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农业共享经济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共享经济,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共享经济

篇1

关键词:共享经济;农业共享农业

1荆州共享农业的表现形式

1.1农地的共享

土地共享主要是指农民将土地的相关信息发送到规范的网络共享平台。一是供需双方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直接进行磋商,从而使得土地使用权得到高效流转。二是平台对土地进行使用权的收购,平台再将使用权转让给其他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土地进行收购使用。这种土地共享的模式,可以很好的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整合闲置土地,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化、规模化,让供需双方达到共赢。

1.2农产品的共享

农产品共享与农村物流共享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农村购物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农村的物流也呈现井喷式发展。这就为农产品共享提供了条件,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预售,消费者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消费,更可全程参与、管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最后依托农村物流将产品送入消费者手中;消费者也可以亲身体验农产品收获过程,体验农村文化和饮食,带给消费者另一番体验。这种模式:一来为农产品生产者增加了销量;二来为消费者增加了满足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1.3生产工具的共享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土地分散化严重,小农户生产占主体,小规模生产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难度较大。小农户购买现代农业机械成本巨大。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也高,而且农业机械使用率较低,当机械闲置下来就是一种巨大浪费,这就为农业生产工具共享提供了发展空间。利用现达的信息网络,对于闲置的生产工具进行信息共享,对供需双方进行匹配,实现农业生产工具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具的使用效率,节省农民生产成本。

1.4农技的共享

当下,知识的共享随着信息化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农业科学技术业发展迅速,但是农业科技的推广难度不小,当农户遇到一些种养或者生产性问题,又或是农业生产工具的操作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咨询,政府也可以整合行业专家进行答疑,回答农民遇到的各种问题。类似于以前的农业热线,现在具有更多的咨询渠道,信息发展也更加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共享更加便捷,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5劳动力的共享

我国一直是廉价劳动力大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上升,社会条件不断进步,城乡距离的进一步拉大,农村的廉价劳动力现象将一去不复返。而且很多农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劳动力是农业生产工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目前劳动力缺失、劳动比例失衡现象严重。目前仍以小农生产为主的方式严重限制了劳动力流动,通过共享平台,可以做到家庭劳动力的有效利用,解决劳动比例失衡,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来调整务农、务工的工作时长,充分利用生产力。

2荆州共享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现有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共享农业新兴发展业态

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依托互联网存在的,互联网经济不同于实体经济,它的跨地域、跨行业的特点明显,由此带来的是现有政策法规很难与共享农业发展相匹配。一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和责任人的法律地位和责任界定模糊不清,易造成行业混乱;二是平台的行业划分、雇佣关系,平台税收等难以明确规定。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由此带来的行业混乱和责任不明,给政策法规的制定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可避免就会出现一些政策法规触及不到的地方,从而为共享平台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2农业共享平台数据获取困难

共享农业的发展动力仍然是大量的共享数据。农业作为相对弱质的产业,随着气候变化较为明显,尤其要注重实践性和科学性。因此,农业共享的平台数据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事实上,很多重要数据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平台公布的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也有待实践来检验。对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对数据的甄别能力弱;对平台来说,数据整理和维护也是需要剧的成本。由此可见,数据的共享面临着重重困难。

2.3共享农业监管和信用体系亟待健全

共享农业是信息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产物,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业态,新生事物必然在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以及出现一些行业监管问题。新兴行业鱼龙混杂,市场准入条件不够完善,难以规范和监督市场参与者的各种行为。而且,谁来作为监管者仍然难以确定,最终政府不得不出面,无形增加了监管的隐成本。制定一套适用的监管机制需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另外,新兴行业的崛起,带来的又一个问题是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量巨大,如何甄别这些信息得到有用信息,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4缺乏共享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共享农业是一个新生儿,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很成熟的体制机制,尤其是保障机制。不同于传统的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各种机制已经趋成熟,而共享农业首先在地域上不受限制,其次是在行业上不受限制,以农业为基础,融合了加工业、物流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多个行业。因此,相比于传统行业,在行业管理、行业发展保障、劳动关系等各方面都要及时进行调整,以维护该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些机制体制的建立时间比起行业崛起速度慢了很多。

