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早产儿营养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成为了目前临床医学上的研究热点。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差,出生后需要更加全面的护理,而且对营养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加强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护理能够给早产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储存能量,加强抵抗力,保证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同时也是保证早产儿能能够稳定生长的基本的物质基础。如果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得不到保证,则可能会引起早产儿的营养不均衡,影响成长速度,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1]。因此,通过给予早产儿全面的肠内营养护理,对于早产儿的存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34例早产儿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的胎龄均在34周以内。在34例早产儿中,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胎龄均在26周-34周,平均胎龄29.6周。所有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为1400g-2100g,平均体重1840g。
1.2 方法 根据早产儿的体质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2.1 加奶护理 对于出生后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如果病情较轻且比较稳定,则在出生后12小时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早产儿的病情较重或者病情不够稳定,则需要推迟喂养时间,在出生后24小时-48小时内喂养。喂养物以母乳为主,以配方奶为辅,根据不同的早产儿的胎龄和体重灵活调整喂养方案[2]。对于体重小于1600g的早产儿,首次喂养2ml,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1ml,每日所喂养的总奶量为18ml;对于体重在1600g-2100g之间的早产儿,首次喂养5ml,每隔1-2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2ml,每日的总奶量为36ml。连续喂养一周,观察早产儿在此期间是否有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出现,如果出现,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未出现,则在以后的喂养中,可以逐渐增加喂奶量,直至150ml。
1.2.2 喂奶耐受性观察 在喂养期间,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奶液潴留情况。在每次喂奶前,采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检查新生儿的胃部是否有残留的奶液,如果潴留的奶液少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对新生儿的喂养无影响,保持正常的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如果潴留的奶液量多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应当适当的减少每次的喂养量,或者减少喂养次数[3]。同时,在检查奶液潴留情况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血液变化情况、腹胀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应立即停止喂奶,并采取相应措施。连续几次观察新生儿的腹围变化,如果腹围有大幅度增加(超过1.5cm),应当减少喂奶量,并采用温盐水灌肠保证新生儿的排便正常[4]。在喂奶过程中,随时观察新生儿的血糖、血液、腹胀、体重变化。
1.2.3 护理 对于所有的早产儿,均应采取“鸟巢式”保护,通过模拟宫内环境,增加其安全感,加快适应外界环境的速度。新生儿的主要是以俯卧位,隔段时间与仰卧位交替。在俯卧位下,不仅能够减少胃内奶液潴留,减少腹胀和呕吐的发生次数,还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增加体重,能够使新生儿的呼吸更加平稳,心率更加整齐,提高血氧饱和度,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的发育。此外,为了避免胃食管反流,应该采取头高脚低的,适当的将头部抬高30°左右,使新生儿呼吸更加顺畅。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通常情况下每隔4小时需要更换一次。
1.2.4 胃管管理护理 早产儿由于需要长期的肠内营养护理,在早期的喂养过程中,大多采用胃管喂养,因此,要特别注意胃管的管理和护理。由于新生儿的不自觉性常常会导致胃管需要反复插入,无形中增加了胃管感染的机会,因此,有效地措施是采用具有弹性的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新生儿的鼻唇沟处,避免胃管被拉出引起感染。在每次使用完围观后,都要使用温开水逐次清理新生儿的口腔和使用过的胃管,保持清洁[5]。尤其是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进行操作,每次操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胃管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将胃管置于相应的搁架上,避免放置在床单上被污染。
1.2.5 腹部按摩 给新生儿喂奶后30分钟后给新生儿进行腹部按摩,具体做法是手指并拢,用掌心部位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四周缓慢进行顺时针按摩,运动应保持匀速,动作尽量轻柔,连续按摩10分钟左右。腹部按摩不仅能够刺激新生儿的肠道激素分泌,加快肠道蠕动,帮助新生儿快速消化食物,对于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结 果
在所研究的34例早产儿中,在一周内拔管正常哺乳的有18例,2周内的有12例,3周捏2例,死亡2例,存活率94.12%,死亡率5.88%。所有存活的新生儿体重在逐渐增加,在出院时已处在正常体重范围内。经检测,新生儿的血液、血糖都正常,未出现并发症,早产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d。死亡的2例早产儿由于肺出血和血管内凝血导致。
3 讨 论
由于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身体素质都较差,因此,需要在出生后给予更加细心地护理。其中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6]。在给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母乳,这是由于母乳含有很多新生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器官发育,增强抵抗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各项机能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在喂奶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胃内奶液的潴留量,避免引起腹胀,并灵活的调整喂奶量和喂奶次数。此外,还需要注意新生儿的,通常采用头高脚低的俯卧位或者仰卧位,在采用胃管进行喂养的阶段,注意胃管的清洁和消毒、灭菌,采用规范的操作方法,降低胃管被感染的概率,尤其是医护人员,更加注意与新生儿接触的双手、皮肤的清洁。再配合以适当的腹部按摩,加快新生儿的消化系统的建立,保证每日的喂奶量和排泄量正常。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保证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稳定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 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3] 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4] 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605.97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3-01
新生儿的生长所需能量和各类营养物质相对其他人群要高,而胃肠功能短时间内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甚至超出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早产儿发育更为缓慢。倘若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补给,将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引起早产儿生长停滞,甚至威胁生命。尤其是高危早产儿往往不能耐受经口肠道喂养,加大了临床上营养支持的难度。自1986年Dudrick首次报道应用静脉营养以来,静脉营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高危患儿抢救成功率,提高小儿生存质量[1],但并发症尤其是肝胆并发症仍没有完全解决。且静脉营养液的配制及输入技术要求高,临床使用应要求规范与合理操作。本文综述关于早产儿临床静脉营养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32例进行静脉营养的新生儿,其中男54例,女78例,平均胎龄28~36周,体重853~2367克。超低出生体重儿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78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2例,危重新生儿37例。表现营养不良56例,低血糖21例,吸入性肺炎45例,新生儿窒息12例。
1.2护理方法
1.2.1营养液配制
静脉营养液原则上现配现用,其基本成份包括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脂肪乳、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通常使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及20%脂肪乳。护理人员根据当日医嘱在配制室洁净工作台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配液完成于4o以下保存,使用前1~2小时取出置于室温下。
配制顺序:将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溶液入营养袋;再配入氨基酸;脂溶性维生素配入脂肪乳再配入营养袋,以保护脂肪乳剂的完整性,配制过程注意摇匀。在23h内把配置好营养液输入完毕。
具体配方:每日液体需要量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一般需要量为130~150ml/kg;早产儿一般每日是需要375~385KJ/kg热量,其中40%~45%由碳水化合物提供;脂肪乳的第一次剂量为0.5g/kg,此后每日增加0.5~0.25g/kg;氨基酸第一次日剂量为0.5~1.0ml/kg,此后每日剂量增加0.5~2.5ml/kg;葡萄糖配制为6~8mg/(kg.min)。
1.2.2输液护理
根据早产儿的体能特征与病情进行外周浅静脉(PPN)输液。输液速度控制在4~8ml/min内,维持恒速输注,可以减少并发症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2],保证在23小时内输液结束。输入营养液时选择稍粗一些的血管,因为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有可能引起患儿血糖水平明显波动及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过快可能引起患儿烦躁、发绀、呼吸暂停、呕吐或小便量增加等,过慢则可能无法完成一日剂量。同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且输液更换要及时,应用输液泵时,确保有可靠的安全报警系统,以防空气进入泵内。
1.2.3输液监测
