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范文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篇1

[关键词] 小儿科; 特殊性; 护士压力; 分析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4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0-01

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需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小儿科较成人科环境特殊,病情复杂,变化快,工作更繁锁,工作量更大,以及由于家属对患儿的过高期望,呵护心理,对护士要求更高。服务要求更精致,技术要求更精湛,小儿科护士时常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身体负荷,工作疲惫感显著。高强度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厌倦感,严重影响医疗护理。国内外对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研究发现,护士,特别是儿科急诊护士,更易存在不良的情绪[1]。

1 儿科的特殊性导致的护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作量负荷更重

1.1.1 因患儿偏小,抵抗力弱,易反复患病的部分小儿年均住院达3―5次,住院次数较成人明显增多。

1.1.2 入出院人次较成人科周转更快,我院小儿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日均入出院人次均达10―20余人次,入院接待,文书,治疗等各项工作量急剧增加。

1.1.3 小儿较成人更易交叉感染,传染病更易爆发流行,院内感染管理要求更严格,消毒隔离工作繁重。

1.1.4 护理操作技术水平要求相当高。由于小儿静脉细小,每一次静脉穿刺等较成人难度大得多,且易肿针而致反复穿刺,耗力耗时。

1.1.5 健康教育工作更大。由于小儿肠胃发育不完善,饮食在不同阶段需按需喂养。抵抗力弱易患病。故饮食指导较复杂,仅针对头皮静脉输液看护这一项,绝对家属进行多次的看护知识指导。

1.1.6 小儿用药剂量偏小,配制过程中需计算准确后再配药,耗时更多。

1.1.7 小儿自制力弱,静脉穿刺等操作过程中往往不合作,增加护士穿刺压力及难度,降低了穿刺成功率。且参与治疗人多,意见不易集中,减慢护士,执行操作的行动力。

2 观察病情具有不易性。因患儿年龄尚幼,表达欠佳,小婴儿甚至无语言功能,无法主诉,许多时候,观察病情仅依赖于护士的双眼,例如仅患儿哭就可代表多种意义。要求护士更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去判断。

2.1 小婴儿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不适。

2.2 许多小儿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败血症等,难以分辨。

3 工作环境的氛围特殊 一个好的人际氛围绕是人才潜能得以发挥的先决条件[2],但儿科工作环境特殊,常使护士心深感疲惫,护士工作时时常心烦意乱。

3.1 小儿易哭闹,小儿多因身体不适,心理恐惧或穿刺疼痛而时常哭泣,无疑增加了护士的心理负担。

3.2 陪护多,每个患儿至少需要1―2位家长看护,造成病区拥挤、嘈杂,常使病房零乱,晨晚间护理耗时耗力。

3.3 气味不好。

4 来自家长的压力

4.1 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儿对儿科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家长对患儿疾病认识不足,加之子女生病,经济,心理压力而急躁,易怒,常把心中的烦恼,怒气发泄在护士身上,容易产生过激行为,无形中给护士增加较大的压力。

4.2 有调查显示:81.1%儿科护士认为,心理压力主要来源皇患儿及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无端指责[3]。对于高难度的头皮穿刺,几乎所有家长都要求能一针见血,稍有不慎,穿刺失败,常常招致冷眼、讥笑,甚至辱骂,造成护士高度紧张的穿刺工作操作时更加紧张、压力,服务过程中常常忍气吞声,家长对护士要求严格,有时近乎苛刻,时常有被投诉,或发生护理纠纷的危险,护士工作提心吊胆。

5 小儿易发生的几种常见意外 小婴儿易发生吐奶窒息,呼吸暂停,高热惊厥等紧急状况,其他如坠床,触电,摔跤,烫伤等各种突发状况,要求儿科护士有更强的责任心,临床处理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上班时必须十二分地小心,生怕遗漏,神经高度紧张。

6 护士自身压力

6.1 护士大多数是女性,女性更易情绪化,易产生焦虑。

6.2 护士自我价值感低,幸福感低 护士在医院地位与社会支持方面均较医生偏低,而劳动却非常艰辛常造成心理失衡,价值感低。虽自古就有三分治疗七分看护理之说,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体力、劳力、劳动,但是绝大部分患儿痊愈后,将一切归功于医生,使护士没有成就感[4]。

6.3 人力资源溃乏,护士编制不够,常加班加点。

6.4 护士具有子女、母亲、妻子等多重角色,工作中还需维持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

6.5 护士作息紊乱,休息少,无法做到劳逸结合,张驰有度,健康质量下降。

6.6 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晋升机会更少,让部分护士感觉生活无望,没有目标。

6.7 部分护士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或专业理论,技术操作水平欠差,工作吃力。

综上所述,护士待遇偏低,人力不足,风险显著,负荷常常早已超过护士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使护士常常心力交瘁,异常疲惫,希望广大护理同仁们能不断加强基护专护理论护理技术操作,急救及法律知识等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时刻调整好良好的工作心态,以积极向上的一种生命状态去工作、生活。并且希望社会各界,医院各部门多多理解护士压力,关心护士艰苦,加强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支持,尽量为护士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以保障护士身心健康,愉快工作,保护护士工作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朗艳霞.我国护士心得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83―84.

[2] 彭文涛,李继坪.护理管理者应掌握和利用有效的训导技巧[J].当代护士,2004,2:21.

篇2

【关键词】儿童骨折;一般护理;专科特殊护理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因此在我院接诊的病例中经常会遇到儿童骨折。长沙市芙蓉区红芙蓉区红十字医院外科护理人员根据儿童骨折的特点,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外科2009——2012年共收治凹陷粉碎性颅骨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面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等骨折患儿102例,见表1。

2结果

针对儿童不同种类骨折的特点,采取一般护理与专科特殊护理,术前专科护理和术后专科护理相配合的方法,护理效果良好。102例患者经术后8个月-1年随访,骨折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6周,临床疗效满意。

3讨论

3.1骨折患者一般护理[1-2]

3.1.1心理护理减轻患儿焦虑不安,消除恐惧心理,克服依赖心理,诱导患儿服从护理行为。

3.1.2观察与评估询问患儿有关受伤的过程,记载神经血管状况、体温、脉搏、毛细血管灌流情况,记录发绀、肿胀、红斑、触痛和畸形等肉眼所见的损伤,推断可能损伤的部位。

3.1.3疼痛的护理措施对骨折引起的不同类型的疼痛采用药物治疗、Aircast冷疗、磁热疗、电疗等不同方法对症护理,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给患儿造成额外的痛苦。