3荆州共享农业发展的建议

3.1政府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法律法规

共享农业发展模式下,平台企业、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都会大幅度增加,需要政府更加开放的治理环境。敢于放权,让农民与企业、市场之间走得更近,使得市场中的利益体相互促进和监督,形成良性循环。但同时,也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建设,明确企业责任,划定责任界限,明确共享农业法律界限,规范共享农业市场化发展,避免市场混乱。

3.2建设共享农业协会,共享农业信息

类似农业合作社,建立共享农业行业协会,一方面企业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交换市场信息,能及时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联合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竞争成本,共同维护共享信息的整合,信息搜集范围和完整性也能得到有效加强,进而有利于市场均衡发展,更加明确共享农业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农民可以从行业协会得到更为全面和可靠的信息,形成双向互补共赢,实现共享农业健康发展。

3.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共享农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互联网平台与信息搜集整理部门的信息对接,规范信息管理,严格审核平台消费者资格,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的目的。一是打破信息交换壁垒,消除信息不对称,加强消费者、企业平台、政府部门有效信息的流动。二是政府等公共部门的相关信用数据在合理化处理后对平台和消费者公开,以便于对共享农业参与者身份的审核,并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16-02

一、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源起

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建设5 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有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现2 659门国家精品课即使全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和2015年还有近2 500门课程可以跻身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课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

目前,黑龙江高校精品课建设在全国仍处于平均线以下水平,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 659门中,黑龙江省仅有76门,占全国的3%。特别是在农林经济管理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农林经济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处于空白,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优秀农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东北农业大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农业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而且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热情,对实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这门课程对其他涉农专业学生的作用也很突出,有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计划和学时数的限制,学校只将农业经济学课程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为必修课,在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设为选修课,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下“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经济学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使农业经济学课程完成以教师为服务对象,到以高校学生与教师为服务对象并兼顾社会学习者的转变。不仅可以鼓励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还可以借助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资源,涉农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农业经济学课程,通过习题训练等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作为社会学习者的农户、农业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资源了解一些相关应用知识,如农产品期货买卖、农业合作社等,使课程特色鲜明、实用性更强,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

二、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资源

全程教学录像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指标,教学录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载体,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录像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教学录像要按教学单元录制,声音和画面要同步,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采用mp4格式。目前农业经济学18个教学单元,在课程教学录像内容方面,应注重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系统化,同时,面向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把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加入讲课内容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增加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内容,尽可能使用实际数据和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如结合黑龙江省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涉农部分,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专业期刊、专业网站,鼓励学生阅读学术专著,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并注意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以及尚无定论有待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具有理论前沿性的观点,以打破学生过去长期形成的唯一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善于发现新问题,使其创造性潜能尽量地发挥出来。

(二)修改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辅助材料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教材的要求是选用国内或国际一流同类院校的经典教材或规划教材,目前,与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教材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作为农业院校经济管理学院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农业经济学教材建设明显相对滞后。现在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3部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内容更新慢,侧重于某些农业经济问题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总结,缺乏从经济学视角解释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等问题,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对教材要进行修改完善,在已有规划教材基础上加入两部分内容,使农业经济学授课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即用经济学基础知识解释农业经济问题,一部分为介绍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最后一部分以专题的形式讨论农业经济基本理论。

教学辅助材料内容涵盖课程的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课程指导、电子教材、作业习题、试题库、典型案例,重点难点、前沿专题等内容,以学生阅读为对象,这些内容具有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和易用性等特征,结合课程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

(三)创建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网上互动

通过创建农业经济学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络互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而是以其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可能。农业经济学网络资源系统应包括以下活动: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师生交流、信息公告,在线批阅、后台管理等功能。主讲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上传、下载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多方位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建立教学网络互动动系统,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把课堂延伸到互动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答疑。由于交流信息的公开,可以避免问题的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此外,由于网络的特性,师生不受空间的限制,在时间分配上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在农业经济学网站中设置信息公告部分,用于及时向学生传递课程信息,如交作业的时间、考试的时间和地点、课程安排的调整等信息。通过教学网络互动系统,学生可及时地将作业上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批阅,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节约师生信息传递的时间。

(四)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考评

为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引导学生适应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将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创新。由现在单一闭卷笔试模式转变为多元化考试模式,分散成绩的构成,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努力探索口试、案例分析、实践报告、论文、闭卷、开卷、半开卷、问题情境等多种考试形式,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三、 结束语

通过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更新和优化教学资源。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对能反映现有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进行更新和优化,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和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二是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更新完善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是丰富和完善的教学内容。经过建设,形成能够涵盖农业经济学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特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四是融入最新的实践教学成果。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断更新,融入最新的教学成果,前沿、热点问题等内容,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2011.10.