进行静脉营养输液的患儿需密切注意监测各项体能指标。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呼吸、脉搏及体温变化进行严密观察,记录每日体重、输液出入量等。输液前期每6小时进行一次尿糖检测,每天测一次血糖,患儿适应营养液的剂量并表现相对稳定后可1天测量一次尿糖,3~4天检测一次血糖。配合医师监测血常规、血气、电解质及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营养方案,可以合理调配营养液各成分的比例和调整输液速度,防止患儿的代谢紊乱,保证患儿的输液安全。
1.2.4并发症监测护理
对早产儿在使用抗生素时严防霉性口腔炎,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工作。对注射部位,进行适当的消毒清理。特别要注意保持输液部位完好,防止局部渗漏,静脉高营养液渗透压高,而早产儿皮肤又娇嫩,一旦有渗漏,易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尽量避免注射时可能引起皮肤损伤的行为,若出现损伤,及时给予处理,防止细菌的感染。代谢性方面注意观察患儿的发热、高血糖、高血脂、低氧症、液体潴留、肝内胆汁淤积、高渗性脱水、肝功能异常、低磷血症等代谢紊乱症症。如出现低氧症及肺部疾患的患儿慎用脂肪乳,防止低氧血症加重及引发血管栓塞;长时间输入氨基酸可能造成肝内胆汗淤积;水分不足则可能导致高渗性脱水,从而引起尿素N含量升高[3]。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性质,及时上报医疗医师,讨论调整营养液成分及其配比。
2结果
132例早产儿经过静脉营养护理,出院前体重较入院时增长明显,平均每日增长体重13.2g,且没有护理并发症或代谢并发症等发生。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生长的营养需求量大,营养不仅关系其生长发育,同时会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对经口喂养营养摄取不足的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输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营养补给,同时有助于减少吸入性肺炎、出生后体重增长停滞、代谢合并症的发生率。通过采取科学有效地护理策略,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的导管置入操作、严密观察和监护等营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早期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乔玉芝,马丽芳.新生儿静脉营养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医学综述,2002,8(6):532-533
1月-2015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静脉营养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新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情况和耐受性。结果:观察组鼻胃管留置时间、全肠道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新型护理干预; 早产低体重儿; 不耐受
Study the Effect of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LYU Cui-m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65-068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80 cases of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group had 40 cases.Two groups were given intravenous nutrition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feeding related conditions and toleranc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nasogastric and stomach tube indwelling time,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ime and the time required to restore the quality of the birth bod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Intoler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Duanzhou District in Zhaoqing City,Zhaoqing 52604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17
早产儿通常又可被称为未成熟儿,胎龄低于37周,且常把新生儿的体重低于2500 g称为低体重儿,若新生儿的体重低于1500 g,则称之为极低体重儿(VLBWI),因其各个系统的器官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较低、抵抗力较差和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在新生儿中的病死率较高[1]。给予早产低体重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影响早产低体重儿的疾病转归,被认为是显著提高早产低体重儿的生存率的重要环节[2]。在笔者临床护理研究中,通常给予新生患儿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予新生患儿非营养性吸吮,应用微量泵进行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采用腹部抚触等措施,把各种护理干预有关措施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型的护理循环,使其贯穿于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3]。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早产低体重儿,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经过专业护理人员观察了解早产低体重儿的发育情况,对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于出生6 h内入院,且均需经过胃管喂养。采用Apgar进行出生后1、5 min评分均大于8分,且排除先天性遗传疾病和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中男51例,女29例,胎龄28~34周,出生体重1.2~2.5 kg。两组患儿性别、身长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静脉营养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新型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喂养后俯卧位:应用早产低体重儿专用卧垫,依据相关要求使早产低体重儿俯卧或仰卧在其小枕上。(2)腹部抚触:给予患儿腹部按摩,其操作的具体时间在下一次喂养前和俯卧后,腹部抚触时要以脐为中心掌心慢慢向外周进行,且用力要适当柔和,需要密切注意患儿在腹部抚触时的呼吸、心跳、肤色、肌张力及哭闹等一般情况。(3)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吸吮空的橡皮,在给患儿胃管喂养之前的需吸吮5 min左右,应用胃管分次喂养时让早产低体重儿给予非营养性吸吮,促使患儿分泌胰岛素和胃泌素。激素会促进胃肠道的快速生长、发育及其功能成熟,显著提高患儿胃肠营养的耐受性,其不仅可使早产低体重儿一直不断的增加能量摄取,而且还可有效提高患儿吸收营养的应用率,极大地缩短了胃管喂养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4)采用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的方案:微量泵进行定量和定速度输入,且每泵入1 h需间隙2 h。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在常规传统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应用较为传统的护理方案,即早产患儿需直接卧在暖箱内[4]。
1.3 观察指标 由专业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儿鼻胃管准确留置时间、全肠道营养时间、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具体胃残留状况和呼吸暂停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时间情况比较 采用新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鼻胃管留置时间、全肠道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残留及呼吸暂停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残留率、腹胀发生率及呼吸暂停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早产患儿耐受性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75.0%患儿(30/40)喂养耐受,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18/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5000,P=0.0062)。
3 讨论
早产儿通常是因其提前出生,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该时期所需的能量较高,然而新生患儿的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且其营养吸收能力也相对较弱,胃肠道的相关功能也较弱,吸吮的能力较差,因此早产低体重儿会发生喂养不耐受性等相关并发症状,严重则会危害新生患儿的生命[5]。文献[6-7]研究显示,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性与新生儿的胎龄和其出生体重密切相关,早产儿的体重越低,患儿发生的喂养不耐受性概率愈高。治疗和预防早产低体重儿是我国围产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8],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概率逐渐增加,其概率大约在5%~10%。本研究采用新型护理措施干预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性有一定的显著效果[9]。
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会导致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临床上常用的喂养方法是间断胃管喂养和应用肠道外静脉营养,采用常规的间断胃管喂养可把奶液一次性迅速地注入新生患儿的胃内,胃肠腔内的压力随之增加,患儿的胃黏膜受到强烈的刺激,更为严重的会导致患儿小肠缺血性坏死,最后加重早产低体患儿的不耐受性[10-11]。肠道外静脉营养虽然能够补充因喂养不足而缺少的一些营养物质,然而若早产患儿进行长时间的静脉营养,则会对新生患儿胃肠道的胃分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以及消化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胆汁紊乱会出现淤积性肝炎,新生患儿的肾功能被加速损害,最终使新生早产低体重儿的代谢发生紊乱[12]。此外,插管技术也较为复杂困难,对相关护士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而且营养液的价格也非常昂贵,普及面也非常小[13-16]。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快速得到恢复,可为患儿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能量,显著改善了早产低体重儿的心理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指数,新生患儿的体重和发育指标均有良好的改善,在临床上为新生患儿的远期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17-19]。因而,科学合理的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和早期足够的营养支持是远期患儿的发育和健康的重要部分。通过腹部按摩后,患儿的消化道激素逐渐增加,新生患儿对营养物质吸收和消化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患儿更好的生长发育,进而极大地提高了患儿经肠道的喂养耐受性[20-22]。
