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技术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分类研究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水土保持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得到了水土保持学的高度关注,还与旱农学、耕作学和作物栽培学等存在紧密的联系。但因专业、学科之间的不同,一些基础技术措施的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方便我国水土保持农业方面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与统一。
1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
1.1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中国水土保持概论》中的分类
在《中国水土保持概论》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属于耕作技术措施,并且将其进一步划分成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覆盖、改良土壤耕作措施。其中,改良小地形耕作措施又可细分为沟垄种植、区田等。而增加地面覆盖、改良土壤又可划分为草田带状间作、间作套种等措施。
1.2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学》中的分类
在《耕作学》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被划分为土壤耕作技术、栽培技术与养地技术三类。养地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建设、保护农田与土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有需要,还可将其进行进一步细分。
1.3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旱农学》中的分类
在《旱农学》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被划分抗旱节水播种和保苗技术、土壤耕作技术、抗旱品种鉴定和栽培技术、集水和节水技术。其中,对于抗旱节水播种和保苗技术,还可将其细分为打垄添墒播种、坐水添墒播种等技术措施;对于土壤耕作技术,还可将其划分为浅耕及中耕、覆盖耕作法等技术措施;抗旱节水播种和保苗技术还可划分为作物栽培技术与轮作技术,栽培技术为作物栽培技术和轮作;对于集水与节水技术,可进一步细分为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等技术措施。
1.4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水土保持学》中的分类
对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水土保持学》中的分类,具体如下:第一类为改变微地形,如果有需要,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沟垄种植、等高耕作等耕作技术。其中,沟垄种植还可更进一步细分为平沟起垄、水平沟种植等耕作措施;第二类为增加植物覆盖,在此类技术措施中,间作、混种、套种、等高状间作、草田轮作等是此类别中较为主要的措施;第三类则为增加地面覆盖,若有需要,还可细分为秸秆覆盖、青草覆盖等措施;第四类为改变土壤物理性质,此分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少耕与免耕,而少耕还可细分为少耕深松、马尔采夫耕作等措施。
1.5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中国水土保持》中的分类
对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中国水土保持》中的分类,具体为:农牧复合系统、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改土培肥措施、水土保持集流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其中,对于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还可细分为保护性种植法、保护性耕作法以及复式水土保持耕作法。对于水土保持改土培肥措施,如果有需要,还可将其进行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坡耕地平衡施肥措施与新修梯田改土培肥措施,而其中的新修梯田改土培肥措施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深耕松土、有机肥增施等技术措施。对于水土保持集流节水农业技术措施,该技术措施是通过结合水土保持、旱作农业措施而形成的,可细分为覆垄微集流栽培技以及隔坡梯田集流技术。农牧复合系统本质上是指在既定土地范围内,将木本植物、牧草类植物进行有效的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多重保护措施系统。近年来,我国诸多行业的专家学者虽然对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分析,但依据存在一些分歧,这主要是因为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现如今还在不断的发展与统一。基于横向的研究可以发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近年来正在从狭义上的耕作技术措施逐渐向广义上发展。此外,基于纵向的研究可以发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逐渐由原先的单项技术措施向复合式技术措施、区域性农业发展模式上发展。
2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分类方案
基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理念,该技术措施主要由耕作结合、少耕作或者是不耕作的方式,实现改变小地形、提高土壤抗蚀能力等目的,满足农业蓄水、保土要求,并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改造、利用水土资源来保证粮食等作物的高产与稳产。基于此,水土保持技术措施还可依据其落实方式、作用与目标,并在对耕、种与收等农业工艺进行有效结合的前提下,进一步划分为以改变微地形为主要措施的蓄水保墒技术,实现提升土壤抗蚀能力目标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及以增加植物覆盖为主要技术措施的栽培技术。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
3结语
通过合理的、科学的将各种类别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分类,可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此系统可为业界专家学者、有关工作人员就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研究与分析提供有效的、宝贵的参考与依据。因此,有关人员应对当地农业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真正实现因地制宜为目的,采用适宜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农业作业,确保水土保持与农业增产。
参考文献
[1]齐智娟,张忠学,杨爱峥.黑土坡耕地几种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72-75.
由于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于农业的需求和要求都比较高,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可以有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建立一个现代的先进农业生产系统,可以提升农业整体水平,保障国民经济和民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有效地提高我国经济水平。
1农业技术推广及应用的意义
农业生产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农业效益,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者们的工作积极性。要提倡农业生产者积极地对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了解并使用,必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进程。通过农业技术的深入推广,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知识水平,让他们认识到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一定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前我国综合应用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受我国人力资源成本、农业技术水平和土地面积的限制,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还是以传统的人力为主,虽然农业生产活动中机械化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以人力为主的农业生产主导方式的特点仍然存在。所以,要把现代新农业技术与传统的农业相结合,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使我国的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更高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2现阶段农业方面的技术
2.1绿色农业加工技术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运用现代农业理念及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对农业种植、农产品、资源的安全性与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统一、协调,帮助农业加工标准化,达到农业生产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在绿色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如果采用技术和工艺不符合标准,在现有技术不够先进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食品遭受污染,进而损害其营养价值。所以,需要对绿色农业加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对农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2.2节水灌溉技术
一般有三种有效的农业节水措施:1)防渗处理。通过防渗透处理,来对农业输水管道的防渗透能力进行提高,在农田灌溉中能有效防止输水过程中的出水现象,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2)管道加宽。通过加宽管道来降低管道中沙子对水流的影响。3)适当控制灌溉水量。水太多容易浪费水资源,水太少会导致灌溉不足。
2.3保护农田技术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有着较高的粮食需求,对于农作物的生产要求也更高。所以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农民通过施用过多的化肥来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提高,造成了耕地肥力的不断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秸秆对耕地表面进行覆盖,进而提升土地的肥力,提高农田产量。秸秆覆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因而得到了不断的应用,但仍旧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对秸秆还田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学习。首先,将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然后将秸秆末撒在地表,然后将秸秆犁入土壤。通过把秸秆当做肥料,这样就可以降低农药与化肥对耕地的化学伤害。
3农业技术措施的综合效果
3.1绿色农业生产的应用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农副产品也开始走向了人们的视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绿色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制造也开始受到了人民的重视。绿色农副产品也由于其产品质量高、营养价值高、没有污染等特点,受到人们喜爱。除此之外,利用农产品绿色环保的特性进行推广,也可以帮助我国食品加工行业走向标准化、国际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2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
节水灌溉技术是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使用合适的灌溉器械,不但可以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还可以帮助处理掉农田中过多的水分,让农作物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农业灌溉技术当中,最多的就是对于水资源进行合理地控制。该方法可针对不同作物采用不一样的灌溉方式,既能促进作物生长,又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节水灌溉技术还能够帮助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率,节省农民的劳动时间与精力,帮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保护农田技术的应用效果
