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内科常见护理诊断范文

内科常见护理诊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内科常见护理诊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篇1

1 提供可靠的依据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饮食,二便情况,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听取患者的主诉症状,对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医生护士可立即为患者作出有关临床诊断的各项检查,及时诊断及时处理,一旦误诊导致失去及时手术或非手术内科治疗的机会,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上应提高对急腹症的明确诊断水平。

2 常见疾病分类

大多分为以下几种:①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②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结石,胆道蛔虫;③胃十二指肠穿孔,胃痉挛等;④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肠痉挛等;⑤宫外孕,肝脾破裂,胰腺炎等;⑥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3 临床护理观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如何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何识别患者腹痛的特点,对急性腹痛的患者不仅仅是医生的高超医疗技术,早期做出明确诊断,同时也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医生不在的同时护士应立即为患者做些对症处理,能为患者减轻痛苦,缓解症状,要明确急性腹痛的病因和诊断,要与内科急性腹痛相区别。护士首先询问病史、腹痛时间、是阵发性疼痛、还是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绞痛,并详细记录内科疾病需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做出明确诊断后必须内科保守治疗,同时可给予解痉药物,或者给予腹部热敷,疼痛可逐渐减轻者,如果诊断不明确,盲目为患者做手术,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给患者带来心身伤害和经济损失,更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但外科急腹症是某一脏器突发器质性病变,急需手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要早期诊断及时实施手术。时间就是生命,不得有半点延误和马虎,内科疾病引起的脏器没有器质性病变,是功能性或神经反射性引起的疼痛,如胃痉挛,或者说仅有黏膜层表浅炎性反应,如急性胃肠炎等。这些病症引起的腹痛的特点疼痛没有明确定位和固定点,表现为时轻时重,时左时右游移不定,腹壁柔软,压之无腹肌紧张,不见加重,给对症热敷或给予解痉药物反而感到疼痛减轻,逐渐缓解,继续内科保守治疗。但外科急腹症起病急,发病快,腹痛症状则和内科腹痛完全不同,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绞痛,同时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或胆汁。但内科疾病也常伴有胃脘不适,轻度恶心、呕吐,外科腹痛特点腹肌紧张较为明显,一般上腹部疼痛多为急性阑尾炎早期,数小时后脐周围疼痛,最后转移到右下腹疼痛,胃溃疡急性胃肠炎等。右上腹疼痛多为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急性期,持续时间略长,放射右肩及背部疼痛难忍;左上腹疼痛则为胰腺炎、脾破裂、胃溃疡、胃十二指肠穿孔,胃穿孔最明显压痛点为脐上偏右三横指,左下腹疼痛。输尿管结石多呈绞痛,尤如刀割,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患者可出现大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疼痛时向和外放射,感染性腹痛的特色是钝痛,急起但非突然,疼痛持续而无间歇,呈进行性加重,腹肌紧张有压痛,腹痛症状也较也严重,可出现休克。腹部外伤进行性出血,腹痛的患者常见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篇2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内科护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课程改革定位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桥梁课程,涵盖医院各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操作技能。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印发,护士职业岗位任务分六大块:健康评估、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执行医嘱、护理操作。高职层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传统的教学以“知识+技能”为主,重点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有悖于高职培养目标。护士职业技能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更要求高职护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充足的知识积累也以熟练的技能作为外显形式,改革应以“熟练技能+必须知识”为目标,技能训练、能力本位教学应是《内科护理》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二、 课程改革设计理念和思路

1、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在《内科护理》课程设计上,应围绕当前的行业标准和护理执业需求进行。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并据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立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满足学生岗位能力的需要,获得护士职业资格,及学生工作后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作为教学理念。

2、设计思路

通过行业调研、护理毕业生的岗位调查和护理专家的座谈及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印发,提到的责任护士的职责,确定内科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并据此总结和提炼出内科护士的职业能力。再把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改革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内科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识别病情变化,具备对危重患者做出应急处理的能力、具有实施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常用检查配合、常用诊疗器械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具有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等。

2.知识目标 应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应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护理配合的治疗要点、应知与内科护理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等。

3.素质目标 树立“生命至上”职业意识,具有认真负责、虚心好学精神、具有关心、爱护、尊重护理服务对象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具有与患者及家属和谐沟通的能力、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具有热爱护理专业、乐于奉献、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四、课程内容设计

该课程分为九个模块,分别是呼吸内科护理、心内科护理、消化内科护理、泌尿内科护理、血液内科护理、内分泌内科护理、风湿内科护理、神经内科护理、传染病护理。每一模块又分成若干个任务,将学习活动融入在工作过程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内科护理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教学方法设计

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设计积极有效的教学实施。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思路,然后按照提出问题的思路进行讲授,使学生通过思考,按照问题思路构建基本知识。

2.PBL教学法 将学生置于临床个案中,学生对个案分析,提出假说,然后寻找资料,分析假说,最后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去查找有关问题的答案,记录各学生的表现,以便了解不同学生的弱点所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3.案例教学法 ①病例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2份或3份临床病历资料,并拟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诱导性,有利于病例讨论、深化所学知识、经历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病例选择可以是单一的典型病例,也可是综合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全心衰,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体现疾病知识的相关性和连续性。②课堂实施: 在每一个模块讲授结束以后,引入病例讨论,总结该模块所学的内容,把所学的东西前后串联起来。首先,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病例资料,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该病例的初步医疗诊断,并根据病例资料分析其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诊断,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然后,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观点和思路,其他成员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讲评,完整准确地概括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补充遗漏之处,分析错误原因,使所学的知识完整确切。

4.“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 将教学场所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法: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基本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大教学情景能够支持学生进行持续的探索,学生能够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间内从多种角度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求解。

六、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本课程在原有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考核方法上增加形成性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成绩,对学习者学习目标进行阶段性测试,把职业素养、社会能力、学习态度等列为《内科护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等多方考核融为一体。

篇3

短短的一个月即将过去,在心内科实习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月里,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我受益颇多。其中,有苦有乐,有酸也有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感觉自己学的还不够,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不过在这里,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职业的精神。