本研究显示:采用新型护理干预后,早产低体重儿的鼻胃管留置的时间(10.7±5.6)d,全肠道的营养时间(9.3±5.4)d,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7.8±3.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8.6)d、(17.3±5.8)d、(10.2±3.6)d,且新生患儿的胃残留率、腹胀发生率及呼吸暂停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患儿,此外新型护理干预组患儿的喂养耐受率为75.0%,明显高于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的45.0%。因此,对早产低体重儿采用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经肠道喂养耐受性,降低喂养不耐受性的概率,还可以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的逐渐成熟,降低一系列的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应用新型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患儿的不耐受性,提高早产儿体重、加强胃肠道功能及减少早产儿体重儿的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美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77-79.
[2]党爱玲,郭红梅.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作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68-1269.
[3]郑丹丹,吴曙粤,汪莉,等.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524-525.
[4]陈凯瑶.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47-248.
[5]李红,王柳金,农均华,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体重增长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2):128-129.
[6]李占魁.早产低体重儿肠道喂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1):827-829.
[7]陈凯瑶,胡爱兰.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80.
[8]黄妙霞,徐燕珊,谢金水,等.营养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5):189-191.
[9]江泓,张金蓉,刘孝桥,等.早产低体重儿早期喂养的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2):250-252.
[10]邢小芳.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660-2662.
[11]李朝晖.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162-163.
[12]袁建荣.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探析[J].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探析,2015,15(14):250-251.
[13]邢晓霞.极低体重儿经不同喂养方式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036-2037.
[14] Armanian A M,Sadeghnia A,Hoseinzadeh M,et al.The effect of neutral oligosaccharides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term infant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Int J Prev Med,2014,5(11):1387-1395.
[15] Van Niekerk E,Kirsten G F,Nel D G,et al.Probiotics,feeding tolerance,and growth:acomparison between HIV-exposed and unexposed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Nutrition,2014,30(6):645-653.
[16] Benor S,Marom R,Ben Tov A,et al.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in mothers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Am J Perinatol,2014,31(6):497-504.
[17] Karagol B S,Zenciroglu A,Okumus N,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low vs rapid enteral feeding advancements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reterm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 750-1250 g[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3,37(2):223-228.
[18]马开美.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价值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10.
[19]蒋曙红,王金秀,张琳.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预防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2):5269-5271.
[20]朱慧洁,沙吾列・木塔力甫.护理干预在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61-562.
[21] Kappel S,Weis J.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hypothermia at birth in premature and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a systematic review protocol[J].JBI Database System Rev Implement Rep,2015,13(9):11-17.
1 NNS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
早产儿胃肠功能弱,尤其是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下,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经口喂养困难,胎粪排出延迟,很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又由于长期禁食及静脉营养,不利于其胃肠功能的成熟。董梅[2]等报道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55%。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研究显示,NNS可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贾丽影[3]的报道显示NNS刺激了口腔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兴奋迷走神经增加早产儿胃泌素和胃动素及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提高胃肠营养的耐受性。商广芝[4]等将60例极低出生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并联合非营养吸吮,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NS训练,(即在微量喂养前、中、后15 min/次给予其吸吮未开孔橡皮10 min。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2 NNS在早产儿疼痛中的应用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新生儿能感知疼痛。与年长儿相比,新生儿疼痛的敏感性增强,这种敏感性在早产儿得到进一步强化。早产儿常常为了治疗而要经受许多疼痛的操作,或暴露在有害的刺激中,这些操作和刺激可导致急慢性疼痛。如部分胎龄
3 NNS在降低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中的应用
早产儿因肝功能不成熟,喂养困难等多种因素,造成血清胆红素排出延迟或受阻,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及引起高胆红素脑病的可能。NNS能帮助早产儿建立有节奏的吸吮和吞咽模式,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和成熟。近来研究表明:NNS通过刺激口腔纤维神经兴奋而影响胃激素水平,刺激胃泌素(GAS)和胃动力素(MOD)的分泌。MOD的分泌细胞分布于整个小肠,具有刺激上消化道机械运动和电活动;GAS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胰酶等的分泌促进胃蠕动。石玉龙[11]等将73例经鼻导管喂养的早产儿根据是否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为NNS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NN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在生后第6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TBIL)、(IBLL)和(TB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NS组血清TBLL、IBLL、TBA均明显减少,(P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对13例早产儿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本科13例患儿经过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住院期间患儿体重平均增长100g-500g,平均住院天数12天,其中1例患儿发生静脉炎,经及时预防和处理后患儿症状改善。
结论:对早产儿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可使早产儿体重增加,从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治疗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2-02
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未满37周娩出的新生儿,其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吸吮及吞咽能力差,自身摄入营养不足,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营养支持是早产儿救治成功与否的关健之一。我科自2012年11月以来,通过对13例早产儿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使早产儿体重增加,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共对13例早产儿输注静脉高营养,其平均胎龄29+3-36周,平均体重1400g-2350g,诊断均符合早产儿的标准,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2例。
1.2静脉高营养的基本成份:小儿复方氨基酸、20%脂肪乳、维生素、小儿电解质、微量元素、葡萄糖、生理盐水。均通过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入。
2护理
2.1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应选择相对粗大的血管;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液时,易发生静脉炎和液体渗漏,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
