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常见的德育原则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常见的德育原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常见的德育原则

篇1

体育产业市场是由体育产业所形成的以体育商品和劳务价值供给和需求及互相作用实现的商品流通总和。体育产业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个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是指根据政府法令或法规,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活动。根据我国市场监督管理体制,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认定体育产业市场主体资格,对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客体进出市场及交易行为进行监管,推进体育产业市场规则的完善,保护体育消费者和体育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竞争有序的体育产业市场环境。研究以直接为行政决策服务为出发点,根据现代市场监督管理学的理论,针对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建设中的实际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综合性探讨,提出了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以及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保证措施。

1我国现行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本就不很完善、并且潜伏矛盾的现行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更加不适应新形势和加入WTO后的要求。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设置的体育市场监督机构多、规模庞大,分工不明、权限模糊,而这些问题所引发的弊端就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权责不明、争权夺利、政出多门、机构臃肿、效率不高。而这些问题不只存在于部门之间,就是在同一个部门的内设机构中也有类似情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与我国正处于改革的过渡时期有关。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体育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体育产业市场的作用日益明显和强化,良性市场秩序的维护更是迫在眉睫。因此,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体育产业市场监管的职能有所扩大和加强,体育产业市场监管的任务也更加繁重,于是,因事设岗造就了众多的管理部门和机构。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和机构一旦设立,根据“帕金森”定律,就有天然扩张的倾向,不断膨胀已有的规模,而与此同时,在过渡时期,上下管理体系、平级管理协作体系又没有完全理顺,加剧了机构之间协调的难度。其次,这些问题的成因还有某些特殊因素:(1)监管职能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与权力分配密切相关。从深层次来讲,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分工中带有一定权力分配的色彩,也就是说管理权的大小与部门的权力、地位、重要性紧密交织在一起。因此众多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管部门、机构不仅争相设立,而且尽力争取一份在市场活动中“说了算”的权力,权力的大小、多少甚至可能成为“寻租”的基础,部分官员、部分机构将其作为权钱交易的有力支撑;(2)监管职权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与经济收益紧密相联。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国家行政体系的部分,是非盈利性组织,但它以占有资源为条件,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开展管理活动,以顺利履行其职责,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国家采取财政拨款的形式解决体育产业市场监管部门的经费来源,但它并不能解决大量的办案经费和更多的福利问题。由此,就出现了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责与收取费用等经济利益紧密相联的现象,造成监管部门之间争权夺利,或是各自增设“创收”机构,这一来可以解决经费紧张问题,二来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利益,避免因“寻租”带来的违纪风险。(3)监管职权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与解决“饭碗”问题相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不仅困扰着社会,也会反映到政府机构就业岗位的安排上来。政府机构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成了消化就业人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转轨时期,政府维护体育产业市场秩序职能在加强,任务也更重,但监管经验、手段、装备等都明显不足,所以大量的人员涌入市场监管领域,相应地,部门的存在及岗位的设置也就与饭碗挂上钩,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劳动力安置处。而与人员膨胀相伴随的是执法人员素质的低下,直接导致市场监管工作效率的低下,监管成本的提高和编制的增加。(4)监管职权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与“对口”的做法有关,对口原则是我国借鉴原苏联的做法,是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计划实施的组织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对口原则依然被延续下来,上级设置什么机构,下级也被要求“对口”设置相应机构。这种“对口”做法仅是从主管部门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市场需要出发,“对口”扩大了政府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数目,同时又使市场监管权力、各种监管行为各自为政,该集中的没有集中,不该集中的却集中不少,造成监管效率降低和官僚作风泛滥。

2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管体制的原则与相关因素

2•1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管体制的原则

2•1•1统一原则对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督管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它着眼于培育体育产业市场,维护体育产业市场秩序,以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使体育商品的生产经营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自由地交换流通。统一体育产业市场在外延上覆盖全社会,在内涵上自由地流通,在方式上规则统一,在制度上开放竞争有序。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要求决定了体育产业市场监管部门也必须要以统一为原则,不仅要有统一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管机构,而且要制定统一的规则,真正形成集中统一的监管秩序。另外,统一原则也是为减少部门摩擦和内耗,提高监管效率而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4]。

2•1•2权威原则体育行政部门具有代表国家管理体育事业的权力,这一点在《体育法》中有明确规定,因此若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与制约措施,体育产业市场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局面,损害体育消费者、体育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5]。尤其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体育产业市场发育还十分滞后,远未达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市场中还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如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投机钻营等[6]。因此,体育产业市场监管机构必须强化自身的威慑力,既要有集中统一的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权力,还要有强硬的制衡措施,能够切实起到打击体育产业市场不法势力、维护体育产业市场秩序的“经济警察”的作用。

2•1•3高效原则高效原则的实质是适应体育产业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要求。从其内涵上看,它包括外部高效和内部高效两方面。外部高效意味着体育产业市场监管组织机构,可以准确迅速地在各种产业市场构成中发现不稳定因素并且能够及时地解决和处理,防止危害进一步产生和扩大。内部高效则是指在体育管理组织结构上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和监管效率。整个体育监管组织体系要有合理的上下层次、恰当的控制幅度、简短的工作流程,体系内部既有分工和授权,又有协调和使用。从高效原则外延上看,它也要求体育产业市场监管组织体系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个体系能够时刻和其所处的环境发生信息等要素的互换,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伴随市场的成长而成长,做到与所监管的体育产业市场达到双向促进的协同发展。

2•2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管体制的相关因素

2•2•1市场的特点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体育产业市场以及市场的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体育产业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扩充。除传统的体育商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要素市场等有形市场外,伴随着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新的无形体育产业市场、虚拟体育产业市场也开始产生,各种体育产业市场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其次是在各种体育产业市场环境中,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行为、竞争行为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市场中,体育产业市场客体和市场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就要求逐步提高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专业知识含量,实现管理手段及执法手段的专业化和技术化。

2•2•2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经济安全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状况、调控能力等经济要素在受到外来的或本国经济体系内在的某个风险要素的冲击时,仍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能力。体育产业市场监管职责之一是防范外来因素及内生异化变量对本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冲击,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它要能够在国门设立一道屏障,进行有效的进出境的检查。其次,在国内体育产业市场监管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御经济风险、加强对体育产业市场抗风险能力的作用,如对体育产品交易行为的监测,对外资投向、规模的控制等。

2•2•3改革的进展体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一切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活动均须有法律的根据才能受法律保护。而要制定良好的体育产业市场法律法规又不能脱离现实的体育市场经济这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体育市场经济决定了立法的市场导向,因为“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体育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对于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要借机构改革契机对现有体制做一番大的调整,但又必须考虑到现行部门和机构设置,要与改革的进程、现实的客观情况相适应,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工商、物价、技术监督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2)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3)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与市场的关系;(4)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与市场自律的关系。

2•2•4市场监管职能作用的界定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保证体育产业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维护良性的体育产业市场秩序,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加强和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立,必须与整个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相一致,在模式建构时要通盘考虑、全局把握,防止单个部门与整体建设脱节现象的发生。

3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构想

在综合考虑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所要遵循的原则及现实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如下:

3•1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设置框架及权限划分体育产业市场是一个复合体。从它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讲,建议机构统一与分设机构相结合。体育消费品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众多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体育产业市场在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从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讲,体育消费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资料市场拟成立以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主体的统一机构,归并技术监督、物价、医药、文化、出版等部门,其具体职责是:(1)对体育产业市场主体进出市场的资格进行确认;(2)保证体育消费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上的交易客体的合法性;(3)保持正当的体育产业市场交易行为,促进竞争,查处并惩罚不正当经营行为;(4)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5)推动体育产业市场规则的完善,理顺其各自内部的管理体系,保证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效力的发挥。与此同时,无论是在体育商品市场,还是在体育要素市场,都需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行业管理的自律监管行为,做到政府机构的统一管理与市场自律相结合,拓展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上述各种监督管理组织都是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其最终目标都是通过推行公正健全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体育产业市场有效率、公平及公开。因此,各种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组织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但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既有主角,又有配角。只有这样,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效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2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名称和隶属关系体育产业市场作为精神和服务产品为主的行业特色鲜明的特殊市场,我国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国务院确定的国家体育总局“三定”(定职、定编、定岗)方案,对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和产业发展方面的职能作了明确的规定。统一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可以考虑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它直属于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自身实行垂直管理,设立“中央—地方—基层”3个层次的监管体系。除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外,各级地方政府不得干预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独立活动(图略)体育产业要素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是在国家集中监管基础上的分设,同样施行垂直管理的3级监督管理体系,以保证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超脱性,排除各种人为的干扰因素。各类体育行业协会和行业体育组织是体育产业市场行业监督管理的组成部分,与政府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是指导监督、联系合作的关系。

3•3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内设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集中统一地监管体育产业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其内设机构必须要与职责相适应,建议设立如下主要职能机构:(1)体育产业市场注册局,对体育产业市场主体进出市场进行资格认定;(2)体育产业市场规范监督局,对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提品和服务的标准、质量、计量、价格等进行监督管理;(3)体育产业市场公平交易局,对体育产业市场进行监督,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4)体育产业消费者保护局(或协会),保护体育产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5)体育产业市场规则建设局,建立健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制法规,对有关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法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内设机构模式。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主要内设机构

