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文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4 09:24: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篇1

【关键词】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一、引言

全球化经济视域下文化知识的多元化与快速融合促进了广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其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提升了固定资产的在其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现阶段我国广电行业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弊端已初露端倪,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抑制了广电行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全面认清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主要弊端,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迫在眉睫。

二、现阶段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现状分析

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广电企业并没有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未配备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资产管理人员与专门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其专业知识欠缺且岗位多由企业会计直接兼任;或者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招聘时未对其专业知识进行专项考核,从而产生诸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如对固定资产概念不清,固定资产数据遗漏等情形,大大降低了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前进步伐。

2.核算管理与监督的严重失调

第一,核算基础管理环节有失规范性与约束性。一些广电企业存在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严重不符的现状,有帐无物,有物无账的情形可见一斑。第二,固定资产总体账目的记载与明细账目的记载存在冲突,使得企业一些“糊涂账”频频出现,同时这也是“隐形资产”产生的根源。这些资产存在却无法进行有效的账目核对,资产流失也就随之产生了。第三,资产报废后的处理及回收工作并未经过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而是通过自行交易对国有资产进行变卖等。此行为涉及国有资产却不受国家监督,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定向流失。

3.核算信息有效性缺失

一方面,广电行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计量是以历史成本法完成的,使得固定资产的购置到使用、维修、报废等均以固定的账面价值呈现出来,此种计量方式并没有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物理条件在现有时点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盘点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的核算信息失真。目前,广电行业对资产盘点的认识并未付诸行动,仅仅以应付上级检查或偶尔的抽调盘点畸形数据的记载。显然,此种管理制度的账目记录并未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信息。

三、完善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措施

1.启动人才科学管理模式,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设置独立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的招聘机制进行严格的规范,既要在职业道德上对其做出书面考核,又要予以其固定资产业务水平的实际行为考核;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核算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此外,不同广电企业之间还应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互相学习与借鉴优秀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方式。

2.健全核算管理体制,确保内部监督的实施

第一,严密规范核算基础管理环节,做到账目与资产实物的一一对应,既不能虚报资产编造账目,也不能遗漏现有资产。第二,固定资产总体与明细账目应保持完全一致。在固定资产变动时及时对两种账目进行更新,最大限度避免隐形资产的出现。第三,固定资产报废后的处理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切勿将国家固有资产作为部门资产进行自行交易。

3.规范核算制度,保证核算信息的真实性

一方面,将公允价值的概念运用到广电行业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改变大型固定资产(如房屋等)的历史成本计量,对其进行再次评估,以保证资产信息记载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因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的更新与消耗的快速,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定期盘点与资产评估,使得资产的记载以动态的跟踪机制出现,以确保资产信息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也逐步趋于市场化。国有企业的特殊财产归属又决定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新时期广电行业发展迅速,但其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应启动人才科学管理模式,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健全核算管理体制,确保内部监督的实施,规范核算制度,保证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顾小燕.浅谈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J].会计师,2012(17):35-35.

[2]蔡秀媚.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江苏商论,2013(6):250-251.

篇2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核算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但有利于企业正确评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实现保值和升值,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不过,目前我国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 固定资产的含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中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样定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二、 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内容

(一) 固定资产所得

固定资产的来源广泛。不同的来源渠道会导致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其历史成本的构成内容,所以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对固定资产的取得。

(二) 固定资产折旧与后续支出

与存货相比,固定资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固定资产不是一次性消耗品,而是可以长时间持续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过程不断地使用,固定资产创造的价值是逐渐降低的。所以,根据规定要按照确定的方法在使用期限内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另外,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适应新技术的需要,或者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理,这也就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三) 固定资产的处置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些固定资产会因为某些原因而退出企业,比如报废、无法使用、不适应技术改进而淘汰、不适应企业的发展或者企业不再需要等,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出售、捐赠、偿债或者其他方式及时处理,同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四) 固定资产的清查和期末计价

为了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真实,准确反映其实际价值,应该在会计期末进行固定的资产清查,从而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价值。

三、 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 资产划分界限不清,分类不明确

企业的固定资产类型众多,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那么很可能导致资产的混淆,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对其进行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企业搞混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有的企业将固定资产计入了管理费用;有的企业没有明确固定资产和临时设备的范围界限;有的企业不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把使用时间没有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容易损坏的产品也计为固定资产;还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分类方面不明确,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 会计科目和计算方法繁多