2.2配制及输入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根据不同营养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溶器中稀释,保证其各种药物的相溶性,配置时应先将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中混合以后再加入氨基酸,确认没有沉淀然后一边摇匀一边加入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杂物。静脉营养液应现配现用,如暂未使用,应放置在4℃的冰箱保存,使用前1-2小时取出,24小时内用完。
2.3严格控制输入速度。静脉营养液输注时应采用输入量控制准确、速度恒定的输液泵,20-24小时匀速的输入;避免输入过快或过慢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2.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静脉高营养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因早产儿在暖箱内活动度大,缺乏约束,再加上血管细小,输入时间长容易导致留置针留置失败、液体渗漏。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应控制在72-96小时,并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渗血、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如穿刺部位出现红肿、药物渗出时应及时拔管,更换穿刺部位。
密切观察患儿精神反应、体温、心率、呼吸变化以及皮肤弹性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基本平衡;若患儿出现烦躁发绀、呼吸暂停、呕吐及小便增多等症状,提示输入过快,应及时调整输入速度。每日定时测体重、血糖1次,同时每周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等生化指标;若患儿体重增长过快,尿量减少,应察看患儿是否有液体潴留。
2.5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外周静脉高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的皮肤发红、局部肿胀、渗出、皮肤温度升高。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护理措施有:①穿刺局部皮肤严格消毒,输液器应每天更换,留置针敷贴每3天更换一次,更换时使用0.5%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燥后贴上透明敷贴。②静脉高营养配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应保证营养液单通道输入,避免在输入静脉高营养通道进行采血或输入其他药物,以免发生细菌污染。③穿刺部位出现红肿、渗出时,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至红肿消退。
3结果
本科13例患儿经过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住院期间患儿体重平均增长100g-500g,平均住院天数12天,其中1例患儿发生静脉炎,经及时预防和处理后患儿症状改善。
4讨论
新生儿静脉营养主要用于儿科新生儿病房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因患儿不能或不耐受肠道喂养,而需要肠道外营养即静脉营养[1]。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肠管运动弱,常出现喂养困难。而致热量不足而造成营养不良和多种并发症。故适时、适量补充营养物质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预防并发症是十分重要。
4.1科学正确配制,严格无菌操作。配制仔细核对医嘱,按照无菌技术在超净台内配制,并根据不同营养素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容器中稀释,保证各药物的相容性。静脉营养现用现配,保证24h内输完。为保证其他治疗药物的应用,应另开一条静脉通道,以免影响静脉营养液的输入。
4.2观察体温变化。维持患儿中性温度是护理的重要措施。因早产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表面积,皮下脂肪少,汗腺发育不完善,而产热不足,因此,在应用静脉营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体温不稳引起产热、散热失衡,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55%~65%,空气新鲜。必要时置暖箱内护理,箱温32~34℃,湿度60%~70%。
4.3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减少并发症。静脉营养液恒速输注,可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营养成份的吸收和利用。输注时,必须采用输液泵控制滴速4~6ml/h,并根据输液计划按时、按量均匀输入体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烦躁、发绀、呼吸暂停、呕吐及小便量增加等症状。一旦发现类似情况,提示输液过快,应立即调整速度。过慢则完不成一日的输液量,过快或过慢都可引起患儿血糖水平明显波动及能量利用受到影响。
4.4预防感染,保护静脉。早产儿皮下脂肪少,皮肤皱褶,长期卧床,活动少,局部皮肤抵抗力差,若护理不当会增加感染机会。由于静脉营养输注时间长,对血管和周围组织刺激较大,故选择较粗直、弹性好、血液回流好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确认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才能输注。
【关键词】危重早产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1-02
随着我国儿科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已经在危重症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早产儿自身消化吸收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且自身体重偏低,因而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所以,在危重早产儿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为患儿提供营养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临床研究对危重早产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对象,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儿胎龄在31周至3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2.23±1.3)周,出生时体重在800 g至2.2kg之间,平均体重为(1.76±0.6)kg。其中,6例消化道出血,3例颅内出血,15例生活能力地下,12例中重度硬肿症,18例吸入性肺炎。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仅依据其病情程度实施胃管鼻饲、滴管喂养或是奶瓶喂养。对于胃肠无法耐受的患儿,仅以10%葡萄糖液为供能物质,且喂养过程中对患者体征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对输液速度进行适当调整,连续治疗3d至16d。
实验组患儿在入院2d至5d后开始接受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注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待其肾功能恢复正常后,开始实施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连续治疗5d至17d。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液由水溶性维生素、英脱利匹特、脂肪乳剂、6%小儿氨基酸注射液、氨基酸液和10%葡萄糖液组成,与电解质、微量元素、脂溶性维生素、1安瓿配10ml 10%葡萄糖液,现用现配。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3.1 护理措施
第一,营养液的输注。在配制营养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并根据不同营养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溶器中稀释,保证其各种药物的相溶性,如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或葡萄糖中混合以后,确认没有沉淀再一边摇匀一边加入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杂物。静脉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如暂时未用,应放置在4℃的冰箱保存。使用前1~2h取出置于室温下,24h输完。
避免其他药物输入或采血操作与营养液同输入通道进行,从而降低破坏营养液稳定性、栓塞、细菌污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依据治疗方案通过微量输液泵恒定输注,同时,应确保输液泵具有功能完好的报警设备,输液器应配置有0.22μm终端过滤器,且每天应更换一次[2]。
第二,选择穿刺部位 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是毛细血管,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合剂时,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渗出,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对患儿造成伤害。四肢静脉因位置表浅、显露清楚、弹性好、容易穿刺而被经常采用,但须妥善固定,防止针头移位、脱出,致使输液失败。有资料表明[2],早产儿行腋下静脉穿刺留置针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比较,在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方面差异有显着性,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达(112.7±23.27)h,经过实践,应首选腋静脉,腋下表浅静脉即为贵要静脉,因口径粗,弹性好、位置表浅、容易固定而被采用。穿刺时动作要轻、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次数,选择粗细适宜的留置针。
实验组所有患儿均使用四肢或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前应保证皮肤干燥清洁。穿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有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置管过程中应敷使用透明膜,并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若穿刺部位皮肤发生渗血,需立即改变穿刺部位,且穿刺后使用50%硫酸镁湿敷水肿部位[3]。
第三,加强生命体征检测,积极治疗并发症。?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接受治疗前均需采集血液进行肝功能、血糖、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治疗之初每天检测一次,治疗2至3d后,适当降低检查频率,从而保证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患儿的高血脂、低血糖、高血糖等并发症[4]。?2低血糖护理。若患者出现无哭闹、精神反应差,则证实其存在低血糖症状,此时,应对营养液输注速度和葡萄糖的浓度进行及时调整。?3静脉炎护理。静脉炎的发生会对患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若患儿出现红肿、渗漏等症状,需立即改变注射部位,并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局部皮肤。
第四,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静脉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保护血管,不要过分依赖输液泵的报警功能,因其对输液渗出、皮下肿胀无报警功能。早产儿在暖箱内四肢活动度大,缺乏约束,再加上血管细小,治疗疗程持续时间长等原因,易引起留置针留置失败、液体渗出。
3.2 总结
综上所述,危重早产儿在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降低患儿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为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龙郎,张彩霞,欧天颖,等.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21--22
