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急诊老年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急诊创伤通常为意外事故、车祸及人为伤害所致,并伴有伤口出血、疼痛及正常生理功能障碍。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重变化快。由于患者伤情和心理素质不同,来院后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而紧张、恐惧、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心理特征
心理应激反应:创伤多为意外事故所致, 如交通事故车祸、机械性损伤是一种突发性灾害,患者常常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主要表现为发呆,言语失去控制,行为失去目的, 有的感到不能动弹,有梦幻感,有的出现精神高度紧张, 极度恐惧, 也有的重度兴奋。
期盼心理:急诊创伤患者由于突然受伤,面对出血、疼痛和暴露的伤口,因此,入院后求治心理非常迫切。主要表现为激惹性增高、急躁、缺乏耐心、攻击性强,部分病人对手术前的常规准备过程不能理解,要求立即手术。
焦虑:由于患者对所遭遇的创伤既无思想准备,也无基本知识,对此,往往会担心离断的肢体能否成活,功能能否恢复,是否造成残疾,影响美观。表现为敏感、多疑、对医护人员的表情、动作或语言格外敏感、忧心忡忡。
继发性获益心理:交通事故等意外伤者,入院时为了能获得足够赔偿,往往夸大病情或症状。表现为与客观病情不符的主诉,哭闹与喊叫,以期望得到他人或肇事者重视。
心理护理
对昏迷、休克、颅脑外伤、多脏器复合伤等危重伤员,迅速了解病情,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处理。抢救操作要做到稳、准、轻、快、沉着冷静,给伤员以安全感, 切勿惊慌失措, 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面对创伤刺激和疼痛、陌生的医院及身着白大衣的医护人员或因恐惧不愿或不会说出自己的伤情,或因言语表达能力限制不能准确叙述伤情,且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更需要护士以十分耐心引导老人。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敏锐的目光随时观察老人的病情变化,女性伤员在意志方面对痛苦的忍受力差,情感方面也比较脆弱,伤后常、哭叫,此时护士要以亲人般的,温和的态度,认真做好解释安慰的工作,在检查治疗时,注意遮盖好、会阴等部位,主动配合诊治。对脏器损伤、肢体残缺患者的绝望恐惧心理,护士应给予适当的临床方法减轻疼痛。
老年人年老有病,早已充满恐惧感,对意外事故的伤害,心理随应能力更是有限,孤独、自卑、焦虑、绝望、惧死心理兼而有之,护士应态度和蔼,言行礼貌,尊敬老人,施行诊治时力求稳、准、轻、快,要充分照顾老人的特点,为迎合老人的心理应给予适当的称呼,且不可因其衣着、年龄、生理、心理等方面表现出厌烦情绪甚至歧视。应及时通知其亲友来院陪伴照顾,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使老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急诊创伤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重点也包括家属。由于交通事故的突发性,家属没有思想准备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同时,由于家属年龄不一、文化层次、社会修养不同,以及患者病情家庭地位不同,因而患者家属出现各种心理反应和表现。
了解家属的心理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是医护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首先,护理人员对来院的患者应积极组织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保持沉着、冷静,准确迅速地处理各类问题,这样不仅能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增强其安全感,而且可使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
对于文化层次低、惊慌失措、悲伤哭泣的家属,应劝说其离开伤员,对伤员的伤势、治疗情况和可能预后如实相告, 取得他们的配合,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对于抢救无望的患者,也应全力地,认真地做最后努力,以满足家属起死回生的愿望,直到医生宣布终止抢救和家属表示同情、理解和安慰,即使个别家属一时丧失理智,做出无理举动,也应予以谅解,给予安慰和疏导。
总之,作为医护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根据急诊创伤危、急、快的特点,结合老年病人各种心理状态,积极灵活地应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46-02
伴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各方面对老年人的关注力度越来越高,医疗护理方面也不例外。在急诊医学中,老年昏迷患者由于受年龄、身体机能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通常有着发病急、病情严重以及病死率较高的特点[1]。因而,有必要对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一、资料
本文在研究中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收治的老年昏迷患者9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老年患者51例,女性老年患者45例,年龄为60岁至81岁,这些老年昏迷患者平均年龄为73.8岁。在研究中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二、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老年昏迷患者在护理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老年昏迷患者则应用个性化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因为昏迷的老年患者的吞咽与咳嗽等容易出现障碍,这就增加了呕吐物与呼吸道的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的可能性,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快速的清除呼吸道,确保老年患者的气道通畅[2]。浅昏迷的老年患者可通过鼻导管进行给氧治疗,深度昏迷的老年患者则应适时采用的面罩给氧治疗方式,若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给氧效果不佳的情况,可通过气管插管呼吸机的方式来对老年昏迷患者进行给氧操作。在对老年昏迷患者的给氧中,护理人员应实时监测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血氧饱和度,进而避免低氧血症的出现。除此以外,还应针对老年患者以往病史等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个性化的护理方式。通过个性化护理方式的应用,减轻老年昏迷患者的心理压力,在维持患者心理平衡的基础上协助患者战胜疾病。
在疗效评价标准上,本研究以《急症诊疗规范》为依据,采用的是计分法,以老年患者的语言、意识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等作为基础来进行评分,起点的最高分不超过18分,满分则为28分。恶化指的是老年昏迷患者的病情愈加加重,积分减少或已经发生死亡的老年昏迷患者;无效指的是积分增加超过 4 分以上的老年昏迷患者;显效则指的是积分增加大于 10 分的老年昏迷患者。
四、讨论
因为老年患者的脑功能受到抑制而导致患者意识丧失与随意运动消失,使得老年患者出现昏迷,昏迷属于对刺激没有反映或者出现异常反射活动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老年昏迷患者的意识水平严重下降,呈睡眠样状态[3]。老年昏迷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的患者,有着死亡率高的特点。老年昏迷患者的急诊科护理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护理经验范围较广。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护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呈个性化护理发展的趋势。对于老年昏迷患者来说,通常病情变化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因而计划性诊断、治疗措施以及护理对策相对来说较少。这就决定了护理人员在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多观察并勤巡视[4]。做到老年患者病情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而做出相应的判断,采用相应的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较好的护理专业知识与护理经验,同时要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医学、心理学以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进而为急诊科的老年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急救以及护理,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老年昏迷患者的急救效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急诊科对老年昏迷患者护理效果的高低对老年昏迷患者的急救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比观察组的老年昏迷患者在急诊抢救成功率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简而言之,结合老年昏迷患者的实际情况,个性化的护理方式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效果,因而有必要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马桂琴.急诊老年昏迷患者 265 例病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 2012(6);558-559.