4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措施

4•1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作用目前,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日益重视,以及北京申奥成功和我国加入WTO,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综观世界各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可知,没有有利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就没有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提出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是国家体育产业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领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统一市场,其外延和内涵已远非单纯的体育消费品的市场所能涵盖。其次,必须重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监督管理体育产业市场的经济活动。再次,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行为作为国家的行政行为,是为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并且维护其公正性和权威性。所以,在建立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时,国家必须在财政上予以保证。

4•2提高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队伍的素质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使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增强,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必须改变过去应急、蜻蜓点水式的短期培训方式,注重对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人员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提高内在的管理水平与执法能力。另外,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应开设与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相关的课程和专业,设立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学位点,加速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充实优秀人才到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队伍中来。

4•3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将竞争引入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更多地遵循体育产业市场运行规律,是为了减少作风,增强其对外反应的灵敏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中来,就可以使监督管理行为同样注重革新、注重效率,并且能使一批富有干劲和创新意识的监督管理人才崭露头角,重现行政体制的活力。而监督管理效率的提高又将有效避免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规模的再度膨胀和人员的重新增加,增强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篇2

摘要 目的 稿件退修是医学论文写作的重要步骤之一,是编辑人员根据论文实际情况,参考有关专家审稿意见及具体要求,帮助作者对原稿进行系统、全面的修改、补充,力争使稿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刊出要求。结果 对作者来说,见到编辑部寄来的退修通知,即意味着自己的论文有被刊出的希望。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退修稿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论文能否被刊出。

关键词 医学论文;退修原则;退修的目的;修改过程

1 退修的目的

退修是编辑部对那些从内容、结构、文字表达及编写格式等基本符合刊用要求,但有些地方仍需修改、补充的论文,在参考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责任编辑把稿件中的主要问题清理出来提出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与作者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共同提高论文质量的一种方法。退修既是编辑对论文进行初步加工的过程,也是一项必须有作者亲自完成的工作。其目的是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并使其内容更符合所投刊物的办刊宗旨。要求作者在修改过程中补充遗漏的内容,改正文中不足,以最少的篇幅容纳最多的信息,为论文的顺利发表创造条件。[1-3]

2 修改方法

2 1 认真研读退修函 退修函是编辑人员参考专家意见并针对稿件中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向作者提出的修改意见,如论文在科研设计、资料方法等方向存在哪些不足,建议如何修改,以及文中哪些部分需加以补充,哪些部分需加以删减等。作者对编辑人员提出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对于其中的正确意见,应虚心接受,并在文中作相应修改。对于不能接受的意见,应在复信中说明情况与理由。

在退修稿件时,编辑部多在稿件上附一张“通知单”将刊物在编排格式、计量单位、图表设计、参考文献等方面的要求及修回期限以书面形式通知作者。为作者修改稿件提供指导。作者应针对“退修注意事项”的内容,逐条核对修改论文。

2 2 认真参考稿旁意见 许多审稿者都有用铅笔在稿件上进行审修的习惯,往往在审读稿件的同时,将所提问题和修改意见标注于稿旁,以帮助作者更具体地了解自己所需修改的内容。对于文中存在的一些错别字、不正确的英文缩写、不规范的计量单位、可删除的图表和句子等,也往往被"顺便"改正或删除。在退修前,编辑人员往往对论文进行初加工,以使修回稿基本达到“齐、清、定”的发稿要求。对稿旁意见的理解、领会程度,关系到退修工作的成败。[3]

当作者对于一些被编辑仍改或删除的内容有不同意见时,应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当确认论文内容无误或有关内容不宜删改时,应坚持个人意见,并在复信中说明原因,以保证论文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 3 逐层修改 医学论文一般包括文题、署名、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修改时应参考退修注意事项等逐层修改,力求一次退修成功,达到“齐、清、定、”的发稿要求。

2 3 1 题目 题目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具体确切,恰如其分地概括全文内容,且须文字简练,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使论文具有吸引力 题目须明确论文的研究对象。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论文题目是否与内容相符,有无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②题目是否具体确切,有无过于笼统、题意不明的弊病;③题目是否简明精炼,题目是否超过20个字;④题目中是否出现不常用的缩略语及代号、公式;⑤副标题是否用破折号与主标题分开;⑥勿使用疑问句;⑦题目中使用的各种概念是否统一。有无将不同概念并列在一起。修改时可针对上述问题,对标题加以完善。

2 3 2 署名 署名是拥有著作权的凭据,也是作者的荣誉。作者应为课题的构思和设计者,对资料进行收集,对其重要学术内容作过重大修改的人员,阅读过论文全文并同意发表者。署名排列顺序应对研究工作贡献大小及承担工作的多少而排序。

修改论文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署名排列顺序有无改变;②作者姓名书写有无错误;③对投稿后去世的作者姓名是否加了黑框;④作者人数有无增加;⑤外单位合作者姓名上是否按刊物规定标注符号。

2 3 3 工作单位 为方便联系作者应注明工作单位全称及所在地邮编。一般可按下列几种式书写单位名称:①某省(或自治区)某市某区某医院;③某省某县某医院;④某省某县某乡卫生院(或村卫生事);⑤某部(委)医院;⑥某医学院附属某医院;⑦某部队医院(或卫生队)。书写单位是应力求完整、准确,标注的邮政编码亦应正确无误。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工作单位名称是否完整,有无简称等不规范写法;②单位名称更改时,是否予以更正;③邮编是否是六位数,数字有无错误④外单位合作者或已毕业研究生的工作单位是否按规定著录。[4-5]

2 3 4 摘要 摘要是对论著内容精确、扼要的表达,是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简短明确,以200~300字为宜,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播与原文相同的信息,且不加注释与说明。包括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结构式摘要等。

修改论文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摘要是否概括了论文的内容;②是否有在医学领域中已成为常识而不需列入摘要的内容;③摘要是否仅简单重复了论文标题中的内容;④摘要中是否有论文正文中没有的内容⑤摘要中使用的名词术语是否规范,有无已被淘汰的医学名词或非医学用语等不规范词语;⑥语言是否精炼,长短是否合适;⑦摘要中有无用“笔者”、“我们”、“我院”、“本人”、“作者”、“我科”等词语陈述主语;⑧摘要中有无读者不熟悉的缩写、简称、代号或图表、公式、化学结构式及参考文献等内容;⑨摘要中有无主观推论或摸棱两可的结论;⑩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否完整。部分刊物要求附英文摘要,对英文摘要除应注意上述问题外,还应注意翻译是否正确,且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2 3 5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筛选出来,确切反映论文中心内容,具有专指性及代表性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应正确反映论文中心内容,在问题中的出现率应超过85%,在摘要中的出现率应超过90%,且不需与副主题词组配。

修改是应核查下列内容:①关键词数量是否(超过8个)。或过少(少与3个);②是否将无特定意义的副主题作为关键词使用;③是否选用了冠词、介词、连词、代词、情态动词及其些无收录和检索意义的副词、形容词和名词等;④有无未被公认的缩略语;⑤有无化学分子式;⑥有无句子或句子成分。

2 3 6 引言 引言可使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课题的概括、价值和意义,通过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的历史背景、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的动机、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等,起到提纲的作用。

修改引言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是否与摘要肋条,或成为其注释;②是否不恰当的涉及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等内容;③是否言简意、开门见山,有无篇幅过长(超过200字)等问题;④评价是否恰如其分,实事求是,能否正确对待前人与同行的成绩与教训;⑤有无“首次报道”、“未见报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等提法,是否有确切的资料为依据;⑥有无对公知内容的详述和对一般性方法的介绍等。

2 3 7 材料与方法 材料和方法是医学科研的基本条件和手段,是判断论文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主要依据。

修改是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列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等材料是否完整;还有哪些内容须补充;②诊断、疗效标准是否完整、正确;③试验动物选择标准及动物的名称、种系、品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材料是否完整;④药品和试剂的成分、计量、配制方法及提供者等材料是否完整;⑤分组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是否介绍清楚;⑥是否作过均衡性检验;⑦是否使用了主观指标或无特异性的和敏感性差的指标;⑧技术方法有无创新性,是否还有缺陷;⑨作者首创的方法是否介绍清楚,以便他人重复验证。

2 3 8 结果 结果是论文赖以产生的依据,应准确无误、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文字简练、条理清楚。

修改时应注意下列内容:①是否核实了原始纪录;②对预料之外的结果是否如实反映;③是否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结果;④数据是否经过统计学处理;⑤对数据计算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可靠;⑥图、表是否恰当,有无正文重复,自明性是否较强,表格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正确,表格长短是否恰当;⑦线条图绘制是否合乎要求,线条是否光洁,图注是否简明扼要;⑧照片主题、反差、清晰度是否得当,显微照片是否标明放大倍数;⑨计量单位是否正确,有无被废除的计量单位,书写是否合乎要求,有无将国际符号与中文符号混用,组合单位中的斜线是否多余1条;⑩文字是否简练,是否有不必要的解释和议论等。

2 3 9 讨论 讨论事实作者对实验研究结果的思考和分析,以揭示事物间的内部联系与发展规律。

修改时应注意下列内容:①是否针对研究目的,阐明了研究结果及其结论的理论意义、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②是否与国内外有关课题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与原因,并提出个人观点和见解,突出本研究的创新性;③是否实事求是的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④是否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⑤是否突出主题,着重论述了新发现;⑥论证方法是否有说服力;推论是否客观;⑦有无以“综述”代替讨论的现象,有无材料罗裂,而缺乏自己观点的现象;⑧讨论是否与结果重复;⑨结论是否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措辞是否客观。