[2] 张洪玲.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54―5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了我院2004年6月~2010年6月的胎龄28~34周,体重在1300~2000g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喂养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在每次间断鼻胃管喂养前,吸吮无孔橡皮10min,每天7~8次,共2周(对于不能经口喂养的早产儿,采用鼻胃管喂养时,给予其吸吮无孔橡皮,每天3次,每次10~20min。患儿能经口喂养且热量达到机体需要时即可停止实施此方法)。
1.3 监测指标 记录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化道出血等指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获取数据,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作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观察组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3.1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将成为我国新生儿医学在21世纪重点攻克的目标之一,而喂养方法是直接影响到早产儿的存活率乃至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早产儿吸吮吞咽及其协调功能较差,临床上常采用鼻胃管喂养(INGF)。此法虽然满足了早产儿营养和生长发育的需求,但毕竟是一种非生理的喂养方法,而且使早产儿吸吮的机会受限。给早产儿无孔橡皮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的增加而使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渐增强[1]。
3.2 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易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如腹胀、胃潴留、呕吐等,出现喂养不耐受。采用非营养性吸吮给早产儿造成视觉感觉的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G细胞释放胃泌素还能促进胃蠕动和胃黏膜生长[2],加速胃排空,促进胎粪的排泄,减少胃食道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3.3 早产儿有效的吸吮和吞咽要到34~36周才能成熟,在此之前出生的早产儿喂养可能引起误吸或呼吸暂停,所以一般需要管饲法喂养。由管饲过渡到经口喂养需要依靠吸吮功能的成熟,非营养性吸吮可训练吸吮和吞咽反射及其协调能力,促进胃排空,有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3]。喂养耐受性增加,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促进由管饲向经口喂养的过渡,减少鼻胃管的留置时间,从而使早产儿尽快建立经口喂养,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5.
[2]郭香芝,刘秀芳,梁秀英.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10(7):34.
[3]张玉侠,高丽艳,抚触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国新生儿杂志,2007,22(6):366-367.
[关键词] 早产儿;低体重;静脉营养;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64-01
产儿指胎龄≥28周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4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22例,女婴19例,体重在1800-2500g,平均2120g,身长在35-47cm,平均身长41.2cm,胎龄在30-37周,平均胎龄34.4周。其中合并窒息的2例,合并呼吸暂停综合征的3例。此组病例均符合静脉营养支持的适应症。
1.2 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时一般首选择患儿的头皮静脉,因头皮静脉具有血管丰富,血管呈网状分布,表浅明显,血液回流路径较多的特点,因此只有向心进针就可以,静脉回流快。手背和上臂静脉虽然较粗直,血液回流丰富,穿刺成功率较大,由于在活动的范围因此不宜护理,一般手背和上臂静脉作为备用选择穿刺点[3]。②进针方法:操作者应密切评估患儿血管情况,根据血管的位置,决定进针的角度与方向。头部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及额浅脉一般为进针角度为5°-15°的方向而耳后静脉为15°-30°的进针方向;手背和上臂静脉一般为30°-60°进针方向。④进针要领:操作护士的动作要轻、稳、准、慢,在未选择好血管后不要轻易下针,也不要将针刺入皮肤后再寻找血管,这样会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加大[4]。穿刺时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以一定角度斜度由浅到深缓缓进针,见回血后用左手拇指和示指按住Y接口处,右手捏住针翼将针芯退出2-5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内,将针芯全部退出后固定针柄。当患儿哭闹时,头皮静脉回流压力升高,血管会有一次短暂充盈的时间,巧妙地抓住短暂的时间,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静脉穿刺置管时切忌进针过速,否则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
2 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2.1 维持体温恒定
2.1.1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护士每4小时检查室内温度、湿度是否适宜。
2.1.2 监测体温变化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放入婴儿温箱中保暖,并应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一般体重1001-1500g温箱温度33-34℃,1500-2000g温箱温度32-33℃,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暖者给予头部戴帽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护士每4小时给早产儿测体温一次,使体温保持在36.5-37.5℃之间。
2.1.3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给氧指征是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中,动脉氧分压(PaO2)小于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小于85%者,通过吸氧使动脉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达到90%-95%,吸入氧浓度及时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氧疗引起的视网膜改变。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拍背、吸氧处理。
2.1.4 合理静脉支持治疗:防止低血糖发生,遵医嘱采取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详细记录每一次出入量,准确称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4]。由于早产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注射维生素K1,预防出血。
2.2 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准备工作 ①护士心理准备:穿刺的护士要充满信心,要有沉着、冷静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技术水平紧密相连,但也受心理因素、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必要时可请患儿家属避开。②其他准备:协助者将患儿头部按压、按住膝关节、肩和四肢不让患儿身体扭动,固定牢靠。穿刺时光线明亮以及照射的角度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或太暗都不利于静脉穿刺,最理想的光线是明亮光线。③小儿头皮静脉血管充盈程度以及血管的弹性较低,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由于护理中为了操作的简单,用药的方便与快捷,首选一般均为头皮静脉穿刺,因此护士对于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超过于肢体静脉穿刺。而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的血管较细,而在穿刺过程中留置静脉留置针选择的静脉穿刺针的型号过大,与患儿的血管不成比例,往往造成穿刺失败。
3 小 结
早产低体重儿普遍存在的营养缺乏的问题,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早期采取静脉营养支持临床治疗。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促使早产儿的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严格执行各项临床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早产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周传鸾.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0(2):215-216.
[2] 薛军民,全莲花.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9B):2392-2393.
关键词:早产儿临床护理 喂养方法 健康教育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premature feeding experienc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clinic nursing infants 82 cases data. Premature due to digest absorb a function, gastrointestinal mucous membrane barrier function and power not mature, sucking force and swallowing ability are relatively weak. Depending on the feeding method for premature to circumstances. Work we adopt the nutrition sucking, comfort bubbup accommodative fed, mouth early trace gastric tube feeding, massaging mouth, demonstrate to premature integrated feeding technology clyster of premature care. Results: 82 cases iraling milk supply, premature in stool frequenc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outreach mass feeding and through the mouth, achieve obviously reduced hospitalization time, no case was feeding intolerance occur). Conclusio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se of comprehensive feeding technology, premature early promot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mature, to improve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remature has remarkable effect.
