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现状范文

医学影像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影像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影像现状

篇1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 改革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medicalimageology teaching and reforming.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edical image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were analyzed, the modified measures were then proposed.ResultsWith the amendment of the teaching plan and progra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system reform, the optimized course group was formed.ConclusionImproved course system of medical imageology,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greatly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students major in medical imageology.

[KEY WORDS]medical imageology; teaching; reform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年来从传统X线诊断学到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该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1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特征

1.1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内涵在不断丰富

自1895 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的百余年间, 放射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B超、CT、MRI、ECT 和 DSA 等技术的出现和介入放射学的兴起, 放射学已发展为诊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

1.2 医学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尤其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CT、MRI、同位素扫描和超声医学)中发展更为迅速,在各种影像诊断学中,以其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对人体无创伤以及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各种电子探头相继问世,计算机前处理和后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数字化处理的实现,使图像质量、储存、编辑、转录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现在超声探查的途径已从体外进入到腔内、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已从超声诊断室进入了手术室、监护室、急诊室。目前,胎儿超声、经颅超声、血管内超声、心腔内超声、体内超声、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壮大。

1.3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的综合学科

医学影像学从内容上涉及到了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应有一定的广度医学知识面。①解剖是基础:影像声像图实际上就是人体各组织声阻抗的分布图,各种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和断面成像为基础的。因此, 只有熟知大体解剖,了解正常断面解剖,树立平面和立体观念,才能正确认识正常组织的图像和鉴别异常图像,并能对病变做出准确定位。②病理是关键:各种疾病都有其病理与生理的改变,组织和脏器的不同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超声波对其的不同反射,从而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声像图。因此,掌握病理学与生理学知识对疾病诊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鉴别的病变,把声像图与其病理生理改变结合起来分析,往往能得出更加符合临床的正确结论。③临床是目的:影像诊断的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然而影像诊断入门容易,精通难,一个好的影像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方面的临床知识,了解各科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临床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2 传统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影像学专业与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授课一直使用吴恩惠教授、张雪林教授、汪绍训教授、HOLGER PETTERSSON教授等主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以疾病为主线,深入介绍各系统中各个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学(X线、CT、核磁共振和超声医学)表现。目的是使学生对一种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这似乎对于培养学生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有帮助。但是,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多年来在国内外大中型规模的医院,不论是在学科设置方面还是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早已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如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学科的临床医学诊断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这些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地位,而且使得这些影像诊断技术在各自领域内发展异常迅猛。目前,核医学教学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设置早已从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独立出来。而超声医学仍然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所沿用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教学模式既不适应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也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2 医学影像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而学时数少是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实会很困难。尤其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使该矛盾凸现的就更为突出。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其强调的是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因此,超声检查的操作手法很重要,往往同一个病人,由于操作手法不一致,切面的大小也不一致,有时可以造成诊断意见悬殊很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的诊断必须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人们对其的认识还是相对不足,以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认识比较薄弱。

3 加强医学影像学教学几点粗浅的建议

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超声、CT、介入放射学已逐步普及和MRI大量引进使用,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已将介入放射学单独成立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因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医学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应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着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

3.2 加强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使优化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应该下设放射诊断学教研室、超声诊断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介入放射学教研室和分子影像实验室[1]。实验室可进行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影像学实验研究。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并形成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3.3 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和广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医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实现的条件,促使传统的医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于超声诊断学图像的成像、观察及诊断的最后确立都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进行,多媒体技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的优越性:①节省时间,提高授课效率。 我国目前教学体制导致大多数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好,但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差。而且医学影像学所涉及的方面几乎包含了医学领域中的大部分学科,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节约大量教师板书和作图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授课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信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②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动态和静态的图像中,使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知手段来获得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在 M 型超声上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 在二维超声上二尖瓣前后叶呈“鸡啄米”样运动。单纯的理论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后,通过多媒体的声色、静动、图文等信息多角度刺激人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空间,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可以说从根本上实现将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向主动参与互动式现代化教学模式转换。③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弥补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解决以往教学的一些盲区。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形象记忆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影像,观察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立体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2,3]。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必将更好地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4]。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 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05,34(5):775.

[2]刘璐,刘扬,王宇,等. 多媒体教学促进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17(2):9294.

[3]徐珞,吴梅,孙向荣,等. 《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几点体会[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4):361362.

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现状;未来;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飞速发展,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由X线、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成影及介入装置、磁共振成像所组成的医学影像学家族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医院现在化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及医院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现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展望综述如下。

1 医学影像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新型射线(a kind of new rays)。并于11月22日为夫人拍摄了一张手部x线照片,也是人类第一张x线影像。随后,x线被广泛的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治疗学。x线还用于疾病的预防、康复和预后随访。在医学之外,还用于x线衍射分析和工业探伤等多种用途。因此,x线的发现对人类作了重大贡献。1971年亨氏菲尔德发明了CT,将传统的X线的直接成像转变为间接成像,从而奠定了现在影像学的基础,随后出现的MRI、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等影像学技术,以及近期出现的分子成像和光成像,使医学影像学在显示形态学状态之外,还能完成组织器官功能检查,并最终在分子和细胞水平显示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和代谢变化。

2 医学影像学现状

曾经在我国长期使用用的x线透视检查的应用逐年减少, 大型医院或者发达地区的中小医院已逐步取消透视, 而代之 以x线摄影检查, 且以DR检查占主导地位。传统 X线造影检查被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所取代 首先是 X线脊髓造影检查被 MRI所取代;其次是多排螺旋CT和MRI结合光学内镜逐步取代 X线消化道造影、经静脉肾盂造影和胆道造影等检查;然后是 DSA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逐步被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所取代。 伴随设备的逐步普及,CT已经成为临床(尤其急诊)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具有无创伤、 无射线辐射危 害,成像参数多、获得的信息量大,软组织对比度最佳等显著优点,是最活跃的影像学研究手段,已经成为很多重要疾病的确证诊断方法。超声以其设备普及、价格低廉、无创伤、无射线辐射危害、可在病床旁边实施和便于复查等优点, 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主要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技术。以早年的CT为起点,CT、MRI等设备开始提供横断层面影像。同时,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今天已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上述的信息“重组”(reformation)为三维的、分别显示兴趣结构的、带有仿真色彩的,甚至以内窥镜的信息模式显示的“直观信息”。举例说,一个重度创伤的病人可能会有骨折、颅脑损伤、内脏损伤、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今天,只需用CT从头到脚在数十秒钟内完成采集,病人即可回病房作急症处理,而放射科医师可使用一次采集的信息分别显示出骨骼、颅脑、内脏、血管等结构与病变,并给急症医师提供“直观的”兴趣结构的三维的、彩色仿真的诊断信息。这样的信息已经超越了大体解剖学的可视能力,达到了即使在手术刀或解剖刀下都不可能完全洞察的水平。

3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各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 型化、专门化、高分辨力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MRI和CT的全器官灌注成像得到临床普及应用。虽然目前MSCT主要生产厂家的设计理念和主攻方向不一致,导致彼此设备的差异巨大,但是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CT机的构造(包括发生器、X线球管的结构和数量、探测器种类和排数等) 将发生实质性变改, 也许球管和探测器的旋转速度更快,使MSCT的时间分辨力突破50 ms大关,使心脏得到真正的“冻结”,而探测器材质的改进能显著提高MSCT的空间分辨力。 各种介入治疗成为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集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的医学影像学设备也在不断成熟和普及, 使疾病的诊断更加及时、 准确,治疗效果更佳。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外科手术方案、 由影像导航 系统直接引导外科手术入路、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并在术中直接应用MRI对病灶切除范围进行现场评价会逐渐普及应用。在影像学网络化的基础上,医学图像处理将成为常规,而服务器软件取代工作站,实现多点同时后处理,并使图像后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伴随远程影像学的普及和宽频带网络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图像的远程传输更为快捷,图像更加清楚,影像学科医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在出差旅途中完成诊断报告。

分子成像是医学影像学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伴随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会有多种组织、器官特异性对比剂问世,这些新型对比剂能显示特定基因表达、 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其毒副作用更小、对比增强效果更佳、诊断的特异性更强,真正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开发疗效监测对比剂(或称分子探针),以在最短时间得到治疗的反馈信息, 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疾病的靶向治疗。除PET外, 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也能直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监测疗效,在活体早期、连续观察药物或基因治疗 的机制和效果,以利于药物筛选和新药开发。此外,分子成像方法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将得到持续改进,并开发出用于分子成像的影像学新技术。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还将导致影像学科内部人员构成发生变化,物理师、数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师、计算机专家和循证医学专家占影像科室人员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某种重大疾病可以组建包含内、外科和影像学医生的新型科室。医学影像学检查不仅在诊断与治疗的环节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在疾病预防、健康体检、重大疾病筛查、健康管理、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价、康复等环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医学影像学科的地位必将不断提高。参考文献

