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技术成果范文

农业技术成果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技术成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技术成果

篇1

区政府决定,组团参加举办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会单位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局、区招商局、区农林局、区乡镇企业局等单位。

(二)涉农企业、高科技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二、组织机构

区政府组建参加第十七届农高会参展代表团分团。

代表团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下设会务组、项目洽谈组、评奖组、参会动员组、布展组等5个工作组。

三、大会概况

本届农高会以“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现代农业”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展览展示、国际合作交流、信息、洽谈交易、咨询培训、评奖颁奖等六大板块。

展览展示:本届农高会设置高新技术馆(A馆)、实用技术馆(B馆)、国际馆(C)馆3个室内展馆及农业机械展区(D区)、农业现代示范区展区(E区)2个室外展区。室内展馆举办地理标志产品专题展、“一村一品”产品推广展、西部乡村旅游展和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种子种苗、农用物资、农产品及其加工等专业展览活动。室外展区举办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展示等活动。

国际合作交流:继续举办国际农业合作周活动。邀请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围绕农业科技转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创业等问题,举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中外农民创业论坛等活动。

信息:面向涉农企业、投资商、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农业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举办信息会、技术拍卖和交易活动,集中推介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具有产业化开发价值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

洽谈交易:邀请全国各地招商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经销商、农资连锁经营商、商、进出口商、投资商等,举办农产品购销洽谈会、项目推介会、新成果新技术会、投资洽谈专场、经销商大会、专场推介会以及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促进参展地区和单位的产品贸易、成果转化与项目招商。

咨询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农民企业家和致富农户代表,面向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农民群众,围绕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以及种养新技术,举办现场咨询与技术活动。

评奖颁奖:面向参展单位,继续组织开展“后稷奖”评审和颁奖活动。

四、明确责任

按照代表团分团统一安排,各工作组主要职责如下:

(一)会务组。组长由刘春喜同志兼任,主要负责本届农高会代表团分团的组织、联络、协调工作;做好与市团的联系和衔接工作;做好会议宣传及总结工作。工作人员由区科技局抽调。

(二)项目洽谈组。组长由丁双印同志担任,主要负责推介及签约项目的征集、上报工作,联系准备2个洽谈项目,在会前、会中要加紧对接,组织安排系列投资促进活动、专场项目推介及签约活动等事项,并做好项目洽谈成果统计及上报工作。工作人员由区招商局抽调。

(三)评奖组。组长由刘春喜同志担任,主要负责农高会“后稷奖”参评工作,各部门至少申报参评项目一项。为加快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我区涉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要积极组织较多的高新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产品和名特优农产品参与评奖,并于25日前报送市科技局成果产业科。工作人员由区科技局抽调。

(四)参会动员组。组长由赵运岗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燕金龙同志担任。主要负责组织动员全区涉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农业科研机构有关人员及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种粮大户、农业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民群众参加展览交流,参会学习。共400人:其中黄堡镇200人,王家河镇150人,乡50人。工作人员由乡镇企业局抽调。

(五)布展组。组长由刘春喜同志担任,主要以农业技术、设施农业、畜牧业、节水灌溉、种植、农资、农业机械、种苗林木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展示领域。展位布展由区科技局牵头负责,区农林局、区招商局、区乡镇企业局及各乡镇要依照分工提品、图片资料,全方位、有重点地展示我区农业发展成就、投资环境和科技成果。工作人员由区科技局抽调。

五、工作要求

为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农高会这一重要平台,切实做好参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扎实工作,把各项筹备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参会收到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机构。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团的安排,确定一名领导负责,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制定工作方案,抓紧时间,积极组织动员各种力量,迅速启动各项筹备工作。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工作组要按照分团要求,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防止推诿扯皮、贻误工作,确保各项筹备工作圆满完成。

篇2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09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产力水平需要新技术的支持,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就能为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分析,为实际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下就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对农业生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的支持对这一要求起到了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农业的标准化以及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对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有着优化促进作用[1]。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进一步增长,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就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粮食不足的问题。同时,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促进农民效益持续增长也有着积极意义。

1.2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情况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适宜推广的实用新技术成果后继供给力不足,而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数量上比较多。但在具体的技术实践以及推广的可操作性上存在着很大不足,在进行农业应用研究过程中没有结合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同时受自上而下、层层报奖制度的影响,造成成果数量较多的假象。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科技用户的需求量比较大,但在有效需求力层面却相对比较低。主要是当前的农业高新技术,尤其是无形技术方法类成果的推广、应用的实践性不强。政府方面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效率比较低,对技术研究以及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推广机构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要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水平,就要构建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加强重视,这就必然会影响后续的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高[2]。对于这些问题就要充分重视、详细分析,只有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

2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措施

2.1 创新技术推广的思想观念

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就要从多方面加以重视。首先在技术推广的思想观念上要创新应用,通过新的思路应用不断提高技术推广的质量水平。在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应注重技术推广的思路创新,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将人本思想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充分体现,将农产品作为农业技术的依托,提供优质农资以及综合性信息,从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资源。

2.2 注重构建科学技术示范场

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要充分利用,以及对技术设备的优势充分发挥,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协会,积极吸收相关部门以及农户入会[3]。通过构建技术示范场,在技术应用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起到带动作用。

例如:一垄双行玉米高产试验田,是在原垄宽度不变的基础上,采用一垄双行,种两垄空一垄,株距24厘米~25厘米,亩保苗5925株666.67÷3×2÷(0.6×0.25)×2,面积20亩。对照为普通种植法,株距3.6厘米,行距6厘米。实际测产保苗:一垄双行11株1.06米,对照11株4.27米。一垄双行植株实际密度6988株/亩,对照2602株/亩,一垄双行折合亩产1048公斤,对照598公斤,增产450公斤,增产率75.25%。通过实验基地以及科技示范场的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3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

要想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与水平,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是服务性的工作,技术的发展长远和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结合市场化的发展要求,制定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措施,构建技术推广队伍等[4]。保证农业技术资金层面,农业教育以及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就能顺利实施,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就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4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落实,这就需要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通过从理论层面以及技术层面不断加强专业化管理力度,从而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

3 结语

通过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分析,为实际的技术推广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发展思路,以更好地促M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新的时期,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要注重从思想观念以及技术层面优化实施,保障技术推广的效率,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的良好发展,为我国农业改革成果的获得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罗金宏.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农业信息,2015,(23).

[2]梁世孙.浅谈当前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与企业,2013,(06).