[2] 卢金凌.急诊昏迷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29);214-215.
[3] 王晓荔.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2(01):43-44.
[4] 郝晓娟,李红,许婷,潘娟.急诊科昏迷患者212例急救护理路径的探讨[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02):178-179.
作者简介: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9-0216-03
重症心力衰竭多发生于老年人,其原因是老年人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导致心脏不能搏出足够的血量供应机体组织的细胞代谢,静脉回流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因此导致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1-2]。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多表现出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大、器官功能下降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使其临床的护理难度较大。为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选取70例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重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7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4],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人性化组,每组35例,常规组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5.4±2.8)岁,人性化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6.7±2.3)岁,其中伴有冠状动脉硬化13例,伴有高血压2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予以内科常规的护理,主要包括:(1)病情观察: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当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失眠等症状时,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并进行有效的处理。(2)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器官组织功能下降,心脏循环血液量不足,导致体内的钠盐代谢减少,因此,在饮食方面,叮嘱患者要进食低脂、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保证钠盐的摄入,少食多餐。(3)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适宜,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免疫能力。人性化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即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用药护理:在患者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当患者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及时处理。(2)心理护理:重症心力衰竭的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均承受巨大的压力,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多关心、体贴、理解患者,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耐心的为患者解答难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分析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1.4评价标准采取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标准为:总分为100分,(1)非常满意:评分超过95分。(2)满意:评分在60~95分。(3)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5]。采取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总分为100分,每项25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6]。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7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82.9%,人性化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1%,χ2=3.9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人性化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17.6±2.4)分、(18.9±1.3)分、(20.3±1.6)分、(21.1±1.3)分,常规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22.3±1.2)分、(21.8±2.2)分、(22.5±1.4)分、(23.8±0.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关键词】急腹症;老年;就诊特点;急诊护理Emergency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 and hospital
Li QingpingWang YanFang YunweiHuang L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u'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JiangxiAnfu343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 featur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 and emergency nursing measures and methods: select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January ~2012 year in June 10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 as the object observation, analysi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aid nursing measures application effect, guide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results of 10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 after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care, 47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57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operation. Cure and improved in 102 cases ( 98.07%), 2 cases with gastric cancer perforation complicated with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death ( 1.92%) conclusion: elderly acute abdomen after the onset of clinical disease hav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emergency ca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to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Acute abdomen; elderly; 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45-03
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疾患的总称,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包括炎症、缺血、穿孔、破裂、扭转、肿瘤、梗阻等等诸多疾病种类,而牵涉的脏器可自食管到直肠,如肝、胆、胰、脾,以及肾、输尿管、膀胱和生殖系统的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等,男性的、附睾、前列腺也在其中。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及身体的特殊性,基础病多、临床症状复杂、表现不典型等原因,给病情观察、判断和进一步治疗增加了难度[1]。若延误时间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我院根据老年患者发病特点采取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下面就此的一些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男58例,女46例,年龄60~72岁,平均66岁,发病距就诊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1小时。就诊时轻度疼痛57例,中度疼痛28例,重度疼痛19例。伴随冠心病48例,高血压37例,肿瘤8例。
1.2疾病现状
有资料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住院和手术数都持续增加,急腹症约占腹部疾病18%左右,且有较高死亡率[2]。老年虽非手术禁忌,但因形态和功能的变异、免疫能力下降,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对外源性抗原产生抗体能力相应减低等等,导致医疗风险性增加,给诊治护理带来挑战
1.3临床表现概述
老年急腹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一般急腹症固有的症状、体征少,由于感觉迟钝,腹痛常不剧烈,本组发热患者4例,白细胞升高者5例,腹痛部位上腹部疼痛48例,下腹部疼痛56例。均有恶心呕吐症状
1.4方法
我院采取综合急救护理措施,具体为:
1.4.1一般措施:接诊后快速收集病情信息,引导患者详细、如实、正确的主诉反映病情,重视关于疼痛的主诉,以获得可靠、客观、正确的病情资料
1.4.2观察护理:注意神志、表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有无脱水、失血、休克征象,巩膜有无黄疸。观察腹部体征,了解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观察腹部形态和表现,观察腹式呼吸是否存在,腹壁有无手术瘢痕,有无肠型或异常蠕动波,有无腹膜刺激征、肌紧张和反跳痛。观察呕吐及排泄物的性状、颜色