3.1.4石膏固定的护理要将患肢抬高以减少或避免患肢发生肿胀;如出现以下状况:皮肤的颜色发紫,皮肤的温度发凉,指端或趾端有感觉减退或消失等,要立即通知医生松解石膏;石膏表面应通风,用支被架,防止大小便弄污石膏;定期清理掉入石膏里的渣屑,按摩石膏边缘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并清洗患儿的皮肤,预防压疮。

3.1.5牵引护理牵引前剃光皮肤局部毛发,清水洗净,涂上滑石粉或安息香酸酊,保护皮肤并且增强胶布的黏度;牵引时查看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有无胶布过敏;牵引中应随时察看双下肢有无血管神经受压迫症状,腓总神经是否受压,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牵引部位皮肤有无水疱以及发痒和感染情况,随时查验小夹板松紧度。

3.1.6功能锻炼上肢骨愈合后即可马上开始功能锻炼,下肢损伤则先求关节功能恢复,再行负重训练。可通过使用镇痛药物,尽量减轻患儿锻炼时的痛苦,力争取获得初次锻炼的成功。在后期锻炼时,提醒患儿在锻炼注意自我保护,活动量一定要逐步推进,防止活动过度再损伤。

3.1.7皮肤护理使用石膏等外固时,要防范皮肤擦伤、压疮等发生;用胶布固定和牵引者,应防止胶布过敏,如有破溃,局部施药处理;清洁全身皮肤,预防皮肤湿疹和皮炎的发生。

3.1.8饮食护理患儿应选用清淡的半流食或软食,摄入富含维生素C、D的水果、蔬菜、鱼、肝等和虾皮,排骨强筋健骨的食物;不吃辛辣、油炸和生冷和油腻酸辣的食物。

3.2骨折患者专科特殊护理[3-4]不同类型儿童骨折的特点不同,应采用不同专科护理方法,见表2、表3。

4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见,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一般护理原则结合专科特殊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病情状态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范丽莎.儿童骨折的特点与护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01(12):200-201.

[2]王红燕.儿童骨折患者的心理及康复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5):155-157.

篇3

【关键词】民营医院;儿科;护士;主动离职;原因;对策

全球护理事业一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并将持续存在的护士短缺,这种短缺已经达到危机水平[ 1 ],目前,在我国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峻,流失人数逐年增加,流失渠道不断增多,流失手段多种多样[2]。由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儿科护理人员很难突出自身的工作价值,加上压力过大,丧失工作热情选择离职,笔者就此对苏州九龙医院新生儿科3年多离职的护理人员进行电话及上门问询,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名护士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10人,护士17人;年资1~3年者11人,3~5年者13人,6~8年者6人;中专程度者12人,大专程度者18人。

1.2 方法对主动离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

3 原因分析

3.1 心理压力过大 由于护理人员是维系医院和患者关系的重要角色,在医院方面来看,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让患者更好的按照医院的治疗计划配合治疗更好的完成治疗,而从患者方面来说,希望护理人员能够将自身的意愿反馈给医院来为自己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需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患者直接面对的就是护士,同时由于一些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同时,儿科护士还要经常面对患儿家长的某些冲动性言行,造成护士的精神心理压力较大而产生离职意向。当护理人员的行为和期望值之间存在过大差距时,各方面的否定都会给护理人员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缺乏工作成就的鼓舞就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选择离职。

3.2 劳动付出得不到满意的回报 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超过90%以上的护理人员都对自身的待遇表示不理想,而且由于儿科科室的特殊性,体检项目较少,儿童用药通常是根据体重来考虑剂量,往往用量比很多,从效益方面而言很难为医院提供很大的经济效益,科室的经济效益低下也就导致了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待遇较差。从工作量而言,儿科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量不亚于成人科室,甚至有所过之,虽然说工作意义和工作报酬之间不能用比例的关系来进行说明,但是当过多的付出无法得到的回报不能实现心理上的满足时,护理人员往往选择了更好的工作方向,放弃了医疗行业。。

3.3 领导的管理和支持因素(1)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来看,儿科科室不能为医院提供好的经济效益甚至给医院造成负担,这就导致儿科得不到管理层的扶持和重视,从小的层面来看就是直接影响到了儿科科室内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发展前景,甚至会给儿科工作者造成被遗忘的错觉,加上科室人员偏少,上夜班的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作息,使得护理人员往往与家庭发生冲突,缺乏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护理人员往往会选择离职。(2)从管理层面来看,护理人员不能处理好工作压力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往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力,从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而言儿科护士与其他科室并没有什么不同,特殊患者群的压力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应当考虑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重视职业特殊性,培养护理人员学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3]。

3.4 专业因素(1)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每个家庭都几乎只有一个儿女,这就导致了儿童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一旦儿童生病住院家中的各方面注意力都被吸引,不但会有大量陪护人员同时也会造成医疗环境的复杂,加上儿童表达能力较差,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的多为患儿家属,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患儿,产生医疗误差,而医疗效果又对患儿家属造成影响,家属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发生冲突。(2)儿科科室的用药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在配药、用药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防止出现差错,在执行每项护理操作时都必须反复的计算防止出错。在静脉给药时由于儿童的静脉血管较细,穿刺容易出现失败,不但患儿会因为疼痛哭闹,患儿家属也会产生抱怨、烦躁等情绪,不但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心态,如果处理不恰当甚至会引起纠纷,因此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容易产生心理疲惫。而表中80%的被调查者也肯定了这一观点。有研究表明[4],儿科护士大约有三成患有失眠、头痛、胃病、甲亢、腰椎间盘突出、肾病等。

4 相关对策

4.1 首先要从管理层面重视起儿科工作,儿科科室既然是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那么就不应该只重视其经济效益,也同时应该重视其为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儿童的健康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点,从这一点出发来提供对于儿科护理人员的重视,安排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儿科护理工作者的权益,鼓励护理人员不断进步,创造更好的在职学习条件,改善心理素质,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增强其责任感和工作信心,在奖金分配方面也应当重视儿科护理人员的需求,在儿童节时安排一定的活动项目,不但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好感,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放松护理人员工作紧张感的目的。

4.2 护士长管理水平提高目前临床护理管理大部分仍停留在经验型管理即传统管理模式上[5],护士长应当以身作则,给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风貌和工作标杆,通过排班时间和奖罚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会过于疲惫。在护理管理中,管理者应经常和护士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护士离职的意向,采取改善措施,降低护士的离职率。

4.3 心理状态调整 首先要在整个排班方式中注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夜班环境给护士们造成太大的工作压力,鼓励护理人员多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培养护患感情的同时也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促进护患关系,改善工作压力,达到共同配合的目的,这也是减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4.4 创造温馨环境 创建有特色的儿科病房,把房间内用彩色的卡通图片和玩具进行布置,体现出病房内的童真、童趣,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和恐惧感的同时也给患儿家属反映出了一种关爱和亲切的信息,提高护患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同时也通过环境因素来缓解护理人员的紧张状态。

参考文献

[1]Tai.TW.BamesI。Robinson CD,Review of nursing b11-novdJl,research,1977一1996.SocSci Med。1998,47(12):1905―1924.

