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

篇1

【关键词】 输液区 护理非安全因素 措施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门诊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共接受1254余人次静脉输液,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1例。

1.2 方法 对41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归类。其中由环境因素引发2例,占4.8%;患儿病情及家长因素引发24例,占51.2%,由医嘱缺陷引发8例,占19.5%;由于药品质量等问题引发7例,占17.1%。

2 讨论

2.1 环境因素 发生2例。患儿就诊时陪护人员较多,个别家长不配合开窗通气、空气消毒,造成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加之无法严格按病种隔离治疗,易导致交叉感染。

2.2 患儿病情变化及家长因素 患儿有病时家长多愿意选择门诊治疗,但由于患儿机体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有病时多表现为发病急、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等,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常发生病情变化。其中急腹症9例,传染病5例,高热惊厥10例,均及时转入相应的科室。另外,患儿及家长对输液速度快慢意识不足,随意调整滴速也是一大隐患,据统计,有80%患者自行调快滴速[1]。

2.3 医嘱因素 正确的医嘱是安全输液的基础,本科一年内发生医嘱缺陷8例,分为两种情况:第一,药物剂量与幼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由于药物市场活跃,新药不断推出,名称繁多,存在多种制量、制剂,医生对新药的规格、用药剂量不熟悉。第二,不合理配伍用药。

新药配伍禁忌对照表没有公布,无法查找,造成两种药物接触后发生反应,如,先锋必加入葡萄糖液后出现沉淀;头孢曲松纳与含钙药物相遇后发生混浊;青霉素注射液与双黄连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中出现不溶微粒等。

2.4 药品质量及其他因素 共发生7例。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容易造成视觉混淆,如,链霉素易被当成红霉素发放,地赛米松易被当成维生素B6发放等。另外,个别药物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内有杂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等。

2.5 青霉素更换较频繁,在更新批号期间,新老批号用药容易混淆。

2.6 其他因素 小儿头皮剃毛损伤1例、小儿坠床等。

3 对策

3.1 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督制度 采取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重点教育,使每一位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每周、月、年安全分析制度和奖惩制度;及时了解新上市药物常识,协助医生把好医嘱关。

3.2 细观察、勤巡视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根据不同年龄和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严格掌握药物在有效时间内输入,确保治疗安全和疗效;提示患儿和家长不要随意调整滴速,输液期间不能离开输液区,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3.3 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的制度;输液区内坚持定时开窗通气、喷洒过氧乙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不配合、不理解的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尽量按病种分室输液,减少交叉感染;使用剃头刀时,不要使用过于锋利的新刀片,用完后用酒精擦拭消毒。

3.4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护士接到患儿家长递给的注射单和药物时,首先根据注射单核对药物、配伍禁忌、过敏试验的药物批号及结果,与上次使用的间隔时间等,特别是青霉素类药物等,将患儿的姓名、药名、剂量等详细注明在输液瓶上再行加药。然后由另一名护士核对无误后再次与患儿家长正事无误方可进行穿刺。药物发生投发错误时,护士要耐心解释,必要时先用科内储备药垫上,以免耽误患儿治疗及引起家长不满,事后主动帮助协调解决。

3.5 规范青霉素的使用 做青霉素试验前要详细询问患儿本人及父母药物过敏史,当患儿父母一方有青霉素过敏史时,要慎用;对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者,用红戳在门诊病历封面印上“青霉素皮试阳性”字样,以示醒目,并告知患儿及家长;当药房需要更换青霉素批号时,要提前1-2天通知科室,以便对正在使用青霉素的患儿做好宣传和重新做青霉素皮试的准备,防止差错;青霉素试验的结果和批号要记录在门诊病历本上,试敏结果要留在科室以便必要时核查。

3.6 做好安全防范宣传工作 输液前护士要对每个患儿及家长交代好输液当中的注意事项,以便家长即时了解;输液区内配有电视,以便满足部分患儿输液时希望,使其保持安静,配合治疗,减少由于躁动造成的脱针现象;室内各床配有护栏。

4 结论

随着医药发展,新药层出不穷,新药配伍对照表无处可查;医疗制度的改革造成医护人员精简、临时聘用人员增多;患儿病情变化特点,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琐,家长要求较高,经济回报少,使得护士心理压力大,部分护士工作不安心或简化工作程序,这些都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通过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监控措施、加强管理、改善环境,并提高护士们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和进取心,能够显著降低护理工作中缺陷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篇2

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与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儿科患者,陪同来看病的往往不止一个家属,这对于护士的要求就更高。我院急诊科输液室也有一部分患者为患儿,特别是有几个家属一起陪同来的,这对护士的要求就更高、更多。同时,医学的模式在不断改变,现在要求医务人员做到“三好一满意”,作为护士,怎么才能适应医学的改变,做到“三好一满意”呢?再加上医院普遍存在:护士编制不足,工作强度大,护士的素质参差不齐,主动服务是意识欠缺等等原因,这些很容易触发各种各样的矛盾。现就患儿及家属在急诊科输液室与护士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1矛盾产生的原因

1.1护士方面

1.1.1在为患者服务时语气生硬,表达方式不当急诊科输液室的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生怕自己的孩子受苦,所以性情紧张、急躁,如果在输液室还需要排队等候的话,就更容易引起家属的不满情绪。这时如果护士的语气生硬、态度欠佳,极易使患儿的家属产生反感。这在护患矛盾中占了首位。

1.1.2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患儿就诊,家属认为自己是孩子病情最重,希望得到最好诊疗服务和最快的用药及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输液室输液时,如果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达到一次成功,家属就会怀疑护士的业务水平,引起不满。这是护患矛盾的第二个原因。

