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经济运行范文

农业经济运行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经济运行,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经济运行

篇1

1.1粮棉产量显著增加,生猪产能快速恢复

前3季度,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生产继实现“七连增”之后,2011年夏粮产量12627万t,比上年增产312万t;早稻产量3276万t,比上年增产143万t;秋粮丰收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迈上55000万t以上的新台阶。2010年我国棉花产量为596万t,是近5年最低的一年。2011年由于受到市场需求拉动、价格高企和种棉收益增加的影响,全国棉农种棉积极性有所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恢复增长,结束了2008年以来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的局面。棉花种植面积估计在518万hm2左右,同比增长4.7%,产量将达到720万t左右[1]。由于2010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猪稳定生产,随着国家启动一系列支持政策,增强了生产者信心,全国生猪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产能达到高位水平。生猪存栏自2011年3月起恢复性增长,9月达到47158万头,为近3年来最高水平;能繁母猪存栏自5月起开始恢复性增长,9月达到4845万头,为2010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前3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53万t,同比增长0.2%。

1.2农产品价格总体呈涨势,经营收益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没有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是2011年农业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前3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畜产品涨幅为27.7%

,高于种植业产品10.6%的涨幅,粮价温和上涨9.9%,生猪价格上涨幅度最高,为39.3%。前3季度,全国农民人均来自第一产业生产经营现金收入达到2313元,较上年同期净增363元,增幅为18%,而2009年同期净增额和增幅分别为72元和4%,2010年同期净增额和增幅分别为119元和6%。与农民收入增长态势一样,农业企业效益也大幅提升。前3季度,82家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338亿元,同比增加40.5%;营业利润达到71.6亿元,同比增加44.7%。

1.3主要农产品进口数量下降,畜产品进口显著增加前

3季度,全国农产品进口额为664.8亿美元,同比增长29.6%。与进口额明显增长相反,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却呈现下降态势。前3季度,大豆进口量为3771万t,同比减少6.1%;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466万t,同比减少6%;棉花进口量为194万t,减少9.7%;谷物进口345万t,减少28.2%。但是,畜产品成为进口新热点。肉及肉制品进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43.1%,乳品及蛋品进口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8%。猪肉及其副产品进口量达到87万t,同比增长44.6%。高涨的猪肉价格,吸引着各国来华寻找肉市场的商机,继美国大规模向我国出口猪肉之后,墨西哥、芬兰等国也纷纷组团来华开展“猪肉贸易之旅”[2]。

1.4市场调控频繁,稳定价格作用显著增强

2011年,收储抛储政策成为除产需关系以外一个重要的价格决定因素。2011年棉花价格急涨快跌剧烈波动,从3月的历史最高价30733元/t急速下跌至8月的19329元/t[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决定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9月7日正式启动,棉价才止跌企稳。上半年糖价一路上涨,市场存在过度炒作的现象。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国家9次投放国储糖,本榨季国储糖共抛售186万t,超过上榨季的171万t,价格水平终于回落到接近7000元/t。国家还有计划地持续抛售菜籽油以及国储抛售大豆,对稳定油脂价格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1.5种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全面实施种业和草原生态奖补是2011年农业政策的突出亮点。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将经营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5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进出口种子企业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农业部发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标志着我国种业兼并重组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实施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36亿元,这是继退耕还林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生态建设政策。

2当前农业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

2.1产销对接效率低,鲜活农产品市场波动剧烈

我国城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向远离城市的农区转移,向优势产区集中,打破了原有的“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农区补充”的生产布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大中城市近郊菜地和零售网点不断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但是,由于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关系不稳固,区域性、季节性蔬菜价格的波动频率增加,波动幅度也有所扩大。受2010年姜市价格暴涨诱惑(由于游资炒作,产地收购价曾飙升至12元/kg的历史高位),2011年全国生姜种植面积增加30%~40%,同时姜农惜售、存货过多,导致2011年鲜姜无库可存,只能抛售[4]。9月全国生姜平均价格为5.7元/kg,较上月暴跌49%,产地收购价甚至暴跌至0.4元/kg,为近10年的最低水平;全国大蒜种植面积较2010年增加了近20%,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供过于求,9月全国大蒜平均价格为4.2元/kg,较上月暴跌63%。蔬菜等农产品近年来不断上演的“过山车”行情,日益引发群众对“菜篮子”的担忧,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在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引导和市场预判方面的多重缺位。

2.2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

随着居民食物营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问题愈加关注。但是,产业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市场机制扭曲,价格导向不利,安全监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制约瓶颈。2011年前3季度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4%、99.5%和96.5%,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5],但是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我国的猪肉销售基本上还是以猪的部位来定价格,而不是按照肉的质量高低拉开价格差距,肥肉只能炼油,无法深加工成肉制品,只有瘦肉才能加工成肉制品,导致屠宰加工企业偏好收购瘦肉率高的生猪,3月“瘦肉精”事件引发肉制品行业地震。西瓜和香蕉在5月前后分别受到“膨大剂”和“乙烯利催熟”事件的影响,消费者消费信心受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价格的下跌。

2.3食用油自给率过低,牛羊肉供应存在缺口

2011年全国油菜籽播种面积为594万hm2,比上年下降8.4%,加上品种抗病能力不强,以及受持续干旱和冬春冻害的影响,产量呈现减少态势。由于国内种植成本上升,导致国产大豆面积减少,产量约下降10%左右。加上米糠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葵花籽油等资源开发不足,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已不足四成。随着大豆进口数额不断增长,国际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里参股或控股,占总股本的66%,国产大豆的定价权也随之被不断稀释。自2010年12月3日以来,国储大豆竞价销售16次,其中14次流拍。国产大豆价格上不具备竞争优势,仅剩下了非转基因大豆这顶“名牌帽子”,后期发展前景及出路堪忧。出于食物营养考虑,居民消费由猪肉转为牛羊肉是长期趋势。随着牛羊肉需求明显增加,羊肉价格自2010年5月起逐月上涨,牛肉价格自2011年3月逐月上涨。但是,牛羊肉市场供给不足:一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进,役用牛减少,导致肉牛存栏下降;二是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的影响,西部6大牧区牛羊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3,为了保护天然草原生态安全,减畜任务大,仅新疆将有1000万hm2草原禁牧,预计将核减1000多万只羊;三是猪肉价格的高位运行,提高了养殖户对生猪养殖的兴趣,纷纷提高生猪存栏,以致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牛羊出栏数量减少。

2.4全球棉花大丰收,国内棉花需求不旺

从国际上看,2011年度大多数棉花主产国棉花丰收,全球棉花产量将达到2726万t,较上年度增加238万t,增幅为9.55%[6]。虽然原料价格下跌,但下游纺织行业对原料需求却无明显增长。2011年8月,我国棉布产量为30.6亿m,环比减少0.6亿m,减幅1.92%;同比减少2.20亿m,减幅6.71%。随着棉花的大量上市,而籽棉收购价格主要在8.4~9元/kg之间徘徊,不过轧花厂无利润空间,收购仍旧很谨慎。供给大于需求,棉价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

3农业经济运行态势展望

3.1粮食生产稳定,棉花大豆生产积极性降低

由于收益稳定、机械化率大幅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将会被充分调动,粮经比例将向粮食倾斜,种植面积可以保持稳定。虽然国内大豆产量减少,但是豆油价格受到国外棕榈油丰产低价的牵制,大豆生产积极性仍难以恢复。2010年以来棉价暴涨暴跌对整个棉花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冲击,而且收储仅托底,需求未见好转,难改棉价弱势,这对2012年棉花生产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3.2口粮价格稳中有涨,猪肉价格将回调

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在高自给率前提下,价格走势也呈现出独立于国际市场的特性。国内政策基调是支撑水稻和小麦价格稳中有升,为此国家调高了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2012年生产的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50kg102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7元、9元和9元。同时,人工费、包地费、化肥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将促进口粮价格上涨10%左右。生猪存栏量上升,饲用玉米的需求将随之增加,将成为国内玉米价格的强力支撑,但玉米深加工消费受到调控压力,糖价下行也将减少玉米淀粉需求。由于牛羊肉供求关系紧张,牛羊肉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但随着饲料价格下调、产能迅速恢复,猪肉及禽类产品价格将在2012年逐步回调。