1.4.3急救护理: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改善呼吸、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无休克患者采取抬高床头30°,以便腹腔内渗出液积聚在盆腔,防止炎症扩散,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及膈肌压力,血压过低伴有休克者建立双通道静脉快速静滴晶体液扩容抗休克,同步进行抽取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病情危重者上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1.4.4胃肠减压 病情较轻初步确定非手术疗法者给流食或易消化半流食,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直至腹痛消失,病情较重者禁食、行持续胃肠减压,直至感染控制、腹腔压力减轻及胃肠道功能恢复
1.4.5药物观察护理:老年患者大多伴有心肺功能不全,静脉输液时相应减慢速度,防止心衰、血压升高,对各种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观察
1.4.6其它护理措施:老年患者发病后思想负担较重,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焦虑心理,应利用治疗空隙时间安抚病人,消除紧张情绪,需要手术治疗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备皮、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静脉通路建立,留置尿管,完善术前各项生化检查及仪器准备等
1.4疗效评定
对所有患者在就诊4周后对就诊过程、手术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效果评定
2结果
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经综合急救护理后,47例保守治疗,57例进行手术治疗。治愈及好转102例(98.07%),2例因癌性穿孔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1.92%)。
3讨论
老年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急性全身症状等一系列表现的一种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它涉及消化、泌尿和生殖等多个系统器官的炎症、梗阻、出血、循环障碍、穿孔、感染中毒、体液紊乱和休克等各个方面。其病因繁多,有数据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而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结肠缺血,常累及整个结肠,这是一种暴发性的不易诊断的腹部重症[3]。因此掌握老年患者急腹症特点,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护理至关重要。
实践中我们发现,老年急腹症有着自身临床特点,由于脏器功能减退,反应能力降低,患急腹症时症状体征常与病理变化不符,往往局部病理变化重,而症状体征不明显,体温、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不显著,疼痛也不重,由于腹壁肌肉松弛或脂肪过多,腹膜炎时腹肌紧张不明显。老年人常有血管退行性变[4],患急腹症时易致脏器血运障碍,容易发生脏器坏死。本组患者多有合并症状,如心血管疾病、肺部慢性病变等,当并发急腹症时,病情更加复杂,常相混淆和相互影响,加之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减退易发生不良反应,这给临床救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组发热患者4例,白细胞升高者5例,我们分析与老年患者免疫机能下降有关,从而导致白细胞不升反降,虽有炎症却不发烧。但不能忽视,这往往提示病情危重如胃肠穿孔、急性出血性胰腺炎、重症毒血症等。本组二例因癌性穿孔死亡,在此应注意,不少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常以急腹症面孔出现,如胃癌穿孔、肠癌梗阻、肝癌破裂、卵巢癌破裂等。
在进行综合急救护理后,临床治愈率达到了98.07%,可见综合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护理过程中细致观察病情很重要,首先要排除腹腔以外的疾病,因为一些内科疾病和胸腔疾病都会引起腹痛,如胸膜炎、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5]。恶心呕吐先于腹痛者,多见于内科疾病,恶心呕吐发生于腹痛之后,多见于腹内炎症和梗阻性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患者的姿势也是判断的参考,急性腹膜炎病人多下肢屈曲,静卧惧动,腹式呼吸减弱,空腔器官梗阻病人常辗转不安[6]。此外应注意在未明确诊断前,急腹症患者应禁用止痛药、禁食水;禁热敷[7];禁灌肠及用泻药;禁止活动。老年人热型常不规则,体温过低表示机体反应低下,应做好保温工作。高热者,常提示腹腔内感染,应做好物理降温及抗生素应用的护理,并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色、腹部体征的变化[8]。脉压低于15mmHg,肢端血管不充盈等表示有效的循环血量减少,各脏器功能减退。
总之,老年急腹症发病后有独特的临床疾病特点,急救护理时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救治护理,加以鉴别诊断。从效果来看,综合护理可以显着改善老年急腹症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志英外科急腹症急救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06:425
[2]张书丽,雷丽芳.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分析与急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04:127―128
[3]朱冬兰;老年急腹症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9:425
[4]刘翠兰;老年急腹症术后的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09:237
[5]刘艳华;;老年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322
[6]沈艳华;;老年人外科急腹症手术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3:36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也有了普遍的提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与日俱增,急症的手术率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水平,降低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已成为社会化问题。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29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591例老年急腹症患者,急诊手术290例,手术率49.8%。合并高血压182例,Ⅱ型糖尿病43例,慢性支气管炎24例,脑梗塞34例,各类心脏病72例,前列腺疾病33例,肾功能不全5例,前列腺增生7例,帕金森6例。
1.2 护理方法
术前对病人进行及时、细致和全面的评估,尽可能消除或纠正已发现的各种可逆性危险因素,并与病人和家属做好沟通。术后则及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对于老年患者应重点注意的有关事项要多次告知和强调,并辅助患者咳嗽、排痰、翻身,以及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
2 讨论
2.1 术前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病情急、年龄大,病人无完整心理适应过程,加之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从接触病人开始,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要用最短的时间对病人做出心理分析及心理诊断,耐心、热情地对待病人,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某些必要的手术步骤和大致的手术时间,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老年人心血管代偿功能减弱、呼吸功能进行性减退且伴随疾病多,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必须与患者家属做好细致的沟通,若沟通不到位,家属不理解,极易酿成医疗纠纷。
2.2 术后护理
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反应差,在应激情况下病情变化更快,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尿量、血糖、血氧饱和度值,检测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如有意外情况发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1]。老年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如果术前缺乏充分的呼吸道准备,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老年急腹症患者急诊手术后呼吸道的管理至关重要。术后患者常因伤口疼痛,不敢咳嗽,使分泌物停留在支气管内,易致呼吸道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2]。镇痛是术后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及急性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护士应正确评估伤口疼痛的程度,观察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和护理。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伤口拆线时间比中青年应迟2~7 d,因此要及时纠正引起切口裂开和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必要时补充适量的新鲜血液。帮助病人咯痰、打喷嚏、排便时都要用双手保护切口两则腹壁向切口挤压,减少对切口的冲力和疼痛[3],选用高效能的抗菌药物避免切口感染。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一般排气时间较青壮年晚1~2 d,术后腹胀较为突出,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如术后3 d尚未有肠蠕动,在排除因腹腔感染或低血钾等所致的肠麻痹后,可予腹部热敷、肛管排气、针灸等。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使胃肠功能恢复。早期活动还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但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的患者因切口疼痛拒绝下床活动,此时应向患者解释早期下床活动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配合,注意活动时防止引流管的脱落[4]。
随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如何使老年患者安全的度过手术前准备阶段,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康复,痊愈出院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本文通过290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到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结合其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和术后的精心护理治疗,加强护理措施,保证手术成功起到积极作用[4]。
【参考文献】
[1] 周艳平.老年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157(9):79.
