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基础护理范畴,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47-01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痛觉过敏状态,常用于硬膜外、臂丛等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阻滞不全时静脉镇痛的补救措施。目前临床使用较普遍,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本文就氟比洛芬酯致神经系统抽搐反应1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男,45岁。因右输尿管下段结石拟腰麻下行钬激光碎石术。既往无过敏史,无癫痫及精神病史。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L3-4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10mg,6min后测麻醉阻滞平面达T10。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呼之不应,测Spo2 85%,HR106次/分,BP110/58mmHg。考虑药物致抽搐,立即面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静注异丙酚50mg及地塞米松5mg。2min后抽搐停止,约30min后神志恢复,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追问病史,患者主诉术前静滴依诺沙星抗生素。
2 预防
2.1 氟比洛芬酯药物说明书中写有禁止与洛美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合用。二者合用能够增强对中枢神经的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会引起抽搐。因此我们给药前要详细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2.2 给药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包括既往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最大限度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要把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
3 对策
3.1 抢救器材及药物保持完好状态,一旦发生抽搐,应立即停药,给予平卧、吸氧、保暖等,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和激素类药以缓解症状。注意安全保护,防止损伤、坠床等并发症发生。
一、《妇婴护理》与《母婴护理》的不同
1.涵盖的对象不同
《母婴护理》中的“母婴”,从名称本意上是“母”与“婴”,即围生期妇女和婴儿,服务对象仅限于孕妇、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妇婴护理》的对象则涵盖广,其对象为: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因此“妇婴”比“母婴”更能涵盖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妇婴护理》中的“婴”,根据儿童期从出生四周到12岁左右,[3]故《妇婴护理》中的“婴”部分包括胎儿及出生后28天内新生儿,以此与儿童护理划分开。《妇婴护理》中的未孕妇女的划分也需与儿童护理界定开,根据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官、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至成熟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3]故《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实质上,《妇婴护理》从女性的性健康开始,因为良好的性生理与心理状态是成为健康母亲和孕育健康孩子的必备条件,所以,女性从小女孩开始,就应进入《妇婴护理》的范畴,[4]也支持了《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即出生28天后到10岁前的女性是儿童护理的范畴,余下是妇婴护理范畴。
2.工作范畴不同
《母婴护理》限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工作范畴只限于产科而无妇科,因此,教材内容也只限于产科内容而无妇科内容,而很多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则是产科发生问题的延续,妇科疾病与产科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如拆开就不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上也不系统。《妇婴护理》,其课程是根据护理岗位要求,范畴包括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三大部分。三部分在学术上均以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在工作岗位均以女性生殖健康问题为主导,引出护理工作任务,[5]工作范畴符合临床实际。
3.《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贴近卫生行业命名
在临床,全国有很多以“妇婴”命名的医院,如武汉康健妇婴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等,因此,《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命名更贴近卫生行业,其课程内容也更符合职业标准。
4.《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系统、更利于教学
《妇婴护理》课程设置,涵盖了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从服务对象到工作范畴,从正常到异常,从产科到妇科,更系统、更科学,也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在教学中,由于知识与技能系统符合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妇婴护理》课程设置遵循了“以生命周期为主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原则,更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要求,[5]因此,《妇婴护理》更有利于教学。
二、《妇婴护理》的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
《妇婴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研究各个年龄段女性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其课程涵盖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妇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并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针对妇婴常见健康问题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保健宣教的能力;具有对妇婴常见急危重症者进行应急处理并能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妇婴护理主要技术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从事妇婴护理及社区妇婴保健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妇婴护理》课程内容
1.基础部分
包括基本概念,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及其一生各阶段的生殖周期的变化,女性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及各发展阶段的成长与变化。
2.生理过程
正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和正常新生儿的特征与护理。
3.病理改变
异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与护理和围生儿常见异常的评估及护理。
4.妇科部分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