3.3畜产品贸易将继续成为进口热点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玉米消费国、最大猪肉消费国、糖的主要消费国、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和棉花进口国,还处于食品消费高速增长期。随着国内需求猛增而产量难以快速增长,上述产品的进口都将增加,面临着进口产品结构选择的考虑。在确保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背景下,进口更多畜产品的方案将会优先于进口更多的粮食,猪肉大量进口将呈现常态化。牛羊肉供应紧张,对国产奶业的信任危机,都将刺激畜产品进口继续增加。此外,为了确保国内的糖、玉米以及大豆的供应,农业企业“走出去”步伐将会加快,收购国际农业企业活动也将显著增加。

3.4科技与流通政策将成为支持重点

篇2

1、农业经济趋于平稳。1月-6月,农林牧渔预计实现增加值达到11550万元,同比增长6%。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000万元,畜牧业增加值8550万元。

(1)农作物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棚室果蔬生产、观光农业等总体趋势较好,棚室果蔬产量达到14350吨,产值约6500万元。

(2)畜牧业由于育肥猪销售价格走低以及生鲜乳价格下调、饲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发展放缓,1-6月份全区奶牛存栏4845头,较去年同期增长0.9%;出栏肉牛、生猪、羊、家禽各3510头、26558头、8650只、8.15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分别是18.3%、10.1%、3.5%、6.5%。总计产奶9800吨、肉类4430吨、蛋类610吨,与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分别是0.82%、5.9%、5.35%;1月-6月,产鱼约453吨,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较小,影响微弱。

2、规上农产品企业考核指标。大庆市华洋数码彩印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1-6月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805.8万元,同比去年增速75%,预计全市排名第三。

3、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抓好田间管理,做好种植业保险,保障大田稳产丰收。二是抓好棚室秋茬移载,为果蔬反季节销售做好准备。三是抓好奶牛、肉牛标准化生产,扩大规模养殖,增加牛的存栏和产品产量。四是调整牛群结构比例,培育优良品种,增加产能。五是抓好鸵鸟、狐貉等色养殖,扩大养殖规模。

篇3

 

由张公绪[1]提出的选控图主要用来解决连续工业过程的统计质量控制问题。该图的设计根据非控系统中因素的多少分为两类,即单因素控制图和多因素控制图。其中多因素控制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后,再利用最小二乘法(LS)估计模型参数,因此该类控制图也称为回归控制图[2]。通常连续工业工程的数据被认为是具有平稳性的,所以基于一般回归模型的控制图设计是合理的。但经济金融过程产生的数据确大多呈现出显著的非平稳特性,若仍继续沿用经典回归模型拟合数据,则会导致虚假回归(即“伪回归”)问题的产生,基于该类模型进行回归控制图的设计及应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差分法是用来克服“伪回归”的常用方法,即通过差分运算将非平稳序列转化为平稳或近似平稳序列,但该做法过程中出现的多变量间长期关系的信息缺失比较严重。实际上虽然数据序列自身的变化是非平稳的,但多个序列间却存在非常密切的长期均衡关系,Engle等[3]提出了协整(Co-integration)理论,该理论可有效衡量序列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由协整理论可知,如果两个或更多序列变量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且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则序列残差平稳,从而避免了“伪回归”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条件均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更是保证农业经济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合理有效测定,不仅对总体把握中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有利,同时对于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系统研究国内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学者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的测算上,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较少且研究方法也相对单一[4,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多以C-D 生产函数[6-8]和索洛余值法为主[9-11],但结果显示,应用不同的测算方法,同一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结论差异明显[12-14],这说明目前采用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有待完善和提高。可以看出,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大多文献构建回归方程都没有考虑农业产出及其各生产要素序列的非平稳性,这极易产生虚假回归问题。因此,本研究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农业总支出、资本投入、就业人数和农业用地等多要素间的协整回归模型,并对协整回归模型残差序列进行过程监控,从而确保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有效测算,进而实现对农业经济运行过程的有效监控。

 

1 农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过程监控原理设计

 

为有效进行农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过程监测,首先对时间序列变量自身的平稳性、变量间协整关系的存在性进行检验,其次基于面板数据构建序列间的协整回归模型,最后对协整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采用控制图进行过程监控,结果显示序列间的均衡关系受控时,完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有效性测算,这为监测农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2 实证分析——农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过程监控

 

2.1 样本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

 

为了避免时间序列数据的多重共线性,选取中国1990-2009年全国30个(后因重庆市的数据被纳入采用了31个省市的数据)省市的年度面板数据,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农业总产出采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单位:亿元)的年度数据,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折算为以起始年199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资本投入采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农业固定投资数据(单位:亿元),为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折算为以起始年1990 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采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人数(单位:万人/年),农业生产的土地投入量采用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103 hm2)的数据,该数据相对于耕地面积而言更能说明土地的实际投入使用情况。

 

2.2 样本过程的模型构建

 

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对选取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接受原假设,即认为各地区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各生产要素的面板数据是非平稳的;通过对序列数据一阶差分的检验,在10%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由此,可认定样本序列均为非平稳的一阶单整过程,即I(1)过程。

 

样本序列的同阶单整特性是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基于此进一步检验各非平稳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从而有效避免伪回归问题。面板数据的主要协整检验方法有:Kao检验、基于LM检验的残差检验法、基于似然的协整检验以及Pedroni 检验等。其中Pedroni检验在模型残差的基础上构造出7 个统计量,采用这7个统计量进行面板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获取模型的具体形式。进行面板协整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之前,首先选择效应模型的种类,如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则利用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如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则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用yit、kit、lit、mit分别表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固定投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序列数据,利用模型(4)构建固定效应协整回归模型。

 

2.4 控制图应用结果分析

 

由于回归方程的残差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说明时序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变量间具有协整关系,从而避免了虚假回归问题,基于协整回归模型,对其残差项序列采用修正Shewhart型控制图进行过程监控(图2),由图2可以看出,中国1990 — 2009年间的相关农业数据拟合协整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均处于受控态,即无异常点出现。这说明农业总产出与农业资本投入、人力投入以及土地投入等因素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整个发展过程均处于受控过程,无任何异常发生。这也说明基于协整回归模型得到的参数是有效的,进而利用式(3) 计算该期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合理有效的。

 

3 结论

篇4

一是认真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受降水影响,我市遭遇较严重的春旱,部分地区人畜吃水及农田墒情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此,我局积极沟通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抗旱期间,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3975万元,日投入抗旱劳力最多达28.97万人,投入机动抗旱设备2.06万台套、机电井2.2万眼、泵站372处,抗旱用油1862.2吨,抗旱用电1934万度,利用机井、抽水泵站及水库放水灌溉设施浇地270万亩次,组织实施了4个抗旱应急灌溉供水项目和4个抗旱应急饮水保障项目,解决了3.9万人和1.34万头大牲畜的应急吃水问题。

二是认真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健全完善重点区域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预警体系,争取到总投资2093万元的__区、__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项目和__区__镇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目前投资737万元的__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项目已基本完工,其他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查摆整改水利工程中的防汛安全隐患,全市累计修复水毁工程51处,治理险工险段2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6座,加固修复堤防23公里,维修涵闸3处,治理中小河流79.58公里,清理河道障碍39处,及时消除了水毁、老旧防洪工程隐患。

三是认真组织实施河道治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__~20__年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5条河道、8个项目规划建设。项目规划治理河道总长56.1公里,总投资1778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3__万元,其中__县西猪龙河段、__区__店段、____段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其他5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启动实施__县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该项目共涉及__县11条河道、12个镇(街道办),划分为16个项目区,治理河道总长223.7公里,规划总投资41898万元,分3年实施,目前,__镇__、__镇__河、__镇__河、__镇__河4个项目区已开工。

四是认真做好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建设运行工作。该工程概算总投资7.618亿元,主要包括引水工程、调蓄工程、输水工程三部分。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9525万元,具备了通水条件并已成功引长江水__04万立方米,实现了“开工建设、工程进度、通水运行”三个全省第一。

五是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20__年度计划解决__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已按计划完成前期准备工作,__区、__区、__区、__区、__区、__县、__县、__旅游度假区等8个区县编制了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将根据省水利厅下达计划情况组织实施。

六是认真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6月底前,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5个区县的20__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完成概算投资17611.23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1.16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__.92万亩。争取到__水库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1280万元,目前工程已经开工建设。__县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00万元,目前正抓紧建设。__县刘春家、马扎子引黄灌区和太河水库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以及20__年度小农水重点线项目正与省水利厅对接争取尽快批复。

七是认真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已先后开工7个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投资2043.74万元,治理与改善水土流失面积 47.96平方公里,计划年底前完工,截至目前已完成37.8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与改善任务,完成投资__62万元。新争取到__区坡改梯治理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333万元,计划20__至2016年实施,目前省水利厅尚未批复下达建设任务。

