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的质量范文

医学影像的质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影像的质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影像的质量

篇1

[关键词]诊断显像;教育,医学;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微视频

1资料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学生171名,按照学号和教学日历安排的上课时间分为研究组(单周上课,91例)和对照组(双周上课,80例)。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及设计

选择白人驹、徐克主编的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医学影像学》第2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2个知识点作为主题进行翻转课堂示范教学实践探索,包括脑损伤中的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以及先天性畸形中的胼胝体发育不全。

1.2.2教学过程

1.2.2.1课前准备

根据选择的主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胼胝体发育不良这2个主题制作精简的微视频,时间在3min左右,包括简单的解剖知识的介绍,病理及影像学的关联,同时,在视频最后提出2个与临床相结合的问题,建议学生查阅相应资料。将微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上。

1.2.2.2课堂实施

研究组学生在大课结束后,通知其可利用碎片时间观看视频和查资料自学,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解答问题。在示范教学课堂上先利用PPT巩固知识点和重点及难点,然后就学生关于微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和示教教师以互动讨论的方式,针对重点及难点进行点拨式讲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照组学生则在示范教学课堂上只按照本教研室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PPT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和重点及难点,对疾病进行较系统的讲解,强调对重点及难点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带学生一起阅片,认识基本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1.2.2.3课后检测

2周后对2组学生一起进行读片题的测试,共包含4题,其中2题为微视频中的脑损伤和胼胝体发育不良;2题为神经系统其他内容,要求学生书写阅片报告。8周后进行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记录2组学生的总成绩。

1.2.3教学效果评价

1.2.3.1理论成绩的客观评价

本教研室组织5名不同层次的教师对2组学生的读片报告试卷进行盲法评审、打分,取5名教师的平均分数记为最终成绩。期末考试试卷按本校要求统一阅卷、计分。

1.2.3.2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主观评价

课程结束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计无记名关于此次翻转课堂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课前预习情况、理论大课及示范教学后知识点掌握情况、对翻转课堂的了解和认识、翻转课堂对学习效率的改善、对微视频的兴趣和感受、示范教学阅片方式等19个问题。课程结束后,共发放171份,回收问卷152份,有效问卷152份。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学生测试理论成绩比较

研究组学生测试成绩及期末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观评价

仅有37.5%(57/152)的学生对现阶段课前预习资源较满意,另外有38.2%(58/152)的学生感觉现有课前预习资源一般。理论大课上78.3%(119/152)的学生感觉上课时间太长、精力不能完全集中。97.4%(148/152)的学生认为在《医学影像学》的大课学习中会遇到不懂或需要讨论的问题,且61.8%(94/152)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选择在小课示教的时候向示教教师提出讨论,仅有2.6%(4/152)的学生会自己在网上查资料。37.5%(57/152)的学生认为观看微视频完全没有影响和耽误复习时间。79.6%(121/152)的学生希望《医学影像学》有更多的知识点的微视频供其观看。

3讨论

3.12组学生成绩差异原因分析

《医学影像学》不同于其他临床医学课程,主要根据病变引起的物理信号和形态改变推断疾病,教学中更强调借助大量影像学图片指导学生学习。大课课堂教学学时有限,能展示给学生的只是几张特别典型的图片,因此,小课示范教学就承担起了大量影像学图片学习的重要任务。在多年的影像教学中,作者一直不断地在摸索前进。为能将大量繁杂的示教片条理清晰、顺序明确地展示给学生,作者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宝贵的教学片按系统、病种、甚至典型影像表现进行归类,并打印上含诊断结果的标签,希望能初步搭建学生对影像学的感性认识和诊断思维。问题是这种“标签”式的示教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示教片上的标签已标明诊断,学生无需经过科学推理即知道了答案,易忽视对基本征象的观察,更缺乏对影像学诊断步骤的训练,而这两部分恰恰是影像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捕捉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临床问题,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影像学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引入更能体现上述教学目的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觉观察、推断影像学图片中的阳性征象,培养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能力。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6]。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因为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受到了教师的关注。2013年以来,慕课的流行更是掀起了高校开放教学资源的热潮,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契机。国内一批高校教师开始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7]。赵阳等[8]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医学影像学诊断学的教学中,结果显示,教改组学生对教学模式喜欢度,其学习主动权、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及临床问题解决能力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王乐等[9]研究了在医学影像学科轮转的52名住院医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85.0%以上的住院医师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更加贴近临床,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研究中的2组学生均为随机划分,进行翻转课堂示范教学实践探索的知识点内容也是相同的,即所处的外在环境和拥有的条件一样。在相同的示范教学时间内,研究组学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对照组则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经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2组学生进行测试,即测试成绩是采取公平、客观的评价方式。翻转课堂结束后2周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测试成绩及8周后的期末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作者认为,翻转课堂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明显,翻转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捕获、归纳和总结能力提升,对长远的学习能力具有明显帮助,也就是所说的“授人以渔”。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不同的教学模式肯定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质量,翻转课堂教学针对性强,教学目标明确,在医学影像学的示范教学中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及难点,培养检索、知识捕获和归纳的综合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觉观察、推断影像学图片中的阳性征象,培养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能力,对远期的学习提升更明显。因此,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翻转课堂使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扩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影像学和临床知识的延伸及学科交叉内容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医学影像学》示范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能促进教与学的目标在课堂上有效的统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教学效果,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1]。

篇2

【关键词】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教材

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正确诊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学影像设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影像设备已经逐渐渗透到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众多领域,成为集电子、计算机、生物医学、物理学于一体,能够进行医学图像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设备。《医学影像设备学》主要研究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既有复杂的理论知识,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成像系统不断更新,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不但能得到形态学方面的图像,还能得到包括血流、功能、代谢方面的图像,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对教师如何讲授本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是目前高科技产品在医学临床中应用最多的学科,如X线机、CT、MRI、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等设备能否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理解其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技术参数,满足临床诊断的治疗与需要。对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针对我校影像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就业范围,提出影像设备工作人员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

一、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学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电路图,学生从未接触过,很陌生,而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欠缺,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和交互性、直观性给教学带来了不胜枚举的好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如可以用多媒体显示元器件的外形及内观、演示电路的工作方式,同时,还可演示CT机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的发展过程,每一代CT的探测器数目、X线束形状及扫描方式的不同,再如,磁共振的质子进动和自旋可采用动画的形式把氢原子在外加射频场下复杂抽象的运动形象地再现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同时收效甚好。利用多媒体还能演示多普勒效应等。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2、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影像设备资源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影像设备一方面更新过快,另一方面十分昂贵,导致实验设备无法跟上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一些新的影像设备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使用、安装和维修。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在课堂和实验室教学外,我们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及其他医院去见习,让他们亲眼见识影像设备,观看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过程,亲身体会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构成,为学生学好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及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都奠定了基础。

3、利用中英文双语教学

由于影像设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医疗器械,目前在我国医院使用的主要产品如CT、超声成像设备、MRI设备等均为进口设备,其操作界面及相关资料所使用语言均为英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使用英文专业词汇可以使学生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要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对影像设备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数影像设备教师毕业于理工科,他们具备物理、电子技术或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而医学方面的知识稍微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多学习一点医学知识,深刻理解影像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缺点,以便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医学影像设备问题,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

