机制逐步完善,生产规模得到有效扩大,企业效益达到高峰状态。不足之处是企业增长速度开始持续放慢,企业高层发展的创造力、冒险精神开始出现动力不足现象。企业形象得以树立、完善,形成定势。进入成熟期后的中小企业大多可以发展为大型企业。此时融资主要以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国际私募、上市融资等方式融资,融资渠道多样化,企业能较好、较快地获得各方面的融资资本。

4.衰退期融资路径。衰退期的企业产品市场走向萎缩,组织机构庞大、臃肿,效益滑坡,出现亏损。因此,为规避衰退期,多数企业会通过二次创业模式增强企业效益。企业开始重新开发新的产品、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或通过创建子公司,走多向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再次发展。该时期企业已拥有相当的规模、技术以及产品,融资渠道与成熟期基本相同,主要渠道还是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谭小芳,赵舒婷.短板理论与中小企业融资瓶颈[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篇8

关键词:金融深化;民营企业融资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分析

首先,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次根源在于金融压抑。金融改革导致了投资主体和储蓄主体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投融资体制也有政府主导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主导,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主体变为国有企业,其他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主要依靠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已经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难题之一,国有银行这个单一的融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了。政府通常在国有银行主导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起到相应的调控者角色作用,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比如利率管制)来引导投融资的方向和重点。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利率管制是非常不利于金融发展的,因为国有银行存在逆向选择的倾向,将资本都集中到了国有产业和企业之中去,但是个体经济、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却难以通过国有银行体系的金融服务,导致我国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极低。另外,我国金融市场分割畸形,市场发育走上极端化和落后的道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金融服务专业化分工止步不前,我国金融市场和体系之中一直在较高的成本下维系,储蓄资金难以转化为投资资本。国有银行体系在2014年末已经达到了34亿元的储蓄规模,受到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的限制,我国现有的过剩社会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资本,资源配置不合理愈加凸显。企业投融资体制在金融压抑的环境下呈现出扭曲发展的态势,市场机制在我国已经日趋完善,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利率管制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难以从正规的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获得融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只能依靠内源融资,这导致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处于融资难的状况中。

其次,我国融资格局以国有经济作为主导。近几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非国有经济渐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国有经济的产出份额呈现出缩减和萎靡的趋势,很多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亏损严重,但是民营企业却呈现出如火如荼发展之势。但是在融资的权利上,国有企业依然享有较大的特权,民营企业融资依然困难,我国的融资格局依然呈现出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投资绩效和投资规模不匹配的现状。

再次,金融机构倾向于国有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难以融资。国有企业存在着很多贷款优惠特权,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优先选择这些国有企业,这使得很多国有企业虽然处于亏损的状况但是依然可以获得资金。与之相反的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信贷体系中明显处于劣势状态,它们想从银行获得贷款是非常困难的,当难以从国有银行正常的渠道获得贷款,那么民营企业只能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中获取贷款,当然融资成本是较高的。民营企业获得的工业贷款额在总贷款额中所占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而大量的银行贷款都用于国有企业弥补亏损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欠缺,在发放贷款时只能谨慎和小心,尤其是在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时更是谨慎加谨慎。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往往只选择那些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即便是商业银行获得一定的利率浮动权,那么它们也会对不同的贷款对象进行信贷配给,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往往被排斥在外。

最后,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缓慢,而间接融资渠道成为主要渠道。资本市场自从九十年代以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但是融资依然没有摆脱银行间接信贷为主的局面。虽然直接融资的比例在上升,但是信贷融资依然占据主导位置。现阶段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依然停留在商业银行贷款上,而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可能性本就很低,所以民营企业融资始终难以走出困境。

二、扩展民营企业融资质量的措施

(一)民营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内在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应该不断壮大自身发展规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是提升其融资能力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融资离不开信用二字,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是其获得银行信贷体系支持和青睐的重要法宝,非公有制经济目前都已经意识到诚实守信是改善自身融资条件、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应该坚持诚信和守信,做到有借有还,构筑良好的融资信贷环境,真实的信息和良好的信用最终能够获得银行的支持和维护。民营企业应该注重管理绩效的提升,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信贷资金。

第一,民营企业要在总体上提升自身实力。企业应该从提升自身管理效益上着手,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不断更新,打造强有力的队伍,构筑专业的管理团队和管理业务水准,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模式,让自身的发展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尽快转变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能够保留和吸纳专业性良好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让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真正走向现代管理模式,实现正规化和规范化管理、

