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财会档案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会档案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会档案管理

篇1

关键词:财务档案;电子化信息;管理

一、电子化信息下财会档案管理的特点

信息化财会档案除了涵盖传统的纸质档案外,同时还涵盖了通过计算机和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保存起来的会计数据以及财务软件系统,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财会档案的存储领域,但由于磁性介质太过依赖环境,电子数据常常在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丢失情况,所以对使用存放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子档案不像传统的纸质档案可以直接进行翻阅,而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支持方可实现查阅,计算机系统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还注重软件环境系统的优化配置。信息化财会档案由于实现了会计信息的数字化,为统计分析、报表制作等提供了便捷,有效保证了财会档案的高效利用,并且积极促进了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间的优化整合,实现了财会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不过这也带来了财会档案被不法人员篡改、泄露的问题,追究其原因是因为通过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专门的存储介质上的财会档案,常常会受到电脑病毒的侵袭,最终引起数据丢失、影响系统正常运行,此外,电子档案整体信息集中在一起,使不法人员有了恶意篡改数据的机会,并且修改后的电子档案没有特别明显的痕迹,无法将数据恢复到之前正常的状态,最终降低了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电子化财会档案的优势众多,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何保障该档案的安全完整,促进其作用全面发挥,为需求者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是现代财会档案管理的关键。

二、完善信息化下财会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财会档案管理制度。当前,随着财会档案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对内部基础资料进行了统一规范,制定了相应的财会档案管理流程及方法,但在颁布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中虽对财会档案管理流程作了一定的规范,实际却没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制度规范。所以必须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标准要求,加快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涵盖了归档制度、借阅制度、保管制度等,该制度的建立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完整性。(2)加快财会档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进程。过去的财会档案室中不存在先进的网络设备,这样在账务查账过程中,只能通过传统滞后的方式,先在财务系统中调出账务,找出所需凭证号,然后再到档案室中找寻有关凭证资料,如果档案室与财务办公场所之间相隔较远,那么就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制约了工作成效。所以加快硬件设施建设,针对档案管理实际所需优化配置先进的计算机、扫描仪等办公设施,综合财务系统与档案存放地,从而提高财会电子档案的利用率。与此同时,针对档案保管地点和财务人员查询地点之间的空间性,为了方便档案更好的查询,在相关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后,若能研发出和财务管理系统数据有效对接的财会电子档案查询系统,那么财务人员就不再受档案管理人员的限制,可直接调取原始档案,保障了档案的有效利用。(3)构建专门的财会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在财务信息系统数据与信息单据管理基础上,为了有效处理各系统单据关联性不强、连贯性弱以及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可构建一个专门的财会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建立能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操作水平,单据传递实现了可视性、连贯性,信息数据得到了严格保密,权限清晰,将财会电子档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全过程,并且财会电子档案管理高度集中,由于直接使用各类电子单据,逐步摒弃了各类业务的纸质单据。现阶段,已经有企业将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进行了融合,身份认证系统得到推广与应用,签名和公章实行电子化,很好的推动了财会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4)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通过设置防火墙等手段,以防范计算机硬件隐患问题,确保系统安全有效运行;此外,还应对工作流程、文件信息、信息保管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安全性。系统管理员的职责任务是加强流程的监管,这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还保证了系统内生成的财会电子档案真实完整。所以档案管理者必须注重流程管理的科学性。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倾向于梳理、提炼出机构文件处理流程,把档案处理的各环节、内容纳入到工作流程中并生成档案信息,因此企业应积极构建完善的财会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置专门的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完善权限体系,通过双机热备份等有效手段为数据的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安排专业的人员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5)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及思想认识。财会档案电子化,除了具备传统的财会功能外,同时还必须具备使用计算机准确高效计算、分析能力的功能,而这就需要配备充足的专业人才,投身于电子档案的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此外,推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相关领导者必须高度认识对财会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督促相关制度的构建。当前,依旧有部分推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在财会档案资料管理上按手工管理时的经验进行,所以提高财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意识,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6)通过数据标准接口,实现财会信息标准化。随着财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财会信息需要专门统一的标准,这是目前不容小觑的问题,财会信息标准化关键在于实现会计数据接口的标准化。通过数据格式标准XBRL,能提供数据标准接口,促进了各软件内数据的有效转换。运用XBRL可以对企业内部系统进行科学整合,集中各项财会信息,能对不同技术、不同平台及不同软件下形成的商业信息数据进行自由交换及安全提取,重组底层的元数据生成新的财务报表,达到现代化会计制度及其表格要求,通过高效的工具促进报表数据的再利用、传递及储存,防止了各类问题的发生,如财务软件相同但版本不同或财务软件不同都必须提供数据接口等问题,所以对于企业而言,一旦使用了XBRL,就能保证各类数据间的安全转换,实现了财务报告数据的标准统一化。XBRL技术的实践应用,不断拓宽了电子化财会档案数据的范围,同时还全面归纳汇总了标准接口达到标准的数据,实现了财会信息数据的统一。

三、结语

信息化财会档案和传统的财会档案具有紧密的联系,相互配合协作,直接反映了企业未来财会规范化的方向。所以我们应全面突出财会信息化的功能作用,加强财会档案电子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应紧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探索各类先进高效的档案管理手段,更新管理理念,丰富档案管理的技术含量,全面反映档案的潜在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瑾.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2010(4).

篇2

1 财会档案管理的人为因素风险

风险主要为可能遇到的危险或不确定性,财会档案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人为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自然因素战争或者火灾等由人主导的因素;物理因素,比如温度、湿度的控制是否能保持档案的最佳保存状态,是否做好了遮阳遮光防范。

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所有风险灾难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70%-80%的灾难是由人犯错误造成的。对于档案风险也多由人为因素引发,本文主要分析人为因素包含的各个方面。

1.1 领导层方面

财会档案在各个行业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在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中,财会档案关系到金融资本的安全,是风险隐患中的关键环节;但在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校,往往从学校的领导层开始就忽视财会档案的重要性,在学校整体档案管理中被排在次要位置。

研究显示,85%的企业破产或者失败源于领导层的错误管控,而其中73%是源于高层的决策失误。领导层对于财会档案的漠视,也使得财会档案管理鲜有规范的制度条例来指导,这给财会档案管理埋下了风险隐患。

1.2 部门间协作方面

财会档案的管理涉及到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财务部门是财会档案的形成部门,财务部门对财会档案的收集、装订、整理、前期保管等工作将直接决定财会档案的初期质量。但财务部门并非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专业档案部门的协助和配合,而一些高校档案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与学校各二级单位三方面之间的联系仅限于归档交接,并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由于部门间互相不了解彼此的工作模式和需求,缺乏明确的分工,使得部门间互相推诿,造成沟通障碍。

