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农村经济的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村经济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经济的问题

篇1

1.均田承包制以及将耕地在本村成员内部平均分配就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质。然而,随着人口的变化很多农村的土地调整也变得相对频繁,这对农民对耕地的长期性投入有很大影响。中央政府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一点,相对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承包关系的确定进行强调。1984年中央1号文件对土地承包期限进行了规定,其期限为15年。1993年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将原定的承包期限又延长了三十年。对于延长土地承包期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违反土地政策的现象,1995年国务院批发了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对承包合同的严肃性进行了强调与维护。而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规律,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2003年3月1日起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在耕地承包期限不变,国家对家庭承包经营权实行物权保护的基础上,法律强调了三十年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对“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长久不变”这一原则进行强调。

2.许多农村在分配承包地过程中通常按照一定标准将土地分成不同等级,在对土地进行优劣搭配,从而导致土地的极端细碎,使家庭劳动成本大大加大,使实现规模经营的实现变难。

3.村民承包权的性质是身份权,村民身份的失去会导致土地承包权利的丢失,然而对于自愿放弃村民身份的农民却没有做到补偿。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对农民流动有限制,对农民土地的意愿是种阻碍。

二、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篇2

1.1农村生产性投资不足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就在于农村生产性投资方面。我国多数的农村由于受到投资方面的制约,导致农民对投资的积极性极低,更不用说用投资的方式来改善现有的生活质量。1.2科技水平不足现代农业若要走向成功,一定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配合。可是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水平还不是十分先进,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1.3文化素质不高随着我国对于教育方面的不断投入,使我国年轻人都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与原来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相比已有了十分显著的改善。可是农村的经济效益与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农民普遍会选择到城市中去,而其中的农民多数是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年轻人,进而使剩下的老弱妇幼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工作。1.4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拥有较为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农村当前的现状是还没有建设出相对完善的市场体制,其中一些农村甚至还没有听说过市场体制,根本不了解市场体制,更不用说建立出相应的市场体制,因此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在这方面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2.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使我国农村经济难以顺利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较为落后。由于当前的经济体制无法跟上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在许多环节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情况。二是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由于当前的农村经济还没有形成市场,因此导致农村经济产品没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也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所以对于这方面应增加一定的重视度。

3.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3.1贯彻落实惠农政策如果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可以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一定会确保农业经济可以顺利发展。期间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于相关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政策一定要贯彻落实,认真对待产业发展政策。二是增加对粮食生产方面的重视度,坚持落实种粮直补等有关惠农政策,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后进行全面的推广工作,以稳定粮食生产。三是可以在春耕农忙的时期,做好对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切实掌握的生产情况,强化备耕工作,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等相应的服务工作。3.2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会直接体现在农民的实际收入上,当前农民的收入虽然在逐渐提高,可是与城市收入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若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将农民身上的沉重的负担进行解决,期间具体可采用以下四种方式。一是使农民的负担逐渐规范化,并避免出现不合理收费的情况。二是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期间可将现有的机构进行精简,进而减少乡村在行政方面的费用。三是一定要坚持秉公执法,使农民可以充分的行使到自身所拥有的民力。四是对于农产品贸易中的一些不合理政策应将其进行改善,进而大幅提高农民对于劳动方面的积极性,以使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提高。3.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现在国际上的市场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为达到与国际市场的进程一致,并处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并在全球进行农业资源重组与优化配置。将以上几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应将现有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工作,其中主要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及农业区域结构四个方面。因此,为确保与国际市场进程达到一致,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而使我国在农业经济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好。3.4完善农村技术市场我国当前的农村技术市场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而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与一些相关专业院校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按时对农民进行指导与培训工作,还可通过讲座等一些方式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使我国当前农村技术市场中的科技含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4.结论

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川硐街道位于碧江区北郊,近年来,作为碧江区乃至铜仁市的主城区的拓展地,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同时该街道在脱贫攻艰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大增加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提升了该村经济发展水平,为产业扶贫照亮了路径。分析我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为过去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过去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实际的效果。由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自身存在很大的复杂性,我们在组织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寻求政策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对这部分的政策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自然不能够有效的开展[1]。

1.2农村债务过于沉重

在组织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我们所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即是农村债务过重。农村债务可能会对整个经济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农村财政收入近年来难以持续提升,部分地区甚至存在入不敷出的问题,很多基层单位还产生了新债和借债的问题。在这些债务活动的影响之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其工作能力也受到束缚,必然会阻碍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1.3农民群众的实际受益不是很高

从本质上来说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土地规模相对较小,在很多丘陵地区依旧是零散经营管理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必然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降低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另外,在国家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的形势下,很多农民群众都希望能够把土地自留管理,不希望将其转让出去。这样就导致农村经营模式难以进一步扩大,慢慢的出现农业大国、经济小市的现象,农民群众所得到的实际利益不高。

2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2.1增强农村经济管理力度

一方面应当促进经济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尽快转变自身思想理念,强化对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有效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前提。促进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发挥出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确保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能够贯彻落实,严格遵照各项法规来开展好此项工作,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有效解决土地纠纷,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等,这些都属于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关键性内容。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了解和土地承包相关联的政策法规,促进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的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不断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有效保障。