在实习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

心内科以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见,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症状。实习期间,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作。按时参加医院安排的班次及科室的教学查房;微笑迎接新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了解病人的情况,及时为病人排忧解难,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篇4

关键词: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依据相关研究表明,将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于小儿内科常见疾病护理中,具有良好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其效果情况,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对小儿内科常见疾病患儿试行护理路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小儿内科收治患儿数量前四位病种共270例患儿设为研究组,年龄0.1~13岁,平均(2.73±1.08)岁,支气管肺炎84例,小儿腹泻58例,急性支气管炎6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3例,其他18例;并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的常见疾病患儿26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0.2~12岁,平均(2.91±1.21)岁,支气管肺炎87例,小儿腹泻61例,急性支气管炎6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0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 以科室的骨干护理人员组建研究小组,负责病种的筛选、护理路径计划与流程的制订,并进行临床评价、指导与总结改进;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研究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路径的意义、目的及实施方法等;依据护理程序、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路径的制订,以时间进度作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诊断、病情检查、临床用药、治疗及护理等较理想的护理手段作为纵轴,并罗列护理内容与护理目标。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征询患儿与家属需求,由主治医师与护士确定执行护理路径,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执行中护士依据路径表内容评估并落实护理措施,及时记录反馈变异因素,入院后将开展护理路径的告知单予以患儿或家属,并以通俗语言进行健康教育以获得配合;实施中小组成员对护理变异因素进行分析并测评专项护理的满意度,以实现对护理路径的修正与完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与生活质量,并调查患儿与家属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

1.4效果评价 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躯体疼痛、日常活动、精神状况及总体健康等指标;健康教育的达标率采用调查问卷评价,包括疾病知识、饮食情况及用药知识等问题,按掌握程度分别计0、1、2分,得分大于15者为达标;满意度采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按满意程度分别计1~5分,大于或等于85分者为满意[1]。

1.5统计学分析 资料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 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的生活质量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60±7.93)分、83.46%(217/260),研究组为(97.63±8.13)分、93.93%(263/28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患者住院时期应用的护理模式,美国、澳大利亚及英国等国家大型医院采纳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我国自2010年起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试点工作,近年该护理模式的适用病种越来越多[2]。本研究选取27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小儿内科患儿与260例未应用该护理模式患儿进行效果对比,以探讨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和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针对特定群体,以时间进度作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诊断、病情检查、临床用药、治疗及护理等较理想的护理手段作为纵轴,从而制订较完整的护理日程计划表[3]。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本研究中以临床护理路径规范患儿护理工作,引导护理人员依据路径计划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规范、准确实施,保证护理过程的清晰条理与明确记录,从而确保患儿获得理想护理服务。此项属于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患儿生活质量的理论依据,表明实施临床护理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研究表明研究组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提升患儿与家属达标率与满意度。原因在于护理路径有效规范患儿与家属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保证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计划性与针对性,从而确保计划实施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护理路径还可保证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的时间与细心度,从而密切护患关系并提升患儿与家属的满意度[4]。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小儿内科常见疾病建立规范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医疗费用并促进患儿尽快康复,从而有效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金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910-912.

[2]陈健,廖意芬,王晓云.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510-512.

篇5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护理

恶心与呕吐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病症,它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医学上来说是一种保护反应,但是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休克等,就变成了一种伤害身体的病症。恶心与呕吐的症状和原因非常复杂,要想做好恶心与呕吐的护理工作就要搞清楚恶心与呕吐的症状和原因,对症下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恶心与呕吐的护理工作。

1 恶心与呕吐的症状及原因

1.1恶心与呕吐的症状 恶心与呕吐的症状主要有3种:①急性的恶心与呕吐,这是一种病情比较紧急的症状,患者恶心呕吐的时候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这种病情的原因比较清楚,容易医生诊断;②慢性的恶心与呕吐,这是一种病情来势比较慢的症状,患者会时不时的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情况,这种慢性的恶心呕吐病情比较复杂,不宜诊断;③并发行的恶心与呕吐,这是一种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恶心与呕吐症状,是一种并发性的疾病,常见的引起并发性恶心与呕吐症状的的原因主要有:阑尾炎,肠胃炎和肝功能受损引起患者急性或者慢性的恶心与呕吐;胃食管反流病等引起患者胃部反酸水,厌食,进而引发恶心与呕吐的症状;食物中毒,空气污染,刺激性气味等引发患者出现的恶心与呕吐的症状。

1.2恶心与呕吐的原因 恶心与呕吐是一种很复杂的发射活动,人体通过恶心呕吐排除胃部不适食物而起到对自己身体的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剧烈的恶心与呕吐是对身体有害的,应及时治疗,恶心与呕吐的的原因要根据恶心呕吐的实际状况而定,原因很复杂,除了直接的恶心与呕吐之外,还有很多人的恶心呕吐是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能够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疾病性原因,咽炎、扁桃体炎、胃炎、肝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道炎性疾病常常会引起恶心与呕吐,另外脑部受伤、颅内压增高、头痛、偏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都容易使人产生恶心呕吐的情况;另一种原因是非疾病性的,例如吃了变质的食物或含有一定农药的食物后,都会首先反应为恶心呕吐,还有妊娠反应、晕车、空气流通不好造成的闷热、刷牙、吸入冷空气、食入不良气味的食物以及过饱、过饿等,这些都会令人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

2 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护理

2.1观察患者病情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之后,护理人员应该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记录患者的恶心呕吐状况,主要记录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应该记录下来患者有没有接着恶心呕吐,记录恶心呕吐的次数;②护理人员应该记录下来患者呕吐物的颜色,气味,量的多少等等。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记录判断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持续的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患者胃液的大量流失,造成患者新陈代谢中毒,患者呼吸出现急促或缓慢的不稳定状态,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报告患者的病情,预防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如果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跳过快等症状,说明患者的血容量不足,护理人员应该准确测量患者的血压,体重,尿比密等,上报给主治医生,及时为患者治疗。