对于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师的培养可通过适量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对每位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计划,进行专项进修、交流、丰富实践知识,例如和工厂合作了解设备从设计到出厂的流程及细节,并且可利用著名医科大学等机构对口援助的机会,积极学习先进知识和经验,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对于拥有大型影像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医学院校,其附属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扎实,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对所从事的影像设备发展现状、性能参数、工作原理和流程都了如指掌,由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授课,也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而当前《医学影像设备学》教材与实际需求脱节、滞后,教学内容陈旧,随着当前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教材中的设备有些已被淘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新内容,以目前行业所广泛使用的仪器和最新仪器来更新教材。可通过利用权威专业网站、各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得到一手的最新资料,充实新知识,尤其是每年的北美放射学会及医疗器械展会上各公司的各类影像设备的最新技术,都可以加入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考核方式

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形式应该将以往单一的笔试改为以笔试为主,操作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往的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一方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会极大的影响其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考试方式应加入实际操作,不但能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知识自我扩展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小结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抽象概念又有大量图像的课程。因而如何能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理论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兴趣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改革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完美的配合,从而提高医学影像设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利国,刘丽杰,黄胜得.医学影像设备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估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53-658.

篇3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为了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加快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活跃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工作,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使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教育部于2001年9月21日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这说明逐步推广和实行本科生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培养新时期我国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也将成为体现高校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面向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课题组在2005年提出了实施药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设想,并在制药工程专业和药学专业尝试药学物理学的双语教学。由课题组负责人,从新西兰留学归来的周志尊教授主讲。课题组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多年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1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确有困难:一是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学生负担不起;二是原版教材内容涵盖较多,习题量较大,往往与中文教材结构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其选材和习题配置也与中文教材差异很大。有些内容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其难易程度也背离中国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另外教材种类、版本的选择余地都太小,市场上流通的专业类工具书也非常少。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国情需要,以现有中文版教材为基础,参考原版英文教材及专业资料,自编双语教学讲义,制作出配套的双语多媒体课件。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双语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和双语应用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

要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配备较强的师资力量。怎样解决师资问题呢?是否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①利用现有师资中英语水平好的教师担任双语教学任务,并对教师进行定期英语培训,有条件的还可让教师参加短期出国培训;②充分利用归国访问学者这一宝贵资源;③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尤其是在国外的校友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但要使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培养本土双语教学人才。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重要的一点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还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往往只凭兴趣学习。因此,怎样吸引学生学习,也就成为双语教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恰当组合,既是发挥多媒体优势,促使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交叉感染吸引学生的需要。及时而恰当的鼓励,能增添学生的信心。成功时的一句表扬,能使学生倍感成功的喜悦,遇挫时的一句安慰,能激起学生征服困难的勇气。

4 做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它使教学理论更清晰和条理化,使课堂教学更具体、更直观。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气氛热烈,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和兴趣盎然。由于双语教学比一般教学更为复杂,语言的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教学媒体。从总体布局,屏幕文字安排,背景与版式的设计,声音与动画等方面制作图文并茂的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对难理解的专业术语、句子和内容,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中英文对照帮助理解。课件排版精美,所选图片典型、清晰,动静结合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

5 探索教学方法改革

实施双语教学需要建立适当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是核心。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集中反映,体现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国外教育则比较强调学生的个性创造和自主精神,教师不刻意追求授课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张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倡导教与学的互动性,重视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所以,要汲取中外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合理成分,建立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方式上,采用启发式、交流讨论、双向互动、小组学习和模拟试验等课堂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统一起来。

6 制定配套政策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高,使得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差异很大;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尝试,双语教学的开展也应该有相关激励政策作保证。为此,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要出台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有关激励措施,如以教学改革立项的形式对双语教学进行资助,并从岗位津贴、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方面调动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

转贴于   7 双语教学效果考核方式

课程评分方式是学生极为重视的问题。为激励学生学习,我们借鉴国外大学的评分方法,对双语课程评分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改变了传统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具体做法是:采用课外作业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课外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一般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文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平时成绩部分的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英语发言情况和英文描述的准确性,讨论课的组织情况,英文练习题完成情况。期末考试试卷使用英文,学生可选用中英文作答,对用英文答题多者额外加分鼓励。

8 双语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对2008级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药学物理学》双语教学,并就双语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做了随机抽样调查,交回调查表68份,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双语教学学生调查统计表

调查内容各项所占比例(%)ABC D1.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A很必要B比较必要C必要D没必要) 10.336.839.713.22.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胜任情况 (A很好B比较好C一般D比较差)22.151.526.40.03.学生对双语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程度 (A优B良C中D差)14.750.023.511.84.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能力是否有效(A效果好B有效果C一般D没效果)17.651.522.18.85.教师讲课时英文所占比例是否合适(A应增加B合适C应减少D仅介绍专业词汇) 8.861.820.68.8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①前3项合计占86.8%,说明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②前2项合计占73.6%,说明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英语的准确度、使用中英两种语言的自然流畅程度持肯定的态度;③学生对双语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还是偏低,有11.8%理解程度为差;④学生对双语教学提高应用英语能力方面还是持肯定态度,前2项合计占69.1%;⑤学生对教师授课时英文所占比例还比较适应,选所占比例合适的占61.8%。

在进行双语教学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为确保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双语教学实施全面跟踪和评价 。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双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还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重视学生信息反馈,完善信息网络。如语速快慢、课程进度快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教师还应主动听其他老师的课程,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是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的一种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坤成.医学影像学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应用和体会.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0):1467~1468.

2 徐春宏,李涛,王亮.综合性大学医学双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21~22.

3 潘志恒,王淑珍,徐志华.西医院校中医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16~37.

篇4

1.1管理机构

1.1.1组织管理机构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首要组织一个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作用是通过管理职能加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控制。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涉及基础教学的管理和临床教学实践的管理。目前,各高校都设有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虽有管理组织,但未发挥其职能作用,教学管理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忙,疏于管理。这就难以保证对学生、教师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监控。

1.1.2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使管理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对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教学质量的保证和促进都有赖于科学的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学生学好学坏,教师教好教坏,无从监管和控制,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声誉。

1.1.3质量管理信息的沟通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和作出决策的依据,是学校生存、竞争、发展的资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之间均缺乏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的沟通。基础医学部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不了解临床对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也不了解学生在临床运用、贯通基本知识情况;医院以完成医疗任务为主,对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在I临床课程的实践缺乏整体的系统的了解,这种状况严重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1.4质量管理持续性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评价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如若只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暂时阶段性地进行质量管理,就不能全面评价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1.2教师因素

1.2.1教师资源与素质

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对教育工作是否有责任感,是否具有乐业、敬业和奉献精神等应作为优秀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高校在选拔教师时,应注重对其职业道德进行考查。

1.2.2教师的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是由人来实施的,人是关键因素加强教学质量意识,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如若没有质量意识,讲课照本宣科,对固有知识采用封闭式的灌输,不理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满意度,这样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差。加之,现在是经济时代,很多教师受经济浪潮影响,无心专研业务,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没有什么奖惩,培养的学生能否毕业,能否掌握一技之长跟自己无关。这些思想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1.2.3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师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对医学生来说,既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临床技能,很多基础学科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就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也是现代教师的必备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对多媒体的使用,不能局限于文字的表述,应以声像、影视、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一部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3学生因素

