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技术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分类研究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水土保持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得到了水土保持学的高度关注,还与旱农学、耕作学和作物栽培学等存在紧密的联系。但因专业、学科之间的不同,一些基础技术措施的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方便我国水土保持农业方面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与统一。
1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
1.1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中国水土保持概论》中的分类
在《中国水土保持概论》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属于耕作技术措施,并且将其进一步划分成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覆盖、改良土壤耕作措施。其中,改良小地形耕作措施又可细分为沟垄种植、区田等。而增加地面覆盖、改良土壤又可划分为草田带状间作、间作套种等措施。
1.2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学》中的分类
在《耕作学》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被划分为土壤耕作技术、栽培技术与养地技术三类。养地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建设、保护农田与土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有需要,还可将其进行进一步细分。
1.3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旱农学》中的分类
在《旱农学》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被划分抗旱节水播种和保苗技术、土壤耕作技术、抗旱品种鉴定和栽培技术、集水和节水技术。其中,对于抗旱节水播种和保苗技术,还可将其细分为打垄添墒播种、坐水添墒播种等技术措施;对于土壤耕作技术,还可将其划分为浅耕及中耕、覆盖耕作法等技术措施;抗旱节水播种和保苗技术还可划分为作物栽培技术与轮作技术,栽培技术为作物栽培技术和轮作;对于集水与节水技术,可进一步细分为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等技术措施。
1.4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水土保持学》中的分类
对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水土保持学》中的分类,具体如下:第一类为改变微地形,如果有需要,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沟垄种植、等高耕作等耕作技术。其中,沟垄种植还可更进一步细分为平沟起垄、水平沟种植等耕作措施;第二类为增加植物覆盖,在此类技术措施中,间作、混种、套种、等高状间作、草田轮作等是此类别中较为主要的措施;第三类则为增加地面覆盖,若有需要,还可细分为秸秆覆盖、青草覆盖等措施;第四类为改变土壤物理性质,此分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少耕与免耕,而少耕还可细分为少耕深松、马尔采夫耕作等措施。
1.5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中国水土保持》中的分类
对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中国水土保持》中的分类,具体为:农牧复合系统、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改土培肥措施、水土保持集流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其中,对于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还可细分为保护性种植法、保护性耕作法以及复式水土保持耕作法。对于水土保持改土培肥措施,如果有需要,还可将其进行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坡耕地平衡施肥措施与新修梯田改土培肥措施,而其中的新修梯田改土培肥措施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深耕松土、有机肥增施等技术措施。对于水土保持集流节水农业技术措施,该技术措施是通过结合水土保持、旱作农业措施而形成的,可细分为覆垄微集流栽培技以及隔坡梯田集流技术。农牧复合系统本质上是指在既定土地范围内,将木本植物、牧草类植物进行有效的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多重保护措施系统。近年来,我国诸多行业的专家学者虽然对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分析,但依据存在一些分歧,这主要是因为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现如今还在不断的发展与统一。基于横向的研究可以发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近年来正在从狭义上的耕作技术措施逐渐向广义上发展。此外,基于纵向的研究可以发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逐渐由原先的单项技术措施向复合式技术措施、区域性农业发展模式上发展。
2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分类方案
基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理念,该技术措施主要由耕作结合、少耕作或者是不耕作的方式,实现改变小地形、提高土壤抗蚀能力等目的,满足农业蓄水、保土要求,并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改造、利用水土资源来保证粮食等作物的高产与稳产。基于此,水土保持技术措施还可依据其落实方式、作用与目标,并在对耕、种与收等农业工艺进行有效结合的前提下,进一步划分为以改变微地形为主要措施的蓄水保墒技术,实现提升土壤抗蚀能力目标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及以增加植物覆盖为主要技术措施的栽培技术。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
3结语
通过合理的、科学的将各种类别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分类,可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此系统可为业界专家学者、有关工作人员就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研究与分析提供有效的、宝贵的参考与依据。因此,有关人员应对当地农业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真正实现因地制宜为目的,采用适宜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农业作业,确保水土保持与农业增产。
参考文献
[1]齐智娟,张忠学,杨爱峥.黑土坡耕地几种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72-75.
