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心得范文

儿科护理心得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护理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护理心得

篇1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

实习是我踏出临床工作的第一步,等待着我的是重重坎坷和艰辛,我不会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工作”这座大山等待我无畏地攀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2

【关键词】儿科;药物;配制; 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45-01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各种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由于儿童药物用量较成人复杂,需要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给药量,用量随年龄、体重不同而各不相同。而临床上每种药物的溶媒量各不相同,又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常导致抽取药液不够准确。通过对门诊输液病人用药的调查,我科制订了相应的药物配制标准,保证了儿科用药的准确性。现介绍如下。

1 儿科用药剂量准确性的抽查。

由于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工作中药物有效剂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1]。为此,在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我院儿科护士使用药物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查。共计 508瓶药物,实际使用药物剂量误差9.09%,每瓶误差量最少为0.01ml,最多达0.99ml。抽查结果分为以下3种情况:

1.1 溶解后每瓶液体容量不增加或无明显增加,临床实际抽查用药剂量符合要求。

1.2 溶解后每瓶液体容量明显增加。熟练护士可掌握且抽取时剂量基本准确,但新护士则不易掌握,存在着计算有误差,操作欠规范等情况。

1.3 操作不够规范,造成药物剂量误差。个别护理人员操作不够规范,在加溶媒时由于瓶内压力较高,造成注入溶媒外溢或者用10ml、20ml注射器配制小瓶装药物,使注入溶媒液量误差较大,仍按标准计算剂量,达不到所需要的治疗量。

2 保证儿科用药剂量准确的有效措施

2.1 制订需溶解药物的统一配制标准,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根据剂量及玻璃瓶的容量,经过反复实践制订“常用药物临床配制参照表”。在科室组织实施并反复督查,不定时抽查。在科室内药物剂量准确换算考试上,还开展了药物剂量准确换算的竞赛,使全科护士的计算准确性与速度明显提高,并且将药物剂量准确换算作为护师带教的重点内容之一,进行规范化带教。对小瓶装儿科用药规范操作,要求护士必须根据药瓶容量,严格按照 “参照表” 配制液量,当瓶内压力较高时要求边注入溶媒边回抽空气,并且必须使用2ml或5ml注射器进行配制,避免护理操作中因瓶内压力较高造成液体外溢或者注射器过大而造成的抽取药量误差。

2.2 建立药物溶解后的回抽评估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不但要求护士严格按本科室统一标准及规范化操作要求配制药品,而且对药物溶解后的每瓶实际液体量在执行前进行回抽评估,对未达到要求或操作中已造成的外溢溶媒进行事先补足,避免实际使用中的误差。

2.3 把儿科用药准确性要求提高到法律的高度进行教育。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由于肝肾功能、酶系统及血脑脊液屏障等均未发育完善,并且一次用药剂量少,往往只需一瓶中的几分之一。因此,儿科用药有其特殊性。我们将准确应用儿科药物剂量提高到法律的高度,通过学习使科室护士明确意识到药物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性。经过学习,科室护士都能努力熟悉所用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并按规范化要求统一配制,做到剂量准确。

3 规范配药方法和操作程序的意义

3.1 便于护士准确换算,提高工作效率。

在科室统一了每种药物溶媒量后,使每种药物溶解后的每毫升药液所含药物剂量相同,我们基本上稀释10倍,特殊药物牢记即可。这样的标准统一,便于护士长检查工作,又可提高临床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换算速度。

3.2 减少了交接程序,有效避免了护理差错。

由于规范了每种药物的溶媒量,在临床护士换岗或护士科室间轮转时,不必再为每人的配制方法不同而进行交接,避免因习惯性操作而引起的用药剂量错误,统一了全科护士对需溶解药物配制的工作程序,通过实际操作反复强化记忆已经熟能生巧,有效地杜绝了工作繁忙时,药物剂量换算错误而造成的差错。

3.3 应用于临床带教,明显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适应能力。 药物剂量的精确计算一直是护理带教中的难点,以往新进儿科的护士药物剂量的换算速度较慢,有的甚至计算错误。还有的配药程序及方法不够规范,或抽药注射器不符合要求。本科统一了药物配制程序及方法后,通过规范化的带教,在评估中发现,她们对儿科用药剂量准确换算方法、 程序基本掌握,换算速度明显提高,没有发生计算操作中的错误和抽药注射器不符合要求等情况。

总之,通过制订 “常用药物的临床配制参照表” 并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规范了科室护士用药操作,杜绝了用药环节中的药物剂量误差,提高了药物使用的准确性,满足了临床对儿童疾病治疗的剂量要求,避免了剂量过少影响疗效,剂量过多增加毒副反应等情况,避免了一些治疗纠纷,甚至法律纠纷,明显地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上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138-146.

(接第1944页)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肿瘤大小的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过程。因此,全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情感关怀和严密的观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是非常必要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3

儿科优质护理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所从事的工作——护理工作,我所从事的岗位——护士岗位。

护士岗位神圣而崇高,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够做好各方面的事务,不仅讲究工作效率,更要讲究工作质量,注重工作效果。我认为护士工作看上去容易,其实真正做好却不容易。这项工作有其自身的职责和内在的标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十几年中体会到只要不断积累自己的护理经验,在日常工作中,自然可以得心应手。做为一名儿科护士我更有体会。常言说的好宁扎十个大人,不扎一个小孩。是啊!此言就可以感受到儿科护士工作的难度。记得当初我从学校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里挺高兴的,但从医院分到儿科工作时,当时就傻了。因为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到儿科工作,也没想过自己能够胜任儿科护士这一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间我在儿科已是十几年,回头想想十几年的光阴没有白费,在这十几年中,我为儿科护理奉献了我的青春和热血。记得我刚自己独立值班的时候,轮到自己上付班,头一天晚上就睡不着觉,就怕一针扎不上,后来有很多比我年长的护士就给我讲她们的的经验,慢慢地就适应了。后来我也给比我年龄小的护士讲我的经验,就这样一晃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我尝到了做为一名护士的酸甜苦辣。但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首先要有视患者如亲人的道德修养,遇事不乱的超强心理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最后要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

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有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了把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事故的纠纷是微乎其微的,为此如何提前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者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有效的沟通能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同时还能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儿科做为一个独立的科室有着不同于其他科室的特殊性,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分的要求,所以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患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患儿的倾向,所以我们首先要解除患儿家属的焦虑、紧张、恐惧、怀疑和不信任,我们要似患者为亲人,让他们能感受到家的感受,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在沟通中语言要简洁易懂,面带微笑,语言沟通始终贯穿整部护理工作,护士要引导患者说话,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要训斥患儿,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得到他们对护士的信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觉得应该多注重一些细节,在与病人交往中,爱心多一点...

