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业经济稳步提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根据市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关于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办法》的通知(京财预〔1988〕504号)和市人事局、劳动局等单位联合的《转发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发给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的通知〉的通知》(京人工〔1988〕第31号)规定,我市分别从1988年5月份和1988年1月份起,对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发放10元物价补贴和5元生活补贴费。其费用,参加退休基金统筹的企业单位列入统筹项目,在“统筹退休基金”中列支。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对于退休职工发放物价补贴和生活补贴费后,考虑到当前企业负担较重,全市统筹退休基金的后备金略有结余,经市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国营企业与区、县、局、总公司属集体所有制企业统筹退休基金的提取比例,目前暂不作调整,仍按现行统筹提取比例执行。
2.各区、县、局、总公司要将发放退休职工的物价补贴费,从报送5月份统筹报表起,即列入统筹报表,从6月份起进行缴拨结算;发给退休职工的生活补贴费(含补发1-5月份补贴费),从报送6月份统筹报表起,列入统筹报表,从7月份起进行缴拨结算。
一、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整体情况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整体情况大致可总结为四点:第一,我国工业运行效率于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在时间上又呈“波浪式”增强趋势;第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大致可分作3个阶段:2000-2005年,是我国工作发展传统思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07-2009年为受经济冲击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10年后依旧为工业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第三,工业经济效率提升更依赖外部特征明显的技术进步效率,工业企业规模效率与管理水平对效率增长均未做出较大贡献;第四、区域工业经济运行效率表现出“西高、中稳、东低”特征,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差距仍存有收敛趋势。
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产权效率改革
(1)转变国家政府管理职能,增强工业经济活力
国家政府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充当着管理职能,应充分结合工业企业真实需求,简化企业不必要交易过程,减少企业生存竞争成本,真正落实服务市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在干预工业产品交易市场时,需建构市场买卖双方“双赢”定价体系,尤其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方面,需借助政策实施补贴手段,不断增强国民生活质量。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制定方面,需准确界定与规范政府市场职能范围,不可主观干预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实现企业产权体制改革,推动社会非公经济发展
工业企业产权归属界定为经营效率增长的关键。当前,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虽有序开展,慢慢成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经济主体,不少国有独资企业借助产权改革、股份改造等方式走上企业产权多元化道路,极大增强了企业绩效水平。因而在同质性产品市场交易里,国家政府需本着公平竞争原则,不搞特殊化、搞优待政策。除此以外,还需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工业行业高端领域,为寡头特征明显能源行业、中华工业发展加油助力。
2.进一步实现企业自主创新,保证技术效益目标的实现
(1)建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科研投入信心
自主创新也是建构国家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战略机制的关键,工业产品仅在创新这一极具实力手段的引领下才能朝高附加值型工业品发展。我国工业历经了长期模仿与承接外部先进技术的状态,不过这并不属于长远之策,仅仅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权宜之计,制定科技振兴计划,增强企业品牌意识为当前工业效率不断发展的桥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可让企业在市场经济被动条件下依旧保持有效率的生产经营,因而需减轻效率增长的波动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内在稳定性。
(2)拉近企业与研发机构关系,促工业技术现实效益实现
国家在工业体系方面的科研投入主要在高校或专业研究机构里,而这些机构更注重技术成本自身性能,却忽视了市场需求影响,现有工业经济科技成果无法在短期转变成企业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经营与科技成果脱轨。今后我国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加对工业科技的投资力度,这期间,国家政府需与企业彼此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到自主创新计划中,解决部分研究资金问题,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计划,以完善市场需求,使科技打造美好生活。
3.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妥善解决产能过剩
(1)科学调整工业行业结构,引领其它产业发展
我国工业行业结构更偏向于资源聚集型,智力聚集型稍弱,基础工业品消费与出口在推动我国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国际工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我国逐渐成熟的工业体系,通过资源消耗型工业产业结构无法建构工业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对我国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计划。现今,工业经济的发展仍应改进现代技术,继续发展传统产业,促石油化工、机械、汽车等现代性支柱性产业发展,创新工业行业分化机制,让我国工业行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迈入。
(2)妥善处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工业体系建设存在的过度竞争与重复投资情况严重,直接影响工业与国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产能过剩不但存在于煤炭、钢铁等传统大型重工业中,还存在于电子信息产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中。基于此,政府需对市场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将“促退”与“准入”政策彼此结合,解决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现有工业产业园区管理制度,增强产业空间聚集力度,已更好解决产业过剩。
【关键词】 工业经济;效益;运行特点;问题;建议;对策
2014年,全市上下按照“提升年、显效年”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逐步释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7.96亿元,同比增长8.74%,增幅较上年同期降低6.30个百分点;利润、利税分别达到60.20亿元和106.73亿元,同比下降3.87%和2.08%,降幅分别较同期收窄12.79个和8.75个百分点;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增速分别在全省排第9位、第15位、第15位,分别比同期提高2个、1个、2个位次。
一、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运行特点
(一)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稳步攀升,增速回调。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总量稳步攀升,规模扩张的同时,效益增速呈现回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7.96亿元,同比增长8.74%。收入总量是“十二五”以来的最高值;但增幅却是“十二五”以来的最低值。
(二)利润同比下降3.87%,增速较上月回落10.84个百分点。煤炭行业历时两年的“寒冬”仍未显示出一丝暖意。2014年一季度,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市场形势更加严峻,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压力超过去年6、7月份最困难时期。正面对煤炭销售难、财务费用大增、还贷压力加大、融资困难、现金流极度趋紧等问题。作为煤炭资源大市的济宁,在过度依赖煤炭的工业经济结构情形下,效益好转还需要一定时期。
(三)地区间不平衡性比较突出,经济效益水平差距较大
从地区看,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地区间不平衡性相当突出。兖州区、高新区和邹城市主营业务收入占据前三名位置,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31亿元、271.11亿元和270.07亿元。梁山县、邹城市和曲阜市收入同比增速占据前三名位置,同比增长分别为21.78%、15.56%和13.92%,微山县、鱼台县和任城区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1.20%、5.28%和2.13%。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地区间呈现较大差异。一季度,实现利润总额排名前三位的为兖州区、高新区和任城区,分别实现利润总额15.49亿元、11.07亿元和6.16亿元,兖州区虽然利润总额保持排名第一的位置,但同比下降7.21%,高新区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01%,任城区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04%。
(四)亏损集中度高,短板持续隐现。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数187个,亏损面9.56%,亏损额达7.06亿元,同比增长21.21%。
从行业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涉及的37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亏损,其中15个行业亏损较同期扩大。亏损额前两位的煤炭、化工这两个传统产业的亏损面较大,分别为24.53%、13.82%,亏损额分别达3.05亿元和0.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77%、19.47%。这部分传统产业的持续低迷改变了全市规上工业效益的整体格局,随着由市场竞争因素导致的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深入,由此引发的工业经济增长短板效应将持续显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具体存在的问题,目前济宁工业企业主要面临 “四高”困境以及煤炭行业效益的持续下滑。
(一)原材料成本高。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劳动力及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首先表现在原材料成本上,一季度,对全市289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8.03%的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同时,居高不下的CPI指数对原材料需求领域的边际影响正持续发酵,成本压力将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成持久考验。
(二)劳动力成本高。新劳动法实施以来,济宁工业企业用工成本呈现递增趋势。一季度,通过对全市289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6.02%的企业表示用工成本上涨过快,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三)资金需求高。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受金融政策的调控捂紧钱袋子,另一方面,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亟需资金支持,而两项资金的占用更加大了企业资金缺口,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达22.65%。一季度,通过对全市289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5.09%的企业表示资金紧张、融资困难。
(四)煤炭行业的持续下滑。受国际国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逆转,关联产业产能过剩、社会库存高起、价格持续大幅下滑、进口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煤炭行业在经历了十年的黄金时代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进入效益下滑的困境,煤炭出现大量滞销,库存的积压一定程度也导致了企业运行成本偏高,部分煤企出现亏损。一季度,全市规上煤炭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加43.5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05个百分点;煤炭行业成本增幅较收入增幅高出10.37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增长83.77%。
三、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努力保持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防止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市上下应超前谋划,主动进行经济战略转型,下决心告别“煤炭依赖症”,走出“依靠资源起步、凭借转型跨越”的科学发展新路。
