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工业经济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50

工业经济管理

篇1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企业经济管理的概念

企业经济管理是指对企业经营的范围进行管理,从而获取更高价值的一种方式。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独立的,同时,它也是一门糅合了多个程序的综合型管理。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理念的落后,因此,创新第一步是改变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单位的经管活动是说为确保单位的资源得以有序的使用,经由对单位的所有的经济活动开展合理的规划以及布局等,得知单位管控活动中面对的不利现象,并且积极的应对,确保单位的综合利润合理而开展的一项经管活动的总括。其是单位管控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单位的经济管控能力关系到单位在竞争中的所有的运作工作的品质,决定了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浪潮中能否具备强大的市场其竞争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2 当前经管工作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2.1 单位的经管体系需要合理的变革

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单位还是按照过去的那种管控体系来开展活动,经由增加资金来对单位的运作面积扩张,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提升单位的综合水平。不过此类管控体系中有许多的不利现象存在,非常的不先进,而且不适合目前的经管规定,假如单位只是单纯的扩张面积,不关注经管体系的话,此时单位的经管活动就非常的无序,进而会干扰到单位的进步,有时候还会导致非常恶劣的问题,进而关闭。所以,单位要切实的和当前的时代背景保持一致,使用集约的管控体系,使用合理的管控措施,提升单位的经管能力,进而才可以在竞争中获取发展。

2.2 单位的经管组织不先进

当今的经管组织非常的不先进,进而干扰到到单位的经管品质的提升,干扰到其利润的增加。第一,单位的管控体系还是按照过去的那种直线职能的模式,不过因为目前的经济体系不一样了,过去的组织构成很显然不能适合目前的发展背景了。第二,单位自身的多个管控体系或是机构互相的融汇,导致单位的各个机构的信息无法精准的传递,特别是经管机构获取的信息经常性的存在失误,干扰到单位的经管活动的开展。第三,单位的主管人员的管理领域很宽泛,不过具体的应对水平较差,或是对经管不是很了解,使得其监管体系无法有效地落实。

2.3 单位的人力资源的管控能力较低

工作者的安稳对于单位的运作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不过,目前许多的单位都不关注人力资源方面的管控活动,对工作者的培训程度较低,同时还没有综合的绩效测评体系,所以无法保证工作者不跳槽 ,工作人员经常变动。而新上岗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才能正常的工作,而且对员工的不断培训也要耗费企业大繁的资源,工作人员的频繁变换不但会浪费企业的资源.而且非常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作的进度、效率和质量。

2.4 内部控制管理缺位

企业经营者面对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因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在企业战略管理和危机管理上的意识相对缺乏,所以,经济管理全面化一直处于一种理想状态。在经济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全面经济管控受到约束这样的问题,财务管理无法控制整个局面,原因还是管理权的问题。随着品牌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和销量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接受了公司的加盟,以下就拿加盟公司的经济管理来分析,企业总部对每个加盟公司都会进行管理,而实施的管理是由总部的项目管理部来完成,因此,经济管控的权利分配就成了实施经济管理的头号问题,管控和监督缺一不可,这是保证企业物质财产不流失的基本方法。

3 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法

3.1 设置健全的企业组织机构

要想实现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必须首先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首先要尽量减少企业备组织机构的层次,拓宽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责职和任务,提高各组织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处理本职工作的水平。其次,为了增强企业适应外部突发性变化的能力,可以适当增设临时性的组织机构辅助处理解决问题,提高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同时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组织之间建立信息通讯网络,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能力和协作处理事情的效率,能够充分利用每个部门的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的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领导层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经济管理制度,严格的按照标准规范化流程实施制度,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制度宣传和培训,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惩罚制度,以确保经济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得到实施。

3.3 调整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要求企业必须能够依据市场凋整转变创新经营管理方式。首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领导层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掌握市场的发展动向和规律,要充分意识到经济管理对于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其次,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充分利用信息智能化手段,注重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刨新和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存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次,要摒弃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方式,采用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创新型市场营销管理手段,创建具备独特品牌特色的优质产品,取得顾客的支持和信赖,创建自己的品牌企业。

3.4 确保人力资源的管控有效

人是决定单位是不是可以在当前残酷的竞争中获取利润的重要内容。任何单位要想获取优秀的利润,必须得靠人。因此积极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管控活动,能够切实的提升单位的综合水平。第一,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中组织工作者开展技能训练工作,切实提升其综合能力,进而提升活动的效率。第二,单位还要设置优秀的考核体系。认真的监督工作者的活动品质,确保其能够合理的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而且,还应该设置合理的福利体系以及社保体系,确保工作者的人身安稳等,确保工作者能够全身心的参加到工作中。

3.5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的重要性

3.5.1 加强企业内部的调控,对企业经济管理实施全面监督,要保证策略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就必须制定内部控制管理战略。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部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依靠财务审计的企业无法掌控企业的经济,因此,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作出相应的改变,比如说设置预算管理机构、规划企业的生产范围、强化内控、设置奖励机制等措施,这些都能促进财务管理的开展,让财务管理局面趋向全面化。

3.5.2 强化监督管理体系。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体制中,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新经济形式下,强化内控,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程序,要实现战略型内部控制管理,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全局性的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部分,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不断完善。建立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控机制,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协调,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激励,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实现财务预算,加大财务管理的渗透力,拓宽财务管理的工作领域,促进全员和全方位财务管理局面的形成。

4 结束语

当今单位的经管能力对单位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意义。现在,我们国家的单位的经管活动中还存在很多要应对的不利现象,所以,单位要切实的提升管控能力,带动单位竞争水平的提升,带动单位朝着更加积极合理的方向发展迈进。

参考文献:

[1] 苏乃光.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J].科技风,2011,(01).

[2] 田衡.试论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J].科技咨询,2011,(26).

[3] 王萍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与应对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2,(05).

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经济管理经济效益

引言

导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低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外部环境,如建筑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长期存暗箱操作招投标,业主压价拖欠工程款等;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内部的原因,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只落实在企业名称的改变上,从某某工程处改为某某建筑有限公司,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处万处变公司。企业内部机制仍然为老一套,官僚作风严重、管理粗放,不重视人才。造成高成本低效益,浪费和流失吞噬了企业的大部分利润。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毛利低而成本高的倒置现状,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国内目前施工企业工程经济管理

目前过内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主要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其主要包括:

(一)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源头,是开源阶段。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是业主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也是业主和投标单位签定承包合同的依据。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然后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报价必然是工程投标的核心,是投标单位根据工程性质、范围、技术规范、工期要求、拟采用的施正方案、进度计划以及所需人、材、机预算价格,各种管理费及利润等计算出的企业投标价格。充分的理解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并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及做好现场调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应根据施工图纸和招标文件的要求,了解当地地方材料(不含甲供材)的价格、材料的来源等相关信息;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投标人才心中有数,做出的报价性价比才会高,才具有竞争力。

(二)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在工程中标后,主要成本项目是工程直接材料。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和目标责任成本分解工作,分解成本控制指标,高度重视主要成本项目。在工程施工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施工工程及各环节进行材料、人工、机械的控制,直至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全过程的控制。

(三)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1、技术措施。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造价编制与管理人员应指导项目部确定工程的目标责任成本,从而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技术措施来控制成本,技术措施主要是确定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合同承诺、工程所处环境、人材机的配备及市场发展趋势分别控制定出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及数量比较大的材料单价控制表,并制定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预算,在项目总成本上,造价编制与管理人员应负责各工种直接费的审核和汇总,项目财务部门可以采取定额包干的形式对各种费用核算,进行控制。

2、经济措施。进行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消耗分析和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基础的工作。要落实到项目经理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审批和支出,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标准成本。

(四)在工程结算阶段,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还与最后阶段工程结算编制的正确、完整与否息息相关,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项目经理部对班组进行考核,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奖罚。工程项目做得再好,如少算,漏算,一切的努力都将会付诸东流,所以最后的汇总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外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方法

(一)编制概预算(估算) 的依据

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一般没有全国统一的定额,虽然有公开发行的“成本参考指南”、“估算编制办法”等,但承包公司仅用作参考,真正编制投标报价时均采用公司内部定额,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二)从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专业人员

目前,专业建设管理方式逐步上升并形成一种趋势。在美国,传统的业主自行管理为主的方式已被淘汰,各种类型的总承包、“交钥匙”以及专业建设管理模式非常普遍。项目部及造价编制人员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应成立一个由公司直接领导并独立审计项目部的审计小组。审计小组通过内部常规稽核、项目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会计报表等手段,对项目部实施成本控制。

(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地位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逐项循序地进行落实,责任到人,按照制度和有关章程办理,努力抓出实效。掌握工程基本情况及了解该项工程的标书编制情况,在国外,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成本工程师或工料测量师有很重要的作用,他要参与设计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四)统一的成本编码系统

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报表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是国外工程管理的一大特点。这样记录的数据有根有据,不会出现盲目用经验进行控制成本带来的失误,而且这为全面成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五)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工程活动的成本与它的持续时间的关系:随着活动持续时间的延长或缩短,成本会相应的变化。近几年,国外开发出不少用于项目管理的软件,甚至专门用于成本控制及管理软件。实践证明,计算机的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在辅助工作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虽有不少公司也使用了计算机,并开发了一些软件,但没有发挥其巨大潜力。

