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总结范文

基础护理总结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02

基础护理总结

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护理学基础 毕业统考

随着医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医学生质量的全面评价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内、省内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统考。这对于了解和评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探讨考试方法以及推动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二年级在校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也要进行一次毕业统考,毕业统考是以理论的形式进行的,由河南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全省范围内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届毕业生全部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试卷由省厅统一批改,考试成绩由全省统一排名,因此,各学校对于毕业统考都高度重视,力争在全省取得较好名次。自工作以来,笔者每年都参加了本校《护理学基础》毕业统考的考前辅导,结合自己的辅导经验,现对统考复习辅导进行了一些总结。

1 合理安排课程,考前集中辅导

1.1 课程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而所需学习课程很多,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突出专业特点。比如护理专业的课程中,《护理学基础》分三学期讲授,总学时达214学时,其中第一学期36学时,第二学期108学时,第三学期70学时,课时分配相对其他学科较为充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充分掌握所学内容,加上每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每个实践内容的技能考核,定期检测学习效果,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为以后毕业统考和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1.2 考前集中辅导,强化记忆

在二年级学期末,毕业统考前两周,学校组织了统一的考前辅导,统一安排课时,每门课程每周10学时,共计20学时。任课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统考科目进行集中的考前辅导,加强学生理解识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 领导高度重视,定期检查工作

对于每年一次的毕业统考,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面向参加毕业统考辅导的老师召开会议,强调统考的重要性。每天,学校相关领导都要对任课教师的辅导情况进行检查,走进班级,走进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督促作用。

3 探讨辅导方法,研究复习策略

3.1 认真研究辅导资料,吃透教材

我省采用的《护理学基础》教材是由郭耀玲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本由石玉、高晓梅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下篇,是以每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测试题的形式编写的。这本配套的教材重视与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相配套,突出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注重与临床护理工作相一致,并且题型全面,覆盖广泛,为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的改变,加强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有助于师生课堂总结、学生重点复习巩固和自我评价。

3.2 集体备课,探讨最佳辅导方法

《护理学基础》不仅是护理专业毕业统考的课程,也是护士、护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鉴于《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集中复习之前,我校护理教研室主任对参加统考辅导的教师进行了集中备课,探讨辅导复习的方法,对考前20个辅导学时进行合理安排,力争找出最适合的辅导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3.3 分析重难点,及时归纳总结

《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技能操作性强,很多重难点都在操作过程中,针对这一特点,可让学生结合实训课程进行复习总结。结合《护理学基础》下篇这本书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也可以总结一些便于记忆的知识要点或口诀,如穿、脱隔离衣的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4 组织模拟考试,检测学习效果

统考复习期间,每周学校都组织一次全校模拟考试,考试形式以统考为准,标准试卷,填涂答题卡,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监考,严肃考场纪律,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巡考。成绩出来后进行班级和全校排名,张榜公布成绩,检测复习效果。班级内排名督促学生,班级间排名督促教师,找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认清自己的薄弱环节,调整复习策略,掌握所学知识。

5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寻求最佳复习方法

篇2

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不同于其它科病人,由于创伤、多发骨折、复合伤、截瘫病人,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因疼痛原因限制,给骨科基础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从2005年2月~2006年3月,从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从上年的96.8%上升为99.2%,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骨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高度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1.1基础护理工作是保障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有计划、系统的组织护士学习医学伦理学、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全体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高度认识,能够自觉认真的完成好本职工作。

1.2护士应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教育护士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以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为榜样,用心去呵护每一个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一切以病人舒适为中心,把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教育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关心病人、体贴病人、帮助病人,脚踏实地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1.3营造积极的人文关怀氛围。新的护理理念倡导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和谐的护患关系,倡导“团结协作、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在这种氛围中,使护士积极愉快的工作,处处为病人着想,病人需求无小事,主动愿意为病人服务。

2 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2.1充分理解和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意义,目的是让每一名护士都能认识到骨科病人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病人清洁、舒适,更重要的是通过基础护理工作,减少危重、长期卧床、重大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例如坠极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安排有资历的教师结合临床病人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课、教学查房,促进当班护士认真观察病情,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

2.2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纠正护理缺欠。每天早查房护士长都要对新入院病人、术后、危重病人进行全面床头交接,询问病人护士工作情况,通过早查房,进一步提高各班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找出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思考以往发生过的一些护理缺欠,吸取教训和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骨科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3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可以调和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发放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反馈表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上一年97%上升到99.7%,整体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 加强重危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监控。

3.1对危重、新开展手术病人,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严密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3.2护士长每日从早查房开始,一看、二问、三动手,检查夜班护士的工作质量,了解和掌握病人皮肤及各种管道护理、伤口渗血、患肢未梢血运观察、协助功能锻炼情况等,对白班各班人员不定时查,检查结果填护理工作情况量化表格,每项有相应分值,这样更好地促进护士自觉地工作流程、巡视制度进行主动服务,对当班病人病情做到心中有数,促进和提高骨科基础护理水平,同时又起到了对护理工作质量监控作用。

