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工业经济稳步提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根据市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关于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办法》的通知(京财预〔1988〕504号)和市人事局、劳动局等单位联合的《转发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发给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的通知〉的通知》(京人工〔1988〕第31号)规定,我市分别从1988年5月份和1988年1月份起,对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发放10元物价补贴和5元生活补贴费。其费用,参加退休基金统筹的企业单位列入统筹项目,在“统筹退休基金”中列支。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对于退休职工发放物价补贴和生活补贴费后,考虑到当前企业负担较重,全市统筹退休基金的后备金略有结余,经市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国营企业与区、县、局、总公司属集体所有制企业统筹退休基金的提取比例,目前暂不作调整,仍按现行统筹提取比例执行。
2.各区、县、局、总公司要将发放退休职工的物价补贴费,从报送5月份统筹报表起,即列入统筹报表,从6月份起进行缴拨结算;发给退休职工的生活补贴费(含补发1-5月份补贴费),从报送6月份统筹报表起,列入统筹报表,从7月份起进行缴拨结算。
一、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整体情况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整体情况大致可总结为四点:第一,我国工业运行效率于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在时间上又呈“波浪式”增强趋势;第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大致可分作3个阶段:2000-2005年,是我国工作发展传统思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07-2009年为受经济冲击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10年后依旧为工业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第三,工业经济效率提升更依赖外部特征明显的技术进步效率,工业企业规模效率与管理水平对效率增长均未做出较大贡献;第四、区域工业经济运行效率表现出“西高、中稳、东低”特征,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差距仍存有收敛趋势。
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产权效率改革
(1)转变国家政府管理职能,增强工业经济活力
国家政府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充当着管理职能,应充分结合工业企业真实需求,简化企业不必要交易过程,减少企业生存竞争成本,真正落实服务市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在干预工业产品交易市场时,需建构市场买卖双方“双赢”定价体系,尤其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方面,需借助政策实施补贴手段,不断增强国民生活质量。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制定方面,需准确界定与规范政府市场职能范围,不可主观干预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实现企业产权体制改革,推动社会非公经济发展
工业企业产权归属界定为经营效率增长的关键。当前,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虽有序开展,慢慢成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经济主体,不少国有独资企业借助产权改革、股份改造等方式走上企业产权多元化道路,极大增强了企业绩效水平。因而在同质性产品市场交易里,国家政府需本着公平竞争原则,不搞特殊化、搞优待政策。除此以外,还需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工业行业高端领域,为寡头特征明显能源行业、中华工业发展加油助力。
2.进一步实现企业自主创新,保证技术效益目标的实现
(1)建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科研投入信心
自主创新也是建构国家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战略机制的关键,工业产品仅在创新这一极具实力手段的引领下才能朝高附加值型工业品发展。我国工业历经了长期模仿与承接外部先进技术的状态,不过这并不属于长远之策,仅仅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权宜之计,制定科技振兴计划,增强企业品牌意识为当前工业效率不断发展的桥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可让企业在市场经济被动条件下依旧保持有效率的生产经营,因而需减轻效率增长的波动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内在稳定性。
(2)拉近企业与研发机构关系,促工业技术现实效益实现
国家在工业体系方面的科研投入主要在高校或专业研究机构里,而这些机构更注重技术成本自身性能,却忽视了市场需求影响,现有工业经济科技成果无法在短期转变成企业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经营与科技成果脱轨。今后我国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加对工业科技的投资力度,这期间,国家政府需与企业彼此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到自主创新计划中,解决部分研究资金问题,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计划,以完善市场需求,使科技打造美好生活。
3.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妥善解决产能过剩
(1)科学调整工业行业结构,引领其它产业发展
我国工业行业结构更偏向于资源聚集型,智力聚集型稍弱,基础工业品消费与出口在推动我国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国际工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我国逐渐成熟的工业体系,通过资源消耗型工业产业结构无法建构工业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对我国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计划。现今,工业经济的发展仍应改进现代技术,继续发展传统产业,促石油化工、机械、汽车等现代性支柱性产业发展,创新工业行业分化机制,让我国工业行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迈入。
(2)妥善处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工业体系建设存在的过度竞争与重复投资情况严重,直接影响工业与国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产能过剩不但存在于煤炭、钢铁等传统大型重工业中,还存在于电子信息产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中。基于此,政府需对市场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将“促退”与“准入”政策彼此结合,解决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现有工业产业园区管理制度,增强产业空间聚集力度,已更好解决产业过剩。
【关键词】 工业经济;效益;运行特点;问题;建议;对策
2014年,全市上下按照“提升年、显效年”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逐步释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7.96亿元,同比增长8.74%,增幅较上年同期降低6.30个百分点;利润、利税分别达到60.20亿元和106.73亿元,同比下降3.87%和2.08%,降幅分别较同期收窄12.79个和8.75个百分点;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增速分别在全省排第9位、第15位、第15位,分别比同期提高2个、1个、2个位次。
一、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运行特点