2.2做好债务处理工作

对农村债务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和地方政府部门主动配合,通过不同方式来科学有效的解决农村债务问题。强化政府干预力度,采取降息减债的手段,对于高息贷款项目可以适当的减少其利息,根据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来对利息进行计算。农村集体还应当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升集体经济,让自己尽快的摆脱各种债务问题。如果和农户存在连环债务,应当选科学的方式相互抵消,确保各类债务能够按期清偿。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基本前提[2]。为确保相关资金能够高效利用,还应当做好对项目资金的审批,在审批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核查,做好审批各个流程的管理工作,科学管理非生产开支以及做好资金监管工作,确保专项资金能够专项利用,正确的处理好农村债务,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农村地区领导必须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一方面积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确保农业资源能够得以充分高效利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当不断扩展农业产业链,建立和规范农机市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确保农民群众的收入能够持续稳定增长。最后我们还应当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真正将现代化科技推广应用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群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川硐街道依托独有的地理条件、特色资源来发展产业已成为川硐街道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街道办因势利导,积极宣传动员,鼓励下片区板栗园,小江口群众发展以葡萄、柚子以及养鸡、鸭、羊为主的种、养殖产业,目前,小江口精品葡萄项目和安江柚项目已启动实施,覆盖帮扶该村贫困户62户,成功为当地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路。

2.4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农民群众收入增长,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科学的开展好农村经济管理,要求我们积极的为农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致富途径和增收渠道来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而增加农民群众收入能够有效的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农业经济收入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内容,农村财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为现代化农村生产发展带来坚实保障,另外还需要积极寻求地方政府部门的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及时处理,比如说干旱问题、种植技术推广、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等[3]。川硐街道也鼓励、支持贫困户劳动力在闲暇之余到城区务工,并为贫困群众介绍寻找就业机会和岗位。另外,我街道先后投资100万元的万丰复合厂、投资200万元的民发生猪养殖场、投资1000万元的宏绿林加工厂等,雄奇的天生桥峡谷景区,带动我镇乡村旅游蓬勃,项目的落户、企事业单位的纷纷进入为我街道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我处经济社会的快速腾飞。

2.5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工业化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未来趋势,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农村投资,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首先是积极支持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更多的地区性优惠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其次是提升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对市场秩序予以进一步规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最后是加大力度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积极寻求与专业经济组织的合作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强化农民群众、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组织化程度的提升。目前,种养殖业已成为川硐街道一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支柱产业,成为带领着川硐街道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大步跃进的助推器。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努力打造“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的扶贫大环境,全面实现辖区农村村民脱贫致富。

3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舒琳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罗丽云.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7(02):17-18.

篇4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

1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成绩显著,这与广大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大局来看,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客观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当前制约的因素主要有: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素质薄弱和管理制度的缺失。

1.1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素质薄弱

就目前大多数农村来说,经济、科技条件相对落后,这对于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一是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比较差,对于优秀人才的引入以及保留都是难点;二是政策引入的其他人才,由于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作为。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也会造成管理干部流动性比较大;三是科技条件落后,不仅是管理干部,还有当地居民对一些管理理念的落实都会大打折扣。管理队伍素质薄弱,是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痛点。

1.2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样,需要政府机构作为支撑。但由于两者在经济实力以及需求上的悬殊,农村经济相配套的管理部门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而真正在一些事物的办理上,会造成落实不到位的局面。长此以往,政府的政策便难以传递到农民的手上,而就算宣传到位,很多农民对于这些优惠政策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落实。农村经济主管部门未能真正的肩负起行政指导、市场监督等作用,制度上的缺失也使农村经济管理陷入尴尬境地。

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要切实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正视问题所在,多措并举。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2.1加快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不可松懈的工作。一是应该对现有的管理干部定期组织培训,实现专人专管,提高现有干部的业务水平以及思想政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干部队伍的流动性;二是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对于高素质人才不要单纯追求“素质高”,而是应该在合适基础上的“素质高”,对管理岗位合理制定编制,同时建立内部的管理体系,在保证管理干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保证晋升体系的畅通;三是管理干部的培养,最终还是要落到社会的需求上,根据时代需求、市场要求,不断做出调整,打造一支专业的农村经济管理团队。

2.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相关制度不仅要关注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还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一是打造职能健全的管理机构,无论是政策宣传、市场监督都应该确保职能的高效发挥;二是加快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上级部门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责,权责清晰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确保各级单位在执行时能够有法可依,保证管理效率;三是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能够对每一位的管理干部的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制度的建设是各项政策落实的基础。

3结语

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保证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前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最为关键。只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大力培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使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农村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7,(18).

[2]侯文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1).

[3]孙焕岐.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5).

篇5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 途径

我国现在的农村和农业经济发生了很大改变,社会现代化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的体制正在被逐渐破除,形成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城乡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越来越多,互动越来越紧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伴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更是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式下要把握好机遇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但是现有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种种新问题,笔者试从几个方面探析新农村经济形势下如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基本情况分析

1. 农业种植的利润大大增加。在免除农业税后,种地除去必要的生产成本,没有其他支出,所以,农民在土地种植中有了利润;根据当前情况分析,农民仅种植粮食作物,每年的纯利润收益就在1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其秸秆、富余粮食等的增值效益。

2.畜牧养殖已成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从调查看,各户均养殖牛羊鸡等畜禽,不仅消耗了多余的种植副料,还增加了收入,其收入部分约占整个家庭收入的2成以上。