八是认真开展水利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目前省核准我市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36591人、三峡移民1257人,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按季度直接兑付扶持资金,并针对大中小型水库移民配套开展项目扶持。20__年上半年,全市兑付水利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608.39万元包括(20__年第三、四季度,20__年第一季度资金)。20__年全市规划各类水利移民后期扶持项目58个,概算投资2__4万元,目前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

九是认真开展渔业生产监管工作。截至5月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8.43万亩,1至5月全市水产品产量0.5万吨、渔业第一产值实现6501万元。抓好标准化渔业养殖场创建,规划了__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渔业产业项目、__区虹鳟鱼工厂化养殖园区建设项目等渔业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投资__63万元,新建标准化池塘__00亩,目前项目正在实施;组织实施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增殖放流各类鱼种71万尾并新建黄鳝鱼种繁育基地100亩;启动了18处健康养殖示范场、4处无公害基地、8个无公害产品创建工作,争取年底前创建成功。

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强各级各有关部门间的联系沟通,齐抓共管,保持工作干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着力夯实资金保障,积极强化财政资金主导作用,认真落实财政奖补政策和小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地方资金配套能力。

二是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不断提高水利保障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在优质高效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规划项目的争取、落实工作。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加快列入20__-20__年中小河流治理规划项目和__县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步伐,密切对接黄土崖平原水库等生态水系基础工程项目,确保水库、河湖、塘坝等连接通畅,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健全完善南部山区水旱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尽快开工__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项目

篇5

20__年,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

一、20__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农业生产增长较快,主导产业势头良好。20__年我市农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1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种植业产值61.55亿元,增长9.1%;林业产值12.99亿元,下降1.4%;牧业产值13.06亿元,下降2.4%;渔业产值1.83亿元,增长5.6%。同时我市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0.24千公顷,粮食总产量56.37万吨,下降9.5%;主导产业蔬菜、茶叶、发展势头强劲,食用菌产值12.08亿元,增长9.3%;茶叶产值7.48亿元,增长19.9%。食用菌产值17.4亿元,增长15.1%。生猪存栏55.5万头,增长7.5%,出栏67.53万头,增长5.4%。家禽存栏520.37万羽,下降3.3%,出栏1395.48万羽,下降9.6%。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20__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水电路气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市水利建设项目投资8.87亿元,解决36.91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完成1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开工7座,同时完成127座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377.8公里河道整治;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万亩;堤防加固开工41.54公里,完成33.8公里。电气化建设项目累计建成2个新农村电气化县,23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98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康庄工程项目总投资9.08亿元,建设道路总里程2316.6公里,其中:路基__5.1公里,路面1171.5公里。农村沼气项目总投资1785万元,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100户。

3、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保障体系逐步强化。20__年我市多举措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中心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市非县域城关镇的10个中心镇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加快市中心镇建设的若干思考》课题,为推进中心镇培育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市中心镇培育考核暂行办法》,提出“下发一个文件、建设两个平台、抓好三项规划”考核内容,围绕目标,年度对列入的20个中心镇进行考核。20__年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深入推进政策性“两农保险”,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农户54.46万户,保费收入817.51万元,参保率达97.01%;理赔金额969.55万元,简单赔付率为118.60%。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758户,保费收入634.75万元,参保率为77.36%;理赔金额910.25万元,简单赔付率为143.40%。

4、农村投资继续加大,国债项目进展顺利。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从加快推进中央新增投资农口项目、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农口项目的建设入手,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共争取到中央四批新增投资农口资金8499万元,计划总投资52375万元,主要有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沼气、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防护林等共102个项目。通过努力项目实施进展顺利,截止12月底止,已完工7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56万元。

5、“三农”投入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财政“三农”支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全市财政收入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下,依然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20__年全市财政预算内“三农”资金投入47.73亿元,增长21.55%。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93.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44.17%。全年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9989笔、金额8.66亿元,占年度目标5亿元的173.2%。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投入涉农金额共计2443余万元。

6、政策措施成效显现,农民收入不断提高。随着我市农业生产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6+1”工程的全面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多渠道增收效果明显。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03元,增长12.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4.2 %,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1.9%,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4.0 %和12.0%,呈现全面增收局面。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年看,我市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农业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好地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趋好的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难度加大。20__年我市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是受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差等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稳固,特别是农村

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现状在短期内难于明显改变,因此,统筹城乡任务任重而道远。二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的难度不小。农村经济要持续增长制约因素很多,发展受耕地资源、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制约,如种植业受气象节律变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养殖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存在风险性,劳务经济受输入地影响存在不稳定性,其增长性有限;其次是我市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未出现质的转变,增收渠道仍很单一。因此,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不容乐观。

三、20__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展望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经济复苏向好的基本面确立之后,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下阶段我市将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更科学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围绕“两增两转”——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农民就业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1、注重民生,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中央新增投资、政府主导性投资等农口项目为抓手,突出抓好对农民增收、生活改善有重大作用的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百万亩喷微灌设施、林区作业道等项目,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堤、水土保持、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二是抓好项目前期,科学安排项目,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主导性投资、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和省公建项目投资计划。扎实推进好溪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积极推进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三是加强检查监督,对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确保达到“三个百分之百”(项目100%开工、地方配套资金100%落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100%整改到位),今年对列入省投资计划的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四是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市、县各级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中央投资农口项目地方投资的需要。做到建一项,成一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2、注重培育,增强农民增收整体实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在全市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的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协会),形成有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其在产、供、销及信息技术方面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市场建设,发展乡村超市,为农产品快速流转提供平台。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再就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3、注重谋划,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施“四精农业”——精致农业、精品农业、精准农业和精兵农业,发展 “四大基地”——规模农业基地、设施农业基地、示范农业基地和精品农业基地建设。一是抓好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新制定发展精品农业的总体规划,规划要高起点、高水平,要定位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户收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使规划充分体现生产、生活、休闲、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品农业。二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在全市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的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加快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园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既要差异化发展,形成各自特色,又要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全市新增30个农业标准化食用菌、水果、茶叶产业基地。四是要强化科技服务,提升精品名牌内涵。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体制机制,坚持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服务两手抓,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成立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畜禽五大主导产业专项课题组。各课题组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为精品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五是提升精品品牌质量,促进精品名牌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全过程实施监控,严把质量关。力争有更多的农产品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标识,对已注册的商标要培育好知名度和信誉度。六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推进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加快发展大棚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等设施,加快发展标准化设施化畜牧养殖场建设和网箱养殖设施建设。

篇6

在大量强农、惠农政策的辅助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保持喜人的势头。不仅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如何保持当前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保持了同样的趋势。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发展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则经济增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下降。清楚的认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分析。总体上来说,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主要农产品持续增产,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农民群体的农业收入呈现出上涨的势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一些现代化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普遍利用也极大的丰富了农村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不仅扩大了农村经济增收的渠道,也积极拓展了大量的农业产品市场。

结合实际情况来说,首先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速稳中趋缓。正如上文所述,这是由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所决定的,也实际市场自发的调节结果。尽管在各种气象灾害、农业灾害的不利影响下,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仍然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速。尽管偶尔增速下滑,但是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例如谷物、棉、油、糖等大宗的农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当然农作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天气条件的影响。与此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猪肉、禽蛋等常见的生活物资都以不同的比例在增长。

其次,正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形势也发生了喜人的转变。在进出口总量缓慢增长的前提下,出口的增速明显大于进口的增速。这就意味着,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量不断下降,而出口的农作物比如谷类粮食却在不断增加,有望实现贸易逆差。

最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不可避免的有所上涨。受到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幅度内进行波动。比如,禽流感病毒使得人们刻意避免鸡鸭等家禽的购买与食用,导致该类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而在这一事件平息之后,家禽及其副产品的价格又会逐渐回升。主要来说农产品市场会根据真实的环境自行调节价格,加上国家和政府在必要时候进行的宏观调控,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基本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至于对市民的正常生活产生过大的影响。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同时,不得不注意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尖锐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的发展很多时候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污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破坏了土地自身的生态系统,降低了土地的营养和自愈能力。农村经济结构中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而很多企业往往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导致各种污染严重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剧增的问题,这就对农村地区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市场供求关系也可能会因此发生改变。这种以付出昂贵代价的农村发展模式根本无法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最终必然会反过来制约农村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量、重金属超标、非法加工肉制品等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安全的担忧,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缩小农产品市场。这些问题的发生不得不追究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对于成功过渡到新的发展时期具有积极意义。而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监督的现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其中发挥农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大众的监管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监管机制,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必要的措施。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以平稳的增速发展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运行态势。但是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这也就意味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重视质量,在经济结构改革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而不再执着于对增长速度的追求。中国将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同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将更加重视市场的真实需求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调查,结合农业市场的实时变化定制符合客户的发展计划。例如,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提供必要的质量安全检测证明等等。另外,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也是重点之一。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必须依靠成熟的现代农业科技,比如自动化灌溉技术、大棚种植技术、恒温控制系统等等。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能够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篇7