第二,民营企业应该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总是和仿冒造价、拖欠工资、欠债不还、逃避银行催款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为了扭转这种形象,民营企业只能从自身做起。民营企业要在市场中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构筑良好的信用文化,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不能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利益。欺诈客户和逃避银行债务的思想是万万不能有的。

(二)完善和调整银行结构

现阶段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在我国银行体系结构中占据垄断性地位,民营商业银行的数量还是少之又少,这种金融服务结构大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运作风险。所以改革和创新金融社区服务模式,让地方性的民营金融机构进入到民营企业之中去,实现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共赢的局面。

第一,商业银行贷款激励机制要完善。很多商业银行都针对民营企业设置了相应的融资贷款部门,针对民营大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提供多种的资产组合,这对银行来说是化解系统风险的最佳选择。另外,银行还要专注于金融创新,加快进程实现抵押证券化、风险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成立间接融资风险承担体制。商业银行内部还要在内部责任和权力之间进行匹配和对称,实施信贷管理激励制度,在有效的激励制度中让信贷人员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收集民营企业的贷款信息。

第二,建立针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应该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下运用各种特殊的金融手段,并严格地对融资业务范围、融资经营对象、存贷利率进行规定。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来对民营企业进行政策性融资支持。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并不是万能的,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需要在这个时候运用行政手段来调节和干预,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正性有机结合。

第三,要构筑适用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企业间接融资能力受到其自有资本的多少和质量的限制。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就要大力地发展奉献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完善债券市场的发债机制,大力地吸引民间资本。我国政府应该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国情出发,严格地规范民营企业上市的条件,扩宽那些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逐步放松发债企业规模限制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适当放开发债利率,丰富债券品种,鼓励经营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优质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三)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

笔者认为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完善起来。为了能够在法律上给予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除了颁布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之外,还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关的配套法规,尤其要加快脚步建立针对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完善的针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的法规体系,让民营企业的融资范围、融资办法和相应的保障措施能够以法律的形式获得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春霞.基于金融制度变迁的民营经济融资分析[J].当代财经,2014.

[2]李富国.民营经济金融缺口与融资效率的改进[J].西北大学学报,2015.

篇9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 政府 银行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一)内源融资

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即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它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包括企业初始创立时期由所有者投入形成的资本、通过留存收益以及员工的投入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来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面对外界压力的自身储备和外部资金难以获得。

(二)外源融资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但是,受“所有制”限制,资本市场还不能成为民营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然而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到的有限资金不足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形成强烈反差。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有民间融资,即非正式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由于这种融资方式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加之操作方便,它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民间融资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经过金融整顿对非法接待形式予以取缔,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程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家族经营制弊端多

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家族经营的方式起步,在规模不大的初期这种家族经营的方式是有优势的。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家族经营制已经不能紧随时代的要求。家族经营制的的弊端主要是:家族经营制下的企业决策其实就是由一人决定。个人决策可能会严重偏离实际,造成投资决策或经营方针上的严重失误;家族经营制下,由家庭成员来担当重要职位,企业不能多方面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导致企业丧失活力;家族经营制下,产权单一问题突出。企业主不愿外部人员参股,董事会不能发挥真正作用,企业发展风险大,外部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二)政府政策倒向和法律制度保障缺失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型而来,政府政策明显倾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要位置。民营企业基本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总是享有优先权,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风险时,更愿意贷款给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也是以这些企业的权力及义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对比来看,民营企业的应享受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三)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对我国融资体系而言,主要是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十分匮乏。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发行国债,国债由国有企业垄断;我国的股票市场主要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民营企业进入限制条件比较多。虽然国家为满足其他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发掘新方式,例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基金融资、短期融资权、信托等,但是发展却极为缓慢。由此可见,专门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非常狭窄的。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应该从自身开始入手进行改革。招纳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牵挂的有才能的人为企业增添新活力,致力于建立一个规范运作、能够真正发挥效力的董事会,避免个人独断决策;民营企业应该吸收和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个管理方式,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状况,规范企业的运作,实行财务透明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营企业应该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让诚信沉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提升企业的信誉和整体形象。