3.外出务工已成趋势。从调查看,现在村内坚持种地的大部分是4O一60岁之间的人员,20―40岁的绝大部分在外务工,或者两者兼顾,且外务工的收入已成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占到总收入的3―5成。虽然这部分的打工收入在农户家庭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但是,对改善家庭生活状况补助不大,主要原因是,这部分打工者在城市自身消费高,且都有向城市转移的倾向。

4.国家的补贴政策保障了农民种地利润所得,增强了广大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国家种地补贴已近农业种植成本的20% ,大大高于物价上涨水平,这样就基本抚平了农民对生产资料上涨的怨气。

5.农业种植的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现在农民土地种植中,约有2.5%是雇佣农业机械化的费用,如果加上自身已有的农机费用,大约应占一半,畜力、人力已经很少,虽然提高了种植成本,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解放了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二、当前农村农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农民依靠土地种植,促进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种植土地的利润率与其他行业相比是相对较低的。在现实情况下,如何提高农民种地的收益是最紧迫的问题。

2.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相对较低,不能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年轻学生学习最好的考大学进了城,较好的上技校进城打了工,只有那些学习差的留到了农村,文化水平明显太低,另外就是缺乏农业技能。

3.农民因病、因教育致贫的现象还存在。农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现象,或因看病上学而致贫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4.农民扩大生产缺乏保障。在当前的农村,有一部分有闯劲的农民,走了一条比较成功的路,但他们在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中缺乏必要的保障,使他们停步不前。

5.农业灌溉的自动化水平还较低。主要原因是受现实小片农田承包责任制的制约,因自动化水平的限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制约了农村劳力的进一步解放,因此,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已成当务之急。

三、解决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途径

(一)建立现代农业运行体制

1.稳定农业政策。当前正是农民休养生机的时期,而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保障。现实中正是农民从事土地种植业积极性最高涨的时期,这对保障整个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政策不仅要稳定,而且还要逐步完善,让农民在种地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对于那些现实中缺少土地的人,国家可在其他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他们从另一条道路上富起来,形成农民致富的多业并举,从而使农村经济更加繁荣。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要想加快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首先是要建立完善农业产品的保障机制,保证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面对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加快改革征地和农村基地建设用地制度,其次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作保障,加大力度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农业生产力,农业结构的调整要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度推广农业新技术。

3.农业实现产业化,加强政府引导,合理规划产业结构

努力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的经济发展有很多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实行,有助于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区域化分布,专业的生产,社会化的服务,现代化的管理,帮助农民拓宽了收入来源,可以形成产供销,以科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龙的经营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经济的自我积累,发展。

4.加大农业技术的投入。下一步在提高作物种子的品质上加大科技投入,包括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提高作物的营养品质等方面。

(二)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及专业技能水平。

一是加大对农村普通教育的投入,包括经费投入和提高师资水平两个方面。二是加大对农村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设立农业技术职业学校,全部由政府财政投入,农村人员可免费人学,招收的对象是那些普九后没有升入高中的学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代新型农民将由此而诞生。

(三)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1.加大农业资金投入。资金就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任一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有资金的大力支持。据统计,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只占有金融的15%左右,剩下的尽被城市占有。即使这样也有专家提出,在这农村金融的l5%中,真正用于农业投入到农业经济发展的仍占少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不足现象。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包括政府政策对“三农”的倾斜,合理分配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农业在财政分配中的比例,进一步的稳定,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政策,形成对农业投入的长期机制,促使农业的弱势局面得到改善,向发达行业迈进。

2.加大农村医疗和教育保障。新农合的建立,使农民受益匪浅,但力度还应加大,面还要更广。在教育上应设定一定的教育基金,帮助那些上学困难的孩子

3.增加农民的抗御风险的机制。农民种植业的风险主要是技术和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风险越来越小,因此,市场将成为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解决农村基层水利问题

关于基层水利问题首先,解决当前农村基层水利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抓起,坚决落实中央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科学的水利发展观,综合考虑,全面展开。在当前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的前提下,不妨先尽快进行试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其次是尽快建立供用水预报制度。将各地情况根据当地土壤、作物种植以及天气趋势等因素结合起来,向社会,并将本地水资源储备、水利用以及可引调水的相关信息及时,以使农民提早储备,早做打算。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的基本保障,现在我国经济结构正处改革调整时期,大方向结构把稳,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要农业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宝瑞:《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D】.产业化论坛,2009;

[2]张月瀛:《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着力点分析》【J】.理论学刊,2009;