2、着力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一要加大资金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分行业、分专题、分层次召开银企协调会,鼓励金融机构对基本面好、产业优势突出、带动作用强、目前资金较为紧张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二要企业内部要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开拓市场,促进产成品的销售,并且要加强资金的流动性,消灭“三角债”的发生,使“两项费用”的占用率逐步降低。三要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各地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一定的贷款能力。
3、进一步做好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针对亏损较多的部分行业、企业和地区,要分类研究,加大扭亏增盈工作力度,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积极支持效益较好的纺织、食品、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扩大市场规模,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二)企业层面: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管理,节能降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努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增收节支。
关键词:延安;工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的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工业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地方工业建设,关注工业发展的协同操作。
集聚经济因其具有规模效应以及传递信息和知识等优势,是经济要素在空间布局上常见的现象,产业也因产业链相互协调才能更具有效率。一些学者例如纪玉俊等[1]发现,大国效应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循环推进雁阵模式产业升级进程,而地区间分工经济的实现提高了雁阵模式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率与质量。也就是说,我国是一个大国,可以为产业在空间上优化重组提供了广阔空间。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可能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正如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市场往往会失灵,不但不能优化经济要素的配置效率,还因常常发生经济危机而让整个经济蒙受损失。Hausmann等[2]的研究表明,市场并非万能,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常出现投资过度或不足,以致出现产能过剩或过度波动等问题。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各个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市场失灵问题。韩永辉等[3]认为,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各级政府能够发挥发展型政府角色,在顺应市场深化和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借助政府能力与政策工具,合理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经济发展。正是由于产业空间布局以及结构方面,常常面临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不匹配、市场不匹配等问题,所以,需要政府加强产业调研,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在某一区域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延安的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改革開放以来,延安工业发展从自身资源出发,突出地域特色,走出了一条属于延安自身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在新时期,延安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条件,延安工业发展必须要找准关键点[4],延安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是延安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延安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因此查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发发展瓶颈,才能够找到新经济常态下工业发展的思路。
2延安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2.1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获得提升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了延安经济发展战略性的机遇。延安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拉动整个工业发展链条。近年来,延安工业发展稳步增长,能源工业实现持续增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9年1—5月全市工业完成产值661.59亿元,增长18.6%,实现增加值349.47亿元,增长7.2%,较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312.21亿元,增长4.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210.24亿元,增长4.0%,拉动增长2.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煤业增加值70.13亿元,下降3.9%,影响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19.49亿元,增长58.6%,拉动增长2.2个百分点。非能工业实现增加值37.26亿元,增长40.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卷烟工业实现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45.5%,拉动增长1.2个百分点。但是,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资源情况不同,基础建设存在差异,延安各个县区的工业化水平差异较大。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既有陕西的十强企业,也有经济十分落后的区域。
2.2重点企业稳定运行
延安工业经济发展进步中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快速成长,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的变化,突出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例如延安卷烟厂、延安供电公司、黄陵矿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生产卷烟30.6万箱,产值增长14.2%。市首届工业产品宣传展示和推介销售活动签订合同协议115亿元。但是近年来沿岸工业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增速逐渐降低,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例如石油产业调整了调控能力,资源开采初期浪费严重,造成资源严重匮乏。有些地区开采程度已经超过了警戒线。例如吴起、志丹两县,资源动用程度已经达到了60.2%和99.1%。资源储量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未来可持续发展存在重大压力。
2.3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不断进行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延安工业发展遵循国家发展的状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在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中将绿色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抢占了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例如安塞县的太阳能资源引进了江苏格林保尔的投资建设项目,吴起县黄龙县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建设,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新能源成果研究。在高科技产业发展道路上,延安重视工业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融合,例如利用沼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等。高科技产业发展为延安工业经济注入了活力。但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融资,企业在融资能力上较弱,延安工业经济受到资本上的限制。
3新时期延安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3.1整合工业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多种资源的融合。延安工业发展要整合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构建起石油、煤炭、发电产业优势,以支柱型经济保持全局稳定。在发展中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转变方式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引进高技术,进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抓大放小,配套发展,实施能源强市战略。在整合资源方面,突出工业和非工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建立起新型工业经济的格局。例如延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洛川轻烃裂解、大唐热电联产和彩虹光伏玻璃等,政府在发展中积极协调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加速释放工业产能,实现满负荷运转,加快延长石油半生气岩链,50万吨航空煤油建设,延川20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三达膜科技等项目建设进度,促进资源之间融合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引导退出煤矿2家、淘汰落后产能30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覆盖,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8%,工程建设项目“六个一”审批管理经验全省推广,受到住建部表彰。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企业税费28.3亿元。51户市属国企重组整合为16家集团公司,企业架构实现战略性重塑,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三达膜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中航油集团石油板块迁址延安并完成股改,英雄互娱上市有序推进,56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3.2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新兴产业是工业快速发展的领航者,在新兴产业中,加快盐岩、陶土、风能、太阳能和生物智能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产业有效发展,充分利用粉煤炭炉渣等工业废弃物发展水泥、免烧砖等新型建材。在项目投资中加快县域经济建设,帮助企业做好各项规划,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确保条件成熟的项目早开工建设。同时紧盯西延高铁、延安万达城、陕煤黄陵电厂、富县电厂、志丹足球小镇等项目,全力做好环境保障工作,以新兴经济引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工业进入资产投资增长的快速道路。新兴经济充满活力,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入驻企业20户,营业收入增长16.3%。引进新经济企业280家,累计达到720家,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高新区科技孵化器获批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9条政策措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3.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6万户、“五上”企业236户。非公占比达到30%。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70个,到位资金57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6.7%。进出口总额完成任务进度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3.3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就是为了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延安工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在推进品牌建设中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科研成果和专利的快速转化。政府建立技术创新基金,用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特别是在名牌企业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中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对企业给予创新融资的优势,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例如规范小额贷款等服务,支持企业的财政建设,对企业放宽政策,引导培养工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企业的实际效用,让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素。延安在经济推进中,加快陕北高端能源化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建设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煤电“四大基地”,推进油煤气资源综合转化利用,推动能源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能化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经济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要素集聚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强县”和“生态建设强县”。