3.3以护理质量监控结果,做为评价每个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的硬指标。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尤为重要,任何小的疏忽都可给病人造成并发症,因此,护士长每日必须做到以重危病人护理为中心,对每一个护士的技能、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的进行随时检查,其结果进行量化管理,到年终进行总结表彰,优秀者可优先晋升、评优等,对分数低于90分以下者,帮助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如果连续处于低分者,可考虑末位淘汰制,目的是让每一位护士真正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之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篇3

【关键词】心电图检查;综合优质护理;常规基础护理;应用效果;意外事件;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心电图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为其监测结果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诊断,同时还不会伤害患者,具有无创性[1]。但是,很多因素均会对心电图监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缺乏准确的监测结果,那么就必然会对患者的后续诊断与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很有必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心电图监测结果准确性的提升[2]。为了使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从而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本研究对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心电图检查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心电图检查中综合优质护理的应用。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医院心电图检查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综合优质护理组(n=50)和常规基础护理组(n=50)两组。综合优质护理组中男性患者31例(62.0%),女性患者19例(38.0%),年龄33~79岁,平均(53.5±9.1)岁。在疾病类型方面,冠心病20例(40.0%),心肌病14例(28.0%),心力衰竭9例(18.0%),呼吸衰竭3例(6.0%),脑血管疾病2例(4.0%),胆石症2例(4.0%)。常规基础护理组中男性患者30例(60.0%),女性患者20例(40.0%),年龄34~80岁,平均(54.1±9.4)岁。在疾病类型方面,冠心病19例(38.0%),心肌病15例(30.0%),心力衰竭8例(16.0%),呼吸衰竭4例(8.0%),脑血管疾病3例(6.0%),胆石症1例(2.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基础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让患者将相关记录仪佩戴上,将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等;综合优质护理组患者接受综合优质护理,具体操作为:(1)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和患者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如果患者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存在,则个体化疏导其心理,将康复案例介绍给患者,帮助患者将不良情绪消除掉。向患者交代如何配合肢体舒展,在做胸导联时让患者屏气,安慰患者放松。如果检查出来有心梗或者心律失常,则安慰患者;(2)健康宣教。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宣教相关健康知识,依据患者病况或病史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从而促进患者配合度的提升。此外,检查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还应该详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比如,严格避免皮肤和电极接触不良、穿紧身衣物、不做大幅度动作;(3)活动指导。检查前临床护理人员调查患者基本病情,同时和患者家属交流,从而依据患者的检查目的、实际病情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合理活动,最终促进检查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1)应用效果。总监测时间完整(>24h)[3];(2))意外事件。包括干扰发生阳性(>5%)、电极或导线脱落(>15min)[4];(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总分0~10分,分为不满意(0~5分)、一般(6~8分)、非常满意(9~10分)[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综合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总监测时间完整率98.0%(49/50)高于常规基础护理组70.0%(35/50)(P<0.05),干扰发生阳性率、电极或导线脱落率2.0%(1/50)、2.0%(1/50)均低于常规基础护理组32.0%(16/50)、18.0%(9/50)(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优质护理组为98.0%(49/50),常规基础护理组为70.0%(35/50),前者高于后者(P<0.05)。见表1。

篇4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课程主题,采用相关的临床案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实际的案例情景进行描述分析,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应用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以后打好基础。第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课堂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碰撞出火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基础护理课堂质量。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联系、分析与思考,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拓展,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总之,传统案例教学的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及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使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提出问题

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选择典型病理,其关于基础护理方面的病理要充分满足教学环境的需求,使学生充分了解该基础护理课堂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通过声音与文字的方式将重点知识充分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巩固。比如:患者为张某,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呼吸比较困难,病人非常焦虑。针对该案例,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作为护士,应该如何采用相关措施来解救患者?采取卧位的目的又是什么?

(二)分析实际案例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案例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同时还要纠正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动作上的不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扮演护士,教师可扮演患者。在此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护士问病人:“您这样躺着舒服吗?”病人:“挺好的。”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自己。

(三)讨论案例

学生在学习护理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同学及时沟通与讨论自己的意见。另外,每个小组在代表发言的时候都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取其精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谈论。

(四)总结案例

篇5

【关键词】 认知教育;基础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70-01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常常会忽略或简化基础护理,因此一些基础护理项目都是护工或家属处理。对于基础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比较混乱且认识上有所缺陷,因此导致对基础护理职责认识比较低,落实基础护理项目相对较差[1]。为了研究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医院开展了一次基础护理认识教育活动,分别在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和落实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共650名,男10名,女640名,年龄(26.7±5.6)岁,平均工作年限(5.3±7.6)年。职称:15名副主任护师,220名主管护师,265名护师,150名护士;学历:本科155名,占23.8%;大专354名,占54.5%;中专141名,占21.7%。

1.2调查方法

根据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基础护理的调查内容包括输液观察、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和梳头等,按照实施程度进行评分,1分为实施19%以下,2分为实施20%~39%,3分为实施40%~69%,4分为实施70%~89%,5分为实施90%以上。

1.3实施方法

1.3.1 开展教育讲座

医院在开展本次研究中分别举办了4次教育讲座,讲座内容有:基础护理中对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护理技术操作等工作职责;根据医院制定关于护士职责的条例和守则讲解护士应当执行的护理责任,针对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应当提供的护理项目;护士从患者角度看待基础护理工作,感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评价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以及讨论在家属不同意做基础护理的情况下是否继续执行护理项目等。