5.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的内容与方法,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
四、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妇婴护理》五大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使教材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乃至前瞻性。
1.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内容
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育儿方法,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兴的一种婴儿护理技术,在教材中应有推广与介绍,让学生能掌握适用的育儿技术,能到临床进行推广与运用,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
《妇婴护理》从10岁小女孩开始,因此,教学内容可中加入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空白,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教材内容上可大胆进行改革。
3.妇婴家庭护理
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6]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妇婴是社区护理开展的重点服务对象,家庭护理及新生儿家庭访视、产后访视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深入开展,在教材中呈现体现了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4.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妇婴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倡议后,妇幼保健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晚年生活质量是新世纪国际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三大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的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强维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各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做好妇幼保健是保证人类繁衍、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赋予妇女保健更深刻的含义,其宗旨是保护和尊重妇女权利、增进妇女健康、控制和调节生育、促进社会健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医学进步的标志。[7]
5.其它
分娩痛对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来说尤其焦虑,教材应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包括药物、非药物镇痛方法;水中分娩是顺产的一种方式,给产妇多了一种自然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分娩方式多元化,让分娩方式回归自然,减少医疗干预,已成一种共识;[7]自由分娩及无保护自然分娩让分娩方式更加多元;“以孕产妇为中心的导乐陪产”及“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分娩”等形式,教材中也应有介绍;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新的助产服务模式,临床正在摸索,教材中适当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服务妇婴的全方位,突出以“妇婴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其实,长期照护制度的诞生史,就是一个长期照护服务逐步从医疗服务中分离的过程。1880年代,德国率先建立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三大社会保险制度,1920年代又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此后,以这四大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制度一直延续,直到约一个世纪后,第五种社会保险制度――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诞生。研究表明,社会保险性质的护理保险最先由以色列于1986年推出,1994年德国颁布了护理保险法。
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较晚,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二战后,尤其是1980年代,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都迈入了老龄社会的门槛,这使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欧洲“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压力更甚,其中,又以医疗保险最为突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1950年代后,全世界逐渐摆脱急性传染病大规模侵害的威胁,进入慢性病时代,以往属于医疗的护理和康复,变得越来越重要。可这些服务属医疗范畴,这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医疗保险面临的压力倍增。
因此,为降低成本,原来作为医疗服务一部分的基础护理,即日常生活照料,从医疗服务中划分出来,单列为长期照料服务,归入社会服务范畴,长期护理保险也因此应运而生。
长期照护服务将原属医疗范畴的部分服务划归到社会服务,不仅减轻了医疗服务的负担,而且因有了独立运作的为其筹措资金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也减轻了医疗保险制度的负担。
目前,有些地方的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厘清长期照护服务和医疗服务的关系,而且因为在服务和资金的安排上仍难以做到对每个有需求的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会产生与政府办的老年服务机构相同的弊病:住进机构,就能享受一定的福利或保险待遇;不能入住,则享受不到同等待遇。久而久之,这就形成另一种特权,甚至会与腐败扯上关系。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应注意将长期照护服务从医疗服务中剥离出来。具体需做两件事:大量建立康复医院和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1.护理诊断与美国护理实务分类系统
目前美国护士学会(ANA)已经认可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如下:
1.1NANDA护理诊断分类系统。
1.2lowa 的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1.3Saba(Georgetown) 的居家健康护理分类系统。
1.4Omaha 的社区护理分类系统。
1.5Ozbolt's的病人护理资料分类系统。
1.6手术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其中,社区护理分类系统和居家健康照顾分类系统,应用于社区和居家护理的护理实务领域。NANDA 的护理诊断和Iowa的 护理措施分类(NIC)和护理结果分类(NOC)则较多地在医院护理中应用。上述1.3、1.4、1.5、1.6的每一个护理实务分类系统,都包括了护理诊断分类、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