1.3.1学生的学习目的

很多学生由高中毕业进入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专业很不了解,更多的学生对医学不感兴趣。由于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无可奈何进入医学院校,所以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唤起学生的认知愉悦和探索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并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关注知识传授,不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需要,就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情绪,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

1.3.2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学生一直沿用旧的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以应付考试,知识拓展方面的能力欠缺,以致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水平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只是盲目性地学习课本知识,没有更好地去理解知识内容,理解基础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造成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

1.3.3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把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看得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彻底改变一讲到底、越俎代庖的教学方式,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

1.3.4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校园文化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在专业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余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但过多的社团活动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在校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宝贵性,在掌握过硬专业技能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社团成为学校重要的育人阵地尤显重要。

1.4教学环境

高等医学院校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优良的服务、优雅的环境,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如何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基地,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医学生除了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对临床教学医院的规模、场地、仪器设备、病种、可投入资金、教学政策等都是影响临床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实训设备和课程资源等都要符合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的要求,校内实训条件要满足学生生产性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要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临床实际、体验医学文化的需要。

2对策

2.1进行全员化的质量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即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持续的全面性的质量教育,包括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教育,以及为确保质量所必需的职业技能教育,使教职工对“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有深刻的认识,树立维护质量的自觉性。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质量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质量,对学生作为“产品”而言,产品的质量标准要符合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2.2健全系统化的质量信息库和管理制度

职能管理部门要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和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应从学生、教师、专业、课程、教学、考试、学籍管理、教材、实验、设备等方面建立基本信息库。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套比较细致量化的评价指标,做到有优必奖,有错必罚的奖惩制度。制定一个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适合本校的、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质量的评估持续、有序地进行,而且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信息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对学生临床实习的检查,除有临床教师参与外,也应有基础教师的参与。这样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之间对学生的教与学情况有整体的系统的了解与协调管理,对基础教师及临床教师掌握学生信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论教师教学水平多高,若他对教学工作不负责,教学就绝不会有好的效果;二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任职后还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思想教育,将师德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从而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制度保障。只要到达模范准则,就是优秀,不应有名额限制,这样才能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必须精通学科基础知识,熟悉学科基本结构以及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与最新发展成果。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保证其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进行各种专项培训,包括各种教学竞赛和组织观摩活动,交流经验,吸取精华,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水平,提高授课质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教,客观地直接体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以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对每个学期,学生评价不及格的教师,经专家、领导评价确认后,学校出示“黄牌”警告,如连续两次不及格,则出示“红牌”,并将该教师调离教学岗位。

2.4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岗位的价值,意识到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克服困难,勤奋学习。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3年9月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医院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50例,女350例;年龄5~65岁,平均(38.1±9.3)岁。1000例患者共进行临床检验2000次,血液分析检验共计700次,生化检验共计650次,尿沉渣检验共计400次,便分析检验共计250次。

1.2方法患者的检验工作均按照临床规范进行,从检验准备一直到样本分析,均按照详细规范操作。以检验准备为例,常规生化血检:患者在抽血前1周应禁烟戒酒、禁食高糖高脂的食物;抽血前两天应进食流食;抽血前6h应禁止进行剧烈的有氧运动,并平复情绪;抽血前10~12h应保持空腹。另外,医护人员应遵照采集标本的保管、处理和送检规范处理样本。若样本需要避光或对温度有要求,则医护人员应对样本做相应的保护措施。

1.3判定标准检验失误标准主要有3种:第1种,检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并且需要再次检验,若证明前一次的检验结果出现问题,则记录为上一次检验失误。第2种,在整个检验过程中,一旦出现样本丢失、污损等情况,均视为检验失误。第3种,其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影响检验结果或者是导致检验失效的情况,判定为检验失误。

2结果

在1000例患者中,共计检验2000次,共有455例(22.75%)患者出现了检验失误的情况。检验准备阶段的失误概率在63.6%,样本采集的失误概率在20.6%,而样本处理检验以及检验设备方法不当的失误概率均为7.4%。

3讨论

3.1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4点,分别为检验准备、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检验、检验设备方法不当。由于以医疗机构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患者,因此临床检验的工作量也在提升。检验准备、样本采集是目前比较重要的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日后应将这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除了规范制度外,还应加强抽查力度,减少主观上的错误,提高检验人员的医学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样本处理检验以及检验设备方法虽然有着固定的模式,但依然出现了检验失误情况,给患者以及临床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日后应根据样本处理检验的各项规范及要求,深入贯彻执行,必须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而检验设备方法不当,则需要多项工作的配合。例如,医疗机构需及时更新检验设备,选择性价比较高、临床检验效果好的医疗设备,促进检验工作的全面展开。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力度,使患者能留取合格的采集标本。在样本采集和样本处理阶段出现的失误,笔者认为,责任方应在院方。样本采集不当、保管处理失误、检验处理失误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样本检验管理不到位。因此,医院应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以提高临床工作人员对合理采集标本重要性的认识,并促使他们掌握标本保管、运送和妥善处理的正确程序。

篇6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要想对今天的 辩题做出细致深刻的分析,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两个概念: 一是师德修养;二是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 师德 修养 是指 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 也就是 一名教师所具备的足以影响学生和帮助学生的品德修养 , 师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对教学质量的理解和把握 。 那么什么是教学质量呢?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布卢姆对教学质量 所下 的定义是 —— 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 布鲁姆相信: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 素质教育 课程标准 中明确 提出 : 真正的教学质量 要 一个 着眼于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 , 既 要 打好 学生 “学习的底子”,又要打好 学生 “精神 的 底子”。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德修养与教学质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可见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在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中师德修养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师德修养影响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首先师德修养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通过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吸引、感染学生,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马克思说过内因决定外因,师德修养通过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动性而影响着教学质量。

再次师德修养影响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试问效仿一个品行不端的教师会造就出品行端正的学生吗?

再有师德修养影响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否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影响到学生是否真正能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形成习惯,养成品质。总而言之师德修养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教育改革,教学的性质和基本任务就是“培养人”。就个体而言,它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就群体而言,它为民族素质奠基。中国的国民素质有待于提高,将师德修养与教学质量割裂开来误民误国啊!

一千多年前,韩愈早就告诉我们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方辩友,您可知“传道”为何会被排在首位吗?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敢问——德之不存,何以为师?!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师德修养影响教学质量”。

谢谢大家!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这样一段经历,有一天下课了一个孩子来问我一道数学题,我因为要忙别的事情,就匆匆离去了,我甚至没有去留意到孩子被我拒绝后是什么表情。

我也有同样的经历,也是在下课的时候一个孩子来问我数学题,我匆匆得地给他讲了一遍,由于时间比较紧,我没有更多的去了解孩子是否真正明白了,这件事就画上了句号。

篇7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53-01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分前、中、后 3 个阶段的控制,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通过检验人员的标准化操作,建立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使检验结果在这两个阶段得到有效控制。而分析前的质量常被检验人员忽略且难以发现。据报道,检验误差 60% 以上出自于检验前质量的不合格。可见,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整个分析过程质量保证中的重要环节。

1.申请单书写不规范

目前临床医师常出现的问题有检验项目不明确、患者信息错误或缺少、未注明标本采集时间、用药情况和临床诊断、遗漏其他相关信息。检验人员在接到样本时要认真核对检验申请单,包括患者姓名、检验项目、唯一标号等基本信息,标本容器选择是否正确,标本是否溶血,抗凝血中有无凝块等。不合格标本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重新留取标本,建立不合格标本记录。