三、施工企业经济管理

(一)施工企业成本组成

施工企业的成本一般来讲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为组织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性成本,也就是我们的管理成本部分;另一部分是为完成企业与业主所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所发生的全部耗费,即工程成本部分。从工程项目的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组织生产到全部工程完工,最后竣工结算乃至售后服务诸多环节,整个运行过程都将影响成本的变化,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程项目经济的全过程管理

项目经济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工程经济管理从工程招投标开始,至整个工程竣工结算为止,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工程经济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要内容,要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全寿命期。在项目立项设计阶段,要与业主、监理、设计部门提前沟通,提前介入,认真核算,确保不漏项,不缺项,也就是要做好项目的“一次经营”;其次接到项目后要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策划,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的预判。包括材料价格风险,国家外部经济环境风险,自然灾害的风险,国际工程还有汇率的风险等等。

(三)工程经济管理发展方向

工程经济管理工作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1、搭架构。一是完善体系,实现公司于与目部二者之间的协调运转。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贯彻法人管项目的理念,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实现工程经济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协调运转,工经工作要与技术管理、资源配置、综合考核相协调。三是要实现标准化管理与项目个体的协调运转,要强调标准,尊崇标准,敬畏标准。2、建机制。一是开源和节流并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开源是攻,包括经营承揽、营销创效、索赔创效;节流是守,主要是控制成本。要做到攻守结合、攻守平衡,不可偏废任何一方。二是建立三次经营有机结合的机制。三是完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确保上下贯通,落实各职能部门职责,实现齐抓共管。3、育人才。企业是三层管理运行模式,企业层面、项目层面和操作层面,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分别是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前强调专业人才,主要讲工程技术人才,这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做法。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范围。在企业中从事工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也是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提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熟悉的人做熟悉的事。

四、结束语

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发展的源泉,是评价企业工作优劣的最高标准。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短板,加强施工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必会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降低成本,扩大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维勇.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商界,2010;9

[2]叶文芳.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冶金财会,2010;10

篇3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路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工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1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4)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6)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

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设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改善运行管理等,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和省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通过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存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应从实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企业主体治理工程。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为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以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以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先进设备,以代替浪费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陈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三废”,生产有市场需求、质量好、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和各种可燃气体;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利用的产品。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应坚持谁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广开途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凡本企业有能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利用不完全的工业“三废”,应当提倡给其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或者进行联合经营利用。第三,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清洁生产的费用方案。

3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工业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路径五: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4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4.1制度支撑

4.1.1计划和布局制度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针对地质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可得实际,对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企业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4.1.2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

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的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可以选择物耗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选择特定的企业集团和开发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网络的示范。总结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环经济改造现有企业的思路和措施。

4.1.3市场准入制度

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凡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4.1.4信息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产品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提高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

4.2管理支撑

4.2.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4.2.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4.2.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3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4.4文化支撑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篇4

这种情况在施工企业存在的情况更是明显,结合我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未确定的收入。

2004年施工企业开始按照《建造合同》进行帐务处理,但是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各种因素,使施工企业并没有完全而彻底地执行,因此在审计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碍,我们现在说的未确定的收入,包括标外工程、委托、洽商、设计变更、变更设计、材料差价、材料量差等原因形成的待建设单位审批的工作量收入;以及未确认的机械租赁收入、拆、安装、运输机械的收入、焊接费用收入等。这些未确定的收入,能否结算回来,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的解释,招标文件中也没有明确的列示,往往成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收入概念,可是对于内审工作来说,恰恰对离任者的经济评价起到关键的作用。

如何确认这些收入,确认多少,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业务能力都是一个考验,当然还要掌握建设单位的确认标准和态度等。

首先要制定确认未确定收入的几个原则,这样就能够在审计实施阶段把握一条标准线和更加有的放矢:

(1)谨慎性原则,在审计实施阶段,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已施工但是建设单位尚未批准的未确定的收入,没有建设单位的认可证明材料,审计时该收入将不予采纳。但是在审计报告经批准尚未下发以前,被审计单位从建设单位取得了认可该部分收入的证明材料,可以调整确认该部分收入,修改审计报告。

(2)客观性原则,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为这些未确定的收入而发生的所有成本,无论如何列支,都必须在审计时确认为成本。因为这部分成本无论收入取得与否,均已发生,无法逆转。

(3)追认性原则,在审计实施阶段,未确定的事项影响了被审计单位的盈亏结论,一个施工项目的结算往往要跨几个年度,待被审计单位完成该项目的结算后,再行对当时审计时的未确定事项一一确认。在后续的审计重新认定时,对于审计实施阶段的一个在建项目的未确定事项,涉及到原未确定事项实现后的划分问题,做如下规定:能够按工程节点或工程项目划分清楚的,按工程项目进行确认收入和成本费用;不能够按工程节点或工程项目划分清楚的,按完工百分比(即审计时前任领导完成的甲方确认的工作量除以最后的结算量)来分劈这部分未确定收入的结算额。

其次,在审计实施阶段,对被审计单位有证明资料表明能取得未确定收入,必须进行初步估算该未确定收入的能够回收数额,并且深入考证证明材料的效用性和把握性。

例如,我们在对某电力工程项目经理部的任期审计时,该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大约进行了56%,但是审计实施时已经报电厂批准的工作量为合同价的35%.由于电厂要求提前合同工期2个月,项目经理部采取了加大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等措施。当时,项目经理部拿出了一份会议纪要,是建设单位召开的动员大会,投资方(大股东)的总经理的报告中提出,如施工方能提前合同工期一个月奖励500万元,二个月1000万元,依次类推。该项目部拿出这么一份会议纪要,按照审计时的工程进度,比原来的网络进度提前了1个月,因此他们要求确认奖励收入500万元。

当时,我们审计组认真研究了会议纪要的每个细节。在报告中,奖励的条件就是提前合同工期这么一个要件,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和合同,还有招标文件联系起来看,在合同中明确的表明了合同工期的截止日期,这份会议纪要只是起鼓动干劲的激励作用,没有法律效力。从公司法的角度看,即使总经理同意了会议纪要的内容,但是还必须有股东会通过后才有效力。因此,尽管当时施工进度提前了一个月,我们也没有确认收入500万元。

又例如,在审计一个项目部时,该项目部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价差和量差的预算资料已经装订整齐,尚未报送到建设单位。并且能够查阅到建设单位为调整材料差而发的文件,从会议纪要中必须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时间段的概念,一是调整材料的范围。必须掌握两个具体的必要条件:一是购买时的材料发票,一是标准的出库领用单。

审计组用这份会议纪要中限定的条件和要求,对该项目部报送建设单位的预算资料进行了检查,把不符合要求部分进行了剔除。通过审计的实施,被审计单位及时按审计要求进行了整改和完善,重新整理了一份预算资料,不仅挽回了经济损失,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当然,审计组对材料差的认定是按初始的资料进行了估算。

2、未确定的成本费用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另一个难点就是对未确定的成本费用问题如何去确认,同样会影响最后的经营评价结果。这里所说的未确定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未结算的分包工程款、已使用未办理出库入库手续的材料、未统计结算的机械台班、应摊未摊的其他直接费、应结未结的间接费用等。本来这些成本费用的支出很容易可以确认的,但是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资金状况较差、施工地点比较分散等原因造成了这些未确定成本费用的存在,而且由于单位的个体差异(领导决策、经营管理)使这种未确定的成本费用不仅数额大,而且拖延时间较长,给企业的盈亏状况造成了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在审计实施阶段,必须把这些费用从前任领导的任期内划定一个界限,分清责任,明确盈亏,因此如何确认这些未确定的成本费用也就成了关键所在。

2.1未确定的人工费,主要指分包工程尚未结算的部分。在审计实施阶段,对于分包结算尚未完成而预估的成本,必须有分包合同、预付款证明、工程部门的签证单,经审计人员进行估算后可对该成本予以采纳。

分包工程部分发生的人工费,一般占到总成本的25%,因此在审计时必须给以特别的关注。在施工过程中,对分包结算不及时,平时只是以预付款的方式给付工程款,所以在审计时就很难确定,前任领导在任期间发生的分包结算到底有多少,虽然可以通过分包合同看分包范围、工程签证单,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能完全确定分包结算的数额。我们采取的确认方式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依据分包合同确认完成的工作量,如果分包范围内的施工任务完成,那么该部分的分包成本就可以计取;二是根据完成合同工期的百分比计算。

例如,某施工队伍与被审计单位签定了一份劳务分包合同,工程价款2150000元,并且规定了明确的施工范围,合同工期10个月,截止到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已付施工队伍工程款850000元,已施工时间为6个月,受建设单位的设备到货影响及图纸滞后等原因,实物工作量只完成了45%.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如何确认施工分包成本,按照合同规定的分包范围排查,几乎所有的工序都没有按施工网络进度结尾,属于开口等的状态。尽管只完成了实物工作量的45%,但是实际的成本投入已经发生了,因此确认发生的成本时应该按合同价款的60%考虑。

三是根据预付款的数额确认分包成本。有些时候,工程中断时间很长没有复工,在审计时确认分包成本没有办法依据上述原则,只有按预付款的数额确认了。

2.2未确定的材料费,主要指施工过程中已投入使用,而尚未办理入库出库手续的材料。为了强化材料管理,督促各单位加强材料成本的会计核算,在审计实施阶段,对于预估的材料成本,必须有物资采购合同、办理了出库手续,并对该批材料进行了暂估入库。否则,审计人员将对该材料成本不予采纳。

2.3未确定的机械费,主要指施工过程中已发生,而尚未办理结算的机械费成本。在审计实施阶段,对于租用的机械预估成本时,必须有机械租用协议、台班费结算单、预付款证明等资料,经审计人员估算后可对该成本予以采纳。

