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的危害范文

医学影像的危害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影像的危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影像的危害

篇1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滨海新区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国际国内对新区的发展投入了热切关注。在蓬勃向上的大环境驱动下,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和质量日渐提升。现代化服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人才的缺口,也为天津高校毕业生们带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宝贵机遇。天津市众多高职院校近年来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原则下,积极致力于培养职业型、复合型的高端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为地区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近年来,依托港口优势快速发展的物流业、金融业、外贸业、民航服务、会展业及服务外包业对具备一定专业操作实践能力且外语沟通能力过硬的高职毕业生倍加青睐。这些高职生具备一线操作能力,踏实肯干,交际能力强且可塑性强,在服务型行业中,特别是具有进出口行为的生产企业,外贸、物流等行业中需求很大。由此,英语教学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的高职院校得到了特别的重视,英语作为国际化办公环境中职场人士的必要工具,成为了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人才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必备的竞争优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积极抓住发展的机遇,顺应人才需求新形势,立足于区域发展定位,从教学模式、内容、教学资源的优化等多方面做出积极调整,打造学生在职业岗位中熟练使用英语进行行业关联的日常业务交流素质和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区的发展建设。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具地区特色并与行业发展紧密对接

在新区一体化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英语作为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在本地区社会生活和经济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只有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习者体验到其在职业环境中的价值,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开展要结合实际场景和岗位需求,而不能一味的将其视其为一门语言学习的过程。

(一)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并行的教学定位

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各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不应该是统一的,应该深度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及行业特点,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的未来就业挂钩,使教学内容和课堂模式贴近学生的专业,着力打造学生的行业英语会话能力,进而其综合职业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上,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应该是基础英语学习逐步过渡到行业英语运用的一个过程。

基础英语教学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及需求设定学时比例,淡化传统教学内容中语法学习及词汇拓展等应试性较强的系统化英语学习,强化听与说的能力训练,以发音技巧、会话习惯、常用生活英语词汇语句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英语使用氛围,进而逐步自日常办公会话过渡到更为专业的会话、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各专业的行业英语学习和训练应是个性化的,为本专业的实际需要量身打造教学内容。进而,在各专业有限的《大学英语》课程学时内,最大程度的使基础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能力有针对性的向具体行业服务特色靠拢。

(二)教材的开发和选用应结合地区职业特点

教材的开发和选用要最大限度的与工作实际以及地区社会经济或人文背景相联系,因此,鼓励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结合地区特色,从本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及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打造适用于不同专业的个性化校本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创设现实的语言会话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从行业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由浅及深,由基础至专业化的训练英语会话能力。

在先阶段的基础英语教学中使用日常英语会话教材作为主教材的补充,分模块分阶段的引导学生进行问候、寒暄、约会、爱好日常交际类交流,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和技巧。在一定阶段的基础英语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各专业的教学实践将使用个性化的口语教材开展分门别类行业英语教学,例如:

a)在国商、物流、金融等涉外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补充使用商务类英语口语教材,教学重点以外事接待,商务会谈,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职业会话能力为主;

b) 广告、设计、电脑制作等艺术专业补充使用艺术英语口语教材,会话内容以广告、动画等设计类术语,以及展会用语,客户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c) 工科专业补充使用工程英语口语教材,培养学生基本的施工、操作现场英语交流能力。

此外,高职英语教学要实现与专业教学对接,就要做到与各学科有效的共融。因此,英语教学团队应紧密结合行业教学的需求,加强自身的行业英语教学能力。一方面,鼓励英语教师到企业机构进行顶岗培训,提高教师对专业操作的了解。另一方面,英语教学团队应积极的与专业教学团队“打成一片”,共同致力于行业英语教材的打造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内容和课堂模式的设计上广泛交流,使英语教学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讲练模式,真正的把职场情景带到课堂里,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成为日后其职业竞争力中的优势。

(三)教学中强化职场环境下的会话能力

虽然教学改革倡导多年,但目前高职英语的困境依然存在,教学模式依然老旧传统,教学内容和形式依然保守,偏于学术化和理论化。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高职院校依然以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学评价标准。这就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依旧停留在“过级”、“取证”上,因此,学习内容多以记单词,学语法,背作文模板为主,并未把和日后将和自己日常生活工作需要最贴近的英语交际能力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这样的只会写,不会说的英语水平将成为阻碍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自身综合能力的一个短板。高职英语教学要不断的创新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就业实际,要突破系统性、完整性,充分体现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口语会话能力应该作为教学中的突破重点,一切努力将为使学生自信的开口说英语,并且在本专业的工作实践中流利的使用英语而服务。因此,教师要积极打破沉闷的传统英语课堂模式,多创设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情景进行英语应用能力训练,给学生更多听、说、练的场景,使其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下,达到使用英语和业务训练的良好效果,为其日后顺利的走进职场,做好提前预热。

篇2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和胰岛素联合应用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建立拟AD模型大鼠。肾腧、大椎穴位埋线、胰岛素侧脑室注射。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联合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穴位埋线 胰岛素 学习记忆 凋亡 胆碱乙酰转移酶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and Insulin on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rats.MethodsOkadaic acid(OA) was injected into hippocampal CA1 region of rats with microdosis repeatedly to establish Alzheimer’s disease-like model ,and then insulin was injected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 of cerebrum and catgut was implanted in Shenshu and Dazhui acupucture point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capacity of rats were assessed through Morris Water Maze behavioral test. Ultrastructure was observed by electron miscroscope and the expressions of ChAT apoptosis of neuron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hippocampus CA1 region of the rats.Results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learning and memory capacity was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ChAT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ats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group and combination group, moreover, the effects were better in combination group .ConclusionCombination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and Insuli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only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s,the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with improving ultrastructure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and function of central cholinergic system.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Insulin; Learning and memory; Apoptosis;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胆碱能神经受损所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其病理特点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及神经元丢失。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下降被认为是AD的一个标志性生化特征[1]。目前AD的防治尚无重要突破。针灸通过激发机体潜能、调节全身脏腑功能干预AD的病理过程 [2,3],而胰岛素在促进神经生长发育、调节神经元生长及递质的释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本课题组前期报道胰岛素具有改善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功效。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胰岛素处理拟AD大鼠,通过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ChAT阳性表达以探讨埋线联合胰岛素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和可能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D提供实验依据。

1 器材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

SD大鼠80只,3~5月龄,体重(280±20) g,雄性、健康,由贵阳医学院动物中心 [合格证号:SCXK(黔)2002-0001]提供。所有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拟AD模型组(模型组);③肾腧(双)、大椎穴位埋线组(埋线组);④穴位埋线+胰岛素组(联合组)。每组20只。自然条件下饲养,自由饮食。

1.2 试剂和仪器Okadaic acid(OA)(美国Sigma公司),临用前溶解于10%二甲亚砜(DMSO)中,配制成浓度为0.4mmol/L的溶液;抗ChAT多克隆抗体(基因公司)。研究用生物显微镜(德国Leica); 日立-600型透射电镜(日本日立);Morris水迷宫。

1.3 制作拟AD模型模型组、埋线组、联合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30 mg/100 g)后,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上。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将自行设计的十字形套管插入海马CA1区(前囟后3.6 mm,中线右旁开2.4 mm,深度2.7 mm),通过套管将OA溶液0.5 μl注入海马CA1区。5 min注射完毕,留针10 min。隔天注射1次,共5次;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等体积的对照液10% DMSO。术后创面滴加庆大霉素,肌注青霉素5 d预防感染。

1.4 胰岛素侧脑室注射联合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之时在左侧颅骨钻孔(前囟后1.3 mm,中线左侧1.6 mm,深3.6 mm),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0.2 IU(40 IU/ml),5 min注射完毕,留针10 min。隔天1次,共注射5次。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体积的人工脑脊液。

1.5 肾腧、大椎穴位埋线埋线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同时,常规消毒后在双侧肾腧穴和大椎穴,用8号针头埋入4/0号5 mm羊肠线,每7天1次。

1.6 大鼠行为学检测实验于海马CA1区首次注射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第1~6天进行定向航行试验,记录60 s内大鼠从入水中到爬上站台所需时间即逃避潜伏期。第7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记录120 s内大鼠在第Ⅲ象限的游泳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

1.7 灌注取材水迷宫试验结束后,各组取5只大鼠的海马CA1区组织。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 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各组剩余大鼠经10 %水合氯醛麻醉后,生理盐水和10%中性甲醛(4℃)灌注,断头取脑,置10%中性甲醛中浸泡固定。取海马注射点前后约3 mm厚标本,经脱水、透明、浸蜡及石蜡包埋后行大鼠海马冠状位切片,片厚4 μm。

1.8 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切片脱蜡至水化, 3%H2O2孵育10 min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切片浸入0.01 mol·L-1TBS溶液(pH6.0)中,微波热修复。滴加兔抗ChAT多克隆抗体, 37℃水浴箱孵育45 min。滴加通用型IgG抗体(Fab段)-HRP多聚体,37℃恒温水浴箱孵育20 min ;使用DAB溶液显色;蒸馏水冲洗,复染,脱水,封片。

1.9 显微镜观察采用Leica摄像显微镜观察并照像。计数每张切片4个随机高倍视野中阳性细胞数后取平均值作为计数结果,每组15张切片计数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1.10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数据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之间差异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进行分析,P

