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婴幼儿护理常识范文

婴幼儿护理常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婴幼儿护理常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婴幼儿护理常识

篇1

关键词:日常综合护理;婴幼儿湿疹;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

我院从2016年9月-2018年5月诊治的42例婴幼儿湿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15±0.35)岁;病程4d~12个月,平均(5.5±0.5)个月;慢性型4例,混合型5例,亚急性型6例,急性渗出型5例。观察组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17±0.36)岁;病程5d~13个月,平均(5.7±0.6)个月;慢性型5例,混合型7例,亚急性型4例,急性渗出型6例。以上整理的所有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处理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对症处理皮炎、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等症状,提供一个适合患儿的舒适治疗环境。观察组给予日常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皮疹局部护理。急性期湿疹的皮肤损伤不同,对应用药也应有所区别。若湿疹为水疱、渗出、糜烂类,可采用湿敷,应用水溶液药剂治疗;若湿疹为丘疹、红斑,可采用粉剂、洗剂外涂于患处作用。慢性期湿疹皮肤损伤会产生痂皮或鳞屑,可在患处涂抹糊、油类药剂。护理人员或患儿家属应注意做好患处皮肤的保护工作,叮嘱患儿不要抓挠,且减少周围过敏源与皮肤接触而产生的不良刺激。哺乳后若意外乳汁溢出到下颌与颈部间,应及时抬起患儿头部,用软毛巾干净,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2)日常护理。用药治疗同时,进行湿疹患儿日常护理,具体内容:忌频繁给患儿洗澡,且洗澡时要控制合适的室温,若患处有明显分泌物渗出,可先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尽量让患儿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被褥选择棉质的,枕头、被褥等勤换洗,保持干爽,被单枕巾及时清洗及太阳暴晒,且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若患儿突然出现瘙痒,患儿啼哭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因此需营造舒适的环境,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空气流通,控制合适的温度、湿度,不能过分吵闹,尽量保持安静。(3)饮食护理。湿疹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以过敏为主,湿疹过敏源中,食物是最为常见的过敏源。分析导致婴幼儿湿疹的食物包括:①摄入糖分含量过多,导致胃肠内出现异常发酵;②乳腺接触到致敏因素,或食用某些不洁食物,经乳汁影响婴幼儿自身对蛋、鱼、虾、牛羊奶、牛羊肉过敏等。针对上述致敏因素,临床可实施以下护理:为避免异体蛋白而导致湿疹,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哺乳期间禁止食用辣椒、鱼、海鲜等刺激性食物;湿疹治疗期间可给予婴幼儿适当添加辅食,选择添加微量元素的辅食,若发现食用后湿疹加重,应立即暂停进食。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湿疹消退时间以及瘙痒评分。瘙痒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无瘙痒0分,剧烈瘙痒10分。(2)临床疗效评价。评估内容包括患儿哭闹、睡眠、搔抓、湿疹创面色泽、深度、大小、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皮疹彻底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明显改善:皮肤愈合面积>60%,炎症有明显改善;改善:皮肤愈合面积30%~60%,炎症有改善,但不明显;无效:皮肤愈合面积<30%,瘙痒症状无改善,且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明显改善+改善)/总例数×100%。(3)观察比较两组随访3个月的湿疹复况。(4)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根据护理满意度程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优>80分,良60~80分,差<60分。

1.4统计学处理

上述整理中涉及的数据经spss20.0软件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婴幼儿的湿疹消退时间、瘙痒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湿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复况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湿疹复发率为4.55%(1/22),对照组湿疹复发率为30.00%(6/2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

2.4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在市场方面,婴幼儿香皂及沐浴产品在2014年的销售额达15.08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婴幼儿护理用品市场总销售额的30%。而其他产品包括洗发水、护肤产品,防晒霜、驱蚊液和花露水,合计占总市场销售额的70%。

英敏特认为,非香皂及沐浴产品市场在2019年前的未来五年将持续以更高的比率增长,因为自2012年以来,日益成熟的消费者对全线婴幼儿护理用品(除了满足清洁和洗涤用途的基本护理用品外)的需求将推动市场增长。英敏特分析师严以领表示:“这要归功于不断提高的购买力,消费者对产品的日益了解以及强有力的在线零售消费。另外,由2012年中国一胎化政策的放宽而导致的新生儿的增多(估计会额外增加1百万~2百万婴儿),很可能会推动市场增长。”

目前看来,婴幼儿洗发水、婴幼儿脸部润肤霜、婴幼儿爽身粉和婴幼儿身体润肤霜已经被来自一到三线城市的受访妈妈们广泛使用。但是,像婴幼儿防晒霜、婴幼儿护手霜、婴幼儿护臀霜和婴幼儿润肤油等品类的使用率和使用频率却非常低,只有30%~48%的妈妈们一周一次或多次使用这些产品。

本土品牌正在迎头赶上

根据英敏特数据表明,中国的婴幼儿护理产品市场高度集中,这个市场既快速增长又相对独立,中国的消费者倾向选择国际品牌,但是在这几年本土品牌也获得一定成功。2013年排名前五的公司占据总销售额的81.5%。但是,随着新企业不断进入市场,各个价格段的产品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根据英敏特的分析,在这个市场中,本土品牌占据非常多的市场份额,而国际品牌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可见,本土品牌的产品开始吸引了精明的消费者。根据英敏特调查,35%的受访者认为知名品牌是选择婴幼儿护理产品的首选;21%的受访者选择的产品则来自自己所信任的国家产地。

以下为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GNPD)所列出本土品牌所推出的相关产品案例。

产品成分,市场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存在鸿沟。

根据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GNPD)的产品成分并且结合消费者对产品成分的兴趣点,英敏特发现:金银花(59%)、洋甘菊(47%)和乳清蛋白(37%)是妈妈们最感兴趣的婴幼儿护理产品成分。相比之下,2014年之前的三年间,在中国市场上新推出的婴幼儿护理用品中,使用乳木果(14.1%)、玉米(14.9%)和燕麦(11.5%)成分要多过那些妈妈们最感兴趣的成分。