[1] 贺延莉,王亚蓉,殷茜,等.T-PACS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6):657-659

[2] 刘卫宾,韩冬.浅析普通X射线摄影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115-115

[3] 蒋震,沈钧康,宦坚,等.医学影像学研究生读书报告的方法学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179-1181

[4] 高艳,李坤成,杜祥颖,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79-80

篇3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形势;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28-02

一、近几年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

1.影像专业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许多患者倾向于选择医疗水平较高的单位,从而增加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迫使医疗机构不得不通过扩大医院规模、争创“三甲”等途径取得优势。因而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成为了其中的重要手段,而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2.就业方向和去向逐渐成熟。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医学影像学由影像诊断学与介入放射学两大部分组成,因而相应的就业方向有:(1)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CT诊断、MRI诊断;(2)超声诊断,包括胎儿超声、腹部超声、泌尿系统超声、血管内超声等;(3)介入放射学,包括穿刺引流、灌注栓塞、成形术、取出异物等;(4)核医学,包括全身骨成像、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等;(5)影像技术,包括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DSA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此外,医学影像工程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其需求量大、创新性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年也受到了相关领域的重视。而医学影像专业目前的就业去向主要有2个:一是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从事诊断、检查、设备管理和医学科研等工作,二是在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

3.本科生需求逐渐下降,研究生需求明显提升。由于高校扩招导致了影像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上已呈现出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过于求的态势。目前三甲医院(尤其是大学的教学医院)主要引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只能从事影像技术工作,而大、中型医院已不再引入本科以下的毕业生。

4.影像诊断就业明显优于影像技术。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下,医院影像科普遍存在“重诊断、轻技术”的现象,大多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影像诊断方向的毕业生,这是由于影像诊断更贴近临床,未来发展较好引起的。相反,即使是在大医院技术工作的地位也相对较低,而且存在辐射问题,这种差距使得毕业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5.综合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学生受到欢迎。在毕业生逐渐增多和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增高。在能力方面,医疗机构看重的是综合素质,需要的是厚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临床应用型人才,因而只具备一般知识的毕业生不再抢手,而具有诸如“神经影像诊断专长”、“心脏超声专长”、“介入放射专长”、“核医学专长”之类的人才却备受欢迎。

二、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1.影像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影像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短短几十年其发展就出现了质的飞越,而且还未达到极限,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的极度欠缺。就长期而言,就业形势取决于技术发展速度和人才增长速度哪个更占优势。如果技术发展更快,则需求量较高;如果人才增长更快,则需求量相对较低。因而就业前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2.临床诊疗越来越依赖影像设备。临床医学的发展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已到达了难以逾越的瓶颈,传统的“视、触、叩、听”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医疗的诊断需求,在治疗上也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影像医学的出现巨大地影响了传统的诊疗体系,并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医学已经无法离开影像设备,并且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临床诊疗将越来越依赖于影像设备。这种形势有利于影像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影像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有所增加。

3.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随着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逐渐被认识,生源质量也有所提升。另外,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影像专业学生也正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甚至包括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这种背景下培养的高质量毕业生自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影像工作细分化、专长化。由于就业市场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提高,影像诊疗工作正在向细分化、专长化发展。因而今后每个影像工作者都应该要有一个或多个自己擅长的方向,以分担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就需要更多的影像专业人才能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这种趋势将一定程度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5.医学研究需要大量影像人才。影像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如今新的疑难杂症不断出现,针对这种现状临床医学一筹莫展,目前攻克这种疾病只有依靠基础研究才能实现。相比于其他手段,影像学方法因其非侵入、无创伤的优点而广受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因此大大提升,这种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机构,还体现在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的用人需求上。

6.影像体系正在与国际化接轨。如今的影像科已经成为了拥有CR、DR、CT、MRI、DSA、PET等一系列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现代科室,相比于传统临床科室其优势正在不断地突显出来。随着影像技术与国际化接轨,未来国内的影像体系将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一致。在国外,影像科是最优秀的科室之一,影像医师的地位很高,且收入优于大多数临床科室。而且技术在不断发展,检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这使得影像人才的需求大大提升。据Nishie等人报道,当前日本的影像科医生就非常欠缺,这和他们高度发展的影像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可以推断,随着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国内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三、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前景对学生的要求

1.提高综合素质。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就业市场对影像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如今,影像医师要面对内外妇儿各科的检查申请,这就要求毕业生有广博的医学知识,还要掌握一些非医学专业(如物理、计算机等)的相关内容。因而要达到精英水平,影像专业学生还需不断刻苦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学生应主动深入临床,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技巧,加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努力成为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一专多能的影像人才。

2.培养人文精神。当前,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任何医疗活动都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时刻考虑病人的利益。虽然影像医生与病人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但诊断结果将对临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影像专业学生同样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责任意识,同时应当注重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去体察病人的疾苦,给予病人更多的理解、同情和帮助,这种人文精神能够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也将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追捧。

3.调整就业策略。近年来影像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都希望能到大城市去,到待遇好、条件优、规模大的单位工作。毕业生的心情应当得到理解,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考研、考博等途径提高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于其他学生,适当地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医院去服务于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影像专业学生应该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积极参加就业相关的讲座和师生座谈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同时应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市场形势的变化,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理性地选择就业去向,这种观念将使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由于医学影像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影像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正在逐渐缩短,如果影像专业学生不时刻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就将落后于时代潮流而被淘汰。因此学生应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再学习能力,积极探索,深入了解知识动向,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小结

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问题与影像专业毕业生今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学生和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结合近几年来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其就业前景,并进一步探讨了就业前景对学生的要求,为学生、老师和该领域的关注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认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R5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016-03

胰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腹部病症,它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实性――假状瘤,胰腺囊实性状上皮性肿瘤,胰腺囊内新生物,腹腔内胰源等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胰腺疾病十分凶险,并发症多,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CT、MRI、B超、介入检查成为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胰腺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新发现、检查方法、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胰腺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

1.1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依据病理变化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其中后者易并发休克、呼吸衰竭和腹膜炎等,死亡率高达25%~40%[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CT上表现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坏死范围表现为低密度灶,胰腺周围脂肪消失,肾周包膜增厚,CT不仅可以了解胰腺的坏死程度,还可以观察胰外侵犯的范围,以及有无合并症。CT不但能在手术前明确胰腺炎的诊断类型,而且能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作出预后的判断。CT增强扫描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分辨急性胰腺炎因炎症水肿引起胰实质密度降低还是胰组织坏死引起低密度变化,这对于我们诊断急性胰腺炎时明确类型,判断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性作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由于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CT增强扫描时胰腺显示强化,表现为增强扫描区低密度[2]。

1.2 急性胰腺炎的MRI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最常见的是对血、尿淀粉酶的测定[3]。影像学检查以往一直认为CT是检查胰腺炎比较理想的方法,近年来,随着MRI快速成像序列的发展以及脂肪抑制技术的出现,使得MRI检查大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MRI对胰腺周围液体渗出、胰腺出血、胰腺组织坏死显示尤佳。邱德正等[4]报道:磁共振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分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提供病变的范围、程度及并发症信息。研究组全部病例进行MRI检查时均以横断面检查为主,因为横断面有利于显示胰腺全貌,T1WI采用2DFLASH脂肪抑制扫描,脂肪抑制T1WI能比较清楚地显示胰腺轮廓、大小及形态,对于胰腺肿大的诊断十分重要,后者可以显示胰周脂肪垫的情况。该组共4例,显示胰周脂肪信号不均匀减低,两者对胰腺坏死和出血的诊断没有差别,出血均显示为高信号,坏死显示为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采用TSE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胰周液体、渗出情况。有组37例研究显示胰周有程度不等的液体渗出,其中29例是在TSE T2WI加脂肪抑制序列上得到显示,另有9例因屏气不好,SE T2WI图像不清而改做HASTE加脂肪抑制序列,也能清楚显示胰周渗出。增强扫描采用2DFldsh T1WI加脂肪抑制序列,注射造影剂后,首先进行横断位动态扫描,动脉早期强化不甚均匀,实质期有18例显示胰腺组织坏死,表现不强化区,这些不强化区域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通过本组病例研究发现,对于急性胰腺炎的MRI的增强扫描、动态扫描没有明确的意义,但实际工作中我们仍然推荐动态增强扫描。MRI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它不但可以了解胰腺的形态、大小及轮廓的改变,对胰周液体渗出十分敏感,可以通过胰内的信号变化及增强扫描了解胰内有无出血、坏死及其程度,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分型,使临床治疗更有针对性,对病因学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1.3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CT表现