2.2对患者进行药物护理

患者出现呕吐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采取药物护理,一般呕吐可给予镇静药,止吐药治疗,如安定,胃复安,阿托品,吗丁啉等,谨遵医嘱严格按照药物使用程序对患者用药,根据患者恶心与呕吐的严重程度执行护理任务,药物护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患者恶心呕吐的比较厉害,就不能用口服的药物来护理,因为患者呕吐严重,接着用口服药的话,患者会把药物也呕吐出来,更加剧患者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此时应该采取给患者静脉输液的方式,给患者补充含水分和电解质,恢复患者的体能;②如果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比较轻微的话,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口服药物的护理,因为口服药物比较方便,又可以减少患者的痛楚,另外在进行口服药物护理时,要注意将药物分成小部分给患者服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加剧恶心呕吐的痛苦;③如果口服药物达不到止吐效果或者效果不理想,护理人员应该把口服和静脉输液结合起来,保持患者身体机能的平衡。

2.3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患者在大量的恶心呕吐之后,胃里已经没有食物的存积,患者体能被消耗殆尽,出了药物作用的护理之外,还应该注意患者的饮食护理,此时的饮食护理跟其他的非呕吐患者的护理情况不一样,因为要考虑到患者对食物的接受力,此时的护理应该注意给患者清淡的没有明显气味的食物,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又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另外这些食物还应该含有丰富的补充人的体能的成分,为患者补充体能,还要注意饮食的平衡,为患者制定合理均衡的饮食。

2.4对患者进行恶心呕吐处理 患者恶心呕吐的时候,会有产生大量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呕吐物倾倒而出,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清洁呕吐物,为患者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细菌的传播;护理人员还应该时刻帮助患者调整合适的姿势,嘱咐患者及时调整侧卧,坐姿等,并且把头扭向一侧,防止呕吐出现;此外,对于昏迷的患者要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患者误吸入呕吐物造成身体不适甚至窒息。

2.5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恶心呕吐是一种令患者非常难以承受的症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之后,心里会产生极大的波动,容易焦躁,容易生气,异常痛苦,如果不调整好心里状态,患者的病情会更加严重,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疏通患者心理,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生活有规律,定食定量用餐,远离烟酒,保持心情舒畅,不要有过多的精神压力,积极面对疾病带来的折磨,同疾病抗争;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讲述其他的事情转移患者注意力,让患者尽量不去想恶心呕吐带来的不适,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平复患者的心理波动,使患者恢复心里平静。

2.6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患者在大量的恶心呕吐之后,体能被大量的消耗,四肢瘫软无力,如果患者长时间不活动,会引起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身体麻木等症状,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多鼓励患者起床活动或者在床上翻身活动等,防止血液循环出现问题,防止身体发麻症状的出现,还应注意提醒患者动作幅度不要太大或太猛,这样会可能会引起再一次的恶心呕吐,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减轻患者的痛苦;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保持患者住院环境的干净整洁,及时打扫通风,促进新鲜空气的流通,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修养环境。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症状以及患者出现恶心与呕吐的原因,在弄清楚症状及原因之后护理人员就要采取相应措施,对患者进行药物,饮食,生活及心理上的的全面护理,帮助患者减轻恶心与呕吐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痛苦,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5]。

参考文献:

[1]孙艳玲.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104.

[2]邓建红.消化内科恶心伴呕吐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1:174.

[3]宋秀香,邵娜,盛显爱.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1:69-70.

篇6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内科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09-02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可分为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前者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炎症以轻度水肿为主,预后多良好,感染、并发及死亡率较低;后者是少见的急性胰腺炎症类型,病变程度较重,除伴有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引发胰腺组织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及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病情多急骤,初期据症状诊断不易,因此探讨急性胰腺炎内科诊断及治疗方法非常必要。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某院共收治急性胰腺炎症患者98例,其中男54例,女44例;年龄23至65岁,平均(50.1±3.9)岁;病症类型:出血坏死性31例,水肿性65例;病因:暴饮暴食、饮酒过量16例,胆结石并发71例,其它11例。症状及检查情况:①症状表现:伴有不同程度腹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左上腹,发病急骤,进行性、持续性剧痛,向背部、肋部扩散;伴有发热、呕吐、恶性等症状;经CT检查发现胰腺出现炎性反应;②相关检查:白细胞计数≥15×10963例;血淀粉酶73至1735单位/L,平均(983±139)单位/L;44例肝功能指标ALT增高,平均(188±45)单位/L;69例肝功能AST增高,平均(176±44.3)单位/L[2]。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标准,给予补液、对症治疗;观察组据病情给予综合性针对治疗。综合性针对治疗路径:(1)病情评估:患者就诊时据症状进行支持治疗,纠水、电解质紊乱,给予禁食、预防炎症治疗;给予镇痛治疗,注射杜冷丁,取侧卧位;(2)内分泌调节:药物抑制调控胰腺分泌,如乌司他汀、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3];(3)抑制病情进展,控制炎症发展:选用促血管活性药物,如丹参制剂、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等,改善胰腺炎症区域微循环;选用抗生素针对胆源性、原发性急性胰腺炎症,给予对应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甲硝唑等[4];(4)防治并发症,防治并发症以抑制肠道并发症、缺氧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为主;监控患者排泄情况,进行听诊,预防性选用乳果糖、硫酸镁等药物调节肠道环境,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肠道环境,对于失血过多患者给予输血治疗;(5)其它治疗方法:胃管介入治疗,药物改善肠道环境,减轻胰腺压力,抑制细菌移位;(6)若患者病情较重,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者,转为外科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发热、呕吐、疼痛持续时间;转手术情况;治疗结局,有效、死亡例;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结局比较

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转手术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经内科综合针对性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通过症状观察、相关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诊断较易,其相关诊断、治疗与护理路径得到确立,若就诊及时,死亡率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的诊疗仍有改善的空间。本次研究中采用综合性针对资料方法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症,能有效促进患者转归,降低外科手术治疗中转率,众所周知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并有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急性胰腺炎引发的肠道、脏器衰竭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即使中转手术治疗,长远预后多不良,因此针对性的干预,减少胰腺负担,抑制病情进展、并发症非常必要。但应注意的是并不能片面的追求内科治疗,若患者病情过重,如出血、坏死情况较重,危急患者生命,采用手术治疗也非常必要,关键在于手术指征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陈文静,唐国都.生长激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8):3327-3329.

