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

急诊护理安全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急诊护理安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急诊护理安全

篇1

有些急诊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的、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扎实,不理解治疗方案及护理目的以致执行医嘱错误;对患者病情演变观察不到位,导致患者病情演变未能及时报告医生,进而引起患者未得到相应的处理;抢救技术不熟练,不能熟练使用抢救器械,都会导致患者得不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当患者多、工作忙的时候不按操作规程进行,自己简化操作步骤,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如未按规定调节输液速度,交接班不认真,抢救药品、器械准备不充分,抢救药品用后不能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使用后未及时消毒、维护,以及器械性能差或维护不当等,都会影响护理质量、延误抢救时机。

护患沟通不到位患者及家属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欠缺、服务意识缺乏,接待患者时漫不经心,解答问题时缺乏耐心,只注重抢救而忽视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及抢救情况,对病情的进展交代不清等,都会影响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护理工作不积极配合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一些慢性病患者因疾病突然恶化而产生悲哀、绝望等不良情绪,其无疑可加速病情恶化和死亡;有些家属担心患者病情恶化,其不良情绪会感染到患者进而影响患者对救治的配合。

应对措施

1各环节紧密衔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协调地做好护理工作注重细节、完善科学的工作流程既方便护理人员,又可减少工作漏洞。院前:接到120的呼救,问清楚出诊的地点、患者的基本情况、简单的就地抢救情况等;通知相关人员、抢救器械、物品、救护车等准备出诊。院内:医院要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生还率,如抢救室内悬挂示意抢救程序的图标,物品安排、布局合理;接诊人员按疾病种类准备就绪,各种器械、药品、物品准备齐全并完好;护理人员要眼快、手快、给药快,提前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医护人员对病情准确判断、及时救治、操作符合规范要求、医护之间配合协调。

2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员合理排班医院要根据医护人员数量、患者流动情况逐步补充护理人员编制,使医护比逐渐趋向合理,同时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机动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安全。如改革排班模式,实行弹性工作制,在患者就诊高峰期安排加强班,而低谷期则只安排少量护理人员值班,使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状况得以改善,也解决了夜间患者多、护理人员少的不合理、不安全局面。同时要注意新、老护理人员搭配和优势互补,确保护理质量。

3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急诊科要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做好岗前培训、巩固培训、知识技能更新培训,使她们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及熟练的急救技能,能熟悉并掌握先进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新的急救技术,工作有预见性。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检查各种引流管的运行情况,观察患者的皮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重点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止舌根后坠及窒息,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认真做好书面记录及交接班。

4完善急诊护理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督确保落实危重患者的存活常依赖于提供紧急救助护理人员的决策。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所以要完善急诊护理规章制度,确保护理操作的合理性、准确性及有序性。要求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都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强调各班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强化其责任意识,时刻把护理质量放在首位,经常进行防范差错事故教育,以确保护理质量。

5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护患沟通制订护理岗位文明礼貌服务用语,并对护理人员的礼仪、服务态度、沟通技巧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适时、适当、适宜地进行有效沟通,积极有效地安抚患者及其家属,使其情绪稳定。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用诚恳的态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已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使治疗和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

结论

篇2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我院急诊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例和28例,年龄18~67岁,平均(46.31±5.62)岁;观察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19~69岁,平均(46.62±5.77)岁。两组急诊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急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急诊区域进行明确,并设置醒目的标识,在急诊大厅悬挂分诊流程图,确保流程图上内容简明扼要,从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流程图自行就诊,缓解护士工作压力[3]。(2)感染控制。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和口套等,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避免对患者侵权事件的发生[4]。(4)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分诊能力。首先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诊标准,然后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开展急诊分诊工作,确保分诊准确率。(5)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约束自身的语言行为,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有效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5]。(6)提高急诊分诊监督管理水平。为了充分保障急诊分诊护理质量,还应该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对急诊分诊质量实现多方位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急诊护理安全[6]。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三项指标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急诊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急诊的特殊性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引发护理风险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因素、患者本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护理风险,产生护患纠纷,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也干扰了急诊的正常工作秩序,降低了急诊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加强急诊感染风险防控,可以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法律意识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素质,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设置护理流程标识,可以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急诊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可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等。本文以我院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分诊质量和急诊安全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晓红,陈延亭.急诊科护理差错高发时段特点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01-103.

[2]逄淑秀,刘东伟,庄玉群.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6):192-192.