贺燕丽巡视员在报告中阐述了我国工业布局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重点产业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谈了关于今后布局调整的一些思考。
论坛上还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工业。报告指出:从工业增长速度变化、工业需求侧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变化以及工业企业微观主体表现的分析,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自2010年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速达19.7%后,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到2014年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降至8.5%。无论是从工业投资看,还是从消费、出口等方面看,增速回落都是一个共同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结构性优化的特征也日趋明显,从工业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增长远远高于采矿业投资增长,制造业内部高科技行业投资增长较快、而传统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下滑,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从消费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表现为在农村消费继续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呈现缩小态势,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区域消费差距逐步缩小,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长较快;从进出口看,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表现为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远远高于全部工业品出口增长,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不断下降,贸易主体日益多元化,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逐步提升,中西部出口明显增快,进出口市场分布日趋多元。
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下降,为什么不是一个周期性的短期下降、将来会“V”型反弹,而将是步入了一个中高速的“新常态”,理论界给出了基本判断是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国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化中期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变化是在中期依靠高投资、重化工业主导发展而支撑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自然回落。我们的长期跟踪评价表明,2010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经达到66,这意味着2010以后中国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伴随着经济阶段的转换和经济增速的下降,在工业化后期会出现一些重大的挑战和风险。对于我国而言,在众多挑战中,当前必须高度重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
二、由三大骨干企业引领的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总投资20亿元的长城电工电工电器产业园已经签约并将启动实施。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总投资36亿元的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和总投资20亿元的星火机床工业园项目建设正在实施.为实现全市期间工业经济的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有效推进。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以基础设施和骨干项目建设为重点,引导、扶持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稳步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建设各类工业园区26家,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入驻开发区,对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工业招商引强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不断加强与20多家中央直属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的战略联合,市县区高度重视工业招商引强和“引大引强入天”工作.项目合作取得有效进展。中材200万吨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祁连山2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天虹化工年产3800吨塑料管材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西电合金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娃哈哈超净热罐装生产线、酒钢西部重工与锻压合作的制管基地、长开公司与俄罗斯合作的226千伏全封闭组合电器、西飞公司与中航飞机公司合作的大运输机舱门、奔马啤酒20万吨啤酒生产线、上海汇慈丰原生物等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风动公司石油钻杆和液压支护设备生产线、锻压公司25万吨大直缝埋弧焊管全自动生产线及系列摆式剪板折弯机高品位生产线开发、星火公司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化、华天集团集成电路高端封装产业化、国家高低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期工程、海林公司重型机械轴承、铁路电缆高技术产业化等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
总投资282亿元,年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6个.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成为我市近些年实施工业项目最多、完成投资效果最好的一年。市工信委被授予“十一五”全省工业投资管理先进单位。
五、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全市363户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以企业产权制度和用工制度为核心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年至年底.20.62万名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32户政策性破产重组大中型工业企业核销各类债务约33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20.02亿元,这些补助资金在职工安置中起到关键作用,有26所厂办学校整建制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通过国企改革.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业经济整体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六、工业系统争取中央和省上扶持项目和资金23383万元。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工业系统紧抓国家扩大内需、支持发展、关中—经济区”建设等历史机遇.全年共为50户工业企业72个重点项目争取到中央和省上补助资金23383万元,其中33个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补助资金22330万元,37个项目争取到省上专项补助资金2933万元,对进一步加快我市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其中22项新产品、新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以上水平,年全市共有55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级鉴定.25户企业的23项新产品、新技术荣获省级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占全省评定总数的30%华天、长开、电缆、星火3户企业的3件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3件商标荣获著名商标,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至此,全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9件,其中中国名牌2件;中国驰名商标8件,著名商标35件。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争创在全省23个市州名列前茅,均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22332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市被评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八、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制定出台并启动实施《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以《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对定位的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为主线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节能降耗、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相结合.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共有53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上扶持资金6693万元。市工信委荣获年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工业经济促进大会的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1—7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究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今年后四个月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会议安排,后面有关县市区政府、企业还要大会发言,方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正确把握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产业调整、工业为先”战略决策,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方针,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加快资源开发与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速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截止7月底,全市360户规模内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91亿元,占年计划的52%,同比增长16%。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规模工业对我市GDP的贡献率30.5%,对全市财政的贡献率达64%,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工业呈现出轻工业增速高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差距逐渐缩小,县属企业增速持续提高,已超越市属企业32.6%,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股份制企业平稳增长,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0%,同比增长13.2%。市场逐渐转暖,产销衔接趋于良好,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量产值284亿元,产销率达到97.6%。经济效益逐步回升,360户规模企业利润总额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5.6倍,税金总额8.5亿元,增长7.2%,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全市各级对工业经济发展更加重视。特别针对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现状,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加压紧逼,真抓实干,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狠抓工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确保了全市第二季度工业增速有较快增长。有关县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综合协调力度,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尤其是工业经济主管部门面对第一季度全市工业增速在全省靠后的不利情况,下大气力抓县市区、抓企业、抓重点、攻难点,提出了“两补一增”的思路和措施,狠抓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同时,不断加强监测预测,深入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增速的明显回升。
(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一地二区四园”建设的重大战略,以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突破,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园区经济带动作用增强。亭南、大佛寺煤矿相继建成。大唐马屋电厂、彬长2×20万KW煤矸石电厂、胡家河煤矿已开工建设,亭口水库项目正在积极跟进。彩虹液晶玻璃基板、康佳高清平板电视生产线、60万吨甲醇、冀东水泥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