篇6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库、沟渠等为主体的基本水利设施大都年代久远,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中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环,但总体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为运力不够、质量不高、道路宽度不够,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通车,没有形成交通网络。水、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设施不能承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通信网络不发达,满足不了农业信息需求。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落后。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力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简单,大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品种单一,质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体制落后。农村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农业市场不管是从规模、场地、监管还是农产品流通、产品质量来说,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承担不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虽有数量,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进行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形成现代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所发展,但规模普遍不大,覆盖面小,管理不健全,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2.3农业科技水平低、推广应用能力不足。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处于低级阶段,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建立有多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规律相违背,人力财力集中在远离农村的省市级机构,而最需要支持的农村基层机构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力量不足或没有,村级机构甚至是空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效益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政府属性没有改变,在技术推广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应用到农户田头为己任,农业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发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幼,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难。2.4农业政策不完善。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土地使用效率,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障碍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市场未完全开放,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补不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2.5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缺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惠及广大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大兴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农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并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间渠系配套。鼓励农业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第二,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对乡村进行硬化,路面拓宽,进行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自来水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促进农业信息化。3.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第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变纯种植业的单一农业结构,打造农、林、牧、副、渔多种产业并存一体化立体农业。在结构调整上推优淘劣,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第三,规范化建设。加大管理与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场所,扩大规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培植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入资本投入,加大技术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产品初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供、产、销产业化的机制。第五,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良好条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各级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农业发展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考核标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县以下一线工业科技机构中,使农业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线。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应用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农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药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抗病虫害治理研究和种子选育。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科技知识。3.4完善农业政策。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依法界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的产权保护。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市场运作,加快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土地供求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第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深化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将商业性经营与政策性经营剥离,实现国企与其他粮食企业的同台竞争。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的一体化。全面放开粮食经营,敞开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保护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措施并举,加大农民种粮的给予直补力度,提高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补种粮农民的比重。3.5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贴近农村实际,按照城乡一体思路,兼顾地区差异,以保障基本民生为着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着力解决因资金匮乏而产生的拖欠农村教师工资、办学经费不足、危房改造、基础教育负债问题。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农村卫生筹资体制,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室的支持,让农村村卫生室承担起广大农民卫生预防保健任务。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政策研究,2008(3).

[2]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企业,2008(12).

篇7

1.1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基础设施是政府配备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但是现阶段很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交通、水电、水利、医疗等设施缺乏。在交通方面,很多山区,道路建设不完善,导致严重的交通不便。农村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也是一种变向的资源浪费。在水利方面,水利设施构建不符合标准,年久失修,导致抗旱、排涝设施老化,功能逐渐减弱,渠道常被淤泥堵塞,所以农业抗灾能力弱。每逢出现自然灾害,一部分的财力、物力受到损害,农民的生活更加拮据。

1.2农业的专业人才短缺,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农业专业人才的缺乏。由于农村的落后,地理位置偏远闭塞,交通的不便,很多年轻人纷纷走向繁华的城市。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妇幼和没有文化的人,他们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大体情况是,农民墨守成规,文化素质整体低下,种植技术陈旧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1.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和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着变化,市场结构越来越向多样化、品质化倾斜。很多农村还是和传统农业一样,生产以水稻、大米、小麦等为主,而像水果、蔬菜、花卉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鲜有种植。

1.4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出现了三聚氰胺、福尔马林、瘦肉精、僵尸肉等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家禽,通过人为的因素使其生长。喷洒激素、农药可以促进生长、长的好看;采摘后会使用药物保持产品看起来新鲜。药物里有着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其实,产品的价值没有实现最大化,无形之中损害着人们的健康。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2.1增加经济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基于现状问题,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和监管的力度,定时检查维修,保证设施正常发挥作用。尤其要做好农田水利、电力、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和引进农业高素质专业人才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财政预算中,应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的教育事业。为了让更多农民掌握知识和技术,教育单位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机会和良好的待遇,吸引其为农村事业的发展服务。

2.3优化农业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

要实现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必须要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村应该在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新兴的支柱产业,推进产品的优质化和多元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现阶段,一部分城市的人在享受了都市的热闹繁华生活后,转而追求农村的鸟语花香、新鲜的空气、淳朴的风气,乡村风光和乡土气息越发让人驻足留恋,逆城市化的趋势更加强烈。政府应大力支持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农村服务行业的建立,无论是政府投资、企业投资还是私人投资,都会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并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

2.4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养殖和种植技术

篇8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承待解决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皮鞋果冻等有毒食品陆续被人们所熟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食品安全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消费者的神经。由于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国内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相关加工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深受其害,在某些领域信任危机已影响到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当下的国产奶粉的消费遇冷就是很好的例子,问题亟需解决。

2.农业生产主要经营模式落后我国农业主要经营模式以农户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有余,经济不足,其主要缺点表现在:规模分散,高投入低产出,竞争力弱,产品品质差异较大,不利于产业化经营管理。

3.农业科技成果创新领域有限且转化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仍较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发展水平。此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过于狭小,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领域,对于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药用作物的科技投入偏少,这也是国产大豆不敌洋大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应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农村金融制度也要不断改革和进一步创新,为破除农村经济社会的附属地位提供制度支持,因此,改革农村金融经营管理方式是当务之急。首先,创新金融观念,提高农村的金融意识,把金融制度的完善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此基础上创新农村信用合作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加新的金融网点,努力扩大金融业务量与支农资金供给量,扩大金融资产规模,调节资金余缺,从而增加农村信用社综合资金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正视和承认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和创新主体,为非正规金融提供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适度发展,并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监控,把其负面效应减至最低。

2.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程监控,彻底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从“产、经、销”供应链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从根源上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环节产生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而要做到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程监控,离不开建立一个完整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检验检测,职能部门要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档案内容应涵盖: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三个环节,并且三个环节之间要协同进行,形成一个完备的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系统,农产品档案信息面向社会公开,使消费者能在消费环节够辨识真伪,从而彻底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3.完善现有的农业组织形式。为适应现代化农业要求,产业化经营仍需要对农村市场取向改革中业已形成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不断地进行整合,才能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要通过创新农业组织形式,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和农户抗御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的能力。具体而言,要重点扶持农业领域的行业协会、行业组织等中介组织的建立,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和指导,进行行业管理,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的指导能够直接提高农户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在技术方面向农户提供技术帮助,农户有接受技术进步的主动性,其效果远比政府提供的无偿技术帮助好得多。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初期可以是区域性的,其后可以是跨区域的,农民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同时加入多个合作经济组织。