转贴于

2 结果

2.1 大鼠行为学检测各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定向航行实验结果见表1。从第1天开始,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2.2 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对照组细胞核形态规则,染色质颗粒细小,均匀分布,细胞器丰富;模型组细胞核形态异常,核膜相对完整,呈皱缩状态,染色质浓缩,分布不均,凝集成块,边集在核膜内侧,细胞器破坏,整个细胞密度明显增加,部分细胞核呈固缩状态;埋线组细胞核形态欠规则,染色质轻度凝集和边集;联合组染色质细小分散,细胞器较丰富,细胞形态接近对照组。

2.3 海马CA1区ChAT的表达正常大鼠海马CA1区锥体层有较多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棕黄色的颗粒主要位于神经元胞质内;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

3 讨论

中医认为AD的发生与肾、脑有密切关系。脑髓的充养,依靠肾的藏精,肾中精气亏虚,脑髓得不到适当的补充,则出现精神意识活动障碍。治疗应以补肾益精为主,开窍醒神为辅[5~7]。足太阳膀胱经下行联络于肾,上行进入颅内联系于脑。“肾腧”穴属膀胱经,刺激该穴可起到补肾益髓的作用。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大椎为督脉要穴,又为诸阳之会,刺激本穴能振奋阳气,调节全身脏腑功能,从而起到健脑益髓的作用。穴位埋线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羊肠线作为异体蛋白埋入穴位后,以线代针,对机体产生长久的刺激,延长针刺效应时间,增加腧穴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IR), 胰岛素在神经系统中有着特殊的生物学效应。它可以调节神经元对葡萄糖利用,为神经元活动提供能量;同时胰岛素还可促进Ach合成,调节ChAT表达;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活性,减少Aβ产生。研究表明,胰岛素及其受体通过激活特殊信号途径参与调控学习和记忆,一方面可通过Grb-r/SOS,Ras/Raf,MEK/MAP激酶等细胞分子机制影响学习记忆的电生理基础长时程记忆的形成;另一方面可通过IRS-1、PI3-激酶、蛋白激酶C参与记忆过程[8]。

神经元丢失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细胞凋亡在AD神经元丢失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基因控制的一种主动死亡过程。在培养细胞、动物模型以及AD病人的尸解中,均发现细胞凋亡的证据[9,10]。本研究的形态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边集、核固缩等,都是细胞凋亡的典型表现,说明细胞凋亡参与了AD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理过程,进而引起神经细胞丢失,影响了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该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Ach)实现并维持学习记忆等功能。ChAT是催化Ac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反映大脑胆碱能系统功能的标志酶。研究发现,AD患者的认知障碍与中枢胆碱能系统退变密切相关。AD早期即出现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严重变性,ChAT及Ach含量减少 ,随着病程的进展,ChAT活性明显下降,并且与痴呆的严重程度相关[11]。在本研究中,模型组海马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由此造成的Ach合成不足可能构成了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神经分子生物化学基础。

穴位埋线和胰岛素联合应用与单用穴位埋线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善, ChAT表达增多。表明穴位埋线和胰岛素联合应用比单用穴位埋线对拟AD大鼠的作用更明显。推测其机理可能为埋线即时效应明显,只能在短时间内调节体内递质、激素、受体之间的活性作用,而胰岛素作用持久,补充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细胞受损而减少的活性物质, 埋线和胰岛素作用侧重各有不同,两者结合,发挥了各自优势,弥补了相互不足,使埋线的效应作用被加强或延长,从而改善了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光,郭玉璞.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2):708.

[2]张卫.针刺对老年痴呆患者智力障碍及血浆AchE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2):286.

[3]穆艳云,李忠仁.针药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3):3.

[4]Korolainen MA, Auriola S, Nyman TA, et 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ging brain [J]. Neuroobiol Dis, 2005,20: 858.

[5]欧江琴,刘良丽.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0,22(9):715.

[6]杨济民.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论治[J].中医药研究,2001,17(2):58.

[7]邱幸凡,袁德培,王 平,等.肾虚髓衰、脑络痹阻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23):11.

[8]Zhao WQ, Alkon DL. Role of insulin and insulin receptor in learning and memory[J]. Mol Cell Endocrinol, 2001,177:125.

[9]Wanli Wei, Darrell D. Norton, Xiantao Wang ,et al. Aβ17–42 in Alzheimer’s disease activates JNK and caspase-8 leading to neuronal apoptosis[J].Brain,2002,125(9):2036.

篇3

[摘 要]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用4血管阻断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电镜观察鼠脑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模型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未明显高于其余3个象限;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神经元损害严重。电针及尼莫通组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3个象限,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差异;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神经元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主题词] 电针;海马/超微结构;学习/针灸效应;记忆/针灸效应;脑缺血/针灸疗法

EffectsofElectroacupunctureonLearningandMemoryAbilityandUltrastruct

uresofHippocampusNeuronsinRatsofWholeCerebralIschemiaWangLi,

LaiXinsheng,LeiWeiwei(GuangzhouUniversityofTCM,Guangdong5104

07,China)[Abstract] Purpose

Toobserveeffectsofelectroacupuncture(EA)

onlearningandmemoryabilityandneuronsofhip

pocampusintheratofvasculardementia(VD).Methods

Infourvesselsocclusion(4vo)modelrats,

Morriswatermazetestswereusedforbehaviouralstudy.

Ultrastructuralchangesofneuronsinhippocampuswereobservedwithtransmi

ssionelectronmicroscope.Results

Themodelanimalsneededmoreescapetime(latency)

thanthecontrolanimalsinplacenavigationtest,

andtheydidnotswimmoretimesinplatformquadrantthanintheothersinspatia

lprobetest.Theultra

structureofneuronsinhippocampuswerealteredobviouslyanddamagedsevere

ly.IntheEAgroupandNimotongroup,

thelatencieswerenotdifferentfromcontrolgroupratsinplacenavigationte

standinthespatialprobetest,

thetwogroupsratsswammoretimesinplatformquadrantthaninotherthreequad

rants.Comparedwiththemodelgroup,

thedamageoftheneuronsofhippocampusintheEAandNimotongroupswasobvious

lyslight.Conclusion

EAcanimprovelearningandmemoryabilityinVDmodelrats,

anditcanalsoimprovemarkedlyultrastracturalalterationofneuronsinbrai

n,inhibitingthedemageofneurons.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Hippocampus/ultrastr;

Learning/acupeff;Memory/acupeff;CerebralIschemia/acupther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通常是痴呆的早期表现。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主要是由于多梗塞后对某些中枢结构的损害以及影响了中枢之间的联系而导致痴呆。针灸疗法对VD的智能及社会活动能力康复有积极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但有关机理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尚缺乏[1]。为探索针刺治疗VD的疗效和可能机制,我们采用4血管阻断(4Vesselocclusion,4VO)全脑缺血法,建立近似人类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用水迷宫定量测量治疗与非治疗组之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并观察鼠脑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为针灸临床防治VD提供实验室依据。

1 材料

1.1 动物及分组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模型制作存活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电针组、尼膜通组各10只,模型组11只。

1.2 仪器SDQ30双极射频电凝器(上海手术器械厂),Morris水迷宫,JEM1200EX电子显微镜(日本),D860电针仪(上海)。

1.3 药品尼莫通,由德国拜耳公司提供,批号:CAGFT3。

2 方法

2.1 模型制作方法模型组、电针组、尼膜通组动物按4血管阻断(4Vesselocclusion,4VO)方法制作模型。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体重)腹腔麻醉大鼠,背侧颈正中切口,暴露双侧第一颈椎横突翼小孔,用直径0.5mm电凝针插入双侧翼小孔烧灼双侧椎动脉,造成永久性闭塞。24h后腹侧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椎动脉,用微动脉夹可逆性夹闭颈总动脉5min,共夹闭3次,每次间隔1h,常规饲养、观察。假手术组手术程序同上,仅暴露4条血管,不发生脑缺血,常规饲养。

2.2 治疗方法术后7天,刀口完全愈合,饮食正常,无肢体残疾,开始给予治疗。

(1)电针组:用28号1寸毫针,于模型大鼠头部“百会”穴斜刺0.5寸、“大椎”穴直刺0.5寸[2](取穴参照林文注等编著的《实验针灸学》),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0Hz,强度以大鼠安静耐受为度(约2.0mA),于每天电针1次,留针20min,连续治疗10天。

(2)尼莫通组:大鼠给予尼莫通12mg/kg(将10片共300mg尼莫通先用少量的吐温80混悬,再加蒸馏水至500ml,即为0.6mg/ml的尼莫通混悬液),按20ml/kg体重灌胃,每日1次,连续10天。

(3)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未予任何治疗。

2.3 检测方法(1)Morris水迷宫[2]行为学检测水迷宫由直径130cm、高50cm水池组成,水深30cm,水温26±1℃。在水池壁标明4个入水点,由此将水池等份为4个象限,任一象限正中放置一个直径12cm、高29cm无色透明的平台,没于水下1cm,水面覆盖塑料泡沫,于术后第18天开始水迷宫试验。程序包括①定位航行试验(placetest),历时6天,每天上下午各4次,将大鼠从四个入水点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记录2min内寻找平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escapelatency);②空间探索试验(spatialprobetest):定位航行试验结束后撤除平台,然后将鼠任选一入水点放入水中,测其2min内跨原平台及其余3个象限相应平台位置的次数和大鼠在水迷宫外环停留时间。