(二)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设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基金,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度,可以借鉴美国的小企业管理署为其国家的企业贷款时提供担保的经验,让我国政府机构扮演担保人的角色;民间融资具有自身优势,政府应该正确加以引导,为民间融资行为提供一个以合理合法为前提,可以任其发展的平台,这样就可以避免它采取不法手段提供融资,降低其破坏道德和法律的风险,加强对其的监管,建立专门的有效的监督体系,让民间融资能够发乎作用。

(三)拓宽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渠道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国有银行作为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应该消除歧视,加快深化改革的脚步,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扶持民营企业信贷的力度;在一些政策性银行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部门,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自身灵活性高等各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让其在融资市场上发挥效力;扩宽眼界,积极发展各种融资方式,挖掘身边的资源,如使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能够多方面、多途径的获得资金,让其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帆.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6.

[2] 李根奇.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6.

[3] 李潇.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篇10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障碍 融资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其产值占经济总量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人的顶梁柱。综观全国,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较迟缓。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增长最快的经济成份,但由于诸多阻滞因素特别是融资障碍的影响,民营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并不等于它的潜在增长速度。因此,找出造成融资困难的真正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对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分析

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如规模较小,家族式管理,财务不透明,缺乏信誉,没有信用记录等原因,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资金扶持十分有限。目前中国的银行贷款大多给了大型企业或者是基础建设,或者总是投向确保毫无风险的地方,风险投资也鉴于市场环境在投资趋向上非常保守,使得处于发展初始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而多数知识分子在创业初期两手空空,资金十分缺乏,没有合理的融资渠道成为很大的障碍。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考虑,各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另外,在当前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而且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目前,没有几家银行为中小民营企业真正开放基建和投放贷款科目,因而中小民营企业的长期贷款基本上没有多大可能。造成了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重要的是,现有的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和进行技术改造。

1.从企业自身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1)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也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差,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

(2)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这些特点导致中小民营企业不偿还贷款的“败德成本”较低。

(3)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少数高科技型企业外,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帐”的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

(4)中小民营企业组织关系简单,缺乏可以提供担保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且自身资产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大多陈旧落后、变现能力较低,导致申请新贷款时抵押物严重不足,担保责任难以落实。

2.从金融和资本市场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1)贷款担保制度效率低下。根据笔者对上海市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运用情况的调查,1998年~2004年,上海市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占全市中小民营企业法人单位总户数的6%;以担保贷款额与担保本金而言,其增长缓慢,而且还存在部分信用担保项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股票、债券发行的政策性歧视。长期以来,资本市场是作为国有企业融资及产权转换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制度,尽管现在正在改变这一状态,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要想获取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资格仍然相当困难。只有为数极少的特大型效益很好的民营业企业才有可能争取到上市的指标,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构想

弄清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障碍,我们就可以寻找缓解的融资渠道了。迄今为止,各方面已经提出(其中一些已经在实施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扶持建议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规范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股市创业板市场,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高科技企业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我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就应该扶持民族资本,包括中小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而上市融资不仅可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可以改变公司股本构成,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2.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首先要鼓励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落户中国,有关部门要尽量为它们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其次各级政府通过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带头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由政府出面建立创业辅导体系、创新委托投资制度,由政府出资或提供其他优惠,支持委托担保,鼓励租赁、保险、非正式股权和非正式借贷的发展。

3.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设立多层次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扫清障碍。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应多元化,既有政府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又有企业会员基金和互助基金,通过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资信档案,对有市场、有信誉、有产品、缺资金的企业积极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使其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

4.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允许民间银行进入银行业,从而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吕荣华: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探讨.,2007

篇11

江苏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和外资经济一起构成了江苏国民经济的主体。据江苏省工商部门统计,2006年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累计247万户,较上年净增20.95万个,私营企业总量上自2002年以来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1219万人,比上年增长9%;全省私营个体经济税收收入为682.53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2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由此看出,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江苏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但是融资难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1.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创业期资金的主要来源

中小民营企业在起步时期,创办人自有资金、家族成员和亲属资金是主要资金来源,也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主要资金支撑。

2.银行贷款是主要外源融资渠道

江苏省规模以下企业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只有82.59,融资指数为76.41,远低于大型企业(分别为121.28和118.32),均位于不景气区间。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调查中有67.2%的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约有33.2%的企业能从银行获取贷款,而83.5%的企业认为贷款难。

