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

农村技术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村技术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技术培训

篇1

一、培训对象

根据残疾人的培训需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1、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应持有农村户口,符合法定就业年龄,生活能够自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2、实用技术培训对象是纳入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脱贫范围的就业年龄段中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

二、培训项目

种植业、养殖业培训(包括辣椒、玉米、高粱种植技术等及猪、牛、羊、鸡的饲养和防疫等内容)等。

三、培训方式

委托培训机构开展,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四、培训任务

共培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711人次。

五、培训时间

2021年4月

六、培训地点

有关乡镇

篇2

一、泽州县沼气技术培训的现状

泽州县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辖14镇3乡,633个行政村,14万户,52.6万口人,其中农业人口45.4万,耕地面积72.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2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于200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沼气事业,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沼气工程32个,秸秆气工程18个,户用沼气池6209个,服务网点102个,从业人员600余人。

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沼气工程(池)数量的增多,农民发展沼气事业的热情高涨,沼气工程的建设和后续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需要更多的沼气技术人员为之服务。为此,泽州县把沼气技术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同沼气建设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培训人数多。除了省市组织的培训,每年县里至少集中培训1次,培训人数在150人次左右。截止目前组织各级各类培训近百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

二是培训的层次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先后组织参加省里培训15次,培训353人次。其中,2008年培训43人,2009年培训130人,2010年培训180人次,培训人数逐年增加。

三是突出了高级沼气工培训。几年来共培训高级沼气工176人次,提高了沼气服务的水平。

四是培训内容比较全面。既有建池技术、发酵技术、沼气池管理及三沼综合利用等初级培训内容,也有沼气发酵装置运行维护等高级培训内容,以及沼气安全使用管理等。

通过培训,泽州县沼气工程(池)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后续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沼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沼气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这些年的培训情况来看,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县乡村干部对沼气培训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泽州县煤炭资源丰富,用不着发展沼气事业,不值得在这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发展沼气事业不重视,更不用说对沼气培训工作了。

二是对沼气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大。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沼气建设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含量,没什么可学的,一看就会,对培训不积极、不热情。

三是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民,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限,大部分知识培训后得不到巩固,影响最终效果。

四是培训缺乏统一科学的教材。每次培训都使用不同的教材,虽然内容基本相似,但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教材,不利于培训对象自学。

五是培训时间较短。大多数培训的时间一般在6天左右,时间较短,农民群众本来文化素质就较低,时间过于仓促,不利于培训内容的消化吸收。

六是实践不足。虽然有的培训也有一些实践课程,但大都只有短短的一天,根本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七是培训地点有时选择不合理。有的培训地点较远、较偏,有好多次培训人员转好几圈都找不到地方,而且食宿条件差强人意,有的人参加过一次就不想再参加第二次了。

三、加强沼气技术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是将沼气技术培训列入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凡是本县、本乡镇、本村培训人数不达标的,一律不申报相关沼气项目,并在年度考核中进行奖惩。从制度上促使有关领导把沼气技术培训工作放在心里、抓在手上。

二是加强沼气技术的宣传。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媒介宣传沼气技术。宣传其重要性、宣传其基本常识,使广大群众耳熟能详,调动其了解沼气知识的好奇心和掌握沼气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组织编写一套统一的全面的规范的沼气技术培训教材,使培训的内容更加统一、规范。这样既不会因主讲人不同而使培训内容不同,也使农民群众有了一套系统的自学资料。

四是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等非正规成人教育方法,通过“四个结合”,确保培训效果。即:将课堂理论讲授和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提高建池技术;将多媒体教学与熟练技工现身说法相结合,统一制作沼气生产工培训用幻灯片,图文并茂,注重提高学习兴趣;将沼气灶具、配套管材等实物教具搬上课堂,理论讲授与现场演示相结合,注重提高安装技能;将课堂提问答疑与案例点评相结合,注重解决疑难问题。

五是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每次培训的时间一般都不能太长,所以每次最好确定一个专题,只培训一项内容,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把这项内容讲深讲透,让培训人员完全掌握。同时针对不同受训人员,实施分类指导。对实际操作能力强、建池技术较好,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从业人员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对新参加培训鉴定的人员,则采取“以师带徒”的办法,重点加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六是增加培训的实践时间。以往的培训实践时间一般都较短,有的人根本轮不上动手实践就结束了。而沼气技术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同时培训对象对实践的兴趣要比书本的知识更感兴趣。所以适当增加实践内容和时间,可以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对针对项目建设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重点实践。如沼气池、厨房、厕所和圈舍的平面布局规划问题;砖砌体、抹灰密封层、护池坝施工以及沼气配套管材安装不规范、故障诊断问题等。

篇3

关键词:农民 科技  实用技术 培训

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更要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作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让他们通过学习农业科技,科学种植,依靠科技致富。

必须有强烈的意识。做任何工作,都要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要把霍山建设成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集聚地,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相应的绿色技术,就不可能有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在我县已经获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认证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的背后,都是以无公害技术为支撑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要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靠的还是技术。对此,农民群众已经有了比较具体、深切的认识。在今年组织 “科技列车下乡”活动中,农民参加咨询、培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一个个抢资料、抢种苗、抢专家的画面。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工作来抓。

必须有实用的教材。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能照搬全国、全省的教材,而要着眼于实际。要选一些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适合农民阅读的好教材。对此,今后还要继续完善。

必须有敬业的队伍。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需要有一支敬业的农业技术员队伍。农技员在过去的工作中为效益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这支队伍本身却存在着数量少、素质低的状况。必须十分重视乡镇农技员队伍的建设。首先是要把好“进人”关,要把具有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到农技员岗位上来。其次是要关心农技员,落实好他们的待遇。第三是要十分重视农技员队伍的知识更新。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农技员每年有一次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机会。第四是鉴于乡镇农技员普遍不足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情况,要求乡镇党政干部也必须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每个干部对本乡主导产业的生产、销售、加工、技术情况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提高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指导能力。第五是重视农技员队伍的延伸,在村一级专业户、重点户的基础上培养科技示范户。

篇4

关键词:甘肃;实用技术;培训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为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更快实现农村产业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逐渐得以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可以使农民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获得技术带来的效益。当前,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效果不理想,实用技术培训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本文对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供参考。