岳辉等[5]报道5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表现:胰腺弥漫肿大,胰头宽径3~6 cm,平均4.3 cm,胰体宽3~5 cm,平均3.5 cm,胰尾宽2.5~3.5 cm,平均3 cm。胰腺密度减低,测试CT值为15.9~38.9 Hu,平均33.5 Hu。增强后胰腺不均匀增强,CT值为38.6~57.1 Hu,平均50.8 Hu,突出胰腺表面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的假性囊肿,呈单腔或分隔成多腔,囊壁厚薄较均匀,最小囊肿为1.5 cm×1.5 cm×1.5 cm,最大囊肿随胰腺表面。CT对于急性重症性胰腺炎的诊断及临床病理分型较准确,可作为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2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2.1 胰腺癌的表现

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已成为癌症致死的第4位病因。为提高早期小胰腺癌的检出率,彭勇等[6]对21位胰腺癌患者进行高压注射造影剂后动脉期和实质期快速螺旋CT增强扫描。胰腺平扫:21例胰腺肿瘤大小范围为1.1 cm×1.2 cm~2.0 cm×2.0 cm,其中5例位于钩突部,胰腺轮廓完整,血管及周围脏器无受累,伴有不同程度胆管、胰管扩张。有6例侵及肠系膜上静脉,1例累及12指肠。王西昌等[7]研究总结认为胰腺有如下几点可以作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①胰腺出现局限性肿块或全部肿大,主要为癌肿的肿大,破坏了正常胰腺的比例关系;②胰腺癌可直接侵犯或包埋邻近血管,CT表现血管的改变、血管增粗,有边界不清或包埋后血管腔受压、变窄,一般多以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受累为甚;③“双管征”,主要胰头堵塞或压迫胆总管,造成胆管下段扩张,癌肿的增大使正常胰腺缩小,造成胰腺分泌障碍,使胰管出现囊珠样扩张,亦可引起黄疸等症状;④胰周脂肪间隙消失,表示胰腺癌已侵及胰腺附近,但亦可表示侵及胰周血管。总之,对于胰腺癌体积较大者CT诊断不难,对于癌肿较小,胰腺体积及血管、胰管改变不明显时,多采用CT扫描即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可以帮助对血管位置的判断。

2.2 胰头癌的MRCP特异征象

MRCP检查是一种简便无痛苦的有效诊断手段,其对胰头癌诊断有特异征象,包括了分子影像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内容。鹏等[8]报道:35例胰头癌在MRCP上全部侵袭了胰头内的胆总管和主胰管,可见胰头癌这一病理改变的普遍性,这是我们的新发现,既往中外文献未见报道。胰头癌瘤体MRI上多数表现为等T1和等T2并略带混杂信号,少数低分化癌呈等T1长T2之表现。在中外文献的胰头癌MRCP的特异征象,在MRI上不能直观看到胆总管树和主胰管,因此单凭MRI影像胰头癌往往难以确诊。而MRCP可以清楚地显示胆管树和主胰管,因此它可以准确诊断各种胆、胰管的疾病,尤其是胰头癌。MRCP胰头癌的特异征象为:胆总管胰头段及主胰管胰头段或整个主胰管被癌瘤组织破坏中断,二者之残留近段多数有扩张并有信号增高,二者在正常情况下应与壶腹部相交,而胰头癌则不能相交,我们称这种特异征象为胆总管与主胰管胰头段破坏,胆总管残留段明显扩张,主胰管残留段多数扩张信号增高不相交征,简称为“不相交征”。只要MRCP上出现“不相交征”,就可以确诊为胰头癌。

2.3影像学对胰腺癌可切除评价

迄今为止,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法。目前SCT对胰腺癌的可切除评价的准确性可达95%~100%,而评价可切除性的阳性预测值仅67%~80%,在不可切除的原因中,血管受侵包埋是最重要的指标,有些病例血管的受侵包埋甚至较胰腺内发现更早、更显著[9],因而血管受侵犯的范围及程度决定能否手术切除。严志汉等[10]研究:螺旋CT采用双期增强扫描,是目前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多排螺旋CT(multi-sliee spiral CT,MSCT)在一次屏气内能获得较大范围内的薄层高分辨图像,大大提高了Z轴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利于胰腺供血动脉的显示,在观察胰腺动脉解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胰腺供血动脉CT表现评价采用上述扫描方法,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总体上高于以往的研究。胰腺的供血动脉由多个相互连接、吻合的动脉网构成,熟悉动脉解剖,对于胰腺及肾周外科手术治疗非常重要,另外胰腺癌易侵犯周围的动脉,对侵犯程度的判断有利于胰腺手术前分期和可切除评价[11]。龙建新[12]报道,目前一般认为胰腺肿瘤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征象即无法切除:①肿瘤直径≥5 cm,但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胰周侵犯;②胰腺主要血管狭窄、包埋和瘤栓形成;③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血管,如肝门和胃部浸润,但单纯十二指肠受损除外;④出现远处或腹膜癌变征象,如肝转移或腹水形成;⑤区域性或远处淋巴转移。排除上述征象时方可认为肿瘤具有可切除的可能性。

3 胰腺肿瘤与胰源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3.1 胰腺实性――假状瘤

胰腺实性――假状瘤(sptpshi,SPTP)是近几年临床、放射科、病理科所关注的新的肿瘤实体,因组织发生尚无定论,病例非常罕见,其CT表现还未被人们正确认识,SPTP是胰腺一种少见的但多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据统计,截止2001年10月全世界共报道304例,SPTP好发于青年女性,偶发于老年女性和男性,肿瘤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SPTP有如下几点CT表现可作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①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CT平扫结构呈低等密度;造影后动脉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在增强后扫描呈低密度;②囊性结构为主或囊实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CT表现为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或实囊部分相间分布;③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囊性部分在包膜下;④肿瘤绝大部分来源于胰腺,呈圆形、椭圆形可有分叶;⑤肿瘤多有完整包膜,厚约2~4 mm,均匀包膜内壁光滑,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边缘完整;⑥不论肿瘤发生在胰腺什么部位,都不伴有胆总管或胰管扩张[13]。崔华等[14]报道:2例均为囊实性肿块,以实性为主,呈状,强化明显,囊性部分呈裂隙状位于中央或呈类圆形位于病灶周围,且有少许分离,囊性部分不强化,分隔有轻度强化。包膜完整,内壁光整,厚度均匀,强化明显。有1例出现了胰腺受压萎缩及胰管轻度扩张,门静脉受侵后,出现腹腔静脉迂曲扩张及脾脏增大,与缪飞等观点不同。对于发生于青年女性,位于胰头部的混杂密度肿块,边缘清楚,包膜完整,应考虑本病,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获得术前病理诊断,对临床手术计划制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3.2胰腺囊实性状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胰腺囊实性状上皮性肿瘤(solid-cystic papillary epithelial neoplasm,SCPEN)较为少见,生长缓慢,术后较好,手术切除往往可以达到治愈目的。目前,国内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国外文献报道亦多局限于CT和超声。不少学者认为该肿瘤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如胰腺囊实性肿块,境界清楚,肿块一般很大,但较少引起胆胰管扩张,其内密度不均,中央可见出血、坏死和囊变区密度高于水;CT增强囊壁和实性部分明显增强,而出血坏死区不强化。但亦有学者认为即使本病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亦不足以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而依赖于穿刺活检。本组 3 例CT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表现为胰头部巨大囊实性肿块,其直径约在10 cm左右,边界清楚,有纤维包膜;其中1例肿块内可见斑点状钙化,肿块囊壁及实性成份明显强化;3例均无肝内外胆管扩张,仅有1例伴有胰管扩张,但扩张程度较轻。3例患者术前结合临床特点均作出准确性的定性诊断。此外,本组1例MR检查的病例胰头部肿块在CT上类似肌肉组织密度,未明确显示肿块内出血及囊变区,但在T1WI、T2WI上却明显提示肿块内出血及囊变区[15]。