1.3 档案部门管理方面

对高校档案部门来说,档案部门内部管理水平决定着部门的文化和发展,是档案部门能否完善运行各类档案管理的关键。档案部门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

一是档案部门管理者领导水平欠缺,因其职业敏感性,对财会档案人员的要求较高。二是档案员工未能参与到风险决策中,职工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打消了其工作积极性。三是档案管理部门缺乏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注重与本校财会部门以及外界相关档案部门的交流和学习,使得员工专业知识匮乏。

1.4 从业人员方面

档案管理人员是接触档案最多的人员,也是指导归档和利用档案的引导者,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财会档案的安全。财务档案较其他档案更为特殊,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兼备档案管理能力和财务知识。。同时,财会档案鲜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工作接续出现问题,档案部门在查档过程中发现漏装、错装等问题时也会有未能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等情况。

1.5 查档人员方面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科研课题的审计工作也随之增加,对学校资金收支分配情况和对科研课题相关的业务凭单等审计材料的查阅也相应增加。在查档高峰期,因为档案馆的格局和人手不够等限制,不能及时对查档人员进行监管,造成了查档隐患。同时,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实效要求高,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相关查档老师也会派学生来档案部门查询财会档案,这种委托的行为也可能给档案管理造成风险隐患。

2 财会档案的风险管控措施

财会档案的风险管理即预测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对档案造成损失的过程。通过分析、识别和评估了上述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应对措施:

2.1 提升财会档案管理意识

要想提升财会档案的管理水平,首相要从思想上扭转对财会档案的重视程度,提升财会档案管理相关的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首先,要让学校管理者认识到财会档案风险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档案部门要对财务部门及各二级单位相关人员普及档案管理条例,加强其对档案的前期整理水平及保管责任意识;第三,要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方式教育和宣传,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全馆的安全文化氛围,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第四,档案馆的从业人员更要以身作则,思想上加强财务档案风险防范,行动上改变被动接收档案的局面,减少倦怠情绪;最后,在档案部门内张贴查档安全知识图,重要的位置张贴警示标志,让风险意识深入每个查档人的心。

2.2 建立财会档案管理制度。

要制定“从上而下”的安全管理制度,上至主管校领导、档案馆及财务处主管领导,下至财务处及相关部门兼职档案员、财会档案专职管理人员、查档人员,将相关的责任分散到每个档案从业人员身上,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制定档案奖惩制度,将违背财会档案管理制度的行为予以指正,必要时限制查档或通报,以加深其对财会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

2.3 改进档案部门风险文化。

企业或组织的风险文化分为高责备文化和无责备文化。当风险发生后,领导者是否责备职工决定了其管理文化和管理水平。在档案馆风险文化塑造中,人是关键,要以人为本,提高馆内内部风险管控文化。档案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风险应对能力,注意行事方法;其次,要建立良好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机制,共同成长进步;再次,管理者要采取鼓励机制,对及时发现错误,规避风险的行为予以奖励;第四,管理者要学会权力下放,将主动权交给具体负责财会档案的职工,因为他们才是该类档案的直接管理员,对档案的情况更为熟悉,因此要多采纳他们的意见,赋予其更多的参与感与责任感,让其从被动接受领导转变成档案的主导者;第五,合理利用资源,注重职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如邀请财务人员对本部门职工做财务专业知识的普及。

2.4 发展财会档案信息化系统。

现代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财会档案的风险管理也需要信息化系统的支撑。首先,通过将财会档案数字化,一些往来账目可以以电子档案的形式查阅,缓解了来馆翻阅纸质档案造成压力,也减少了人为监督和指导查档的工作强度,降低了人为错误引发的风险;其次,加大对财会档案数字化的硬件支持,提供先进的设备,并培训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的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和信息化风险防范方法;第三,档案部门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优化部门网站建设,从各部门及教职工的需求出发,建立财会档案专门页面,普及财会档案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归档和查档要求、操作流程等,减少沟通不善带来的风险;第四开发档案管理公众号,利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定期向教职工推送档案工作内容,并开发留言板及在线交流功能,让公众能参与到档案馆的建设中来,更好的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3 总结

财会档案是高校综合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高校某一时期的科研与教学活动,是高校发展史的见证,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动向和今后的发展形势。但是随着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我们意识到人为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越来越影响着财会档案的命运。本文从提升管理意识、制定风险制度、改进风险文化和发展信息化系统方面对财会档案提出了风险管控措施。这些措施的后期实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探索,以期实现优化的全过程风险管理,确保财会档案信息的

安全。

篇3

【关键词】 高校; 会计;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123-02

会计法是以处理会计事务的各种经济关系为对象。以此为核心,各级会计组织需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分析、检查等经济管理活动。高校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服务业,需加强贯彻十精神,切实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重要社会责任,评价高校社会责任履行的效果,会计监督必不可少,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亦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档案真实是推进法制化管理的基础

任何一个经济组织和团体都离不开经济活动和经济责任的考核,而会计系统是这一历史使命的直接承担者,会计系统加工形成的报表的信息资料将成为重要的历史档案资料留作高校运营管理等重要历史事件核查的重要依据,而会计资料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是重要基础。

(一)会计档案质量决定了高校的考核质量

会计资料是高校会计档案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会计资料一般是指高校会计人员根据法定程序加工而成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资料为报表使用者展现了高校的财务状况和各项预算资金运用的合规性。现代社会中,高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已延伸至各层级的政府主管部门与监管机构,直接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秩序。高校运营管理是否践行了法制化轨道,在其会计档案中必将有明确体现,是上级机关事后考评的依据。低质量的会计资料不可能作出客观、高质量的高校绩效考核。

(二)会计档案质量提供了教育产业反腐的利器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核算行使财务监督职能,需以高校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以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档案为依据,对高校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检查与控制,实现内部监督职能,并为外部监督机构提供真实的高校会计资料进行检查鉴定,以便对高校运营管理与会计管理的评价。近年来高校搬迁及其他基建工作中查处出来的腐败案件,以及违规挪用教学科研经费等贪污案件,无一不是从会计档案中找出端倪,无一不需要会计资料作为有力证据。

(三)会计档案合规管理实现了管理手段的提升

我国《会计法》在立法宗旨和修订内容上,均对确保会计资料质量、规范会计管理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表明《会计法》的根本任务就是规范会计活动,力求会计资料完整可靠,为提高高校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效率及稳定财经秩序保驾护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广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手工账务处理的随意行为,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为此,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档案管理的局限与挑战

会计资料档案的真实完整性高度依赖于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的可靠性,挑战会计档案资料真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会计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内控体系的严密性和技术支持平台的安全性。