1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1.1 农村实用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保证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现今,传统的以人的劳动力作为第一要素的时代已经远去,当前农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来提升生产力。因此,实用技术培训就可以充分保证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使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1.2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当前,随着农村的不断改革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逐步形成了以农、林、牧、副、渔以及建筑业和服务业多种产业结构并存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因此,要想使广大农民成功过渡到现代农村产业结构,就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从而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培养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永不脱产的实用型科技人才,保证现代农业技术的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培训内容单是其中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业技术层面,适用性较差,难以适应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当前,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除了农业方面技术需求之外,对第二、三产业技术培训覆盖面较窄,因此农民难以受益于实用技术培训,并且,由于缺乏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使得农民缺乏开拓产业的信心,阻碍了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除此之外,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过于理论化,农民大多文化程度水平较低,纯理论培训内容使农民难以充分掌握和接受,由此降低了培训的效用。

2.2 培训普及面有待拓宽

当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面较窄,培训仅仅针对一些有需求的农民,这就对农村实用技术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培训难以在所有的农民中开展,就使得大部分农民由于不能真正认识到技术的重要作用而止步于农业科技化,因此,就间接导致农民的收入损失。除此之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过于重视技术层面的培训,而对经营管理的培训涉及较少,而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推进,经营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民逐步从生产者过渡到管理者,因此农民就需要更多的掌握经营管理的实用技术,保证经营的顺利进行。

2.3 培训缺乏组织体系的建立

在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培训过于松散,没有固定的培训地点,培训设施过于简陋,组织水平较低,培训缺乏系统体系的构建。因此,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农民很少能够自主参与培训的过程,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一些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理论水平严重与人文素质相脱节,造成了培训教师与农民学员之间的沟通障碍,因此,农民难以充分理解理论化的培训内容,使培训技术难以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再者,一些培训组织效率低下,培训的教材更新缓慢,一些当下不适用的培训技术仍然出现在培训教材当中,培训过于形式化,导致农民对培训缺乏热情,难以充分满足农民对技术的需求。

2.4 培训方式缺乏多样化

除了理论培训以外,在特色产业生产过程中,缺乏专家型的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的关键环节,现场指导农民掌握新技术,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帮助农民更快的掌握实用技术。

3 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的建议

3.1 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度

针对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的问题,就要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覆盖面。要在每个农村设立固定的培训基地,并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分层培训。在培训的初期,可以不断给农民渗透常规农业技术,使农民逐步了解农业技术的精髓;再根据农民具体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的推广,从而增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适用度。在培训班级的设计上,要争取在每个农村建立一个培训班级,从而使农民切实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加大科技的推广力度,使培训逐步正规化和系统化。

3.2 建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体系

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改革培训的教材,充分保证教材的质量,要提高培训人员的素质,从而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农民需求。针对培训教材,要根据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修改,要剔除已经过时的技术,引进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从而保证实用技术培训可以为农民提供指导作用。要优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师,使教师在具备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提高沟通能力,从而便于培训教师把理论化的科技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农民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使用效果,切实为农民创造效益,真正使农民分享科技成果带来的收益,并且激发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使农民乐于参加到农业技术培训过程中,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3.3 让当地的多余劳动力在生产现场学习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有计划的让当地的多余劳动力在苹果、反季节蔬菜、肉牛养殖等生产现场学习。例如:在苹果生产疏花、蔬果、套袋、修剪等关键技术环节,组织幼树果农到丰产果农的果园打工,既解决了果农劳力不足的困难,又使非果农掌握了苹果树生产的关键技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他们远赴外地打工的路途幸苦。

4 结语

三农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民真正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使农民增加收入,有效解决农民收入过低问题。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就要求加大培训改革的力度,从而真正发挥实用技术培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力的提高,改善农民收入状况,解决三农问题,逐步建立城乡和谐的社会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守聪.探索具有我国特色农民教育培训途径[J].农民科技培训,2012(03).

[2] 杨亚琴.桃源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科技培训,2012(03).

[3] 刘广强.构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J].农民科技培训,2012(03).

[4] 张也.新形势下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02).

篇5

一、温棚种植现状

去年到今年初,市政府为农民致富共建温棚26700个。但市区温棚种植发展不平衡,大约有1万个大棚农户已经种植约占40%,大约有1万个温棚农户种什么还处于犹豫不定状态占40%。还有6000多个温棚还没有人去承包约占20%。在走访种植农户中了解到市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是葡萄、油桃、西瓜、甜瓜、茄子、西红柿、辣子、豆角、油菜、萝卜、芹菜、韭菜等。这些作物经济收益忽高忽低不稳定。种植什么还不定的农户心里没底,如金积镇4000个新建温棚,农户都在观望,上桥乡牛家坊80个温棚闲置,板桥约200个温棚没有人种植,东塔乡的温棚正准备种植,怎么种还不清楚。在同农户的交谈种,农户普遍要求我们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实地参观学习。看看人家种植什么,怎么种,怎么销售。

市区温棚建造大多数只用黄土垒墙,最高2.5米,最低0.30米,中高1.5米,平均1.4米。坡度90°,普遍使用2层加厚薄膜、使用了钢精竹子骨架、保温用草席铺盖。

水源使用自来水灌溉。品种有的引进种苗,有些为了节省育苗费用在温棚自育,多施用化肥,普遍使用农药,几乎技术是靠农户互相交流或凭借经验,新建设大约一万个温棚均没有技术员承包指导。种植农户普遍感觉到技术不够,把握不准。迫切要求先进技术指导。

市区温棚农产品的效益一般一年大约5000-17000元之间。春季油菜一斤0.5-0.8元;黄瓜1元;韭菜0.5元去售给菜贩子,价格波动大不稳定等,农户们感觉菜容易种也好卖。

销售的地点主要是通过市区东郊市场,发散到盐池,同心等周边地区。价格随行就市。主要靠长短途菜贩子销售。

二、培训对策和内容

通过调研了解了市区温棚的基本情况,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履行市人事局承担培训农村技术带头人的职责。我感觉培训好温棚农户,让种植农户树立科学的种植理念,坚定种植温棚信心就是发展。无论种植什么产品,抢季节抢市场打时间差,取得高效益就是培训目的。根据种植农户的要求,针对市区1.6万多个温棚闲置的现状,我局急农户之所急,想农户之所想。在金积农户来秀琴的引导下,前去自治区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和银川市花卉种植示范区访问。种植农户感到他们的技术和种植理念很先进。适宜__学习。于是,我们组织市区种植农户42人主要参观学习了温棚种植果树如:葡萄、油桃,温棚种植水果如:草莓,温棚种植蔬菜如:太空茄子,还参观学习了温棚种植花卉如:玫瑰、月季花卉等。大家深受启发。