3.缺乏直接融资渠道

从上市公司地区分布上来看,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其中南京、苏州和无锡3地的上市公司总量达到69家,占到全省上市公司总量的69%;苏北地区则仅有7家上市公司。

4.民间借贷活跃

非正规金融作为对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在金融业不发达地区民间金融占有重要位置,在苏南较发达地区,民间借贷也较为频繁。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分析

之所以出现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金融体制、政策导向、外部环境的制约密切相关。

1.内部融资所占比重过大

中小民营企业成立之初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来自于企业的自筹,股东资金成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在生产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企业间的相互拆借、民间借贷等。江苏较发达地区企业融资中内源融资比例在60%以上,苏北欠发达地区达到了80%以上。

2.银行贷款比重偏低

企业在获取外部资金时,银行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江苏民营企业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在银行同期全部贷款余额中所占比例很低,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 7%,但实际贷款中遇到的障碍很多,银行的贷款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3.融资渠道不畅

江苏民营企业总数有100万家以上,但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总数还不到100家,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企业债券、并购融资等新型的融资形式还没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股权融资面临政策的缺失以及风险基金退出渠道,严重影响了权益融资的比重。

4.信用担保体系缺失

在江苏较发达地区(如苏锡常地区),已有一些担保机构出现,但数量有限,其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对地区中小企业支持的作用有限。在苏北的欠发达地区,担保机构数量极少,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担保机构。江苏作为中小民营企业众多的省份,担保体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融资。

5.民营企业融资的区域差异明显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中小民营企业无论在银行贷款还是在民间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度上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融资要相对容易很多。

三、解决江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1.建立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

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培育中小企业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建立正常的融资渠道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银行分工体系,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和规模。

2.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江苏省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如苏南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进一步整合以发挥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苏南地区可以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用于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城乡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增资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等方式扩大其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规模,充分发挥这些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对当地企业的相对了解的优势,引导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3.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及信用水平

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准则,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主动争取银行的信赖和支持。

4.创新符合中小民营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

鼓励发展租赁业,融资租赁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可以有效缓解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的中小民营企业进行更新和改造所需的资金缺口。扩大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抵押资产的范围,在利用房产、土地等有形资产抵押基础上,积极探索采用企业无形资产、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在建工程等多种抵押方式,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问题。

5.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

一是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尽快组织制定有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首先,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民营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其次,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

二是要重新审视“抓大放小”的政策,把全部企业作为政府服务的对象。“抓大”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小”绝不是任由中小企业自生自灭。为企业服务永远是政府的职责,而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积极疏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是服务于企业的重要内容。

三是逐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银行实行如余额奖励、冲减坏账、补贴资本金、扩大利率自等优惠政策,以保证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份额。同时,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实行减免。

参考文献:

[1]王滨.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2]杨令芝, 周艳.服装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4

[3]周峰. 服装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2007(4)

篇12

关键词:民营企业;筹资问题;筹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民营企业的定义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企业或者公司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这个词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甚为普遍。

对此,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有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筹资存在的困境及原因

从融资渠道来看,民营企业主要依靠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融资的几乎一片空白;另一方面从贷款条件来看,民企的贷款条件较之大企业严格很多,甚至没有资格获得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只能通过集中家庭亲朋的资金、收取职工社会风险金、社会集资、民间借贷等形式取得,这些资金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筹资使用急与频的特点。也使筹资成本加重,带来较大风险。由于资金的匮乏,企业扩大再生产只能靠缓慢的自我积累,步履艰难,错过了许多发展良机,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多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一些民营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

(二)缺乏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民营企业抵押担保不足,抵押担保落实难是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特别是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三)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民营企业缺乏直接融资渠道。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地位不同,即使目前的创业板市场,虽然对民营经济开始全面放开,但其设置的门槛太高,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置身于资本市场之外。

(四)所有制的歧视势必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局面。从体制角度来分析,在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民营企业要想获得外源性融资不仅要面对“规模歧视”,而且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它们不可避免会受到“所有制歧视”。

(五)民营企业贷款难与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关。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政府机构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基本不是依照民营经济运行的要求设置的,因此出现了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政出多门,造成了政策混乱,有时甚至相互矛盾。

三、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应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重视科技新产品的开发,及时改进落后的设备技术,重视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应建立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中小民营企业对融资的要求。