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来源渠道不同,金额大,范围广,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因此,固定资产核算涉及的数目巨大、会计科目与计算方法比较多,再加之会计核算的内容繁杂,企业很容易在过程中出现厂房建造、设备购买、融资租赁等增加固定资产入账或者淘汰设备、对外捐赠等减少固定资产的项目,因而固定资产的计算相当复杂,很容易出现记账错误、金额不准确等现象。

(三)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混乱

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租赁、调入、调出核算不及时,造成数据的积压,从而影响折旧的计提,出现多提、少提、漏提或者重复计提的现象;还有的企业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规定模糊,存在随意性,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组织管理结构不合理

很多企业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认为只要抓好企业的正常运行就能够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其实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节约资金成本。现如今,固定资产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混乱、责任不明、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很多员工认为自己仅仅是使用者,不承担任何义务与责任,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维护工作不到位

维修保护是固定资产设备能够保值增值的基础,加大维修体制,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可是某些企业完全不重视后续的维修工作,对于企业拨款的资金也没有有效的进行利用,致使过度开资,维修费用虚高现象严重。

(三)购置计划不完善

许多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之前没有制定严格的购买方案,缺少全局观念,致使设备购进以后得不到运用,没有在企业内部流通使用,其功效没有发挥出来。在使用后,也没有定期进行维护管理,资产的使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 固定资产账实、账务不符

据调查了解到,很多企业都出现了账实、账务不符的现象。构成原因主要是有的企业在购置资产的时候虚开发票;有的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盘查的时候,出现疏忽或者有关人员不配合,从而无法获得固定资产的真实信息;有的企业为逃避责任而开据假账,种种原因都会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出现。

(五)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不到位,手续不规范

现如今,很多企业缺乏一整套完备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标准的依据。在固定资产进行购置、出售、折旧或者捐赠的时候,也没有及时记账,办理相应的手续,导致企业固定资产不明,管理不善。

五、完善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对策

(一)对固定资产实行科学的管理

任何企业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固定资产,就一定要保证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方案,从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转移、折旧、报废全过程着手,建立起一套完成的管理规范与网络软件。

企业在买进固定资产的时候,关于资产的购置保管单要填写清楚;当更改了固定资产保管人或者保管部门的时候,要填写资产的转移单;当对固定进行计提折旧的时候,要明确记录折旧的时间、设备、价值;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的时候,关于报废的鉴定表要填写好,严格按照明确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办理各种手续。关于固定资产档案、卡片的保管,也应该是多部门的,除财务部门外,还应该做好副本和电子档案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保管,这样可以方便随时查阅审查。同时,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还应该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形成报告,保证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推进信息化的管理核算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纯手工记账,把计算机和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联系在了一起。现如今,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集成的核心。

数据的集成使得财务监控从事后推进到了事前和事中,有利于对业务关键流程的控制。实现固定资产财务数据与设备采购数据、设备维护数据、基建设施数据的集成,保证了资产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确保了账实一致、帐卡相符,提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条形码技术,建立固定资产价值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现代化财务核算管理体系,实现了资产数据的快速采集,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出现的漏洞,掌握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与手工管理核算相比,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具有更快的速度、准确率更高、便于操作、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工作的简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提高资产核算人员的素质

员工的素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来源。要提高资产核算人员的素质,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他们除了应该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第二,提高政治素养。培养员工的政治素养,要求他们能够从大局出发,立足长远,有全局意识和责任心,树立以企业为荣的心态,增加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三,提高核算人员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主要包括协调能力、洞察力、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四)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

为了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完好度,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与管理部门一起至少每年对固定资产盘点一次。财务部门在年末结账之前应该编制“固定资产盘查表”,核算出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详细填写盘盈和盘亏的数额,找出固定资产变动的原因,查清责任人,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一旦发现有多余的或者保管不当的固定资产,要立刻报告给上级有关部门,从而进行改进。(作者单位:抚顺市热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管孝永.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与探讨[J].财经界,2012,(4)

篇3

摘 要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一个高校设备和实力的证明,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伴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新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选择正确快捷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 高校 固定资产核算 现状 管理对策

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内容很繁琐,工作量大,并且我们根据现有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科目进行设置,也不能将高校所有的现有成本和剩余资金反映出来。所以,为了更精确的核算高校固定资产,我们应该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国的立法机构、执法机构及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原有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局限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上应该进一步完善,对于存在的问题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现状以及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耐用物资没有合理的归类,造成管理统计方面的难度

耐用物资是指使用时间在一年以及一年以上的设备物资等,或者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保持物资的原有形态的资产,都应该放到固定资产中。比如说高校的办公桌椅和循环使用的日常工具,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来计算,但是有时候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没有清晰的界定,所以,固定资产统计起来就非常繁杂了,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核算不实,账目做起来就有些难度。

