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重点范文

儿科护理重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护理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护理重点

篇1

关键词:儿科护理重点细节;探析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服务机构依旧没有摆脱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之间的严重不平衡的状况。尤其我国的儿科对于医生与护理人员的缺乏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这些都离不开由于儿科的服务对象较为特殊责任重大如果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于儿科护理而言也是如此,许多重大事故的酿成在最初也紧紧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都体现在儿科护理工作的细节方面。因此儿科的护理工作应该从工作的细节抓起,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可以说在整个讲究细节的时代,细节往往可以决定许多事情的成败。笔者将通过本文为大家讨论关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细节。

1儿科护理的重点细节

儿科护理工作的细节与其他科室的重点细节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首先是因为儿科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小导致其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普遍较低,其次是由于患儿尤其年龄极小的患儿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使得护理人员无法更好地按序服务于患者,再有就是在沟通方面,医护人员无法与患儿直接进行沟通,很多时候都是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其沟通对象的改变在许多沟通技巧的细节上也需要更加注意。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儿科护理的重点细节问题。

1.1儿科医疗护理环境方面的重点细节

医疗护理当中,医院本身的环境也是护理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之一。对于患者而言在住院治疗期间,医院本身的环境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医院的通风良好、采光充沛、噪声污染小,那么患者的治疗效果会相对较好,反之则治疗效果会降低。在环境方面儿科的护理环境要求与其他科室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首先儿童对于色彩的需求比成人要大很多,例如如果病房内可以增添一定的色彩而不是单纯的白色便可以让儿童的情绪变得更好有利于开展医疗和护理工作。

1.2儿科医疗护理对护理设备的重点细节

在很多发达国家其非常重视护理设备的细节问题,例如建立儿童卫生间、儿童娱乐室以及在儿童护理床方面进行一定的细节设计。在我国虽然很多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做出太大的护理设备改变,但是对于儿童护理床的增设和儿童静点架的普及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当在护理设备方面进行一定的更新,体现出更为人性化的护理细节。

1.3健全细节护理机制

对于儿科来讲其护理任务是十分繁重的难免会使护理人员时而生出懈怠心里,导致护理质量降低。因此在儿科建立更为完整健全的护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严格地考勤制度,杜绝迟到、早退等现象。并且对于岗位换班、替班现象加以遏制避免出现护理人员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精神无法集中的现象。除此之外,对于护理责任的细化方面也要落实到个人,在责任追究上绝不能马虎。护士长要制定适合本科室特点的规章制度,工作质量要勤查,确保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防患于未然。

1.4护理流程细节的把握

1.4.1入院流程的护理细节

在患儿确定住院后,通常都会由家长带着患儿来到儿科办理住院手续,护理人员在接收到相关住院手续后应当及时对患儿的各项信息进行确认并且将其记录下来,接下来便应当对患儿的各项生理体征进行检查,在入院手续办理完毕后,护理人员应当引领患儿及患儿家长到病房,并且检查病床的床单被罩是否干净,护栏、静点架是否坚固在检查无误后将患儿的信息卡放入病床的信息卡罩里。

1.4.2控制感染护理细节

对于医院而言控制感染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控制感染工作首先要从护理人员自身做起,在护理人员接触过患有感染病的患儿之后,应当在护理活动完毕后,应当首先进入医院设立的消毒间内将自身的感染病菌消除干净,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丢弃,然后再去对其他患儿进行护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工作。

1.4.3用药安全的护理细节

在护理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同名同姓或者是读音一样的患儿,而他们所患有的病症却大相径庭,其身体体质与药物过敏历史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方面护理人员应当在配送药物和静点或注射药物时再三与患儿家长进行信息确认然后再进行护理活动。而在静点配药时一旦遇到不能确定的情况宁可去询问患儿家长也不能马虎大意抱有侥幸心理。

2结论

对儿科而言注重其护理细节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使得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与未来的希望能够在更好的医疗环境中使得疾病痊愈,除此之外,一个好的儿科护理环境对于患儿的心理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不能更好的照顾患儿很可能让患儿从此讳疾忌医对其一生造成影响。因此,笔者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儿科所护理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患者,其还是祖国的明天与社会的希望。

作者:张成丽 单位:泗洪县妇产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关键接触点;优质护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78-02

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我院开展已有10个多月,儿科做为医院首批示范的三个病区之一,在前几个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一个时间点均为接触点,但最能“打动患者的心”以及影响患者下一次就医选择的时间点为“关键接触点”[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关键接触点”的护理,可使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8―12月儿科住院的有认知能力的患儿及家属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110份,其中家属92例为患儿母亲,18例为患儿父亲,首次住院89例,再次住院21例。

1.2 要求填表者每项内容只填一个分值,否则作为无效

所患疾病83例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8例为消化系统疾病,5例为病毒性心肌炎,3例为小儿肾炎,1例为过敏性紫癜。其护理项目内容依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制定。

2 方法

2.1 关键接触点的调查。问卷由16项内容组成,根据测试者对16项内容的在乎程度,分为:很在乎、在乎、一般、不在乎、很不在乎,然后将患儿及家属所填护理项目中百分比高的8项内容进行排列[2]。

2.2 关键接触点的提取。患儿及家属问卷百分比前8项的内容,依次为:护理操作技术娴熟,讲解所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所需检查、化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讲解所用药物知识,所患疾病的健康教育,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沟通技巧,介绍病区环境及各种安全事项,饮食喂养知识。

2.3 制定护理对策

(1)强化护士“三基训练”进行岗位练兵,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考核并举办护理技术操作比赛,科室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1次,对儿科常用的技术操作: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暖箱和光疗技术等要求熟练掌握。对新入科的同志加强业务培训,使其在操作上精益求精,静脉穿刺时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儿的痛苦,尽量满足患儿的各种需求,为患儿创造舒适的内外环境,使其早日康复。