对农田进行合理的保护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性,降低由于这些化学药剂导致的污染和对土壤的破坏,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新型机械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比如,近年来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在人工收割前先将玉米留下袋,人工收割前,玉米应先袋装,然后去皮干燥,以满足脱粒前脱粒水的要求。前端的传送带将用果皮清洗玉米芯,收取玉米粒并放入在收割机后置储粮箱内。该收割机还设有两款专用机械型号:一种收割机可将玉米秸秆收割并打捆后返回田间或打捆后用于青贮;另一种穗式收割机将玉米棒完全脱壳后,放入穗盒。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时间的工作,在机械的帮助下很快就可以结束,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现代机械还有很多农机用电工作,可以减少农业污染,为农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农技推广的关键是推广队伍,推广队伍的团队整体性是核心,团队的人员需要分工协作,团队的管理者与执行者的互动是关键。作为管理者只需要负责带领别人去执行,选择了就必须要归于其位。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思考,而在于执行。思虑很多,行动就少。真正的团队是在执行之前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意见,命令下达之后,需要团队成员增加行动力是最好的。在没有决策之前,思考才是最可贵的品质,然后是监督。
2新项目推广前的准备
一是工作基础分析。对推广区域的物质技术基础、农民素质、乡村民风、村干部的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二是制定周密计划。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明确清晰,不要说的话,也不要模棱两可,无法落实。三是计划要与推广地区的领导沟通,听取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定。四是计划要经主管部门同意,争取支持。五是将计划目标与推广人员的个人业绩评价相结合。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农技推广中对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建立反馈机制,并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并根据信息对推广项目进行及时的处理。一是有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二是建立配套的咨询服务体系;三是建立流动的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4及时准确传递信息
一是对信息提炼和加工。在宣传一个新项目或新技术时,已经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具备了很丰富的素材,但并不一定具备交流、传递的条件,需要检查已经准备好的素材是否能够表达明确的意图和沟通目标,需要将材料进行提炼和加工,将其归纳成为具有说服力、能够通俗易懂表达意图的材料。二是把完整的信息和相关的素材,全面准确、生动形象地向农民表述,使他们感到有意义、有兴趣,愿意听,听得懂。三是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聆听者的反馈,不断引发他们对所谈问题的思考。四是充分利用好当地现有的宣传资源,如广播、电视、黑板报等,也可以采用发放宣传单、设计调查问卷、访谈、科技讲座、培训等方法提高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合理选择培训时间和地点
农技推广工作中对农民的培训很重要,通过培训将信息传递给农民,同时在培训时通过互动将农民的要求和潜在问题进行反馈,实现互动,促进推广工作进行。
5.1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恰当的培训时间可以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涉及的问题包括培训时间的长短、时间的分配等。如农闲时集中培训,生产中现场指导。生产过程中具体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集中培训与生产中现场指导相结合,才能保证农民既能系统全面地学习,又能紧密联系实际,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
5.2合理设置培训地点,选择适合农民的方式
尽量将培训基地安排在农民比较集中的中心区域,培训地点起码应设在乡,有条件的应该以村为单位进行培训。可大力推行流动培训车,将培训现场安排在最贴近农民、方便接受培训的地点,实行一技一训,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这样才能保证参加培训的人数,提高培训数量和质量。培训的方式应合适,可以通过推广队伍、聘请专家、农民带头人多种方式进行。
6加强沟通
一是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注意仪表和面目表情、语言风格、自信心等;二是做农民的知心朋友,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多深入、多关心;三是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培养同农民的感情,拉近同农民的距离;四是技术要过硬,善于利用人们相信成功者的心理,让农民对推广者感兴趣;五是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在与群众的沟通中向群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日新月异地变化,农业推广者要头脑敏锐,不断学习新东西,传递给农民;六是农业推广者要服务热情、平等待人、作风淳朴、风趣幽默。
7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一是让农民亲眼目睹新技术示范成果。“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成果示范”作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个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二是激发农民对某项新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激发、促进行为改变的前提要素。因此,通过适当方法激发农民“接受农业创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推广工作的开展。三是使农民信赖推广者。同一项创新技术,不同的人去推广,效果不同,农民一般对可信赖的人、有名望的人的话比较易于接受和采纳。推广人员应广交农民朋友,提高自己的水平,成为农民“心中的偶像”。四是选择在农民需要使用该项新技术时进行推广。农民朋友乐于“现学现用”,不马上用的知识,学后易忘,效果不好,因此培训应注意时效性,用前学习,学了就用。五是用综合方法向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广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示范、参观、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条件地推广组织,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像、动画结合,以提高推广效果。六是配套推广农业新技术。利于农民采用农业创新技术,解决好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种问题。
8灵活应对突发事件
关键词:农艺节水;农艺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农艺节水是根据种植区的气候、地形、经济等因素,选用节水抗旱品种,改革耕作制度和种植制度,通过农业综合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水资源,抑制土壤蒸发,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达到节水高产目的,是众多节水环节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农艺节水与农业生产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可大范围内发挥实效,更能体现节水的实质。
1 农艺节水技术的各种应用模式
1.1 纳雨蓄墒耕作技术
包括深耕深松蓄墒、耙耱保墒、镇压提墒、中耕保墒蓄墒等。
深耕镇压相结合,打破犁底层,促进土壤熟化,加厚活土层,改善深层土壤的物理性能,减少土壤机械阻抗,有利于作物根系向深层土壤延伸,增加植株对底土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范围,扩大营养面积,促进作物高产。耕松后雨水迅速入渗,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可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利于有机物分解,消灭杂草,防止作物病虫害发生。耙耱使土壤细碎平整,耕层土壤上虚下实。镇压是用不同形状和轻重的农具镇压土壤,冬春季节避免跑风漏风,早春季节有利于底墒深墒向上传导,播后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结合,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并及早发芽。苗期雨后适墒中耕松土,改变土壤结构,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免耕措施是在尽量不耕翻土壤的条件下,尽可能保留前茬作物残存茎叶及根茬,并采用化学锄草和病虫害防治。这种耕作栽培的特点不破坏土壤结构,保持土壤原有的物理性状,使耕作层保持良好的水分状况。免耕增产是由于非耕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尤其作物苗期阶段的土壤墒情状况。另外应用模式还有等高垄沟种植法、水平等高耕作、水平梯田耕作等蓄水保墒耕作方式。
1.2 农田覆盖技术
包括砂石覆盖、秸杆残茬覆盖、地膜覆盖。
砂石覆盖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抗旱保墒增产措施。做法是把卵石、砾石与粗砂、细砂平铺在经过深耕、施肥、压平以后的田地上。长期实践已证明,覆盖后的砂田比无任何覆盖的土田有突出抗旱、压碱、增产的作用。
地膜覆盖是利用厚度为0.002~0.02mm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在地表的一种保温提墒措施。薄膜凝集从土壤蒸发的水量回补土壤水分,形成耕层与地膜的水循环体系。在减少土壤无效蒸发的同时,减少土壤积盐,保护耕地免受风蚀水蚀。增强地面反射光与散射光,增加叶面下部光合强度,高寒地区提高地温2℃~4℃,延长生长期,提早上市。存在问题有地膜覆盖早衰问题,病虫害问题,地膜残留问题。
秸杆覆盖是利用秸杆等性质的作物覆盖土壤表面的一种增温保墒措施。可避免因雨滴的直接冲击在土壤表面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土壤板结硬壳,减少径流,增加降雨直接入渗量,防止风蚀水蚀。覆盖割断了蒸发层与下层土壤的毛管联系,减少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乱流交换,有效抑制蒸发,进而抑制盐分累积。覆盖在地表形成土壤与大气热交换的障碍物,防止太阳直接辐射,并减少土壤热量向大气散发,缓解气温激变对作物的伤害。覆盖秸杆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孔隙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同时使毛管作用减弱,有利于抑制返盐。秸杆覆盖需考虑覆盖量和覆盖时间及覆盖可能引起的病虫害滋生。覆盖量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而定。如较湿季节或较湿土壤带,覆盖量过多造成土壤过冷或过湿,作物生长不利。干旱季节和地区,加大覆盖量,有利于覆盖保墒。
1.3 化学制剂调控水分技术
(1) 保水剂
保水剂主要成分为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能吸收并保持相当于自身重量几百甚至几千倍的水分。按其原料和合成途径可分为淀粉类化合物、纤维素合成物、聚合物3种类型。其主要功能是施入保水剂的土壤在降水或灌溉后,保水剂可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数百倍或上千倍的水分,土壤在水分缺乏时所含水分慢慢释放,供作物吸收利用,遇降水或灌溉后再吸水膨胀,在土壤中形成一个具有水分调节能力的“分子水库”,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水剂的这种吸水保水功能可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减少地表地下径流,同时一定程度上减缓地面蒸发。可用于种子包衣、复合制剂拌种、幼苗蘸根及土壤内播施等。表现在促进种子发芽,提前出苗,提高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具有突出的促苗生长效应,并延缓凋萎时间,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2) 植物抗蒸腾剂
目前抗蒸腾剂主要有3个类型:关闭气孔型、薄膜型、反射型。目前应用广泛的是黄腐酸制剂FA旱地龙。FA旱地龙以天然低分子量黄腐酸为主要成分,含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和16种氨基酸及生理活性强的多种生物活性基因。旱地龙用于叶面喷施,能调节缩小叶片气孔开度,减轻水分胁迫的危害,在减少用水量的情况下保证光合产物的有效积累,对抵御季节性干旱和干热风效果显著,喷施一次可持效17~21d;旱地龙富含有效磷,黄腐殖酸对土壤有显著的解磷作用,使对磷的吸收增强,促进根系发育,进而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可保护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促进蛋白质、可溶糖及蔗糖的合成和积累,增强细胞抗寒力,从而对作物起到防寒抗冻的作用;黄腐酸与金属元素结合后会出现絮状现象,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旱地龙是一种酸性制剂,随水浇灌可以改善盐碱地和板结土壤的多项理化性质;旱地龙也是很好的农药缓释增效剂。
化学制剂调控水分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切实搞清不同制剂最根本的抗旱机理及其它特性,以便抓住本质特性进行研究及应用。②长期应用效果及对环境的评价。③不同土壤作物生育期施肥条件下,使用的最佳时期、最适宜用量及浓度、使用的土壤水分条件及气候干旱条件。④适宜的制剂品种及类型。
1.4 增施有机肥,水肥耦合平衡施肥技术