篇3

相反,强调市场需求的诱导创新理论,则认为市场需求决定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不同产业产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出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个命题: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而采用发明后的预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和使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盈利性,技术创新的收益是与农业研究的外部效应——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有关,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率又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

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目前仍然是诱导性的。从要素稀缺性来看,虽然中国农村和劳动力市场很不完备,要素价格无法正确体现要素相对缺乏程度,但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仍然为追求产出最大化而寻求相应的技术发明。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中国的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还受到遗留下来的统购统销价格体制和行政命令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农产品价格和需求数量在政府政策的限制之下不能正确体现市场需求的强度,但由于农民是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农产品生产规模仍然能较好地反映市场需求规模,因而农业科研单位依然可根据实际需求规模选择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创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其利弊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近1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食价格也随之提高。如何搞好科技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问题所在。

一、浅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

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加之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科技传播渠道建设障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上普遍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形成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

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使得新科技无法得到推广。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是科技转化的前提。

二、创新科技转化的对策

对于怎样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设,以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不足,填补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段真空地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建立扶持政策的同时还要为涉农企业等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融技术、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技术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利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结合国情,注重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并要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在信息传播中建立并实施信息的准确、规范,实现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避免无效和错误信息的出现。导致农业生产者对信息产生不信任而使科技成果的应用受阻。

三、有利于科技转化的因素

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传统地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必将为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新的契机,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强大的需求之风。

而在近期举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也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以依托科技中介这一“红娘”,为科研成果与“三农”牵线搭桥的决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红娘”队伍,初步形成开放功能完备和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求。解决中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市场尚不成熟,农业科技中介机构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封闭使技术信息流动不畅、科技成果缺乏实用性、小农生产形式与科技成果推广相矛盾、中介机构的能力和认识不适应市场需求、资金不足等。科技中介的大规范建立也将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推动作用。

篇4

关键词:农业技术;扩散方式;扩散;过程

1农业技术扩散的方式

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增收方面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质量、农民收入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在农业技术的扩散方式中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通常在农业技术推广与实践中主要采用传习式扩散、接力式扩散、波浪式扩散、跳跃式扩散几种。一是农业技术传习式扩散,农业技术的传习式扩散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农业技术推广方式,通过口口相传,传承沿袭下来,这种传习式扩散农业技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广泛使用,从一家一户到一个村屯,在扩散到更大的范围中。这种传习式扩散的优势在于传习与扩散的农业技术基本上都是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具有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很好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存在的缺点在于传习式较为传统与固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创新科技技术相对较少,就目前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而言,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农业技术接力式扩散,农业技术接力式扩散也可称之为是单线式扩散,这种农业技术一般是针对于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或封锁性的技术,通过单一的传播,向指定的人进行传播,这种农业技术的传播方式,与传习式农业技术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而传习式农业技术的具有扩散性,在实际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这种方式应用较少,但是其传播的农业技术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对于农业生产的帮助较大。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传播角度来看,现代化农业发展应摒弃单一的接力式传播方式,应将独到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农业技术通过市场化转化形成更为的强大的生产力。三是农业技术波浪式扩散,农业技术波浪式扩散也可以称之为辐射式扩散与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通过农业技术的中心点向外传播,从点到面逐步扩散开来,这也是目前在农业技术传播、扩散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式,特别是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各个乡镇都有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这一点将农业技术扩散、传播,从而实现从点到面,从少数几个人到大多数人的认知与应用,对于推动现代化农业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农业技术波浪式传播的优点在于传播速度快、扩散面积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创新农业科技技术传播到实际需要的农民手中,大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但是在传播和扩散过程中,技术的准确性、完整性、程序的规范性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四是农业技术跳跃式扩散,农业技术跳跃式扩散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较为实用的扩散方式,这种扩散方式打破了常规的波浪式推广与扩散方式,而是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点对点的进行传播,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能够最快的传播和扩散到最为需要的农民的手中,并且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从而大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这种传播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创新科技继续的渴望与需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渠道的畅通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在农业技术,特别是农业创新技术的传播与扩散过程中,应广泛的运用跳跃式传播方式,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2农业技术扩散的过程

农业技术的扩展在方式上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单要选择正确的农业技术传播方式,同时也要遵循农业技术扩散的过程。农业技术扩散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农业技术的突破阶段、农业技术的观望阶段、农业技术的跟从阶段、农业技术的扩展阶段。一是农业技术的扩散突破阶段,农业技术的突破阶段,是针对新的农业技术的传播应选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知识文化、具有一定创新探索精神,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传播和扩散,这一群体往往比较能够快速、高效的接受新的农业技术,为以点带面的突破实现大面积的传播打下基础。二是农业技术扩散的观望阶段,农业技术的扩散的观望阶段,是其他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接受的先行者或者称之为先驱者所试用新技术的观察、判断阶段,这一阶段重点应扶持和鼓励突破阶段的农民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并指导其使用农业技术的规范性、完整性,保证农业技术实施的效果。三是农业技术扩散的跟从阶段,农业技术扩散的跟从阶段,是在突破阶段和观望阶段之后,相对多数的农民跟随已经掌握或者使用了农业技术的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农业科技工作者应耐心将农业技术的概况、要点、操作注意事项等逐一讲述给每位参与实践的农民,使之能够从应用农业技术过程中受益。四是农业技术扩散的扩展阶段,在完成以上三个阶段后,就是大面积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对于先行实践的农民经验的介绍,后来参与应用农民使用情况的跟踪,带动有意愿学习、应用农业技术学习和实践,从而实现农业技术在扩散和推广。

3结语

篇5

该模式利用种植的沙田柚、蜜柚、荔枝等果树,以沼气为纽带,结合进行养猪(养鸡),是一种综合发展种养业。利用沼肥作果树基肥、追肥或在果树抽梢、开花、坐果时用沼液叶面喷施。

1.1沼肥种果的效果

实施“猪—沼—果”模式,可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实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且由于充分利用优质有机肥即沼肥,降低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如五华县河东镇茶亭岗“三高”农业基地有80%以上的金柚种植户采用了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柚果产量和质量,销售价格比其他地方高30%,且产品供不应求。该基地种植面积200多hm2,每年柚子产量达2500t,产值超过1000万元,并获省、市动植物检验检疫局有机产地认证,成为五华县有机金柚生产示范基地。

1.2技术要点

1.2.1用沼液(渣)作果树深翻改土肥沼渣含有氮素、有机质、腐殖酸类物质,以及矿质化后的速效磷和钾,是果树采果后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的优良肥料。将沼肥与稻草、草皮泥混合均匀,充分堆沤腐熟后,在采果后,以每株4~6kg分层埋入树冠滴水线外预先挖好的环形沟(或条形沟)内,然后覆土。

1.2.2用沼液作果树壮梢肥五华县柑桔类果树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陆续萌芽现蕾,要尽快施用芽前肥,促进新梢和花蕾生长发育。在果树萌芽抽梢前10d,依树势而定,弱树多施,壮旺树少施,一般成年树每株用60%的沼液2kg对水浇施;新梢抽出15d后,每株施60%的沼液3kg。

1.2.3用沼液作果树保花壮果肥在谢花70%时,要及时施用沼肥,依树冠大小及花量多少而定,每株施用2~3kg,以提高坐果率;重施稳果肥,在果树生理落果前施用,每株施沼肥3kg,在树冠滴水线外侧挖10~15cm浅沟浇施,确保结果均匀;在果实膨大期,每667m2用沼液100kg加入尿素150g和磷酸二氢钾10~30g喷施叶面。

1.2.4用沼液防治果树病虫害将经过有效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取出过滤,立即用喷雾器喷施果树叶面,可防治果树红蜘蛛、蚜虫等害虫,时间宜在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沼液具有一定的黏着性,还可与农药混合使用,使农药能较好地粘附在果树的茎叶上,从而使果树免受病虫侵害。