(一)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稳步攀升,增速回调。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总量稳步攀升,规模扩张的同时,效益增速呈现回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7.96亿元,同比增长8.74%。收入总量是“十二五”以来的最高值;但增幅却是“十二五”以来的最低值。
(二)利润同比下降3.87%,增速较上月回落10.84个百分点。煤炭行业历时两年的“寒冬”仍未显示出一丝暖意。2014年一季度,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市场形势更加严峻,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压力超过去年6、7月份最困难时期。正面对煤炭销售难、财务费用大增、还贷压力加大、融资困难、现金流极度趋紧等问题。作为煤炭资源大市的济宁,在过度依赖煤炭的工业经济结构情形下,效益好转还需要一定时期。
(三)地区间不平衡性比较突出,经济效益水平差距较大
从地区看,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地区间不平衡性相当突出。兖州区、高新区和邹城市主营业务收入占据前三名位置,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31亿元、271.11亿元和270.07亿元。梁山县、邹城市和曲阜市收入同比增速占据前三名位置,同比增长分别为21.78%、15.56%和13.92%,微山县、鱼台县和任城区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1.20%、5.28%和2.13%。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地区间呈现较大差异。一季度,实现利润总额排名前三位的为兖州区、高新区和任城区,分别实现利润总额15.49亿元、11.07亿元和6.16亿元,兖州区虽然利润总额保持排名第一的位置,但同比下降7.21%,高新区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01%,任城区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04%。
(四)亏损集中度高,短板持续隐现。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数187个,亏损面9.56%,亏损额达7.06亿元,同比增长21.21%。
从行业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涉及的37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亏损,其中15个行业亏损较同期扩大。亏损额前两位的煤炭、化工这两个传统产业的亏损面较大,分别为24.53%、13.82%,亏损额分别达3.05亿元和0.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77%、19.47%。这部分传统产业的持续低迷改变了全市规上工业效益的整体格局,随着由市场竞争因素导致的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深入,由此引发的工业经济增长短板效应将持续显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具体存在的问题,目前济宁工业企业主要面临 “四高”困境以及煤炭行业效益的持续下滑。
(一)原材料成本高。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劳动力及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首先表现在原材料成本上,一季度,对全市289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8.03%的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同时,居高不下的CPI指数对原材料需求领域的边际影响正持续发酵,成本压力将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成持久考验。
(二)劳动力成本高。新劳动法实施以来,济宁工业企业用工成本呈现递增趋势。一季度,通过对全市289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6.02%的企业表示用工成本上涨过快,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三)资金需求高。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受金融政策的调控捂紧钱袋子,另一方面,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亟需资金支持,而两项资金的占用更加大了企业资金缺口,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达22.65%。一季度,通过对全市289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5.09%的企业表示资金紧张、融资困难。
(四)煤炭行业的持续下滑。受国际国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逆转,关联产业产能过剩、社会库存高起、价格持续大幅下滑、进口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煤炭行业在经历了十年的黄金时代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进入效益下滑的困境,煤炭出现大量滞销,库存的积压一定程度也导致了企业运行成本偏高,部分煤企出现亏损。一季度,全市规上煤炭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加43.5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05个百分点;煤炭行业成本增幅较收入增幅高出10.37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增长83.77%。
三、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努力保持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防止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市上下应超前谋划,主动进行经济战略转型,下决心告别“煤炭依赖症”,走出“依靠资源起步、凭借转型跨越”的科学发展新路。
2、着力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一要加大资金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分行业、分专题、分层次召开银企协调会,鼓励金融机构对基本面好、产业优势突出、带动作用强、目前资金较为紧张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二要企业内部要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开拓市场,促进产成品的销售,并且要加强资金的流动性,消灭“三角债”的发生,使“两项费用”的占用率逐步降低。三要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各地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一定的贷款能力。
3、进一步做好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针对亏损较多的部分行业、企业和地区,要分类研究,加大扭亏增盈工作力度,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积极支持效益较好的纺织、食品、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扩大市场规模,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二)企业层面: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管理,节能降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努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增收节支。
关键词:延安;工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的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工业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地方工业建设,关注工业发展的协同操作。