3.3 腹腔内胰源性假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胰源性假性囊肿多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6周内形成,由于胰腺组织出血、坏死和胰管破裂、胰液外渗,使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和炎症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形成液体未能及时吸收,积聚并被纤维组织黏连包囊而成,脾门及脾内胰源性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沿脾门直接延伸到脾脏,侵蚀脾脏。胃脾韧带区胰源性假性囊肿:①胰腺假性囊肿沿脾门直接延伸到脾韧带;脾肾韧带与脾韧带是直接连续的,胰腺假性囊肿可以从脾门延续到胃脾韧带。②胰酶对腹膜的消化作用,胰腺炎并发假性囊肿是胰腺分泌物中的蛋白质溶解酶造成的网膜囊区胰源性假性囊肿;网膜囊为一潜在腔隙,与胰腺仅隔一薄层结缔组织和壁层腹膜,急性胰腺炎时该处最常受累。腹腔内胰源性假性囊肿常多发,多呈圆形或卵圆形,病变早期密度高,边界欠清晰,密度低,与水接近,CT值在12Hu左右,密度均匀。CT检查可以明确显示胰腺病变的发展趋势,观察腹腔内假性囊肿的变化,使用CT动态随访病人,可及时发现上述情况,为临床医生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如介入手术治疗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6]。

[参考文献]

[1]钟守先.胰腺外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64-307.

[2]徐光炎.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附3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14(3):159-160.

[3]邓少伦.急性胰腺炎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应用概况[J].广西医学,2001,23(4):852-853.

[4]邱德正,雷益,陈志刚,等.急性胰腺炎的MRI诊断[J].使用放射学杂志,2005,21(2):147-148.

[5]岳辉,陈志安,黄长群.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病理分型及其预后CT预测评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4):271-273.

[6]彭勇,韩迎春,魏梦绮,等.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3(22):278-280.

[7]王西昌,王凯,魏正清,等.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7(21):768-770.

[8]鹏,席永昌,姜德福.胰头癌的MRCP特写征像的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7(22):810-813.

[9]朱捷,刘荣波,周翔平,等.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评价[J].放射学实践,2002,17(5):436-439.

[10]严志汉,周翔平,宋斌,等.螺旋CT胰动脉解剖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1):854-856.

[11]朱捷,周翔平,刘荣波,等.胰腺动脉螺旋CT解剖的研究――正常表现及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21(3):260-264.

[12]龙建新.胰腺肿瘤可切除性的螺旋CT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6-7.

[13]缪飞,展颖,王晓颖.胰腺实性――假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杂志,2003,37(5):417-421.

[14]崔华,姚晓群,杨小军,等.胰腺实性――假状瘤CTz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12(22):1477-1479.

[15]章士正,谭华侨,邓丽萍.胰腺囊实性状上皮肿瘤的CT、MRI诊断[J].中华放射杂志,2003,109(37):935-938.

[16]王涛,李琳,董加萍,等.腹腔内胰源性假性囊肿的CT影像研究[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5-137.

篇5

[关键词]医学生;疑病倾向;新媒体;因素分析

当代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手段和渠道,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搜病”愈演愈烈,造成疑病倾向心理的发生和蔓延。医学生更是其中的特殊群体,所学习的医学知识与疾病和健康有关,但还处于比较表浅、理性水平较低的状况,更容易产生医学生疑病现象。它是医科学生独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1],是医学生在学习期间,用所学疾病的症状或某些典型表现对照自己躯体的某些不适,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表现。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可导致焦虑和恐惧情绪,引起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2]。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媒体背景下医学生疑病倾向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有潜在倾向的学生进行初步评估和有效干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苏北某医科院校12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范围是自愿参加的1~3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的发放综合考虑不同专业人数比例和性别比例。

1.2调查工具

1.2.1基础信息调查问卷:基础信息调查问卷包括性别、籍贯、年级等,主要调查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新媒体接触情况包括接触新媒体的方式、时长、频率等度量。

1.2.2疑病评定倾向量表:疑病倾向评定量表选择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中的子量表,疑病子量表共包括32个条目,对于疑病倾向评定量表,计算出量表的原始分,查表把原始分转化为T分按照中国标准,T分达60分以上时对疑病症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WPS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初步汇总、整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x2检验及秩和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医学生疑病倾向的一般情况

收回有效问卷1130份,以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中的疑病(Hs)子量表的T分≥60分为疑病倾向检出标准,检出358名有疑病倾向,检出率为31.68%,男生139名34.84%(139/399),女生219名29.96%(219/731)。

2.2医学生疑病情况影响因素的分析

2.2.1医学生疑病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医学生疑病倾向与基础信息调查问卷、新媒体接触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疑病倾向与籍贯和身体状况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2医学生疑病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是否疑病作为自变量,以其他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籍贯、身体状况、家庭收入、担心自己的健康去新媒体搜索健康信息是主要影响因素。见表3。

3讨论

3.1关于疑病倾向检出率

1130名被调查的医学生当中,有358名被检出有疑病倾向,检出率为31.68%,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同类研究结果[2-3]相比较处于中等水平。医学生疑病倾向在性别、年级、户口所在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与胡雯[4]、马珺[5]、马辉[6]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是不同籍贯、身体状况、家庭收入情况以及学生担心自己的健康去新媒体搜索健康信息等因素的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

3.2关于疑病倾向的地区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籍贯的同学检出率高于其他地区,除了研究的被试选择主要是江苏地区这一主观条件外,客观原因可能与其东部沿海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和网络的普及率较高、医疗资源与健康知识普及、对自我身体过分关注有关。

3.3关于疑病倾向的家庭状况差异

学生的家庭状况也是一大因素,家庭收入低的学生疑病检出率也高于一般情况,可能是家庭环境对于医学知识的健康教育较为缺乏,家长未及时注意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健康发展,为疑病心理倾向的产生埋下了种子。

篇6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184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抑郁情绪阳性人数为312人,抑郁情绪流行率为17.6%。独生子女的抑郁情绪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

【关键词】

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被心理学家比喻为“心理疾病中的感冒”,抑郁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还有200~250万,而这些自杀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40%。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作的疾病负担研究,抑郁症排名为第四位,预计至2020年将上升为第二位(仅次于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50年内,抑郁症将成为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本文所指的抑郁情绪并不是抑郁症,而是抑郁的轻微阶段,是根据冯正直(2002)对抑郁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所进行的分类当中的第一类别――抑郁情绪,冯正直将抑郁分为:抑郁情绪、抑郁症状和抑郁神经症三种类型。抑郁情绪(depressed mood)是指一个人悲哀、不幸福和烦躁的心境和情绪反应,但这种状态并未表现出身心不适或社会功能受损的症状 。

抑郁情绪是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之一,也是导致大学生自杀主要原因之一。其症状具体表现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下降,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身体活动减慢,面部表情缺乏,不愿与人交流,人际关系丧失,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某医科大学1842名本科生进行一般信息、抑郁情绪、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平均年龄18.99岁,其中男生1297名,女生545名。

1.2研究工具

《抑郁自评量表》(SDS):该量表由William W.K. Zung于1965年编制,为自评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按4级评分。能够从不同方面准确反映出抑郁情绪、躯体症状、精神运动倾向、行为方式及心理方面动态趋势,评定时间跨度为最近一周 。

2 结果分析

2.1抑郁情绪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取调查,调查对象为某医科大学2011级全体本科新生。共收回问卷1842份,有效问卷1776份(男生522人,女生1254人),无效问卷66份,有效率达到96.42%。SDS平均分为44.05,抑郁阳性(标准分大于等于53)人数为312人,抑郁流行率为17.6%,其中男生占28.2%,女生占71.8%。

按照SDS评分标准,以标准分53作为划分抑郁阳性与阴性的临界值。按照标准分,正常水平[30,52),抑郁阳性[53,100),轻度抑郁[53,63),中度抑郁[63,73),重度抑郁[73,100]。按照抑郁程度划分,轻度抑郁236人,占全体新生的13.3%,中度抑郁70人,占全体新生的3.9%,重度抑郁6人,占全体新生的0.34%。

2.2抑郁情绪有关因素的差异分析

应用方差分析,探讨分类变量:性别、独生子女情况、家庭状况、家庭教养环境、家庭低保情况在抑郁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情况、家庭教养环境、低保家庭情况的不同,抑郁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养环境不同,抑郁情绪存在显著差异,抑郁情绪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和睦家庭、溺爱家庭、严格家庭、打骂家庭、其他家庭;低保家庭子女抑郁水平显著高于非低保家庭子女。而性别、家庭状况不同,抑郁水平差异不显著。(表1)

3 关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探讨

本研究对1842名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17.2%,低于同类有关大学生研究的抑郁检出率。主要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对象为医学生,医学生对于身心健康情况更为关注,能够较好的自我调节。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情况、家庭教养环境、低保家庭情况不同抑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抑郁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可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父母有充足的时间与子女沟通、交流,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温暖、理解。独生子女享受的家庭资源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养环境与抑郁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抑郁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和睦、溺爱、严格、打骂、其他。积极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心理较为健康,而消极家庭教养环境下成长的子女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面对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内心的健康程度,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家庭作为大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长应积极营造温馨、和睦、民主的家庭育人氛围,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处理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张驰有度的控制孩子的言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给孩子提供满足成长需要的社会环境等。低保家庭与非低保家庭抑郁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经济情况影响学生的抑郁情绪。学费的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家庭经济条件越差,生活、精神压力越大,易导致学生的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孙学礼.精神病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7-316.

