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范文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

篇1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1.3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1.4院前急救因素

1.4.1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1.4.2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1.4.3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1.4.4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2.3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2.4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2.5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2.6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2.7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篇2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我院急诊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例和28例,年龄18~67岁,平均(46.31±5.62)岁;观察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19~69岁,平均(46.62±5.77)岁。两组急诊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急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急诊区域进行明确,并设置醒目的标识,在急诊大厅悬挂分诊流程图,确保流程图上内容简明扼要,从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流程图自行就诊,缓解护士工作压力[3]。(2)感染控制。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和口套等,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避免对患者侵权事件的发生[4]。(4)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分诊能力。首先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诊标准,然后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开展急诊分诊工作,确保分诊准确率。(5)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约束自身的语言行为,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有效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5]。(6)提高急诊分诊监督管理水平。为了充分保障急诊分诊护理质量,还应该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对急诊分诊质量实现多方位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急诊护理安全[6]。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三项指标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急诊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急诊的特殊性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引发护理风险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因素、患者本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护理风险,产生护患纠纷,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也干扰了急诊的正常工作秩序,降低了急诊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加强急诊感染风险防控,可以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法律意识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素质,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设置护理流程标识,可以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急诊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可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等。本文以我院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分诊质量和急诊安全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晓红,陈延亭.急诊科护理差错高发时段特点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01-103.

[2]逄淑秀,刘东伟,庄玉群.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6):192-192.

篇3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患者的病情急骤、转变迅速,对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技能要求较高,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对患者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1]。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是护理质量的体现。稍有遗漏就会出现医疗事故,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所以护理安全管理必不可少[2]。本文对安全管理前后90例急诊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总结护理管理的重点和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90例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7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90例急诊患者分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95岁,平均年龄(53.5±5.4)岁,其中有机磷中毒12例,车祸21例,心脑血管疾病21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16例,其他疾病13例;观察组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1~92岁,平均年龄(58.3±2.7)岁,其中有机磷中毒9例,车祸17例,心脑血管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在已有的护理安全制度下,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对遗漏的急诊护理措施采取完善、修订。规范急救流程,保证急救的有效性和有序性。详细制定急诊交接流程、记录交接重点。规范急救护理的内容、携带的急救设备药品、急救措施。

规范急救护理人员的轮班管理,保证急救患者都有急救护理人员护理,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节假日、周末、夜间的值班人员要安排合理。经验丰富的急救护理人员宜督促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完全掌握急诊要点,对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定期展开急救护理工作交流会,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解决薄弱环节中的问题,完善护理衔接工作。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急诊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护理不仅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体现护理水平和医院名誉。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急诊护理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提升专业技术。定期让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的法律知识,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的风险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提升急救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树立以"患者第一、生命至上"的护理原则,对待患者要像对待自己家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定期进行知识考核。让有经验、有资历的护理人员为年轻护理人员分享护理经验、总结风险事件中护理的不足和漏洞。急诊护理人员应该轮流在各个科室、国内外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时更新急救护理理念,提高急诊护理能力。

规范急救设备的管理,保证急救设备的完整、无菌、齐全,在使用后及时消毒归还。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消毒、清理,检查机器的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对急救药品进行分类,检查药品日期,以备急救使用。

加强护患沟通,在急救护理时,及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对待患者及患者家属要诚恳、耐心,语言要温和,引导患者配合急救。认真听取患者的想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将重要信心告知医生。准备好急救设备,沉着应对紧急情况。

1.3观察指标 护理安全指标为急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主要不良反应有: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仪器操作不当所致损伤、医嘱执行失误等。

1.4统计学方式 用spss19.00处理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一般发病急骤、病情严重,所以急救护理人员要具备综合护理经验,熟悉掌握急救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急救护理措施[3]。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护理安全是体现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护理安全决定了护理的作用,所以护理安全管理十分重要[4]。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急救能力和应急准备、加强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急救护理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5]。

本文通过对180例急诊患者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安全管理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急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所以,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急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急诊护理技能,减少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护理水平,建议急诊科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864-5865.

[2]李茹冰.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安全管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2):199.

[3]周建梅.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8):407-408.

篇4

[关键词] 护理安全; 急诊输液室;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826.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因此,保证输液室的患者护理安全至关重要。输液室护士每天要接待大量各类输液患者,面对各专科、各病种、各种文化层次、各种性格、各种就诊经历及各种经济状况的患者,工作面临很大难度[1]。我院急诊输液室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对出现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2月,我院急诊输液室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起,主要包括未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4例,占50%;业务水平低2例,占25%;医院其他环节出现的问题2例,占25%。

2 急诊输液室不良事件发生的常见原因

2.1 未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 有个别护士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组患者中有1例是接错瓶,1例是打错针,1例是液体不对,1例是未打完针就拨掉。

2.2 业务水平低 我科护理队伍较年轻,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本组患者中有1例打针时损伤患者的神经,引起患者的手麻木不适;1例化疗药物外渗。

2.3 医院其他环节出现的问题 年轻护士较多,有1例药房发错药未核对出来;1例医生开的处方错误护士照样执行。

3 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3.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开展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其真正意识到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行业,对工作必须高度负责,才能有效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发生。