2.4未确定的其他费用,主要指施工过程中已发生,除上述三项费用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包括临建费用、水电费用、二次搬运费等。对于这些费用的确认,有证明资料的按证明资料确认;没有证明资料的,按已经发生的该部分费用的月平均值计算预估费用。

篇5

摸到自己的设计好象摸到自己的小孩子一样,特别亲切。各位好,我今天早上听了一句话,觉得是对设计和创意非常好的诠释,他说无聊是创意的源泉。这个题目对设计来讲是一个比较新的看法。大家看这个图,是大三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做法,他是用手的触感来做模型方块。今天我讲四个内容,第一,什么是手感,第二手感经济的发生,第三,手感经济美学的趋势,第四,华硕的经验。

第一,什么叫手感,手感我们甚为是超越大量生产品的独特温暖质感。这上面有一些从传统的物品来的,有一些从传统的纺织品。从欧美和亚洲已经兴起手工制造品,你在网上搜索会查到有很多的手工香皂、手工纸等等。

第二,为什么会有手感经济的发生。我们相对以前的经济方式是零情感经济,最主要是来自生产力,也来自DFM,就是设计为制造的理念,然后是精品产品开始大量的接受。

1、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在一般的半导体业界,大家都非常了解摩尔定律,但是在机械加工领域里面也有一个摩尔定律,但是周期比较长,在五年。每五年机械加工能力增加一倍。以前我们加工一个台式机的机箱底座需要5分钟。现在我们到苏州工厂发现生产一个底座只需要2秒钟,这是非常惊人的。第二,刺激型营销,改变了产品生命周期。大家看到左边这个形状是从导入期、成长期到成熟期到衰退期。大家比较注意消费性产品,大家发现手提电话在一个区间里面把量做到最大,但是一瞬间就改变另外一个机种,茶叶罐型已经影响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前是山形直线,现在是直接爬升的直线。

2、共同零件/制造平台。全世界70%的笔记本电脑,基本上由5家生产出来的,全世界手提电脑是用这五家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不管用什么牌子,都是这五个制造商。造成价值链分工,导致所有的材料、东西越来越窄化。成本的考虑,我们会变成使用模块化的零件。近几年兼容机处于市场一部分,是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模块化的,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所有零件的独特性就会受限。

3、DFM,设计理念应该从“设计为制造服务”(DFM:DesignForManufacture)倒过来变成“制造为设计服务”(MFD:Man-ufactureForDesign)。。为了制造设计,会有非常非常多的限制,你设计的瓶颈就是你的制造瓶颈。在场可能有很多的设计师,你们有时候觉得是很非常好的创意,但是送到工程师那里,他会说这个无法开模。我们也会思考,开模真的是量产的唯一方式吗?我们开始反思这样的冲突。

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这是iPLAS(音),大家对它的印象是后面镜面加工的不锈钢,开始第一批用日本传统的打光技术做后面镜面的不锈钢。以大部分公司来看,它到底是不是量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多少已经卖了成千成万个。

4、精品产品接受度的提升。这几个要素大家都看到,新富阶层兴起,有别于传统,工艺量产化产品。消费者会想我要买跟大家一样的产品,还是买我自己需要的独特性的产品。

这是在上海的一个展览,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精品消费国,更让大家惊讶的是,它的成长非常快,它以20%的速度在成长。

在这样四个环境之下,我们开始考虑到,到底我如何平衡工艺跟量产,等一下我会找几个例子,让大家看一下。手感经济美学的趋势是整合手工和量产,不是单纯的手工或者量产。量产设备提供劳工,一个生产设计中和工艺突破量产,工艺技术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前段时间我看家具展览会,你会发现一些家具不会变形,而我们身边的家庭里面钢管都会变形,这是超过几百年的加工工艺,现在用于设计。在这样的趋势下面,我想给大家做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图)这个产品实际上索尼的一个系列,是属于量身定做、半手工制作的产品,首先把你的头的尺寸量出来,然后找着你头的尺寸去做。如果你现在要买这个产品,索尼会跟你说这个网站已经关闭。这是意大利一个家具博览会中的两个产品,左边是1978年做的,用的材料同样跟你们路上买的差不多一样,但是它加了一样东西,就是手工精制抛光的技术。当然,你可能会在路上买上百个,你发现拿到这个东西,它的质感跟以前的材料有着非常大的落差。

第四,我们来分享一下华硕的经验。这是我们以往在做设计时候的方法。当时的主角就是产品设计师的灵魂,他掌握机器设备。我们做DFA活动里面,掌握材料,掌握机器做出产品,但是在手感经济里面,设计师无法做整个流程的主导师,我们需要工艺师。在手感经济里面,我们不但要掌握材料,要掌握设备,还要掌握工艺。大家都有皮包,但是并不了解传统设计师的设计,我们强迫设计师跟皮件艺匠交流,如何变形,如何制作,这上面都是我们的设计师,我们用一年时间了解皮件包括染色等各个方面。我们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开始累积足够的对材料的支持,所以我们下了一个设计语言给笔记本电脑,就是皮革和金属为介质,来展现笔记本电脑的质感。

S6是贵金属衍生出来的产品,每一个产品件都是贵金属件组合出来的,每一个部件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做出来。大家看到这个皮革没有怎么样,但是也会想皮革如何跟我的笔记本金属外表结合。我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做了一种特殊的胶,开发了一个很特殊的胶,而且开发了一种很特殊的加工方式。只要大家把身上的皮包拿出来看,为了笔记本我要做到0.2—0.5之间,同样很薄。我们在这个手感经济里面做了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设计方法。

当时我跟设计师说给我两张图,这是两个砚台。告诉大家什么是手感经济。对于不知道手感经济的人认为就是两块石头,如果你了解的话,这就不是墨而是用来研墨的东西。

现场观众京工业促进中心的,我想问张总两个问题,第一,您如何看待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第二,设计创新对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有哪些作用?

篇6

1 概述 

1.1 “刚”性管理内容 

“刚”性管理内容表示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时,结合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及运行需求,完善了管理规定,并结合企业相关规定开展管理,保证了企业的稳定运行。“钢”性管理要求在企业中运行时,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1.2 “柔”性管理内容 

“柔”性管理内容表示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时,以尊重员工为出发点,制定了相关措施,并重视员工的想法与感受,实现了企业人性化管理,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与荣誉感,并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1.3 “刚柔”并进管理应用准则 

应用“刚柔”并进时,要求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实效性。实效性是“刚柔”并进管理方式的基础,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及实际情况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刚柔”并进管理模式的开展,帮助企业解决各项问题。因此企业必须从“实效性”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员工能力素质、管理规定等情况,并维持企业的稳定运行。第二,并进性。并进性是“刚柔”并进管理在企业应用的典型原则,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并能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部门可实现刚性与柔性管理的同步发展,并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 刚柔并进在化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2.1 刚性管理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基础 

刚性管理通常应用在成立之初的企业,要求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刚性的管理标准,并及时解决企业早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企业逐渐步入正常经营状态。早期管理对企业管理风格、企业形象等具有很大作用。例如某化工企业在发展初期开展了刚性管理,企业将经济管理作为重点,并打造了一个专业的团队,营造了良好的管理秩序,并促进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企业管理人员首先构建了管理框架,并构建了三个管理体制,主要由生产管理、职能管理及生产保障管理组成,可结合企业情况分配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实现了企业各项资源的均衡分配。 

2.2 “柔”性管理在化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柔”性管理应用到化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表示,企业在发展时,必须跟随时代潮流,加强人文精神保护,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稳定发展。为了在当前市场化环境下,要求企业必须尊重并追求人文精神,在充分了解员工合法诉求的基础上制定管理模式,并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加深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联系,维持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企业发展时,必须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特色文化,并加强人文情怀及企业特色的保护,利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的稳定发展。 

2.3 “刚柔”并进提高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为了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须将刚性与柔性管理结合应用到企业经济管理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管理特点上分析,刚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重视效率的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种效力管理,刚性管理要求企业员工根据企业规章制度办事,强调办事流程与方式;柔性管理要求尊重并了解员工的工作需求,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并充分挖掘员工发展的潜能。结合企业经济管理特点,这两种管理模式可并存发展,无论是员工管理还是财务管理,都可以应用这两种模式操作,帮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刚性管理给企业管理人员制定了管理框架与手段,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柔性管理有效弥补了此种框架管理体系的缺陷,并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维持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3 实现企业“刚柔”并进管理的措施 

3.1 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制定刚性管理策略 

“刚性管理”是企业运行及发展的基础,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并合理应用刚性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水平。实际操作中要求企业制定刚性管理策略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遵循企业实际发展。化工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时,要求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策略,而不是生搬硬套其他管理方式,要求结合企业经济实力、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制定合理的策略。第二,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策略。刚性管理策略并不是固守成规的,而且结合企业及市场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要求从制度、规范及条例等更新。第三,认真借鉴优秀企业的刚性管理经验。企业要认真吸取并借鉴同类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并将其针对性应用本企业中。 

3.2 重视人文关怀与激励,实现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及激励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企业柔性管理效率,要求企业必须关注人文关怀,并构建激励机制,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认真关爱、帮助并理解员工,积极了解员工的需求。企业发展中要求重视员工利益,并给予员工发表言论的机会,保护员工的利益。实际工作中如果员工出现困难,必须给予员工帮助,并关注员工在生活及工作中的发展。其次,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机制主要由福利激励、奖金激励、物质激励、文体娱乐激烈等企业文化激励等组成,发挥员工的潜能,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最后,受生活压力影响,很多员工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必须要给予员工鼓励,并帮助员工疏导不良情绪,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风貌。 

3.3 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刚柔”并进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刚柔”并进已经成为当前化工企业开展管理的主要目标,实际操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企业制定制度时,既要显现刚性元素,并要呈现出柔性因素,进而实现刚柔一体化发展。例如,制定奖惩管理制度及激励制度时,既要体现制度自身具有的规范性,又要体现柔性激烈作用。第二,营造和谐友好、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 

4 结语 

目前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较大,要求企业必须做好经济管理,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刚柔”并进充分吸收了刚性与柔性管理的优势,并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目前较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对经济管理中“刚柔”并进的管理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此种管理的手段,促进了员工与企业的同步发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毅.企业经济管理中采取刚柔并进策略的作用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36):169-170. 