(2)加强健康教育。在护理小儿的过程中,护士应依据各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向他们有效地解释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行为。同时护士还应向患儿家属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行为,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使患儿和家属了解所患疾病各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饮食喂养和疾病的预防护理措施,减轻了心理压力,能积极配合治疗。

(3)强化基础护理。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也直接关系着患者康复的进度[3]。我们打破了以往由家属或护工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局面,同时简化了各种护理文件书写,做到了将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严格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使患儿从生理到心理上都得到帮助和关心。科室有专人提供开水到床头,护士为患儿洗头、剪指甲、换尿布等,食堂根据饮食原则提供可口饭菜。尽量做到使其感到舒适、满足,并减轻家属的负担,做到陪而不护,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4)运用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无论执行任何技术或步骤,沟通在护理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4]。尤其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多与家属交流,共同理解孩子的需求,对较大的患儿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护士应注意仪表端庄,面带微笑,使用通俗易懂,简单明确,并规范使用礼貌用语,如“小朋友不要怕,不痛的,给屁股上画个月亮,你很勇敢”等语言,给予心理支持。要以爱心、耐心、细心、温馨的服务,使患儿及家属放心,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提高。

(5)加强入院宣教。患儿入院后,家属和患儿进入陌生环境,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护士应按护理程序及时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安全告知等,使其尽快熟悉周围环境,消除紧张感,尽快适应病区环境。

(6)提供喂养和饮食指导。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向母亲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并鼓励母乳喂养,正确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正确指导人工喂养方法及辅食添加的顺序。对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青春发育期少年的饮食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

3 结果

在优质护理中运用关键接触点进行护理,分析患儿及家属重点护理项目中的关键接触点,针对关键接触点采取护理对策,通过每周的行政查房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使住院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讨论

4.1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质量是医院管理的生命线,若护理管理没有重点,缺乏针对性,往往导致护理人员对质量不够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5]。关键接触点是一种进步的、实用的、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在优质护理中实施关键接触点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现代管理意识。它促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更符合患者的需要,实现了由以往的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责任护士为所负责患儿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使患儿及家属有了亲切感和安全感,通过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儿家属和社会的理解、尊重。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科室的知名度,达到患儿、家属、社会的满意。

4.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关键接触点的管理使护理人员体会到人文精神的真谛及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了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学习有了原动力。能积极主动参加科室和医院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和自学考试。在2011年4月份医院组织的技术操作考核中护理人员的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少明.金朝霞.涂议军.“零缺陷”管理与医院接触点服务质量的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0(5):10―12

[2] 苑江清.“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关键接触点的应用效果及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7(26):16―17

[3] 周文敏.影响护理质量的诸多因素.按摩与康复.2010.9(27):65

篇3

点拨教学模式就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知识障碍等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来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策略,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医学模式的改变对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学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为此,我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了点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资料与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将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纳入本组研究,两个班,每班48人,均为女生,年龄为17~19岁,平均年龄为(17.9±0.3)岁。将其分为点拨教学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教材,在学生基础能力、学习积极性等其他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教学方法。对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预习-授课-讨论-发言-总结的流程。点拨教学组则应用点拨教学法:其一,导入内容: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在上课前,教师采用点拨法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氛围,使用PPT导入案例,如某患儿高烧38.9℃,拒奶,精神不佳,全身有阵挛性抽动。让学生思考患儿可能是什么疾病,此时,学生会兴致盎然的参与进来。学生讨论完成后,继续进行点拨,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描述,巩固学生的思考。这种方法让抽象的理论更加实际、具体,摆脱了晦涩难懂的概念,强化学生的理解。如上述小儿高热惊厥,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斜视、凝视,口吐泡沫,牙关紧闭,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可有屏气、面色苍白或发组,严重者呈角弓反张状,呼吸暂停,部分小儿可有大小便失禁。采取该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就更加的形象、具体;其二,应用质疑点拨法:如果可以对学生的质疑之处进行合理的点拨,即可有效扩展他们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设疑、答疑以及质疑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原因、发生机制等,在学生探究到正确的答案之后,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其三,采用讲评点拨法:评价是儿科护理教学的重点环节,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在错误中有所得,关乎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如,关于小儿惊厥的教学内容,笔者提出了结果问题:①小儿惊厥的鉴别方式?②小儿惊厥的治疗原则?③小儿惊厥的诊断标准?由于学生对此类知识不够了解,必然有部分学生会回答错,对此,教师需要找出学生犯错的原因,找出他们的问题,归纳、总结,让学生可以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比两组考试成绩,采用同一套试卷,均为百分制。第三,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4

关键词:儿科;心理分析;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儿科ICU收治的100例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患儿24例,女患儿26例;年龄1~10岁,平均(5.1±3.7)岁。对照组中男患儿25例,女患儿25例;年龄2~9岁,平均(5.3±3.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儿科ICU常规护理如用药护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有:①心理分析。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前应当根据患儿的综合资料进行基本分析,根据患儿的反应作为心理分析。对于无认知能力的患儿,应该给予多方面的肢体接触,让患儿感到有安全感,同时在操作时要做到轻柔,让患儿放松。对于分离焦虑性患儿,护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给予不同的注意力转移方式,对于小龄女患儿给予毛绒玩具,小龄男患儿以卡车、飞机等玩具吸引,对于大龄患儿可以给予讲故事或者游戏互动转移注意力。对于异常行为和恐惧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给予患儿解释,同时鼓励患儿说出内心的担心,要尊重患儿的想法,解决患儿提出的问题,缓解患儿的恐惧。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与家属的心理护理,多鼓励、抚摸患儿,降低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护理过程中动作快速且轻柔,减少患儿的不舒适感。同时也要做好患儿父母及其他家属的心理护理,使其心态保持相对平稳,积极配合治疗。③环境护理。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病室环境,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每日定期开窗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开窗期间注意保暖,防止加重患儿病情。④症状护理。对于咳嗽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严重者给予吸痰措施,发热的患儿给予体温监测,无法自主进食的患儿给予鼻饲管注食,对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患儿,注意勤换纸尿裤,防止红屁屁及皮肤破损,给予低龄儿童勤翻身,防止产生压疮等。⑤健康指导。给予家属健康指导,小儿病往往发展迅速,一发现有问题应立即到医院治疗。出院后,低龄患儿要注意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鼓励少吃多餐,多进食新鲜蔬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质弱的小儿,不要去公共场所,同时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患儿体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配合依从率、治疗总有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治疗配合依从率、治疗总有效率越高越好。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患儿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经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经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配合依从率比较