(一)会计制度规范体系仍不够细致

当前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意图与市场管理目标的高校会计管理体制还处于改革调整过程中,所执行的会计制度相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组等概念而言完备性不足,对于高校自行采购的零星设备核算并未强制要求按项目进行归类核算,各高校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偏离法规主旨来谋求套取预算收入等的局部利益,通过将同一个较大项目的采购活动规避在政府统一采购系统之外,化整为零,让事后监督无法将业务的真实面貌还原,给监管带来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会计资料造假,导致留存的会计档案可靠性和完整性不足。而电算化手段引入会计工作之后,高校在修订自身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够及时,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只注重数据的保管而忽视数据环境(软件系统和硬件环境)的管理,甚至因疏于管理导致会计档案的自然损坏甚至人为破坏,形成会计资料信息失真的潜在风险。

(二)利益驱动导致造假,内控措施不到位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基本界面上能够防范操作人员的舞弊行为,但出于特殊需要的高校部分会计管理软件,则可能通过自行开发实现,虽然操作界面并不出现后台数据管理窗口,但可通过快捷组合热键开启这类隐藏数据管理窗口。部分高校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试图利用电算化会计系的隐藏数据管理窗口来操纵谋求局部利益,试图给小集体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被修改过的会计系统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体现了其自身利益最优的结果,不能反映高校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属于有动机地操纵会计系统生成了虚假信息,降低了会计资料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会计支持系统的安全性仍留隐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高校已经推行了会计电算化核算管理,使得防控会计舞弊更为隐蔽,查处难度被加大,会计档案真实性受到挑战。除了一些单机版会计电算化软件会隐藏快捷热键开启的数据管理窗口可供隐蔽修改业务数据外,基于自建服务器使用的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以与软件提供商的售后服务人员通过软件维护途径直接在服务器上篡改相关数据,操作手段更为隐蔽,这些行为的专门立法尚未引起重视。此外,基于网络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还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网络数据库的开放性,易被病毒攻击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若不强化系统控制,电算化会计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将远高于手工会计系统。

三、多角度创新会计档案管理模式

会计档案管理的日趋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并有效做好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技术手段升级和从业人员同步提升等有效的配套管理工作方能显示出成效。

(一)制度建设上实施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部及档案局在2011年联合下发的会计档案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统一而明确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即会计档案管理需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建议进一步细化、同级财政部分作为统一领导主体,将高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实行权限分离,软件的正常核算操作由高校自行管理,而数据的后台维护则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采购和付费,一旦发现协助高校违规篡改数据行为,将解除服务合同,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加大其违规成本。

(二)技术手段上采用未来通用的报表格式

会计文件和相关法规等文档资料的保存通常需要用专门的会计软件来处理。我国正着手开始采用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各项准备和试运行工作。这一技术基于互联网传递数据,避免数据服务器存在于高校本地,可统一建立在同级或上级财政管理部门,杜绝后台进入服务器修改数据库的可能。同时,采用这一独立而开放的国际标准语言后,可对信息进行分类并加上标签,就使得这些信息在经济组织内部和外部能够更加方便有效地对财务信息进行自动搜寻与使用。随着会计报告范围的延伸,也能促使改变当前单一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转向更丰富多样的交互财务报告模式,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更加高效利用会计资料档案提供便利。

(三)从业准入上持续提高档案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要实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也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从业知识,对会计基本流程和要素具有职业敏感性。不能把会计档案管理当成普通图书管理员的角色,不仅要在岗位准入上和工作中能切实坚持履行职责,遵守各项法规,模范履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廉洁与公正,还要加强对审计业务、计算机、网络安全、会计电算化等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加大档案管理者对前台财务核算人员的后期监督与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1998(8).

[2] 魏黎.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档案,2009(4).

篇4

【关键词】 财务共享模式; 会计档案管理; 路径

财政部的一项研究(2006)勾勒出财务组织的未来: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以股东价值创造为基础参与公司战略,财务变革呈现出以决策支持为导向、面向经营提供服务、优化财务组织降低成本等趋势,并最终构筑出一套高效精简的企业财务系统。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正是这些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必然导致企业财务体系、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变化,引导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变革。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变化分析

一般认为,财务共享是成立专门内部机构(即财务共享服务机构,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以下简称 “FSSC”),在企业内部提供标准化、高效率的财务服务――基于企业集中处理规模化交易的成本效应。吴一平(2009)进一步认为,除了提供基于规模成本效应的事务性处理功能为主的服务外,财务共享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还应包括以提高价值为主的专业建议,如税务、资金管理等。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具有广泛意义,其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降低成本;除此以外,还可以使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强化核心能力等(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2008)。

2005年,由于急剧扩张带来的管理压力,国内大企业集团中兴通信等开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开始风行。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财务组织中的推行,为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带来重要变化。

1.从会计档案的管理体系上看,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往往导致财务管理体制重心从原来依赖经营实体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变迁到依赖FSSC构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新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可能会对传统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特别是属地化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形成冲击。

2.国内大部分FSSC建立的财务共享模式大多借鉴西方模式,即依赖建设影像系统远程提供的影像资料(电子会计档案)进行操作,纸质会计档案在形成影像资料后受重视程度降低,其收集、整理、保管方式及时间安排,以及与FSSC生成的记账凭证是否匹配装订等问题既受国内相关法规管理,也受企业建立共享模式后的成本预算约束。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在完整性、合规性方面受到考验。

3.从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上看,会计档案形成链条正在加长。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从横向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过渡到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会计档案的形成从单纯在属地变成从属地一直延伸到FSSC,过程长、环节多、链条长,其间介入多种岗位角色如收集、影像化、审核、传递、稽核、归档、整理、成档等岗位增多,而各岗位和职责可能分别隶属于FSSC或属地主体,存在交叉现象,使原来基于属地主体的管理责任开始模糊,甚至随着财务变革和共享模式建立过程出现缺失。属地化管理可以轻易发现剔除的风险问题往往到会计档案归档或归档环节后才发现,甚或一直无法发现。

4.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和责任主体发生变化,FSSC作为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最终主体参与到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中,并对会计档案质量承担整体责任,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已经成为FSSC加强内部控制并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重要环节。

5.除纸质媒介外,会计档案的形成、保管、调阅环节还出现了电子媒介会计档案。生成电子会计档案可以为会计档案信息存储、利用等方面创造条件,但也产生了诸如新内控防范点设置、会计档案完全数据化(影像化)难度、电子文档存储利用合法合规性、大量自动或半自动生成的过多集成、系统、清账凭证等新问题。

二、环境变迁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内涵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的变迁,导致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1.从工作地点上看,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建立是变横向的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为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为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会计档案装订、完整性等要求,并满足企业基于共享模式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行情况的内控要求,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会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完成其空间转移过程,无论其转移发生时间是会计档案发生当期还是以后各期。