3.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学习 “十个护理核心制度”,强调双核对制度的执行,护士长严格督促检查把关,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情况,真正落到实处。另外,据报道,有58.9%的护理差错是由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引起[2]。为此,我科把“三查七对制度”挂在治疗室醒目的地方,使执行操作的护士随时看见,从而小心办事,按章办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实习护士、低年资护士、轮科人员加强核心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作为用药安全管理重点,从而减少或杜绝因用药环节发生的差错事故[3]。

3.3 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是防范差错的关键。针对我科新护士较多的情况,采用高低年资组合排班。另外,护士长根据输液高峰时间弹性排班,而且每班有一名护理组长把关,减轻了低年资护士对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

3.4 制定合理化流程 我们对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首先申请一台电脑及打印机专门打印输液卡及输液瓶签,避免护士转抄医嘱的错误;对于需要做皮试的患者优先安排,取药回来后不用再排队即可以输液,避免患者等候时间过长引致的不满;对于急诊患者做到随到随时执行各项治疗。

3.5 提高护士的综合技术水平 周一至周五医护晨会交班完后护士留下,利用10-15min对上班护士进行每日一题学习,每日一题的学习内容以急诊急救及药物相关知识为主,目的是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要求化疗的患者一律使用留置针,避免药物外渗。管理者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在人员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安排人员到ICU、心电图室学习。

4 结果 经过近一年来的护理安全管理,我院急诊输液室的病人满意度由89%提升到95%,近半年来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5 讨论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程序和社会治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包括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制定合理化流程、提高护士的综合技术水平五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任国英,方云等.护患沟通流程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5):52.

篇5

1.基本概念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可能发生的让患者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伤害的风险。这类风险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伤害和痛苦,给医院的声誉造成损害,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2.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2.1医患关系不和谐是产生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法制观念的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常规护理的不到位是产生护理纠纷的导火索。加上现行的医疗体制正面临新的形势,病人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一旦达到期望要求,就容易发生纠纷。

2.2护理人员业务技术还需提高

一方面,目前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工作年限短,专业技术不很熟练,处理医护问题的综合能力明显不足,有的缺乏对复杂病情的判断能力和预见性,有的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有的缺乏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但她们实际上都已成为一线工作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直接接触病人的时间很长,且工作繁琐、单一、具有重复性,加之人员紧缺,普遍超负荷运转,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差错。在一方面,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诊疗仪器不断问世,使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跟不上医疗技术发展的节拍。

2.3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不强。

患者在院内发生意外,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班或延误、遗漏治疗、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观察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人常会发生恐惧心理,家属紧张焦虑,而护理人员由于长期紧张工作,缺乏同情心,不能耐心地听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未及时告知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病情交代不够清楚或对患者及家属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等,服务态度生硬,解释不仔细,容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从而激化矛盾,发生冲突。

2.4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是导致急诊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中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当患者多、工作忙时,就私自简化操作规程,表现在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前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巡视不到位、抢救物品不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不及时消毒等等。

2.5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急诊医务人员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除患者的病痛和抢救生命,从而只注重抢救措施、解除患者痛苦以及护理技术措施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忽略了相关的临床护理观察记录,“重做轻记”现象比较普遍,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如记录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护理文书不规范、对病情变化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记录不及时等。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处理中也将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3.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理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结合单位需要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操作技术,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鼓励广大护理人员多渠道学习业务,使其毕业后的研修制度化,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有效地减少失误,做到护理到位、患者满意。

3.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都是长期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甚至是用患者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每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也会给护理人员本人带来终生遗憾。因此,要求每位护理工作者都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认真实施护理计划,严格准确执行医嘱,进行“三查七对”,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篇6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患者;安全管理

急诊科室的病人大部分病情急危重,同时变化无常,发现迅速,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其护理风险非常高,极易引发医疗投诉和纠纷。因此,急诊科一定要在护理管理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进而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本文笔者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8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当中,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在18-54岁,平均年龄为32.7±5.9岁;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在20-57岁,平均年龄为35.1±6.2岁。两组病人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一般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监护[1],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1.2.1完整规章制度临床护士长要根据自身科室相关特点,同时以护理安全管理制定作为依据,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且还要征取病人的同意,以免发生医疗纠纷。另外,对意外突发性事件还要制定一个应急预案,使相关规章制度给予不断完善,进而保证急诊科室护理工作顺利进行。1.2.2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急诊科室相关领导要每个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工作,其中包括急救护理知识、设备操作以及物品使用方法等,并且大家要在一起进行探讨,同时对工作当中发现的问题给予总结,分析,临床操作当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同时制定一个完整的急救操作流程。另外,急诊科室的临床护士还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明确掌握,可以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1.2.3规范护理书写记录临床护士在密切检测病人病情变化和救治期间应该规范护理书写记录,确保书写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尤其是高度关注“三无人员”,留院观察病历应该给予有效存档,并且还要定期审核检查病例。1.2.4抢救用药和仪器管理急诊科室应该增强管理抢救用药和仪器的保管,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对药品和仪器给予清洁以及保养,并且还要做好收取和登记,每天要对仪器使用情况给予检查以及清点,如果发生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1.3临床观察指标(1)对两组病人抢救物品完好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情况给予记录对比;(2)对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给予记录对比[2]。1.4临床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物品完好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情况对比观察组抢救物品完好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2.2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医疗工作当中,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焊接,其可以表现出连续性、动态性、具体性以及直接性的特点,并且具备非常强的技术。临床护士在临床操作期间与病人长时间接触,所以,具有非常高的护理风险。现如今,随着人们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的相关法律和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然而急诊科室因为其特殊性,在每一个环节当中均存在护理风险,因此,如何降低护理风向,使急诊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已经成为相关人员热烈讨论的话题。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3],在急诊病人安全管理当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使护理风险降至到最低,对护理薄弱环节给予改进和完善,并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同时还可以提高护士自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进而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目前,被众多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和本文试验结果相一致。总而言之,在急诊安全管理当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使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减少,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潘多,祝莹,陈水红,等.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流量变化规律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599-601.