(2)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检测随机取各组大鼠5只,6%水合氯醛(0.3ml/100g体重)大鼠腹腔注射麻醉,暴露心脏,先以生理盐水100ml经主动脉冲洗,继灌注由4%多聚甲醛与1%戊二醛组成的磷酸缓冲液(PH值7.4)约200ml,再持续滴注40min,取脑,分离并留取海马,常规电镜制样,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

3 结果

3.1 行为学检测结果测试时大鼠饮食正常,体重恢复到原有水平,无肢体残疾。

(1)定位航行试验4组大鼠在历时6天训练中寻找平台的平均潜伏期变化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

从表1可以看到,假手术组、电针组、尼莫通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这表明模型组大鼠学习获取能力较差。将4组大鼠平均潜伏期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并作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电针组大鼠平均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而假手术组和尼莫通组与电针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这表明电针能够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巩固和再现能力。

(2)空间探索试验撤除平台,四组大鼠2min内跨越原平台及其余3个象限相应平台位置次数。

假手术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为6.30次,其余右侧、对侧、左侧3个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分别为0.90,1.10,2.30;电针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为5.40次,其余右侧、对侧、左侧3个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分别为1.00,0.7,1.50;尼莫通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为5.30次,其余右侧、对侧、左侧3个象限跨相应 平台次数分别为1.30,0.60,1.70,3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明显多于其余3个象限(P<0.01)。模型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次数为2.67次,另外3个象限分别为2.44,3.00,1.89,4个象限无显著差异(P>0.05)。将4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次数作两两比较,电针组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与尼莫通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水迷宫外环逗留时间假手术组平均为40.3秒,电针组为40.4秒,尼莫通组为47.5秒,模型组为75.8秒,模型组逗留时间比其它3组明显延长(P<0.05)。

3.2 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假手术组神经元的细胞核(N)呈卵圆形,两层膜()结构清晰、光滑,核周间隙均匀,核内染色质(Ch)均匀分布;胞浆内细胞器丰富,结构完整,可见高尔基氏器(Go)分布,结构呈扁平囊泡平行排列;线粒体(Mi)呈圆形、椭圆形,内嵴清晰可见,基质均匀;粗面内质网(RER)集核周平行排列或散在分布;见少量脂褐素(Lic);大量糖原颗粒(Gl)存在于胞浆中。参见图1。

模型组神经元固缩或肿胀,细胞轮廓模糊,核膜()内陷,锯齿样变,核周间隙扩张或消失;染色质(Ch)凝集成块状或溶解;核周围细胞器减少、崩解、消失,胞浆高尔基体(Go)肿胀呈泡状;线粒体(Mi)肿胀、嵴断裂,部分线粒体内嵴溶解消失,透明成空泡;粗面内质网(RER)扩张,表面核糖体脱落,出现大量脂褐素(Lic)沉积;局部有水肿空白区域()。参见图2。

针刺组与尼莫通组神经细胞组织异常改变明显改善。针刺组核膜完整(),染色质(Ch)均匀,胞浆内细胞器丰富;仅偶见内质网(RER)肿胀,有少量线粒体(Mi)空泡样变化尚未恢复正常,脂褐素(Lic)较多。神经元的损伤虽未完全恢复如假手术组,但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多数神经细胞未见不可逆性损害。尼莫通组仍有部分核膜内陷(),少量染色质(Ch)凝集,核周部分内质网(RER)及高尔基氏体(Go)肿胀,线粒体(Mi)虽未见空泡样变化,嵴断裂仍存在,可见针刺组对神经元的改善作用优于尼莫通组。参见图3与图4。

图1假手术组×12K图2模型组×12K图3电针组×12K图4尼莫通组×12K

4 讨论

本实验采取被广泛应用的4血管阻断法(4VO),引起全脑缺血,其中再灌注损伤和人类因脑血管疾病引起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有很大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动物出现明显记忆障碍。而电针组检测其学习记忆行为结果显示,能缩短模型大鼠逃避至平台的潜伏期,并能增加在原平台象限的跨越次数,说明电针能改善全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通过电镜下对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电针组比模型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电针具有保护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损害的趋势。

百会和大椎均为督脉穴位,百会为“三阳五会”,大椎为“诸阳之会”,督脉与脑密切相关,督脉通于脑,病变在脑,首取督脉。电针2穴,能疏通经络、调节平衡、醒脑开窍、益智复聪。学习记忆属于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本实验表明针刺疗法对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能拮抗神经元的进一步损害,电针明显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其对脑组织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密切相关。

尼莫通是目前为止发现的选择性扩张脑血管作用最强的钙通道阻滞剂,进入脑组织后能高度特异性地和海马、皮质的神经元以及大脑内参与学习和记忆区域的钙通道受体结合,相互调节钙离子流入神经细胞,从而影响神经元电学性质及神经介质的平衡,选择性抑制去极化时产生的钙离子过量流入,同时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液的供应,防止缺血状态下对脑细胞带来的损伤,使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是近年来常用于治疗VD的西药。本动物实验表明,电针和尼莫通对痴呆大鼠记忆障碍及神经元超微结构显著改善作用,显示出针刺治疗VD的潜力,也向我们提示针刺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脑缺血状态下细胞内钙离子有关。因此,可以设想针刺对VD的治疗可能是具有多系统、多水平、多层次、多靶点的特色,其有关机理需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莫非智,赖新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概况.中国针灸,1998;18(6):579

篇4

关键词:学习记忆;突触;海马CA3区;超微结构;跑台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3-0063-04

近年来,有关运动与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备受学界关注。长期有规律的适宜运动可促进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研究表明,海马CA3区是学习记忆的关键脑区,其突触结构的可塑性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关系密切。有关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研究资料证实:生活环境变化、行为训练、药物等因素均可引起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神经元的突触修饰或新突触形成。在健身运动日益科学化的今天,如何科学益智地运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对学习记忆能力到底有何影响?与学习记忆关键脑区有何关联?这些问题的相关性研究资料还很少。本文旨在通过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探讨其对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CA3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影响,为揭示运动与脑科学中易化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积累有价值的资料。

1、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分组及喂养环境 雄性Wister成年大鼠(购自兰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40只,体重168~220g,被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10只)、低强度运动组(LS,10只)、中强度运动组(MS,10只)、高强度运动组(HS,10只)。所有大鼠在塑料代谢笼(加不锈钢网状盖)分笼喂养,内置消毒木屑。普通饲料喂养,饮自来水。动物室温度在20~23℃,相对湿度在40~60%,自然光照,饲养室、用具每周用紫外灯消毒灭菌一次。

1.2 跑台训练 C组大鼠不运动,笼内自由生活取食。运动组大鼠在跑台(DSPT-202,中国杭州钱江科工贸公司制造)上熟悉运动3d后,LS组大鼠按15 m/min速度运动,每日30 rain;MS组大鼠按25 m/min速度运动,每日30 min;HS组大鼠以25 m/min速度开始运动,每日20 min,后每日以1 m/min增加跑台速度,直至30 m/min终止。各组大鼠每6日休息一日,共计运动60 d。

1.3 回避反应箱制作及STL测试 用木板自制回避反应箱(80×20×45 cm),箱底装有间隔1 cm的细铁条,反应箱被一有孔隔板分为两半部,动物可自由穿行,一侧与电源相连,另一侧不连接电源,为安全区。第60 d,先使所有大鼠熟悉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箱环境,后置于反应箱内自由穿行,当到达连接电源的一侧时,用50 v交流电连续刺激5 s。电击后24 h,将每只大鼠置于安全区,用秒表逐只记录其步人潜伏期的时间(step-through latency,STL)。记录所得数据并统计分析。

1.4 动物取材及电镜样品制备 测定完全部动物步入潜伏期的时间后,在深麻醉下(0.4%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用2%多聚甲醛和2.5%戊二醛磷酸缓冲液(pH7.4)经左心室主动脉灌注固定,即刻剥取整脑后置于上述固定液中浸泡3~4 h,再移入20%蔗糖磷酸缓冲液中4℃冰箱过夜。

每组任选5只大鼠整脑,参照鼠脑图谱切取右侧海马CA3区,切下1 mm3组织2块,锇酸固定、漂洗、常规脱水,Epon812包埋,先制成半薄切片,1%甲苯胺蓝染色,光镜定位后,再用LKM超薄切片机制成超薄切片,每块切2片,经枸橼酸铅及醋酸铀染色,共计制成80张铜网,用JEM-1230EX型透射电镜在60K倍下观察并用其CCD(数码照相机)拍照,每张铜网拍片两张,共计拍片160张。

1.5 突触界面结构测量法 将每张60 K倍电镜照片导入Mofic Images Advanced3.1软件中,参照Jones等方法,测量突触界面曲率,即突触界面弧长(a)与弦长(b)之比。平直型界面,弧长等于弦长、曲率为1(图1)。

参照Culdner的方法,用Motic IITlflges Advanced3.1软件测量突触活性区长度和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PSl3),突触间隙宽度用多点平均法测量(图2)。

