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影视文学策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自训是学生按照主助训教师的知识讲授、课堂训练及要求,自己进行训练的过程。自训是教学实训的重要构成,是根据实训必须由被训者主动参与才能完成这一根本规定性而设立的。比如说市场调查与分析,被训者自己不按要求去做,他就不可能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也不可能提高相应的能力。因此说,没有自训,则谈不上有效的实训。学生自训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纳入实训教学管理,自训由各有分工的自训教师予以组织指导,自训教师多由学生辅导员承担。主、助、自训三位一体,彼此关联,实现共同实训目的。一般说,其顺序和时间安排:每单元8~10课时。主训先行,2~4课时;自训继之,4~6课时;助训教师在学生自训中发现问题,搜集案例,选取学生作业,作为助训课题,助训2课时在自训后进行,对自训点评;助训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根据助训点评,再进一步的自我训练与纠正。经过这样的三位一体训练程序,有讲授,有实训示范,有实训要求,有实训点评,并有进一步助训和自训,保证每一步都严密组织,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训练。
二、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实训方法
三位一体的实训方式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实训,但要保证实训质量和效果就仍需在主训、助训和自训中的有效组织、监督和指导。我们采取了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实训教学方法。
1.演示。演示分为主训演示、助训演示、自训演示。主训演示由主训教师进行,经常采用三种形式:一是成案演示,即根据实训要求,选取对应能力要点的代表案例,通过讲述、声像播放演示,使助训教师及学生在成功的案例演示中,领悟、确认能力实训目标,在参照与仿照中建立能力样式,并形成样式努力;二是教师预设性演示,即根据实训要求,教师预先设定相应情境,提出情境性能力实训课题,现场进行演示以及精要性讲解说明,使助训教师及学生受到启发与指导,从而参照或仿照进行;三是学生在自训过程中进行的预设性演示,即学生根据主训教师预留课题,利用声像摄录系统录制的自训课件,由主训教师在主训课上演示,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接受实训。助训演示,由助训教师进行。助训演示分为预设性演示与学生现场演示。预设性演示以学生自训的成果为主进行加工制作,由助训老师按课题需要及主训要求进行演示讲解,选择性在其中,代表性也在其中。现场演示,即提出课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自训演示,由学生根据主助训教师所留课题,在自训过程中进行,学生间互相演示,互相纠正,自训教师予以组织和必要指导。
2.讨论。讨论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就实训课题进行讨论,就如何演示导论,就演示情况讨论,对点评及反馈情况进行讨论,要发言,要写提纲,讨论中有分析、有说明、有论证、有技巧等,并要求学生以演示助讨论。这样的讨论本身就是能力的综合实训与展示。
3.点评。点评,即对演示及讨论做出评论,点评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学生间互评。点评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必须按照实训课题主题进行点评。
4.反馈。反馈,是启发、引导的重要方式,是实训要求与实训状况的交流,通过反馈看实训达到的程度。学生通过反馈按演示标准进行自我调整,反馈的过程是实训效果对象化,是实训行为对象化,反馈的手段是互查互看,通过声像摄录,学生自视自听,发现问题自己校正,也可以由教师指出,并给与针对性修正意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 跨文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2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多,社会对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学习者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纯正的发音、大量的词汇、正确的语法规则,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及思维模式,无障碍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外人员进行交流。传统的只重语言知识点讲解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时期的要求,跨文化教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不同文化背景差异的敏感性。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接受跨文化教育的前提,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运用所学语种的文化内涵,促进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协助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丰富自身的综合性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自身的汉文化和英文化修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自身对汉英文化的理解力、洞察力,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跨文化意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对教材中涉及英语国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等西方文化内容,以生动的实例向学生加以介绍,让学生体会汉英差异,激起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实际教学法,通过创设交际语境,给学生提供英语交际机会,让学生变成英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互联网上有很多实用的自主学习材料,教师通过筛选可以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英语学习网站,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主动了解西方文化,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语言交流,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差异,不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二、加强英语与汉语的对比教学
跨文化交际不仅要具备识别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理解语言及非语言行为所表示的文化意义,能够根据场合选择恰当的习惯用语,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更要自身具备一定的本民族文化底蕴和背景,并通过语言交流,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递给对方,达到文化沟通交流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西方文化的传授,更要帮助和督促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并通过对比教学,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让学生明确语言与思维的相关性,了解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对表面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差异性分析,让学生体验英语和汉语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内容,进行个案分析,或者利用影视片断对英语国家的世界观、时间观等进行专题解析,让学生体味中西文化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理解对方语言文化的内涵。这方面可选择的资源很多,如《Family Album,U.S.A》采用的是“电视影集”的组织形式,剧中人物发音清晰,体态语言丰富,蕴涵丰富的美国文化因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活化美语教材,很适合跨文化教学。在进行英语文化教育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大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了解本土文化特质,加强母语文化学习,并通过对传统节日等文化因素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语言所负载的不同文化内涵。
三、加大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力度
现在虽然大多数教师充分意识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教学中仍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语法和语言结构的讲解。究其根源,主要是很多学校仍以学生的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来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减少文化教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中理应对其有相应比重的检验手段,以督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预定话题的讨论、场景模拟来进行测试,创设各种学习交流机会让学生去体验不同语言负载的文化差异,通过组织活动,如戏剧、情景剧、总结汇报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强化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文化差异。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交往的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是新时期社会赋予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这一紧迫任务,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探索适合跨文化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实践、反思和归纳,以切实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228-01
中学校园属于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像化学、生物等课程中大多数需要在实验室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校园安全中不可忽略的环节。如何提高和培养教师、学生正确的理解和预防化学安全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化学实验室因条件限制、通风效果、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的维修等都可能导致事故隐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除了改善实验室建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化学老师、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养他们有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1 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见安全问题及预防
化学教师不仅要自己熟知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同时也要知道和教育学生遵守各项操作规定,并熟悉预防和应急常识。
(1)严格遵守操作规定,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如果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
(2)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对于不熟悉或是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试验中严格按剂量要求操作。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4)药品混入杂质引发的安全隐患。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5)确保实验室空气流通的畅通。如制氢气、乙烯、乙炔、二氧化硫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
(6)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选择安全性好、毒性低、不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化学实验。
