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消防工程的认识范文

消防工程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消防工程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消防工程的认识

篇1

关键词 消防工程公司;经营模式;消防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消防工程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33-03

1 概述

问卷调查是一种发掘事实现状的研究方式,目的是搜集、累积某一目标族群各项科学教育属性的基本资料,是研究者把所要研究的事项做成“问题”或“表格”,再以邮件或访问等方式,请有关人员照式填答的一种形式。问卷调查法能使研究者直接由受试者处获得资料,以测量受试者个人的所知所闻、个人的喜好与价值观,或个人的态度信念,亦可以用问卷调查法去发现事实及经验或正在进行的事。

为了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消防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开展全方位、广地域、多角度、大数量的问卷调查工作,以此作为研究工作的基础。

调查工作发动各地的公安消防部队、设有消防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相关人员参与;调查对象既包括用人的公安消防部队和消防工程公司,也包括实施教育的设有消防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调查内容包括有公安消防部队人才需求、某高校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消防行业薪酬和各地消防工程公司基本情况等;调查地域包括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海南、河南、河北、安徽、云南、广东、湖南、湖北、重庆以及香港等地;调查方式包括网上搜索、网上发放问卷、QQ会话和QQ流,特别是在2012年8月慧聪消防网举办的“华东大型牵手活动”中,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再加上直接面对面的交谈,对于问题的认识更加详尽、仔细。

此外,还参与一览HR研究院进行调研、撰写“2012年上半年消防行业薪酬白皮书”工作。

因为消防工程公司(含消防检测公司)是接收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行业之一,专门加强对此的调研力度。下面专门依据在消防工程公司所做的调查进行分析研判。

2 消防工程公司成立时间

在调查的相关消防工程公司中,绝大部分成立于21世纪初期。这个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消防事业飞速发展时期,也是国家倡导青年创业,国家各项政策完善、开放的时期,有利于青年人创新立业。

这个时期各地消防工程公司的数量也得到迅猛发展,由20世纪90年代只有广东省早期开办有专业性的消防工程公司,其他省份很少有专业性消防工程公司的状况,发展到现在一个省有100多个消防工程公司的状况,并且在专业分工上出现专业性的消防检测公司。由于国家现在规定,消防工程建设和消防设施检测不能为同一个公司所为,所以,随着国家关于消防设施检测制度的完善,消防检测公司将出现异军突起、步入快速发展通道的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消防工程企业都比较年轻,企业成立时间在10年以内的占56%;27%的企业成立时间在11~15年之间。

消防工程商在地域分布呈现的特点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由于这些地区经济相对中西部更发达,当地整个社会面上的消防意识比较高,消防市场比较大,从而产生大量的消防工程商。

3 消防工程公司创始人

在调查的相关消防工程公司中,创始人大部分是隔行进入的,基本没有消防工程的培训学历和直接的专业知识。其中有的是其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进入,有的是下岗职工二次创业进入,有的是公安消防部队非防火、建审岗位的人士退出现役后开办,有的是公安机关其他警种的领导或者民警退休、离岗后开办,有的是消防设施生产企业开办,还有的是安防工程企业一并开展消防工程业务。由此也可以看出,消防工程公司的经济性质基本上都是非国有的形式。

公司所用的技术人员也基本上是非消防工程专业学历,其中用得比较多的是土建类专业学历,其次是机电类和计算机类专业学历,有的甚至用非工科类专业学历的人士。很多消防工程公司在填写调查问卷时都回答本公司没有一个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申报资质审核需要专业技术职称时,不少公司就采用请人挂靠或者兼职的方式解决。随着近年各个院校的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增多,才有少量的本专业毕业生进入消防工程公司。这也是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社会基础,可以预言,随着社会发展,制度逐步完善,行业逐步规范,企业管理逐步正规化,消防工程的市场将需要大量本专业的毕业生。

在收到的问卷答卷中,很多企业选择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本企业的业务工作的作用很大,它们普遍认为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少,社会需求量大,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

4 消防工程公司资质

自从建设部颁发《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文件),规定“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消防设施安装有明确的资质要求后,各地消防工程公司都申请了相应的资质等级,并且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断强化自己,晋升资质。通过调查,得知消防工程公司中获得一级或二级资质的已经达到89%(见图2)。

5 消防工程公司规模

在调查的相关消防工程公司中,大部分规模比较小,以几十个人的规模、年工程标的一千万以下为主。但也有不少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中现有员工一两百人,年工程标的五六千万以上的大有人在,它们对于小型的消防工程已经不屑一顾,只接洽标的百万元以上、建筑面积几千平米以上的工程。