[2]郝伟.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5-146 .

[3]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下方式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1:24-27.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175-176.

篇7

【关键词】 翻译教学;英语教学;重要性;完善途径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的同时,也是世界第一通用语,其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我国与其他各个各个国家的交流。翻译是对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径,其翻译质量将直接决定着双方的交流结果。与此同时,翻译能力作为语言综合运用的基本技能,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翻译教学的开展,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在此,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出发,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其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授学生语言分析方法及优化当前的英语教育功能。翻译教学作为一门新的教学课程,与英语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翻译现象,能够有效的反映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状况,还能帮助大学生深化英语认识,在提高学生自身翻译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其积极的投入到今后的英语学习中。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学习基础,使其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对翻译的基本要求则为“能借助字典或其它的工具,能将汉语材料翻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的语言错误。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通常呈现出“会写不会说”的局面,甚至一些学生通过了各种级别的英语考试,但在口语翻译的过程中,却表现出“哑口无言”的状况。而翻译教学的实施,则能有效的改善这一现象,在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即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了,翻译能力自然就会上去。这种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了“高成绩、低能力”的局面。英语翻译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的运用学到的应用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在提高自身英语综合水平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学生在具备高质量的应用水平时,却无法正常的对其运用。

2)把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混为一体。穆雷(1999:114)指出,在教学翻译中,翻译是外语教学的附庸、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如果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检测学生的掌握的程度,那就是属于教学翻译的范畴。如果学生达到一定程度后,专门开设翻译课,按照翻译教学的要求进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这才叫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与应用教学的区别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沟通、文化习俗以及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翻译作为一门社会迫切需要、实用性极强的科目,受到人们的青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应用教学中,能够将翻译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

3)基于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概念的模糊,所以教学的导向性标准也存在着不同。翻译课堂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局限在书本课后的单句翻译题上,或者是本单元出现的重点单词和短语上,目的只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单词。而实际上的翻译教学课堂,要侧重翻译技巧的提高,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理解中英文化的背景的差异等。所以按照前者的教学模式,很难培训出适用社会的高级翻译人才。

4)教师与学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作为英语老师,他们也许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但是他们由于缺乏实战性,而且也缺乏其它专业的知识,所以他们的翻译教学比较笼统,而且缺乏实用性。尤其是大外的英语教师,工作量很大,基本上面对的都是大班教学,班级的规模很大,所以他们也很难静下心来从事翻译教学的研究与改革。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我们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的水平差异相差很大,而且学生对翻译的认识也是不够的。他们认为翻译不就是一个词汇的堆积,语法知识掌握的检验而已。他们孰不知翻译牵涉到专业知识的积累,语言能力的掌握等。所以认识的不够导致行动的不积极,所以翻译教学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途径

针对上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意向 现状 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是大学生是否愿意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目前对创业意向的研究多关注其影响因素,钱永红将影响创业意向的因素划分为两个层次(个体特质水平和个体资源水平)六个维度(成就动机、风险承担、自主性、创业回馈、资源获得和未来就业),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了两个层次因素在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方面的互补性。刘海鹰在个体特质的基础上,引入了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背景因素以及学校创业教育等因素,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对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能够在个体特质水平之外解释个体创业意向的变异。这些研究结果都提示,今后对创业意向影响的考察应该将个体特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起来,以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另外,由于国内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关注较多,但专门探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创业意向的现状和特点的研究却较少,再加上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和测量指标差异较大,导致研究结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见,大学生创业意向问题仍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本文采用创业意向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进行了调查,综合考察了环境因素和个体特质水平因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了解和论证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其中男生11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7.22%,女生13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2.78%。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生源地、专业、年级、创业教育程度等资料;创业意向问卷,采用严建雯和叶贤编制的“创业意向问卷”,问卷包括两个维度,即创业可能性(两个项目)和创业行为倾向(5个项目),要求被试对这7个项目进行5点计分,各项目的总分即为创业意向总分;大五人格测验,采用王树青、石猛和陈会昌(2010)修订的大五人格问卷(NEO-FFI)进行测量。该问卷共包括60个题目,例如“我喜欢跟很多人在一起”、“我会尽力考虑周全、体贴别人”等,采用5点计分。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

考虑到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问卷暂无全国常模,这里根据统计学原理,将创业意向总分≥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个体作为高创业意向者,将创业意向≤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个体作为低创业意向者,总分在两者之间的为中等创业意向者。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平均分为17.54,标准差为5.642,进而得出总分大于23.182为高创业意向者,占有效问卷的15.7%,总分低于9.898为低创业意向者,占有效问卷的15.84%,总分大于9.898小于23.182的为中等创业意向者,占68.46%。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创业意向仍处于中等水平。

2、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创业意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生、女生在创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t=12.432,p

3、生源地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按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可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以这三个地区为自变量,以创业意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大学生在创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

4、专业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不同专业类别为自变量,以创业意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文社科类学生67人,理工科学生74人,商科55人,艺术类专业学生56人)的创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p

5、年级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四个年级为自变量,以创业意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段的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p

6、创业教育程度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创业教育程度分为“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只学过少量相关课程或参与过相关培训讲座”和“从未接触过此类教育”三种情况,以创业教育程度为自变量,以创业意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创业教育程度在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

7、人格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大五人格理论被称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提供了一个简洁而全面的人格分类法,包括神经质(neuroticism)、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五个维度。神经质描述适应和情绪稳定性方面的个体差异。高分者多倾向于有心理压力和不适应的状态,表现为焦虑、抑郁、敌对、冲动等。外倾性表示人际互动的程度、对刺激的需要以及获得愉悦的能力。高分者多开朗、活泼和乐群,低分者多内敛、安静和独立。开放性表示个体追求新经验和探究新想法的程度。高分者善于反思,具有创新意识,低分者不善分析,循规蹈矩。宜人性描述个体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高分者对他人信任、宽容、体贴,充满同情心和合作意识,低分者表现得自我、多疑、控制欲强,缺乏同情心。责任心被看作是意志力或勤奋刻苦的指标。高分者表现出谨慎、自律、尽职和有条理等,低分者表现为粗心、意志薄弱、拖延退缩等。

对大五人格与创业意向进行Pearson(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与创业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开放性与创业意向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能显著正向预测创业意向。结果见表1。

三、结论与讨论

1、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高创业意向者和低创业意向者都相对较少,处于中等创业意向水平的大学生占绝大多数。这说明,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仍处于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仍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个体背景因素

本次调查发现了大学生创业意向中的性别、生源地、专业、年级和创业教育程度差异。

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的创业意向普遍高于女生,这与国内外的大多数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说明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存在文化和地域的普遍性。进一步探其原因,女性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可能低于男性,她们对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缺乏自信。钱永红指出,人格特质也可能是影响创业意向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男女在风险承担、价值取向、自主性和成就动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生源地差异表现在西部地区大学生创业意向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西部资源充足但经济不够发达,创业领域偏基础生活类,加上国家为开发大西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政策,使得西部地区大学生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创业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年级差异表现为大二学生创业意向水平最高,其次是大三学生。原因包括,大二学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创业热情和好奇心,相比大一学生,他们进入高校有一段时间,对创业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身的创业资源和条件有了一定的积累,另外又没有大四学生走上社会面临的经济和生活压力,因而创业意向水平非常高。

创业教育程度差异表现为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高于较少甚至没有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有一种遥不可及甚至畏惧的心态,并且对创业程序有一系列的疑问无法自答,因而不敢轻易选择创业,但如果接受了相关的教育或培训,他们对创业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和全面,能够结合自己的特性和优势,理性分析自己创业的可能性并付诸实施。

3、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人格特质因素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大五人格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能显著正向预测创业意向。

外倾性与创业意向之间的正相关是因为,创业是一项对外的工作,既要面向市场和客户群,也要面向合作伙伴以及竞争对手,因而人际沟通必不可少,另外创业团队内部也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发挥团队最大的优势。外倾性高分者表现为乐观开朗、乐群,他们比那些内敛和独立的人更享受创业这个过程中的互动与沟通以及由此创造的价值和利益。宜人性高分者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充满信任和宽容,具有合作意识,这也正是创业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谨慎、自律和有条理的个体更能应对创业过程中枯燥乏味与诱惑并存、风险和压力随时涌现的复杂环境,因此责任心也是影响创业意向的一个重要人格特质。

(注: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助管理与创业教育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yyb1201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8).