4.整合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应侧重对农业资源的整合,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鼓励发展集体经济,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普及科学技术。在搞好“产、经、销”的同时,着重发展两个结合,即“农工结合、农科结合”,以村镇为单位逐步发展规模化集体经济,通过生产资料的股份化,合作营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区域化、产业化,彻底改善农业经济生产效能低下的局面。

5.深化农业科研机构公司化改革,加大对公司研发能力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研产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线的生产部门涉入者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国农业科研存在着“产学脱节”,高校和科研院所所研究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当下农业生产和市场的需要,而大笔的科研资金浪费在与生产脱钩不能转换为经济效益的项目上。要解决上述问题,实行“研产一体化”是唯一途径,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科研院所公司化的改革力度,在保障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市场,科学配置不同农业科研项目所占经费的比重,把好钢用在刃上,切实提高农业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同时应加大对一线生产企业的科研扶持力度,通过税收、财政收支两条线,鼓励把科研实力投放到公司生产第一线,鼓励企业生产、科研并重,实现产学结合、产研结合,利用企业生产优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6.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为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要求,应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保障体系的要求,使农村劳动者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帮助,这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去努力。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以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农民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去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这就需要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使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同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或政策,必须加紧制定我国的社会保障基本法,尽快改变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的现状,这是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7.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须由市场、政府、农户三方协调完成,在该机制运行过程中,应做到“以市场为先导、以农户为根本、以政府为后盾”,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提升政府机构对农产品投放市场时间、规模的有效预期,及时农产品预期价格,为农户生产提供依据,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地域特点筹建不同特色的农产品储备库,各级各地储备库要逐步实现全国联动,信息共享,以稳定农产品价格合理波动为最终目标,保护农户生产积极性,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与此同时,不能忽略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动态监测、制度,防止出现人为价格波动,保持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篇9

关键词: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常见问题;对策

一、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经济基础不牢固影响统计工作的最终开展

想要从根本上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如果资金不充足或有限的资金分配不到位,抽样调查工作的开展、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就不能有效进行。而我们现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就是统计项目的相关费用并没有被列入财政预算当中,基本上和统计工作相关活动的开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最终的统计结果质量难以确保。

2.农村统计的工作量大,难度系数高

农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系,各种各样的项目设置纷繁复杂,直接造成了其经济统计工作量大的特点,且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的人员流动量非常大,这直接提升了农村统计工作的难度系数。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农村农产品的种类也在逐步增多,销售渠道也从以前相对单一变得多元化,这同样给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行政管理工作的缺陷给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带来干扰

在许多的官员眼中,与其说农民人均收入是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如说是关系到自己晋升事宜的重要因素。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人均收入出现变很正常的,但还是有许多官员比较自私,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管市场规律的客观存在,只顾盲目虚报业绩,这就直接造成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政策实施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4.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水平

现在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从侧面印证了统计项目的逐步增多和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难度系数的增长,我们想要在新的形式中稳定发展,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是关键。如此,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工作效率的提升才有实现的可能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新的工作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件易事,人们对传统管理方式的认可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改变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测评体系中还有明显的空缺,许多技术在统计项目中得不到有效评估,整个农村经济工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严谨性颇受影响。

二、如何有效地改变农村经济工作的现状

1.加大资金的计划性投入

就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看,面对复杂化的农村经济,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其统计工作的效率,还得从先进技术的应用上着手。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去构建一个农村经济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人员培训、计算机设备、登记账册、工作环境改善等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并且要注意“好钢用在刀刃上”,加大资金在农村统计基层建设的投入力度。

2.提高农村经济统计的现代化水平

现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村经济已成为一种趋势,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单单靠人力在观察农村经济变化情况中的明显滞后性和较低的准确率。因此,以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来促进农村经济统计的信息化进程非常必要,一些复杂的统计计算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但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成功运用是以统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为前提的,统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技能要全面掌握,将信息化、科技化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大化。

3.提升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最终执行者是基层的统计人员,因此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最终统计结果质量的高低。为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提升统计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首先,定期培训。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统计人员的具体情况来定。

通常培训的方式有上课、开会、分发小册子等,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协调、理论知识、报标方式的协调等。其次,派遣统计人员到外地参与统计。这有利于统计人员吸取先进工作理念,最终达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目的。最后,以“老”带“新”。“老”并不是单纯指年龄,主要指的是那些专业能力强、资历深的统计人员。让这些统计人员现场协助统计人员的工作,可以及时纠正统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问题,还能为其找到更为合适的解决办法。

作者:苏建 单位:平安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参考文献:

[1]胡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探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2).

篇10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一、问题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现有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联结不紧密,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低。特别是畜牧产业,在畜禽产品深加工上一直没有取得新的突破。

3、农资涨价过快,幅度过高,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以尿素复合肥为例,近年上涨幅度分别为17%、14%,亩均化肥支出比上年增长11.5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平均每亩增加投入19.87元,种粮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的上涨,其中化肥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最大。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体系十分脆弱,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未得到根本改变,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较大。

二、对策

1、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坚持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好生猪、烤烟、蚕桑、蔬菜、猕猴桃及花椒等产业的发展政策。二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继续落实好种粮直补等惠农措施,认真研究、全面推广粮经套作,稳定粮食生产。三是抓住当前春耕农忙季节,加强小春田间管理,及时掌握小春生产情况,强化大春备耕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管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工作。

2、加强农村经济运行监管调控。一是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直接让农民受益。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特别是在春耕、夏播期间,加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强化物价监管调控,由物价、工商、公安、镇乡政府等组成监管调控工作组,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

3、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管理机构,培育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督促乡镇落实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引导土地流转真正提上工作日程,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要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5、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增收空间。向种养业深层次开发,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一步提高特种作物的效益,使农民不仅在种、养等生产环节上增加收入,而且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流通等经营环节上创造收入。鼓励剩余劳动力向外地转移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特色和对口培训,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篇11

关键词 农村经济;问题;对策;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19-01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ji County

YANG Jun-rui

(Xij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Xiji Ningxia 756299)

Abstract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Xiji County were analyzed,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ji County.