1.3.2 开展经验交流会

护理部召开4次护理经验交流会,由落实基础护理较好的科室责任护士或护士长讲解护理经验,针对基础的洁面梳头等护理项目进行交流,使这些项目专业化、有效化,同时总结此次经验交流的感悟,为以后更有效的实施打好基础,提高医院的基础落实工作[2]。科室内也开展各种关于基础护理的讨论会,每名护士对自己工作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护理质量,同时由经验较深、资历较高的护士讲解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后提高康复质量的典型病例,增加护士工作的积极性[3]。

1.4疗效评价标准

对医院全体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价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程度和实施情况。发放问卷由护士长负责,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内容。本次开展基础护理认知教育前后发放问卷数均为650份,问卷回收率均为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人员对认知程度的效果比较

护理认知教育开展1年后的洁面梳头、清洁口腔等护理项目认知情况均显著高于开展前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一 护理人员对认知程度的效果(n/%)

2.2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情况效果比较

护理认知教育开展1年后的基础护理的实施情况均显著高于均显著高于开展前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二 护理人员对实施情况的效果 ( ±s)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认知教育开展1年后的基础护理认知情况和实施情况均显著高于开展前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郭丽华,路迢迢.基础护理认同教育的实践与评价[J].中外医疗,2012,31(12):141-143.

篇6

【关键词】基础护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74-02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最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1]。现对本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进行总结与分析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生活护理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存在严重的的安全隐患。

1.2 基础操作不规范:护士在操作时为了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的细节,消毒隔离不端盘子不消毒,违反操作流程。

1.3 病情观察不仔细:巡视病房,病情观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而大部分护士不能按护理级别要求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仔细、重点不突出,不知道病人可能发生哪些潜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年轻护士专科知识薄弱,感觉病人有不妥,却未及时引起警觉,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而延误病情,造成了不良后果,导致发现不够及时等。

1.4 健康教育不具体:主要表现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病人应了解的自我保健、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的很少。这也与人员配置不足和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有关。

2 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原因

2.1 护士自身的原因:对生活护理重视不够,有标准不执行,护士是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因此,护士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直接原因。由于护士的工作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仍停留在被动的执行医嘱,机械的完成注射、输液等治疗性护理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上,认为生活护理是“软任务”,因而轻视或简化生活护理[2]。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不强: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尤其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认为基础护理工作是琐碎的小事,忽视某些环节不会给病人带来危害,且其行为并没有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将它变为一种习惯。

2.2 管理方面的原因:护士缺编影响基础护理质量:护士数量不足,人力不足,忙于应付治疗等硬性指标的完成,影响了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教育不足,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平时护士长例会分析护理质量,加强质量教育,而对护士进行面对面的考核较少,对新护士、低年资护士更需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及专业技术培训。

3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对策

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引入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迫切需要医院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病人。国家卫生部曾多次提出,护理工作需做到“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1]。通过基础护理工作,护士可以更细致的观察病情,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护士的价值。

3.1 多方位培训,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思想上多沟通,多交流,增强责任感,并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勤奋学习,不断进取,认真履行义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尽己所能,把事情做好。牢记“细节决定成败!”

3.2 明确工作流程及标准,规范护理工作行为职责分明,分工明确,层层把关,互帮填漏,加强指导。护士长详细分工,明确管理要求,不定时进行质量检查,每月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指导整改,对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不断调整,持续总结管理经验,确保工作落实质量。

3.3 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定期对护士进行“三基”培训和考核,将新毕业护士作为培训重点,以基础护理在病人身上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同时,按时落实护理查房及业务讲课,逐步提升护士的业务素质。

3.4 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成绩突出的护士给予表彰和奖励,最大限度的挖掘护士的潜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3.5 增加护士编制,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把护士真正还给病人,服务于病人,有条件增设护工,护士加强监督和指导。

3.6 加强对基础护理质量的控制: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用科学数据反应工作量和工作效果,将“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全科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定期不定期检查,尤其节假日、夜间是问题多发时段,分别问题当场提出纠正,共性问题护士会讨论、分析,使护士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地完成好每一项基础护理工作。

4 小结

基础护理质量是涉及到病人安全的重要工作,从领导到群众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不是事后检查。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宗旨”,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放心。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护士 基础护理 认知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不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等各个动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为了解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知状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笔者对15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认知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10月对我院住院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本院住院部所有在岗的护士。

1.2研究工具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很多,但本文只研究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部分,包括:(1)您是否认同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2)您是否认同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工或家属的工作内容;(3)您认为基础护理应该由哪些年资护士来承担;(4)您认为应该为哪些病人实施基础护理。条目1~2的选项分为完全认同、部分认同、不认同,分别赋值3~1分;条目3选项分为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不分层共同参与3个选项;条目4选项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病人2个选项。

1.3资料收集方法

由护理部培训各科室护士长作为调查员负责下发和回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7%。

1.4统计学方法

由专人将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核对无误后,采用描述统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一般资料共调查临床护士148名,年龄和学历无统计学上差异,具有可比性。