2.患者准备不充分

2. 1 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准餐后,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血磷、血钙、尿酸、白蛋白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如让患者空腹时间过长( ≥16 h) ,血清中白蛋白、补体 C3、转铁蛋白、血糖含量下降。因此除急诊患者或特殊情况,一般主张空腹 12 h 后采血。

2. 2 运动对结果的影响

剧烈运动或寒冷可使白细胞总数一过性增高,情绪紧张可使血糖含量增高。因此采集标本时患者应处在基础代谢状态再进行。

2. 3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激活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为了得到真实准确的检验结果,必须事先停用某种药物 2 ~3 d,但实际上难以做到。因此临床医师应在申请单标注用药情况及时间,当临床诊断与检验结果不符时及时与检验科沟通了解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

2. 4

直立时血容量比平躺时减少 600 ~ 700 ml,卧位到直立时血容量减少 10%。静脉采血应取坐位。

2. 5 生活习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吸烟、酗酒、素食都对检测结果均造成影响。因此采血前 72 h 不饮酒。虽然以上情况均为患者准备不够充分,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但是大多数情况为病人并不清楚或者临床医生没有告知,如果条件允许检验科可多做一些宣传,加强临床对检验要求的了解,或打印一些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多做解释的项目或标本留取方法的宣传单,各科室进行发放。

3.样本采集问题

3. 1 止血带绑扎时间太长

止血带扎带 1 min 会导致白细胞、血钾、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检测结果增高,静脉找不到时拍打手臂比静态采血的血钾浓度高 0. 8mmol / L 以上。因此进针后即刻松止血带 ( 应在 1 min内) ,找不到静脉时及时更换部位。

3. 2 抗凝管选择错误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应选择合适的抗凝管。如抗凝管使用错误,一定不要把标本随意转移到含正确抗凝剂的抗凝管中。采血量与抗凝剂比量失调会影响检验结果,如血液与枸橼酸钠的比例由 9 ∶ 1 降低为 7 ∶ 1 时,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 APTT) 测定结果显著延长。因此真空采血不可中途停止,应以血液不再流入试管为止。

3. 3 输液同时采集血标本

输注的液体不仅会稀释血液内物质,同时输入的物质局部浓度过高,此时所得检测结果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应在停止输液 1 h后采血,当重症患者输液又必须采血时,应选择对侧肢或远离输液部位采血。

以上多为临床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或工作中粗心大意造成,因此应多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及医学讲座,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4.标本传送不及时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检验科,一般不得超过 1 h,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血气应密封立即送检,天冷时白带、标本应保温送检,标本需送到院外检验时,凡测血清或血浆成分者,应先分离血细胞,血清或血浆 4 ~10℃条件下运送。

5.检验科预处理出现的问题

样本开盖过早并未加罩防止挥发。应在检测前几分钟开盖,开盖后立即检测,检测完毕加盖防止挥发。检测前应注意样本低温保存,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抽完血后应始终放入冰浴内保存。冷冻保存的样本取出后处置不当,冷冻保存的样本取出后 3 步处理: 完全溶解、颠倒混匀、重新离心并将处理步骤写入标准作业程序( SOP) 文件。

6.结语

对于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质量缺陷、因素复杂、责任难确定等,使得很多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很难进行工作。解决该类问题,主要可以通过提高认识,加强专业培训,有条件的医院应安排新毕业检验人员进行临床轮转,了解临床工作流程及对检验科的实际需求,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把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作为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并定期的举办讲课,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使其工作更加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吕珏. 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J]. 临床检验杂志,2007,25( 6) : 468.

篇8

一、试卷分析

本次质量调研考试题目题型多样化,内容覆盖面较大,难易程度适中。听力部分占40%、笔试部分占60%,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四年级6个班,共有学生292人,平均分是96.9分,及格率是99.32%,优秀率是89.04%。

听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听辨单词、句子和情景对话的能力,共四题。整体来看,听力部分得分率比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四题(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和提问,选择相应的答句),错误率是19.5%。其原因可能在于听力测试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笔试,学生必须全神贯注跟上录音,才能顺利完成考试。然而有少部分同学由于在心理上没有重视,导致测试时注意力不集中;并且这种题型以前很少练习,较多学生审题不认真,理解判断能力较差;也有个别学生是由于心理紧张,或听的技巧掌握得不好,不能领会录音内容中的关键信息点,以致造成失误。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差错较多的是单项选择题(错误率是29.4%)和阅读理解(错误率是24.3%)。单项选择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词组的搭配,物主代词、疑问限定词的应用等。部分学生的失分原因在于粗心,或单词或句子的意思不明;也有学生不会联系上下文来思考问题,更不会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此题错误率较高。有些学生一看对话很长,没耐心读完,便忙着做题;也有些学生没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知如何去做阅读理解的题目,如在短文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往往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短文,综合所有信息进行选择。由于他们平时接触到的英语读物很少,达不到所需的阅读量,难以形成良好的语感,以致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学的角度分析

(1)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大多数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积极性很高,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加深,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减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2)学生的英语认读能力较弱。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认读能力普遍较弱。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就必须重视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

2.从教师教的角度分析

(1)对教材的实质内容理解不透,不能灵活地使用教材。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习惯拘泥于教材,都是让学生去适应教材,其实这样并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的教材使用观,准确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服务于学生。

(2)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我常让学生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等多种活动来学习英语,但有些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脱离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技能的培养。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在整节课中,学生们的情绪也很高昂,但在最后抽查时,会发现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过多的活动导致学生疲于应对,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应学的知识。

(3)只注意到学优生,无法整体提高学生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会有意无意地教授个别人或部分人。如在课堂提问时,只叫举手的学生,没有顾及到那些不举手的学生,使他们丧失了练习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优生更优,差生更差”,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人为分化。

三、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能看、能读、能写,却无法运用所学语言流畅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或意愿,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听力不够好,直接影响到说的流畅性。因此,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必须对听力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

2.要重视语音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听录音、读例词和观察单词的结构去体会、总结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去尝试拼读未曾学过的单词,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3.要正视语法教学

语法代表着语言的规律。如果学生对语法知识一无所知,将会严重影响其英语技能和英语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体验、实践从而归纳出语言学习规则。

4.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应达到一定的课外阅读量。”阅读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要经常地接触、反复运用。

5.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学生自信心

篇9

关键词:疫苗;二类疫苗;科学告知;接种量

1 前言

1.1背景及意义 疫苗(vaccine),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接种后让人在不治病的同时获得对疾病的免疫力,达到提前防控的作用,相对于疾病发生后再治疗,采用疫苗接种方法预防疾病是很有价值的,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计,部分疾病发生后治疗与接种疫苗预防,费用可相差27倍。而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作用也由单纯的预防功能演化出了治疗功能,未来疫苗的临床应用将不断多元化。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以流感疫苗、狂犬病和儿科疾病等二类疫苗为主,这几种疫苗向来占据二类疫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国际巨头携优质产品争夺二类疫苗市场也是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国外创新型的多联疫苗对于国内传统疫苗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研究并掌握科学告知对与疫苗接种量的相关作用规律,不仅可从根本上缓解计划免疫门诊的工作压力、还能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升大众预防接种意识、有效扩大疾病预防范围,在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减少政府疾病治疗负担[4]两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的目的及目标 ①目的:研究科学告知对二类疫苗接种量影响的相关规律。②目标:通过有效实施科学告知,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意识,为建立良性医患关系、降低政府疾病治疗成本做好坚实基础。