2“猪—沼—菜”生产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沼渣作菜地底肥,沼液叶面喷施或作追肥的一种生态模式。

2.1沼肥种植蔬菜的效果

菜地施用沼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可抑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污染,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蔬菜由于全程采用有机肥(沼肥),不使用化肥、农药,避免了农药、化肥残留,生产出的蔬菜属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2.2技术要点

2.2.1用沼渣作菜地基肥沼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腐殖酸,是蔬菜种植很好的底肥。施用前要与稻秆、杂草、树叶等有机质进行堆沤腐熟,在土壤翻耕时每667m2用1500~3000kg撒施。

2.2.2用沼液作菜地追肥在蔬菜每个生长期前后,都可以用沼液淋施或叶面喷施。淋施时宜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每667m2用量1500~3000kg,在作物旁开沟或挖穴施入,施后立即覆土。用于蔬菜叶面喷施时要掌握好浓度,防止浓度过大灼伤菜苗。在蔬菜幼苗期喷施沼液时,应稀释10~20倍,中后期则应稀释5~10倍为宜;在蔬菜上市前1周勿喷施沼液,一般在上午露水干后喷施,夏季宜在傍晚喷施,中午和下雨时不宜施用。

3“猪—沼—稻”生产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沼渣作稻田基肥、沼液叶面喷施或作追肥的生态模式。

3.1沼肥种植水稻的效果

通过采用“猪—沼—稻”生态生产模式,可以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养分,减少农药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据调查分析,施用沼肥的水稻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保水抗旱能力也得到提高。

3.2技术要点

3.2.1用沼液作水稻壮秧肥水稻秧苗施用沼肥应勤施、薄施,注意掌握沼液的浓度,防浓度过大灼伤秧苗。在秧苗1叶1心期时,按100kg沼液对水60kg、40kg、20kg比例浇施,每周1次,浇施3次即可。

3.2.2用沼渣作水稻田基肥沼渣可直接作基肥施用,一般每667m2施用沼渣1000~1500kg,施后耙田;沼渣还可与农家肥、田土、土杂肥按1∶3混合深施做底肥,每667m2施肥量为2000~3000kg。

3.2.3用沼液作水稻追肥在秧苗移栽后15~20d,每667m2农田用沼肥1000kg或加尿素10~15kg混合撒施;在孕穗期加氯化钾5~10kg混合撒施。在水稻的各个生长期还可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浓度应根据沼液浓度、水稻长势、气温、季节等情况而定,选择在晴天的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一般对水1~2倍,在气温低、对老叶施用时可不对水,每667m2用沼液40kg,喷施以叶、穗尖有水珠为宜。

4“猪—沼—鱼”生产模式

该模式采用沼肥饲喂鱼的一种养鱼方式。

4.1沼肥养鱼的效果

农业废弃物经过厌氧发酵杀死大量有害病菌,可作为鱼类非常优质的饵料,也可以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供鱼食用,有效改善了鱼塘的生态环境,促进鱼优质生长,可比传统养鱼成活率提高10%以上,成鱼增产达27%以上。

4.2技术要点以成鱼养殖为例。

4.2.1鱼种放养前作底肥投施一般在春季消毒、清塘后,投放沼渣或沼液,每667m2施沼渣150kg或沼液300kg,要均匀撒施。选择晴好天气的早晨施用效果更好,由于光合作用较强,塘面上的浮游生物活性强、繁殖快,最适宜鱼类生长发育。

4.2.2成鱼养殖作追肥投施放养鱼种后,4~10月份,每周投施1次,根据时间、季节、天气等条件决定施用沼肥量。4~6月份每667m2施沼渣100kg或沼液200kg;7~8月份施沼液150kg;9~10月份施沼渣100kg或沼液150kg。沼肥的投施要选择晴朗的天气,如遇天气闷热或雷雨来临前不施。

篇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面对的“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保证21世纪我国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纵观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动态,一个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精细农业”技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成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在机械化的基础上,把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位系统(GPS)、决策支持系统、传感技术进行集成,使作物生产更加科学,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实现高效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都在30%左右,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不足35%,仅及发达国家的一半。以施用化肥为例,1978年到1995年,全国化肥用量增长了97%,而粮食仅增长了36%,粮食产量每增长1%,化肥施用量差不多要增长3%。这种化肥施用量递增和过低的利用率,造成化肥报酬递减和对土壤、地下水、谷物的严重污染。如果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年即可节约1000多万吨化肥,相当于节约近100亿元人民币。据有关国外报道,“精细农业”技术将会使目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少50%甚至更多。

“精细农业”技术组成

数据采集技术

“精细农业”技术是通过产量测量、作物监测以及土壤采样等方法来获取数据,以便了解整个田块的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变异特性。

产量数据采集

带定位系统和产量测量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如美国John Deree和英国Messey Ferguson等),在收获的同时,每隔1.2秒记录当地的产量,记录数据以文本形式(经度、纬度、产量和谷物含水量)存储在磁卡中,然后读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影响产量精度的主要原因是GPS(或DGPS)定位精度、产量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实际割幅和前进速度的准确性。

土壤数据采集

土壤信息一般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SOM、PH、土壤压实、耕作层深度等。利用GPS在田间定位,采集土样。由于采集的土样一般还要送到实验室处理分析,耗资费时,成为实施“精细农业”技术实践的瓶颈。目前商品化的土壤养分快速测试仪器还是基于传统化学分析技术,其可操作性和测量精度有待于改进。国外基于TDR技术的土壤水分测量仪器、基于MR技术的多光谱SOM测试仪器已经商品化,但其价格昂贵,不适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篇7

做好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技术保养与维修尤为重要,通过维修与保养,不仅仅可以及时发现农业机械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大大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为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在频繁地使用农业机械以后,由于使用次数的增多,使用时间的延长,一些零部件往往会变得迟钝,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所以,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与保养尤为重要。

2农业机械发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对于农业机械而言,之所以会发生一些故障,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受到使用者综合素质的影响,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不合理的操作,甚至是违规的操作,这些操作行为往往会导致农业机械故障的发生。与此同时,由于很少有机会参加与农业机械使用相关的知识培训,导致很多使用者并没有意识到平日加强对农业机械检查与保养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机械使用故障的发生。另外,机械搁置时间过长,使用时就会较为迟钝;农民的操作技术熟练度不高;没有参加相关的使用知识培训;忽略了平时对农业机械的检查及保养工作。

3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技术保养与维修策略

农业机械使用率越来越高,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也越来越专业,相对市场的领域很宽广。当农业机械发生问题时,要及时找到出现问题的部件和源头,不要让发生故障的机械继续运作,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另外,要想真正做好这项工作,还要注意:

3.1有规律地进行检修调试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时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做检修、调试,检查农业机械是否正常,保证农业机械能高效率地进行作业,农业机械在进行长久的作业之后,会发生一些故障,只有平常注意定时做检测维修,才能保证农机使用的顺畅、便利。