[2] 刘娟.企业经济管理中“刚柔”并进的管理作用研究[J].长江丛刊,2016(26):146. 

[3] 申庆文.探讨企业经济管理中“刚柔”并进的管理作用[J].经贸实践,2016(3):11-12. 

篇7

1.会计报表信息不准确。

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现象。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的角度来看,由于会计报表信息内容缺乏准确性,使得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在计算过程中没有正确的信息依据,根据相关计算方法得到的增加值数据自然与实际经营不相符,无法正确反映市场经济状况,这样一来便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干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企业积压货品现象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企业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许多企业开始从提高供货能力下手,大量积压货品,保证自己不断货。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够保证及时地向买主提供货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是,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来看,企业库存量过大就会使得工业中间值增加,在工业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与工业中间值成反比,所以企业工业增加值就会减少,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

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之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指相对于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引进、技术模仿而言,一种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过程、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种能力。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无法运用自己独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创新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会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盲目追随大流发展,没有自己的专利与技术,也就只能赚取生产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价值。这样以来,虽然工业中间值降低了,但是相对应的工业总产值也会大大降低,工业增加值自然而然会变低,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角度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的建议

1.提高会计报表信息内容的准确性。

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已经在经济增长值指标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由于经济增长值指标数据直接来源于会计报表,所以,会计报表内容会影响经济增长值的准确、可靠性。针对目前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的问题,要想真正提高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就要从报表内容入手,做好会计报表制作过程中的监督和审计工作,保证信息数据来源的准确性,进而使经济和工业增加值更加贴近实际,使企业明白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清理企业库存积压。

企业库存量过多会使得工业中间值增加,工业中间值越高,工业增加值反而越低。所以,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的角度来看,要想提高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应该清理库存积压,加大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增加自有资金,加强对资金的制度化、规范化使用,以此提高工业总产值,适当降低工业中间投入,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增加经济和工业增加值。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由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可知,工业增加值就等于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由此可见,企业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就能够提高工业增加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培养高素质人才入手,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训,注重重大科技项目培养和凝聚人才,同时加大引进优秀人才,使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样一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经济和工业增加值才能得以提升。

三、结语

篇8

一、把握重点,倾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第一,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大力提升工业经济规模竞争力

2009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努力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产业集中度更高、产业链条更长、市场份额更大,围绕淀粉化工、铝后加工、农畜产品加工、非资源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和发展具有科尔沁区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一是进一步延伸淀粉深加工产业。要重点抓好梅花生物科技现有生产项目的满产达效,味精、谷氨酸、复合肥等产品产量突破60万吨;强力推进40万吨氨基酸和120万吨复合肥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实现部分投产。确保万顺达淀粉、顺通生物科技满负荷生产。力促中科天元醋酸项目上半年投产运营,全年生产醋酸10万吨、总溶剂1.2万吨。切实抓好通德公司6万吨淀粉、6万吨淀粉糖项目的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前投产。积极引进氨基酸、化工醇等淀粉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2009年,淀粉深加工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实现税金4.3亿元。

二是进一步拓展铝制品深加工产业。要确保胶建铝业10万吨铝后加工、银河铝业10万吨铝合金锭深加工、通亚铝业5万吨铝型材、力源线缆5万吨铝杆和3万吨钢芯铝铰线等项目全面投产。力促黑龙江同禹傲思铝业15万吨铝板带箔等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力争年内形成部分产能。积极发展以铝板带箔为原料的模铸件、包装箔、铝合金轮毂等加工制造项目,加速铝加工产业向精深方向发展。2009年,铝制品深加工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40亿元,实现税金5,000万元。

三是进一步壮大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要确保金锣食品屠宰生猪150万口以上、火腿肠及清真肠产量达到15万吨。力促燕京啤酒2月份全面投产,全年生产啤酒8万吨。扶持塞外菌业扩大基地规模,年加工食用菌1万吨。全力推进蒙古王酒业迁址扩建、清谷新禾葵花蛋白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产。积极引进肉牛、肉羊、蔬菜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2009年,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70亿元,实现税金1亿元。

四是进一步扩充非资源产业。要确保华洋铜业11万吨电工铜杆、10万吨阳极板和5万吨线缆达产达效,加快推进25万吨电解铜板项目的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年加工铜制品65万吨的生产能力。力促霍煤碳素、国东锅炉满产达效,确保胶建长荣300万套子午线轮胎项目年底前投产。积极引进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组装、变压器生产、柴油发动机、农机具制造等项目,拓展非资源产业空间。2009年,非资源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20亿元,实现税金2亿元。

五是进一步培育煤化工和硅砂加工产业。要依托全市丰富的煤炭资源,积极发展以合成氨、尿素为重点的煤化工产业。规范硅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硅砂加工项目,逐步构筑多元化产业格局。

第二,加快推进园区高标准建设,大力提升工业经济内在竞争力

要按照高起点、大规模、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和“一园多基地”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和“五小工业基地”规划建设工作。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特区”,不断增强园区的发展活力,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进一步加强项目平台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整体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一是根据需要继续完善东区基础设施,保证园区内企业和项目的正常生产建设,满足主导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依据供热、电解铝供需状况发生的新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新要求,力促铝、电扩能改造。二是南区实施“北移东扩”战略,建成面积要达到12平方公里。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完成南区整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完成迎宾大街、禹鑫大街等街路的建设,修建红河大街和铝业大街两座公铁立交桥,同时完成排污、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确保5万吨污水处理厂工程、木里图车站站场改造及10公里铁路专用线工程如期投入使用;完成地上供水工程,并建设日处理2万吨净水厂一座。加快推进4平方公里生活区开发建设,确保2009年完成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主动承接沈阳、长春等地制造业产业转移,在南区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科尔沁装备制造工业园,力争年内在农机制造、电器设备及器材等行业引进3-5户企业。同时加快商贸物流市场、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尽快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多元发展的独立经济体。三是完成园区整体环境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水平。积极向上申报,争取进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行列。启动实施莫力庙苏木食品及轻工业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力争在年内开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第三极。逐步规划建设大林镇有机食品加工、育新镇有机蔬菜加工、余粮堡和钱家店镇肉牛加工产业基地,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主体,“五小工业基地”为辅助的工业经济多极增长格局。2009年,园区入驻企业要达到65户,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实现总产值300亿元、税金6亿元。

第三,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提升工业经济基础竞争力

中小工业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的主体,也是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积极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全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政策,在人才培训、营销网络、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支持,特别要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主动融入和参与东北经济振兴,使中小企业在联合协作中发展壮大,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提升总量、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全区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配套。要落实好自治区启动实施的"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全力做好我区中小企业专项贴息资金的争取工作,重点支持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贷款贴息和补助,推进中小企业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同时,要积极培育更多的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力争纳入正在实施的自治区中小企业"千户百亿"工程。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工作,使中小企业在政策、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和扶持。要按照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自治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申报和争取各种专项基金的支持。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抓好中小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受训人员的覆盖面,努力为中小企业搭建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

第四,加快推进管理技术创新,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多途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项目研发。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能升级,研发高新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着力引导清谷新禾、飓力恒实业、大林型砂、铁人实业、锦秀木业、东北六药等传统优势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知名度,打造全国驰名商标。二是不断开发企业人才队伍。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实施力度。要积极培养,继续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外出参加学习,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区属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要真心实意地引进各类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区里将积极开展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评选表彰活动。三是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信息化。每个企业都必须找准自己的发展瓶颈,是成本问题、质量问题还是新产品开发问题,要找到影响全局的问题有的放失,采取不同模式推进信息化。大规模生产复杂产品的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梅花味精集团以及广东溢达纺织公司推进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小规模生产简单产品的企业,管理问题显得比较突出,要通过实施信息化,完善自身管理制度,逐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五,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当前我区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是不可避免得,但我们绝不能因为追求发展而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必须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业和城镇环境保护的关键任务,坚决执行国家和自治区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把我区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在科学、持续、健康的环境之上。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大对现有污染源的整治力度。一是要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能耗和污染问题。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装备制造等低耗能产业、低排放产业,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内部结构,努力稀释能耗指标。二是切实提高高耗能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新上项目要达到该行业能耗国内先进水平。三是要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梅花生物科技、万顺达淀粉、飓力恒实业等企业的先进经验,采取资金扶持、项目引导、目标责任管理等措施,加快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梅花生物科技要在年内通过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评审。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工艺设备,强力推行清洁生产、节水节能、降污减排项目的实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其它资源集约利用率,做到增产与降耗并重,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金磊化工要实现达标排放,否则不得启动生产;九星水泥今年如不能实施技术改造,区政府将对企业实施整体关闭。对现有生产企业凡发现不能达标排放的,均实行停产整治,对新投产项目,凡配套环保设施不达标的,一律不得正式投产。同时今年区财政将安排200万元技改资金,重点投向现有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以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为目标,逐步形成企业内部生产环节小循环、产业内部协作配套中循环、关联产业相互支撑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实现工业经济“好”字优先的发展目标。今年下半年,我区将召开全区节能减排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各企业要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相互学习。