1.3关键词的定义

1.3.1疫苗 采用人工的方法,把病原微生物,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使其产生定向变异,极大程度地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毒力,制成疫苗。接种人体后,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即:疫苗(抗原) 机体 刺激免疫系统 产生抗体 不发病。

1.3.2二类疫苗 在我国,疫苗从行政角度讲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又称计划免疫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二类疫苗是指专家建议接种,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1.3.3受种的其他疫苗 五联疫苗、Hib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这类疫苗在多数发达国家已列入了计划免疫疫苗。二者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一类疫苗会越来越多的。从医学和防病的角度看,所有上市的疫苗(包括一类苗和二类苗)都非常重要。而且有些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Hib、流感、水痘等等。有些二类苗还是一类苗的有效补充,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五联疫苗等,针对部分患有禁忌症或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1.3.4科学告知 所谓科学告知就是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将重要事实更为科学的告诉家长。 科学告知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备知识是科学告知的基础,有效沟通更是科学告知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非常重要,特别是要掌握疫苗所预防疾病的负担,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有效沟通必须以真诚、客观、自信为前提,做到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有效辨识家长最关心的预防接种相关问题,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家长的误解。

1.3.5接种量 是指在疫苗的预防接种中,实际使用疫苗的数量,与接种人数成正相关、并受疫苗种类、价格因素等影响。

2 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利用对2012年(科学告知前)与2013~2014年(科学告知后)的接种量对比,采用描述或相关性数据来评价。

2.2研究对象 接受计划免疫的儿童1446名;家长1446名,年龄20~65岁。

2.3研究方法[1] 预防接种人员行为改变--科学告知的严格实施:

第一步:在接种门诊候诊厅内悬挂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操作规程、 一般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处理、 一类免费疫苗和二类自费疫苗的名称、 生产厂家、 价格、 免疫程序、 接种方法、 适应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等。采用咸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印制的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内容包括所接种疫苗的名称、 作用、 禁忌证、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儿童姓名、 家长签名、接种日期、 联系电话。

第二步:接种门诊实行分诊制度,护士一对一的对家长进行充分全面科学告知,态度温和要做到科学告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疫苗的作用和性质;②一类苗和二类苗的联系与差异;③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危害及疫苗的接种效果;④疫苗接种的程序和费用;⑤接种禁忌症;⑥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⑦常见疫苗接种反应及处理。

因为,一类苗为国家强制、免费接种的疫苗,家长虽对一类苗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由于国家政策影响,都会自愿接种。而二类苗的接种是采取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而家长们大多存在对二类苗的认识不足与偏差,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类疫苗的生产工艺和预防疾病范畴已逐步成熟与扩大,其所发挥的作用已不能只局限在行政分类上,这便体现了科学告知在二类疫苗中的必要性,让家长能更全面的认识到疫苗更加全面的预防相关知识,从而更全面的呵护婴幼儿群体,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从最大限度上减少家庭及政府预防相关疾病的成本[5]。

二类疫苗大部分为灭活疫苗也成为死疫苗,其优点是: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经处理活性完全丧失接种后可促使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不会因细菌病毒剩余活性致病,安全性更高。

2.4研究步骤 采集2012~2014年科室报表资料,进行科学告知后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导出结论。

2.5资料分析 现收集2012~2014年科室疫苗接种量报表作为本研究数据源,比较在实施接种告知服务前后儿童二类疫苗接种量变化。

3 研究结果

3.1科学告知促进试点单位二类疫苗接种量显著提升 在三年期间(12~14年),通过科学告知的具体行为实施,试点单位在接种人数逐年递减的情况下,二类疫苗接种量仍有显著提升,见图1。

为体现科学告知在二类疫苗中效果的显著性,其中重点跟进二类疫苗品种四个,其接种量变化显著性更强,见图2。

3.2科学告知能够促进医患体系良性循环 科学告知意识的提升,还显现出如下增值效果:

3.2.1多平台告知形式的衍生。疾病预防传播途径的拓展,从单一的接种医生与家长的口口相传或书面告知,衍生出多平台多形式告知,如预防接种网站、短信/微信平台、妈妈班讲座。

3.2.2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良性医患关系进一步形成。由于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医生相应业务知识的丰富与管理水平的上升,接种医生对接种者及接种家长关注度明显上升,并对达成如下共识,良性医患关系进一步形成:①家长信任专业熟练、自信、有责任心的医生;②家长没有疫苗及医学相关知识,希望医生给与专业且明确的指导;③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是从小事入手,换来的是高依从性和良好的门诊氛围。

4 讨论

4.1科学告知推进工作结果的进一步探讨

4.1.1在不良因素干扰下科学告知与疫苗接种量仍保持正相关。在具体试点工作中,相关二类疫苗品种及供货源是恒定不变的,而各年新生儿数却由12年的558人减少到14年的360人,科学告知试点单位在此情况下,二类疫苗接种量仍有明显的数量增加,打破人数减少的不良因素干扰,充分印证了我们的实验结论:科学告知与疫苗接种量成正相关,通过科学告知家长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二类疫苗接种量会形成阶梯式提升。

4.1.2科学告知行为的有效性会影响二类疫苗接种量的上升趋势。在重点跟进的四个二类疫苗品种(肺炎、爱宝维、五联、A+C)中,主要体现在科学告知行为的严格遵守,如专人督促、定期行为汇报总结,因此相关接种量的上升趋势会更加明显,科学告知行为的有效性会影响二类疫苗接种量的上升趋势。

4.1.3科学告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普及、扩大可催化良性医患体系的快速形成。由于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多平台告知形式的衍生和良好医患关系形成,体现出医生相应业务知识的丰富与管理水平的上升,是此研究工作的额外收获,因此将科学告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普及、扩大(无论是一类疫苗的接种告知还是二类疫苗的接种告知),将催化良性医患关系的快速形成。

4.2科学告知相关推进工作的具体实施经验 在推进科学告知工作中,有如下工作细节极具参考意义,总结如下:

4.2.1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告知内容[3],按照目前的工作流程做到2步预检法(分诊台初筛、登记室复筛),4步告知法(分诊台告知、预检室告知、接种室告知、留观后告知),告知内容由以前的口头告知转为书面告知,对于特殊疫苗的告知,如脊髓灰质炎疫苗每位家长必须填写知情告知书;客观科学全面的一对一告知每一位疫苗的作用家长根据婴幼儿的身体情况除了选择必要的一类苗外,建议家长使用一些有针对性的二类苗,更为全面的保护婴幼儿身体健康。

4.2.2通过接种护士在接种时再次重点强调所接种疫苗的作用、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副反应及处理等。如接种后必须留观 30min无不适后方能离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多喝开水等。对一般的预防接种反应的正确处理,如较为常见的红肿硬结和低热的处理;当出现高热或全身皮疹的及时处置等。

4.2.3介绍家长浏览专业的网站了解更多的疫苗,通过专业渠道获取专业的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4.2.4家长通过科学告知及仔细阅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掌握了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有很大提高, 也提高了家长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观察意识, 使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思想准备,能够自行护理儿童从而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减少医疗纠纷。同时,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作为客观的书面记录, 是履行法律义务的有利证据, 起到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

4.2.5在计划免疫前实施预防接种告知制度是尊重公民知情权、 实现以人为本、 使计划免疫工作走向科学化、 规范化、 法制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5 结论

总而言之,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不失时机地将预防接种知识充分全面科学地告知于受种监护人,切实履行告知的职责和义务,保障家长的知情和选择权利。

通过科学告知,不仅可以提高疫苗接种的接种率、及时率;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升大众预防接种意识、有效扩大疾病预防范围,还可从根本上缓解计划免疫门诊的工作压力、同时树立医务人员的专业形象,减少医患纠纷,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减少家庭政府疾病治疗负担两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胜利.预防接种门诊的告知义务与受种对象的知情同意权[J].职业与健康,2008,12(24):2724.