2、结果

2.1 实验后大鼠STL测定

实验组大鼠运动60 d后,测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每只大鼠电击后24 h的步人潜伏期的时间,其结果见表1。表1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均与对照组比较,LS组动物的步人潜伏期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

2.2 电镜观察结果 电镜下观察,所见各组动物海马CA3区的GrayI型突触,符合兴奋性突触的形态特征(图3)。突触界面活性区长度、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及曲率的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低强度运动组(LS)大鼠海马CA3区突触后膜致密物质极显著地增厚(图4)。而中强度运动组(MS,图5)和高强度运动组(HS,图6)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各运动组之间,所有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这提示低强度运动有较强的激发突触活性区的作用,可能参与突触部位神经递质或其它相关功能物质的合成或释放过程。另外,60K倍电镜下,海马CA3区突触界面呈现不同的类型,具有平直型(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近似平行,图7)和弯曲型两种。弯曲型又有可分为两种形式:突触后膜向前膜一侧弯曲的,为正向弯曲型;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一侧弯曲的称负向弯曲型,各突触界面弯曲类型观察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结果可见: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突触界面类型,没有明显影响。

3、讨论

本实验应用JEM-1230EX型透射电镜在60K倍下观察并用其OCD拍照,将每张照片导人MoticImages Advanced 3.1软件中,用其工具测量了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活性区长度、弧长和弦长、并由此计算了曲率。这种将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CA3区突触结构可塑性变化结合在Motic ImagesAdvanced 3.1软件中,以数码方式处理并呈现,较以往手工测量有较大优点。它可以减少测量误差、节省测量时间,减少主观因素影响,使结果更加客观而可信。

Ader等(1972)曾报道,用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箱观测大鼠在不同刺激强度、不同电击时间等因素作用下的记忆保持能力,为后来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箱在学习记忆中的广泛应用开创了先河。而后王光建(1987)实验了小鼠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参数的影响因素,章子贵(1995)应用此模型测试了小鼠记忆保持能力与海马CA3区突触界面结构的相关性。本实验所用的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箱以王光建实验设计为模版,将长、宽、高适度放大自行改建而成,测设方法与章子贵实验较接近,但比其手段更先进和科学,故结果更加可靠、可信。

1949年Hebb在其专著中阐述的“突触修饰”理论,是多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研究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重要理论依据。本实验结果表明:低强度跑台运动对成年大鼠电击后24 h所测STL和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PSI),图8)有显著影响,而中、高强度运动都没有造成显著影响。现已发现:海马是学习记忆的关键脑区,该区神经元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增厚,是其兴奋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学习记忆能力巩固与加强的形态结构基础。据此可以认为,不同强度运动、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界面结构的可塑性变化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运动能促进人的认知功能、个性和学习记忆能力发展。运动有助于动物海马等脑区神经元增殖、存活和分化,并促进长时程增强(LTP)效应,可提高实验动物的空间记忆和被动逃避记忆能力。国内张辉等的研究也发现:使血管性痴呆大鼠进行转轮、平衡木、网屏等运动训练,可提高它们的空间学习和记忆的能力,易化海马LTP的形成。这些实验结果与本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

在突触界面结构上,PSD是最容易改变的参数。相关研究表明,PSD含有多种蛋白质(微管蛋白、肌动蛋白、神经丝蛋白等)和酶,有诸多因素影响其变化。持续光照、连续补Zn、电刺激、脑室内药物注射等均可使相关脑区的PSD增厚或变薄,PSD增厚是突触功能增强的结构基础。我们据此认为,这些蛋白质分子构型的改变,表现为致密物质厚度的增加或减薄。低强度跑台运动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与海马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I、NR2B以及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的增加密切相关。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递质,NMDA受体是非常重要的突触后成分,其在海马等脑区表达最高,它被激活可介导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递而形成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具体机制可能是:低强度运动首先引起外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水平增加,其透过血脑屏障使中枢IGF-Ⅰ也相应增加,从而促进c-fos和BDNF的表达。而BDNF能磷酸化实验动物海马突触后NM.DA受体的NRl和NR2单元,形成NRl一NR2复合体,使其处于激活状态。NMDA受体不仅控制Na+、K+通道,而且还控制着Ca2+通道,当NMDA受体被激活时,可引起Ca2+通透性增加,使大量的Ca2+进人胞内,导致胞内游离[Ca2+]升高,进而激活钙调蛋白激酶Ⅱ(CAVIKⅡ),促使CaMKⅡ与NMDA受体亚基NR2B的细胞内C末端结合,这种结合又可激活PKA及Ras/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进一步发挥其第二信使的功能,激发LTP产生并引起一系列下游级联反应而合成相关蛋白质,从而造成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易化学习记忆能力。而中、高强度运动不能引起上述系列反应,表现为PSD无明显变化与其学习记忆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相关联。

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现状;未来;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飞速发展,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由X线、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成影及介入装置、磁共振成像所组成的医学影像学家族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医院现在化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及医院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现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展望综述如下。

1 医学影像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新型射线(a kind of new rays)。并于11月22日为夫人拍摄了一张手部x线照片,也是人类第一张x线影像。随后,x线被广泛的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治疗学。x线还用于疾病的预防、康复和预后随访。在医学之外,还用于x线衍射分析和工业探伤等多种用途。因此,x线的发现对人类作了重大贡献。1971年亨氏菲尔德发明了CT,将传统的X线的直接成像转变为间接成像,从而奠定了现在影像学的基础,随后出现的MRI、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等影像学技术,以及近期出现的分子成像和光成像,使医学影像学在显示形态学状态之外,还能完成组织器官功能检查,并最终在分子和细胞水平显示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和代谢变化。

2 医学影像学现状

曾经在我国长期使用用的x线透视检查的应用逐年减少, 大型医院或者发达地区的中小医院已逐步取消透视, 而代之 以x线摄影检查, 且以DR检查占主导地位。传统 X线造影检查被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所取代 首先是 X线脊髓造影检查被 MRI所取代;其次是多排螺旋CT和MRI结合光学内镜逐步取代 X线消化道造影、经静脉肾盂造影和胆道造影等检查;然后是 DSA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逐步被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所取代。 伴随设备的逐步普及,CT已经成为临床(尤其急诊)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具有无创伤、 无射线辐射危 害,成像参数多、获得的信息量大,软组织对比度最佳等显著优点,是最活跃的影像学研究手段,已经成为很多重要疾病的确证诊断方法。超声以其设备普及、价格低廉、无创伤、无射线辐射危害、可在病床旁边实施和便于复查等优点, 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主要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技术。以早年的CT为起点,CT、MRI等设备开始提供横断层面影像。同时,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今天已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上述的信息“重组”(reformation)为三维的、分别显示兴趣结构的、带有仿真色彩的,甚至以内窥镜的信息模式显示的“直观信息”。举例说,一个重度创伤的病人可能会有骨折、颅脑损伤、内脏损伤、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今天,只需用CT从头到脚在数十秒钟内完成采集,病人即可回病房作急症处理,而放射科医师可使用一次采集的信息分别显示出骨骼、颅脑、内脏、血管等结构与病变,并给急症医师提供“直观的”兴趣结构的三维的、彩色仿真的诊断信息。这样的信息已经超越了大体解剖学的可视能力,达到了即使在手术刀或解剖刀下都不可能完全洞察的水平。

3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各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 型化、专门化、高分辨力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MRI和CT的全器官灌注成像得到临床普及应用。虽然目前MSCT主要生产厂家的设计理念和主攻方向不一致,导致彼此设备的差异巨大,但是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CT机的构造(包括发生器、X线球管的结构和数量、探测器种类和排数等) 将发生实质性变改, 也许球管和探测器的旋转速度更快,使MSCT的时间分辨力突破50 ms大关,使心脏得到真正的“冻结”,而探测器材质的改进能显著提高MSCT的空间分辨力。 各种介入治疗成为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集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的医学影像学设备也在不断成熟和普及, 使疾病的诊断更加及时、 准确,治疗效果更佳。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外科手术方案、 由影像导航 系统直接引导外科手术入路、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并在术中直接应用MRI对病灶切除范围进行现场评价会逐渐普及应用。在影像学网络化的基础上,医学图像处理将成为常规,而服务器软件取代工作站,实现多点同时后处理,并使图像后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伴随远程影像学的普及和宽频带网络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图像的远程传输更为快捷,图像更加清楚,影像学科医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在出差旅途中完成诊断报告。

分子成像是医学影像学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伴随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会有多种组织、器官特异性对比剂问世,这些新型对比剂能显示特定基因表达、 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其毒副作用更小、对比增强效果更佳、诊断的特异性更强,真正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开发疗效监测对比剂(或称分子探针),以在最短时间得到治疗的反馈信息, 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疾病的靶向治疗。除PET外, 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也能直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监测疗效,在活体早期、连续观察药物或基因治疗 的机制和效果,以利于药物筛选和新药开发。此外,分子成像方法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将得到持续改进,并开发出用于分子成像的影像学新技术。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还将导致影像学科内部人员构成发生变化,物理师、数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师、计算机专家和循证医学专家占影像科室人员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某种重大疾病可以组建包含内、外科和影像学医生的新型科室。医学影像学检查不仅在诊断与治疗的环节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在疾病预防、健康体检、重大疾病筛查、健康管理、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价、康复等环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医学影像学科的地位必将不断提高。参考文献

