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影视文学策划范文

影视文学策划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影视文学策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影视文学策划

篇1

自训是学生按照主助训教师的知识讲授、课堂训练及要求,自己进行训练的过程。自训是教学实训的重要构成,是根据实训必须由被训者主动参与才能完成这一根本规定性而设立的。比如说市场调查与分析,被训者自己不按要求去做,他就不可能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也不可能提高相应的能力。因此说,没有自训,则谈不上有效的实训。学生自训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纳入实训教学管理,自训由各有分工的自训教师予以组织指导,自训教师多由学生辅导员承担。主、助、自训三位一体,彼此关联,实现共同实训目的。一般说,其顺序和时间安排:每单元8~10课时。主训先行,2~4课时;自训继之,4~6课时;助训教师在学生自训中发现问题,搜集案例,选取学生作业,作为助训课题,助训2课时在自训后进行,对自训点评;助训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根据助训点评,再进一步的自我训练与纠正。经过这样的三位一体训练程序,有讲授,有实训示范,有实训要求,有实训点评,并有进一步助训和自训,保证每一步都严密组织,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训练。

二、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实训方法

三位一体的实训方式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实训,但要保证实训质量和效果就仍需在主训、助训和自训中的有效组织、监督和指导。我们采取了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实训教学方法。

1.演示。演示分为主训演示、助训演示、自训演示。主训演示由主训教师进行,经常采用三种形式:一是成案演示,即根据实训要求,选取对应能力要点的代表案例,通过讲述、声像播放演示,使助训教师及学生在成功的案例演示中,领悟、确认能力实训目标,在参照与仿照中建立能力样式,并形成样式努力;二是教师预设性演示,即根据实训要求,教师预先设定相应情境,提出情境性能力实训课题,现场进行演示以及精要性讲解说明,使助训教师及学生受到启发与指导,从而参照或仿照进行;三是学生在自训过程中进行的预设性演示,即学生根据主训教师预留课题,利用声像摄录系统录制的自训课件,由主训教师在主训课上演示,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接受实训。助训演示,由助训教师进行。助训演示分为预设性演示与学生现场演示。预设性演示以学生自训的成果为主进行加工制作,由助训老师按课题需要及主训要求进行演示讲解,选择性在其中,代表性也在其中。现场演示,即提出课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自训演示,由学生根据主助训教师所留课题,在自训过程中进行,学生间互相演示,互相纠正,自训教师予以组织和必要指导。

2.讨论。讨论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就实训课题进行讨论,就如何演示导论,就演示情况讨论,对点评及反馈情况进行讨论,要发言,要写提纲,讨论中有分析、有说明、有论证、有技巧等,并要求学生以演示助讨论。这样的讨论本身就是能力的综合实训与展示。

3.点评。点评,即对演示及讨论做出评论,点评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学生间互评。点评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必须按照实训课题主题进行点评。

4.反馈。反馈,是启发、引导的重要方式,是实训要求与实训状况的交流,通过反馈看实训达到的程度。学生通过反馈按演示标准进行自我调整,反馈的过程是实训效果对象化,是实训行为对象化,反馈的手段是互查互看,通过声像摄录,学生自视自听,发现问题自己校正,也可以由教师指出,并给与针对性修正意见。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 跨文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2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多,社会对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学习者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纯正的发音、大量的词汇、正确的语法规则,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及思维模式,无障碍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外人员进行交流。传统的只重语言知识点讲解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时期的要求,跨文化教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不同文化背景差异的敏感性。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接受跨文化教育的前提,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运用所学语种的文化内涵,促进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协助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丰富自身的综合性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自身的汉文化和英文化修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自身对汉英文化的理解力、洞察力,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跨文化意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对教材中涉及英语国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等西方文化内容,以生动的实例向学生加以介绍,让学生体会汉英差异,激起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实际教学法,通过创设交际语境,给学生提供英语交际机会,让学生变成英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互联网上有很多实用的自主学习材料,教师通过筛选可以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英语学习网站,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主动了解西方文化,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语言交流,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差异,不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二、加强英语与汉语的对比教学

跨文化交际不仅要具备识别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理解语言及非语言行为所表示的文化意义,能够根据场合选择恰当的习惯用语,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更要自身具备一定的本民族文化底蕴和背景,并通过语言交流,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递给对方,达到文化沟通交流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西方文化的传授,更要帮助和督促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并通过对比教学,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让学生明确语言与思维的相关性,了解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对表面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差异性分析,让学生体验英语和汉语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内容,进行个案分析,或者利用影视片断对英语国家的世界观、时间观等进行专题解析,让学生体味中西文化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理解对方语言文化的内涵。这方面可选择的资源很多,如《Family Album,U.S.A》采用的是“电视影集”的组织形式,剧中人物发音清晰,体态语言丰富,蕴涵丰富的美国文化因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活化美语教材,很适合跨文化教学。在进行英语文化教育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大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了解本土文化特质,加强母语文化学习,并通过对传统节日等文化因素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语言所负载的不同文化内涵。