篇3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1.3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1.4院前急救因素

1.4.1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1.4.2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1.4.3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1.4.4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2.3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2.4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2.5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2.6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2.7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篇4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隐患;对策;护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19-01

急诊护理的对象往往是危重病人,其病情多样且复杂,病情发展迅速且急诊科人员流动性很大,因而急诊护理具有快速性、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因而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因而护理人员应明确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去消除上述隐患,以便能够提升我院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优异的护理,减少住院时间。我院急诊科针对工作的安全隐患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显著提升我院急诊护理质量,现简要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的安全隐患,并针对上述安全隐患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将上述患者视为对照组。选取我院急诊科与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患者300例视为观察组,经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安全隐患:据分析我院急诊科的安全隐患来自于病人和护理人员两方面。急诊病人大多病情严重且病情发展迅速,但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对现代医学技术期待过高,缺乏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认识,一旦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或者恶化,家属往往变得十分激动乃至暴躁,从而归咎于护理人员,而产生医患纠纷。

由于护理人员年轻化,急诊护理任务繁重等原因,护理人员本身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首先,部分护理人员技术不过关,未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而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急诊病人种类繁多且病情复杂,这就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时间比较短,护理技能尚不娴熟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部分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很多护理人员仅注重抢救及护理措施是否到位而忽略了临床护理记录的填写,而这些护理记录往往是日后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证据,从而为日后埋下了隐患。一旦护理记录填写不详细或者不准确,即使当时操作正确无误,日后在法庭上也经不起推敲,从而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此外,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也留下了一些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中未真正做到无菌操作,护理人员交接班不严谨细致等都容易导致医患纠纷。最后,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巨大而导致护患沟通不充分。急诊科是医院意外多发的科室,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同时急诊科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有时没有时间详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类疑惑,从而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有成见。

1.3 对策: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首先采取“老带新,熟带生”等措施,提升年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其次邀请本科室及其它科室技术骨干对我科室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实急诊护理人员的知识面,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面对各类突况。最后,与兄弟医院的急诊科室进行沟通交流,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更好的提升我院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自豪感。向科室所有护理人员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同时重点强调临床护理记录认真准确记录的重要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重视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记录。此外,向急诊护理人员讲述其护理工作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提升其职业自豪感,促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投身于日常护理工作。

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定期以午餐会等形式通报监督结果。对于严格执行护理制度的护理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操作不按护理规范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强化护理人员按章办事的理念,减少其在护理过程中的失误及错误,提升护理质量。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通过对过往病历的分析,我们明确了我院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隐患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职业自豪感,并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来促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章进行操作,提升了急诊护理质量,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减少了医疗纠纷,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庆义.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2]岑慧珍.基层医院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与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1,05:140.

[3]付丽芬.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26:93.

篇5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患者的病情急骤、转变迅速,对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技能要求较高,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对患者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1]。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是护理质量的体现。稍有遗漏就会出现医疗事故,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所以护理安全管理必不可少[2]。本文对安全管理前后90例急诊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总结护理管理的重点和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90例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7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90例急诊患者分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95岁,平均年龄(53.5±5.4)岁,其中有机磷中毒12例,车祸21例,心脑血管疾病21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16例,其他疾病13例;观察组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1~92岁,平均年龄(58.3±2.7)岁,其中有机磷中毒9例,车祸17例,心脑血管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在已有的护理安全制度下,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对遗漏的急诊护理措施采取完善、修订。规范急救流程,保证急救的有效性和有序性。详细制定急诊交接流程、记录交接重点。规范急救护理的内容、携带的急救设备药品、急救措施。

规范急救护理人员的轮班管理,保证急救患者都有急救护理人员护理,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节假日、周末、夜间的值班人员要安排合理。经验丰富的急救护理人员宜督促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完全掌握急诊要点,对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定期展开急救护理工作交流会,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解决薄弱环节中的问题,完善护理衔接工作。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急诊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护理不仅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体现护理水平和医院名誉。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急诊护理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提升专业技术。定期让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的法律知识,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的风险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提升急救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树立以"患者第一、生命至上"的护理原则,对待患者要像对待自己家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定期进行知识考核。让有经验、有资历的护理人员为年轻护理人员分享护理经验、总结风险事件中护理的不足和漏洞。急诊护理人员应该轮流在各个科室、国内外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时更新急救护理理念,提高急诊护理能力。

规范急救设备的管理,保证急救设备的完整、无菌、齐全,在使用后及时消毒归还。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消毒、清理,检查机器的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对急救药品进行分类,检查药品日期,以备急救使用。

加强护患沟通,在急救护理时,及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对待患者及患者家属要诚恳、耐心,语言要温和,引导患者配合急救。认真听取患者的想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将重要信心告知医生。准备好急救设备,沉着应对紧急情况。

1.3观察指标 护理安全指标为急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主要不良反应有: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仪器操作不当所致损伤、医嘱执行失误等。

1.4统计学方式 用spss19.00处理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一般发病急骤、病情严重,所以急救护理人员要具备综合护理经验,熟悉掌握急救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急救护理措施[3]。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护理安全是体现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护理安全决定了护理的作用,所以护理安全管理十分重要[4]。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急救能力和应急准备、加强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急救护理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5]。

本文通过对180例急诊患者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安全管理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急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所以,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急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急诊护理技能,减少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护理水平,建议急诊科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864-5865.

[2]李茹冰.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安全管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2):199.

[3]周建梅.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8):4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