2 3 10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研究及写作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单位或个人表示谢意的一种方式,是对他人贡献及其责任的肯定。致谢对象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过指导意见和有关材料者,或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对论文进行的单位和个人,切忌借明家抬高自己身价或使论文顺利通过审查关。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致谢是否诚恳且有分寸;②致谢对象是否有遗漏;③是否征得了被致谢者的同意。

2 3 1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代表了科学工作的严肃性,又精炼了文字,也为进一步检索提供了方便。

修改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是否亲自阅读过这些文献,有无断章取义或遗漏;②是否有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有无内部资料等读者无法阅读的资料;③有无"参加文献从略"的写法;④引用数量是否合适,有无引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⑤文献书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有著录项目不全或誉写错误;⑥文中是否标引了文献序号;标引是否正确;⑦文献排序是否正确;⑧文献是否为近几年的资料,有无陈旧过时或众所周知的内容;⑨参考文献是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是否正确。[6-7]

2 4 寄回前的最后核实 将稿件寄回编辑部之前,应认真通读全文,核实有无缺字,语法修辞有无不当之处,是否附单位介绍信等,力求使论文“尽善尽美”。寄回应将原稿与编辑部的退函与修回稿寄回,以供责任编辑逐项审核。对文中无法修改、补充的内容,应以书写形式向编辑部说明情况,切勿凭空捏造、弄虚作假。对用电脑录入排印的手稿,应对照手写稿加以核对,以防录入时产生新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冷怀明,刘红娥,汪勤俭 医学期刊论文中表注的不规范表达及其修改,编辑学报,2005,17(1)25-26

[2] 任延刚,高森,夏志平,等 医学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的科学性问题,编辑学报,2005,17(1)37-39

[3] 岳 杜绝一稿多投加强发表费和审稿费,实用新医学杂志,2006,7(5)394-395

[4] 叶石丁 介绍英国《自然》杂志 编辑学报,1989,1(2):111-113

[5] 潘文奎 略议护理文稿落选因由及其改进方法 中国护理杂志,1992,27(4)185-187

篇3

关键词:纵深防御;事故预防;事故缓解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75—01



一、纵深防御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纵深防御(defense—in—depth)是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电厂安全基本原则》中提出的最主要的原则。核电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采用纵深防御原则,从设备上和措施上提供多层次的重叠保护,确保反应堆的功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燃料组件能得到充分冷却,放射性物质能有效地包容起来不发生泄漏。纵深防御原则包括从管理机构和程序上多重设防,从设备和系统的多重屏障来防止设备失效和人因失误造成的放射性向环境释放。

二、我国火电建设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当前我国火电建设施工现场的主力机型将是300MW、600MW、1000 MW等机组。300 MW以下机组由于容量低、能耗高将逐渐被市场淘汰。火电机组朝着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各种新的工艺和装备在建设中将得到广泛运用,建设工期也进一步的缩短,二台600MW机组从开工建设到完成168小时试运仅仅大约需要20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带来明显变化的同时安全工作确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更高的考验,电建施工现场是一个露天、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临时设施多、作业面变化大、人员集中的生产场所。由于“产品”固定,作业环境多变,人、机流动性大,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易发性的作业场所,仍属高风险行业。自从厂网分家后,我国的电建企业率先进入了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从近年的情况来看,随着新能源的迅猛发展,传统火电建设任务却同比进展缓慢,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将是电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砝码,只有将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电建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纵深防御原则在火电建设企业的应用

(一)纵深防御第一层次防御的目的是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和系统故障,作为火电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第一层次防御的工作就是建立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预防事故的发生。电建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多工种作业的群体,健全完善施工现场安全保护体系是搞好施工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管理思想应该是:职责分明、预防为主、把握重点、有始有终、封闭管理。即指导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各种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标准的管理,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都明确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职能,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负责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成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各施工工区配备专职安全员,分包单位及施工班组按要求配备专职(兼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满足法律要求及施工需求。同时要改变在安全生产中只注重物资的投入,转变为在管理资源开发上投入,通过安全策划,从人、财、物、机、法、料、环方面制定预防措施,由事后处理改变为事前控制,真正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合理分配和明确各级部门、人员的权限,制订出各个节点的控制措施。

(二)纵深防御第二、三、四层次的防御集中体现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防护上,就是即使发生了各种的事故也要争取将事故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体现在火电建设的安全管理现场中就是要加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建立、设置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减小各种安全事故的损失程度。施工过程安全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2、编制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

3、重点防护各类施工机械及工机具;

4、施工脚手架搭设和拆除、施工用电必须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作业;

5、消防防火要做到防消的结合并定期时行演习;

6、高空作业要重点加强临边和孔洞的管理;

7、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监督力度并进行有力度的奖惩。

(三)纵深防御第五层次的防御集中体现在对可能发生的较大、重大灾难性事故的控制上,要尽可能减少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体现在火电建设的安全管理现场中就是要制订各种切实可行的事故预案并定期进行演习、演练,保证财产和人员的安全。在施工现场编制预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最大限度的减小人员的伤害程度,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组织的紧急救治。在电建施工现场中,制定的主要预案应该包括:

1、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2、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3、机械设备应急预案;4、射线事故应急预案;5、食品中毒应急预案;6、防台风、防汛应急预案;7、伤亡事故应急预案等。

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和格式要力求规范(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关程序:史件、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等),保证应急预案编写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并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专业审核。应该指出的是,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进行组织抢险救援行动的指南,所以,对制定的应急预案要有演习计划,定期组织演习,验证应急预案及响应的有效性。做到万一发生事故能真正起到应急的作用,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必然对电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及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技术手段会有新的发展,而且由于企业实力的增强,可以采用更先进、更安全的设备、设施、工具和工艺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有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继承传统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的同时,必须要有所创新才能更好的保证电建施工现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韩银元.浅谈电力建设安全管理五大体系[J].创新科技导报,2010,(5).

[2]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营与管理[J].现代电力,2006,(10).

[3]程虎.如何搞好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电力建设,2004,(3).

[4]戴立操.核电厂安全目标及实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场管理;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建筑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也为广大建筑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以现场管理作为管理核心。为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要求贯彻落实现场管理措施,建立保障安全的现场管理体系,强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2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地位随着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筑行业里建筑施工的方向,要求实现具有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与协作化等多项现代化水平的施工企业。然而高要求的现代化建筑企业,在建筑企业管理方面,有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因而施工现场的管理就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承担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方面的重要责任。实行科学的管理施工现场,可以促使企业提高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适应社会激励的竞争,提高社会效益与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对施工现象的管理,不断完善现场的管理系统,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扎实建筑企业的基础,从容的面对挑战性强、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工程主体项目的建设质量好坏,以及工程造价的高低,都与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障工程的质量、缩短工期,减低成本,只能强化施工现场管理。3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3.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

3.1.1为提高青岛市建筑施工现行管理水平,促进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与本市实际相结合,制定本标准。

3.1.2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在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不适用于抢险救灾工程和农民自建房的施工现场管理。

3.1.3本标准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各方主体行为,明确建设各方主体的职责和要求,考核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除应遵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

3.1.4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并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

3.1.5建筑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

3.1.6本标准为管理性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应执行相应的技术标准好规范。

4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

4.1现场施工资料安全管理

①必须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安全技术资料范本。

②施工现场应设专职安全技术资料员,持证上岗。

③安全技术资料应及时填写、分类清楚,装订统一规范、内容完整真实。

4.2现场施工安全警示管理

①施工现场应使用人性化安全警示用语牌。

②警示语牌应在施工现场的作业区、加工区、生活区等醒目位置设置。

③警示用语牌要统一规范,满足数量和警示要求。

④安全标志应针对作业危险部位悬挂,并绘制安全标志平面布置图,不得将安全标志不分部位、集中悬挂。安全标志应符合《安全标志》(GB2894-1996)的要求。

4.3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①安全报监

首先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为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到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安全报监手续。其次施工单位必须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周边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填写评估报告。评估人应对评估结论的可靠性负责。再三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按规定分阶段对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将评定结果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②目标责任

首先,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并上墙,安全目标责任分解到人,执行安全管理“从零工作法”。“从零工作法”主要内容见附录B-1、B-2、B-3。

其次,施工单位应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承包合同中必须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控制指标,并有明确的奖罚措施;施工现场应配备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制定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列为日常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悬挂在操作岗位前。

再三,建设单位应为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及时提供地下管线和相邻建筑物的有关资料;开工前,及时足额支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施工现场有多个施工单位的,应当有效协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强行施工。

最后,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中,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情况严重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 ,应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5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方法

5.1加强安全管理

5.1.1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专业技能强的综合性人才胜任。施工时,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展开安全有效地施工,在思想上,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可定期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满足施工现场管理对人才的需求,借此保障土建工程安全施工。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企业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地质条件引发的新问题,可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处理,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讲解,演示新设备、新材料的使用方法,安全有效地处理在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5.1.2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现场工作中非常重要,因此,要求管理人员除了学习安全知识外,还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深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大家的安全技能水平,保证大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创建优质的施工队伍,使建筑企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纪律严明、富有创造力的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设备、材料的管理,严格监控材料使用规范,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重视材料的入出库、领取,投料、补料、用料、退料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实行节约有奖、超出受罚的管理制度。

5.2强化管理体系重视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准备、用电安全、机械设备保养维修等多方面的管理,严格贯彻落实现场文明施工。面对工艺复杂、材料繁多的工程项目,员工必做好技术准备,熟悉施工的要求、图纸,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使用专业人员对用电线路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对于机械设备陈旧做到及时更换,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正确的使用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为防止环境污染、噪声扰民、治理不善,出现脏、乱、差的现象,要实行景观化现场管理,设立标志牌、平面图以及两米高的围栏等等多项防护措施。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建立满足各项项目需要的管理机构。

6结束语总之,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要以土建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为主,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加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为企业更广阔的发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吴小宇.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及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17).