关键词:有机农业;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中国的农产品主要分为3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其中,有机农产品的健康安全标准最高,在生产中严禁使用农药、化肥和激素等物质,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有机产品的相关要求。中国的有机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机产品包括植物、动物、水产品及加工类产品等4大类产品。截至2013年底,综合有机种植农地和野生采集的土地,中国获得认证的全部有机农地面积为272.2万公顷,有机产品生产企业为7894家、有机生产基地为6628个,有机加工厂为3910个。①中国的有机农业生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2013年,中国有机农业耕地面积为210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的有机蔬菜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亚洲国家中,中国的有机农业用地面积居第一位,比居第二位的印度的有机农地面积高出3倍。②有机农业生产本身属于微观的范畴,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基本都是从微观角度展开,诸如消费者选择有机食品的动机和有机农业产量的影响因素等等。本文认为,有机农业生产和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此,本文将结合宏观经济理论,从短期经济波动、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有机农业生产的宏观经济效应。

一、有机农业与短期经济波动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表现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的供求结构失衡。一方面,某些行业产品滞销,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是供给相对不足。本文认为,有机农业恰恰是具有强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业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机农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消费者选择有机食品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家庭背景、文化水平和个人的生活习惯等等[1]。但是,收入水平是决定有机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无污染和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需求必然会增加。这可以从全球有机农业发展历程中得到验证。1999—2013年,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有机食品销售总额由152亿美元增加到720亿美元,年均增长26.69%;有机食品的人均消费金额由2009年的8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0.02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是有机食品消费的主体。2013年,在全球有机食品消费总额最高的前10位国家中,除了中国之外,其余全是发达国家。从人均消费来看,2012年和2013年,世界有机食品人均消费额最高的10个国家依次是瑞士、丹麦、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奥地利、瑞典、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挪威,全部是高收入国家,其中,瑞士人均消费额最高,为210欧元。相比之下,2013年中国的有机食品人均消费仅为2欧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这些数据充分表明高收入水平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中国的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事实上,自2000年以后,有机食品的国内销售就持续增加。目前,我国有机产品每年销售额约为300亿元。

(二)有机农产品的出口前景看好

有机农业兴起后,欧美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消费的增长速度始终处于世界前列。例如,2013年人均有机食品消费比上年增长最多的前几位国家依次是加拿大(14.52%)、瑞典(11.58%)、瑞士(11%)、卢森堡(9.8%)、德国(8.14%)、美国(6.94%)和丹麦(2.5%)。但是另一方面,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例如,在2011年,根据有机农业用地面积的增长幅度排名的前10个国家中,有7个属于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发展中国家占据7个席位;2013年,占据5个席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属于有机农业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1年,中国有机农业用地面积比上年增长51万公顷,增幅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这一数字比上年增长19.4万公顷,增幅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的第二位。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国内供给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已经成为有机食品的重要进口国,以美国为例,美国本土生产的有机产品,大部分在国内销售,仅有5%—7%出口到国外市场,同时美国国内消费的有机农产品中,有80%来自进口[2]。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有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此外,有机农产品的出口潜力还表现在,相对于传统农产品来说,中国的有机产品更容易绕开绿色贸易壁垒,顺利出口到国际市场。基于上述分析,我国有机农业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带动我国产值和就业的增加,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当然,有机农业发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

二、有机农业与长期经济增长

从理论上看,有机农业生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是:有机农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安全和健康的农产品,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进而有利于消费者健康状况的改善;根据健康经济理论,健康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存量,会对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实证分析方面,有关人们健康状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问题,国外学者进行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健康状况的改善,可以保证劳动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生产效率会提高,这些都有助于长期增长[3]。在关于有机食品本身的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上,由于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复杂,所以学术界的研究方法和结果缺少一致性。M.Hube(r2011)等人采用目前学术界常用的多种分析框架,对有机食品和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有机食品中含有更多的有益于人们健康的成分,例如,有机植物中含有更少的硝酸盐成分、更少的杀虫剂残留和更多的维生素C;有机牛奶中有更高的欧米伽脂肪酸和亚油酸。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实证研究结果会由于植物的生长周期、成熟情况、施肥情况以及气候等因素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变动性。此外,他们的另一个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由于缺乏长期的样本数据,更具有营养的食品的健康效应是不明显的[4]。笔者认为,尽管目前的实证研究还不能就有机食品的健康效应问题达成一致的看法,但是,就中国经济现状来看,有机农业的发展,对消费者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首先,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消费者的重视。人们在购买食品时会关注诸如肉鸡生长中是否过多使用催长饲料、猪肉中是否含有过量瘦肉精、水产品的养殖和运输过程中是否滥用抗生素以及蔬菜、茶叶和水果的农药使用是否超标等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拥有有机标签的食品,不仅意味着高品质、有营养,而且意味着可以避免上述潜在的健康风险。毫无疑问,这对消费者的健康是有益的。其次,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意味着种植业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养殖业减少抗生素的滥用。这样的生产模式,可以避免水和土壤品质的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进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反面的例证是,近年来,在我国总的耕地面积趋于不变的前提下,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数量不断增加。从2006—2012年,中国的农用化肥总量从53.45亿吨增加到74.32亿吨,年均增长率为6.65%;化学农药原药销售量由1385万吨增加到3549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10%。谢婷(2013)的研究表明,北京地区每年每公顷耕地的化肥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标准的上限近一倍[5]。这显然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效应。综合上述分析,从长期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可以避免食品消费上的一些潜在健康风险,有利于国民健康状况改善,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三、有机农业与经济发展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一国不仅要追求GDP的增长,还要关注收入结构、产品和生活质量、社会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法律以及观念习俗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科技进步速度加快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国农村的闲置劳动力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工作。这一方面有利于工业化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弊端,某些大城市无法吸纳过多的外来人口;人们面临的住房、交通、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农村人口中留守老人和儿童所占比例日益增大。有机农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因为在有机产品的生产中,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使用除草剂,很多情况下需要人工摘除害虫、拔除清理杂草。因此,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发展有机农业,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应,农民在本地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加;农村水土环境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儿童身心更加健康;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剩的局面,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等等。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理论框架角度说明,有机农业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一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为此,政府要针对当前中国有机食品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等问题采取切实的措施,使得有机食品的潜在需求真正转变成现实的有效需求。只有这样,有机农业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1]NihanOzguven。Organicfoodsmotivationsfactorsforconsumers.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2,(62):661-665.

[2]郭玮.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5,(3).

[3]Bloom,D.E.,Canning,D,,Sevilla,J.,Theeffectofhealthoneconomicgrowth:Aproductionfunctionapproach.WorldDevelopment,2004,32(1):1-13.

[4]M.Huberectl,Organicfoodandimpactonhumanhealth.NJAS-WageningenJournalofLifeSciences,2011,(58):103-109.

篇8

从以上数据看,2013年我省农药行业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增长,呈现出较好的态势。我省农药行业从2008年达到历史高峰以来,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跌入低谷,尤其利润总额连续三年严重下滑,2012年我省农药行业利润有了恢复性的增长。从2013年的利润总额数据看,较2012年增长100%,达到16.28亿元,超过了2007年利润总额12.66亿元,仅次于历史最高的2008年的33.25亿元,使我省农药生产企业的经济运行步入良性的轨道。利润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增长,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今年国家继续出台大力扶持“三农”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种植面积,对农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二是草甘膦一改前几年低迷的状态,从2013年初开始,价格便呈现一路向上的态势,始终维持在3万元/吨以上,4月份突破4万元/吨,9月中旬有的企业最高报价一度达到5万元/吨,而且供货紧张,正常生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经济情况迅速好转,我省是草甘膦生产大省,全国两家草甘膦生产大企业新安化工和金帆达都在我省,我省草甘膦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60%以上,草甘膦行情的好转,使我省整个农药行业的经济指标呈现了良好的态势。草甘膦原药销售趋好的原因还有:2013年5月21日,环保部下发通知,决定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并将符合环保要求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名单公告,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关于深入开展重点行业环保核查 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2〕32号),进一步提升我国草甘膦行业污染防治水平,而目前相当部分中小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在治理三废上尚达不到环保部的要求,限制了草甘膦产能的发挥;国家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停止了10%草甘膦水剂生产,并于2012年初,强制10%草甘膦水剂退市,留下了巨大的国内市场空白,必须由草甘膦原药加工的含量30%以上的正规制剂来替代,推动了草甘膦原药价格的上涨;同时,国家对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的母液强制进行处理,使每吨草甘膦原药成本增加2000元以上,明显使草甘膦原药成本大大增加,企业不得不以提高草甘膦原药销售价格来应对;前几年草甘膦行情一直低迷,销售企业不愿意多留库存,造成库存不足,再加上南美洲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在稳步增长,造成了草甘膦原药的供应一时较为紧张,货紧必然价俏,这是我省农药行业今年经济效益特别好的根本原因。