二十几岁的年轻妈妈们对还不太普遍或更流行的成分更感兴趣,即乳清蛋白和乳木果;而年龄偏大的妈妈们更青睐传统的成分,如金银花、杏仁油和玉米。婴幼儿的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同时,高收入和高学历消费者更偏爱进口产品,甚至愿意出国购买婴幼儿护理产品。当然,她们也会上如亚马逊等国际网站进行海淘。高收入妈妈们还对婴幼儿护理产品中的异域成分和种类更繁多的成分表现出更大的兴趣。逻辑上她们有能力也愿意为了宝宝的健康而多花钱。

篇3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一)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二)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三)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制作家庭餐,进行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同时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人”、“护理病人”(四项中任选一项)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四)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1)饮食料理(病人饮食特点;给卧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与 能力;给卧床病人喂饭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卧床病人盥洗方法与能力;卧床病人便溺护理方法与能力;体温测量基本常识与能力;给卧床病人洗头基本方法与能力;给卧床病人擦澡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病人常见的异常情况;紧急呼救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处理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服务员培训计划(五)

第一天 开欢迎会。人事主管带领熟悉酒店环境、内部组织机构(认识相关领导)。学习着装要求。学习礼仪规范。介绍本岗位的位置及上、下班时间、员工通道等等。

第二天上午大课,资深经理培训酒店意识。第二天下午开始培训酒店的应知应会。常用的礼貌用语及服务忌语。客房管理理论。

第三天 培训了解领、交磁卡的手续,了解房态、接听电话、敲门通报,使用磁卡开门,熟悉房间内物品摆放及设施设备与使用方法。

第四天 熟悉房型、朝向、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掌握走廊过道灯,空调开启的时间和规定。

第五天 培训如何准备工作车及熟悉车上物品的名称、用途,了解清扫顺序,即打扫房、贵宾房、走客房、住房、请勿打扰房、空房,注:请勿打扰房一般在下午两点后进行打扫,先请领班打电话到房间询问客人是否要打扫,如无人可请领班陪同进去打扫。

第六天 培训查退房,遗留物品的处理,清扫客房的基本法,如抹尘要按从上到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抹布折叠使用,补充房内所需物品。

第七天 培训细节服务,如打扫住房需注意事项,打扫途中客人回来时的处理,以及遇到客人要求开门需注重的事项。

第八天 培训如何打扫卫生间,正确使用消毒药水,补充物品。

第九天 培训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查,如物品是否有漏放,卫生间门是否呈45度,文件夹内信签是否4张。

第十天 培训如何填写清扫表及交班本,大垃圾每天如何清理,与洗衣房联系报送棉织品,及各营业点的电话号码和营业时间。新员工培训计划第十一天 培训整理工作间、服务台、公共区卫生、花木、地毯的保养工作。

第十二天 培训服务员的素质,如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服务态度,不能因心情不好而影响工作,了解酒店领导和老顾客的名字、职称、习惯,以便在日后更好地服务客人。介绍以往有关案例,如动用客人物品等的后果。

第十三天 培训如何接收客衣、叫醒、加床、开夜床、服务。

第十四天 培训个性化服务,服务员应想客所想,急客所急,要注意保密宾客和酒店的一切事务,有关案例分析。

篇4

方法: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例68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的患儿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止泻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有腹泻的患儿进行护理不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节约一定的治疗费用,所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腹泻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00-02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很多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气候变化等。但由于婴幼儿年龄小、抵抗力较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通常情况下腹泻时病情就会很严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变稀且次数增多,有的还会出现恶心的症状,导致患儿脱水或者电解质代谢紊乱,从而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临床护理路径是在患者入院确诊病情后,制定的一套符合病人需要的治疗以及护理计划。该护理方法在国外疾病治疗中已经实施十几年,且效果比较好。因此,为了评价临床护理途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作用,我们就做了此次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有腹泻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5个月-3岁,平均年龄1.9岁,病程1.0-5.0天,平均病程2.4天,腹泻次数4-8次/天,平均腹泻次数5次/天;试验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6个月-3岁,平均年龄2.1岁,病程1.5-5.0天,平均病程2.8天,腹泻次数3-8次/天,平均腹泻次数5次/天。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首先是对患儿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然后对患儿进行护理,其中包括保暖、饮水、臀部护理等。

试验组患儿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在患儿入院时,根据患儿的病情、体质、年龄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目标和具体方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部分:入院指导主要是指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制度以及患儿的基本病情,为顺利治疗做好准备工作。病情观察包括观察记录患儿的大便的次数、性状等,身体状况及精神状况,脱水状况以及体温的变化状况。治疗护理主要指的是补液,因为腹泻经常导致脱水,补液时要坚持多次少量的原则。饮食护理包括哺乳的次数,辅食的次数和量,对于半岁以上的婴幼儿要鼓励早期进食,这样有利于恢复体力和食欲。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儿的家长了解发病原因,掌握预防该疾病的方法和要点,出院后的护理方法,以及一些健康的生活常识。

篇5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婴幼儿;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00-02

中国每年死于不良用药者的1/3都是儿童,可见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ADR)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处置措施,使婴幼儿用药安全得到保障,最大化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当前临床医师药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讨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病例特点及临床对策,现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该院的46例婴幼儿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婴幼儿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患儿24例,女患儿22例,年龄1~4岁,平均2.5岁。有呼吸系统疾病22例,肠道疾病13例,泌尿系统疾病7例,其它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皮疹22例,恶心呕吐11例,血尿9例,呼吸困难3例,过敏性休克1例。

1.2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实践中笔者发现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原因有如下。

1.2.1 患儿身体差异 由于年龄的不同,疾病类型的不同,加上先天体质的差异,对各种注射剂的反应不一。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如心、肝、肾)及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极为敏感。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有不同反应,这是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现象