[2]WHO.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R].2012;14:129-144.

[3]左莉.告知义务及其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

篇10

【关键词】 临床医学;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因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2-061-02

【Abstract】 A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our educational system, the positio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ilingual teaching can help foste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vision of medical talen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si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medical facto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eaching objects,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bilingual education are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important factor. Bilingual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current medical status of low quality, you can select the English-based medical schools a better grade, professional to try to bilingual teaching,The use of appropriate technical means of modern education, with the appropriate bilingual materials, from highly trained doctors in teaching bilingual education. In short, the medical specialized cours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a new task requires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medical workers and medical students of common interest.

【Key words】 Clinical;Bilingual Education;Teaching Quality;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而语言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工具,在国际交流中,英语已逐渐成为广泛应用的工作语言。为此,2001年至2007年间,教育部出台众多文件强调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等院校广泛推广双语教学的要求。所谓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双语教学的具体定位是汉语和英语。目前,世界上的权威医学期刊和书籍基本上都以英文出版,而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也以英文形式展现和推广。运用英语这门工具可迅速直接地与各国进行医学信息交流。医学教学人员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医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在当今世界,生命科学和医学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和信息交流频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医学生在学习临床医学时普遍感到难学、难记,同时双语教学还对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我们认真分析了以下的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并尝试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1 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

1.1 教学对象

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承受能力。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开设双语课奠定了基础。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很大,不少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要求。再加上国内英语教学多年来注重语法学习,故“哑巴英语”的现实状况没有明显改观。学生的听说能力不高,增加了双语授课的难度,妨碍了双语授课目标的实现。如果教学中英语使用的比例过大,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势必被分散,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双重负担将导致不佳的学习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是双语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

1.2 教材和教学手段

在双语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方面。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医学双语教材,多数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教材,一些教材可能过于偏重理论、缺乏案例,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另一些则可能与研究者的研究方向有关,具有很大的倾向性,不适于教学中使用。双语课程是在医学生修完了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之后开设的,课文有了相当的难度,比较难理解,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简化课文的难度。

1.3 教师

师资问题是医学双语教学的关键。好医生不一定是好教师。一方面,临床教学医师同时肩负着医疗与育人的双重职能。然而当前大多数教学医师教学意识淡薄,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临床教学量的多少及教学效果并不注重。另一方面,英语阅读水平高不一定能够进行英语授课,多数授课医师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总体上医学教师匮乏,能完全胜任双语教学的更少。多数教学医师难以清楚地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或者照本宣科,更难做到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2 提高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

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年级、专业尝试开展双语教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探索更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然后逐步将双语教学扩展到所有年级和专业,覆盖全体学生。据调查,哈尔滨医科大学已经开始在医学教育中推行双语教学。该院以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国际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目标人群,课堂中英语使用率达到75%左右。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对这种英文和中文穿插授课表示满意。

2.2 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和教学手段

一方面,相比较国内并不成熟的医学双语教材,外国原版教材实用性强,教材中配以大量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有必要组织一批资深的医学双语教学专家,认真编写医学双语教学系列教材和辅导资料。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授课内容做成Powerpoint的形式或其他多媒体形式,对于专业词汇和名词概念,辅以中英文对照注释,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

2.3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授课医师英语口语差、双语教学能力差的问题,院方可以开办双语教学培训班,邀请专家给一些骨干医师授课,培训结束还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为了调动广大医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促进双语人才的脱颖而出,院方可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医师去国外短期进修,提高英语水平,或者选派部分医师到兄弟院校观摩学习,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双语教学质量,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临床医学双语教学在各个方面都尚不完善,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认真对待,使之日臻完善,为培养更多的医学高级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建林,杨和平,熊玮.浅谈临床医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西北医学教育,2004:12(1):82-83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有血液标本中的不合格标本125例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67例;血清标本52例,血浆标本41例,全血标本32例。

    12方法每天有专门的人员对全院所有标本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标本详细登记,记录问题标本的具体表现,并进行调查、核实,明确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通知相关科室进行改进,并重新采集血液标本。

    2结果

    全院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仅仅占很小的一部分,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溶血23例(184%)、凝血21例(168%)、标本量不够17例(143%)、抗凝不全15例(122%)、取血试管不当14例(114%)、患者准备不足13例(136%)送检不及时9(72%)、输液同侧采血8例(64%)、其他5例(40%),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各种体液尤其是血液标本的分析结果为医师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1],如果血液标本不合格必然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造成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现将常见的不合格血液样本表现、原因及控制对策进行分析:

    31不合格血液样本常见表现、原因①溶血[2]:是指标本在采集、运送或保存的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血红细胞破裂[3],大量的胞内物质释放入血浆和血清,造成化验结果的不准确。体外溶血[4]的常见原因有:静脉穿刺采血处的消毒液未干、采血针头过细或采血时有气泡进入;止血带捆扎过紧、抽血不顺畅或采血时负压过大,采出的血液撞击试管壁造成溶血;混匀血液标本时震荡试管用力过猛,采血后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仍过大等。②凝血[5]:临床上有些检验项目是要求对血液标本进行抗凝处理的,因血液本身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如果不能及时的将血液标本与抗凝剂混匀,血液标本在凝血因子[6]的作用下就会造成血液凝集。常见原因:采血不顺利,采血时间太长,采血的过程中标本已经开始凝集;摇匀不充分;抗凝剂[7]相对不足:血液标本过量;抗凝剂浓度[8]不合适。③标本量不够:采血时血量不足可能导致需要化验的项目无法完成;有的试管中本身含有稀释液,如果采血量不足,势必造成检验数据的不准确。④取血试管不当:不同的化验项目采取的血液标本时不同的,有的需要全血,有的要分离血浆或者血清,不同的标本要求有不同的试管,采血时管选取不当会造成标本的破坏,化验结果的错误等。⑤患者准备不足:患者准备不足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也往往容易被忽视。一般来讲,采血前需禁食12小时;采血前摄入高脂肪食物、茶、咖啡、酒等会对血生化指标造成影响。⑥送检不及时:在体外的血液细胞往往不稳定,容易出现破坏和损伤,其化学成分氧化、变性、分解。据有关文献报道,采集后超过2小时送检的血液标本[9],与采血后立即送检的标本相比较,其化验结果又统计学差异,影响较大的有:血常规、血钾、血氨、心肌酶等。⑦输液同侧采血:正在输液的患者或刚刚输完液体的患者,采血时要注意不能在输液侧取标本,因为这样可能将所输液体及液体中的成分掺杂到标本中,影响检验结果。

