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问题范文

基础护理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础护理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础护理问题

篇1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篇2

【关键词】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问题;对策

在临床患者个人疾病的康复进程中,完善、科学的基础护理必不可少,这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后续恢复存在极为明显的意义。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基础护理的具体质量是可以反映出医院内部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的,因此,基础护理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1]。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中,基础护理是最为基础且与患者距离最近的一种护理方式,透过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情况,护患双方也会达成较好的沟通,且此种护理方法可以及时将护理精神表现出来[2]。妇产科患者是医院内的特殊群体,因此,基础护理的整体质量与患者的个人健康存在密切联系。在此背景下,探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的问题与对策也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1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护患沟通不到位

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不重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单纯认为护理工作的开展就是遵医嘱实施必要的护理手段。护理人员如果忽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就无法倾听患者个人主诉,当患者出现不适等不良反应的时候,护理人员也无法第一时间发现,以致延误了护理工作进程。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2学习能力不够强

很多护理人员自身的情况不够特别优秀,在学校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的护理技巧及专业知识,自身也不是特别聪明,未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很多护理人员就不具备牢固的理论基础,自身实践能力也不够强,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这就导致很多护理人员无法在工作中解决存在的问题,造成护理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1.3医院培训不到位

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医院培训不到位也是其中一项主要的方面。目前,很多医院缺少护理人员,导致新来的护理人员刚走上工作岗位就需要独立顶班,却未能接受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培训。部分医院没有在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或者是单纯侧重工作能力培训,而不重视护理人员道德观、责任心等的培训[3]。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护理人员未能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责任观念,导致护理工作的质量出现明显下降,患者需求无法被有效满足。

2如何切实做好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

2.1加强护患沟通并做好宣教

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中,医院若想保证基础护理的具体质量,首先就需要加强护患双方的沟通,并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不断转变个人观念,在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程序之外,还应当多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等,并且倾听患者的个人主诉。护理人员在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等心理,以免患者心理压力过大而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护理人员一旦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就会更信任护理人员,进而配合护理工作。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开展健康宣教。在健康宣教中,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具体的防治措施、治疗方法、护理方案等告知患者,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所患疾病。这样一来,患者就会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这对于患者基础护理的开展十分重要。

2.2提高护理人员能力

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中,医院还需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能力。医院首先需要积极引导护理人员科学认识护理工作的基本核心与理念,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较强的服务观念。医院需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让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进行中更好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医院需要针对护理人员的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开展必要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在培训中学习完善的专业知识与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等,并且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完善的操作技法。这样一来,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会得到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也会更高,这对于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存在积极意义。除此之外,医院还需要在护理人员素质提高工作中不断加强道德观念及工作作风的相关教育,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护理人员能够面对工作中存在的任何困难,进而保证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4]。

2.3加强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每日为患者进行床单位的整理,并且帮助患者清洁面部与口腔,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对患者的外阴进行清洗,可以选择温水进行擦拭,以免患者的外阴出现炎症等导致预后效果较差。每隔2—3日,护理人员还需要用温水擦拭患者的身体,保持患者身体的整洁。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以免患者出现压疮,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咳嗽患者实施科学指导,告诉患者如何正确的咳嗽及排痰等。如果患者接受尿管留置,护理人员就需要严格观察尿管的状态,看尿管是否顺畅等,以免尿管堵塞或出现脱管情况。对于患者所处环境而言,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干净、整洁,每日在病区内进行开窗换气,保证病区空气的清新,以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等。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病区地面的干燥,不得存在污渍、水渍等,并且在患者的床边等安装报警装置等,以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2.4对护理组织构成进行完善

医院内部需要对妇产科病区护理组织的构成进行完善处理,成立相应的质量改进小组,对相关护理人员的个人职责等进行分工处理,并且实施完善的质量控制活动,确保各项管理活动都可以被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医院需要制定必要的质量改进计划方案,并且收集相关的患者资料等,让患者为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评分等,并且及时收集可以反映基础护理工作的相关数据等,对相关资料及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及时找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当之处等,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处理[5]。与此同时,医院还需要对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监督,一旦发现护理人员工作出现不到位情况,就需要及时处理。

3结语:

伴随临床护理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于护理要求的逐渐变高,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意义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常存在不到位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患者接受护理工作的舒适程度,更会给患者的临床治疗等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医院及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并且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才会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未来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桂莲.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04):104+107.

[2]王晓莉,冀敏.产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02):31-32.

[3]杜金明.基层医院妇产科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1):161+163.

[4]刘爱玲.妇产科护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8):2414-2416.

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51-02

基础护理质量是医疗工作整体服务质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了医院的生存及发展。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中,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是对护理人员新的要求,是护理管理者新的追求目标。2010年国家卫生部和总后勤卫生部下发了加强临床护理优质服务的通知,立志构建以“强化护理服务理念、夯实基础护理、创新管理机制、完善保障体系”为主的优质护理新服务体系,其中,作为根本的基础护理为优质服务构建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及时、全面地找出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对策,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构建优质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本文总结优质护理服务中基础护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3 248例住院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自住院起护理人员的接待、病情介绍、基础护理服务技能、医护合作、护理人员态度、疾病知识宣教、生活护理、出院前宣教等方面。统计基础护理中各方面失分情况及患者对基础护理不满意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2结果

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发放3248份,回收3196份。回收率为98.4%。3 196份回收调查表中,对护士服务态度不满者42份(1.31%),对护士基本技能不满者53份(1.66%),对医护配合不满者39份(122%),对疾病康复宣教不满者59份(1.85%)。

3讨论

3.1基础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3.1.1服务态度生冷本研究统计表明,对护士服务态度不满者42份(1.31%),多为护理人员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生冷、强硬现象,一些年轻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有待提高,且表现出了敷衍、消极怠工、遇到问题较难控制自我情绪等方面。

3.1.2基本技能不扎实本研究统计表明,对护士基本技能不满者53份(1.66%),多表现为穿刺、护理配合、操作中由于工作熟练度低而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为基础护理中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所在,与近年来医院规模加太较快、年轻护士比例大、基础护理技能不扎实有关。

3.1.3医护合作不默契本研究统计表明,对医护配合不满者39份(1.22%),多表现为在目前重医轻护的环境下,由于医护合作不默契导致患者对医护工作产生不满。这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与医生的合作不熟悉等因素有关。

3.1.4健康宣教不全面本研究统计表明。对疾病康复宣教不满者59份(1.85%)。表现为对于一些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的水平尚肤浅,对于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未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对于一些预见性问题及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未给予解释,健康宣教不全面。