2.2不同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工作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他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基础护理不论是在护士配合医生完成诊疗过程,还是护士单独完成护理,都是周而复始的,常规必须完成的,但是它不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等各个动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护生、低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实习护生更倾向于认为基础护理是护工或家属的工作内容,低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的工作范畴认同度低。对基础护理的性质和分工,临床护士认识不够,导致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所以抓好护理人员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护理开始做起,按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应从严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抓好护理人员观念意识的转变,更好地落实基础护理护理要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护理的总体目标基本未变[1]。 总之,做好基础护理,既要有现代护理学的新观念,又要有丰富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真正解决患者的需求,得到患者的认可,从而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全程护理质量,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完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8

1.1.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式,安排临床老师一对一跟班带教,带教的内容根据老师的想法自定,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即时讲解,每周由科室总带教老师教授1节专科知识理论课和1节基础操作课。最后1周末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出科考试,并由带教老师考核工作能力,评价出护生的综合成绩。1.1.2观察组采取阶段式带教方法,分4周进行,仍由临床老师一对一带教。每周一晨会,科室总带教老师召集全体参与带教的老师制定本周带教计划。第1周安排护生学习基础护理理论和操作,初步了解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第2周,安排护生进一步学习专科疾病护理的理论知识和相对应的专科操作;第3周,指导护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解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培养护生解决具体专科问题和进行护患沟通的能力;第4周,带教老师与带教学生沟通,对于一些护生难以理解或感兴趣的专科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深入地教导、学习;并且指导护生为患者进行专科的功能锻炼。4周教学中,加强护生进行生活基础护理方面的强化学习,与本病区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挂钩,并教会其解决在生活护理中的伦理问题。第4周周末进行出科的专科理论和操作考试,带教老师评出出科综合成绩。

1.2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考核,总带教老师出卷考核护生专科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且总带教老师向各个带教老师发放问卷调查表,在课堂笔记、服务态度、病历书写、工作能力4个方面考核实习生的综合成绩。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术操作、综合成绩这3个单项,每项的总分为100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出科综合成绩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篇9

1.1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计划,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64人,年龄19岁~21岁。将72名学生随机分到6个模拟病房进行授课,其中第1模拟病房~第3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观察组;第4模拟病房~第6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所修课程、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内容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均按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程》内容进行授课,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融入护理美学相关知识,对照组按照原教材内容未刻意加入护理美学知识。

1.2.2美学相关知识培训

在上实验课前利用周末和晚上对观察组的护生进行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美学基本原理;②规范着装仪表;③规范行为举止,包括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训练;④培养语言沟通能力;⑤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1.2.3评价方法

1.2.3.1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闭卷笔试,满分70分,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老师集体阅卷;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照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满分30分,考核内容以抽签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交叉考核。总成绩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之和,以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1.2.3.2调查问卷测评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态度、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思想、职业形象。分好、一般、差3个等级进行评价。问卷相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7。共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课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护生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美学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护理美学作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修养,树立护生的职业形象,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美学素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忠实于护理事业的职业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在校护生和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对照组护生在上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课时,特别是学习铺床、床上擦浴、晨晚间护理时,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低落,甚至质疑护理专业的前途,部分护生萌发转专业的念头,由于缺乏学习动力、机械被动地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观察组将护理美学知识融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使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巩固了护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0

关键词:电网资源 运维体系 一体化 数据管控

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建设的GIS、PMS、营销业务信息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数据中心等基础信息平台,由于专业应用方向不同,因此虽然所有应用全部基于同一个电网,但各系统只对其中与本专业应用相关的部分信息进行管理,造成了基础信息数据的重复录入、设备信息数量不一致、关键属性不一致、数据质量低、无法进行本专业外相关信息查询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使电网基础信息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进行应用。

各系统为了保证自身基础数据维护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各自都形成了一套基础数据检查的思路与方法,但检查内容仍遵循自身的标准与要求,无法满足整个生产体系内电网资源基础数据的检查要求。一体化运维体系则通过对所有相关系统数据的规范性、协同性、关联性、一致性、正确性、及时性六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管控核查,保证了电网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下文将通过对一体化运维体系的建设思路、建设方法与架构、一体化运维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

(1)规范性。各业务系统的基础信息编码规范和数据维护规范间存在差异,造成设备属性维护标准不一致,基础数据信息表述无法统一。

解决思路:抛弃之前仅针对一个特定系统进行运维的方式,从一开始运维便将相关系统维护规范进行梳理,先行解决标准差异问题,协助各单位完善维护标准。

(2)协同性。各业务系统数据维护仍较多采用多轨维护模式,原因为各平台单独维护、单独考核、没有专人负责数据各系统间的流转。

解决思路:一体化运维体系改变原有各系统单独维护的思路,通过两个方法解决各系统的数据协同维护问题:①将运维管理从省公司细分至地市公司,设置专人负责所有平台数据维护协同性工作;②形成基础数据一体化考核机制,实现相关系统基础数据统一检查,并设置系统间关联、一致性的专项考察。