对照组(66.0%)明显低于观察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率比较

观察组(96.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40例,仅1例不满意,对照非常满意30例,有10例不满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5

【关键词】小儿患者;骨科护理;心理护理

一、整体观察

小儿智力发育不健全,特别是年龄小的患儿不懂事,语言表达能力差,对自身情况述说不清,对检查治疗不合作,因此在观察病情时,对小儿的面色、神志、意识、反应、哭吵、进食、发热、呕吐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早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综合护理

(一)心理护理

1.害怕心理护理:儿童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并且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娇气、任性,知识面也逐渐加宽,知道的多就想得多,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一旦生病,尤其是骨折患儿,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针、吃药,不能动。所以产生的害怕情绪最为主要。针对这种情绪的护理,需要从住院开始,责任护士接待住院患儿时要热情大方,语言耐心温和,使小儿感到亲切、温暖,快速完成必要的检查不使小儿感到紧张。并且在入院后向患儿介绍自己,与其谈些感兴趣的话题,消除陌生感,在情感上与患儿沟通,消除恐惧害怕心理。

2.疼痛心理护理:患儿对疼痛有比成年人更强烈的恐惧感,因此每逢检查、治疗、护理时,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不仅会使以后的治疗更加困难,甚至与医护人员产生敌对心理,影响病儿的疾病转归和心理健康。所以对一切能引起疼痛的治疗护理工作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尽量避免给病儿造成痛苦,如检查时注意保护肢体,注射时注意技术操作等。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多给与鼓励赞美的话语,以取得患儿配合。

3.新环境适应心理护理:患儿因病住院,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而转入了一个陌生好奇又害怕的环境,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以前有过病打过针的患儿,更是哭闹不安,在心理上会有一个长短不定的适应过程。因此,应根据患儿的不同心态变化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儿尽快适应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应向家长及患儿介绍自己的职责,经常巡视病房,跟患儿谈心,做游戏,让患儿喜欢你,视你为他自己的大朋友。介绍同病房的小朋友认识,大家一起唱歌、看图书等。

4.拒药心理护理:吃药对于患儿来说还算小事,但是打针就不行了,这是患儿的通病。但患儿也有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好强心,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患儿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采用诱导鼓励的方法,激发患儿的勇气,提高忍耐力,对主动配合治疗的患儿给予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也可让同样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赛,对其勇敢者给予表扬奖励等刺激,树一名勇敢者做榜样,让同病室的患儿向其学习,使他们配合治疗。

5.孤独依赖心理护理:人人都有依赖性,尤其在生病以后,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患儿身上也更为显著。在家中人人都疼爱,生病后,这种随意的环境一改变,就会显得孤独无助,自己躺在床上,没有小朋友玩而显得寂寞无聊,而依赖心理马上显得突出。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应积极行动,调动患儿的好奇心,讲些好听的故事,经常去陪陪患儿,并且让患儿积极发言,讲一讲所知道的一切,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对患儿应有一颗童心和爱心,让患儿喜欢你,这样,孤独依赖的心理就会减轻,积极配合治疗。

(二)肢端血运的观察护理肢体骨折可累及血管,造成血管损伤部位远端的血循环障碍,甚至造成肢体缺血性坏死。因此要注意观察肢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脉搏有无异常及疼痛性质改变和被动牵拉指(趾)痛。若有肢体缺血的表现,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o士应根据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伴随的各种表现来分析判断是生理性啼哭还是病理性啼哭,有可能是因为石膏外固定后的不舒服而啼哭,也可能是因石膏固定过紧,压迫肢体引起疼痛而哭闹。如果是后果,则要及时解除。

(三)皮肤护理小儿皮肤娇嫩,容易发生破溃而引起感染。应每日给小儿沐浴或擦洗,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干燥,防止发生尿布性皮炎。对长期卧床患儿应经常检查皮肤情况,变换,减轻皮肤受压。尤其对使用夹板、石膏、牵引固定的患儿要定期查看,防止出现压疮。

(四)饮食护理充分的营养是修复损伤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小儿代谢率高,因此合理喂养才能促进疾病康复。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需要,调配饮食,注意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合理比例。对有偏食厌食的患儿,争取改换食物花样品种,采取耐心说服教育,鼓励表扬等各种措施促使进餐,避免营养不良。

三、护患沟通的形式

(一)信息沟通护士从患者(家属)处得到主诉,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商讨治疗护理计划,同时家属从护士这里获得患儿护理内容及有关医学护理知识,帮助患儿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从而取得治疗和护理最佳效果,促进康复。

(二)情感沟通护士要给予患者更多的精神安慰和关怀,用自己的精神风貌去感染患者,使患者摆脱不良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治疗、护理,促进康复。总之,要做好小儿骨科患者护理工作,不仅要掌握、应用儿科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学知识,进行细致观察,分析病情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能运用心理学理论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分析儿童心理,及时解决心理障碍,施行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同时增强与患儿(家属)间的亲和力,避免许多护患间的潜在冲突,既维护了病人的利益,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少玲.浅谈小儿心理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01)

[2]方继红,龚腊梅.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2(04)

[3]曹群英,王金芳.小儿骨科护理体会[C].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2009(03)