由于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于农业的需求和要求都比较高,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可以有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建立一个现代的先进农业生产系统,可以提升农业整体水平,保障国民经济和民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有效地提高我国经济水平。
1农业技术推广及应用的意义
农业生产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农业效益,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者们的工作积极性。要提倡农业生产者积极地对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了解并使用,必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进程。通过农业技术的深入推广,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知识水平,让他们认识到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一定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前我国综合应用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受我国人力资源成本、农业技术水平和土地面积的限制,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还是以传统的人力为主,虽然农业生产活动中机械化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以人力为主的农业生产主导方式的特点仍然存在。所以,要把现代新农业技术与传统的农业相结合,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使我国的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更高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2现阶段农业方面的技术
2.1绿色农业加工技术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运用现代农业理念及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对农业种植、农产品、资源的安全性与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统一、协调,帮助农业加工标准化,达到农业生产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在绿色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如果采用技术和工艺不符合标准,在现有技术不够先进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食品遭受污染,进而损害其营养价值。所以,需要对绿色农业加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对农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2.2节水灌溉技术
一般有三种有效的农业节水措施:1)防渗处理。通过防渗透处理,来对农业输水管道的防渗透能力进行提高,在农田灌溉中能有效防止输水过程中的出水现象,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2)管道加宽。通过加宽管道来降低管道中沙子对水流的影响。3)适当控制灌溉水量。水太多容易浪费水资源,水太少会导致灌溉不足。
2.3保护农田技术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有着较高的粮食需求,对于农作物的生产要求也更高。所以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农民通过施用过多的化肥来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提高,造成了耕地肥力的不断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秸秆对耕地表面进行覆盖,进而提升土地的肥力,提高农田产量。秸秆覆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因而得到了不断的应用,但仍旧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对秸秆还田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学习。首先,将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然后将秸秆末撒在地表,然后将秸秆犁入土壤。通过把秸秆当做肥料,这样就可以降低农药与化肥对耕地的化学伤害。
3农业技术措施的综合效果
3.1绿色农业生产的应用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农副产品也开始走向了人们的视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绿色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制造也开始受到了人民的重视。绿色农副产品也由于其产品质量高、营养价值高、没有污染等特点,受到人们喜爱。除此之外,利用农产品绿色环保的特性进行推广,也可以帮助我国食品加工行业走向标准化、国际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2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
节水灌溉技术是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使用合适的灌溉器械,不但可以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还可以帮助处理掉农田中过多的水分,让农作物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农业灌溉技术当中,最多的就是对于水资源进行合理地控制。该方法可针对不同作物采用不一样的灌溉方式,既能促进作物生长,又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节水灌溉技术还能够帮助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率,节省农民的劳动时间与精力,帮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保护农田技术的应用效果
对农田进行合理的保护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性,降低由于这些化学药剂导致的污染和对土壤的破坏,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新型机械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比如,近年来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在人工收割前先将玉米留下袋,人工收割前,玉米应先袋装,然后去皮干燥,以满足脱粒前脱粒水的要求。前端的传送带将用果皮清洗玉米芯,收取玉米粒并放入在收割机后置储粮箱内。该收割机还设有两款专用机械型号:一种收割机可将玉米秸秆收割并打捆后返回田间或打捆后用于青贮;另一种穗式收割机将玉米棒完全脱壳后,放入穗盒。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时间的工作,在机械的帮助下很快就可以结束,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现代机械还有很多农机用电工作,可以减少农业污染,为农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农技推广的关键是推广队伍,推广队伍的团队整体性是核心,团队的人员需要分工协作,团队的管理者与执行者的互动是关键。作为管理者只需要负责带领别人去执行,选择了就必须要归于其位。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思考,而在于执行。思虑很多,行动就少。真正的团队是在执行之前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意见,命令下达之后,需要团队成员增加行动力是最好的。在没有决策之前,思考才是最可贵的品质,然后是监督。
2新项目推广前的准备