(3)关联性。各单位在不同系统中设备管理范围不统一,各业务系统间数据的关联关系未完全建立,各业务系统同类设备数量不一致。

解决思路:确保统一数据入口并且确保运维数据统一维护,可以保证各系统相同类设备维护范围一致、维护数量统一、设备ID唯一。

(4)一致性。各系统相同设备的关键属性信息不能保证完全一致,存在命名规则不一致、数据维护入口多源的情况。

解决思路:统一数据入口,使用标准数据维护方式,确保数据信息一致。

(5)正确性。存在部分设备属性数据与现场设备实体属性数据不一致、系统数据不符合系统自身维护要求等情况,错误的设备信息无法作为“三集五大”和“SG-ERP”的数据支撑。

解决思路:统一采集设备基础信息、坐标、照片等信息,及时更新,定期抽检。

(6)及时性。目前各系统数据维护期限不明确,数据维护周期不统一,甚至存在系统长期不进行数据维护的情况,无法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与应用。

解决思路:综合分析各系统运维规范与要求,结合运维流程形成标准化维护期限要求。

二、一体化运维人员架构

(1) 总部设置基础数据一体化管控组,下设综合评价组与标准管理组。综合评价组负责对各省公司的基础数据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并提供整改意见,标准管理组负责整理各省公司的基础数据运维标准和规范,最终形成全国网公司统一的基础数据运维规范。

(2) 省公司改变以往的单项目全省运维模式,改为省公司设置运维管控组,负责各地市公司的基础数据综合质量评价和整理完善省公司基础数据运维规范。

(3) 地市公司设置一体化运维经理,总体负责管理、协调该地市所有基础数据运维工作,推动一体化运维流程顺利进行,下设各相关系统专责。

(4) 各系统专责负责单一系统的协调与维护工作。

三、基础数据质量综合评价平台

为了支撑电网资源基础数据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搭建,建立电网资源基础数据质量综合评价平台。平台在建立完善的电网资源基础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数据质量与维护应用两个方面的检查,形成数据指标分析结果,形成考核评价结果并提供问题数据清单进行问题反馈,辅助数据整改工作。

平台按照国网总部和网省两级部署的方式进行构架,国网总部平台实现各单位管控指标数据的接收服务与管控指标结果展示功能,网省级平台实现与各业务系统集成、管控平台配置、管控指标自动监测计算、指标结果查询、自动调用总部服务传递指标数据。

国网总部基础数据管控平台内容:

(1)管控指标数据的接收服务程序:提供指标接收服务接口,由网省部署平台自动调用用于传递指标信息。

(2)管控指标查询功能:包括展示各单位的平台管控指标数据;按阶段统计分析指标情况,形成数据阶段性核查表和问题辅助分析结果;提供指标情况分析报告的文件输出功能。

网省部署基础数据管控平台内容:

(1)与各业务系统集成:为能够实现整个生产体系的基础数据的对比分析,管控系统需要与各相关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包括通过服务、数据库两种模式的集成方式。

(2)管控指标平台配置功能:提供自动监测服务程序的监测周期、监测范围等的配置。

(3)管控指标自动监测服务程序:自动按照平台配置统计分析管控指标,将监测数据进行记录;自动调用总部管控指标数据接收服务,主动发送指标结果。

(4)管控指标查询功能:包括展示各单位的平台管控指标数据;提供指标数据问题清单;按阶段统计分析指标情况,形成数据阶段性核查表和问题辅助分析结果;提供指标情况分析报告的文件输出功能。

结束语:

一体化运维体系的建立,将提高运维工作的伸缩性,可以针对一个地市进行一体化运维试点,也可以针对网省进行全面推广;数据整体运作能力显著提高,极大减少重复工作量,同时不影响原工作模式,建设没有阻力;能够进行全面基础数据质量考核,不再仅针对单一系统进行,数据质量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且对增强公司的数据可用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一体化运维模式是一种可行、易行、必行的运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晓英,基于ITIL的IT运维中心模式构想.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2010年.

篇11

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经研究,决定自20__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以下简称“示范工程”活动),根据卫生部《20__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及《江西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20__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全省医政暨护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到20__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创建4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8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2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通过“示范工程”活动,以点带面,达到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目标。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通过提高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利民的总体目标。

三、实施主题及范围

实施主题:“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实施范围: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全面实施,重点是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四、实施原则

(一)“示范工程”活动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相结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20__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按照本方案有关要求,加大基础护理所占比重,组织开展辖区内“示范工程”活动。

(二)医院自查、行政督导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医院对临床护理服务薄弱环节进行自查,对照本方案有关要求认真加以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在医院实施活动和自查基础上,对辖区内医院进行检查指导。省卫生厅、市卫生局适时对“示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暗访,通过设立公开电话、电子信箱等,广泛收集社会意见,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 )

(三)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

在20__年“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五、实施内容

各级各类医院要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江西省实施办法》,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和《江西省护理质量标准》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重点做好以下20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医院、病房有完整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护理人员经注册上岗,规范执业。

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3.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4.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二)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5.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6.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纳入院务公开,作为向患者公开的内容,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7.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实施成组护理,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

8.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扭转由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减轻患者负担。

(三)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丰富工作内涵

9.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10.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四)充实临床护士队伍,加强 人力资源管理