2.从工作范围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的过程还伴随发生会计档案收集整理、数据化(影像化,扫描)、流转过程管理、质量管理、风险控制、成档等多项工作。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范围与从前局限在成档后的纸质会计档案管理相比,又向前延伸到会计档案成档前的多个环节;从以前仅仅局限于某属地,进一步延伸到FSSC提供财务共享服务的全范围。

3.从工作内容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是事后收集整理,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标准制订和执行监督工作,还包括组织、协调会计档案流转各个环节对会计档案中可能体现、包含的各种风险进行甄别、处理、控制,包括会计档案信息的整合及多角度、全方位、长距离的充分、有效利用,包括会计档案存储保管模式、标准的研制与革新。

4.从政策条件配合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对管理观念、归档手段、存储方式等的改革要求与现行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要一定时期的磨合;政策方面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方式、范围、观念、要求等方面缺乏认识,短期内难以突破和创新。

5.会计档案介质从传统的纸质媒介为主转向纸质和电子媒介并重,从属地化纸质会计档案流转走向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流转并行且日趋分离。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下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日趋分离的会计档案并行流转流程实际上成为会计稽核体系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重构的客观条件。

(二)财务共字模式下,会计栏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根据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变迁的认识,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变化。财务共享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应该跳出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观念,从会计档案的纵向流程和成档链条上的多环节、多岗位角度考虑,从风险控制、质量保证和会计档案基础服务三方面重新确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1.财务共享模式下,原来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下的会计稽核责任被取消并由FSSC取而代之,FSSC核算会计依赖影像系统会计资料进行局部会计稽核,进入FSSC的各种纸质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其与相关影像资料是否保持一致,是否遵循统一的法律法规或内部规定,对原来不相一致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档案标准重新标准化等问题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面对的新的内控防范点,不加以防范可能会影响核算整体质量并造成支付风险。

因此,风险控制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一项,主要解决随会计档案流转进入FSSC的外部风险。

2.财务共享模式是基于流程化、标准化的基础业务规模化处理,以求节约成本。大量存在均衡性、标准化差异的会计档案进入FSSC进行处理,其处理结果和质量是否能保持基本一致、并且在对外输出时不影响核算质量及内控监管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质量保证就是希望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手段控制在FSSC内部流转的会计档案的加工处理质量,防止处理偏差,防范自身操作失误可能带来的风险,最终保证财务共享整体服务质量。

因此,质量保证是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二项,主要解决FSSC内部会计档案处理质量瑕疵、失误或不一致性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出现的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存情形,使保证双方品质和一致性并得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认可成为日后推广以电子会计档案调阅为主、纸质会计档案调阅为补充的档案使用模式的基础。

3.剔除和控制会计档案外部风险和内部质量问题后需要考虑的是集中化管理会计档案服务质量和感知如何提升、延伸和革新会计档案基础和规范管理等问题,具体包括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存储、备份、日常保管、调阅及远程调用、整合利用,以及原有存储模式革新和低碳化问题等。

会计档案基础服务属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但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低碳化、远程调阅和决策支撑等行业变化新趋势,这项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

究其实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其实就是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各类会计档案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及档案信息综合利用,是基于会计档案生成、流转等环节形成的会计稽核和内控系统。

三、未来之路:基于共享模式的判断

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缓慢,为追求成本节约,福特汽车在欧洲设立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那时起,财务共享模式成为全球绝大多数跨国公司、500强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工具,经济全球化及网络经济推动了这一趋势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对节约企业成本、增强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力度等方面也有很大好处,但由于传统管理理念以及特殊的发票管理体制等原因,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同时也面对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工作更加严格的管理,构成了中国推行财务共享模式不可避免的成本。

既然不可避免,就要努力转化。可能路径有:

(一)扩大处理规模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模式下,进一步整合与会计档案各环节相关联的会计基础工作,在综合平衡寄送、存储、沟通的成本基础上,建设统一的会计档案标准化、数字化处理平台,通过规模效应平衡与会计档案处理工作相关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而在规模基础上的标准化形成国家及行业标准后,大型企业FSSC会计档案基础处理能力甚至可以考虑对外承接更多会计档案标准化、数据化处理工作,加快回收建设FSSC所投入的成本。

(二)增加处理事项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流程上,综合利用会计档案的生成、流转等环节增加提取或处理审计、风险控制、其它业务管理等部门所需要的基础信息或事项并进行初步加工,作为上述部门日常管理和发现问题的数据来源,减少上述部门日常基础检查工作成本及频繁调用会计档案导致的成本。比如在档案形成后进行档案稽核,不仅可以检查以前环节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统计手段和标准化方式提取、记录、整理会计档案中体现的、不同业务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瑕疵或征兆,寻找业务风险点,并定期出具检查结果报告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共享。

在中国特定国情下推行的财务共享模式,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从原来横向、属地化处理特征转化为纵向、流程化处理特征,并与纵向处理流程各环节进一步融合。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都已发生变化,需要以新的眼光审视和积极把握。在财务共享模式刚刚起步的今天,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探索并推出基于新环境、新内涵的会计档案基础工作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为胜任的CFO

――中国CFO能力框架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5

会计档案亦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始终受到国家财政与档案主管机关重视:1984年,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和会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原会计档案管理规定中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要求的问题,重新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9年颁布的《会计法》。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仅为会计档案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对于贯彻执行《会计法》,提高会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为加强我国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会计法》原则规定了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销毁等问题,从而将会计档案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会计档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为此,《会计法》授权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以及单位变更后的会计档案管理等问题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各种法规颁布以来,我集团坚持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了《会计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会计档案整理标准》等制度标准,推行了会计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集团公司主要生产、辅助单位的会计档案纷纷移交档案部门保管,提高了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1999年,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法》,结合我集团实际情况,档案主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重新修订了我集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大了会计档案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我集团会计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对交由档案部门管理的会计档案进行了系统整理、排列、编目,有的档案室还引进计算机管理模式,形成了比较好的管理基础,为及时、快捷查阅创造了条件。

二、会计档案移交档案部门管理,减轻了会计人员负担。确保了会计核算材料的安全质量。

三、对会计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符合档案法规要求,使企业档案更加齐全完整。

四、由于会计档案借阅实行严格的审批手续,使查阅利用控制在允许范围,有效保护了企业秘密。

五、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促进了会计档案作用发挥。据统计,近年来会计档案为我集团内部审计、清产核资、追收欠款、解决经济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取得明显成效与经济效益。

六、集团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会计档案存档手续、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档案管理:对随计算机配置而来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和以上软件的备份磁盘,均作为会计档案保管;同时对备份磁盘会计档案出借的管理及对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帐册、备份磁盘等的行为的处置都做了详细的规定,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规定,不仅完善了内控制度也保证了会计档案完好。

纵观我集团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少数单位的会计档案未能按法规要求管理。《会计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截止目前,我集团少数辅助单位或“三产”企业仍存在着会计部门自行保管会计档案现象。