2 化学实验中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
2.1 割伤
在实验中学生会用到大量的玻璃仪器,由于疏忽操作会导致割伤,采用消毒棉棍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小心取出伤口中的残余玻璃碎屑,用蒸馏水洗净,然后将红药水涂上碘酒或其他消毒剂,或按紧伤口,并做简单的包扎。若伤口比较严重,出血较多时,可在伤口上部扎上止血带,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2 烫伤和烧伤
轻度的烫伤或烧伤,可用药棉棍浸90-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高锰酸钾溶液擦伤处至皮肤变为棕色,然后涂上烫伤药膏。较严重的烫伤或烧伤,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伤处,立即送医院治疗。
3 化学灼伤
发现化学烧伤后,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随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15-20分钟。应于最短时间内进行冲洗,冲洗抢救如同救火,要争分夺秒,冲洗需要反复而彻底地进行。有条件时边冲洗边用pH试纸不断测定创面的酸碱度,一直冲洗到中性(PH=7)。
(1)干石灰或浓硫酸烧伤,不得先用水冲洗。因它们遇水反而放出大量的热,会加重伤势。可先用干布(纱布或棉布)擦试干净后,再用清水冲洗。
(2)如确定是酸碱类化学烧伤,慎用低浓度的弱酸、弱碱进行中和处理。酸性烧伤可用清水或2%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溶液冲洗;碱性烧伤可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冲洗,冲洗后涂上油膏,并将伤口扎好。重者送医院诊治。
(3)溴灼烧,应立即用石油醚或苯洗去溴液。或先用水冲洗,在用碳酸氢钠溶液洗,然后再用甘油涂抹,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可对着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内注视片刻。
(4)氢氟酸烧伤,氢氟酸不但能腐蚀皮肤、组织和器官,还可腐蚀至骨骼。经常是麻痹1-2小时后才感到疼痛。万一被氢氟酸(包括氟化物,它们能水解成氢氟酸)烧伤,应立即用水冲洗几分钟,然后在伤口处敷以新解配制的20%MgO甘油悬浮液。
(5)试剂溅入眼入,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治疗。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文化渗透;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81-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影响着语言,二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培养学生跨语言交流能力,最终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渗透时,教师更要注意方法,多策并举,以防学生将文化混淆,不利于其学习。
一、结合词汇,认识差异
教师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可以从词汇入手,让学生认识文化的差异并能熟记于心。汉语和英语最直观的差异便是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因此,在遇到这种词语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比如,在四年级上册“I like dogs”单元中,课本上的人物提到了“dog”这一单词,也就是“狗”。狗在我们的中国成语中往往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丧家之犬等。但是在英美文化里,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在一些词组或句子中可以指代人,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的一天)”等。再如,在三年级上册“Color”单元中,各种颜色在我国文化中与情绪的关系并不大,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代表忧郁的blue(蓝色)、代表软弱的yellow(黄色)、代表忌妒的green(绿色)都与人的各种情绪或性格密切相关,这与我国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是有很大差异的。只有了解了这些单词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准确地判断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并进行交流。在新课教学或者试题讲解的过程中,遇到在中英文中差异较大的词汇,教师就可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还能认识到中美文化的差异。
二、交流比较,增强渗透
教师要注意在交际过程中的比较与渗透,将这类句子所蕴含的英美文化内涵和中国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增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比如,在三年级上册“Happy New Year”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中美文化背景下在接受礼物时不同的做法。在中国,人们会把礼物收好道谢,待到客人离开后才会打开。但是在美国,人们会在赠送礼物的人的面前拆开礼物,然后真挚地说:Thank you.教师可将这种交际的差异进行拓展。在接受别人的赞美时,我国人的表现通常是十分谦虚而且低调的,但是在美国,人们受到赞美时,同样会表示感谢说:Thank you.如果是关系比较紧密的朋友,还会说“You don’t know how hard I was working”等,表示自己为这个结果付出了很多努力。教师在一次考试题的讲解中遇到了“How do you do?”这种打招呼的句子。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向学生拓展中美文化下打招呼的差异。在中国,打招呼通常是假问别人“是否吃饭”“要去哪里”这种并不在意结果的问句,但是跟美国人打招呼就不能这么说了,这样的说法会让他们误以为你邀请他们吃饭、打探他们的隐私或者根本就是废话。美国人打招呼时通常会说“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或者“Hello”等表示问好的话。中美两种文化下的交际其实有诸多不同,学生在比较中学习,通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题活动,切身体验
英语有一句谚语: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名言,那就是――实践出真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部分提到的词汇及交际用语后,教师应当及时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切实体验英语中渗透出的文化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西方节日举办小的主题活动,如万圣节前夜活动、欢度圣诞、复活节滚彩蛋等,让学生们能在浓厚的节日气息下感受西方文化。学生可以互赠礼物,像西方人那样拆开礼物,大声说“Thanks”;也可以假装自己是来自不同职业的人,用Mr和Ms来称呼彼此,共度圣诞,装饰圣诞树,唱“Merry Christmas Song”;还可认真计算今年的复活节是哪一天,然后带着装饰好的彩蛋进行滚彩蛋的活动。教师可在活动前一天或者滋欤把活动中可能用到的和活动有关的词汇或者句子给学生讲解清楚,以便他们能在活动中尽量用英语交谈。这样的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切身体验西方文化,有非常好的文化渗透效果。虽然举办这样的主题活动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它所带给学生们的体验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节日气氛的营造,否则可能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意多策并举,从词汇、交际的差异入手,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再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文化差异,便可达到较好的文化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一、新世纪的英美文化教学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课堂教学
既然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美文化概况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Swain就已经提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人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人,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更进一步的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并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补充盲点的欲望,从教材教法各环节着手营造输出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输入的内容用英语表达。根据这一理念,将一门单纯英美文化概况课变成一门融阅读与口语为一体的课程,是可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将阅读课程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包括专有词汇、句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关信息的学习,进行知识的输入,同时加以阅读技巧的训练,再通过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口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借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概况等相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提提高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及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输入,再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又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实现知识的输出,从而实现读与说两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信息点,从而从容输出的过程。
(二)交互式教学的读说策略
1、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英美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性输入的学习,阅读是必经的过程。各种相关的主题,包括国家历史背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学发展,以及体育活动,外交政策、节日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天罗地网,涉及到了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详尽地阅读,才能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由内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质。因此,文化概况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读方式,还让他们了解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词汇尤其是专有名词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较为典型的短语和句型。倘若光读而不练,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地运用所阅读到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阅读与相关课外文化阅读材料,以量促学,以量促质。除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根据课本单元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讲授英国媒体报章单元时,可以适当地介绍报刊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报刊。学习教育体制的同时,可以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就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学习文学单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节选或文章,从而拓展文化阅读的点、面、线。师生共同面对阅读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联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将收集课外文本材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要点总结、概要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分享与反馈,自然而然地,从知识的输入活动转化为一种输出活动。