3.2对策

3.2.1转变服务理念。树立良好的护理态度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护理服务。树立崇高的护理职业情操,加强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时找出本科室差距,针对部分问题制订相应地整改措施。定期组织兄弟医院的护理学习,把好的经验充分利用到现有的条件之中,满足患者最基本的需求。同时在人院时,亲切和蔼的对患者讲述医院环境;在患者存在困难和忧虑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问题时,应给予耐心的解答,确保优质护理服务体系观念的建立。

3.2.2加强基础护理基本功训练组织年轻的护士开展基础技术操作的训练,在平时的护理质量检查中,抽查护士技术操作的基本功水平。定期考核年轻护士,并进行强化基础训练,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考核成绩较为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基本功要扎实,如穿刺时应一针见血,置管须一次成功,气管切开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吸痰药轻快且无刺激,过硬的抢救技术等。技术的操作准确性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这是优质护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护士的工作态度也要认真负责,这样既能提高护理的质量,又能取得医生的信任,得到患者的满意;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改善护士待遇,减少优秀护士流失,根据学历、职称及取得护士上岗证的情况适当增加工资,对表现突出的护士签定长期的合同,交纳医疗保险金及失业保险金等让其安心工作,快乐工作。

3.2.3提高基础护理水平,医护合作默契患者希望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足够高,能够更好地解除病痛,因此护理中对患者要认真负责,为患者提供及时、到位、优质的护理服务。医生在每天查房之后,忙于手术或病历书写,医嘱都是护士来完成的,这要求护士知识全面、操作规范、能独立的处理问题并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医护配合熟练,只有这样,患者才能信任目。调查中发现部分护士工作中机械性强、主动性差,不能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病史不全面,患者有问题常越过护士直接找医生,护士丧失掌握知识和与患者沟通的机会,因此要求护士要注重观察病情,及时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全面掌握各方面医学知识,医护要密切、熟练配合,这样才可让医生放心,让患者信任。

篇4

【关键词】基础护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80-03

在市场经济发展下,护理质量成为医院竞争的核心,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模式必须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作为护理工作中主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护理,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也是护理满意度、护理合格率的关键所在,甚者可以在医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在发展中容易暴露多种不足。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分析我院基础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原因,并探讨相关改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21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18例,女92例,平均41.5岁,其中消化内科54例,普外科51例,儿科50例,妇产科55例,住院时间均在1周以上。

1.2 我院基础设施情况

我院共有病床510张,监护病床42 张,护理单元13个,护理人员216 名,护理人员年龄平均29 岁,学历中专26.4%,大专44.9%、本科28.2%、研究生0.46%。职称分布:护士42.6% 护师31.5% 主管护师13.9% 副主任护师3.2% ,床位和护士的比例,1:0.27。

1.3 调查方法

主要调查项目由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及时度、操作、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等)和护理合格率(参考《基础护理学》高等专科教材[1]及分级护理制度设计的基础护理评分标准,对患者分布的科室进行护理评价)。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护理合格率在90%以上为合格。

2 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四个科室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合格率均比较低,具体分布如表1。

表1 调查结果(例,%)

注:各科室比较,P>0.05

3 问题分析

3.1 护理意识薄弱 一些护士存在对护理职能认识的偏向,比如错误的认为护士的职责只是掌握好相关技术操作,按时完成医嘱,将基础护理简单的认为是喂食、口腔清洁等,而对无医嘱的卧床、排泄、心理疏通等护理全交给了家属。导致护士对患者病情了解不透彻、服务不周到、沟通不主动、无法预见潜在的问题等,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理解不透彻,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护理满意度低。

3.2 人员配置不足 在工作中时常会听到护士抱怨工作繁杂,工作量多,精力透支等怨声。我院目前床位和护士的比例为1:0.27,虽然在近几年不断引进人才,但仍无法满足需求。加上目前护理工作多偏向于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来进行分级护理,导致本来就不足的护士整天忙于治疗性操作,同时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护士常常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完成护理文书,让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时间和精力削减。

3.3 激励机制的缺乏 “人才是鼓励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如何使用人才的真谛,之所以护士流动性大,出现医护比例失衡,特别是在对护士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里,护士自动离职率更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每年约有4%~5%的护士自动离职[2]。主要原因在于用人机制的人性化,没有通过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比如护士的待遇、福利、晋升等,没能为护士提供“绿色通道”,没能让其看到工作的前景和神圣。

3.4 护士职业道德偏低 护士是基础护理的实际操作者,其质量的高低与其职业道德密不可分[3],但在实际工作中,我院存在某些护士对基础护理职能认识不到位,在护理中未完全履行职责,特别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敷衍、马虎现象突出,护士对护理细节的注重,未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重要性。

4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改善对策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基础护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人们健康意识提高和现代护理观念的推广,更需要医院提高基础护理治疗,让患者在获得高质量治疗的同时,心理和精神同样得到满足。在对我院基础护理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笔者提出以下改善对策。

4.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置入“以病人为中心”意识 2010年我国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中“以病人为中心”是活动的宗旨。虽然此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的,但多数护理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对此,我院特举办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改变思想,更新观念,对护理工作和内涵有个新的认识,并将“以病人为中心”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比如要求打造优质服务链,做到心中、目中、耳中、手中、身边有病人,且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让护患关系得到质的升华。

4.2 优化工作制度 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工作量多、休息时间少是医务人员常需面对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超负荷、过长时间的工作与工作效率成反比,而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不仅能够让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能力,充分利用护理资源、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及护理合格率。改革排班方式,实行APN排班及弹性排班,比如某一科室安排2名护士,其中一名工作时间7:00-10:00和12:00-17:00,另外一名工作时间9:00-12:00和17:00-21:00。如此岔开的工作时间能够让护士有充分的工作精力,又能满足中午和夜间人力的需求。

4.3 引进人才,充分满足临床所需 有部电影中说道:“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又一核心力量,也是医院发展的推动力[4]。对于目前医护比例的失衡,我院广开源路,通过多渠道向社会引进人才。比如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且严格对新引进的护士进行职业培训,在其合格后方可安排其上岗,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

4.4 强化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在既是护理工作的履行者,又是护理中的管理者,她们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要监督其他护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如“三基三严”,要坚持经常的、严格的考核,比如平时考核与月终考核相结合、日查与夜查相结合,做到每月有考核汇总和讲评,并将考核信息反馈,及时克服薄弱环节,同时将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提高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高度责任感,让其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成长。

4.5 深化基础护理内涵,创建优质护理服务 以往的护理工作每个程序由不同的护士协同完成,往往导致患者刚适应该护士的护理又面临更好,总是处于适应与不适应中,无法满足病人的基础生活需要,更无法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整,没有了这些基础就无法取得家人、社会的支持,也无从谈起提高护理满意度,以上与近段时间来提倡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相违背。为此,我院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同一位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完成,全面、全程负责,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病情评估、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4.6 改革后结果 通过针对问题进行改革后,我院基础护理有了明显改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表2改革护理前组和改革护理后组比较(例,%)

注:*与改革前比较,P

5 小结

我院基础护理常由于人员不足、护士职业道德偏低、相关制度缺陷等使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合格率偏低,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从护士意识和思想的改变、工作时间的调整、工作制度的完善和人才的引进着手,为临床提供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护理模式,将“利他”和“助人”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中,让患者感受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推动医院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244.