Keywords: premature; Clinical nursing; Feeding method; 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042-03
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g,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1】。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故早期的护理和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及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2-3】。本文回顾2009年6月-2010年6期间我科对82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和喂养情况,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6期间我科共收治了82例早产儿,其中男43例,女39例,体质量1250-2450 g,平均1700 g,孕周为30.0-37.0周。临床表现:早产儿一般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哭声低弱而无力,吮吸能力差。经过综合护理喂养82例早产儿日增奶量、排便次数、日增体质量均明显增加,达到经口喂养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无一例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发生。
2喂养方法
2.1 合理喂养,保障充足营养
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4】。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不同,由于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吮吸能力差,母亲早产体内激素未达到正常水平以及孕妇凹陷,因此常出现喂养困难,应特别重视早产儿喂养护理。
2.2 开喂时间及喂奶间隔时间
一般开喂时间根据出生儿体重而定。若出生体重在2000 g以上者,则于出生后4-12小时喂10%葡萄糖水,24小时后喂养母乳或牛奶;出生体重在1500-2000 g以内者,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喂糖水;出生体重在1500 q以下或有青紫分泌物多者,则于出生后36-48小时开始喂10%葡萄糖水【5】。如有低血糖现象,可静脉供给10-25%葡萄糖水。喂奶间隔时间:若体重在1500 g以上并有吸吮能力者,则每3小时喂奶1次;体重在1000―1500g以内者,每2小时喂奶1次;体重在1000g以下者,每l-1.5小时喂奶1次。如在病理情况下,间隔时间可酌情缩短,喂奶量亦可相应减少。天气热时,应在喂奶中间给予2-3次相当于奶量50%的开水或糖水。
2.3 早产儿喂养的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因胃肠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下降,易发生胃食道反流、乳汁吸入,所以喂奶后应将患儿头部、肩背部垫高3~5 cm,取右侧位,促进胃排空,同时防止乳汁吸入致吸人性肺炎或窒息。
2.4 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法
2.4.1早期微量滴喂配合口胃管间歇喂养根据体质量
2.4.2非营养性吸吮 :运用早产儿安慰奶嘴或柔软的无孔奶嘴,在喂奶前15min,胃管喂养时及在腹部按摩的同时给予吸吮,每次5-10 min。非营养性吸吮,以感觉的刺激兴奋口腔迷走神经,不仅使胃肠道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胃肠蠕动能力增加,刺激胃肠黏膜发育成熟,尤其是胰岛素水平升高而促进营养物质储存,生长抑素减少则促进胃肠排空。
2.4.3腹部按摩:腹部按摩要在早产儿适中性温度下,操作者要温暖手,并且要涂油,以食指加中指或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按顺时针方向按摩。
2.4.4肛管开塞露灌肠每日2次。选用5ml注射器抽吸1.5ml开塞露加0.9%氯化钠溶液1.5ml(预热38℃),连接合适的肛管,前端开塞露,插入3-5cm深注入,拔出肛管后保留3-5 min,同时按摩腹部。
2.5 做好健康指导
正确指导母亲合理喂养,由于孩子、母亲及家属缺乏早产儿的养育知识。
3讨论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未完全,病情变化快,为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进食、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及大小便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精心护理新生儿。耐心喂养,做好患儿父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增强患儿父母育儿信心。护士也必须由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爱心、较高专业技术水平、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耐心细致地护理早产儿的同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采取抢救措施。总之,科学合理的运用早产儿综合喂养技术,能及早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巧芬.早产儿2种喂养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8.
[2]李昕.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0,5(36):214-215.
[3]丁月荣,谢秀平.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及喂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119.
[4]王冬梅.早产儿的喂养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6):65-66.
关键词:早产儿;健康教育;生存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and nursing care, and to popularize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mature infants' related diseases, and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of 96 premature infants born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parents lack the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result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can not grow normally, and can easily develop infectious diseases, nutritional deficiency diseases, etc..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work of the parents of premature infants.
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w、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婴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胎龄越小越不容易存活,特别是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者死亡人数占整个新生儿死亡人数的50%以上,占伤儿童的50%,因此预防早产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儿童的伤率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如何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是我们每一位儿童保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近年来我院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在儿童保健特别是新生儿保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2014年在钟祥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早产儿家长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对住院的早产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养护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由儿科医师协助填写调查表,出院前收回调查表。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对早产儿母亲共发放问卷96份,收回96份,其中20~24岁44人,25~30岁46人,31~35岁5人,35岁以上1人;小学文化2人,中学40人,大专及以上54人。
2.2结论 几乎所有家长对早产儿育儿知识及早产儿易发疾病了解极少,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每对父母都认为有必要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早产儿养护知识和技能。
3 讨论
3.1早产儿的保暖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棕色脂肪少,产热能力差,寒冷时更易发生低体温,甚至硬肿症;体温调节能力比足月新生儿差,早产儿肌肉活动少、皮下脂肪少、抗寒能力差、容易散热、体温偏低,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所以早产儿要特别注意保暖。早产儿的房间温度要尽量保持恒定,根据体重不同早产儿室温应保持在24℃~36℃,空气要保持新鲜,相对湿度在55%~65%,体温越低者,周围环境温度越应接近早产儿的体温。早产儿汗腺发育不全,散热的机能差,在高温环境中体温会随之增高发生高热,应注意每4~6h在腋下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或过低,都要采取措施,使他们的体温恢复正常状态,维持在36℃~37℃。
3.2早产儿的喂养 早产儿除了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儿外,吸吮和吞咽能力也差,常常无力吃奶或不会吃奶。早产儿胃容量极小,易因溢奶呛入呼吸道引发吸入性肺炎,所以早产儿的精心喂养是十分重要的。早产儿应酌情尽早母乳喂养,与足月人乳相比,早产儿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IgA,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期内恢复到出生体重,对于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或有病者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管饲喂养,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每次哺乳量越少,喂奶间隔时间也越短,根据喂养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留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调整。早产儿可能开始时会有吸吮困难,早产儿的母亲需要帮助他们学会挤奶和用勺子喂奶的技巧,帮助他们母乳喂养。早产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他们获得所需的足够的母乳,长期营养摄入低于期望值将导致宫外生长迟缓,营养摄入过量将会导致远期潜在不利影响,如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脂质代谢病及心血管病等。