集聚经济因其具有规模效应以及传递信息和知识等优势,是经济要素在空间布局上常见的现象,产业也因产业链相互协调才能更具有效率。一些学者例如纪玉俊等[1]发现,大国效应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循环推进雁阵模式产业升级进程,而地区间分工经济的实现提高了雁阵模式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率与质量。也就是说,我国是一个大国,可以为产业在空间上优化重组提供了广阔空间。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可能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正如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市场往往会失灵,不但不能优化经济要素的配置效率,还因常常发生经济危机而让整个经济蒙受损失。Hausmann等[2]的研究表明,市场并非万能,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常出现投资过度或不足,以致出现产能过剩或过度波动等问题。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各个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市场失灵问题。韩永辉等[3]认为,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各级政府能够发挥发展型政府角色,在顺应市场深化和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借助政府能力与政策工具,合理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经济发展。正是由于产业空间布局以及结构方面,常常面临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不匹配、市场不匹配等问题,所以,需要政府加强产业调研,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在某一区域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延安的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改革開放以来,延安工业发展从自身资源出发,突出地域特色,走出了一条属于延安自身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在新时期,延安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条件,延安工业发展必须要找准关键点[4],延安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是延安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延安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因此查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发发展瓶颈,才能够找到新经济常态下工业发展的思路。
2延安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2.1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获得提升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了延安经济发展战略性的机遇。延安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拉动整个工业发展链条。近年来,延安工业发展稳步增长,能源工业实现持续增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9年1—5月全市工业完成产值661.59亿元,增长18.6%,实现增加值349.47亿元,增长7.2%,较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312.21亿元,增长4.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210.24亿元,增长4.0%,拉动增长2.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煤业增加值70.13亿元,下降3.9%,影响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19.49亿元,增长58.6%,拉动增长2.2个百分点。非能工业实现增加值37.26亿元,增长40.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卷烟工业实现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45.5%,拉动增长1.2个百分点。但是,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资源情况不同,基础建设存在差异,延安各个县区的工业化水平差异较大。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既有陕西的十强企业,也有经济十分落后的区域。
2.2重点企业稳定运行
延安工业经济发展进步中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快速成长,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的变化,突出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例如延安卷烟厂、延安供电公司、黄陵矿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生产卷烟30.6万箱,产值增长14.2%。市首届工业产品宣传展示和推介销售活动签订合同协议115亿元。但是近年来沿岸工业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增速逐渐降低,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例如石油产业调整了调控能力,资源开采初期浪费严重,造成资源严重匮乏。有些地区开采程度已经超过了警戒线。例如吴起、志丹两县,资源动用程度已经达到了60.2%和99.1%。资源储量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未来可持续发展存在重大压力。
2.3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不断进行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延安工业发展遵循国家发展的状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在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中将绿色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抢占了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例如安塞县的太阳能资源引进了江苏格林保尔的投资建设项目,吴起县黄龙县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建设,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新能源成果研究。在高科技产业发展道路上,延安重视工业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融合,例如利用沼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等。高科技产业发展为延安工业经济注入了活力。但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融资,企业在融资能力上较弱,延安工业经济受到资本上的限制。
3新时期延安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3.1整合工业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多种资源的融合。延安工业发展要整合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构建起石油、煤炭、发电产业优势,以支柱型经济保持全局稳定。在发展中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转变方式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引进高技术,进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抓大放小,配套发展,实施能源强市战略。在整合资源方面,突出工业和非工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建立起新型工业经济的格局。