[2]唐缪。刘毅。周艳阳,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18(2):108―110.

[3]宋爱琴,齐爱华,姜亚平,曹荣西安市儿童医院护士离职意向分析,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9年第15卷第16期。

篇4

【关键词】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儿科护理;应用

在临床儿科护理实施过程中,核心的护理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同时融入现代化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以高水平、高技术的护理手段为操作指导,尽心做好儿科临床处理的相关工作。临床护理的宗旨及目标就是要保障病患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要,为其提供出更加优质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使其安心治疗、尽快康愈。因此,临床护理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2],从患者的身心需求出发,结合其病情发展和护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情况,深入关注患者的生命、健康、人格以及尊严等方面。

1必要性分析

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始终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1儿科患者具有特殊性

众所周知,孩子是祖国未来前进发展的根本需要和动力,是家庭快乐的载体,一旦孩子生病,其父母会十分担心及焦虑,因此,会对儿科的临床医护人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其尽可能处理好每位儿童患者及其家长的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等,避免出现纠纷事件;同时也提供出更周到、更有效的临床护理,以帮助患儿及早康愈如初。在儿科护理中,临床护理人员必须考虑到儿童体质较弱、抗病能力较差、药物敏感性较强等特点,重点给予其生理需求,同时给予心理抚慰护理。虽然临床儿科是医疗纠纷经常出现的地方,但在拥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条件下,相信这种医疗纠纷会大大减少并很快化解,有利于患儿的继续治疗和护理[3]。

1.2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在我国医学工作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仅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医德修养,而且可利于科学技术培训的开展和研发项目的进行,更有助于学习及探讨临床护理工作的系统化流程。这门科学主要涉及了儿童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沟通学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临床护理学的整体人文意识及品德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2推行方法

儿科护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需要每一位医疗人员的努力和付出,因此,首先需要提高其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明确护理服务中首要的是患者的利益与需求,其次是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的护理知识、素养等充分运用,以突出人性化护理服务,保证营造出和谐的医疗环境等。具体推行的方法如下。

2.1坚持以人为本

因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对其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特别对于静脉穿刺技术、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技术等;也由于存在独生子女这一特殊性患者群体,使得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儿科工作人员编制的不足,常出现三班倒无规律性的生活,使医护人员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2.2营造人文护理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以人为本理念,主要是针对患病儿童的心理护理,可通过设置兴趣独特的医疗环境,比如可在儿科走廊内放置鲜花、在廊壁及病室内贴些可爱的卡通和动物壁纸、对儿童病房可采用暖色调的墙纸、在院内设置儿童娱乐设施及场所,这些处理对于缓解儿科患儿的紧张心态有很大帮助且效果也很明显。

2.3倡导人性化护理模式

对于儿科患者来讲,护理人员常会扮演多种角色,因其与患儿接触频繁,其言行举止会给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留下深刻影响。所以,不但要求护理人员要扮演好每种角色之外,最关键的是要以高超护理技术和人格魅力来取得大家的信赖[4]。

3讨论

在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对工作人员的激励很大,使其护理观念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实践护理中,不仅更加丰富了儿科专业护理的知识,还增强了儿科护理的特殊性认知,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及灵活性,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完成护理操作,耐心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进而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通过提高人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及形式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感受,利于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技术,以正确把握患儿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安慰。通过听觉、视觉、形体等方面大幅改善临床护理环境;通过人文情操的陶冶、个性风格的领略、内容形式的改进、护理行为科学性的统一,大大促进了我院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前进和发展。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牢固从心理出发,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求,确保促进我国儿科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惠芬.“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和积极效果[J].《医学信息》,2014(1):357-357.

[2]叶甫拉•再那里汗,巴合提古丽•塔拉提.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5).

[3]徐惠芬.“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和积极效果[J].《医学信息》,2014(1):357-357.

篇5

关键词:现代社会;基层儿科;护理难点与对策

儿科患者年龄小,不可等同于成人的护理服务,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进展困难、工作压力大[1]。进而导致病房管理困难、护理人员欠缺等后续问题,本文就基层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总结应对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10所基层医院的35名儿科护士开展调查,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5.1±2.6)岁,工作年限为2~25年,平均工作年限(13.7±3.4)岁。

1.2方法 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所选35名基层儿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得到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难点主要表现为这样几方面的内容:①患者特殊性,儿科是专为儿童进行医疗服务的科室,所有患者均为儿童,且大部分儿童都未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加上医院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儿易产生焦虑、担心等情绪,甚至对白衣医护人员均产生恐惧感,因而哭闹不止,不配合治疗。这种情况下,家属通常对护士的要求比较严苛,但在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不仅医疗软硬设备欠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也难以满足患儿家属的预期要求,医患矛盾随之渐生,极不利于患儿的治疗与康复。例如,给予患者行静脉穿刺时,患儿出于害怕而不停哭闹,陪同家长心疼孩子而不断指责护士操作不当,致使护士心理压力大,难以冷静行再行穿刺,严重时耽误患儿最佳治疗时机;②护理工作压力大,特殊的护理服务对象正是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因素。由于面对的是幼儿,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要求更高,尤其是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例如,与患儿沟通时,由于患儿不能准确表达出自身感受及想法,护理人员只能通过观察以及与家属耐心沟通来获取患儿的想法,了解患儿的真正需求,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能从细节处入手,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③病房不易管理,由于基层医院的病房设施、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儿科病房床位不足,因此当有更多的孩子前来诊治时,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增加床位的情况。病房内增加床位后,相应的护理人员也会增加,由于目前多为独生子女,孩子生病会使父母、祖父母、外租父母均来陪同,甚至还可能有姑姑、阿姨等亲戚前来慰问,致使小小的儿科病房容纳了众多无关人员,从而使病房难于管理。人员的嘈杂会使患儿更显得心烦、燥乱,情绪难以平稳,进而哭闹不断,再加上亲属探望过程中不重视医院卫生,随意扔东西、喂药喂饭不注意处理外流物,从而导致医院空气污浊,增加病房管理难度。例如,在冬季,陪同亲属担心孩子着凉,而紧闭窗户,但室内空气污浊,在无法流通的情况下,致使发生交叉感染,加重患儿病情,从而给儿科病房的管理增大难度;④缺乏护理人员,由于基层医院的发展空间有限,福利待遇不高,致使愿意从事基层护理工作的高质量护理人员非常少。而且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儿科护理人员,通常工作量较多、工作压力非常大,因此难以抽空补充专业知识,再加上基层护理人员能够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致使很多基层的儿科护理人员不愿留在儿科工作,并希望自己尽早脱离儿科的束缚,调至其他岗位。从而导致儿科护理人员人手紧张,甚至存在基层医院儿科护士严重不足的现状。繁忙的工作任务与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无丰厚的福利待遇支撑,致使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显著低下,从而更易增加患儿家属的投诉机会,给医疗安全埋下隐患,进而频繁引发医疗纠纷。