3.3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早产儿体内储存的各种维生素和铁剂较少,在妊娠期就要鼓励孕妇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生后也应给予适量的补充,以免发生营养性缺乏性疾病。
3.4实施健康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早产儿的护理喂养干预能够得到延续。早产儿在出生后一般住进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由医护人员照护,家长在早产儿出院前很难了解早产儿护理、喂养知识,给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与喂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早产儿出院前开始让家长接触和了解和掌握早产儿护理喂养知识,实行一对一床边护理指导,这样既培养了早产儿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和医护人员间的沟通,又提高了早产儿家庭护理水平,使得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能够在家里得到延续。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从早产儿微量喂养对其不成熟消化道功能的护理作用角度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耐受性,使新生儿尽早到达营养满足的足量喂养阶段。 方法:选取出生24h内的新生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他们体质的不同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步增加奶量实行微量喂养,同时实行奶前非营养吸吮的方法.结果:从两组的指标对比为标准,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客观上证明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减少肠胃不耐受,提高肠胃防御机制,激活肠道酶系统,减少住院天数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早产儿 微量喂养 观察护理 肠道酶系统 临床效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有了历史性的提高,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关于早产儿的营养护理问题日益成为摆在儿科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的早期营养直接关系其远期的成长发育,消化系统功能成熟的早晚直接关系到其成年后的许多疾病,我们必须予以特别重视。
本科从2006年开始,针对早产儿的微量喂养的护理观察进行了详要的临床研究。研究表明, 通过对早产儿的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减少肠胃不耐受、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进一步提高肠胃防御机制、激活肠道酶系统,同时降低NEC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有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科从2006年4月开始到2010年9月期间选取入住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象体质量为>900g28周
1.2 方法: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对照组依旧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在早产儿出生72h后实行鼻胃管喂养或口喂养,待其病情相对稳定后实行胃肠道喂养,治疗组采用微量喂养的新方法,在早产儿出生12h内开始按照他们体质的不同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步增加奶量实行微量喂养,同时实行奶前非营养吸吮的方法:体质量>1500 g,2 ml,3 h,2 ml,3 h,3 ml,4 ml;体质量>1000 g,
在具体的护理观察过程中,如果新生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比如说呼吸不协调、发绀、扭头、等压力表现,适当减少喂养量同时给予1适当休息适应时间。
1.3 临床观察指征:观察新生儿微量喂养耐情况,对于呕吐(1d大于3次);胃储留(大于上次微量喂养总量的三分之一);腹胀等情况皆为胃肠功能障碍或喂养不耐受现象,一旦上述情况出现并不停止微量喂养,可视胃临床状况暂空奶一次,而后继续坚持微量喂养进行观察。同时对以上新生儿病例情况与住院时间做详细的回顾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对于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与观察的具体统计,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
2 结果分析
在对治疗组与对照组喂养结果对照过程中,我们对两组的NEC发生例、率;静脉营养时间;到足量喂养时间、早产儿住院天数等指数进行了结果对照分析,如表:
表 早产儿微量喂养对照结果
对照结果显示:从两组的指标对比为标准,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从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早生儿出生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营养问题,客观上早生儿胃肠道功能明显不成素,相比足月儿消化酶活性低、胃肠激素水平低,再加上早产儿尚未正常建立肠道微生态系统,所以合理的喂养方式对于尽早达到其全胃肠道的足量喂养,更好的降低院内感染概率、较好的降低静脉营养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尤为必要。微量喂养的方法利用新生儿生物学特点,通过食物刺激尽早的使早产儿胃肠道激素分泌提高,有效的激活胃肠道免疫防御机制和促进其胃肠功能的健康发育,减少肠胃不耐受,提高肠胃防御机制,激活肠道酶系统,从而更快的减少住院天数。
4 结论
综上所述,早生儿的微量喂养对于促进早产儿更好的营养适应、更快的建立起健全的消化系统、尽早的获得早期的营养支持尤为必要,是一种适宜的值得推广的喂养方式。
参考文献
[1] 唐小岚,文琼仙. 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04) .
[关键词] 早产儿;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38-02
随着医疗设备和新生儿重症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大大提高,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早产儿的发生率并不低,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中,大约有4%~5%为早产儿。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调节功能低下,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只有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才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和生活质量。我科自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来,对早产儿采用六关护理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2月~2007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48例,男32例,女16例,根据住院阶段分成观察组23例(六关护理法),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法)。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情况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时间、基础疾病均相近,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包括生后立即护理,日常护理的一般护理,保暖,供氧,防止低血糖发生,维生素及铁剂的供给、喂养和预防感染。观察组采用的六关护理法包括呼吸关、感染关、体温关、黄疸关、喂养关和神经系统关。
1.2.2观察指标通过治疗后观察患儿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继发感染和后遗症发生率,见表1。
1.2.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和c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t=3.31,P<0.05、并发症(c2=10.10,P<0.01、继发感染(c2=4.41,P<0.05)和后遗症发生率(c2=4.68,P<0.0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护理方法和讨论
3.1呼吸关
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出现频繁的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这是因为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肺泡萎陷,通气降低,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导致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 3 d,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拍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为预防呼吸暂停的发生,早产儿应保持体温稳定,在给早产儿喂奶时必须密切观察,预防呕吐或奶汁返流引起的呼吸暂停。在护理早产儿时切忌枕头太高,因颈部向前弯或气管受压时也易发生呼吸暂停,用面罩吸氧时,面罩下缘应放在颊部,如放在颌下可使气管受压而导致呼吸暂停。因此,保持气道通畅也是预防呼吸暂停的关键。
3.2感染关
新生儿皮肤黏膜薄嫩,易被擦伤,成为细菌侵袭的通路;脐部为开放的伤口,细菌易繁殖并进入血液;部分免疫球蛋白虽可通过胎盘由母体进入胎儿,但与胎龄有关,胎龄越低,免疫球蛋白水平越低,故早产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甚至败血症。为减少患儿感染应从以下六方面着手:①为他们营造相对无菌的环境,为早产儿建立相对无菌的新生儿室,这有利于体重小于1 500 g的早产儿的生活。②防止交叉感染,医院的新生儿室是不允许外人随意进入的,以避免交叉感染。③照看早产儿的人,不仅应有一定的照顾孩子的经验,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给新生儿喂奶或做其他事情前,应换上清洁的衣服,洗净双手。换完尿布后,要妥善处理好尿布,并及时洗手。④早产儿使用的用具应严格消毒,如食具、衣物、尿布等。⑤重点护理容易感染的部位,如皮肤、脐部、眼部、口腔等。⑥抗菌药物的预防作用:伴有合并症的早产儿,如有过硬肿症、窒息、使用过呼吸机的早产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通过以上六方面的护理使患儿的继发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3.3体温关