2、知识输出的训练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将所了解的文字内容装载进大脑,并用各种方式将它消化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学,除了阅读学训练之外,还必须有口语训练和写作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输出活动。
针对口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个人与团队两种方式的对话,角色扮演,口头复述 ,主题演说以及辩论、翻译、演讲、报告、讲解等多种灵活的口语活动,从而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将阅读的输入活动与口语的输出活动合为一体。但除了依托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口语活动,还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功能,通过影视教学来加强这种文化环境与语言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播放适合教学单元环节的影视视频,既能营造语言氛围又能创造出原汁原味风土人情的文化环境,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还能与学生就视频内容结合教学专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展开更多的口语练习。比如介绍英国皇室时可以通过影片《国王的演讲》、《女王》等视频片段,而学习政体党派单元时可以播放《铁娘子》、以及首相卡梅尔的演讲视频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小游戏来进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比如节日单元可以让学生们制作感恩节海报、制作复活节彩蛋甚至万圣节面具,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与介绍,甚至进行表演;又或者让学生们制作国家地区地图,分述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文化特质等内容,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游戏策略来操练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抽签、抢答、选答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力,促进学生认知的进步与提升,增进学生刨新意识与潜能的发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不仅如此,在完成了所有的口语活动之后达到还可以让学生们将陈述过的主题书写报告或摘要、评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再一次梳理与实践应用。
论文摘 要:英美文化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将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转变为结合语言技巧与功能的复合型课程,可以令教学课堂充满灵活性,通过交互式多维的教学策略,进行文化知识“读”的输入,“说”的输出,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神经,将被动地吸收转化为主动的表达,以多样化的口语活动开展更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一、新世纪的英美文化教学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课堂教学
既然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美文化概况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Swain就已经提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人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人,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更进一步的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并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补充盲点的欲望,从教材教法各环节着手营造输出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输入的内容用英语表达。根据这一理念,将一门单纯英美文化概况课变成一门融“阅读”与“口语”为一体的课程,是可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将阅读课程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包括专有词汇、句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关信息的学习,进行知识的“输入”,同时加以阅读技巧的训练,再通过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口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借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概况”等相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提提高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及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输入”,再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又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实现知识的“输出”,从而实现“读”与“说”两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信息点,从而从容输出的过程。
转贴于 (二)交互式教学的读说策略
1、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英美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性输入的学习,阅读是必经的过程。各种相关的主题,包括国家历史背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学发展,以及体育活动,外交政策、节日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天罗地网,涉及到了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详尽地阅读,才能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由内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质。因此,文化概况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读方式,还让他们了解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词汇尤其是专有名词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较为典型的短语和句型。倘若光读而不练,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地运用所阅读到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阅读与相关课外文化阅读材料,“以量促学,以量促质。”除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根据课本单元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讲授英国媒体报章单元时,可以适当地介绍报刊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报刊。学习教育体制的同时,可以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就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学习文学单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节选或文章,从而拓展文化阅读的点、面、线。师生共同面对阅读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联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将收集课外文本材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要点总结、概要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分享与反馈,自然而然地,从知识的输入活动转化为一种输出活动。
2、知识输出的训练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将所了解的文字内容装载进大脑,并用各种方式将它消化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学,除了阅读学训练之外,还必须有口语训练和写作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输出活动。
针对口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个人与团队两种方式的“对话”,“角色扮演”,“口头复述 ”,“主题演说”以及辩论、翻译、演讲、报告、讲解等多种灵活的口语活动,从而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将阅读的输入活动与口语的输出活动合为一体。但除了依托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口语活动,还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功能,通过影视教学来加强这种文化环境与语言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播放适合教学单元环节的影视视频,既能营造语言氛围又能创造出原汁原味风土人情的文化环境,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还能与学生就视频内容结合教学专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展开更多的口语练习。比如介绍英国皇室时可以通过影片《国王的演讲》、《女王》等视频片段,而学习政体党派单元时可以播放《铁娘子》、以及首相卡梅尔的演讲视频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小游戏来进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比如节日单元可以让学生们制作感恩节海报、制作复活节彩蛋甚至万圣节面具,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与介绍”,甚至进行表演;又或者让学生们制作国家地区地图,分述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文化特质等内容,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游戏策略来操练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抽签、抢答、选答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力,促进学生认知的进步与提升,增进学生刨新意识与潜能的发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不仅如此,在完成了所有的口语活动之后达到还可以让学生们将陈述过的主题书写报告或摘要、评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再一次梳理与实践应用。
三、结语
凡是有交际目的、交际需求、交际对象的语言应用都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因此交互式的教学课堂能够令英美文化教与学事半功倍,而将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转变为结合了语言技巧与功能结合的复合型课程,令教学课堂充满了灵活性与变通性,通过“读”的输入,“说”甚至是“写”的输出,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神经,将被动地吸收转化为主动的表达,再借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与影视视频,创造一个浸入式的文化空间,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活动和游戏策略,能够开展出更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从而形成一种“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宫力.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4.