Key words rural economic;problems;countermeasures;Xiji Ningxia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全区人口第一大县、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属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旱,水资源贫乏,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西吉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形成了马铃薯、草畜、特色蔬菜、小杂粮等优势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 658元。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基层,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就西吉县“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策探讨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发展方式落后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西吉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缺水将成为今后制约西吉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季节性的干旱、冰冻、雹灾等灾害时常发生,再加上劳务输出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使得留在农村务农的人员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整体素质下降,对新的科学技术接受速度慢,自主创新能力差,严重影响西吉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近年来,西吉县的马铃薯、小秋杂粮、芹菜等特色蔬菜的产量在不断增加,增产空间不大;此外,受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变化的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上升空间有限[1-3]。

1.3 城镇化带动农村作用不明显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全国的重点贫困县之一,基础薄弱,城镇化发展滞后,属于刚起步阶段,城镇化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2 发展对策

2.1 发展农业机械化

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通过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和农机合作社,实行集中连片的机械化耕作,开展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西吉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西吉县属干旱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较小,仅为20%,旱地面积占耕地的80%以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旱作节水农业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科学进行肥水管理,引导农民采用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动西吉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马铃薯、芹菜、胡萝卜等优良品种培育,并进行示范推广,以农业科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做好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向农民推广专业科学技术,使各种社会力量都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来,推动西吉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4 调整农业结构

一是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根据西吉县实际,加大对马铃薯、草畜产业、特色冷凉蔬菜、小杂粮等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区域的扶持力度,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引导生产、加工、流通、储运等设施向优势产区集聚,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二是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对于马铃薯、小杂粮,要推进高产创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对于西吉芹菜、胡萝卜、番茄等特色冷凉蔬菜,要推进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提高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对于肉牛、肉羊等养殖业,要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7]。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农业特色产业,要严格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加快良种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品质率,增加农产品的收入。

3 参考文献

[1] 郭剑平.“十二五” 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9):9.

[2] 万俊毅,陈浩.广州北部山区发展特色都市农业的思考与建议[J].南方农村,2012( 1):12.

[3] 赵丽佳.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湖北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241-245.

[4] 徐勇,许炯心,房金福.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中尺度)农村经济特征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4-21.

[5] 周桂华,周建农,许才明,等.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4(1):5-9.

篇12

【关键词】东北农村;生态环境

目前,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我们无可厚非,但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和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因此,虽然农村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农村的环境不再像以往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在农村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农民与农村环境密切相关,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环境的质量。目前农民在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当中扮演着污染者与受害者双重角色。由此看来农民在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作用和影响还有必要做深入的考察。

1.农民在农村环境问题中行动逻辑的表现

1.1农民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行动逻辑

农民在目前更多关注经济效益社会背景下,已经放弃了传统的休耕、轮耕这些有利于土壤保护的耕作方式,他们想方设法地增加耕地面积以期增加收入。农民的收入的确在短期内有所提高,但是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人们不恰当及过度地使用土地,使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土壤肥力减弱。农民在追求个体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这种做法对自己的长期影响。此外为了扩大可耕地面积,村民盲目毁林开荒、开垦坡地,结果因森林的消失而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功能也随之丧失,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平时干旱加剧,夏季雨期又暴雨成灾。暴雨和洪水冲走了大量地表土,也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做法使自己陷入无力改变或难以改变的困境。每个人都想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忽略了土地资源作为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造成了集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所以农民这种看似理性的个体行为最终陷入了集体非理的困境,这样农民就成了环境破坏的短期受益者和长远的受害者。

1.2农民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行动逻辑

在农村,水资源大部分用于灌溉,灌溉方式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持续和合理地利用。现在农民所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是漫灌和浇灌,这两种灌溉方式使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很多,很大一部分水在渗入地下之前已经在空气中蒸发了。这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可用来灌溉的水资源减少,在农业用水高峰的时候,地下水供应面临危机,有的农作物由于缺水产量相应减少,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减少。水污染是农村面源污染的表现形式之一,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污水灌溉,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污染等。水是可再生的资源,在农村社会中,河水与地下水可以无偿使用的。因此,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无偿性和非排他性,农民对其利用过程中所体现的行动逻辑是以最少的成本来实现对水资源最大的利用,而且农民都不愿意改变自己这种利用方式。

1.3农民在生活污染中的行动逻辑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粪尿污染。洗衣、做饭、洗浴及其它零散用水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农民的生活污水排水设施有渗井或排水沟。随着村民居住密度的增加,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农民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日用生活工业品的使用不断增多,这样使得灰色污水和黑色污水远远超过自行恢复和处理的限度。污水渗井使村庄居民居住区及其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被不同程度的污染。当饮用水源在村中污水排放半径内,饮用水为浅层地下水时,渗井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便表现得更加突出,影响村民的饮水安全。农民对生活垃圾所采取的简单的处理,虽然便利了自己的生活,但是长此以往,生活垃圾会压缩他们的生活空间,严重影响居住区的空气、水资源的质量,危害农民的健康。