Iowa的护理措施分类(NIC)有基本生理、复杂生理、行为、安全、家庭和健康服务系 统这6个范畴,下属27个类别,共计433项护理措施。Iowa的护理结果分类(NOC)已经建立 了190个评价项目,是一个对在护理作用下的病人结果的综合分类系统,每一个结果都描述 为一个可以测量的动态概念,包括定义、测量表和参照基准。NIC和NOC都是已经相对应地和NANDA护理诊断进行联系的,使这3个分类系统可以相互接连,成为统一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由于不同护理实务领域中的服务对象不同,所出现的与健康有关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 ,护理诊断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群集”现象。也就是说,不同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包含了不同的护理诊断及其分类。例如,在美国的社区护理机构常应用的Omaha分类系统分为4个范畴 ( domains ),下属44个病人健康问题;居家护理机构常使用的分类系统HHCC分为20类,下属147个护理诊断。
2.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CNP)
国际护士会(ICN)认为护理专业需要一种国际共通的语言,以求统一;1989年开始组织“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Practice ICN P ) ”的研究和发展。ICNP是包括护理现象分类( Nursing Phenomena Classific ation ) 、护理行动分类( Nursing Actions Classification )和护理结果分类(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的统合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目的是用护理的专业语言叙述和记录临床护理实务,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一个科学的基础,同时它本身作为一套护理专业语言和分类系统,也便于将护理资料纳入当今健康服务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护理现象分类目前主要是指护理诊断分类。护理现象是一个外延比护理诊断更大的概念。人类之所有与健康有关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现实领域。疾病诊断和护理诊断这两个分类系统,分别描述了该领域中不同的健康问题,而且都处在发展的进程中。ICN认为,现有疾病谱尚未涉及的健康问题,都有可能属于护理现象,正等待着世界各国临床护士和护理科学家继续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科学认识。
1996年的ICNP第一版本( Alpha version )发表后,在美、欧、亚共有19个国家给予了 回馈和参与。目前,欧洲的许多国家正在加紧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的分类研究。他们依据ICNP开发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以使欧洲各国的基本护理资料具有可 比性。1999年新近出版了ICNP第二版本( Beta version ),ICN希望有更多的国家进行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功能训练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 年2 月至2015 年4 月来我院进行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 例进行研究和分析,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功能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程度、全身疲乏、关节晨僵时间等方面,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差异范畴,P<0.05,并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78%,前者明显高于或者,且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范畴。
【关键词】功能锻炼;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从来我院进行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 例进行研究和分析,选取区间是2014 年2 月至2015 年4 月,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 例,对照组50 例。其中:
观察组男34 例,女16 例,年龄18 岁到60 岁不等,平均年龄35.4 ± 4.5 岁,病程1 年至20 年,平均病程为13.2±3.8 年。对照组男35 例,女15 例,年龄17 岁至58 岁不等,平均年龄34.9±5.1 岁,病程1年至20 年,平均并成为14.1±2.9 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长短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首先对100 例患者均采取常规的抗风湿治疗和非甾体类抗炎镇痛治疗。随后开展护理。
观察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功能锻炼护理干预。
观察组常规护理方式有:
1.2.1 心理疏导和教育
根据不同的患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患者科学认识病情,并通过教育沟通增进患者对治疗方法的认识,引导其积极配合开展治疗。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患者增强康复信心,一旦发现患者有负面情绪、消极心理,及时与医生、家属沟通,通过改善环境等方式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心理。
1.2.2 药物指导护理
根据医生的要求,按照医嘱要求及时配置药物,并根据用药量指导患者用药,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功效,使患者配合吃药。同时在用药期间及时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过敏、皮疹等不良反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告知,一旦出现给予用药指导和护理,将患者的疑虑和担心及时排解。
1.2.3 健康教育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和家属及时讲解健康相关知识,正确地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病症,采用多媒体等方式提高患者学习兴趣,并对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病情危害以及日常预防等进行及时指导教育,从而增进患者的理解。
1.2.4 日常生活护理
对于患者的饮食给予适当的建议,避免使用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患者尽量保持身体躯干挺直,避免脊柱发生弯曲,尽量鼓励患者使用硬板床、低枕头、仰卧睡姿等,从而保证脊柱弯曲。
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功能训练,具体内容包括:
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功能训练计划,活动前提前进行按摩和肌肉放松训练,确保心态良好。根据受累关节的部位的差异,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并循序渐进推进。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不适立即中断训练,减少活动强度。每日进行常规的脊柱弯曲训练、髋关节伸曲训练一至两次。经常开展的训练方法有:一是开展呼吸训练,通过开展扩胸训练,提高胸廓灵活性,增强肺功能。二是开展颈椎训练活动;三是开展腰椎训练;四是开展仰卧训练,对脊柱弯曲等进行自我纠正;五是开展屈髋屈膝下蹲训练。主要是为了增强患者关节的柔韧性,避免出于长期的僵硬影响脊柱恢复。
1.3 评价指标
引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关节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疼痛程度分成0-10 个等级,10 级代表疼痛剧烈,0 代表没有疼痛;晨僵时间由患者根据自我感受进行评价;关节僵硬程度、全身疲乏情况根据患者自我感受进行0-5 分评价,分值越高代表越僵硬、越疲乏。
1.4 统计分析
采用专门的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运用 X2 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要t 进行检验,以P<0.05 作为统计学差异标准。
2 统计结果
如表1 所示。
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