【关键词】全球化 交流 障碍 文化差异 策略
笔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两位年轻的中国美女到美国去旅行,走在繁华的曼哈顿街区,看到一对美国夫妇,两位美女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并嗲声地来一声英语招呼语“Hi!”,可谓声情并茂。他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这位美国女士破口大骂,恶语相向,这两位中国美女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这两位美女只知道“Hi!”是招呼语,但要考虑场合。如果是熟识的朋友用之完全可以使用它,如果女士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士向陌生男士来声“Hi”,这意味着勾引男士。所以这两位美女当着其妻子勾引她老公,遭谩骂是必然的。
任何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与使用,有利于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与范围。初始阶段应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初步的了解。英语教学中怎样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
一、从课文中获取
外研版教材有许多课文涉及到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知识。走进Book 5 Module 1你能领略到世界上第一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旖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走进Book 5 Module 10你能了解到艾尔斯岩的雄伟与神奇、悉尼歌剧院的独特的造型、考拉的憨厚可爱,还可知道艾尔斯岩在澳大利亚人心中的地位――艾尔斯岩就是澳大利亚人心中的图腾;Book 6 Module 2告诉我们英国初中学校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不能忽略“around the world”
外研版初中教材每个模块的第三单元都有“around the world”这个栏目。它就是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名人、风土人情等知识。但是有些英语教师往往认为这与考试无关,也不重要,所以只是随意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有的教师甚至根本不管它,没有纳入教学内容。事实上,此栏目涉及的领域较广,有些短文中的词汇生僻,学生独自阅读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学生缺乏自觉性,学习任务繁重,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去了解应了解的内容,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如何对待这个栏目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这个栏目的短文,如果理解有难度,老师加以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初中几乎每个模块有这样的短文,长期坚持下去,会让学生了解很多的国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也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学唱、欣赏英语歌曲
歌曲与人类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与文化,社会和人们的交际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歌曲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语言记忆的催化剂。同时歌曲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激发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语言创造力。英语歌曲中优美的旋律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歌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也为学习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提供了一定的素材。同时英语歌曲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水平。英语教师应当挑选一些适合中学生的中外英语名曲,让学生学习、欣赏。
四、重视节日的介绍与庆祝
不管中外节日来临,教师可以介绍其来历,告诉学生节日的英语表达以及庆祝方式。比如圣诞节(Christmas Day, December,25th),告诉学生西方国家的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节日期间全民放假,举国庆祝。在圣诞节这天,教师不妨装扮成圣诞老人给学生送点儿小小的礼物,让学生感知圣诞节的庆祝方式和节日乐趣。母情节(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都是感恩教育的好机会。万圣节(Halloween每年的11月1日)相当于中国的鬼节――月半节或七月半,这也是祭祀、缅怀先祖的节日。
五、归类记忆认识英语中的人名、地名、国名等
我们可要求学生经常观看英语版的各种地图,了解世界各国、首都、大城市的英语名字;还可以让学生留意词汇表后的人名、地名、书名、影视名等的词汇表。了解这些名称从表面上看似乎作用不大,但是熟知这些名称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全球意识。
六、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
让学生了解全球性的体育赛事以及各个国家及地区的体育强项,知晓奥运会(the Olympic Games)、亚运会(the Asian Games)、足球世界杯(FIFA)等大型体育赛事。乒乓球(the table tenis)是中国的国球,篮球(basketball)是美国的国球,NBA的赛事让美国人疯狂。我们不仅享受体育带给我们的快乐,还可以了解很多体育知识、学到英语词汇,还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
总之,文化的渗透形式多样,让学生对英汉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知晓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应该做什么、应该讲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讲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么讲,从而学到地道的英语,在交际中避免或减少错误,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比较;高校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高等英语教学工作取得显著进步,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育体制和整体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工作依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文化的缺失使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质量遭遇提升瓶颈,质量难以提升,大学生整体英语使用和操作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除此之外,作为一种重要研究和学习方法的文化比较思维一直没有引起各方的关注,受到传统工具理性主义思维的影响,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一直把应试教育作为其价值所在,教师在课堂上以语言知识结构教学为主,过于强调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而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基本情况令人担忧。
一、高校英语教学的文化比较价值
1.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比较的默会性价值
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选择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因此,英语教师在高效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做到经常营造言文化学习氛围,可以通过展示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节日礼仪等内容,给高效英语教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文化带来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的正确使用环境,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总而言之,在高效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将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在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化的要义。
2.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比较的融通性价值
一方面,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加快中西双方文化在地域范围上展开程度更深、水平更高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从高校英语教学的微观角度看,将不同的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十分必要,因为通过比较可以从更多的角度了解不同文化在发展环境、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多种文化,并且从当地基本情况出发,使认知更加理性,即“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1]。
3.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比较的应用性价值
之所以强调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活动要提高对文化比较的重视程度,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和运用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字工具的基础,而不只是为了应对某种考试学习。文化比较不仅仅是常用的研究手段,更强调其作为思维角度的作用,高校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解决当前教学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把文化比较这一方法运用到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此外,还要大力支持和倡导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介绍语言背后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英美文化的认识。
二、高校英语教学比较文化的现状
1.文化内容的复杂性导致文化比较研究水平较低
无论是哪种文化,自身都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英语文化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始终流行的主流文化,其内容更是复杂繁多,这就给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出更多的难题,如何找到英语教学活动文化比较的关键突破口一直是各方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对文化比较内容的关注程度不高,英语教学指导大纲也缺乏对相关教学安排的具体说明和规定,那么文化教学始终只能是语言教学的一种工具,其内在的强大活力和功能无法得到释放。
2.高校英语教师的比较文化思维和能力一般
尽管当前我国不断加强对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调整和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某些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守旧,直接导致教师选择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跟上新形势下对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特别是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比较文化思维可以说十分缺乏,不利于比较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比较文化观念的落实。
3.对母语文化的忽视
我国母语文化与英美文化相互独立、自成体系,造成二者语言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导致在文化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增加难度,难以建构富有创造性的文化比较思维结构。天然的文化分歧增加比较的难度,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英语教学忽视母语文化的存在价值。“汉语言教师与英语教师缺乏交流合作,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缺乏学习和培训,对学生的文化教学仅局限于零星的知识介绍,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导致学生缺失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的能力”[2]。
三、高校英语教学的比较文化推广策略
1.构建更加完善的高校英语教学制度体系
文化比较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离不开科学教学制度体系的维护。高校要注重对文化比较教学手段的顶层设计,通过研究和分析,确定科学合理、可行性高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案,为文化比较手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广泛使用构建良好、稳定的制度环境。牢牢抓住制度这个根本点,从整体上纠正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主体不符合现实需求的观点,促使其不审时度势、转变思想。除此之外,在科学英语教学制度体系的依托之下,还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和调整,选择互动性更强、效果更好的课堂模式,重视实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贴近生活实际,从亲身经历出发更好地感受英语语言文化的魅力。