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股份制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令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与交易,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外部融资。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我国由于创业资本的缺乏,使中小民营企业创立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从国外经验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基金是创业资本的两种重要形式,前者是带有一定政策性的特定类型的创业投资公司,具有半官方性质,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对扶持中小民营企业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创业投资资金,要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行商业化运作,面向全部中小企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业投资基金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才能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三)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应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首先,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其次,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发展地方性民营金融机构,使其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因此,当前可适量增加民营金融机构的数量。

(四)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提示

1、进一步加快现代规范的企业制度建设。还公司制民营企业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自然的直接融资权,尽快建立我国正常的债券或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体系。

2、建立和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首先,大力发展互担保制度;其次,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信用保证制度是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

3、政府应鼓励银行积极地向民营企业贷款,给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在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已有政策的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要从税收、财政支出、贷款援助和直接融资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筹资,筹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梁红英.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D].浙江金融,2008.

篇13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破解策略

一、关于民营企业融资的文献综述

(一)有关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在国外,虽然不直接讲民营企业这个概念,但有关企业融资理论、企业融资渠道等研究成果对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有一定参考价值。

1.企业融资理论。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著名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中得出MM理论,创建了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开端。该文深入考察了企业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提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企业选择怎样的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市场价值。这一论断简洁、深刻,在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并因两位学者各自姓氏的第一字母均为M而称之为MM理论。

2.企业金融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贝尔格和尤德尔(1998)提出,伴随企业成长周期而发生的信息约束条件、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的变化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在企业成立初期,由于信息不透明和缺乏抵押品,企业只能以内源融资为主;随着企业的成长和信息问题的缓解以及可用于抵押的资产的增加,企业开始更多地依赖金融中介机构的债务融资;在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阶段后,企业的业务记录和财务制度趋于完备,逐渐具备进入公开市场发行有价证券的条件,于是金融中介债务融资比重下降,股权融资比重上升。

(二)几个基本概念

1.融资。依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融资的理解,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资金的来源)和融出(资金的运用)。狭义的融资只指资金的融入。即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2.融资渠道。融资渠道是指企业资金来源的通道、途经。从经济主体角度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所谓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盈余来进行融资,主要包括企业的留存盈余,折旧准备金、固定资产变现的流动资金转移、累计未付的工资或应付账款等。所谓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直接和中介过程从外部的借款者或投资者那里筹集的资金。外源性融资根据其是否通过金融中介的作用可细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短缺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出售股票和债券给资金盈余企业,资金直接由盈余企业流向资金短缺企业而无需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融资是指资金在盈余企业和短缺企业之间的流动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实现的。

3.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是作为国营企业的对应概念而提出来的。从所有制角度看,民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包括一切非国有企业如个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自然人和法人共同发起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参股但不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三资企业等。从经营者角度看,民营企业强调社会经济个体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本质在于无政府和官方直接插手的自主经营。

二、镇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一)民营企业融资体制不顺

在现行金融体系下,目前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而相比而言,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得到国有银行的青睐。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非正规渠道进行民间借贷。据统计,2010年镇江市金融机构各项短期贷款余额中,私营及个体贷款仅占9.9%。部分民营企业是从民间筹资,不仅增加了资金成本,而且面临着债务风险。

(二)民营企业融资额度有限

民营企业融资额度有限。相比而言,银行对国有大型企业比较“爱贷”,而对民营企业却是“惜贷”,所以,民营企业一般不可能向国有大型企业一样获得较高额度的贷款,即使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其额度也是有限的。据了解,2010年,镇江民营投资资金来源中,民营经济的国内贷款占15.4%,而自筹投资高达83.1%。

(三)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

镇江的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改制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企业规模偏小、竞争优势偏弱。新建民营企业主要涉及一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领域,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集聚度不够。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决定了民营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而镇江的金融机构大部分是为国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具有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机构。

(四)民营企业申请信贷的审批手续复杂、要求高

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一般具有“金额少、频度高、使用急”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审批程序比较复杂,对流动资金需求急、频、快的民营企业来说,往往因难以快速获得资金而延误商机。据了解,有民营企业为争取一笔贷款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不仅增加了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隐性成本,而且因时间太长耽误了商机。而且银行信用评级不分企业类型,对大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的标准,这对民营企业来说就有些苛刻。

(五)非正式金融渠道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新途径

近几年来,非正式金融渠道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新途径。一种是通过自身融资。即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利用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第二种是通过民间借贷。目前,不仅在镇江,在全国许多地方,民间借贷暗流涌动。民营企业通过亲戚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从实际情况看,一方面民间借贷能够为民营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在短期之内筹借到所需资金,但也可能扰乱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加大民间债务风险,带来负面效应。