儿科优质护理心得体会范文【二】

俗话说:“金眼科,银外科,哭哭啼啼小儿科”。面对只会哭闹而不会表达和配合的小儿,儿科护士除了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有处理应急的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聘用护士占护士比例的60%,其中低年资聘用护士占50%,而聘用护士入学门槛低,综合素质均较低。为了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更好为病儿提供优质服务,使病儿得到真正实惠,加强对聘用护士培训是当务之急,笔者将从事儿科五年护理管理工作来,对聘用护士培训的经验总结如下,供护理同仁参考。

一、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责任心强,家属不易理解,收入低,随时有聘用护士跳槽,为了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质量,除了对每批新进聘用护士进行岗前教育外,还要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只有从内心热爱该项工作,才能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二、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将病人的合法权利还给了病人针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操作规程,依法行护。

查找病儿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每月组织一次查找安全隐患的讨论会。不断查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全过程的安全、高效、方便、周到。

三、转变观念,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21世纪,客户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服务成为竞争的主体,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最直接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素质形象,是病人了解医院的第一窗口。护士应明确,医院没有病人,就没有护士存在的必要,医院就要关门,护士就要失业,护士工作就是要病人满意,病家满意,把病人满意作为护士服务理念和行业准则,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动服务意识。

四、加强专项技能和应急能力的培训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服务期望值越来越高,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每个家庭的小皇帝。家长都希望护士为病儿的每一项操作都能一次成功,特别头皮静脉穿刺,而穿刺成功率受病儿的血管的分布,病儿疾病,护士的心理素质,临床经验等因素影响,如果一次未成功,家长就会投诉、埋怨,因此为了提高输液成功率,我们对聘用护士采取一帮一带教,并利用小白兔练习头皮静脉穿刺。

五、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培训,提高病情观察能力和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儿科又名哑巴科,患儿是有苦难言护士只有具备一定专科理论知识,才能准确观察病儿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工作中护士要善于勤巡病房,勤于观察病情,这样才能准确发现病儿病情变化,及时为医生提供病情信息,才不会因疏忽延误病儿的治疗、抢救,然而要做好这项工作,护士必须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因此,除了科内每月根据收治病人的情况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外,还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学术活动,参加不同学历层次继续学习,阅读相关的杂志,拓展知识面,另外在工作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病情观察能力,更好适应护理工作。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的一个组成部分病人可复印,它可作为护患举证倒置的依据,这就要求记录真实、准确,大多数聘用护士均为初中毕业后读护校,知识水平缺乏,而要准确、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必须具有一定专科理论知识,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聘用护士的理论知识培训。

六、加强美感意识

有句话是“给好人学好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护士的言行举止对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举止端庄,着装整洁,仪表大方,说话礼貌,和蔼可亲,病儿家长就会感到亲切、信赖、安全,反之就会持怀疑态度,对护士信任度下降,而许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对护士不信任而诱发的,为此对每批新进聘用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包括:仪表、语言、情感等。

七、培养团队意识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每一个护士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存在工作经验,能力差异,作为管理者要对她们进行协调、整合,如进行合理分工、搭配,并给予帮助、引导、鼓励,大家只有团结协作,步调一致,观念统一,才能搞好护理工作。

八、重视对聘用护士的人文关怀

聘用护士已成为护理队伍生力军,后备力量,关爱她们的今天就是关爱她们的未来,部分聘用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低人一等的思想顾虑,管理者除了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她们以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还要尽心尽力为她们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给予生活学习上更多的关怀,使她们安心工作。

儿科聘用护士经过培训后,综合素质均有较大的提高,她们大多安心本职工作,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深受病儿家长和同仁的好评,她们工作真正使病儿和家长满意,儿科护理质量已逐步上了一个台阶。

儿科优质护理心得体会范文【三】

一个月的儿科实习阶段转眼即逝,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抓不住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一个实习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实习阶段的开始,准备着实习阶段又一个接力。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篇4

    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儿科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广大护理工作者所重视。患儿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尤其在静脉穿刺技术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1、对婴幼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护理

    婴幼儿时期患儿的语言表达力差,大多数患儿总是用哭来表达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由于患儿人院后,对周围环境陌生,对静脉穿刺尤其害怕往往哭得很凶,以致影响了其它患儿的休息和治疗。为此需要护士主动、亲切地接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特殊生活习惯和爱好,如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听哪些爱听的话等。多抚摸接触患儿,让其逐渐熟悉护士,感觉护士阿姨并不那么可怕,也并非是疼痛的象征医学|教育网搜集,切忌突然将患儿从父母怀中抢抱进行静脉穿刺,在患儿哭闹时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利用非语言性沟通、动作、根据了解到的特殊习惯和爱好来安慰患儿,逐渐与患儿建立感情,得到患儿的信任。与此同时穿刺动作尽量轻柔,尽可能不要让患儿感觉到剧痛。这样首次静脉穿刺成功也给以后两三天静脉穿刺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患儿的恐惧感,让患儿感到静脉穿刺并不那么可怕。

    2、对学龄前期患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护理

    此期患儿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懂些道理,但对静脉穿刺缺乏足够的了解,只知道“扎针”疼,因而十分惧怕静脉穿刺,一看见吊瓶即表示拒绝,不喜欢护士阿姨,认为护士就是疼痛的象征。对这一年龄段的患儿,应首先和他亲切交谈,告诉他们阿姨扎针会很轻的,是感觉不到疼的,要坚强。同时可选出穿刺时不哭的患儿作榜样,让这一小朋友亲口告诉其他同伴:“护士阿姨扎针不疼”。这样使患儿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身心得以放松,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3、对学龄期以上患儿静脉穿刺的心理护理

