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诊断范文

儿科护理诊断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儿科护理诊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护理诊断

篇1

关键词:误诊;早期识别;心源性休克;儿童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block 1 case nurse mis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cardiac shock case reports of successful rescue,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the role of nurses in emergency and severe cases treatm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emergency nurse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Methods Reported one case of by the nurse identify misdiagnosed as acute gastritis\"children's cardiac shock rescue successful cases,analysi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ac shock for the related literature.Results Nurses in the patients with cardiac shock,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arly recognition. Conclusion The nursing clinical thinking and obser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hould be the focus of the emergency nurse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Secondary triage of emergency contact pediatric emergency and severe cas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preferred treat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Misdiagnosis;Early identification;Cardiac shock;Children

心源性休克是心力衰竭的最严重阶段,是由于心脏严重泵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严重降低,不能满足器官和组织代谢的需要,发生严重周围循环衰竭盒严重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其病因、临床特点,儿童较成人有显著差异,小儿临床表现多样,不同年龄、不同原发病起病症状不同[2],心源性休克在小儿虽不如感染性休克常见,但病情危重发展迅猛,必须及时抢救,严密监测。早期明确诊断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3]。童凡、刘涛等报道:50%以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症状起病,病情迅速加重[4]。我院急诊科护士成功识别并配合抢救成功1例误诊为急性胃炎的儿童心源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就诊经过 患儿男,7岁9月龄,既往体健,因恶心1d、频繁呕吐5h门诊就诊,门诊医生诊断"急性胃炎"开具山莨菪碱肌肉注射及日间输液中心静脉补液、美洛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排队肌肉注射时,急诊注射室护士发现患儿面色苍白、痛苦表情、触摸皮肤湿冷、扪及脉搏快,立即将患儿抱入抢救室,听诊心率195~200次/min、奔马律,血压77/52mmHg,经皮氧饱和度94%。

1.2急诊救治 启动急诊抢救小组。立即予卧床、吸氧、保暖、开放静脉双通道,予0.9%NS扩容、大剂量维生素C及磷酸肌酸保心治疗。抢救5min血压降至66/51mmHg,心率200次/min,气促,经皮氧饱和度92%,神志淡漠;7min时血压78/50mmHg,心率190~210次/min,经皮氧饱和度90%,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20min时血压94/65mmHg,心率200次/min,经皮氧饱和度92%。辅助检查:代谢性酸中毒,肌钙蛋白升高,诊断:爆发性心肌炎?医护护送入院治疗。

1.3住院部救治 到达病床时血压81/58mmHg,心率196次/min,呼吸28次/min,经皮氧饱和度98%,全身冰凉,面色苍白,予扩容、纠酸处理,予三磷酸腺苷二钠静脉推注,患儿烦躁,予苯巴比妥镇静,予利多卡因输注,血压渐升至103/60mmHg,心率103次/min,此后病情渐稳定好转,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心脏未见异常。住院9d治愈出院,入院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出院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心肌损伤。

2 讨论

2.1急诊护士在该病例的早期识别中起到关键作用,成功阻断了因误诊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延误抢救时机的严重后果。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比医生更易发现患者一过性或间断性病情变化[5~7]。该注射室护士是一名从事急诊儿科护理工作15年的高年资护士,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对危急重症有预防意识及洞察能力,因此才能从排队候诊的人群中及时、准确识别出重症患儿。提示护理临床思维培养、病情观察能力培训应成为急诊护士专业能力培训的重点。

2.2本病例提示急诊接触点二次分诊的重要性。急诊科患者来源复杂,可能来自门诊、外院转入、自行就诊、120;病种构成复杂,儿童各专科疾病均可出现;患者滞留区分布各处,如候诊区、雾化室、注射室、输液中心、留观室、抢救室等等,滞留期间随时可能病情变化。这些情况都加大了急诊医疗安全管理的难度,仅依赖分诊挂号时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分级,远远不能满足大就诊量下儿童急诊患者的安全分流,必须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每一次、每一个接触点时的管理,随时观察评估患者,进行二次分诊,才能及时准确识别出危急重症患者,保证此类患者优先救治。

2.3对于早期识别困难的危急重症,如心源性休克,可作针对性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识别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6-418.

[2]陈新民,余自华.小儿心源性休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8):1393-1394.

[3]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6-217.

[4]童凡,刘涛.36例小儿心源性休克诊治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6):498-501.

[5]韦英,杨莉红.护士认真观察病情对避免临床误诊的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3):86-87.