2.注重教师文化比较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要使文化比较更好地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落实,必须保证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整体素质,积极地探索提高教师文化比较研究能力的各种可行性方法,结合教师特点,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活动。高校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是保证一切英语教学活动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此外,还要重视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研究能力,制造更多机会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其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从而使其获得较高水平的文化比较思维能力。
3.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与交流能力培养
高校英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由内因在事物变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英语教学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工具化的教学任务,但实际上是一个吸纳和传递文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选择那些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比较思维研究不同文化的特色内容,将大量经典著作、寓言故事引入教材,将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进行比较才能加深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印象”[3]。
四、结语
提高教师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运用文化比较方法的能力,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活动开展文化比较活动,通过对不同优秀文化的比较,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举措。为此,我们要把文化比较视角与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找到二者的最大公约数,培养优秀的英语教师参与文化比较活动,开发专业型人才,尽快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在更好地运用文化比较视角之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准,开发更多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汉英文化比较与英语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9):47.
[2]杨桦.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17):96.
论文摘 要:英美文化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将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转变为结合语言技巧与功能的复合型课程,可以令教学课堂充满灵活性,通过交互式多维的教学策略,进行文化知识“读”的输入,“说”的输出,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神经,将被动地吸收转化为主动的表达,以多样化的口语活动开展更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一、新世纪的英美文化教学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课堂教学
既然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美文化概况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Swain就已经提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人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人,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更进一步的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并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补充盲点的欲望,从教材教法各环节着手营造输出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输入的内容用英语表达。根据这一理念,将一门单纯英美文化概况课变成一门融“阅读”与“口语”为一体的课程,是可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将阅读课程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包括专有词汇、句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关信息的学习,进行知识的“输入”,同时加以阅读技巧的训练,再通过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口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借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概况”等相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提提高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及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输入”,再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又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实现知识的“输出”,从而实现“读”与“说”两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信息点,从而从容输出的过程。
(二)交互式教学的读说策略
1、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英美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性输入的学习,阅读是必经的过程。各种相关的主题,包括国家历史背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学发展,以及体育活动,外交政策、节日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天罗地网,涉及到了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详尽地阅读,才能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由内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质。因此,文化概况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读方式,还让他们了解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词汇尤其是专有名词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较为典型的短语和句型。倘若光读而不练,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地运用所阅读到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阅读与相关课外文化阅读材料,“以量促学,以量促质。”除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根据课本单元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讲授英国媒体报章单元时,可以适当地介绍报刊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报刊。学习教育体制的同时,可以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就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学习文学单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节选或文章,从而拓展文化阅读的点、面、线。师生共同面对阅读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联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将收集课外文本材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要点总结、概要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分享与反馈,自然而然地,从知识的输入活动转化为一种输出活动。
2、知识输出的训练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将所了解的文字内容装载进大脑,并用各种方式将它消化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学,除了阅读学训练之外,还必须有口语训练和写作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输出活动。
针对口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个人与团队两种方式的“对话”,“角色扮演”,“口头复述 ”,“主题演说”以及辩论、翻译、演讲、报告、讲解等多种灵活的口语活动,从而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将阅读的输入活动与口语的输出活动合为一体。但除了依托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口语活动,还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功能,通过影视教学来加强这种文化环境与语言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播放适合教学单元环节的影视视频,既能营造语言氛围又能创造出原汁原味风土人情的文化环境,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还能与学生就视频内容结合教学专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展开更多的口语练习。比如介绍英国皇室时可以通过影片《国王的演讲》、《女王》等视频片段,而学习政体党派单元时可以播放《铁娘子》、以及首相卡梅尔的演讲视频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小游戏来进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比如节日单元可以让学生们制作感恩节海报、制作复活节彩蛋甚至万圣节面具,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与介绍”,甚至进行表演;又或者让学生们制作国家地区地图,分述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文化特质等内容,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游戏策略来操练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抽签、抢答、选答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力,促进学生认知的进步与提升,增进学生刨新意识与潜能的发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不仅如此,在完成了所有的口语活动之后达到还可以让学生们将陈述过的主题书写报告或摘要、评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再一次梳理与实践应用。
论文摘 要:英美文化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将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转变为结合语言技巧与功能的复合型课程,可以令教学课堂充满灵活性,通过交互式多维的教学策略,进行文化知识“读”的输入,“说”的输出,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神经,将被动地吸收转化为主动的表达,以多样化的口语活动开展更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一、新世纪的英美文化教学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课堂教学
既然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美文化概况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Swain就已经提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人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人,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更进一步的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并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补充盲点的欲望,从教材教法各环节着手营造输出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输入的内容用英语表达。根据这一理念,将一门单纯英美文化概况课变成一门融“阅读”与“口语”为一体的课程,是可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将阅读课程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包括专有词汇、句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关信息的学习,进行知识的“输入”,同时加以阅读技巧的训练,再通过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口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借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概况”等相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提提高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及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输入”,再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又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实现知识的“输出”,从而实现“读”与“说”两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信息点,从而从容输出的过程。