一是他们温棚设施先进。保温层采用50米整体泡沫帘,造价是草帘的三倍;塑料薄膜是一年用透明度强的薄膜,价格是厚膜的2/3。浇水采用棚内自钻井,取地下浅层水田埂压塑料管电动浇灌,无需水费;技术委托农科研究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统一承包指导。他们的每亩蔬菜温棚经济收益在3万元。花卉收益在5万元左右。农户们找到了我们市区温棚的差距。

二是他们的种植理念是什么能挣钱就种什么。种植品种、施肥打药、技术操作统一由技术员指导。计划好上市具体日期销售,统一由经纪人收购销售。农户们找到了自己种植理念上的不足,和销售环节上的盲从。

三是完全按照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要求去实施。种前实行消毒灭虫卵,开花结果后再不使用农药,用灯诱杀虫,用胶粘杀虫。使用复合有机肥,提高品质。通过实地观看确实是无污染无农药的绿色产品。

四是他们建立合作社,把温棚种植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销售面向区内外、国内外。

三、培训后的结果分析

通过实地看,听技术员介绍,农户现场交流用先进地区种植情况和自己的种植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大家感觉

(一) 增强了种植信心

凡去学习培训的农户,看到人家温棚种植的成果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如草莓每三天收二百斤,直接给菜贩子就一千元,使农户门信心倍增。金积芦沟闸村参观农户,去之前抱着看一看的想法,回来后立即将村上新建大棚200个全部承包下来,仅一周时间就把葡萄苗花卉等种植下去。其他乡镇的农户纷纷感觉他们现在每户承包的一个温棚太少了。我们一户至少应种2-3个温棚。

(二)改变了种植理念

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品种。从自家实际出发,劳力多的农户种用工量多的品种;劳力少的家庭选用工少的品种;资金雄厚的农户选名贵品种。钱少的农户选投入少的品种,几乎都按季节定植了。种植无公害的绿色产品是他们一致的理念。通过这次实地培训,开阔了视野,很多农户开窍了,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由传统经验种植转变为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主动与参观点的教授保持联系,加入他们的技术体系和销售网络。

(三)提高了种植技术

农户们现场实地一看,就明白了自己技术不足之处,经专家一讲解,他们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接受了新技术,掌握了要领。农户们的询问、交谈,缩短了专家与农户的距离。例如:温棚温度每升一度产品上市就早产量,高产值就能增一千元。理解了用透明薄膜和一体保温材料的重要性。提高了对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四、忧虑和建议

我们以农户的需求为目的,围着农户需要去做培训,按__市区温棚发展实际统筹安排培训,从市区种植温棚农户的实际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了农户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使市区16000个空闲温棚迅速获得种植,破解了市区温棚发展的难题。并且得到农户欢迎,取得了明显效果 。但是26000多个温棚产品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据调查种植品种和产量,如下表:

日光温室总种植品种

市区

(亩)

产量

(吨)

种植乡镇

1、番茄

8320

58240

上桥、孙家滩、郭桥、金积、古城、东塔

2、西甜瓜

5200

26000

郭桥、金积、古城、东塔

3、辣椒

4800

34560

上桥、金积、古城、东塔

4、黄瓜

5400

35100

金积、古城、东塔

5、茄子

500

3000

郭桥、金积、古城、东塔

6、其他蔬菜

2480

88100

郭桥、金积、古城、东塔

合计

26700

245000

孙家滩、东塔

据预测仅蔬菜类年产量将达到24.5万吨,如何销售将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大问题。作为负责培训工作的公务员,我十分忧虑。如果销售不出去,将会影响今后农民种植温棚的积极性,将会影响温棚农户的收入,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

建议如下:

1、 要尽快研究开发温棚种植产品的销售问题。

建议市上要成立组织机构专门研究市场问题。在市区里建立以东郊蔬菜市场蔬菜销售为平台。开发多种销售渠道。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内引外联,向温棚农户提供快捷的需求品种、数量、价格等信息,引导种植。市场需求什么就种植什么,减少盲目生产。

2、 加大经

篇6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发掘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并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众所周知,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有幸参加这次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让我更加体会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农村教师当前存在的问题

这次参加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其中要完成的作业,如,主题单元规划、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等,很多教师都是云里雾里的,让我看到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上的薄弱。

农村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肩上和心上都压着沉重的负担。一般一个星期都至少有12节课,由于缺编经常要跨学科、跨年段。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经常还得去家访。工作量大,地位低,工资低。我们还发现农村教师的收入还不如农民。由于地处农村,各种信息闭塞,农村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看法

我结合自己这几年在农村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看法。

1.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待遇。现在物价的上涨趋势可谓是如“雨后的春笋”,而工资就如“正常人的体温”一样,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行财政的力度。虽然教师法颁布已有17年,教师的地位可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教师的职业期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社会地位远远低于其他职业,因此,应该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2.教师自身要树立专业意识。这次的教育技术培训很多教师都在抱怨,他们觉得农村教师没有必要学习这些。这正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跟不上的一种表现,以前总是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在现在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要变成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现在的教学已经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上讲台的。

篇7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形式一直延续着“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育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开展以来,由于硬件短缺、观念认识肤浅等诸多原因,在培训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信息技术培训的质量,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和。因此,发现并解决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和,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认识、掌握并创新的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必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广大中小学,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在此,笔者就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做一些浅要的分析。

1观念滞后培训目的不明确

观念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WWW.133229.COM在调研中,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着质疑,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见得就好,而且认为目前不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也不错,由于这些观念上误区,致使仍习惯与传统授课的模式,一些教师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热情不高。

由于观念的陈旧导致了培训目的的不明确。开展技术培训,目的在于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掌握教育新技术,并辅助与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而一些地方对过分的强调培训人数,培训效果的好坏仅以教师是否考试及格、是否拿到证书或是会做课件为评价标准。为此,教育有关负责人强调,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技术是应该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技术的过程中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如果只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范畴,停靠在技术的亮点,教师只学会把教案生搬到电脑上,那就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培训也就无法促进受训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只仅仅为了考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

2培训方式单一存在着“一刀切”