[2]孙萍,李晓红,吴蓉,等.建立标准化转运流程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108-109.

篇7

把好护理安全关,是衡量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为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现结合我院急诊科多年工作实践,针对护理不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1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①一些年轻护士存在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理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现象。②导诊护士缺乏专业训练,护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诊不准确,工作时出现麻痹松懈。在运送患者入科途中,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够仔细,患者病痛折磨和家属的心情焦急,易发生护患关系冲突等现象。③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由于输液室患者周转快,擅自调换座位,而护士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接错液体或液体漏输;不注意巡视病人,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现象。④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抢救技术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病情观察不仔细;医生不在场时,护士没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给患者造成心理伤害。⑤抢救仪器未及时检修而发生故障,如吸引器吸引无力、洗胃机进水故障、监护仪显示故障等。⑥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常易忽略对留院观察患者的病情观察,存在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等现象。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加强急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苦练基本功,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法宝,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使每位护士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2 加强导诊人员的严格管理及相应的专业培训,提高导诊护士的责任感,使其具备较强的急诊意识,对就诊患者按轻、缓、急、重预检分诊,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紧急处理,协助诊室的医护人员搬运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每位导诊人员应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3 加强学习,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输液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卡和输液记录单,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带领护士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并保留空的药液安瓿,抢救结束后核对补记。

2.4 加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术水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健全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使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常年不懈地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留置针穿刺、复合伤处理等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

2.5 认真做好抢救仪器设备的交接与管理工作,确保急救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100%。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时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

2.6 对留院观察患者要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其病情,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忙而不乱。

3 体会

3.1 安全管理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不安全护理不仅给医院的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8

摘要目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方法:运用品管圈手法,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实行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对存在的护理缺陷问题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和整改反馈。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质量安全意识增强。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减少各种护理缺陷,质量、安全、服务意识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品管圈;急诊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4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1]。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的进行护理质量的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19名,对如何创新护理管理,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凝聚团队力量,降低护理风险,避免护理差错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19名,男1名,女18名。年龄21~44岁。学历 :本科1名,大专14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7名,护士7名。

2方法

2.1创建品管圈护士长担任圈长,由副护士长担任副圈

作者单位:545002柳州市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急诊科

钟蕊忆: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长,另选小组长3名,通过大家投票方式产生,也是护理带班小组长。

2.2调查分析现状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我院急诊科除急诊功能外还兼门诊注射室、输液室、观察室、外伤处置等功能,但存在护理人员少、护龄短、技术不过硬、应急处理能力差、病人多、病种复杂、节奏快、压力大、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

2.3制定计划制定QCC小组制度与职责,把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类,制定详细的护理缺陷检查表,每天及时记录、现场反馈与整改;制定详细的奖励及考核制度,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措施的执行

2.4.1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设立护理带班小组长,负责本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服务态度、投诉及纠纷等工作的监督和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协助解决护理业务疑难问题,遇突发重大事件及时逐级汇报并协助处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2.4.2设置一级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本对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记录、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每处不符合要求均记录1次。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汇总、分析、评价和整改反馈。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2.4.2.1日常工作细节输液治疗单上的生理盐水要用红笔画圆圈,100 ml的葡萄糖要画红杠提醒,输液查对牌的整理,废纸篓、输液塑料袋的整理等。

2.4.2.2三查七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好病人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医嘱、处置单的查对。

2.4.2.3各班职责履行情况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每一项的护理、治疗、操作、处置、出诊、抢救、医院感染、床单元的整洁等均责任到人。

2.4.2.4“120”工作根据院前急救护士的岗位要求,每班负责对随车急救物品的检查、更换、补充、平车单元的干净与整洁、出诊记录的规范书写、急救技能的抽查演练等。

2.4.2.5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的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的使用率是否达100%,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医疗垃圾的分类、储存等。

2.4.2.6服务态度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具有其特殊的工作性质: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多为被动服务,有求才应,机械服务,工作不积极主动,对病人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为了改变服务模式,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应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奖惩分明,让大家用心去服务好每一位病人。