[1] 贺延莉,王亚蓉,殷茜,等.T-PACS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6):657-659

[2] 刘卫宾,韩冬.浅析普通X射线摄影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115-115

[3] 蒋震,沈钧康,宦坚,等.医学影像学研究生读书报告的方法学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179-1181

[4] 高艳,李坤成,杜祥颖,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79-80

篇6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医院的建设步伐加快。医护人员的医术虽然很精湛 病人也有良好的护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就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所以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而此时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泛指通过x光成像(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成像(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中。影像医疗设备在诊治疾病方面日益广泛,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设备具有高电压、集成电路多、结构精密等特点,促使它的价格昂贵。

医疗设备是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分布不够合理,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医疗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操作不当等,造成故障,维修保养,尤其保养落后,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会出现伤害现象。当前医疗设备管理滞后,是现代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

医疗设备技术含量高,要求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的医院购进设备后,缺乏专门的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技术人员。现有使用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不熟练,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当。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规范使用医疗设备,使医疗设备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无历史档案,没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依据。

伴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完善,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

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正确诊断。但与此同时医院也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设备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因此,医院就需要获得更丰富、更实用的相关信息,以解决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问题的深入,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将不断暴露。现代化的医院要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要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综合效益,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2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本论文的内容

根据医疗科学需要及经济、实用的原则, 正确地选购设备, 为医院提供品种、性能、精度适当的技术装备; 加强岗位责任制, 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提高在用设备利用率, 在保证供应和效益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作用, 并做好引进医疗设备的研究消化、改进;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尽快掌握引进设备的安装, 保养及维修技术,及时解决备品配件的供应。医疗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技术, 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影像设备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来唤醒人们对此的认识,提高人们防护的意识等问题。针对现行医院常用的管理制度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使影像设备的管理制度更完善。

(三)研究的依据

影像设备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如:维修费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意识,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医疗器械的规范化操作程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意义

只有把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好, 才能进行科学预测, 制订设备的“总体规划”以及实施方案, 并进行协调和控制, 使之达到最优化。才能提高设备使用率, 使设备的总效能达到最高水平, 产生它的最大效应。如果管理不当,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应有作用, 影响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发展, 还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 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 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科室各成员应该很好的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机器,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只有加强了设备的维修管理, 因而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得到维修和保养, 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

(五)毕业论文的进化表

时间计划完成任务

11月10日——11月14日毕业论文的选题报告

11月15日——12月01日毕业论文的中期报告

12月02日——12月22日完成毕业论文

12月23日——1月24日毕业答辩

三、参考文献

1 朱险峰,卜祥义,邓卫红.如何做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规范化管理,中国医疗前沿,XX年6月.

2 沈增贵,刘曼芳,梁才,胡志.影像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中国医疗设备,XX.11.

3 李迅茹.放射物理与防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

4 洪洋.放射物理与防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XX.8.

5 付建国,陈本佳,方国才等.医学影像设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XX.11.

6 赵建中.完善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ct理论与应用研究,XX.2.

7 孟伟.如何加强影像科大型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XX(5):38-38.

8 陶剑光. 大型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66-67.

9 童双立,闫罡,孙璐. 大型影像设备的购置、管理和维修. c t 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8):41-43.

10 何彩平. 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 中国医学装备.XX(7):33-34.

11 李公平. 规范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之浅析. 医疗设备息.XX(3):59-60.

12 陈康.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XX年33卷第3期:215-216.

13 尹军.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医院管理.XX(10):2368-2369.

篇7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而影像(介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X表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一个高质量的影像学人才必须是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的能手,才能从中捕捉到更多对诊断有用的影像信息。在介人性治疗中,操作尤为显得重要,否则,就不可能把导管或穿刺针送到靶器官或组织内去完成相应的治疗或诊断,甚至还可能加重病人的痛苦或导致生命危险。影像诊断学是本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要传授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疾病鉴别诊断的辨证思维。在临床,疾病的种类繁多,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谓“同病异症”、“同症异病”;同样,影像学上亦有“同病异影”、“同影异病”,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进行恰如其分的鉴别、否定、肯定,形成影像学的诊断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准确判断病变所处的阶段、病变的程度、治疗手段的选择以及预后。

二、我们影像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辐射防护及自我防护我觉得也很重要:

1.划定区域:病人检查区域、医护人员工作区域、病人及家属等候区域,并设立标志。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各种设备。

3.在为病人检查时,要对病人的非检查部位做好防护。

4.工作人员要佩带有效的、合格的辐射剂量仪器,按时送检。对接受辐射剂量超标人员要及时脱离接触射线,并及时查明原因,堵塞漏洞。

5.放射线机工作时,要关闭所有防护门,打开所有防护装置,避免散射线危害。

6.因需要工作人员暴露于射线下工作时,要穿戴好防护物具。

7.定期请相关技术检测部门对设备周边环境进行检测。

四、主要收获:

差不多一年的实习生涯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虽然说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但是,又在这将近一年的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在人际交往,处世态度还是其他多方面都学到了很多.自己要做到上班着装整洁,热情礼貌对待病人及其家属,保守病人秘密,尊重病人隐私。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到按时、认真、仔细并做好相关记录。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不空岗、不做私活。加强与临床科室联系,做好病案随访,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符合率。作为一名将要毕业的影像学学生来说,这次实习让我知道了这个职务的重要性及所承担的艰巨任务,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自觉遵守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所实习各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从不早退迟到,工作积极主动。我希望能借此机会多学点,不断提高自己,在老师对我提出的不足与缺陷中弥补,改正,使自己更加完美.在实习中,我以细心,责任心,耐心,爱心来对待每一位病人,在保证做好三查七对的同时,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去与这些病人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去操作.

在实习的几个月中,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或者是在学校时感觉在听天书,听不懂,不理解的知识,在临床上,这些似乎更易懂了,也更容易将它们牢记.当然,操作技术也得到了强化巩固。

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与人的交流沟通的能力更强了,待人的耐心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些的为人处世方面都能看出我的医德医风,态度.这一年,我工作心细,认真,没有出过差错,注意公共财物的保护,小心,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五、自我存在的问题:

八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在这八个月的实习过程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但自己也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1.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是不扎实、全面,很多知识点很模糊。

2.做事情一心急就会出现粗心大意,很快改正。

篇8

PET-CT暗藏辐射“魔影”?

近日,有一则关于PET-CT检查的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这则微博中说,PET-CT检查能不做就不做,因为一次PET-CT全身检查,会让人承受相当于身处自然环境中30年受到的辐射量,这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到核电站站了一天。因此,这样的检查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但事实果真有这么可怕吗?在形形的高端体检“套餐”里,我们时常能看到CT项目的身影;而对于一些非常重视健康、怀疑自己患上癌症的人,甚至会主动跑到大医院,要求进行CT乃至PET-CT检查。也正是由于使用PET-CT的人越来越多,而它又不像普通的体检项目一样,人人皆可为之。而一些对PET-CT一知半解的人,则因为它属于“核医学”的范畴,而对它是否会引发伤害心有疑虑。针对出于“技术崇拜”而“迷信”PET-CT,以及担心PET-CT“核辐射伤人”这两种网络上常见的观点,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总医院的两位专家。

中国人民总医院核医学科教授徐白萱告诉记者:“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PET-CT的辐射问题。因为它是PET和CT检查两者的叠加,又属于新技术,其安全性自然会让人感到疑虑。PE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的缩写,其原理是将生命代谢中必需的物质,标记上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再注入人体,以观察代谢活动的情况。简而言之,PET检查一定会使用放射性药物,这通常是放射性同位素氟-18。另一方面,CT检查也有放射性。这两部分放射性之和,便是PET-CT检查带给受检者的辐射量。”

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比如检查设备精度的提高,PET-CT的辐射量正逐渐呈下降趋势。徐白萱说:“由于设备精度、新旧程度等差异,一次PET-CT检查带给受检者的辐射量也有差异,但总体上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下降的。举例而言,在数年前需要注射给受检者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12毫居里,现在则减少为0.08毫居里。”(1居里是1克铼-226的放射性强度,1居里=1000毫居里。)而且PET检查的辐射量也和患者的体重有关。体重越重,所受到的辐射量也就越大。

徐白萱说,“使用目前比较新的设备来做一次PET-CT检查,一个人受到的辐射量是大约10毫西弗。目前,国家尚未规定患者在医学检查中接受的辐射量的上限,但有医护人员的标准,也就是每年不得超过20毫西弗可供参照。如果以此计算,一次PET-CT检查带给患者的辐射量,仍在安全范围内。”

对于网上流传的“做过PET-CT检查的人会成为辐射源”的说法,徐白萱认为这毫无根据。她说:“对一部分癌症患者进行检查的时候,国家规定只要患者体内的辐射量小于30毫西弗,就可以进入公共场合。这个限额,远超过一次PET-CT的全部辐射量。而且只要经过18个小时20分钟的时间,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就会完全消散,更不要说给周围的人带来影响了。”

影像检查无法替代彼此

当您前往医院,特别是设备齐全的大型医院看病的时候,名目繁多的医学影像检查科室,或许会让您有些头昏脑涨。但是,这些医学影像也有着明确的“谱系”,在医院里扮演着各自的重要角色。