据调查,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是欢迎信息技术培训的,然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比如,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简单的理解成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教师不论学段、学科,全部集中在一起学习,讲到基本操作还行,但讲到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和时,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教师培训要求也就不同,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时,兴趣就大大的降低了;另外,虽然要求上机时间应占到整个培训时间的三分之二,但有些地方因开办规模过大,设备过少等原因,仍以从上到下“满堂灌”的培训方式为主,教师想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了,培训方式的“一刀切”,使教师对不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培训产生了不满与懈怠,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与形式,使得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即不能保证促成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和,也不能培养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训的效果当然就无从谈起。

3师资力量的薄弱

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农村担负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的培训点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计算机专业或是电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专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是从其它学科教师经过培训或从其它行业招聘而来,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一桶水”。有些教师反映,一些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有的只懂技术,不懂教学;有的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不注重教材的研究,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探讨,并因材施教。导致课堂氛围乏味、枯燥,淡化了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如何引导参培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所教学科中。

4学“不致用”

要使培训活动坚持下去,就应为教师提供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很困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目的是服务教学。而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后,要么是学校硬、软件资源的短缺,无法运用计算机去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致使参培教师有劲使不上;要么是学校领导观念跟不上,无法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将信息技术服务与教学的积极性;要么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信息技术与教学出现严重的断层,久而久之,教师所学的就会逐渐淡忘,难怪有些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感到困惑。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上的“空中楼阁”,亟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现代化的设施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农村中小学面对现代教育的落后面貌,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是不够的,应想法设法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不足。比如争取学生家长的赞助,挖掘学校自身潜力,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将优秀的教学软件输入资源库,使之完善和不断的丰富,以此优化设备,为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搭建舞台。(2)改革评价体制,建立激励机制。为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技术,使应有的设备发挥其作用,学校应该有意识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求,并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其实,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远非以上诸种。高水平基地的欠缺、培训中的功利主义色彩等都是影响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要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务必从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出发,面向中小学教师,研究中小学课程;从本地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为信息技术培训和学科整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参考文献

篇8

一、立足现实,着眼发展

对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必须立足于本校的设备现状。如果学校还未装备多媒体教学网络计算机室、视听阅览系统等比较齐全的信息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则可根据学校已有装备,侧重学习录音机、电视机、VCD、投影仪、投影屏幕的使用技能。如果学校已具备相当完善的信息教育环境,就应该侧重培训多媒体电化教室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网浏览、网页制作、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等等。立足于本校的实际,就能避免形式主义,收到明显的培训效果。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还必须着眼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发展极快的学科。在培训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定会造成刚学会的内容已经是淘汰的知识,刚学会的技能马上面临无用武之地的窘况。因此在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中,不仅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应有超前意识,而且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也要考虑它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尽量使教师所学的内容应用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一些。

二、针对条件,提升实效

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可以做到有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讲什么。针对性建立在对教师素质与需求现状的全面把握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如果学校经济实力雄厚,教育信息技术硬件配置齐全,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可以全方位展开。

实效性是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最显著特点之一。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教师应该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有深刻的变化,应该学会对教育信息技术中物化硬件的操作技能,还要学会对教育信息中所有可操作的因素进行分析,设计出符合教育规律、适合教育对象需要的教学系统,按照最新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操作技能的实效性,在培训考核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但教育思想的实效性则需要通过对其教学过程的观察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才能准确地把握。

三、形式灵活,内容多样

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培训的内容可多可少,可系统学习,也可分解练习。培训的范围也可大可小,甚至还可以单独指导。培训的地点,可在培训机构用固定时间学习,也可安排在邻近设备完善的学校相对集中培训,更可以放在校内,灵活掌握时间,进行本校培训。由于教育信息技术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再加之各校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了现代教育设备,因此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形式完全可以不拘一格,灵活掌握。

四、标准统一,承认差异

篇9

一、发挥全民培训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力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迁安农广校作为主抓农民培训工作的单位,积极探索科教兴农的新形式、新举措,努力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将科技的触角逐渐延伸到千家万户,播洒科技火种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一是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全民免费培训。实施“122”富民工程,大力开展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全市为民兴办的26件实事之一,作好这一富民工程也是迁安农广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促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收入”的目标,迁安农广校围绕全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以服务“122”工程为主线,与市就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联合,深入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免费培训。因地制宜地设置专业,根据农村实际开设了沼气工、农村经济人等8个专业;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配合市就业局,大力开展全民培训宣传周活动,同时,深入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和发动,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健全培训体系,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实施了包乡联络员制度。认真组织师资力量,迁安农广校积极和农口各部门、科技局、建设局、唐山市畜牧局、工商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联系,请他们讲课,保证了培训质量,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122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强化”,首先强化引导性培训,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手段,结合“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广播电台开办的“致富之路”栏目、下乡进村搞培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科技致富本领和维法维权意识。其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定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岗位,经过短期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快速转变。

二、深入实施“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

目前,迁安农广校“致富早班车”站点已达到11个乡镇103个试点村。基于几年来“致富早班车”良好的运行效果,2008年该工程被列入迁安市政府为民办的26件实事工程和迁安市29个农业重点项目。迁安农广校精心组织,不断健全制度,成立了乡镇“致富早班车”领导小组和各村广播站领导小组,完善《农广信息员管理规则》和《播放工作管理制度》等;实施“六统一”管理;为使播放内容更适合农村实际,迁安农广校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反映,选择播放内容;同时充分运用现有媒体资源,下载科技信息或录制科技讲座到MP3,通过大喇叭将致富信息等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为更大范围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迁安农广校在迁安电台开辟了《致富之路》栏目,为广大农民提供应时应季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务工常识。专业教师还分别在河北电台的“致富快车”和唐山电台的“金色田园”节目中进行养殖、果树、棚菜等专题讲座。

三、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迁安农广校紧紧围绕122富民工程,积极发挥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和师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增产增收。

一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在全市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了四突出:突出师资优势,由聘请的农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学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常年坚持利用农闲时间或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到乡镇村、大棚内、果园中、地头边开展专场技术培训。突出按需培训,坚持长期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所急所需,学校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方式灵活性,采取面授与音像相结合,技术讲座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科技明相结合等形式,多方位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突出以点带面,实行基地―联系点―专业村―农户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培训格局。学校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和教师联系点建设,进行种植、养殖、林果等方面新技术、新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是编印科技期刊,服务农业生产。为配合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组织编印《农广实用技术信息》每年12期,分设《政策信息》、《金色田野》、《养殖园地》、《林果园地》、《科技集锦》等栏目,每期1.2万字左右。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印“致富早班车”《实用技术专刊》,用于丰富各村广播站的播放内容,充实科技书屋,供农民借阅。