[2]张延庆.浅析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67-267.

[3]刘亚超,赵宝玉.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 223-224.

[4]王美云,徐栋梁.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篇5

1 价值统一性原则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投射在教师的所有教育行为中,自然也能通过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显现出来。《纲要》颁布实施已逾十年,在这十年中。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教育价值观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应然的角度来讲,当前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应该已经完成了相应的转变。“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更多关注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等理念在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可能是因为观念转变得不彻底或者是受新旧观念冲突的影响,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没有体现自身教育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在表述活动目标时,时而站在幼儿的角度,时而又站在教师的角度,导致目标表述方式混淆不清,没有遵循活动目标设计的价值统一性原则。

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装豆》中,教师设计的两条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积极与同伴讨论、协商并解决问题”和“感知秩序对游戏和生活的重要性”,第一条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第二条目标又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显然存在内在价值观不统一的问题。

如果撇开教育观念这一问题的话,活动目标的表述到底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其实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两者皆可。一般来说,我们把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目标称为教育目标,在表述时经常使用“培养”“引导”“促使”“教给”“指导”“鼓励”“增强”等词汇,它反映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行动的预期值:我们把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目标称为发展目标,在表述时经常采用“喜欢”“乐意”“了解”“知道”“掌握”“学习”“感受”等词汇,它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的预期值。但是,如果相比较而言的话,采用发展目标的表述方式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与教育理念转变的要求,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述活动目标能体现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关注,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迭,体现课程改革的成效。所以,在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最好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述活动目标,并且注意始终保持统一。

2 整合性原则

某一教育活动的整合性首先体现在活动目标的整合性上,目标的整合是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因素整合的基础。要体现活动目标的整合性,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领会教材的内容和精神,充分了解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挖掘某一活动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多元性和整合性,从幼儿经验完整性的角度来考虑活动目标框架的建构。借鉴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的“三维分类法”,并从实际的可操作要求出发,大家目前达成共识的看法是,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从认知、情感与态度、动作与技能这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尽量确保目标指向于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以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一味地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做法就是缺乏整合理念的表现。长此以往。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达成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在小班健康活动《蛋宝宝》中,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有两条:“认识各种各样的禽蛋”和“能根据外部特征区分不同的禽蛋”。这两条目标都是认知方面的目标,显得比较单薄,可以增加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能自己剥蛋壳”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愿意蛋白蛋黄一起吃”。这样修改的目的并不在于刻板地追求“整合”和“面面俱到”,而在于体现教育者对同一活动的多方面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并使活动的内容得以拓展,活动本身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得以提升。

不过,活动目标的“三维分类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保目标完整性的一般参照标准,并不是说所有的活动在目标设计上都要一分为三地均衡呈现出上述三个维度,还是要考虑领域或学科教育活动的特点或特殊性所在。例如,认知目标之于科学活动,情感目标之于艺术活动,动作技能之于体育活动,其重要性就显得尤为明显。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有所侧重也是可以的。

3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和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而整体的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言下之意就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原有知识经验水平等因素是确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根本依据,教师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幼儿的原有水平和近期可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确定适宜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既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预先确定的目标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其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有些一线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不当,将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导致目标无法实现或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与浪费。例如,某教师在一次学习培训中看到了一节非常优秀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于是照搬照抄到自己的班级,结果发现实施起来很费劲,而且收效甚微,似乎孩子们都看不懂、听不懂老师的指令一样。究其原因才发现,原来该班以前很少组织打击乐演奏活动,幼儿对常见的几种乐器都认识不全,也缺乏相应演奏技能,对教师的指挥手势就更看不懂了,而该活动的目标定位(在欣赏教师的舞蹈动作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和舞曲风格,并从中了解乐曲结构: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能根据教师的舞步和手位动作将舞蹈动作转化为身体动作总谱,并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在教师的指挥下尝试用乐器为舞蹈伴奏。进一步渲染乐曲欢快、活泼的气氛,感受大家合作表演的愉快)对于该班幼儿来说要求实在太高了。是幼儿“力所不能及”的。换言之,忽视幼儿原有经验基础和本班实际情况是导致这次活动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活动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几乎没有作用的。再如,在大班健康活动

《我爱刷牙》中,教师将目标定位于“通过演示,使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样的目标要求偏低,明显滞后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导致该活动没有难度。只是在简单重复幼儿已经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幼儿的注意力必然不会集中,学习兴趣淡薄,参与程度不高,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目标的定位既不能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而是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成熟程度及可接受水平为基础,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活动目标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明确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按纵向结构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上一层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下一层目标的分步落实。就目标的表述而言,越是高层的目标一般越抽象、概括、笼统,越是底层的目标就越具体、明确、可操作。所以,具体活动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且有针对性的,笼统空泛的活动目标既无法与特定教育活动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实现,同时也丧失了它对于活动过程的指导调控作用和对于活动效果的评判参照价值。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在教师的教案中看到一些不可测量、不可评估、不具操作性的目标。例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欣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等。类似的这种表述只适合作为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而不适合作为某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另外。还有一些目标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倾向,例如,“能积极参加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能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等等,这样的目标放在哪个活动中不都适合吗?

针对活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我们可以学习布鲁姆提出的“目标关键词化策略”,将活动目标细化。例如,对于认知目标,教师可以从本学期和本主题活动的关键词出发将之进行适宜化分解,分解时注重指向幼儿经验的具体化、经验获得范围的具体化、经验获得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化以及经验表现形式的具体化,等等。例如,中班语言活动《家》的目标之一“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比较笼统和空泛的,可具体化为“学会通过词语替换。用‘……是……的家’这一句式仿编诗歌”,这样的目标才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我们还可以采用马杰(Mager,R.F.)提出的“目标要素化策略”来细化活动目标,抓住“行为”“条件”和“标准”这三个要素来细化具体活动目标。“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条件”说明这些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标准”则指出了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例如。在小班绘画活动《我的小脸》中,教师所设计的一个活动目标为:“通过照镜子观察学习画自己的脸,能画出脸的主要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在这个活动目标中,“能画自己的脸”是“行为”:“通过照镜子观察”是“条件”;“能画出脸的主要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是“标准”。这一活动目标的表述就比较明确。能具体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便于据此检测教学效果。

5 差异性原则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现在的教学活动。已逐渐从关注全体幼儿的齐步发展向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方面转变,力求使每个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具体活动目标的时候也要适当考虑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幼儿之间的学习差异,不要设计“一刀切”式的活动目标,而应该转向考虑幼儿个性化的表现。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于班额较大的班级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教师仍然可以尝试设计能兼顾不同个体的差异化目标,以保证教育活动本身应有的教育公平性。

篇6

【关键词】: 变压器; 导线截面; 配电箱; 电器元件

【 Abstract 】: The distribution and electrical product selection for construction site is vital security technology content of temporary electricity. Based on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on site complete sets of equipment (ACS) by Construction Site Temporary Electric Safety Norm JGJ46-2005 standard and the Low Voltage Switchgear Equipment and Control Equipment GB725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lection experience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f the temporary electricity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in construction site, and the laws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moted by the construction ministry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 Key words 】: transformer; wire section; distribution box; electrical components

中图分类号 : TM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施工现场供配电线路

1.1变压器供电

变压器安装应选在接近负荷中心,地基坚固的地方,应综合考虑安装、运输方便,不得让高压线路穿过施工现场。当变压器低压为380V时,其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700m。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以750KVA及以下为宜,不宜大于1000KVA,减少电能损耗。选择变压器的容量时,应适当考虑一定的增容系数,一般要留有15%~25%的余量;但同时可考虑变压器的正常过负荷能力。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变压器容量,按下公式计算:

PO=

其中PO ----变压器容量(kVA);

1.05 ----功率损失系数;

cosφ----用电设备工功率因素,一般建筑工程取0.75。

1.1.1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当施工现场用电量不大于Sjs<750KVA时应优先选用单台变压器,因为它接线简单,运行维修经济,运行的可靠性也高。当施工周期很长,施工现场规模很大、或者是季节负荷变动较大时,可考虑选择2台变压器。接线时两台变压器的电源侧应分别接在两个不同的电源上,以保证一、二级负荷的用电要求,使供电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1.1.2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只装有1台变压器时,其变压器容量Se应满足全部用电设备总计算负荷Sjs的需要即: Se≥ Sjs。装有2台变压器时,其安装容量Se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任一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应满足总计算负荷的70%,即Se≈Sjs;每台变压器如按总负荷的70%来选择,则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每台变压器在最大负荷下的负荷系数0.5/0.7≈0.7,这时变压器的效率是比较高的。而在事故情况下一台运行时,由于变压器在日负荷KH≤0.75时,每天允许过负荷40%连续运行6小时时,并可连续运行5天,因此一台变压器可承担负荷1.4×70%≈100%,即一台变压器运行能够连续5天满足全部负荷的要求(当然每天过负荷运行持续时间不超过6小时),由此可见,这样选择变压器是合理的。二是:任一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应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Sjs(Ⅰ+Ⅱ)需要即: Se≥ Sjs(Ⅰ+Ⅱ)