第六,加快推进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提升工业经济环境竞争力

在建项目是工业经济的明天,现有企业是工业经济的支撑。我区工业要保持总量持续倍增的发展势头,就要强化指导服务,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两个关键环节。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行政管理机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上来;切实帮助项目单位和企业解决好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今年甚至更长时间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务必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把好产业政策关。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摸清吃透国家鼓励、支持和限制的政策边缘及其总体走向,为企业入驻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协调解决企业或项目单位在办理准入、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关于立项、环保、土地、生产许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梅花生物氨基酸、胶建子午线轮胎以及铜铝深加工等项目的立项审批以及中科天元和顺通生物酒精项目的生产许可证办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抓住通辽市被列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契机,科学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精心谋划后发优势。二是把好土地使用关。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土地政策申报项目用地,并充分考虑土地的容积率、收益率等多种因素。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投资密度比较低,今后要着力提高,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督促项目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目标进行建设,对只“圈”不建或建设缓慢的项目,要进行清理或专项推进,对力源线缆项目要限期竣工投产,对木糖醇项目的建设要重新予以确认,对包括顺通生物在内的有预留地的企业或项目,要确保按照已有协议开工建设,否则对闲置土地该收回的将依法收回;要根据工业发展的需求,及时做好工业用地的储备工作,解决工业发展用地不足的问题。三是把好环境保护关。

要切实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坚持环境评价一票否决,把追求环境效益摆上重要位置;要更加注重规范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行为,加快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更新节能环保设施,杜绝不达标排放的现象发生;要注重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增强产业关联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四是把好资金融通关。要多渠道争取国家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在发展中小企业、奖励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资金,逐步解决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要当好“红娘”,主动协调沟通银企双方资金供求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连心桥”;要积极探索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等投融资机构,丰富通辽的金融市场;要高度关注债券业发展态势,积极借助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为企业和政府融资引资。五是把好销售市场关。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换代,开拓区内外市场。工商、税务、商务、质量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市场秩序整顿,加大打击和保护力度,创造更优良的市场环境,确保本地企业信誉和产品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确保燕京啤酒、蒙古王酒业、清谷新禾等知名企业的产品稳定进入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六是把好安全生产关。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紧制定完善各企业、各主要环节的安全生产和应急预案。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推向深入,推向重点企业和项目现场,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当前要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工程安全防范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问题。

二、认清形势,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深刻认识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意义。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更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自治区东部率先崛起的攻坚之年,做好工业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培植财源、壮大经济规模的有效途径。实践已经证明,工业经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迅速壮大地区经济总量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培育更多更强的工业企业,才能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靠工业化来带动,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工业化的有效组成部分。今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6200元,比上年增加700元。这样的目标,仅靠农业本身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带动。要大力发展一大批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使农户与大市场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农民大幅增收。

三是带动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同时,还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快由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推动城镇化进程。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工业、重视工业,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以积极负责的工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扎实深入的作风去发现问题、迎接挑战、解决矛盾、突破难关,不断开创工业经济工作新局面,确保我区工业经济再次增倍翻番。

第二,充分把握发展工业经济的有利因素。一是从总体来看。今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较好,有利因素依然较多,我国宏观调控成效显著,防止了经济大起大落,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十七大胜利召开,对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新一轮经济改革必将为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我区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二是从项目建设情况来看。20*年以及近期即将竣工投产的13个重点项目今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30亿元,为我区全年工业经济指标的如期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是从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来看。今年可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户,总数将达到90户。以上种种因素表明,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依然十分充足。特别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将有力推动我区项目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因此,区委、区政府科学制定了区属全部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和税金分别达到340亿元、130亿元和7亿元,三项指标再次实现翻番的目标,这是一个自加压力、乘势而上的目标,是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的目标。

第三,冷静应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严峻形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调整,经济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加大,诱发市场波动的因素增加。我区经济在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深层次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和市场形势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要对今年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充分的估计,切实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尤其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国家货币调控政策趋紧。中央提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双高”行业扩张,经济政策环境进一步趋紧。资金紧张的矛盾会更加突出,20*年以来国家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利率,资金规模减少。今年国家将进一步从严控制信贷规模,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会进一步显现。目前我区中小企业缺少流动资金的现象十分严重,中科天元、通亚铝业、福阳再生、飓力恒实业、锦秀木业等企业的流动资金缺口达10亿元,严重制约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直接影响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资金筹措,从而影响项目的开工时间和进度。

二是能源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当前全社会通胀预期增强,能源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并呈继续上涨趋势。年初,国际原油已突破100美元每桶。煤炭已较20*年初每吨上涨80元左右。由于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造成部分企业利润减少和亏损增加。由于成本推动,今年水、电、运、油、气等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加大,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三是国家产业准入政策的调整。我区以玉米加工为主的淀粉深加工业一定程度上属于资源消耗产业,以电解铝为原料的铝后加工业一定程度上属于高耗能产业,随着国家加紧优化产业结构,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的限制,将对我区淀粉深加工产业和铝后加工产业的项目建设以及这些产业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造成较大的冲击。

四是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家为了抑制过快增长的粮食出口,控制国内粮价继续上涨,决定从20*年12月20日起取消玉米、小麦、大豆等84种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此前,我国对玉米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实行13%的出口退税率。此次政策的调整将大大增加粮食产品的出口成本,尤其对我区淀粉制品的出口影响较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的淀粉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我区工业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会很多,我们必须用超常规的思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确保完成工业经济的各项任务。

第一,要改进经济运行调度的方式和内容。在抓好工业经济运行指标调度的同时,要进一步改进调度方式,深入基层,贴近实际,从源头上研究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探讨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总结经济运行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经济运行的顺畅。特别是各镇苏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工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工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密切关注工业发展动态,引导好、服务好工业发展。要把产业培育、技术创新、重点企业作为调度组织经济运行中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我区工业投入较大的实际,要把如何使我区工业投入和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发挥出最大效益作为当前经济运行调度的中心工作。今后,区里将进一步加大督导调度力度,对因工作不力,完不成计划进度,贻误发展机遇的全区通报批评,并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当前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历史的最佳期,好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步伐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增长势头与执行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关系,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的实现。根据新形势,经区委、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逐步加大工业经济在镇苏木、街道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并将规模企业数量、产品销售收入、利税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在工业项目上要有较大的加分因素,进而激励全区上下比、学、赶、超,大上工业、大干工业的热情。刚才,我代表区政府与各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和重点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考核是一种手段,也代表了一种导向。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这次考核指标调整的目的和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抓紧指标分解,明确专人负责,务必完成区里下达的任务指标。对完成任务较好的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和重点企业,区委、区政府在对其进行表彰的同时,还将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且处于后三名的,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批评。

篇9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仅为115万人,到2013年大学毕业生已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结合高校和地方实际,针对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展开研究,对提高该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经济管理;毕业生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优势。(1)社会需求宽泛,就业面广。从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设置的专业及专业方向看,经济学类的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其下设的国际商务方向、国际物流方向,管理类的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专业,这些专业涉及二、三产业的很多专业领域,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是相当大的。(2)国家总体经济环境良好。从根本上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还得依靠良好的经济环境。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的GDP保持较高的增速,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劣势。(1)实践环节锻炼经验缺乏。理工科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由于专业特点,较短时间内就能上手工作并发挥作用。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实践经验也需要不断的积累,管理经验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的。目前很多企业缺乏自主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意识,不愿意招聘后花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培训,只愿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2)经管类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全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中就有四个专业属于经管类,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全国有一半以上的高校都开设这些专业。经管类专业属于社会需求比较宽泛的专业,就业面较大加之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学校都会根据市场需要开设多个热门的经管类专业。虽然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巨大,但就业市场不可能充分消化这些专业的所有毕业生,毕业生滞销的情况在所难免。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就业指导工作全方位和个性化相结合。我们应当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招生、教学与就业相衔接。新生入学前,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入学前咨询服务,为其提供包括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专业内容设置、专业就业前景分析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咨询服务。入学后还可以允许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对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问,有利于今后顺利就业。通过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和地理位置,结合所开设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状况,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行业范围,对毕业生进行市场定位,确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市场。如我校依据浙江地区民营中小企业高度发展的经济结构特征,以及现阶段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家族财富传承与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于2013年1月创建了国泰安创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突显自身特色。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及教学模式,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等方式,还要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体验实训等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可以通过模拟式教学,将求职过程中的某些过程进行模拟,老师通过点评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判断能力;也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引导、教育学生。作为高校应该积极与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建立友好的联系,争取让重点地区、重点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暑期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如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在大一暑假安排有专业认知实习、大二暑假安排有专业调查、大三暑假安排有暑期专业实习,为本专业学生更好的了解市场,了解专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就业技能培训与综合能力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教授学生简历制作、笔试应对策略、面试礼仪与面试技巧等技能。同时也要开展互补性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旨在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例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强化其法律、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因为这些知识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会涉及到。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训。

(四)就业指导与市场调研相结合。就业指导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加强市场调研是保证就业指导正确方向的手段。只有加强市场调研,才能了解经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及专业发展状况。通过了解已就业学生的情况、掌握专业培养中的不足,可以最终改进学校的教学,还可以给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提供建议。例如宁波大红鹰学院近几年开始都会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针对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展开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针对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更好的开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

(五)健全就业指导机制,四方各司其职。人才的培养不能单单依靠高校。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各尽其能。四方应为大学生提供全面、高效并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积极推动大学生充分顺利的就业。

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都会影响其对职业的看法。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实际状况和社会需求,培养其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使其更加切合实际,实现由“精英化”就业向“大众化”就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周焱.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0(04).