[2] 商月侠,刘继东,尤素杰. 老年急腹症的护理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58.
1老年ACS 的临床特点
1.1高龄者病死率高。
1.2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易发生并发症:易并发肺、肾、脑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 心性猝死及住院死亡率高。
1.3老年人心血管病理生理的改变: 老年人血管硬度增加,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少,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人血管再生功能下降,侧枝血管形成不良;老年人对B-肾上腺刺激反应减弱,使交感神经系统在急性心肌损伤维护心脏功能中代偿作用减弱;老年人多存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1.4对造影剂、抗血小板及抗凝等药物耐受较差,易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消化道出血、血细胞减少等。
1.5术后压迫穿刺局部易形成下肢血栓、淤血、迷走神经反射及假性动脉瘤。
1.6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高及术前长期卧床者较多, 术后易发生肺梗死。
1.7老年人常常有前列腺肥大易发生排尿困难。
1.8老年人发生ACS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思想顾虑重重、失眠、焦虑、抑郁、易怒、自卑、固执、依赖性强、自我中心意思、要求苛刻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李梦芳等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冠心病接受PCI 治疗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其主动配合诊疗和护理,这对改变患者的心态增加治疗信心,从而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1术前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意义、方法、术式及预后效果,防止因担心而引发焦虑。做术前准备时,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
2.1.2术中心理护理 对严重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的患者术中护士除与患者沟通交流外,还可嘱患者深呼吸减轻焦虑,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或轻轻拍拍患者的额头以减轻恐惧和焦虑。
2.1.3 术后心理护理 对于忧郁的患者,护士应针对负性情绪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并配合松弛疗法和生活指导。对偏执易怒的患者,应帮助其意识到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学会控制情绪,减少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意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3围手术期的护理
3.1术前急救
3.1.1迅速评估高危险度的ACS 必须迅速地评估患者是否有高度危险的ACS,根据老年患者的主诉、病史、心电图准确评估,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除急查心电图外,更应加强血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在获得检查数据和医生做出诊断之前,选择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3.1.2快速处理和有效干预 高龄是ACS死亡最强的预测指标之一。高龄也增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颤动和心肌穿孔的危险。一旦老年患者明确了ACS 的诊断,快速和有效的干预即迅速开始。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持续的心电监护;止痛、镇静。
3.1.3术前准备 急诊PCI支架置入术必须在患者急诊入院后90~ 120 min 完成,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选择左上肢或左下肢的静脉置入留置针,立即心电监护,吸氧,给予镇静、止痛。予腹股沟和会备皮,导尿。AM I 患者通常在入科30 min 左右入导管室行急诊PCI,部分心源性休克患者于床旁置入主动脉内囊反搏术后入导管室,或于急诊室置入临时起搏器及IABP 后直接入导管室,由CCU 病房医生及护士连接好除颤仪、携带急救药品护送至导管室。
3.2术中抢救
3.2.1准备抢救仪器、药物;严密观察病情。
3.2.2配合插管、扩张 当引导管或扩张管插入冠状动脉时,很可能因机械刺激冠状动脉导致痉挛,而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时,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护理。
3.2.3术中及时肝素化,当放置引导管后,立即静脉推注肝素6000U~8000U,如手术时间超过1h,应每隔1h静脉注射肝素1000U,防止血栓的形成。注意患者有无因冠状动脉血流被短暂中断引起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一旦出现,即按医嘱给肌肉注射度冷丁50 mg 或静脉推注吗啡稀释液。
3.3术后护理
3.3.1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回CCU 病房,严密心电监护,监测激活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有无术后心绞痛、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淤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外周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包括血管损伤、出血及血肿、动静脉瘘以及血栓性并发症等。血管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和致残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3.3.2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严重心律失常是老年急诊PCI 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PCI术后易发生低血压,应动态观察血压变化。急性冠脉闭塞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经常了解和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症状,并动态观察心电图表现,如有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3.3.3造影剂反应的护理:造影剂过敏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也可能在应用造影剂几小时后发生。告知患者对比剂对肾脏有损害,早期适量多饮水,勤排尿,可减少造影剂在肾脏内的储积。
3.3.4穿刺局位及鞘管的护理 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应保持平卧位,穿刺术肢自然伸直或微微外展,防止鞘管扭曲或断裂。密切观察鞘管处有无渗血,发现渗血及时处理。
3.3.5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期间的护理 老年急诊PCI 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因此要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术后抗凝药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确保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到位,防止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3.3.6 生活护理 对于老年急诊PCI 患者术后应给予舒适卧位。床头可摇起20~30b,术侧下肢自然伸直或外展,可适当侧卧,但避免暴力性屈伸动作。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于术后做下肢活动操饮食方面应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有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调整好饮食。
3.3.7康复指导 向患者说明继续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介绍植入血管支架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再狭窄及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有: 服用波立维75 mg,1次/d,要1a左右;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0.1g~0.3g ,1 次/d,每月复查APT T1次。嘱患者如发现有出血征象及其他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60例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分析医疗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1]。
结果: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存在如下问题:医院护理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的综合水平欠佳,未能达到老年危重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类型呈现多样化,并且极易出现并发症。
结论: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类型多样,但是护理人员资源及水平不足,为提高护理水平质量,需要适当的改变护理模式,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加强对老年疾病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 老年危重患者 护理风险 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24-02
我国老年人比例日益增加,老年人机体机能下降,身体疾病发生率较高,老年人健康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我院急诊室留观的患者来看,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故老年人的急症发病率较高。一般来说,老年危重患者的病情较严重,并且并发症较多,故及时抢救、护理适宜得当,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的60例老年危重患者,分析探讨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就诊的60例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为68.4岁;留观时间为6―20天;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5例,其他类型15例。人力资源方面:1天中平均每班护理人员4名,累计抢救的危重患者为19例,每位护理人员负责5位危急患者的抢救及观察护理工作。
1.2 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60例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对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
2 结果