篇3

(一)变量检验

将CD生产函数转化为线性模型,能够有效抵消时间序列数据自身的差异性和异方差,使数据更加平滑;同时凸显参数估计意义,使估计结果更准确。被解释变量和部分解释变量均为增长趋势,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数据属于非平稳,因此要对数据进行ADF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t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各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各变量一阶差分后的t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后的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的序列。同时,也表明解释变量即各类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至此,模型已经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

(二)模型确定

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输入新疆1998-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算。拟合优度可决系数显著,说明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业经济增长模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较好;DW值=1.635179,基本接近于2,而且变量转换为平稳的数据。因此,该模型是稳定而可靠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村公共产品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变化状况。

二、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对新疆1998年—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在文章研究的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素中,农用机械动力的影响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随后是化肥使用、农田水利和农村电力。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直接促使农业经济增长,实质是反映农业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已不能真实反映农村从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当前新疆农村地区受高水平教育的人员的净流出,导致农村智力水平有效实际供给严重不足。

篇4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乡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五年来取得成效

塔里木乡辖7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709人。我乡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五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地区、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五年来塔里木乡社会各项经济总收入从4255万元增加至7360万元,增长310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3070元增加至4975.5元,增长1905.5元。由2000年棉花总产不足10万担到2005年棉花总产18.5万担,总产增加了8.5万担。因有丰富的优质棉花资源,我乡先后引进四家有实力的棉花加工收购企业。2005年乡政府聘请技术人员,对农民种植红柳、大芸的技术进行培训,并由乡政府出台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红柳、大芸。2005年种植200亩已试种成功。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五年来全乡累计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10余万元,修建防渗渠11.5公里,投资140余万元修建扬水站两座。新开挖墩阔坦、克里也特、央塔克巴什、娜格尔汗、仓塔木村等渠道共计24公里,农田水利网络建设基本形成;2005年开挖渠道18公里,缓解了全乡用水紧张矛盾;排碱渠清淤方面,2004年至2005年完成了20公里的清淤任务。帕曼水库出水口到分水闸的8.5公里的防渗工程已完工,拜什托格拉克、仓塔木、克里也特、央塔克巴什村引水渠防渗工程已完成勘测任务;防病改水方面,历年来共解决了871户农牧民饮水难的问题。其格格热木村、墩阔坦村的输送自来水管道正在新建加压泵,两村农户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即将得到解决。

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草场面积相对减少,牲畜数量逐年增加,各种疫病较多的情况下,乡党委始终把对草场改良、绒山羊品种改良、防疫工作等作为畜牧业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提高牲畜的数量和质量。牲畜存栏数由2001年的59700头只增加到2005年的73586头只,出栏数由27200头只增加到32614头(只)。五年来共防疫牲畜1553150头只,绒山羊改良完成63060只,绵羊改良完成8238只,引进种公山羊577只、卡尔库尔公羊30只,建成绒山羊养殖示范村一个。每年有计划的引洪改良草场,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争取了有机山羊肉的产品认证,拓宽了农牧民增收的渠道。

在植树造林工作中,乡党委始终把“生态立乡”作为全乡绿化工作的重要目标。克服春季缺水、地下水位高、盐碱化程度重、栽树成活率较低的困难,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五年来共完成植树造林650亩,栽植树苗319175株。参加全县新沙公路上的义务植树造林劳动,也多次受到好评。五年共平整乡村道路两旁林带48公里,并修建了配套的灌水渠道和桥涵,为今后林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五年来,乡党委在农牧民中加强宣传,同时以本乡农民破坏林木,受到严肃处理的事件作为警示教育,目前全乡农牧民对自然林的保护、防火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农机数量迅猛增加,作业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乡共有各类拖拉机536台,2005年达到777台,其中大型拖拉机95台、小型拖拉机682台,各种大、中、小型农机具942台,促使春播耕种的速度和质量的逐年提升。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在国家政策和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乡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目前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已经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三)实现人均收入10000元