篇10

20*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要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要求,突出“结构调整,招商引资,技改投入,科技创新”四大重点,推进工业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突出抓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推进结构调整。全镇要积极扩大不锈钢标准件、五金机械等制造业。大力提升传统纺织印染、服装绣花业。鼓励培育引进三元电

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做强建筑桥梁业,实施打造“建筑之乡”工程。扩大先进制造业的比重,逐渐压缩传统纺织等行业的份额,力争使非纺类经济比重提高到50%以上,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

,使全镇的工业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突出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的“一号工程”来抓,增强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推进资源整合与企业集聚相结合,实现以外引外

,民外合作、民民合作齐头并进,合作共赢。在企业现有的土地厂房基础上吸纳新的投资资金,提高土地投资密度。实行资源节约与盘活存量相结合,积极利用企业现有闲置土地厂房进行招商,盘活存

量资产。用足用活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新建标准厂房,拓展招商空间,争取新建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完成合同外资800万美元,到位400万美元,合同内资1亿元,到位1.5亿元。

——突出抓技改投入。坚持以产业目录为导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项目带动为载体,实现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以集中孵化为突破,做到抓大扶小两不误。通过向省市争取重点项目、向内

盘活存量、鼓励零地技改和新建标准厂房等途径,继续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完成工业性投入5亿元,努力促进产业产品升级。

——突出抓科技创新。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积极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努力走出“从制造到创造”的路子。在积极鼓励企业申报省市区三级科技创新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当年创省技术中心1家(三元技术中心),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三元电子),省名牌产品1只(蓝天鹤舞

),省级新产品称号1个(Mesh导电网格布),实现企业专利多项。以三元控股集团、佳妮纺织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典型,引导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逐步推进循环经济。

(二)提升产业层次,巩固基础农业。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强化高标准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实施最后一期3000亩标准农田改造,加强对已建成的标准农田的管护。继续加大对“一标

准一改造”的投入力度,建设标准河道,改造农村危桥,完成河岸绿化8000米,河道疏浚8万方,砌石护岸3000米以上。注重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相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打实农业生产的基础。继

续加强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加强村级财务、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管,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进一步做精特色产业。蔬菜、花卉、畜牧、水产作为我镇农业的四大特色产业,是我们实施产业提升的重中之重。按照绿色、安全、无公害要求和市场需求,继续调优结构,提升发展层次,使

效益农业的比重提高到80%。以优质、高效为目标,调整优化内部种植结构,扩大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蔬菜、花卉产业升级。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切实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

设,努力推进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改善畜产品质量。在保持现有水产养殖规模的同时,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养殖模式,努力规避养殖风险。

——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抓住土地流转的契机,加大流转力度,扩大规模经营,优化产业结构。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工作理念,着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真正实现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按照扶大扶强、争创行业龙头的要求,建立一批像八字桥酱菜厂、*东湾养殖公司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鼓励和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通过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绿色证书等

各类农民培训,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自我服务、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能力。

——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继续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引进一批涉及研发、生产、加工、流通的农产品开发项目,逐步把我镇传统型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改造成为竞争优势型产业

和品牌型产品。积极引导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到镇外、区外建立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实现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鼓励八字桥酱菜厂与*“景阳观”合作,共同开发老字号酱菜,

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让更多的农产品进超市、出国门,提高我镇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构建发展平台,做大三产规模

——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是龙头,是前提。“十一五”时期是*集镇加快拓展建设的时期,我们正处在两大平台(*、临江)、两大副城(义蓬、瓜沥)的支点上,两大通道(九桥、十桥)擦

肩而过。以现有的城镇总体规划为基础,细化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的阶段性建设项目;紧紧抓住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契机,及时调整土地现状的利用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工业发展布

局规划;根据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新编其控制性详规;按照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完善农民的建房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引导三产服务业有序、健康发展。

——强化政策引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联动开发”的思路,继续强化“经营城镇”的理念,积极开展城镇招商。鼓励社会多元投入,建立城镇建设中投入产出利益共享机制,拓展发展平

台,加快开发步伐。继续加大财政对城镇的建设投入,使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城镇的开发和建设。

——抓准发展亮点。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继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红十五线二期和镇中路北伸工程,加快镇南路建设,争取年内主体全部完工,争取一批联村联

网道路的建设。配合3.5万伏电力线路的改造,继续推进城镇供水、供热、排污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在文化路、镇中路两边搞好50亩以上土地的收储,积极鼓励发展房产、商贸、金融

、物流等项目。加快已收储的加油站和已农转用近20亩土地的商贸房产“招拍挂”工作。扩建现有农贸市场,推动放心商店向农村延伸,挖掘三产服务业市场的潜能。

——注重规范管理。以建设新农村为载体,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落实“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方针,以洁、净、美为要求,有序推进创建工作。按照规划控制,政策引导,监督检查,处罚并重的

原则,加强农民建房管理。以争创浙江省卫生镇为契机,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突破改厕工作,添置环卫设备,扩大垃圾收集范围,完善垃圾收集、清理等有偿机制,加强城镇范围内的污水处理,

扩建环卫所,进一步加强城管、环卫两支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四)坚持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

——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巩固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全覆盖成果,做好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扩面工作。加强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化

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重点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和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完善困难户最低生活保障和低保残疾人生活补助。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保障贫困家庭子

女入学。关心和支持外来人员,积极创造条件,方便外来人员的生产、生活。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抓好各项救助制度的落实,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着力提升文教卫事业发展水平。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打造*的教育品牌优势。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公

共卫生事业服务体系,有效防止重大传染病,提高卫生执法监督能力,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省级卫生镇。切实加强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积极培育镇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浓厚文化氛围。加强科普宣传,反对封建迷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

——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深入地开展*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大力推进干部从政道德、镇民文明礼仪

和未成年人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科普宣传,倡导科学精神,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继续深化“双建设、双整治、双提高”等创建活动,加大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和文明镇民的创建力度

,扎实做好深化、细化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文明创建水平。

(五)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

以打造“平安*”为重任,以动态的理念、发展的思路和灵活的手段,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加强信息通报工作,及时排查分析情况,注重与调解,正确处理和有效化解人民内

部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妥然处置,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继续加强基层防控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派出所、巡防队和村、厂治安队伍的

作用,全面推进综治工作整体水平。加强暂住人口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外来人口多元化分层次管理模式,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

全民法制意识。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的监管,加强防范、注重督查,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宗教管理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提高宗教工作能力

,加强与信教群众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切实关心群众生活,扎实做好“五保户”集中供养工作,敬老院扩建工程竣工后,除特殊病人之外,力争“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认真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全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把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体现到经济发展、群众富裕、社会和谐中去。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镇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及时、主动地向镇人大主席团报告工作,提请审议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进一步

提高办理工作的满意率和落实率。加强依法行政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公开化。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善于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努力向“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推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程序,开辟各种民主渠道,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抓好“三项基本国策”教育,加强计生工作领导和

服务,继续深化计划生育“三大工程”,强化服务网络建设,有序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严格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搞好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完善优抚安置工作。支持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区(街道)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加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事业建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切实转变作风。坚持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现代管理、业务技能知识的学习,提高执政能力。以效能建设为核心,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

效率。要立足发展、切合实际、敢于负责、善于决策,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加快发展,做开拓创新的实践者、落实决策的执行者、发展经济的服务者。继续倡导和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乐

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自觉维护政府形象,确保政令畅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七)关注民计民生,办好八件实事。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将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标,继续为民办好八件实事。

1、全面实施镇*工程(*路东伸)。

2、继续推进城镇工业区块水、电、汽、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河道砌石护岸、绿化河岸、危桥改造工程。

4、完成*初中操场建设和*二小加层扩班,*学年开始,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5、争创浙江省卫生镇。

6、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中心、站)建设,做好传关医院迁建的前期工作,并对参加新农医保人员实行二年一次的免费体检。

篇11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对发展工业园区的认识逐步深化,市县两级都采取积极措施,园区建设投入逐步加大,招商力度逐步加强,投资环境逐步优化,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工业园区13个,其中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发展区11个。规划面积109.1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2.28平方公里。截至20*年底,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13.09亿元,招商引资17.5亿元,工业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64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2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6.5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8.34%;实现销售收入153.7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1.72%;实现利税总额23.55亿元、利润总额12.1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28.69%、25.54%;工业企业出货值6880万美元,占全市工业的30.03%。