3.2设立农业机械的维修点

一是农业机械的生产商在有些城市会设维修处,对其公司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二是拥有“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维修点,当农户的机械出现问题需要维修的时候,可以先到生产商的维修处去咨询,然后可以去拥有证书的维修点修理。完成维修后,可以跟维修处要相关的票据,在规定时间内机械发生故障可以拿票据到维修点再次维修。如果有质量方面的问题,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去投诉。

3.3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维修市场

农业机械维修部门必须拥有齐全的设备,维修人员必须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措施,注重对机械维修行业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规范维修市场,使农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来促进农机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

3.4做好农业机械的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就是说即便在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中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有规律地对机械进行养护,清心的养护可以增强机械的功能,能延长机械的使用时间,可以使机械在生产作业时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

3.4.1农业机械的保养注意事项。农业机械在保养时,要根据使用说明来进行,按照专业维修人员的要求,对相关的设备要定时维修,要使农业机械能达到运行、旋转、上下浮动灵活,不能生锈、迟钝。一是将农业机械放在通风干燥处,及时清理杂草、冲洗污泥,保证各部件外表清洁、干燥,减少锈蚀;二是把水管及水箱里的冷却水排放干净;三是起动机器运转约20秒钟,以便把机体内的残留水分挥发掉;四摇转曲轴,置机器在压缩行程开始位置(此时,进排气门处于关闭状态,高压油泵的滚轮又不受凸轮轴的凸轮紧压),保持此位置不动,把进排气管口包扎起来,以防止落入虫子及其他杂质;五是经常擦洗,使机身不生锈,必要时给予补漆,以防锈蚀;六是每隔两个月左右,解开进排气管口的包扎,起动机器运转十几秒钟(不用加冷却水),再置机器于原来的停放位置,并重新包扎好进排气管口。

3.4.2做好农业机械闲置时的保养尤为重要。农业生产分不同的季节,每当一个季节农业生产的作业完成后,很长时间后才会再次使用,机械就会生锈、迟钝,或者有的部件找不到,那么就会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当机械闲置的时候,要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可以对机械进行清洗、,定时检查、调试农业机械的主要部位,使用过程中有问题的部件要及时更换,所以,机械长时间不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附带的说明说来开展放置养护工作,使机械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

3.4.3有针对性的保养。机械出现故障以后要对发生故障的部位单独进行保养,如,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相撞,这种情况可以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和养护,使机械尽快能够再次投入到农业生产作业中。

4结语

篇8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温孚江共同为“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邢善萍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揭牌。联盟理事会选举产生了“联盟”的组织领导机构,通过了“联盟”章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温孚江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刘为民厅长在讲话中指出,农业大数据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通过组建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用农业大数据指导未来农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极其重大和重要的工作。对大数据而言,比“大”更为重要的是农业大数据的应用,要积极开展农业大数据的示范推广,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借鉴参考,指导农业科研和生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加快形成推进农业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合力,充分依托山东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现有资源,增强共享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厅将在大数据的科研项目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联盟将采用大数据研究手段,在搜集、存储气象、土地、水利、农资、农业科研成果、动物和植物生产发展情况、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市场营销、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农产品加工等诸多环节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处理,对海量数据快速“提纯”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政府、企业乃至各种类型单位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支持,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填补了国内在农业领域应用大数据研究手段的空白。

联盟成员单位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开展大数据研究与开发服务,将在推动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在山东农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山东农业大数据科研、服务水平,为联盟成员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决策咨询,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推动山东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民生,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9

关键词:院地合作;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03

近年来,宁夏农林科学院和西吉县人民政府本着“相互支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院地合作原则,通过调研和协商,达成了依靠科技创新共建西吉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共识。宁夏农林科学院组织资环所、植保所、草畜工程中心和科泰种业公司的科技人员,联合西吉县农技中心、畜牧中心、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及种子管理站的科技人员,通过共同承担实施农科院自主研发及财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等项目进行西吉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着重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构建院地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以技术创新引领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马铃薯、饲用玉米及谷子等作物间套复合生态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初步形成了马铃薯产业与草畜产业融合发展的生产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第二年实施轮间套作饲草料模式较传统连作模式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明显提高,烂薯率明显下降,土壤肥力显著提高。示范结果表明,马铃薯间套种饲用玉米、谷子等作物较传统单一连作亩增收437.2~472.1元,特别是生产的饲用玉米、谷子等饲用价值大,对马铃薯产区发展养殖业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

通过开展马铃薯生态施肥模式研究与示范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剂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调整有益微生物群落,对矫治马铃薯连作障碍有显著作用。

通过开展马铃薯黑痣病初侵染源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初步搞清了马铃薯黑痣病发生规律,筛选出了对马铃薯黑痣病有控制作用的生态调控剂和农药,初步解决了困扰该区马铃薯产业的马铃薯黑痣病危害重的问题。

通过开展冷凉地区西芹生产机械引改与应用试验,研制出了西芹旋耕覆膜一体机及穴播盖沙一体机等样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演示,为解决西吉芹菜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

通过开展大蒜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初步确定了适合西吉春播的蒜苗品种,为建立“西芹――大蒜”轮作倒茬制度,为解决西芹连作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初步确定了芹菜膜下滴灌适宜的灌溉定额和适宜的水溶肥及其配施技术,为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引进筛选出了环球、圣地亚哥等芹菜新品种,为西吉芹菜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条件。

初步探讨了芹菜根际微生物的碳、氮需求,土壤酶活性及芹菜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解除芹菜连作障碍提供了依据。

2以成果转化支撑特色优势产业高效发展

在西滩乡甘岔村建立马铃薯机动喷雾器统防统治技术示范200亩,示范推广马铃薯拌种剂3000亩,使用“薯兴”牌拌种剂拌种,提高马铃薯出苗率18.9%,苗高增长4.8厘米,平均亩增产11.6%,晚疫病防效85.7%。

在吉强镇黄家川建立马铃薯机械起垄播种和滴灌补水示范51亩,马铃薯产量提高17.6%。在将台乡火沟芹菜示范园示范摇臂喷灌20亩,示范插杆微喷45亩,与畦灌相比,芹菜摇臂喷灌和插杆微喷可节水50.5%~55%。

在将台乡火沟芹菜示范园展示芹菜品种76个,示范加州王、西雅图、文图拉等新品种220亩。

在兴隆镇兴川肉牛养殖公司、什字乡新天地牧业公司等6个规模养殖场,示范制作复合全株玉米、高粱、谷子等混合青贮500吨,复合处理制作氨化秸秆饲料300吨,示范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全混平衡日粮饲喂、标准化阶段饲养、规范化科学管理等肉牛高效养殖技术,新增产值387.5万元,支撑了当地以肉牛为主的草畜产业升级。

在将台乡西坪村建立早熟玉米引进试验示范区1000亩,示范展示青贮玉米品种20个。

在田坪乡黄岔村示范展示玉米、大豆、糜子、谷子等作物新品种500亩。

3以构建院地合作机制促落实

按照“宁夏农林科学院与西吉县人民政府生态高效农业科技合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农科院和西吉县相关领导及专家组成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在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下,专家小组按照院地合作框架协议的任务要求,统筹设计了年度总体方案,明确了2014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将2014年基地重点工作任务按学科方向分解设置各类项目,由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按任务目标要求进行申报,通过评审确定项目负责人,明确了项目负责人为落实工作任务的主要责任人。