(二)部分超过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不能及时鉴定销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保管期限已满的会计档案除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外,可以按照报批程序销毁。由于很多应销毁会计档案不能正常销毁,加大了档案部门工作量,并影响档案库房、装具合理使用。

(三)会计电算化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新问题亟待解决。伴随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与之俱来的会计电算化所形成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保管、利用问题,档案部门目前尚无较为明确的管理规定与标准,还有待研究探讨。

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笔者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贯彻《会计法》的一项内容来抓。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组成部分,直接关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关方面应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贯彻《会计法》的具体内容,为规范有序的会计工作夯实基础。

篇6

第一条为加强财务部门未移交公司档案室的会计档案的管理,规范会计档案归档、使用行为,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会计档案的分类

第二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以及其他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业务有关的各种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分类如下:

1.会计凭证。

(1)现金凭证。

(2)银行存款凭证。

(3)转账凭证。

(4)材料领用单等单独装订的凭证附件。

2.会计账簿。

(1)总账、明细账:包括日记账及各种明细分类账。

(2)备查账:包括应收应付票据备查账以及银行结算单据传递登记簿等各种备查账、登记簿。

3.报表。

(1)会计报表:包括快报、月报、季报、年报等。

(2)成本报表。

(3)基建报表。

(4)预算报表。

(5)纳税申报表:包括各种税费及出口退税的纳税申报表。

(6)各子公司会计报表。

4.发票。

(1)发票存根:包括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税务收据等已开具发票的存根。

(2)抵扣联。

5.合同。

(1)借款合同:包括基建借款、技改借款、流动资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各种银行贷款合同、抵押合同。

(2)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

(3)购销合同及加工、劳务合同。

(4)运输合同。

(5)财产租赁合同。

(6)其他合同。

6.计算机软件、数据盘。

(1)计算机安装盘、说明书。

(2)应用软件:包括“用友”财务软件、预算软件、决算软件、企业基础信息填报软件、出口退税填报软件等各种应用软件。

(3)数据备份: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财务预算决算数据备份、企业基础材料数据备份等各种计算机数据备份。

7.其他资料。

(1)工资表。

(2)应收、应付款项对账资料。

(3)银行存款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

(4)企业基础材料。

(5)产权登记、变动、年检资料。

(6)会计工作移交表。

第三章会计档案的整理和装订

第三条“计算机软件、数据盘”类中的计算机安装盘、说明书,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由财务部门系统管理人员保管。

第四条会计报表、年度成本报表、预算报表除按保管期限交公司档案室归档保管外,财务部门经办的各岗位会计人员还应留存一份。

第五条以下资料各经办人可以留存,并应报送会计主管留存保管。

1.上报集团公司、三线办等外单位及上级单位的各种材料。

2.各种债权债务诉讼纠纷的复印件。

3.各项资产财务会计制度,包括财税部门、集团公司以及公司的各项资产财务会计制度。

4.除贷款、抵押合同之外的各种与银行贷款有关的资料,以及银行贷款停计息挂账优惠政策等各种贷款资料。

5.涉税文件,包括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各种文件资料以及纳税检查的各种资料。

6.各子公司除会计报表外的各种资料。

7.审计资料,包括集团公司对工厂审计、内部审计、工程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材料。

第六条每年形成的财务资料应及时汇集、整理,财务部门应分门别类立卷装订成册。

第七条原始凭证大于记账凭证,应将原始凭证逐张折齐于记账凭证,防止原始凭证破碎损坏。

第八条根据记账凭证编辑顺序整理,用腊线装订成册,加盖贴封签,在封面上应写明凭证的起迄号、装订日期,并由会计主管盖章。

第九条装订成册、总账、银行和现金日记账都应有编号,在年度终了后,必须检查有无缺页或漏页、错号和重复号。

第十条在年终了后,活页账必须另行装订,装订前由记账人员认真检查有无缺页,然后编号,加封面和封底,用腊线装订成册。

第四章会计档案的移交

第十一条当年财务档案在年度终了后,暂时由财务部门保管一年,至第二年第一月,由财务部门按归档要求,立卷成册,编制清册后移交档案室。

第十二条财务部门与档案室交接档案时,必须认真核对,做到账物相符,双方签名盖章,各留清单一份。

第十三条财务部门必须按时将应归档的全部档案移交档案室,不得自行封包保存。档案室必须按期点收,不得推诿拒绝。

第十四条档案室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应保持原卷册的封装,如特殊原因必须拆封或抽出附页时,需经财务部门领导同意后,会同原经办人共同拆封,以分清责任。

第十五条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仍由经办会计人员保管,待履行完毕后交档案管理人员保管。新晨

第五章会计档案的查阅

第十六条查阅会计档案,应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查阅完毕,查阅人应按原归档位置放置。

第十七条凡本公司有关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档案者,应做好登记,一般只允许在档案室阅档室查阅。查阅协议、合同及其他重要技术资料必须经总经理同意方可查阅。

第十八条本公司有关人员如有实际情况必须借出者,须办好手续,当天归还,如超过两天以上者,须经领导批准签字后才能借出,但须如期归还。

第十九条向外单位(包括公司其他部门)提供时,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须经会计主管批准,但不得拆散原卷册,并应限期归还。

第二十条经会计主管批准,可以向外单位提供原始凭证复制件,并应当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借出的档案不得擅自复制、涂改、拆散、损坏,不得转借他人或外单位,如有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第二十一条凡属不成熟的现行技术资料及保密文件,一律不外借。

第六章附则

篇7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重要性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企事业单位档案材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差。由于部分企事业单位没有严肃、负责地填写好每一份档案材料,致使有的档案错漏百出,职工档案中记载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前后不一致,工作经历记录不完整等。一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的领导认为职工档案没什么用处,不给新招用的职工建立档案, 甚至随意更改,给劳动保障部门办理职工失业、退休等手续增加了困难。如档案年龄前后不一致,出现多个参加工作时间,个人经历前后记录不完整等。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是档案工作的手段,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才是档案工作的目的。干部档案是我国人事档案的主体,时展要求人事档案工作与时俱进。自第三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会议召开至今,干部档案已增加了考核、任免、工资调整和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内容,档案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主要表现在:

(一)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

材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材料,就没有档案管理工作。人事档案是个人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所形成的有关材料的集合体。要发挥人事档案的依据作用,材料齐全、内容充实、能全方位地反映一个人的历史与全貌是首要条件。随着我区交通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人才流动空前活跃,影响了干部档案资料的连续性。

(二)档案材料失真,严肃性削弱。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是人事档案赖以生存的前提,是发挥其有效作用的基础。内容失真的档案材料会给人事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有的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在审查材料时把关不严,致使一些虚假的材料顺利进入个人档案。