三、加大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力度

现在虽然大多数教师充分意识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教学中仍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语法和语言结构的讲解。究其根源,主要是很多学校仍以学生的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来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减少文化教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中理应对其有相应比重的检验手段,以督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预定话题的讨论、场景模拟来进行测试,创设各种学习交流机会让学生去体验不同语言负载的文化差异,通过组织活动,如戏剧、情景剧、总结汇报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强化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文化差异。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交往的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是新时期社会赋予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这一紧迫任务,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探索适合跨文化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实践、反思和归纳,以切实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228-01

中学校园属于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像化学、生物等课程中大多数需要在实验室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校园安全中不可忽略的环节。如何提高和培养教师、学生正确的理解和预防化学安全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化学实验室因条件限制、通风效果、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的维修等都可能导致事故隐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除了改善实验室建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化学老师、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养他们有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1 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见安全问题及预防

化学教师不仅要自己熟知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同时也要知道和教育学生遵守各项操作规定,并熟悉预防和应急常识。

(1)严格遵守操作规定,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如果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

(2)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对于不熟悉或是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试验中严格按剂量要求操作。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4)药品混入杂质引发的安全隐患。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5)确保实验室空气流通的畅通。如制氢气、乙烯、乙炔、二氧化硫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

(6)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选择安全性好、毒性低、不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化学实验。

2 化学实验中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

2.1 割伤

在实验中学生会用到大量的玻璃仪器,由于疏忽操作会导致割伤,采用消毒棉棍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小心取出伤口中的残余玻璃碎屑,用蒸馏水洗净,然后将红药水涂上碘酒或其他消毒剂,或按紧伤口,并做简单的包扎。若伤口比较严重,出血较多时,可在伤口上部扎上止血带,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2 烫伤和烧伤

轻度的烫伤或烧伤,可用药棉棍浸90-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高锰酸钾溶液擦伤处至皮肤变为棕色,然后涂上烫伤药膏。较严重的烫伤或烧伤,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伤处,立即送医院治疗。

3 化学灼伤

发现化学烧伤后,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随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15-20分钟。应于最短时间内进行冲洗,冲洗抢救如同救火,要争分夺秒,冲洗需要反复而彻底地进行。有条件时边冲洗边用pH试纸不断测定创面的酸碱度,一直冲洗到中性(PH=7)。

(1)干石灰或浓硫酸烧伤,不得先用水冲洗。因它们遇水反而放出大量的热,会加重伤势。可先用干布(纱布或棉布)擦试干净后,再用清水冲洗。

(2)如确定是酸碱类化学烧伤,慎用低浓度的弱酸、弱碱进行中和处理。酸性烧伤可用清水或2%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溶液冲洗;碱性烧伤可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冲洗,冲洗后涂上油膏,并将伤口扎好。重者送医院诊治。

(3)溴灼烧,应立即用石油醚或苯洗去溴液。或先用水冲洗,在用碳酸氢钠溶液洗,然后再用甘油涂抹,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可对着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内注视片刻。

(4)氢氟酸烧伤,氢氟酸不但能腐蚀皮肤、组织和器官,还可腐蚀至骨骼。经常是麻痹1-2小时后才感到疼痛。万一被氢氟酸(包括氟化物,它们能水解成氢氟酸)烧伤,应立即用水冲洗几分钟,然后在伤口处敷以新解配制的20%MgO甘油悬浮液。

(5)试剂溅入眼入,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治疗。

篇4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文化渗透;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81-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影响着语言,二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培养学生跨语言交流能力,最终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渗透时,教师更要注意方法,多策并举,以防学生将文化混淆,不利于其学习。

一、结合词汇,认识差异

教师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可以从词汇入手,让学生认识文化的差异并能熟记于心。汉语和英语最直观的差异便是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因此,在遇到这种词语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比如,在四年级上册“I like dogs”单元中,课本上的人物提到了“dog”这一单词,也就是“狗”。狗在我们的中国成语中往往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丧家之犬等。但是在英美文化里,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在一些词组或句子中可以指代人,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的一天)”等。再如,在三年级上册“Color”单元中,各种颜色在我国文化中与情绪的关系并不大,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代表忧郁的blue(蓝色)、代表软弱的yellow(黄色)、代表忌妒的green(绿色)都与人的各种情绪或性格密切相关,这与我国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是有很大差异的。只有了解了这些单词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准确地判断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并进行交流。在新课教学或者试题讲解的过程中,遇到在中英文中差异较大的词汇,教师就可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还能认识到中美文化的差异。