1.2.2 气候因素 寒冷、炎热季节因温度的异常对药物代谢产生作用,婴幼儿在不良气候条件下也易发生诸多反应。

1.2.3 主观因素 由于儿科工作繁忙,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未能详细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将其过敏史详细记录在病历上,用药过程中疏忽大意,未能及时密切观察。此外,绝大多数药物均可被动扩散进入乳汁,产后哺乳孕妇如患其它疾病用药过程中将含有药物的乳汁不慎喂入婴幼儿。

1.2.4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的出现密切相关,静脉给药是儿童常用的给药途径,占 70%,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ADR)中,经静脉给药占大多数

1.3.5 药物原因 注射的药物本身存在质量不纯的问题,有的是服用了与注射药物相拮抗的药,发生相互作用。

1.3 方法

结合上述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资料原因,笔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3.1 机制干预 建立医院内部各药房及各科室间协调机制,实行首诊负责制,加强医生、药师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诊疗前进行药品常识及使用宣教说明,详细询问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根据诊断和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品,并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常态化实行处方审核,发现配合不妥立即纠正。

1.3.2 药物干预 建立有效的不良反应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用药观察,对正在静脉注射的患者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最初迹象,并立即停用有关的药物,以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当小儿服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某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用某些对抗性药品来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狄戈辛中毒可用钾盐对抗等。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慎重选用与青霉素G有不同侧链的头孢菌素,当皮试阴性,也应密切观察患儿表现,做好急救准备

1.3.3 其它干预 注意给药途径,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滴注。开展患儿安全用药教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告知婴幼儿监护人如何观察药物不良反应(ADR)及正确贮存使用药物

2 结果

采用不良反应情况调查表,并结合门诊、住院部简单调查卷进行分析,将该组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得出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可造成全身多系统损害,尤以皮肤、胃肠损害突出,而表2表明出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中抗感染药占据大多数,值得临床警惕。

3 讨论

有数据表明有2%的患儿因药物不良反应(ADR)住院,门诊患儿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1.48%[1]。因此,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积极加强用药观测,针对性的进行干预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婴幼儿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由于其药物代谢、解毒功能都不如成人,况且肝、肾等都在生长发育中,用药过程中产生的 “灰婴综合征”、婴儿听力受损、小儿中毒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给患儿带来严重损害[2],有研究表明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的滥用导致的药源性疾病正不断影响着儿童的健康。实践中我们发现,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出现皮疹、药物热、过敏及胃肠道反应,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者则表现为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等。婴幼儿之所有会生产药物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生理特点是主要原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药代动力学也有差别。该研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涉及的药物中抗感染药占据大多数,而且药物不良反应(ADR)多在静脉给药时出现,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应用给药途径很关键。此外,有些家长治病心切,盲目加大剂量也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医疗市场中儿童专用剂型不到10%,由于剂量准确性欠佳,药物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因此改变,这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可能性[3]。

在进行相关原因分析后,为更好的保障婴幼儿用药安全,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用药干预,采取预防与干预措施以使不良反应的损害降至最低。在源头上加强药物的质量监控,同时对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把握注射原则,掌握药物性能,加强输液巡视。对处方的审核是关键一步[4],临床用药中应严格审核处方,包括审核用量是否合适,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等,并适时指导患儿及其家长如何正确使用药物。有资料表明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5],胃复安能引起儿童脑损伤,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舒喘灵可引起头痛、头晕等[6],这些都促使医护人员自身也应加强业务能力,掌握最新信息,以便更合理的用药。

综上,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儿安全,建立风险防范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最有效的预防和制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合理用药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凯.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18(5):177.

[2] 吴明钗,林洁,胡瑞颖.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36例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25(6):189-190.

[3] 陈绍萍,赵永莉,彭斌.婴幼儿药物性呼吸抑制19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2013,27(1):237-238.

[4] 许巍,王丽杰.儿童容易忽略的药物中毒[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0,29(17):300.

[5] 朱静.我院60例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5(19):233-235.

篇6

【关键词】保育人员;在职培训;台湾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 在职训练内容

2006 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 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 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 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 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 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

[10]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7年度业务报告,2008

篇7

1.1心理护理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大多存有恐惧心理,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

1.2室内环境准备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45%~50%,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体分泌,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呼吸道黏膜干燥,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不显性失水量可明显增加。室温过低时患者易受凉感冒,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实施低温麻醉,小儿麻醉时不易复温、保温,使机体体温中枢功能调节紊乱发生意外。

1.3麻酸用药、物品准备隔日准备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药和抢救药品、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穿刺针、胶布等)。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紧急抢救复苏设备(气管导管、牙垫、挺芯、喉镜、通气道、含有1%丁卡因汽雾喷器、面罩、头带、呼吸囊等)、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麻醉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上述用品外还得准备呼吸机、吸入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术要准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等。

2麻醉护理

手术前准备:术日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应用电凝器静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置胃管,排空膀胱。敏试验有否迟缓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摆好实施麻醉方法的正确,有利于麻醉顺利进行,为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鞍区麻醉实施时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

2.1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这是麻醉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和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除一般小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外,原则上凡需麻醉手术患者都应建立一条静脉通道,重大危急手术常需多条通路以保证麻醉手术的安全顺利紧急抢救之用。开放静脉通路一般为四肢静脉,必要时可行颈静脉,锁骨上、下静脉,股静脉穿刺。必须指出的是重症休克、严重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门脉高压大出血时应以回流上腔静脉治疗效果更为确切。2.2输液要求输液速度一般为2ml/(kg·h),儿童为2~4ml/(kg·h)。在有失水、失血休克、高热、选择椎管内阻滞麻醉引起的血压下降时可以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对老人、婴幼儿、有心肺肾疾病患者则应严格控制速度和输液总量。输液原则先盐后糖,输糖速度不宜超过0.3g/(kg·h),液体内含糖浓度以2.5%以下为宜,超过0.5g/(kg·h),尿量及尿糖排出增多引起渗透性利尿。此外还可影响巴比妥类药麻醉患者苏醒[1,2]。