[2] 余为新基层医院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0,8(5):88

篇5

关键词:基础护理;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基础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以及整体管理质量的高低[1]。因此,找出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加以分析,并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笔者就此加以总结和探讨,以期探索有效、可行的基础护理工作方法,以便更好的提高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

1 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由于护理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现有的护理人员素质存在一定的缺陷,职业素养不高。现今医院,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不具有钻研业务的精神,不具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觉悟,相关护理知识跟不上时代步伐,护理知识不平衡,不具备护理专业的特色,并且护理人员工作上缺乏主动性,依从性太强,不能满足新型护理的需要,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繁琐枯燥,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太差。有少数护理人员不具备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不强,导致患者病情变化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出现危险[2]。

1.2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措施不到位 目前有很多医院的基础护理工作基本是由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完成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措施跟不上患者的需求。资料显示,某家医院的神经外科有1例患者,该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基础护理不到位,患者的全身多处出现压疮,并且这些压疮护理人员均未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所在科室也未就该表现进行讨论分析,更没上报护理部,基础护理措施相当不到位,给患者的康复带了很大困难。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随着危重病患者及长期卧病在床人数的增多,患者及家属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的工作量也就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临床护理人员资源的短缺,一部分护理人员还要忙于治疗及常规的护理工作,因此,患者的生活护理基本上需要依靠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来完成,基础护理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3]。

1.3护理人员思想意识淡薄 现代社会,由于护理人员备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护士仅片面追求经济实惠而缺乏职业道德,不具备现代新型的护理意识,日常护理工作中,常常淡化基础护理工作,临床经常出现重视临床治疗而轻视基础护理的现象,大部分护理人员仅以完成临床治疗、保障安全为工作重心,传统护理观念认为基础护理是否落实,对于治疗疾病是无足轻重的,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缺乏积极有效的心态。因此,基础护理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4]。

1.4护理人员不具有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 由于传统思想的存在,大部分患者对护理人员抱有歧视态度,这些患者认为护士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只注重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只重视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人员认为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不高,因此,对于患者健康教育的是不利的。另外,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这些阻碍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很多医院缺乏对护士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知识结构不完整,不能满足对患者进行完整健康教育的目的。即便开展了健康教育,这种健康教育也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各项检查,并未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患者的体质以及生活习俗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5]。

2 应对措施

2.1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鼓励高职称以上护理人员开展专科护士及护理专家的培养,且对专科护士实行分管制,由带教老师竞争上岗;另外,需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派一部分护理人员到别的有名的医院学习。医院应每个月组织一次全院的护理知识讲座,采用多媒体等不同授课方式,多途径、多方位培养护士的讲说能力,并注意突出护理人员的专业特涨,要鼓励护理专家潜心科研。每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质量的自查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及考核制度,并细化护理人员的考核细则,每月进行一次,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随着各项考核制度的建立,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6]。

2.2定期加强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 由于基础护理工作内容的繁多,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技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护士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护理人员通过每月的护理查房,并结合病例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并分析讨论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护理人员应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各项基础护理技术知识讲座并加以考核,以期提高护士的基础操作技能[7]。

2.3加强基础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护理部的检查、查房结果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曾度等来评估基础护理质量,并将每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作为下一步护理工作的目标和重心,并结合自己科室制定相关改进措施,使存在问题得到不断改进,进而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8]。

2.4积极开展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健康教育是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如何应对患者病情的复杂、严重程度及护理工作繁忙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因此,需要开展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其能够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其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9]。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作为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普遍的护理手段,是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通过探讨基础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以期规范护理操作,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员,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舫.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30-331.

[2]黄永红,黄继菊,胡玉兰.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7(13):53-54.

[3]张蓉.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9):391.

[4]张会然.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增刊):10-11.

[5]刘春香,熊靖.护理质量控制中的难点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 26 (23):2156-2175.

[6]杜美芳,刘润兵.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包头医学,2009,33(4):243-244.

[7]孙秀花.循证护理对冠心病PC1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30(8):112-113.

篇6

[关键词] 儿科病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61-02

近年来,基层医院由于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基础护理工作出现了轻视和简化基础护理的倾向,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1]。由于儿科的质量护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而要求护士长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笔者从实际出发,从人员、质量、安全三方面深化、细化、量化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开展儿科新技术、新项目,既增强了自身业务水平,也增加了科室业务收入;同时利用儿科护理技术的优势,协助他科工作。笔者根据在儿科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护理意识淡漠

护士自身素质不过硬,护士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专业化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在护理工作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照搬照套的形式主义做法,片面追求外在形式,忽视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护理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高,不能驾驭应变。

1.2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基层医院由于物价收费低廉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实施分级护理的护理人员不足,但是实施分级护理是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对于临床至关重要。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划价、催费、收费、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从而造成落实基础护理的时间减少,甚至在有些患者比较多、周转比较快的科室,护士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基础护理。

1.3 基础护理质量监控不足

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医院没有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内涵,无法真正地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因此忽略了对基础护理、生活照护等软指标方面的管理。

1.4 护士对护理职业的忠诚度不高

自医疗行业逐步过渡为服务行业以来,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医院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约有4%~5%的护士自动离职[2]。加之社会群体或多或少对护士存在职业歧视,护士们经常受到患者的呵斥和无故的谴责;如果医院不能为护士提供合理的待遇,就会造成护士对职业的忠诚度不高,没有足够的热情来从事护理工作,对待工作抱着应付的态度。

2 对策

2.1 强化基础护理意识

实行无情管理、友情疏导。组织院内护士开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主题讨论,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内涵,明确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价值核心与精髓,是高品质护理服务之根本,激发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3]。

2.2 提高护理工作热情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发扬南丁格尔精神,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争取领导支持,加强对护理的投入,提高护士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与床位之比。科学合理排班,如儿科将2名护理员分为护1和护2,护1工作时间7∶00~10∶00、12∶00~17∶00;护2的工作时间8∶00~12∶00、17∶00~20∶30,以加强中午和夜间时段的人力。