我乡现有耕地7.5万亩,在今后五年内将结合退耕还林、改造低产田和节水灌溉等措施,退出1万亩(主要是用水过多、隔壁滩散零耕地和不利于改造的地产田)用于扩大我乡大芸种植面积和发展酸枣种植20亩试种,依此逐年增长,实现农牧民多方面增收。保持的6.5万亩耕地,进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依此节约用水、提高产量、节约成本。按我乡4700多人算人均可占耕地14亩以上,每亩可创收1000元以上。畜牧业是我乡第二支柱产业,目前占全乡GDP总量的13%,今后五年将结合有机山羊肉的品牌效益,将绒山羊殖基地规模化,充分发挥绒山羊协会作用,提高山羊肉、羊绒的质量,此例增长潜力将达到20-25%,人均可创收2000元左右。另外我乡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创收,也将为农民创收10%,1000元左右,今后五年可以实现10000元以上目标。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是我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三是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四是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乡村两级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但财政“缺口”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发展思路和今后五年的目标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塔里木乡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乡村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乡村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乡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利。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主要措施

(一)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目前主要结合抗震安居工程和村庄整治建设,把各村抗震房工程全面实行集中联片,合理规划,逐步推进,实现村庄城镇化建设目标。2006年我乡将墩阔坦村列为村庄集中整治示范点,村庄整体搬迁户47户,以此以点带面,到2008年我乡完全实现1000户抗震房标准建设,同时达到水、电、路、电视电话、广播五通的要求,实现新农村建设。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走优棉强畜的发展思路

1、加快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积极发挥我乡棉花的生产优势,加快速度把我乡建成沙雅县优质棉生产基地。我们继续坚持“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科学投入,主攻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针,通过落实带状高密度栽培技术,健全棉花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程机械化程度,把棉田稳定在6.5万亩以内,实行标准化管理,同时退出部分把低产田、戈壁滩零散用水过多土地,进行退耕还林和发展大芸产业。以塔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加大水库抢险加固、渠道防渗、节水、土地平整等的建设力度,改善水利设施薄弱的状况,使我乡棉花亩产达到135公斤以上,总产在19万担以上。

2、真正将我乡建成绒山羊、卡拉库尔羊养殖基地

以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坚持扶优扶强、挖掘内潜的方针,从加大品种改良、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畜产品质量入手,建立和完善绿色有机畜产品的标准体系,扶持我乡养殖大户上规模、上档次,每年有计划的采取引洪灌溉的方式改良天然草场。发挥绒山羊养殖基地和绒山羊协会的作用,规范对基地和协会的管理,解决农牧民一家一户进市场难的问题。将牲畜载畜量控制在7.5万头只以内,绒山羊为6万只,产绒量由目前平均产绒量190克提高到300克以上,加快绒山羊人工配种和淘汰整群工作,实现基地化、规模化管理。

3、林业发展方面

主要是加强自然胡杨林的生态保护,通过乡林管站加大对林业和草原的监管力度,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草原不受破坏。同时加紧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任务,通过每年每人5棵成活率任务,主要种植胡杨、沙枣等抗旱抗碱树木,使2010面全面实现乡村道路绿化率。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塔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对拜什托格拉克、库木库勒、仓塔木、克力也特、央塔克巴什五个行政村的水渠防渗建设,以便完善我乡总排清淤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各村主要条田都有支排。完成对帕满水库和艾莱克水库的除险加固;在艾莱克水库出水口修建混凝土三孔闸一座,疏通和改善吉格达拉西渠道;维修文化渠进水口;对防洪险段提前加固除险;以草原站至塔里木乡道路建设为契机,扩建乡街道;积极争取沙雅县塔里木乡到库车塔里木乡道路建设项目;利用农网改造项目,争取乡机关居民点和各村抗震安居小区更新、架设输电线路;加大农村防病改水工作力度,解决乡机关居民点自来水管道工程,重点解决部分村农户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