篇6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个性化推荐 二次营销 客户关系管理

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如何利用如此大的客户数据,在获得数据的同时维护好这些客户,并对这些客户进行精准性的二次营销,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例如:客户在进入到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购物的时候,再跟企业沟通交流的同时,留下了许多客户信息以及一些隐性的客户偏好,企业可很好的利用客户第一次购买产品时候的数据,在恰当时候给客户推送企业的一些优惠活动的二次营销,不仅可以给客户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使得客户获得实惠,又能降低企业开发客户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如何利用这些现有的客户数据,并对这些客户进行分析管理,以便企业更好的维护这些客户,成为了现今业内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讨论个性化推荐技术在电子商务客户二次营销中的应用,个性化推荐技术在对这些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推荐并达到二次销售目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

(1)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介绍。相对于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下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关系管理。他们的目的最终都是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满意,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频繁、快捷、方便。(2)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二次营销。在企业与客户交流中保留下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都与客户行为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户行为特征,都可以建立或改善客户关系,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更容易获取客户关系数据,从而更快捷的分析这些数据,并对这些客户进行分类,最终提升二次营销成功率,但也存在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及时发现有用知识,提高数据利用率的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的利用电子商务环境中海量客户关系原始数据,帮助企业获取有价值的潜在客户、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本文将采取基于个性化推荐数据挖掘技术来处理客户关系数据,进而获取有价值的商业化信息。

2 个性化推荐技术

(1)个性化推荐技术介绍。个性化推荐就是一种根据个体的多样性的信息过滤技术,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用户是否对某种东西感兴趣程度进行提前的预测。其次是根据用户的不同兴趣与爱好,对其推荐最感兴趣的资源,从而达到相应的目的。在电子商务中的个性化推荐就是根据客户可能的兴趣特点和购买行为向客户推荐感兴趣的信息和商品。(2)常用的个性化推荐技术。自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研究资源推荐技术,经过二十来年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其中有基于规则的推荐技术、基于兴趣爱好的推荐技术、基于内容的推荐技术、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技术等等,不同的推荐技术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并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中,从而给到客户最精准的信息资源推荐。

3 个性化推荐技术在电子商务二次营销中的应用

(1)二次营销中个性化推荐技术的应用。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客户关系管理中,个性化推荐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个性化推荐技术可帮助识别客户购买行为和发现购买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个性化推荐技术可运用数据挖掘的技术手段发现用户的兴趣及其变化,能够在最合适的渠道,把最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客户。在我们已拥有客户与企业交流中的数据后,我们可对这类客户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客户购买金额与客户地理位置判断客户购买能力,从客户购买的产品判断客户潜在需求,从客户购买产品的时间分析客户进行购物时间段分析,从而把不同客户进行分类整理,挑选出合适不同类客户的产品,再在特定时间段对这些客户进行二次营销。(2)个性化推荐技术二次营销中的简要数据分析。现有客户数据2013年3月份至2013年6月份某母婴网上店铺客户数据3592条,从这些客户当中进行赛选分类得出以下数据(如表1)。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湖北、河北、福建这几个地区,客户网上购买母婴用品数量多,已初步形成网购母婴用品习惯,其中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地区单次购买产品价格高,选取的产品档次较为高端,购买的产品偏向高端外贸出口产品。可向此类地区推荐利润较高、品质较高、有一定折扣的品牌外贸产品,其他地区推荐畅销、价格较低的其他类型产品。

4 结语

经过数据分析后的,在企业应用个性化推荐技术对客户进行二次营销,不仅能识别潜在客户群体,还能帮助制定灵活的销售策略,提高了企业盈利能力,也提高了客户忠诚度,维护了稳定的客户群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

[2]复旦大学,奢侈品电子商务推荐的协同过滤算法研究与应用,2012.

[3]朱文婷,个性化推荐技术在电子商务CRM中的应用.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2.

篇7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临床护理纠纷的原因以及相应的临床防范对策。方法:随机抽选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儿科住院部进行诊治且出现护理纠纷的患儿206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纠纷原因以及家属关注重点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并探讨和研究相应的临床防范对策措施。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导致护理纠纷的原因首要原因为护士繁忙(38.35%),其次为护士态度差(19.42%)、护患沟通不良(13.11%),其他依次为法律意识薄弱(7.77%)、病房环境差(6.31%)、护士专业素质低(5.34%)、护理管理不善(4.85%)、家属无理取闹(3.40%)等。患儿家属在护理中的关注重点主要为治疗及时性(91.26%),其次为患儿不适(85.44%)以及治疗安全性(81.07%),其他依次为治疗环境问题(77.18%)、护士服务态度(73.30%)、护士操作水平(58.25%)、给药准确性(51.46%)以及医院管理水平(46.12%)。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较多,主要为护理工作繁忙及护患沟通不良等,应加强对护理细节工作的重视及医院整体护理管理质量和水平,更好的提高儿科护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儿科;护理细节;护理纠纷;原因;措施

儿科是医院各科室中出现护理纠纷以及护理投诉最多的科室,儿科的临床护理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更为困难和复杂[1],这主要是由于儿科患儿身体发育不完善,自身的各项防御机能较差,且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较低,在给药治疗时需要十分的谨慎。同时,患儿的自制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不配合医生治疗,这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了的较大的困难,因而常常出现护理纠纷和投诉[2-4]。下面,本研究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以来,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并且出现护理纠纷的患儿206例,对他们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护理细节中导致护理纠纷的具体原因,并就其临床防范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部进行临床诊治且发生护理纠纷的206例患儿。患儿年龄8个月~13岁,平均(4.5±0.6)岁;女100例,男106例;住院时间7d~6个月,平均(1.3±0.4)个月。

1.2方法

对206例患儿的家属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问卷对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随访统计和比较。其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护患双方发生纠纷的原因,如护士服务态度、护士工作繁忙程度、对法律认知意识、同护士之间的沟通情况、护士的专业素质水平、病房环境情况、护理管理水平等;第二部分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关注点,如患儿在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不适、临床治疗的及时性、护士给药的准确性、临床治疗的安全、护士的操作水平、护士的服务态度、治疗环境的舒适度以及医院管理水平等。