三、镇江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民营企业融资的内部环境分析

1.民营企业信用能力不足,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信用是反映企业在社会各方面影响力的一面镜子,信用是否缺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名声乃至企业的兴衰成败。目前,镇江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有的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有的企业不能按合同履行义务,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甚至有些私自改动会计资料,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民营企业信用缺失,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也就难以获得融资来源。

2.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低下,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近几年,国家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有许多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镇江的民营企业产业层次普遍低下,难以获得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的支持。目前,镇江民营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及传统的第三产业领域。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小。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不高、技术含量低下,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3.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够,难以获得金融政策的扶持。为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近几年镇江出台了许多鼓励企业创新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受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创新能力不够。2010年,镇江民营企业R&D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数比重为48.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比重为45.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大多数民营企业依然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突破,难以获得金融政策的扶持。

(二)从民营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分析

1.现行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的缺陷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能一视同仁。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责和任务,对民营企业一直有歧视性的看法,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二是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以扶持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二板市场由于条件苛刻使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再加上债券市场发展落后,使得民营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得到直接融资。

2.金融机构的贷款规定和信贷制度束缚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金融系统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方式实行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由于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需要的足够的担保,按照这个规定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而且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信贷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对新增贷款实行“零风险”控制,实行贷款质量终身追究制,使信贷人员在权力与义务、责任与收益上进行权衡,对民营企业是否贷款采取谨慎态度,这是制约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一个原因。

3.国有商业银行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不愿意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适宜于大中型企业搞贷款“批发”,而民营企业对信贷需求量小、频率高,适合搞贷款“零售”业务,“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相比,市场成本更高。据估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贷款的5倍左右,而且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还要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因此,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银行一般更愿意向国有大企业发放大额贷款而不愿向民营企业发放小额贷款。

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信誉和有利条件

1.遵循诚信原则,建立良好信誉。当今社会,信用乃企业的立身之本,成功之基,是企业良好信誉的集中体现。讲诚信是民营企业能够赢得金融机构信任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镇江的民营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将诚信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之中,使重信用、守合同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其次,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包括企业经营特征、经营方式、信誉状况、信贷能力、市场能力和社会形象等,综合反映企业信用情况。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规范财务管理,为金融机构进行信贷评估做好基础工作。二是以绩效管理为重点,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善员工内部培训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留人机制。加快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及新产品开发研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融资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1.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从国外发展经验看,风险投资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较好的制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成为新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在镇江应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加大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由前期的政府主导,逐步转向以企业和民间资本为主导,吸引外资进入高科技领域,增加R&D资本的投资,培育新的优质资产,减少民营企业投资风险。同时,建立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合理保证资金的回流,确保风险资金有效退出,变现投资者的收益。

2.落实江苏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2010年9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镇江应认真落实江苏省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具体措施,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意见》第十五条规定:改善融资环境。对发展前景好、具备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列为省重点后备上市资源,省科技创新专项引导资金和各级各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优先扶持。大力发展区域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地方产权交易机构作用,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融资和股权转让业务提供服务。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

(三)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完善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1.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力度。目前,国家正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打破国有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有步骤的开放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造,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为此,商业银行应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转变经营观念,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金融服务。二是转变经营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应制定对民营企业专门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的力度。

2.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国家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步伐,尝试新的融资方式。(1)大力发展互担保制度。互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构建以互担保机构为主、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担保机构为基础,以地区和市级、省级、全国三级再担保机构为支撑的结构体系。这种制度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也有利于民营企业与银行沟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2)尝试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担保方式。从2008年开始,镇江新区尝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担保方式。实践证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担保服务,在有效强化企业信用意识、防范信用风险的同时,为民营企业突破融资“瓶颈”,提供了新的路径。

3.积极发展民营中小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对口的金融服务。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小银行更适合于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镇江,积极发展民营中小银行,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新建民营银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城市商业银行。建议适当提高民营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在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扩大村镇银行发起人的范围。建立社区银行的试点工作,允许有较强资金实力、持续合法经营的民营企业作为社区银行的发起人。当然,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定民间资本创办民营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具体规定。