中国人民总医院放射科主任、教授杨立介绍说:“在现代医院中,影像检查科室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使是非常小规模的医院,也必须配备影像科室。甚至,在一些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内科、外科的医院,比如儿童医院和妇产医院,影像科室仍是不可或缺的。医学影像检查可以分为3 个大的谱系,即放射影像、超声波影像和核医学影像。在放射影像中又可以细分为CT、普通X 射线放射影像和核磁共振成像。在提升诊断准确性的同时,一部分医学影像检查的辐射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材料、计算机系统的进步,这些检查给患者带来的辐射量都呈下降趋势。”

杨立告诉记者,在医学影像的放射影像这一支里,核磁共振不会产生辐射,拍摄X光片所受的辐射量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CT是辐射量较高的项目,如果以做胸部检查来对比,那么,在照射部位相同的情况下,CT的辐射量要比X光片高大约100倍,一个成年人每年做2~3次CT 检查,受到的辐射量也仍在20毫西弗的安全范围内,但个别检查范围较大和检查程序较复杂的情况下,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也会增加,应引起注意。

“在医院里,每种医学影像检查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法替代彼此。”徐白萱说,“我们当然清楚一部分影像检查存在放射性的事实;但如果害怕遭到辐射,就不让患者去做CT检查,导致病情延误,显然是更糟的选择。所以,如果医生认为某种影像检查是必须的,而且患者确实已经表现出了症状,那么最好的选择还是要遵照医嘱做各项检查。至于降低辐射量,医学上普遍认可‘时间、距离、屏蔽’这‘防辐射三原则’。其中,距离防护是最好的防护,因为辐射量与人和辐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此基础上,针对孕妇和儿童这两个特殊的群体,其保护措施也会升级,尽可能不做高辐射量的检查项目仍是必须的。”

重复检查导致“辐射叠加”

尽管目前的技术可以充分保证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性,使患者不必担忧辐射问题,但这方面的流言仍然在网络上蔓延。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本质?

杨立坦言:“目前,国内的医院常常出现一种现象:患者在某个医院做影像检查,由于技术和水平差异,片子成像质量不佳,或者说具体负责影像检查的人员技艺不精,导致成像质量欠佳。当患者决定换一家医院看病的时候,低质量的影像,会让接手的医生一头雾水看不懂,不得不重新拍摄。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而由于CT的操作要求更高,‘拍虚了’的CT 影像也可能更多些。”

中国人民总医院时常接收从外地来看病的患者,或者接到外院发来的会诊请求。“但有些时候,这些患者随身携带的影像质量太糟糕,或者拍摄得不规范,就导致了患者第二次接受同样的影像检查。另一种导致重复检查的情况,则是接手患者的门诊医生无法通过外院提供的影像得出判断。由于放射科目前会诊权限不普及,使得转院、会诊的患者只能先拿着影像片子到门诊,而不能直接到医学影像科室要求出具报告,从而增加了重复检查的可能性。”杨立说,“现在,外地患者来北京看病已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如果赋予放射科会诊权限,那么我们就可以为其他医院拍摄的影像出具报告。但这样做也会形成另一种漏洞,那就是其他医院可以收取检查费用,却又不承担阅片和出具报告的责任,形成‘他们偷懒,我们义务劳动’的局面。这样做成本太高,对医生也不公平。一种可取的方案,或许是要求各家医院都将自己的医学影像传送到指定的数据库,医院之间可以彼此调阅和认可,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几率。”

滥用检查手段不可取

如前文所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CT、PET-CT等医学影像检查的辐射量正在不断减少。但另一方面,一部分对这些检查手段不甚了解的公众,出于体检目的要求做这类检查,以及其他一些人为因素,却导致了CT乃至PET-CT被滥用,使一些人受到不必要的检查,乃至接受的辐射量超标。目前,在北京市做一次PET-CT检查,其费用是全身9000~10000 元。可谓价格高昂。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人抱着“PET-CT 可以确保早期发现癌症”的想法,为了确保身体健康而设法进行PET-CT 检查。而为这部分人接受PET-CT 检查“牵线搭桥”,已经成为一种服务业。

记者在网上搜索“体检”,搜索结果首页就出现了若干条宣称可以帮人办理PET-CT预约业务的广告。其中一条这样写道:“无需中介费,无需提前付款,只要拨打一个全国免费的电话,你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一次‘21世纪最给力防癌设备’的体检预约。”

记者在这个网站上留下手机号码,一分钟后就接到了自称是“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肿瘤防治救助专项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回电。在电话中,此人承诺可以提供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免费PET-CT预约,也就是可以凭预约号直接到医院接受体检,不需要医生提前问诊。而这家网站,只是网上众多PET-CT体检预约服务的提供者之一。在它之外,派康网、中国高端体检网、PET-CT检查协作网、医生在线·全国PET-CT中心等提供类似服务的网站不胜枚举。

徐白萱告诉记者:“ 我不建议在没有(门诊)医生问诊的情况下,把PET-CT当成常规的体检列入定期检查之中。PET-CT的功用,主要是在于肿瘤诊疗中的疾病分期、疗效评价、预后监测、治疗评估等方面。也就是说,病人应该先去门诊,让医生来判断应该做哪项检查。有些病人因为担心身体状况,会主动向医生提出要做某种检查。因此,由专业人士给公众解释清楚这些检查方法背后的科学,就显得很重要。”

篇9

1从细微处入手,重视入科教育

1.1针对专业特点,做好辐射防护教育:针对放射科工作环境存有电磁辐射危害的特点,和目前依法执业及医疗安全的需要,重点突出地做好入科教育。向实习同学讲述X线的五大特性,其生物效应对人体的危害,使其明确做好防护的重要性,掌握常规防护方法和辐射防护三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学习掌握对受检者防护知识:育龄期妇女应注意询问是否有身孕。如为孕妇,则应立即与经治医师联系,尽量采取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确认必须给予X线检查时,检查前,对非检查部位的重要/射线敏感器官(如大脑、甲状腺、性腺等)做好屏蔽防护或距离防护,以避免发生不必要设计辐射安全的纠纷。使医学生在实习期间懂得影像学检查的合理(正当)应用,和做好自身及受检者防护的重要性。

1.2依法实习、实践:自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实施后,任何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包括医学生在内不得单独处理患者,包括报告书写、履行告知和知情同意书签署等。在实习中,除认真向带教老师学习检查方法外,医学生还应注意学习履行告知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等。此外,注意尊重患者的权利。世界医学会《患者权利宣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对患者的权利都有明确的规定。患者的权利有以下10项:生命权、生存权、身体权、健康权、平等的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诉讼权和求偿权。尊重患者的上述权利,既是依法行医的重要内涵,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需要。除上述两大方面外,在入科教育中,对工作学习纪律、接待患者的礼仪教育等方面,注意配合科教科院前教育,结合放射科实际诊疗工作情况,进一步细化、强调。力争将医学生实习教学工作从入科教育开始科学、规范的做好。

2注意方法学教学,避免单打一式诊断、鉴别诊断思维

我科是集普通X线、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医学影像学科。讲课中,我们一般先讲述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适应证及各自在诊断方面的限度,以及各种影像设备/检查方法在诊断中可以相互弥补。讲解某一病种,也尽可能将其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即用比较影像学的模式展示给学生,启发他们学会水平思维(横向联系)、垂直思维(纵向分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学。告知他们要重视、注意结合临床资料,重视循证医学影像学方法的应用。不就“影”论病,避免单打一式思维诊断模式,从而减少或避免在“异病同影”或“同病异影”时,因定式思维(经验主义)而导致漏、误诊。

3加强学习与积累,提高团队素质与水平

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医院和科教科大力支持下,放射科通过外派内引和科室内教学,以提升团队素质与水平。

3.1外派进修学习,培养骨干团队:自年起,放射科先后派出11人次到上级医院定向进修学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班61期计136人次。对外出进修学习人员,规定其在学习结束后,必须写出书面进修、学结,向医院和科室汇报其收获以及可引进开展的新技术项目等,并且在科内做一次专题汇报。这样,既可以促使外出进修学习人员须认真用心学习,履行职责,又能做到一人进修学习,全科人员受益提高。

3.2上请外引,借力提升:采用请上级医院专家来医院、科室讲学,主动联系、承办学术会议的方法,使众多无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的医技人员得以就近听取学术讲座,了解影像医学新进展,学习和掌握新的检查、诊断技术与知识。—年,我科在科教科支持下共承办青岛市放射学分会年会四届,承办青岛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培训班和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各三届。另有5位上级医院专家来院作学术讲座9课次,有力的促进了本科室的学术水平,提高了专业骨干的表达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了医院和放射科在本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篇10

【关键词】超声 脉冲回波 影像物理学

在医学影像里广泛应用的超声成像技术,主要便是利用了超声脉冲回波原理。由于这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人体成像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能量来实现的,所以对人体无任何辐射性危害,而且因为该成像技术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已被普及广泛应用到临床、介入治疗等方法中,成为医院里医学影像设备中重要设备之一。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普及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础在医学影像物理学也变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超声影像的物理方面基础,能够帮助认识和理解超声的含义及超声影像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利用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促进超声影像物理学的学习,详细如下。