2013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现偏重发生态势,这对杀虫剂、杀菌剂的需求必然增加,也是我省农药企业产销趋好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省农药行业遇到的主要问题:

1. 国家主管部门近年来对农药行业的政策逐步趋紧,对农药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今年对我省草甘膦行业影响较大的是国家环保部决定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加大了草甘膦生产企业的压力。我省的两家主要草甘膦生产企业都因环保问题处置不当,而成为环保风暴的对象,对草甘膦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中小农药企业也因浙江省环保厅2013年初下达的环保52条检查措施而感到压力沉重。

2012年4月24日农业部、工信部、国家质监总局又了第1745号公告,决定对百草枯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后,对我省百草枯生产企业也有极大的影响。

2. 2013年人民币的汇率持续走高,对我省农药出口影响较大,明显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出口企业的风险。

3. 生产成本压力大幅上升。因为国家加大了环保治理和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促使农药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环保和安全设施的投入,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原料成本持续上升,运输成本也明显增加,这些因素都使农药生产成本的刚性支出不断加大,增大了农药企业的经济压力。

4. 应收款、库存均上升。2013年末,农药行业的产成品库存为13.8亿元,比2012年同期上升了8.2%;应收款达到1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了8%,均处于历史高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的负担相当沉重。

篇9

1效益分析

1.1经济效益企美公司产品出口11个国家,2008年公司销售额达到了3500万元,6a间攀升了近100倍,其中80%来自出口,创汇达400万美元。2009年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该公司上半年仍实现产值1750万元、利税3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0%;产品出口率增至90%以上;出口创汇225万美元,同比增长12.5%,经济效益良好。

1.2社会效益企美公司拥有基地467hm2,直接带动农户1090户,把有机生产理念传播给广大农民,改变了农民固有的种植生产模式,社会效益显著。

1.3生态效益公司通过发展有机生产,不投入农药和化肥,把农业面源污染降为零,实现了农业的节能减排,极大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2种—养—加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2.1企业概况

该模式以兰鑫小杂粮专业合作社为代表。该合作社位于永年县永合会镇台口村北的洺河滩,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是永年县文兰种养有限公司,是1个集种养为一体的乡村农场。目前该企业占地面积200hm2,拥有固定资产500余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合作社设施齐全、制度完备,多年来一直从事以沙荒治理、开发为主的旱作农业生产活动,在长期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种养经验,成为引导周边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2.2模式简介

种—养—加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以荒滩治理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集种、养、加、休闲为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在4个方面。(1)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模式:肉牛养殖—沼气池—小麦、玉米、谷子等农作物种植三位一体。(2)产业链延长增值型:油葵种植与食用油加工相结合,谷子种植—绿色基地建设—品牌加工销售相结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增加了产值。(3)农林牧复合型:小麦、玉米、谷子、速生杨、果树种植,林间散养土鸡,林下种植板兰根、草红花、甜叶菊等药草,作物秸秆饲养牛羊,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和生物产品的产出,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4)观光旅游型:公司依据南水北调工程的优势及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建立了1个占地0.3hm2的鱼塘,发展垂钓项目,并建有果园和菜园采摘区、杂粮生产区、自由种植区等,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人文资源与历史资源的开发,形成了独特的“兰鑫”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3效益分析

2.3.1经济效益20a来兰鑫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开发荒滩200hm2,其中利用荒地种植油葵113.3hm2,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和谷子等作物53.3hm2,建成了高产稳产田13.3hm2,鲜果生产园和育苗场,种植了优质牧草20hm2,饲养牛羊,修筑鱼塘,建设了1座食用油加工厂,年纯收入达20万元以上。把尚未开垦的66.7hm2荒滩开垦出来,建立了1个野生旅游休闲公园,可以狩猎、垂钩、采果、野餐,不仅为城市居民假日休闲提供了1个好去处,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3.2生态效益通过在洺河滩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园,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上万只鸟类在生态园安家入户,多少年不见的灰鹤、白鹤也重新出现,现在的洺河滩呈现出一派自然与生态的和谐之美。

2.3.3社会效益兰鑫小杂粮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链延伸,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保证产品回收,从资金上给予支持,并且从技术和管理上进行资助,逐步引领周边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多年来,经合作社带动发展起来的脱贫农户已有200余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扩大了农民就业面,社会效益显著。

3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

3.1企业概况

该模式以河北华裕公司为代表。该公司是在原邯郸市星火种鸡场的基础上组建的1家集种禽繁育、蔬菜加工、粮食购销、饲料生产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邯郸综合试验站,中国农业大学技术合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目前,公司共占地133hm2,建筑面积22万m2,注册资金1亿元,总资产4.2亿元,年产值5.8亿元;拥有员工1200名,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260人。

3.2模式简介

华裕集团自创建以来,秉承“建立中国一流家禽企业”的目标和“强国富民,产业报国”的创业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服务为先导”的管理理念,打造了农业产业链延伸型模式。由华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连增先生倡议成立的邯郸市家禽业协会,以维护行业与会员利益为目标,与行业同仁共同应对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及时向政府反映会员、行业诉求,一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同时协会竭诚为会员、行业、政府服务,协会的所有工作都是以会员为中心,用服务的理念去聚集人气,始终把服务作为协会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源,以服务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协会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每年协会都组织10次左右送科技下乡、扶贫帮困活动,这些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模式包括4条主要产业链:

3.2.1蛋种鸡产业链蛋鸡饲养—种蛋孵化—雏鸡销售。公司父母代场共存栏种鸡50万套,年产种蛋1亿枚;企业现拥有的2个孵化场拥有依爱19200孵化器60台、巷道式孵化器50台,可向社会提供雏鸡4000万羽/a。

3.2.2种猪产业链2006年创建永年县华裕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形成种猪饲养—繁殖—幼猪销售一条龙模式。

3.2.3深加工及配套产业链2005年成立了永年县永诚粮食购销有限公司;2006年创建华裕永诚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依托永年蔬菜大县优势,生产脱水蔬菜和冻干蔬菜;2006年创建的河北华翔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活菌无抗生素饲料,从而实现了饲料生产—养殖—销售的良性循环。

3.3效益分析

3.3.1经济效益华裕集团下辖企业5个,控股企业2个,在全国设立了销售商500多个,年创产值2亿元。华裕永诚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年收入2亿元,净利润2300万元。河北华翔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4150万元,年产高活菌无抗生素饲料10万t,年销售收入3.5亿元。公司打造了全国知名蛋鸡品牌“华裕”和饲料品牌“连增”。

3.3.2社会效益华裕永诚食品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在技术领域强强联合,技术力量得到了有力保障。公司解决了16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与菜农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合机制,提高了菜农的积极性,促进了永年县蔬菜种植业的发展,更好地带动了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永年县蔬菜上档升级,提高了永年县菜农的经济效益,填补了永年县蔬菜加工产业的空白。河北华翔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养殖厂实现无公害饲养,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永年县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篇10

关键词:新型农业;推广理论;种业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三农问题被关注和重视之后,农业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非常明显。但是在农村的本身生产模式上,还是受到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制约,很多新型的技术理论都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延缓了种业的发展。改善这项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推广新型的农业理论,提升农业种植的技术,以促进种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 新型农业推广的内涵