4.发挥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协调作用。近年来,民间商会、行业协会作为一个群,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民营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提供担保或者集体担保来弥补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缺乏担保的不足。有群内企业的相互担保,会增加金融机构的放贷信心,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镇江光彩集团等多家民营企业自发组成的“镇江民营企业促进会”,在解决多年困扰民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促进会章程,全体会员按照出资数额,可以向协议中信银行申请最高至企业出资三倍的银行贷款。贷款实行会员信用联保,如果企业出现还贷危机,中信银行可在发展基金账户中直接扣除贷款本息;如果贷款风险高于发展基金,还可以追诉促进会其他企业会员的联保责任;联保会员无力还贷,还可以追诉贷款企业的抵押物品。通过建立这三道防线,有效防止了贷款风险。发挥民间商会、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也是破解民营企业资金瓶颈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陈很荣,范晓虎,吴冲锋.西方现代企业融资理论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0(8)

[2]宋红梅.资本结构理论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6(10)

[3]陆家骆.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J].南方金融.2004(2):20~23

[4]侯利.从美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2):51~54

[5]刘彪.企业融资机制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6]韦伟,王健,郭万清.中国地区比较优势分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7]王宝花.防范和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风险[J].企业导报.2010(9)

[8]马方方.中国民营经济困境与金融制度创新[J].经济界.2001(3)

篇14

[关键词]市场环境;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50-02

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较外资企业和大企业明显艰难。因为,外资企业既可以获得我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又可以从我国以外获取资源;我国的大企业可以很容易获得国家的资助和贷款。但是民营企业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难以从国内金融体系内获得资金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将在创业和随后的展业阶段将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1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外因素

1.1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原因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过度包装或不包装,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花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仅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融资进行企业扩张,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实质性的工作,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粗放、松散,最终不能使企业走向规范化。

1.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在原因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此外,在国家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这种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民营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创业发展,本钱少、底子薄,规模难以扩大,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低,因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其对资金的需求呈现数额小、频率高、随机性大的特点,也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使各商业银行无法对民营企业实施有效的债务跟踪监管。

2 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2.1 外部环境是保障

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市场经济建设,明晰众多市场主体的产权和责任,健全法制,构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2 融资渠道是基础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指出: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深度金融和浅度金融分别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据此,肖与麦金农提出了通过“金融自由化”来实现“金融深化”的主张,即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过度的行政干预,取消利率与汇率限制以及信贷和外汇的配给制,促进金融业内部的竞争;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市值和物价,以使实际利率与汇率提高到反映资金和外汇稀缺程度的水平;并打破各种金融市场间的障碍,使利率之间的差别趋于缩小,并使金融资产的品种及期限多样化,使其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比例逐渐上升,金融体系的规模扩大、机构增加、职能专门化。如果金融市场比较发达,交易成本低,企业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取得融资,不断地调整融资结构,寻找到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它代表了企业的最佳融资能力。只要资金是自由流动的,一个符合配置效率的均衡融资结构就会产生,它反映了社会的最优资本结构。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发展的动力就越足。

2.3 自我改造是根本

民营企业要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融资理念。当民营企业经过原始积累进入更大发展时,原来业主制的不利于吸收投资、不利于优化产权结构、不利于开展现代管理的问题就突出显露,因此必须进行二次创业,改革产权组织形式,规范民营企业的行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减少随意性,增强作为企业法人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化,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3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对策

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当前形势,借鉴国际经验,探讨建立一种与我国国情相协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及与之相匹配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为改善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必须分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的探讨,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加以解决;大力发展民间资本融资形式;发展支持小企业的金融体系,要多管齐下:不但要想方设法加大银行贷款,更要发挥现有民间融资形式的作用,还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应居于核心地位;融资方式方面,民营企业可以改变贷款方式,以个人贷款代替企业贷款。该方案只适用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较小的情况,可操作性较强;贷款担保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向另一个需要融资的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取得银行贷款后,再进行企业间的资金分配。该方案解决了民营企业的担保问题,使民营企业的还款许诺变得可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产权结构方面,民营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持股,以股权为纽带解决贷款担保问题。该方案以股权为纽带解决了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不仅使民营企业的还款许诺变得可信,而且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寻求民间融资方案。该方案虽然可以不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但操作起来风险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我国的民营经济必然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也必须为其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为民营经济融资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以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长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07(10).

[2]李延凤民营中小企业有关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2).

[3]胡淼红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