1.1.3护士缺乏关爱意识关爱是关怀伦理的核心概念,有关心照顾、关切、爱护之意。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更注重完整的健康状态:需求心理健康,渴望愉快的心理感受,寻找关爱与被关爱。护患关系中的矛盾、纠纷由多方面因素促成,除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与广大人民的健康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卫生知识水平提高以及一些非技术因素:即缺乏对患者的关爱有关[1]。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缺少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也就是缺少理解和关爱。

1.1.4护士心理素质不稳定,甚至是差急诊科的患者护理服务千差万别,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气氛和环境中产生变化。然而,有的护士情绪不稳定,遇到愉快的事情时,喜形于色甚至得意忘形,或者行为不雅;遇到紧急抢救,手忙脚乱,给患儿的家属造成一种不安全感;还有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带情绪上班,态度欠佳,爱理不理,怒斥家属等可能发生,这就使家属产生不满,难以接受。

1.2患儿及家属方面:在输液时,家属总怕自己的孩子受到痛苦,过分的溺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挑选经验丰富的护士来操作,这样穿刺一次成功的基率高。有的家属,甚至在穿刺一次不成功的时候也跟着孩子哭。这样,护士的心里压力就增加了。

1.3医院方面

1.3.1医院管理设施医院设施陈旧,缺乏良好的输液环境,甚至人员密集;看病手续多,患儿就诊,必须经过挂号、诊病、交费、取药等过程。手续多,发生医患摩擦的机会也增多。如果在最后环节――输液室,护士的言行稍不慎,患儿家属在就诊时的摩擦就会在这时爆发。

1.3.2医、护、药关系不协调、互相拆台,出现问题时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把责任推给家属,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1.3.3护士与工作量比例失调护士编制不足,工作强度大,患儿输液时排队等候时间长,这样服务不到位,得不到家属的信任,容易引起不满或者纠纷。

2整改措施

2.1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主动服务活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形象,利用晨会时间学习各种有关的规章制度,对患儿的家属征求意见,及时了解护士的动态信息,及时纠正不足,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告知我们的服务电话号码,密切护患关系,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护患关系进入的良性循环。

2.2优化输液室环境,强化人文氛围,将平等和关爱落到实处。在输液室的墙壁上画小孩喜欢的图案,把输液室的电视节目调到小孩爱看的动画频道,让患儿消除陌生的心里。

2.3合理配备人力资源,缩短患儿输液时的等候时间,了解输液室的动态,特别是在患者高峰期要组织人力进行缓冲。即: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赢得家属的信任。消除患儿家属求医心切造成的潜在的医患矛盾。

2.4给患者以人性的关爱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接触中,护士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对有精神状态、喝了酒、文化素质低的患者及家属。不与其争吵,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心境的平静,以静制人,然后以理服人,表现出高尚的文化修养,最终矛盾得到调和。

2.5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在护患矛盾中,由于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而引起的矛盾很多,因此,平时,要加强技能操练,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的水平。另外,在为患儿输液时,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提倡微笑服务。我们要争取得到患儿家属的配合,还要鼓励孩子,哄孩子,这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配合后还要夸奖孩子,使静脉穿刺得以顺利的完成。如果穿刺不成功,我们一定要向患儿及家属表示诚心的歉意,尽管家属心里不满,也会因为我们的歉意减少或者消除了。

2.6巩固稳定的护患关系把我们的服务电话号码及手机号码公开,写到患者的病历本上,告诉他们回家后有不适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咨询打电话给我们,让患儿及家属感受得我们的真诚和关爱,得到他们的信任也巩固了护患关系。

总之,从伦理原则分析护患矛盾,坚持平等、关爱,将很好地化解矛盾,建立护患相互信任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质量持续改进法;儿科护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56-01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我院自2010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 2. 2. 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 2. 2. 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 2. 2. 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 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 05。

2 结果

3 讨论

篇4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住院部拥有50张固定床位,19名护士;新生儿住院部拥有床位80张,28名护士;儿科门急诊有20名护士。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19~40岁,平均(26.5±1.5)岁;工作时间为1~20年;其中3名护士长,64名护士;学历情况:5名中专,34名专科,28名本科;职称情况:22名护士,31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

1.2方法

为了提高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以及儿科急诊等3个科室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本院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二线值班,且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人员选择及其排班:经由选拔或层级推荐,选取满足相应条件的15名护士作为二线值班人员,其条件为均在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儿科门急诊3个科室工作过3~5年的主管护师或护师,具备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慎独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能解决儿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在管理、教学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个科室的护士长将具备条件的二线值班人员上报护理部,15名二线值班人员由护理部直接管理。满足条件的15名护士实行24h值班制,每人值班1d,其工作内容是对儿科3个科室护理单元薄弱时间段的业务技术难题进行处理,参与急诊、急救,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且对薄弱时间段中的各项行政事务进行协调处理等。二线排班表应提前1个星期安排好,科室排班不可影响二线值班。②强化二线值班人员的培训:护理部针对儿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科护理二线值班人员制订培训计划,依据不同级别,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层级培训。主管护师以下的二线值班人员,一般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对其进行现场培训、业务学习等,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技术操作培训通过授课、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为儿科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护理,包括心脑肺复苏、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技术及护理等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预见性地进行专科新技术与新业务知识培训,普及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的护理沟通技能等。培训活动1~2次/月,每年≥12次。培训通常安排在业余时间,主要由各个科室的临床带教组组长、聘请的专业教师或者护士长等进行培训。③考核方式:构建考核制度,即依据医院的相关管理原则,由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对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制度加以编定,要求二线值班人员应全天在岗,夜间不定时到儿科门急诊、儿科住院部和新生儿科进行查房,值班护士应对危重患儿进行床边指导;保证值班电话通畅,要做到专人专用,且在接到电话后5min抵达接诊科室;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如参加急诊与急救、业务指导以及培训下级护士等;做好交班工作,对值班时间所处理的问题和督导处理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次日早晨做好书面与口头交接工作,不可用电话进行交接,未经允许不可私下换班;如遇重大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联系科护士长;同时实施二级考核,科护士长负责护理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依据考核标准,科护士长督导考核评分占30%,培训考查试卷占30%,而护士测评考核占40%。④值班待遇:为二线值班人员提供单独的联系电话与值班室,且对其发放相应的值班费;同时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值班人员0.5~1.0d的休息时间;将二线值班经历作为护理人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1.3观察