1.1 推广方式上的转变

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进行农业推广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推广工作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在不同的时期所具有的特点也有所不同,主要推广方式和推广方式都要适应时展的不同需求。以往的推广方式属于单纯的上传下达,也就是国家项目之后,传到到省级,然后再到市县乡,逐级向下推广传达,在以前的农业发展中,这种推广方式比较适用;以前的通信设备还没有普及发展,信息比较闭塞,也没有过多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产生,再加上农民的自身素质也比较低,在一些重要的发展决策上并不能自己做主,只能通过这种逐级传达的推广形式来开展农业生产。这种传统的推广方式存在很多缺陷,灵活性比较差,推广的方式也很单一,推广的速度相对慢一些。而现在,社会在不断进步,农民的素质要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农业生产技术上,新技术和新成果更是研发的很快,相应的传统观推广方式就已经不再使用现代化的农业建设中。在国外,有一种新型的参与式推广理论,在农业的建设中也比较适用,这个理论的主要宗旨就是让农民参与到推广部门的推广项目中,一起探究推广的研究工作。这项推广理论有一定的好处,它能调到农民在农业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也能有针对性的实施推广工作,创造出一种双向的推广氛围,将传统的接受推广项目,转变成现在的主动去选择合适的推广项目,利于推广工作的发展。此外,在推广的过程中,要将这种新型的推广理论的作用合理发挥出来,以促进农业推广工作的进行。

1.2 工作态度上的转变

新型的农业推广理论是互相交流、讨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改善不足的问题,使推广理论更加完备。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没有级别上的主次之分,企业、农民和推广人员之间都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所以,在推广的时候,推广人员要将以前那种高居人上的态度给彻底扔下,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明确推广工作的宗旨,只有在态度上有所转变,才能使推广理论工作更加灵活,才能真正融入到农业推广中,更好地完成推广工作。

1.3 推广目标多样化

在新型的农业推广工作中,推广的内容也不再是单一的,更具多样化的特点,在具体的推广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打开自己的视野,不停留在传统的推广理论之中,要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管理经验要有所创新等。在推广内容更加丰富的推广工作中,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基本保障,只有自身对新技术有所了解,还能更好地去开展推广工作。

所谓的推广目标多样化,主要说的是推广的对象使谁,受益者又是谁等问题。我们在这里说到的农业推广,那么主要的群体指定是农民,推广的最终目标也显而易见。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企业等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的存在都能对农民的利益也有影响,个别企业在管理经验和政策法规的实施上有一定的缺陷,这对推广工作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要以服务为主要的宗旨,利用新型的推广理论帮助企业走向正规,使企业在农业发展更上一层。

1.4 多种推广方法综合的运用

目前我们有许多种推广方法,例如:试验示范、专题会议、培训、科普刊物、现场参观、科技下乡等等。随着互连网的普及,在网上宣传资料、获取信息已被许多人认同,但个人建立网站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农业方面,作为农业推广部门应该作好农业网络服务工作,这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广方法。将新、老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案,使推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用新型推广理论促进种业经济发展

2.1 实施推广新策略

现在我们面临的推广工作,应该是以参与式推广理论为基础,以服务于种子企业和农民为准绳,以加快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种子产业为目标的新型推广工作。在此方针指导下,我们应该在推广策略上突破更新。包括为企业服务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与企业联合建立相关网站,增加新品种的推广广度和力度,在新品种介绍上作到述无不详、详无不尽;实时建立作物供求分析图表、品种发展趋势分析表、农产品加工现状等方面的信息,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引导经营框架合理构建,并能及时修正;在新品种推广方面,可以利用主产区示范带头作用的优势,建立新品种展示园,通过组织现场会等方式,以点带面,吸引当地农民参与到新品种引进试种的活动中来,从而使农民增进认识,消除顾虑,切身体验新品种带来的利益,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特优品种。

2.2 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建立相应推广方针

目标群体是指我们推广的对象、推广的受益者。目前,我们推广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农民和经营种子的企业。对于农民来说,我们主要遵循直观、简便易行、真诚有效的推广方针。如现场参观、科技下乡等方法,这适于我国农民的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一些复杂的推广方法对他们来说不易接受,效果不佳。对企业来讲,既全面推动,又有所侧重,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推广方针。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加以扶持,抓大助强,使其加强竞争机制,增强实力,刺激发展。可以配合农业部提出的评比种业50强号召,进行省内评比,颁发奖状、证书,鼓励先进企业;还可以利用种业信息网为企业宣传,包括新品种简介、公司先进事迹,利用我们收集资料比较方便的优势,提供良种产销分析图等等。对拥有新特优品种的省内外和国外企业,采取联合推广策略,利用他们的品种优势和我们的推广网络优势,加强对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力度,共建良种推广新体系。

结束语

在农业的推广工作中,有效地运用新型的推广理论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合理地制定推广方案,并采取科学的推广方法,能将农民的积极性提升上来,使农民对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认识更深刻,还能实现多赢的农业发展目标,促进种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清.运用新型农业推广理论促进种业经济发展[J].新农业,2012(11).

篇11

关键词:农业项目评价;运行机制;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S-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1-2960-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1.062

项目评价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被大量运用,为农业、工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项目做出可行性、经济性、有效性、效率性、扩散性、公平性及可持续性的评判,项目评价与各领域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有关农业项目评价的文献数量较少,研究内容多侧重于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对某种评价方法进行论证与应用,农业项目评价的绩效被忽略,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评价过程的效率性与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探究。农业项目评价结果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与指标的选择依据及科学、高效的运行路径等问题都值得深思。某些农业项目评价活动虽采用了复杂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予以计算和赋值,却没有遵循项目评价内在的客观规律与要求,产生了诸如在时间维度上的割裂、内容模块上的残缺、在指标和方法的选择上缺乏坚实的理论依据等问题[1]。当前的农业项目评价更像是一种黑箱式评价,实现评价结果的中间程序、影响因素不明,运行过程缺乏管理和监控[2]。如此运转的项目评价,其评价结果的信度有理由被质疑,效度有待商榷。

项目评价历经发展已从最初的成本效益评估工具进化为项目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关于农业项目评价的研究也须超脱于评价方法的实践性、局部性、个别性的活动范围,关注项目评价的一般运行过程,找出农业项目评价绩效的实现路径。本研究试图在哲学层面上立足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从评价的本质出发研究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揭示其基本要素和运动规律,打破项目评价运行过程中的“黑箱操作”。据此抽象出一个贯穿全局的、具有普适性的农业项目评价运行模型,为今后的农业项目评价实践提供方法论上的参考。

1 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

评价的本质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3]。农业项目评价是人类主体从自身需要出发,遵守、结合农业项目的客观属性,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主体与项目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农业项目评价绩效是指主体对价值关系评判过程的效率性以及结果的有效性,它包含了对静态最终结果与动态运行过程的双重度量。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农业项目评价是一个主体对主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的过程系统,它具有系统整体性、结构性、相关性、目的性的特征[4]。而农业项目评价绩效则是项目评价系统中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构成要素运动、相互连结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评价过程,输出了不同的评价结果。

农业项目评价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为价值主体、价值客体、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价值主体是项目的相关利益方,包括项目受益方和项目执行机构[5];价值客体是价值的承载者,即农业项目。评价主体是项目评价活动的发起者、实施者;评价客体即评价活动的实施对象,即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6]。如图1所示,在评价主体对价值关系的评判中(以虚线箭头表示),价值主体以其主观需要、价值客体通过客观属性作用于评判过程(以实线箭头表示)左右评价结果。

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是农业项目评价的出发点。由于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评价主体或多或少代表着价值主体的利益,这种特殊关系使得农业项目评价活动永远摆脱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7],农业项目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因此一直备受关注和质疑。然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并不等于纯粹的客观性,也不会来源于肆意的主观性,忽视主体的主观满意度或是客体的客观属性都会给农业项目评价绩效带来影响。

价值客体的客观属性约束农业项目评价的活动范围。价值客体――农业项目的客观属性在时间维度上体现为周期性、动态性,在内容维度上呈现为复杂性、整体性。首先,农业项目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前期计划、中期执行和后期使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农业项目评价活动重视项目过程的完整性、逻辑性、动态性及其中每一个环节活动的有序性[8]。再者,农业项目具有涉面广、要素多、周期长的特点,相应的,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系统也不仅仅是线性、单向的前进过程系统,而应是一个可以覆盖各方面、各环节的多维系统,用以梳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整合各方的作用力。

农业项目评价的绩效取决于主、客体双方各自的运作情况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情况。项目评价运行过程的有效与否、结果的科学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很好地平衡了主客体的作用效果,保证主客体要素有序、有效地碰撞。

2 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路径设计

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揭示了主、客体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价值评判过程、结果的作用效果,也说明了农业项目评价良好绩效的实现有赖于项目评价沿着一条科学的路径运行。农业项目评价系统的关键要素有待正视,要素间的关系有待协调,所有要素的作用力有待整合,系统的结构有待修缮,系统的运行流程、方式、方向有待明确,系统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如此才能获得有效的评价结果与高效的评价过程。在研究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尊重项目评价活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项目评价运行模型,并进行了路径优化,旨在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好地发挥项目评价的作用,更好地为农业项目评价实践服务。

