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教育职业规划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育职业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育职业规划

篇1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前不久刚结束的招聘会上,笔者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很多高校毕业生只把眼睛盯在待遇好、地域优的单位上,而像民企私企、西南地区小企业和待遇一般的企业,则少有人问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在多数学生的观念里,都存在一种优越感,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盲目给自己定位,在待遇、发展、地域等方面对就业单位要求较高,制订的就业目标不合理。与此同时,学生对就业的积极性明显降低,选择继续升学、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等延缓就业途径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多,累计就业人数日益增加,就业压力日趋增大。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非毕业班学生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学校和社会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非毕业班的学生无论是自主获取还是被动接受,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一些与职业规划和就业求职相关的信息,无论正面负面,在学生群体中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一年级新生,其刚经历了高考的艰辛,进入理想中的大学,就在新生入学教育、新老学生经验交流会和辅导员就业形势分析等多个教育环节的影响下,毫无准备地开始与“就业”和“失业”见面。于是,他们就懵懵懂懂的在就业信息和焦虑气氛中,在“就业”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加入了“匆忙———盲目———茫然”的学生队伍之中。大学二年级学生经历了大学的种种考验,更加清醒地看到了自身能力与素质的不足,为了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在就业压力的冲击和功利性目标的驱使下,学生们求知和历练的欲望愈发强烈,这使他们迫切地想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大二阶段都着手于为自己“充电”,从有针对性地选修学校选修课程到进入新东方等培训机构学习,从考取英语和计算机类的等级证书到各类专业和职业性质的资格证书,从辅修第二学位到学习小语种,从留任社团学生干部到参加校外兼职实习,众多的选择和所谓的机会使大学生变得越发浮躁,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大学三年级学生经历前两年的学习生活后,进入了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在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的驱使下,学生开始主动关注和思考就业、考研等发展问题,在准备就业、发奋考研和出国深造之间认真考虑抉择,瞻前顾后,备受煎熬。如果学生在该阶段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目标,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势必会使学生无法安心于为某一发展方向做准备,造成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目标不明确,影响个人发展。

三、非毕业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统观近些年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虽然就业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最后环节,但它却是整个人才培养环节的最终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因此,社会、学校和学生都应重视非毕业生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完成。

(一)大一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该阶段学生刚进入大学这一新环境,对周围一切事物的认知基本上都来自于家长、兄长及学长的描述,自身没有强烈的、成形的理念,可塑性非常强。所以,对该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偏重适应能力和筹划能力两个方面。首先,要带领学生分析所学专业,包括四年内需要接受的教育、本专业要求的基本技能以及未来专业应用的空间和领域。在有了初步认识后,引导学生制订一个四年规划,包括学习、能力、经验、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内容。其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活动的关系,学会做周计划和日计划,并制订相应的、可行的目标,给学生一个好的开始。

(二)大二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该阶段学生对大学开始具有理性认识,对学习和能力的思考也有所加深。这一阶段,学生很自然地分成了两种类型:学习型和活动型,前者由于大一成绩受挫或没有继续留在社团担任职务等原因,将自己定位成学习型,一切以学习为重;后者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或能力突出担任学生干部,将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了活动和学生工作上,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弥补学习上的差距,对将来就业有所帮助。所以,对该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偏重自我定位和构建能力体系两个方面。一年的学习工作积累下的成果和经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大学生活的内涵,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加深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使他们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对于学习型学生,应引导他们构建学习体系,使其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参加学科类竞赛,增强自己的计算机、英语等水平;对于活动型学生,应引导他们构建能力体系,包括组织能力、宣传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在保证基本的学习成绩的前提下,有目的地深入开展活动和工作,丰富能力体系。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规划教育 高职生就业

高职毕业生就业及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毕业生就业工作没做好,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我们要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分析职业规划与就业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还应从就业指导观念的创新发展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出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讨,努力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央为高职教育确立的办学指导方针。目前高职教育占据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各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毕业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毕业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引导毕业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毕业生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毕业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会取得更好、更科学的效果。

二、高职职业规划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尽管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重视,然而此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现实和期望值差距较大、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就业观念滞后等问题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这影响了他们对就业的准确定位。

(一)进行就业指导的时间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毕业前夕的“临时抱佛脚”状态,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匆忙地在课堂上对学生生进行指导。这种指导,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毕业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进行创业教育等重要方面,几乎没有帮助,且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极力扩招,而未认真考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出路。这种把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简单化的做法,不利于解决部分高职教育产品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难以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毕业生对“就业难”问题的认识。

(二)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单调。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这种做法很难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根本满足不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全方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当是全员化、全程化、阶段式进行的,既应有心理学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又要有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活动的各种指导。

三、加强与改进在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实的就业指导措施,明确就业指导目的,创新就业工作方法,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调整更加贴近市场,办出特色,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

(一)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我,进行个性化指导。

高职院校中现在使用的群体性指导涵盖面过宽,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没有针对性。而个性化指导则是为高职毕业生量身定做的个人职业规划,可以使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二)进行“实践加理论”形式的指导。

实践证明,仅仅在课堂上以授课的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远远不够的。空洞的理论总是不受欢迎。应该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就业指导,这是高职学生专业能力深化的基础。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中,并在新生入校起就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指导;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要立足于就业工作的实际案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形成融开放式教学、实用性教学、针对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前瞻性教学为一体的新模式。

四、高职教育就业形势探析

随着市场机制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高职生就业难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观察思考问题,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工作的新思路。

(一)高职就业市场的导向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的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就业市场对高职专业设置和调整起着导向作用。高职专业设置和调整改革,首先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了解并分析就业市场的动态信息,掌握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规格。

(二)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反思高职生就业难现象,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学校的原因,同时还有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如:面向高职生就业的一些传统行业人员相对饱和;人才市场不完善,存在着严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专业设置业设置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这些都影响了高职生就业。

五、解决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的基本对策

1.在就业环境普遍严峻的情况下,高职生要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高职学生既可以从事文化基础和技术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工作,又可以接受一般性的、基础性的岗位工作;既可以在初次就业时积极寻求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又不应拒绝先从灵活就业起步,逐渐积累工作经验,再图新的发展机会。

2.高职院校教育观念从学科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变。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必须具有实际经验的要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3.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了解并分析就业市场的动态信息,掌握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规格。

4.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增加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砝码。

5.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同时专业设置要有“超前意识”。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对本地区或更大范围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重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宏观指导。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颁布后,高职专业名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对人才进行分类统计,使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更具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9.

[2]张琦.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VOL9,(2).

[3]赵发荣.高职院校发展战略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6,(26):29.

[4]罗三桂.转型期大学就业指导者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2005,(10).

[5]冯晓星.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就业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0).

[6]孙江丽,丁倩倩,陈芳.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的创新[J].高教与经济,2006,(01).

[7]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破解[N].南昌:江西日报,2006.10.18,(3).

[8]林丽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及适应性分析[J].浙江统计,2005,(8).