2.3输血要求输血速度成人一般为4~6ml/min,老年人或心肺疾病患者1ml/min,小儿为10滴/min。对失血性休克濒死者,必要时可采用直接深静脉或动脉输血,注意输血反应,荨麻疹是现在输血反应中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常常因手术单遮盖被疏忽直至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才发现,应引起重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输血事故发生。

2.4经常观察穿刺针的局部情况有无肿胀、滑针、导管脱节、扭曲、堵管、液体流空等。应用有刺激性药物时要防止渗漏出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组织坏死。在接近上腔静脉回流通道(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应用钾、钙、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时应特别谨慎,认真观察滴速或泵注速度,以防意外发生。

2.5其他所有的物都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等均有显著的干扰、围术麻醉期除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外,要认真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神态、肤色等变化,除了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剂量、用途、用法,还应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娴熟应手。

3麻醉后护理

麻醉结束术毕应等麻醉医生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再整理好麻醉物品等归还原位。切忌手术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即整理物品甚至离开患者整理其他物品,尤其是危急重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或病情极不稳定时更应特别认真负责,态度有始有终。

由于个体差异有患者术毕麻醉不能很快苏醒者,仍需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引流管及伤口渗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还应注意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

遇有危急重患者应邀请麻醉医生一同将患者送回ICU或病房向有关人员交接班,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别用药、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基本情况、麻醉后有关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篇8

肺炎不是传染病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宝宝肺炎是不传染的,可是常识又提醒大家,当别人咳嗽、打喷嚏时宝宝要避讳一下,不要带宝宝去人多公共场所。那么,肺炎究竟是不是传染病呢?

分析天津传染病报告卡可以看出,需要报告的传染病有甲、乙、丙三类。

1.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疾病。

2.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疟疾,共二十六种疾病。

3.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十二种疾病。

可以看出,一般的肺炎不在需要上报的传染病之内,不属于传染病。不过,也有例外。肺炎实际上是一组肺部炎症的总称,如果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算在内的话,那就是乙类传染病之首。不过多年来,天津市尚未发现一例非典患儿。此外,肺炎是乙类传染病如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丙类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病的严重类型或合并症,虽然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不过病情垂危者已不多见,儿童更是罕见。

肺炎容易交互感染

有的家长认为,肺炎既然不是传染病,而且肺脏在胸腔内,与外界还隔着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那么自家的宝宝是不容易感染肺炎的,就不大重视防护,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1.肺脏是在胸腔内,与外界还隔着一些器官不假,但不是十万八千里,距离是很近的。

2.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肺脏是开放的器官,而且进出是一个管道系统,不像有些器官是“上下通道”。

3.气管的23级管道都是上大下小,环环相扣,气体进出比较顺畅,而病原微生物、粉尘、痰液和异物都是好进、不好出。

4.肺脏是一个多血多气的器官,肺动静脉成为网络状。如果把肺脏的基本单位――几亿个肺泡单个排列起来,足有一个网球场那么大,可达75平方米。生命不息呼吸不止,我们每天都要呼吸成千上万升空气。肺除了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还在过滤着病原微生物、粉尘和杂质,良好的血气条件,有利于各种肺炎的发生发展。

5.肺炎的传播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疾病一样,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尔通过肠道等肺外器官,可以流行或散发,可以家庭小流行,也可以是少见的社会大流行。

6.宝宝们的肺部都担负着过滤病原微生物的职责,具体到每个孩子身上,能不能得肺炎,主要看病原的毒力、数量和机体的抵抗力,就像老百姓常说的“黄鼠狼专咬病鸭子”,如果妈妈感冒在先,宝宝肺炎在后,很可能是同一种病原感染,病种不同是妈妈抵抗力强、宝宝抵抗力弱的缘故。

所以,为了减少交互感染,当别人咳嗽、打喷嚏时要躲避一下,当自己咳嗽、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不要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空气不好的公共场所。

反复发病是为啥?

病因1,生理解剖有特点。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8个特点:(1)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2)黏液分泌少;(3)纤毛运动少;(4)肺弹性组织发育差;(5)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6)肺泡数少;(7)肺含气量少;(8)易被黏液阻塞。

病因2,免疫功能有弱点。婴幼儿时期免疫学上有弱点,防御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病因3,疾病发病有关联。由于婴幼儿时期免疫力较弱,比较容易发生传染病、腹泻、贫血、佝偻病和营养不良等疾患。这些内在因素不但使婴幼儿易发生肺炎,并且比较严重。上述几种疾病还可能互为因果,互为并发症,越弱越病,越病越弱,成为走不出来的恶性循环。

病因4,疾病发病有外因。当外界天气变化剧烈,或室内、室外温度相差较大时,又或是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较多时,这时如果家长不关注宝宝的饮食、饮水、保暖等,不随时增减衣物,就很容易使孩子患上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进而发展成为肺炎。

篇9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小儿秋季腹泻;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1-0074-03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

TU Jiangmei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5190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 Methods A total of 76 children with autumn dia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 and car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childre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children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the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mproving time of vomiting, diarrhea, cooling of the childre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 Effect analysis

小儿秋季腹泻(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是儿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发于0.5~3岁婴幼儿,是一组由轮状病毒引起、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患儿通常以呕吐、水样或蛋花样泻、发烧为主要临床症状[1,2]。临床中除对患儿通过补液、纠正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对治疗效果更具促进作用。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对秋季腹泻住院患儿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病例均为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秋季腹泻住院患儿,均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相关诊断标准[3,4]进行确诊,排除营养不良、合并严重心肺疾患及其他疾病的腹泻患儿。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2.14±0.42)岁;病程1~3 d,平均(1.92±0.64)d;患儿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便,大便次数>5 次/d,轻、中度脱水者60例,重度脱水者16例;发热26例,呕吐28例,发烧兼呕吐22例。将上述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药物治疗方式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5,6]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包括补液、纠正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饮食调整、微生态疗法及肠黏膜保护剂等治疗,对伴有呕吐及发烧者进行常规对症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对患儿家长进行有关秋季腹泻的病因、病程及相关的治疗措施等知识讲座;并对患儿家长进行有关秋季腹泻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用药种类、特性、用法用量及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的介绍。