2、坚持“生态立乡”战略,打造绿色塔里木

我乡是原始胡杨林保村较为完好的乡域之一,加强对天然林重点区域的保护一直是我乡“生态立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胡杨林的保护,积极推进建设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扩大人工造林面积。二是以完善农林网、道路两侧绿化为重点,兼顾农区灌木林的恢复和发展积极开展乡镇街道绿化建设,发展庭院绿化,提高绿地覆盖面积。三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严禁过渡放牧、乱开垦草场和草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利用。

3、积极打造有机产品品牌

充分发挥我乡的资源优势,有重点地抓好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和认证后的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根本上增强我乡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深加工、储藏等方面要多谋求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我乡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集体、私人等≿包自然水域,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引进有机羊肉的真空包装,大力扶持“风味羊肉干、水产品”等项目的深加工企业,扩大视野、寻找商机,努力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要充分利用我乡独特气候条件,在现有种植红柳、接种大芸成功的基础上,扩大红柳、大芸种植面积。适当增加塔里木甜瓜种植面积,以标准化生产、节约化经营的方式,提高单产和品质,逐步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4、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培育发展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我乡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自然原始胡杨林、艾吉娜墓、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沙漠等自然资源为依托,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艾吉娜墓考古旅游风景区、艺术科考观光区,自然原始胡杨林观光区和塔里木河漂流项目。鼓励多方力量,并调动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加快旅游区的路、电、水、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的建设速度。

(四)做好清财、理财、生财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在清理整顿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和草场承包制度,把土地作为经营性资产加以运作。健全完善村两委班子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精简村干部,着眼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培训农牧民上下工夫,加强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广泛开展修理、餐饮、服务、农机、建筑等适合农村情况的专业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从事餐饮、修理、运输、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深入“村财乡管县监督”的理财模式,建立合同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把规范村财务公开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来抓,在清财、理财、生财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各项公开制度

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出台了《塔里木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乡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篇5

1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水利工程建设,健全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各种各样的粮食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有足够的水资源进行灌溉,国家统一修建水利工程,有利于降低广大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的成本,防止农民在开渠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帮助他们避免了自己开渠灌溉的麻烦,降低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成本;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中生物的多样,而且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国家中的水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的河势,改变农业灌溉的水质和水温,使其变得更加有利于自然灌溉。健全的水利工程更有利于为各种鸟类和水禽类提供更好的栖息地,提供更好的避难所,而各种鸟类又是许许多多农业害虫的天敌,进而更好地保证农业生物链的正常运行,而这则有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进而实现农业的绿色生产,更有利于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部分环保技术措施有利于各种动物的快速成长,有利于各种植物的快速生长,从而有利于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大大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2防止农业生产遭受洪涝灾害

作为产生农业生产研究人士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我们都知道农业生产最怕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力巨大,而国家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措施,不断建立比较完善的防洪体系,而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各种措施都这些有利于防止农业生产遭受大型的洪涝灾害,在枯水期或干旱季节的时候,水库可以放水为农业提供充足的灌溉水,防止大片农作物枯死;而在洪水期或将于充沛的季节,水库可以贮蓄多余的雨水并对洪水进行拦截,以更好地防止降水过多或洪水泛滥而淹没大片田地,造成农业破坏,同时贮蓄在水库的水更有利于在旱季的时候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更有利于保证广大农村地区的安全。

3有利于提高粮食的产量,实现粮食生产的多样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要求更高,在粮食方面也要求五谷杂粮都要吃,在蔬菜方面也要求进行绿色生产和多样化生产,以保证身体的健康,而这无形中要求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要求农业生产的高产量,而作为促进农业生产高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利建设便显得更为重要,不断加强水利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防止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水利基础的保障,为各种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改变广大农民群众靠天吃饭的消极现象,提高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多样化。

4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来源

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的发展会带动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水利工程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短暂的时间性的就业,增加他们的额外经济来源,而这不仅有利于自己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使他们有更多的资金来投资于自己的农村生产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各种农业生产工具,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而粮食产量的提高又再一次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经济来源,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其余的则用于农业生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