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存在如下问题:医院护理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的综合水平欠佳,未能达到老年危重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类型呈现多样化,并且极易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3.1 护理存在问题探讨分析。
(1)医院护理资源不足。医院抢救室护理人员接诊急症患者,平均每位护理人员负责5位危急患者的抢救及观察护理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很难保证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2)医疗护理模式,未能达到老年危重患者对护理的需求。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的要求也逐日提高。老龄化人口的加重,急救护理服务需求提高,由于抢救室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忽视了老年患者的整体及个体需求[2],基础护理工作有所忽视。抢救室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护理工作,使危重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不到位,不利于治疗恢复。
(3)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类型呈现多样化,并且极易出现并发症。老年患者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多病夹杂;老年患者抢救监护时间长,并极易合并并发症,因此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基础护理要求高。
3.2 护理存在问题的应对对策。
(1)增加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急诊室的人力资源。引进合同制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的负担压力。实施责任制的工作护理模式,每位护理人员有各自负责的老年患者,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分配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基础护理工作、治疗护理工作、新入抢救室患者的急救工作等。
(2)老年护理知识加强培训,经常组织课程学习。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类型呈现多样化,并且极易出现并发症,故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基础护理要求高。医护人员应自学加强对老年疾病专业知识及疾病相关的病理知识等的学习,提高个人的护理操作水平。日常需要准确的了解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高质量的急救护理,在改善老年患者的疾病本身即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日常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的相关的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危急重症的急救处理措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细化强化基础护理技能等方面[3]。
(3)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意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强求一步到位。多组织课程学习,使护理人员有一定思想意识,加强对老年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的重视。老年患者疾病易发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提前有效的预防,做好各项具体的预防工作[4];提倡护理人员主动询问、主动服务,耐心主动观察患者的症状,而不是患者或者家属提出要求或者不满。认真完成护理工作的交接班,急诊患者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不要漏掉任何的潜在危险。
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发现护理工作存在各种的问题:医院护理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知识急待提高,服务意识等也需要进步。针对各方面的不足,院方需要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加强对老年疾病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来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更好的完成护理的工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邱巧静.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2-63
[2] 韩跃辉,王宏秋.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41-43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风险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焦点。有资料统计显示,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患者中,60岁以上的占比60%以上。与此相应的是急诊抢救室发生的关于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医疗事故占到整个医疗纠纷的比重也相当大[1]。在这当中,护理原因导致的纠纷占大部分。本文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急诊抢救室收治的58例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医疗事故和纠纷档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急诊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58例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档案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60~85岁,平均(70.5±3.1)岁;重症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0例,严重心律失常9例,呼吸衰竭8例,重症胰腺炎6例,肝功能衰竭3例,肺栓塞3例,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2例,其它5例。
1.2 方法 根据2002年医疗事故分级标准[2]将医疗事故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医疗事故。查阅58例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档案,对其发生医疗事故进行分析整理,从护理人员及患者两个层面分析发生医疗事故的原因。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58例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中,医疗事故45例,占77.59%。其中一级医疗事故5例(8.62%),二级医疗事故7例(12.07%),三级医疗事故19例(32.76%),四级医疗事故14例(24.14%);医疗纠纷13例,占22.41%。
58例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中,患者因素15例,占25.86%,其中患者病情7例(12.07%),患者遵医行为差8例(13.79%);护士因素43例,占74.14%。其中沟通能力差14例(24.14%)、法律意识淡薄12例(20.69%),工作强度大10例(17.24%),专业技能差7列(12.07%)。见表1。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58例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事件中,因护士因素造成的43例,表明在沟通能力、法律意识淡薄、工作强度大、专业技能差四个方面。
3.1 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而使护理人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同时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普遍提高,对护理人员护理要求也愈发高标准,使得护理人员身心疲劳,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时有发生,表现在护患沟通不良,护士和患者缺乏信任、理解和尊重。由于护患沟通不佳,导致护士理解能力欠缺,出现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符,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3]。
3.2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较差以及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病情非常复杂,并发疾病较多,所涉及的专业护理技能是多专业的,因此综合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由于护理人员普遍欠缺,加上重症室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专业提升以及再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小,从而出现专业技能不熟练,不能迅速、准确的对患者病情作出预判,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4]。同时由于医院护理管理方面的相对薄弱,护理人员执行护理规程力度不够,造成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相对淡薄,严重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5],导致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发生。
针对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一方面要从人员配置上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最大限度地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6];同时要采取尽可能的措施,组织急诊室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提高她们的业务技能及沟通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医院要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尤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分级护理以及护理记录制度[7],培养护理人员仔细观察、及时报告的习惯,通过制度约束,有效降低急诊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俞继芳,施若霖,杨丽丽,等.老年患者急诊特点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8,10(19):18101811.
[2]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中国医院,2002,6(10):4952.
[3] 张建华.老年人护理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7,7(7):1212.