1.2.2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儿家长介绍综合护理干预的目的、意义及方法,将患儿病情及护理要点以及护理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向患儿家长讲解清楚,以消除其因患儿生病而出现烦躁情绪,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

1.2.3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注意患儿的体温、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对于体温过高者,适时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如患儿出现呕吐,需采取头侧卧位,避免患儿误吸呕吐物而导致窒息。

1.2.4 饮食护理 规范患儿饮食,对母乳喂养的患儿,建议暂停其他辅食,继续按需哺乳,并指导患儿母亲多喝水,禁吃油炸及油腻食品;对人工喂养患儿,可先喂食米汤或稀面汤,进食量由少至多,继而喂食浓米汤或面汤及容易吸收和消化的食物。

1.2.5 皮肤护理 对于发热患儿,医护人员应及时擦干排出的汗水,防止汗液侵蚀及刺激皮肤,并及时更换退热后或排便后的衣物,消毒处理;此外,因患儿频繁大便,为避免出现臀红,嘱咐患儿家长每次便后用温水对患儿臀部进行清洗,对于已经有臀红的患儿,应以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清洗,局部涂油膏或麻油,减少刺激。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性状、次数、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比较两组患儿臀红发生率,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7]

显效:接受治疗72 h,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少于2次/d,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接受治疗72 h,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好转,大便次数少于4次/d,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接受治疗72 h,患儿大便性状、次数及临床症状均无好转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38例患儿中,30例显效,5例有效,仅3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38例患儿中20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71.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臀红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38例患儿中有4例出现臀红,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38例患儿中有12例出现臀红,发生率达31.58%,两组患儿臀红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多发病和常见病,因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故得名秋季腹泻[8]。其中50%~60%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咳嗽、呕吐等[9]。该病多发病于3岁以下婴幼儿,其原因在于3岁以下婴幼儿消化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形成,免疫功能有限,胃肠道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腹泻,当婴幼儿直接或间接接触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后[10],即可发生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3 d,起病较急,患儿多伴有呕吐、水样或蛋花样腹泻、发烧等临床症状,腹泻次数不等,严重者可达到数十次,容易造成严重脱水及代谢性中毒,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引发中毒性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或危及患儿生命[3]。因此,临床中除对患儿通过补液、纠正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儿病情、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因秋季腹泻患儿较小,需要在家长的陪护下住院治疗,因此家长的陪护对治疗起到关键性作用。本研究中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有关秋季腹泻的医学常识及用药指导,并适时地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进而提升了患儿及其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

秋季腹泻患儿多以呕吐、腹泻、发烧为主要临床表现,且频繁的呕吐和腹泻造成患儿食欲不振,易引起营养不良。因此,应及时对患儿进行饮食护理,指导家长合理喂食患儿。

此外,本研究中医护人员还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将严重发热、脱水患儿的病情汇报医师并协助治疗,对抢救危重患儿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对发热患儿出汗后皮肤及便后臀部皮肤进行及时护理,有效减少了汗液对皮肤的侵蚀、刺激及臀红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秋季腹泻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及改善患儿腹泻、呕吐、发热等病情,提升药物治疗效果,有利于秋季腹泻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陆英. 热毒宁注射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蒙脱石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1):1871-1872,1874.

[2] 王艳喜.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153-154.

[3]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6-75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5] 杨亮. 综合护理干预在67例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9):119.

[6] 钱明芳,白文娟. 小儿秋季腹泻的综合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156-157.

[7] 庞金敏. 小儿渗湿止泻散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2009,29(11):122-123.

[8] 王春霄. 秋泻灵合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111-113.

[9] 金玉. 儿童病毒性腹泻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J]. 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2012,27(8):578.

篇10

文/李柏

香味,总让人浮想联翩、难以抗拒。于是,我们身边各种带香味的东西多了起来,大到装饰涂料、家具,小到纸巾、清洁用品、孩子的玩具、文具等……但实际上,这些香味很伤人。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主任宋广生指出,许多日用品都用到了造价低廉但是含有许多有害成分的化学芳香剂,对皮肤、肺脏、大脑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病人、婴幼儿、孕妇、慢性疾病病人要注意,尽量少用带化学芳香剂的日用品。

室内装饰用品。为了遮盖产品本身的刺鼻味道,有些涂料和室内装饰品厂会给产品加入化学芳香剂,很多家庭还会使用空气清新剂、除臭剂等。这些用品产生的化学挥发物大多是有毒性的。其实,完全可以把香味涂料换成净味涂料。把除臭剂换成具有天然香味的橘子、苹果等。

香味玩具、文具。除了色泽鲜艳,加入香味也是商家吸引孩子的手段。常见的有香味橡皮、笔芯,以及现在流行的“仿真面包”挂饰等玩具。针对玩具中的香味化学制剂做的检查发现,这些化学香料大多对人体有害,还可能让低龄儿童误食。所以家长一定要替孩子把好“购买”这一关。

洗涤用品。清洁护理用品,包括婴幼儿用品中都含有一种叫邻苯二甲酸盐的化学成分,这种成分可以使香味持久,但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对婴幼儿而言,过多接触可能对肝、肾有一定影响,甚至引发今后的一些生殖问题。所以,婴幼儿尤其要用天然洗护用品。

“即使是一些天然的香味,也可能给特定人群带来不适。”宋广生指出,比如一个人喜欢搽香水,会让另一个人觉得刺鼻,面包房的香气会引发周围居民的投诉,病房里的鲜花会让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舒服。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尽量用无香的或添加天然香料的日用品。

关于洗碗,您应该知道的……

每天吃完饭都要洗碗,可就是这项普通的家务,却真不见得人人都会科学操作。

下面就介绍一些有关洗碗的常识。

用洗涤剂至少要漂洗3次

用洗涤剂洗过的餐具,必须用流动的水漂洗3次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没有洗涤剂残留。