[2] 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3] 严建雯、叶贤: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调查[J].心理科学,2009(6).

[4] Costa,P.T.,McCrae,R.R.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PI-R)and 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NEO-FFI)Professional manual[Z].Odessa,FL: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1992.

篇9

关键词: 全科医学生 学习现状 就业心态

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全科医生的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全科医师。依托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学生是培养全科医师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有效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除外部环境保障、政策和经费支持外,最关键的医学教育质量如何还要看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全科医生,本科阶段学习现状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全科医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毕业后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积极性。全科医学生不良的学习现状和心态必将使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本文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为例,对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专业认知、职业发展规四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

第一,全科医学生学习态度不佳,调查发现全科医学生旷课情况频发,部分全科医学生在校期间还存在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如课后选择自主学习的学生不到一半,另外,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60分万岁的看法持理解态度,只关注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同时,笔者在与这部分全科医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部分全科医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工作已经稳定,在大学期间对自己唯一的学习要求是“不挂科”,而本身高考录取分数就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他们,经考前“突击”结果往往能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不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以后去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业也是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但还是有小部分全科医学生,在考试中有挂科现象,甚至面临“留级”违约的风险,更有甚者表达了想违约的意愿。

第二,全科医学生学习动机不足,通过调查,19.7%的学生旷课的原因是“对专业本身不了解,学习没兴趣”。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定向培养的全科医学专业是父母的意愿或由于全科医学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给予了一定的学费补偿,毕业后即可就业的形式相对其他专业而言就业压力较低。但是“即便免费培养的医学大学生因为一纸契约而到基层医院工作,也很可能身在乡镇心在城市,无法长期扎根服务于基层,而是采用诸如毁约、跳槽甚至改行等方式涌入城市”。通过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是来自学生本人,而是受制于外界条件。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相对偏低,而“不认真听课,上课玩手机,对授课内容不理解课后未能及时巩固”的学生占18.8%,说明有些学生即使按时上课,也是“心不在焉”,听课效果不佳。

第三,全科医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现阶段,除个别较早开设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外,大多医学院校在校生对全科医学缺乏具体的认知,其中包括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同时低年级者对全科医学的认知较高年级者普遍偏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对匮乏兴趣。这势必会对基层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造成“质”的影响。调查发现,有7.0%的学生在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学习上存在误区,认为“学校的基础理论课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以后临床工作中学习技能操作”。有9.0%的学生认为“作为全科医学生,学好理论课足矣,不需要进行科研探究的学习”,然而“科研工作是提高全科医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全科医生具备科研能力是信息时代基本素养的重要内涵和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这部分全科医学生对从事此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专业能力认识不足,可见学生在校学习全科医学时,还未真正意识到全科医学的重要地位。

第四,全科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不浓。调查显示,当问及全科医学生“在与当地卫生局合约期满后是否选择留在基层”时,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继续在基层就业服务。部分女生表示愿意继续服务基层,对她们而言有一定的专业归属感,喜欢基层社区服务方式这一原因所占的比例较高。“广东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站服务的就业率很高,其实行5+3的模式和不断调整的国家政策都鼓励全科医学生于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工作好找且稳定能给医学生很大的心理保证和生存后路,使医学生读书更有方向性和目标性。但有部分在校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继续深造,或通过考取证书,在某方面纵向发展成为专科医生。“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很多医学生把二级医院作为短期过渡的跳板,借二级医院作为自己解决生存问题、积累工作机会的平台,从而为跳往三级医院这一更高平台做准备”,这符合“先就业再择业”的社会现状,十分具有现实性。又或者做一名兼职基层医疗专家,全科医学生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所以于基层,可选择这条道路,即使以后不是从事有关医学的工作,兼职当医疗专家也可以为自己留条后路。

全科医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学习状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其今后择业心态和自身基层服务质量,更会间接影响整个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推动和发展,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团队的形象。因此,各大医学院校自全科医学生的本科培养阶段就要“从严抓起”。站在医学生个人角度,“适时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值,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自入学开始,学校、学院必须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医学是一门神圣的科学,医学学习与社会使命、个人责任紧密相连,只要踏实工作都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国家应设立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和评估监控机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督导机构也需加强对教学教育环节的监控。且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全科医学专业相关知识的宣传,给予学生更多的社区卫生实践指导,提高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习欲望,激起他们将来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兴趣。培养医学生的服务意识,使之在毕业后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而除通过学校的教育影响改变就业观点外,政府还要加大对基层卫生资源的投入,制定倾向基层的卫生政策,吸引医学生基层就业。“首先,保障基层医务工作者收入能上台阶,达到甚至超过临床医学生毕业后的期望收入值,以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其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而开设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很有必要首先向其介绍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学科地位与作用,密切结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和工作实际,让学生首先对全科医学有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在学校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从“质和量”上壮大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队伍,保障患者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丽芳,何剑,刘亮,程博.全科医学生培养对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性[J].当代医学,2011,(20).

[2]李瑜,杜兆丰,刘圆月,徐群芳,何雪梅.医学院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

篇10

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 目的 研究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改善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自编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医学院校在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为(47.77±6.22)分、情感耗竭得分为(20.01±3.46)分、去个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8.31±1.67)、(19.45±3.54)。教龄和学历越高的教师倦怠程度越轻,授课学时数越少的教师情感衰竭程度越大,教师教龄越小去个性化程度越大,教师职称越低低个人成就感程度越大。结论 医学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况并不严重。教师的授课学时数、教龄、职称和学历是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

关键词 ] 职业倦怠;医学院校;教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b)-0182-02

[作者简介] 冯旭(1979-),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心理健康,f-1979-11@tom.com。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1]。教师被公认为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2-4]。医学院校教师负责培养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医学知识的特殊性要求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教学工作繁重,而且还面临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改革,以上因素的累加效应使得医学院校教师可能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本研究旨在调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这不仅对于缓解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提高教师职业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还能提高教育管理部门和医学院校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视,并为寻求减轻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某医学院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6个教研室的10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包括①自制的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称、科研情况等;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共22个条目,包含3个维度,即情感衰竭(9个条目)、去个人化(5个条目)和低个人成就感(8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状况

本研究调查了102名教师,其中男性24人,女性78人;年龄为40岁及以下48人,41~50岁40人,51岁及以上14人,具体情况见表1。

2.2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102名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为 (47.77±6.22)分、情感耗竭得分为(20.01±3.46)分、去个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8.31±1.67)、(19.45±3.54)分。

2.3医学院校不同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

不同特征的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详见表1。

2.4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的教龄和学历是倦怠总分的影响因素,教师的授课学时数为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教师的教龄为去个性化维度的影响因素,教师的职称是低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影响因素。(表2)。

表2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医学院校教师的倦怠总分及各维度每题得分均值均小于3分,说明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这与周喜华[5]以及唐芳贵等人[6]研究结果一致。职业倦怠程度与性别无关,这与张霞[7]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年龄和教龄较大的教师在倦怠总分、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得分均低于年龄较小的教师,主要是因为年龄较小的教师工作经验欠缺,处于工作压力大的状态。没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得分高于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主要是因为有科研工作的教师希望通过科研来寻求学术上更大的发展,故去个性化得分低。在倦怠总分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博士研究生得分低于硕士研究生,是由于学历高者倾向于高的期望和要求,更难于获得高个人成就感。教师职称越高在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得分越低,主要是由于职称低其年龄也相对较低,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故其倦怠程度高。兼行政职务的教师在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上得分较低,这与周广亚[8]的研究结果相似,是因为兼行政职务的教师与不同社会人士交流的机会较多,生活内容更丰富。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给医学院校教师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医学院校在今后的管理中应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如针对职业倦怠高发群体的必要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和组织调整来减轻或预防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从而提高医学院校教师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J].Annu Rev Psychol, 2001(52):397-422.