2.3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自信可增强个体对压力的抵抗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根本,鼓励护士加强理论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病因、治疗、护理、预后及注意事项,同时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护理部每月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各项专科及基础操作训练,科室每周练习一项专科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儿科护士的穿刺技术最重要,年轻护士平时要多留心观察,改进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自信,也提高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4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患沟通实践指导手册》,使每位护士熟悉护患沟通的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护理工作沟通指南。护理部经常出情景演练题目,科室组织讨论工作中遇到各种情境下的沟通技巧,多倾听语言表达能力强、沟通技巧好的资深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以加强对年轻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沟通能力[4]。护士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关心患儿的病痛,理解家长的苦衷,工作中多沟通,勤交流,尽可能提供到位的服务,满足患者的要求,操作不尽人意时主动致歉,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善意的沟通中一般能够理解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

2.5 严格执行值周制度

科主任、护士长每日对新入院患者首先进行见面交流,介绍疾病的知识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患者及家属理解、支持及协调的问题[5]。下午下班前护士长巡视病房一周,对白天病房患者情况包括治疗、护理完成情况,病情有无变化,家属心理动态有全面了解,并与相关人员联系,协助解决,为护士的进一步沟通提供良好平台。

2.6 建立健全基础护理工作制度

由当天的基护班的护理人员完成,责护组长指导、检查完成情况并考评,修订完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改进后的评价标准对临床基础护理质量评估更具客观性[6]。

3 小结

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护理收费低廉、基础护理服务意识淡漠、护理监控不足等原因使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处于低迷状态。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生存质量的日趋关注,以及维权意识不断强化,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翻新,与日俱增。护士必须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职业,找出自我平衡支点,顺应形势,学会自我调适,释放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以提高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王玲,潘晓雯,等. 低创伤性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J]. 护理研究,2005,19(10):2144-2145.

[2] 君. 儿童医院门诊室输液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 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5.

[3]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 优质服务的指征: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643.

[4] 李友良. 2240份疑难危重患者护理病历质量分析及干预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69-70.

[5] 王绍霞,郭燕. 护士长加强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65-66.

篇7

关键词:教育

护理

实验创新

一、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中人性化要求不够。实验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教师对操作之外的人性化护理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种教学理念导致学生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实验课时模仿教师动作,课后硬背操作程序,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使学生失去了以人为体的人性化护理理念。如在“静脉输液”的实验课上,教师故意准备了过期的生理盐水,只有8%的少数学生查对出来,由此可见学生掌握操作技术是机械的。

2.实验课教学与临床实际结合度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滞后:实验课上学生没有把操作的对象当成医院中的服务对象,未融入沟通技巧,没有预测服务对象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的护理理念。二是缺少模拟的医院环境:实验室未建立模拟护理站、模拟病房、模拟急救室等模拟医院的环境。同时实验室缺少电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多功能护理模拟人等设备,学生在临床实习时对这些设备较陌生。

3.实验课技能考核标准单一。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以病人为中心,使病人健康和舒适。而现行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考核标准基本上是以技术操作为中心。实验考核标准中85%分值为技术操作,15%分值为操作前的准备和操作后的用物整理,而对于与患者的沟通、解释、反馈、健康教育等内容没有设置任何分值。这种考核标准引导学生操作时过分注重完成操作步骤,而很少考虑病人身心的舒适。

4.实验教学检查评价制度不健全。实验教学检查和评价制度的建立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人性化的护理能力等缺少量化的评价标准,很难掌握每次实验课后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实验教学的基本对策

1.设计好实验课教学目标。

将实用型、服务型学生的培养作为《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突破口,制定新的课程目标,即每种操作和行为要体现出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同时要解释各项护理操作的目的,讲述各项护理操作的方法,准确规范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评估并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关注病人接受服务后的效果反馈,对病人及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2.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加重实验课比重,突出实践性特征。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人性化护理能力的培养,以加强实验技能操作和开设综合性课程为基础,进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实习编排,综合利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职业道德规范等多学科人文知识,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运用到护理实验中。

3.优化实验课课前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把创新精神纳入教学目标中去,制定难度适中、切实可行、可以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各知识点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选择最佳教学起点,精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关键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和参与实验物品准备过程,使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机揉合。

4.完善实验课教学方法。重点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体现教师任务和角色转变。改革以往“教师演示一学生模拟练习一教师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式,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引入课堂,通过设疑、释疑、点拨等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自我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创新实验课教学手段。建立护理实验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既保证正常实验教学又给学生课后的操作练习提供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师演示讲解、学生验证重复的实践教学手段,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将电子教案、幻灯、照片、录像、CAI课件、训练模拟系统、网络等统合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在课堂形成操作技能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R-4

一、 基础护理教学的发展概述

基础护理教学是一种基于医学教育基础性知识传导的基础性学科,基础性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现实教育中得到了证实。基础护理教学的专业课程是一种基于专业技能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应用学科。护理学基础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学生提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基本情感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二分之一。全新的护理理念转变给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护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已成为当前护理教学必须着重探讨的内容。

二、 基础护理教学发展特点分析

基础会教学是开展医学领域专业知识教授的基础,鉴于对基础知识的管理和教育,可以提出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基础护理教学发展中的主要特点是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学功能与教学分类。基础医学课程主要阐述了人体正常和出现异常时的形态、结构、功能,为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等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支持。是护理及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临床课程的先期课程,其开设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临床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我校的实际情况是,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共开设: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药理学7门课程。

三、 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基础护理学的课程时间安排错乱

基础护理教学中一些学校出现了课程时间安排的错乱,因为课程时间安排的过程存在障碍性,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课程内容较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和精力等等。经过多次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课程安排不均的现象,因为很多的教师都会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比较重要,要求学校增加课时、专业重点不明确,造成课程时间安排上的错乱,很多学校都没有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安排,建立健全现代化教学体系,学生也就没法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学科内容的繁重也是导致专业课程时间安排混乱的主要原因,对未来教育发展有阻碍作用。

3.2基础护理教学的方法问题

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小部分高校对基础护理教学的课程安排由原来那种传统单一的分科方式逐步走向了综合化教学的课程模式。在这段时间,一些学校按照系统授课,对这种新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但却经常在同一系统内不停地更换教师,每个教师的讲课风格和语言习惯都各有不同,这就使学生缺少适应不同教师教学的时间,教学效果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达不到要求,教师还只能是根据自身条件和水平进行课堂发挥。基础护理教学中欠缺护理教学的多元化方式,对教学过程中的技巧和理念探索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问题。