11.医院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床护比要大于1:0.4。

12.医院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护士的分层级管理,采用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置方法,并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的护士人力调配。

13.护士长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较高,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代表性。病房全体成员爱岗敬业,优质服务,廉洁从业,勤奋工作,在病人中享有较高满意度。

(五)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14.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

15.护理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制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6.严格执行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措施、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护理程序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达到要求。及时准确执行医嘱。配合医疗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

17.简化护理文书,鼓励医院结合实际,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临床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小时。

(六)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保障措施到位

18.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医院“抓服务、树形象”的重要契机,明确和落实医院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在全院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

19.医院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加强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向临床一线倾斜,实行聘任制护士同工同酬,调动各方面力量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

20.医院协调支持系统要到位,完善与配备患者住院基本生活条件,实施普通患者就餐及治疗饮食、建立患者家属探视制、实施患者病号服管理,建立住院患者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使示范病房真正达到管理规范、环境整洁,患者满意度达到99%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__年2月)

各县(市、区)卫生局根据本方案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医院和广大护士积极性,使其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各县(市、区)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于20__年2月28日前上报我局医政科教科。

(二)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3-10月)

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示范工程”活动,各县(市、区)卫生局要组织对辖区内医院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市卫生局将在全市范围内确定重点联系医院,开展改善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并进行指导。

(三)总结交流阶段(20__年11-12月)。

市卫生局将对各地实施“示范工程”的医院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患者和社会反映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医院、病房及个人进行表彰。

市卫生局选择示范典型医院召开现场交流会,组织各地、各医院间交流经验、总结工作,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研究部署20__年“示范工程”活动,逐步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五、申报程序

1.按照逐级评估的原则,报送设区市卫生局“示范工程”评估的申报单位需获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评估的优胜单位,市直医院直接向市卫生局申报;报送省卫生厅评估的申报单位需为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评估的优胜单位。报送前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示。

2.全市创建的4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8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2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将按参评医院得分顺序产生,不分配各地创建指标,不搞平衡。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基础护理内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造条件,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坚定信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落实措施,稳步推进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职责、周密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同时认真、全面地开展自查自建,推动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开展,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

篇12

关键词:情境模拟法;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

情境模拟法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典型的病情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关问题,对互相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同时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案例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学习疾病的基本症状与护理方法。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院校采取了情境模拟法的教学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教学,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针对情境模拟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作出以下的分析与判断。

一、教学方法

第一,课堂引入案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与问题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并通过案例对课程内容进行实际的分析。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可以围绕案例进行系统、具体的讲解。同时,根据实际案例分析护理的具体方法,最后得出普遍的护理方法与对策,并结束该课程的教学。第二,案例选择简单直接。情境模拟法需要在教学课堂中引入案例,因此,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重视案例的选择,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简洁易懂的特点,易于学生设计相关的情境,并且应该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并引发其思考,同时,案例的选择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展开相关的讨论。由此可见,案例选择的简单直接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三,针对案例进行护理模拟。在课堂前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讲解与分析,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拥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此前提下,教师就可以对病例的情境进行一定的模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办法进行护理的模拟,并可以通过角色交换等方法进行护理知识的巩固,最后,教师应该对本次模拟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并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活动。第四,总结与评估。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护理学基础教学的结束,教师对于课程的评估与总结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情境模拟法应用不是十分普及,我国对于情境模拟法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的经验还不够完善,因此,情境模拟法的教学总结与评估则更为重要。教师需要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及对教学课程进行评估总结,对于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建议与评价对自我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模拟法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情境进行模拟,使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学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在课程知识的传授、问题的提出及其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都密切联系具体案例,使得知识学习的过程由教师一味地灌输转化成为学生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知识的学习是在一个模拟的仿真情境中,学生作为情境的主要参与者,对知识的理解会有更深的印象与掌握,并且,情境模拟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二)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由于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至关重要。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对其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拓展,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临时应变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增强专业感情

在情境模拟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病人与护士角色的扮演与交换,能够提前感受未来工作的内容,从而增强自身责任感、服务意识与态度,增强对于专业感情。与此同时,通过对角色的扮演与交换,学生对自身的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与了解,增强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方便在未来的实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工作。

三、结语

目前,我国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方法中已经引用了情境模拟法,并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果,本文通过对情境模拟学课堂引入案例、案例选择简单直接、针对案例进行护理模拟、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估四大教学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目前该教学方法取得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增强对于专业的感情等应用效果进行归纳,相信在未来的日子,情境模拟法会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郑小静 单位:嘉应学院医学院

参考文献:

篇13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体现和落脚点,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课程设置模式是 教育者对课程体系以及其中各要素关系和时间顺序认识的几本框架[2]。 根据美国卡内基基金会护理教育研究框架,我们把香港理工大学(以下简称理大)与吉林北华大学(以下简称北华)护理本科课程(除去公共基础课程)按照三个主要的学习层面即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进行初步比较。每一个层面主要比较课程内容、授课学时、授课学年、教学活动及学习结果5个方面。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理大共开设 32门课程、总学时2561学时;北华共开设 44门课程、总学时3102学时(见表1)。由于缺乏对两校课程的深入了解,所以教学活动和学习结果方面,不能够做深入比较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下面主要就课程内容、授课学时和授课学年做一个比较分析(见表2)。