篇10

(一)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导致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相对落后。特别是英语教师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现象。一方面,有正规本科学历的英语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原有的少数英语骨干教师“跳槽”到好的学校或其它行业。中学英语教师学历偏低,专业背景不够合理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根据调查结果,甘肃农村地区(包括民族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中,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外语教师只占总数的15.4%,而且全部是通过自学考试、函授或成人继续教育等形式完成的本科教育课程;24.2%的英语教师缺乏正规的英语教育专业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大都是通过短期培训上岗的其它专业教师。低学历背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低专业知识水平和低语言技能,在教学中突出地表现为语音错误、语调变味、讲解不正确、目的语文化知识欠缺等。大多数农村英语教师习惯于用汉语、方言或民族语言讲授英语,有些甚至长期不说英语,造成口语能力下降,难以张口。而且,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很陈旧,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因此,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成为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和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交流、应用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英语学习环境,介绍语言知识;利用网络英语资源开展语言学习和教学。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容乐观。首先,西部农村地区地处山区,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一部分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英语教师也不是很多。其次,即使参加过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也会由于没有受到和英语学科知识整合的培训,在教学实践中不能顺利、熟练地应用技术。“缺乏教学必备的网络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课程的能力”制约了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西部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利用信息技术的英语课堂教学被证明要比传统的“粉笔+黑板+教材”的讲解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将成为衡量英语教师质量的一个标准。因此,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发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能力应该成为英语教师培训的重点。

(一)信息技术的培训要为学科教学服务

到目前为止,各培训项目或教育部规定的信息技术培训大都以计算机知识和上网知识为主,属于政策性的普遍培训,难以满足各科教师的具体需要。而英语教师最需要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获取和课程相关的资源,如何选择、处理、储存和呈现这些资源,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网上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大量的素材,又可以为教师的自学提供方便。英语教师不但要学会利用网络教学和自学,而且要学会网络教学管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需要专门的指导和亲身实践。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结合的培训有利于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和知识素养的提高

英语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英语语言能力一般指听、说、读、写等能力。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体现出英语语言水平的高低。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是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作为英语教师,没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自然难以胜任英语教学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台。尤其在缺乏英语使用大环境的我国,网络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使用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学环境缺失所造成的影响。英语教师要教学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开展英语学习,首先自己必须学会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这些技能的获得,一方面必须通过英语教师自己的不断摸索和尝试,另一方面,还应该得到培训机构的正规训练。特别是那些语言技能较差的老师,更需要这方面的培训。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专业知识结合的教师培训的作用

1、示范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接受培训时,培训者采用的方法及示范往往给他们很大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遵循这样一种定势,即用自己的老师教自己的方法去教自己的学生。要使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培训者就必须身体力行,为受训教师提供通过技术促进教与学的范例。许多在职英语教师承认他们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起到技术使用的示范作用,因为他们缺乏这一方面的技能。他们愿意使用录音机等简单设备,而不想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特别是那些工作了十多年的在职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的新鲜事物。因为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他们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在教学中,他们觉得传统教学比使用技术的教学更得心应手。而一般的英语教师培训倾向于理论讲解,教师实践的机会少,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教师回到教学岗位后不能很好地运用。所以,对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者应多使用技术,为学员提供良好教学的示范。

2、亲手操作的作用

理论知识学习必须和实践有机结合,否则知识难以转化成技能。一些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的英语教师虽然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技能,但是他们反映没有得到将技能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的训练,因而技术的学习对他们在课堂上的使用并没有多大帮助。在英语教师培训中,各培训机构应该创造条件,多给英语教师亲手操作的机会,在他们实践的过程中,随时提供指导,这样受训教师才能获得良好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从而为自己的学生树立运用信息技术的榜样,使学生自觉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三、基于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现状的整合模式的构建

针对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该培训模式主要在于通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知识的整合培训,使他们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学和课堂教学的能力,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一)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整合培训模式的课程内容

整个培训内容分为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读、写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读、写

这一部分是针对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而设计的。目的在于教会他们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工具搜索、选择、储存相关的内容开展学习。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训练(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和语篇听说训练);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练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和进度,辅导教师为学员传授下载资料和在线收听的各种技能技巧。这些英语网站大都集英语听说读写于一体,题材广泛,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相应内容,有针对性地给自己“补课”。

2、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

这一阶段主要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进行培训。(1)远程教育设施的使用和远程英语教学资源的获取要获取远程教育资源为英语教学服务,首先必须学会操作基本的设备。西部农村的远程教育设备主要有三种:一是光盘播放设备。该系统主要由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组成。二是卫星教学收视系统。主要由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组成。三是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教室由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组成。计算机教室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以上三种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光盘播放最简单,最容易操作,后两种相对复杂,需要英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使用流程和操作步骤,学习在远程教育环境下选择、储存和应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资源,学会利用各种模式开展英语教学。(2)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运用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开展英语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一个典型范例。但是,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求英语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因此需要提供专门的指导。

3、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整合培训模式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教学阶段:培训者的任务是向受训教师传授技能和学习方法,提出学习目标,管理办法和考核方式;示范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提出具体的和日常教学密切联系的整合任务,如创建适合某一对象的英语听说教学多媒体课件,建立个人学习文件夹等;受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2)学习与实践阶段:采用自主学习和专家答疑相结合的形式。经过了教学阶段的学习后,受训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受训者如遇到难题,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等向专家寻求帮助。(3)巩固提高阶段:反馈评价和总结相结合。完成了实践阶段的学习后,培训者和受训教师一起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开展进一步学习。(4)实际应用阶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包括使用多媒体课件、语音设备和网络等开展的英语教学。

(二)培训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用来评价教师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提高程度。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在培训前后课堂教学的变化,以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为主。评价指标包括;

1、语音、语调的准确程度(比学习前有提高,发音基本正确);

听说能力(能听懂简单的对话,能听懂一般英语新闻的主要内容,能使用正确的课堂用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至少达到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2、课堂教学方面的行为变化:

目的语使用的相对频率;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技术的使用情况;学生的反应等。

四、结语

篇11

关键词 农村青年;植物组织培养;职业培训;问题;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77-0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繁育苗木花卉种苗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接种到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并控制相应的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l件,使植物材料正常生长、分化并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于植物优良品种的繁育、无病毒苗木生产、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农村对于这项技术也在逐步推广。现就农村青年中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职业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为后期的继续培训提供参考意见。