在调查中,接触到的最大企业是江苏省钟星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在广东、江西、福建、海南、山东等省,昆明、深圳、宁波等大城市以及江苏省内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公司总部的员工就有将近200人,年接洽工程量达数亿元,其规模之大、竞争力之强超出想象。

除了这些大型的消防工程公司,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小型公司,或者打游击的“散兵游勇”,在弥补大公司不愿接洽的小型工程,其表现形式有资质比较低、规模比较小的公司;还有以个人名誉接洽到小型消防工程,就采取挂靠有资质的公司来实施。这些基本成不了主流,只是一种市场的补充形式。

通过图3可以看出,企业人数在50人以下的占43%,51~100人的占28%,规模超过500人的企业不到10%。

6 消防工程专业知识结构需求

在得到的调查问卷中,不少企业有着共同的要求,就是希望消防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多具备一些实践动手能力,掌握预算、安装、调试、施工组织、现场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希望是熟悉国家技术规范的复合型人才。这些意见反映了消防工程市场的真实状态,反映了各地工程公司急需具有实践动手能力人才的趋势,也是高等院校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信息。

实际上,这些意见和消防工程专业现有的教学计划也存在一定的契合度,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培养符合消防工程市场的适用型人才。

7 消防工程公司业务范围

在调查活动中得知,不少消防工程公司的业务范围往往涉及安全防范工程业务,有的企业甚至就采用“安全技术公司”这一类名称,同时接洽安防工程、楼宇对讲、智能门禁、电视监控及其他弱电系统等工程。它们的营业范围更是大部分都注明包括安防工程。

目前我国的安防工程行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社会需求量大,相关行业内的企业成长迅速。有关人士甚至认为安防市场比消防市场大得多。

从严格意义上说,消防工程也是安防工程的组成部分,有的建设工程就是把消防工程作为安防工程整体中的一部分。从技术上看,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的技术相近;从行政管理上看,消防、安防主要是防火防盗,都属于安全保卫的范围;在学科分类方面,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都属于公安技术;从已经开设有消防工程专业的院校看,有不少院校消防工程专业设在安全工程系(或者叫学院)。这也可以看出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的关系。

这一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进行消防工程专业的教研活动中,要根据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应的协调、引导,使之在专业建设上能够达到互相渗透、兼顾和融合。从已经得到的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表中看到,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安防方面的课程,对于这点可以再进行完善和加强。

8 消防工程公司对院校的期望

在调查工作中,不少工程公司对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中肯的意见。

1)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刚来公司时动手能力差,不能单独胜任工作,需要公司从头去进行培养。这应该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一般大学生刚毕业参加工作时都会出现类似问题,并不是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特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做出这样的评价,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

2)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尽管局部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懂,比如水力计算等,但消防工程公司似乎更需要综合素质,包括管理能力。它们认为消防工程是系统性工程,涉及弱电、给排水、暖通、土建等诸多专业,是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多专业综合的专业分包工程,对上述工程技术均应开设专业课。

篇2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features of running school o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that serving local economy, the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ivil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but also makes further 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关键词: 地方性院校;地方经济;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local economy;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alents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19-02

0引言

榆林学院位于陕西榆林市,榆林是盛产能源矿产资源地方,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榆林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也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唯一的普通高校。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在2003年成功地从师范专科学校转型为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于2005年经陕西省高等教育委员会批准设立,并于同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无论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相对于院校的同专业来说,榆林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都是一个婴儿。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将建筑工程专业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结构工程、市政工程、建筑经济与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和水工结构工程等6个专业方向[1]。合并之后的土木工工程专业被称之为“大土木工程”,它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矿建、城镇建设、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饭店工程、涉外工程、土木工程等八个专业,范围更广、支系更多、科目更为复杂。近些年,“大土木工程”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不断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用以服务当地经济。榆林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此阶段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凸显“地方性”与“应用性”,怎样能够适应本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建设的需要,寻找适应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凸出点在于“地方性”与“应用性”,那么地方经济的建设需要应用性的高级技术人才[3]。从地方本科院校走出去的学生较大多数留在地方,为地方建设出份自己的力量。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就要突出地方性,即地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用于为本地区服务。因此在本科培养教育的同时也要与本地区紧密结合起来,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榆林学院处在榆林经济大力发展的优势下,城市及周边的建设也在飞速发展,同时又是仅有的一所本科院校。榆林由于所处陕西最北边,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大沙漠的交界地带,因此环境相对较差。陕西省知名院校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毕业的学生大多数进入名企工作、大中城市工作或继续学习。在这样的就业情况下,使得榆林的市场中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空缺较大。我校要抓住市场空缺,采用独特的培养方案培养出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