(二)高校的固定资产计算不进行累计折旧的设置

高校多为事业单位,高校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都是反映的固定资产原始的价值,在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设置中没有进行折旧,高校财务报表没有设置这一栏,以致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存在虚报,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高校的设备和建筑的老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高校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在无形的膨胀,而账面价值没有适时地调减和调增,这样就导致在账面上不能客观的评估高校的固定资产,给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带来挑战。

(三)高校的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和报废,没有专门设计“固定资产减少”这一会计科目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和进步,教学设备也是日新月异,许多教学设备被淘汰,造成高校的固定资产的减值,当然很多教学设备可能在预估废弃之前就已经罢工了,而现在的会计核算报表中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就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状。另外,对于教学设备的处置,如转让、捐赠等经济行为,减少了固定资产,但都是通过专用、修购资金来进行核算的,对于资金流向的明细产生混淆,不能确定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损益情况。所以,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改革和发展。

(四)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监测力度不够

高校大多数是国有形式存在的,高校的固定资产的真实反映情况,一般都是由高校自己进行盘查,其真实的损益情况,国家主管部门也不能一一核查,高校的收入缴纳到国家的财政机关,其自身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计提等情况,国家主管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要求。

虽然,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十分费力,但是,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越得不到重视,日后的核算工作就越加重。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探究,应该增加核算科目,对购置教学设施和改善教学环境投入的资产做出资产核算,对不清楚的账目要彻底清产核对。

二、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提出的一些管理对策

(一)设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资产的管理方、核算方和使用方,确立三方的管理职责和义务,同时三方密切配合和协调,坚持做到三位一体,环环相扣的管理模式。

(二)在高校购入设备或者添置新的资产时,向企业学习核算方法,放弃专用、修购资金这样的资产核算科目。只有通过新形势的改革,才能是高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形成规模,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资产情况,缩小高校的负债。

(三)要增加固定资产清理的科目,通过这一科目的增加,就可以准确地核算出固定资产在清理时所产生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将损失和收益的情况及时反映出来。

(四)应该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中加入固定资产的账户设置。在进行购置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时,应该借鉴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要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固定基金,这样来进行净资产的科目核算。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使高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更加真实化,将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核算差距进一步减小,促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可比性。

另外,还应该增加设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科目,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体系要定期或者是至少一年一次进行资产的全面检查,对于各项固定资产所可能发生的减值进行合理预计,这样就可以使虚盈实亏现象尽量避免,使会计财务的资料更加真实,为管理者的有效管理以及投资者的谨慎性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对于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方法和规定进行计算,之后的每个时期所提取的修购基金都应该按照这项固定资产已经提取减值准备金后的账面价值以及估计还可以使用的年限来对提取的修购基金进行重新确定。

(五)政府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大部分高校作为国有资产,政府应该对高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监督,规范高校的资产核算方法和制度,并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统计格式进行更新,完善核算内容,增加核算明细。政府作为一方监督者,制定有效的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结语: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过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的核算的工作中,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是重点之一,真实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资产的增加与减少,使高校固定资产一目了然,对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具体的管理措施,使之更合理,更有效的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是高校管理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得出更多更好的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方法,更好地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刚.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3).

篇4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核算与管理 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真实、透明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从过去的政府几个部门扩展到广大微观层面,如: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等;并且会计信息涉及到诸多利益问题,因此,准确、透明、负责愈加显得重要。 为适应时展,2001年11月9日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为《准则》),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它企业先行施行,作为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它保持与《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29日颁布)一致的同时,在定义、折旧等方面内容作了修改,扩大了企业选择的余地,但笔者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弊端。对于施工企业,由于其固定资产使用地分散等因素,而企业却要节省管理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目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会计信息方面的问题

《准则》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准则》不再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同样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比如,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也不再采用列举的方式来对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进行限定;这样,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仍然有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但企业在实务中可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也不再具有可比性。

此外,《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强调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但此举实际为某些企业人为控制利润创造了条件,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

针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考虑能否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解决:

一、由于《准则》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似乎已经落后于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各企业为了核算的一贯性,势必自己制定并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各企业管理者思路的差异,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区别,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由施工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施工行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的使用特点等因素,由主管部门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在经济环境变化不大时保持相对稳定,使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一致,确保施工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相当时期施工行业内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为防止企业善意行为导致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提高职业判断力。由于《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三、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政部门可否颁布相关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再出具简单的审计报告,增加一项针对会计信息的等级评估报告或者将审计报告直接改成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每年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针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予以细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楚、明了地通过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来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而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此外,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防止会计人员为某些局部利益所诱惑,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时还可以对有关制度的缺陷起到部分修正作用。