3 讨论

儿科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导致其一些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各方面的条件有限,导致其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比较多,针对其所面临的难点,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下列几点对策:

3.1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 对患儿的关怀和积极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首要前提;医院需积极教育护士保持友善的服务态度,并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患儿;对患儿及家属均应微笑服务,主动与陪同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多关心、体贴患儿,尽量从患儿角度思考问题,满足患儿的要求,并把当患儿当做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对待。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护理知识,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重点强调孩子的心理感受。

3.2激励护理人员服务积极性 在基层医院的管理中,可以通过采用激励措施,促进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例如,采用定期考核机制,鼓励患儿及其家属参与相关护士护理工作的评价。对于评价较低的护理人员,护士长需与其进行交谈,了解具体原因,并从思想方面、工作态度方面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积,积极给予相关护理人员工作指导,引导并鼓励其在未来的工作中,与患儿及其家属均能和睦相处。对于评价较高、颇受患儿及家属喜爱的护理人员,也应当给予相应褒奖,以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3.3政府、医院财政支持 基层医院的财政支持能力,通常与所属区域的经济条件、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有着莫大的关联[2]。由于儿科性质特殊,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和医院在财政投入方面,可以给予儿科更多的倾斜。这可有效改善儿科诊疗环境。例如,温馨的病房和诊室会让患儿心理得到放松,从而使其心情舒畅,易分散其注意力,有助于医生和护士的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人性化的病房环境还可以让孩子们缓解心理恐惧,也可使情绪焦躁的家长缓解紧张的压力。此外,充足的财政支持可使基层医院,有能力购买先进的诊疗设施,对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可适当改善护理人员的员工福利,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当前基层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患者特殊性、护理工作压力大、病房不易管理、缺乏护理人员。由此可见,现代社会基层儿科护理工作中还面临着很多的工作难点,医院要能够及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难点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便于有效的提升儿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韩颖.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11):77-79.

[2]汤小英,汤小坤.临床基层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22):498-500.

[3]丁海英.浅析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145.

篇6

【关键词】 儿科护理;安全因素;措施

1 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 科室管理不完善

儿科护理安全涉及患儿住院全过程,但是,在相关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人员的制度意识、法律意识还很淡薄,归其原因是由于科室内的相关管理不够完善所致。医院的护理工作对病人起着很大的恢复作用,特别是儿科,它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但是,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人员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流程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护理。儿童科室的管理不完善使得个别护士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存在侥幸心理,对于安全影响因素认识模糊。

1.2 护士素质不高

儿科护理的许多纠纷或患儿家长不满、投诉等,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服务意识淡薄、态度恶劣:由于儿科的特殊性质,护理人员每天要解决诸多患儿琐碎的问题,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精力消耗过大,导致工作情绪差,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对患儿粗暴对待;(2)护士一般较为年轻,甚至有护校实习生,对于护理知识尚未融会贯通,且实践时间短,实际操作方面尚不熟练,如注射时无法准确把握位置、静脉留置针处理不当等。药理知识匮乏,甚至会出现药物用量计算失误等情况;(3)缺乏责任感:对于儿科护理工作不重视,得过且过,对工作是否做好漠不关心,不注意细心检查,排除安全隐患;(4)工作态度不端正: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时态度不认真,会出现许多安全问题,如填错表格、取错药、写错记录等,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3 医院护理环境因素

儿科以其性质的特殊性,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儿科护理病房安全预防工作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于护理的环境的改善也十分必要。儿童尚未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行为没有预见性,且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恐惧,会产生抗拒心理,很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受到来自环境的意外伤害,如滑倒、从病床坠落、磕磕碰碰等。

1.4 患者因素

护理过程是由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有待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患者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经济能力、依从性,都会对治疗护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儿科患者较为特殊,均为婴幼儿,患儿都具有语言发育不成熟、行为没有预见性、自我保护意识差、心智不健全、病情复杂多样且变化快等特点,他们无法准确表达出身体的感受,疼痛时任意哭闹,情绪差,治疗时不愿意积极配合,护理的实践过程也有困难,且极易出现意外差错。另外有家长缺乏医疗知识,对于医院规定置若罔闻,不理解护理工作,缺少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言行举止极端,容易引起纠纷,这也是护理工作的重大阻碍。

2 防范对策

2.1 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

医院方应重视儿科护理病房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明晰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以护士长为代表,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组成儿科护理病房监察小组,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隐患,积极开展安全意识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具体安排由护士长根据情况拟定科室规章制度,且以身作则认真执行,养成优良的工作习惯,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根据情况,特殊患儿,特别管理,如流行病患儿应与普通患儿隔离,重症患儿重点管理。绩效工资分配,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质

鉴于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都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因此,院方的培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方法有几下几种:(1)强化服务意识:护理工作不仅属于医疗范畴,更是一种服务,护理人员应做到热情、认真、耐心,对待患儿应轻声细语,动作轻柔,尽量消除患儿恐惧感。对待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也应理解,耐心解释;(2)提升职业技能:护理人员应多多实践学习,熟悉操作流程、规则、药理知识等,提高职业素养,实践中才能少出差错;(3)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强化学习“三查七对”,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并准确记录患儿病情变化,交接班时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以免患儿病情失去控制。