1 “知识”层面的课程:形成护理思维

1.1 理论和实际内容

1.1.1 生物科学课程

理大只有5门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开课时间基本相同都在1年级,学时数共171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6.67%。教学活动中实验课明显不足只有微生物有实验课。北华的生物科学课程门类较多,共11门课程648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20.89%,且每门课程均有实验课,强调重基础。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14.22个百分点。

1.1.2 人文科学课程

理大开设应用心理学和卫生社会学两门课程都在第1学年开设,共84学时,占总学时3.28%。北华开设护理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选修科,集中在第2学年,共126学时,占总学时4.06%。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0.78个百分点。

1.1.3 护理学课程

两校的课程名称和课程模式有明显不同,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相同。理大护理学课程主要以护理治疗学为主,其中包括临床内、外科、中医、神经疾病、皮肤、五官科等专科疾病的护理内容。同时也开设产科和家庭护理、儿童和青少年护理、精神健康护理、社区健康护理等课程。开课时间从第2学年到第4学年都有开课,每门基本在42到45学时,总学时476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8.57%。而北华的护理课程主要按照临床各护理学科细化课程,主要集中在第3学年授课,总学时59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9.08%。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0.51个百分点。

1.2 认知训练课程

两校课程有明显不同,讲授的内容、理念、护理思维训练等差异较大。理大开设5门课程,即健康和护理基础概念、护理研究、护理中的领导角色和管理功能、关怀概念、临床推理和优秀学生提升计划。开设学年贯穿在第1到4学年中,每门课程42学时,共252学时,占总学时9.83%。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基本概念、专业思维、专业理念及领导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尤其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第4年开设专业认知的强化训练课程,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文献回顾的研究拓展学生临床调查,运用评判性思维学习以概念框架为基础的质性和量性研究,掌握基本的护理科研 方法,并能够写出一定的研究项目计划,并使学生能够清晰自信地表达出研究分析和结果。相比之下,北华的认知训练课程明显不足,且专业性不强。除护理学导论、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学和护理管理学内容与理大课程所涉及知识点部分相同外,其它如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流行病学则专业性不强。主要集中在2、3学年,总学时198,占总学时6.38%,少54学时,显示专业认知训练明显不足。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少3.45个百分点。

2 “技能”层面的课程

两校均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理念的结合训练。理大的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主要有护理基础治疗学(I、II)和临床学习(I、II、III、IV、V)共6门课程。从第1学年开始贯穿整个4年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技能的初步培训,共1538学时,占总学时60.0%。北华主要有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急救护理和护理英语五门课程以及毕业实习,主要从第2学年开始,共1436学时,占总学时46.29%。第1学年学生对于专业的概念是空白的,而第4学年主要是毕业实习,缺少专业理论再上升训练。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少17.11个百分点。

3 “道德和伦理”层面的课程

理大开设“医疗卫生的伦理和法律局势”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批评性地评价医疗卫生行业中复杂的伦理要求、表达他们的看法,在专业实践中认识伦理和法律的责任。第3学年开设,共42学时,占总学时1.64%。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和个人的发展”的个别辅导。北华的“道德和伦理”课程相对就比较丰富,有护理礼仪、护理论理学、卫生法学、护理与法和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就业指导”,主要在第2、3学年开设,总学时102学时,占总学时3.29%。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1.65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通过护理专业相关课程的学时比率可以看出,香港理工大学的护理本科课程在“认知训练”和“技能”两方面分别比北华大学多出3.45和17.11个百分比,尤其是技能训练方面远远超过北华大学的课程。而在“理论和实际内容”及“道德和伦理”的课程方面,北华大学均比理工大学高,“知识”层面的课程高出12.42个百分点,“道德和伦理”方面高出1.65个百分点。可见,两校对于培养本科护理专业人才所注重的层面有所不同,香港理工大学较注重“技能”层面的培养,而北华大学较注重“知识”层面的学习。

虽然我们的研究刚刚开始只做了这两个院校课程的初步比较,但这两个院校在某种程度上分别代表了我国先进的护理教育课程和普通的护理教育课程。 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如何调整我们的课程结构,使其更具专业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保健大环境的需要,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更确切地为人的健康服务,充分体现护理的专业性,是值得护理教育者思考的。经过近十年的护理教育改革,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如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课程改革中创立了新的“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4]、第二军医大学开展了护理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5],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成果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上还缺乏力度,不少院校的护理课程尚未进行实质性改革[3]。课程教学的改革应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从注重知识灌输向注重独立学习、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6]。希望能带给大家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叶自雯.深化护理教育改革 培养新世纪护理人才[J].当代护士,2001,4:18-20.

[2] 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

[3] 朱玲玲,姜安丽.浅析护理本科教育课程改革[J].护理杂志,2005,11:52-53.

[4] 沈宁,何仲,梁涛,等.统一思想 创立新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一[J].中华护理杂志,2004,35(10):613-615.

[5] 徐燕,王志红,李家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J].护理杂志,2004,21(7):47-48.