[4] 韩跃辉,王宏秋.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4143.
[5] 杨彩,吴冰,杨艳斐.老年科护理风险15例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2):2095209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普遍提高,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与日俱增,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时,其风险比一般人大。如何提高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水平,降低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已成为社会化问题。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对19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腹症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对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急诊就诊的19例合并糖尿病的急腹症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15例阑尾切除术,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嵌顿疝松解术加修补术。男13例,女6例;年龄65-80岁;均为2型糖尿病。术前用普通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保持在8.5mmol/L以下,24小时糖定量
1.2护理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及时、细致和全面的评估,尽可能消除或纠正已发现的各种可逆性危险因素,并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术后有针对性的与患者交谈开展健康教育,并同时多体贴、安慰关心患者,辅助患者咳嗽、排痰、翻身,以及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
2讨论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且起病急、年龄大,病人无完整心理适应过程,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多与患者交谈,向患者阐述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手术的大致时间,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列举手术成功病例,安慰关心患者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其康复。
2.1.2术前血糖控制术前血糖控制的水平直接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一般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在7.25-8.34mmol/L,24h尿糖定量,5-10g,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即可手术,若有酮症酸中毒,手术可推迟数小时进行。
2.2术中护理手术中严格无菌护理技术操作,采取对血糖影响小的麻醉方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调整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术中血糖保持在7-12mmol/L,尿糖保持在(±)-(+)为宜。手术力求从简,以缩短手术时间。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血糖控制术后不能进食者,应持续静点葡萄糖液,每日摄入葡萄糖总量在150-250g,同时给普通胰岛素,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为3-6g∶1U。术后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及酮体、钾、钠、氯等,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
2.3.2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反应差,尤其在应激情况下病情变化更快,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尿量、血氧饱和度值,监测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如有意外情况发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2.3.3术后引流管的护理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造成感染。观察引流口周围有无引流液外漏,皮肤有无红肿,破损。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气味,引流量每小时>50ml持续3小时且呈红色为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使其高于引流管,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过紧压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继发感染或迁移脓肿所致。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怀疑脓腔破裂,即使报告医生。
2.3.4术后饮食和输液护理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一般排气时间较青壮年晚1-2d,术后腹胀较为突出,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如术后3天无肠蠕动,在排除腹腔感染或低血钾所致的肠麻痹后,可予腹部热敷,肛管排气等,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开始进术后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软食。禁食期间,应经静脉补充水、电解质,若禁食时间较长可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支持,以促进合成代谢。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5例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常规检查全部确诊患有糖尿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71±4.2)岁,肿瘤位于升结肠的4例,直肠22例,乙状结肠13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2例,肛管1例。
1.2方法所有患者由于病情危急采用急诊手术,在术后采用一系列措施以保证手术疗效。
1.2.1术前护理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血糖检测,在手术前尽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因为患者血糖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在术前进行胰岛素注射,控制患者的血糖。
1.2.2术后护理
1.2.2.1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和肌体恢复能力的下降,所以在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相关检测,查看患者的手术创口有无出血情况。在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呼吸,有利于腹腔引流,防止炎症范围扩大,同时也能减轻创口的疼痛感,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如果患者出现创口疼痛、咳嗽等情况,应该使用镇痛药物进行镇痛。本组8例患者使用镇痛泵持续镇痛,症状消失,其余患者采用度冷丁肌肉注射止痛。同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保持体力。
1.2.2.2管道护理由于患者在术后需佩带胃管、尿管以及其他引流管,所以在患者手术结束回病房后要及时固定各种导管接袋和负压器,防止导管受压或脱落,并随时注意患者的导管是否通畅,记录引流液体的量、颜色以及性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反馈给医生。
1.2.3并发症的护理
1.2.3.1重视呼吸道管理重视呼吸道的管理目的在于预防肺部的感染。患者在手术中需要进行麻醉,这会减少患者的呼吸容量,出现呼吸变快或变浅的现象。同时由于手术切口的疼痛,患者一般害怕咳嗽和用力呼吸,导致痰液增多变稠且难以排出,从而造成肺部的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促进痰液的排除。如果患者无法自行咳出痰液时,可使用雾化吸入,达到稀释痰液,减少排痰阻力。
1.2.3.2预防感染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差且免疫力下降导致患者抗感染能力低,加上患者长期高血糖、一旦发生感染将会难于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血糖控制治疗,实施无菌换药,同时使用抗生素。另外需要提高切口和护理的清洁度,严密监视患者的体温,查看伤口的恢复程度,一旦患者病情允许,将导尿管拔除,降低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的可能性。
1.2.3.3控制血糖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所以控制血糖有利于减少患者伤口的感染、伤口撕裂等并发症的出现。一般给与患者胰岛素静脉注射,每5个小时测量血糖,胰岛素和葡萄糖比例为1U:3.5g,保证患者血糖的11.0mmol/L左右。
2结果
45例老年结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其中创口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1,肺部感染1例,2例吻合口漏,在换用其他抗生素和禁止饮食后全部痊愈,没有出现死亡。
【关键词】 老年人;心肌梗死;针对性护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步增加, 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日益加重的趋势, 由此所导致的老年人心肌梗死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该疾病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且病情较为严重, 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措施和效果进行了探究, 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2 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 感染护理。对于感染造成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 临床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实施积极有效的感染处理和预防措施, 避免心肌梗死症状的进一步发展, 为患者病情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机体条件[2]。第二, 疼痛护理。疼痛是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 且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 但通常发生于安静和睡眠过程中。此时, 患者应适当应用镇痛药物, 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对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是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 则显示梗死范围较大, 需要入院接受治疗。第三, 原发疾病护理。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原发病是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发原因, 在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适量应用止痛剂和镇静剂, 嘱患者避免过度屏气, 保持心情放松, 避免疼痛诱发休克和心律失常问题。受到急性缺氧的影响, 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心肌坏死现象, 因而吸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在没有慢性支气管疾病及肺部疾病的情况下 应及时接受持续性的高流量吸氧治疗, 以改善心肌梗死症状[3]。第四, 饮食护理。饮食习惯不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其主要病理学依据为血流动力学, 患者临床治疗后, 心功能和心搏出量会受到影响, 因而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饮食护理方案, 以低盐和低胆固醇饮食为主, 嘱患者多食膳食纤维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第五, 心理护理。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常会因担心预后而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此时, 系统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向其说明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治疗和预后情况, 使其保持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第六, 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嘱其转变生活方式, 指导其掌握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措施。同时,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预防便秘诱发的尿潴留、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等问题。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若P
3 讨论
心肌梗死(AMI)是突然性冠状动脉闭塞诱发的一种冠脉血流阻碍性疾病, 该疾病的发生会致使患者出现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心肌坏死症状。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发病迅速, 病情较为严重, 因而院前死亡率明显偏高, 所以, 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 对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 以及临床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 急性期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应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 对患者呼吸、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保持高流量吸氧, 在此基础上, 改善患者饮食结构, 根据患者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和情绪状态的不同, 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提高其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 刘欧华. 98例老年人心肌梗死及其护理探讨.求医问药, 2012, 10(7): 753-754.