与西吉县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将试验示范工作与西吉县的农业重点工作布局相融合,同时各项目明确了西吉县的参加单位及人员,并确定其工作任务分工,由双方共同承担完成项目的实施工作。

篇10

关键词:果蔬垃圾;垃圾堆肥;循环回用;垃圾处理;利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97-04

城市果蔬垃圾,主要指的是水果蔬菜及其食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水果蔬菜废物,其与公共餐厨垃圾、居民家庭厨余垃圾一样,都是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其中,蔬菜混合废物弱酸性,pH值为5.9;主要养分为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和N、P、K,含量分别为86.41%、12.9%、4.99%、8.31%、2.06%、0.44%、1.96%[1];西瓜皮含水率>90%,主要营养成分有果糖、葡萄糖、维生素A、B、C、赖氨酸、蛋氨酸、钙、磷、镁、钾。尤其是钾盐丰富[1]。可以直接饲喂畜禽。西瓜皮青贮渗出液BOD较原液高200倍,达到90 000mg/L,即:西瓜皮压榨原液BOD并不高,450mg/L。另外,西瓜皮青贮300d后(15~25℃密封真空),pH降至3.3~3.4;BOD从90 000mg/L降至2 500~3 000mg/L,去除率高达96.67%~97.22%。蛋白质含量从16.07%下降至13.21%,去除率只有17.49%[2]。总之,城市果蔬垃圾含水率高、木质素含量低、富含N、P、K养分和可降解的碳水化合物,其既可以密封厌氧水解酸化青贮保鲜,也会因为高温露天堆放酸败发臭困扰城市公共环境卫生。

城市果蔬垃圾具有废物与资源的双重特性。废弃则成为环境污染,利用则成为生物质资源。解决商业果蔬垃圾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以独立收运为基础、以土地利用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化推进为动力,以政策法规为保障,通过生态环保政策的引导、政府和民间资金的进入,建立城乡一体化循环利用体系,发展产业化处理与循环利用。

1 郊区绿色生态农业背景

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其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农业生产的食品主要有3大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之,绿色农业本质就是在绿色环境条件下,利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对于郊区绿色农业而言,无公害蔬菜是其主导产品,也是其最典型绿色产品。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与绿色环境和绿色生产技术息息相关。其中,绿色环境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基础,也是郊区绿色农业的基石,更是郊区蔬菜基地规划选址和保护管理的重点。

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的安全、高效,不但要求生产出来的蔬菜是高品质的,而且要求交到市民手中的蔬菜也是高质量的。通常,原产蔬菜品质主要取决于种子、气候、土壤、水、空气和肥料,销售蔬菜品质主要取决于原产蔬菜品质和物流贮运条件。其中,在同一地区采用同样的种子、设施、水源、处于同样的气候和空气条件下,原产蔬菜品质主要受土肥条件影响;对于同类原产高品质蔬菜销售而言,销售蔬菜品质主要取决于物流贮运条件,而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则取决于产品认证、品牌信誉和渠道口碑。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的安全、高效,主要取决于4点,即:绿色土肥管理、绿色产品认证、绿色品牌树立和绿色产品销售渠道建设。

目前,我国城市郊区绿色农业刚刚起步,走在前面的是绿色蔬菜产业。就绿色蔬菜产业而言,走在前面的又是绿色土肥管理、至于绿色产品认证、绿色品牌树立和绿色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则刚刚起步。至于绿色土肥管理的长足进步,则完全得益于国家半个世纪持续推进绿色土肥技术。为了更好地减少高能耗的化肥投入、改良土壤、增强地力、减少水肥资源消耗,我国农业部门从20世纪70年代末先后组织实施了3大技术推广项目,一是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二是改善土壤性能、提高肥效和地力的“提升土壤有机质”技术、三是节水节肥、提高劳动效率且增产增收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另外,20世纪70年代组织推广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沼气生物能联产沼渣沼液有机肥技术,直到最近还经久不衰、推陈出新、已经成为环保农业的重点、生态农业的核心。而配方施肥升级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但破解了与作物生长同步精准施肥技术难题,而且为沼液低成本高效率大面积控制施肥奠定了基础。北京、浙江等地在蔬菜生产中,已经将节水省工的滴灌系统和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技术广泛用于沼液(畜禽粪便沼气发酵液)施肥,并实现了增产增收。

2 果蔬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2.1 蔬菜基地蔬菜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利用 作为蔬菜基地的蔬菜垃圾处理而言,其源头处理与循环利用位于同一个地点,且属于同一个行政主管部门,易于协调管理。这里的蔬菜垃圾处理站是蔬菜基地的配套设施,负责整个基地的蔬菜垃圾处理和堆制有机肥供应,蔬菜垃圾回收与自制有机肥供应在蔬菜垃圾处理站和蔬菜田块之间可以通过利用一套物流系统形成双向交互满载配送,提高贮运效率、降低贮运成本。果蔬垃圾处理站规模可大可小,工艺也可以多样化选择,且服务半径可达10km。其中,厌氧消化系统可以联产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可作为基地民用燃气管道化利用,沼液过滤处理后也能作为蔬菜追肥进行管道化配水滴灌,实现水肥同灌、节水高效。而低温阴雨雪天气沼气管道化送入蔬菜大棚点沼气灯,更是能增温增光补碳(CO2),有利于加强光合作用,增产增收。事实上,上海等地多采用好氧堆肥处理后用作蔬菜基肥,无锡等地多采用兼氧堆肥处理后用作蔬菜基肥,而北京等地除了采用好氧堆肥处理后用作蔬菜基肥外,还有与畜禽粪便混合大规模沼气发酵联产沼肥综合利用的成功案例[3](其中,沼液采用滴灌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总之,蔬菜垃圾在蔬菜基地内好氧或兼氧堆肥处理,简易可行、经济合理,适合小规模蔬菜垃圾处理利用,蔬菜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沼气发酵联产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性好,适合较大规模蔬菜垃圾处理利用,但一次性投资大。需要蔬菜垃圾处理与蔬菜生产用肥一体化。

2.2 果蔬批发市场的果蔬垃圾收运处理 作为果蔬批发市场的果蔬垃圾处理而言,源头处理与循环利用不但位于不同地点,而且分属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协调管理困难。这里的果蔬垃圾处理站是果蔬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负责整个市场内果蔬垃圾的处理和堆制有机肥的运销。城市果蔬垃圾处理站和果蔬基地之间只有堆制有机肥的单向满载配送,物流贮运效率低、贮运成本高。这对于含水率高、附加值较低的果蔬垃圾资源化产品普通堆肥和沼肥的贮运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可以说居高不下的物流贮运成本与市场寸土寸金的用地成本,构成了果蔬批发市场的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经济瓶颈。目前,国内果蔬批发市场果蔬垃圾处理利用走在最前面的是全国著名的北京新发地果蔬批发市场。他们在果蔬垃圾处理方面已经实行了3次升级改造,其资源化产品也已经从单一的普通堆肥,升级改造为高附加值的叶面肥和生物质天然气(替代汽油)。可以说这是一线大城市果蔬批发市场果蔬垃圾场内循环处理利用的方向。但应注意到:对于高附加值的叶面肥来说,本地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即:当郊区农业有机废弃物大量生物堆肥处理或沼气发酵联产沼肥综合利用后,其本地市场容量将急剧萎缩、此时产销平衡困难,大部分产品的出路还有待于外地市场的开拓。