(二)交互式教学的读说策略
1、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英美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性输入的学习,阅读是必经的过程。各种相关的主题,包括国家历史背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学发展,以及体育活动,外交政策、节日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天罗地网,涉及到了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详尽地阅读,才能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由内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质。因此,文化概况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读方式,还让他们了解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词汇尤其是专有名词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较为典型的短语和句型。倘若光读而不练,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地运用所阅读到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阅读与相关课外文化阅读材料,“以量促学,以量促质。”除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根据课本单元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讲授英国媒体报章单元时,可以适当地介绍报刊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报刊。学习教育体制的同时,可以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就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学习文学单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节选或文章,从而拓展文化阅读的点、面、线。师生共同面对阅读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联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将收集课外文本材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要点总结、概要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分享与反馈,自然而然地,从知识的输入活动转化为一种输出活动。
2、知识输出的训练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将所了解的文字内容装载进大脑,并用各种方式将它消化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学,除了阅读学训练之外,还必须有口语训练和写作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输出活动。
针对口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个人与团队两种方式的“对话”,“角色扮演”,“口头复述 ”,“主题演说”以及辩论、翻译、演讲、报告、讲解等多种灵活的口语活动,从而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将阅读的输入活动与口语的输出活动合为一体。但除了依托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口语活动,还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功能,通过影视教学来加强这种文化环境与语言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播放适合教学单元环节的影视视频,既能营造语言氛围又能创造出原汁原味风土人情的文化环境,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还能与学生就视频内容结合教学专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展开更多的口语练习。比如介绍英国皇室时可以通过影片《国王的演讲》、《女王》等视频片段,而学习政体党派单元时可以播放《铁娘子》、以及首相卡梅尔的演讲视频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小游戏来进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比如节日单元可以让学生们制作感恩节海报、制作复活节彩蛋甚至万圣节面具,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与介绍”,甚至进行表演;又或者让学生们制作国家地区地图,分述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文化特质等内容,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游戏策略来操练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抽签、抢答、选答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力,促进学生认知的进步与提升,增进学生刨新意识与潜能的发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不仅如此,在完成了所有的口语活动之后达到还可以让学生们将陈述过的主题书写报告或摘要、评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再一次梳理与实践应用。
三、结语
凡是有交际目的、交际需求、交际对象的语言应用都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因此交互式的教学课堂能够令英美文化教与学事半功倍,而将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转变为结合了语言技巧与功能结合的复合型课程,令教学课堂充满了灵活性与变通性,通过“读”的输入,“说”甚至是“写”的输出,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神经,将被动地吸收转化为主动的表达,再借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与影视视频,创造一个浸入式的文化空间,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活动和游戏策略,能够开展出更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从而形成一种“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宫力.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4.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88-01
高中英语教学不但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还要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不应当将英语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语言知识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文化意识培养教学观念
为了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文本”的教学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应当树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观。首先,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在正确理解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上,树立合理的教学理念。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中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研究英语的文化蕴含,理清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运用文化对比与语言对比掌握文化间的异同。其次,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关注文化意识培养的侧重性与层次性。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理解与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文化知识的灌输、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自觉意识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可以将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分割开来,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要求,合理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侧重点与层次。不能将文化意识的培养局限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应当注重深层次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最后,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培养。高中英语教学包括语言结构层次、结构文化层次与语用文化层次。教师应当从英语的语音、词汇与句子等不同层面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充分挖掘隐含在英语语言结构之中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彻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地通过语音、句子、文体等引导学生掌握蕴含在其中的文化意义。
二、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
中西方文化在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语言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各具特色,语言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反映在问候语、祝福语、称谓语、致谢语、自谦语等方面。文化知识是文化意识培养、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文化知识传授,就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适合性与系统性。适合性是指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内容应当与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内容有一定的联系,选择能够代表主流文化的教学材料。文化知识有着非常广泛的项目与内容,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都可以传授给学生。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系统性要求教师明确英语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文化知识间的联系,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在教学中应当将课本中零散的文化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文化主题,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中西方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文化理解能力。
仅仅依靠传授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文化理解能力重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鉴赏与鉴别,重视不同文化间的比较。文化理解涉及文化习俗、价值观、解决问题方式、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内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就应当引导学生理解英语的个别的、具体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含义、渊源、背景及其所反映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异同,能够坚持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对异国文化采取客观、宽容的态度。本国文化知识是学生树立文化意识,进行文化对比的基础,只有深刻地理解本国文化,才有能力鉴赏、鉴别外国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与合理配置教学素材能够提高文化知识传授的效率,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培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包括洞察意识、对比意识、双向意识与交际意识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这四个方面意识的培养,并将其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此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传播意识与平等意识。
关键词:字源文化 识字教学 应用策略
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为了提高识字效率,一些老师开始探索将字源文化融入识字教学。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特点和规律,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下的内在机理,建立汉字形音义整字的联系,智慧情趣地将汉字的产生和演变历史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识记汉字,培养汉字思维,潜移默化地继承中国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识字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字源文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使识字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一、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识字学习存在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不足。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对事物的感知以整体轮廓为主,辨别细节的能力差,观察的精确性低,排除干扰的能力差,导致低年级学生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大体属性或整体轮廓。对精细的汉字不能做到分毫不差的地步。