篇3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教育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设想和计划,是结合了自身情况及现实约束因素后,对各种可能的选择和机会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是一百多年前由美国的职业规划教育家弗兰克・帕森斯提出来的。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大学多年来实行的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政策,因此对职业规划的研究很少。实行自主择业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据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被称为“世上最难就业季”。而据《人民日报》报道,2014年毕业生人数将增加28万人,达到727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固然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专业的设置以及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有关,但也与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和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要求。职业规划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原则,它强调“以人为本”。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来开展,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职业规划教育无疑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都是不一样的。加之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准确,这就需要学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大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估,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挖掘自身潜力,扬长避短,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同时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自我,将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自己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能与人很好地沟通和相处等,往往也是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内容,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职业规划教育的。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刚刚起步不久,尽管相对过去而言,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教育水平,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水平还比较低

与发达的西方国家较为完善的职业规划理论水平相比,我国职业规划的理论水平相对还是较低的,对职业规划教育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论述。这是由于我国高校重视程度不足,加之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无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反过来,理论的缺乏又使职业规划教育实践受到制约,因此只能照搬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创新性不强。

2.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我国还有不少高校没有真正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课程。即使开设了这类课程,有些学校也只是把它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选修课而已。另外,有些高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也比较晚,到大三或者大四,等到学生快毕业了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给学生做个培训,这样的培训当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大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理念,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缺乏长远的考虑。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因为确定了所学的专业,因此毕业后的就业也已经是确定好了的,没有必要再去规划什么。有的人所学专业是父母亲帮忙定好的,上了大学后,当发现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得过且过,对职业规划更是不当回事。有的人则是对职业规划教育不理解,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面试指导或培训。加之学校缺乏引导,部分大学生自然而然就对职业规划淡漠了。

4.缺乏专业的优秀教师

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学科,从事这门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是受过专门培训的优秀人才。由于目前高校并没有相关师资培养,导致师资欠缺。为满足教学需求,不少高校只能从别的专业抽调部分教师兼任,甚至只能由班主任或是年级辅导员充当。这些教师虽然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毕竟没有受到过良好的专业训练,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大都只能对学生进行一些就业形势的介绍和分析,解答学生对国家一些就业政策的疑问,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

5.缺乏完备和规范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国家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制定具体的指导原则和目的要求。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目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就只能由高校自行设置和承担,这些课程设不设置?如何设置?什么时候设置?都由高校自行决定。如何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经过学习后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些都是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

1.完善和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国家应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学纲要和指导原则并出台相应政策。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抓得越早越好。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职业规划教育过程间断化、体系单一化、认识片面化、指导粗放化的弊端,使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连续化、体系多样化、认识全面化、指导细致化。实践证明, 那种从小学到大学, 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往往使得学生们从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方向; 而仅仅在大学阶段,甚至只是在毕业前夕,才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就会使学生因为缺少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从中学阶段就抓起。最近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方案改革措施,提出高考将分为技术型和技能型高考,这其实就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分流和指导的一种改革尝试。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优势,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规划,逐步发现和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将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进行设计,以便和高中以及大学的职业规划衔接,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和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机构,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改变过去那种零散、应付式的职业规划教育。该机构应该集规划设计、实施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及时解决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还可以解决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理论水平较低的问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认真探索在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规划的路子。

(3)积极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体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如果单靠国家教育部和高校是难以完成的,因为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引起的各种职业变化。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家长、大众传媒等全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政府要参与其中,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教育主管部门,认真实施相关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政策,为高校、用人单位搭建起一个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与此同时,要发挥好企业等用人单位在职业规划教育当中的作用。因为在社会实践方面,用人单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出去的机会,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只有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把这个事情办好。

2.应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教育的必备内容认真抓好

(1)从观念上改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有可无的理念。高校应把职业规划教育列入大学生的必修课当中,使大学生对这项教育足够重视。如果把高校比作企业,那么大学生就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产品的质量就必须过硬。高校应该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对职业规划教育给予充分的保障。作为教育的主体,要积极与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使学生能得到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2)改革职业规划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要改变过去那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的简单教学模式。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很快,有自己的主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讨论;或者模拟职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或者走出去,让学生在社会上得到真正的锻炼等等。

(3)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除了要制定大众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外,在后期的职业规划教育中,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兴趣爱好、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供学生进行选择,这样职业规划教育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分阶段对学生实行职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始终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但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在大学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的四年中,每一年的侧重点都应该是不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大学有一种新鲜感,而且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所学的专业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时候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以灌输职业规划教育的意识和理念为主,同时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师或师兄、师姐介绍自身的一些成长经历,特别是发挥榜样作用,使他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与此同时,让他们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二年级,经过一年的职业规划训练,学校和学生对自身的性格特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应该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按照方案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要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自我认知,要摸清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大学三年级,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对先前制定的职业规划方案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不断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让他们有意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的最后一年,要让学生了解当年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安排好他们的实习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思想很容易出现波动,这时候一定要和学生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加强个体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使他们能顺利地度过大学的最后阶段,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它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过去那种靠临时请一些非专业的老师来应付教学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一定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规划专业教师队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首先,可以引进专业的职业规划方面的教师和专家,以补充高校职业规划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现有的有志于参与职业规划方面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送他们出去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职业规划培训师,到学校给学生做一些相关培训,这样同样可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3.学生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做好职业规划的自我定位

大学生作为职业规划受教育的主体,其自我正确的定位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要配合学校通过自我评价体系和专业的测试,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职业兴趣。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自身的思想动态,寻求他们的帮助,使自身拥有健康的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要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爱好,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求职之路打好基础。最后,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只有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四、小结

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科学、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而这有赖于包括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孙静月.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3]刘雪冰.对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4]刘荣军.关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篇5

我曾是一只断了羽毛和爪子的老鹰,在悬崖峭壁边充满了惶恐的挣扎和无边的迷茫……职业生涯规划就像一束光,照进我黑暗的世界里,点亮我的希望,让我学会爱惜圣洁的自己。我开始意识到,该是奋斗的时候,再不努力便没有了以后。也许,拼搏之后的哪一天我能展翅高空,成为圣洁的天使。

青春应该是小小的疯狂加上大大地阳光。

青春,有多少不为认知的泪水?

青春期,我们叛逆,存在极端的心理。眼泪模糊了视线,模糊了前方的道路。因此,大人们说,我们都是远视眼,模糊了离我们近的幸福……

青春,有多少不曾说出的语言?

叛逆期,我们也渴望着一双有力的手把我们从泥潭渊谷中拉回来,也渴望着一盏明灯点燃在黑暗的夜色中,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的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也有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和对孜孜不倦的追求。自幼以来,我时刻憧憬着教师职业的讲台,那是一个多么圣神、多么崇高的职业!为了实现成为一名教师这个梦想,我日日夜夜不懈追求,不停策划,只为到达我那长久以来的期待。

达成愿望的步--自我认识

先贤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想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把握自己的未来发展和成长道路,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科学规划人生的步,然而这一步并不容易。正确认识自己,既不骄傲自满又不妄自菲薄,找到一条适合发挥自己才干的道路,却是值得每个人深思。正确认识自己有以下六点:

1、我喜欢做什么?