[2]刘思浚,徐济达.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895-1896.

[3]吴小云,刘春华.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 [J].现代管理科学,2013(8):92-95.

[4]王艳波,李丹琳.甘肃省护理专业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4)85-88.

[5]张霞,王林雪.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实证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0-57.

[6]唐芳贵,彭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30-932.

[7]周喜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43-1045.

篇11

一、调查对象、样本、方法及质量控制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秦皇岛市某医学院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包括(3+2)大专和中专两个层次。

2.样本量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50份,收回1100份,回收率为95.7%;获得有效问卷份1052份,有效率为95.6%。

3.研究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健商问卷量表问卷进行调查。

4.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编好后,开展预调查,进一步完善问卷的内容;调查前,先对调查员进行集中统一培训,确保调查员充分了解问卷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填写注意事项;以班级为单位,调查员详细说明问卷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填写注意事项并着重向调查对象承诺资料保密,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调查员当场发放、核查、收回问卷,如有漏项、疑问或不符合要求之处,当场请调查对象补填和修正,以减少信息偏误;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

1.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有效人数为1052人,其中男生142人,占13.5%,女生910人,占86.5%;(3+2)大专的学生较多占84.1%;主要来自于农村,共706人,占总人数的67.1%;一年级307人,占29.2%,二年级401人,占38.1%,三年级168人,占16%,四年级176人,占16.7%。

2.总体健商水平

除生活技能维度均分为6.14±1.46分,健商水平比较理想外,其他维度及总健商平均分均在3~5.99分范围内,健商水平值得警?^。健商的四个等级中,除生活技能维度健商水平比较理想所占比例(51.3%)最高外,其余维度及总健商均是值得警惕所占比例最高。

3.健商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护生健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健商及生活方式、生活技能维度健商得分(3+2)学生均高于中专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级间除健康知?R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健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活方式维度得分城市生源学生高于乡镇和农村生源学生(F=4.373,P=0.013)。健康知识维度得分,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的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的。除健康知识维度外,其余健商得分均是自认健康状况好的学生高于一般和差(P

三、调查分析

1.基本情况现状

本研究选取了秦皇岛市某医学院1052名护生进行调查研究,在年级、人数分布上基本达到均衡。生源地大多数为农村,符合我国农村学生更喜欢上助学力度大的职业学校的现实情况。由于医院对护士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更多的人愿意读(3+2)大专,所以该校(3+2)大专招生人数占绝大多数,所以本次调查(3+2)大专人数较多。护理工作者更多为女性,所以导致更多女生选择读护理专业,男生占比很小,导致本次调查男生占比较小。所以从总体上看,调查的对象基本信息情况良好,能够较好代表该校护生的基本情况。

2.护生健商状况分析

本研究调查显示,说明该校护生健商水平不高,还没有认识到健商的重要性,学校亟待加强学生的健商教育。

3.健商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专业层次学生,总健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12

一、我校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现状

我校是公办制学校,少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富裕,学生家长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大多数学生家长是来这里打工的外地人,家庭不富裕。大部分学生聪明伶俐,但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些自高自大、唯我独尊或极端自卑、得过且过等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缺乏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我校四年级学生及家庭调查数据

从家庭背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四年级学生情况及家庭情况数据相差比较明显。

我校本地生源约占年级人数五分之一,我校外地生源约占五分之四,有来自本省的外市,也有来自外省的。其中父母有较高文化且在现单位、企业(技术或管理岗位)上班的约占15%,家庭条件较好,大多对子女要求严格;父母是个体户,长期独立经营的最多,约65%,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虽然大部分对子女关注度较高,但因为生意繁忙,关注的持续度不够;父母在工厂打工或无固定职业的约占20%,家庭比较贫困,对子女的关心有心无力。

据调查,在我校四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卷面分析中,家长的文化程度较高,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自信度就比较高。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和家庭条件较差,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则较慢。自信的学生自我体验表现出自我维护的意识较强,在一些场合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如:和同学发生矛盾,在教师调查时掩盖自己的过错的占35.1%;自我控制中有接近57%的学生(其中男生占63%)不能很好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决定做一件有难度的事,能坚持到底占38.3%;做实验失败,有信心继续尝试的只占42.6%。

三、影响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的最主要原因

1.自我认知不统一

学生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往往存在不一致。自我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学生更多地看到别人的缺点,或者自己的不足,理想的自我总是遥不可及。

2.周围人的评价

对自己的认识是主要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的。比如,在老师、家长使用“正面教育”和“鼓励教育”中助长了学生自我中心的势头,从而会过高地评估自己。如果不太自信,那么老师与家长的评价比较负面,那么学生则会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

3.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随着身心成长逐渐产生和发展的。

(1)75%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宠爱,特别是祖辈的溺爱。这种爱使得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大多数会处于“自我中心型”这一交往模式:生活上好逸恶劳;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外省市的学生家长过于强调自己是外地人,他们的思想意识也时常灌输与自己的孩子,因此外地学生常常处在两种极端,要么自信充满斗志,处处表现优异,要么低调自卑,随波逐流。

篇13

【关键词】 因特网;物质相关;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395.6 TP 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43-03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mong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Anhui and Jiangsu/ZHANG Jing*, QI Yu-long, LI Jun-hua, et al. * Department of Nursing,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233030),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ease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arly prevention. Methods Totally 1 783 medical students of three medical colleges were recruited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and 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status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ease was investigated with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adolescent life event scale.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ease in medical students was 11.6%. Internet addiction dis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sex, study stress,grade,major,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health adjustment,positive coping and negative coping(P

【Key words】 Internet;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Mental health;Regression analysis;Students,medical

网络成瘾为过度的网络使用、病理性的网络使用,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网络成瘾目前还没被看作是一种疾病,但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和精神失调,从而被共同命名为计算机和网络成瘾[2]。据报道,美国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比例为8%~13%[3]。有研究报道,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病率为1.6%~15.8%[4-5]。为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笔者于2009年3-6月对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和徐州医学院3所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探索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从3所医学院校所有专业整班抽取一、二、三级学生1 783名作为被试,其中一年级学生623名,二年级学生545名,三年级学生615名;男生1 001名,女生782名;临床医学学生992名,预防医学学生122名,护理学学生508名,其他专业学生161名。共发放问卷1 9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783份,有效回收率为93.8%。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级、学校、以及专业4个条目。

1.2.2 网络成瘾量表 国内台湾大学陈淑惠[6]以大学生为样本编制出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共26个题项,为4级自评量表。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陈淑惠报道的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2周之后的再测信度为0.83。各因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则介于0.78至0.90之间。

1.2.3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7] 标准详细界定了网络成瘾的“症状”、“病程”及“严重程度”。症状标准共7条,概括为:①对使用网络的渴求;②减少或停止使用后的戒断;③耐受;④对网络的使用难以控制;⑤不顾危害性后果;⑥放弃其他活动;⑦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确诊须具备①和②的2条核心症状及后5条附加症状中的任意1条。病程标准为平均每天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上网≥6 h、符合症状标准≥3个月。2名评定员间各症状条目一致性为0.893~0.980,Kappa值为0.73~0.87(P<0.01)。不同技术职称评定员间症状诊断一致性为0.962~0.988,Kappa值为0.89~0.95(P值均<0.01)。

1.2.4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采用刘贤臣[8]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过去1 a内给医学生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该量表为自评问卷,由27项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基于因子分析该量表可以分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6个因子。对每个事件的回答方式应先确定该事件在过去1 a内发生或未发生,若发生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即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或极重度(5)。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39,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1.2.5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姜乾金等[8]编制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为自评量表,由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2个维度组成,各包含10个条目。被试对每一种应对方式作出1~5级选择回答。积极应对维度的α系数为0.754,消极应对维度的α系数为0.716。

1.3 统计学处理 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6.0统一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网络使用状况 在调查的1 783名学生中,207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检出率为11.6%。

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6.8%,高于女生(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2.2.1 生活事件对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成瘾组医学生在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是否网络成瘾为应变量,以性别、年级、专业、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消极应对均进入回归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 网络成瘾率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网络使用率为100%,表明网络使用在医学生中得到普及。医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60%,与国内外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结果(7.1%~15.8%)相近[9]。