三、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新时期的干部人事档案不仅能全面反映干部整体素质,为选拔任免干部、调整工资、解决待遇等工作提供依据,而且能为有关部门编史、修志、撰写人物传记提供大量珍贵的史料,能为开发人才资源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要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开发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为组织人事工作服务,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全民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已成为制约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不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尤其是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就难以落到实处。要增强全民档案意识,首先,要认真执行《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体系。法律是增强全民档案意识的有力武器,只有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才能促进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规范干部档案工作,推进档案事业发展。

(二)增强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

干部人事档案具有权威性,重在真实可靠。真实是档案的生命,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是干部档案工作的意义所在,也是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的神圣职责。职能部门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干部档案材料的质量,要维护干部人事档案这片净土,就必须从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源头抓起。干部档案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职能部门的干部不无关系,如有的档案材料未能归档,材料手续不完备,甚至有的档案材料内容失真等问题,与有的职能部门干部的责任意识息息相关。干部档案材料来源于各职能部门,因此,增强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是确保干部档案材料真实的重要前提,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更要增强办事的责任意识。

(三)要加强自身建设。

新世纪干部档案工作任重而道远。首先,要加强学习。干部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政治觉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排除各种干扰,坚定立场,为档案事业建功立业。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实际,认真实践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部档案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有档案专业知识、历史知识、人事工作知识、管理学、情报学、系统学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缩微、复印等技术。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在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更要勤奋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技术。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从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管理方式、方法上创新,变革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篇8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财务档案 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一、医院财务档案管理内容

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医院财务档案与企业财务档案的基本内容类似,一般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等四个部分。会计凭证包括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三种)、记账凭证汇总表、银行存款(借款)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内容。会计账簿包括按会计科目设置的总分类账、各类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辅助登记备查簿等。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属于经济业务范畴,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紧密相关的,由会计部门负责办理的有关数据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程序文件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均应视同会计档案一并管理。

二、医院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档案特点分析

医院实行会计信息化以后,数据库的功能彰显,产生大量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使财务档案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传统纸质档案比较直观,而信息化档案主要存储在计算机系统,需要依靠财务软件才能够使用。传统档案只能够纸质存储,而信息化系统下的财务档案可以打印输出,同时可以从信息系统查询数据,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信息化系统下的档案易于修改、复制、查询和传递,内审和外审都比较方便。最后,信息系统下财务档案能够达到无纸化查询,减少了查询传统纸质档案所需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档案资源的整合管理。

三、会计信息化后财务档案管理办法探讨

医院的财务档案既是记录和反映医院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财务档案是否真实、齐全、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医院财务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结合会计信息化后财务档案的特点,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财务档案。

(一)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使用依赖于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相应产生的财务档案管理也离不开软硬件基础设施。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根据信息化要求组建档案信息网络。

同时,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在使用软件时要采取保密和授权措施,避免财务档案被篡改,能够追查软件使用人的全部活动。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软件开发商要做好维护升级工作,确保财务软件使用的一贯性,从而提高财务数据存贮形式的标准性、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二)做好财务档案的备份、整理和利用。

财务档案至少每月备份一次,同时月末将会计凭证的打印出纸质档案装订储存,年末将各种报表打印出纸质档案装订储存,以便今后查阅使用。备份的软盘与档案管理员办理存档手续,用做备份的软盘必须妥善保管;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条和包装盒内,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双备份下的两套备份软盘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保管。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建设。

要加强内部控制,简历数据保密制度,授权管理制度等。通过密码管理和登陆制度控制网上财务数据的读取,不同角色财务人员设置不同权限;建设内网与互联网隔离,专门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防止黑客盗取财务信息等安全隐患,保障会计信息化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四)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财务部门员工要针对信息化系统加强培训,使其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需要,提高其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同时,医院财务档案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档案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运用档案知识,把医院会计档案资料按法规要求规范地移交给医院档案管理机构,保证财务档案的安全完整。

(五)建立健全医院财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要使医院财务档案规范化,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工作的总体,制定档案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并建立健全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如《财务档案工作作人员职责》、《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保管制度》、《财务档案保密制度》、《财务档案移交、销毁制度》、《财务档案查阅制度》等,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等各项工作程序、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六)提高领导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财务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加强医院的科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档案能够真实、准确、完整的做好管理工作,财务档案的真实和完整直接的影响到医院的发展,财务档案的高效利用是领导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形成医院主管领导主抓、财务负责人主管、财务档案专管入员负责的管理体制,重视财务财务管理。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培养并指定专人负责财务档案管理,保证财务档案管理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篇9

(一)医院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档案主要指的由存储在计算机内和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文档形式的财会数据,包括会计文档、报表和账簿等,另外还包括财会软件运行编制的各种资料、文档和表格等。实行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有:保存会计档案并保证其安全,按要求生成各种标准文档和数据,保障财会数据的合理利用等。医院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向利用电算软件进行会计记账转变,因此实现会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二)医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

1.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载体。医院会计电算化档案不仅包括储存在计算机内的电子数据,也包括打印出来的纸质财会档案,如,药品盘点表、医院收费管理系统病人预交金额、库存物资出库单等。因此电算化会计档案同时囊括现代化信息技术下的电子财会档案和传统意义上的财会纸质档案。2.软硬件设施为基础。和传统会计档案不同的是,电算化会计档案不具有直接可视性,而需要借助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才能查阅、保存和整理。因此电子档案的管理受到软件质量、机房物理条件和存储盘有效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为前提。电算化会计背景下对相关财会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不仅要熟悉财会核算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财会软件操作技能。

二、医院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有效建议

(一)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创新医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理念

新医院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和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医院领导层应当加强全医院上下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电子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保存工作,同时财会工作人员应当创新会计档案管理理念,学习相关的会计和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如《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医院管理层要加强对档案和会计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财会人员懂法、知法、守法。最后,要提高对财会档案的安全和保密意识,消除过去重保管轻利用的管理理念,重视会计电子数据的保存,更要重视对电子数据和书面文档的分析、整理和利用工作。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要结合起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一方面强化管理档案意识,另一方培养信息化意识,提高计算机和电算会计软件操作水平。

(二)完善财会电子化的软硬件设施

加大财会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加强软件设施建设。首先,医院可以提供专用于会计档案管理的仓库,保证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物理条件满足档案管理需求,并定期检查仓库条件,做好防尘、防潮管理。另外要为财会部门配备高质量的喷墨或激光打印机,选用符合医院实际需求并带有档案管理功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通过医院专业的内部局域网络管理员强化医院的软件系统维护,加强电算会计软件的补丁修补、联网和网络安全问题,减少计算机病毒入侵和网络泄密。