一般旱区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盲目施肥是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有资料研究表明,一般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地区,施肥增产效果较好,但降水量低于300mm且分布不均时,肥料的作用受到限制,要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分因素变得突出。增加土壤营养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旱地土壤一般营养缺乏,施肥后解除了作物生长受到的营养制约,群体郁被度增大,棵间蒸发变少,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增大。施肥促进根系扩展,作物吸收更多水分,无机营养对干物质的促进作用大于同时增加的耗水作用,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增施有机肥,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增加土壤中的团粒结构,孔隙度增大,增加降水入渗量及毛管水持水量。采用适宜的肥料品种、适宜的肥料用量、适宜的施肥时期以及适宜的施肥培肥方式,有利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范围在不同作物为35%~75%。
2 存在问题及前景
农艺节水技术与工程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结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脱节,几种技术体系不同行业管理分家,最终因体制不良使农田水分利用率偏低;在土壤水分的合理控制利用和作物生长的合理水分亏缺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科学研究,期望更高效农艺技术模式出现。
应有前景:机械化自动化耕作灌溉设备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田间水分的利用率。植物群体、个体、单叶、细胞等不同层次的研究,会极大提高植物本身水分利用效率。最终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很少,几乎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对农艺节水技术措施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提出了农艺节水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关键技术,以期将农艺节水技术提升一个新的高度,促进我国的农业节水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 迪.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2001(4).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期间的环节和影响因素众多,不仅包括其实施的人力资源也包括技术受众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技术推广的设施、组织性文件等。我国作为农业生产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形式多样化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好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国家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细分与探讨,以保障国家农业生产的高效、科学性。
1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保障农业技术推广顺利、全面、高效实施的基础,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比较众多,并且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它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出现失误,都将会严重影响其实施的效果。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不健全,实施不够流畅。由于我国农技推广体制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大部分的基层体制尚未完成深度的变革,长期实施的体制存在信息流通不畅、技术推广实施者和受众脱节、业务渠道经费短缺等弊端,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成果比较低。②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根据有关调查表明,最近十年来我国农、林、牧、渔的大学、大专、中专毕业生流失了将近百分之四十,这还不包括在编却不在岗的一些技术人员。③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由于农技推广与基层出现的长期断层情况,使得众多的技术人员成了办公室工作者,缺少实践和具体的操作经验,更是欠缺与时俱进的求知心理和创新能力。此外培训机制的缺乏也使得众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④职能不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主要职能就是向农业生产者公益性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但是目前多数的农技推广人员多是等待农业生产者上门咨询或者是有偿性的提供指导,对自己的职能认识不清,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了农技推广的水平。⑤基层农技推广的保障力度不够,在大部分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里面,缺少必要的设备等,即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想要有所作为,也会因为无法施展而最终放弃,这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比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低,主动寻求技术的欲望比较低由于目前我国众多省市的农业生产地区,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多为老人、妇孺、孩子,他们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不高。从一方面来看,由于我国目前已经由农业生产大国完成了向工业大国过渡的经济形式,并且有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趋势,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性和重视程度在下降,这也是绝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技术要求主动性较差的又一主要原因。
1.3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也制约着技术推广的高效实施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依然是农民自行种植自家的责任田,因此,农业生产规模比较小,并且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比较齐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生产规模化程度越大、品种越单一、专业化的程度越高,其对农业技术的依赖性和需求就越大。而我国这种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模式显然不太利于农业技术推广。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
通过我们对农技推广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应该制定一些加强性的措施,以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一些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实施的根本性要素,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农业基本状况,选拔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素养的人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培养,并对他们进行事业编制。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应该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切实需要和发展要求。此外,政府还应该成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中心,定期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养。同时,让这些技术人员定期走进农业生产的基层,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功效。最后,还应提高全体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技术推广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2.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沟通农业技术只有与农业生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目标。说到底农业技术最终的实施者或者说是使用者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技术推广者只是作为一个中转者或者说是引导者存在于这一过程之中的。因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沟通与交流,才是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效实施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我们的技术推广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和水平,还要做好如何与农民亲近与交流的工作。所以说,技术推广人员平时注重技术的实践,积极地投身到农民的生产活动中去,热心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或者是通过地方媒体宣传、下乡培训等等方式进行技术推广才是做好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2.3提高农业技术的需求提高农业技术的需求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技术推广工作的一种方式,这对于提高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针对目前农民综合素质比较低的现状,加强对农民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工作,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者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每培养一百名农业新技术示范者,就有近二十名技术推广的土专家、三十名农业新技术的辅导者,几十名农业新技术的独立使用者。通过这些有效的示范和逐级推广,相信农业新技术可以很快在农民朋友中快速、全面的展开。②推广规模化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单位土地的使用效率。通过土地流转以及承包、租赁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用地向种田大户手中集中,发展大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这对于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是非常有效的。③发展高效农业,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高效产业,注重农业化生产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培养。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发展订单生产,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刺激技术需求。
1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的情况比较
有机农业的优点:①有机农业通过轮作、间作和各样种植,农业生产系统的多样性得到改善;②有机农业通过利用作物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③有机农业较好地利用了周围生态系统的有机物质;④有机农业主张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改善了养分的管理水平。在有机种植生产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①按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要求,经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如堆肥、厩肥、沼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②矿物质肥,包括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等天然物质;③生物菌肥,如腐殖酸类肥料、根瘤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绿肥,如草木樨、紫云英、紫花苜蓿等;草木灰等;腐熟的蘑菇培养废料和蚯蚓培养基质;④叶面施用的肥料有腐殖酸肥、微生物菌肥及其他生物叶面专用肥等。有机蔬菜生产中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有机蔬菜种植应限制使用人粪尿。有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防治产品:①微生物来源。真菌、细菌、病毒等制剂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等。②植物和动物来源。印楝素、天然除虫菊、苦楝碱、鱼藤酮、蜂胶等。③矿物质来源。矿物油、铜制剂、波尔多液、硅酸盐、石灰、硫磺等。④其它。乙醇、苏打、软皂、二氧化碳等。
2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杂草控制