一是工作基础分析。对推广区域的物质技术基础、农民素质、乡村民风、村干部的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二是制定周密计划。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明确清晰,不要说的话,也不要模棱两可,无法落实。三是计划要与推广地区的领导沟通,听取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定。四是计划要经主管部门同意,争取支持。五是将计划目标与推广人员的个人业绩评价相结合。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农技推广中对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建立反馈机制,并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并根据信息对推广项目进行及时的处理。一是有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二是建立配套的咨询服务体系;三是建立流动的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4及时准确传递信息
一是对信息提炼和加工。在宣传一个新项目或新技术时,已经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具备了很丰富的素材,但并不一定具备交流、传递的条件,需要检查已经准备好的素材是否能够表达明确的意图和沟通目标,需要将材料进行提炼和加工,将其归纳成为具有说服力、能够通俗易懂表达意图的材料。二是把完整的信息和相关的素材,全面准确、生动形象地向农民表述,使他们感到有意义、有兴趣,愿意听,听得懂。三是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聆听者的反馈,不断引发他们对所谈问题的思考。四是充分利用好当地现有的宣传资源,如广播、电视、黑板报等,也可以采用发放宣传单、设计调查问卷、访谈、科技讲座、培训等方法提高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合理选择培训时间和地点
农技推广工作中对农民的培训很重要,通过培训将信息传递给农民,同时在培训时通过互动将农民的要求和潜在问题进行反馈,实现互动,促进推广工作进行。
5.1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恰当的培训时间可以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涉及的问题包括培训时间的长短、时间的分配等。如农闲时集中培训,生产中现场指导。生产过程中具体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集中培训与生产中现场指导相结合,才能保证农民既能系统全面地学习,又能紧密联系实际,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
5.2合理设置培训地点,选择适合农民的方式
尽量将培训基地安排在农民比较集中的中心区域,培训地点起码应设在乡,有条件的应该以村为单位进行培训。可大力推行流动培训车,将培训现场安排在最贴近农民、方便接受培训的地点,实行一技一训,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这样才能保证参加培训的人数,提高培训数量和质量。培训的方式应合适,可以通过推广队伍、聘请专家、农民带头人多种方式进行。
6加强沟通
一是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注意仪表和面目表情、语言风格、自信心等;二是做农民的知心朋友,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多深入、多关心;三是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培养同农民的感情,拉近同农民的距离;四是技术要过硬,善于利用人们相信成功者的心理,让农民对推广者感兴趣;五是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在与群众的沟通中向群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日新月异地变化,农业推广者要头脑敏锐,不断学习新东西,传递给农民;六是农业推广者要服务热情、平等待人、作风淳朴、风趣幽默。
7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一是让农民亲眼目睹新技术示范成果。“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成果示范”作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个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二是激发农民对某项新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激发、促进行为改变的前提要素。因此,通过适当方法激发农民“接受农业创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推广工作的开展。三是使农民信赖推广者。同一项创新技术,不同的人去推广,效果不同,农民一般对可信赖的人、有名望的人的话比较易于接受和采纳。推广人员应广交农民朋友,提高自己的水平,成为农民“心中的偶像”。四是选择在农民需要使用该项新技术时进行推广。农民朋友乐于“现学现用”,不马上用的知识,学后易忘,效果不好,因此培训应注意时效性,用前学习,学了就用。五是用综合方法向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广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示范、参观、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条件地推广组织,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像、动画结合,以提高推广效果。六是配套推广农业新技术。利于农民采用农业创新技术,解决好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种问题。
8灵活应对突发事件
关键词:农艺节水;农艺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农艺节水是根据种植区的气候、地形、经济等因素,选用节水抗旱品种,改革耕作制度和种植制度,通过农业综合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水资源,抑制土壤蒸发,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达到节水高产目的,是众多节水环节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农艺节水与农业生产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可大范围内发挥实效,更能体现节水的实质。
1 农艺节水技术的各种应用模式
1.1 纳雨蓄墒耕作技术
包括深耕深松蓄墒、耙耱保墒、镇压提墒、中耕保墒蓄墒等。
深耕镇压相结合,打破犁底层,促进土壤熟化,加厚活土层,改善深层土壤的物理性能,减少土壤机械阻抗,有利于作物根系向深层土壤延伸,增加植株对底土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范围,扩大营养面积,促进作物高产。耕松后雨水迅速入渗,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可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利于有机物分解,消灭杂草,防止作物病虫害发生。耙耱使土壤细碎平整,耕层土壤上虚下实。镇压是用不同形状和轻重的农具镇压土壤,冬春季节避免跑风漏风,早春季节有利于底墒深墒向上传导,播后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结合,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并及早发芽。苗期雨后适墒中耕松土,改变土壤结构,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免耕措施是在尽量不耕翻土壤的条件下,尽可能保留前茬作物残存茎叶及根茬,并采用化学锄草和病虫害防治。这种耕作栽培的特点不破坏土壤结构,保持土壤原有的物理性状,使耕作层保持良好的水分状况。免耕增产是由于非耕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尤其作物苗期阶段的土壤墒情状况。另外应用模式还有等高垄沟种植法、水平等高耕作、水平梯田耕作等蓄水保墒耕作方式。
1.2 农田覆盖技术
包括砂石覆盖、秸杆残茬覆盖、地膜覆盖。
砂石覆盖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抗旱保墒增产措施。做法是把卵石、砾石与粗砂、细砂平铺在经过深耕、施肥、压平以后的田地上。长期实践已证明,覆盖后的砂田比无任何覆盖的土田有突出抗旱、压碱、增产的作用。