    这个时期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已很强,对疼痛已有一定的克制力,但他们毕竟还是儿童,对静脉穿刺仍然十分恐惧,他们懂得“扎针”是为了治病这一道理,因而不拒绝静脉穿刺,但嘴里常说:“阿姨慢点,轻点扎”,眼睛里流露出不安的情绪和害怕的泪水,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展现给患儿关心、自信、真诚、和蔼的姿态,操作过程中不断与患儿交谈,医学|教育网搜集讲些患儿比较关心的话题,问一问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启发他们在学校里的趣事。告诉他们静脉穿刺时坚强不哭,别的小朋友会向他学习,他就会成为小英雄。

    从而增强患儿战胜疼痛的信心,穿刺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4、时间较长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患儿的心理护理

    对于输液时问长久(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肾炎等)长时间输液的患儿,因血管大都已破坏,穿刺不易成功。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心理压力,每次穿刺前患儿紧张、烦躁、惧怕那一刻的到来。年龄小的患儿(学龄前期幼儿期包括婴儿期)害怕见护士,对于这样的患儿,护士尽量减少对其刺激。每次穿刺前找技术最熟练的护士为其输液,缩短穿刺时间。并在穿刺前根据患儿爱好采取多种措施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尽量放松,从而减轻痛感。

    5、患儿家属对静脉穿刺心理护理的影响

    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是患儿静脉穿刺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一个宝宝连着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少六位亲人的心,给孩子静脉穿刺更难以让他们忍受。而患儿家属的过激反应,又会给患儿乃至护士带来双重压力。因此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处理好与家属关系尤为重要。

篇5

    1 对婴幼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护理

    婴幼儿时期患儿的语言表达力差,大多数患儿总是用哭来表达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由于患儿人院后,对周围环境陌生,对静脉穿刺尤其害怕往往哭得很凶,以致影响了其它患儿的休息和治疗。为此需要护士主动、亲切地接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特殊生活习惯和爱好,如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听哪些爱听的话等。多抚摸接触患儿,让其逐渐熟悉护士,感觉护士阿姨并不那么可怕,也并非是疼痛的象征,切忌突然将患儿从父母怀中抢抱进行静脉穿刺,在患儿哭闹时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利用非语言性沟通、动作、根据了解到的特殊习惯和爱好来安慰患儿,逐渐与患儿建立感情,得到患儿的信任。与此同时穿刺动作尽量轻柔,尽可能不要让患儿感觉到剧痛。这样首次静脉穿刺成功也给以后两三天静脉穿刺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患儿的恐惧感,让患儿感到静脉穿刺并不那么可怕。

    2 对学龄前期患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护理

    此期患儿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懂些道理,但对静脉穿刺缺乏足够的了解,只知道“扎针”疼,因而十分惧怕静脉穿刺,一看见吊瓶即表示拒绝,不喜欢护士阿姨,认为护士就是疼痛的象征。对这一年龄段的患儿,应首先和他亲切交谈,告诉他们阿姨扎针会很轻的,是感觉不到疼的,要坚强。同时可选出穿刺时不哭的患儿作榜样,让这一小朋友亲口告诉其他同伴:“护士阿姨扎针不疼”。这样使患儿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身心得以放松,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3 对学龄期以上患儿静脉穿刺的心理护理

    这个时期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已很强,对疼痛已有一定的克制力,但他们毕竟还是儿童,对静脉穿刺仍然十分恐惧,他们懂得“扎针”是为了治病这一道理,因而不拒绝静脉穿刺,但嘴里常说:“阿姨慢点,轻点扎”,眼睛里流露出不安的情绪和害怕的泪水,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展现给患儿关心、自信、真诚、和蔼的姿态,操作过程中不断与患儿交谈,讲些患儿比较关心的话题,问一问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启发他们在学校里的趣事。告诉他们静脉穿刺时坚强不哭,别的小朋友会向他学习,他就会成为小英雄。

    从而增强患儿战胜疼痛的信心,穿刺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4 时间较长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患儿的心理护理

    对于输液时问长久(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肾炎等)长时间输液的患儿,因血管大都已破坏,穿刺不易成功。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心理压力,每次穿刺前患儿紧张、烦躁、惧怕那一刻的到来。年龄小的患儿(学龄前期幼儿期包括婴儿期)害怕见护士,对于这样的患儿,护士尽量减少对其刺激。每次穿刺前找技术最熟练的护士为其输液,缩短穿刺时间。并在穿刺前根据患儿爱好采取多种措施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尽量放松,从而减轻痛感。

    5 患儿家属对静脉穿刺心理护理的影响

    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是患儿静脉穿刺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一个宝宝连着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少六位亲人的心,给孩子静脉穿刺更难以让他们忍受。而患儿家属的过激反应,又会给患儿乃至护士带来双重压力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因此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处理好与家属关系尤为重要。

篇6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

实习是我踏出临床工作的第一步,等待着我的是重重坎坷和艰辛,我不会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工作”这座大山等待我无畏地攀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7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还是健康扞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篇8

儿科医院工作的对象,不仅是患儿本身,而且还联系着他们的父母及亲友。因此,在儿科临床工作中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思想感情及心理反应,对提高医护质量和病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临床护理

1.1要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们医院对患儿允许母亲及其他亲属陪住,让父母做些照顾孩子的事情,如抚爱、拍抱、喂奶、换尿布、穿衣服、讲故事等,来安慰鼓励孩子,这对患儿及家属都有好处。这样可以减轻患儿家长的抑郁心情,使患儿感到温暖、平静,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这些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属要求比较高,孩子的病使父母产生一种焦虑感,致使父母的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心理的支持。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焦虑心情可以变成患儿对护士的恐惧和厌恶,家长的倾向性可变为患儿的倾向性。如要xx阿姨打针,不要xx阿姨打针等选择性都是这样产生的。所以要取得孩子的信赖,首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对患儿家长要尊重,态度热情和蔼,说话轻言细语,切忌指责,避免过头语,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协作,更好地完成患儿的护理与治疗工作。