1.2用电负荷与导线截面选择

1.2.1目前施工中常用的负荷计算方法是需要系数法。依据计算负荷的结果选择导线及电器设备,确定电器设备在运行中的最高温升不超过导线和电器的温升允许值。在确定计算负荷计算之前,应首先确定设备的设备容量。设备总需容量计算常用公式如下:

P=1.1(k1∑PC+k2∑Pa+k3∑Pb)(式1)

式(式1)中:

P―计算用电量(kw),即供电设备总需容量;

∑PC―全部施工动力用电设备额定用量之和

∑Pa―室内照明电设备额定用量之和

∑Pb―室外照明电设备额定用量之和

K1―全部施工用电设备同时使用系数:总数10台以内时K1=0.75;10-30台时K1=0.70;30台以上时K1=0.60;

K2―室内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K2=0.8

K3―室外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K3=1.0

1.1―用电不均匀系数。

P=1.1(k1∑PC+0.1P)= 1.24 k1∑PC (式2)

注:(式2)为(式1)的简便算法,式中0.1P为室内外照明用电系数(用电总量 10% )。

1.2.2施工现场供配电线路:施工现场供配电线路宜选用电缆,总配电箱(配电柜)至分配电箱必须使用五芯电缆。分配电箱至开关箱与开关箱至用电设备的相数和线数应保持一致。动力与照明分别设置时,三相设备线路可采用四芯电缆,单相设备和一般照明线路可采用三芯电缆。起重机械、提升机设备、混凝土搅拌站等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供电开关箱必须使用五芯电缆向设备配电。电缆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保护零线(PE线)。五芯电缆芯线绝缘色标,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工作零线(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保护零线(PE线),其余色标为相线,N线、PE线绝缘色标同样适用于四芯、三芯电缆。

1.2.3导线截面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线路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选择导线截面时必须满足以下的三个条件。选用时一般先按安全载流量进行计算,初选后再对其它两个条件进行核算,直到满足要求。

条件一:导线应能承受最低的机械强度的要求。按照规范要求,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施工中常用的是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为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 mm2,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16mm2。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6mm2 ,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25mm2。

条件二:按导线安全载流量选择导线截面。按照规范要求,导线中的计算负荷电流不大于其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三相四线制低压线路上的电流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Iι――线路工作电流值(A)

uι――线路工作电压(V),三相四线制低压时,Ul=380V

P――设备容量;

cosφ=0.75;√3=1.732;

条件三:按容许电压降选择导线截面。当供电线路很长时,线路上的电压降就比较大,导线上的电压降应不超过规定的容许电压降。配电导线截面的电压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其中 [e] ──导线电压降为2.5%-5%;电动机电压降不超过±5%;对工地临时电路取 7%;

L── 各段线路长度(m);

∑P――各段线路负荷计算功率(kw),即计算用电量∑P;

ι――材料内部系数,根据线路电压和电流种类查表取用;

C――材料内部系数值;(查表)

S――导线截面(mm2);

∑M――各段线路负荷矩(KW);即∑×L乘积。

2.临时用电配电装置的选择与使用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满足“三级配电、 二级漏电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及保护的使用要求。配电箱(柜)、开关箱的材质选用、制作工艺、箱内电器元件的选择、配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建设部“十一五”推广应用技术的规定,产品应通过CCC认证。配电箱(柜)的壳体采用冷轧钢板制作,防雨、防尘、户外型,采用钢板厚度符合JGJ-2005标准,经久耐用。

施工现场常用负荷计算公式,作为配电箱内电器元件选择、配置依据:

Kx用电设备组需要系数(Kx≤1);公式Kx= Pj/Ps

Ps:总设备安装容量,公式Ps/√3Un. cosφ

Pj:实际最大用电量,公式Pj=Kx.Ps(kw)

Ij(计算电流)公式 Ij= Pj/3Up.cosφ

公式中:Pj或Ps用W(瓦)代入;Un(UN) ――、线电压UL=380V, Up=220V;cosφ――功率因数(纯阻性负荷的电流与电压同相,即相位差角∮=0,功率因素cos∮=1);Ij――A 安培。

2.1总配电箱的设置与经验选择

2.1.1总配电箱(柜)应具备电能计量、电压指示、电流监视、电源指示功能,并且最好能够实现照明和动力回路分别计量。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的分路隔离开关及各分路漏电保护器。总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与分路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2.1.2总配电箱电器元件经验配置:施工工作面总配电箱总容量一般选择为400A-1000A,能够满足5000-15000平方米场大型的工程的机械用电。通常可输出一至二路400A照明,四至路250A动力,一路100A动力,施工时结合用电机具进行选配。采用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型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主开关,分路采用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系列160A-250A透明塑壳断路器,配备DZ20L(DZ15L)或LBM-1系列作为漏电保护装置,使之具有欠压、过载、短路、漏电、断相保护功能,同时配备电度表、电压表、电流表两组电流互盛器。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大于30mA.S,最好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100-20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大于0.1S,其动作时间为延时动作型。

2.2分配电箱

2.2.1分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潮湿地方及洞内设置总漏电保护器)、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与分路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2.2.2 分配电箱电器元件经验配置:施工现场二级分配电箱总容量一般设置为100A-250A,输出一路100A-250A动力,三路60A-100A动力,三路40A动力,适用于机械相对比较多的地方,施工时结合用电机具进行选配。采用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系列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主开关(与总配电箱分路设置断路器相适应);采用DZ20或 KDM-1型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动力分路、照明分路控制开关;各配电回路采用DZ20或KDM-1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控制开关;PE线连线螺栓、N线接线螺栓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2.2.3开关箱(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设置)

(1)开关箱中必须装设隔离开关、断路器或熔断器。以及漏电保护器,当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装设断路器或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小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

(2)开关箱电器元件经验配置:

3.0KW以下用电设备开关箱;内设KDM1或DZ20(20-40A、380V)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控制开关,配置DZ15LE、DZ20L或LBM-1(16-20A)系列漏电断路器,PE线端子排为4个接线螺栓。

5.5KW以上用电设备开关箱;根据所控制设备额定容量选择控制开关及漏电断路器。控制开关为DZ20或KDM1系列透明塑壳断路器,漏电断路器为DZ15L、DZ20L或LBM-1系列;PE线接线螺栓为3个。

照明开关箱;内设KDM1―T/2(20-40A)断路器,配置DZ15L―20-40/290漏电断路器,PE线螺栓为3个。

(3)具有特殊要求的开关箱经验配置:

电焊机开关箱:内设DZ20-1002系列或KDM1-1002(100A、380V)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控制开关,DZ15LE-1002 (DZ20L-1002)或LBM-1-1002(100 A)漏电断路器,BFGD系列二次防触电保护器;PE端子排为3个接线螺栓。漏电保护器DZ15LE-100开关上端须接上零线才能使用,否则开关合不上。

塔式起重机开关箱:内设KDM1或DZ20(63-100A、380V)系列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控制开关,配置DZ15LE、DZ20L或LBM-1系列漏电断路器;PE线端子排为3个接线螺栓。

2.2.4电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配电箱、开关箱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及系统接线图。

(2)所有配电箱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有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建立日巡、周检、月复查制度。检查人是专业电工,检查、维修时按规定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工具。

(3)电箱操作顺序为

A、送电操作: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B、停电操作: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

(4)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箱体中心点与地面垂直距离1.4--1.6m。移动式箱体与地面垂直距离0.8―1.6m。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配电箱、开关箱内部不准放任何杂物,并经常保持整洁。配电箱中有漏电保护开关的,每旬检查一次,并填写漏电保护器测试卡。

(5)配电箱(柜)、开关箱应分设N线、PE线端子板,进出线必须通过端子板做可靠连接。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器连接。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PE线与端子板连接必须采用电器连接,电器连接点的数量应比箱体内回路数量多2个,1个为PE线进箱体的连接点,1个为重复接地的连接点。

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笔者根据目前建设部对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的相关规定,通过对施工现场的供配电、配电箱内电器元件的选择、配置进行浅析与经验总结交流。希望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提高现场工作人员安全用电能力,加强现场贯彻标准力度,防止电器火灾及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行业标准《施工现场安全临时用电技术规范》 JGJ46 -2005.