2.4.2.7带教工作每年的实习同学将近100名,轮转护士和新分护士都要求规范的管理和培训制度,认真做好师带徒工作,手把手教,放眼不放手。

2.5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可以让制度管人,制度约束人,避免人管人的尴尬局面,急诊科每一个检查签名及履行职责的护理工作均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并附有详细的考核奖励说明,不符合者均纳入护理质量考核。小组长对日常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汇总、分析、评价及考核奖励。

3结果

护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2010年1月至今,无1例护理事故发生, 2012年仅有1例护理投诉,只是因为病人等候输液的时间过长(15 min),护理部和二级质控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不断上升,2012病人满意度为99%。开展 QCC活动以后,每个班均有带班的岗位要求,每班负责对随车急救物品的检查、更换、补充、平车单元的干净、整洁、出诊记录的规范书写、急救技能的抽查演练等。

4讨论

4.1开展QCC活动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2]。急诊病人通常具有死亡率高、病情较为复杂的特点,这就对急诊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急诊护理人员熟练的抢救技能和敏捷、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急诊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促进急诊抢救的规范化运行,而且能够大大降低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各项纠纷的发生率,大幅度地提高整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3,4]。

4.2开展QCC活动有利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QCC活动中,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大家互相监督,有效规避各种护理风险,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对于存在的护理缺陷,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大家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不断的改进活动方式,细化检查指标。

4.3开展QCC活动有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通过QCC活动,不同层面的满足护士爱与归属的需要,强化大家的团队责任感,培养团队的进取精神、协作精神,构建和谐的医护、护护、护患关系,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通过开展QCC活动,加强了急诊护理质量的管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大家参与护理质量的管理和加强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5],QCC理念在急诊护理和安全管理中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林荣瑞主编.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57.

[2]李华,赵锦仲,陈文玉,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人骨质疏松防治知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9):60-61.

[3]马真琴,苗凤花,马晓英.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缺陷和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11):212.

[4]闫君艳,路晶.浅谈急诊分层次护理质控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132-133.

[5]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篇9

[关键词] 安全管理;融入;护理管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148-02

因为护理本身的特殊性、病情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性会导致护理工作潜在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1]。所以加强安全管理对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该院在2012年7月开始对该院的护理工作中实施了安全管理,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定为对照阶段,在此阶段内选取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12年7月―2012年12月定为实验阶段,选取在此阶段接受安全护理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两阶段在该科住院的患者各10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5~77岁,平均年龄为(57.5±11.5)岁,对照阶段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为4~79岁,平均年龄为(55.7±10.5)岁。

1.2 方法

对照组所处的阶段中采取了常规护理的方法,护理人员并不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仅在每个月的总结会议上对工作期间发生的不足进行分析及总结。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生命安全意识,确保护理工作安全开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于资历低的护理人员应其进行专业知识、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管理意识。②完善规章制度:对科室制定管理流程,并将流程落实在每个护理人员中,让其自觉遵守相应的制度并相互监督。明确科室中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及分工,同时落实好交接班制度。护士长与于每天早会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提问,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人员应对其耐心纠正及分解,避免单纯性的惩罚或批评[2]。③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总结科室过往存在的高风险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及总结,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其再次发生,同时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操作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及分析。④建立安全监督系统:成立安全质控小组,每天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管理及监督,质控护士及护士长应每月对护理工作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及预防。每季度对全体护士召开总结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各自所处阶段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调查,每个季度由有关人员做出审定、评价,满分为100分。对两组中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并对患者两阶段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根据个人护理情况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主要的数据资料以SPSS11.0软件包加以处理,计量数据均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阶段全年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过程中没有出现机体结构、心理或功能上的损伤,其中不但包括患者安全,同时也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使得医疗护理增加,从而导致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应加强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将对患者进行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3]。

该院在护理工作中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将安全管理观点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系统的建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能有效窥逼各种风险的发生,对护理人员加强法律意识及保护意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4]。通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可以让护理人员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护理人员长期疲劳工作。通过建立风险防范监督体系能够有效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5]。该院自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安全管理后全年的护理质量较对照阶段有了显著的提高(P

[参考文献]

[1] 刁晓玲,江桂素. 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安全实行风险预案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228.

[2] 静媚. 对护理安全事故管理的认识[J].中外医疗,2008,27(24):338

[3] 彭晓云.浅析安全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12,31(13):160-160.

篇10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安全 管理 认识与思考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质量管理成为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护理纠纷的高发区。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降低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1 护理安全的概念及意义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使疾病痊愈和好转,而护理不安全因素则使病情向坏的方向转化。不安全护理带来的后果,如护理差错或事故,不仅给医院的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使医院成本上升,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医院额外开支,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2.1 服务态度 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漠,语调过重,易引起病人不悦而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延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到位,易引发纠纷。

2.2 院前急救 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未问清地址、病情、伤员人数,导致未接到病人或延误病人抢救;出诊速度慢,未在预定时间到达现场,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出诊药品、器材不到位,护士技术不过硬或动作慢,如静脉穿刺数次未能成功,直接影响抢救质量;现场急救的一系列工作均在病人家属的视线和协助下完成,任何的失误和言语不当,交流沟通不及时,均可成为纠纷的触发点;对危重病人因无钱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抢救,工作拖沓致使病人伤残或死亡;出诊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转运途中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