1.2病情观察细心,技术操作娴熟 由于患儿病情急、变化快,又不善于表达,所以儿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敏锐的观察力。要机智敏捷,善于从观察到的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抢救与治疗,转危为安。做治疗时要求护士对各项操作熟练掌握、精益求精。操作时动作要稳、准、轻、快,尽量避免各种不利于患儿情绪的恶性刺激,特别是静脉穿刺要做到一次成功。在打针及做各种治疗时,要利用孩子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以减少患儿的疼痛感。

1.3对患儿要有慈母般的情怀 我院对部分科室住院病人实行无陪制度,病区实行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是由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技术操作熟练及性格良好的护士来担任的。患儿的主要治疗和护理均由责任护士来完成。患儿住进院,离开了温暖的家庭和亲爱的父母,终日由我们医护人员陪伴。

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像妈妈一样的高尚情操,处处为患儿着想,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指导、照顾,通过我们的工作,使孩子们得到母爱。如吃饭时我们应该想到饭菜不能过热,以免烫伤;夜间入睡后要经常巡视,防止蹬被着凉;按时叫孩子们起来排尿;加好床档以防坠床;清晨起床要协助患儿穿衣、洗脸、梳头等;并按规定时间给患儿洗澡、换洗衣服,使患儿住院期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无陪患儿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特别受宠爱。因此患儿普遍存在娇气、顽皮、任性的性格。对这些患儿我们应采取正确引导和耐心启发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对挑食的患儿,我们一方面给他们讲挑食的危害,一方面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进餐,从而促进食欲,纠正他们挑食的不良习惯。对特别任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的患儿,我们重点向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病房是一个大家庭,对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尊重、团结友爱的道理。对待家住农村、性格孤僻不爱讲话、胆小害怕的孩子,护士要多亲近他,并鼓励他向勇敢的小朋友学习。

如患儿张x,女,6岁,患急性肾炎,家住农村,住院后因父母离开,对集体生活不习惯、苦恼不安,有时闷坐床上不作声,拒食,接受治疗较为困难。我们先让住院时间长的小朋友做示范,同时在生活上对她倍加照顾,态度温柔,语言亲切,并允许她的亲属每天下午来探望她。最终使她改变了态度,取得了她的信任,住院期间她与责任护士建立了母女般的感情,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出院时与责任护士依依不舍。

2 创造优美的环境

2.1病房内环境的布置 病房内有鲜花和各种玩具,墙上贴有孩子喜爱的画,如动物、花草等。患儿用的茶杯、脸盆、痰盂上面应有适合儿童心理的彩色图案。病区内应设有娱乐室,供患儿看电视,阅读图书及播放儿童爱听的声乐,使患儿感到新鲜好奇,增加乐趣。

2.2护士的仪表要给患儿带来良好的印象 护士应具备心理美和仪表美。护士的文化修养对熏陶患儿的心灵,激励其对生活的追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着良好的作用。护士的仪表应以庄重、典雅为美,服装要整洁合体,给人以明快高雅之感。儿科护士的服装颜色应以淡绿色或粉红色带小花为宜,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篇9

【摘要】小儿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其本身各种生理机能发育还不成熟,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脱离母体后与外界环境还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所以,外界许多的致病微生物都容易对宝宝产生伤害,最后导致生病。最常见的一些病症包括感冒、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等,而家长们也会千方百计地找到这些疾病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饮食方面尤为关注,什么病不能吃哪些东西,如数家珍。

【关键词】:儿童 腹泻 护理

一、 内科护理的概况

内科的疾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并且儿童内科的疾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除少数的疾病如大叶性肺炎等是可以一次性治愈的外,多数的疾病有着反复性。由于反复的诊查,经常的住院,致使的很多病人心理的问题很是严重。并且有一些疾病治疗成败与护理的工作质量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内科的病人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增强病人的抵抗力,促进健康;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健康的恢复,甚至导致病情恶化。所以护理的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内科病人不同的分析原因、心理特点,才能够更好的为病人做好各项的护理。

二、 以小儿腹泻为例探讨护理素养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大部分为细菌、病毒感染。也可由喂养不当,受凉等因素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

1. 小儿腹泻的病因及分类

按西医发病机制: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生理性腹泻按中医的虚实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病因: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病因主要分为感染和非感染性,其中感染性因素最多, 80%都是由病毒引起,还有20%是由细菌感染和肠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感、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也多见。

2. 对小儿腹泻护理的要点

(1) 加强基础护理 呕吐患儿应做好口腔清洁卫生工作,防止发生鹅口疮;由于患儿大便次数频繁而且性质改变,肛周皮肤容易发生糜烂甚至溃疡及感染,应选用柔软布类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来清洗臀部,保持这里的皮肤清洁和干燥,搞好病室的环境卫生,要定时消毒、勤通风,护理的人员在接触患儿与更换尿布时,应清洗双手然后在护理其他的患儿,患儿尿布应该用消毒液浸泡之后再进行清洗。

(2) 正确的喂服儿童药物对于能交流的患儿,护士们要以温和的态度与他们进行交谈,要不断称赞、鼓励,满足于患儿的虚荣心,来获得患儿的信任,然后才可把大的药片掰开了分次的进行口服,先口服一些抗生素,以免的延误对儿童的治疗。而对婴幼儿,护士们应帮助家属们将药片研成粉状,用少量的温开水溶化之后,家长再抱起患儿,用小勺从口角处,来顺着口颊的方向慢慢的倒入,待小勺的药液完全被幼儿咽下之后方可拿开,这样可以防止患儿将药液吐出来;如果药量少的话,也可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来抽吸药液,由口角处缓缓的推入。切记不可以采取捏鼻灌药这个方法,以免的发生误吸、呛咳而导致的窒息。活菌类药物如整肠生,应用温水送服,以免活菌被高温水灭活。服用肠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要与口服抗生素间隔2 h后再服用。