洗碗布应每月换一次

洗碗布用后,应用洗涤剂和清水彻底洗净,挂在通风处自然晾干,不用时可以放在阳台上暴晒。洗碗布用得越久含菌数越多,最好每两天就消毒一次,可用开水煮沸10-15分钟;或把清洗后的洗碗布放在微波炉里用中火加热3-5分钟;也可放在消毒柜里和餐具一起消毒。另外,洗碗布应该每月更换一次。

热水才是最好的洗涤剂

洗油污重的碗筷时,大家都会用到洗涤剂,其实,热水才是最好的洗涤剂。大家完全可以在热水中加一勺小苏打,混合均匀后用其刷碗筷,既干净又环保。

另外,即使是用洗涤剂将油污洗净并且冲洗干净后,也最好用开水将碗筷烫一下,这样一来,残存在碗上的有害细菌才不会对我们的肠道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威胁。

篇11

【关键词】儿童 营养 护理 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59-01

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婴幼儿营养供给量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生长、避免营养素缺乏。儿童营养不良开始表现为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如不改善,身高也低于正常值,并出现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精神萎靡、食欲缺乏等表现。

1 护理指导时间、对象

调查2009年10月~2010年9月这个时限中我市5岁以下儿童体重检查情况,随机抽查32个社区地段、43个集体园所,查看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情况。

2 护理指导方法

通过《儿童保健手册》及相关登记,电话随访儿童家长,了解社区地段的护理人员及集体园所保健人员定期为儿童进行身高(身长)的测量、评价和登记情况,针对儿童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和对家长的指导情况。

3 护理指导内容

3.1 营养不良发生的高危因素

3.1.1 摄入不足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相对较多,喂养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辅食添加不当等。

3.1.2 养育中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引起。

3.1.3 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3.1.4 需要量增加,一些急慢性疾病的恢复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营养相对缺乏;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产、双胎因追赶生长而需要量增加可引起营养不良。

3.2 营养不良的危害

婴幼儿营养不良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例如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调,致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急性发病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长期营养不良还表现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

3.3 营养不良的护理

3.3.1 合理饮食管理,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吸收能力和病情,逐渐增加,不可急于求成。对于轻度营养不良小儿,开始每日供给能量250-330KJ/kg,以后逐渐增加。当能量供给达每日585KJ/kg时,体重一般可获满意增长。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小儿,能量供给从每日165-230KJ/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能量。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3.0-4.5g/kg,如过早给予高蛋白质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肿大。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鼓励母乳喂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3.3.2 促进消化,改善食欲,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和B族维生素口服,以助消化。

3.3.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适卫生,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3.4提供舒适环境,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儿精神愉快和有充足的随眠。

3.3.5 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喂养的具体执行方法。

4 结果

根据2010年妇幼卫生统计年报显示,全市共为名5岁以下散居及集体儿童进行体重检测,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71%,但从实际的指导情况看,护理保健人员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和识别营养不良的能力,疏漏了一些营养不良的儿童,使这些儿童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护理管理和保健。

5 结论

营养不良的预后取决于发生年龄、持续时间及其程度,尤其以发病年龄最重要,年龄越小远期影响越大,尤其是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易发生缺陷,所以社区地段和集体园所护理保健人员要提高业务知识,及早识别营养不良,做好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工作,为切实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要做到以下指导工作:

5.1 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采用混合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4.2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减少感染性疾病,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5.3 按时进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连续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定期测量体重,及时评价,如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寻找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5.4 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方法指导,帮助家长学会对营养不良患儿的日常护理。可从辅食添加、饮食习惯、食欲状况及疾病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有条件者可进行膳食评估及营养计算。

5.5 对感染所致儿童,针对感染病因及时治疗;对照顾不当所致的营养不良儿童,要采取综合措施,宣传育儿知识和有关常识,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36~139.

篇12

设想一下,如果您的孩子身上已经出现某种急需诊治的疾病,而您却一无所知,后果会怎样呢?与其事到临头追悔莫及,不如平日里就做个有知识的细心人,用自己的护理经验和拳拳爱心使孩子茁壮成长。

以下列举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而又严重的一些病理症状及对策,供年轻父母参考。

体重持续下降

马来西亚的大卫和谭梅橙夫妇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们3岁的儿子卡尔文一直喊口渴和累,一开始他们所做的也仅仅是让孩子多喝一些水,并偶尔抱一抱他。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发觉孩子的脸竟明显地消瘦了下去,这才慌了神,赶忙给孩子称体重,结果,孩子的体重不但没增加,反而从原来的16公斤降到了14公斤。于是,他们赶紧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孩子体内的葡萄糖指标高出正常人的4倍多。这是一种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医生建议赶紧让孩子住院,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

医学博士辛克苏陈说:“糖尿病发生在婴幼儿身上时,往往容易被误诊或耽搁诊治。幼儿持续的体重下降并伴有小便次数增加或者尿床行为的反常出现,父母就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并立即求助于医生。”此外,经常性的口干舌燥和饥饿感的反复出现也是糖尿病的一种早期症状。

呼吸短促

不久前,一位名叫库奇特.考尔的妈妈发觉自己7个月大的小女儿萨奇特鼻涕横流并伴有严重的咳嗽,便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认为是感冒,就给萨奇特开了一些抗生素和治感冒药。没想到,第二天萨奇特变得哭闹不止并不停发出十分短促的喘息声。当晚,小家伙不吃不喝也不睡。库奇特连夜带萨奇特赶往医院的急诊室。结果发现,小萨奇特感染上了严重的呼吸道复合啶病毒。这是一种专门侵害人体呼吸道组织、造成粘液大量分泌、引起呼吸道堵塞的病毒。在12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中,感染这类病毒后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是呼吸短促,而且这种呼吸短促通常出现在婴幼儿患感冒后的两至三天。儿科专家指出:“一般来说,孩子在非运动状态下每分钟呼吸超过40次就是呼吸短促的表现,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小便稀少