[2] 郭振霖.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观察[J].江西医药,2013,48(10):890-891.

篇7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3_0213_02

心律失常指心脏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激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 [1]。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心电监护已成为医护人员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广 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而护士是心电监护的直接观察和记录者,也经常接触心电图诊断报告。 为了解目前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对常见心律失常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识别、对心电监护临 床意义理解及心电监护质量的真实情况,为今后落实相应的继续教育措施提供依据,于2007 年4月至8月通过对本市3所县级综合性医院357名临床护士进行心律失常认知的问卷调查,现 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浙江省富阳市内3所县级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357名。年龄 19~45岁,除两名男性外,其余均为女性。其中中专学历151名,大专学历190名,本科学历 16 名;护龄小于5年164名,大于10年131名,5~10年62名;初级职称259名,中级职称98名; 内科护士93名(心内科16名),外科护士177名,急诊科护士32名,ICU科护士39名,其他科护 士16名。1.2 调查方法:全部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由富阳市医学会统一组织,统一指 导用语,不引导回答,独立填写,填写时不查阅书籍,统一回收。共发放问卷391份,回收3 84份,回收率98.2%,除回答不合格的问卷,有效问卷357份,有效率为91.3%。

1.3 调查内容: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工作单位名称、学历、护龄、职称、所从事的 专科等护士个人情况。对心律失常认知情况的调查内容:①基础知识包括:平时工作中是否 看心电图诊断,认为心电图诊断或心电监护内容对护理工作有无指导意义,是否掌握心电图 的基本知识;②护士对常见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识别及其临床意义的理解 ;③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包括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VF)的心电图识别及其临床意义的理解。

2 结果

2.1 护士对心电图基础知识的理解分以下几种情况:见表1。

2.2 护士对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识别及其临床意义的理解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护士普遍存在对心律失常认知不足的问题:(1)表1中说明,认为心电图诊断和心电监 护对护理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护士只占37.5%,掌握心电图基本知识的护士只占10.9%,一知 半解的占84%,对心电图基本知识的缺乏则可直接影响护士对心律失常的认知程度。(2)表2 中可见,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短阵室速和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能正确识别 的护士分别只占31.9%、28.0%、17.1%和9.5%,相对比例较低。对窦性心动过速、窦性 心动过缓、心房颤动、室性早搏能正确识别分别占58.5%、61.9%、63.6%和52.9%,相对 比例较高。这主要由于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的心电图波形符合窦性心律,比较容易识别。(3) 从表3中可见对于高度AVB、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和室性心动过速能正确识别的分别只占14.9 %、14.6%和16.0%,即使是急诊、ICU和心内科的护士,以及中级职称的护士能正确识别的 比例也均低于60%。(4)急诊、ICU和心内科的护士对心律失常的认知高于其他科室护士。表3 中,对心室颤动能正确识别的护士占55.5%,其中接受调查的急诊、ICU和心内科护士共87 名,能正确识别的为100%;除急诊、ICU和心内科外,其他接受调查的护士共270名,能正确 识别的为41.1%。这主要由于心室颤动也是临床上危及生命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 ,是心脏骤停中最常见的类型。而心房颤动、室性早搏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临 床经验的积累,也比较容易被护士掌握。(5)中级职称护士正确识别能力较初级职称护士强 :中级职称护士98名,能正确识别的为96%;初级职称护士259名,能正确识别的占40.2%。 急诊、ICU和心内科的护士以及中级职称的护士通过临床实践而掌握。急诊、ICU、心内科的 护士和中级职称的护士对心律失常的认知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科的护士,这说明理论需结合 实践才能得以巩固。

3.2 护士对于心律失常认知不足的原因与分析:(1)大多数护士在院校专业培训期间,缺 乏心电图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临床实践,难以适应临床心电监护工作。工作后由于没有经 过相关知识动态、系统的学习而认知不深,对于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一知半解,直 接影响了心电监护的质量。(2)我国的护理工作内容、方法与思想观念上的落伍,以“维护 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实践者及健康教育的宣教者”[2] 的护士定位没有转变,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治疗性医嘱的“机械”执行,加之护士的内涵 和定位不明确,使护理独立工作的一面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临床护士把护理工作看作 是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3]。

3.3 如何提高护士对心律失常的认知:(1)提高护士对心电监护的质量意识和护理工作中 的风险意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4~6]中明确指出,早期电除颤对心脏骤停 的存活率极为重要,电除颤及心肺脑复苏术(CPR)开始时间与心脏骤停存活率呈正相关。VF 的心脏骤停者,在3~5min立即提供CPR和电除颤,可取得高达49%~75%的存活率[7] 。使护士充分认识心电监护的重要意义,从而能自觉学习心电学相关知识,认真观察心电 监护内容。(2)在工作中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管理,使其成为系统性、规范性、长效性的教 育机制[8]。临床上心电监护的观察大部分由初级职称的护士执行,而调查中发现 初级职称的护士对心电监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心律失常的认知远远低于中级职称的护士 ,因此应重点加强对这部分重点人群的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

[2]丁炎明.护士对生活护理认识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2.

[3]黄人健.向护理巾帼英雄学习 营造和谐医疗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 :401.

[4]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2005). AHA Guidelines for CPR & ECG[J].Ci rculation, 2005, 112(24):13.

[5]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ILCOR(2005). Interna2 tio nal consensus on CPR & ECG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J]. Circul ation, 2005, 112(22):29.