[2] 金莲姬,金莲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中国保健营养, 2013,23(2):874-875.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使用 护理
静脉套管针又称静脉留置针。它是由不锈钢的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针进入血管后,抽出针芯,反将软的外套管留置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方法。
目前市场上的留置针的种类有4大类。(1)传统型:常规型留置针,加药壶型留置针。(2)整体型:头皮式留置针、密闭式留置针。(3)安全型:安全常规留置针、安全头皮留置针。(4)防逆流型:防逆流常规式留置针、防逆流密闭式留置针。不同类型,舒适度不同,易引起静脉炎的不适感也就不同,通常越细的针,引起静脉炎的几率就越小,越容易被接受,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儿童。
1.使用方案
1.1输液前的准备 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苦练基本功,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掌握老年人脱水、肥胖、水肿、血管脆弱、弹性较差等不同病人的血管特点,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精心护理患者,使患者在整个输液中感到舒适,无负担和压力。
1.2输液血管的选择 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且易于固定位置。对于血管普遍较差的老年患者,存在血管较细、较脆、弯曲不直、不明显或皮肤菲薄、弹性差等状况,我们经临床经验总结,对老年患者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进针角度和不同的穿刺手法,从最大的程度上给予患者减轻痛苦。
1.3不同类型的老年患者进针手法
⑴肥胖型:血管深,血管不明显,只能看到浅绿色的血管走向的痕迹,但皮肤弹性好,此类型的患者,首先要绷紧皮肤,动作要缓慢,试控性进针,见回血之后,放平进针角度,再进2mm至3mm退针,退针送软管时,左手一定要绷紧皮肤,根据血管走行、长短,选择进入软管的长度,一般不全部进去,软管根部要保留2mm-3mm左右距离,以免根部与穿刺点连接处在活动后产生摩擦引起局部红肿不适。
⑵水肿型:此类型患者皮肤菲薄,外观看不到血管走行,首先选择血管走行部位,轻轻按压感觉压下去是否有血管通过,如果确定有血管通过,再扎上止血带,然后继续轻轻按压该部位后,长度大约5cm左右,以确保进针时,一能看清血管;二没有过多的水肿组织阻挡进针角度。将血管上水肿组织内的水分轻轻挤压到血管两侧,使血管暴露,然后常规快速消毒快速进针,尽量缩短消毒时间和进针时间。如果水肿回弹较快,且阻挡血管观看不明显时,则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同时常规消毒左手食指及中指,在操作前,用消毒后的手指再次按压。
⑶营养不良偏瘦型:此类型又分两种:第一种是:血管粗细尚可,但皮肤薄且血管弹性较差,一穿刺,多数可有针眼处渗血,或穿刺部位针眼有少许瘀青,但不影响输液,可以在针眼处先贴上四分之一张水溶胶敷贴,再在其上面贴上留置针贴膜二次覆盖固定留针,此法既可缓解针眼处的瘀青,又可以使给液正常完成。第二种:外周血管尤其是手背及前臂内血管均较细,似毛细血管。如果进针血管容易破,且穿刺不成功,造成局部青紫瘀血。此类型患者应先指导包扎止血带后触摸桡静脉,或贵要静脉走行的血管,此部位往往看不到血管。但可以触摸到一小段或更长的一些与皮肤颜色一致,但弹性尚可的血管,选择此血管穿刺相对成功率较高。
2讨论
2.1老年人置留针输液的必要性 对需要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若采用普通针头行静脉输液不利,成功率低,反复穿刺,保留时间短,会造成老年患者血管的损伤,局部皮下瘀血等等现象,这不仅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老年患者疾病病种比较多,病情复杂,变化快,采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以上弊病,还能为危重患者在抢救时开辟静脉区绿色通道。
2.2溶检患者的留置针静脉采血,既减少多次反复采血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在溶栓过程中抽血后按压不当,针眼处出现瘀青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又能按时完成血标本的留取。
留置针的好处:
(1)可以保护血管,减少反复多次穿刺。
(2)肢体不受限制。
(3)可以留针采血,穿刺前不排液,穿刺成功后采血后用生理盐水冲血干净后再连接输液管,减少二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2.3输液后的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尽量抬高肢体,避免肢体下垂及提较重物,减少留针回血。
(2)随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若出现上述症状立刻给予超薄贴,贴敷处理。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急性期救治;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94-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多导致恶劣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反复发作。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现代内科领域中的一个新的临床综合征,老年COPD所致肺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慢性肺心病的早期表现是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特别是活动后或在寒冷季节里症状更为明显;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气喘、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右心衰竭症状,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肝肿大伴压痛,肝颈反液压征阳性,水肿和腹水,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我院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期心力衰竭,加之科学的护理措施,取得了可喜的疗效,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肺心病急性期心力衰竭患者40例的病历资料,男28例,女12例,年龄59-84岁。其中心功能不全Ⅱ级28例,Ⅲ级12例,肺功能不全Ⅰ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10例。患者均有咳嗽、咯痰、胸闷、喘息、水肿等症状。将患者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平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40例患者首先接收常规治疗,均采用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利尿消肿、低流量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45ml,鲁南欣康针单硝酸异山梨酯针20mg,5-8ml/h,用微量泵泵入,每小时监测血压、心率,根据血压调整输液速度,如血压低,加入多巴胺注射液20mg,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护士每日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咳嗽、咯痰、喘息、水肿等症状和体征及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脏彩超等检查。
1.3护理措施
1.31护理人员做好严密护理观察。按时、准确记录24h尿量、尿色;观察水肿,并于心衰引起的水肿相鉴别;关注尿比重、尿素氮、肌肝、血气分析的检查结果;观察患者食欲,巩膜是否黄染,肝区是否压痛;观察面色是否苍白,呕吐物颜色,柏油样大便;给患者肌肉注射1.32加强重要器官的护理