2.1 农业项目评价运行模型构建

首先构建实现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模型,将农业项目评价绩效的影响因素全部纳入其中,并厘清彼此之间的关系。逻辑框架法(Logic Framework Approach)是通过一个简单的4×4矩阵来概念化项目的目标层次、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实际验证,如表1所示。逻辑框架含纵横两套逻辑关系,其核心是各层次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适合用来模拟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过程。

借鉴逻辑框架法搭建路径模型,如图2所示。在水平逻辑上,逻辑框架法原是以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外部条件来衡量各层次目标的实现情况,本研究则引入价值客体――项目的客观属性作为水平对照。在垂直逻辑上,将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按层次划分为战略目标、直接目的、产出需要和投入需要。战略目标是指价值主体期望农业项目产生的宏观影响,包括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等;直接目的是指预期项目能够带来的微观作用;产出需要是指主体要求的项目建设结果;投入需要是指项目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物[9]。与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层次列相对应,选择农业项目的时间属性作为客观属性的代表,将其依照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前期计划、中期执行和后期使用三个阶段,并将客体的中期执行阶段进一步分解为实际投入、实际产出两个环节,后期使用阶段细化为微观作用与宏观影响两个环节。

从图2来看,虚线箭头表示评价主体对价值关系的评判过程,实线箭头表示项目评价的运行方向。整个项目评价流程的逻辑起点是价值主体的目标,由目标倒推确定项目的目的、应达到的产出以及应有的投入;接着连结价值客体的生命周期――农业项目的计划、实际投入、实际产出、发挥效益这一系列实施环节;再以一个项目的输出结果、持续影响为参考,进一步影响下一个农业项目的价值主体进行目标确立。

2.2 农业项目评价的路径优化

2.2.1 主客平衡,整合运作 路径模型框定了主、客体双方的平等位置和对应关系,农业项目评价在运行中同时接受主、客体的影响与制约,并合理地整合、平衡双方作用力。首先,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列表达人的期望与利益,为农业项目评价设立导航,保障价值主体的主观愿望得到执行,防止项目评价活动误入歧途,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如偏执地追求项目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单纯地以项目的投入-产出率作为评价标准等。其次,价值客体的客观属性列反映项目自身的客观规律,设置了达成主观目标所需的客观前提,它不受人的主观意愿的影响,每个阶段的情况都展示了主体目标的实践成果,用于验证、判断主观目标、预期产出、预期投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主、客体双方各自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两者结合,生成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路径。首先分析价值主体需要,分辨并协调多主体、多层次的主观需求;然后把握价值客体的属性,分析主观需要如目标的设定、资源的投入等是否合理;接着以客观规律调整主观需要,得出合目的、合规律的评价标准;最终,以此标准来评判项目的规划、实施进程与使用功效,检测客体是否如实贯彻了主观需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此运行,项目评价既不会放纵价值主体的需要,也不过分强调理性、定量的评价模式。

2.2.2 目标导向与过程导向相结合 本研究的路径模型把主客体融合在一个模型中相互作用,将各运作要素整合成了一条“目标-过程-结果-目标”的循环逻辑链。这条循环逻辑链同时打开了项目实践过程与结果、项目评价过程与结果之间的黑箱,阐释了农业项目评价绩效的形成机理。过程-结果链保障农业项目评价在运行中将项目的中间过程放在重点考察位置,强调评判各目标层次、目标和达成手段、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不再是孤立地评审项目结果。目标-过程链则体现了以结果为中心的项目评价运行思维。目标指明了价值主体所期望的结果,农业项目评价从结果的角度来分析所需要的投入和执行手段,指导项目实施过程,控制中间环节。简而言之,就是以目标为引导,通过指挥每个要素的运作、协调要素间的关系、规范项目的实施过程而最终自然、平稳地得到理想的项目结果。

2.2.3 动态评价,循环往复 农业项目是一段连续变化的进程,这注定了农业项目评价不应是截断式的、一蹴而就的,而应该是实时跟进、覆盖全局、动态反馈、反复调整的。本研究的农业项目评价模型清晰地展示了进程中的各个活动环节,项目评价活动沿着农业项目进程流,详细而完整地评价前期计划、中间执行和后期效果。项目评价以价值主体的战略目标、直接目的、预期产出和预期投入为标准,监控项目的实际投入、实际产出等各实施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保障计划的顺利执行,使农业项目的各个环节、阶段与主体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将实际情况与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评价主体,重新调整价值主体的预定目标与计划,以更好地适应客观情况。而对项目交付使用后的效果、影响所作的评价,既是对一个项目绩效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个项目的参考和引导。其他农业项目评价活动应借鉴后评价的成果,综合考虑项目运行后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再回头斟酌价值主体的利益诉求,规划发展方向,制定更加合理的目标,保障项目目标、项目实施和项目影响之间的良性循环。

3 小结

本研究站在哲学层面上以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发现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分别以其主观需要和客观规律作用在项目评价运行的过程中影响项目评价绩效。因此,设计农业项目评价运行模型,协调主、客体关系,并优化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路径,整合主、客体双方的作用力,指明了农业项目评价运作的逻辑流程。为提高农业项目评价结果的信度与过程的效度,应做到平衡主客体作用力,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及时反馈与动态评价。

在实际操作中,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过程常常被看成一个黑箱,要素的运转未得到评价主体很好地重视与控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方法论的指导。本研究在方法论意义上提出的路径模型,涵盖了整个农业项目评价活动过程,揭示了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和关系,使项目评价在运行时能整合各要素的作用力,达到综合、动态评价的目的,为农业项目评价绩效的实现提供了一种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保龙.基于突变理论的战略型项目评价选择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7):122-127.

[2] 孙翊锋.理论驱动型评价:项目评价的新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5(3):182-185.

[3] 李善波.项目评价系统的结构:模型与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8):51-55.

[4] 纪国涛,金敏力.科技创新绩效: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8.

[5] 彭 慧,苟天来,毕宇珠.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8):2016-2020.

[6] 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7] 连燕华.评价要素系统结构分析及模型的建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12(4):17-20,44.

篇12

论文摘要:休闲农业为主的服务经济型农业正在悄然兴起。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体现农家、田园、绿色等农业特点,体现乡土、民族、原生态有机农业等特色。休闲农业的发展,为云南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休闲农业现状对策云南省

随着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趋势。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未来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1休闲农业的概念

所谓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展示当地自然之美、景物之美、人文之美、产品和科技之奇,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休闲农业除了提供采摘、销售、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资源,可供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云南休闲农业的现状

云南是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农业大省,近年来,云南交通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云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区。

丘北县是一个农业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产品组合度好,品位高,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绚丽多彩,被国内外旅游专家誉为“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的山水田园风光。”该县紧紧依托这一优势,以山水田园风光、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立体生态等融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观为依托,走旅游扶贫和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新路子。适时在普者黑景区实施了“农业生态观光综合示范园区”工程,对示范区内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进行建设,种植葡萄、莲藕、油菜、辣椒、经济林果和园林绿化工程,使普者黑形成“春揽万亩油菜花、夏观湖中万亩荷、秋赏果实满技头、冬看生态博览园”的特色田园风光。与此同时,丘北县还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荷花节”、“辣椒节”、“花脸节”,并在景区举行国际钓鱼大赛、龙舟赛、斗牛赛马大奖赛等。使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充分领略山村的田园生活、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又可到果园里采摘品尝时鲜水果,到农家乐品尝别具特色的“全藕席”,咬一咬丘北辣椒的香味;还可到湖里和塘里垂钓。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尽情地体验丘北带有“农味”的旅游套餐,沉醉在风光宜人的大自然里,乐不思归。

罗平地处滇、黔、桂结合部,是两广和华南等地区游客入滇和云南游客从东部出滇的重要门户。特殊的喀斯特地貌、2万公顷连片的油菜花、“一目十瀑”的九龙河瀑布群、景色迷人的多依河和鲁布革峡湖共同造就了罗平雄、奇、险、幽、秀的自然风光,再加上浓郁的民族风情,使罗平已发展成为云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今后,靠“菜花”做大做强旅游的罗平不仅可以继续巩固和提升其本身在滇东旅游圈的重要地位,还有望把自己建设成为连接滇、黔、桂旅游圈的核心中转站和主要目的地,把罗平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农业观光和山水旅游城市”。