篇8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护理;急救;内科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28-02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胰腺自身组织,造成胰腺水肿、出血和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往往具有发病快、病情轻重不一、病情反复、死亡率高和难以治疗等特点,其中以高死亡率和反复病情最为明显。急性胰腺炎往往是因为患者的酗酒、暴饮暴食、或者严重的胆道疾病而导致的,一般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超过3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月收治的共1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7.4±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在年龄、职业和学历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急救方法和内科治疗措施

急救主要急查血、尿淀粉酶,结合临床腹痛症状,快速明确诊断,处理措施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建立有效的循环,及时补液,维持体内水电酸碱质平衡、吸氧、记录24小时出入量、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抑制胰液继续分泌,奥曲肽持续泵入、抑制胃酸分泌、止痛处理、营养支持等,重症胰腺炎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显著。

1.2.2护理方法

①注意病情观察 重症胰腺炎的病情变化可用“快、多、怪”来形容[2],病情变化快,累及脏器多,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困难,因此重症病人立即心电监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程度和性质,准确及时的病情观察对判断病情及多脏器衰竭有重要临床意义,注意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病人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对患者的血压、肝功能和白细胞等保持数据的更新,因为这些病发症通常来势汹汹,发病极快,如果不预先从指标中找出苗头很难进行预防[3]。

②心理护理:胰腺炎病人由于疾病的疼痛,加之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措施造成病人极度痛苦,治疗费用高、病情易反复等,病人心理压力大,多存在焦虑、恐惧、痛苦等心理,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的个性和人格,经常与患者交流,纾解患者的内心紧张感,善于发掘病人的长处和性格中的积极因素[4],给予心理分析和心理支持。让患者了解自身的治疗状况,能够有效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于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还需要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要让患者在舒适的心情中接受治疗。同时要与患者家属保持好交流与沟通,让家属密切配合医院的相关治疗,让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③禁食肠胃减压护理:1插管前向病人解释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告知病人这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配合插管会减少痛苦,增加插管成功率,使其消除恐惧心理。2插管时动作轻柔,和病人保持沟通状态,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时正确吞咽动作,保证插管顺利。3胃管减压期间保持胃管处于畅通的状态,出现异常随时冲洗胃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色及胃管的刻度,做好口腔护理,注意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持固定胃管的胶布美观、有效。指导患者应用放松技术,缓解对保留胃管造成的不适,注意保持舒适,保证休息,口唇干裂可涂唇膏,防止患者因难忍饥饿和口渴偷偷饮水而加重病情。

④用药护理:胰腺炎病人的内科治疗用药非常复杂,药物种类繁多,现在临床新药频出,在使用新药前要了解药物的说明书,注意给药的注意事项,做到不被动执行医嘱,胰腺炎的治疗中奥曲肽、施他宁持续泵入是最常见的,在工作中每次更换药物时要标明时间和工号,重点床边交接,注意观察穿刺部位血管情况,防止药物外渗,防止因机器故障等原因造成治疗中断。

⑤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将舒适护理应用与护理工作中,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各种操作动作轻柔,保证病人的睡眠,指导患者可取舒适的半卧位,输入的药物,尤其是氯化钾对血管有刺激作用,热敷输液部位,减慢速度,对腹胀、腹痛者注意观察,按摩热敷腹部,嘱其放松,可放一些缓解压力的音乐,分散注意力,严重者予肛管排气,应用止痛药物,还可应用穴位按摩减轻症状。注意做好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胰腺炎的预防保健基本知识。

2 结果

1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结果急救与护理后,有显著效果的为100例(87%),轻微有效的为12例(10.4%),无效的为3例(2.6%),总体的治疗与护理的有效位112例(97.4%)。

3 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病情危险性大,反复性高。现代医学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大大缓解了病人的手术痛苦,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但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优质细致的护理也是对抗的疾病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保持着自己高度责任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应用舒适护理,让患者在愉悦的感觉中接受治疗直至痊愈。同时注意健康教育,使病人知晓胰腺炎的诱因及危害性,注意不暴饮暴食,不酗酒,积极治疗胆道疾病,防止再次复发。本院所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篇9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内科;分析研究

脑卒中是老年脑血管多发病。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突然、病情多、病程较长且恢复缓慢[1],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对患者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为探讨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4例,诊断标准符合第4届脑血管疾病诊断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初发,均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6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5.8)岁。15例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8~74岁,平均(61.2±6.0)岁。14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神经内科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两组均护理5个月。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和疾病的情况,提高治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依从性。

1.2.2并发症的护理 脑卒中患者恢复较慢,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并发症。首先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防止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注意观察患者导尿管是否通畅,每日导尿量和尿液的颜色。要注意抬高下肢,适当运动,可以是主动或被动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勤翻身,预防压疮等[2-3]。

1.2.3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康复护理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我科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理疗等效果显著,同时给予康复护理。按摩患肢3次/d,30min/次,积极进行日常训练,发病4d后进行康复训练,锻炼肢体活动功能,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给予降压治疗。

1.3疗效评定 分别于护理的第1个月和第5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应用Fugl-Meyer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能力[5]。疗效判定根据卫生部质量控制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度;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程1~3度;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以内,甚至恶化。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经过护理,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护理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5个月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

2.3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5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使脑卒中患者重返社会。康复护理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护理手段配合治疗的同时,早期积极的给予康复训练,尽快实施治疗方案,缩短病程[4-5],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中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神经内科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护理,通过与患者积极的沟通,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消除患者消极的心理,提高治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依从性。并发症的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护理、导尿管护理、肢体护理、防止深静脉血栓、防止压疮等。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配合针灸、理疗等效果显著,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发病4d后进行康复训练,锻炼肢体活动功能[6]。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护理1个月、5个月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英姿,王岚.康复护理在防治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5:38-39.

[2]杨翠丽.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04).

[3]孙雪娥,张玉娟,解斐.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4377-4378.

[4]李秀梅.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1(08).

篇10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常见问题 对策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着重培养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课程。通常《内科护理学》都安排在学生临床实习的前一学年学习。作为一名内科护理学教师,应该尽力克服难题,努力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和谐、自然、贴近临床工作实际的良好教育气氛中进行,以有利于学生充实专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1.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教学设计难。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基础知识多,几乎涉及所有的医学基础课,主要有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如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一节,是在完成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础课之后研究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为临床课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生理、生化及病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状态下的机体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同时,根据目标化教学要求,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最终使学生既能熟悉和了解疾病,又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该病的护理(包括正确的护理评估,准确的护理诊断,确切的护理目标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这就给教案的书写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2知识讲授难。

患病机体表现出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分别用解剖、生理或生化分散的知识来认识疾病,而必须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内科疾病本身临床表现的直观性强,教师并非能通过语言、动作形象生动地把各种症状和体征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牢固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在讲授中抓住侧重点,运用各种讲课技巧正确地引导学生,把各科知识灵活地结合起来。