例如延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洛川轻烃裂解、大唐热电联产和彩虹光伏玻璃等,政府在发展中积极协调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加速释放工业产能,实现满负荷运转,加快延长石油半生气岩链,50万吨航空煤油建设,延川20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三达膜科技等项目建设进度,促进资源之间融合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引导退出煤矿2家、淘汰落后产能30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覆盖,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8%,工程建设项目“六个一”审批管理经验全省推广,受到住建部表彰。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企业税费28.3亿元。51户市属国企重组整合为16家集团公司,企业架构实现战略性重塑,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三达膜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中航油集团石油板块迁址延安并完成股改,英雄互娱上市有序推进,56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3.2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新兴产业是工业快速发展的领航者,在新兴产业中,加快盐岩、陶土、风能、太阳能和生物智能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产业有效发展,充分利用粉煤炭炉渣等工业废弃物发展水泥、免烧砖等新型建材。在项目投资中加快县域经济建设,帮助企业做好各项规划,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确保条件成熟的项目早开工建设。同时紧盯西延高铁、延安万达城、陕煤黄陵电厂、富县电厂、志丹足球小镇等项目,全力做好环境保障工作,以新兴经济引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工业进入资产投资增长的快速道路。新兴经济充满活力,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入驻企业20户,营业收入增长16.3%。引进新经济企业280家,累计达到720家,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高新区科技孵化器获批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9条政策措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3.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6万户、“五上”企业236户。非公占比达到30%。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70个,到位资金57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6.7%。进出口总额完成任务进度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3.3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就是为了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延安工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在推进品牌建设中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科研成果和专利的快速转化。政府建立技术创新基金,用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特别是在名牌企业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中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对企业给予创新融资的优势,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例如规范小额贷款等服务,支持企业的财政建设,对企业放宽政策,引导培养工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企业的实际效用,让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素。延安在经济推进中,加快陕北高端能源化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建设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煤电“四大基地”,推进油煤气资源综合转化利用,推动能源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能化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经济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要素集聚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强县”和“生态建设强县”。
贺燕丽巡视员在报告中阐述了我国工业布局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重点产业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谈了关于今后布局调整的一些思考。
论坛上还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工业。报告指出:从工业增长速度变化、工业需求侧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变化以及工业企业微观主体表现的分析,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自2010年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速达19.7%后,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到2014年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降至8.5%。无论是从工业投资看,还是从消费、出口等方面看,增速回落都是一个共同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结构性优化的特征也日趋明显,从工业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增长远远高于采矿业投资增长,制造业内部高科技行业投资增长较快、而传统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下滑,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从消费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表现为在农村消费继续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呈现缩小态势,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区域消费差距逐步缩小,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长较快;从进出口看,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表现为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远远高于全部工业品出口增长,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不断下降,贸易主体日益多元化,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逐步提升,中西部出口明显增快,进出口市场分布日趋多元。
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下降,为什么不是一个周期性的短期下降、将来会“V”型反弹,而将是步入了一个中高速的“新常态”,理论界给出了基本判断是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国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化中期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变化是在中期依靠高投资、重化工业主导发展而支撑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自然回落。我们的长期跟踪评价表明,2010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经达到66,这意味着2010以后中国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伴随着经济阶段的转换和经济增速的下降,在工业化后期会出现一些重大的挑战和风险。对于我国而言,在众多挑战中,当前必须高度重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