(3) 脱水情况 观察皮肤的黏膜、弹性是否的干燥,前囟凹陷程度、眼窝及四肢的末梢循环以此来判断脱水的性质及程度。对于并发脱水热的患儿,首先的要减少衣服,利于降温,擦干汗液,也可用物理的降温或者应用退热剂等;对口服补液的患儿,护士应该根据医嘱来缓慢的喂服,注意温度,宜少量多次服用;对于静脉补液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过慢则脱水不易及时纠正,过快或输液量多,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或肺炎患儿,输液速度应减慢;新生儿、早产儿、2度~3度营养不良患儿、并发肺炎、心脏病及呕吐患儿,输液期间应侧卧,以防呕吐、窒息;烦躁不安、脉率增快、呼吸加快的患儿,应警惕是否有输液量过多或速度过快,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总之,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必须经常巡回观察,及时报告,掌握好输液的量和速度,并随时调整。

(4) 输液的管理 患儿面对陌生的人、环境,表现为害怕、恐惧、哭闹等,而新毕业的护士对于静脉穿刺的技术还不够熟练,心理的压力很大,这些都是易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影响着儿童的治疗,也很易引发护士和儿童家属间的矛盾。对于一些不合作的小儿也可以给予一些镇静的药物。

(5) 皮肤护理 小儿皮肤娇嫩,腹泻便次多,肛周皮肤容易发红或糜烂,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用软纸轻轻蘸干,再涂臀油或红霉素软膏。皮肤糜烂明显者,用紫外线照射,每日1次,勤换尿布,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6) 健康教育:①指导合理的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在夏季断奶。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这样有利于防止偏食、饮食及过食结构突然的变动。②注意饮食的卫生,培养出良好的卫生习惯。③增强体质:发现营养佝偻病、不良要早治疗,适当户外活动。④注意气候的变化,防止过热、受凉。

三、 对儿童内科护理工作的体会

在护理感染性腹泻患儿的过程中,我们体会道除了临床药物外,临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大多数的婴幼儿还不会用语言来主动的向医务人员反应那些不适的症状,所以常因不适而哭闹,所以护士要加强对他们的巡视,了解患儿的病情,同时的要向家长们来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发现营养不良、佝偻病时及时治疗,适当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向家长传播腹泻病预防的知识,做好卫生宣传教育。

结语

小儿腹泻护理的内容较多,需要较广的知识面、较扎实理论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较强责任心去关心与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才能够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特点、经济条件等等来制定护理的计划。护士要通过对研究组患儿病情及家庭情况的综合评估,制定了一个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使研究组疗效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工作不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患儿实施治疗和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儿科护理;心理治疗;医学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27-01

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医学” 的医学模式模式,儿科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和提高也越来越依赖于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深入应用。儿科护理工作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精湛的医学技能技巧,更要兼顾儿科病患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制定合适的医护方案,并借助于积极正面的心理护理辅助医护措施,争取病患的主动配合,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快速促进恢复健康。本文旨在探讨患儿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应采取的心理护理。

1儿科病患在就诊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举要

据朱智贤儿童心理发展分期法,可讲儿科病患按年龄段分为3组:(1)婴儿期(0~3岁);(2)学龄前期(4~7岁);(3)学龄期(8~12岁)。

1.1婴儿期:婴儿有各种情绪表现:吃饱后就安静,饥饿或不适时就哭闹。2~3个月时,吃饱、睡好后会微笑;有人逗他时,会全身活跃或笑出声;5~6个月时,对新鲜玩具有欣快和跃跃欲试感;6~7个月时产生与(父)母亲的依恋,对陌生人的怯生情绪;8~10个月开始表现出分离时的焦虑情绪,并越来越强;12~16个月达到高峰,18个月后开始减弱。1.5~2岁的孩子已有鲜明的个性情绪,如快乐、高兴、害怕、厌恶。情绪表现多是短促的、爆发性的,而且容易从一种情绪迅速转变到另一种。婴儿害怕接触陌生人,处在陌生环境中也会感觉紧张。这是由婴儿知觉、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导致的正常心理反应。婴儿在2岁以后逐渐能用语言来沟通情感,能进行想象和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处于“第一反抗期”,表现十分任性。由于婴儿情绪易动、畏惧陌生环境、易爆发等心理特点,他们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大多会因为心理恐惧和陌生环境的应激而不配合甚至破环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相关的医疗护理统计中,约有92.31%的此类病患抗拒医疗护理,最终只能通过强制手段完成医护。

1.2学龄前期: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活动空间扩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好奇、好动、好问、好模仿,调皮活泼,多管闲事,冒险进取及想象力丰富是这一年龄期的特征。学龄前期的儿童独立意识发展迅速,并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和能力,但因为其渴望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与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而产生愤怒、妒忌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体验。但这类情绪可以在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心理向新水平发展,心理的发展又使他们社会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另外,儿童在此时期由于知识少、经验不足,还不能经常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因此,心理的稳定性还较差。这样的心理特点下的病患能逐渐意识到生病就要治疗等道理,但不能轻松接受打针、吃药、康复训练等负面活动体验。常常会出现在治疗过程中半途而废、丧失耐心、恐惧日益增加和因错误认识产生心理落差的愤怒。

1.3学龄期:学龄期儿童的思维方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更高年龄段的儿童已可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判断。情绪较外露、易激动、不深刻、持续时间短。这一时期其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理解、综合、分析、归纳能力逐步发展,集体意识很强,有一定自我约束力和忍耐力。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此年龄段中合作病患占绝大多数(94.08%),他们能意识到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之自身医疗经验和认识的提高,能主动配合治疗,对陌生环境和负面体验的恐惧感也基本消除,能在身体感觉不适时主动要求医疗护理。

2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婴儿期病患的恐惧心理最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可通过系统脱敏疗法来部分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与恐惧心理。如医护人员可用柔和的语调与之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护理前可通过拥抱、抚摩来解除患儿因病情、恐惧造成的皮肤饥饿感,主动和病患儿童玩游戏,逐渐增加患儿的信任。有意识地让患儿观看表现勇敢的患儿打针时的情景,同时用激励法鼓励患儿,并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支持。