1.3学生理解难。

内科护理学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内容较抽象,再加上部分学生对第一年学过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已经淡忘,对临床医学及今后工作上的密切关系缺乏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出现脱节现象,对于疾病也不能做到全面透彻的了解。例如在讲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一章时,讲述到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问题,涉及解剖学的心脏各腔、各瓣膜的正常形态和心脏的血液循环、生理学的心动周期和正常心脏泵血过程,内容多且抽象,从而形成学生理解难的问题,因而降低学习兴趣。

2.对策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尝试了以下解决方法,使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熟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中的指导性文件,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在讲授内科护理学前要重点精读并熟悉教材中的重点掌握内容。其次,认真书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对每节课的不同内容都应遵循大纲的要求,作出详细的教学设计,抓住教材内容和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寻找出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难点的讲授内容,对涉及的其它学科的内容进行充分备课,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中要求描述本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护理,在讲授前,首先应与学生一起回顾与本课有联系的解剖生理等有关内容,通过教学课件中一些生动的解剖图片、简易的机制图体现出来,再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如常见症状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是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从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具体分析,把症状的护理作为重点详细讲授,注重与临床紧密联系,为以后循环系统各个疾病的护理打好基础。

2.2把握学生程度。

从实际教学出发,了解学生,掌握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护校的学生既有单招录取的学生,又有高中毕业的学生,前者仅接受过中专教育,人文知识基础较差,但是她们在中专阶段曾系统地学习过《内科护理学》,后者接受过高中教育,人文知识有一定底子,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如前者。因此,在开课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文化程度及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进行一次医学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通过教学实践,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触类旁通,从而激其情,发其智,增其识,会其能。

2.3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1病例引导式教学:在每个系统疾病的讲解中,都由一个病例引入,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要、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先导入病例,再设置问题,使学生如同面对病人,谈其诊断、治疗,追其病因、诱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指导,例如,讲授“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一节时,先介绍实例:患者,男,45岁,原有慢性、反复发作性、节律性腹部疼痛的病史,发作与饮食、季节有明显的关系。某次出差途中饮啤酒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等表现,引导学生思考该患者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所需讲授的消化性溃疡的内容。使学生从观众、听众的角度,转变到了责任护士的角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2.2.2角色扮演式教学: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及实际存在的困难,《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在每次理论课后都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应用角色扮演能有效弥补这一缺憾。在教学中,对于患者资料的收集、操作的解释、健康教育等,都可以设计特定的场所,为学生创设临床护理工作的情境,两人一组,分别表演护士和病人,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讲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创设慢阻肺患者因咳嗽、呼吸困难就诊的情境,在表演中不仅使学生联系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知识和护理要点,还增加了学生的教学参与率,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拉近了与临床的距离,无形中进行了职业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贴近临床护理工作,避免学生进入临床时的“纯理论状态”,以尽快适应医院工作。

2.2.3总结归纳式教学:要善于总结归纳,运用有利于学生记忆的方法讲授,把容易混淆的、难以记忆的内容,按发展先后或内在联系串联起来。例如,在讲到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时,可将“促进排痰”的措施总结为“咳、拍、湿、引、吸”五个字,学生将这五个字记住了,就能说出完整的措施:有效咳嗽、拍背与胸壁震荡、湿化呼吸道、引流、机械吸痰。肝硬化腹水的护理可以用口诀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半卧位限水钠、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利尿注意电解质,穿刺放液输蛋白,速度和量要控制”。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2.2.4简易绘图式教学:在板书中加入一些简易图,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化、清晰化。如在讲解“感觉障碍的六种类型”时,分别画六个人形图案,将每种类型对应的感觉障碍的部位涂黑,学生就可一目了然地了解不同类型感觉障碍分布范围的特征。在讲解“引流护理”时,通过患者示意图,学生能明确引流的目的与方法。

2.2.5情感激励式教学:为了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使学生自愿学习、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一些情感激励,对学生表示肯定与赞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当一名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有些紧张,结束后,我点评道:“这名责任护士很称职,为患者讲解得既详细又明白,其他责任护士要争取做得更好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临床实习和就业。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贴近临床实际,促进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1]施丽华.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12):1743.

[2]贾小莹.浅析《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北京卫生学校护理学科(100053).

[3]江景芝.内科护理学授课中的“三难”与“三熟悉.山西护理杂志,2000,(2),第14卷.

篇11

关键词:急诊;昏迷;患者;救护;护理

昏迷是急诊内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危害性疾病,对患者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内科昏迷和传统的昏迷有所不同,它不仅是神经系统所支配的运动和感觉缺失导致的,还可能有其他不同的昏迷病因[1]。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急性中毒等症状。内科昏迷患者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尽最大努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必须要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措施。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对72例患者进行护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对72例患者进行护理。其中男39例,女33例,患者的年龄为21~66岁,平均年龄为(41.6±5.4)岁,其中中毒昏迷患者25例,心脏病昏迷33例,电击昏迷14例。对所有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之后,通过对其家人或其他陪同者的询问,及时了解患者产生昏迷的原因和实际状况,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及时监控,对患者的肾功能、心肌酶、血糖等方面进行及时的检查。此外,还应该及时按照严格的体系对患者进行检查,明确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患者出现昏迷的主要原因,并给予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当患者进入抢救室之后,立即要为患者进行静脉通道建立,帮助患者正确纠正酸碱紊乱情况,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

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方面的检测,检查患者的血糖和血常规、心电功能、X线、CT等,观察患者口内是否出现异物,如果出现异物的话,要及时进行清除。此外,若患者的呼吸有困难,则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辅助患者进行呼吸,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另外,对患者脑部进行CT检查,降低患者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如发现患者颅内出血,则必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心血管导致昏迷的患者,除了要进行药物治疗之外,对严重的患者则必须采取直流电电击恢复患者心率。

当患者苏醒之后,一定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心理上、饮食上等方面的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2结果

经过一系列抢救处理之后,72例患者的抢救成功人数达到67例,占93.05%,死亡人数5例,占6.4%。患者的住院时间在11~26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15.4±2.4)d,显示出良好的急救效果。