正常体温是机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出现肢端发冷,硬肿,哭声低弱,吸吮差,心率降低,甚至休克、肾衰、肺出血等危及生命。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4次。一般体重小于2 000 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 000 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给予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早产儿汗腺发育不全,散热的机能差,在高温环境中体温会随之升高,发生高热,应注意经常在腋下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或过低,都要采取措施,使其体温恢复正常状态。
3.4黄疸关
胎儿在子宫内由于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多余的部分被破坏,并代谢成胆红素,加上早产儿对胆红素的转运和代谢能力差,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另外,早产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胆红素容易从血液侵入脑组织,并对脑组织产生损害。因此,为预防核黄疸的发生,给予光照疗法,使胆红素浓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3.5喂养关
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吸收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我们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使用套有橡胶管的滴管喂奶。早期喂养可防止低血糖、减轻黄疸并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早产低体重儿吸吮和吞咽反射的调节尚未健全,且胎龄愈小,呼吸和吞咽的协调作用愈不完善,常常造成呕奶,加上贲门括约肌较松弛,易发生呕奶、消化和吸收能力差[1]。故在喂养中奶量不宜过多,应循序渐进,按日和体重科学地增加乳量,同时密切观察大小便,腹部情况,体温及原发病情况,若出现腹胀、呕吐明显应及时报告,减少或暂停喂养,不应硬性执行医嘱规定。尤其是生活能力低下的早产低体重儿在喂养护理过程中易出现胃食管返流[2],奶液误入气道,胃内潴留甚至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因此应采取小量、间歇喂养或用滴管授奶。喂养后置婴儿于右侧卧位或俯侧卧位,有助食物自胃内进入肠腔,减少胃内剩余奶[3]。如危重早产低体重新生儿胃肠喂养受限伴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消化道畸形或部分肠功能障碍等,采用部分静脉营养与胃肠道喂养相结合的营养护理支持,两者同时使用,既可获得完全的营养支持,又可减少肠道刺激,维护肠功能,通过营养护理支持能抢救无数患儿生命,是提高成活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不能被其他治疗取代。
3.6神经系统关
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常伴有脑发育不全,可因为缺氧、出血、感染、惊厥等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损害,引起脑发育障碍,导致智力低下;早产儿的低血糖、呼吸暂停、低血钙容易引起惊厥;早产儿血脑屏障不健全,容易出现胆红素脑病、中枢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为减少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我们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早期干预是指对月龄不同的婴儿通过翻身、爬行、走步等主动练习,以及让他们做婴儿操、按摩等方式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干预对防止脑瘫具有显著效果。所以,对脑功能和神经系统发育均差的早产儿来说,越早干预越能促进脑功能的发展和代偿性康复,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开发智力,预防及减轻伤残的发生。早产儿的神经系统早期干预其方法有两方面。一是在出生后1~2个月内坚持对早产儿进行抚触,每日1~2次,每次10~15 min左右。监护期间主要由医护人员执行抚触,住院后期和出院后则由医护人员教会产妇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由婴儿的母亲对早产儿继续进行抚触。二是自出生后1个月起可在医生指导下,为婴儿制定智能发展和训练计划,开展肢体运动,并利用丰富的视听环境促进婴儿感知觉,运动、语言发展,使早产儿的智能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与足月儿一样得到快速发展。
总之,通过早产儿护理的六关护理法,使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继发感染和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早产儿的生命质量有所提高,对早产儿的康复有利,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云,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
[2]廖清奎.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
[3]徐琦新.危重新生儿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1):654.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早产儿156例,男87例,女69例,均为28~36周,平均胎龄31.2周。入院时日龄1天以内125例,1~3天者24例,3天以上者7例。入院时发生窒息者26例,肺炎者52例,并发硬肿者23例,并发尿布性皮炎者19例,出现呼吸暂停者44例。
方法:采取综合治疗,重点加强保暖、喂养、防治感染和硬肿症、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方面的措施。对所有早产儿均放于暖箱中,根据体重、吃奶情况、有无硬肿等症状决定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有频繁呼吸暂停、明显紫绀者给予吸氧、改善微循环,严重者应用CPAP无创呼吸机,不能吸吮者给予胃管喂养,同时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滴服喂养。
结 果
通过综合治疗,本组治愈126例,自动出院16例,死亡14例,病死率为8.97%。
讨 论
护理:①室内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噪声。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1]。②保暖护理:由于早产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不健全,对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差,早产儿出生后即擦干身体,放在辐射台上处理后,再将婴儿置于暖箱中,早产儿更应该接近室内环境。且有报道早产儿在高湿度环境下,体重增加较快,消化不良发生少而轻,所以我们认为暖箱湿度保持在65%~75%更为适宜,但湿度增加会相对有利于细菌的繁殖。而对于患新生儿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为防止继发绿脓杆菌感染,暖箱改用1%碘伏消毒。③供氧:早产儿一般不主张持续给氧,有青紫者可于喂奶前后吸氧10~15分钟,但给氧浓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长,因高氧或低氧对婴儿威胁都很大。高氧可使红细胞破坏而生理性黄疸加重,并可造成晶体后纤维增生症,低氧可造成心动过速,酸中毒,颅内出血[2]。因此要注意氧气浓度的调节。④合理的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胃肠发育,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3]。喂奶后,患儿宜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呕吐、溢奶、面色青紫的现象发生。不能耐受胃肠营养的早产儿,需通过静脉营养提供热量和蛋白质,期间坚持经口喂养,直至患儿口服奶量可以满足正常热量需要,静脉营养逐渐减量直至停用。⑤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入新生儿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认真洗手,接触每一位患儿前都要洗手。共用物品用前做好消毒。定期更换吸氧管、鼻胃管、呼吸机管道及接头,做好消毒工作。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侵袭性操作,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工作尽量在暖箱内完成。⑥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每小时记录1次,每位患儿建立日护理病历。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做好抢救准备。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⑦促进发育:对病情平稳的早产儿采取一些积极的发育护理措施,如婴儿抚触、被动婴儿运动操、看红球练习、听觉练习等,以促进早产儿机体各方面的发育。
总之,护理要耐心细致,新生儿护理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工作,特别是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日常护理和喂养,更要付出较多的人力、物力,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漏洞,都会给婴儿带来不良后果。护理人员要热爱专业,工作要认真、负责、严谨,对病儿关怀如微,有高度责任心。任何先进的仪器也代替不了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护士比先进的仪器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马丽霞,宋风云,蔡伟,等.早产儿围手术期的保暖及营养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405-40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01/12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早产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2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连续性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连续性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目前连续性护理尚未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连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儿提供连贯的健康照顾,形成患儿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连续护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儿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儿完善自我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缓患儿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