指标对规范化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2012年4月)和实施后(2012年5月~2014年4月)的护士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得分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130例患者,对其基础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实施后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前后

基础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5

1.1方法

为了提高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以及儿科急诊等3个科室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本院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二线值班,且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人员选择及其排班:经由选拔或层级推荐,选取满足相应条件的15名护士作为二线值班人员,其条件为均在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儿科门急诊3个科室工作过3~5年的主管护师或护师,具备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慎独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能解决儿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在管理、教学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个科室的护士长将具备条件的二线值班人员上报护理部,15名二线值班人员由护理部直接管理。满足条件的15名护士实行24h值班制,每人值班1d,其工作内容是对儿科3个科室护理单元薄弱时间段的业务技术难题进行处理,参与急诊、急救,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且对薄弱时间段中的各项行政事务进行协调处理等。二线排班表应提前1个星期安排好,科室排班不可影响二线值班。②强化二线值班人员的培训:护理部针对儿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科护理二线值班人员制订培训计划,依据不同级别,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层级培训。主管护师以下的二线值班人员,一般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对其进行现场培训、业务学习等,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3];技术操作培训通过授课、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为儿科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护理,包括心脑肺复苏、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技术及护理等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预见性地进行专科新技术与新业务知识培训,普及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的护理沟通技能等。培训活动1~2次/月,每年≥12次。培训通常安排在业余时间,主要由各个科室的临床带教组组长、聘请的专业教师或者护士长等进行培训。③考核方式:构建考核制度,即依据医院的相关管理原则,由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对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制度加以编定,要求二线值班人员应全天在岗,夜间不定时到儿科门急诊、儿科住院部和新生儿科进行查房,值班护士应对危重患儿进行床边指导;保证值班电话通畅,要做到专人专用,且在接到电话后5min抵达接诊科室;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如参加急诊与急救、业务指导以及培训下级护士等[4];做好交班工作,对值班时间所处理的问题和督导处理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次日早晨做好书面与口头交接工作,不可用电话进行交接,未经允许不可私下换班;如遇重大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联系科护士长;同时实施二级考核,科护士长负责护理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依据考核标准,科护士长督导考核评分占30%,培训考查试卷占30%,而护士测评考核占40%[5]。④值班待遇:为二线值班人员提供单独的联系电话与值班室,且对其发放相应的值班费;同时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值班人员0.5~1.0d的休息时间;将二线值班经历作为护理人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6]。

1.2观察指标对规范化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2012年4月)和实施后(2012年5月~2014年4月)的护士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得分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130例患者,对其基础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实施后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与成人科室比较,儿科收治的患者具有年龄较小、病情发展迅速、自我表达能力差、对于各种治疗与护理操作的配合度较低、家属期望值较高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护士人员能够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且进行熟练的操作。夜间值班人员如果无法对患儿进行“一针到血”的处理,那么可能将遭到家属的埋怨,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医患纠纷,因此设立儿科二线值班人员,且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强化二线值班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二线值班人员的基础专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有助于二线值班人员协调能力、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本研究中,实施规范化管理后,15名二线值班人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6

【关键词】 护士素质;护理质量;儿科

儿科护理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业务面广、技术性强,医院感染控制要求高,无菌操作要求严格等特点[1],儿童患者在解剖、生理、病理以及临床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更不是成人的缩影,故不能单凭成人的护理知识来解决儿科患者的护理问题,儿科护士除了热爱本职工作,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外,必须具备良好的儿科护理专业素质,如此才能做到尽职尽责,胜任儿科护理工作。

1 科学管理、人人做好小管家

护理工作绝大部分是管理工作。每个护士都是一个“小管家”,儿科护理也同样离不开管理,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生儿相关疾病诊疗仪器的增多,多功能监护仪、各种电子仪器的应用,给儿科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人、财、物只靠护士与总务护士是不可能管好的,只有人人参与管理,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儿科病房的管理才能跟上发展的需要[2]。如治疗护士对各类仪器的一级保养;责任护士(组长)整个病房的头皮静脉穿刺;护理班对眼部、脐部、等护理;书写护理文书等单项进行全面负责就是管理。工作离不开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能力,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工作的忙乱,甚至影响儿童的诊疗效果。

2 耐心细致的病情观察

儿科患者的诊疗、护理和抢救要求分秒必争,只有具有极强的责任感、紧迫感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才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童患者一般不能陈述自己的患病过程,即使是年长儿,也因限于理解能力与观察力的不足,而不能正确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作为儿科护士,观察病情的技巧十分重要,要善于通过患儿的意识状态、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语言量、步态、眼神等来观察病情,从中察觉病情变化。在病情观察中要做到及时,细致、准确,时间就是生命,不贻误时间、不贻误病情,是病情观察的主要原则;其次,观察病情时要十分认真、仔细、不遗漏、不忽视病情变化的任何细小环节;遇急危重症患儿时,抢救人员的到位,药品、抢救器材的准备,抢救中的配合,抢救中的各种技能快、准、轻、稳的应用,为此,儿科护士必须具备“四勤”即眼勤、手勤、嘴勤和腿勤,积极主动,在保质的前提下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儿生命。