篇7

关键词:生物权力;艾滋病监测;长卡司机;医学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10—0060—10

作者简介: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张晓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张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北京 100084)

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抗击艾滋病的努力中,针对疫情的监测工作当属预防与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重要措施,疫情监测通常以两种方式落实:一是利用在诊所和医院发现的艾滋病病例报告;二是针对有特定高危行为的人群建立哨点监测机制。发达国家一般根据病例报告把握艾滋病疫情的变化。在低收入国家,由于病例报告制度的不完善、艾滋病检测试剂的缺乏、化验设备的有限以及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问题,哨点监测机制则作为把握疫情变化的主要手段而存在①。

所谓的艾滋病哨点监测就是在固定地点和时间连续地在有高危行为的群体中开展艾滋病病毒检测和风险行为调查。指导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工作指南在20世纪8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当时的主要监测对象定位于孕妇和结核患者。联合国艾滋病防治规划署于1995年成立后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别于之前的哨点监测指南。到2003年,这些文件明确了“疫情状况”的说法:这一说法指艾滋病流行的严重程度。根据联合国艾滋病防治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艾滋病流行状况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低流行,即没有任何一个高危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的比例;第二类是聚集流行,即某一高危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的比例,但普通人群中的孕妇感染率保持在1%的比例之下;第三类是普遍流行,即疫情已经在普通人群中扩散,关键性指标之一是普通孕妇的感染率超过1%的比例

UNAIDS,Guidelines on Surveillance among Populations Most at Risk for HIV,2011, pp.4—5. 。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防治规划署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议,艾滋病哨点监测的重点要按照上述三种不同疫情状况分别而论:在低流行阶段,监测重点是有吸毒行为、行为、性病以及男男的人群;在聚集流行阶段,监测要扩展到与这些人群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包括客或性病患者的配偶);在普遍流行阶段,监测的重点既要继续包括高危人群,同时还要纳入一部分普通人群

UNAIDS,UNAIDS Terminology Guidelines,2011, p. 8,12,19.

根据疫情状况制定艾滋病哨点监测策略的根本目的是使监测工作具有针对性并可节省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

中国目前有78万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虽然在高危人群中出现艾滋病聚集流行问题,但总体保持在低流行阶段,还远远未到普遍流行的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年第1期。

尽管如此,卫生部在2010年9月发出规定,要求遍布全国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不但要继续针对吸毒者、暗、孕妇、性病患者、长途卡车司机(以下简称长卡司机)、客及结核病患者实施原有的监测计划,还要纳入青年学生、流动人口、肾透析病人、需要侵入性治疗的患者、计划生育门诊就诊者、单位体检者和无偿献血者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2010年 9月。

鉴于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尚未显现普遍流行的迹象,将大量属于普通人群的公民纳入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决定具有极大的盲目性,而且有公共卫生资源被滥用之嫌。这一决定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中国卫生领域中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益之紧张。本文即以长卡司机为例对卫生部最新有关艾滋病监测工作的决定展开深度讨论。

假设错误

中国政府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下于1995年着手建立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该年,42个国家级监测哨点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所针对的四类人群包括性病患者、暗、吸毒者及长卡司机

伏圣高:《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历史和发展》,《预防医学论坛》2010 年第55 期。

到1998 年,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增至98 个,监测人群扩展到六类,即新增了孕产妇和有偿供血者

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二处:《1996 年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7年第5 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1995—1998 年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 年第1 期。

到2007 年, 中国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拥有393个国家级哨点及458个省级哨点,监测人群增至8类, 即在取消对有偿供血者的监测之后纳入了男男者、客和结核病患者

李东民:《中国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 年第12 期。

时至2009年,遍布中国各地的1318个监测哨点共覆盖46万人之多

篇8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法民字〔1989〕138号“关于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请示报告收悉。

关于梁剑文等4未成年人盗窃财物被劳动教养,受害人翁舞慧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能否作为民事赔偿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认为,鉴于此案情况比较复杂,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又无明确规定,如何适用法律,需要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研究。因此,此案不宜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办法解决。

篇9

关键词:德育方法;理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03-03

何谓德育方法?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教育学》认为,“德育方法是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综合……包括教育者的活动方法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法”[1]。这一定义认为方法就是“方式的综合”。由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编写的“教育原理”把德育方法界定成“方式”的综合,并明确“既包括教育者的施教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形成品德的方法”[2]。198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大辞典・教育学》给德育方法下的定义是“思想品德教育所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合,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活动方法”。鲁洁、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一书认为,“德育方法是为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3]。该书将方法解释成“各种方式的总称”。詹万生等认为,“德育方法是为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在教育原则指导下,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总和”[4]。檀传宝教授认为,德育方法是指“学生和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5]。在这里,檀传宝教授把德育方法看成是“具体德育方式与手段的组合”。王玄武等人认为,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落实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式、途径和形式”[6]。很明显,王玄武等人把德育方法看成“手段、方式、途径和形式”的运用。

通过上述对德育方法概念的梳理可以看出,从表面上看,我国理论界对德育方法的理解大体上是一致的,即基本上都认为德育方法是德育“方式的总合”。也就是说,我国对德育方法概念的认识表面上基本都统一在所谓“方式”上。那么,究竟何谓方式?如果不能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用概念解释概念之嫌。事实上,我们几乎都回避了这个问题,都是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理解来掌握,这就导致德育方法看似一致,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可以说十分混乱,这也是我国学校德育时效低下的原因之一。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国对德育方法概念迄今仍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就必然会致使具体的德育方法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德育实效。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德育方法概念混乱的原因有五方面。

一、对方法一词的模糊认识

方法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人们的举止言行中处处都体现着方法。何谓方法?《辞源》的解释是“方法,谓办事之条理也”[7];《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方法,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8];《新现代汉语词典》对方法的解释是,“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9]。可见,上述几部权威词典对方法的解释并不一致。实际上,在现代汉语和现实生活中“方法”也是一个模糊概念,也就是说,人们并没有把方式、方法、手段、原则,甚至途径严格地区别开来。尽管如此,由于有了具体的语言情境或上下文,还是可以较好地把握方式、方法、手段、原则和途径的内涵,达到沟通与交际的目的。然而,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就不允许我们使用模糊概念,也就是说,必须把握方法的确切内涵,并将其同方式、手段、原则和途径区别开来。然而,我们没有做到。在德育方法概念的界定中,由于大多都参考权威词典对方法的解释,因此,对德育方法概念的定义也基本是围绕着所谓“方式”进行的。究竟何谓方式?“方式的总合”就是方法吗?几乎又都回避了这个问题,各自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理解来掌握。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没有确切地理解方法的内涵而造成的。事实上,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特别是在德育工作中,把方法、方式、手段、原则、途径,甚至内容混在一起的现象司空见惯,这一点,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德育的实效与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实施。这正是我国德育方法混乱的根本原因。

二、对方法一词内涵的误解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方法”一词内涵的认识不尽相同。最为明显的是人们常常把方法与方式混在一起,有时也把方法、方式、手段混在一起,有时把原则、途径也称之为方法。这种对“方法”的不同认识与解释,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教育方法的理解,当然也影响到对德育方法的理解。在教育中,由于未能较好地区别开方法与方式、原则、手段、途径的关系,致使我们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不尽统一,甚至人言言殊。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有的把“方式”看成“方法”,有的把“手段”看成“方法”,有的把“途径”也当做“方法”来对待。特别是把原则当成“方法”的情况最为普遍。比如,孔子提倡的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学记》中的善喻、长善救失、循序渐进、藏息相辅;朱熹提出的“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王夫之提出的“知行并进、学思想资、因材施教、积渐不息”以及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等等,这些都是原则,但许多权威专家也把它称为方法。众所周知,原则是应该遵循的准则,是指针,应该是“方法”的上位概念,原则下应该还有具体的方法,但如果把原则看成方法,就穷尽方法,没有下位概念。方法易于操作,而把原则当做方法来使用就难以实施和实现。大凡研究过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方法的人就会发现,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家说的方法都比较具体,且能够操作与评鉴。因为他们提出并研究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方法。如夸美纽斯的教育过程四步骤法(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杜威根据“做中学”原则提出的具体教育步骤与方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方法;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赞科夫的高难度教学法;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项目驱动型教学法等。但是,在我国许多方法都比较原则且不易操作,更不宜评鉴,因为这些方法本来就是原则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方法一词内涵的误解所致。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德育活动与过程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灵活多变的;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妥当与否,应该寻求方法的最优化;手段是动态开放的,应有效地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与手段;途径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尽量开发和利用,否则德育就不会收到实效。

三、对方法本质的不同认识

对德育方法本身的理解与认识不同,也是导致德育方法混乱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由于所持的教育理念和角度不同,对德育的动因或决定因素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导致对德育方法的认识不同。“教师中心论者”和认为“德育可作为知识教”者,从“教师主体”的角度和教师“教”的角度来理解德育方法,在他们眼里语言讲授(教授)的方法就是主要的方式和方法,而课堂教学则必然被视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德育途径。与之相反,“学生中心论”者,则把学生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视为德育的关键,即教师只是德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才是德育的关键。因此,从如何指导与帮助学生生成与发展良好品格的角度来理解德育方法,十分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具体而言,教育工作者所采用的德育方法(包括语言说理类、榜样示范类、实践锻炼类、规范制约类、评价激励类、情感陶冶类等)其落脚点主要在指导上;而在德育途径上除了强调课程学习外,也十分重视实践活动途径、日常生活途径以及管理活动途径等。因此,“学生中心论”者对德育方法下的定义是:“(服务)德育方法,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达到德育目的,施教者依据德育基本原则向学生提供德育服务时所采用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以及学习者在施教者的帮助下,在自我教育活动和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10]。德育方法是一个由“施教者采用的德育具体方法”和“学生者自我教育的方法”构成的德育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对德育方法的组成认识不同,也导致了对德育方法的不同认识。例如,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德育方法由指导思想和方法构成[11];有的认为,由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和具体的方法构成[12]。笔者认为,我国亟待开展对德育方法论的系统的、理性的研究。