1 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教材选用不适

本期教材完全按照培训大纲编写,语言过分生硬,内容大多采用专业术语,使得本身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村青年在没有接受专业教育的前提下难以接受授课教师在培训时所述内容,并且不能够理解教材上的专有名词。培训后学员也没有花时间复习,导致学员所学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对于后面知识的进一步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导致即使是经过了系统培训的学员也不能够正确理解授课教师所述的内容,造成了学员在经过系统培训后,并不能够真正掌握这项技术[1-2]。

1.2 学员组织纪律涣散

本期所培训的学员年龄大多在28周岁以上,由于与接受学校正规教育已有很长时间,所以突然集中学习则打不起精神。考虑到学员白天在家要干农活,所以前期理论知识培训都安排在19:00开始,虽然培训时间安排在夜间,但是大多数学员仍有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到场,即使到场的学员也不能够认真听取培训教师的讲解,导致培训进度滞后[3-4]。

1.3 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差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对于实践操作要求较高,所以在实践操作中,采用先演示再逐个操作的流程进行。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学员并不能灵活使用各种接种器械和相关仪器,动作比较生硬、丢三落四,整个无菌操作不太标准和规范,导致组培试验出现误差,甚至整个试验的失败。同时,大部分学员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各种问题,由于思维方式的固定,并不能理解并接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依然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导致培训结果不太理想。

1.4 思维方式局限

农村青年由于教育水平有限,认识面较窄,即使培训教师在对基本问题进行讲解时,他们也不能够很好地去理解问题,客观地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原本简单的问题上却要使用一成不变的方法,不能够很好地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他们一直以来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及水平导致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受到一定的局限。

1.5 观念滞后

农村青年因生活在科技文化普及滞后的农村,接触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之初并不能在观念上引起他们的重视,面对新事物,他们并不确信这项新的技术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故而对培训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也就导致了培训时不能很投入地认真学习。

2 改进措施及成效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调整教材,改变教学方法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改编教材,并且通过不断的培训,发现问题,及时找到教材的缺点并改正,尽量使得教材内容完整,使得农村青年在自己单独阅读的时候也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使用讲解与视频相结合的方法,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既提高了学员的兴趣,也使其逐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实践与理论结合,增强动手能力

为了让学员尽快在培训过程中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掌握无菌操作的要点,特地选择了不同植物的叶片、茎段、茎尖为外植体,从材料如何消毒到如何接种到培养瓶的相关步骤都是通过一个人现场操作,另一个在旁边解说的形式完成。学员一边拍照,一边做记录。讲解完成后,学员亲自开始操作,然后教师再针对操作中的问题,现场解答。通过3~4次课的学习后,发现学员已对整个无菌操作要点有所掌握,对于后期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也变得容易多了。

2.3 大力宣传现代农业技术,增强学习主动性

通过职能部门大力宣传国家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降低现代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让当代农村青年正确理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发挥农村青年能吃苦的精神,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做出贡献,使得农村青年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他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主动性。

3 结语

通过对农村青年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能够激发当代农村青年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他们重新拿起课本,接受现代农业的再教育,并进一步提高农村青年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使其有效地认识到现代科技农业的发展,为利用新的方法繁育种苗和花卉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郭悦.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00(2):4-6.

[2] 李永文,刘新波.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篇12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66―03

我国从2004年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1],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项目要求对全国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全员培训。2005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首批实施地区工作会议,全国九个试点省、市、自治区陆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相应的研究工作。2006年以来很多省市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全员培训,培训的组织方式有多种,有的采取远程网络培训方式,有的采取校本培训为主分段进行培训的方式,更多的是与国家、省对培训者的培训方式基本一致,即每个培训者负责一个或少数几个模块,采取不分学科的混班教学。2006年1月我县被确定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为配合我县的实验工作并切实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经中国教育技术学会批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开始立项研究。该研究主要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从各种培训方式中选择更适合我县实际的更有效的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

一 问题的提出

“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县完成了对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初、中、高级培训,但除了在评定市、县优秀课或大型观摩课上教师们用一用多媒体课件外,走进中小学课堂看到的基本上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教学模式,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设备和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资金的浪费和培训的无效已成普遍现象和不争的事实。

二 问题的症结

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设备和资源长期闲置原因何在?是学校领导理念陈旧的问题还是教师怕累不愿用的问题?都不是,是培训的问题。“九五”和“十五”期间的计算机初、中、高级培训是纯技术层面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也只是把有没有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性要求,而没把是否能在课堂上应用这些信息技术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性要求,所以培训部门培训的目标就是让教师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因而只教学员纯技术以应付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用于评定职称,而不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 问题的解决

1 理清几个问题

(1)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区别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2]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完全不同: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师、教导主任甚至校长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混同于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不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进行明确的区分,就会使这一轮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流于形式,使这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为变相的信息技术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服务于基础课程改革和促进农远工程更好发挥作用的目的流产。因此,作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和培训人员必须明确两者的区别,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组织好这轮培训

(2)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和具体目标

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 [3]指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贯穿始终,形成培训的主线。这一点构成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也是与以往信息技术培训有所不同的分界线。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教学设计’这条主线,才能顺利达成培训目标;也只有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具体目标是完成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的制作。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熟悉混合式学习思想和“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学会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学习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活动参与、理论联系实践、案例观摩和体验、过程性评价和反馈等新的教育理念,以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它们。

(3)培训方式的初步选择

按照上级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也可以采取以县为单位的集中连续培训或集中分段培训方式。我县是农业县,经济基础较薄弱,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各中小学的网络条件差距较大,采取远程网络方式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困难较大;根据我县的各中小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水平胜任不了培训要求的实际情况,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也不适用;我县农村教师离县城较远分多次接受培训负担过重,所以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宜采取由县中小学教研室和电教馆共同负责,采取集中连续的培训方式。

2 培训方式的行动研究

研究思路

我县是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按省里的部署,试点县区在2008年上学期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任务。首先,我们选派中小学教研室的教研员和电教馆的技术人员参加省里的培训者培训,回来后,对即将承担培训任务的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又分别进行了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等强化培训。我们计划在集中连续培训的基础上,用多种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对各种培训方式进行对比改进,从中找出更加有效的培训方式。