3 过硬的技术,扎实的基础

儿科护士要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工作原理,简单故障的排除以及维修保养知识,避免人为损坏,以延长使用寿命。要做好儿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除了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关心体贴患者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要求对各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要以娴熟的技能完成各项诊疗护理操作。其技术如何,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小儿患者血管纤细,脆弱,活动度大,患儿又因恐惧哭闹而不配合,给穿刺带来困难。儿科护士必须熟悉头皮、肢体、躯干各部位静脉的名称、位置、走向以及血液循环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在穿刺时,要结合不同患儿的血管特点或生理变异,看清血管走向,摸清其深浅粗细,然后选用其长短,大小及斜面均适宜的针头进行穿刺,要求部位恰当,目标准确,动作稳、准、轻快,力求一针见血,以减少血管的损伤和患儿的痛苦,尽量避免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引起的不良刺激。并不断加强三基的学习,掌握各种常见病的治疗、并发症及转归,了解常用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等可能引起的不适。

4 掌握儿童心理特点,提高沟通能力

儿科护士除了善于观察病情变化,具备良好的护理操作技术外,还必须掌握儿童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按年龄段分期,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才能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患儿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全面掌握患儿及其家属的身心状态,运用各种新技术及健康宣教,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主动与医生、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完成治疗、护理,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支出。

目前,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护理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护理技能,掌握儿童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特征外,还必须学习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甚至还要了解艺术,美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对患儿施行全面的、优质的身心护理,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优质护理;基础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就医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由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1]。为了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的需求,必须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2]。自2011年本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和院领导的一致认可,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优质护理的概念及实施目的

11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在临床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必须爱护和尊重患者,这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3]。

12 通过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内涵,最终达到患者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的“三满意”,是儿科护理工作的目标。

2 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21 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患儿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年龄小,无法沟通,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会将怒气发泄在值班的医护人员身上。针对不同的患儿及家属,值班护士应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面带微笑地做自我介绍,耐心、和蔼地与患儿和家属交谈,介绍病房的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拉进与患儿家属的距离,减少孩子的恐惧和不安,让孩子在院如家。

22 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针对护士的具体情况和技术操作训练一次,提高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静脉穿刺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责任感。积极为患儿和家属着想,把患者的难处作为服务的难点,自觉自愿地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以真诚的服务感动患儿及家属。

23 落实护士责任包干,夯实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实施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专科护理的基础。病区所有护士包干患者,每个责任护士负责1~6名患儿,每名患儿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全面负责,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儿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实行责任包干,可增强护理人员优质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24 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 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4],所以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作中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以身作则,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让护生学有所获,圆满完成实习进修计划,有效的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3 体会

儿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规范了护理行为,健全了管理模式,保障了患儿的安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刘亚林,李斌,王向东,等医院文化建设中国医院管理,2009,17(22):57

[2] 陈谷霏,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实施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7):52

[3] 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2313

篇8

【关键词】 儿科病房;优质护理;基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00-01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宗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结合儿科特点,不断学结经验,逐步制定、完善并落实了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提供责任制护理,主动服务,营造整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现将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

1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施方法

1.1 转变护理人员观念,端正职业角色,强化服务意识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多次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教育,讲解护理服务的新观念、新模式及新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理念。优质护理服务是培养护理人员素养及品格的途径,同时也是时展的需要。

1.2 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 患儿来到了陌生的环境,都会产生紧张或者焦虑的情绪,患儿家属由于过分关注患儿病情,也会有紧张的情绪。由于儿童一般对色彩较为敏感,住院后希望病房环境如家一样舒适、温馨,对此我们在科室病房内对环境进行了独特的设置,如将病房墙壁装饰成粉红色及用壁画用卡通漫画进行装饰,使病房内环境轻松愉快、洋溢着浪漫可爱的童趣。

1.3 强化职业素质,规范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儿科护理中由于患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及患儿家属对病情的紧张情绪,进而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较高,儿科疾病由于起病急并且变化快,同时多数患儿较难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因此导致对患儿护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难以满足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则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沟通时,要注意多用鼓励及支持的语气来寻求患儿的配合;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要理解患儿家属紧张及焦虑的情绪,以专业的护理技巧及优良的沟通技巧来获取患儿家属的信任。

1.4 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护理行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护理人员良好的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我们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每月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技术考试,同时又针对性的进行儿科护理的有关知识的培训,规范仪容仪表以及基础护理操作,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5 人性化的健康教育 以责任护士为主的小组成员为患者提供了病情观察、治疗与护理、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全面、系统、连续的整体护理。儿科护理中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针对患儿及患儿家属的认知能力,我们采用宣教语言、宣教图片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儿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健康的生活模式。

1.6 制定职责流程,完善考核标准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各班工作流程、职责、标准以及优质服务考核标准、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并组织本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遵照标准严格执行。规范文书书写要求的同时简化护理工作中各种表格以及护理记录的填写,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2 小 结

随着优质护理活动的深入,儿科病房在多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结果转变了服务理念,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工作质量、健全了管理模式、密切了护患关系、保障了患儿安全,成绩得到医院、患儿、家属以及科室医护人员的肯定。

3 讨 论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儿科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提高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同时在护理工作中更加热情主动,积极为患儿及家属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意识及竞争意识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们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我们注意构建长效机制,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化以及扎实化打下基础,促进了儿科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09-611.

[2] 顾竹影.日本医院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5,4O(7):550.