在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中,杂草除了有危害的一面,还有可以利用的一面,比如保护土壤,显示生产环境的变化,休闲土地并且可以成为绿肥,同时可以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天敌的栖息地。有机农业中采用非化学方法清除田间杂草,消除杂草种子的传播。具体技术有以下几种:①清除杂草种子,有机肥要腐熟,种子要纯净。②先促进田地的杂草生长,然后翻耕田地,再进行播种。③采用田间覆盖,减少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④提前直播,使作物早于杂草生长,加大生产密度以减少杂草的生长空间。⑤适时人工锄草。⑥田间实行合理的轮作和间套作,抑制某种杂草成为优势杂草。⑦放养一些食草生物,进行生物防治。⑧采用天然的生物性的除草剂,防治杂草。⑨建立隔离带,防止生产区外的杂草种子的传播,尤其是放牧和引进的有机肥是杂草传播的重要途径。
3有机农业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有机种植企业与基地更倾向于出口。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要在政策、经济方面大力扶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解决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难题,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有机食品产业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是防治农村、农业污染的最好方式。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国的有机稻米、蔬菜、茶叶、杂粮等农副产品和山茶油、核桃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广阔的市场,加上比常规产品高出两三倍的价格,让越来越多的生产者走上有机生产之路。
4有机蔬菜种植
有机蔬菜的种植是一种环保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种植方式,它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但这并不是回归到古老的传统种植体系,而是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集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知识等一系列农业科学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方式。其种植技术有三个要点:4.1产地环境选择产地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因子。首先,基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符合GB3095质量标准;其次,有机地块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灌溉水质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第三,土壤耕性良好。36个月内未使用违禁物质,不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新开荒地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常规蔬菜种植向有机蔬菜种植需2年以上转换期。4.2施肥施肥在于培育健康肥沃的土壤,为下茬蔬菜收获向土壤归还被取走的养分,为蔬菜的根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4.2.1种类:适合种植有机蔬菜的肥料种类有:有机肥、堆肥、沤肥、绿肥、矿物源肥料,以及一些厂家生产的允许在有机蔬菜上施用的纯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这些肥料在施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用于有机肥堆制的添加微生物必须来自于自然界,而不是基因工程产物;自制有机肥要经过彻底腐熟;堆肥和沤肥必须通过发酵杀灭其中的寄生虫卵和各种病原菌;沼气肥制取时要严格密闭,且有适量水分,发酵最适温为25~40℃,碳氮比调节在30~40;沼渣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作农肥:种植绿肥要注意在其鲜嫩时通过耕地切碎并翻入土壤,并在其中进行腐熟分解,或者通过堆肥的方式制肥;矿物源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表1中的限制,施用时要避免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存在的拮抗关系。4.2.2施用技术: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蔬菜品种科学施肥,盲目施用有机肥同样可导致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等危害。例如,在地蛆发生严重地区,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可加重地蛆危害;鸡粪养分含量高,尿酸多,施用量不宜超过3kg/m2,否则,会引起烧苗;堆肥的施用量一般为15~30t;沤肥的施用量为2.3×104kg/hm2;豆科绿肥作物按鲜植物体3375kg/hm2计算,则含有机质225kg,氮素67.5~135kg/hm2,固氮量45~90kg/hm2,相当于225~450kg/hm2硫酸铵。一般可根据肥料养分含量与释放比例、蔬菜营养需求和产出确定施肥量。4.3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是有机蔬菜种植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想摆脱长期以来对化学合成农药的依赖,必须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来预防和防治各种病虫害。4.3.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利用植物本身抗性和栽培措施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措施有:①选用抗性强、最好是兼抗多种病虫害,并适合当地消费者习惯和种植条件的品种;但不能使用任何转基因蔬菜品种。②使用嫁接、轮作、间作技术,打乱病原菌和虫卵的生活规律,提高蔬菜自身抵抗力。例如:嫁接换根可有效防止土传病害;水旱轮作会在生态环境上改变和打乱病虫发生小气候规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青椒或番茄套种玉米可以防治蚜虫;普通蔬菜和有特殊气味的蔬菜间作,可驱避一些害虫等。③深耕松土,冬天翻土杀死越冬害虫。加速病残体分解和腐烂;夏季高温期间进行灌水,然后在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能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4.3.2物理防治:①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对蔬菜进行浮面覆盖,组织多种害虫的侵入和产卵;②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色纸等;③育苗时在苗床上方悬挂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可避蚜;④在温室悬挂黄色粘板,诱杀白粉虱、美洲潜斑蝇、翅蚜;⑤在农事活动时,可人工摘除斜纹夜蛾等卵块,用水冲刷等4.3.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在农事活动中,注重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或人工繁殖、释放、引进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有中华草蛉、大草蛉、瓢虫和捕食螨等;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茧蜂、土蜂、线虫、平腹小蜂等。另外还可以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病虫害。4.3.4药物防治:必要时,可协调利用药物防治。可以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防治蔬菜多种病害;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含铜的材料,如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杀真菌剂来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可以用抑制作物真菌病害的软皂、植物制剂、醋等物质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防治多种病害;可有限制地使用鱼藤酮、植物来源的除虫菊酯、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来杀虫。
5有机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1)对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人员进行专业的机械维护和保养培训,保证技术保养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在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制定全面合理的培训计划,确保能够对机务的管理人员、保养和维护的人员、驾驶人员等都进行培训,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的具备更为专业的技能。
2)规范技术保养的项目内容,并对保养进行清晰的记录,建立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档案。机械技术保养的要求规范了机械设备的保养规范,只要出厂的农业机械设备都有设备的日常保养规范和定期保养的内容。
可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人们只是按照要求做了定期保养,可是并没有进行日常的保养,更没有作有关的记录。所以需要相关人员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的保养要求制作不同的技术保养记录表格,建立好技术保养档案,以后,在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时就会有实际经验依据。
3)完善农业机械保养、检测、维护的设施。很多的农业机械在设备上面都有不同的检测点,只要有相应的检测仪器对其进行监控,就能知道机械的状况,可是在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时,需要专门的工具,只有配齐各种工具,然后做好相应的记录,根据设备所处的各种环境选择进行技术保养和维修工作的工作台、车曹、车间等设备,使保养、维护各种机械的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充分掌握各种机械的保养情况,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机械发生故障,然后制定应急措施,在机械真正发生故障时,也能进行及时和正确的修理。
4)对资金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零库存”管理,选择配件时要价格实惠,质量良好,防止在机械中使用不合格的配件。在对机械进行技术保养时,需要很多的配件和资金,所以在资金不足时,能够利用现有的资金,在确保工程进展和良好的机械设备情况下,实现“零库存”管理。
对于那些容易损耗和损坏的零件,并且占用资金少的备件要有一定的库存,并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做好备件使用记录,确保技术保养工作的有效完成。在采购备件时,要对其来源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其生产厂家、备件型号、性能等,对于那些不易检测的备件,要到专营店或者总部采购,防止农业机械使用不合格的备件。
5)充分利用时间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对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合理的奖罚。因为每个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地点都不相同,就可以在停机待工的时候,根据机械保养和维护的有效期限进行合理的技术保养安排。
与此同时,还要和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使保养人员和驾驶人员同时参与保养和维护,在确定好任务以后,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结束语
关键词:农业推广;问题;措施
农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是工业现代化水平一直不高。在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比技术的推广效率高,致使科研成果的使用率很低,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下笔者对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和措施进行了总结。
1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如基地试验、技术培训、服务保障等,就是将农业新技术推广给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同时在专业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在提高农业效率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农业的推广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农业知识培训机构;第二,进行农业研究的组织;第三,群众的科技组织;第四,进行技术推广的专业部门;第五,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应该依靠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才能实现。