(四)国企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年初,在对全市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国企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改制计划,排出了国企改革时间表。截止目前,陕玻厂、焦化厂破产工作即将终结;704厂、795厂、如意厂、一毛、二毛、陕柴破产实施工作即将进入司法程序;纺织器材厂、二针、九冶破产计划即将下达;二印、一厂、一纺机破产工作正在积极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金融债权机构沟通,争取9月份下达计划。国旅、华星工模具厂改制方案已实施完毕;西北人造板机、运输集团公司、糖酒公司改制方案已研究并批复。
(五)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全市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明显增强。全市中小企业总数已达11万户,从业人员54.7万人,营业收入452亿元,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民营企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贡献份额增大。全市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已达到全市生产总值的48%,实现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实现入库税收6.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36%。
(六)全市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7月份,全市共引进工业项目152个,合同引进资金220.48亿元,占全市合同引进资金的76.8%;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44.47亿元,占全市完成投资资金的77%。
二、正视困难,居安思危,充分认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正处在新一轮恢复性增长期,工业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从国内形势看,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产业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步伐加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更加宽松;从我市看,经过“十五”时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特别从工业领域来看,全市上下发展工业,振兴咸阳的舆论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发展工业的思路更加明晰,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全社会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更加关注。这些都为我市工业经济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
(一)从与兄弟地市地横向比较来看。1—7月份,宝鸡、延安、榆林实现工业产值分别为355.7亿元、484.5亿元、37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4%、12.2%、52.6%,宝鸡、榆林的规模工业产值和增速均已超过咸阳。渭南作为农业大市,1—7月份实现工业产值240.8亿元,与咸阳仅差46.2亿元,其工业经济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
(二)从工业增长速度看。1—7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比6月份下降了3.3%。
(三)从工业经济效益看。今年1—7月份,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76,比去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从表象看,经济效益情况较好,但是从实现产值、利润和亏损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产值较大的企业实现的利税不一定多。从工业报表来看,利税增长幅度最高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幅高达39.5%,其次是医药制造业,增幅达37.1%,食品饮料业36.5%,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增长了70.2%,电子工业还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全市360户规模企业,亏损81户,亏损面22.5%,其中中央企业3户,亏损3户,亏损面达100%;医药制造业27户,亏损13户,亏损面达48%;发展很不协调。
(四)从轻重工业的比重看。近两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例平均保持在1:2.2左右。全省轻重工业比例一直维持在1:5。咸阳轻重工业比例为1:3。1—7月份,全市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2%,轻工业约占28%。轻重工业发展不够均衡。
(五)从所有制结构看。今年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291亿元的产值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为51亿元、10.7亿元、5.7亿元、173.8亿元和45.8亿元。这说明我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正在逐步下降,企业改革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市非国有经济发展规模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六)从经济运行保障要素看。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企业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流动资金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公路和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煤、电、油、气供需基本平衡,但因价格、结构等影响,行业性、时段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公路计重收费办法出台后,一批煤炭运输企业退出市场,导致部分煤炭企业原煤出现滞销的现象。
(七)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层面来看。一是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及配套措施的陆续出台,对市县两级工业发展的影响明显。二是煤、电、油、运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三是短期内资源型产品价格的上调势在必行。资源型工业产品价格上调,一方面可以促使煤炭、原油企业效益更好,但另一方面以资源为原料的企业,生产成本将会继续大幅度提升,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四是国家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提高1倍和强制性土地招拍挂政策的出台,对招商引资将发生重要关联影响。金融趋紧、环保更严、地价大幅攀升,严重影响工业企业入驻,必将导致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我市内陆型工业发展乏力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年我市工业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增长势头,但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亟待加强和改善。
三、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业经济目标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规模工业今年要达到24%的增速,工业总产值必须完成560亿元。比原计划净增6个百分点,完成既定目标本身就要竭尽全力;调整任务指标,就更要创新工作,勇挑重担,树立工业经济主力军形象。但实事求是来说,因1至7月份增速仅19.3%,按新任务测算,后四个月的计划增幅要达28%以上,才有可能完成今年全年任务。为此,在今后四个月,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针,以开展“三抓一创”活动为重要抓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理顺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寻找新途径,不断实现新突破,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一)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了解市场、政策变化情况,做好各行业、各企业提前预警工作。继续实行月中监测,月底分析,季度研究制度;同时要严格明确工业经济发展责任,今年市上依据经济发展总量确定了48户重点企业,这48户重点企业产值占全市任务总量的70%左右,是工业经济的脊梁,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优化环境,支持他们的发展。对48户重点企业实行定期不定期驻厂监测服务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情况,认真解决企业生产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市工业经济良性发展。
(二)继续加大综合协调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现状,进一步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力度,着力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要紧紧抓住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大、影响大的重点企业跟踪服务,积极沟通,消化不利于重点企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为企业正常生产尽职尽责。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组织专门队伍,深入重点企业上门服务,征求企业发展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展好进企业、访企情、解企难、增企效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发展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经济。抓工业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经济。通过各级各部门对重点工业产业项目盯死看牢,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实行领导包抓以及主动跟踪服务等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今后,要以抓好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配合各县市区政府抓好工业平台打造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同时,要继续抓好30个工业重点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工作,优先做好兴化集团五个30万吨技改及西北橡胶总厂1400万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等10个特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全力以赴,分别负责好多晶硅、长庆石化500万吨炼油、彩虹等离子体显示器、蓝星玻璃二期、钠米碳酸钙二期、冀东水泥二期等项目,力争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加快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步伐。
企业改制是促进工业经济整合重组和振兴的大事。今后,企业改制要坚持做好“三个结合”、“三个注重”,即企业改制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要与咸阳工业发展实际相结合,要与我市工业强市战略部署相结合。在改制中,既重改制数量、更重改制质量,决不草率关门走人;既重资产整合,更重盘活挖潜,确保可持续发展;既重有序推进,更重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从而达到用改制催生经济,用机制促进发展的目的。对省属下划企业要按照“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盘活资产、激发活力”的原则进行,对市属小型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要坚决实行“两个转换”,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千方百计争取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盘子。今年要重点实施好已批准的一毛、二毛、704厂3户企业的破产工作,启动795厂、如意、陕柴、九冶4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在加快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同时,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力争在企业重组、集团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五)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工业经济中占有很大份额,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二,是工业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主力军。针对如何做大做强产业,实现民营崛起,我们必须立足陕西,放眼全国,按照产业政策和市场要求,制定出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下大功夫谋划、包装、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积极寻求各种省内外、国内外合作,努力实现中小企业质量上台阶、总量上规模、产品创名牌、经营创效益。同时,各级各部门都要为非公经济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全面提高民营经济整体水平。近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了《咸阳市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咸阳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8月16日,市政府又在乾县召开了全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现场会,对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非公经济发展作了具体安排部署,请各级各部门参照两个《实施意见》一并抓好落实。