2.农民在农村环境问题中行动逻辑的社会特征

2.1农民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利益驱动性

农民作为理性的社会行动者,在其社会生活中,总会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价值取向和追求。无论农民采取何种行为,其行动的目标最终会指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农民出于生存的需要,他们所考虑的是如何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所有的活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利益。

农村的土地、水河生活环境都是全体的农民共同所有的公共产品,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对环境使用的权利,个体对其过度利用和破坏的效果对其自身来讲不是很显著的,而且其他的人也都这么做。某个个体做出的环境保护的行为,在其他人没有采取同样的做法时,那么别人就搭了自己的“便车”,在权衡自己的得失之后,理性的个体不大可能这么做。他也会继续像其他人一样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因为,自己破坏的成本会分摊到集体中所有人的身上,而自己的收益回远远高于自己所需支付的成本。

2.2农民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行为具有差异性

社会行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空间里发生的。农民的行动是在农村社会大的空间背景之下发生的,按照社会空间是否可以共享可将农民的环境行为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两种类型。农民的环境行为就分别发生在这两种不同的空间之中。私人空间是农民的一种私人物品,他们都会对其加以爱惜和保护,有时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私人空间而不惜采取破坏公共空间的行为。农民的集体行动问题多发生在公共空间。因为公共空间对于每个农民都是平等的,它不应排除任何人,正是由于公共空间的平等性和开放性,使得每个人都想将其对公共空间的利用实现最大化,竞赛似地疯狂的利用公共空间,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与私人空间相比,公共空间总是遭受更多的破坏,而且公共性的程度越高,能够享受其成果的人越多,个人为其做出的努力所获得的回报就会越少,所以人们就越不愿意为之努力和加以保护,这样公共空间受到的破坏就更加严重。

3.农村环境问题解决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农民行动逻辑的正向引导中探索路径。在农村社会中,农民对环境并只是利用和破坏,也有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的一些行为,虽然这种行为并非直接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且环境保护行为的成果已经远远被其破坏的后果所遮盖和抵消,或者说农民们对环境破坏的后果已远远超过了环境保护行为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的一定途径将农民的理性引入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去,培养在环境保护中的理性,使其用生态理性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通过培养农民的生态理性来实现农村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哈柏.肖晨阳等译.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334~335.

篇1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1概述

经济的发展,农业是基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全面发展,下面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具体阐释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新形势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上世纪中叶被提出,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吃饭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主要的方向是要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概念就是在吃饱的同时还有精神的享受,此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成了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本世纪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在全新的历史背景和指导理念下的一个综合性的农村变革的开始。纵观整个时代背景,我们提出建设新农村的理念,不仅是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的急切的需求,还是巩固和增强农业主要地位,保障按时实现全面小康终极目标的需求,既是新思路,也是老想法。新思路就在于进入了这个新世纪,有新的发展诉求,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日益蓬勃,我们需要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村更好的融入和谐社会。2.2从经济学角度解析新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优化和进步,决定我国要发展新农村,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增加乡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缩小与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做到区域化平衡发展,缩小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经艰险,从传统的人力和畜力到今天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推广,农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坚定前行,我国的工业化建设的资金和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农业的支持,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民的辛勤劳作,才有了如今的工业化的腾飞,这是功不可没的,因此现在工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反哺农业,国家也在逐步加强对农村的补贴力度。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虽然有各方大力援助和支持,仍然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众多问题,我国的农业要养活十几亿人,耕地面积已经极为庞大,我国的耕地资源正在渐渐流失,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匮乏,农村的土地还面临着被征用甚至遭到污染的侵害,农业人口和资源也在流失之中,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在有些农村地区凸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农村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矛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不解决农村的经济问题,不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就无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陷入瓶颈,放缓了前进发展的步伐。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农民素养的提升,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就要有新的思想,以及新技术的全方位的应用,只有用新的科学技术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农民,让农民应用高科技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还需要国家的支持,加强国家对它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存在滞后性、盲目性等缺点与弱势,所以不能够简单的进行市场的调控,还应该增强政府宏观的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现在我们已然具备了城市助力农村发展的条件。

3新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综合生产力低。当前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道路交通、水电供应、水利条件都比较差,第一个是水利条件弱,不能防治灾害,大量的水利设施的投入不足,损害严重,设施老化。第二个是农田比例不够标准化,这使得总的生产力降低,难以形成较大的农业生产规模。三是有些地区城镇规划的公路都十分破烂崎岖,导致农村的资源很难转变成经济发展,农村基础的薄弱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3.2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村及组织运转日益艰难。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规范管理,经济收入日益缩水,而债务却日益增加,使得村级组织运转困难,这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集体经济一直是农村大力倡导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由于管理制度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没有新的发展举措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致使营收困难,经营乏力,农村居民的收入在逐年下降,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要承担加倍的损失和付出所有积蓄的代价,这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发展规划导致了如今的局面,没有把农村的生产力和创造的价值有效利用,资金和人才都在慢慢流失,农村的集体组织运转已经十分艰难,使得农民的发展信念产生动摇,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3.3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效益低。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市场需求多样化,转向生产高收益产品,导致农村的结构越来越不合理。许多农民盲目的跟随转变,不考虑自身优势,使得种植风险增加,不利于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市场需求与农民的生产劳动没有搭配衔接好,致使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市场无法消化吸收,而其他产品则陷入供不应求甚至短缺的现状,农民的辛勤劳动化作流水,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效益降低,这就是盲目的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后果。3.4人才的缺乏,制约经济发展。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想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这就使得农村人才严重缺失,农村只剩下老弱妇孺,使得其发展陷入困境。农村经济发展不完善,难以承担更多人的经济收入压力,迫使很多的大学生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离家外出务工,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农村经济需要的建设人才都流失了,高效的生产方式需要新技术和人才,新农村的建设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境。