元阳县地处哀牢山南部,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个颇有名气的山区县,境内世居着哈尼、彝、傣、苗、瑶、壮、汉7种民族。古朴典雅的山村,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元阳梯田素有“甲天下”之美称,县境内逾2.4万公顷梯田遍部山山岭岭,其气势之磅礴,面积之广阔,堪称世界一绝。日出时,红霞满天,云雾滚动,婆娑竹影,身临其境如入世外桃园;满坡的梯田,波光粼粼,金灿灿,亮闪闪,好似一架架直上云霄的天梯,好一派美不胜收的壮丽景色;日落时,山村、树林、牧童披着金黄的沙巾,千山万壑,如诗如画,让人赞不绝口——江山竟如此多娇。每逢冬春初,绚丽多姿的茫茫云海,时而像温驯的少女,静卧山川,胸怀,山峰、树木、房舍点缀其间,如同蓬莱仙境;时而像狂暴的海潮,汹涌澎湃,拍打着露于云海的悬崖,奔腾不息,一泻千里。雄姿勃发的元阳县城漂浮于茫茫云海之上,构成独特的云中奇观,中外游客为之倾倒,纷至沓来。休闲农业融农业生产和休闲游乐于一体,它不仅利用了生物资源,而且还挖掘了景点资源,既发展了第一产业,又带动了交通、运输、饮食、邮电、商业以及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当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直接为旅游业服务,为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路。休闲农业不仅促进了经济振兴,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而且为云南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

3云南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1)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在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发展休闲农业,在为城乡居民拓展休闲度假的第二空间的同时,将潜在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向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实现农业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和引导,并争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考察环境,投资兴业,使休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发展休闲农业要与旅游景区紧密相结合。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特色园区等,并与当地的旅游景点连线联网,将发展休闲农业与建成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特色,树立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挖掘其蕴藏的文化资源,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在整体上和谐与统一。

(3)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提高休闲农业的科技含量。例如:积极引进先进优良的适合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种蔬菜品种、水果、花卉和其他观赏植物等,引进工厂化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农业科研单位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休闲农业的开发,有条件的要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4)要把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与深化农业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流通中介组织结合起来,架起一家一户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逐步实行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在办好台资、外资、民营的农业观光企业、休闲农场的同时,借鉴台湾“产销班”的经验,组织、带动和发挥周边农户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推广新品种,发展深加工,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旅游观光一体化,使农民真正获得实惠,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篇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势下,作为农业的供给端,农药行业的转型与调整势在必行。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在寻求行业回暖和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完善和企业创新提升是发展的重要主题。2016 年,农药行业继续维持低迷态势,市场寒冬,行业利润持续下跌,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在市场不景气和容量饱和、竞争加剧之下,如何寻求保全并在逆境中突起,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而对市场态势的准确性把握则是关键性前提。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了解农药工业经济形势和行业运行态势,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同时有效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将于2017 年5 月9 日~ 11 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第四届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暨农药行业排行榜会。

针对农药行业改革和转型之势,本届经济运行分析会将立足行业发展大背景,从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预测,并2017 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50 强企业和品牌产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同时表彰2016 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模块一: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 新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2. 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发展契机

3. 大数据分析农药进出口及对外贸易情况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市场分析

5. 大数据分析农药品种供需及价格走势

6.“一带一路”沿线农化市场分析及契机

7. 数据分析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态势

8. 市场下行,农化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9. 近年来植保服务模式下的市场分析

10. 农化企业金融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会议内容,敬请期待!

模块二:榜单

2017 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2017 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 强企业榜单;

国内品牌产品销售排行榜单;

最具市场潜力产品榜单。

模块三:优秀表彰

2016 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

2016 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农药》杂志

冠名单位: 虚位以待

联合主办: 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 江苏金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蜻蜓农服)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特别协办: 虚位以待

协办单位: 四川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江苏省农药协会

安徽省农药工业协会

重庆渝辉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

三、参会人员

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讯员、统计工作者、产品经理、金融投资人员、行业研究人员及相关代表等。

四、会议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2017 年5 月9 日,13:00-20:00

会议时间:2017 年5 月10-11 日

会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19 号)

五、议事项

(一)参会报名办法:凡即日起至4 月21 日报名并交纳会议费(含会务费、资料费、会期餐饮费等),会员单位2000 元/ 人,非会员单位2300 元/ 人;4 月21 日以后及现场报名,会员单位2800 元/ 人,非会员单位3000 元/ 人。同一单位5 人及以上报名参会1 人免费。

交通费、住宿费用自理。

(二)参会费汇款单位:

户 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开户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六铺炕支行

帐 户: 0200022309014426780

(三)参会代表请填写回执表(登陆“中国农药工业网”(.cn)下载),并请于4月21 日之前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六、会议报名联系方式

会议报名: 王 灿:010-84885067,13488811349,

报表提交: 杨晓玲:010-84885233,13911618976,

咨询合作: 段又生:010-84885035,13691545916,

邮箱:

传真: 010-84885255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 号楼1315 室

邮编: 100723

篇14

 

一、小额信贷企业依托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经济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我国“三农”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向第三产业,但对于一个农业大国而言,“三农”经济的有效发展为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因此,高职院校能够为小额信贷企业提供“三农”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三农”问题的解决依托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传统的粗放型“三农”经济向现代集约型“三农”的过度中,非常迫切的需要高职院校提供的人才,一方面,人才的供应可以提高小额信贷企业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为“三农”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发挥人才优势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三农”人才的发展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处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二)为小额信贷企业输送人才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农村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地位,高职院校输送的人才大多也转向农村,它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果体现在服务“三农”上,能够为小额信贷企业输送符合条件的“三农”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功能、社会职能以及输送人才的要求,可以大力促进“三农”增收,加速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二、小额信贷企业对“三农”经济人才需求分析和服务经济运行分析

 

(一)“三农”经济人才服务小额信贷企业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服务“三农”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脱节。

 

2.高职院校投入的办学条件简陋、缺乏专业师资,水平有限。

 

3.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调研水平有限,导致与“三农”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二)小额信贷企业服务“三农”经济人才需求分析

 

1.小额信贷企业需要创新型人才,能够为企业培养创新金融产品,在企业发展开拓过程中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新的融资、信贷项目,企业发展源于产品创新,因此,创新型人才是“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人才类型。

 

2.小额信贷企业需要开拓型人才,需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够自主开拓市场,根据市场的开发计划,负责具体渠道开发。

 

3.小额信贷企业需要计划型人才,能够针对相关区域进行专项回访,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建立客户档案,为客户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最佳的信贷计划,帮助客户解决信贷过程所产生的问题。

 

(三)小额信贷企业服务“三农”经济人才服务经济运行分析

 

1.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鼓励服务“三农”人才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农业生产一线进行小额信贷企业的创新。

 

2.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实施“三农”服务专家服务,推动高职院校、科研院校一级农业产业化企业组成“三农”创新联盟,在重点产业上培养一批稳定的“三农”经济人才以及创新科技团队,形成真正的创新推动一体式的人才模式。

 

三、高职院校与小额信贷企业合作运行模式构建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各高职院校的主要研究问题,新型“三农”问题也是考验高职院校模式发展的难题,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适应新的形式而变化。职业教育就要面临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人才。因此,面对小额信贷企业的人才诉求,应该始终坚持校企合作的情况下,培养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人才模式。

 

(二)创新课程建设

 

在建设课程的过程中,应重视课程与岗位对接、“三农”发展与企业、院校对接。职业教育服务“三农”主要是为了提升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高素质劳动者,为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针对小额信贷企业的复合型“三农”人才。其次,要重视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立自己的小额信贷企业,为服务“三农”做好扎实的准备,学校可以为此提欧适宜的技术支持和实验室支持,为做好学生创业做准备。

 

(三)创新教学模式建设

 

教学模式的建设是指导教师在排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媒介和渠道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有效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加强动画、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三农”以及小额信贷企业有充分的认识,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自己进行技能培训。第二,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参观小额信贷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模式以及企业的构建等。

 

(四)创新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是在教学的环节过程中实施的实训,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的解决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实践教学非常重要,是体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成果的体现。

 

(五)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对小额信贷企业有效输送人才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三农”经济类人才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严重不足,因此,政府应该扩大招生人数,通过制定与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三农”人才。同时,可以注重在校教师的培训,职称评优评先,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水平,改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应多加强校企合作的教师人才输送,将优秀教师送到最前线的一线企业岗位挂职锻炼,重视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培训。加大兼职岗位的聘任力度,学校可多聘任小额信贷企业的涉农人才,真正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