篇12

【关键词】影响 教学质量 原因 对策

1.引 言

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教学及教学管理任务的加重和教学质量的下滑。总结多年来的学生座谈会反馈意见、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意见和教师反映意见,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方案及其各类配套教学资料内容落后;实验教学条件不足;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风气不好;教学管理中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和管理过程不细致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就一些主要影响原因及对策进行阐述。

2.中小学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

要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管理是一个必要的举措。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很多,主要如下:

2.1 课堂教学失控。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较普遍的主观随意性及自由主义、兴趣主义,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部分学生知识缺欠越积越多,差生难以赶上功课。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管理控制。

2.2 教学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管理失控。虽然有教学常规管理,也进行全过程的诸环节考核,但在质量上只管终结,教学信息反馈时间过长,这不利于教学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调控。

2.3 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的依据。仅凭不一定有可比性的一分两率作出定性评价,它对于教学中的 得失所在,质量分析的结果提供不出科学的数据,往往难以认同,造成班级之间、学科之间、同科教师之间及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加强教学管理是进行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管理科学也表明:无目标即无管理,无常规亦难管理。我认为,教学管理应该是管有目标、学有目标。同样必然是管有常规、学有常规。因而建立一个以水平达标为核心,把教学目标管理与教学常规管理有机结合的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从而实现常规管理有目标,教学目标进课堂,就能起到管理控制作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在对策上要从教学管理上入手,要研制"学校水平达标的教学常规管理模 式",即"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职责、操作内容、评价内容"。

2.1 学校领导要认真确定目标 、指引全员奋斗。

实行目标管理,使全员为之奋斗,把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加以控制,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根据各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将教育教学目标分为德育目标、教学目标两大类。德育目标主要依据"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等,确定一个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变为一个个的具体目标加以描述。

教学目标是根据各科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解编制而成;对语、数、英等各门学科都确定了全员的奋斗目标,从而使教、学、管三方面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激发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学校为达标而管。把长期以来认为弹性大、难以控制、无法管理的某些教学活动变成了可以控制、可以检测、有法管理的活动。

2.2 学校领导要明确职责 、分级管理。

学校要根据"水平达标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要求,制定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以及管理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履行职责的考核要求:

(1)学校校级。 ①制定教学目标管理的总体规划、学期计划和具体工作安排。实施对教研组、年级组和教师的管理;②紧密联系教师的工作和思想实际,组织理论学习,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保证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③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和课堂,按目标要求和常规要求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实施具体的领导和指导;④有效地组织好全校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做好教学计划、教案的检查评比与交流,做好优质课、经验、论文的评比与交流、推荐工作等; ⑤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档案。做好对教师工作的全面评价,坚持教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教研组和年级组。教研组主要实施对教师教学的管理:①围绕"达标",制定计划,学纲、学习理论,研究教材教法,开展集体备课和确定教研专题,进行研究、实验、总结。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②组织安排好组内教师每学期的公开课、研究课的听课及评课活动,交流教学心得;③按照目标要求和常规要求及组内安排,对每个教师的执行情况做好检查记载;④加强全组的凝聚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鼓励教师改革创新,以老带新,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

年级组主要是加强对年级组学生的管理:①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协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工作,保证各班正常的教学秩序;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各班管理目标(四率)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管理;③建立年级目标管理反馈系统,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映,及时分析和掌握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 指导和个别辅导。

2.3 学校领导要加强教学管理操作 、分门别类。

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各级管理干部明确了职责,怎样操作是一个关键问题。它是在目标管理全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常规。

(1)学校领导要加强计划管理。计划是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工作的指向和布局。计划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校工作计划;二是教育教学计划。每学期制定计划,都要围绕"总体规划"的步骤考虑制定。前者要为达标创造条件,起到服务作用。后者要为达标做到有序地安排,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各类计划一经确定之后,要求组级、班级、 少先队以及职能部门的计划,都要结合实际,向着一个目标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这样增强了学校总体作的序控性,使总体目标落到了实处,由抽象变具体,由远变近,为总目标的达成起到奠基作用。

(2)学校领导要完善制度管理。计划的落实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的"法",有了这个"法",我们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它能促使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能使学校产生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学校应该制订"教师的教研进修制度"、"目标教学研究课制度"、"论文制度"等等,从而使教研活动、教师的培训工作有了时间、内容的保证。为了抓好备课工作,学校还应该制订"整零备课制度"、"教案检查评比制度",从使用统一的目标教学备课用纸到编写教案的基本框架要求,从语、数学科教案检查到音、体、美、思品、劳动等学科的教案做详细的标准要求,以保证教研、备课不搞花架子,踏踏实实地进行有效劳动。为了调控课堂教学过程,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制定"开学第一课制度"、"听评课制度" 等。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辅导、考试方面,要制定"作业批改要求"、"优秀作业评比制度"、"帮差培优制度"等。建立健全和执行这些制度,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常规化。

(3)学校领导要注重信息管理。信息是管理操作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学校领导进行决策、调控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看信息反馈量的大小与准确程度。注重了信息的反馈和输出,而重在信息回收。学校除从班级月考核、年级月考核以及单元、期中教学水平检测中获得固定信息外,还通过召开学生评教会、抽查学生作业、检查教案、组织听评课、听取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期汇报等方式捕捉评论性的教学信息。从而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保证目标的达成。此外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普查;对学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结果做好记载,作为教学评价考核的依据 。

(4)学校领导要认真抓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学校一切工作的成败最终以质量的高低取胜。学校要提出各科教学,包括班级管理在内的质量管理要求,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质量标准。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班务管理、少队工作及质量检测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使每一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为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工作。

为了落实目标管理,教师要注重做好单元、期中、期末的质量分析。任课教师要做好班级每个学生的质量分析,进行形成性评价,学校要做好各年级的质量分析,通过数据和实例对年级的达标状况进行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质量形成过程管理,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有度、具体可测、利教利学;实施教学目标的程序能否紧扣教材内容;达标检测的方式是否灵活,做到快反馈,强矫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知识落实、达标率高。

总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学校将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持续的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吸收各种先进的经验,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 化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分析

检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检验报告不仅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本文主要探讨仪器、校准品和生化试剂这三个重要因素。

1.维护好仪器使之处于稳寂静和良好状态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基础

不管设备仪器怎样更新,维护和使用这好这些设备是我们的一项日常性的工作。首先要熟读使用手册,我常几十遍的读,温故而知新。要了解各各件的工作原理观察仪器结构。仪器状度良好时,两点定标在倒计时55秒至45秒内稳定,出现测寂静定值。使用电解质分析仪时,每周要记录各电解质高度浓度的my差值以了解各电极的状态,以便即时更换。参比电极的好坏对电解质分析仪的精密度至关重要。在使用AU600全自动分析仪时,我们十分注意到仪器的保养和维护问题,做到每天工作完后冲洗仪器一次,每周定期小检查及冲洗一次,每月大检查及冲洗一次,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污染,保证仪器正常运转。以上事例说明,我们要熟练使用仪器就必须熟读说明书,了解仪器处于一个良好的稳定状态。