在充分分析榆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准确地定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首先,需找差距,这里的差距不仅仅是自己与重点院校的差别,还有学生质量的差距。其次,明确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去向,即为谁培养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为本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建设部门、中、小城市的大、中、小型建设管理部门输送高级技术人才。再次,明确地方本科院校能够培养出怎样的高级人才。土木工程人才必须要是土建施工方面的技术人员,同时也要求技术人员具备建筑装饰、给水系统,电气、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施工方面的知识;这些人才的特点是“现场工程师”,而不是研究开发型人才;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素质,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从2005年招生以来,结合我校“立足榆林、辐射周边,为榆林及周边的建设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发展目标,本着“合理定位、明确方向、寻求特色”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加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交流合作,结合设计院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完善教学设施;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实施力度。密切联系企业,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加强产学合作,积极与房地产、施工、监理、设计院等相关领域企业进行交流、协作,力争实现校企相结合办学。探索适合榆林地区及周边省市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并与地方经济相适应,将更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特点

榆林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提出扩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的培养特点,即“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思路[2],培养立足于地方,面向地方实际,满足地方需求,注重素质教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厚基础”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较弱,毕业以后更多选择进一步的学习深造,较少倾向于生产第一线。因此,“宽口径”是在建立在多种职能上,其中以一种职能为主的前提下,专业面尽可能地拓宽;而“厚基础”指建立在一种具有厚实的、较宽的专业基础之上的专门化教育。广博与精深、通才与专才应当在矛盾的基础上予以统一[4,5]。

以榆林学院为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厚基础,宽口径为主,同时还特别注重实践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培养的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生存发展技能。目前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校增加了“工程实训”的课程;第二,培养特色应体现在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上,我校不断开展各类建筑工程设计、实训技能大赛。地方院校凝练专业特色,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导,强化实践环节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理论知识以“突出重点、兼顾其它”为原则。

3明确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课程体系要求

3.1 划分专业方向目前大多数院校将土木工程划分为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和岩土与地下工程方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设置现阶段应以建筑工程方向为主,待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实验条件等达到一定基础后,在开设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专业方向。

3.2 优化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主要依据和基本保障[6]。在满足新的课程体系中应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需要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要求,按照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计划制定的相关文件,大体把内容和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素质拓展课以及实践教学部分。

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科学原理与工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工程对象中的应用法则,掌握实验、运算、分析的方法以及初步的设计方法,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分方向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电工电子学、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

专业方向课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主要的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的知识[7]。学生在大三开始根据个人特长、爱好与兴趣、就业形势、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等,从设定的三个专业方向中完整地选择一个方向的课程组学习。在专业方向中分为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任选课。对于限选课来说,选课时要求学生主修三个方向模块中的一组课程,掌握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某一行业工作的能力;而任选课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选一些认为有帮助的课程。

实践性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模式革新的亮点。改变以往观念陈旧、重课堂、轻实践的现象,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我校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8]。实验与实践环节要求工民建方向的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结构试验等,学完这些课程就具备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拓展课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绘图,能够看懂、读懂专业文章,包括专业英语、建筑CAD、各种软件培训。

4结语

地方院校肩负着地方区域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重任,在构建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不能单一的仿效重点高校的办学模式,应认真分析地方特点和人才需求的特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地方、服务地方。

参考文献:

[1]刘西拉.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4.

[2]杜智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长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柳炳康.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黄事尔,赵渝林,明承林,李文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1).

[5]王志骞.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适应时展的土木工程人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6]张亦静,胡忠恒,杨晓华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J].株州工学院学报,2004,(2).

篇3

关键词:卓越 食品工程师 实践能力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6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多处明确强调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以学校转型发展为契机,结合我院应用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选择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卓越人才培养的试点专业。旨在通过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实践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和创新试点,培养一批能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有突出应用能力的卓越人才。

1 培养总体思路和目标

秉承“立足三峡,服务库区”办学宗旨,树立“针对岗位、面向企业、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以三峡库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和万州第二大城市建设为契机,结合食品行业区域优势,发挥我校办学综合实力和工科优势,建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本培养模式将借鉴先进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1],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和架构,采用“3+3+2”的培养方式,设计“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理论知识、个人素质与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卓越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2 卓越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实现的途径

2.1 实施“3+3+2”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计划实施“3+3+2”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培养应用型人才,缩短学生就业与企业岗位需求间的差距,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个“3”是指大一到大二上学期的前3学期(第1至3学期):开设通识公共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重点培养学生学科基础知识;