四、对传统德育的非理性评价

对传统教育方法缺乏理性的认识与客观的评价,导致德育方法概念混乱。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谈到教育和教育方法问题,就指责传统教育;说起传统的教育,就一概予以棍之,加之盲目或断章取义地对古人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批判,直接导致对教育方法及其概念的茫然。类似的批判可常见于报端,例如:“长期以来,我们将‘传道、授业、解惑’看做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的这种职业定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几乎丧失殆尽。”我们知道,“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国唐代教育家韩愈的著名论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实,这里韩愈强调了教师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教师职业的特征。但以何种方式、方法,采取何种途径传道授业解惑,韩愈并没有具体说。就教师职业特征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并没有错,这是教师职业的一部分功能,问题是采取何种途径、方法来“传道授业解惑”。我国古代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精华,如孔子学、思、行的教育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由博返约”、“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孟子“教亦多术”对教学方法的认识;王守仁“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思想;王夫之 “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对教师的要求;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以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原则等,都是文化瑰宝。我国古代、近代的私塾,老先生(教师)更多地管理着学生,由学生自己读书,遵循的是“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在今天看来,处处都洋溢着倡导学生自主性创新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然而,这些我们并未较好地汲取和继承,或非理性地漠视,或盲目地摒弃或批判,使得我们自己也陷入糊涂的泥潭,进而导致德育方法与概念的混乱。

五、外文文献的误解误译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引进与翻译了大量的英文教育文献。然而,由于对有关教育方法词汇的误解与误译,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们对德育“方法”概念的正确认识。“方法”一词,英文为“method”,一般认为,该词来源于希腊文的“metodos”,意思是沿着的一条路径或程序。实际上,在现代英语语言中,英文“method”、“approach”、“way”、“means”等都可以表达汉语的“方法”之意(在汉语中“方法”一词是个笼统的模糊概念),其中“method”和汉语的“方法”意思最近,英文的“methodology”翻译成“方法论”;“approach”也有汉语“方法”的含义,但更多地强调“方法实现的活动过程”;英文的“way”也可译成汉语的“方法”,但更多地强调“方法实现的路径”;英文“means”也可以译成汉语的“方法”,但其重点在“手段”上。汉语的“方式”,英文用“way”、“manner”、“mode”、“style”等来表示,这里的“way”实际上更强调“方法实现的过程特征”,“manner”强调的是“人的(好的、坏的)活动方式特征”,“mode”(非常正式的词汇)强调“方式的选择性,主要用于有关文化的上下文之中”、“style”强调的是“形式”和“风格”。汉语“途径”用英文“way”、“channel”表示,“way”强调的是“路径”,“channel”指的是“渠道”。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除了“method”外,在英文中,“approach”、“way”、“means”也都有汉语“方法”的意思。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way”既可以表示汉语的“方法”,也可以表示“方式”,还可以表示“途径”,也就是说,英文的“way”是一个常用多义词汇(common word),在明确上下文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method”、“means”、“manner”、“style”和“channel”等。事实上,在英语语言中,尤其是在非正式的(infml)或非标准的(nonstandard)或口语(oral or spoken)的文献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这就是说,在英译汉时,只有仔细阅读和领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才能知道究竟该用“方法”还是“方式”,或者说是“途径”来翻译。本人发现,在教育专业文献中,不确切的翻译司空见惯,由此引发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更是层出不穷。可见,由于翻译不当造成对“方法”、“方式”、“途径”等的混淆不可小视。

总之,目前我国德育方法的概念十分混乱,造成这一问题除了上述五大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诸如是实施“大德育”,还是“小德育”;道德是否可教;德育是否只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等,这些都影响着德育概念和德育方法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从德育方法概念的文字表述来看,如何界定德育方法概念,关键是要从文字意义上把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原则较好地区别开来。否则,概念不清或混乱必然影响对德育方法的认识,进而影响德育实效。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82.

[2]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15.

[3][1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86,401-412.

[4]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20.

[5][1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6,151-166.

[6]王玄武等.比较德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25.

[7]词源(第二册)[Z].北京:商务印书馆,1915:1145.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306.

[9]王同亿等.新现代汉语词典[Z].海南:海南出版社,1993:434.

篇10

关键词:德育 评价 科学性

德育评价的目的在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一种适应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教育机制。可纵观学校德育评价,却常常偏离这一目的,其主要缺憾有:

(一)以德育者自身工作量来衡量德育成绩。

一些学校评价德育工作,总是罗列一些德育的具体事务,诸如开了什么会议、发了哪些文件、写了多少材料、开展了哪些活动、下班级和下寝室找学生谈话次数等等,似乎这些具体事务做得越多,德育就越富有成效。不可否认,德育具体工作做得多、做得细,的确表明了德育工作者的辛苦与勤劳。然而,这种辛勤劳动与德育效果却很难成正比,某些时候可能还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形。

(二)以工作是否得到上级表扬为评价依据。

评价德育工作,一种极为常见的做法是列举某些领导的表扬、上级的表彭,并以此来论学校德育工作的成绩。应当承认,德育工作受到上级的表扬,确是上级对其成绩的肯定。可是.这种表扬毕竟是第二性的东西,与德育目标并非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三)单纯从精神形式上评价德育工作。

某些德育评价,忽视对其要素、过程、目标、效果等的分析评判,而只听“闪光的语言”,满足于“深刻的认识”,热衷于“积极的态度”,停留于“满腔的热情”,从认识到认识,从说教到说教,仅在主观范围内转圈子。这种德育评价,只能对德育实践起误解作用。

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德育评价是对这个工程的全面检测。在这一过程中,德育评价既体现对德育工作的诊断、鉴定和总结功能,又具有科学管理、反馈调节、导向激励功能。这客观上对德育评价提出了科学、全面的要求。

(一)确立正确的德育价值观。

学校德育的价值归根结底体现在德育实践对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上,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德育,就是有价值的德育。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学校德育评价的依据标准,不是德育工作本身,而是德育实践对社会和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坚持科学的德育评价原则。

德育评价应坚持的原则有:

1、方向性原则。德育评价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德育目标相一致,通过评价的过程、结果、及指标的设置,把评价对象的德育实践引导到实现德育目标上来。

2、科学性原则。首先,德育评价要有科学的态度,客观的、实事求是地进行,反对主观臆断;其次,德育评价要符合德育规律,防止评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再次,德育评价要全面、完整,克服片面性和孤立性。

3.可行性原则。进行德育评价,一是要设置适宜数量的指标。指标过多,显得复杂,不易操作,失去可行性;指标过少,不能反映对象全貌,失去科学性。二是指标区分力适当,即所设置的指标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蹴而就。三是标准具体可操作,手段方法简便易行。

(三)构建完善的德育评价要素系统。

笔者认为,德育评价完整的要素系统大致包括:

1.目标要素。德育评价目标应该是一个由德育实践各个方面所组成的系统。在实践中,这个目标系统一般由三个层次的目标组成:其一,依据德育大纲、德育目标而确定的评价总目标,这是德育实践的方向目标,也是德育评价的准绳。其二,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德育规律,把总目标作合理分解而成的分目标系统,即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德育所要达到的境地。其三,为实现分目标而开展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系统。三个层次目标的关系结构为:德育具体目标的综合为分目标.分目标之和构成总目标。

2.指标要素。德育评价需要将抽象目标转化为行为化的、可操作的、可测定的指标。只有德育评价目标具体化,德育评价才能摆脱空洞含糊的评议,评价结论才明白、清楚、准确。德育有自身的特点,有些因素不可能直接量化,这客观要求德育评价既要用数字反映指标,也要有文字叙述的指标,做到量化指标与描述性指标有机结合。

3.评价人员要素。参与德育评价的人员一般有三类:一是专家、学校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领导;二是被评学校领导、师生;三是被评学校所在地群众、学生家长。这三个不同层次人员评价的综合,既反映了评价的水平,又体现了评价人员的全面性。

4.评价内容要素。德育评价不能只局限在目标对象上,它应该是一个包括德育条件、过程、效果等方面的宽广的对象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对象的评价,其片面性就在所难免。其中德育条件评价包括德育计划、德育组织、德育环境、德育经费等要素、这是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德育过程评价是学校德育评价的主要方面,通常由德育常规、德育活动、德育科研、德育建档等要素构成,表征着学校德育、实践的轨迹;德育效果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校风、校貌、师生品德和社会效应等方面。

(四)选用正确的德育评价方式方法。

在德育评价方法系统里,一般可划分为传统评价方法和现代评价方法两类。如观察法、问卷法、谈话法、分析法、实验法等就属于传统评价法;而系统法、统计法、数学法、曲线拟合法等则可视为现代评价法。在德育评价时,针对不同的对象,应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力求使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有机结合,并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

科学的德育评价还需要有恰当的评价方式,综合起来德育评价的方式要求有: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群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分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这样,德育评价才能显现出完整性和全面性。

(五)讲求德育付出与德育成果的直接同一。

因为只有最佳劳动付出,才能获得最优德育成果;只有最优德育成果,才能表征德育工作者劳动付出的有效性。这样,就为德育实践解决了“劳而无功”、“不劳赏功”和“无功劳也有苦劳”的效益偏向。

篇11

>> 服务性学习 服务性学习德育功能研究 美国学校教育中的服务性学习发展历史综述 高职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及课程设计 服务性 美国服务性学习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高校服务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性学习:小学德育新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论服务性政府 食品专业开设服务性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德育教育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建构策略 基于服务性学习的会计专业核心职业技能提升路径 服务性学习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皮肤科护理教学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大学帮扶制下的服务性学习模式探索 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的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探究皮肤科护理教学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服务性新闻写作探析 企业转型需要服务性政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5-05-15/2008-02-20.