2.3 治疗室 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致拿错药,配错液体;基础理论不扎实致皮试判断失误;因忙于其他治疗错过看皮试时间致病人再次重做皮试;关心、解释不够,皮试或肌注前未询问是否空腹及有无过敏史,当患者发生晕针或过敏性休克时,引起病人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皮试时常取坐位,有反应时易跌伤头部;当医嘱不详,如医生处方开的药物剂量和病历上的剂量不符,用法不清楚,而护士不问清楚便机械执行引起药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

2.4 观察室 由于观察室病人周转快,而护士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加错液体或液体漏输。加液体时,有配伍禁忌的两种液体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呈白色混浊;不注意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输液反应。

2.5 抢救室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恶劣的态度和不负责任的语言给病人造成心理伤害;对各种急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通知医生;医生不在场时,护士没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未根据病情向病人或家属解释;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洗胃时,一次灌入量过大致胃破裂;输血时不严格查对,引起溶血反应;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致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吸痰时间过长造成病人窒息死亡。

3 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

3.1 强化法制教育 转变观念,认清形势,增强法律意识。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制度、职责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是杜绝差错事故的关键。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使每位护士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病人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3.2 服务态度的转变 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紧急处理,开通绿色通道,然后再补办挂号手续及费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病人,沉着冷静,迅速作出正确判断,保证病人快速有效的救治,对非急诊病人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求得理解与配合。

3.3 增强出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技术水平 每月坚持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穿刺留置针、复合伤处理等急救护理操作培训和考核。认真接听呼救电话,应问清病人的病情、姓名、性别、年龄、准确地址及附近有无明显标志、特征或建筑物,备齐必要的抢救物资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出诊记录应详细记录急救电话号码,接听时间、出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出诊人员,患者的相关情况、院前急救过程,并要求医患双方签字,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

3.4 急诊科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 增强“自律”意识 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八对一注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熟练掌握急诊治疗中各种皮试药物的配制方法、判断标准,做到各种皮试液现配现用,一人一针一管。在皮试和肌注前一定要问是否空腹,有无过敏史,勿错过看皮试时间,并准备好抢救药品以防不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对不详医嘱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并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切勿盲目机械执行。

3.5 用整体护理思想指导观察室工作 密切观察输液病人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带教管理,不可放手对学生无监督的独立操作。熟悉各种溶液及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发现输入异常液体,立即换下所剩液体并封存待进一步处理,向护士长汇报,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防范输液反应,应重点检查液体澄清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治疗室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并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

3.6 急诊抢救室的管理 做到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病人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切忌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手忙脚乱,注意说话艺术,抢救时突出一个“快”字,争分夺秒抢救病人。尊重病人的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应记录病人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内容包括病情动态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生命体征的记录尤为重要。对于病人或家属拒绝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要请病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健全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如急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急诊护士行为规范、清创缝合操作规范、洗胃操作规范、护送危重病人规范等,使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重视。

篇11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 目的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急诊科常规监护与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监护与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合格率、抢救物品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缺陷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位12.8%,实验组仅为2.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与抢救物品完好情况更优,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改善急诊护理工作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消除护理风险因素,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和使用。

[

关键词 ] 急诊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69-02

[作者简介] 杜云真(1972-),女,河南开封,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急诊护理。

护理风险事件表现出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高风险水平等特征。而就急诊科而言,其本身承担了诸多重要职能,因此其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急诊科患者病情急而重,且呈现出多变、复杂的特点,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此外还有突发性事故致伤的患者,风险性极高,因此其医疗投诉以及纠纷事件发生率较其他科室更高[1]。所以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始终坚持将强化风险意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最终护理管理目标。基于此,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以为临床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8.8±2.4)岁;其中48例为车祸致伤,24例为殴打致伤,22例为意外坠跌致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心血管监测、营养支持护理以及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纠正等常规监护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首先,护士长结合急诊室特点,并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还应征得患者知情同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应针对意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善,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②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组织急诊护士参加急救药品的正确使用以及急救设备操作技巧等相关培训,定期进行工作心得与经验交流,并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加以总结,分析操作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及时修订并完善急救操作流程。此外,还应要求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各类法律法规,并熟练掌握。③护理文件记录。护理人员在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抢救治疗过程中应规范记录护理文件,确保其准确、及时以及客观性,特别应高度重视三无人员,留观病历应妥善存档,同时还应定期审查病例[2-3]。④抢救用药与仪器管理。应强化管理抢救用药以及抢救仪器,应做到专人专项管理,做好相应的清洁与保养工作,同时还应做好取、还登记,每天检查并清点仪器使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刻上报,及时排除障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合格率、抢救物品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缺陷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每周遵循急救药品管理标准检查急救药品完好情况;每月由护理部领导负责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抽检并评估急诊护理质量[4]。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物品完好率以及护理缺陷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抢救物品完好情况更优,护理缺陷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合格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合格情况更优,护理合格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医疗卫生工作中,护理工作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其表现出具体性、连续性、直接性以及动态性特征[5],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与患者长时间接触,因此承担了更高的职业风险。当前,随着普法教育的逐步深入,民众法制观念逐步成型且维权意识也随之增强,而急诊科由于其特殊性而在各环节中都存在护理风险因素。所以改善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排除护理风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6]。