篇9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关系。“优质护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达到政府满意,.医院满意.,护士满意。

“小儿哭,大人烦,就医环境乱糟糟”是儿科真实的写照,儿科家属对护理期望值高,必须一针扎上,因而我认为一个儿科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涵养,有崇高的道德水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娴熟的技术操作,思想敏捷,具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根据自己十余年的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体会,谈一些体会。

1严一律己,宽宏待人,无私奉献精神

护士长是护士的代言人,既是护士,也是一名护士管理者,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具备护理工作领导者的内在气质,热爱护理工作,一切要以患者的利益为重,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视 患者如亲人。

宽宏是在一定质量度范围内,不怕他们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和错误,而是捕捉有利时机进行启示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自律,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身的行为带动同志,管人不整人,用人不疑人,我用真情和爱心去善待每一位同志,关心体贴每一位护士,并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工作上的难题,使科室形成积极上进团结的工作气氛,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护士长能挺身而出,冲锋在最前沿。

2从细节管理.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服务是本,安全是魂”两者是密不可分,保证医疗安全一直以来是管理者常抓不懈的主题。

2.1认真执行查对医嘱: 护士长每周开大处方时,亲自参与医嘱的查对,治疗班和值班人员每日查对医嘱。新收的病人交班者和接班者查对医嘱;如发现有差错者,由交班者负责。临时医嘱经两人核对后,上临时医嘱本和治疗单,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第二天治疗班再次查对并签名才能执行,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2从点滴做起: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上班后必须做到四看五查一巡四看:一看医嘱是否执行无误有无未执行医嘱,二看交班报告,掌握每日新入危重,及有特殊变化的患者,三看地面是否干净整洁,四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完整,书写是否规范;五查:一查病房管理,二查清洁工作,三查基础护理执行落实情况,四查病区环境是否干净整洁物质定位放置,五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一巡回护士对危重病人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病人与交班人共同巡视,进行床头交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后患平时工作中每看到操作要进行质量控制,使其达到标准化。

2.3发挥二级质控功能:把我科的护理质量分为六个组,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病室管理,消毒隔离,护士长为一级质控,随时检查这几项,二级质控为科室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每人负责一项,每周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用晨会时间向大家及时指出。每月开一次护士大会针对护理安全教育,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发现问题不断思考,积极改进,集思广义,采纳合理建议,大胆实施,结合实际为病人创造尽可能完善的护理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技术操作

儿科是一个专业型技术性较强的科室,家属对护理期望值高、都要求第一时间为其服务。必须一针扎上针,因而儿科护士应具有较高的穿针水平,同时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和疾病的分析的能力不断积累临床工作经验,从而提高技术水平,作为护士长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精通本科专业知识新发展,成为学科带头人,练就精湛的技术做执行各种模范。取得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方面对护士的佩服。

护士长每天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和护理措施。晨交班同大家一起查房时随时提问,是大家都掌握基础知识,每周跟随科主任查房一次,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业务查房一次使同志们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每季度技术操作考核一次。这样才能提升科室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使我科成为年青型、知识型、奋进型的团队。

4要有公关意识,善于处理各种人际

4.1处理好护理部和科室关系:护士长既时护理指挥系统的中层骨干力量,又是沟通上下的桥梁。医院护理指挥系统的计划决策要通过护士长带领护士去执行。要团结在护理部周围,服从领导和工作,主动争取得到护理部的支持。对护理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应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落实,并及时返馈科室信息、病人的要求、参与执行护理计划。

4.2处理好护士间的关系:在平时工作中,与我们的姐妹们和睦相处。①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特长:真诚相待,对老同志要尊重关心,多虚心向他们请教,从而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对年轻护士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给压力,多关心她们的生活,对缺点的护士多交流多感化,给她们成长的空间,帮助每位护士解决工作中及生活中的困难。构建和睦的大家庭。②公平的对待每位护士:评优、进修、学习机会均等,正确处理护士之间的争执和工资的分配。③知人善用人,在工作中运用评价鼓励、商量、暗示、幽默和无声的行动之中。④处理好护患间的关系: 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对待患儿与家属。以博爱之心和护患角色来体谅患儿和家长的痛苦。坚持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要求把满足病人需要,解决病人存在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主动接触病人、熟悉病人、掌握病情,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新型的合作型护患关系。⑤处理好儿科与各科室间的关系: 以和睦相处、取长补短的态度处理儿科与各科室间的关系,对于医技、药剂、后勤等科室硬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不可得理不饶人或强词夺理僵化横向联系。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实践,我认为护士长应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反复强化,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术能密切医患关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 “三心”溶于临床工作中,在科室间相互总结、相互学习、互为榜样、互相监督、共同提高,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是病人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儿科;护患沟通;问题;建议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之上的,沟通不好容易产生护患矛盾。因此,对于儿科病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医生和护士要了解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运用一些沟通技巧,努力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容易导致护患矛盾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

1护患沟通中常见问题

1.1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生病容易产生焦虑和烦燥,当进入医院以后首先面对的是护士,此时的家长急于想了解关于治疗、用药、护理等相关问题,护士就应该有针对性的给家长介绍清楚,以减少家长的误解,减缓家长的焦虑与烦燥的情绪。

1.2护士职业形象差。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提[1]。仪表不端庄、言谈粗俗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态度不认真、交谈时东张西望会使病人产生不被重视感;性格孤傲、沉默不言会使病人产生距离感。诸如此类,使得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沟通无效。

1.3医学知识匮乏。家长最关心的是患儿的疾病诊断、检查化验结果、疾病进展、治疗方案及疾病的预后。因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医学理论知识不扎实,对患儿及家属的疑问无法解释或含糊其辞,则很难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家属的认可,使他们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进一步的护患沟通与交流。

1.4专业技术不精湛。护士的技术水平是影响护患关系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患儿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之一[2]。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尽管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对家长的疑问也能解释到位,但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便很容易引起他们的不满、不信任甚至反感。而大部分家长为了不给孩子带来更多痛苦往往都会拒绝某些技术水平欠佳的护士,要求水平高者为孩子做治疗,这样必然又会挫伤护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思想压力过大,技术水平更加不能正常发挥,容易引起护患冲突,沟通更无从谈起。