(1)按照省里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开始培训时由于培训者对培训教材比较生疏,培训按省里培训的方式进行,即学员不分学科混合组班,培训者每人承担一个模块的内容,一个教学班由多个培训者共同完成,50学时。

培训后培训教师反映:学员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不好,对网络不熟悉,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理解,课堂上师生配合的不好。而学员们反映:由于培训班的学员是由不同学科的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培训教师举的例子多数学员听不懂,而且各个模块培训教师所讲的内容衔接得不好,多数学员对课程不能真正理解。达不到培训要求。

原因分析:这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备相应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教育观念基础上的培训,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大多数教师不具备这样的前提和基础,加之时间又过于紧张,更主要的原因是每个培训教师对由不同学科的学员组成的教学班显得非常不适应,因为教学中所举例子或案例只有与培训教师相同学科的被培训者才能听明白,多数人对不是自己所教学科的案例反应迟钝,跟不上思路。

改进措施:按学科分班,用相同学科的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一个班的培训任务,在培训前由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复习,并将培训时间由5天改为六天。

(2)学员按学科分班,首先由技术人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培训过程中所需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复习,再由教研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培训过程中所需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方面的辅导,然后再进行培训,技术人员承担三、四、五、六模块内容的培训,教研员承担其余模块内容的培训,六天完成。

通过实际培训发现:虽然培训者学科教研员和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承担多个模块感到有些吃力,但多数被培训者能听明白,培训效果却好于不按学科组班的培训效果。

原因分析:由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有新课改理念、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理论并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由于培训过程以模块和活动为基本框架,而活动主要通过小组来进行,相同学科的教师更便于讨论和交流,对自己学科的案例观摩更容易,分析更透彻,对不完善案例的改进更易达成共识,所以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按学科分班更合理。培训活动中更强调师生对话,而同一学科的教研员与教师更容易进行有效的对话,教研员用同一学科的素材,资源,课程标准,能力培养标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对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应该是非常便利和有效的,所以以教研员为培训教师对同一学科组班的教师进行培训应该是种好的培训方式。

反思:这种培训方式虽然比前一种培训方式更有效,但通过几个班的培训发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由于三、四、五、六模块由技术人员讲解,教研员在讲七、八模块时不能很好地与前一至六模块进行很好的衔接,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对培训内容总有不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尤其对教研员来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以后完整的指导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留下障碍。另外技术人员由于学科所限,提供的案例没有教研员提供的案例更适合学科学员的口味,因此一个学科教学班的十个模块的任务最好由一个与被培训者相同学科的教研员来完成。

改进措施:学员仍按学科分班,对学科教研员进行充分的所需信息技术知识的强化培训,使其胜任一个班所有模块的培训工作。

(3)学员按学科分班,由技术人员对学科教研员进行充分的所需信息技术知识的强化培训,在培训前仍由技术人员和教研员对被培训者分别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复习和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辅导,一个教研员承担全部十个模块的内容,七天完成。

经过教研员们的刻苦钻研,现在每个按学科分班的教学班培训任务都由一个教研员来完成,技术人员只解决一些个别的技术难题和做一些机房维护工作。

按这种方式进行培训的难度很大,作为培训者的教研员从一个模块的培训任务到完整的十个模块的培训任务,不但从量上有个大的变化而且从质上有了飞跃,这个飞跃使教研员本身学会了怎样“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也只有这样的培训者才能培训出能独立“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的学员。在此过程中除了教研员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技术人员的热心指导,他们同样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3 基于培训成绩的分析

我县(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上的除外)的教师经过全员培训后,参加国家统一认证考试的成绩前两个班及格率为80%,在生源年龄越来越大,基础越来越差情况下,及格率多数保持在90%以上,后几个班的及格率也在80%以上。从这个成绩变化可以看出,开始的两个班由于是混合学科组班成绩不如后来按学科分班的成绩好,最后的几个班由于各个学科所剩应培训人数都不够单独组班的人数,采取相近学科组班的方式进行培训,考试成绩不如按同一学科组班培训的成绩好,由此可见,我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按相同学科组班的方式为宜。

通过以上多种培训方式及培训成绩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宜采取“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按学科组班,集中连续培训”的培训方式。

四 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贯彻落实《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重要措施,教育部提供了多种培训方式,但各地情况不同,培训方式也该有所不同,我们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探索研究出了适合我县的“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按学科组班,集中连续培训”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教研员对同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途径,也为研训结合的教师培训方式提供了一个实证,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个有效的能力培训方式,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农远工程的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5-9.

篇13

关键词 农业机械;技术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36-01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大力发展农机事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推动农机走出困境,突出重围的关键所在。农机推广历来是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责,其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中历来起着排头兵的作用,是农机化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大量推广使用,但由于农机手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农机最大效益的发挥[1-2]。因此,加强对农机手的农机培训迫在眉捷。

1 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投资不足

农机培训属社会成人职业教育,应该享受职业教育的优惠条件;又属涉农科技教育,应该享受支农惠农的优惠条件,农机培训应列入国家投资、农机校实施的国家全民科技普教范围。以界首市农机校为例,2013年国家财政投入9.6万元用于“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参加人数200人,使农民提高了操作技能,农机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政府赢得了广泛的民心。而该校的其他农机培训超过5 000人次,短期和长期农机培训班平均都按7 d计算,要想达到“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标准,学校至少要投入240万元培训费用。这笔资金仅凭县级农机校自筹,困难很大。社会重视程度低,投入资金的严重匮乏,造成了“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尴尬局面。

1.2 教学设备老旧,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教练设备与设施老化,农机培训大部分仍然沿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进行教练,使用统发教材编写教案,通过黑板板书、教学挂图和示教班进行授课。教练员的丰富经验体现在知识掌握全面、口头表达能力强、实际操作技能强,而使用信息化手段授课的能力不足。教学教练形式仍然是组织学员集中学习,培训地点和集中时间更加灵活,但从根本上未改变授课的教学教练形式。以界首市农机校为例,50岁以下的农民使用手机的比例超过90%,30岁以下的农民家庭电脑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农机培训作为传授先进农机技术的阵地,应该与时俱进,但现在仍然沿用“录音机”时代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手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1.3 培训认识不足,工作流于形式