2.3 改善医疗环境

患儿自身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受伤的概率升高,院方应适当增加或定期维护、保养护理设施,检查护理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安排护理人员按时巡查,避免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受到来自环境的二次伤害,设施的健全也可使家长在陪护患儿的过程中更加便捷舒适,家长和患儿都身心愉悦 。

2.4 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加强护理人员“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对患儿进行交流时应采用温柔的语气,热情的心态。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介绍与同室内的小朋友玩耍,年幼的患儿实施逗、乐以及的方式,为患儿准备玩具。积极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对于出院的患儿应进行电话跟踪,使患儿与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与关心。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倾听患儿与家属的诉说,使得护理服务规范化、人性化。对于患儿以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释,减少护患纠纷,不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住院满意率。

3 小结

儿科护士只有认真落实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的操作水平,对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与护理常规认真执行,增强儿科病房安全护理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证儿科护理的安全。儿科护士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对患儿进行服务,把患儿的健康放在首位,给予患儿安全、舒适的优质服务。总之,在儿科的临床护理中应注意改善影响安全的因素,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护患纠纷,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姣.儿科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1,12(9):3363-3364.

[2] 荆世真,崔锦美,赵兴娥.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109-110.

[3] 黄蔚,周青,陈艳碧,等.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3(7):74-76.

篇7

1.1性别因素

儿科护理人员常为女性,郭健[1]研究显示,女性自身具有高度焦虑倾向性,因此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心理学研究证明[2],普通人遭受挫折后常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若不善于排除干扰因素来减轻心理压力,可影响机体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另外,根据女性生理特点,在月经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减退、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3],故女性护理人员在经期容易失去自控能力而与患儿及其家属发生冲突。

1.2患者特殊性

儿科护理工作的对象为不能或不完全能表达自身疾苦患儿及过度疼爱患儿家属,故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极大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如儿童天性好动,配合度差,常造成液体渗漏,另外儿科用药有单次液体量少、输液频率高等特点,加大了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易产生厌倦、不满情绪。另外,很多期望值过高心态偏激的患儿家属,配合性较差,导致科护理人员心理负荷增高,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状态下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易出现情感脆弱、焦虑等表现。

1.3缺乏适应职业压力的心理准备

对护理工作期待值较高,针对儿科患者特殊性工作内容琐碎、繁重,采用“倒班”的轮换工作制度,针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儿科护理人员一时难以适应。

1.4缺乏专业心理卫生知识

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未接受过心理健康专项教育和训练,当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很难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长期焦虑紧张非常容易引起人际关系障碍。包括医患之间、医护之间、上下级之间和护理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也是影响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1.5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首先部分社会人士因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难以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效果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正常的治疗护理措施往往产生误解,形成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对护理工作持有偏见,使护理人员付出的艰辛劳动得不到社会公平认可,导致护士对其职业产生厌倦感。其次社会商品经济的冲击均易使护理人员心理失衡,产生“落差感”。

2减轻儿科护理人员心理负荷较重的对策

2.1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使儿科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在护理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不断的在工作中积累应对困难、挫折的经验,利用“角色置换”方式针对患儿及其家属表现出的不配合甚至不礼貌行为,采取换位思考方式进行自我调节,避免冲突发生。

2.2提高业务素质,拓展知识领域

护士应树立不断学习的信念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可利用媒体、网络等媒介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培养和提高自身评价事物能力和增加知识贮备,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在面对挫折时保持清醒头脑并进行灵活应对,摆脱心理困扰。

2.3充分体现护理管理者的作用

采取弹性排班方式,合理安排工作量与休息时间,能够临时调整人员加班,以便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促进心理压力的缓解。

2.4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

儿科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心理素质提高,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培养理性待人处事的能力,加强针对困难时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有利于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

2.5保持积极健康心态

首先应建立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客观、合理进行自我评价,明确社会定位,使心理保持平和状态。培养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而自觉积极努力工作,即使在受挫或“心理失落”时,也能够正确面对自身和周围事物,获得心理层面的自我平衡。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纾解方式及技巧,来减轻心理压力,如和亲朋友倾诉、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树立正确的护理工作态度,掌握应对压力的技巧,避免焦虑情况恶化,进行自我压力调整。最后,儿科护理人员应力争做情绪的主人,保持健康向上的工作态度,用积极情绪感染患儿及其家属,提高护理质量。

2.6创造良好的环境

给予护理人员充分的关怀,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品质,如及时护理、舒适护理、安全护理、舒适治疗、温馨护理;及五心工作法,如热心接待、精心评估、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沟通等等。

3讨论

篇8

关键词儿科护理;以人为本;理念;措施;效果

以人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1以具体措施落实“五心”服务的内涵

如接待热心做到“五主动”:主动起立、接物、问候、自我介绍、入院介绍。耐心解释做到“四个不”:不直呼床号、对询问不说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有主诉不说没事。着装仪表“四不要”:内衣不外露,发辫不过肩,化妆不过分,首饰不佩戴。这些顺口溜在大家反复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大家的观念和行为。同时也巩固了“五心”服务的内涵。让病人感受到温馨规范的护理服务,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在广大护士的心中逐渐形成。

1.2 以人为本等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

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如今绝大多数医院都强调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2.2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才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

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 “四送”。 “四字”是指“技”、“情” 、“忍” 、“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

2.4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制定护理缺陷记录,根据表现、工作量、承担的风险大小实行奖金二次分配。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

坏一个样”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2]。

4实践效果评价

近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8.7%。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篇9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 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必要性

(1)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人对儿科护士的素质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关注疾病的同时,更要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各种纠纷的发生,及时化解相关矛盾。

(2)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质和修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儿科护士培训基地,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人文学课程的学习,普遍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2 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文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我院儿科病房走廊摆放了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动物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馨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动物画面为主,医务人员的工作衣以淡粉色为主,消除了儿童恐怖心理,此外,儿保科还设置了儿童专用游乐室。即保证了患儿就医,又为患儿提供了娱乐的场所。

2.2 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深刻的心理影响。所以儿科护士不但要扮演好上述角色外,最重要的是要以高超技术和人格魅力,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 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结合儿童特点,制定出适合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或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 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各种奖励。

4 实践效果评价

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我院开展“星级护士评选”、“创优质服务标兵”、“谁是患者心目中最优秀的护士”等多种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提供个体化服务;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中的内容美、形式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在对患儿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安慰上,从声音、色彩、形体方面改善护理环境中,陶冶了情操,领略了个性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行为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8.5%。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医院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2]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3]邵玉琴,宋静波,雍晓荣.实施标准化服务强化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4,25(3):73-74.