四、在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必定变得繁多,管理变得更加费时、费力,为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进行则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企业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发生,还应加强盘点工作的实施,盘点工作最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加,全面盘点工作则保证每年进行一次。

五、目前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然而,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使用者的价值体现显然有失公允,而且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多数设备有冬歇期,这样更加重了固定资产使用者价值体现的失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管理的大型、关键设备)的折旧由公司总部每月计提,但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

例如:某公司20x2年购入一台设备价值1000万元,不考虑残值,按10年期、直线法进行折旧,使用者为各项目部。

按照直线法,那么每年项目部应承担的折旧为100万元。但是前期该设备能带来的收益通常可能大于100万元,其使用者明显占用较大的优势,能创造较大的利润,而给后期使用者带来的收益则通常可能小于100万元,使后期使用者在业绩方面丧失了机会。

如果采用上述向项目部收取租金的方法,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每年计提折旧时:公司总部账务处理:

借: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贷:累计折旧 100万元

假设该设备20x3年由项目部a使用,每年实际应可为项目部a带来收益120万元,则向项目部a列转租金时,公司总部账务处理:

借:内部往来 120万元

贷: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营业外收入 20万元

项目部a账务处理:

借:工程施工 120万元

贷: 内部往来 120万元

假设该设备20x9年由项目部b使用,每年实际可为项目部b带来收益70万元,则向项目部b列转租金时,公司总部账务处理:

借:内部往来 70万元

营业外支出 30万元

贷: 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项目部b账务处理:

借:工程施工 70万元

贷: 内部往来 70万元

篇5

论文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原来的医院会计制度尤其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同,贵重医疗设备较多,这就要求改革完善原来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使其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济能力,同时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给医院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现状与新制度的修改

1、原医院固定资产标准过于偏低,造成核算范围过宽,带来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准确。原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市场化和现代科技的更新发展,医疗设备设施价值已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标准。另一方面,同样的设备,金额小于800元,单件购入为低值易耗品,批量采购就是固定资产,不便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制度定义固定资产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将原划分标准提高后,使大部分办公、通用设备等价值较低的设备划出医院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使医院固定资产的界定不过于繁杂,更能体现医院资产的特点,更便于专业设备的核算、统计与管理。

2、原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原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核算为,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同时资产类科目“固定资产”与净资产类科目“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实际工作中很容易漏作后一笔分录,导致少记固定资产,而且因为没有相应的钩稽关系,往往造成少记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另外,医院固定资产一经入账,直到报废,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净值一直等于原值,只是提取一定的修购基金,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中,它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因而固定资产的老化程度也无法在账面上反映,造成净资产虚增会计核算,不能客观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也就不能向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价。新制度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项列示,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计提折旧的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或审批”站。从而相对客观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多而杂,对专业性要求较高,而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资产管理工作大多由财务人员兼管,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而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繁琐,往往无暇顾及更深入细致的核对监管工作,故强化固定资产制度化管理尤为重要。

1、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在固定资产盘点中我们往往发现,资产存放地点变更或移交时,管理人员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移交,导致盘点时科室台账与实物不符,给盘点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医院一方面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发出、使用、报废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职能部门监管。另一方面应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责任心,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规模较大的医院应设置资产管理中心,逐步对各项资产进行登记、清产核资,管好用好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使资产管理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有重点、有步骤,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扎扎实实地推动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2、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可行性论证。医院固定资产中医疗设备占的比重较大,其投入资金大,投资回收慢,其投资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医院的业务发展,所以固定资产购买前应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进行分析、预测,以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资产的闲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主要指标有资产总值、总资产结构、资产完好率、设备平均使用率、万元资产净收入、单台设备投入产出等。

3、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必须通过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地规范管理。实际工作中大中型公立医院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但还存在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的问题。医院内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职能部门、使用部门以及维修部门之间的信息脱节,信息没有达到共享,获得信息的成本较高,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的高低,同时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重复劳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加强固定资产监管。大部分公立医院是国有事业单位,资产保值增值,上级主管、主办部门审批报废,各级部门对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定期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及其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提足,是否有帐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新《医院会计制度》,2010年12月

[2]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09年8月

[3]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1998年11月

[4]李玉萍,《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湖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李艳萍,李艳丽,《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8期

[6]马翠莲,《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09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