本次研究以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消毒隔离、违规操作、基础护理水平、护理文书规范性评分为(99.24±1.36)、(0.84±0.22)、(95.82±4.14)、(97.50±3.39)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87±2.09)、(3.66±0.31)、(85.83±5.01)、(90.24±3.18)分。提示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更优;此外,实验组抢救物品完好情况更优,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缺陷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7]一致。提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采取风险管理模式,探查其中薄弱环节并予以修正和完善,同时优化工作流程,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而在风险意识强化教育开展后,护理人员对于急诊规章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均能够自觉遵守,同时重视提升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推动护患关系的进一步融洽,从而在降低护理缺陷率的前提下有效规避了护理纠纷事件,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改善急诊护理工作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消除护理风险因素,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和使用。

[

参考文献]

[1]潘多,祝莹,陈水红,等.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流量变化规律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599-601.

[2]孙萍,李晓红,吴蓉,等.建立标准化转运流程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108-109.

[3]黄丽英,陆一鸣.急诊分诊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2):225-227.

[4]白雪玲,王元,江燕华,等.SHEL模式在手术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9):664-665.

[5]吴国庆,韦梅,夏敏,等.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82-684.

[6]孙琦,张梅.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85-86.

篇12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1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61-01

护理安全是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会发生法定的法律和规章允许外的心理、生理或机体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1]2005年卫生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使护理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在医院里,急诊科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医院抢救病人生命的前线,急诊科医护人员面对的是病情复杂、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们。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护理纠纷的高发区。因此认真查找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是保证急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1.急诊护理安全隐患

1.1院前急救的隐患:院前急救由于其突发性,是极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具体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呼救电话接时听不清楚,如没有问清病人病情、出事的时间和地点,导致救护车空跑,从而延误对病人抢救;由于出诊仓促,导致出诊的药品和器材准备不足,如人工球囊、呼吸器等出现各种问题不能使用等;其次,由于急诊情况比较紧急,急诊科护士技术不行或动作慢如:静脉穿刺数多次未遂,直接影响了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再次,现场的急救工作一般都在病人及家属的帮助下完成,如果此时医护人员有任何的操作失误和言语不当,得不到家属的理解,都有可成为纠纷的起因;有时候,有些危重病人家中无钱拒绝抢救,急救工作不及时而致使病人有可能伤残或死亡;出诊记录不仔细或漏记、错记如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送达医院失误时间记录不准确、病情记录不全面、语言描述不当等。在急救转运的途中没有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途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昏迷、窒息、休克、大小便失禁、心跳骤停等。

1.2院内急救处理不当:在到达急诊科的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如果有恶劣的态度和粗俗的语言,会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时,新来的医生对急救器材操作不熟悉、不知道如何使用急救药品、并未及时通知上级医生,护士也没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且护理记录不详细,出现漏记、错记的情况,如:病人在洗胃时出现胃破裂,护士在输血前不严格对血型进行查对,引起病人出现溶血反应等不该出现的情况,影响急救的速度和质量。

1.3急诊室观察区的隐患:由于急诊科的病人救治时间较短、周转比较快,有时候病人会未经医生和护士的允许擅自调换床位,在忙乱的情况下,护士没有认真查对和交接,有可能出现打错针,吃错药,换错液体的严重医疗事故。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巡视,输液时液体外渗没有被及时发现,病人发生输液反应时,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向上汇报。

1.4注射室护理安全隐患: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操作常规,皮试或注射前未询问患者是否有无过敏史,当医嘱不详时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响治疗。

1.5清创间护理安全隐患: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工作疏忽,造成交叉感染,感染伤口处置后器械、敷料未按规定处理,清创间空气未按规定消毒。

2.管理对策

2.1强化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将法律法规纳入护理学继续教育中,定期组织学习和考核,让护理人员自觉用法律来规范护理行为,只有重视风险意识才能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使每位护士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2加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水平,提高急救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的提高,急救技术和急救设备使用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使用、气管插管术、静脉穿刺留置针、复合伤处理等技术。出院记录应详细记录呼救时间、出车时间、到达时间、院前急救过程,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2.3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提高。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方案,仔细记录每一次培训内容及考核的结果。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护理业务学习和业务查房,制定合理的急症抢救流程和工作方案及科室护理质量监控标准等。使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即便急救时间再紧迫,也应该无论严格执行、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4成立质控小组,加强安全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3]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天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安全管理工作是代表医院整体质量的最高水平,护理安全已经成为现代医护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4]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董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49.

[2]温冬娣.急诊护理安全探讨《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94.