篇10

【关键词】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和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5-01

儿科护士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对其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儿科护士容易出现心理压力,对自身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造成影响。儿童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发育不成熟,对病症进行自我护理及与护士进行沟通配合的能力较差,加上患儿家属往往求医心切,对护士不够信任以及期望值过高,导致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紧张、烦躁,甚至出现失眠和心悸现象,对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造成影响。为了探讨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和对策,本文选取我院30例儿科护士与30例成人科护士进行心理压力的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护士30名,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岁,其中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20名,中专学历7名;选择我院成人科护士30名,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本科5名,大专20名,中专5名。所有患者从事护士工作2-25年。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学历和工作经验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答卷的时间为20min,发放6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进程表示,计算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3.1 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3.1.1 护理难度大 儿科护士的护理对象大多为儿童,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不能对自身疾病进行有效的表达和自我护理,且儿科疾病具有病急、抢救要求高等特点,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较一般的成人科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对护士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护士心理压力。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措施,有时候由于护士专业素质过低,不能一次性穿刺成功,导致患儿啼哭,对护士造成心理压力;患儿的自制力较差,且不能进行有效的表达,需要护理人员时时进行观察和照顾,护理工作任务重;患儿家属往往求医心切,或者对护理人员的存在错误看法,盲目投诉,导致儿科护士情绪变化,心理压力增大。

3.1.2 环境因素 儿科患儿较多,陪护家属多,且由于患儿啼哭等,导致儿科病房的环境较为嘈杂;儿科急诊患儿多,人流量大,造成环境拥挤;很多专业素质较高或者有经验的护士不愿意留在儿科,导致儿科护理人员不足,医院对儿科护理工作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能切合实际,对儿科护士造成心理压力。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儿科护理环境较差,护士受到环境影响也容易产生烦躁和紧张的心理。

3.1.3 护患关系 儿科护士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护士不但需要与患儿加强沟通,还要与患儿家长加强沟通,详细地讲解治疗的基本原理,及时地报告治疗的进程等。由于患儿家属求医心切,对患儿多度溺爱,当患儿出现身体不适或者护士操作不当引起患儿啼哭时,患儿家属容易情绪激烈,失去理智,加上受到社会传统思想和环境的影响,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较低,因此导致护患关系较差,不能进行配合和建立和谐互换关系,对护士造成较大心理压力。

3.2 解决对策

3.2.1 提高专业素质 儿科护理急诊多,护理要求高,只有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才能保证护理的质量。儿科护士需要不断深入专业理论学习,总结护理实践经验,对儿科护理工作常见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总结,了解容易导致患儿及家属情绪激动的常见问题,在工作中多多预防。

3.2.2 自我调节 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压力的增大,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做好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情,更高效和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效率,获得医生和患儿家属的认可;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传递温暖和自信;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减少消极情绪;应用必要的技巧来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应对,对儿科的护理工作具有充足认识和掌握。

3.2.3 组织支持 组织支持是指医院需要结合儿科护士心理压力过大的实际情况,制定支持措施,从精神或物质上对儿科护士提供帮助。科室工作的安排要合情、合理,避免护士产生不满情绪;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满足不同护士的需求;保证儿科护理人员队伍充足,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对护患关系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处理,为护士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董生风,赵春.儿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0(1):80-81.

篇11

关键词:儿科 临床护理 纠纷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21-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增强,医疗行业面临较大风险。尤其在开展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患儿群体,如果出现护理纠纷问题,既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也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甚至不利于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提高风险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减少发生护理纠纷的可能性,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1 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产生原因

1.1 技术水平薄弱。对于年轻护士来说,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较短,临床经验不足,再加上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患者家属的质疑;如果出现问题,年轻护士的应变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全面、业务水平不熟悉,难以及时解答患儿家属的疑问,可能造成家属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感,进而激发不满情绪。

1.2 缺乏法律意识。当前,一些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法律意识,不能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开展工作;工作态度不好、服务水平不高。例如,在工作中,一些护士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对待患儿家属的态度冷漠、语气生硬,容易产生语言上的矛盾,引发护理纠纷[1]。另外,由于医院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要求护士保护患儿隐私,但是由于护士没有认识到自身义务以及患者权利,因此也成为引发临床护理纠纷的原因之一。

1.3 护理文件存在缺陷。一方面,医生记录与护士记录存在出入,缺乏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护理记录的内容与医嘱或医疗记录相矛盾;另一方面,护理记录过于片面,缺乏对护理的全程记录,对于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等均属空白,病情记录重点不明确,难以发挥护理文件的重要作用。

2 预防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相关建议

2.1 提升儿科护理的整体水平。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是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所在,也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首要条件。医院应提高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培养儿科护理人才,鼓励儿科护士积极参与继续教育、进修活动;邀请本院专家或者外院专家进行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树立培训目标,强化监督与检查职能,从整体提升儿科临床护理水平[2];另外,医院还应定期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如护理操作比赛、儿科护理辩论赛、儿科护理讲座等,全面提升护理质量,避免由于技术原因或经验原因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2 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首先,护士应严格遵循护理程序,有针对性地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入院宣传、治疗与护理宣传、检查指导、手术宣传、出院指导等,让患儿家属充分了解护理要点以及配合事项,减少患儿恐惧心理,以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康复效果;其次,护士每天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加强与患儿以及家属的交流,注意掌握沟通的技巧,要求语言简洁明了,以鼓励的话语为主,加强诱导,促使患儿及家属充满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加强对护士的信任感;再次,充分听取患儿与家属的反馈意见,遵循“换位思考”原则,为患儿提供全方位、安全性的护理,实现融洽的护患关系,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

2.3 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升护士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对于已经产生的差错或者护理纠纷,应深入分析原因、积累经验,提高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准则,护士人员应积极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双方合法权益。另外,做好护士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也是减少临床护理纠纷的重要途径,组织儿科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医疗事故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深刻贯彻法律精神,树立以患儿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临床护理工作[3]。