1 实验研究目标

超声成像的目的在于,声波于人体各组织的穿透能力达到可以深度成像。超声成像所测算的物理量为声波的回波幅度和相位,回波的时间常用于定位声波的深度。由于声波在人体组织的穿透速度约等于常数,因此回波的特征可以反映不同人体组织密度的不同。经过对反射回波的接收,并使其在显像屏上以不同的亮度等级呈现,最终形成超声图像。而若超声波的频率越高,则其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分辨率越高,所成图像质量越佳。但是由于声波穿透深度与声波频率成反比,深度越小频率越高,所以想得到质量高的高频超声成像是以牺牲穿透深度为代价的[1]。通过设计实施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可以更好的掌握声波的产生及传播原理,提高对超声波图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掌握超声波的各项参数对超声最终所成图像的影响。

2 实验设计原理

超声波的基本参数有三个,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的振动频率f=振动数/时间(s),f由振动源决定,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速度c取决于传播媒体。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后之后,改变了起载体功能的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例如使能量发生衰减改变,使声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反射、衍射等改变。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信息就依托存在于这些不断变化的物理参数中,这些物理参数的不断变化不仅是诊断信息的依附,更是一些补偿机制的依据[2]。而波的吸收定律、反射定律等是掌握超声波成像原理的关键。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能量变化为一个能量衰减的过程,像声束在人体组织表面发生折射、散射等均会减弱入射声波的能量。不管声波通过的内部是何种分子过程,超声波能量的衰减均符合如下式的负指数形式规律:

3 实验仪器设计及内容

本次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包括:超声体模、美国OLYMPUS公司的超声发射接收仪器、超声测试模具及迈瑞公司的DP6600的超声诊断仪器。通过这些设备,依据实验要求事项,设计了两个内容的实验,详细如下:

3.1 图像与体模的验证实验

首先通过超声诊断仪器的探头来探测超声体模,观测超声图像所显示的体模信息,而后将超声图像与超声体模进行对比,以此来掌握超声图像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而后对超声诊断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完成调整,包括声波速度、诊断仪探头的发射频率、声波功率及超声回波的接收灵敏度等[4],同时观察超声显示图像的改变情况。实验目的包括了解超声波各项参数对超声图像的影响过程,所以调整超声各项参数对图像变化情况的影响,应被记录、加入到最终的实验报告中。

3.2 综合测算声速类实验

通过使用示波器、超生脉冲回波规律、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及超声波测试部分,来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记录、计算。实验进行时,需要注意示波器和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的仔细连接,而后将恰当的传感器接入超声发射接收仪器的T/R端口,且把传感器置于适当测试模具的有利位置。在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进行计算时,同时观察、记录示波器所反映的波形图,利用示波器的B扫描功能及X轴扫描拓展功能,来对中间两个不同界面的反射脉冲回波分别对应的峰值点间的时间差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来完成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的计算。在关于声速计算的最终实验报告中需要包括:声速测试的物理原理,测得的脉冲回波波形,对两个脉冲回波分别的峰值点和峰值点间的时间差的标识,详细计算过程,实验中产生的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在对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计算时,观察示波器所反映波形,记录测试模具里两个界面脉冲回波的峰值幅度。

4 结语

在影像物理学的研究中,包括许多用于成像的物质波。本次实验选取的超声波为其中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物质波,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对超声在不同介质里的传播规律及声波的衍射、折射、散射等在超声成像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理解超声影像显示的物理原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像物理学里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任杰.基于超声脉冲回波的影像物理学实验设计[J].科技信息,2010(5):436.

[2]熊政纲,左龙.超声影像实验设计[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310-312.

篇11

1.基层医院放射科现状

在我国基层医院,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院放射科中,普遍存在设备陈旧、简陋、档次低下等现象。一般仅有1~2台常规X线机、透视X线机、一台CT机、1~2台洗片机,很少有MR、DSA等大型医疗设备。所从事的基本上是常规X线检查和普通CT扫描检查。这些医院如果一次性更新数字化设备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目前尚处于发展中的基层医院来说是不现实的。怎样利用现有设备,结合医院具体实际,通过简单途径实现有效的放射数字化,是摆在基层医院放射科的现实问题。

2.放射科数字化优势

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投照技术误差,即使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影像,数字化图像最突出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细腻,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长度、面积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数字化X线成像比传统胶片成像所需的X射线剂量要少,因而它能用较低的X线剂量得到高清晰的图像,从而减轻X射线对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辐射危害。同时,由于它改变了已往传统的胶片摄影方法,使医院放射科取消原来的胶片管理方式,而采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并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数字化X线影像的出现,结束了X线图像不能数字传输的历史,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数字化放射设备

3.1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由日本富士公司于七十年代研制,八十年代推出,九十年代上市的数字化摄影系统。它是将X线摄照的影像信息以潜影的形式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IP)上,经激光扫描仪读出IP板上的潜影,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入计算机作图像处理形成高清晰度的放射影像的数字化设备,CR的关键构件是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的IP板,取代原始的X线胶片,具有费用相对低廉、使用灵活、移动性强,多台X线机可同时使用,无需改变现有设备,对传统工作流程修改小,投入少,图像清晰等优点[2]。其缺点是对效率提升不太高。但是,基层医院检查流量小,所以引进CR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3.2 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平板薄膜晶体管(TFT)或电荷藕荷装置(CCD)和X线吸收器共同完成对含有人体解剖和病理特征的X线信息的抓取并生成数字图像。与CR比较,DR分辨率更高,成像速度更快,能极大的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价格昂贵,不能兼容现有X光机,且其养护、维修等后续费用较高[3] 。

3.3 PACS/RIS系统 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和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是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影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输和管理以及放射信息管理的综合系统。它主要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储、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放射信息管理及高速网络传输系统,所以说PACS/RIS是传统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新生事物。其核心组件有服务器、登记及图像报告工作站及网络系统。

3.4 激光胶片打印机 医用激光胶片打印机是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医学成像领域不可缺少的数字影像输出设备。分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激光胶片打印机以其占地面积小、无需水源、显影液及暗室、无环境污染、维护比较简单、故障率低而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空间分辨率和灰阶等级越来越高,打印速度越来越快,成像效果完全可与湿式激光胶片打印机相媲美,是未来激光胶片打印机的发展趋势。

4.放射科数字化目标与原则

4.1 放射科数字化目标:放射数字化包括成像设备数字化以及图文信息数字化,既实现放射科医学图像采集数字化及病人信息数字化,包括病人登录、检查列表、图像浏览、报告打印及科室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有条件的医院可以组建相应规模的PACS/RIS系统,甚至可实现PACS/RIS与HIS的整合,实现放射科全数字化模式,释放科室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和服务水平。

4.2 放射科数字化原则:CR与DR的选配及PACS/RIS系统的组建应根据放射科的实际状况, 如设备现状、实际需求、工作量大小、经济状况、医院特点及发展规模来考虑。CR、DR各有优势,不能盲目不加分析就论定谁好谁坏。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察,充分了解它们各自的使用效能,以取得最佳的诊疗效果和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量体裁衣,最好的未必就是最合适的[4] 。

5.放射科数字化实现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放射科影像采集的设备有CR、DR,报告书写与图像阅读、存储等后续工作有PACS/RIS系统或图文报告工作站,影像硬拷贝有激光胶片打印机。对于医院规模小、现有X-光机的性能良好、目前效率能够满足医院未来3~5年的需要、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买CR,并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工作流程,利用较少的资金可以满足所有放射检查的数字化。而对于医院规模大,发展快,现有X-光机设备陈旧,对工作效率的提升需求高,可考虑够买DR。DR的工作效率远高于CR , 由于DR工作效率高,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医院形象。但是应该考虑单一的DR能否满足科室各项检查完全数字化,如果仅仅部分检查项目数字化,还是会带来不少麻烦。同样,如果病人量小,对于基本信息录入和报告输出与图像存储,可以利用信息登记工作站利用图文报告工作站,图文数据离线备份可以采取刻盘的方式。对于医院规模大,病人量大,各种影像科室的依从性大,则要考虑引进PACS/RIS系统,只有这样,科室数字化、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进行模块化岗位分工,更有利于效率的提升,优化生产力[5] 。而激光胶片打印机则是放射科数字化后必须的胶片输出设备。

数字化放射是二十一世纪放射影像学发展的主流。无胶片化及无纸化的新型放射科模式终将取代传统放射科模式。基层医院应破除传统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数字化挑战,积极探讨适应自己医院实际情况的数字化放射策略及模式,推动放射科数字化发展进程,同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提高影像质量,更好的为临床诊断服务。

参考文献

[1] 缪兢陶. 全数字化放射科的观念、策划及管理[J]. 上海医学,2001 , 2(24):459-262.

[2] 林穗生,许小强. CR、DR的工作原理及选择应用[J].医疗保健器具,2007,2:22-23.

[3] 黄桦,朱纯生,郑晓林. CR和DR的选购方案评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8,3(13):28-29.

[4] 李乐升.试述CR、DR的工作原理和比较应用[J]. 医疗装备, 2008,21(3): 8-9.