篇2

关键词:儿科;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危重症患者指的是病情复杂、严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此类患者是治疗、护理关注的重点,如果没有及时、准确掌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会影响疾病的预后[1]。对于儿科病区而言,由于婴幼儿难以准确表达自身病情,且危重症患儿往往病情发展迅猛,护理工作难度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且能够认真观察、准确评估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为了解儿科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的知晓情况,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长兴县人民医院儿科危重症患者,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计划》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被检查护士共30名,年龄20~45岁,平均(27.2±6.9)岁,工作年限1~14年,平均(4.1±1.2)年,包括护士10人,护师14人,主管护师6人,学历包括中专1人,大专14人,本科与本科以上15人。

1.2方法

1.2.1制定调查表格参照文献[2]中关于危重患者检查标准,结合护理部提出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计划》进行调查表格的制定,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与病史、症状主诉与进展、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治疗方案与用药、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每项调查指标根据调查结果计分,不掌握记0分,部分掌握记1分,完全掌握记2分。1.2.2调查方法由护理部主管护理质量控制的主管护师1名、儿科护士长1名和护理管理人员2名组成质量控制调查小组,每月对病区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解责任护士对所负责患儿的病情知晓情况与对应的处理措施,由调查小组对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打分。

2结果

从调查情况来看,30名护士对儿科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与病史、症状主诉与进展、治疗方案与用药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的掌握情况一般。见表1.

3讨论

3.1儿科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知晓情况

从本文统计数据来看,30名护理人员对儿科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知晓情况一般,虽然对儿科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与病史、症状主诉与进展、治疗方案与用药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的掌握情况较差。这说明儿科护士更注重患儿一般病情的掌握,能够很好的遵医嘱进行治疗,但未能深度察觉患儿的治疗需求,对于心理、并发症、康复计划等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差。

3.2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的掌握情况

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儿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的完全掌握仅达到76.67%,这说明仍有近1/4的护士不够重视患儿的阳性体征检查。由于危重症患儿的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因此儿科护士要在掌握患儿诊断、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及时把握阳性体征改变,了解相关检查指标,才能及时、准确评估病情变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做好抢救准备提供依据。有文献[3]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以上的护士更注重患者的常规治疗和皮肤护理,忽略了患者其他的治疗需求,未能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当做好相关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学会观察患儿的阳性体征,确保能够及时做出病情评估,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3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的掌握情况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临床更注重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护理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正确服务思想,而非以疾病为中心[4]。儿科的专科护理要点是要以危重症患者特有的体征、症状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依据而进行的。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护士难以对患儿的疾病特点进行概括和描述,而是对常规护理内容进行不断重复,这充分表明了护士在患儿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需求方面的空缺。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完全掌握患儿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的护士仅占63.33%,不掌握的护士占6.67%,说明危重症患儿的专科、心理护理诉求被忽略,超过40%的护士未能重视患儿这方面的护理需求。考虑专科护理不足的原因可能与护士未能熟练掌握患儿的阳性体征和预判并发症有关,而心理护理方面的不足,则可能与传统的护理思想影响有关。对于护理管理者而言,要加强护士的全面培训,提高护士的现代护理认知,要强调对患者身心需求的满足,鼓励护理人员加强在职学习,补充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身,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3.4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掌握情况

儿科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必须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对症护理。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能够完全预知并发症情况的护士占到80.00%,考虑原因可能与护士难以主动了解患儿病情有关。由于患儿难以正确描述自身感受,因此当患儿症状不明显时,护理人员在护理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下难以判断出是否存在潜在并发症[5]。所以要加强护理人员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一帮一的形式带动新护士,增进低年资护士的临床经验积累。

3.5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康复计划的掌握情况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仅有63.33%的护士能够完全掌握康复计划的相关知识,并制定出康复计划,仍有较多数的护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制定危重症患儿的康复计划,甚至不知从何入手,这会严重的影响患儿的康复[6]。护理管理者要针对性的拟定培训方案,加强护理人员制定康复计划的意识,制定相关流程以供护理人员参考,满足危重症患儿的护理需求,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人员对危重症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全面,尤其对于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的掌握不佳,应当加强培训及管理。

参考文献

[1]封在李,张宗艳,尹梅香,等.病情知晓对强阿片类药物止痛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肿瘤药学,2014,4(1):59-61.

[2]洪峰,张炜敏,贺晓新,等.北京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2):69-72.

[3]沙珊瑚,陈永浩,张志杰,等.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23-24.

[4]王婧,冯泽东,孙彭赛男,等.甘肃省武威市中小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6):98-100.

[5]李庆艳,刘春华,王伟红,等.山东省5市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知晓情况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5):5510-5515.