(六)做好规模企业培育工作,不断壮大工业总量。一是各县市区要大力做好规模企业培育工作,要对产值500万以下的企业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促使其尽早成长为规模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企业的户数;二是市县两级统计部门要加大统计工作力度,杜绝漏报和瞒报现象;三是市县两级工业部门、统计部门要密切联系,协同作战,着力解决一批主营业务收入已过500万元却仍没有纳入统计口径的企业,做到“应统尽统”。
(七)加大工业投入,为工业经济长远发展蓄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县市区政府一是要按照《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决定》要求,保证工业发展基金按时足额到位;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业主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落实人员,保障经费,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工业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担粮”,大家必须看到只有投入,才有产出,否则,只能是奢谈工业和“叶公好龙”。市、县各级财政资金都非常有限,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更要把财政开源贯穿工作始终,做为重中之重。财政支持工业就是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且能达到今天借你一斗米,明天还你一担粮之效,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一旦放大,其效应就难以估量。
(八)继续加强银企合作,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矛盾。今年要下功夫理顺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渠道,切实解决企业贷款难、发展难的制约瓶颈。引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级各部门都要为企业发展改善环境,创造条件,打造平台。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为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实现政、银、企多赢有所做为,见到成效。
(九)继续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要进一步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主体意识不强,必然导致安全隐患难除,因此,企业不论大小安全不能缺位,企业再困难安全不能欠账,切实把安全生产落实到生产岗位、落实到人。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要进一步抓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坚持“三个善待”,做好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安置好企业职工,确保破产改制工作稳步实施。
(十)严格考核,认真落实奖惩兑现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新的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市工业办针对我市工业经济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并市考委办审核通过,指标体系包含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安全、GDP等产业平台建设。把工业经济发展列入各县市区、各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加强督促检查。以检查促发展,以考核抓落实,从而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用数据说话,让历史检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51亿元,同比增长8.15%。工业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26%。
2.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部工业企业共完成开票销售40.12亿元,同比增长7.69%,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13.11个百分点(双沟酒业、永达电源、斯迪克新型材料、晨风服饰等6家企业开票销售超亿元,占全部开票销售的52%,其中晨风服饰为新增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入库2.59亿元,同比增长58.35%(双沟酒业超5000万元,晨风服饰超500万元、永达电源超300万元、美迪洋皮革超200万元、美伦服装和鑫源木业均超100万元)。
3.主导产业稳步发展。我县酿酒食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加工、塑膜材料五大行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分别为30.88亿元、14.2亿元、15.7亿元、14.5亿元和13.97亿元,同比下降0.39%、11.2%、21.89%、16.94%和29.83%,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的80.04%,其中,“2+1”新兴特色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17亿元,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的39.61%(电子和塑膜材料行业增长较快,电子元件、蓄电池和薄膜生产企业技改投入力度较大,发展势头较好)。
4.技改项目稳步推进。一季度,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60个千万技改投资项目、38个工业再造项目和17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8.4亿元、3.07亿元和4.22亿元,达到序时进度。(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三期功能膜生产项目,计划建设厂房4栋,安装机器设备12台套,已投资近3000万元用于厂房基础建设。晨风(江苏)服饰有限公司二期服装生产项目,计划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7.5万平方米,安装机器设备6000台套,已投资近3000万元)。
全县工业经济在实现稳步发展的同时,部分指标阶段性回落明显,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增长压力不容乐观:
1. 市场压力明显加大。国内外市场需求虽略有改善(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但是市场竞争白热化,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加剧,部分行业产能发挥不理想,其中纺织服装、林木加工、建材等尤为突出,困难企业增多,据统计,1-3月份,全县825户工业企业中,开票销售零申报的有301户,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 工业后劲明显乏力。一方面大企业少,支撑作用不强,企业运行质态不高,部分行业重点企业开票销售下滑严重,首义薄膜、山诚建材、和昌服饰、油嘴油泵、天然园米面开票销售同比分别下降90.55%、68.16%、56.73%、44.2%和27.19%。另一方面,企业投资的意愿不强烈,对技改投入和新产品研发不重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针对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更加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全力聚焦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坚持增量培育和存量优化两手抓,做好“四个强化“:
1. 强化运行预警预测。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动态,及时掌握情况,努力解决企业突出困难,稳固企业增长基础。
2.强化企业分类培育。一是帮扶工业再造,对38个工业再造企业建立会办机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逐一过堂,会办解决,从项目推进、难题解决、规模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二是帮扶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三是帮扶龙头企业。实施政策助企、要素助企、销售助企和服务助企“四大助企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龙头。四是帮扶小微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风险补偿、人才培训、创业辅导、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全民创业和网络创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全年力争培育60家微小企业进规模。
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xxxxxx园区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城镇化、城镇生态化”,以工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全力以赴抓招引、强基础、优服务,着力提升园区投资环境,园区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正逐步发展成为寻甸县域经济发展的集中区、财政收入的主产区和招商引资项目的承载区。
一、园区工业发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园区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积极应对,园区工业经济保持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预计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工业增加值71亿元,完成税收收入7.85亿元,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3亿元,园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创新投资开发模式,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完成羊街片区A线、食品加工园区1—4号路、金所片区1号路延长线、6号路、7号路、土金线等道路建设和配套绿化亮化工程,实施金所片区1号路大修工程项目,完成羊街食品园区、天生桥片区供水主管安装,三个片区建成变电站3座、架设输电线路40余千米。羊街片区污水处理项目、金所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园区工业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下步工作中,园区管委会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及建议,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进一步加快园区开发建设,确保园区发展取得实效。
(一)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全力做好园区工业项目的推进工作,推进在谈签约项目尽快签约,针对企业入园需求,园区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全面推行“一企一策”“代办”“帮办”等制度,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积极做好企业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定期到园区服务项目推进制度,切实解决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问题。加强县直部门与园区的沟通协调,采用联合执法监督检查、提前告知、预警提示等机制,规范涉园项目执法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继续做好“财园助企贷”工作,为技术有优势、产品有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社会诚信良好的企业,搭建更好的融资平台。多渠道开展融资贷款和争取上级资金,服务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培植新的税源。
(三)不断夯实园区基础。着力推进金所、羊街和倘甸片区融合发展,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推进园区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进入园区的企业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按时建成,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的投资环境。
(四)发挥平台公司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公司投融资主体作用,拓展平台公司融资渠道,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创造性、开拓性地推动融资工作,为园区开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五)坚定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省、市、县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工作要求,围绕家具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目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倘甸片区工业大麻基地打造,推动园区电商产业项目建设,助力园区以及县城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六)优化审批协调联动机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对项目审批备案、规划建设、水保环评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细化审批清单,对重点项目审批及建设推进实行节点监控,全面提升项目合法性审批效率,促进项目建设。
2013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经济发展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新黄岛区不断把“工业强区”战略推向深入,狠抓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努力破解工业经济增长不快的困境,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运行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中速增长。1-9月份,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54.1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10 %。全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077.1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90.0亿元,同比增长8.7%。全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5%。