地膜覆盖是利用厚度为0.002~0.02mm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在地表的一种保温提墒措施。薄膜凝集从土壤蒸发的水量回补土壤水分,形成耕层与地膜的水循环体系。在减少土壤无效蒸发的同时,减少土壤积盐,保护耕地免受风蚀水蚀。增强地面反射光与散射光,增加叶面下部光合强度,高寒地区提高地温2℃~4℃,延长生长期,提早上市。存在问题有地膜覆盖早衰问题,病虫害问题,地膜残留问题。
秸杆覆盖是利用秸杆等性质的作物覆盖土壤表面的一种增温保墒措施。可避免因雨滴的直接冲击在土壤表面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土壤板结硬壳,减少径流,增加降雨直接入渗量,防止风蚀水蚀。覆盖割断了蒸发层与下层土壤的毛管联系,减少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乱流交换,有效抑制蒸发,进而抑制盐分累积。覆盖在地表形成土壤与大气热交换的障碍物,防止太阳直接辐射,并减少土壤热量向大气散发,缓解气温激变对作物的伤害。覆盖秸杆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孔隙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同时使毛管作用减弱,有利于抑制返盐。秸杆覆盖需考虑覆盖量和覆盖时间及覆盖可能引起的病虫害滋生。覆盖量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而定。如较湿季节或较湿土壤带,覆盖量过多造成土壤过冷或过湿,作物生长不利。干旱季节和地区,加大覆盖量,有利于覆盖保墒。
1.3 化学制剂调控水分技术
(1) 保水剂
保水剂主要成分为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能吸收并保持相当于自身重量几百甚至几千倍的水分。按其原料和合成途径可分为淀粉类化合物、纤维素合成物、聚合物3种类型。其主要功能是施入保水剂的土壤在降水或灌溉后,保水剂可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数百倍或上千倍的水分,土壤在水分缺乏时所含水分慢慢释放,供作物吸收利用,遇降水或灌溉后再吸水膨胀,在土壤中形成一个具有水分调节能力的“分子水库”,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水剂的这种吸水保水功能可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减少地表地下径流,同时一定程度上减缓地面蒸发。可用于种子包衣、复合制剂拌种、幼苗蘸根及土壤内播施等。表现在促进种子发芽,提前出苗,提高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具有突出的促苗生长效应,并延缓凋萎时间,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2) 植物抗蒸腾剂
目前抗蒸腾剂主要有3个类型:关闭气孔型、薄膜型、反射型。目前应用广泛的是黄腐酸制剂FA旱地龙。FA旱地龙以天然低分子量黄腐酸为主要成分,含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和16种氨基酸及生理活性强的多种生物活性基因。旱地龙用于叶面喷施,能调节缩小叶片气孔开度,减轻水分胁迫的危害,在减少用水量的情况下保证光合产物的有效积累,对抵御季节性干旱和干热风效果显著,喷施一次可持效17~21d;旱地龙富含有效磷,黄腐殖酸对土壤有显著的解磷作用,使对磷的吸收增强,促进根系发育,进而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可保护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促进蛋白质、可溶糖及蔗糖的合成和积累,增强细胞抗寒力,从而对作物起到防寒抗冻的作用;黄腐酸与金属元素结合后会出现絮状现象,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旱地龙是一种酸性制剂,随水浇灌可以改善盐碱地和板结土壤的多项理化性质;旱地龙也是很好的农药缓释增效剂。
化学制剂调控水分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切实搞清不同制剂最根本的抗旱机理及其它特性,以便抓住本质特性进行研究及应用。②长期应用效果及对环境的评价。③不同土壤作物生育期施肥条件下,使用的最佳时期、最适宜用量及浓度、使用的土壤水分条件及气候干旱条件。④适宜的制剂品种及类型。
1.4 增施有机肥,水肥耦合平衡施肥技术
一般旱区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盲目施肥是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有资料研究表明,一般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地区,施肥增产效果较好,但降水量低于300mm且分布不均时,肥料的作用受到限制,要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分因素变得突出。增加土壤营养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旱地土壤一般营养缺乏,施肥后解除了作物生长受到的营养制约,群体郁被度增大,棵间蒸发变少,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增大。施肥促进根系扩展,作物吸收更多水分,无机营养对干物质的促进作用大于同时增加的耗水作用,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增施有机肥,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增加土壤中的团粒结构,孔隙度增大,增加降水入渗量及毛管水持水量。采用适宜的肥料品种、适宜的肥料用量、适宜的施肥时期以及适宜的施肥培肥方式,有利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范围在不同作物为35%~75%。
2 存在问题及前景
农艺节水技术与工程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结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脱节,几种技术体系不同行业管理分家,最终因体制不良使农田水分利用率偏低;在土壤水分的合理控制利用和作物生长的合理水分亏缺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科学研究,期望更高效农艺技术模式出现。
应有前景:机械化自动化耕作灌溉设备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田间水分的利用率。植物群体、个体、单叶、细胞等不同层次的研究,会极大提高植物本身水分利用效率。最终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很少,几乎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对农艺节水技术措施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提出了农艺节水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关键技术,以期将农艺节水技术提升一个新的高度,促进我国的农业节水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 迪.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2001(4).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期间的环节和影响因素众多,不仅包括其实施的人力资源也包括技术受众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技术推广的设施、组织性文件等。我国作为农业生产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形式多样化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好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国家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细分与探讨,以保障国家农业生产的高效、科学性。