职业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喜欢看书,从小我就喜欢看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觉得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2、我能够做什么?

职业能力的强弱对影响着一个人的综合发展。我能讲出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我能弹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我能画出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卷;我能写出工整的字体……

3、我看重什么?

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为选择职业重要的因素,能够扬长避短、趋利弊害、择我所爱、爱我所选,可以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就感。在很多时候,会拒绝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

4、我适合做什么?

我身体协调能力差,在舞蹈和体育方面尽管很努力也达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我比较能说,能写,能画。我大胆,善于言谈,相信在教师职业上会得顺应手。

5、我的优缺点及分析结果

一、我的优点:

善于沟通、为人谦虚较愿意乐于助人,并能总中获取快乐、做事有激情,特别是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更有激情和斗志、性格随和,有团队精神、做事认真,谨慎,有毅力,锁定的目标不到后一刻决不放手、善于为他人考虑,较守承诺,不轻易许诺、做事不张扬,但不甘平凡。

优点的分析结果:入学以来,我一直担任班干,逐渐逐渐中养成了热情服务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性格,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二、我的缺点:

平时较为慵懒,意志力稍有欠缺,常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计划一般都无疾而终、不懂得释放自己,严肃古板、多数时候,做事缺乏思考,缺乏条理性,缺乏创造性、记性不好,马虎大意,不注意细节、憎恨表里不一,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固执,处事不够乐观、较为理想主义,追求完美,总希望把所有的事情尽可能做到完美,可在做的过程种却发现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所以通常会觉得矛盾和苦恼。

缺点的分析结果:常常给自己找懒惰的理由,自然而然中养成了惰性心理。

我并不,但我很努力;我并不丽质,但我很欣赏;我并不富裕,但我很满足……

6、环境因素

一、家庭因素:

我家住在一个遥远而又偏僻的小山村,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可惜交通不便、水电不通,因此,家庭收入低,导致经济困难。

分析结果:

1、因为是在农村里生长的孩子,我从小就学会如何勤俭节约;我从小就学会如何洗衣做饭;我从小就学会如何尊老爱幼;我从小就学会如何珍惜物质;我从小就学会如何感恩他人……

2、因为生长在丰富的自然环境,空气清新,父母长辈和谐淳朴,我幸福安康度过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造就了一颗感恩善良的心。

3、渐渐的,我长高了,渴望走出大山去升学,去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我选择了一所中职学校,希望能在这里释放青春,逐梦飞翔。

二、学校因素:

我是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扶贫巾帼励志班”的学生,就读“学前教育专业”。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是全国第二所举办“扶贫巾帼励志班”的中职学校。“扶贫巾帼励志班”是学校响亮的名片,扶贫巾帼励志班的宗旨是“培育一个好女孩,培养一个合格的母亲,造就一个幸福的家庭”,通过扶贫资金整合,实现贫困家庭女孩全部免费完成中职学业,为老区贫困家庭女孩开辟了光明的未来之路。校园三面青山环抱,四季绿树成荫,红花绿叶争艳,书声鸟语齐鸣,闹中取静,幽雅宜人。学校以“传承商道,缔造未来”为己任,以智慧演绎商术,用心灵诠释商道。努力培养学生“以诚为人、以德立信、以信从商、以技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学生缔造理想职业奠定良好地基础。

在商校里,我学会了承受,学会了担当,学会了珍惜在校的日子和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会在光明的道路逐渐自己的才能,用勤奋的双手创造明天的辉煌。

达成愿望的第二步--职业认知

学前教育专业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概论、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社会学、琴法、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研究方法、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游戏理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音乐舞蹈创编与技法等。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人的幼年时期是人脑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强的时期,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使幼儿智商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使其智力充分发展,为以后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在大学生就业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幼师毕业生却十分“抢手”,就业市场十分宽松。

达成愿望的第三步--确定目标

每一个梦想,每一种追求都要精心规划,才能更容易到达。对自己本身的正确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自己的目标,并进而做出相应的努力。一个人要想成为成功者,确定正确的人生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职业规划的目标是做一名的幼儿园教师。

我的近期目标:

我渴望在2014年6月份能在普通话测试考试中入级为“二级甲等”以上;在20**年能顺利考得“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

我的中期目标:

我渴望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

(1)当一名的幼儿园教师,打造生意店铺(利用业余时间来打理)。

(2)升学本科,进入深造生涯。

(3)自学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

我的长期目标:

我渴望在2020年至2025年成为骨干的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拥有自己的家庭和一片高收入的蓝天。

达成愿望的第四步--可实行的途径

每一个梦想,每一种追求都要精心规划,努力实行,不然,梦想将成为一个空想,规划将成为泡影。

实行阶段:建立期(2014--20**年)。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完成中职阶段的的学习,具体实施如下:

1、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于时间多看书、多参见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2、多练习普通话(时间制,此时至6月份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后):

(1)早晨6点40分起床,十分钟穿衣洗漱,6点50至7点15分朗读轻声儿化词语表,朗读两篇作品(6分钟以内),构思两篇命题说话(6分钟以内)。

(2)中午12点30至12点50分听录音入睡(词语、作品朗读)

(3)下午6点至7点朗读轻声儿化词语表,接着前一天的音节、词语表继续往下读,朗读五篇作品(15分钟以内),构思五篇命题说话(15分钟以内)。

(4)晚上10点至10点半朗读轻声儿化词语表,朗读两篇作品(6分钟以内),构思两篇命题说话(6分钟以内)。

(5)晚上10点40至11点整听录音入睡(词语、作品朗读)。

3、暑假期间2014年7月初至2014年8月中旬:

(1)外出做兼职(短期工),工作环境较好的,一天的工作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这段时间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做到保持微笑,以的状态来迎接每一天的工作。

(2)早起晚睡,珍惜时间,勤看多记爱思考,多下载一些资料(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各种资料和练习题、手工折纸、幼儿游戏活动、五大领域的教案编写),多看一些视频(幼儿舞蹈、幼儿故事、职来职往、书记……)。

(3)为去幼儿园实习做出充分的准备:加强练习,刻苦学习,学会几个幼儿舞蹈;学会唱几首儿歌;学会编几个故事;五大领域中的每一个领域编写几份教案;多看关于幼儿的书籍。

4、实习期间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

(1)善于观察幼儿,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心态和行为。

(2)正确引导幼儿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3)关爱幼儿,用童心去跟每一个幼儿沟通交流;用耐心去指导每一个幼儿;用爱心去关怀每一个幼儿;用责任心去带动每一个幼儿。

(4)与幼儿园里的工作人员(保教员)和谐相处,善于与保育员及幼儿家长沟通交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学习老师们的优点,总结并借助他们的教学经验。

(5)做一个勤奋、用心的实践者。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

5、为参加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做好准备。多看考试科目的书籍,收集各种试题和考过的试卷自行填写。

实行第二阶段:充电期(2016至2020年)

这一段时期是不断积极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中重要的时期,具体实施如下:

一:20**年毕业后从事幼教职业;并利用业余时间运用多媒体,手机等接收信息和联系方式打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商海道路;自学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

(1)在幼教职业中敬职敬责、尽心尽力去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以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每一节课、迎接每一个小朋友。

1、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着良好地日常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劳逸结合、按时按量饮食)。

2、提醒自己保持微笑,保持良好地精神面貌。

3、做好家园合作工作:用心呵护每一个小朋友,保持和家长联系沟通。

(2)多接触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物,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以诚信为本,抓住、创造机会,为自己的商海生涯铺一条宽敞明亮的途径。

1、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接触或创造一些新颖及吸引他人的话题。

2、尊重他们,幽默、礼貌用语。

3、主动接近,大胆交流。

(3)以自学为主,为报考中小学教师做好准备。

1、刻苦研究每一道试题,勤学多练。

2、不松懈自己,不轻易说放弃。

3、多与中小学教师交流,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借鉴他们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二、20**年毕业后继续升学深造。谁不想要一个野心勃勃的以后?谁不想要一个功成名就的未来?我认为,只有不断的战胜自己,不断的超越别人,在职业岗位上才会得顺应手,才会胜任自己想要的职位。“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个观念已在我的脑海里,心里边根深蒂固,我坚信: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思想、心态。毕业后,我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工作,要么上学。进入工作状态中的人常说:人生中五彩斑斓的日子便是穿着校服上学的日子。我还是很喜欢上学,假若我能继续上学,我一定这样做:

(一)勤学好问,从老师的身上多学一些知识,从同学的身上多看到一些不同之处,之后善于总结自己。

(二)积极参与学校主织的各项评优活动;热心加入校园里的各个社团。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课余时间进行兼职工作,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求知的欲望。

(四)努力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减轻,分担父母的心理、经济压力。

(五)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并且自强不息。虽是一名女子,但也要有自强的勇气和自理的决心。

实行的第三阶段:攀升期(2020至2025年)

这一阶段,我已完成了生命中的很多任务,要真真正正的活出姿态,活出色彩,活出原本的精彩。具体实施如下:

1、一切恢复之后该有的工作状态还是要有。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做一名、骨干的教师。团结同事,和谐家长,关爱学生。

2、打理自己的商业道路,不怠慢每一个环节。

达成愿望的第五步--体验与订修

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当然,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但是,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卷尾语

谁不想要一个野心勃勃的以后?谁不想要一个功成名就的未来?只是,未来的以后太遥远,你我在追求过程中都遍体鳞伤,甚至面目全非。还好,我们还有梦想,人生不再那么荒芜渺茫。奋斗的青春美丽,就让我们在这里活出姿态,活出色彩,活出原本的精彩。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创业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143-02

一 现状

随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也正从“高级知识分子”到 “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各高职院校面临生源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只能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按照灵活设置、宽窄并存的原则,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各校还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实施订单式培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着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办学之路。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素质不高等,一方面全国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捧着简历四处求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0多万个就业岗位“等米下锅”,岗位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增长,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情况仍然很严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和不足造成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加强职业规划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二 课程内容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设职业生涯准备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正确认识自我,探索和认识职业世界、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拟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清楚自己在进入职场前要做好哪些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准备、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职业生涯准备课程首先讲授课程开设的意义、职业与事业、热爱专业、找准职业方向;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原则。其次是了解自我,包括性格与职业,人职匹配与职业性格及特点,掌握性格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职业,了解职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与职业、人职匹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规划。重点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包括就业准备和创业能力。讲授就业政策、就业的思想、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转变。介绍情商培养及职场礼仪,劳动权益保护和如何写简历及如何面试,模拟面试,培养创业与创新意识,了解创业基本知识,说明创业必备的能力、素质,对创业有理性的思考,了解一些创新知识对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社会的认可度不高,高职学生中的一部分人难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当代高职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通过职业规划课程,我们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职业指导,而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为满足社会公众和他人的需求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最终实现自己高层次的人生需求。

三 课程改进

高等职业教育属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对象直接面向社会和生产第一线,人才培养规格应定位于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因此,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本地化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域这一地方特色,高职毕业生主要面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课程设置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学生的职业规划应适应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1.教学内容设计

在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应正确定位服务区域,因此,课程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所讲内容是否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相一致;(2)需要不断地接收新的信息,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与经济、行业发展相协调,使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3)所涉及的专业课程内容应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动向。高职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某种职业岗位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它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的,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2.社会素质的培养

为了培养职业适应能力,建议职业生涯课程体系要兼顾多种专业方向,拓宽知识面,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首先要培养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对于就业者来说,做人的道理和工作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和实践中逐步积累与培养,但前者必须从学校抓起,形成良好的习惯。高职院校要通过思想素质教育让学生努力达到对所从事的工作有责任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次培养职业适应能力和善于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日益增多、日益重要,日益需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合作,没有处理社会关系能力的人、不能与人合作的人,将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在高职素质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思想上加以正确引导,注重对学生人际关系知识、人际交往技巧等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迎接困难的准备。

3.培养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是一种提高受教育者自谋职业或就业能力的教育,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包括:创业的概念;我们要成为创业型的人才;创业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树立终身创业的概念。(1)注重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者个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活动中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的动力因素。在创业意识的教育中,应启发学生产生创业的需要,即自己创业的要求、愿望和意向。(2)打好创业知识基础。创业知识包括怎样选择、建立、管理一个企业的有关知识。在创业教育中,创业知识教学主要是提供创业知识框架和最基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创办企业或公司有关的法律和财政金融事务;二是与企业或公司内部运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创业策划、资金运作、筹资融资、资产管理、成本控制、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产品服务等;三是管理学的一般基础知识。(3)加强创业品质培养。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企业家应有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创业品质培养,例如:有胆识、有风险意识,能将自己的目标付诸行动,不优柔寡断,勇于承担行为后果,心理承受能力强;能自主地处理问题而不愿受他人左右,能排除外界干扰,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断并予以贯彻实施。

四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对技能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高需求的时期,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因此,高职院校除了把理论基础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岗位培训、创业素质教育也应该放在学习期间作为主要培养手段。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它的发展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应注重学生个体的感知和体验。培养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进行技能训练阶段和岗位训练阶段,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基本共识。同时,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学生毕业后就可很快融入社会,适应很宽的职业岗位。

参考文献

[1]李和忠、何良君.以就业为龙头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4)

篇7

关键词:幼师生 职业规划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生态体验

随着幼儿教师行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到幼师队伍中,给仅有大中专学历的幼师生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幼师生就业引入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部分学生存在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对前途感到迷惘。她们在自我认知、职业角色认同、职业环境分析、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普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茫然性,于是就业、择业中出现了茫然无助、自卑畏难、眼高手低、受挫感上升等复杂的心理反映,负面地影响了从学生到老师的就业角色转化和从学习社会到服务社会的心理责任过渡。