(二)企业效益逐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百家重点企业实现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33.7%。27家专精特新型企业实现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15.7%。工业完成入库税金16.3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区实际入库税金总量的38.5%,虽然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但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转方式、调结构初见成效。
(三)工业用电较快攀升。1-9月份,全区工业累计用电10.4亿kwh,同比增长9.7%,9月份当月用电8730万kwh。100(92)家重点企业9月份用电5613kwh,同比增长16.4%,累计用电46736 kwh,同比增长-1.7%。其中用电量增长的企业46家,增幅20%以上的企业31家。
(四)重点企业平稳运行。1-9月份,重点调度的百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4.5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销售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33.7%。27家网上直报专精特新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3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销售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五)重点产业稳步增长。1-9月份,四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804.7亿元,同比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5.4%。其中,机械装备制造完成产值402.5亿元,同比增长9.2%。食品药物完成产值167.4亿元,同比增长12%。橡胶轮胎完成产值195.6亿元,同比增长10.1%。家电电子完成产值39.2亿元,同比增长13%。
(六)技改项目进展顺利。截止9月份,全区共备案企业技术改造项目51个,总投资8.5亿元,涉及机械装备、食品医药、船舶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1个。现已有40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已完成投资2.55亿元。全部项目竣工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9.6亿元,利税5.9亿元。
(七)两化融合不断深入。引导企业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海容商用冷链公司把三维技术应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华海环保工业公司运用物联网和雷达技术,建立了水面溢油智能监测报警平台。琅琊台集团和明月集团新建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1-9月份,全区两化融合重点入库项目累计投入超过4600万元,其中软件投入超过1500万元。全区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603.2万元,其中系统集成收入2388.1万元,嵌入式软件收入863.1万元。
(八)企业融资形势良好。截止到9月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贷款强劲增长,贷款余额20.9亿元,较年初新增11.9亿元。小企业贷款稳步增长,其中贷款户数795户,贷款余额50.5亿元,较年初增加21.5亿元。今年以来,邀请多家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专题培训,内容涉及统借统还平台优惠扶持政策、过桥资金、融资租赁、股权融资等方面;开展融资洽谈会,达成融资协议2.3亿元。加快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起草了《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初步选择了16家金融及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用助贷融资产品。联合青岛金融中介服务中心,在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成立融资中心,为全区企业提供全口径、多方位、一站式融资服务。
二、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总体来看,当前新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速稍有起色,但离年度预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难度较大,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是重点企业增长趋缓,部分企业形势严峻。全区重点调度的百家重点企业中, 1-9月份产值增速仅为2.7%,连续数月维持低速增长。产值增长的企业67家,下降的33家。增长较快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家电、专用设备等行业,下降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船舶运输设备、金属制品业等行业。从9家2012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情况看,仅有2家企业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重点建设项目拉动作用不大。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等因素影响,部分投产大项目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和预期效益。目前工业经济还主要靠老企业的支撑和拉动。2012年列入青岛和原胶南市两级的63个工业重点项目,目前14个列入规模库统计,完成的产值仅拉动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1个百分点。列入2013年市、区两级的82个工业重点项目,仅有6个项目竣工投产, 4个项目基本完工,共完成投资8.5亿元,要全部发挥产能尚需时日。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进度缓慢。1-9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329.6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63.9%。一是重点项目开工不足,投资速度不快。市级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年度计划的55.9%,区级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年度计划的52%。二是青钢搬迁、山东LNG项目等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大项目有一个较长的建设过程,普遍完工期都在2015年左右,初期投资额度较小。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政策和项目集聚效应需要逐步释放。
四是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依然明显。生产要素成本价格波动对企业生产影响较大。劳动力成本上升,骨干企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0%以上,各种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费用有很大程度提高。融资成本较高,目前企业的平均借贷成本已超过10%,高于多数行业的利润率水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企业资金偏紧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从前期情况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达到50亿元。橡胶等生产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变动也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导致企业库存难以消化,产品成本上升。工业用地紧张,项目落地困难。受土地指标的制约,企业项目落地、开工都受到一定影响,2013年市区两级重点项目中,有10个项目存在土地指标不能落实问题,还有14个项目因规划问题,不能落地。而小微型企业的项目用地更加困难,现有土地满足不了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型企业等发展势头良好且有强烈规模扩张意愿的中小企业的需求。
五是个别行业市场有效需求持续不足。突出表现为出口回落、订单减少、价格下行。一是工业品出货值回落。1-9月份,百家重点企业完成出货值62.7亿元,同比降低4%。其中轮胎、家电、手推车等比重较高的行业出货值均为负增长。二是国内订单减少。去年经营形式很好的几家重点企业,今年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市场寒流,其中双星轮胎、天信电气等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较为明显。
三、改善新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对策
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要在“突出两个重点,建立三个机制”工作思路基础上,积极研究对策,制定可行措施。
(一)强化生产要素保障
生产要素是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要以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以镇处(园区)、行业协会等机构为骨架,加强以青岛市及我区多家金融及中介机构为成员的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和融资服务超市建设,为广大企业提供低利率信用助贷融资产品,针对企业可抵押物缺少及贷款门槛高等情况,重点向企业推荐免抵押、免授信、限制低的优质贷款项目。充分依托青岛市级融资平台,与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就建立青岛市中小企业统借统还贷款平台黄岛分平台签订合作协议,为中小企业提供选择性更广的优惠利率贷款服务。引导企业加大对闲置厂房、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加强入园企业管理,确保早开工、早投产,防止圈地和土地闲置。加强中小企业园区和创业基地建设,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从资金、土地、信息等方面给予重视和倾斜,促进更多缺乏创业条件的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壮大。
(二)加强监测分析和协调服务
1、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要根据《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管理办法》,不断拓展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增强经济运行综合监控和预警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密切关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高度重视通胀预期、成本上升等对工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个企业一套措施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二要对全区重点企业实施动态监测,分析工业总产值、销售、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找原因,出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加大对非正常生产企业的预警和协调力度。联合镇、处对辖区出现生产不正常的企业及时跟踪,了解情况,帮助企业想对策,协调解决遇到的难题。对已停产的中小企业要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2、继续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开展好绿色直通车服务,强化部门联动,做好信息共享,不断优化办事流程,以绿色直通服务助推制造业发展。继续推行包企联镇制度,根据重点企业变化情况,重新制定全员包企联镇促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政策宣传,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推进项目建设和引进
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量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要配合发改等部门,对在建项目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抓紧协调解决,争取早开工、早投产。对于竣工投产项目,积极帮助企业组织好生产经营,确保尽快达效。一要重点抓好集聚区招商,充分利用好“西海岸”这一招商金字招牌以及我区规划建设的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一批产业龙头项目或产业高端项目,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和产能再造。二要突出重大项目和产业关联项目的引进和培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的定向招商,大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高端项目。
(四)抓好企业技改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围绕全区“12345”发展战略,按照“调度工业、调研产业、服务企业、执法行业”工作理念,紧盯工业经济抓运行,发展民营经济抓服务,加强内部建设抓改进,确保基础工作抓提升,为建设美丽、实力、文化、幸福的新和决战工业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做好全区分配我委重大项目服务工作,其他工作保先进位。
三、工作举措
1.做实工业经济。以市下划企业为基础,园区为平台,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度。加强企业“申规”、技改、节能减排申报评先等工作,适时召开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银企合作对接会等,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做活民营经济。积极扶持辖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稳步增长、做大做强,确保民营经济税收9.5亿元,增长20%以上。拟申请设立区中小企业局。
3.做优区属企业。一是做好企业改制工作的后续工作,完成资产清理、债权债务的核定、审计及资料、档案、资产、遗留问题的移交、资产进行评估、预备拍卖等工作;二是对未改制集体企业进行摸底整合、企业安全维稳等工作。