篇14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护理服务对象、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于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优化护士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1]。高职护理专业迎来了巨大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只有进一步加快高职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新型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医学基础课对高职护理教育而言,是职业技术课的必修基础课程,怎样建立职业基础与护理职业技术课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基础医学教育作为高职护理教育的基础,其成败直接决定了护士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就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现状

护理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特点课程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院校在不断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改革,但仅限于满足学制要求而削减教学内容,总体上仍未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设课及教育模式,这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办学特色。目前,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1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

不同院校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在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差异很大,对于同样的培养目标,使用不同的课程设置,导致最终的教育效果大相径庭。目前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存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学时分配不合理,基础课负担过重,课时数占总课时比例过大,学生专业课课时数相对不足,导致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受限。基础课各课程多强调单科的系统完整性,知识过细、过繁,过于强化学科,课程体系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为本科或临床专业的压缩,内容局限于固定教材、大纲,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与护理学无关的内容较多,严重脱离临床,更忽视了与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联系,造成授课内容交叉重复,缺乏临床实用性,专业针对性差。

1.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的为前提、教学原则为指导,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的一种具有某种特定秩序的教学活动,是开展教学的纽带和方式。为了赶进度,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仍多采用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习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职业素养及良好医德的形成,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1.3使用的教材

教材编写总体上不能适应护理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针对性差,与护理实践联系不密切。护理专业以往多选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的通用教材。近年来,已经意识到这点,尝试改编已有的基础课教材,力求适用于护理专业,个别出版的教材增加了基础与护理临床的结合内容,但多数教材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可读性差,不利于学生的系统性自学和阅读;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内容太多,具有自己独特核心价值的内容较少,缺乏系统性;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2]。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差,滞后于临床,难以满足临床护理的要求。课程间缺乏横向联系,交叉重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4授课教师

多数教师缺乏护理的临床经验,而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在基础医学领域往往缺乏深厚的知识底蕴。高职护理院校逐年扩招,护生人数多,专业基础教师的队伍并没有扩大;基础课教师每天忙于教学而到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不足,造成理论与护理临床实践严重脱节,不能按照整体护理思维的框架教学,不能将临床护理学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技能充实于课堂教学上,跟不上临床快速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滞后于临床实际。

1.5实验教学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功能、结构单一,实验教学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解决认知问题,实验课由各教研室负责,内容多局限于一些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课程间缺乏横向联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教师实验教学理念陈旧,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人体系统知识被人为分成的诸多学科所分割;实验内容安排欠合理,多年来重复做固定的实验;实验课时安排偏少,只强调实验课的开出率,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操作机会少,忽略了实验课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均与高职护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

2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尝试

2.1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专业性强

我校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基础医学课课时进行调整,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护理学科之间的衔接与有机融合。以“基础医学知识专业化、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化”为原则,寻求改革切入点,形成能力本位、淡化学科设置课程的基本思路。保证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保留医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为后续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理论铺垫。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目前国外普遍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有机融合”的教育理念,国内本科教育中进行了部分尝试[3-5],国内高职院校也应根据班级人数、不同教学内容,适度引入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实践反思法、角色扮演、调查汇报、目标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做法。我校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总结、归纳、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恰当选用、整合教材,编写校本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选用针对性强与适应性好的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护理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知识构架。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应淡化学科或课程意识,删除重复的、不必要的理论内容,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通过相互渗透,使学生及早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6]。为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为专业服务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护理专业特点,我校将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将传统的人体生理学、组织胚胎学与人体解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将传统病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为病因病理学基础,自编教材,在护理专业使用,效果良好。

2.4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对于高职基础医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使学生了解最前沿技术、新知识、新技能,我校基础课教师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老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下临床进修实践;并安排基础课教师定期听护理专业课;定期组织联合教研,教学相长。同时,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并有计划地组织落实教师培训制度,让教师不断“充电”。采用自身培养和外出培训相结合方式,不断创造对外交流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专业特色鲜明的院校进修交流学习。力争培养一支任心强、教育能力强、业务水过硬的教师队伍。

2.5实验教学改革

2.5.1整合、优化实验。

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断建立跨学科间相互融合、渗透,我校基础医学教学部将原有教研室的独立实验室进行重新合并重组,成立了综合性的形态实验室和机能实验室。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和优化实验项目,替换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并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开虚拟实验。考虑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实验教学有极大相通性,将原有的课内实验取消,进行实验整合、优化,单独为护理专业开设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统一排课,提高设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2.5.2加强实践操作考核。

为改变护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我校将以往单纯过程评价改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由原来的实验报告、出勤、提问、作业等评价成绩,增加了期末实验操作考核,部门统一组织,教师协作完成,考核项目如:基本常用手术器械识别、血压测量、心音听诊、标本辨识等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结语

总之,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护理专业的自身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从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师培养、实验教学等方面全面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建立适用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课模式,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2011-12-31)[2016-02-01].

[2]金叶.扩招背景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困境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8):63-64.

[3]王岚,闫贵明,曹晓娜,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2):100-102.

[4]郑金伟,叶菊风,李闪闪,等.国内护理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理论成绩影响的Meta分析[J].医学信息,2015(43),78-79.

[5]李根亮,李韬,李曙波,等.医科生对实验教学中实施TBL教学法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