篇3

分级护理指的是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儿科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对其进行细化分级护理,一直都是医护人员以及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分析

1、护理部制定分级护理标准细化方法

医院护理部首先要根据儿科病人的特点制定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即住院儿童患者生活护理等级标准,不同的等级可以用ABCD四个字母来代替,其中A代表最高等级,D代表最低等级,具体的划分标准要以儿童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医嘱内容为依据,而且要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做出要求。A级包含的内容为患者完全不可自理,没有家长在旁陪伴,而且医嘱病情程度为病危或者病情严重,针对此类儿童病患,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其进行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B级包含的内容为患者完全不能自理,身边有家属陪伴,医生将其病情严重程度定为“一般”,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儿童患者的病情,对其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知识传授。C级包含的内容为患者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家人陪伴照顾,医生将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定为一般,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积极协助儿童患者完成各类生活琐事,如吃饭、个人卫生,而且要鼓励其尽自己的努力完成这些事,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知识指导。D级包含的内容有患者完全可以生活自理,有家属陪伴在其身边,医生将儿童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定为一般,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要督促及检查病人的个人卫生,督促其按时用餐、按时进行户外运动等,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护理知识灌输。

2、进一步细化分级护理标准

为了有效推动儿童病人的临床治疗,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各病区的护理工作人员要结合护理部制定的儿童患者护理等级标准,然后根据儿童患者的诊断情况,再根据病人的医嘱护理级别与生活护理等级,确定患者的护理等级。可将其标记为“一级A”“一级B”“一级C”“二级 B” “二级C”“二级D”“三级 C”“三级D”。在划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内容:首先,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相关标准,只要是医生将儿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定为病重,那么无论此儿童患者是否有自理能力或者是否有家长在旁照顾,都应该将此儿童患者的的护理等级定为“一级A”。其次,“一级B”及其以下等级标准主要依据儿童患者的年龄、治疗项目、活动受限程度等来确定。当患者的年龄小于6岁,没有自理能力,而且医生要求必须每天对其输液两次,而且还有另外超过两种的治疗方式,而且医师规定患者的活动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可将其定为“一级B”。当患者的年龄在6到12岁之间,而且每天输液次数小于或等于两次,另外其他治疗方法小于货等于一种,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则可将其定为“一级C”。当患者年龄在6到12岁之间,而且每天输液小于或一次,另外其它治疗方式小于或等于一种,患者个体活动不受到限制,而且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则可定为“二级 B”。当儿童患者大于12岁,而且每天输液次数小于或等于一次,或者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患者个体活动不受到限制,生活可以自理,可将其定为“二级C”。由于在儿科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很少开二级或三级护理所以本次研究中不在对“二级D”“三级 C”“三级D”进行分析。再者,各专科疾病 “住院病人生活护理等级标准”的每个细化项目在确定等级前都有规定的条件限制,细化项目后注明疾病诊断名称。

3、确定儿科患者的护理等级

儿科患者的护理等级必须由医疗机构的主管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确定,然后将护理任务交于普通护士。

三、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原则分析

1、护理必须在医疗工作基础上进行细化

作为一个特别的病患群体,儿科病人年龄跨度较大,所涵盖的对象会有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与成年患者相比,其自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较差,但是其病情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如果针对不同的儿科患者按照相同的护理级别来护理,那么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是护理人员失去对医嘱护理级别的敏感性,从而使其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陷于被动。所以,在护理分级必须以医师的诊断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而且要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自理能力考虑在内。

2、细化的护理标准应全面考虑病人治疗及护理的需求

医生、护理人员分别确定病人的护理级别和生活护理等级既可避免医生对护理级别的认知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分级护理的细化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儿科患者的自理能力之外,还应该将治疗医师对患者的治疗频率考虑在内。

篇4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儿科护理学;教学

传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大多依据疾病病因、病理检查、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等程序来进行,由于大多以教师传授式的讲解进行,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专业知识同具体的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也随之突显。案例分析法是通过由教师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的一种将具体案例转化为抽象理论的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学科,一方面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难以在儿科病房进行教学,因此案例分析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另一种“临床现场”,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因素