2.4 提高护理文件的规范性。提高护理文件的规范性,尤其加强学习书写病历的基本知识,引导护士认识到护理文件的重要性,以此作为判定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治疗过程、治疗效果的根本依据。因此,提高护理文件的记录水平与记录质量非常重要,与护士自身利益及患者利益密切相关。规范性的护理文件,必须及时、清楚、准确、客观地记录患儿病情状况,应注意记录的连续性,且保持与医嘱、医疗记录的一致性,从时间、内容、格式等基本相符,为临床提供保障。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法律意识增强,同时对医院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鉴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医院应提高意识、端正态度,公平、冷静、客观地对待并处理儿科临床护理纠纷问题,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及护士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认识到护理工作可能面对的各种法律问题,及时消除隐患,获得患儿家属及社会的认可,树立良好的医务形象。

参考文献

[1] 韩艳梅,富起英.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儿科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10,19(7):228-229

篇12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特殊素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86-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人员的要求日益增高,导致医务人员承受的压力和承担的风险愈来愈大,而儿科作为面向未成年人的医疗窗口,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加高。新生儿病房作为儿科中的一个部门,由于护理群体的特殊性,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更应具有一些特殊素养。

1 新生儿病房的特殊性

1.1 患儿均为生后28天以内的新生儿,身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调节性差[1]。

1.2 新生儿由于其生理特点,抵抗力差,病种多且病情变化快,急危重症较多。

1.3 新生儿不会言语表达与沟通、常以身体语言表述其生理需求及病理表现,病情观察较年长儿困难。

1.4 患儿家长一般不允许进入病室陪护,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工作较为繁重。且由于家长不能随时见到患儿,导致护患交流的诸多问题发生。

2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特殊素养

2.1 强烈的责任心:作为新生儿病房的护理人员,应把每一个患儿视作一个宝贵的生命,看护和照顾好每个柔弱娇嫩的生命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因此新生儿室的护理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患儿面前承担其父母的职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新生儿护理工作,做到工作细致认真,慎重对待每一个患儿,及时巡视每个哭闹的患儿,避免因缺乏责任心而导致患儿病情加重、用药剂量错误等后果。如在护理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疏忽大意,不认真执行诊疗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就可能引起护患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从患儿的健康及患儿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处处关心、体贴患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2]。

2.2 充足的耐心和爱心:新生儿的护理工作繁重,除了一些治疗疾病所需的护理措施外,新生儿的喂养、卫生清洁等工作均由护理人员承担完成,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足够的耐心,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每个患儿,才能保证患儿的健康成长。此外,新生儿病房不断出现的哭闹声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善于自我调节,维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患儿都是各个家庭的关注重心,作为护理人员应具有充足的爱心对待每个患儿,应视患儿为己出,轻柔地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在生理需求以外,新生儿还特别需要爱的哺育,作为患儿,缺乏父母亲人在身边的照顾和关爱,因此更需要护理人员代替家人给予其爱的眼神、言语、抚摸和拥抱,平等地对待每个患儿,不能因患儿有生理缺陷或不足而取笑,不能因患儿哭闹不止而怒斥,应以母性的胸怀给予每个新生命温柔的关爱。

2.3 慎独精神: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新生儿病房一般为单独隔离的区域,父母亲属一般不允许进入探视和陪护,因此作为无陪护患儿的护理人员更应具有慎独精神。曾有报道一些年轻的护理人员将患儿作为玩具,粗暴地对待患儿,甚至拍照取笑,这些护理人员就严重缺乏慎独精神。不能因无人看护就丧失护理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不能因患儿无能力保护自己就肆意地虐待患儿,应该做到无人与有人时一个样,严格恪守职业规范,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尊重、善待每个新生命。

2.4 娴熟的操作技能:新生儿个体小、血管细、皮肤娇嫩,生理状况的特殊性及个体的差异性导致新生儿护理操作技术的难度较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反复穿刺会损伤新生儿皮肤及血管,且易引起家属的意见,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各项儿科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如头皮静脉输液法、温箱使用法、光照疗法等,实际操作时才能做到既快又准,从而争取抢救的时间、减少患儿的痛苦。针对新生儿输液成功率的情况,可以在科室内设立患儿模拟输液、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训练,并每月进行实际操作考核1次,使低年资护士尽快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并指定高年资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一帮一带教,排班时注意护士合理搭配,在输液穿刺时请同事协作,增强自信,做到一针见血,针对确实不易穿刺的血管由技术好的护士进行穿刺,保证穿刺成功[3]。此外,对新生儿的各项护理措施均应动作轻柔、操作规范,因新生儿所需睡眠时间较长,因此应集中护理,避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2.5 细致的观察力:新生儿疾病多样,病情多变,而患儿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语言交流,一般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其需求、痛苦及情绪,如哭闹、表情、姿势或阳性体征等。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细致的观察力,勤巡视,多观察,熟悉新生儿各种身体语言的表达含义及不良的身体反应,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病情的进展和变化,从而早期干预,以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2.6 良好的沟通能力:《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患者(家长)有权了解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及病情预后等情况[4]。因新生儿家属与患儿分离,护理人员更应站在患儿家属的角度,多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让家属了解患儿病情进展和治疗护理方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儿家属的疑惑,以宽容亲切的态度舒缓患儿家属的情绪,并同时多了解患儿的家族史和出生史,更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护理工作繁重、责任重大,但是每个新生命又会给护理人员带来新的希望和快乐,因此只有热爱护理工作,尊重关爱患儿,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才能做好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工作,才能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崔炎.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

[2] 严秀芳.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69-70

篇13

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 751600

【摘 要】目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属为中心的全面身心护理[1]。而因为儿科具有很多特殊之处,如患儿年龄普遍偏小、认知功能处于发育阶段、护理工作繁多而细致、风险大等特征,决定了护理工作同时兼具困难性和特殊性[2]。基于此,建议儿科护士应养成强烈的风险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防止出现护理纠纷。

关键词 儿科;护理;纠纷

1 影响因素

1.1 儿科护理工作自身因素

(1)当患儿留院观察后,一般均离不开家属,所以儿科病房具有较高的陪护率,由此产生的护患关系极为特殊. 除了患儿与护士这种直接的、传统的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类全新的“金三角”关系(即为患儿与护士、亲属、父母),并且当前的患儿以独身子女为主,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完成治疗措施的条件离不开“非常6+1”模式(老人、大人、小孩的数量分别为4、2、1),在这种背景下护士承担的心理压力也较大。