(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完善档案借阅制度,电算化财会档案的借阅要按照内外有别和严格审批的制度进行,任何人不论任何岗位借阅会计档案都要办理借阅手续,医院内部员工如需用到档案则需要财务部门管理人员的审批,医院外部人员借阅档案则需要出具介绍信,并有财会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其次,建立保密制度,对电算化的会计档案进行分权限调用和多用户管理制度,不同的电算会计档案采用不同的保密等级,普通会计数据可以在医院范围内共享;涉及到医院机密的数据,则供小范围内专业人员使用。另外不管是财务部门的专业人员还是其他部门员工借阅会计档案,都不得对档案进行篡改、伪造、涂抹、拷贝和故意毁坏软盘等行为,一旦发现要根据档案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最后,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销毁工作要及时到位,建立销毁管理条例,对超出管理年限的档案由档案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鉴定并进行定期销毁,销毁后要制定销毁清单由两个部门负责人签字或盖章。总之,电算化背景下医院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医院的财会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水平都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医院财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通过技能培训和制度完善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一、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会计档案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进一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势在必行。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会计档案管理这一财务管理的最后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财务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里面有很多东西需要会计人员去学习、去探索。通过学习和探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企业会计档案管理范围及种类内容

(一)会计档案的管理范围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有关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二)会计档案种类和内容

1、按照内容分类。(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2)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3)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查账报告、验资报告、其他财务报告。(4)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票据,存储财务资料的光盘、磁盘、

U盘,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其他应保存的会计核算与管理资料,以及合同、章程、董事会纪要等与经营管理和投资者权益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资料。

2、按照保管期限分类。会计档案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各种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从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3、按照密级分类。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类。

三、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会计档案立卷。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封粘装订线,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后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年度终了必须封账,活页账簿必须将空白账页取出,已设置会计科目但无业务发生的账页则应保留。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与账簿一并装订。装订后要将装订线封粘,由会计人员在封粘处加盖印章。年度终了必须将会计报表逐页编制序号,分别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和“会计备考表”。

(二)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单位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保管是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由财务部门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财务部门暂保管

1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案卷目录,连同打印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移交。

(三)规范会计档案保管。财会部门应按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未建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但要由专人负责。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对已离任的会计人员,其会计档案应交本单位档案部门或财会部门保管,不得自行存放。对已终止会计核算业务的单位或部门,其会计档案应交上级档案部门保管。凡未移交的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办理移交手续。

(四)规范会计档案保管的期限管理和销毁管理。各单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会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为止。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和财会部门共同派人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认真清点核对,销毁后,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领导。

篇11

财务档案管理是现代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以财务档案信息为依据的各项分析与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健康性与长远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当前存在的财务档案信息失真问题予以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预防;控制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财务档案管理有利于保持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并为各项关键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与材料基础。然而当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探讨。

1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管理层认识不足

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层对财务基础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认识片面,将财务工作等同于账目记录和整理,忽略了财务工作和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与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方面投入不到位,更不能及时对财会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新,导致财务工作整体质量得不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出现失真问题。

1.2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方面缺乏重视,对于队伍中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及专业素质未进行严格审核,这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各项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财务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自我提升意识淡薄,不能主动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存在财务信息造价和违规操作等问题,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

1.3财务信息蓄意造假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的相关税收,窃取国家资产,往往制造企业内部虚假的经营业绩,伪造真实账簿,由此导致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内部严重违反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改建的账目内容不建全,账目内容不按相应规定如实记载,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等等。

1.4财会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对会计工作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与要求,但在一些单位内部,对财会工作却未进行有效监管,或是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或是监管部门虚设,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缺乏效力,这也导致财会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约束,工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工作。而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对财务信息缺乏严格的审核,这无法充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得不到解决。

2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2.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健康的外部环境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财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选取典型正反面案例,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多角度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其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建立相关人员的信用档案,采取信用评定机制,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诚信有奖、失信必罚,强化法律与道德对财会从业人员的双重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控制。

2.2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避免独断专行的决策情况,降低因部分管理者操纵而出现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其次,要根据现代财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措施。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其作用在于有效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财务档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3完善相关立法与法律,发挥法制监督作用

法治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法制监督也应在财务档案管理中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并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避免因部分单位或个人钻法律空子,导致财务信息蓄意造假和失真问题。对于财务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坚决对相关责任人及责任单位予以严肃处理,通过提高财会工作违法成本,遏制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此外,要确保法制监督与管理作用的良好发挥,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执法,提高相应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执法工作落到实处,以警示财务工作从业人员和财务档案相关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截断信息失真发生的源头。

2.4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科学防控信息失真问题

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大都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强化与完善,来提高财务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如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强化权限管理,避免人为篡改财务信息所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还可进一步加强对云处理技术的应用,建立财务信息云数据库,在财会信息生成时自动在云端进行信息记录与存储,通过云端原始信息与内部财务信息的比对能够及时发现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并采取核对与处理措施,保证财务档案的信息真实性。

3结语

本文首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的防控措施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为我国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与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徐怀洲 单位: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

篇12

关键词:会计档案;科学管理;财会部门

中图分类号:G273;F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172-03

会计档案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会部门或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按照统一规律保存起来备查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材料,还包括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存储软件、会计数据磁盘、磁带、光盘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在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利用价值,《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都对会计档案管理做出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有利于堵塞漏洞,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会计档案的特点及作用

1.1 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但由于它反映的对象内容及业务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会计档案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来源的广泛性。会计档案来源于具有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因此,凡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2)内容的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门手段。通过这种专门手段形成的会计档案是与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紧密相关的,其内容是直接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所有各项经济业务收支情况,表现出会计档案的专业性。

(3)形成过程的严密性。会计核算是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严密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1.2会计档案的作用

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经济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其合法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都储存在会计档案中。其次,企事业单位对外融、投资,都需要向协作单位提供几年的有关会计数据,而会计数据也都来源于会计档案。第三,司法部门查处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问题更需要财务方面的确凿证据。第四,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财务数据。不仅这些离不开会计档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档案则保留了全部经济活动的痕迹,为日后分析经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依据。只有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保证为国家、社会、各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会计档案科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档案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只注重内部财务项目的实施,认为只要出具了财务报告,提出了财务意见,作出了财务决定,该财务项目就结束了。相对忽视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甚至认为财务工作过程中大量原始凭证的整理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根本不把财务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赘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少单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存在会计业务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有的单位甚至由出纳会计兼管会计档案,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2.2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有些单位的财务部门,领导对资金的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一整套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当今社会,企业经营机制不断转换,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与之配套的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在内的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和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办法。目前,我国在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档案法》中的少数内容以及不具备法律竞争力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而且一些规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不相吻合,没有专门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会计档案法律规范。在以法制经济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环境下,这显然不能满足推进体制改革和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2.3 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不规范