篇12

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

(一)放射治疗;

(二)核医学;

(三)介入放射学;

(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2、放射影像技师;

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

第八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设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至少有一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并具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具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具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机等设备。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一)放射治疗场所应当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三)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一)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四)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第三章放射诊疗的设置与批准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设置放射诊疗项目,应当按照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的类别,分别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

(一)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二)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三)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同时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的,向具有高类别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医疗机构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申请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经审核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资料,申请进行卫生验收:

(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

(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资料;

(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前,应当提交下列资料,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

(三)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放射诊疗设备清单;

(五)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即时受理;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资料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合格的予以批准,发给《放射诊疗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规定(见附件)。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手续。执业登记部门应根据许可情况,将医学影像科核准到二级诊疗科目。

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或未进行诊疗科目登记的,不得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第十七条《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有关放射诊疗设备性能与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医疗机构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向放射诊疗许可批准机关提出许可变更申请,并提交变更许可项目名称、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等资料;同时向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提出诊疗科目变更申请,提交变更登记项目及变更理由等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做出审查决定。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三)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者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一年以上的;

(五)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四章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三)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

(四)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四)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储存;储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泄漏等措施,并安装必要的报警装置。

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

第二十二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第二十五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实施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二)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三)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四)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五)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卫生部批准。

第二十八条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前,应当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及其他相关检查,严格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对确需进行放射治疗的,应当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对体外远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进入治疗室前,应首先检查操作控制台的源位显示,确认放射线束或放射源处于关闭位时,方可进入;

(二)对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专用工具拿取放射源,不得徒手操作;对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防止放射源被患者带走或丢失;

(三)在实施永久性籽粒插植治疗时,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随时清点所使用的放射性籽粒,防止在操作过程中遗失;放射性籽粒植入后,必须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认植入部位和放射性籽粒的数量;

(四)治疗过程中,治疗现场至少应有2名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并密切注视治疗装置的显示及病人情况,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场所;

(五)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放射治疗操作规范、规程实施照射;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

(六)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验证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离计划现象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或者本机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的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防止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人体、设备、工作场所和环境;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接受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治的患者进行控制,避免其他患者和公众受到超过允许水平的照射。

第三十条核医学诊疗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及患者的放射性排出物应当单独收集,与其他废物、废液分开存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和处置放射事件的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一)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二)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三)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四)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

(五)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放射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

(二)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实施检查、检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检查时,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二)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校验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放射诊疗项目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违反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有关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

(二)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的;

(五)发生放射事件并造成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

(六)发生放射事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

(七)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放射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放射治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是指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篇13

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倒》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

(一)放射治疗;

(二)核医学

(三)介入放射学;

(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物、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2、放射影像技师;

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

第八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设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至少有一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并具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具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具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机等设备。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一)放射治疗场所应当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三)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一)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四)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第三章放射诊疗的设置与批准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设置放射诊疗项目,应当按照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的类别,分别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

(一)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二)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三)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同时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的,向具有高类别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医疗机构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申请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经审核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资料,申请进行卫生验收:

(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

(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资料;

(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前,应当提交下列资料,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

(三)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放射诊疗设备清单;

(五)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即时受理;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资料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合格的予以批准,发给《放射诊疗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规定(见附件)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登

记手续。执业登记部门应根据许可情况,将医学影像科核准到二级诊疗科目。

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或未进行诊疗科目登记的,不得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第十七条《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有关放射诊疗设备性能与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医疗机构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向放射诊疗许可批准机关提出许可变更申请,并提交变更许可项目名称、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等资料;同时向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提出诊疗科目变更申请,提交变更登记项目及变更理由等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做出审查决定。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三)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者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一年以上的;

(五)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四章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三)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

(四)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四)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不合格或国象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储存;储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泄漏等措施,并安装必要的报警装置。

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

第二十二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

剂量计。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第二十五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挫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实施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二)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三)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四)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五)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卫生部批准。

第二十八条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前,应当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及其他相关检查,严格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对确需进行放射治疗的,应当制定科举的治疗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对体外远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进入治疗室前,应首先检查操作控制台的源位显示,确认放射线束或放射源处于关闭位时,方可进入;

(二)对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专用工具拿取放射源,不得徒手操作;对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防止放射源被患者带走或丢失:

(三)在实施永久性籽粒插植治疗时,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随时清点所使用的放射性籽粒,防止在操作过程中遗失;放射性籽粒植入后,必须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认植入部位和放射性籽粒的数量;

(四)治疗过程中,治疗现场至少应有2名放射诊疗工作。并密切注视治疗装置的显示及病人情况,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场所;

(五)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放射治疗操作规范、规程实施照射;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

(六)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验证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离计划现象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或者本机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的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防止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人体、设备、工作场所和环境;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接受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治的患者进行控制,避免其他患者和公众受到超过允许水平的照射。

第三十条核医学诊疗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及患者的放射性排出物应当单独收集,与其他废物、废液分开存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和处置放射事件的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一)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二)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三)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四)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

(五)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放射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

(二)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落实的情况;

(四)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实施检查、检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检查时,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二)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校验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放射诊疗项目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违反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有关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

(二)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

(四)未按时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的;

(五)发生放射事件并造成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

(六)发生放射事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

(七)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放射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放射治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指导下,经皮针穿刺或插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是指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第四十四条已开展放射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于*年9月l目前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并重新核定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篇14

关键词:放射科;儿童;防护管理Abstract: With the radi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conventional X-ra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disease plays a faster to the important role for the children of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hildren to effectively prote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later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Radiation injury analysis to the harm of children, to be effective protection, the hospital should be increased attention radiology, make great efforts to perfec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Radiologists; Children;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11-02

常规的X线检查,对儿科疾病诊治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随着医院管理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放射科对儿童的防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放射科的质量管理应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使儿童在放射科检查中接受最少的X线照射剂量,而得到最佳的诊断结果。我们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达到放射科质量管理的目的。

1更新X线机的设备,提高技术质量

更新投照设备,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成像的X线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替代传统的X线摄影。传统的X线摄影,因设备滞后和技术上的限制以及儿童投照的特殊性,严重影响片子的质量,阻碍了诊断水平的提高,误诊漏诊相对增加,采用CR技术用于投照,IP板(影像感光板)选用高速感蓝片,KV值相同但是曝光量减少,IP板经CR系统处理后,打出的激光照片,降低曝光量和动态模糊度,增加了清晰度,将密度边缘处理后效果更佳,从而减少了儿童的X线照射剂量,也充分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提高了诊断质量水平。DR在CR基础上减少CR处理过程,拍片后直接看图像诊断疾病,同时打印处理图像,缩短出片时间,大大加快了诊断所需时间,为患儿节约检查时间。

2严格掌握适应症,降低儿童照射量

取消常规的胸腹透视,胸腹透视是摄片照射剂量的30倍左右,焦皮距近,对皮肤损伤较大,有无记录影像,若临床需要动态影像时,可用CR补充电视透视方法,替代满足临床需要。取消常规胸片,现在某些医院为加大收入,提高科室效益,不考虑患儿病情,凡以咳嗽感冒就诊的,均加照常规胸片,有些儿童甚至是短期多次拍片,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能够用其他检查方法的,尽量用其他方法检查,对需要用X线摄片的,在投照中,一定要对儿童的敏感部位用铅皮遮盖给予保护,特别是眼部。甲状腺部和性腺部等部位。投照中,严格掌握好投照中心部位,限制照射野,减少无用的软射线,降低辐射的直接危害。拍片前及拍片后的等待时间,患儿尽量远离摄影室,留家长在窗口等候,避免散射线对患儿的危害。这些措施和要求也作为科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

3加强科室人员责任心,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科室人员责任心。认真了解掌握好设备性能,定期检查保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保障放射科设备优化运行。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严格按技术程序和要求,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对产生的废片要认真总结,分析原因,将此项工作作为科室质量管理考核目标,从而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废片率。儿童摄影以胸片常见,秋冬季感冒咳嗽疑似肺炎的,加照胸片。放射科技师投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尤其肺尖部疾病,尽量让患儿抬头,包括病变部位,达到诊断要求,切忌马马虎虎,无责任心的工作态度。当前医院广泛使用CR、DR设备,宽容度大,条件要求不严格,儿童摄影时,应避免大剂量曝光,再调节图像,严格按照剂量执行操作。摄影过程一定管好铅门,对摄影室外患者做到有效防护。

4医患合作,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因放射科工作的特殊性,在检查前,应和患者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告知家长X线检查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体现出医患关系的和谐和人性化。检查前讲明摄片程序,告知家长及患儿摄片过程中无疼痛感,消除患儿紧张情绪,争取得到良好的配合。,检查时可以允许家长在旁陪伴,创造一个原生活环境,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减少因患儿原因造成位置移动至投照失败。同时要保护好家长,讲清原因,穿好防护衣,共同合作完成投照任务。

5床旁摄影患儿的防护

患儿需要使用移动式设备在病房或婴儿室内做X线检查时,除了对该患儿的防护以外,必须采用防护措施减少对周围儿童的照射,不允许将有用线束朝向其他儿童。明确告知患儿、周围儿童及其家属X线检查的负面作用、防护原则及办法。令其进行有效地避护。尽量让可以移动的患儿及家属远离病房或婴儿房,减少射线的损伤。

X线检查已成为医院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技术,医学照射野成为儿科疾病检查必要的诊断手段,提高放射科科学化人性管理,创造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护患儿健康,提高科室诊断水平,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依据,使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迅茹.放射物理与防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