2结果

2.1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统计学对比显示,206例患儿出现护理纠纷的原因中,主要是护士繁忙(79例,38.35%),其次是护士态度差(40例,19.42%)以及护患沟通不良(27例,13.11%),其他依次为法律意识薄弱(16例,7.77%)、病房环境差(13例,6.31%)、护士专业素质低(11例,5.34%)、护理管理不善(10例,4.85%)、家属无理取闹(7例,3.40%)以及其他原因(3例,1.46%)。

2.2患儿家属的护理关注重点分析

经过随访统计,206例患儿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工作的关注问题主要是治疗的及时性(188例,91.26%),其次为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情况(176例,85.44%)以及临床治疗的安全性(167例,81.07%),其他的还包括有治疗环境的舒适度(159例,77.18%)、护士的服务态度(151例,73.30%)、护士治疗护理的操作水平(120例,58.25%)、给药的准确性(106例,51.46%)以及医院的管理水平(95例,46.12%)。

3讨论

护理纠纷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它也是反映和体现医院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5]。近几年来,随着新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生活水平等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专业度、科学性以及舒适度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护理人员的紧缺等因素[6-7],导致目前医院诊疗过程中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医院的日常管理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干扰。本次临床研究显示,在随机择取的发生护理纠纷的儿科患儿中,其诱发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护士繁忙(38.35%)、护士态度差(19.42%)和护患沟通不良(13.11%),其他依次为法律意识薄弱(7.77%)、病房环境差(6.31%)、护士专业素质低(5.34%)、护理管理不善(4.85%)、家属无理取闹(3.40%)等。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关注重点则主要为治疗及时性(91.26%)、患儿不适(85.44%)以及治疗安全(81.07%),其他依次为治疗环境问题(77.18%)、护士服务态度(73.30%)、护士操作水平(58.25%)、给药准确性(51.46%)以及医院管理水平(46.12%)。这就说明,在儿科护理细节中引发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客观原因,包括患儿自身的主诉能力不高,对自身病情表达描述不准确导致漏诊、误诊等问题,进而为临床治疗的用药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埋下了隐患。同时,由于儿科患儿数量以及陪床家属人数较多,人员流动较大,再加上患儿哭闹等情况,均给医院护理管理造成较大的难度,也加大了儿科护士的工作量,给护士的工作思维、心理以及操作流程等造成较大的干扰,容易使护士出现疲劳、烦躁、态度不佳等情况,造成护理延迟、患儿不适等问题,继而导致护患之间出现纠纷问题;设备配置不足,致使护士长时间负荷工作,无法细节性工作;或进入医院后未及时治疗,液体输注过程中出现拔针不及时、漏针等现象,导致患儿家属出现焦虑,引起争执,诱发纠纷;临床工作中,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易出现反复性穿刺现象,增加患儿疼痛度,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护士未掌握护患沟通技巧,一旦遇到突发性事件后,无法及时、有效的和患儿家属沟通,导致不满,诱发纠纷。

(2)主观原因,包括家属过度关注患儿,且对儿科护理以及法律认知不足,对护士及护理工作存在苛求、吹毛求疵的态度,再加上院内嘈杂环境的影响,就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当护士出现治疗不及时、操作不顺利等问题时,就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进而引发护理纠纷。此外,患儿家属不满意医院卫生环境、床铺、病房布置等细节性设置,向护士反映后未及时处理,也是诱发护理纠纷的原因。因此,在儿科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人员要加强对护理细节工作的重视,积极帮助和督促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临床护理理念,制定和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儿科护理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护士心理状态评估系统,强化儿科护士的工作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努力提高她们的护理沟通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积极培养她们的临床应变能力,强化心理素质训练[8],并加强医院整体护理管理质量和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儿科护理纠纷问题的发生,更好的提高儿科护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军.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1,24(6):1043-1045.

[2]杨春菊.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53-254.

[3]陈巧玲,汤素吟,沈雪芬.儿科护理中避免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2014,35(26):5955-5956.

[4]朱岩.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250-251.

[5]缪苑华.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9):164,167.

[6]章玲.儿科护理投诉及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372-373.

[7]陈德芹.儿科输液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J].全科护理,2010,8(2):348-349.

篇8

①护士缺少责任感、素质偏低,患儿表达能力不足,常以哭闹来表达心理恐惧与生理不适,儿科护士长期处于嘈杂哭闹的环境中,这就要求其具备良好素质与高度责任心。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士应更具耐心,更能吃苦,因此,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严重影响着临床护理的安全。②护士专业技术不全面,缺乏业务知识。儿科护士直接面对的病人多是表达能力不足的小儿,且患儿病情转变迅速,护士要担负的责任也相对较大,严格要求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③许多医院为降低成本,加大经济效益,删减护理人员,导致病人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不符合规定的标准。随着法定假日的增多,在岗实际人数也相对减少,频繁倒班、过重的工作量与来自部分家长的一些冲动言行导致护士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快,导致儿科护士心理与身体双重疲劳。④护士不被管理者重视,在福利、待遇方面被传统观念所影响,医院常出现重医轻护的现象。部分医院领导认为,护士的工作只是给病人测量体温、发药、生活护理以及输液,因此,只关心如何使护士可用度最大化,不看重护士的培养,甚至是限制护士晋升,护士的薪资待遇常处于医院基层。特别是儿科护理人员,虽工作繁忙、压力大,但是儿科的护理服务价格较低,大多数细致工作无任何费用收取,在现今医院按照各科室收入分配奖金的制度下,儿科护士的奖金仅能在倒数几位。

2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以法律规范贯穿护理工作,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提高护士的自律能力,保证医疗秩序正常运行。护理服务做到周到、严谨及耐心,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的素质,还须强化自身法制意识。