如何帮助幼师生建立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完善学生就业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如何把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理念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已成为幼师毕业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怎样对幼师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作为理论支撑,运用生态体验教育模式作为实践模式,架构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的两只主翼。从幼师生个性发展特点和幼教职业特点出发,让学生明确“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什么可以支持我?我将成为什么?”通过学生对人格特征与职业环境的关系、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了解,用积极的心态来解决在择业、就业、创业中面临的心理困惑,用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路径激发学生从体验活动中感悟职业发展与生涯幸福。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心态的调整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生态体验教育是一种回归生活、凸显体验、感悟生涯、激发潜能、开启生态智慧、优化积极生命样态的实践模式。

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模式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这两只主翼,初步构建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模式。使幼师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开发心理潜能,树立积极的心态,提升自我效能感,优化幼师生的职业生涯样态。从体验活动中去感悟职业,将学校的世界延伸到工作的世界,将学习学业、探索职业及将来就业紧密结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就业观,提高个人就业竞争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享受幸福的职场人生。

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模式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系统地让幼师生了解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职业价值观、兴趣、能力以及个性特征;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内职业生涯发展及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最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发展方向。以此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从业与创业的意识与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未来就业、择业与创业的职业素质,最终实现人职匹配,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为,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感受为主要途径,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即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让学生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调整和构件自己的认知结构,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状态,表现出热情、活跃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注重引导学生悦纳自我,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解决就业、择业及创业等方面的问题。

生态体验实践模式是遵循体验活动、从体验中去领悟的流程。在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中,进行师生生态位的优化和创新,以自觉超越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和传统师生关系的拘囿。通过创设一定的自然生态、类生态、内生态,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体验活动,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生态体验实践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活动设计上要强调“体验”,重视“感悟”,这是实践模式中最核心的两个要素。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重视体验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构。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的反思感悟形成内化过程,体验中澄清她们的职业价值观,厘清她们对职业规划教育意义的重新认识,激发她们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感受的共情,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感悟为顿悟的体验反思过程。促使幼师生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改善,培养幼师生职业生涯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用积极的心态去规划、实践自己的职场生涯之路。

有效运用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的两只主翼即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模式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构建了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的内容体系:

1.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一步——知己: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悦纳自我,完成霍兰德的“兴趣岛”、舒伯的“彩虹图”、人格盾牌等体验活动,了解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做到人职匹配,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二步——知彼:通过体验活动“生涯人物访谈”、“探索工作世界”对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工作世界的变化与需求有所了解,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各种挑战。

3.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三步——抉择: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在求职与就业、创业中的会产生巨大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4.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四步——目标:通过体验自己是吃苹果的毛毛虫的活动,来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积极健康发展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5.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五步——行动。成功的职业规划除了有理性的抉择、远大的目标之外,最重要的是积极的心态与积极的行动计划。

幼师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研究的实践路径有:生涯联想、人我是谁、人格盾牌、生涯人物访谈、兴趣岛、冲出重围、成就故事、理想与专业、解手链、时间馅饼、生命线、时光隧道、金钥匙、职业规划设计、模拟面试、心的启航等多种教育实践路径。实践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促进班级成员的互动合作。通过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培养个体积极的心理态度,增强个体适应社会的“力量”,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目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模式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作为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的两只主翼,用积极的心态塑造积极的人生,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全身心地获得心理感悟,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习惯形成为稳定的积极心理品质。

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的两只主翼,让学生感受职业规划教育的无穷魅力,更让学生的职业生涯道路绽放如花!

参考文献: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教授的核心研究理论。孟万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

2、生态体验教育模式:刘惊铎教授的核心研究理论。刘惊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3、孟万金,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6月13日

4、刘惊铎:生态体验式道德学习引论,《中国德育》,2006年02期

篇8

[关键词]职业规划 理论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10-01

一、职业规划的背景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追根溯源,职业生涯规划的雏形开始于美国学者帕金斯20世纪初提出的职业指导,并且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职业指导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指导的主要方式是指导为主或者单纯的指导。[1]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是较早在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国家,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法案保障。比如美国设立了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OICC),该委员会提倡从小就要重视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在不同的时间段要有不同的职业生涯分工。20世纪6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欧美传入我国,在企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直到2000年之后,我国相关的研究才开始正式起步,文献研究也开始增多。

二、高校职业规划的理论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对此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陈志新、杨春梅、焦啸云通过对广西9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前景认识不够,对未来信心不足,对父母、亲朋和同学依赖性较强,学生渴望深入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但只是获取渠道较窄,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意识较弱,学生对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较高的期望值,但评价不高。刘红英和汤海斌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和对策分析》中指出,当前高校校内组织不完善,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人员,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专业性不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方法,工作不能贯彻始终。曲光明在《关于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的建议》一文中提出,目前大学生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学校指导不够规范,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尚未形成。白强和高定伦就如何进一步改进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这一重要课题,对重庆地区15所高校3500名高年级大学生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调查》中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持续性差系统性不强、实践平台窄、合力性不足等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尚在起步阶段,教育机制存在问题,系统性较差。而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只是简单的加以引进,简单地套用西方理论和方法,不能对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合理的指导。同时,大学生本身意识的薄弱,也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重要阻力。

三、高校职业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对此仍需不断完善。

首先,在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者中,大都是思想政治或者教育管理方面的学者,而学习心理的则相对较少,所以,在未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中,心理学者应积极加入这一队伍。其次,张建芹在《关于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领作用分析》中指出,专业课老师应该主动进行课改,引导学生确立合适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之后要引导学生根据职业方向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最后,结合实际,积极鼓励学生为实现职业规划做好准备。[2]使得职业规划指导更加切合实际情况,增加其现实意义。第三,姚志红在《建构主义理论给高校职业规划课程教学的启示》一文中指出,从构建主义理论出发,结合高校职业规划课程,提出了教师角色转变和持续学习理念,“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多种模式灵活教学方法、建立“第二课堂”和全站式服务体系等有益的教学建议。[3]

由此可见,对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我国学者已经从各个方面开始着手深入,使得整个研究体系更加全面。

四、结束语

随着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社会的焦点,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长期、系统和复杂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根据个人的发展现实和社会未来的变化趋势理性认识自己,理性认识社会,理性认识职业规划,才能成就自己的光荣和梦想。

【参考文献】

[1]董研均.2007年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8(9):14-16.