2.3 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果蔬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 作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果蔬垃圾处理而言,源头收运、集中处理与循环利用也是位于不同地点,分属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协调管理。这里的果蔬垃圾压缩中转站负责片区内果蔬垃圾的上门收运、站内处理和贮运。果蔬零售市场、果蔬压缩中转站、生物肥厂和果蔬基地之间都是单向满载配送,使得整个果蔬垃圾循环处理利用过程的物流贮运效率低、贮运成本高。这对于含水率高、附加值较低的果蔬垃圾资源化产品普通堆肥的贮运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以往,垃圾分类试点城市都是将该类果蔬垃圾与居民厨余垃圾混合收运处理。现在,北京、上海开始试点果蔬垃圾单独收运处理。其中,北京采用的是在果蔬垃圾中转站直接快速高温好氧发酵辅助热风消毒干燥预处理后,送郊区生物肥厂生产生物菌制剂;上海则是分类加工成脱水果蔬废渣和果蔬废液。果蔬废渣经快速高温好氧发酵预处理后,送郊区生物肥厂堆肥腐熟;果蔬废液外送生物肥厂生产液体生物肥。由于果蔬废渣含水率仍高达75%左右,导致快速高温好氧发酵预处理离不开大比例的菌料返混和热风干燥灭菌,故综合能耗较高。因此,高耗能的干燥灭菌成本、居高不下的单独物流贮运成本和市区寸土寸金的用地成本,构成了此类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经济瓶颈。相比较而言,果蔬垃圾异地分段分类处理成生物堆肥和生物液体肥料,循环利用经济效益较好,不失为一线大城市城区流通市场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方向。但应注意到:对于高附加值的生物液体肥来说,本地市场容量是动态变化的,即:当郊区农业有机废弃物大量生物堆肥处理或沼气发酵联产沼肥综合利用后,其本地市场容量也将面临萎缩、此时产销平衡也会发生困难。

综合分析,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难点主要在于城市商业果蔬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协调性,即制约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性的瓶颈主要是经济瓶颈(居高不下的多级单向物流贮运成本、城区寸土寸金的用地成本和高耗能的干燥灭菌成本)和政策瓶颈(源头收运、集中处理与循环利用分属于城乡的不同地区及其行政主管部门)。

3 商业果蔬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利用瓶颈破解

3.1 物流贮运成本瓶颈及其破解 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利用的物流贮运,以农贸市场果蔬垃圾贮运为例,其有3个环节,一是从特定的农贸市场到辖区内的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站,由环卫部门组织收运;二是从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站到郊区的生物有机肥厂,由生物有机肥厂组织转运;三是从生物有机肥厂到农业生产基地(如蔬菜基地),由第三方物流组织外运。显然,前两个环节都是时效性要求较严的单向运输,一般无法利用经济高效的第三方双向物流,这是此种农贸市场果蔬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模式物流贮运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相比较而言,将生物有机肥厂设在蔬菜基地,与蔬菜基地联姻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协调蔬菜进城和垃圾回乡的双向物流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贮运成本,构建经济高效的绿色蔬菜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

3.2 城区用地成本瓶颈及其破解 城区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站用地因其环境污染重而存在选址难、用地贵。相比较而言,取消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站,代之以在农贸市场原地将果蔬垃圾粉碎、压滤成果蔬废渣(外送蔬菜基地堆肥或沼气发酵联产沼渣)和果蔬废液(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可以节约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用地、减少果蔬垃圾贮运环节、贮运量及其物流成本。

3.3 干燥灭菌能耗瓶颈及其破解 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化预处理干燥灭菌以高温好氧发酵为主,辅以热风灭菌干燥,其综合能耗较高。相比较而言,取消果蔬垃圾高温好氧发酵及其热风灭菌干燥,代之以在农贸市场原地将果蔬垃圾与果蔬废液乳酸菌发酵液混合青贮、粉碎、压滤成酸性果蔬废渣(外送蔬菜基地堆肥或沼气发酵联产沼渣)和酸性果蔬废液(回用青贮和就近用于厕所粪便冲洗和尿液除臭),可以节约果蔬垃圾干燥灭菌能耗和高效利用果蔬废液,减少果蔬垃圾贮运环节、贮运量及其物流成本。

4 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与建议

4.1 对策 (1)鼓励郊区在蔬菜基地配建果蔬垃圾处理站,统筹解决基地内蔬菜垃圾和来自城镇果蔬垃圾的的肥料化循环利用。(2)鼓励城市在果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活超市配建果蔬垃圾减量处理点,原地将果蔬垃圾粉碎青贮、压滤成酸性果蔬废渣(外送蔬菜基地堆肥或沼气发酵联产沼渣)和酸性果蔬废液(回用青贮和就近用于厕所粪便冲洗和尿液除臭)。(3)鼓励依托蔬菜基地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承运蔬菜进城和果蔬垃圾回乡。(4)鼓励建立绿色蔬菜基地,并扶持他们进行绿色产品认证、注册品牌、进城建立销售终端,将绿色蔬菜进城直供和果蔬垃圾回收返乡循环利用相结合,构建经济高效的绿色蔬菜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5)鼓励利用郊区农村现有沼气发酵系统和秸秆燃料灰(碱性钾肥、酸性中和剂),对城乡果蔬垃圾进行进行厌氧消化联产沼气、沼渣和液体钾肥,并就近资源利用。

4.2 建议 (1)将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利用纳入城市环保规划中的生态农业规划章节,进行规划引领。

(2)将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利用纳入整个城乡废弃有机物农业循环利用规划,由市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3)适度开放城市果蔬垃圾回收处理市场,促进城市果蔬垃圾在城乡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毛箐箐.蔬菜废物中温单相厌氧消化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夏传红,党文庆,许庆方,等.添加甲酸对西瓜皮青贮饲料品质影响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0,09.