目前,工业园区已成为了市县两级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诚信招商、服务留商、工业立区”,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全省工业强省会议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称号。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坚持“盘活存量,增加新量,壮大总量”的思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没有高能耗项目,没有三类污染企业,20*年,园区内24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销售收入21.72亿元、利润1.34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的56.29%、49.36%、65.06%。中江县将凯江河以西确定为工业集中发展区,按一、二、三类工业区布局,纳入中江县城市总体规划,截止2006年6月底,入驻企业30户,已投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今年1—6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66亿元、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总额1665万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39%、39.2%、40.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罗江台资工业集中区截止20*年底累计引进企业86户,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广汉、什邡、绵竹加强工业园区的组织领导,工业园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我市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尽管我市工业园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成都等先进地区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发展不快。我市工业园区总体规模不大,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我市仅有一个工业增加值上10亿元的园区,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建成面积以及园区实现增加值等指标远远低于成都市。成都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24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8.88平方公里。20*年,园区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4.37亿元,增长36.6%,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2.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6.2%;全市有6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增长速度超过50%,工业增加值上10亿元的园区4个,上20亿元的园区4个,上30亿元、40亿元、50亿元的园区各1个。

——招商不多。我市20*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17.5亿元,占全市的35%。而成都工业园区去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4亿元,占全市的74.49%。今年1—5月,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又新签约企业310户,实际到位资金61.4亿元。

——投资不大。我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仅有13.09亿元,基建速度慢,不配套,影响了企业入驻。而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8.8亿元,仅20*年就投入了39.64亿元,是2004年的1.6倍,今年计划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

——特色不明显。总体来看,我市工业园区普遍没有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产业集中度不高,每个园区进驻的企业涉及较多的行业。而成都通过统一规划,各园区都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通过学习成都市发展工业园区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认为,我市在发展工业园区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县两级没有建立统一的机构,有的工业集中发展区由政府派出机构管理,有的由招商局代管,有的由建设局管理,有的由经济局协助管理,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而成都市成立了由市级13个部门组成的“成都市工业布局和开发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并在市经委设立工业园区处,各区(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作为上下沟通联系的平台,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我市还没有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各县(市、区)园区的产业重点、发展目标和规划建设进行定位和规范,导致布局上存在“散、小、乱”的现象。而成都市政府统一规划了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把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集中发展,明确了各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对分阶段的目标及确保目标实现的政策措施均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成都市经委介入县区政府同各入驻企业的谈判,签署三方协议,平衡各区谈判条件,防止恶性竞争。

三是缺乏激励政策。我市没有制定统一的鼓励和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放权让利政策不够,对工业园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成都市出台了15个配套文件,有土地保障政策、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工业集中发展区内企业技术进步政策、鼓励中心城区与其他区(市)县联办集中发展区的政策等;各区(市)县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年成都市级将2.5亿元工业资金打捆拨付给各区(市、县),缓解了区(市、县)的资金压力。

四是缺乏工作的协调力度。我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普遍存在征地难、拆迁难、用地难等问题;许多园区供电、供水、供气、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部分工业集中发展区污染比较严重;有的企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未到位而影响工期和项目投产时间。成都由市政府出面,市经委牵头,采取多种方式协调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土地质押等方式,争取到开行49亿元的“软贷款”,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缺乏灵活的运作机制。我市的园区建设完全依靠政府为主体的运作模式,缺乏市场运作和建设模式的多样化,导致投资力度不大,园区建设发展缓慢。成都的园区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蛟龙模式”的工业港,是由企业办园区建厂房,入驻企业采取租赁厂房形式入驻园区,减轻了入驻企业厂房、土地、固定资产投资的负担和风险,目前,成都市已在1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推广了“蛟龙模式”;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化,由政府控股的企业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不与入驻企业发生经济往来;郫县借鉴经营城市的思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资源换取资金的做法,筹集民间资金3.6亿元,用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用地地价补贴,创造了郫县成都现代工业港发展速度。

三、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市工业发展与成都等先进地区的最大差距在工业园区发展上。全省工业强省会议召开后,省内各市州都把发展工业园区作为主要抓手。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成都21个园区中将建设12个百亿园区,乐山将建设4个百亿园区,绵阳将建设3个百亿园区,而我市目前仅规划了2个百亿园区和2个上50亿园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我市工业园区的整体水平,把发展工业园区作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重中之重来抓。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工业园区发展专项目标管理考核。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发展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各县(市、区)落实1名党政领导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加强组织协调,不断探索工业园区建设和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二是落实责任。把发展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土地、环保等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人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抓好工业园区发展工作。三是把工业园区发展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研究制定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考核及管理办法,纳入市委、市政府的专项目标管理。

2、科学规划,落实纲要,促进工业园区合理布局。一是搞好规划。尽快制定《*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做到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一致”。建立工业用地滚动储备制度,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确保不低于30%建设用地用于工业集中区,切实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全市供地计划要提高工业用地的比例,保证工业项目及时用地。依据我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适度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把工业园区的发展与*“一中心三片区”的区域发展战略相统一,大力整合全市工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二是落实好《纲要》。各县(市、区)要根据《纲要》总体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区域规划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每个县(市、区)都要打造出至少1个有较高水平和产出能力的工业集中区,每个园区着力抓好2—3个主导产业。相关部门要将道路、电力、天然气、物流等各项发展规划纳入一并编制。三是集约使用土地,实施分期滚动开发计划。提高工业用地比重,将指标集中用于工业园区。根据《纲要》,制定《*市工业园区项目用地投资定额标准》,对各工业园区每年下达用地指标,达不到投资强度的,应压缩用地规模,或禁止用地。

篇12

新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特征表现如下:(1)经营全球化。在新经济时代,资本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在工业领域,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组合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必要也必须寻求高性价比的资源,并使资源的搜寻和利用突破传统体制的限制,进而实现全球范围内工业企业的相互协作与共同发展。(2)生产网络化。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工业企业在技术上必须做出重大变革,即形成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技术体系,例如,电脑辅助设计以及机器人技术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3)管理信息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同数字信息技术能够形成良好的契合,通过将网络技术与工业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建立健全信息搜集、整理、分析以及利用和反馈机制,进而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1.对会计报表过于依赖。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领导大都能够对成本核算予以高度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人员关于各项成本费用的记录与核算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但从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这一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其多属于事后控制行为,而对于企业内部已经花费的成本并不能够收回,从而导致依据会计报表所记录的成本核算结果对企业进行的成本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滞后性,难以对不应发生的成本费用形成有效控制,在增加了成本管理工作难度的同时,也对工业企业自身的发展产生了较大阻碍。

2.过分看重减少支出与节约材料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工业企业节约材料和和控制支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并帮助企业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过分的地强调减少费用支出和节约生产原材料亦会对企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例如,因过分强调减少费用支出而导致各部门在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有效资源,增加了资源搜寻以及获取和利用的难度;而原材料的过度减少也会增加产品质量风险发生的几率。因此,未来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费用和材料控制策略,从而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低廉劳动力和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不科学。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工人的薪资水平也得到了整体提升,但就现阶段而言,部分工业企业为了控制并降低成本,从而将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以及相关福利待遇过分地压低,挫伤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此外,部分工业企业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其生产过程方面,但产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实际上从其初始的阶段便已开始,而直到其销售和售后工作结束后方才结束,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势必会导致其他阶段的成本管理效率降低,从而对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三、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弊端

1.资金占用不合理。资金占用不合理是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对工业企业进行分析可知,虽然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即减少支出,资金的不合理占用会增加成本管理工作失控的可能。目前,部分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呈现出停滞的状态,从而对企业的再生产过程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例如,企业库存原料过多,从而导致其库存产成品难以被及时销售出去,导致企业投入到库存产成品中的资金被不合理占用,在对其后续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使得工业企业库存管理的成本大幅增加。

2.广告费用支出不合理。当前,部分工业企业为尽快增加其销售额和企业效益,在未对自身经营情况和现有经济实力予以全面考虑的情况下,不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广告宣传,以求扩大产品品牌效应。过多的广告费用支出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成本负担,而且也使得可控资金大幅减少,在并不知晓是否能够获得品牌效应的情况下,使其成本管理工作陷入窘境。以我国南京熊猫科技工业有限公司为例,其在公司建成阶段,为了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花费巨额资金聘请香港著名影星梁某,并增加广告在网络媒体的植入力度,但最终结果是,不仅未使企业的利润得到大幅提升,还严重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最后,导致公司破产而被索尼公司所收购。由此可见,广告费用支出不合理已成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营销手段过于单一。新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以营销人员在外奔波业务为主的传统营销模式已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要求。然而,部分工业企业领导者仍未形成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营销手段仍然以营销人员的在外寻求客户的方式为主,在增加了营销人员差旅费用的同时,也局限了企业对外业务的范围,对其整体生产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工业企业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对市场形势的认识和分析,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拓展业务范围和销售渠道,进而形成以科技和人力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改进成本管理的策略

1.提高对资金利用的合理性。提高对资金利用的合理性是促使工业企业获得良好成本管理效果的关键。工业企业需要加快完善对资金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合理分析资金支出的范围及用途,将资金科学分配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尽快完善成本支出的管理方法,加强对不必要成本支出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在确保各项资金得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确保企业以充足的资金流进行持续运作。企业还需加大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投入力度,通过引入网络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提高可支配资金的合理调度,在为企业增加新的商机的同时,从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确保广告费用合理支出。首先,工业企业应对经济成本支出及可用资金全面了解,在结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将花费在广告方面的费用进行准确预算,确保广告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其次,工业企业还需加大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力度,通过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和岗位职责直接关系着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员工成本管理观念、提高成本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在切实维护自身和企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开源节流的目标。最后,良好企业文化的建成还需以加强员工培训作为核心任务。工业企业应定期对员工展开技能和思想方面的培训,使员工认识到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和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生产、加工以及销售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有效配合,整体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通过各部门职工的集思广益,探索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广告营销模式,在合理控制广告成本支出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