一段时间以来,家住柬埔寨金边市的一位妈妈发觉自己的年仅12个月的儿子老是昏昏欲睡、厌食,而且几乎不哭不闹,小便也出奇地少。妈妈感觉事情有些奇怪,便急急忙忙带小宝贝去找医生。医生发现这孩子出现了严重的脱水,如果救治不及时,就可能出现全身休克、组织机能失常,甚至是脑坏死。据医生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大人没有这方面的常识,就不太容易观察和判断出自己的孩子是否已出现病理性尿少或脱水。在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即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每天的排尿次数一般在6至12次之间。如果宝宝每天排尿次数少于6次,那么就该引起注意了。”除此之外,婴幼儿脱水还有其它一些临床症状,如:哭而无泪、眼球或眼窝明显凹陷、嘴唇干涩且伴有四肢无力、脾气暴躁等现象。

出现了严重脱水的孩子通常都需要住院治疗。如果暂时送不到医院,也应立即想办法给孩子补充水分。

干咳气喘

在美国的马来西亚人赖希义发现自己的孩子凯文这两天突然间鼻流稀涕且干咳不止,便急急忙忙同妻子一道把凯文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后认为孩子可能得了感冒,便用气管镜给孩子作了呼吸道清理,然后给孩子开了一些治感冒的药,让家长回家给孩子服用,同时告诫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孩子服药后的情况变化。

孩子回家服药后没几天,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喘息不止。于是,赖希义夫妇赶紧把孩子带到了医院。经过进一步的细致检查,发现孩子得了哮喘病。

哮喘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病,如果诊治不及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干咳和气喘不止等症状,应引起警惕,及时带孩子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在亚洲儿童中,患哮喘病的婴幼儿人数正在逐年上升,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室外空气污染严重,大气环境欠佳;另一个是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私人住室装修得密不透风,空调的长时间使用又使得人们每日开窗的次数越来越少,室内空气流动不畅,扬尘增加,劣质空气对婴幼儿呼吸道的消极刺激过于强烈。

“关节感冒”

一天,菲律宾马尼拉年仅两岁的丹尼尔・劳拉突然感觉双膝疼痛,迈不开步子,便不停地要求妈妈抱着他走,并声称自己的腿受伤了,走不动。他妈妈经过一番仔细检查,没有发现他的双腿有任何受伤的迹象,便没有太多地理会他。没想到,第二天,小丹尼尔真的走不动了,偶尔走几步,也是艰难地跛行,妈妈俯下身去摸他的腿,他竟哇哇地哭了起来。他妈妈赶紧把他带到了医院。

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小丹尼尔得了严重的中毒性关节滑膜炎。中毒性关节滑膜炎通常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发而成,故又俗称“关节感冒”,且多发于学步儿和学龄前儿童身上。炎症一旦出现,便需对症服用抗生消炎药,并停止任何形式的关节活动,直到痊愈。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中毒性关节滑膜炎的确诊需要经过认真的检查和诊断才能认定。如果光凭外在症状表现,有可能被误诊为脓毒性关节炎,脓毒性关节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关节炎症,它可以造成发病关节的永久性坏死。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孩子突然叫嚷腿疼脚疼,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尽快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细致的血液检验和X光检查,以便确诊。

儿科专家塞群・米格尔有一句话也说:“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变得跛行或不想走路,你就应该带他到医院去。如果孩子跛行同时伴有高烧,那么,你就应该带他直奔医院的急诊室。”

嗜睡且伴有高烧

有一天,年仅6个月的男孩尼古拉・宋突然变得瞌睡出奇的多,而一醒来又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同时,体温有点偏高。由于没有其它症状,尼古拉的妈妈艾丽丝没有引起警觉。

第二天,尼古拉开始呕吐,而且体温猛升到摄氏39度。艾丽丝顿感事情不妙,便赶紧把尼古拉抱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小尼古拉得了脑膜炎。由于诊治及时,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脑膜炎是一种典型的大脑和脊髓膜炎症,它可以在几小时内迅速引发,且来势凶猛,如果诊治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小孩死亡。尤其是细菌性脑膜炎更是如此。脑膜炎的最初症状一般是嗜睡且伴有发烧。另外,随着病情的加重,其它的症状也会相应地表现出来,如全身出疹、急躁易怒、脖子变硬发直、呕吐、头痛、厌食等等。因此,一旦孩子相继出现了以上部分或全部症状,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急诊,否则就可能会酿成严重后果。

总而言之,作为家长,不管你的孩子是几个月的婴幼儿,还是一岁左右的学步儿,抑或是七、八岁的学龄儿童,你都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体质上的种种变化。一旦孩子身上出现了某种可疑的病理症状,家长就应引起警惕,并及时送孩子到医院检查就诊。

篇13

任何颅外感染所致的突发高热,均可引起小儿惊厥,故高热惊厥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其发病率约2%~8%。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惊厥可引起暂时性脑功能障碍,经常发作会造成小儿智力障碍。现将我院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做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治惊厥患儿56例。男35例,女21 例,年龄最大8 岁,最小6 个月,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3例,支气管肺炎12例,痢疾11 例,有复发记录15 例。发作时体温38~39 ℃10例,39~40 ℃42 例,40 ℃以上4 例。

2 护理体会

2.1 惊厥护理

惊厥发作时不可将患儿抱起,应立即将患儿平卧于床,即刻松开衣领,头偏向一侧卧位,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家长切忌搂抱、摇晃患儿。(1) 抽搐发作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上、下牙齿之间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对抽搐频繁者应设专人护理,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2)检查、治疗、护理操作时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敏捷,防止诱发惊厥。(3) 昏迷、大小便失禁的年长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皮肤,并涂滑石粉,及时更换衣裤,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皮肤感染及褥疮的发生,并注意更换,防止坠积性肺炎。

2.2 皮肤、口腔护理

保持衣、被、床单清洁、平整、柔软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 昏迷、大小便失禁的年长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皮肤,并涂滑石粉,及时更换衣裤,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皮肤感染及褥疮的发生,并注意更换,防止坠积性肺炎;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3~4 次,若有口腔溃疡者外涂碘甘油或喉风散。