篇9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然而社会资源有限,国家并没有能力为这些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在这种供需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在所难免。在这个大背景中,不少学生开始抱怨社会不公平,他们将就业难的怒火一味的撒到了教育制度身上,认为大学所学东西并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些学生甚至悲观的认为自己大学四年白上了,好多地方因此出现了弃考,弃学的现象。我国的高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在大学中不仅仅能够获得职业技能,更应该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全面的提升。可是大学生普遍存在功利的心理,他们认为只要大学四年努力学习,毕业后就理应迅速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实践证明,大学生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必须提前进行职业规划,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那么如何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呢?本文将具体阐述清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教育

每个人都需要进行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作为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大潮中脱颖而出,必须提前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规划。从高校方面来讲,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生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必须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自己学的什么专业,自己的专业特长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许爱好是否适合从事该职业,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脑海中找出答案。要想使学生对自己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需要学校和学生自己双方面的努力。从学校方面来讲,首先是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在大学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使大学生在观念上认清必须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事实。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学生在明确了这一观念以后,就要学会结合自己进行规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属于什么性格类型,通过一些小小的测试和平时对自己了解,得出自己的性格类型,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告诉学生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合适与否。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后,就要针对这一职业范围进行规。比如有些学生性格开朗热情,那么他可能比较适合从事销售类的工作,这些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适合该类学生去做。在确定了这一目标之后,这个学生就要积极去锻炼这方面的能力,或者去阅读销售类的书籍或者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适当的做一些类似的工作,比如兼职或者文案写作。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扩充自己的能力。学生方面说,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所学专业,等等,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规划,比方短期之内要使自己向某个方向发展,并初步具备相关的能力,然后为自己确定一个长期的规划。矢志不渝的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努力。

2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在进行了科学的职业规划以后就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规划是理论指导,而就业就是具体的实施步骤。作为学校方面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好多大学生在就业面前显得很盲目,他们一般心态很浮躁,有些大学生由于心高气傲,他们对很多工作都很不满意,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大城市,大企业才是最佳的选择。在这种心态下去择业肯定会失败。因此学校要针对学生们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迷惑,进行科学的指导,使他们树立平和理智的求职心态,首先要明白自己能干什么,然后去寻找相关的工作,刚开始要注意经验的积累,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作为求职者,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方面要不停的告诫学生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以适应以后的工作要求。学生要自觉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然后在学习之余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比如学营销的可以从事促销等,学新闻的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求职能力。再次,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在求职中很多细节会影响求职的成功与否,因此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教育,比如在简历的制作,服装的搭配,面试的技巧等等,作为学生平时也可以留意一些成功的求职经验,或者参加一些招聘会,在平时就锻炼自己求职方面的技巧。另外要注意搜集相关信息,比如那些工作缺口比较大,哪些工作已经饱和,如果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的性格不合适从事相关工作,可以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渠道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篇10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结合自身特点,找到自己和社会的结合点,树立职业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为将来的职业进行准备,把自己培养成为适销对路的“产品”的教育过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与以往的就业指导并不完全等同。就业指导较多的是关注政策答疑、招聘信息搜集、应聘技巧等层面上。职业规划教育则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着眼于大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

1、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

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

首先是“人”。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包括兴趣、特长、性格、理想、价值观、生理特征等内在因素及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家庭、爱情(婚姻)等外在因素。大学生只有对自身条件和职业潜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够确定未来职业领域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

其次是“职”。要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社会,包括职业、行业、职位等因素。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农村,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地区,职业规划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规划时,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职业规划时,除了要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要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

第三是匹配。要指导学生在“人”、“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职业规划书”。“职业规划书”包括职业目标、实施步骤,相应的学习与培训计划等。现阶段的学习与培训计划重点是在校的学习与培训计划,主要有:课程学习计划、专业技能训练计划、社会实践和经验积累计划、视野与知识拓展计划、相关证书获取计划等。要指导学生时刻关注条件的变化,从而不断对“职业规划书”进行评估与修订。

2、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就高校而言,职业规划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由于学生的个体特点、发展水平不同,所以职业需求、适宜的工作岗位、工作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看,职业规划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使学生获得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技能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选择后的心理调试工作。

就社会而言,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如果大学生能够理性地评价自己,找到相对准确、理性的职业定位,那么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跳槽一族”等现象就得到有效地控制,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进一步优化,从而促使社会更加稳定与和谐。

就学生而言,职业规划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职业规划促使大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达到人才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双重目标。因而,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往往起着独特的催化剂作用。

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发达国家,职业规划教育非常普及。比如在英、日、美等国家,从中小学就开始系统传授职业规划知识,到了高中,学校就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队伍,请专家给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即便在高校,教育效果也不理想。许多高校主要依靠开设一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举办一些讲座等形式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有的还成立了职业规划咨询机构,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针对性差。目前,许多高校主要依靠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使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了系统的认识。大学生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多场职业规划讲座听下来,自己的职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适合自己的职业依然没有找到,毕业后要发展的领域依然不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职业道路依然是一片茫然。这恐怕也是这类讲座“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大学生渴望的是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2、个性化指导跟不上,系统性差。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着眼于大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师资缺乏,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满足职业规划教育系统性的要求。

学科教师的职业规划教育作用

结合学科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基本途径。由于学科教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职业规划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学科教师要增强职业规划教育意识,深入挖掘自己的职业规划教育优势,努力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1、学科教师具有教育技能强,对本专业、行业熟悉,与学生接触广泛,与学生的亲和力强,学生容易接受等方面的优势。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更具针对性。由于学生对此话题比较感兴趣,有利于与学生拉近距离,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2、学科教师的教育与指导符合职业规划教育系统性的要求。学科教师能够在大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根据“人”、“职”情况的变化随时加以指导,因而教育与指导更符合系统性要求。

3、学科教师数量多,可以满足职业规划教育个性化指导的要求。学校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大致地把每个班的学生分配给各个学科教师来指导。

4、学科教师与往届毕业生联系较多。学科教师可以利用与往届毕业生联系较多的优势,请他们到学校向大学生介绍自己职业发展情况及本专业的就业现状。

加强学科教师职业规划教育的途径

1、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科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关系。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仍然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形成职业规划教育氛围的最基本的因素。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学科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专业课程教学起辅助和针对性指导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够关注个别差异,从而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

篇11

【关键词】职业规划;实践教育;外语专业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由于在校期间更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实践锻炼,导致大学生在走出象牙塔,迈向社会时,实际岗位操作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从而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为缓解这一矛盾,同时促进大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我国日益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努力使之成为系统性工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始终,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但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意识不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方法、途径缺乏系统的了解;有些高校还没有把职业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专业背景差异较大,缺乏专职教师;职业咨询和生涯辅导等专业培训体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拓展和实践;职业规划实践教育方面理论研究还刚刚起步,缺乏从事职业规划研究的教师,缺乏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高校还没有建立一套与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践模式。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特别是实践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规划中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

职业规划实践教育,就是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后,让其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践出真知,只有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职业规划中实践教育的价值。

职业选择是职业活动中的重要决策行为,是大学生根据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职业接轨的第一步。对于大学生而言,未接触过的社会有别于校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他们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调整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通过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准人生目标,权衡家庭与朋友、工作性质与个人特长等因素,做出更科学的职业选择;通过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本专业中找到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明晰自己是否适合职业岗位,否则就会产生荒废大学生涯的遗憾之情,以致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职业生涯中去;通过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身优势、劣势做客观分析,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规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高校外语专业实践教育模式——以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当前,外语类专业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仅以英语专业为例,2008年,全国已有近1000所高等院校开设本科英语专业。浙江省本科层次的高校共有29所,其中26所高校设有英语本科专业。在外语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学生缺乏实践技能,高度同质化,不能满足行业飞速发展对人才个性化的需求。因此,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正逐渐向强调“应用型和专业型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在2011年学校制定的新十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学校建成“教学服务型”大学,突出了应用型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以这一目标为总体导向,通过对实践教育的改革,强调实践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将实践的理念和行为渗透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教育环节,逐步推进,改善形式,形成学生实践活动“四年一贯制”,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校“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在实践教育和专业应用能力上下功夫,突出实践性导向,通过开展校内外职业体验活动、外语实践实训、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具有复合型、现场应用型和职业化三大特色的新型外语人才。