3.3基础护理课程讲解的模糊性

因为基础护理教学本身是一门讲究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把握和方向的教学,对所学习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而且对于基础护理课程的时间与应用的协调要求很高。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教师只是以传统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讲解和分析,对所学的基础教学内容没有清晰的规划,对待基础护理学习的课程对象没有清晰地分类。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应用,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造成了学习的障碍。

四、 解决基础护理教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多元化

护理基础教学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操作项目,内容非常的繁琐,如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要把握重点就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熟悉程度,提高对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完善。比如在实际教学中铺床单时可以采取床单包角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经验。可用通过几句话来概括:一抬二拉三折四塞;安瓶抽药法可总结为:一弹二锯三消四折五抽等。为了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要想让单调繁杂的课程变得更加的丰富与生动就必须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情感的交流,让教学环境富有引导性和创新性,教学要更加人性化,要在学校护理学生专业中建立模拟的病情咨询台、挂号处、病情监护室、病房护理演示教室、准备室、配药室。给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平台,让学生充分掌握动手和动脑的快乐,在实际教学中掌握教学技巧,让学生有一种在医院中的感觉,体验到医院的真实情景与教学价值。丰富教师自身在护理时的强大生命力,让学生更加认真、细心、手脑并用。护理教学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基础护理教学标准,改善教学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4.2合理规划好教师课程时间

教师的课程安排时间需要合理安排,这需要教师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还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协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调是一种全面化的协调方式,可以将教师上课的时间互相进行调剂,从而更好地将基础护理教学快速的完成以便于良好的形成基础护理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可能性。合理规划好教师的课程演讲安排,对学生可以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了解基础护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结构,形成良好的教学安排。所以在后期学校要加强课程时间安排的改革,树立好新的目标,以学生培养为主要目标和手段,提高培养的要求和标准,实现最优化大的教师课程时间安排。

4.3开展情景教学的探索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教学的应用性和教学的实践性,让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培养的应用型能力。

五、 结束语

基础护理教学的理论与基础护理的实际应用教学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实用性价值的人才,对于未来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要善于把握现阶段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入手去将解决面对的问题,利用良好的分析和透彻的分析,从根本上加强基础护理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玉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价值工程》2011年4月89-91页

篇9

【关键词】子宫全切;心理问题;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71-01

我院从2008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人共63例。我们重点探究了她们的心理问题,突出重点地进行了心理护理,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心理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8岁~55岁,其中30岁以下的4例,30岁~49岁39例,50岁~55岁20例。肌瘤大小: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至妊娠5个半月大小。

2心理问题

(1)生育问题:子宫切除使患者失去了一个女性特有的重要器官,尤其未生育者失去了生育的权利,她们担心自己不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人,会被丈夫抛弃,恐惧、失望甚至绝望。(2)的问题:患者担心切除子宫会失去性能力,害怕失去丈夫的爱护,甚至失去家庭,她们渴望获得相关的知识,却难以启齿。(3)家庭问题:子宫切除患者认为自己不可能再有幸福的家庭会失去现有的家庭,对人生失去信心,对生活没有了激情。有的患者认为子宫切除会导致肥胖,没有月经会加快衰老,担心今后会失去吸引力而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因而产生悲观心理。(4)社会问题,由于社会影响,患者的朋友和同事认为子宫切除术会改变女性形象,患者自己也认为没有子宫和月经停止后,会与正常女性有差异,因而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未生育的年轻患者自卑心理表现更为突出。(5)手术问题:手术对每个患者都是一个较大的心理刺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恐惧和焦虑不安,担心手术质量,对医生技术有疑虑,甚至担心会发生手术意外。对手术不了解会使患者担心手术疼痛不能接受,担心生命安全,担心手术后不能正常工作。

3心理护理

(1)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对子宫切除的态度关系到日后婚姻生活的重要因素,丈夫对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对患者最大的安慰,对减轻其思想压力至关重要,使患者及其丈夫了解子宫切除术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术后有更充沛的精力从事工作及社会活动,让患者及其丈夫对手术持更积极的态度,向患者及其丈夫讲解一些卫生及性生理知识,使其了解人类最重要的器官是大脑而非子宫,女性性敏感区主要在及,对于患者担心术后影响夫妻性生活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宣讲阴道、子宫及卵巢的主要生理功能,告诉患者阴道是器官,子宫全切除术并未损伤阴道,使患者解除忧虑,树立治疗信心。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改善患者低落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入院予以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环境、科室情况,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紧张、恐惧,陌生感。住院期间尊重患者,称呼亲切适当,态度和蔼,对人真诚,言行一致,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情况,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护士在术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治疗的原理、方法、围手术期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介绍麻醉方式、手术大致过程、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及应对方法等,同时告知患者术中如何配合,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力争在术前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3)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其主要护理需求是住院环境安静、舒适,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治疗,获得术后病情随访。在治疗护理时,争取为病人创造舒适的医疗环境,医护人员要文明有礼、动作轻柔、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尤其是实习同学进行操作时,必须与病人沟通好之后才能进行,及时告知病人的一些良性相关信息,如病理检验报告良性、血常规检验各参数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正常等。

(4)以典型病例进行心理疏导:在护士做了大量心理工作的基础上,患者消除了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稳定乐观,但还有少部分患者存有疑虑,此时护士应适时的利用患者身边的典型病例针对性的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讲解科学健康知识,破除迷信和旧观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5)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促进机体康复:病人的术后恢复是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结果,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可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增加肺通气量,避免肺部并发症,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素质和认知程度不同,对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益处认识往往不足,指导并协助患者及早离床活动,增强了患者的信任和心理安全感,减轻了腹肌紧张产生的切口疼痛,防止了因术后体虚,下床后有头晕,恶心等情形,对于预防感染,提高机体抗病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6)落实出院指导:出院患者发放书面“出院指导”以作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患者子宫切除会有暂时的不适,如腰痛、尿频、下腹坠胀等。出院后应适量活动,防治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观察阴道有无出血现象,若出血多及时就诊。术后6周内禁止盆浴,保持会阴清洁,防逆行感染,3个月内禁性生活及体力劳动等增加腹压等活动,鼓励患者出院后定期同医院联系,以便随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3讨论

总之,患者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活动,而精神又是人类生命的支柱,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做好心理护理,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鼓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稳定,在意志上懦弱变为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乐观,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在对治疗的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基础护理;护理风险;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4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各科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在基础护理上的失误而出现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为减少纠纷,有必要规范操作规程,预防护理风险。由 “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逐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1]。人性化护理服务是社会前进发展的要求。如何加强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基础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几点心得。