2.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很重视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工作,但是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府部门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中,积极性不是特别高,对其推广过程缺乏应有的干预,进而使农业技术在推广中出现转化率低的问题。第二,在推广的过程中,推广的范围受到限制以及推广中的设备不完善和落后,进而使农业技术的推广出现瓶颈。第三,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较少,在实际的工作中,科研机构很难进行顺利的工作。第四,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设备配置比较落后,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和效率。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农业体系的问题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所以,应该加强对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措施
3.1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对农业推广体系进行建设,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政府;第二,农业科研机构;第三,农业经营企业。3个部分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实现3个部门的结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农业推广体系部门的农业科研部门进行有效的衔接,不断提高二者的融合程度,以更好发挥作用。农业科研部门需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帮助才能将科研成果进行实际的转化,同时能够提供实际的生产信息,不断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的程度[1]。第二,农业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配合,农业经营单位能够为科研单位提供资金支持,保障新技术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科研单位能够为经营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两者之间实现共赢。第三,农业科研单位和我国的农业部门进行配合,不断促进中国农业的市场化发展水平。
3.2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第一,为了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该加强对县、镇等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对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掌握,进而保障相关的高产技术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第二,在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中,应该保证对农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够对高产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不仅要加强其技术能力,而且应该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第三,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如可以让专家录制视频,然后让相关人员集体学习,也可以进行定期培训,办理培训班等,也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进行,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2]。
3.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
第一,不同的农业推广机构性质是不同的,将农业推广机构进行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中介;其次,纯公益性;再次,法律授权;最后,盈利性的机构。应该对不同的机构进行智能的具体划分。第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应该做到以下方面:对技术平台进行创新;建立中介机构以及相应的服务机构;结合相关产业,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4结语
农作物为国民生活提供了保障,其高产技术的推广能够提高相关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不断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相关副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轻工业等产业提供原料支持。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不断改善推广体系,不断对其进行建设。政府应该加强对推广技术的重视,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和投资,发动民间组织对推广体系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将研究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同时加强对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促进体系的推广,进而逐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琳.川南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与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云南省麻栗坡县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将农业技术进行传递的过程,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上联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专家教授,下联广大农民群众,协调、推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指导村级农科员开展工作,在整个农技推广体系中发挥着支柱作用,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
1基本县情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隶属文山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热湿润,年度温差小,年平均温度17.6℃,平均降雨量1100mm,基本县情可以用“老、边、少、穷、山、战”6个字来概述。全县国土面积2334km2,99.9%的面积为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县共辖4镇7乡93个村委会195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8.1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全县耕地面积1.884万hm2,人均耕地仅733.33m2。
2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科技重要性认识不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7.37a,文化层次低,加之边疆地区群众获得信息技术的渠道单一,普遍存在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贡献认识不足。同时,县内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各民族在世代繁衍生活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种养殖模式,且基本能自给自足,不愿接受高新技术。
2.2专业技术人员获得新知识渠道少,能力水平有限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新知识培训体制机制不完善。到上级农业学院、农业技术研究院等部门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听取专家教授讲解、专业人员指导和亲自实践操作的机会更少。部分农技推广人员自身缺乏专研业务知识的干劲,存在吃“老本”现象或是遇到问题临时上网搜,了解掌握的技术信息具有片面性,不利于指导实践。
2.3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缺位,工作开展难
麻栗坡县于2011年3月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改革,新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中心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双重管理。人事权在乡镇,但职称评定、聘用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容易导致管理双方一旦缺乏有效沟通,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就不到位,造成监管上的缺位。例如,乡镇安排农技人员去开展中心工作后,没有与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又在此时安排了推广任务就找不到人员去开展,致使推广工作难以落实。
2.4经费投入少,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单一
除每年安排一定经费举办几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外,全县安排在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及科普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加之县内没有农业科技示范场和试验示范基地,全县农业试验示范只能挂靠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推广渠道单一,效果不明显。
2.5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全县在引才、留才等方面的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不能更好地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加之边疆地区条件较为艰苦,新招录的人员把自身岗位当作跳板,一但有更好的岗位,就与当地主管部门解除合同,造成高、专、精人才外流严重。
3对策
3.1以提高群众技能为目标,推动科技在农村落地生根
农技推广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科学编制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长期规划,分年度实施。要建立科技推广考核制度,分解任务,层层抓落实,提高推广率。培训工作要注重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通俗易懂,让群众乐于接受。农技推广人员要学会与群众打成一片,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让群众边学边实践,达到农技推广的目的。
3.2以提高农技人员业务水平为核心,畅通培训渠道
建议县委、政府把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工作纳入政府主要工作来抓。主动牵线搭桥,加强与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对接,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实地讲解或通过视频授课等途径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理论水平。业务主管部门也要列出计划,采取轮训方式,安排农技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在农业系统内部注重培养本土专家,开展好本地区传、帮、带工作。
3.3以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为重点,推动工作落实
县乡两级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助机制,强化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共同管理。一是管理上的沟通。乡镇要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全程把关,每年进行一次年终总评,对每个农业技术人员全年开展工作情况、取得成效、问题不足、改进措施等做出全面分析和评价。考核评价情况送县级农业部门,作为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聘用依据。二是工作上的沟通。乡镇党委政府在安排中心工作时,事先与县级农业部门沟通,相互协调,结合农技推广重点,适当安排工作任务,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中心工作时把农技推广工作一并完成,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两不误。
3.4以经费投入为突破口,扩大农技推广面
政府要活注重对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逐步增加财政预算,并通过财政资金整合,集中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建立财政、集体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投入体系,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需求。以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把县级试验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每个乡镇至少建成3~5个试验示范推广基地,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3.5以激励机制为保障,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1.行政指令推广,服务对象难以接受。