2.良好的校准品是保障生化检验质量的关键

校准品是试剂厂家使用二级标准品为靶值转移得到的一种溶液或溶质。通常有单一的溶液或复合的冻干血清。主要用来校准常规仪器,交给所测样品赋值。它相当于天平中的法码,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特别在两点校准中较为突出。天平中的法码是稳定的,使用的校准样品是不稳定的,酶活力会逐渐下降,胆红素过光会分解,一些物质在溶液中也可能分解或聚合。另外,还有厂家间的转移误差,批间差。使得我们使用的校准品不尽人意。为了校准有一个稳定的、可靠的结果,选用了英国朗道生产的复合冻干校准血清。一般都是高低浓度值各一盆购进,每盆20瓶,每瓶5ml。每瓶用1ml塑料离心管分装后冻于冻箱内,可用1个月。虽然很贵,但用起来方便、稳定,较为准确,能保持2年不变。一具稳寂静的校准品对于样品的赋值也将带来一个稳定的结果,一个稳定的结果通过室间质评后,用对比,统计的分析方法可使我们检测结果准确度有一个极大的提高。《国家实验室管理办法》和一系列质量管理文件对实验室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要逐项按法规来做。国内厂家生产试剂,有进口分装的,有的白配的,原料试剂的来源恐怕也各不相同,生产的配方也可能不一致或有改良。试剂的纯度,酶活力和抗体的纯度和浓度是否能达到标准化。如有高稳定性和高质量的复合校准血清和试剂,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用的试剂和校准品难以统一,放免试剂的生产和供应方法值得生化检验学习。在信息化和交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是很容易做到的。首先,应由卫生部临床实验室的大规模厂家。根据全国各实验室的不同仪器,不同的业务量生产复合校准血清和没规格的试剂。每年各实验室可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向此厂家估定每月的试剂需求量,以利于厂家每月定时生产和定时用特快专递邮出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到全国各个临床实验室。这样使所用试剂的使用控制在一个多月范围内。好处很多:按需生产避免浪费,生产日期可信度高。(3)规模化生产可降低生产成本。实验室所用校准品、试剂和质控品来源的稳定,试剂生产出来就开始用,几乎没有贮存期,这相应地提高了试剂和校准品的质量,也提高了检验质量。

3.生化试剖的质量和稳定性是确保检验的重要前提

生化检验的方法学一经确定,我们检验人员通常都关注厂家的试剂质量和效期。现在试剂厂家数以千计,配方各自保密。同一原理配方也有差异或改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们需按法规选择有三证的大厂家的试剂产品,但仍要注意以下问题。开盖使用后就不能说无污染,酶活力和抗体效价可因使用时间下降,可使屡敏度或工作曲线发生改变。碱性试剂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可改变试剂的酸碱度。有效期指地污染且贮存在2―8℃的环境。除以上因素外,还可能有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实验的工作曲线,不得不经常用校准来纠正我们的实验误差。比如说用苦味酸法测定肌肝,氢氧化钠浓度可逐渐降低,质控品浓度逐渐下降,这个项目我们通常每3天就校准一次。

篇14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重要性;满意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88-02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抽样调查主要针对陕西四所高职院校的大一、大二两个学生群体展开,调查采用的是传统的纸质问卷。

课题组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大一学生500份,大二学生100份,这些学生是在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四所高职院校中随机选择的,具有较好的典型性。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63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47%。调查样本结构如表1所示。

2.调查方法

调查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从陕西四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选取样本,通过调查了解他们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总体判断和评价,借助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从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进行设计,涉及教职员工、学生和学院条件三个大项共十六个因素。为了便于数据分析和评价,课题组对于重要性和满意度量表规定了意见、态度选项的评分值,1=非常不重要或非常不满意,2=不重要或不满意,3=一般,4=重要或满意,5=非常重要或非常满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1)信度分析

调查问卷基于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进行设计,采用了态度和意见量表。通过SPSS19.0软件的检验,两个维度的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分别为0.948、0.937,均大于0.8,所以这套问卷的内在信度较为理想。

(2)效度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两个维度的KMO值分别为0.961和0.954,远远高于参考值,所以这套问卷因子分析的效度也是较为理想的。

2.数据分析及发现

(1)重要性评分均值高于满意度评分均值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总体重要性评分均值为4.178,总体满意度评分均值为3.613,并且每一个被调查群体的重要性评分都高于满意度评分。这种重要性和满意度的不匹配,表明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工作有待改进。

(2)不同调查对象对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分有一定差异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总体重要性评分均值为4.178,男生群体均值略高于女生群体,大一学生群体均值高于大二学生群体,学生干部群体均值高于普通学生群体;总体满意度评分均值为3.613,男生群体均值低于女生群体,大一学生群体均值高于大二学生群体,学生干部群体均值高于普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见表2。

(3)学生对不同项目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分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问卷涉及教职员工、学生和学院条件三大项共十六个因素。从各大项的评分均值来看,教职员工重要性项得分为4.168,满意度项得分为3.690;学生重要性项得分为3.995,满意度项得分为3.532;学院条件重要性项得分为4.212,满意度项得分为3.592。三大项两个维度评分对比情况如图l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满意度折线处在重要性折线的下方,说明学生对自我因素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价都比较低,对学院条件重要性的评分高出了对教职员工的评分,并且学生对学院条件的满意度最差。

(4)重要性和满意度极值因素

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重要性均值的极小值(4.033)因素为“其他服务条件”(如银行、邮政、商店、电信等),极大值(4.310)因素为“校外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满意度均值的极小值(3.355)因素为“学院为学生提供的食宿条件和相关服务质量”,极大值(3.773)因素为“教师对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及责任心”。这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校外实训及校企合作”;在诸多因素中,学生对于一线教师的态度和责任心还是比较认可的;学生对食宿条件和相关服务的意见较大。

(5)重要性和满意度最不匹配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和满意度最不匹配的因素是“学院为学生提供的食宿条件和相关服务质量”,其重要性评分均值为4,251,满意度评分均值为3.355,分差为0.896,这说明学生对该因素的期望值很高,但对现实状况却很不满意。排在第二位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其重要性评分均值为4.191,满意度评分均值为3.425,分差为0.766,这表明学生能够理性地认识自我,认为自身的努力很重要,而且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很不满意。

三、对策与建议

1.提升服务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程度日益增强,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工作压力,质量管理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很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高职院校已经普遍意识到质量和品牌的重要性,但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外延式扩张发展,使其内涵建设明显滞后,加上一直以来缺乏“以学生为关注焦点”的先进服务理念,目前的教育教学质量很不乐观。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提升服务理念,推进内部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的重点在于应建立完整、高效及具备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这种改革涉及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参与,而且要求主要领导要顶住压力,将此项工作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2.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倾向,其强调的是针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而非全面的质量管理,行政管理往往被其忽视了,而行政管理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绝不容低估。这牵涉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各内部单位的职责履行等一些重大问题,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这种影响是大面积的、长期的和深刻的。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出发,高职院校应建构系统的、高效的及具备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真正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3.找准改进质量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对于调查中发现的不匹配因素(重要性很高但满意度很低),高职院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其作为进行内部管理改革的切入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当然,不同院校应找准自己的切入点。

关于“学生食宿条件和相关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相对来讲并不难解决,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很不尽如人意。首先,应正视这一问题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该问题无关紧要;其次,要找到未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的症结何在;最后。要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这一问题,学生还是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的,认为“很重要但自身没做好”。高职院校应从思想教育、专业兴趣培养等方面人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