1 基础护理的职业特点

基础护理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工作繁琐、沉重,要认真仔细对待,一旦护理质量出现问题,轻则影响到患者的恢复,甚至带来纠纷。所以要求基础护理人员要有非常好的耐心和亲和力。鉴于基础护理的特点,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2 基础护理的风险

由于患者病情的危险性、复杂性,医疗技术难度越来越大。而护理新手容易急躁,工作中不细致,情况处理不及时、记录不完善,言语行为不当造成过失,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尤其对于护理风险高的工作环节,应强化安全管理。在内分泌科,护理人员面临的风险比较常见的是胰岛素注射方面,应规范胰岛素注射制度,建立胰岛素注射单,严格交接班,注射后及时书面登记。这样既加强了注射的准确性,也避免了重复注射,同时建立胰岛素泵使用管理登记本,使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更加规范化。对心理抑郁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管理也应重视,对此类人员必须对家属有规范的书面告知及签名[2]。从而更好地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以降低基础护理风险。

3 人文关怀在基础护理中的价值体现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人性化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不仅是对护士的赞美,同时是对护士职业素质的要求。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提高年轻护士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是保证安全护理的重要基础。针对护理人员年资低、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应利用早会提问、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病历讨论等时机,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掌握专科应急流程,规范基本操作。鼓励大家在护理过程中针对遇到的疑点,难点多观察思考,学会分析、判断,并引导她们把所学知识和护理实践相联系。平时注意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用语规范、娴熟掌握各种护理操作规范,对新技术、新设备做到训练有素,操作自如。这样通过不断学习、改进,提升职业素质,护理质量也将随着提高。人性化护理起源于整体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在注重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4]。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和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热情、体贴的言行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在心理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主动接受护理,从而达到最佳护理目的。实施人性化护理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并把这种观念时刻挂心头,这正是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除了具有正常人的需求外,心理上还有着特殊的需求,处于焦虑、紧张、恐惧、需要被尊重、被关心、被同情、被支持的复杂心理状况。人性化护理鼓励护理工作走出以往的被动执行医嘱、被动等待患者求助、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变被动为主动。本科积极开展“走进患者”的活动,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深入交谈,根据不同患者及其家庭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5]。

基础护理虽然繁重,但通过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可以有效防范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使基础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让护理人员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使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减少了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工作实现了零投诉。同时也稳定了护士队伍,并增强了科室凝聚力。

综上所述,只有善于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才能真正让患者受益,真正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良珠,赖敏贞.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J].南方护理学报,2005,3(12):83-84.

[2]李旭,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4(8):139-141.

[3]李妮,阎成美,翁庐英.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护理志,2004, 21(9) :72-73.

[4]姚建蓉.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J].四川医学,2006,27(2):207-208.

篇11

1.计算机维护中常见问题

1.1计算机常见的开机问题

在计算机问题的维护中,最为常见的和发生频率最高的问题就是开机问题,主要表现在当我们按下开机电源的时候,电脑没有任何反应,或按下电源按钮后会发出机器掉电声,但显示屏没有图片,会有一台电脑可以启动,但是几分钟后自动关机,电脑一直卡在标志后的启动界面无法进入用户界面,当我们的电脑在按下电源后无法启动的时候,这将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巨大的困扰,甚至有时候会给用户也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害到用户的根本利益。

1.2计算机常见的硬件故障问题

所谓的硬件故障,主要是指电脑中的电子元件发生了故障而导致电脑无法正常的工作,如故障或损坏,硬故障一般会严重影响到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从类别上来看,硬件故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源故障、主板故障、声卡故障以及主板故障等。电源故障产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可能是来自软件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来自硬件方面的原因。主板是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的正常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主板在启动失败时无显示;CMOS设置无法保存;在Windows中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后崩溃或CD-ROM读取磁盘减速现象;安装Windows或在鼠标不可用时启动Windows;计算机频繁崩溃,CMOS设置时会出现崩溃现象;主板COM端口或并行端口,IDE端口故障。以上的问题都会对于正常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的正常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害到计算机的安全。

1.3计算机常见的软件故障问题

第一,由于软、硬件的不兼容而导致系统的故障。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电脑的软件与软件之间以及软件和硬间之间的兼容性,如果存在软件之间或者是软硬件之间的不兼容,容易导致电脑的死机和电脑的系统崩溃。第二,由于电脑或者是系统的故障导致的人为误操作。在电脑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电脑的故障问题,容易弹出误操作的窗口,导致运行了一些可能破坏系统和电脑稳定的软件,从而导致了系统和电脑的故障,比如由于误操作引起的系统盘被格式化以及文件被误删除的情况。第三,由于电脑的病毒而引发的故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脑病毒越来越多的通过互联网传染到我们的计算机中,感染了病毒的电脑可能会自动执行删除文件甚至破坏计算机安全的操作,被感染了病毒的计算机随时存在着崩溃和被攻击的风险。

2计算机维护常见问题处理方式

2.1计算机维护中开机故障的处理方式

无显示或者蓝色屏幕或伴随有报警声。这些可能是由于硬件的故障引发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认真检查电脑的风扇和CPU等硬间,观察其工作状态。如果电脑出现了黑屏的现象,可以选着用酒精和消毒液进行擦拭,清理内存卡。如果在清理后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可以选择更换内存条。

2.2计算机维护中硬件故障的处理方式

(1)事后维护当设备故障或修复工作后出现严重退化时,这种维修方式是一种相对较为被动的维修方式,但是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计算机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对于消除计算机的故障并不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如果在硬件价格相对廉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采用这种方式,如果硬件的价格相对昂贵,采用这种方式将会带来较为大的维修成本。(2)纠正性维护纠正性维护是指在发现了问题后立即进行维修,这种计算机的护理方式适合于那些对于一般故障设备的维护以及对于那些并不存在故障的计算机的改善和提高。(3)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根据计划对部件进行定期维护,例如检查,维修或更换,以便及时检测和纠正生产设备的轻微异常。这是基于时间的维护方法,因为根据计划时间执行维护工作。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可靠性,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被认真对待。(4)预测维护连续监测是一种相对超前的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在计算机没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就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和检查,以保证计算机可以正常的工作和运转。这种维修方式可以极大的消除计算机可能存在的问题。(5)预维护修理前维护是预测性维护的延伸,它分析设备及其组件损坏的根本原因,以便清楚和正确地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