有部分地区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使用强制式的行政指令推广,其相关部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技术的推广主要是基于对技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推广这种技术是“万无一失”,信心十足的有着百分之百的把握能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就单方面决定采取下硬性指令的方法。其实,这种做法是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的“一厢情愿”,而农户由于对技术的不了解,对技术推广前景的担忧,对于这种做法是很难接受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即使是技术得到了推广,但农户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农户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单位,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偏低的话,技术就不能得到最好效果的推广,也就很难从技术推广中产生经济效益,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反而还会让农户对新技术产生怀疑。
2.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学技术难以普及。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农业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既然称之为“技术”,共就有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同的情况,就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而这些科技方面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很难理解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但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也就有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先进技术的意识,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农户去尝试着探讨使用新的技术,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何遇到了问题才能积极的探讨解决的办法。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则是,大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也就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
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由相关的部分制度相应的技术推广计划,还要针对技术推广后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解决与指导,这才能保证技术实施的效果,才能为农户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当前的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相关部门对新技术的推广服务环节单一,有的部分甚至只有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对新技术例行的进行一下宣传,宣传结束了,对新技术的推广也就结束了,更不用说技术的后期指导工作了,这种技术推广工作不仅是服务环节单一,且对技术的推广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进展,不能取得最终的实效,推广效果也就不太理想。
4.技术人员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少。
农业技术的推广最终要由人去实施,而这项技术的推广、指导、验证及后期的研究都要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而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难度较大,相关部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的重视不够,很少有培训的机会。农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广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要走出去,到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去“取经”,去开阔自身的视野,向人家学习技术推广的经验,这样才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成长,只有技术人员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上去,才能更好的指导农户使用新技术进行生产。
二、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
为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从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到每一位农业种植户都要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能够为农业的生产带来好处,推广农业技术也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指导进一步的行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提高不能光是停在口头上,应抓落实,多举办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动,制定技术推广的计划与方案,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解决在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是真正的从认识上提高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的整个素质偏低是制约技术推广的一个障碍,那么,如何解决农户素质偏低而导致的对农业科技的认识不够,进一步阻碍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实行呢?只有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技术,让农户在了解农业技术能够为其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增收,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农户认识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该政府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在进行,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这些信息都要通过宣传活动来传递给农户,一次两次的宣传是不会有效果,要多次,还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宣传活动的内容还人贴近农民,这样才能让农民对农业技术有更深的了解。
3.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
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就不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的得到普及,都要得到实践的验证,农业科学技术也是一样。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培养一批科学思想意识强、文化素质高,并且有先进头脑的农户做技术适用的带头人,也就是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只有有这样的农户先带头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并将农业技术转换来的经济效益让其他农户真真正正的看到,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才是最有意义的。农民带头人的培养可以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成立这样的组织,让农户带头人感觉到自己是有依靠的,对于组织的管理,部分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农业技术带头人还在有一定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使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自信心。
4.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
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从农业技术研究到农业技术的具体实施一系列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涉及到技术的选择、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技术推广中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农户独营或联营的方式,让农户合心的进行农业生产。对于技术推广后得到的质量精良的农产品,相关部门对其销售也应该回以指导,可以配套一些加工产业,进一步,将产品推向市场,真正让农业技术转换成经济效益。
三、结语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优化措施;农业生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迅猛而稳定的发展,农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科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科学推广方式的创新,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业对国计民生的贡献,保证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很多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运用,因此,对于我国农业来说,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就有着很大的意义。
1农业科技推广的意义及作用
1.1有利于得到农民的认可
切实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将先进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现实的农业生产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形式还不够先进,推广方法和概念也不够统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一方面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向农民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帮助农民从事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除此之外,还应该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基础服务,结合新的创新研究成果,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得到农民的支持和鼓励。
1.2农业科技推广技术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
结合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环境,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必须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先进的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到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当地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新技术的推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同时也会保护当地环境。
2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不足
2.1推广模式与需求存在矛盾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农业推广模式还不具有相对完善的服务,推广区域也有待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数正在不断增长,但是大多数都是负责宣传的人员,真正的技术人员在其中占的比例还很低,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还很欠缺。而我国的农民数量庞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与农民数量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个情况说明,推广力度与农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很多地区无法接受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现阶段,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大多是从各级的会议中来进行传递的,没有深入到基层群众,推广效果差,农民的真正需求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和解决。
2.2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
在现阶段的推广过程中,很多的新型农业技术成果不能被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被忽视,或者不能被及时推广到基层群众手里,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成果丰硕,但是农民真正接收并运用到的却很少。据调查,当前农民对于农业新型技术的运用,只占了20%左右,这说明还有很多的新型研究成果没有被推广和使用,这对于研究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损失,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损失,农民无法运用这些成果,产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2.3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