3讨论

患者的昏迷主要是指经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没有反应,不能将机体唤醒,当事人对自身环境也没有准确认知,因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意识障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部衰竭等情况,这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也具有多变等情况[2]。因此是急诊内科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救治,则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短时间内及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经过调查发现[3],患者昏迷的主要原因包括:继发性感染、下丘脑病变、继而出现功能障碍。其中继发性感染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抵抗力下降而产生的,主要体现在代谢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而下丘脑病变则主要体现为患者的功能出现障碍,并引起消化道出血,导致患者出现中枢呼吸衰竭。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诊断,在入院时除了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控之外,还应该注意保护患者呼吸道畅通,保证患者正常的血压和血糖平衡,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改善患者的病情。当患者苏醒之后,应该询问患者的病史,关心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抽搐、身体浮肿、呼吸异常等情况,对患者的病因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中毒或中毒者气管插管,洗胃和导泻,应用解磷定和阿托品解决有机磷中毒和农药、一氧化碳的中毒,用纳络酮解决酒精中毒。

本次研究中72例患者的抢救成功人数达到67例,占93.05%,死亡人数5例,占6.4%,可见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张巧琴,俞继芳,等.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处理[J].护理杂志,2008(20).

篇12

实习内容:熟悉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处理和手术适应症。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外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熟练掌握外科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前备皮,术前术后护理,熟悉换药,拆线,包扎,各种引流管与胃肠减压的使用与装置,掌握了外科常见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污染敷料的处理。希望在下一个科室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外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的术前护理以及护理宣教,了解了心电监护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各项技术操作,以及静脉输液,给氧,肌肉注射等,较好完成实习计划。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内科

实习内容:学习并熟练应用护理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整体护理。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管理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菌操作技术,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及交接班记录。熟练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等。希望在以后学习工作中能够更完善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较好完成实习计划。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妇科

实习内容: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妇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产程观察处理。熟练掌握听诊胎心音,骨盆外测量,阴道冲洗,灌肠。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的基础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产前产后护理等知识,望能继续努力,能争取更大进步。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良

急诊科

实习内容:初步掌握各类急诊病人的处理原则,护理实施及各项施救技术。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熟练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急诊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熟练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等技术操作,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儿科

实习内容:熟悉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其诊疗常规,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儿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篇13

关键词:急性腹痛;观察要点;护理干预

急性腹痛是急腹症最常见症状表现,病因复杂,其中又以各类急腹症为主,病情进行速度快、特异性强,确诊难度较大,年龄跨度广,老年人比重高,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发生退化、抵抗力低、器官储备功能不足,易发生并发症,约1/3患者需转外科治疗,急性腹痛伴随症状较多,患者可能合并呕吐、腹泻、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休克,护理与监护难度大[1]。本院急诊科或门诊共收治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241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试探析急性腹痛观察要点,总结护理干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41患者收治于2014年1月~12月,其中男144例、女97例,年龄4~89岁、平均(51.4±10.0)岁,其中小儿29例、老年人105例。伴随症状:发热81例、头晕23例、恶心与呕吐118例、腹泻26例、胸痛14例等。发病至送院时间30min~3d、平均(2.3±0.8)h。分诊至内科疾病152例、普外科61例、妇产科19例、泌尿外科8例、胸外科1例。纳入标准:①急诊科、门诊收治;②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③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观察要点

1.2.1.1急诊科 ①辅助诊断,配合医师进行常规检查、查体,及时获取相关分泌物、样本送检,观察记录患者症状表现,腹痛部位、程度、发作时间与进展情况(加重与转移情况)、体温、呕吐频次与量、伴随症状表现,重点观察有无腹膜炎体征、意识状态、中心静脉压、血压、红细胞比容、电解质水平、血清标志物水平,判断有无坏死性、出血性病理表现,采用量表评估患者死亡风险,判断有无器官衰竭等严重致死性并发症;②留观患者,对于一时无法明确诊断留观者,应做好生命体征监护,观察记录基础治疗后症状表现。

1.2.1.2分诊后 ①内科,观察症状表现、生命体征,据不同疾病类型设定不同的观测内容,如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注意观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大便情况、尿量,鉴别发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体温下降、呼吸急促等失血表现,在治疗早期每隔20min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在给予对症治疗后,据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鉴别发现再出血症状;②普外科,做好术前准备,观察患者应激指标水平,评估手术耐受,关注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

1.2.2护理干预

1.2.2.1急诊科 ①分诊前,给予基础治疗干预,如药物镇痛,常肌注盐酸山蓑若碱注射液,或采用耳穴按压、平衡针等保守方法镇痛[2],对于有发热症状者,还给予降温处理,对于合并休克者给予抗休克处理;②据拟诊结果,给予对症处理,如拟诊为胃炎急性发作者,给予胃肠动力药物,医嘱绝对卧床休息、禁水食,若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注射胃复安,或口服胃黏膜保护剂,若脱水症状较严重,可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3];②心理护理,急性腹痛患者普遍伴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可能加重病情,促进应激指标水平上升,还可能影响治疗依从性,护士应做好心理支持,增强患者安全感,对于未明确诊断留观者,应解释留观的原因,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留观并非误漏诊。

1.2.2.2分诊后 ①基础护理,作息管理,一般宜卧床休息,适当禁水食,遵医用药;②病情缓解或好转后,据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依次给予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③做好病房管理,防寒保暖;④据疾病类型给予专科护理,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安排压迫止血(三腔两囊止血)、胃液抽取、护理,以预防胃反流、胆汁反流,观察内科治疗药物止血效果;⑤关注合并症管理,如伴有肝硬化等消化性合并症患者,应适当延长禁食时间,安排专科饮食,避免摄入可能增加肝负荷食物,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还应做好血糖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处置低血糖反应,预防休克;⑥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促患者镇定镇静,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默契的团队合作,体现护理专业性,减轻患者顾虑,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选择风险诊疗活动如手术时,尽快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避免延误治疗,在患者出院前,还应据疾病类型、治疗情况,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预防复发、并发。

2 结果

2.1送院时临床表现 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181例、休克41例、发热(≥37.2℃)84例、中心静脉压(0.44±0.05)kPa、血清K+