2.3计算机维护中软件故障的处理方式

(1)纠正性维护。当我们将软件在交给用户的过程中,由于软件在之前的测试中可能存在纰漏或者是纰漏,导致一些问题仍然隐藏在软件之中,虽然这些软件的问题暂时可能不会被发现,但是有可能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在软件的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纠正性维护的成本是最高的,因为需要对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纠正,只有在纠正性维护之后,才进行其他方面的维护。(2)自适应维护。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外部环境(新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存储介质)可能改变,使软件和硬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整,从而使环境的变化对软硬件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进而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效率。(3)完美的维护。在我们对软件的使用中,我们可能经常会根据需要而对软件提出显得功能需求,而这种功能需求是以前的软件设计中并不存在的,因此这需要我们重新对软件的功能进行设计和定义,从而增强软件的稳定性。(4)预防性维护。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完善软件为未来奠定基础。高级软件工程方法可用于设计,原型化和测试需要维护(重新)的软件或软件的一部分。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频繁使用,计算机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故障,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故障处理的故障排除原则对故障进行分类。为了处理这些常见故障,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治疗方法,或者使用各种治疗方法在一起,则可以排除故障并恢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司学斌.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策略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22)

篇12

【关键词】耳鼻喉门诊;护理;处理措施

门诊为患者接触各个医院的窗口,耳鼻喉门诊患者在就诊时,有其自身的特点。考虑到门诊患者多,病种复杂,患者常常处于焦虑状况等特点,因此,了解我院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就医过程繁乱

患者在我院耳鼻喉门诊就诊时多比较着急,对医院环境不熟悉,不了解诊治的流程。在进行相关检查的时候,通常要到采血室、检验室、诊室以及处置室等处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如果对于就诊过程不了解,地址不明白,就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加烦躁不安。如果在就诊及治疗过程中出现沟通不畅或者由于就诊患者较多,使得患者对于病情不甚了解,就容易出现医患纠纷。

1.2 患者对诊治的配合度较差

患者在进行诊治时,不能完全了解医务工作人员所提出的专业术语,部分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导致了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度较差。耳鼻喉门诊的治疗中部分治疗伴随着疼痛,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躲避、哭闹的表现,导致治疗的不顺利甚至失败。如果治疗伴随着对咽部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等等,严重时可能会拒绝治疗,甚至发生危险。

1.3 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患者在进行耳鼻喉门诊相关操作治疗时,会使用门诊内的器械进行操作。在诊治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器械的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和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且患者的鼻腔气管分泌物在治疗时容易直接接触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服、手套等等,如果患者呕吐、咳嗽时将分泌物喷射在医护人员面部,将更加的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同时,这些分泌物在空气中播散,也加重了其他患者感染的几率。

1.4 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不过关

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时,由于自身的操作不娴熟,技术掌握程度不高,对于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不了解,则有可能导致反复操作,例如:下鼻甲粘膜下注射时,由于操作掌握不熟练,则容易出现重复穿刺,加重了患者的疼痛,引起患者的厌烦情绪,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1.5 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大

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数量、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随着患者对自身健康的愈加关注,导致了对护理工作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目前,人性化护理逐渐成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能够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思考患者所需并积极的提供护理服务。这在提高医院形象的同时,也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导致了护理人员的疲劳和工作中精准度的下降。

2 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的相关对策

2.1 简化诊疗流程,提供方便服务

在制定诊疗流程时,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尽量将相关标识设置的简洁明了,让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在安排患者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楼层、时间、人员密集等各方面的问题,使患者能够节约时间,同时达到医疗设备的充分使用。

2.2 讲解医疗常识,提高患者配合度

在患者候诊时,可以发送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手册,使患者在就诊前就能做到对自身疾病的大致了解。在候诊区的电视中也可以循环播放耳鼻喉科疾病特点。对于部分可能难以配合的患者,要着重讲解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疼痛、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特点,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指导,使其放松心情,尽量能够配合医生的治疗。

2.3 控制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要着重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器械的消毒,在医护人员接触了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等之后,要注意洗手消毒,避免将病原菌传播到其他患者中。同时,要做好空气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注意避免人员收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其他空气消毒剂等等进行。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查看使用期及有效浓度。一次性使用物品要严格禁止其重复使用,如果出现性状异常要杜绝使用。

2.4 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

做好医护人员的技术训练,提高其熟练程度,是解决医护人员工作质量不过关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平时就要做好技能训练,可以采用技能操作大比拼的方式进行。只有当做好操作提高服务质量后,患者才能满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痛楚。

2.5 增加护理人员的人员配备

在护理人员的配备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科室的门诊量、病情严重程度来分配。如果专科护士人数不够,就要做好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培养,以及护工的培养。在部分患者需要陪诊时,就可以采用护工陪诊制度进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其专注于提高专业知识及人性化护理等方面。

结果:在耳鼻喉门诊中实施有效地护理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能够减少医患纠纷,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邵静.耳鼻喉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639-640.

[2]王文莉.耳鼻喉门诊患者疾病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22:155-156.

[3]胡爱龙,胡素娟.耳鼻喉门诊病人隐性投诉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2,06:561-562.

篇13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省株洲市 412012

【摘 要】和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相比,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法因其优越性越来越被教育界所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与激发的培养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对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问题;基础;实验;教学方法;应用

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只有当大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积极参与者时,大学生才能保持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但另一方面,我国在政策导向方面却往往强调学习资源和教学环境等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的作用。

1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基础护理学》的概述

1.1《基础护理学》的现状

《基础护理学》作为一门护理学专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临床基础课程,对于学习者投入精神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先在课堂上由教授们通过理论性质的教课,让学生们对护理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然后再带领学生们进入实验室,先由老师进行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的过程重复一遍,再继续由老师演示,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学生学会为止。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导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早已经不再适合于当今广大临床医学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了。

1.2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式虽然满足了大班教学的需求,即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却是以扼杀每个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作为代价的,每个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过程不能发挥自身的特长,长此以往更是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需要各种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人才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已经落伍于时代潮流了。

1.3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的概述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先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授课,然后指定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们自学,进一步让学生将自己自学到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最终有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归纳并评价彼此之间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将学习中的主体由老师转为学生,极大地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能够够更加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的作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后,我们就能发现其优越性,其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的能力,还能构建一种异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新教学模式。

2.1 提高教学效果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因为其对于启发式教学的注重,故而整个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个分割的个体,而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学生从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几个过程中,不仅能得到专业知识的积累,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极为科学的思维模式,从而让教学不再是简单对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而是专业知识和思维模式双管齐下的共同教育。并且,相比于老师单方面的灌输式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真正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查找资料,信息分析,也能让老师的授课内容更加深刻地被记忆在学生的脑海里。

2.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将一个个学生从各自为战的状态拉回到共同合作的状态,其也能对学生的合作精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今时代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少不良思想渗入大学校园,而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越来越多。而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则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团结合作,实践真知的过程中发现个人的力量不如整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有通过不断的合作才能最有效率地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样,就能使得《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不仅仅只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的护理知识,还能使得他们养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2.3 促使老师提高自我

尽管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一再强调学生作用的重要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等重要。尤其是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由于国内还比较少的学校采用,不少学校的老师对其的认识也远远不足,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相关知识学习,通过网络等方式,逐渐认识到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能在讲授《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益处中来。

3 结语

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具有个性的人才,而传统教学方式则因为其必须满足于大多数人的根本目的,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化假设对于人才的需要。因此,让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应用到《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来也就成为了培养更多有着专业知识和健全人格的人才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俞志明. 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02).