2. 对生字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不能有意义的去识记生字。
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未建立,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3.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许多同音字、多音字等,让学生产生混淆。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我能力的不足,不能指出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特征,他们的思维必须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对抽象的符号化语言――汉字难以掌握。在此外,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数量繁多、读音相差无几,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阻碍。
(二)教师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识字教学忽视基本理论指导,片面追求形式,识字随意性强。
现阶段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课堂的表面形式,没有时间指导学生写字,对识字教学的基础――汉字的根本性质和构字规律更是置之不理。低年级学生在不理解汉字意义的情况下茫然地依葫芦画瓢,机械的抄写,导致书写的随意性较大,错误率较高。
2. 教学方法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教师要对文字学理论和汉字构字理论有较强的知识素养。但现在的教师对这些都不熟悉,反而过分强调生字的字形、字义,忽视生字结构,使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流于外在形式,缺乏内涵。
3. 教师不能让学生学到的汉字及时运用。
学生学到的汉字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巩固,按照遗忘曲线,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只限于课堂。
二、字源文化的形式
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系统,其字数繁多,结构复杂,形体众多,音义复杂等,造成了其不易被学生快速便捷的学习。所以要借助字源文化。所谓的字源文化,彭万勇认为:“通过分析并遵循古人造字的原始思维,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内在特点和规律,从汉字的演变历程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下的内在机理。”汉字的字源文化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象形字
象形字是历史最早的汉字,与原始图画联系密切。许慎说象形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也表明象形字表现事物本身的形状。[2]象形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构字能力极强,所以象形字的基础地位是必然的。
(二)指事字
指事字也是历史最早的汉字,与原始图画有联系,有些字以象形字为基础。许慎对其的定义是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2]多数的指事字含有象形的成分,不同在于有一定的比较抽象的指事符号,且只能有一个部件成字。
(三)会意字
所谓的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符组成,来表达一种新的意义。所以会意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合体字。会意字分为通过字形表意的义符(以形会意)和通过字义表意的义符(以义会意)。
(四)形声字
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比例最大,至今所达比例已超过90%。由此可见,形声字是富有活力的、有很大优势的构字方法。形声字是合体字,由两个部分构成,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或表义,或表音。因为形声字音义俱全,只要确定了义类,加上合适的义符作为偏旁,一个新的形声字就诞生了。
三、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价值
字源文化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可以: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追溯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来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1]把字源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是将现代汉字与其原始的创字意图和原始面貌跨越时空联系在一起,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冲击,促使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识字的乐趣。
(二)提升学生汉字思维
学生通过字源文化中学习汉字,教师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传递给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汉字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会自觉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汉字。将字源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渊源和美感体验,当汉字的教学变得更形象、有趣,更富实效,孩子们在懂得汉字内涵的同时,也间接地培养汉字思维,学生会更加热爱汉字,热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三)对中国文化的继承
中国的汉字是中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学习了汉字,才能继承和传递中国文化。而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一定会对汉字的历史渊源产生兴趣,才去深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正因为字源文化对识字教学拥有如此大的优势,所以把其融入识字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尤为可行。那如何将其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呢?
(一)演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字的由来
象形字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文字,是由图形构成。人们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所以象形字的识字教学在于利用其特点,形象直观,有助于理解字义、掌握字形,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实物图,然后再展示具有实物抽象特点的黑白线条轮廓图,即象形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共同点。最后将具体字的演变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字的变化过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理解从图画到汉字的整体形成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象形字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象形字的教学,教师也可以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点,让学生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义,记忆字形。运用实物教学象形字,教学效果直观又容易让学生明白。
(二)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理解指事字的造字规律
指事字是有指示性的符号,是心中的图像。所以对指事字要遵循指事规律,运用直观性的原则,帮助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有效性。
教师要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直观教授。指事字大多数是由描述实物的象形字所构成的,可以借助实物来认识指事字。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完全,对于指事字所表示的意思会比较难理解,所以把指事字的原型展示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字义。通过对指事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学生能更好地认清和掌握字形,纠正错别字,区分形近易混字。
(三)动画展示会意字的内涵,借助形象理解字义
会意字是由几个形体组合起来的,所以分析起来会非常的生动有趣,而且有利于释义和辨形。会意字分为通过字形表意的义符和通过字义表意的义符。
在讲授会意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会意字,因为会意字多是由描绘实物形状的象形字和给象形字加记号的指事字组成,适合用实物讲解。[2]之后教师可利用动画等效果,把汉字的整体意义通过分析、综合的方式揭示汉字的意思。而有的会意字要联系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更加透彻。利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可以使学生认清笔画复杂的生字,理解字义,区分字形。
(四)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编制猜字游戏,增加识字趣味性
由于是形声字在小学课本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构字规律比较方便,造出的形声字半音半义,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从而有利于解释字义。
形声字的教授,教师也要显然学生观察字形,说说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再通过游戏来加强记忆。教师要通过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的意思,不然学生会很容易就出现混淆。毕竟形声字是通过形旁来表示字义的,但声旁是一样的,教师如果不讲清楚,学生就会混淆。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学生理清思路。在学生理清思路之后,学会生字,教师要及时的巩固。在枯燥的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编猜字游戏,既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字义,又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五)重视规范写字练习,提升识字成就感
汉字拥有它独特的魅力,优美的楷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学完生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读写训练,特别应该指导好书写。书写时,教师要注重范写,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以及间架结构的合理安排等。在此基础上还注重听写,这是学生对所学生字的再认识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持久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当学生看到一个个优美的楷书在自己的笔下形成,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汉字的书写更加热衷,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识字的兴趣。
利用字源文化进行识字教学,尝试改变现有的识字教学方法,利用汉字自身的规律学习汉字,把学生从“地狱”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由被动便主动,积极参与识字教学中去。字源文化是在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汉字,学生的识字效果会有所改善。但这只是我的理论基础,还未经过实际认证。
摘要:
生产实习环节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生产实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本科生产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指导生产实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加强过程的全面管理等措施来保证生产实习的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