1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保障农业技术推广顺利、全面、高效实施的基础,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比较众多,并且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它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出现失误,都将会严重影响其实施的效果。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不健全,实施不够流畅。由于我国农技推广体制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大部分的基层体制尚未完成深度的变革,长期实施的体制存在信息流通不畅、技术推广实施者和受众脱节、业务渠道经费短缺等弊端,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成果比较低。②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根据有关调查表明,最近十年来我国农、林、牧、渔的大学、大专、中专毕业生流失了将近百分之四十,这还不包括在编却不在岗的一些技术人员。③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由于农技推广与基层出现的长期断层情况,使得众多的技术人员成了办公室工作者,缺少实践和具体的操作经验,更是欠缺与时俱进的求知心理和创新能力。此外培训机制的缺乏也使得众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④职能不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主要职能就是向农业生产者公益性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但是目前多数的农技推广人员多是等待农业生产者上门咨询或者是有偿性的提供指导,对自己的职能认识不清,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了农技推广的水平。⑤基层农技推广的保障力度不够,在大部分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里面,缺少必要的设备等,即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想要有所作为,也会因为无法施展而最终放弃,这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比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低,主动寻求技术的欲望比较低由于目前我国众多省市的农业生产地区,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多为老人、妇孺、孩子,他们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不高。从一方面来看,由于我国目前已经由农业生产大国完成了向工业大国过渡的经济形式,并且有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趋势,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性和重视程度在下降,这也是绝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技术要求主动性较差的又一主要原因。
1.3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也制约着技术推广的高效实施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依然是农民自行种植自家的责任田,因此,农业生产规模比较小,并且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比较齐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生产规模化程度越大、品种越单一、专业化的程度越高,其对农业技术的依赖性和需求就越大。而我国这种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模式显然不太利于农业技术推广。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
通过我们对农技推广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应该制定一些加强性的措施,以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一些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实施的根本性要素,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农业基本状况,选拔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素养的人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培养,并对他们进行事业编制。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应该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切实需要和发展要求。此外,政府还应该成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中心,定期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养。同时,让这些技术人员定期走进农业生产的基层,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功效。最后,还应提高全体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技术推广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2.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沟通农业技术只有与农业生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目标。说到底农业技术最终的实施者或者说是使用者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技术推广者只是作为一个中转者或者说是引导者存在于这一过程之中的。因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沟通与交流,才是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效实施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我们的技术推广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和水平,还要做好如何与农民亲近与交流的工作。所以说,技术推广人员平时注重技术的实践,积极地投身到农民的生产活动中去,热心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或者是通过地方媒体宣传、下乡培训等等方式进行技术推广才是做好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2.3提高农业技术的需求提高农业技术的需求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技术推广工作的一种方式,这对于提高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针对目前农民综合素质比较低的现状,加强对农民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工作,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者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每培养一百名农业新技术示范者,就有近二十名技术推广的土专家、三十名农业新技术的辅导者,几十名农业新技术的独立使用者。通过这些有效的示范和逐级推广,相信农业新技术可以很快在农民朋友中快速、全面的展开。②推广规模化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单位土地的使用效率。通过土地流转以及承包、租赁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用地向种田大户手中集中,发展大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这对于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是非常有效的。③发展高效农业,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高效产业,注重农业化生产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培养。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发展订单生产,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刺激技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