有关负责人认为,只要引进新机具,提高作业面积,培训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培训工作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殊不知技术培训工作跟不上,引进机具的使用效果及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均会受到较大影响。有的因机具安装错误,不能使用,要求退货;有的由于调试不当,机具使用效果差,降低了优质机具的生产效率。特别是培训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培训工作的质量。在现有的培训机制下,农机技术培训人员很难发挥其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农机技术培训目前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进行,且大多由于多种原因而流于形式。因为对农机技术培训的认识不足,政府派驻的农机技术培训人员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农机培训质量下降,最终导致农民得不到良好的农机技术培训。由于宣传主体的不负责,导致农民对农机培训积极性不高,对政府工作态度不满意。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规范引导,农机培训工作难免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定成效。

2 对策

2.1 增强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涉农工作支持力度仍然有很大提高空间,建议逐步加大对类似“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类似“千亿斤粮食项目”农机推广服务站项目的机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也可出台对农机校教练车、电子桩考仪等农机的购置补贴政策。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必须重视农业教育。农机校属于社会服务性的职业教育机构,有了资金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不重视农机教育,空喊重视农业现代化生产犹如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2.2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农机培训影响力

各地的农机校大部分隶属于当地农机管理机关,建议将农机校、监理站、推广站、鉴定站等农机科、室、站捆绑形成农机系统向社会宣传,及时汇报工作,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的信息宣传,争取社会的认同。积极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农机培训社会影响力。避免形成“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恶性循环,要保持“人穷志不短、人穷志更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创造条件,主动地改善农机培训自身形象,把农机培训工作做大做强[3-4]。

2.3 丰富教学形式,充分挖掘农机校内部潜力

农机系统内部要组织省级或市级的优秀农机教师制作农机教学光盘或课件,择优根据各市县情况发放,各县农机校进行复制或转换成音频提供给学员,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农民到农机校集中学习,无条件的可在任何时间、(下转第344页)

(上接第336页)

任何地点自主学习,并集中参加考试。上级农机系统多组织农机教师、教练员进行脱产集中培训。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定期更新培训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同时建议各地农机校挖掘内部潜力,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盘活现有资产,联合其他职业学校开展多种课题的培训。农机校的教学教练设施和强大的教学教练队伍是进行职业培训的资本,应合理利用教学教练设施,发挥资产最大效益,增加机校收入,壮大农机校自身经济实力。

2.4 将农机技术培训与农机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为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围绕农机化工作中心,拓展发展空间。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机技术和装备发展推进的关键因素。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应与农机化技术推广相结合、与体制创新相结合,通过农机经营体制创新,激发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潜能。同时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结合当地农机产业发展的趋势,引进和推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的同时,及时通过培训,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促进商品农业快速发展。

3 参考文献

[1] 连兴.农业机械概论(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苏丽萍.新形势下发展农机培训教育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76,278.

篇14

关键字:中老年教师 ;信息技术;“农远工程”

一、中老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现状

农村小学中教师老龄化较为严重,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大,就以长兴县林城镇周边地区小学为例,中老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40%--60%之间,对于如何切实可行的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应是目前农村教育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走访调查了长兴县偏远地区两所32位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情况,发现有以下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从主观上讲,一部分中老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弱或是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时间较少:一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运用望而却步。

二、中老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现状成因

(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有“谈信色变”情绪。在调查中发现在中老年教师的心目中信息技术是一项很难掌握的技术,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一直处于观望状态,能躲则躲。也有些教师认为“人到中年万事休”,就应该颐养天年了,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认为自己的职称等问题已解决,没有必要去花力气学习信息技术这种复杂的新事物。(二)有些中老年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有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沿袭多年的“三个一”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认为信息技术是无用功,甚至有些中老年教师认为凭借一本书一支粉笔就培育了一代代孩子。我们在调查统计中不难发现我们的中老年教师没有发现信息技术在新时期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价值。(三)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现在的中老年教师,年轻时代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处于空白阶段,更无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据调查统计,中老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经历大多为空白,从而信息技术能力几乎为空白。可见这对于教育信息技术零起步,并且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在大为减退的中老年教师,要去应付并接受使人眼花缭乱的设备仪器、难以捉摸的软件实在有点“大费周章”。(四)教师教育信息的应用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但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在有条件运用信息进行教学时,中老年教师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感兴趣,把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打游戏上,一但要轮到上公开课了,就请年轻同事帮忙制作课件,这样就使得课件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意图,只能是根据已有的课件上课,很难形成课堂教学特色,甚至经常出现“卡壳”现象,也使得自己本身应有的教学经验、能力不能得到体现。(五)信息技术培训方法“流于形式”。自2003年“农远”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对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非常重视,这是有目共睹的。自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启动后,发现大多数的中老年教师都参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但大多只是为了积满学时学分,培训机构也只是将培训人员进行组织,并没有将培训活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三、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信息技术学习和培训“多样化”。首先我们要改变观念,几年来由于培训方法不得力,因而给中老年教师造成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恐惧心理,越听不懂就觉得越神秘,越神秘就觉得高不可攀。所以首先要使中老年教师理解并领会信息技术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乐趣,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外,两所学校也针对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了解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由主要领导主抓,专人具体负责组织每周两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集中培训,并且定期对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进行技能等考核。 (二)在教研活动中对信息技术进行“渗透”。不少中老年教师为了应付各种教研活动,请同事下载制作课件上公开课,在课堂上是上“课件”,而不是上“教材”。这样很难保证信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不理想。因此,两所学校开展了由年轻教师担任组长分小组集体备课,大力开展“老中青”教师的互帮互助,充分发挥每一个中老年教师的经验和智慧,使中老年教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利用青年教师的新理念、新想法冲击中老年教师的陈旧观念,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也使得学校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统一。(三)正确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源, 增加“教学骨干”。互联网是一个海量的资源库,使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相同知识的学习素材和教学指导,任何中老年教师可以在任意通过网络进行访问。这给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宜,就是在应付旧的教育环境下的日常简单低效劳动方面都令人兴奋不已。(四)培训富有“娱乐性” 、“生活性” 。爱玩是人的天性,不分年老年少。现今电脑几乎“落户”到了家家户户,教师工作时间琐事较为繁重,休闲时间玩玩游戏在所难免。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他们非常喜欢聊天、玩游戏,他们在娱乐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动画,音乐,MTV等,这些东西他们很感兴趣,有的就自己开始在网上跟别人学,自己试着做,慢慢的他们开始钻研起了“信息技术”,成为了“电脑高手”,同时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毅力。根据这一点,我们开始培训的时候就为了解决中老年教师的电脑基本操作开始,学会信息技术技术、设备运用。

参考文献:

[1]魏青松:《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