4.做成重点项目。主要是做好全区统一安排的诚恒石化工业项目和滨江东路拆迁改造及安置房建设等相关项目,安排专人,保障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任务。
5.做亮招商引资。对重大项目齐鑫化工、名扬管业、波德新材料等做好跟踪服务;对项目精心包装,全力引进亿元项目。
6.做好四个平台。一是健全工业运行数据平台;二是建立中小企业网络平台;三是建立企业家协会、企业联合会沟通平台;四是建立工程领域信息化公开平台。
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工业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大到强的发展过程,发展迅猛,成就辉煌。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名列扬州第一,位居苏中第一方阵。
1、经济总量快速跃升。20__年,我市全部工业完成产值876亿元、销售收入806亿元、工业增加值153.6亿元、利税50亿元、利润2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19亿元,利税47.8亿元,利润26.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71%,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65.3%,__工业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在苏中地区位次不断前移。
2、企业规模迅速扩张。通过改革、改组、改造、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__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96家,当年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6家,亿元以上企业总数达130家。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崛起,诚德集团当年实现销售35亿元,扬石化、华伦化工、龙川钢管、快乐集团、科进船业、恒远机械、英泰集团等七家企业相继跃上10亿元以上台阶。
3、科技创新不断加快。我市重视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28%,重点企业科研费用占销售比重达2%以上。全市拥有2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个扬州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全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4个、国家免检、免验产品5个、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70个。
4、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在工业经济发展中,我市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20__年,全部工业万元产值电耗133.7千瓦时,同比下降8.9%;削减cod 679吨、so2664吨。对64家年能耗20__吨标煤以上企业进行了重点监测,对100多家重点排污单位、26家电镀、31家锌业企业开展综合整治,组织实施30项节能改造项目,淘汰高耗能设备200台套,关闭违法违规小化工企业32家。
5、产业集聚效应凸现。20__年全市完成技改投入126亿元,工业技改投资月当量进入全省前16强,当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2个。中海工业投资60亿元的船舶生产基地、诚德钢管投资20亿元的高钢级油井管等6个10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实施,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汽车生产及零部件、船舶制造及配套件、特钢生产加工、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渐成优势,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达69%。汽配、船舶、环保机械三个产业进入全省150家产业集群、集聚区备选项目库,汽车零部件被定为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主导产业具备独特的集聚优势。
6、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全市四大经济板块、五大园区、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沿江开发加快。构建宁通公路以南100平方公里沿江开发区域和100公里市域环路产业带规划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开发空间格局。全市农业经济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园区建设取得巨大进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新一轮发展基础已经形成。
二、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随着国际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美元贬值造成国际原油、贵金属、粮价、工业基础原料上涨。国际信用、金融、投资、股市动荡加剧。国家通胀压力加大,货币供应量回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人民币升值等对工业经济影响明显。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冲击,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
1、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尽管我市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较为突出。轻工、特钢生产加工、船舶制造、机械、电机等传统产品比重大,对原材料、能源依赖性高,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足2%,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多,与重点产业配套的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服务业发展不快。对产业发展和行业规划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约束,部分产业无序发展。
2、转变发展方式任务更加迫切。现有支柱产业和重大技改项目科技含量偏低、能源消耗高、配套能力不强,部分项目低水平重复,工业集中区建设过于分散,投资强度偏低,集约发展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五小”企业、小化工整治任务艰巨。
3、企业发展制约因素不断增多。一是资金制约。部分企业项目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短缺,发展中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尤为困难。二是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市钢管、化工、笔刷、工具、服装、洁具等一批优势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盈利空间受物价、升值双重挤压。三是原材料涨价压力。物价指数持续上扬,企业生产成本、用工成本急剧上升,部分企业效益下滑,经营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收缩经营,控减投资现象。
三、加快提升工业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面对严峻发展形势,为切实提升工业发展竞争力,下一轮发展中,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
1、围绕发展目标,实现三大突破。围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确立“确保扬州第一,勇于领先苏中,奋力赶超苏南”发展目标。一是经济总量突破。大力实施工业第一方略,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做大规模总量,提升发展层次。今年工业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力争达到1250亿,明年规模工业总量突破1000亿,到“十一五”期末,工业经济总量超20__亿元。二是项目质量突破。切实抓好项目的论证、实施、投产达效等关键环节。建立园区、项目评估机制,提高项目整体水平和土地利用率,保护生态资源环境,促进科学发展。今年力争技改投入突破200亿元,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切实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三是节能减排突破。突出抓好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鼓励企业广泛采用节电、节水、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淘汰高耗能设备,组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发展循环经济项目25个,组织认定清洁生产企业28家,深入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年内确保关闭违法违规小化工企业68家,提前实现关闭小化工企业100家的目标。
2、围绕支柱产业,加快三个转变。围绕重点支柱产业群,推动企业在自主技术、规模优势、品牌创建、产业配套上求突破。一是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工具、服装、文体用品、发电机组、电力金具等传统产业,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争创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档次提高。进一步放大特钢生产加工、汽车、船舶制造业等特色产业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做特、做精、做优,实现产业规模化。数控机床、机械电子、软件等优势产业瞄准现代产业最高水平,抢抓现代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增强配套能力,提升发展层次。二是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控制投资总量,提高项目质量,鼓励企业走内涵为主的发展之路。建立全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大科研投入,引导重点企业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三是由粗放增长向集聚发展转变。加强产业引导,对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制造及配套件、机械电子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规划,加快沿江开发,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特色产业基地。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投资增长、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
关键词:湖南省;区域工业废水排放
一、湖南省四大区域工业废水排放
2003-2012年长株潭经济圈工业产值比重上升了83个百分点,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下降了468个百分点,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分别下降了169、192个百分点。长株潭经济圈已经成为湖南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经济地位不言而喻。大湘西地区工业产值比重最小,湘南地区工业产值比重变动最小。可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成为了湖南省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着力点。
从湖南省四大区域废水排放总量来看,长株潭经济圈、大湘西地区与湖南省废水排放趋势相似,均呈现先上升后平稳下降过程,长株潭经济圈最高工业废水排放峰值出现在2003年,与湖南相同。大湘西地区最高排放峰值出现在2005年,之后呈波浪下降。总体上看,洞庭湖生态圈废水排放总量最大,其历年排放呈现出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过程,增加了湖南省工业废水总量减排压力。湘南地区排放量相对而言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后湘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出现明显增加情况,并逐年缩小与其他三大区域废水排放差距,甚至开始反超而进一步拉开差距。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相比,绝对差由最高时的21715万吨(2003年)缩小到了3348万吨(2012年),相应的工业产值绝对差值由10166亿元增加到了44116亿元。而与长株潭经济圈相比,湘南地区在2011年的工业废水排放出现了“逆转”,绝对差呈现明显的先缩小后增大(V型反转),绝对值由2003年的9349万吨触底2010年最低值1991万吨,随后上升至研究期间最高值11479万吨。相应的工业产值绝对差值却从2003年的21958亿元猛增到2012年的2696亿元。
从各个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所占比重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和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占湖南省的多年平均比重达314%、278%,其次是长株潭经济圈、湘南地区。而从工业经济总产值分布情况,比重从高到低的排序为长株潭经济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长株潭经济圈工业经济总产值比重达到了42%,是湖南省工业经济增长主体。这里有值得注意几个现象,一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十年间24%的工业经济总产值带来了31%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而且近年来排放量比重变化没有明显下降反而有上升趋势。二是湘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比重出现明显逐年上升,而工业经济总产值比重从2003年206%下降到了189%。三是长株潭经济圈工业经济比重稳步上升,2012年达到了湖南省工业经济总产值的444%,增长了83个百分点。同期工业废水排放比重为171%,是四大经济区域中排放最少的区域。从2007年以来,长株潭经济圈工业废水排放比重变化呈现出逐年减少趋势,是节能减排经济的典型代表。四是大湘西地区虽然有五个行政市州,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仍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其工业经济总产值占比最低,且与其他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可是,其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占比不低,减排工作不容小觑。