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致力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校企政合作、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尝试建立多维度学生实践教育模式。校内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大学生活动中心、实验室等作为大学生实践场所。学院于2004年4月成立校外语园区,大力开展常规性和专项性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组建外语电台、外语培训班、外语角、外语沙龙、外语代表队等,为外语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践提供平台。从2009年至今,学院陆续推出“亮羽”、“丰羽”、“展翼”、“千人业师”实践指导及成长成才的系列讲坛活动,通过企业家、行业人士、校内外专家学者、青年教师、优秀校友、优秀学生代表等的讲座、访谈、工作坊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如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素质等规划人生,并认识到“文”、“技”结合的重要性,加强实践教育。学院通过开展英语实训、英语实践技能拓展、日语实践等系列课程,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提升外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开展院区合作、院校合作、院政合作,陆续建立了大关东一苑社区、长鸣寺巷社区、锦绣社区、北苑中学、时代小学、杭师大附小、明珠实验学校、杭州外语实验学校等十几个校外实践基地。由专业老师带队指导,在组织传播中西方文化,服务社会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学院还与包括嘉兴飞创、杭州汉世商贸有限公司、纳思英语杭州北雅外语专修学校等十几家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每年输送学生到企业开展假期实践和毕业实习,推动就业。此外,学院还与杭州东忠集团、印孚瑟斯、塔塔、杭州弘毅等多家服务外包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院企合作实践试点,通过嵌入式课程、岗前培训、实训实习等方式,拓展学生实践能力。如:“东忠班”,尝试“嵌入式课程”。依托学校语音室和东忠集团在校内建设的软件培训室进行,为学生从事软件开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岗位的工作提供实训;“印孚瑟斯班”,实施“集中性岗前培训”;“塔塔BPO班”,采用“专业实践 + 岗前培训 + 带薪实习”模式。大三暑期在企业专业实践,大四上企业进校岗前培训,大四下再次进入企业带薪实习;“弘毅班”,从面向单一企业的培训转为面向市场的“虚拟班”培训,如各类虚拟外语实践、实训场地的建设等。

参考文献

[1] 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 刘学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实践教学关系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3] 章清,杜志宏.基于“成才规划”民办高校学生教育模式实现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9).

篇12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生 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是一种通过对职业活动、潜能素质、社会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积极准备就业能力、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将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以及使职业生涯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相对国外成熟的职业规划教育理论体系,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严重滞后,到近年来才逐渐被广大师生认同和了解。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但认识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更加特别的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因生活环境、语言差异、文化背景等不同,使得他们的就业压力问题往往更加突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更是关注不够。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入学和就业上会享受很多特殊的优惠政策,长期由政府包分配,安排工作,很多用人单位是为了落实民族政策来接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实行“双向选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上的优惠政策都被取消了,用人单位更多开始以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为标准选用新员工。因此,一些因政府优惠政策得以进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如果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不能充分准备就业能力、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就会导致在毕业时缺乏竞争力,再加上语言差异、文化背景等因素,必然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

当前,我国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这方面,还有待积极探索投入。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对职业规划教育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普遍开展得并不广泛和深入,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开展得更少。总体而言,普通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设的职业规划教育比较少,而一些民族(民族地区)类的高校已经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上有一些专门的投入和研究,但仍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很多高校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在普通高校内,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会受到特殊的关照,在贫困补助、助学金、生活安排等很多政策上都给以倾斜,但却往往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导致很多在普通高校内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特别的职业规划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职业规划观念比较滞后,在面对就业问题和压力的时候,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逃避问题、郁闷和困惑。而普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由于不是学生工作部门,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了解和分析,导致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而普通的职业规划教育中,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过于看重学生在求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指导,缺乏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瞻性,更谈不上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给予合适的指导。

(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的领导和老师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较为重视,开设了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增加了实践环节。但他们却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在普通高校内,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的数量较少,学校领导在考虑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的时候,认为对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与普通学生一起实施,极少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问题单独提出来给予讨论;另一方面,在民族(民族地区)类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学生的比例较大,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老师们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的竞争力,也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对职业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他们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常常会产生很强烈的挫折感和郁闷感,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逃避问题。

(三)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经验和研究。

由于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高校根本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因而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经验和研究。通过学术检索工具进行检索,极少有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资料,表明这方面的研究极度缺乏。

三、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

努力提高高校师生对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是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一方面,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很多高校领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意识并不强烈,导致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要努力提高职业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表现得底气不足,缺少自信,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差。在面对已有的劣势情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更要积极调整好心态,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各方面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次,要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一定要避免“一次就业定终身”、“找铁饭碗”的传统旧观念。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就业方式,通过自主创业、西部计划、直接就业等方式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积极把握住每一次就业机会。最后,要及早规划,认真参与到职业规划教育中去。从进人大学校园的那刻起,就要着乎准备职业规划,做好自身定位分析,确定奋斗方向和目标,认真做好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准备。

(二)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体系。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才摇篮。培养、教育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友谊具有更加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高校在培养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同时,也要积极做好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体系是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

首先,建立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机构,特别在民族(民族地区)类高校内,一定要建立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组织是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专门的机构从事专业的工作,才可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其次,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老师的培养工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要选拔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从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以更好、更深入的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篇13

【关键词】生涯发展理论 职业规划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度回首自己的求学生涯时,似乎都难免留有遗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并未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以至于毕业之后追悔莫及。由此可见,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进行有效指导意义深远。

职业规划与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指导学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与安排;而生涯规划,则是在人生探索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挑战、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做好相应工作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根据生涯指导大师萨帕(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我们可以将每个人的一生划分为出生、成长、维持、下降、衰退等多个不同的生涯阶段,而且每个人的一生都将扮演着多种角色,如“学生”、“职员”“失业者”、“市民”、“劳动力”、“家庭成员”等。每个个体不同的角色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进而形成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此外,角色活跃于四种主要的人生舞台:家庭、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各种角色先后或同时在人生的舞台上层叠出现,直至退休,退休之后仍有几种角色延续至终。

结合心理学知识来看,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要经历六次重要的转折。具体过程为:“从母体里分娩出来到人世间”可视为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它将人从一个封闭、安全的环境里带到了一个充满各种变数的环境中。“从幼儿园到上小学”可视为人生的第二次转折,它把人从娱乐、游戏、玩乐阶段带到了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阶段。“从中学到考取大学”可视为人生的第三次转折,它将使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大学毕业到走入社会”可视为人生的第四次转折,在这个阶段,它把学生从简单的“三点一线”生活带入了复杂多变的境地,需要他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需要他去扮演多样的角色。人生的第五次转折就是“离退休之后”,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又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原来的工作为主转变为养老休闲为主。人生的第六次转折就是“生命的最后历程”。