篇11

农业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工具,在使用中常常会因为磨损而导致机械使用性能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生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仅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还要注意技术保养与维修,保证机械的使用寿命,发挥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增收作用。本文就农业机械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技术保养内容与维修进行探讨。

一、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问题 本文由收集整理

一般来说,只要是机械就会因为结构复杂、使用不当等因素造成零件的磨损等问题,降低机械的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定期的对机械进行保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要时刻做到“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保证农业机械使用的持久性。首先,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严格按照保养说明书,对机械动力机、燃油性等方面进行周期性保养和检查。同时还要按照农业机械相关部门规定的内容,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高级保养过程,根据对机械保养细致的检查,从而充分保证各部件运转的正常,状态良好,确保机械保养起到预期的效果。

按照保养内容规定,对于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小漏油、小漏水、小漏气、小漏电,机器各方面保持干净,还要注意柴油、汽油箱口以及加注口等密封严实,保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完好。同时,配套的农具也要进行常年的修理,保证使用的灵活性,促进生产活动的进行。

二、农业机械使用管理的维修工作

农业机械在日常使用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保养问题,延长使用的寿命,同时当出现突发故障或者问题时,就要进行及时的排除和维修工作,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

1、预知维修

在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故障进行的诊断维修被称之为预知维修。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预知维修成为最主要的维修方式之一,他从根本上防止了农业机械维修的盲目性,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机械的损坏零件,减少因为机械故障引起的不良影响,提升了农业机械的工作运转速度,在节省人财力消耗的同时,大大的提高的生产率。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农业机械设备不断完善,诊断技术也日益全面,预知维修正式在这种发展状况下应运而生,进一步的取代了定期维修与后期维修带来的诸多弊端。但是对于预知维修来说,也是在一定条件限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一旦在机械出现故障时缺乏诊断方式和检知方法,或者设备诊断所需的费用大于设备诊断所得到的收益,这几种情况下就不适合采用预知维修的方法。

2、维修要以经济寿命为依据

农业机械维修工作也要在一定经济方面下进行,农业机械的使用、维修以及技术更新都是要以经济寿命为依据。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机械设备即是拥有一定的经济寿命,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设备零件的有形以及无形的损耗,降低了设备的生产使用率,造成使用经济性的下降,也就是经济寿命的减弱。农业机械设备使用到一定的年限,由于损耗的加剧,成本费用方面就会不断上升,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就必须在合理的使用费用支出下对机械设备进行修理,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实在存在不能修复或者成本较大的情况,就必须重新更换设备,确保生产作用正常运行。

3、分析评论为维修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除了要注重农业机械维修经济寿命等方面的因素,从经营管理方面来看,农业机械使用管理技术的维修也是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为达到一定经济效益而开展的。因此,在对机械进行维修时就要采用一定的原理和方式作为依据,研究维修技术政策方针措施的经济效益,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及时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确定其最佳使用寿命,并进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对设备的修理、改造和更新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最优方案,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保证维修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三、农业机械使用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篇12

2009年1月13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首批课题验收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的“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顺利通过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组织的专家验收。会议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科教质量处处长范学民主持,副司长刘宪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周长吉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设施农业研究所所长齐飞担任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紧紧围绕温室的节能增效这一研究目标,分别在温室的标准化平台建设,浅层地能热泵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钢渣混凝土墙体、相变蓄热墙体以及凹凸墙体,PEF热合保温被,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的节能技术示范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课题建立的温室设计基础数据库及相关设计平台为国内首创。

(丁小明)

来源: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温室钢结构安装与验收规范》等两项农业行业标准通过专家审定

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起草的农业行业标准《温室钢结构安装与验收规范》和参与起草的《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试方法》近日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审定。

(丁小明)

来源: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20亿元加速发展设施农业

2008年,北京市政府与社会各界投资20多亿元提速设施农业发展,新发展设施面积3.6万亩(0.24万公顷),9条产业带、13个产业群、27个产业点基本形成,初步呈现了“两区两带多群落”的新格局。

据介绍,2008年北京市把设施农业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规划了“两区两带多群落”的发展布局,以日光温室和大棚为主体,2008年~2012年全市每年新建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0.27万公顷)左右,到2012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要达到35万亩(2.33万公顷)左右。为此,北京市重点实施了“百村万户一户一棚援助型设施农业推进工程”、“两区两带规模化设施农业推进工程”、“多群落特色产业推进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配套服务体系推进工程”等5项推进工程,出台了设施主体建设资金由市级财政最高给予80%资金扶持等8项具体扶持政策。

据北京市农委负责同志介绍,2008年北京市政府与社会各界累计投资20多亿元,对设施主体建设、配套基础建设、科学技术转化、规模化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化经营等重点加以扶持。截至2008年底,全市温室和大棚面积累计超过了20万亩(1.33万公顷),初步形成了大兴区庞安路、五区县京承路等9条设施农业重点产业带,通州区于家务东升方圆设施产业群、大兴庞各庄镇西甜瓜甘薯设施产业群等13个设施农业产业群;房山良乡后石羊村、密云太师屯镇太师庄村等27个重点低收入村设施产业点。

来源:《农民日报》

天津:解决设施农业融资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日前,记者从天津市农委获悉,通过一年多的尝试,本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现突破,截至目前已先后推出银政合作、政策性农业保险、村镇银行和银企对接等四大创新模式,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是推广了银政合作。为加大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力度,有效解决设施农业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天津市总结推广了蓟县、宝坻区银政合作的经验和做法,在各有农业的区县成立银政合作管理平台、承贷平台、担保平台,用于农业设施建设贷款担保。银政合作为更多地争取银行贷款支持,加快农业设施项目建设进度提供了保障。

二是推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办了农房、农财、农民意外伤害保险。为进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为防止农民因灾返贫提供保障,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12个有农业区县以及市农垦集团,全面启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在2007年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目前险种补贴扩大到小麦、水稻、玉米、生猪、奶牛和温室、大棚,参保农户达到8万余户。

三是探索建立了村镇银行。2008年,蓟县与天津银行合作建立了天津市首家、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好的金融服务保障。

四是促进了银企对接。天津市采取政府搭台的办法,召开农口和金融部门重大项目对接会,实行银企对接,受到了金融机构与项目单位的欢迎。

来源:《天津日报》

大连市今年将建900个日光温室小区

记者近日从大连市农委获悉,大连市2009年计划新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约0.67万公顷),建设标准化设施农业小区1200个,其中,日光温室小区900个,大棚小区300个。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2009年,大连市设施农业发展将进一步强化集约经营,逐步形成“村一品、一乡一业”生产格局,提升小区的规模和档次。

来源:《半岛晨报》

鞍山在设施农业中试行政策性保险

记者从辽宁省鞍山市政府获悉,该市采取农户投保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对设施农业开展政策性保险试点,从而为农民防灾增收提供保障。

据鞍山市农村经济委员会介绍,近年来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市设施种植业面积已经发展到50万亩(3.33万公顷),占种植业总面积的14%,实现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50%,已成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主渠道。2009年起,鞍山市在3个设施农业示范带推广保险试点,保费由省级财政补贴20%,市级财政补贴15%,县级财政补贴15%,农户承担50%。

试点区内凡符合建造技术标准要求,能正常使用的设施农业大棚均可作为保险标的。保险责任包括火灾、雪灾、雹灾、暴雨、暴风、洪水等6项。如果试点区全部投保,将有温室大棚26,764栋,全年保费预计204万元,其中农户可节省保费102万元。

2008年7月,鞍山市对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4个种植业品种进行了政策性保险,全年完成保险额3.1亿元,保费1470万元,参保率22%,因灾赔付总额350多万元。

来源:新华网

辽宁开原市百座大棚应用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辽宁省开原市多种经营管理局推广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以来,采用这项技术的大棚户已有100多户。