可见,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不平衡。位于湘江下游的长株潭经济圈是湖南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其开发利用程度最高,但其工业废水排放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湘江中上游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各项配套设施不全与落后,其水资源利用与废水排放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特别是上游经济欠发达地区导致小水电站过热开发,加上大量发展冶炼、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给我们水源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同时,地方存在的保护主义也使得各市州在经济与环境保护上难以达成一致,使得污染减排工作的开展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区域污染减排势在必行。
二、湖南省各市州工业废水排放
一、 GDP始终保持较快增长,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
(一) 经济总量和速度稳步提升
近五年来,高新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周期波动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益显著提高。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向度高新区经济从持续上升转入调整阶段,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并未改变。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保持了21.6%,25.5%,18%和15.5%的增速,按现价计算,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3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30.2亿元,年平均增速约为18.34%,几乎翻了一番。
(二)营利业连创新高
从各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营利业尤其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仍然是高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其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5.48%提升至2012年上半年的44.65%。08、09、10、11和12年上半年增速32.4%,34.3%,28.4%,30%,分别为分别拉动高新区GDP增长了约8.7,9.2,10.7,11.1和11.3个百分点。无论是占GDP比重、行业增速和对GDP增长的贡献情况,以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件行业为主体的营利业都是高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基础投资占主导(固投部分数据待核实)
五年以来,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7年的96.48亿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324.64亿元,年均增长35.43%。
(一)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
近五年来,高新区第三产业完成投资00亿元,年均增长00%。其中,有关民生的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完成投资00亿元,年均增长00%。特别是以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电力、水利和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共完成投资00亿元,年均增长约35%,基建投资占据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在投资各构成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
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由2007年的14.85亿元增长到2011年得131.63亿元,年均增速66.31%。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累计投资00亿元,占房地产累计投资额的00%;办公楼投资00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0亿元,分别占房地产累计投资额的00%和00%。
商品发销售也一路走高,销售额由2007年的9.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1.9亿元,年均增长58.53%。共完成销售面积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00%。
(三)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据主导地位
近五年,高新区共民间投资完成00亿元,年均增长00%,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00%。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完成00亿元;股份制经济投资完成00亿元;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00亿元。
三、服务业快速增长,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主导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
2011年,我区服务业收入达306亿元,是五年前2007年的2.49倍;服务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59%,高于GDP增速7.25个百分点。尤其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期间,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都是由服务业贡献的。
2007年,园区服务业限上企业共181家,实现总收入88亿元,占服务业总量的72%。发展到2011年,服务业限上企业共295家,实现总收入245亿元,占服务业总量80%以上。产业规模效应正逐步形成。
2011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收入257.67亿元,近5年平均增速达37.59%;数据表明,在我区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仍占主导地位,其所占比重84.3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1年收入26亿元,近5年平均增速44.28%;作为服务业参与GDP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数据显示其相对稳定增长,但增长点不足只靠中铁铁龙集装箱一家独立支撑,所占总量比重小,对经济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不强。由于增长点不足限制其发展趋势。
2007年,我区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企业数量少,产值低。近年来,这些行业在我区迅速发展。到2011年,我区共有银行、证券、资产管理等各种金融企业60余家,实现总收入8.5亿元;有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技能培训学校86所,实现总收入5.7亿元。同时,第七人民医院、龙王塘医院、凌水医院以及各种疗养院迅速发展。关系民生的服务体系在我区初步形成。
(二)从就业结构看,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我区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火炬库资料显示,2007年,我区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为41569人,2011年80646人与2011年相比服务业就业人数五年来共增加39077人,五年时间增长了94%。
四、工业经济总量稳中有升,行业集中度稳步提高
(一)工业经济规模总量稳中有增
近五年,工业总产值从186亿元增长到211亿元,增长13.10%;主营业务收入从167亿元增长到196亿元,增长17.36%,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平稳增长。在我区将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作为主导产业,土地等资源要素日益稀缺,工业企业不断进行搬迁改造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仍保持稳定,实属不易,为全区经济总量的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主导产业稳定发展。
在规模以上工业统计43大类行业中,我区2008年为20类行业,2012年降低为18类行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两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和光机电一体化行业的企业由29家发展为34家;实现产值占工业总体比重从75.54%提高到80.03%,两大主导产业贡献率逐年稳步提高,对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稳定的支撑作用。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稳中有降。
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变化目主要受到行区划调整、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企业一套表”以及我区产业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家数整体呈现为逐步降低的态势,其中2012年企业数量减少较多,减少了13家企业。同时从近五年发展趋势看规模以上经济总量与企业家数成正相关关系。
五、就业人数稳步增加,工资总额不断提高
2011年,高新区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达到5.58万人,比2008年增加1.4万人,共增长了31.4%,年均增长9.54%。
2011年,高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39.68亿元,是2008年增加了18.45亿元,增长了41.67%。人均工资为5674元,比2008年增加了1669元,增长了41.67%。
各行业按照人均收入水平从高到低排序来看,则排在首位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均月收入15658元,随后依次是教育业8188元、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7700元、金融业7218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030元、信息服务业5766元、住宿餐饮业5429元、房地产业4919元。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中有升,批零住餐收入稳步增长
由于区划调整,高新区大部分贸易企业被划至别区,因此2009年前后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2011年高新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6亿元,比2009年增了4.41亿元。
从火炬统计的数据看,2007-2011年火炬统计贸易行业总收入在逐年稳步增长,特别近三年较为明显,这与园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商业配套建设有较大关系。批发行业处于主导地位,占总量的89%,大型贸易企业贡献突出;其余三个行业占总量分别为零售8%、住宿2%、餐饮1%。(火炬统计口径是企业工商、税务有一项在园区注册就纳入统计范围,而贸易专业统是按在地统计原则,两者统计口径不一致。因专业统计销售额先导区以前不用上报,历史数据不全,所以此数据做为总量参考数据)
2007-2011年火炬统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情况
单位:家、亿元
年份
批发
零售
住宿
餐饮
合 计
企业数
总收入
企业数
总收入
企业数
总收入
企业数
总收入
企业数
总收入
2007
58
16.93
14
0.6
2
0.04
3
0.1
77
17.68
2008
113
20.49
61
0.83
12
0.6
6
0.46
195
22.39
2009
115
21.31
46
0.72
10
0.8
9
0.33
179
23.17
2010
115
25.66
74
5.1
13
0.63
10
0.53
212
31.91
2011
178
37.65
82
3.44
12
0.91
11
0.57
283
42.58
七、高新区经济面临的问题分析
虽然近五年来,高新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周期波动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注意。
(一)稳定增长行业较少,国民经济构成构成有待进一步优化
2008年区划调整后,高新区已经逐步完成了由产业区向“新城区”转变,但从现有的GDP构成项来看,仍然以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拉动为主,反映“新城区”概念的重要指标,如金融、贸易、住宿餐饮等行业或者比重过小且增速不高。而受国家政策和高新区产业导向影响,目前工业产值下滑和房地产销售面积等重要指标负增长是已经成为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占比较高的工业和房地产业在近五年呈现出倒V型走势。08年、09年和10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8.9%,18%,房地产增速分别为28.5%,33.%,16.6%,11年、12年上半年工业增速下滑为5.2%,6.1%,房地产增速下滑为为-9.1%,-23.5%。从目前情况看,工业、房地产等行业的低迷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高新区经济增长仍将主要靠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拉动。建议在多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多做工作争取高新区能早日实现 “新城区”转变后的最优国民经济构成,形成多行业支撑经济增长的态势。
(二)外延式经济增长点较少,新入驻项目(企业)支撑作用不显著
近来年高新区经济一直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从工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营利业等重点行业和批零住餐等反映民生指标的行业增长模式分析看,高新区经济主要以内涵式增长为主,新入驻项目(企业)支撑作用不显著。
从高新区重点行业新引进企业情况看。08年至11年,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共实现增加值约305.2亿元,08年至11年所有新入驻企业共实现增加值约12.51亿元,占全行业增加值比重仅约为4%。08年至11年,工业共实现增加值约270.4亿元,但受高新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导向影响,工业企业大规模迁出,而新入驻企业几乎没有,对工业增加值贡献很少,迁出迁入企业差距多大是近两年工业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