4如何解决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4.1加大投入,加强农村设施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投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的基本设施和环境。4.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设立集体经济分工,每个人都有固定职位,并且做好宣传与管理,强化科学管理,转变发展思路,不走落后于时代的老路,创新发展集体经济。4.3调整农业结构,实现经营产业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发展优势产业,去除劣势,不盲目跟风,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推进产品的多样化和优质化,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整体提高,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4.4引进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助力。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鼓励年轻人来农村探索,政府可以出专项资金用来培养专业人才,前提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出一份力,鼓励那些学业有成的人才回家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更要重视新农村经济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只有解决了经济发展的问题才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张立英 单位:沈阳市康平县东升乡政府

参考文献

[1]孟建国.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全国商情,2013(8).

篇14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问题;解决措施;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83-01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村发展决定了小康社会的实现水平,农村经济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农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构想,相对应的对农村经济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但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管理中却相继涌现出不同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的农村经济管理为例,对我国现今的农村经济管理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1 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经营规模偏小,有弱质性

青海省多为农牧业,而本身存在的地质缺陷使其生产能力普遍较低。再加上青海省的人口增加较快,草场沙化、耕地面积减少及土地退化的问题严重,激化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同时,青海省农牧区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恶劣,人民生活水平低,西部的戈壁、沙漠地区生产力低,南部地区气温低,虽有畜牧业发展,但易遭受自然灾害,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弱质性问题。青海省农牧业发展时间较久,但却不具规模,牧民们自力更生,基层干部并没有提供相关技术去应对土壤贫瘠的问题,使青海省的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

1.2 经济管理意识缺乏

我国农村一直沿袭传统的管理体系,农村对经济管理的意识很淡薄,农村建设者并不认为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会有什么大的成效,甚至认为完善相关的制度都是无用功,不会得到农民的认可。在农村经济管理实践中,有些基层干部采用应付的态度开展工作,同时还影响着其他人,使基层队伍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经济建设变成了纸上谈兵[1]。

1.3 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科技素质低

多种因素造成青海省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农民的科技素质低,这些都使青海省农牧业商品率低、经营规模小。青海省农业结构有其不合理性,这与基层队伍和农民的科技水平低有很大关系。青海省光照充足,昼夜有较大温差,适宜水果、花卉或蔬菜生长,但青海省相关方面的发展却处于落后状态,还停留在发展农产品、重数量轻质量的阶段,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突破。

1.4 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的任务很繁重。农村经济管理在监督、审查工作之余,还要对农民在生产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如创新生产力等。在青海省较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需要法律支持,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有法可依。青海省的农村发展不是简单的地域问题,其复杂性要求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支持。

2 解决措施

2.1 改善生态环境

青海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农民造成的,农民的收入少、生活水平低,便会对土地进行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使水土流失现象越发严重。省内的水土流失随着时间不断加重,特别是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同时,土地沙化问题也在加剧,这些现象的避免都需要农村经济管理发挥作用。基层干部可以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普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农民提出治理措施,如加强绿化、河道治理、土壤改善等;更重要的是可以筹措资金来支持生态环境的调整;也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给予治理方案,派发专业治理人员。

2.2 提高经济管理意识

要从群众和基层队伍两方面来提高经济管理的意识。必须要树立基层队伍的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实施。基层队伍可以接受经济管理课程的辅导,明确管理内容和职责,结合青海省自身的情况来确定管理重点,并提出方案。然后,对群众进行道德宣传,思想意识指导行为,只有青海农民深知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才会对政府有信任度。农村经济管理的推进是个很长远的过程,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行动,没有意识的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因此提高管理意识有很重要的影响[2]。

2.3 建设强有力的队伍

农村经济管理都扎在大本营是不会得到效果的,只有把人员分配到各个乡镇,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进行。想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执政水平,必须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这就要对他们进行及时培训。像青海地区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有不同,西部地区土地资源贫瘠而南部地区自然灾害多发,这就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3]。管理人员要实现科技创新,应集思广益,找出更多的发展路子。如果管理人员只是集中在一处进行管理,那一定是收效甚微。管理人员之间应该交流经验、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2.4 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建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是政府依据现状和发展趋势来进行的政策支持。青海省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更明确的划分岗位职责。政府可出台法律制度来支持土质的改善,对治理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发展资金支持,并明确奖惩制度。

3 结语

农村经济管理是维持农村经济良性、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例如组织素质高的管理队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4-6]。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

4 参考文献

[1] 陈国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5,4(5):98.

[2] 张可林.强化农村经济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J].吉林农业,2015,3(23):58.

[3] 祁春节,李崇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创新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1.

[4] 张露,张越,张俊飚,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历史与前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