(2)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培训,护士长定时组织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工作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并进行考核,保证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对交接班、早会时间加以利用,进行护理安全提示工作,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安全提示言语,领导所有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应急预案的学习,对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分析,讨论提出护理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增强风险预防能力。

(3)控制管理好关键环节,充分评估安全隐患,强调控制护理工作当中的重点时间、人物与制度。护理人员存在结构差异,年资不超过3年的护士是儿科的重点控制对象,护士长对不具备过硬理论知识、性格不够稳定与服务意识不高的人员单独进行谈话,给予成绩肯定,指出不足之处。在工作中,提倡安全与效益就是质量,灌输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加强对保险防范意识、自身保护意识以及防患于未然意识的培养。

(4)在节假日、连班、双休日等相对薄弱的主要时段,结合工作量与技能需求,合理安排值班护士,排查不安全因素,对薄弱环节进行弥补,安排好下一步工作。学习重点制度,规范护理工作行为,以确保满足患儿需求与安全护理。

(5)加强儿科护理人员专科业务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儿科所需专业性较强,儿科护士必须要保持自信平稳的心态,处理事情沉着冷静,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取得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与配合;儿科护士要掌握各项娴熟的抢救技巧,对各项先进检查设备熟练使用,做到精益求精。对儿科新入护士安排专业技术过硬的资深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每周考核一次,以达到尽快提高新入护士穿刺技术的目的。

(6)对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为确保护理的安全性,护士长结合各时段儿科护理的工作量变化,可尝试性对排班方式进行改革,根据工作量动态安排值班护士人手。

3结论

篇9

300名儿科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见表1,核心能力现状见表2。培训年次数、专科年资及技术职称与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培训年次数、技术职称与护士核心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3。

2讨论

2.1儿科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现状分析

2.1.1300名儿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总分分析调查显示,300名儿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总分(168.27±50.97)分,处于中等水平,法律及伦理实践均分最高(3.05±0.91)分,评判性思维及科研均分最低(2.67±0.80)分。作为儿科护理人员,既要配合医生医治患儿身体上的疾病,又要考虑患儿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要顾及患儿家属的情感需求,多重因素使得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需谨言慎行,且随着社会进步,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医院也日益重视对医务人员法律知识及伦理实践的培训,由此使得儿科护理人员的法律及伦理实践均分最高。

2.1.2培训年次数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关系分析表3显示,培训年次数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随着培训年次数的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不断增强。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患儿,这一特殊人群的生理机能与心理社会特点均与成人不同,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依赖性强,合作性差,需要获得特别的保护和护理。该特点决定了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更为专业的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目前,对专科护理领域从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化培训是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可以保证我国护理专科化的健康发展。本研究显示,随着培训年次数的不断增加,儿科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充实,结合相应的专业临床实践,工作经验逐渐丰富,护理能力逐渐提高。

2.2提高儿科护理人员护理核心能力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员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尤其是对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如何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加强专科培训,提高专业素质(1)培训对象分层化。护理层级培训模式是对目前国内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层级培训模式把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与护理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相结合,在保证临床培训持续进行和能力持续提高的同时,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2]。(2)培训课程多样化。培训课程的设置除了以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为主外,还应涉及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护理教育及咨询、专业发展、心理调适、护理礼仪等课程,尤其是对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儿科临床护理人员配备相对充足的前提下,重视其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可选菜单形式列出,便于护理人员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培训内容。(3)培训方式多样化。多样化的培训途径是培训儿科专业护理人员的有效途径。培训可采用理论讲授、拓展训练、临床实践、护理查房及专科理论讲座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层次儿科护理人员的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4)培训结果体现执行力。将培训重点放在提高护理人员学习后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具体工作的执行力上。培训后及时考核,考核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获得培训后的效果反馈,指导下一步培训方案的调整。

篇10

1 夜间护理特点

1.1 独立性 大多数医院夜间值班护士为单独值班,值班者集病区治疗、护理、管理工作于一身,工作量大于白班的人均工作量。

1.2 应急性 夜间入院患者大多为急诊患者,儿科患者夜间最易发生急诊高热惊厥,情况紧急,这些患儿入院即应严格观察、抢救、等紧急处理。

1.3 隐蔽性 夜间护理观察与白天不同之处在于患者多处于睡眠中,不易发现病情变化而导致病情的延误[2]。

2 措施

2.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夜班护士要负责全病区患儿的治疗、护理和抢救工作,还要随时准备接收夜间急诊入院的患儿,并需要为下一班次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这些不仅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综合业务能力,还应熟练各项操作技术及抢救技能,因此必须加强护士业务培训以提高应急能力。

2.2 恪守职业道德,培养慎独精神

患儿夜间急症多,病情变化快,许多症状不典型,语言表达能力差,病情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治疗,这就要求夜班护士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尤其要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不管有人或无人监督,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按护理级别巡视患儿及观察病情等等。

2.3 注意夜间护理重点,做好夜班病房管理

夜班护士要认真交接班,加强夜间查房,了解全病区患儿情况,重点患儿心中有数。夜班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3],注意听取患儿家长主诉,特别留意高热患儿,估计患儿夜间潜在的护理问题,便于及早预防和采取措施。另外,护士应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4],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

2.4 改革排班模式,合理安排班次

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和轻重,结合值班医生的工作能力等情况,灵活安排夜班人员结构。建立夜班听班制,设置二线班,随时调动协助夜班,减少夜班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2.5 注重护士自我保健,保持精力充沛

由于夜班体力消耗大,上班前要吃饱、吃好、睡好,以保证旺盛体力、精力。

通过临床工作实践,要做好儿科夜间护理工作,不仅要求心理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操作技能好,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达到“慎独”境界。只有深入认真做好夜间护理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周月琴 .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01) .

[2] 莫爱礼.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及规律,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4:45.