1.1案例来源:教学过程中选取案例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这里的案例应当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案例的分析,而不是空想杜撰出来的。而鉴于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来感染和引导学生,此因教师应当选择具有针对性同时具有普遍性的案例,符合护理学所面对的新形势。在案例的选择上有三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案例应当具有知识性和启发性,不能只注意到案例在带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其中的知识含量;二是案例应当具有时代性,选择较为新鲜能够反映社会动向的例子,但是要注意不能盲目将社会传闻作为典型案例放在课堂教学中;最后一点就是案例应当简洁明了,同时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案例选择后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置身于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思考和决策,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案例收集:案例的来源要求教师在获得案例方面必须从临床病例中实地考察,在案例收集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判断力有针对性的收集,要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经验还没有接触过临床这一现实状况,收集病情与教学大纲较为贴合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还应当在得到案例资料来源处的许可之后才能使用。

1.3案例内容:在案例选择中还应当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科培养目标,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每一个案例一般具有相应的训练重点,比如在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案例中,其训练重点是如何进行病人的洗胃,而在心跳骤停的有关案例中,训练的重点则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具体操作。这样,典型案例结合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临床护理的程序和组织构成,案例内容还应当根据最新的医院医护工作要求进行阶段性的调整。[1]此外,还可以结合病人从发病到住院、出院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随着病人病情的发展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护理措施,或者横向纵向的比对同一疾病不同病人和同一病人不同阶段的护理手段的不同,增强学生的实践性。

1.4课堂测试:课堂测试是体现案例教学最终的效果的重要途径。案例分析法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效果的检测中,虽然现行的护理考试制度已经逐渐向全面化和多样化的角度发簪,但是考试宗旨依然以考察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专业知识为主,这种情况下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卷面的评阅,但是在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就有较大的欠缺。因此,课堂测试就成为评价学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某一案例不统一答案的教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案例的选择、教师准备、案例运用和具体实施等几个方面。以一个八月前早产的小儿血液系统的疾病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导入贫血的种类及其临床特征。

2.1案例的选择及教师的准备环节: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针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采用《儿科护理》(朱念琼主编)中的大纲需求进行选择,从婴幼儿腹泻、先天性心脏病、营养性贫血、急性肾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病例设计,[2]在设计中要注意难易结合,病例应当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教师在讲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协调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比重。

2.2案例运用(1)案例了解:男,8个月,早产儿,生后单纯母乳喂养。近4月来面色苍白,烦躁爱哭。并提供相关的体格检查数据,要求学生思考该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2)病因分析:首先教师在将病例展示学生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新课的预习。然后在课堂通过案例展示法,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将病例展示给学生。使其有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根据该患儿的临床表现,应该进行怎样的临床诊断。因为学生之前有对于小儿营养、喂养的学习,可以马上明白是因为患儿未能及时添加辅食而引起的营养障碍。然后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的讲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该患儿因为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需铁量也较多,没有及时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3)临床表现分析:通过对于患儿的症状及体格检查分析,引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相关的辅助检查。面色苍白、烦躁爱哭都是一般贫血的表现,此外还有口腔黏膜苍白、不爱活动、易疲惫等症状。骨髓外造血情况表现为淋巴结、肝脾的轻度肿大。血象则表现为末梢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均低于正常水平。[3]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别讲授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其他的症状,将病理生理的理论讲解同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相结合。(4)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根据对于病案的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营护理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的临床表现。此时结合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心理,展开讨论提出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最终由教师引导总结出其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应用铁剂,如果有必要则需进行输血。在护理诊断方面,由于铁的摄入不足引起营养失调;贫血组织和器官供氧不足引发活动无耐力,家长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患儿有感染危险。在护理中应当注意饮食调整、感染预防和铁剂应用,同时要进行适量活动并注意休息。

总之,由于儿科护理学这门学科实践性较强,病案分析法是一种参与式较强的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春妮.护理心理学教学案例的开发与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篇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离开学校已经半个月开始了实践生涯的旅程。。。

实践第一科就被分到儿科,那一个叫惨啊!好在那三个星期的见习没白费,为我在儿科实践打了点基础! 半个月以来跟着老师学会了做雾化、做理疗、打针、配药、画体温单… … …老师提的问题都回答得上来。带教老师是个兢兢业业的师长,做任何事情对我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我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做事随叫随到、有问必答赢得了护士长、带教老

儿科,故名思义,是专收儿童病人的。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可谓是天壤之别。用药的方法、剂量、浓度,治疗的方案与手段都与成人有着天大的差异。所以,我都会很小心谨慎做好每一个操作。

能否让我顺利地完成每个操作,关键还是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是否有效。。。

在儿科,认识了温柔可爱的戴子老师,幽默可爱的覃老师,可爱又搞笑的雯姐。她们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有福同享、有难你顶的国家栋梁之材。

通过老师们和医生仔细的询问病史及过细的体检,病人原来就是常见肠结核,诊断清楚了病人及家属都很满意。(2)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以带教老师为模板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