篇13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我院急诊科现状

我院是一所基层的二级乙等医院,新落成的八层住院大楼底层为急诊大厅,于2011年5月正式启用,建筑面积约1100m2。包括急诊、分诊、内、外科诊察室、抢救室、换药清创室、小儿成人输液室,注射室。

现有在职在编人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注册后未进编人员5人,平均每天输液达100人次,其中有85%为小儿输液。除此之外,还担负着120救护回来的急诊抢救工作和新入院,突发性的危急症救护。

现存的安全隐患

当今社会,患者的法律观点、经济意识、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急诊科护士除了要担负正确及时的分诊,配合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还要注意安慰患者的情绪,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担负着分诊加导医的双重角色。纷杂的工作氛围,使急诊护士迫感压力,稍有护理服务或沟通不到位,就会使患者满意度下降,投诉率增高,去年随机3个月急诊病员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79%。

急诊工作紧张繁忙,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的患者,各种情况难以预料,抢救时时间紧迫,家属期望值很高。输液室护士每天不停地重复操作,努力保证巡视到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准确处理。这些都需要护士长期集中注意力,时刻处于应急和戒备状态,长期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负性情绪的发生。

科内业务培训不扎实,缺乏安全隐患的预案和认知;对安全管理(输血安全、管道安全护理)的细节、流程、关键环节未做细、做实;关键制度(查对、抢救、消毒隔离制度)未牢固掌握,人人过关;重点设备(洗胃机、呼吸机、除颤仪)性能的保养、督查、未完全到位;对关键人员(护理骨干、新上岗人员、家庭意外、负性情绪者)缺乏周到的人文关怀和正性勉励;对关键时段(繁忙、节假日、交接班、夜班)掌控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到位,没有完全保证弹性排班。

低年资护师比例增加,法律意识单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各种告知执行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基本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变经验不足。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后院内转运时,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躁,如没有沟通到位,正确把握好转运指征,动态转院过程中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或转运环境限制了突发病情的观察和处理,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纠纷隐患。

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

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理质控组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叁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按以上体系逐级制定并签约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强成员法制关念,认真学习并定期考核各项法律法规(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保证人人过关。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病例,急救经验和最新知识点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每月针对科室和护理部的质控反馈信息,结合实际的安全隐患召开质量分析会,讨论整改措施。及时建立不良事件通报系统和差错登记。对薄弱环节,事故苗头进行探索,做到人人知晓,“吃一堑,长一智”。输液室人流量大,周转快,在治疗,操作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反向核对,例如:“大爷,请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

对低年资、新上岗、学习进修人员进行入科前培训,内容包括服务规范礼仪,工作急救流程,沟通告知技巧,120接诊抢救演练等。不断强化她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并保持“慎独”精神。根据科内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能力的高低安排重点班次(主班,分诊班)合理搭配,根据高危、繁忙时段酌情调配科内人力资源,做到合理的弹性排班。不断强化三基知识和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保证人人达标。安排有责任心的护理骨干负责急救仪器的定期检查和保养:除颤仪,每周2次充电,保障性能正常;抢救药品保证有效期并且帐物相符。

增加科内全员聚会和精神文化交流,关注特殊人员的思想动态。对意外、家庭等因素的负性情绪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开导、慰问、捐助)。以适当的绩效奖励每月的文明护士和成绩突出的护理骨干。

公示急诊就诊流程,建立院内危重病员转运登记簿。内容详细、简洁。按照表格逐项打勾记录:包括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告知、病人个人财产清点(衣物、贵重物品、证件、影像报告等),做到医护人员一起协调(最好安排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转运前与接收科室联系到位,保证电梯待命,同时要注意急救器械的携带(小氧气筒、监护仪、除颤仪,必要时需备急救呼吸机),努力将病员转运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 果

所有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种关键制度执行到位;各种沟通,告知到位。纠纷和投诉明显下降。

整个团队工作态度热情饱满,优质服务能做到:住院有人送,检查有人陪,急症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

绿色生命通道畅通,120接诊、抢救、分流及时。医院社会信誉度增高;患者满意度增高,今年第2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86%。

参考文献

篇14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而门诊又是静脉输液量最大的部门,确保输液安全是门急诊护理管理的工作重点。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少等特点,短时间内大量地输液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对此,本科从2008年1月起,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急诊科有医生8名,护士20名,负责急诊科及全院各科(除了感染科外)的门诊留观输液和危急患者的抢救,分为两个输液区,一般小儿输液区(每天只开8AM到12N);急诊科输液区,设抢救床2床,留观床12张,座椅120张,配备有中心吸氧、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肺复苏仪、呼吸机、洗胃机等,2007年以来平均每天的门诊输液患者为370人次。采用下列安全护理管理措施:选用的滴管是由江西洪达医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注射器由江西庐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把好查对关;弹性排班;设计合理的配药环境,加强配药安全管理;固定地方静脉穿刺;把好登记关加强查对管理;加强护士的岗位培训。

2 结果

通过上述护理安全管理,本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1~12月共留观输液121 069人次,发生护理缺陷12起,占留观输液人数约0.009 9%;2008年1~12月共留观输液146451人次,发生护理缺陷5起,占留观输液人数约0.003 4%;2008年较2007年护理缺陷减低了65%。

3 讨论

3.1 输液用具选择的管理 输液用具是否完好是保证输液安全的前提。为了输液安全,我院选择用的滴管是由江西洪达医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注射器由江西庐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经环氧乙烷灭菌,无菌无毒,无热源的一次性无菌物品,保证了输液用具的安全。