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新型大棚增产技术,去年纳入了省财政补贴项目,辽宁省财政每棚给予农户120元补贴。该项技术利用玉米秸秆做原料,添加菌料,按垄(床)埋于地下,带有菌料的秸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对改良保护地土壤结构、提高冬季棚内温度和蔬菜增产增效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地温3℃至5℃,减少湿度30%以上,并可减少病害,比正常用药的大棚减少20%至50%病害,可节省专用肥和农药方面费用400多元,还可节约三分之一的灌溉用水。由于改良了土壤结构,棚内作物根系粗壮,结果多,质量好,可促进增产30%至50%,提高果实商品率20%,并能提前半个月上市,使棚菜能卖上个好价钱。

来源:生意社

新疆吐鲁番10亿元新建2万温室大棚

篇13

关键词: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11-03

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中,还是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行业和企业生产及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中职实行2+1学制,顶岗实习教学完全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而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需要学生掌握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农作物种子繁育、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农产品贮藏加工销售经营等职业技能。而这些职业技能与农业生产季节密切相联。有的作物一个生长周期长达2~3年,只有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过程,3年在校学习期间根据农业生产忙闲季节灵活安排顶岗实习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熟练的农艺职业岗位工作技能。而开展按季顶岗实习教学就需要迫切解决企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教学组织与实施、校内教学和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和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等方面的问题,特研究了如下几个成果。

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行动领域过程

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结构

四、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

五、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训练项目教学设计示例

训练项目示例一 作物病害症状识别

1.教学条件

1.1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网络。

1.2教学资源

教案、PPT课件、挂图、光盘、网络素材库、学习网站。

1.3教学标本与工具

植物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角斑病、腐烂病、溃疡病、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癌病、丛枝病、软腐病、菟丝子和线虫病等标本。体视镜、放大镜、镊子和挑针等。

2.学生必备学习用品

笔记本、记录笔。

3.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3.1下发任务书,将学生分组,3~5人为一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一名,明确小组长及组员职责;(时间:5分钟)

3.2由教师利用教案、PPT课件和网络素材库图文资料讲授作物病害症状识别方法及特征,同时讲授作物病害与伤害、病态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病害相互关系;作物病害发生四要素,作物病害症状中病状和病征的类型,然后观看挂图,播放作物病害症状识别光盘或网络视频,进一步展示作物病害症状特征;(时间:20分钟)

3.3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植物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角斑病、腐烂病、溃疡病、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癌病、丛枝病、软腐病、菟丝子和线虫病等病害症状特征。并记录各观察病害特征和病状、病征类型;(时间:40分钟)

3.4讲解作物病害症状识别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以纸质稿下发给每个小组,每组一份;内容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10分),教师随机抽查5个病害病状、病征类型识别(50分),学生自评病害症状识别记录(20分),小组互评病害症状识别记录(20分);(时间:20分钟)

3.5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评,表扬先进,指出问题,布置学生课外利用学习网站查阅作物病害症状相关资料。(时间:5分钟)

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

实施“按季顶岗、能力渐进”培养模式,一、二年级边学习边在校办农场和企业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识岗、协岗和顶岗实习;三年级完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七、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习实训环境要求

初步研究本专业行业企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行动领域过程、职业范围和对应职业资格证书、学期实施教学计划、课程训练项目教学设计、校内教学和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和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等成果,力图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按照“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学管理与监控提供重要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篇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活动的实质也是经济活动,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业科研单位将面向市场,自觉地纳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将同农业院校,农村推广部门、农民一道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市场与他们实现联系,产生更大的活力。农业技术成果的市场化也是农业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人均占有耕地较少的国家,农业的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人们对农业科技成果产生了强烈的要求,这种要求本身就是农业技术成果商品化市场化的动力所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农业技术商品化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环境分析及对策

1. 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环境分析

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农业技术成果商品化市场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农业技术市场发育的环境亟待改善。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979年为0.3%,1980年以后则始终低于0.3%,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总量不足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制约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根据国际经验,农业研究投资要占农业总产值的l%~2.5%,才能保证农业增长和满足农业技术需求。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强度(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0.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2.37%,发展中国家为0.7~1.0%。

农业科研管理体系宏观调控功能问题。农业科研管理体系宏观调控功能不健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内容重复,盲目竞争,造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农业科技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1.3市场在短期内不能提供更多的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成果,多数成果表现为“英年早逝”,或“中听中看不中用”。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不健全无力承担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技推广普及工作;农业科研单位则缺乏科技开发人才,缺乏资金设备与场所,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

农民自身素质问题。农民在思想上物质上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限制了农业技术商品的使用;农民的自身素质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约有1.8亿多的文盲,半文盲主要集中在农村,由于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影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与应用。

政策性保护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交易中的坑农现象屡禁不止,这给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带来严重的障碍。

2.针对农业技术商品的特点和影响商品化市场化的诸多因素,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根据国情和改革现状,必须坚持组织引进和需求拉动相结合的原则,走赠送和商品交换相结合的“双轨”道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起码20年),绝大部分农业成果才可以直接或间接商品化,不可操之过急。

根据农业技术成果的属性,逐渐扩大商品化范围。对物化性成果,如种子、农药、肥料等,应通过边示范边推广;以商品形式参与科技产业市场的竞争,供农民选择,促其转化推广。对技术性成果,以技术承包、技术培训咨询、技术入股等形式促其转化,使其进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的农业大市场。“双非”性的基础性学术性成果,国家应拨出专款予以保证,或采取购买形式实现其商品化。

提高对农业科技的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在国家根据财务状况逐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动员财政、金融、物资、农业等各方面的经济力量,逐步形成一个由国家、地方、行业、企业集团、国外个人多层次、多渠道资金组成的多元投资机制,为农业科研制造一个资金支撑体系;从科技成果使用单位提取一定的科技抚慰费,增加农业科技开发贷款;全方面增加农业资金的投入,增强农民的物质承受能力。可借鉴加拿大的做法,国家和银行各拿50%形成农业信贷;或美国的做法,指定一些银行发放低息农业贷款。

引导农民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增强农业技术成果的竞争力。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加快科技的“植入”;各级政府和农村推广部门要指导农民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农业科研单位要以优质高效为目标,高产为基础,开展研究工作,拿出更多更好的农业技术成果投入市场,用于生产。

遵守市场规律,加速体制改革。应逐步扩大研究院所的自,减少地区封锁,条块分割的现象,使科技成果可以自由流动。科研单位要深化内部改革,加快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进入市场的步伐,逐步建立能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解决好科技开发与市场相结合的问题。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大力培育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担负起技术市场的归口管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部门应加强对技术市场和技术合同的监督检查,建立技术贸易服务机构,为农业技术成果顺利进入市场牵线搭桥,为培育人才,传播信息提供组织保证。

引导“三资”资本进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农业技术推广事业需要大量资金, 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政府财政的公共支出、企业投资和农民投资。目前,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主体是政府, 但政府公共支出数量有限, 加之从公共支出的立项、审批、支出到使用的环节过多, 运行成本较大, 所以, 仅仅依靠政府的公共支出来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 三资”资本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 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以及工商业资本在农业新品种开发、农产品加工、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出口创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 政府应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有关的龙头型科技企业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和相关信息, 给予各种政策优惠, 引导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

做好市场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试点市场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