学龄前期儿童模仿和实践意识增强,根据这一现象,医护人员可经过奖励法、示范法(讲-示-做)等治疗护理方案做出相应的医护治疗。如果患儿不能快速的进入医护过程中,也可使用语言威吓法后再用示范法而取得医护合作。需要强调的是,威吓法在使用一定要审慎,否则有可能影响病患的心理健康。另外,根据病患的实践体验需求和好奇冒险等的心理特点,医护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过程中,让患儿及家长感受到信心、支持,从而产生积极的感情,主动配合治疗,并在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再次给予正面激励,及时对患儿行为上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通过这种情感与医护上的互相促进,能让护患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让患儿及家长得到愉快和满足。

3构建医护人员-儿科病患-病患家长之间和谐的医护关系

3.1尊重患儿及患儿家长:尊重体现在护士与患儿及家长接触的第一时间的言语、态度是积极、热情的,这些礼貌性用语和适度的肢体语言在此刻向患儿及家长传递的是一种被重视、关注的信息,让患儿及家长感到自己是重要的,从心理上讲,人们容易与重视自己的人产生亲密关系,而这些语言(言语、肢体语言)的表达,正是顺应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从而拉近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奠定了有利条件。

3.2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和理解:扎实、过硬的技能是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儿科患者中显得尤为突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倍受家长关注,而家长对护理需求和期望值在增加,这就给具体实施护理操作的人员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增加了静脉穿刺失败因素,影响穿刺的成功率。针对这种状况,如能在操作时与患儿及家长有效沟通,让患儿及家长对操作的难度有一定心理准备,增加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有一种包容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操作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操作失败率,为增进护患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9-96

篇11

医院陌生的环境,会使患儿产生恐惧、紧张和焦虑不安的情绪,这对患儿是极为不利的。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手段,通过把握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以亲近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来满足患儿的心理要求,这对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婴儿期(出生后~1岁)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新生儿一出生就具备感受各种内外刺激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是婴儿与母亲建立依恋和信任关系的重要阶段。而住院使这个阶段被中断。我们都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引起许多不适的感觉,婴儿由于年龄小,对周围感觉更加敏感,因此会使他们的感觉、知觉、情绪、注意力等心理发育也受到影响,有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行为上出现哭叫、寻母、避开和拒绝生人等,这对患儿的康复极为不利。在此期间,应争取由固定护士进行连续的护理,通过搂抱、抚摸等身体的接触,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求,给予心理抚慰,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信任机制。

幼儿期(1~3岁)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此期患儿在生活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患儿心理反应偏向单纯,以哭闹为主,尤其害怕注射、服药等,带有明显的任性、违拗性,表现出自我主义趋向。对医院的新环境感到受束缚,由此产生对治疗的害怕、畏惧心理,疑虑、不合作、反抗等情绪是他们的主要表现,更有甚者出现神经、心理发育的退步现象。作为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态度亲切、和蔼,尽量在患儿父母在场的情况下接触患儿,通过看看图片和书籍、给他们讲讲故事、陪同患儿玩游戏等使患儿建立安全感。教育以激励为主,在医院中,必定会有听话的孩子,可以让患儿向配合治疗的儿童学习,进而得到良好效果。

学龄前期(3~6岁)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在此时期,儿童会有思维能力的提高,伴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其主动性也会加强,但仍有不稳定的心理活动存在,开始具备应用防卫机制应对危机的能力。住院后主要的心理问题是分离性焦虑,患儿对陌生环境,对身体完整性受到损坏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极力反抗治疗、要求回家等。在治疗护理中,护士应运用通俗易懂及解释性的语言说明住院及治疗的必要性[4],使患儿确信住院并非惩罚,而是让其尽快康复,尽快回到小伙伴中间。在语言上,多使用赞赏性、鼓励性语言,如对女孩子可称赞她漂亮、干净、可爱;对男孩子可称赞他勇敢、坚强、像小男子汉等。护理人员应注意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减缓人们焦虑的情绪,儿童也不例外,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度的游戏、绘画等事情,减轻他们的恐惧感。

学龄期(7~13岁)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在此阶段中,生活常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控制、理解和分析能力普遍增强,具备个性和自尊心。此期患儿不再害怕注射、服药,一般能自觉地接受治疗,而是担心学习、是否会残疾或死亡,并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淡漠感,整日郁郁寡欢。对这一年龄段患儿的护理,应正确回答患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做一名好的倾听者和回答者,许多儿童会特别在意自身的外形是否会在治疗过程中有所改变,这时护理人员应本着诚恳的态度,告知患儿形象的变化只是暂时的,随着疾病的好转,外形也会恢复如初,从而使患儿接受治疗,顾虑减轻。还应尊重患儿的选择权和隐私权,充分给予他们个人空间,使患儿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自我护理工作。

二、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独生子女,家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旦生病,家长往往由于过分关注导致内心紧张、不安,因此会对医护人员夸大病情,提出过高的要求,连带着影响患儿的情绪,家长的不配合和不满意将直接导致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不满[5]。因此,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为重要。

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①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没有对部分疾病的正确认识、经济负担将会直接使患儿家长产生紧张心理;②由于心疼孩子,因此对各种损伤性检查、注射以及对病情变化和预后的不可知性导致的恐惧心理;③因溺爱孩子,对其生病有愧疚感,尽可能满足患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等,过分容忍患儿各种任导致的过分容忍心理;④因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医护人员因年龄、性别、言语、着装和表现等引起的不信任,对医院治疗能力和条件等产生的怀疑和不信任心理。解决心理问题的措施:针对患儿家长不同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全面综合考虑其形成原因,尽量做到面面俱到。①针对家长焦虑和紧张心理的护理: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和周围环境,由内至外,由整体到局部,医院的各项资源以及设施布局等,来消除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6]。通过介绍患儿病情、发病原因、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等,教育家长进行日常护理,注意患儿情绪和心理变化,注意饮食营养和安全。应理解家长的困难,但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中断治疗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一定要特殊强调,同时使用有适应证且价格较低的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并从生活上给予关心,鼓励家长克服困难,树立治愈的信心。②针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护士应对患儿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以及各种可能的预后进行说明,可使家长对孩子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用鼓励性语言时,面对的是预后良好的疾病,使家长看到更多的希望;但对待其他预后并不理想的疾病时,应运用安慰的口吻,切莫生硬,尽最大的努力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让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在进行检查时,用诚恳的态度说明检查过程及目的,使家长明白医护人员是在为患儿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治疗过程准确高效,也同样使家长恐惧减轻。③针对家长过分容忍心理的护理:对家长提出正确的教育观念,否定其过分溺爱的传统,指出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发展和未来同等重要。健康的体魄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④针对家长怀疑和不信任心理的护理:礼貌地告知家长人与人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治疗效果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用个性化的治疗使家长的顾虑减轻。另外,沟通技巧是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恰当的运用语言可得到家长充分的信任,进一步来弥补医院硬件措施上的不足,增加患儿以及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儿科病房就诊住院患儿的家长68名,其中男性30人,女性38人,年龄23-58岁,患儿家长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独立阅读及回答问卷。