2.2诊断情况 12内明确诊断144例、12~24h内明确诊断85例,临床表现属原发病典型表现94例(12h内明确诊断86例),采用病理诊断(手术与活检)84例,与拟诊相符80例。

2.3结局 死亡1例,为坏死性急性胰腺炎,其余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35d、平均(7.3±2.3)d。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12内明确诊断59.75%,诊断效率仍有待提高。原发病典型表现39.00%(94/241),原发病典型表现12h内明确诊断占91.49(86/94),提示急性腹痛患者多无典型症状表现,是致疾病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采用病理诊断占34.85%(84/241),与拟诊相符95.24%(80/84),病理诊断是急性腹痛病因诊断"金标准",但病理诊断多为创伤性操作,手术诊断风险相对较高,护士对于未明确诊断、留观者,应做好手术适应证筛查。

急性腹痛病因较复杂,常见病因包括急性胃肠炎、急性阑胆石症发作、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机械性肠梗阻等,多以急诊科就诊,应注意收集相关信息,特别关注腹痛发作、变化进展情况、伴随症状,发现典型症状,为拟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做好基本的对症护理、心理支持,拟诊后据拟诊结果给予治疗护理,分诊后据原发病护理路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治疗性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合并症管理等。

参考文献:

[1]肖红丽,王宇,王艳,等.急诊腹痛症状早期预警方法研究进展[J].临床诊断杂志,2014,15(1):56-60.

篇14

【关键词】内科危重病患者;腹泻;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22-02

腹泻时内科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极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会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因而,临床护理中要准确的分析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中作者回顾性的分析了临床实习期间所护理的内科危重病合并腹泻患者40例,并探讨导致腹泻的原因和护理措施,先做出以下总结。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临床实习期间护理的40例内科危重病合并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为48岁,内科危重病疾病的构成:呼吸系统疾病10例,神经系统疾病8例,循环系统疾病16例,消化系统疾病4例,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的2例。

1.2腹泻临床诊断标准 :(1)腹泻: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硬度减少、含水量增加,此时一天内排便量超过正常平均量。场内营养性腹泻:肠内营养两天后出现腹泻、腹胀,经过调解营养液温度和输液速度,降低营养液浓度,减少输液量,并应用止泻药之后得以缓解。 (2)肠道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出现发热、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稀便或粘液样便,大便常规检查:镜检有脓细胞或红细胞,大便培养查到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真菌等,经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腹泻停止。(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符合卫生部文件卫医发(200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4)胃肠动力药物引起腹泻的诊断标准为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后,患者出现腹泻,大便常规:镜检(-),大便培养(-),停用药物后腹泻自行消失。(5)机械通气引起的腹泻诊断标准为患者上机前无腹泻,既往无胃肠疾病史,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h,患者出现腹泻。

1.3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内科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排便形态、相关实验室检查、肠内营养供给技术、住院期间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机械通气情况等判断腹泻原因 ,并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

2结果

40例内科危重病患者导致发生腹泻的病因主要有:肠道感染性腹泻1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例,肠内营养性腹泻10例,机械性通气相关性腹泻4例,。通过认真分析病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40例患者均得以恢复。

3讨论

3.1腹泻原因分析

3.1.1:肠内营养有关性腹泻(1)营养液高渗透压或输注速度过快,肠腔内渗透负荷过重;(2)饮食通过肠腔时间缩短,胆盐不能再吸收或小肠吸收不良;(3)危重患者低蛋白血症,胃肠道水肿,可使绒毛吸收能力下降,引起吸收障碍和腹泻;(4)营养液被真菌或细菌污染;(5)营养液温度过低,过量等而引起腹泻。

3.1.2 感染性腹泻 感染史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危重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介入性操作多,如鼻饲饮食、灌肠术等都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菌体繁殖,引起肠道感染,导致感染性腹泻发生。

3.1.3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即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首先,内科危重病患者应用抗生素后菌群失调所致的致病菌异常生长,其分泌的毒素引起肠道粘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出现腹泻。其次,抗生素的滥用,会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使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口服的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于肠腔而引起渗透性腹泻;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使小肠内未被完全吸收的初级胆酸不能在结肠内进一步去羟基变成次级胆酸,导致分泌性腹泻。

3.1.4 与应用胃动力药有关的腹泻 危重患者均卧床不能活动,多伴有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上经常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如西利、吗叮啉、大黄等这些药物治疗剂量均可导致腹泻。

3.1.5机械通气相关性腹泻。机械通气前由于感染因素,已有不同程度的纳差,上机后胃肠功能又不能立即恢复,且机械通气本身的正压阻碍胃肠道血液回流和胆酸排泄,使消化功能降低而引起腹泻。

3.2 护理措施

3.2.1 基础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肛周皮肤出现湿疹、红肿、溃烂等。这是因为粪便刺激了皮肤,使会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侵蚀的状态,加上皮肤摩擦形成的。

每次腹泻后及时更换床单,用小毛巾沾温水轻轻地擦拭后涂护臀霜或红霉素软膏,定时翻身,暴露肛周皮肤,并进行红外线照射,保持干燥,促进血液循环。对浠水样便患者,临床中采用8号带气囊气管导管倒接体外引流袋后接负压器持续低负压吸引法,取得满意效果。

3.2.2 对症护理

(1)使用营养液时,应注意营养液的输注量和速度,不能过快过量,24h匀速滴入,使用加温器,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喂养时帮助患者取头高30度。

(2)肠道感染护理预防措施 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一定注意无菌操作,鼻饲前后要注入温开水冲洗管壁,防止管内的食物变质。要重视口腔卫生,以防真菌感染、腮腺炎等。每日行口腔护理3次,并观察口腔粘膜状态。为长期鼻饲者每周更换1次胃管,经鼻腔重新置胃管1次。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合理应用抗生素,其次是补充微生态制剂。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有效抗生素,首先要选用窄谱抗生素,同时治疗时应尽可能缩短疗程,这对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非常重要。一旦出现腹泻应当警惕,疑似或确诊抗生素相关腹泻时及早停用抗菌药是关键。

(4)心理护理 腹泻加重了患者机体的痛苦,同时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因而要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理解。稳定患者情绪,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取得他们的配合,多与陪伴家属加强沟通,减少患者及家属的不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