输液严格控制滴速,以不超过40滴/min为宜, 根据医嘱及时使用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利尿药。首先要是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应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做好口腔护理,注意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加强对吸痰管、氧气导管、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官等的消毒;要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如病情确实需要,也应减少剂量,并注意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尿量、颜色的变化、对需要导尿或保留导尿的患者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坏的药物,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消炎药、预防性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硫糖铝类制酸或胃黏膜保护药,以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应密切注意患者神志改变,禁止使用镇静剂,以防止发生呼吸抑制。合理正确氧疗以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发生医源性高碳酸血症;保持干燥、光滑,用爽身粉或滑石粉涂于肌肤,即时更换床单,定时翻身,防止损伤及褥疮;由于COPD肺心病患者病程长、优质差、易反复发生、住院次数多、医疗费用高,给家属带来经济负担,部分患者存在有忧郁、焦虑、失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1]。因此,护士应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对疾病影响,做好心理护理。热情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和劝慰,鼓励患者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取得他们的合作,使之利于疾病的转归。
2.治疗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中15例患者显效,患者咳嗽、咯痰、胸闷、喘息、心悸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缺氧、肺部音、肝大、水肿等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率100次/min以下;5例患者治疗有效,患者咳嗽、咯痰、胸闷、喘息、心悸等症状减轻,缺氧、肺部音、肝大、水肿等体征减轻。显效率75%,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26%,有效率50%,24%的患者治疗无效,患者咳嗽、咯痰、胸闷、喘息、心悸等症状减轻不明显或加重,缺氧、肺部音、肝大、水肿等体征减轻不明显或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为二硝酸异山梨酯的主要生物活性代谢物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单硝酸异山梨酯释放氧化氮,氧化氮与内皮舒张因子相同,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细胞内的环鸟苷酸增多,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动脉和静脉扩张,对静脉的扩张作用更强。静脉扩张使血液潴留在外周,回心血量减少,左室舒张末压和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减低。动脉扩张使外周血管阻力、收缩期动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减低。冠状动脉扩张,使冠脉灌注量增加。总的效应是使心肌耗氧量减少,供氧量增多,心绞痛得以缓解。老年人、肝功能或肾功能损害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清除率与健康年轻人无区别。单硝酸异山梨酯在血清中脱硝基后形成异山梨醇和右旋山梨醇,由尿中排出。肺心病患者年龄普遍偏大,体质交差,反复发作较多,心功能受损严重,常伴发心衰;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临床用于肺心病的长期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发作,可以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供氧量,从而改善心衰,副作用小,用药安全。
常见心理问题及针对性护理
焦虑、急躁: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后前3天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针对性护理,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建立好护患关系,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患者,男,61岁,平素自觉身体健康,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水平缺乏认识,经用心理护理,患者接纳了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自卑、寂寞、孤独: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患者。这类患者多为丧偶、子女不孝顺等,表现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患者感到非常孤独、自卑、寂寞,表现对医护人员特别客气,絮絮叨叨,与病友间不善沟通,过分关注自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针对性护理,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这类患者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运用倾听方法,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患者,女,68岁,临床诊断“多发性脑梗死”。1年内反复住院4次,丧偶,患者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她交谈,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右侧肢体的康复锻炼,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患者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患者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她多和别人接触,换位思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患者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消除了自卑感,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多疑、多虑及情绪不稳:多疑、多虑是老年慢性患者心理疾病的又一特征。这类患者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同时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针对性护理,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针对老年人多疑、多虑及情绪不稳的心理,首先,护理人员必须懂得心理学知识,掌握沟通心理过程,在与患者交往中,观察患者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发出的信息患者是否理解,理解后是否接受,及时发现沟通中出现的偏差,因势利导使交流有序进展。同时,护士的形象在护患沟通中也起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沟通技巧。患者,男,81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1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原因。然而患者自觉身体多处不适,对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满意。对此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患者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患者入院前一天与人吵架有关,并作了适度的保证性说明,2天后患者高兴出院。
恐惧及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病情加重或癌症晚期患者。针对性护理,关心――支持――鼓励。患者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对这类患者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向患者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患者,男,76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新病,且反复住院,思想负担较重,认为自己得了癌症,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经与家属配合,关心患者,讲清道理及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2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