二、交流比较,增强渗透

教师要注意在交际过程中的比较与渗透,将这类句子所蕴含的英美文化内涵和中国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增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比如,在三年级上册“Happy New Year”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中美文化背景下在接受礼物时不同的做法。在中国,人们会把礼物收好道谢,待到客人离开后才会打开。但是在美国,人们会在赠送礼物的人的面前拆开礼物,然后真挚地说:Thank you.教师可将这种交际的差异进行拓展。在接受别人的赞美时,我国人的表现通常是十分谦虚而且低调的,但是在美国,人们受到赞美时,同样会表示感谢说:Thank you.如果是关系比较紧密的朋友,还会说“You don’t know how hard I was working”等,表示自己为这个结果付出了很多努力。教师在一次考试题的讲解中遇到了“How do you do?”这种打招呼的句子。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向学生拓展中美文化下打招呼的差异。在中国,打招呼通常是假问别人“是否吃饭”“要去哪里”这种并不在意结果的问句,但是跟美国人打招呼就不能这么说了,这样的说法会让他们误以为你邀请他们吃饭、打探他们的隐私或者根本就是废话。美国人打招呼时通常会说“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或者“Hello”等表示问好的话。中美两种文化下的交际其实有诸多不同,学生在比较中学习,通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题活动,切身体验

英语有一句谚语: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名言,那就是――实践出真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部分提到的词汇及交际用语后,教师应当及时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切实体验英语中渗透出的文化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西方节日举办小的主题活动,如万圣节前夜活动、欢度圣诞、复活节滚彩蛋等,让学生们能在浓厚的节日气息下感受西方文化。学生可以互赠礼物,像西方人那样拆开礼物,大声说“Thanks”;也可以假装自己是来自不同职业的人,用Mr和Ms来称呼彼此,共度圣诞,装饰圣诞树,唱“Merry Christmas Song”;还可认真计算今年的复活节是哪一天,然后带着装饰好的彩蛋进行滚彩蛋的活动。教师可在活动前一天或者滋欤把活动中可能用到的和活动有关的词汇或者句子给学生讲解清楚,以便他们能在活动中尽量用英语交谈。这样的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切身体验西方文化,有非常好的文化渗透效果。虽然举办这样的主题活动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它所带给学生们的体验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节日气氛的营造,否则可能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意多策并举,从词汇、交际的差异入手,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再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文化差异,便可达到较好的文化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一、新世纪的英美文化教学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课堂教学

既然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美文化概况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Swain就已经提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人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人,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更进一步的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并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补充盲点的欲望,从教材教法各环节着手营造输出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输入的内容用英语表达。根据这一理念,将一门单纯英美文化概况课变成一门融阅读与口语为一体的课程,是可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将阅读课程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包括专有词汇、句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关信息的学习,进行知识的输入,同时加以阅读技巧的训练,再通过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口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借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概况等相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提提高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及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输入,再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又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实现知识的输出,从而实现读与说两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信息点,从而从容输出的过程。

(二)交互式教学的读说策略

1、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英美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性输入的学习,阅读是必经的过程。各种相关的主题,包括国家历史背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学发展,以及体育活动,外交政策、节日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天罗地网,涉及到了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详尽地阅读,才能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由内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质。因此,文化概况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读方式,还让他们了解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词汇尤其是专有名词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较为典型的短语和句型。倘若光读而不练,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地运用所阅读到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阅读与相关课外文化阅读材料,以量促学,以量促质。除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根据课本单元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讲授英国媒体报章单元时,可以适当地介绍报刊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报刊。学习教育体制的同时,可以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就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学习文学单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节选或文章,从而拓展文化阅读的点、面、线。师生共同面对阅读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联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将收集课外文本材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要点总结、概要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分享与反馈,自然而然地,从知识的输入活动转化为一种输出活动。

2、知识输出的训练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将所了解的文字内容装载进大脑,并用各种方式将它消化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学,除了阅读学训练之外,还必须有口语训练和写作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输出活动。

针对口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个人与团队两种方式的对话,角色扮演,口头复述 ,主题演说以及辩论、翻译、演讲、报告、讲解等多种灵活的口语活动,从而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将阅读的输入活动与口语的输出活动合为一体。但除了依托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口语活动,还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功能,通过影视教学来加强这种文化环境与语言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播放适合教学单元环节的影视视频,既能营造语言氛围又能创造出原汁原味风土人情的文化环境,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还能与学生就视频内容结合教学专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展开更多的口语练习。比如介绍英国皇室时可以通过影片《国王的演讲》、《女王》等视频片段,而学习政体党派单元时可以播放《铁娘子》、以及首相卡梅尔的演讲视频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小游戏来进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比如节日单元可以让学生们制作感恩节海报、制作复活节彩蛋甚至万圣节面具,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与介绍,甚至进行表演;又或者让学生们制作国家地区地图,分述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文化特质等内容,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游戏策略来操练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抽签、抢答、选答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力,促进学生认知的进步与提升,增进学生刨新意识与潜能的发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不仅如此,在完成了所有的口语活动之后达到还可以让学生们将陈述过的主题书写报告或摘要、评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再一次梳理与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