应用化学;生产实习;实习质量;改革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实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环境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实用人才[1]。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2],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有助于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一、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产实习环节的现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生产实习包括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和学校组织集中实习两种形式,共3周。其中,自己联系单位实习的是由学生自己联系相应的与应用化学有关联的一些企业,自己去实习。集中实习的实习地点由指导教师联系,实习时由教师统一带队。实习由教研室指派教师轮流指导。指导教师在实习开始前将实纲发给学生,学生在实习开始前熟悉实纲的内容和要求。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化工生产线的流程和工艺;(2)化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3)产品性能的检验。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并且实习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大量学生被安排在同一企业、同一车间进行生产实习,生产场地显得过于拥挤。不少企业出于人身安全、技术保密、生产环境要求等考虑,接收生产实习的热情大幅下降,即使勉强接待,也是以参观学习及专题讲座为主,同时也谢绝学生进入一些关键现场,学生难以详细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学生不能进入生产第一线,也难以获得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有些企业甚至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找到对口实习企业已经变得十分艰难。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教师及学生对实习都不重视,这样使得生产实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使实习变成参观、旅游。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并且导致实习质量日益下滑。
三、针对生产实习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相应改革措施
(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外基地是生产实习的主要场所,实习基地的条件和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实习教学质量。现在应用化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非常有限,屈指可数,而且主要集中在化妆品企业。因此,要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拓展到不同领域的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尽量多的建立一些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如:涂料、香精香料、工业清洗剂、表面处理等企业。学校在建立实习基地的同时,要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合同,建立双方“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尽量使得双方的合作能达到促使学校专业发展、企业发展、毕业生发展三方共赢的目的: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高层次的人才,而学校恰恰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上社会,服务社会,学生需要企业来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所以学校与企业应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通过科研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企业也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学校为企业培养了高层次的人才,加速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也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通过这种良性循环建立友好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企业为自己培养人才,学生应该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生产实习地点大都远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实习老师工作在生产实习的第一线,对保证生产实习质量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足够重视实习的重要性,在实习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和对实习的兴趣。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把学生交给实习的企业,不指导、不检查、不督促,使实习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实习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重视实习的意义,加强过程的指导,强化责任,严格要求,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每个学生。其次,应加强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最好能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组成指导团队,明确分工,联合指导,以确保实习的质量。
(三)加强生产实习的全面管理
加强学生实习的日常管理,参加实习的学生受双重管理:一方面,作为在校学生,要接受校、院和实习老师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实习单位,要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规定。为保证实习质量,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实习纪律,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实现生产实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四)改进实习成绩评定方式
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生产实习成绩考核制度。实习考核和课堂教学的考核大不相同。与理论考试相比较,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在内容确定、标准制定上及组织安排上都要困难得多。实习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习报告、岗位现场考核、实习中的表现、出勤率、实习笔记和实习综合考试,并且各项内容在综合评定时都有不同的权重:实习报告20%,岗位现场考核20%,实习中的表现10%,出勤率10%,实习笔记10%,实习综合考试30%。此外,要打破过去实习全部都能及格的旧传统,没有达到实习要求则判为不及格。对于在实习中严重违纪、弄虚作假及抄袭他人实习成果的学生,则不予考核,并判为不及格。生产实习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需留校一年,并参加下一届的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工艺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校的特色,切实从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同时,改变观念,积极探索与实践,在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得到应有的训练,培养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连发,周娅,廖维奇,等.工科类生产实习现状及实习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0-93.
[2]黄国权.工科生产实习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3):43-44.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文化视野 世界文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容标准”的“文化意识”(八级)中认为: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理解英语交际中常见典故和俗语等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学生世界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深入体味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深切感受英语发展中的时代性和生活性,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技能。正是从这样的角度理解,拓宽中学生英语文化视野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文化理念,积累文化素材
新课程英语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文化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文化理念,以积累文化素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还能够促使他们在认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
我们以《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 Unit 1 School life中的“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为例,进行阐述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文化理念对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素材的重要作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British people eat lots of desserts after their main meal.学生对British会有这样的疑问:文中的UK就是指英国,为什么用British。对此,我们不妨告诉学生:英国的全称是: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分为 4个部分:Scotland,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他们有不同的民族:Scottish, English, Welsh, Irish。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彼此在表达意义上应该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基本文化理念,更能够了解文本表达意义。
二、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层次
任何语言都是文化发展的积淀,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地了解英语语言的发展历程,体味语言发展的时代性和生活性;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感悟深度,满足他们学习发展需要。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层次,主要体现在:(1)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成语或者俗语;(2)理解英语常见语言中的文化内涵;(3)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典故或传说。这些英语国家文化内涵不仅是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的保障。
例如,像这样一句话:Although he did the all thing,he was still the cat's paw.学生对其中的“the cat's paw”可能会费解。从字面上看该词意为猫爪子。这里就有一个深层含义:有一则寓言说,有一场大火烧到了栗树,于是猴子怂恿猫从火中取栗,它帮猫看着别的动物,以防偷吃,拿到的栗子平分来吃。猫每次捞出一颗,其爪子便被大火烧伤,根本不能吃,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猴子受惠,猫却一无所有。英语中常用“猫爪子”来比喻“自己被人利用而却无所得的人”。如果学生掌握了上述语境意义,就会不难理解其意了。
三、关注世界文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文化的发展是在传统精华基础上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更是一种融会贯通。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创新性。《牛津高中英语》在教材的编排上就是通过“Welcome to the unit(单元导入)”来进入“Reading”的,期间的文化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接受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世界文化发展,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不仅增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中,关注世界文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可通过运用如下的教学策略来予以实现:(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互联网学习的方便性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以此来获取更多的世界文化发展资料;(2)鼓励学生利用好现有的学习资料,尤其是一些反映当代生活的文章语言,特别是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全面接受英语语言信息,为他们感受真实、地道、优美的英语提供支持;(3)鼓励学生学习会阅读和使用英文类报刊杂志,让学生在综合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发展的时代性和鲜明新,增强他们的跨文化学习意识;(4)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上述分析,在教学中围绕文化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在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基础上,不断增长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感知地道纯正的英语国家文化的使用,帮助学生适应未来,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德儒.从课堂文化介绍看英语文化教学的原则与手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2).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4]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