篇11

【关键词】

质量持续改进法;儿科护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56-01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我院自2010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 2. 2. 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 2. 2. 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 2. 2. 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 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 05。

2 结果

3 讨论

篇12

关键词:护理缺陷;儿科;风险管理

     护理缺陷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护理过失的行为。

3.2  核心制度执行不力:调查分析证明护理常规、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引发儿科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错抄漏抄医嘱,执行医嘱时间欠合理,对错误医嘱盲从执行,用药查对不严,巡房不及时,观察病情不细致,未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漏输液体,未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等。3年内儿科病房发生18起护患纠纷,由核心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纠纷就多达13起。例如,在为1例患儿静脉注入去甲肾上腺素过程中,穿刺针事先未刺入静脉内而值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引发了家属的极大不满,给医院造成了极大的名誉和经济损失。

3.3  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问题:调查中发现,护龄3年以下的护士往往存在精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基础知识不牢靠、操作不熟练、护患沟通淡漠、消极倦怠心理严重等问题。调查中有28.6%的原因可归结为临床护理经验不足与药理知识匮乏。因此,对低年资护士的管理是预防儿科护理缺陷产生的重点,加强继续教育与管理、强化药物基础知识的学习、严格日常操作考核在病房日常管理中就显得尤其必要。

3.4  对策与建议

3.4.1 建章立制,推行病房内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始终贯穿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即是对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使护理行为规范化、标准化,达到质量管理的要求。为此,①建立儿科护理缺陷识别与奖惩制度。将护理缺陷加以区分归类,分为差错事故类、意外情况类、护理记录类、家属投诉类,每一类护理缺陷做详细的注释。同时,将护理缺陷与个人奖金挂钩,对于不同类别的护理缺陷扣发相应的奖金额度,对于年终未发生处理缺陷的护理人员予以奖励,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②制定儿科常规护理规范。按照我省统一要求的护理记录格式要求,拿出护理记录模板,全科护理人员遵照执行;制定儿童常用药物安全域值与剂量计算办法,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程度;③加强护理管理,推行全面质量考核。护士长每周查验科内护理记录,每个月由全科护理人员交叉开展护理记录的相互查验,每季度组织召开科内护理人员会议,集中进行护理记录、护理操作的学习与护理缺陷的防范。严格落实护理操作考核制度,每个月开展科内护理操作考核,并将月度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的重视程度。

3.4.2 提高风险意识,紧抓环节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养成自律行为是落实风险管理的前提。通过推行风险培训,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强法制观念,强化护理人员的 风险意识。针对重点人员、重点时间等薄弱事项可采取:①针对科内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不高的现实,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在职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优化医学知识结构;②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养可由年资长的护师予以带教,通过带教进一步加强“三基”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水平。③严把交接班环节质量控制,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3.4.3 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实施人性化管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释放压力、提高效率的剂。护士长要重视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疏导,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科学排班,合理搭配,可利用休息时间,组织趣味活动缓解精神紧张情绪。加强医护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上级医师要做好对下级医师的管理,把好医嘱关,避免医护耦合性护理缺陷;培养护患情感,增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4 参考文献

[1] 高如意.儿科护理缺陷分析与对策[J].家庭护士,2008,6(6):546.

篇13

【关键词】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事件原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033-03

44cases of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nursing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ZHANGHong

(Nanchong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of Pediatrics637000)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common pediatric cause of adverse ev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ediatric hospital in January 2007 -2010 occurred on Dec. 44 cases of pediatric adverse events, select the same period, 44 cases of pediatric nursing data were analyzed to find their common cause, and accordingly develop appropriate only preventive strategy. Results ① medication errors in 5 cases (11.36%, 5 / 44), treatment prescription errors in 13 cases (29.54%, 13/44), scratch the scalp in 4 cases (9.10%, 4 / 44), dropping speed too fast 6 cases (13.63%, 6 / 44,), not strictly shift change 4 (9.10%, 4 / 44), falling-bed and 4 (9.10%, 4 / 44), sharp injuries in 5 cases (11.36%, 5 / 44 ), the nurse was beaten three cases (6.81%, 3 / 44); ② cause of adverse ev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e systems in place in 22 cases (50.0%, 22/44,), sense of duty in 9 cases (20.45%, 9 / 44), lack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5 cases (11.36%, 5 / 44), in violation of operating procedures in 4 cases (9.10%, 4 / 44), low level of technology in 2 (4.545%, 2 / 44), 2 cases of lack of awareness Cautiousness (4.545%, 2 / 44). Conclusion The concept of enhanced pediatric safety of care, train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nurses, an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checking system, construct a check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re system, strict management of nursing staff, with adequate human resources, etc. Thes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pediatric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Pediatric Nursing adverse events cause of the incident; preventive measures

儿科护理的对象相对比较特殊,患儿的病情变化较快并且自主表达能力不强,致使护理中不配合现象较多、实际操作难度大;同时,患儿家长常常对病情转归和护理操作有着较高的期望,一旦出现护理问题便情绪急躁,干扰护理工作;除此之外,儿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高峰期不仅患儿数量大幅度提升,而且工作环境嘈杂,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骤然增大;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便会提高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44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事件记录内容包括涉及人员的基本情况、事件的描述以及事件原因。

1.2 方法 对44例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同时期的44例儿科优秀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将这些记录在册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处理,对涉及人员基本情况及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

2 结果

所有结果均以同时期的优秀护理为参照对比对象,综合对比分析不良事件的具体分析以及具体原因如下:

2.1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见表1。

表1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

2.2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见表2。

表2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

3 讨论

3.1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3.1.1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心不强 不能够严格落实儿科护理的各项核心制度以及缺乏责任心,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分别占不良事件整体50.0%和20.45%,因为这个两个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占不良事件发生整体的70.45%。主要表现有:未能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不严格用药查对,只喊床号,不喊姓名甚至喊错姓名,不看药名,只看药品包装,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用法、浓度及药液质量查对不严;盲目执行错误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拖后或提前;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观察内容不全面;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致病人液体漏输、护理措施不到位等;不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药品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不认真落实抢救工作制度,急救物品、药品用后不及时清理、归位、补充、查对。