1.2 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症状严重程度从1(没有症状)至5(极严重)分5级,自编问卷内容有患儿家长的基本情况、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评分前由组织者讲解答卷要求和细节,被调查者以无记名形式填写,在患者住院三天内进行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发出68份,收回68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与国内常模(644)[4]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患儿家属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9个因子分数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

2.2 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的原因有78.8%的家长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71.5%的家长担心患儿病情变化,66.7%的家长担心疾病的预后,61.3%的家长担心经济问题,27.8%的家长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3 讨论

3.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3.1.1 焦虑和紧张:是由于缺乏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担心病情及预后、对医院环境陌生等而引起的,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对病情变化反复陈述,希望得到肯定答案,并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延误治疗。

3.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是由于家长对疾病预后和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3.1.3 怀疑和不信任: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和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从网络上、书籍找来的方法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网络或书上的方案为准。

3.2 心理护理

3.2.1 对家长紧张、焦虑的心理的护理

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要第一时间做好入院宣教,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所要遵循的各种制度、科室主任及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并全程、系统的做好健康宣教,为家长介绍病情,对疾病原因、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护理知识进行讲解。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治疗方案放心;经济问题引起的焦虑,首先要表示理解,强调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中断治疗的可能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在用药及检查方面,尽量考虑到病人经济情况。

3.2.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对疾病的预后应以合适的方式向家长进行说明,对预后好的疾病,采用鼓励性语言,使家长建充分的信心;预后差的疾病应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家长,给予心理疏导,使家长正确面对疾病。

3.2.3 对家长怀疑和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着装等外在条件的不信任的,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强调充满爱心的服务,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家长交谈,避免在患儿哭闹、进食及睡觉时间进行,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语调适中,语气温和、诚恳,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对治疗方案的差异引起的怀疑,可以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医护人员也应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技术,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来博得家长的信任。

篇13

【关键词】儿科;住院患儿;心理护理

目前,医疗市场逐渐由原有的医院主导形势转变为病人主导形势,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期望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1],而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学科,越来越被人民重视,它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儿科的心理护理,就是既要注重患儿的生理需要,又要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儿科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儿科的心理护理是很微妙的,为使患儿得到合理的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就要不断掌握患儿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患病和住院会使患儿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心理护理可给与患儿和家长在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并且直接影响着治疗和护理效果。由于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也是有很多困难,有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学习,进行研究探讨。掌握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特点以及有效的护理沟通技巧,学会掌握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及有效的规范用语,懂得尊重患儿的人格尊严、生命价值及个人隐私等[2]。努力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以便进行护理工作。首先通过对家长和患儿的亲密关系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良好地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的年龄不同,病情不同、个人的特点不同。因而,对住院不同年龄的患儿的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使患儿早日康复。

1婴儿期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儿的细微变化,此期患儿对周围的所发生的事情都非常敏感,容易受惊吓,怕见生人,尤其是对穿白大衣的护理人员,产生非常强烈的紧张、恐惧心理,害怕从她母亲怀里把他抱走,对这些,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就要和患儿建立友好关系,给患儿身体上的接触,如抱抱患儿,抚摸患儿,用玩具哄他玩等,护理要通过亲热的表情、神态,姿势给患儿建立信任感,给与心理安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关怀,和亲切的态度使患儿得到安慰和安全感,为患儿创造和谐轻松地氛围,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在进行治疗护理时要尽量分散其注意力,要以娴熟的护理技术,消除患儿的恐惧感,护理人员要以母亲般的关怀,给患儿留下美好的印象,为以后的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发展

21-3岁幼儿期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操作要尽量人员固定,护士进行连续全面的护理,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尽量满足幼儿住院前的喜好和生活习惯,了解患儿的习惯用语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如为患儿讲熟悉的故事,玩熟悉的玩具,帮助患儿减轻陌生感,使患儿发挥其自主性。幼儿期患儿智能发育迅速,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情绪高度急躁,尤其是有病,愿意哭闹,容易产生厌恶,自卑,患儿模仿力强,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要正确引导,耐心启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适宜喂养保证生长发育,使其智力得到发展。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干净舒适,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眼神,姿态和患儿接触后能唤起患儿的欢乐,消除紧张情绪,充分调动起积极性,配合治疗和护理。

33-6岁学龄前期心理护理

3-6岁患儿变得性格比较固执,不听话,有的甚至反抗,这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违拗心理。不可过于严格控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的人也陌生,对医护人员怀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他们常常坐在那,闷闷不乐,一声不吭,对他讲话也不理不睬,医生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时,进行哭闹、反抗、甚至逃跑,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沟通技巧,主动去亲近他,主动和他玩,使他尽早熟悉环境,在他高兴的时候,因势利导,尤其是对不合作的患儿,护理进行操作时,让其他患儿给他做示范,使他减轻害怕的念头,我们护理人员要经常在生活上关心患儿,治疗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态度要和蔼,尽量分散其注意力,力争做到操作快,稳、准。针刺静脉一次性成功,使患儿觉得护理操作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痛,慢慢的习惯接受治疗和护理。