2.3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在抢救治疗中,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浓度、滴数、时间、方法及副作用,防止出现不良反应[4]。

2.4 应用脱水剂的护理

持续而频繁的惊厥,往往并发脑水肿,应严格遵医嘱在指定时间内使用脱水剂,如20 %甘露醇,注意输液的速度: 一般在30min 内滴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即刻用2 %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禁忌热敷。

2.5 高热的护理

高热引起的惊厥,应立即使用退热剂和物理降温。预防脑水肿,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损害程度的进展,利于脑细胞恢复。其次为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在冰袋外包裹薄巾,防止局部冻伤。酒精擦浴:可用30 %-50 %酒精或35-40℃温水擦浴。禁止擦胸前区、腹部、后项,因这些部位对冷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面色、四肢冷热及出汗情况,以防虚脱发生。降温后30 min 测体温一次并及时记录。

3 结果

对56例小儿惊厥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基础护理,结果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

篇14

1儿科患者的药学服务特点

1.1儿童发育阶段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儿童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理、心理特点的年龄阶段,年龄不同其在身体和心理差异也有明显的差异,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组织器官及吸收代谢能力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且儿童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差异大。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发育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在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及药物的特殊反应,掌握用药指征,注意用药的剂型、剂量、药效和时间关系,正确指导患儿合理用药。

1.2缺少适宜儿童用药的品种、剂型儿童由于年龄,体重和体表面积的因素,医师应根据临床经验作适当增减。此外,适合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体制剂和颗粒剂品种较少,将成人药物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很难准确分割剂量,因而导致药物稳定性的改变;特别是片剂等固体剂型需要药师依据处方临时进行单剂量调配,临床应用中常将成人剂型、规格的药片平均分成2份、3份或更多份使用,不仅难以保证药量准确,还会破坏药物的剂型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效应,导致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及药品的浪费。此外,儿童药物使用通常依赖于父母/监护人或护理人员,因此药师就要从药品的剂量、规格和剂型上,配合医师协商使用,以达到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的目的〔1〕。

1.3儿童还更容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影响儿童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特点、药动学特点、儿科常用药物的使用等相关因素可能导致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药动学特点为:新生儿的血浆蛋白总量和白蛋白含量比婴幼儿少,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药物消除能力低。婴幼儿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药物敏感,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常用中枢抑制药可影响智力发育,对婴幼儿用药,必须考虑其生理特点。此外,儿童可能无法识别和传达药物不良反应的初始体征和症状。

2儿科门诊用药的药学服务内容与方法

2.1仔细审核处方药师重视并坚持合理行使药师处方的审方权。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特别要注意医院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后,医生处方订单的输入错误。对婴幼儿的年龄进行审核,防止出现混淆“岁”与“月”的情况,基于体重给药可请求医师注明体重;对用量、用法是否合适进行审核,识别处方上现有或潜在的用药错误,应特别注意推荐剂量是以每日总剂量还是单剂量提供,与及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是否合理;对各种药物之间是否具有相互作用进行审核,是否有重复用药现象;对药品是否为儿童禁用药物进行审核,对儿童是否有过敏史进行审核,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药师应具备良好的药物配伍相互作用知识,发现有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2.2为父母/监护人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及剂量药师在对处方进行认真的审核以后,对处方存在问题的地方应及时联系医师,必要时经医师修改后再调剂。为父母/监护人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及剂量,告知口服液体制剂测量杯的使用,必要时给予示范如何正确测量液体剂量;应整粒吞服的肠溶胶囊剂,不可将肠溶剂掰开服用;讲解各种药物的给药方法,例如滴眼剂、滴耳液、栓剂应如何使用;讲解有可能与其他食物产生反应的药物,例如,哪些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咖啡等同服;讲解药物的服用时间,讲解需空腹、饭前或饭后服用的药物,讲解抗感冒药/抗过敏等药物可能出现的异常身体反应。

2.3开展安全用药咨询工作父母/监护人对药物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为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可根据父母/监护人的年龄,教育文化水平而有所不同对父母/监护人长进行安全用药教育。告知父母/监护人观察不良反应的方法,哪些具体表现属于药物不良反应,讲解药物的正确贮存方法等。无论选择何种教育方式,药师应以专业知识传达以下信息:药品使用方法,如何贮存药物(包括禁忌的食物)以及患者特异性药物相互作用,潜在的副作用信息。父母/监护人知道儿童处方用药如果发生任何不良药物不良反应,他们可以及时联系医生或拨打药房咨询电话。此外,家庭用药是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父母/监护人有关家庭用药常识的咨询,药师可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宣传讲解药品常识和安全用药知识,详细讲解用药说明,解答患儿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患儿正确合理用药。

2.4儿科处方用药的ADR监测药师应加强对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积极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上报;目前儿科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常见药品中,由于说明书中针对儿童的注意事项、用药禁忌及ADR等信息不够完善,造成医师在临床用药中得不到有效指导。虽然大部分说明书中有关于儿童的用法、用量的说明,但也有一部分较为含糊,多以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等简单描述。儿童用药的说明书和有关数据资料缺乏充足的科学性,其直接后果便是造成儿童药品使用不当,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增加〔2〕。中药引起儿童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为中药成分复杂,稳定性差,且儿科使用中药的安全性研究较少,缺乏儿科使用中药的用药指南。故应加强对中药、中成药等传统药物在儿科用药中的ADR监测〔3〕。通过分析儿童ADR的发生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提高儿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增加适合儿童的药品供应、完善药品说明书、建立“儿童常用药物处方集”以及加大ADR监测力度等方面入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

3结语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儿童ADR发生率达12.9%,新生儿更是高达24.4%,而同期成人只有6.9%〔4〕。可见儿童用药安全形势相较成人更加严峻,减少ADR的发生、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十分迫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药品在保障儿童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有效;政府、药品生产企业和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杨琼花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林红.探讨儿科药学服务的特点及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0,3(4):115-116.

〔2〕陈玉莹,褚淑贞.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4,11(7):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