[2] 赵西梅, 杨伟松, 姚鸣放, 高蕴雅. 医学物理学教学手段改革尝试[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04).

[3] 姜振环, 胡伟新, 张霞, 陈克功. 合理选择教学媒体进行手术学教学的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02).

[4] 乔琳, 和水祥.PBL 教学法在临床见习课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10(06).

篇14

关键词 产科 护理 问题 处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Problem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Obstetric Care

PENG Hongying, WANG Yanjie, SHEN Liping

(Qujing Medical College, Qujing, Yunnan 655000)

Abstract Obstetric care objects are more special, in nursing practice, maternal mental extremely fragile, and newborn care is lack of experience, so maternal obstetric care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obstetric care,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ccurrence of the problem causes.

Key words obstetric; care; problem; strategy

产科护理对于护理从业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实践与专业要求,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产妇与新生儿,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群体,不但要对正常产妇进行护理与医疗、照顾新生儿,还要对手术产后产妇进行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医疗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产科护士应该依照产妇的特殊情况,着力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改进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不足之处,切实让产妇及家人感受到贴心服务与人性化关怀,这样不但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医患关系变得融洽和谐,而且还可以让护理人员的服务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来促进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产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

1.1 缺乏有效的护理管理规范

在目前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依照护理制度与医嘱进行,他们对药品疏于管理,甚至违规操作,滥用处方药等。有的对患者病情没有做到完全掌握,没有及时了解病情,这样往往造成了许多医疗事故的发生。①部分医院因为医院负责人及护理人员对于产科工作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还有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导致护士夜班工作时间过长,过于频繁,无法得到合理的休息,这也是护理服务难以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还有些医院名义上实行个性化护理服务,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资金投入、人才的引进,长此以往,护理技术落后、服务水平低下等缺点就逐渐暴露出来。而对于患者而言,花大量钱财却未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甚至于医疗事故的发生,常常使得患者对于医院服务不满意,这样最终使得人性化护理流于形式。因为现代化产科护理是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产科护士的双手迎接无数新生命的诞生,肩负产儿家庭的生命依托,所以产科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水平,认真对待每一个产妇,精心呵护每一个新生儿,切实做好产科护理工作。

1.2 护理人员从业水平良莠不齐

在大部分医院中,产科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多由刚刚毕业的护士提供服务,她们在临床中大都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跟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对产妇或新生儿进行急救或其他紧急情况处理时,由于缺乏经验,容易造成抢救时机延误,错过救护最佳时间;或者由于工作不够细心,未能严格按照护理规程操作,使得护理措施执行不力,导致护理效果不佳,无法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或者由于责任心不够,对于产妇及新生儿情况疏于观察,无法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处理,特别是临产产妇,如果产妇出现产前预兆或产程停滞等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②可能导致母儿受损,引发严重后果。

1.3 产妇自身缺乏重视

大多数产妇都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住院期间无法对自身的情况有准确的认识,而且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现象。产妇及家属在不了解自身状况的情况下,就不能够正确看待和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如果出现异常就误以为是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或者工作失误造成的。此时假如产科护理人员未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对出现问题做及时、良好的沟通,就会造成他们对于医院工作的不满,甚至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及家属时稍微的态度冷漠或表情生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护患关系的不和谐。

在医院护理的所有工作中,主要的目标就是保证护理的安全,发挥其有效性,因此护理安全是医院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果有些产妇及家属没有对妊娠、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是自然现象,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就在意识上存在误区,可能引发潜在的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疗和护理的难度。 (下转第93页)(上接第70页)

2 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的处理策略分析

2.1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对于护理队伍的管理必须要有严格的从业制度与工作规程,这样才能在制度上保障护理安全,降低风险。完善的护理规章是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服务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是其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的书面规定,是护理人员应时时牢记和遵循的规则。每个医院应当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相应地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对护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使得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到位,科室内要经常检查,护理工作要时时查,尤其是夜班与节假日。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奖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着力考核制度,实行绩效制,对于高风险、劳累、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应该给与适当的奖励倾向,使其拥有饱满的工作热情。③

2.2 提升护理人员从业水平

产科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因此要求从业者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加强临床实践。一个优秀的产科护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如下:(1)医者仁心。不论哪行从业者都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产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产妇、胎儿及新生儿,肩负两条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因此每一个产科护理人员都要有一颗“仁心”,用“仁术”来服务于每一个产妇及新生儿,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来热情工作。(2)过硬的专业技能。在产科临床实践中,护理服务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及临床经验,这样才能够在产妇出现危险时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不会手忙脚乱,达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提供给产妇满意的服务。(3)良好的沟通能力。由于产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产褥缺乏准确的认识,导致与护理人员沟通不畅,因此产科护士应该细心观察,热情询问,勤于沟通,以便及时掌握产妇身心状况,为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此外,融洽的沟通能够拉近医患的距离,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医院形象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医院已经越来越重视医患沟通工作,还引进了诸多国内外先进的理念、高效的管理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④

2.3 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

在分析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之后,就要着力研究怎么样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首先,产科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为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用聊天的方式了解病情及病史,尽可能地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简单讲解处理的原则及目的。其次,对于手术产后的产妇要加强术后护理,重视产妇的感受及心理需求。同时护理人员要掌握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拥有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产妇提出的要求要尽可能地满足、尊重产妇的意愿,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服务热情大方,多与产妇及家人对话,了解他们的需要,适时调整护理方案,使产妇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下恢复身体健康,同时使护理人员最大程度体现自身的价值,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结束语

产科护理工作对于家庭的幸福、生命的关怀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较多医院护理中存在着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整体水平,从根本来讲就是要大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强化医院管理。

注释

① 李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5.

② 王中兴.对医院安全卫生管理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