会计档案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些单位不能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而是将会计凭证随意放置在办公桌上,或长时间放在一个纸盒里;第二,装订会计凭证不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而是用订书钉装订,或用一根绳子穿起来;第三,活页账簿装订时无封面,也不按规定编好页码装订成册,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未按要求按月装订;第四,会计档案立卷时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而是统统装在一个档案盒里;第五,会计档案销毁难,会计档案越堆越多。

2.4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不坚持原则,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开假发票、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想方设法偷税。这不仅给国家税收征管设置人为障碍,而且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3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提高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一定要把会计档案同其他档案同等重视,规范管理,不能厚此薄彼。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应在会计机构中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装订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第4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单位都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2 制定规范,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要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相关的制度。首先,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建立和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对于工作做得差的要提出批评,责令他们及时纠正,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凡涉及到本部门房屋买卖、土地使用、财产划分、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经济积案、退休退职材料要另编检索工具,以便长久保管,方便查找利用。

3.3 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

3.4 加强会计档案人员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又包括职业道德。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做到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自己的职能和权力;其次,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严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不能视同一般档案,应按照专门档案进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学知识,还应具备财会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管理软件。因此,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每年的轮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档案法制意识和依法归档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4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统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和责任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从而使得财务档案相关信息在质量上得到较大提高,进而对企事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2]马秀英.谈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J].天津财会,2007,(4):40-41.

[3]张雪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J].财会通讯,2007,(7):73-74.

[4]时立真.试析改善职业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J].内蒙古水利,2006,(3):112-113.

[5]赵清和.谈财务部门会计档案的管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4-146.

[6]姜洪娥.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4,(8):15.

Problem in the accountant file science management work and its resolving counterplan

LIN Ceng

(Soil Fertilizer Institute,Fujian Agriculture Academy of Science, Fuzhou 350013, China)

篇13

一、会计档案的定义和内容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

(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薄。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档案保管不规范。有些单位的会计档案未按要求归入单位综合档案室保管,而是由会计人员自行保管;有些单位没有成立综合档案室,各类档案分别由具体工作人员保管;有些单位虽设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但未接收会计档案;有些单位由于领导不了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自行保管会计档案;还有个别单位由于档案箱不足,将会计档案装入纸箱中,放在会计室的柜顶上或任意堆放。

(二)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有些单位会计凭证装订后没有封粘,或者已封粘但在封粘处没有会计人员签章,会计凭证装订封皮项目填写不全;有些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文件资料混乱放置,活页账簿没按统一标准填写封面,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会计档案移交时双方没有按册清点,没有移交清单,没有按照永久、定期两类分别保管,不仅查找非常困难,而且销毁档案也不及时,造成会计档案积累过多,无处存放。

三、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由单位档案机构统一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会计档案整理的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单位,单位会计机构将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会计机构暂保管1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案卷目录,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入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二)规范会计档案立卷。 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封粘装订线,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年度终了必须封账,活页账簿必须将空白账页取出,已设置会计科目但无业务发生的账页则应保留。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与账簿一并装订。装订后要将装订线封粘,由会计人员在封粘处加盖印章。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年度终了必须将会计报表逐页编制序号,分别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和“会计备考表” 。

(三)规范会计档案保管。已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但要由专人负责。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对已离任的会计人员,其会计档案应交本单位综合档案室或财会部门保管,不得自行存放。对已终止会计核算业务的单位或部门,其会计档案应交上级档案室保管。凡未移交的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办理移交手续。

(四)规范会计档案保管的期限管理和销毁管理。各单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会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为止。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和财会部门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认真清点核对,销毁后,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领导。

(五)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六)完善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地区和部门,除了建立会计档案立卷、归档、安全、保密等管理制度外,还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实际,制定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分类大纲、保管期限表、移交时间等,确保会计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在向委托单位移交档案时,交接双方的监交人、会计人员、报账员、档案员应同时办理交接手续,并加盖公章,清点会计档案是否齐全完整、账目是否相符,案卷整理质量是否规范。交接凭据应一式三份,双方单位各自保留一份,存档一份

(七)加大会计档案的监管力度。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在各项会计业务检查中,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其中,以加大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篇14

【关键词】 会计档案 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策

会计档案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物,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包含的会计信息内容具有一定的原始凭证性、系统性、连续性和规律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会计基础规范的组成部分,其规范化程度决定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也完整地表现了企业经济活动和组织发展的过去,因此,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 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充分的认识, 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许多单位只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没有专职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上岗前,很少进行会计档案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兼管,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对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导致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要求,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1.2有些企业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和监督不够。原始凭证的真伪、经济信息是否全面等决定着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但很多企业缺乏对凭证的客观认识,会计凭证装订后未粘贴,或已粘贴却未落实责任人,会计凭证封皮项目填写不全;个别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文件资料混乱放置,造成档案管理缺乏有序性和合理性,甚至可能直接引起凭证被篡改等现象的发生。

1.3会计档案内容不合理,不真实,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真正的财务会计档案,所谓档案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而设置,其内容多为编造抄袭而来,档案纸质的凭证、账簿、报表的归档管理亦不规范,电子档案的存储更是缺少必要介质的备份建档。有些企业虽然对立卷工作比较重视,但平时的管理则比较松懈,档案借阅丢失现象严重,归还后,不能及时归档,缺少必要的借阅登记管理及逐级审批报告等制度,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甚至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1.4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有的单位只重视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却忽视了会计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1.5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不同步。 有的单位将会计信息存人磁性介质后,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换代很快,许多单位没有把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无法调阅。

2. 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统一分类标准、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档案形成的“三统一”办法。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自不变,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债权债务不变、会计核算主体不变的五项原则,明确会计档案管理的主体为各企业而非会计核算中心

2.2应加强会计档案的调阅管理工作。调阅时,要严格办理相关手续。本单位人员调阅,需经责任人及相关负责人同意并签字;外单位人员借阅,要具备相关的调阅手续,同时经本单位相关人等批准后,方可调阅。在调阅过程中,只能调阅与调阅内容有关的资料,原则上档案原件不得解除,不得拆散,外单位调阅,如遇抄录复制等特殊要求,需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办理。

2.3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使会计档案规范化,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总体,制定档案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并建立健全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如《财务档案工作人员职责》、《财务档案保管制度》、《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保密制度》、《财务档案移交、销毁制度》等,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等各项工作程序、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

2.5落实会计档案管理责任人。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和专业程度,定期举办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将会计档案整理的工作从基础学起,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从源头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2.6同步计算机相关系统和档案管理文件的升级。在近几年财务会计档案查询中,常常出现打不开档案管理系统的事件。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由于计算机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保存资料的系统版本不一致。只需将系统恢复到旧的版本即可解决,但该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进行管理系统升级时,需要同步升级旧的资料文件。

结束语:

总之,为进一步规范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财务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随后进行了修订,从法律的角度上强调了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研究新问题,提高会计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会计档案工作才会取得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