(2)引发护理纠纷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是护士不能“一针见血”的进行采血和输液,也可能是因为虽然成功的完成了头皮静脉穿刺,但由于固定措施不恰当、家属不科学的抱姿等原因而触及针头使得液体流出、针头发生脱落,最终引起患儿穿刺处出现红肿。家长会认为是护士的原因导致的。患儿亲属通常对治疗、转归和康复过程的认知不足,常常抱着挑剔、怀疑、甚至拒绝的心态去应对必要的操作。有些家属由于自身的情绪极其紧张,进而将心中的不满直接传递给护士。

(3)儿科护士的身心特征。通常来说,儿科护理具有以下特点:工作繁琐、要求高、任务重,护士的工作环境离不开零乱、哭闹及嘈杂,特别是当患儿处于治疗阶段时,护士不得不每天面对孩子的哭闹声、父母的哄逗声和训斥声,其身体和心理常处于一个高压状态。另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这项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并且患儿好动、哭闹、情绪不稳定,手术过程中针头极易发生移位、液体流出,有些孩子由于不适感还会自己将针头拔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使儿科护士承担额外的工作。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的核心是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即使面临一些不该承受的训斥和责骂等,他们也必须保温和的态度,尽最大努力的完成本职工作,使儿科护士的身心受到伤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有调查显示:81.1% 的儿科护士认为: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患儿及家长的不理解及无端指责[3],使护理质量受到负面影响,成为护理纠纷发生的导火线。

1.2 社会因素

(1)缺乏有力的医疗保障制度:大部分的儿科患儿均属于自费医疗者,有些虽然说购买了医疗保险,但理赔额度也较低;另外,由于孩子的住院时间不长、病情多变、医疗花费较高,家属肯定期待当给予了较高的花费后应该获得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效果。

(2)暂时无法解决的社会难题:医疗花费高、看病难和看病贵。医疗保障措施的不健全、花费的不断增长,使得大部分的家庭无法轻松的面临高额的医疗花费,所以当家属不能清晰的了解各项开支或疗效不满意时便将内心的愤怒转移至护士。

1.3 心理因素

当前,人们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但很多护士的法律意识仍较为淡薄,通常患者及其家属是护理纠纷事件中的主控方。而人们普遍的心理倾向均偏向弱者,患者便处于有利一方,有些人便鼓动纠纷的发生,以得到额外的经济和精神支持,获得心理慰藉。

2 护理纠纷的防范对策

(1)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严格执行“四查十对一注意”规定,每天均应细心记录患儿输注液体(临时液体也包括其中)的名称、体积、配制人、输注时间、护士等。

(2)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内容,每天应及时、准确、客观、清晰的记录患儿情况,规范化的书写护理文书,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真实、客观的呈现救治过程和治疗效果。

(3)完善传统的护理观念,提升服务意识,做好医患沟通,提倡优质的服务理念,落实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内容,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尊重其合法权益。

(4)为年轻护士提供业务素质培训内容。当前我科有较多的新护士,其处理问题的方式欠妥,有必要规范化、有计划为他们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培训讲座,传授理论知识、训练其操作技能,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4],最终提升新护士的技术水平。

3 体会

随着逐渐增多的护理纠纷,不断提升的医患法律意识,患者也提出了更多的护理要求,加上儿科患者具有的特殊性,均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面临更多的阻碍。要正确的认知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诱因,护士应改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内容,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服务,重视沟通,善于发现问题、找出隐藏的法律事件,及时的排解隐患,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 崔炎. 儿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

[2] 亢若青, 王红英. 浅谈儿科整体护理的特殊性[J]. 护理学杂志,2009,(3):74.

[3] 陈孆, 吴容, 刘慧姝. 护士的心理压力及要求现状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08,23(9):70-71.

[4] 叶天慧, 陈锦绣, 易小红. 儿科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68-69.

篇14

【关键词】儿科护士;识别;防范;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48-01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卫生界的共识,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少风险事件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由潜在变成现实,这说明风险普遍存在与护理临床活动中。提高儿科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成为归避风险的措施。让患儿接受安全护理,顺利康复是儿科护士必须面对的课题。

1 儿科护理风险的识别

1.1 护理行为局限性所致的风险:就每一位患儿来说,由于致病因素、发病条件、机体反应性、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不同,其临床表现、疾病过程、配合能力、期望值各不相同,这些都是护理行为潜在的风险。

1.2 侵袭性儿科护理行为带来的风险:如给患儿做药物过敏实验,本身是为了预见性地避免使用某种药物,却可能因此而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为了履行告知义务,如实向患儿及家属告知疾病诊断或不良后果,则可能因此加重患儿心理压力。

1.3 儿科护理行为试验性所致的风险:所谓护理行为试验性就是护理行为的目标明确,而护理行为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而存在一定的风险。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和谐关系,不但需要较强的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方法及语言沟通和协调能力。如果静脉输液时反复选择血管穿刺,仍然没有一针见血,就可能增加患儿及家属的不满情绪。

1.4 儿科护理行为特殊性所致的风险:护士是为健康服务的,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护士在工作中与患儿接触机会最多,发生问题和纠纷的概率相对较高,有些护理行为本身就带来不良反应而增加患儿的不适应,护士应该预先通知并指导预防不良反应的方法。

1.5 儿科护理文件书写不健全所致的风险:临床护理记录是记录患者接受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护理文件书写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以及保存的完好性是判断护理行为正确及时有效安全的主要依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主要资料。护理文件在内容格式要求和管理上,必须适应举证倒置的新形式,目前的儿科护理记录,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的填写,具有潜在的法律问题。

2 儿科护理风险的防范

2.1 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的监控: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质量的监控仅靠护理部的监控是不够的,科室每月要调查护理服务态度,督导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我院儿科每月到医院“随访中心”了解出院患者的意见,掌握各种信息,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综合评价风险管理的成效。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

2.2 强化儿科护理服务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随着患儿及家属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这对儿科护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儿科护理工作在服务中要牢记“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2.3 加强儿科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儿科护士尤其要重视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同情心、熟练的操作技术、广博的知识储备、优雅的礼仪风范、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防范护理风险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2.4 准确、客观、及时地记录护理记录:儿科护理记录是护理服务过程的文字反映,也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件,因此要求护理记录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

2.5 提高法律意识,重视自我保护:根据儿科护理特点,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管理办法》。

2.6 约束护理行为,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减少护理纠纷:儿科的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临床护理活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

2.7 急救物品药品准备完好、到位: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每天随时会收入危重患儿,所以急救物品、药品准备完好到位,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必须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识别护理风险。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临床工作中做到懂法、守法,不断提高护理水平,防范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