1.5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护士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特别是在非正式场合,如查房或做护理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失度、解释工作是否到位,要时刻注意患儿及家长的感受。遇到护患问题时,及时向患儿家长做出解释,减少家长对护士的不满,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6患儿及家属方面。儿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护理对象,他们年龄小,身体娇嫩,生活不能自理,适应能力较弱但活泼好动不易合作。家属要求护士的注射技术“一针见血”,用药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而当现实与期望值偏离时,则会加剧焦虑心理,产生不满情绪,出现不配合治疗甚至不尊重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影响护患沟通有效进行。

1.7环境因素。儿科病房相对嘈杂,孩子的哭声、嬉闹声,家属的哄骗声、呵斥声,玩具的声音,陪护的来回走动,都会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情绪出现波动,影响有效沟通。

2防范对策

2.1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增强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感。护士是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基础。护士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士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给患儿及其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通过有效的沟通去影响患儿同时了解患儿的真实感受,为护患沟通创建良好的基础。为此,应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各种礼仪、规范化服务培训班,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理论知识是护患沟通最基础的背景因素,护士知识的缺乏会使沟通的各个环节出现障碍,影响护患交流。因此护士除了应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主要治疗、护理、饮食、预后及预防,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各种化验结果、检验正常值、各种异常指标的临床意义等,以便满足家长对疾病了解的需要,消除人们对护士“只会打针发药测体温”的偏见,使护患沟通更容易进行。同时,医院应抓好在职教育,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定期举行护理知识竞赛等等。

2.3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过硬的技术其实是一种良好的非语言交流,也是架起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如举行全院专业技术操作比赛等。作为儿科护士要在平时工作中多看多练,尽量做到有条不紊,一针见血,才能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2.4注意交谈场合的严谨性,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护士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患儿和家长主动的交流,特别是要在与患儿的交谈中,多用赞美性、鼓励性语言交谈,使每个家长消除对护士的不满,使孩子主动配合治疗,使患儿与家长对病愈充满信心与希望。创建一个有效的治疗基础,和谐的护患关系。

2.5注意形体语言的应用。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语言沟通是不够的,工作中应尝试应用形体语言。护士走进病房时的微微一笑,站在患儿的床头动情的用手轻轻摸摸患儿的额头、握握小手等等,同样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理解。由于建立在信任和理解基础上的护患沟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取得家长充分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提高护士护理患儿的质量。

2.6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住院环境的好坏对患儿和工作人员来说都很重要,医院要尽一切力量改善病房的硬件设施,为患儿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儿科病房环境要色彩化、家庭化。护士统一着粉红色或淡蓝色服装,墙壁涂料选用暖色,选用带卡通画的地面砖,走廊上展出儿童绘画作品等,使患儿住的安心、舒适,从而改善护患之间因治疗带来的紧张关系。

3结语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护理工作更多的内容,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人性关怀和护患沟通。儿科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儿科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术,有爱心责任心,还必须要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灵活掌握各种沟通技巧,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从而完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超男,影响儿科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对策[M].医学信息,2008(4).

篇11

关键词:应用效果;儿科病房;优质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由此,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此,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在儿科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8月~2015年8月,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将传统护理模式应用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照组中女10例,男25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8岁。病程5 d~2.5个月。治疗组中女18例,男17例。年龄在8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3.3岁,病程4 d~4个月,对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程、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传统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对照组患儿中,即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对生命体征进行观测,按时合理用药,对患儿的饮食起居进行细心照料。

1.2.2治疗组 儿科病房中患儿心智尚未成熟,具有较差的依从性。对于家长而言,患儿的健康相当重要,因此儿科病房的护理中,需要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优质护理方法融入其中,具体内容如下:①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在儿科病房的患儿基本上都有较小的年龄段和脆弱的心理,容易抵触医院的环境,产生恐惧。为了能使儿童接受更好的治疗,需要营造舒适和温馨的环境,与儿童的认知心理相符合。②护理操作时的护理:在对患儿治疗的过程中,诸如插胃管和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都是有创的、痛苦的。所以护理中儿童往往会表现的恐惧和哭闹不止,进而对医院和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针对这一情况,应对护理操作积极优化,要使自己的专业技术不断提升,最大程度的减轻患儿的痛苦。另一反面,应和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在进行有创操作时,用患儿能听懂的方式,帮助患儿缓解精神上的压力,并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③沟通技巧的护理。儿科护理人员要善于了解患儿的心理,护理技术要过硬,要富有爱心和耐心。儿科病房的患儿都是低龄,护理内容据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起居、康复训练、医学治疗。在儿科病房护理中,护理人员既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并尽量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在和患儿接触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礼貌、大方和端庄。对待患儿要多鼓励、夸奖、模仿和拥抱。在仪表上应眼神温柔、笑容甜美,尽可能的让患儿感到真诚和温暖,将患儿的恐惧心理最大程度减轻或消除。

1.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判定标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之间比较,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82.8%。治疗组为97.1%,二者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

3讨论

儿科患儿具有较低的机体抵御力,同时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而使治疗效果提升的重要环节,就是做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是儿童护理的必然趋势,与儿科疾病的特征相符合。优质护理模式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在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沟通技巧、护理操作和就医环境方面,以患儿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使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尽可能的提升。

随着迅猛发展的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型转变为发展型,加速了社会老龄化程度,这样也逐渐提高了人们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意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开始呈F出多层次和多样化。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模式非常重要。而纵观当前护理人员资源,严重匮乏专业的护理人员,进一步消弱了患儿的基础护理,不能满足患儿的基本需求。而"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涵,将更满意的服务提供给患者。各级医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将更加有效、温馨、安全和优质的护理模式提供给患儿,对其需求给予最大满足。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应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单单要对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进一步丰富,同时,还应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灵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护理过程中,对医嘱的被动执行,完成护理操作,和患儿及家属主动交流与沟通转变。实施人性化护理,最大程度的降低护理差错,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护理安全提供了保障。

将本院70例患儿作为调查对象,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82.8%。治疗组为97.1%,二者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高儿科病房的护理质量,使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在临床实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白俊华,柴银巍.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88-90.