4学龄期心理护理

此期患儿主要是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怀疑受到惩罚,护理人员要保持稳定,有足够的耐心,尊重患儿的人格,热情、周到、体贴的为患儿服务,努力和患儿建立感情,使患儿感到温暖。促使患儿尽快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用患儿容易理解的词语,和特殊方式,方法,解释治疗和护理的主要过程,减少患儿顾虑,利用恰当的机会,说明住院的原因,使患儿相信住院不是一种惩罚,是治疗疾病的需要,同时对患儿进行素质教育,合理安排生活,供给充足营养,介绍病情,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并告知这个方案是根据你的病情制定的,介绍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措施进行讲解,饮食护理,哪些东西暂时不能吃,哪些东西不适合吃等等,对患儿疾病预后进行说明,使患儿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于预后好的疾病,说明时要多加鼓励的语言,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偏食,讲究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减少疾病的发生,鼓励患儿参加适当自我护理,早睡早起,作息时间规律,增强机体免疫力,充分地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病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要有良好地形象,应保持干净整齐地着装,仪表端庄,落落大方,态度和蔼,要用亲切美好的语言和患儿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5整体性的健康教育

为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可以再病区实施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3],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主要注重其中的细节,讲究方式方法。一是要有一定宣传的氛围:每个病室设有报刊架,摆放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病房内走廊墙壁上挂有健康知识版面,最好以儿童所喜好的卡通、漫画图片,主要生动活泼为主。二是要制定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疾病的防治、合理饮食、正确用药、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选择恰当方式进行沟通,可以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制定成卡片,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宣教,可以用讲小故事的方式等。三是集体沟通:对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指导正确预防疾病的措施。

6讨论

小儿各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当受到不良影响时,可以干扰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从患者入院时起,就应经常到病房去看望,和他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和他交朋友,要用慈母般的温柔、亲近患儿,语言要亲切,使患儿感到如亲人,尽早熟悉每一名患儿的性格特点、习惯及要求,尽量用各种办法满足他的需求,给他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和护理环境,护理人员通过体贴、周到,热情的服务,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增加亲近感,换来患儿的满意,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心理负担,调动起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儿早日康复,取得理想的效果。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是儿科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开展心理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有研究表明工作自主性是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作自主性程度越大,患者的满意度越高[4]。护理人员要有良好道德修养。学会心理护理的技巧,同时要付出更多的责任心和爱心,掌握心理技巧,运用语言非语言形式取得患儿满意,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愿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护理计划得以实施,既有利于患儿康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增强了护患关系,对儿科开展整体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遵清.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优质护理初深[J].现代护理报,2012,9:6.

[2]闫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该[J].中外健康文摘,2011,16:473.

篇14

【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对患儿及家长的影响,保证门诊输液患儿安全、有效的进行治疗,创建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心理;护理。

儿科门诊输液具有流量大、停留时间短、患病种类多、家长心情急躁,环境嘈杂、护理人员压力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使儿科门诊输液更加呈现出高风险姿态,更易发生护患纠纷。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人员更应充分掌握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状态,解除其心理压力。为保证门诊临时输液患儿安全、有效的治疗,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门诊临时静脉输液患儿及家长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1.1.1 由于对环境的陌生,身体不适,年纪小的患儿因恐惧而哭闹。较大的孩子因怕护士、怕扎针、怕痛,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而哭闹。

1.1.2 家长心疼孩子,对于静脉穿刺时产生恐惧,对执行人员工作能力怀疑。

1.1.3 家长对静脉输液的治疗不了解,怕输液过程中不会看护,对输液效果担忧,迫切需要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

1.2 紧张和焦虑

1.2.1 患儿和家长在穿刺前都会紧张、担心。在输液过程中,家长担心液体和药物输入血管会产生不良反应,患儿因紧张哭闹不止,见孩子哭闹家长更为紧张。

1.2.2 患儿家长希望护士接到药品后立即执行,药液输入体内立即见效,尤其是高热患儿,家长希望立即退热。无法接受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和静脉穿刺失败。使得家长焦虑不安,造成种种紧张心理状态,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1.3 烦躁心理

孩子对静脉输液反感,对医护人员排斥,依赖家长,剧烈哭闹。家长带孩子看病、排队、拿药需要很长时间,耽误了工作,再加上对孩子的担忧,孩子的哭闹,很容易产生烦躁心理。

1.4 怀疑心理 门诊医生和护士相对不固定,对医护人员能力的不确定,患儿和家长怀疑当班人员的工作能力。对大量就医人群造成拥挤的环境怀疑医院消毒隔离措施是否完善。

2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静脉输液,积极配合,使患儿安全、有效的完成治疗,满足家长的需求。

2.1 帮助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输液

孩子一生病,家长焦急之余总想让患儿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首先要和蔼、真诚得主动与家长交流,了解患儿情况。针对患儿病情,讲明静脉输液的必要性、药品作用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家长对静脉输液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及时应用最先进的双插输液器、静脉留置针等,尽量避免换错液体、输液管中进气泡、渗液等情况发生,增强输液的安全性,赢得家长信任。

2.2 调动家长的积极因素

家长是患儿陪护者,最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爱好。在患儿接受治疗护理时,家长的情绪也直接影响患儿。所以,我们应和家长多交流,针对不同患儿进行健康指导,设身处地的为患儿着想,稳定家长的情绪,让家长理解我们、协助我们完成治疗。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尽量做到动作轻柔,语言亲切,态度真诚,投患儿所好,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及家长都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2.3 过硬的穿刺技术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由高年资、技术好的护士成立“爱心穿刺组”为难扎患儿服务静脉输液静脉穿刺的准确率直接影响患儿和家长对我们的信任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熟练、细致的操作,轻柔、准确的穿刺,耐心、谨慎的护理是赢得家长、患儿信任的关键。一旦失败,立即向患儿和家长道歉。由高年资、技术好的护士专门成立“爱心穿刺组”,为难扎患儿穿刺,力求“一针见血”,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2.4 开通“绿色通道”

对特殊患儿开通“绿色通道”。对有高热惊厥史、先心病、喘憋、胃肠炎脱水、月龄较小等患儿优先输液,全程护送,安排离护士站较近、安静的位置,做好健康宣教,提供最及时的治疗。

2.5 以优质的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切合实际的健康宣教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有如一剂良药。教会家长如何照顾患儿,做好生活护理比用药治疗更重要。尽量节省家长和患儿的时间,以免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这样才更能增加患者及家长对我们的依赖感和信任感,也是我们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的重要保证。

2.6 整洁明亮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