3.2 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3.2.1 性别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调查显示,男生网络成瘾率是女生的2.08倍,与有关研究的结果[10-12]一致;大多数研究认为网络成瘾以男性居多,也有研究发现成瘾者无性别差异[12]。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研究的方式不同、调查工具不同及样本选择不同所致。本研究出现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男女医学生对于感情的宣泄和处理方式不一致:男生好奇心强,易追求新事物,在遇到心理冲突和困惑的时候不愿对同伴、家长、教师倾诉,更多寻求陌生人帮助,当男生无法解决这种矛盾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在网上寻求支持,从而导致网络成瘾,女生更多地向现实中的朋友寻求帮助,其原因及其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2.2 人际关系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网络成瘾贡献比较大的是人际关系,与梅松丽等[14]研究结果一致。网络成瘾大学生人际适应差的原因通常是不能主动与周围的人交往,特别是没有知心朋友,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或是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出现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和自我适应不良的情况时,只有上网获得交流与沟通[15]。

3.2.3 学习压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研究发现,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如考试失败、重修或重考等学习压力成为影响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与梅松丽等[14]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网络成瘾者在学业上普遍处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在学习上易遭受挫折,没有自信心,在学业上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经常出现考试失败或补考,得不到同学教师的尊重。但是其个性中又有对于自我实现和成就感的强烈渴望,为了获得成就感,于是就在游戏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形成恶性循环。

3.2.4 消极应对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不同网络使用的医学生在应对方式的风格上有很大差异。成瘾医学生多采用消极行为方式应对问题,而未成瘾医学生较多采用积极的行为方式应对问题;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个体缓解应激事件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生活中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容易出现网络成瘾。陈川等[16]在对网络成瘾研究中发现,具有遭遇挫折或阻挠,沮丧、悲观特征的大学生容易网络成瘾。医学生正处在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其提高应对能力的重要心理资源。提醒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应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心理应对能力。

4 参考文献

[1] SUN DL,CHEN ZJ,MA N,et al.Decision-making and prepotent response inhibition functions in excessive internet S Spectr,2009,14(2):75-81.

[2] ZBORALSKI K,ORZECHOWSKA A,TALAROWSKA M,et al.The prevalence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pupils.Postepy Hig Med Dosw,2009,63(2):8-12.

[3] WHANG LS,LEE S,CHANG G.Internet over-users’psychological profiles:A behavior sampling analysis on internet addiction.Cyb Psychol Behav,2003,6(2):143-150.

[4] 赵朋,毛富强,刘莉,等.医学生网络成瘾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29-432.

[5] ZHANG L,AMOS C,McDOWELL WC.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et addic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Cyberpsychol Behav,2008,11(6):727-729.

[6] 陈淑惠,翁俪祯,苏逸人,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中华心理学刊,2003,45(3):279-294.

[7] 陶然,黄秀琴,王吉囡,等.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制定.医学杂志,2008,33(10):1188-1190.

[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8,120-122.

[9] CHIEN CHOU,MING-CHUN H.Internet addiction,usage,gratification,and pleasure experience: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p Educ,2000,35(1):65-80.

[10]Ph.D.Predictors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on Turkish university students.Cyberpsychology,2008,11(3):363-366.

[11]KEUM SJ.Internet Addiction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J School Health,2008,78( 3):165-171.

[12]YANG CK.Sociopsychiatric characteristics of adolescents who use computers to excess.Acta Psychiatr Scand,2001,104(3):217-222.

[13]赵晓蓉,戴文涛,周卫平.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8):657-658.

[14]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 学校心理卫生,2008,22(3):206-208.

[15]YELLOW L,MARKS S.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or Internet addiction? Comput Human Behav,2007,23(3):1447-1453.

篇14

不论地点或参与者,教书,都不应该被解读为教授课本文字意思方面的浅层知识,它应该被拔升到教育这个层面来理解和领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所说的: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二、教育现状

教书之时的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情况却阻碍着这样最初动机。在中国甚至不仅仅在中国,处在各个阶段的学生,都事实地不得不面对阶段性能力测试,表现形式通常为考试。这人为的统一试题,帮助着国家筛选建设栋梁,可忽略了这万千不一的个体的具体的能力情况,所以考试只能被冠以基本公平的评价。不仅如此,考试的目的也因为其结果被人为的选择而具有了分数越高,再高一点的特性,不再是过关就好的年代。于是乎,围绕考试这个圆心团团转的除了学生,还有教书的人;且每个人都绷紧了弦,乐此不疲,为每一次迎合选拔需要的考试的小范围胜利而共同欢呼雀跃。所以,好像每个人都醉心于这样的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考好了便是教对了),因为自己不仅会收获到荣光,还能有学生该有的尊重。

那么,我们反思一下学生的既得利益收获的有效性和显著性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师生关系的融洽的关系。在教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标志着某个阶段的大考前都会有若干的适应性考试等诸如此类的考试,考试结果虽不如最后一考的效果那个直接,也刺激着他们因学习而几近衰弱的神经。所以,他们在乎结果,也在乎通往结果的路途中的表现。看似是对自己表现的在乎,实则也是在对老师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到让他或是她得到阶段性比较满意的分数,冷静的人也会变得非常极端。

仅算得上是刚入门教书的我,有这样的感触,源自于发生在身边的鲜活实例。我想,若干年后,它也会保持着那么新鲜的样子,让我不要忘记,也不能忘记。三年不到的教书时间,能预料到的最棘手的教学案例能是什么呢?能有多么难处理呢?那么我想告诉你,三年时间都不用,在高中这个教学段上,因其被认为是决定一生轨迹考试的特殊性,就会有各种故事的发生。

三、真实教学故事

以下,便通过对该事件的详细陈述和感悟。

1、故事叙述

(1)事前:

一个刚入班就永远坐在角落的男孩是故事的主角。经过了一学期的熟悉高中英语教学,我在师生相处、教学成绩、同事相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所以这样的快乐经历,让我对分科之后的英语教学更有信心。在一次给高一新生的代课50天的经历中,我时刻为其进入分科之后的英语学习期待和状态作好心理暗示,这样不管学生分科到哪个班级,他们都不会过分挑剔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和风格。因为,孩子们不知道的是,高一上期的学习难度并不是真正的高中英语的水平,才知道以前的学科分数完全需要更刻苦的努力才能在这个阶段再次收获。

(2)事中:

因某教师的产假,导致学科教师不够,所以我被安排接手她原来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其中一个,加上我自己的班级,我做了一个最没有时间让自己学习的忙得晕头转向的老师,于学生的交流,也被这外因而影响给忽视了。

依旧如往常一样,讲完课就淡然走出教室的我,脑袋昏昏沉沉,有个学生跟着,他叫了我几次,我才反应过来是叫我,因为他那会对我的称呼并不是老师,而是别的。他没多说什么话,语气也不是很肯定,踌躇地不肯定地甚至模糊地说,您知道以前我的英语有多好吗?我的总成绩是多么的优秀吗?这样一问,我只能哑然,因为确实我不清楚。可我知道,他能这样讲,一定是不差的;终于对我这样说,也些许透着对我的不满,对带给他的学习的效果的质疑甚至厌恶,所以这样的短暂的单方交流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3)事后:

所以,为了能给自己一个回答和交代,当天就对他的信息做了基本的了解。原来他从小跟随打工在外的父母亲在外面上学,成绩确实不错。只因户口问题,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有三年的学籍保留才回到了家乡的高中学习。可能是一回来的便有排斥心理,所以根据在高一上期的各次考试的成绩记载,都排名非常考后。得知这个情况,那时的我反到有一种负罪感的解脱,因为不管你的态度如何,如若确因我而导致你成绩的下滑,也非我所愿。现在回想,却有了更多的更深刻理解。

2、事后感悟

(1)注意学生的情感状态: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教育的智慧、境界、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也有法能循。在教育实践中,不因只在意教这种单方教育有声有形的模式,还要注重对微小情绪的感知,做到双掌握,双了解,共同发展,才能有双管齐下的效果,学生才能在在最后收获到完整的知识。

(2)维系学生的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1984)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法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保持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使师生双方都受益的便应该要想办法让学生保持高昂 学习状态,也就是俗称的学习兴趣。如作业布置的针对性能让学生强烈的收获感;作业评估和批改的及时性和个体性能让学生有持续的融入感等等。如东方教育大师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高中这个紧张的教育阶段,这种乐学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