[2]廖燕薇.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12-104.

[3]麦润婵.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24):77-79.

篇12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 护生带教 考核成绩 实习质量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要求高、变化快、风险大等特点,由于儿科护理对象为儿童,往往存在活泼好动、配合度差等现象,护理难度和工作强度相对较大[1]。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保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且现阶段医疗管理模式也不断转变,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以往常规护理带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护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仅安排护生接触最简单、基础的护理操作,很少接触专科技能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生学习积极性,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多种措施帮助护生学会识别护理风险,通过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风险案例及具体的预防性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4-6]。本研究选取儿科实习护生60名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在儿科护生带教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总结阐述。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儿科实习护生60名,根据教学模式差异性均分为两组,各30名。对照组女29名,男1名;年龄20~25岁,平均(22.57±1.15)岁。观察组女28名,男2名;年龄20~24岁,平均(22.46±1.22)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开展常规带教:根据医院儿科实际情况,结合实习教学大纲,由教师根据临床经验和自身掌握的儿科理论知识为护生进行儿科护理知识讲解,安排护生定期进行临床实践,实践内容主要为简单、基础的护理服务,包括床单整理、口腔护理、保持患儿舒适等。⑵观察组在常规带教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1)护理风险的评估和识别:护理风险管理开展的基础是风险识别,识别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并进行应急处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关键。带教前为护生讲解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知识,介绍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主要内容为:培养护生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缺乏预见性以及缺乏保护意识而产生护理纠纷,加强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能力,例如避免静脉穿刺失败、药物外渗、标本错误等,在沟通时注意沟通技巧以及沟通的态度,避免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反感。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有利于进一步接受治疗以及护理。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避免出现打错针、发错药等情况,若出现则需及时报告给带教老师,反映患者的病情状态,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儿科大部分患者为儿童或者幼童,会经常出现哭闹不止等情况,严重影响护士的操作,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采用适当的方式调整儿童的哭闹行为,使自己的操作可以正常发挥。(2)护理风险管理:a.严格查对制度:在为护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强培养护生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避免发生差错事件,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使护生明白护士的各项操作与患儿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是紧密相关的,不能出现大意、疏忽等情况,对于任何操作都要规范、及时、认真。指导护生采取多重参与双向核对制度,保证开展换液等操作时,双方确认无误后实施,保证操作的准确性。b.严格规范各项技术操作:带教老师在护生每接触到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时都要通过亲身演示、语言宣讲相结合的方式为护生进行一次完整、正规的护理操作,使护生在脑海中对该项护理操作形成一个正确、规范、完整的操作印象,逐渐练习直到能够熟练掌握。c.加强安全护理教育:对于刚进入儿科实习的护生而言,应组织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等,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预见性,吸取经验教训;为了提高护生抵抗护理风险的能力,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首先进行风险种类、情景类别以及预防措施的确定,实施风险案例情景叙述,启发式完成情景教学,讲解预防措施,分析发生原因以及经验教训分析,全程教师与护生应进行有效的互动;增强护士的责任感,由于儿科的患者人群较为特殊,因此带教老师需要培养护士的责任感,针对仪表、语言、动作等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全方位提升责任感。

评价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实习质量优良率。(1)出科前为护生进行考核,包括儿科护理学知识、儿科常见疾病、儿科风险评估、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等知识,并进行技能考核,各项均采取百分制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成绩越好;(2)根据护生平时表现记录平时成绩得分,实施百分制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包括优、良、中、差,得分<60分为差,得分60~79分为中,得分80~90分为良,得分>90分为优,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儿科常见疾病、儿科风险评估、健康教育、护理学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护生实习质量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护生实习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实习质量优良率比较[n(%)]

讨论现阶段,人们的医疗需求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医学模式也逐渐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管理模式也随之变化[7-9]。这就要求医务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以最佳身心舒适度完成治疗。儿科所收治患者具有发育不成熟、年龄小、无法配合治疗护理、哭闹、天性好动等特点,而且对于刚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而言,如何适应临床、如何规避护理上存在的风险、如何应对产生的护理风险,大部分护生欠缺这种能力,因此护理工作易发生差错,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10-12]。儿科往往是护生实习的主要科室,而带教方法会对护生综合能力、操作质量等造成直接影响。

临床以往常规护理带教更加注重护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且在儿科带教过程中为避免护理纠纷或护理差错的发生,往往仅安排护生完成基础、简单的护理操作,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但综合护理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13-15]。在带教过程中应注重给予护生多一些的关怀以及指导,使护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增强家属对护生的信任感,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使得带教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篇13

1.1患儿方面存在的风险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年龄较小并且不懂事,不少儿童患者相当顽皮,进而为护理和管理带来了较多的问题。不少儿童患者由于自身的顽皮,对于护理工作较为不配合,尤其是在打针输液过程之中,不少患儿会出现嚎啕大哭以及挣扎的情况,导致患儿出现严重身体不适。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家长往往情绪较为激动,进而引发严重的纠纷,与护理人员出现矛盾,这样的情况是当前导致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出现风险以及不利因素的关键原因,应当予以重点的解决,采取可行的途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而促进医院建设工作迈向更加稳定和谐的层面。

1.2社会及家属风险因素分析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是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对于患者而言当前的环境之下看病相当复杂,各种繁琐的程序使得患者相当焦虑,这一点也是导致当前出现较为严重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家主方面存在的因素。不少家长对于儿童过分的溺爱,进而对于患儿的病情产生出过度的焦虑和紧张心理,在整个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之中,常常会抱着患儿在医院走廊中活动。这样的情况使得护理人员不能够及时的、准确的掌握患儿病情,进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甚至存在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所以,对于医院的建设发展来讲,应当重视上述分析的儿科护理相关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手段予以集中的改进,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避免相关风险因素导致严重的后果,为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个理想的、和谐的治疗环境,从根本上行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且保证对患儿最佳的护理及治疗效果,使得医院的发展可以呈现出新的气息。