3.2 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 在护理工作中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护士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意识到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时刻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充分注意自己的行为,学会运用语言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护理细节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细节处理不佳是引起纠纷的重要因素。

3.3 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制度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制定输液管理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加药,接药后签名,签输液卡等。加药做到一瓶一注射器一消毒。这样杜绝了一次性无菌物品再次使用而使液体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避免了由此而发生护患纠纷的危险。

3.4 合理的操作流程,把好查对关 我们把病区分为三个区:第一个为接待登记区,第二个为加药区,第三个为静脉注射区。程序是:患者取药后把药物及治疗单,病历送到护士站接诊台登记区进行登记,根据病情缓急轻重(急诊,抢救者除外)进行查对病历、治疗单,然后转抄贴瓶小输液单,并加编注射号。有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灌肠的一齐执行。加药区护士取贴瓶单后负责贴瓶和查对治疗单和小输液单。执行配药,签名后送注射区。注射区护士按编号再查对后进行静脉穿刺,注射后送患者到留观床或坐椅上。各班护士各施其职,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形成了程序化一条龙操作流程。

3.5 弹性排班 门诊输液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由于就诊高峰相对集中,容易形成输液高峰,而每位家属都迫切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尽快地输上液体,易导致单位时间忙乱,甚至引起护患之间或者患者之间的争执,根据留观输液统计,上午9时至下午13时;下午15时至19时是输液高峰时段,根据这个特点,改变传统的排班制度,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合理调整各班职责,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排班制度[1];实行弹性排班,在这两个时段增加2~3名护士,这样缓解了工作压力,保证护理服务质量,避免忙中出错等情况发生,同时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

3.6 设计合理的配药环境,加强配药安全管理 配药安全管理是输液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输液患者多,用药品种多,易造成配药室的凌乱和配药台面的拥挤,根据这一情况,本科购置了一批塑料筛。并规定了患者将药和治疗单放到接诊台时,按照先后逐一将药物放于塑料筛内,转抄医嘱者按先后顺序组逐筛转抄小输液单排好,然后加药护士按先后逐筛进行贴瓶加药,避免了药物混放,难以寻找。既提高了配药速度又避免配错药的情况发生。配药护士配药前常规查对,发现异常再次核对病历本或者及时反馈给登记护士,然后将小输液单贴在瓶上,再进行加药。因用注射器加药易引起胶塞落入瓶中,故配药后常规检查液体以便发现有无杂质,配药后在输液单上签名和时间,插上输液管后按编号顺序逐筛送静脉注射区。

3.7 固定地方静脉穿刺 在门诊留观输液中,静脉输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特别是小儿,小儿静脉穿刺具有血管小,不易固定,小儿恐惧不合作,哭闹,家长要求高等特点。所以在儿科穿刺不成功往往是引起纠纷和矛盾的导火索[2],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和保证护理安全,我科采取了固定地方集中静脉穿刺和一次穿刺失败采取换位法的方法。每天由临床经验丰富、穿刺技术过硬的护士负责穿刺。年轻护士负责协助,如果一次穿刺不成功,就采用换位进行注射,即甲护士一次穿刺不成功后由乙护士执行再次穿刺,力求做到一人一针穿刺。避免一个患者同一护士反复穿刺所引起家属不满而诱发纠纷。同时要求注射前必须认真查对,防止忙中出错。因小孩喜欢哭闹,陪伴小孩前来注射的家人多,有时护士叫一个患儿的名字时而另一家长误听成呼叫自己小孩,抱着小孩前来注射。由于现代人比较时尚,同名同姓的小孩比较多。因此,给患者穿刺时询问患者的名字时应该用“你的小孩叫什么名字”“是男是女”“年龄多大?”而不能问:“你是某某名字吗?”以免患者听错[3]并告知家长有几瓶液体,穿刺固定后由护士送到病床或坐椅上,并交代注意事项。

3.8 把好登记关加强查对管理 针对门诊病种复杂,儿科用药量少,用药种类多,家长又特别紧张焦虑的特点。要求登记班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熟悉各科用药知识,剂量,在查对时除了将病历本、治疗单,药物进行查对外,还要注意医生是否开漏或者开出不合常规的医嘱。如有可疑之处,一定要找到医生核实清楚才能执行。严禁盲目执行医嘱。2008年1~12月登记护士共查出治疗单与患者不符38例。查出不合常规的医嘱30例,均给予纠正,避免差错的发生。

3.9 输液过程的管理 设置1~2名护士为巡视班,其主要负责不断在输液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每次更换完液体在液体上签名和时间,把好输液过程的每个环节。当巡视到有病情况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10 加强护士的岗位培训 本院规定在临床工作满3年以上的护士才能调入急诊科。由于医院不断发展,年轻护士较多,年轻护士精力充沛,身心素质好,比较能够胜任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但他们经验不足,技术水平稍低,因此,本科制定了每月进行业务学习1~2次,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一次,成绩与年度考核挂钩。

门诊的输液是一门非常繁琐细致的护理工作。必须要护士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精湛的技术水平,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才能让患者和家属满意,减少护理缺陷发生,保证门急诊输液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采静波.实施整体护理中改进护士排班的做法.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