[5]《美国服务性学习:特征、原则及操作流程》崔随庆.

[6]《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服务性学习》李顺碧.

[7]《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研究――以佛罗里达州中小学服务学习为例》杨超.

[8]StudentsinservicetoAmerica.AguidebookforengaginginAmerica'sstudentsinalifelonghabitofservice.

[2005-5-15].

[10]《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述评》张旺.

[11]李燕.《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学习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38.

[12]李顺碧.《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服务性学习》[J].教育探索,2005,(3):15-16.

篇12

关键词:“三贴近”原则;参与体验;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职学生大部分是抱着来“学专业、学技术、练技能”的想法,所以,德育课程的教学往往不受学生关注和重视。此外,传统的德育课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太空洞抽象,学生不感兴趣。在2009年新版的中职德育课教材中,强调了“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职业”的三贴近原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践行“三贴近”原则,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文章就此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实践告诉我们,人的德性的形成与发展不是靠“灌输”,不是外界“给予”的,而是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依赖于主体的学习、思考,最后落实在行动上,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教材的内容,以社会热点和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找准学生关注的兴奋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体验到,德育课学习并不枯燥,完全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贴近学生实际,突出知识亮点

教师要根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纪律自觉性差、学习主动性差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德育教师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每节课要在众多的知识点中筛选出两三个知识亮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它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实用价值大,是最容易吸引学生注意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讲《哲学与人生》中“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本质”一节时,教材涉及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知识点。如果按照教材顺序来讲,很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为此笔者灵活处理教材,先不讲空洞的理论和条款,而是从发生在学生中的打架斗殴事例入手,引导出具体导致此行为的原因,然后归纳出量变的概念和质变的概念,再进一步讲解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际案例。通过灵活处理教材,知识亮点更加突出、条理更加明晰。而且,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来接受知识更加容易,改变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

三、贴近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和现实问题,思考未来

讲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知识点时,笔者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身边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现象?请把这些事例列举些出来!学生们纷纷列举了自己家乡的小纸厂、水泥厂、煤窑、乱垦乱伐等事例,还列举了寝室里水龙头不关、教室里大白天还开着日光灯、粉笔满地扔,食堂餐桌上到处都是剩饭剩菜,等等,气氛非常活跃。笔者接着就引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个基本概念及其要求。因为先让学生感触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时,认识清晰、理解透彻,知识与应用同时把握。接着顺势提醒同学们: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时关灯、关水龙头、检垃圾等等。后来一段时间,每一次上课前都要提醒学生: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他们一听这样说,就马上把大白天开着的灯关掉,把自己面前地上的垃圾检起来。再过了一段时间,教室里,大白天开着灯、地面到处是粉笔、垃圾等这些现象就少得多了。

四、设置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释放自己

德育课教学的质量,应与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增强和行为习惯的改善密切联系。如果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情景、或选择与学生实际贴近的案例,抛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释放自己,就能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探究中来,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接触所要讲授的知识和观点,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知识,并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践中,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改善自己的行为,从而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时,讲到“常见的消费心理”——“求同心理”及其作用这个知识点时,叫学生预习两分钟时间后,首先抛出学生中的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家里吃着“低保”,自己吃着国家的“助学金”,还享受中职生“免学费”的国家政策,但是,看到身边许多同学都有手机上网和打游戏,于是千方百计哄骗父母、或节省生活费、甚至借钱也要买个手机来上网打游戏。说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我们寝室就有!他们经常吃一个面包就当一顿饭,有时还不吃饭,借钱也要买手机……”。笔者马上抓过话题总结:这种现象就是“求同心理”。“求同心理”就是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受到周围或相关群体的影响,不由自主地与之保持同步、跟着去购买的消费心理。如果是健康合理的“求同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比如:人们在餐馆吃饭都不用一次性消费的饭盒和纸杯,在市场购物都自己带环保袋去,而不用塑料袋,这样的绿色消费习惯,就会减少白色污染,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通过这一涉及学生现实问题的教学互动,学生深刻理解了“求同心理”及其作用这个知识点,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五、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德育课堂上要充分体现民主和谐,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诉说,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可以运用以下这些方法:

1.讲事例故事法。教师在执教德育课时,可以多使用故事、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资源,将枯燥的基本概念、理论渗透在具体的、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

2.朗读体验法。教材上的名人名言、温馨提示或诗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齐声朗诵,体验和感受其情与理,强化印象、加深理解。

3.意见收集讨论法。在课堂中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感悟对错,在潜移默化中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4.心理干预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暗示。

篇13

1.正确把握好语文教育与德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语文教学是对文学作品的研习与讲述,这是语文“文”的一面,所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则需要利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表现,在这其中“文”和“道”是不可以分割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需要利用文学作品显露的、展现的,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文学作品的刻画等形式,并且给学生展现一些优良的道德思想,从而起到德育教学的作用。至于文学作品的文体,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语文教材中的三大常见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其中内容都包含着思想性与教育性,在德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我们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与工具,本身承载着丰富的思想、人们的信仰,以及人生哲理、世界观、人生观等,加以读、写、听、说等形式,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学。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文学作品中作者多利用语句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表现出来,在反应作者生活环境、社会状态的同时,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学生通过阅读的形式理解、感悟作者的感情,受到教育、熏陶后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我们拿捏好这两者之间微妙的关系,着重注意以下三点:(1)通过文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以及我国悠久历史的情感。(2)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心里树立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其辩证思考方式。(3)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审美能力,在培养个性发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德。

2.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2.1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学

课堂是高中教学的主要场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时要重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首先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老师要注重对一些中心思想明确文章的讲解,同时保证文章中心思想积极、阳光;在课程安排上,首先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就近原则或者培优不差的原则划分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对文章进行研读与学习,经过讨论再在班级中发言,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讨论,也可对作者的思想表现手法进行研习。最后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2.2利用课外阅读进行德育教学

课堂教学时间必定是有限的,同时教学内容也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要更好地进行德育教学需要开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老师可以为学生引入更丰富的课外阅读内容,可以是《意林》、《格林》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杂志。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老师不应容忍学生随意观看文学杂志,因为文学杂志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各类不已,其中有很多没有营养的文章,不仅不能起到德育教学的作用,甚至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老师必须规定学生观看杂志的类别,在内容的选取上花费心思,优选积极阳光的内容,符合社会主流人生观、价值观。

2.3注重警世名言的积累与学习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广为流传的警世名言正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缩影,并且大量警世名言都是对人们道德素质的规范。老师要抓住对这些名言警句的解读,发挥其重要作用,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如屈原的《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老师要重视对这句话的讲解,说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襟。

篇14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中考失利的人群,在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自卑心理比较凸显,缺乏自信心。再由于社会用工机制尚未完善,市场不能充分有效地消化人才,所学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出现负面影响。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大部分没有认清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没有认识到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借鉴普通高中的德育经验,认为他们同属一个年龄阶段,是同一个人群,德育工作也同样进行。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多照搬或过多借鉴普通高中的经验,这样就会走入教育的误区,没有注意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不同,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差异,心理状态的异处。偏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德育课程缺乏特殊性,不能因材施教的进行教育。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德育课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为主体,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不匹配,学生虽然知道理论上的道德教条,但却在复杂的现实中不知所措。导致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脱节、不切实际。学校方面对于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认识不够透彻。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专业人才,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疏忽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把这部分教育的大部分“课程”都推向社会,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以找工作时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学习所学知识不能顺利的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在实际的社会当中,市场经济对中职德育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市场原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虽然现在就业与为人方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但在社会中能够得到成功的还是道德品质高尚、不计个人得失的人群。同时道德品质变化也会影响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所以教师要在极大程度上阻止消极情绪传入校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心健康。因此,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提高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所以中职学校道德教育进一步创新和夯实,增强道德教育的生命力迫在眉睫。

二、中职德育的有效对策

首先,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技术专业,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第一天起,就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一方面在专业课堂知识及实际锻炼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人才的道德需求;同时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在具体职业环境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做到以人为本,人人学习德育知识,人人传授德育理念。争取做到在学校的德育全员化,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也能升华教师的德育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德育教育为重点,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二者做到相辅相成,德育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学习提供动力。进而让学生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行列中,亲身体验,经常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也请同学们进行相互监督,形成激励性的测评体系,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资源,使学生尽早的树立自己的德育价值观。

再次,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尤为重要,无论是课堂还是活动中,德育教育都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学校的教育过程当中,德育教育有两种比较常见的途径,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教育和组织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在政治课的教学当中,学校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切实有效的发挥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学校有效的进行课堂德育教育之余。学校应开展各种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各种活动,邀请一些知名的德育专家,或者是社会上的企业家,为学生们举办一些专题类讲座活动,给学生们带来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择业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开阔性的思维,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