1.3护理技术及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静脉穿刺难度大,有时穿刺不成功,影响抢救,而且因反复穿刺,小孩持续哭闹易加重病情。潜在输液不良反应,一方面因小孩输液时不易合作,家长为了缩短输液时间,有时会自行调快输液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输液时不像成人安静的躺在床上输,而是需要抱着或到处走动,家长提着输液瓶跟着小孩走,输液瓶时高时低,压力不均,常导致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有导致病情加重或回血导致输液不畅。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小孩好动,个别家属晚上没注意照顾小孩留置针的部位,针头脱落未及时发现,导致出血较多。甚至有可能出现断针的危险。有的小孩经常把床头卡拿去玩,若没及时补上,减少一个可查对的环节,也容易导致差错。

2建议及对策

提升相关科室的护理工作开展质量,有着相当重大的价值,切实提升医院建设发展水准的核心点。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细致的探析了儿科护理工作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同时对其带来的严重后果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旨在明确工作之中的难点所在。下文将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控制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为今后相关工作的改进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儿科护理的工作质量。

2.1提升儿科护理人员素质和沟通能力首先应当提升儿科护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准,重点的对护理基础环节以及沟通能力进行改进,以更好的实现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使得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提升。当前对于儿科护理来讲,提升沟通能力是减少纠纷的关键点。护士是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最多的人员,所以还应当保证广大儿科护理人员有着较好的职业素质,当前不少护士不愿意进行沟通,最终使得后期出现较大的矛盾,尤其是护理工作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诸如医嘱等,更应当耐心的讲解。另外一个层面,对于当前广泛存在的儿科护理风险,广大人员还应当统一思想和认识,加强对工作现状的分析,明确工作的重难点,对于工作的开展应当有着较为清晰的思路,主动的向相关人员报告工作情况,尤其是护理过程当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医患关系得到全面改善,同时还可以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以实现医疗信息的完善革新。

2.2儿科护理规章制度的建设除了上述分析的沟通能力提升之外,在实践的工作之中,医院的管理者还应当对自身的管理政策制度加以完善,进而为广大患儿及其家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这一点是增强护理质量的关键点。医院应当有着较好的规章制度,好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好的制度不仅可以使得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化,同时还可以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升,故应当对此方面的工作加以重视,重点的语义改善。诸如医院可以定期的进行最优秀护理评选,对于工作之中积极性最强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完善相关奖惩制度,这样就可以在潜意识之中形成一种相互良性竞争的环境,进而切实的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效益。另外,医院的建设和管理者还应当尽可能的对治疗程序加以完善,尽量的对程序进行简化处理,进而为患者的就医治疗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更好的增强护理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3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的监测及控制加强对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之中的风险监测控制,同样是提升护理工作效益的关键点,应当重点的进行改善。医院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详细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基本信息,介绍相关的风险医疗知识以及卫生常识,对于儿童患者,应当以和蔼的语气和耐心的态度,向其讲解一些小知识,使得其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之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医学是一门相当深奥且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同样的症状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和疾病而导致的,所以往往同样的症状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治疗途径。在护理讲解的过程之中,相关人员应当耐心的解释上述要点,避免患儿及其家属存在有误区情况。使得广大患儿均可以建立起一个较好的思想意识,疾病症状较轻应当及时就医,不能够拖延。

2.4加强儿科护理患者的沟通加强儿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是提升护理工作的关键点,应当进行重点的改进和加强完善。加强沟通不仅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为医患之间建立起较好的情感,最终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于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够掌握较好的护理技术且不能够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则必将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在实践的儿科护理工作之中,应当尽量的避免出现误会情况,这一点对于提升护理效益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及价值。在相关护理的过程之中护士应当详细的询问患儿自身症状情况,对于护理工作之中的基本问题应当与家属进行共同的商讨以寻求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如果出现沟通交流不佳的情况,不仅会使得医患关系变得相当紧张,同时还会导致较为尖锐的矛盾,使得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由于儿童患者较为天真,所以容易被哄,在实践的护理工作之中应当很好的运用儿童患者存在的上述特诊,多多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很好的培养与患儿之间的情感,进而使得其可以更加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广大家长对于护理工作也必将给予全力的协助。这样,不仅从根本上增强了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出现严重的医患纠纷,为患者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治疗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2.5加强护士基础技能的训练加强护士的技术训练,努力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指导护士应注意患孩的血管情况,若连续两次穿刺不成功,应请其他护士帮忙,消除家长的不良情绪。输液时加强宣传,强调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其后果的严重性。指导家长尽量让小孩在床上输液,避免走动造成的滴数过快等不良后果。对留置针妥善固定,并指导家长适当约束小孩有留置针的肢体活动,避免断针或脱落。护士晚上巡视病人应观察留置针的情况。强调护士查对时一定要让家长自己说出孩子姓名。而不是只回答“是”或“不是”。发现床头卡丢失应及时补上,同时加强宣教,指导家长不要让小孩拿床头卡玩。由于小孩用药剂量小,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的精神。有些药该用小型号的注射器抽药,护士不能图操作方便而使用不符合的注射器抽,以免引起误差。由于小孩输液不易合作,输注化疗药物或者血管活性药物时,应该选择直而相对较粗的血管,严禁在头皮输注。应经常巡视,发现外渗,及时处理。

3结语

篇14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态度好、工作好的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科室利益的人予以大力批评,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在我科每月召开的工休座谈会及病人满意度测评中,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