3.1.2护士沟通技巧欠缺 本组研究发现,部分护理不良事件的起因是护士沟通技巧的缺乏。儿科护士在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未能考虑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理解力问题,健康宣教完成之后,患儿及其未能掌握或者事后忘记,结果常常导致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并引起护理纠纷。具体来说,如护士告知家长应随时拉上床栏,但是家长没能引起注意,不拉上床栏或待护士离开后仍将床栏放下,最后导致小孩跌下床。为患儿静脉穿刺时,护士告知不详,家长配合不好,患儿哭闹躁动或护士技术水平差致穿刺失败。输液时未讲解控制液体滴速的重要性或讲解不详等。因此,建议护士在做健康教育时,告知患儿及其家长“为什么、怎么做、不正确执行的后果”等等,切忌只是简单地告知患儿及其家长应该怎么做。

3.1.3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护士人手较少,但是护理工作量却相对较大,特别是在病人高峰时期,护理工作量往往会陡增,出现部分患儿未能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致使家长呵斥护理人员,发生争吵导致;由于患儿家长催促,护理人员急于完成治疗,最终忙中出错。

3.2 不良事件的防范

3.2.1 风险教育、监控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风险预防机制,规范操作流程、护理常规,完善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将事例、经验教训等进行分析,增加感性认识,避免再次发生。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随时发现隐患和不规范操作并及时纠正,总结反馈,提醒其他护士引以为戒。加强对重点环节监控,即重点人员(新入科、低年资、责任心差)、重点时段(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的护理安全。

3.2.2 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加强人员培训 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通过每月考核,平时监控,督促护士掌握并落实各项核心制度,重点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教育护士,提高服务意识,面对特殊群体,更应具备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高尚的职业情感,以理解、宽容、接纳、安抚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误解、迁怒[1-3]。要求护士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备皮方法、药物剂量换算、输液滴速、新药特药知识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娴熟的操作,热情的服务,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尊重[4]。选用职业道德优秀、专科理论扎实和技术水平高的护士对新入科、低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使其尽快适应儿科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

3.2.3 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多数护患纠纷源于沟通不良,护士直面病人多,能及时听到抱怨声,护士应因人而异恰当解释[5]。沟通应掌握:倾听时一要专注,清楚说话内容。二要移情,要求把自己的情感置身于说话者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努力理解说话者想表达的含义。三要接受,客观地倾听内容而不急于作判断[6]。儿科护士面对的不只是患儿,还有多个家属。因此,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耐心、细致,反复多次,针对性强。

3.2.4 弹性排班 儿科常见病具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因此护理人员的忙闲反差较大。可根据工作量大小来合理排班、弹性排班。排班时注意护士能力搭配、能级对应,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人员安排,保证护理安全。工作量较小时休息,工作量较大时加班,或者及时申请补充护理人员数量,有效防止因为工作量过大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涛,郑尚荣,顾银燕,等,本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512―1513.

[2] John LT,Morgan JM,Donaldson MS.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Wazhingl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204.

[3] 张莉萍,蔡雪丽,吴晓雁.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防范护理缺陷[J]. 中国护理管理,2008,8(8):53-54.

[4] 李红艳・儿科静脉输液常见缺陷的系统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3):393

[5] Evans SM,Berry JG,Smith BJ,et al. Ammdes and barriers to incident reporting:a collaborative hospital study.Qual Saf Health Care.2006,15:39-43.

篇14

1.1研究对象

①患者资料:2013年6月~2013年11月本院儿科应用传统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300例,2013年12月~2014年5月应用SBAR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300例。②护士资料:本院儿科现有护士13人,均为女性,年龄24~50岁;学历:本科6人,大专5人,中专2人;工作年限:<5年3人,5~10年5人,>10年5人;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3人。

1.2方法

1.2.1制定体现儿科专科特点的SBAR交班模板进行晨交班,借鉴邵逸夫医院病情汇报模型。

1.2.2培训方法及内容

本院儿科成立了SBAR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培训小组成员负责对儿科护士的SBAR培训项目进行策划和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在医护沟通中使用SBAR工具的原因,SBAR工具的优势,SBAR工具的含义,SBAR交班模板的内容、意义及使用方法。培训方式以讲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为主。培训时实行组长责任制,每名责任组长负责评价组内成员对培训的掌握情况,根据检查反馈、强化培训,让每名护士都理解SBAR的内涵,认识到SBAR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及效果,从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了督促和检查SBAR交班模式在儿科护士中的应用,护士长将在SBAR模式晨交班实施后对儿科各位护士进行抽查评定,内容包括SBAR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应用情况,并纳入个人能级评定项目。

1.3评价方法

比较SBAR交班模式应用前(2013年6~11月)后(2013年12~5月)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BAR交班模式应用前后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比较.

3讨论

3.1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可降低交班问题发生率

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安全,提升满意度。交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体现个性化服务,保证了每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SBAR交班模板包含了所有关于患者交接的内容,体现了对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的重点关注,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及治疗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直接规避医疗风险,使整个交班过程更趋于规范化、结构化和标准化,保证护理交班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满意度。

3.2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

有助于促进医护团队和谐,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应用SBAR交班模式晨交班后,儿科护士们展现了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交班过程更全面、规范,患儿信息完整、重点突出,使护理要点在下一班得到重视和落实,使医生能够快速地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医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

3.3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能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专科水平。SBAR的沟通方式帮肋护士确定患者的主要问题,指导如何完整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准确地反映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对病情的评估分析能力。SBAR交班模式内容详尽,从治疗至护理,包括专科检查情况、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给予的护理对策等,使护士观察病情、分析病情、作出决策的能力明显提高。

3.4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适应了现代儿科发展及护理服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