在经历每一次转折之后,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能力倾向、自己的职业目标,当然也就可以形成独特的自我感受。在两个相邻的转折之间,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所面临的困难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所要扮演的角色和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做出调整。在上述人生所要经历的六个转折中,对人的一生起决定作用的转折应属第三次和第四次,也正是我们每一位高校学生工作者所应重点把握的阶段。

职业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调查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职业规划工作必须结合毕业生在社会中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来开展。在他们的求学生涯结束后,即将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挑战就是来自于所学的专业化知识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围绕“学以致用”的核心主题来指导和规划大学生的求学生涯。

笔者在对1962名大学生所做的关于就业压力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竞争激烈”,30%的人认为“有一定的竞争”,而认为“就业前景良好”的仅占2%;另外,有42%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担心”,2%的学生表示“比较害怕”,还有49%的人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

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高校毕业生普遍非常关心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同时却又非常缺乏对自己生涯发展的科学规划。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与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学生潜能、提高综合素质。职业生涯探索的全过程是本着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则来实施的。因此,在确定目标、制定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引导同学确定合理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够步步为赢、层层体验。高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需要围绕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需要分时段进行。

笔者曾经帮助一名机械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职业设计与规划,他的定位是毕业后当一名采购工程师。首先,通过调查,我们清楚地了解了采购工程师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入学的时候就让他了解机械专业的就业基本情况,接着让他在头两年学好专业课,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同时了解工作环境和相关的职业要求,进而再让他选择就业的目标和范围。其次,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开始指导他做一些职业能力倾向的测验,检测他是否适合当一名采购工程师,然后围绕他的发展方向确定必修、选修课程;他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方向有意识地去自学相关知识;必要时还可参加一些相关课程的学习或是社会实践。再次,他要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去收集具体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用人单位企业文化、用人单位薪酬制度等。最后,他还对用人单位的期待进行了分析,围绕用人单位对其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自我塑造与准备。经过以上具体、细致的职业规划,我们相信他在应聘采购工程师的岗位时,必定能够发挥自己的实力,表现出应有的竞争力。

不同阶段的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建议

围绕职业定向研究的思路,高校相关部门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应贯彻始终。在充分了解毕业生就业状态的基础上,可以分四个阶段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入学初,学校的职业指导应当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相结合。学生之所以在选择人生发展方向的时候陷入彷徨,主要在于对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没有清晰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做一系列的职业生涯指导讲座,帮助他们树立好自己人生发展的大方向。此外,在入学伊始,学校可以组织院、系单位向学生提供其所学专业的优势、基本状况及未来发展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树立起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信心。要积极引导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明确他们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帮助其进入到职业规划的正常轨道。

求学中,学校应分时段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在第一学年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主动提高适应社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强化职业理想,并以此形成持久、稳定的奋发向上的动力。与此同时,应将就业指导工作全方位地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以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为特点,让学生感到亲切、实际。次年,要帮助学生收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一切机会,深入现实社会进行实践体验,使学生通过职业实践,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与竞争意识。在第三学年,要帮助学生分析自我、了解自我,并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必要的职业经验指导培训,让学生确立具体的就业方向。学校及院系要经常与公司、企业加强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些公司实习、见习、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就业前,就更多地了解社会,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

择业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针对学生即将迈入社会的实际情况及其特殊的心理需求,使同学通过培训能够了解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具体而言,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毕业生是否有正确的择业观,是他们能否正确认识自我,理解社会的关键,也是造成他们心理矛盾的主要原因。其次,要向学生提供一些当前的和变化的职业动态信息,包括职业的性质、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等。再次,要传授给学生灵活多变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如通过模拟求职现场,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胆识、能力,做好一切心理准备。要帮助学生提高鉴别能力,使他们能在眼花缭乱的招聘广告面前明辨真伪。在择业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传授一些择业的原则,比如要面对现实,力求适应,争取主动,注意比较等。

篇14

一、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

1.高一年级

在高中阶段确定生涯教育课程内容时,必须注意到我国大多数初中没有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这一事实。同时,高一学期末学生要进行文理科的选择,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第一次选择,因为文理分科会在一定范围内限定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继而影响到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向。因此,在高一阶段,职业规划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对职业规划相关理论的学习上,并且针对文理分科教育学生对自身的个性、兴趣、能力倾向有初步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客观、科学地选择文理科。

(1)引入职业规划概念

教育学生基本掌握职业规划的概念及职业发展理论,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自己已经经过的发展阶段、现在所处的阶段、将来要经历哪些阶段;使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即确定志向—了解自我—评估职业生涯机会—职业选择—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确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让学生理解高中阶段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使职业规划的理念深入人心,为职业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

(2)唤起自我认知意识

教育学生通过各种测评来科学、全面、理智地了解自己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组织能力、身体素质、灵巧程度、创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能力。比如运用“斯特朗兴趣问卷”、“库德普通兴趣量表”测试学生的兴趣倾向,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分析”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学生正视自己测评中的长处与不足,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是否可以弥补又该如何弥补,并能写出自我测评材料,提出改进方案。

(3)合理选择文理科

教育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对自己作出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再结合对未来职业的基本定向选择文理科。文理分科将会影响到高考专业的填报,继而影响到未来职业的选择。可以说,文理科及专业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初步定位,是未来职业选择的起点。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因为高一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变化及课业难度的增加而产生较大的波动。只有符合自己兴趣、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选择才能为将来的学习增加动力。教育学生勇于为自己的未来承担责任,父母、老师的意愿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最终的选择要靠自己来决定,要克服从众心理和依赖思想,以免将来因为糊涂或被动地选择文理科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高二年级

通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职业规划理论和自身个性特征已经有了相对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高二阶段可以让学生对职业世界展开探索,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他们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世界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中可以更多地加入实践和体验的内容,活动要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实际检验自己在前一阶段形成的认识,把学习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1)对职业的初步探索

教育学生注意了解、收集各行业的最新资讯,如行业特点、就业机会、发展前景、薪酬情况、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从业要求等;引导学生初步设想自己将来打算干什么,希望选择怎样一种生活方式,将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让学生明确自己喜欢的职业将需要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哪个范围的知识基础,从而使学生了解从事一种行业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职业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学生懂得选择职业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教育学生明白职业生涯的成功并不是仅以金钱、权力、地位等这类外显的东西来衡量,而是应该看职业能否带给自己工作的快乐、能否促进自己的生涯发展、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教育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靠自身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而不能单纯归因于机遇、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等因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坚定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教育学生学会从自我做起,能够为自己的未来承担起责任,而不是依赖父母、老师,能够承受打击和挫折,勇于创新,知难而进。

(3)对职业环境的分析

教育学生主动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调查、人才招聘市场观摩、应聘面试模拟、寒暑假实践活动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规划和修正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之路;教育学生初步分析当地经济特色以及相关的产业特点、发展前景,为自己将来专业的选择或就业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