3.丰富产品的营销手段。丰富产品的营销手段是当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重点工作。当前,工业企业产品营销仍然以基于人工的传统操作模式为主,而忽略了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因此,加大网络信息技术在产品营销中应用力度,已成为工业企业合理控制成本的关键。首先,企业应学习和引进市场中同行业的产品营销渠道和国外企业的先进营销模式,建立起基于4R理论的产品市场营销模式,促进产品各要素的相互结合,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其次,引入ERP系统,企业提供决策以及计划和控制等各方面工作的信息支持,为企业各项资源得的合理利用,和各部门成本支出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结论

篇13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工业经济是我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上规模、增实力,提升我区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对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要求以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总体趋势,结合我区“优二进三”的产业发展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提高效益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多渠道招商引资,突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改项目、重点科技新产品、重点引进项目和园区载体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实际,努力培育一批专业性强、技术先进、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开发能力强的规模企业。

二、加大扶持力度,大力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切入点,必须大力推进以产品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促进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动企业上网,通过互联网展示企业形象、推销产品、招商引资、搜集市场信息和技术情报。

对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制造过程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按其当年投入资金,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对实施、推进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资源管理(CRM)、业务流程再造(BPR)等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的企业,经认定后,对达到一定条件的项目给予支持。对开展电子商务业绩突出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发展,对生产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目录中有关信息产品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扶持。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引导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和申报专利,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及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推广体系,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的实现形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对组建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按《*市*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实行申报、管理、扶持,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经区财政局审核后,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鼓励企业自主开发技术及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取得专利授权以及引进专利和产业化实施好的企业按《*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规定给予奖励。对列入市级及以上新产品计划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企业开发或引进新产品、新技术项目的,视项目难易程度和市场推广风险大小,予以资金扶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自主开发能力强的企业进行考核,确定为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后,给予政策扶持。

(三)保持工业高强度投入,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出口和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不断完善投资增长机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建立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投资机制。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技改项目。

经批准立项或备案登记,符合贴息条件的技改项目,均可按《*市*区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贴息实施办法》规定享受技改贴息。对采用融资租赁方法租入机器设备的企业,达到一定条件的,按有关规定给予支持。对一些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且投入大的企业,经核定后可以提高折旧率,加快折旧,但增加的折旧资金必须用于技术改造。

(四)加强招商引资,全面拓展市场

鼓励工业企业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来*投资创业,积极鼓励国内外个人和法人依法以工业产权或者非专利技术等来*投资创办各类工业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对达到一定条件的引进项目,按规定给予项目引进人奖励,对重大项目,给予引进部门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对国内外大中型企业(集团)总部迁入*投资发展,其注册资金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3000万元)的,在产生税收后,对企业可实行“一企一策”进行扶持。同时,达到条件的企业还可申报、享受*市扶持重点大企业、大集团的有关优惠政策。对企业自营出口、参加境内外专业交易会、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以及在国外设立加工贸易企业、生产企业、办事处、研发机构等,并有一定经营实绩的工业企业,按《*市*区进一步加快外经贸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给予支持。

(五)坚持扶优扶强,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坚持扶优扶强,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是提高我区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把建设大项目作为发展优势企业的重要途径,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规模企业集群。

加大对骨干工业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增长势头好的企业,鼓励其加快发展,对销售、利润、实交税金比上年增长达到一定幅度、目标的企业予以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模式,鼓励生产基地外迁的企业在我区建立营销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发展总部型经济,并逐步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企业运行机制和发展管理模式,对为我区地方财政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年销售达到2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大力鼓励和扶持科技型、就业型、出口创汇型、资源与综合利用节约型企业发展,对为国家大中型企业产品配套的生产企业,符合一定条件的,给予政策扶持。

(六)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积极引导企业创新体制、加强管理,增强竞争力。鼓励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入股、期股、股权流动等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内部人事、劳动、分配等制度改革,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员工教育,开展技术、管理等各类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对当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并进行登记注册的企业进行一定额度的奖励;对当年上市或进入辅导期的公司,区政府给予重奖。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各类认证。凡新通过ISO9000、ISO14000、ISO18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生产体系认证的企业,以及新通过CE、FDA、UL、COS等产品认证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

以名牌产品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名、优、新、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对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引导,充分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手段,培育发展一批,巩固提升一批,整合壮大一批,嫁接拓展一批。鼓励企业在境内外注册商标,当年在境外新注册商标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取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产品的企业,除享受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外,区政府再给予相应的奖励。

(七)加快各类载体建设,逐步缓解各种要素供给矛盾

积极推进*现有工业园区及工业地块的开发速度,同时向外拓展工业发展载体;努力培育块状特色行业,做大做强新材料、电子信息、注塑机、泵、印刷包装、针织服装等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群;积极探索、发展都市型楼宇工业,促使城区商务楼宇成为工业发展的新载体。

鼓励有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企业入园开发建设,对列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或单位投资密度达到一定条件的项目,在土地出让价、有关收费项目、技改贴息等方面给予优惠,重大项目可以实行“一事一议”;对产业集聚度高、且达到一定行业规模的关联企业在资金、技术、项目审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并制定专项政策给予扶持;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集管理、决策、研发于一体,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实现加工制造在区外的总部型企业,对这类企业发展进行政策扶持。

三、加快建设和完善工业经济发展保障体系

(一)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构筑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开展以技术和管理等要素资源入股和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改革,调动经营者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营造汇集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投资创业环境。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中高级技工。

(二)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引导各类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营销、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积极组织有关机构、大专院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人员,提高企业营销、管理和技术水平。

(三)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积极倡导诚信经营,努力建设“信用*”。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开展企业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价等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组建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支持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四)建立高效快捷政府服务体系

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街道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自觉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贯彻依法行政原则,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禁止向企业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篇14

关键词:经济管理 工程项目 造价 进度控制

工程项目中的经济管理,是每个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途径,其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从工程投标招标中的项目造价控制开始,一直到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都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由于涉及内容太多,本文简单的从几个方面浅谈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

一、工程项目中的预算控制

(一)坚持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首先在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中的预算控制方面,必须要坚持现金在收支上的两条线管理,并同时对项目中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在保证企业工程项目资金可以实现及时回笼,在保证项目资本费用正常支出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在预算编制上,需要对企业既有的利润目标来对企业的成本预算方案进行提出和确定,并确保在每个具体的执行部门都可以得到贯彻落实;此外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依靠企业总财务部门来进行所有项目中的收支结算,并且在整体施工企业范围内保持资金调度上的统一性,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提高对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坚持对工程项目中的预算控制

施工单位中的预算控制,其重要关键就是在于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工程项目而展开。通过对工程项目中的预算管理,来实现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资金预算的过程中,一旦确定下工程的预算内容,该预算就具备了较高的约束力,没有特定的程序不能对其进行更改,而必须要按照既定的预算方案来进行施工,从而保证预算控制的实际落实和有效性。同时在进行预算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的责任进行确定,施工企业中的责任预算是实行业绩考核中的主要依据,对施工单位中的项目部需要对预算责任情况进行落实和量化,与该部门的费用清算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每个岗位也要对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从而保证在施工企业整体预算过程中实现全面有效和科学的管理控制。

二、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而言,是一种动态管理的过程。进度控制应该是从工程施工开始就进行执行,而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一个实际进度,这两者进度之间应该是同时运行并且要努力实现基本吻合,如果出现彼此落后或者是超前的偏差,在控制中就需要对这种偏差进行分析,针对所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原先的施工计划进行调整,保证这两者之间可以重新重合。进度控制还要充分的发挥出组织管理的作用,保证实际的施工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在整体的进度控制过程中,就是通过这种动态的控制方式,对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分析和的比较,然后随之实现调整,并对各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实现调整,而在进度控制方面一般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要实现流水施工,实现不同工种和任务之间的平衡,并对相互间的配合和衔接进行突出强调,确定工种之间的交接日期,从而保证各工种都可以实现合理安排,不会出现因为某个工种的延期而导致对其他工期的影响,并通过对每个工序所完成的时间和质量上的控制,实现对各个工程在进度上的控制。

其次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对每个部分每个目标进行明确,并且根据总体的施工进度,对每个单位的分包施工目标进行确定,签订合同责任书,对每个发包单位的责任进行落实,在保证每个部分目标实现的同时,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第三是对施工的整个阶段进行分解,并从中找出可以控制的节点,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围绕着控制点来进行施工,同时由于施工阶段中所需要控制的对象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这些控制点进行明确,并确定施工细则,从而确保控制计划的顺利实现。

三、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一)节约材料消耗

材料构成成本的实体,材料消耗在项目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一般约占60%-70%。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材料消耗在成本中的比重还会增加。因此,应着重把好材料的价格关和数量关,实行材料台账管理。材料采购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或直接从厂家进货,拉大与预算价的降幅,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实现工程项目的低成本目标控制;材料采购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预算数,实耗数与预算数有差异时,应认真进行分析。

(二)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

对机械设备加强维护和保养,提高其完好率和利用率,对确需租用外部机械的,要做好工序的衔接,提高利用率,促使其满负荷运转;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部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计量准确。同时,还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并按照目标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及成本失控;对盈亏比例异常的现象,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查清原因。

(三)经济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工作,对施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掌握,争取实现对工程质量上的及时控制,对质量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早发展和纠正,避免由于质量问题所造成返工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奖惩制度以及样品制度决定监控,而工程监理人员应该对承包商所制定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实施进行控制,并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朝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中的经济管理[J].国外建材科技,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