在我国的和各个地区,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负责农业生产的部门,如农机部、种子部、牲畜部等,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这样可能会导致相互之间分工不明确,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不统一,不协调,推广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农业生产部门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存在着很大的隔阂,在向行政部门传递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时候,由于行政部门缺乏相关的知识,可能会出现差错。这些由于缺乏有效交流导致的推广效果差,也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3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措施
3.1主动宣传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以市场和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切实的基础服务,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农村的剩余生产力,促进城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还可以通过城镇企业对广大农民开展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
3.2将农业技术、科学研究、教育结合在一起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将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方法之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有着相关的行政与组织方法,但是缺乏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研究部门有着极其丰富的新型研究成果,但是没有相关的行政能力进行推广;高校有大量的高素质、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而且具有科研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设备,但是缺乏行政上的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所以说,三者的紧密结合,必然有利于促进农业新型技术的全面推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彼此的不足,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水平 因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77-01
1 发展农业的科技的重要性和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良好的农业发展情况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全球粮食危机后,农业发展已成为全球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是农业大国,有超过8亿的农业人口,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促进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出路,是农I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所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尤为重要,不可马虎。
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虽然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整体上偏低,还处于初级水平,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贡献率低、农业科技水平的转化率较低,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等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2 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简要概述其中几点。
2.1 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研发力度供不应求
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了“三农”问题上的资金投入,但是和我国农业人口和农民的比重相比,资金投入还是严重不足,而且投入的资金中,用于农业科技研发的部分很少,导致科技研发没有充足的保障,研发缺乏后劲,阻碍了农产品品种优化改良。
2.2 农村教育水平落后,阻碍了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大力运用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农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和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水平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农民的综合素食也较高。但是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的西部山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的观念十分落后,而且不善于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农业机械化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一方面受限于地形条件,一方面农民的素质跟不上没法进行机械化操作和农业科技运用,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十分不利。
2.3 农业科技体制不健全,推广水平低
农业科技运用于农业发展需要健全的制度支持和制度保障,然而很多地区的农业科技发展没有强有力的奖励制度、科研体系、推广规范等制度支撑。另外,农业科技的推广队伍水平也很不足,比如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推广的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和丰富,推广的地区和领域需要更深入等等,这些都限制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造成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文章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进行分析,要想发展我国的农业科技,最根本的还是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
3 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措施
发展农业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是推动我国农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3.1 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新型农业创新体系
要加大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使得农业的科技研发获得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投入最大时间精力进行农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优化农产品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促进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同时强大的资金 保障也是促进农业机械化、专业化、产业化种植的有力保障。
3.2 将科技创新与教育相结合,推动科技的运用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推动科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科技创新不应是单独的埋头研发,而是应和高校、优秀企业、优秀的农业生产实践人才相结合,产学研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面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另外,教育是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唯一出路,只有发展教育,改变农民陈旧的思想观念,提高其文化程度,才能正确认识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并懂得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生产和生活,运用先进设备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反之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3.3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提高农业推广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我国应加强农业的科学研究与开发体系,鼓励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为典型农业科技创新或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技术发明提供给予一定的奖励。建立专业的与农民科技相结合的农业推广队伍和服务体系,增强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进行推广内容、方式的创新和推广领域的推展与深化。另外,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信息交流平台等,促进农业科技的信息共享和成果转化。
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稳定至关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促进农业发展是我国的重大使命。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虽有进步还十分不足,文章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文章的研究具有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会平,多小珍.农业科技进步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
关键词: 农村;节水现状;措施;灌溉;建议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农业节水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业节水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在大力推广科学、因地适宜的高效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推广标准规范沟畦灌和淘汰大水漫灌粗放式管理、实现集干、支、斗三级渠道为一体的全防渗渠道加固修复改造等基础性工程建设快速建设,使农业用水总量在约等于零增长的条件下,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需求的喜人业绩。例如某地区灌溉渠道总长已达到25万km,其中已实施防渗加固措施的有10.23万km,灌区防渗率已达到40.3%;干、支、斗三级渠道的总长已达到13.8万km,其中已实施防渗加固措施的有8.5万km,渠道防渗率已达到62%。灌溉水利用系数已提高到0.466,毛灌溉基本定额为46.7m3/hm2。灌区节水灌溉面积高达166.5万hm2,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9万hm2,其中喷灌面积为4.0万hm2,占10%左右;微灌面积为34.3万hm2,占84%;低压管道灌面积为2.7万hm2,占6%左右。该地区于2008年新增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13.3万hm2,增加面积十分明显。
2农村建设中实用节水技术措施
2.1 渠道防渗节水加固修复措施
渠道输水是目前农村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模式。由于受传统建设技术和综合投资资金的影响,我国渠道大多以土渠为主,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通常只有0.4~0.5,山区和半山区较差的甚至仅在0.3左右,也就是说,采用渠道输水方式水资源由于渗漏和蒸发被大量损失浪费。渠道渗漏是农村农田灌溉用水大量损失浪费的主要原因,采用渠道防渗节水加固修复技术措施后,通常可以使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常规的土渠大约可以获得50%~70%的节水效果。渠道节水防渗加固还具有输水快、输水效率高、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资源等优点,是当前农村农田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灌区渠道防渗工程中常用砌石防渗、混凝土防渗、土工膜防渗、以及复合土工膜防渗等防渗材料,其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2.2 管道输水节水措施
管道输水是为了避免采用渠道输水过程中由于渗漏或蒸发引起的水资源大量浪费的节水措施,是直接利用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进行灌溉。工程中常采用的输水管道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以及防腐金属管等。管道输水可以使水利用系数有效提高到95%以上,省地约2%~3%,农业生产增产幅度约10%。但管道输水较渠道输水其工程总投资要大,因此,要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是采用渠道输水还是采用管道输水。目前,如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在不计水源工程综合投资的情况下,其有效灌溉面积综合投资单价约1500~2250元/hm2。
2.3 喷灌节水措施
喷灌是一种管道输水方式,其是通过管道将有压水送到需要灌溉的地段,利用喷头将管道中的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中,根据合理灌溉要求对农作物进行节水灌溉。喷灌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节水灌水模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喷灌在实际应用中,其节水效果十分显著,水综合利用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喷灌由于采用管道输水,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等占地面积,可以节省大量的作物耕地,农作物增产幅度较大,通常可以可达15%~20%。喷灌作为一种适应性比较强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其对实际运行管理技术水平和地势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对于节水喷灌技术而言,其比较适合于透水性强且不太平整的农田灌溉,如:对于果林、农作物、以及牧草等,宜采用喷灌节水方式,而对于气候比较干燥、蒸发性较强、地下水位较高等地区,由于土壤透水性较差、增发量较快,喷灌很难满足农作物生产用水需求,因此,不宜采用喷灌节水措施。
2.4 滴灌节水措施
滴灌节水措施是利用塑料管道将灌溉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输送到农作物根部进行局部节水灌溉。滴灌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为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方式,可以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95%以上。滴灌较喷灌等节水措施更具有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施肥效果,大约可以提高一倍以上的肥效,其综合投资经济效益较高。滴灌是目前广泛推广使用的一项先进实用的高效节水增产增效技术措施。滴灌系统为地下管道输水模式,为局部灌溉不存在深层渗漏问题,其节水效果可以达到5.3~8m3/hm2。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措施,实现了农作物浇水、施肥、施药等功能的一体化、可控化的自动控制,使水溶性农药和肥料可以随水直接进入到作物根系范围内,提高施肥、施药效果,其中氮肥综合利用效率可以从30%~40%有效提高到47%~54%左右,磷肥利用效率可以从12%~20%有效提高到19%~26%,在农作物目标产量保持相等前提下,相同面积农作物肥料大约要少投30%以上。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措施的农作物其苗肥、苗壮,有效增加了高产作物株数,同时还可以为作物提高较好水、肥、气、热等生长环境,农作物普遍增产率在20%以上。膜下滴灌节水措施,可使滴圆点形成一个湿润峰,其形成盐分积累区,在湿润峰内可以形成一个脱盐区,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5 地面灌的田间节水技术措施
田间节水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涌泉灌、激光平地、土壤保水剂等。在国外,也有结合当地农作物生长和地质、地势等条件采取负压差灌概、集水灌溉等诸多新型的节水增产技术措施。但从大量实际工作经验可知,对于田间节水技术措施的采取而言,要充分结合各节水技术措施的适应条件和当地实际技术管理维护水平,采取合理正确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确保节水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发挥出非常优良的节水增产效果。
3推广农村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措施建议
3.1 积极引导农民主动采取先进节水灌溉措施
政府在不断投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措施研究的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将节水灌溉技术落实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首先,政府应尊重农民自主选取意愿,由农民自主选择相应的灌溉方式。对于实际节水灌溉措施推广过程中,有顾虑不愿意主动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措施的农户,地方政府或农村相关经济组织应加强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培训力度和鼓励力度,培训方式要具有多种多样性,尤其应注重节水增产实效。通过各种培训让农民真正了解和掌握先进节水灌溉技术要点,提高农户节水增产意识,进一步消除其在灌溉方式选择和灌溉行为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顾虑,变消极为积极主动采取,让先进节水增产灌溉措施真正落实到实际农业生产中。
3.2 实施适度规模化集体经营管理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措施的普及推广应用,需要土地集中的规模化、系统化种植作为支撑,通过连片规模化种植才能取得预期的节水增产效果。因此,当地政府应结合当地农作物生长实际情况,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和政策性文件,促进土地资源向集中化、规模化流转,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化集体经营管理模式,鼓励分散农民通过相互努力形成种植专业合作团体,加快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步伐和实施力度。
3.3 降低农民投资风险
任何一项新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的普及推广应用,均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由于节水灌溉设施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单纯依靠农民自己融资力量很难达到要求,尤其是像少数民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收入水平还非常低,农业设施的综合投资风险对农民而言很难承担,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予强有力的扶持,降低农民投资风险,推进节水增产技术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改善措施
0引言
人们对农业的要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求产量要增加,还要求农作物要有更高的品质与口感,这样才能够满足国民对饮食日益增长的要求。要确保这个目的的实践,其前提就是要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改善粗放型的传统农业现状,为我国农业生产化、规模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就我国目前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而言,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国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造成了阻碍。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推广现状
1.1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我国各地区农业推广机构管理体制而言,情况堪忧。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落实不到位、信息不畅通、费用不到位等问题,对正常农业推广技术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甚至还有个别农业技术推广站出现了胡乱编制岗位、在编不在岗等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条件较差、工资待遇水平的原因,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吸纳相关的专业人才参与工作。此外,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内部不健全的管理体制,竞争、奖罚激励、监督等体制相对缺少,从而使得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
1.2相关技术人员与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条件较差,从而导致部分农技人员不愿继续工作纷纷离开原来的岗位,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相对欠缺。同时,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人员因工作条件、待遇等问题不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民群众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手体,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从事从业生产的多位老弱妇孺,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接收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从而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造成了阻碍。
1.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效果差、不配套
在农业技术推广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问题,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生产得到不到推广与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因为个别单位重视科研实验研究,忽略实际生产的需求,从而导致了科研成果与生产发展不同步且不被农民群众接收。二是因为技术不配套从而导致了实际农业生产中的效果低下。三是由于相关农业技术的研究经费相对不足,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领域的应用过程造成了阻碍。从一定程度来讲,第三个原因是目前影响我国科技成果得以转化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2改善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的措施
2.1加大经费补贴提高推广应用积极性
一方面,需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绩效补贴扶持,根据推广人员的推广业绩、所在地区新技术普及程度为其提供合理的经济补贴,或是予其以评优、职位动迁等方面的优先福利支持。另一方面,加大对重点推广区域农民、农业企业适当的补贴扶持,比如设立新技术应用的保障保险机制,确保固定收益,或是给予农业技术推广相应的经费补贴,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荐优先采购等等[1]。通过实际利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从业人员能够积极运用新技术,提升农业技术的利用效率。
2.2加大对推广人员与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力度
就目前存在的农民群众素质偏低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对其的农民技术培训,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可以于农闲时节以培训班、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其科技意识,丰富其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其农业生产之中运用农业技术的能力。同时,定期组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提升其专业技能,确保其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
2.3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关部门应极大对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基金的支持,确保每个科研项目各阶段资金应配套。加大对配套资金合理利用的研究,确保有效资金不被滥用,能够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积极通过立法等手段鼓励农业生产大企业、大集团、相关科研部门,积极开展农业研究巩固关系机构,予以风险投资[2]。研究喝过允许有限的垄断,结合风险与效益拓宽科研成果转化道路。
3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品质化的进程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对此,农业部门、地方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加强合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与思维理念,积极提升农业技术的应用效率,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佳祺,林燕.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探析[J].南方农业,2016,(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