第二个“3”是指大二下学期到大三这三3学期(第4至6学期):开设专业课和专业实验实践课,每学期前12周为课堂理论集中学习时间,后8周为集中实践实训时间,包括到企业进行课程见习。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

最后一个“2”是指大四的2学期(第7至8学期):为企业集中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在分类分层培养的基础上,将学生输送到不同的食品企业。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多岗实习,不同岗位实习时间为1-2个月。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完成毕业设计。实习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任何一方实习考核不合格均重新实习。其目的是缩短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2.2 组建应用型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企业技能人才和送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打造应用型教学队伍,组建双师型专业理论课教学团队和应用型的实践课教学团队[3]。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半年到1年(新进教师为1年),让教师掌握现代食品技术,了解企业发展和需求,扩大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从食品企业引进和招聘技能型人员作为专兼职教师,实施联合办学[4]。

2.3 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根据食品行业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企业急需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加强了学生实用技能训练环节,并结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重新开始制定课程标准,尽量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研发和岗位需求重新设置与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群[5]。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行3个满足:课程设置满足食品行业生产需求,实验实践项目设置满足食品企业岗位需要,实践训练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2.4 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成立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让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课程设置和开发,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评价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6,7]。根据食品行业主要九大行业分类,每类拟聘请1位企业高级技术或管理人员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

2.5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打破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和教学资源[8]。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工学结合,边学边炼,校内仿真训练与校外生产现场见习相结合,实训和实习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以学生动手能力考核为主,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评价,广泛采纳企业人员的意见。

2.6 注重校企合作,搭建实训、实习“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秉承“面向行业、服务库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宗旨,紧密围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需要进行专业建设[9],现与库区食品企业联合建立了4条典型食品生产线。与企业合作建立了2个研究中心(与重庆市万州区乳峰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乳制品研究中心”和重庆瑞宝农业集团联合建立了“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和1个研究所(与重庆市国健商贸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重庆市万州区食品工业研究所”),这些生产线和联合研发机构主要用于学生生产实践能力训练、企业食品生产工艺改进和校企联合研发。与库区20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从学生实习、学生就业、联合培养和产学研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合作,每年毕业生到食品合作企业从事6个月的轮岗实习,63%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面向库区食品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每年专业教师承接食品合作企业5-8项的横向合作研发项目。

3 特色与创新

探索“产教融合,校企联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面向企业、针对岗位、培养技能”专业定位。制定了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3++3+2”人才培养模式。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创新实践、专业实训实习”四个环节,实践环节的比重提高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40.5%,有利于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

围绕区域优势和企业需要开展学生创新实践。2015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申请的17个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实践项目均是围绕区域特色资源和企业需要开展的研究,与企业联合建立了校企研发中心3个,与库区13家特色食品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体现了“以企业需要为导向”,初步实现了“面向企业、针对岗位、培养技能”的专业定位。

采取校企联合方式培养食品应用型人才方式,围绕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建立了应用型课程群,现已初步形成“食品工程基础课程群、食品工艺课程群、食品机械与设计课程群、食品质量安全课程群、三峡库区特色食品开发课程群”5课程群和相应的师资队伍。

4 卓越人才实施的效果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本专业逐渐形成了一套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适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逐渐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更加热爱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本专业学生先后承担国家和重庆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实践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8项。项目实施过程中平均每学期40%以上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学生发表或参与20余篇,学生参与申请发明专业10余项。通过对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效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年入选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建设。我们相信这一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卓越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俊芳,王海燕.德国大学卓越计划的制度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14,(11):81-91+110.

[2] 吴绍芬.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06):100-104.

[3] 黄莉,叶如意.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95-98.

[4] 李志强,匡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8-10.

[5] 伍军,党登峰,敖日嘎,等.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打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6,(04):57-59.

[6] 余建星,徐斌,靳楠,等.卓越工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24-27.

[7] 刘恩允,杨诚德.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江苏高教,2004,(01):85-87.

[8] 马廷奇,史加翠.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现代教育科学,2011,(09):104-107.

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农业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90-02

据某教育媒体一项针对12398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79%的人认为在大学里学不到有用的东西,77%的人认为在大学所学东西与现实脱节,80%的人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满意。[1]其中,相当部分调查对象就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调查结果反映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的差异。因此,适应大众化背景下有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由简单照搬照抄官方规定或名校经验,结合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转变与创新。

一、云南农业大学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工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概况

云南“三农”问题突出,农业工程创业人才稀缺,需求量大,而经济发展滞后、民族文化差异、山地立体农业决定了农业工程形式多样,农业工程人才需求具有典型的地域、民族和区域经济特征。

2009年10月教育部以教高函[2009]27号正式立项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工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立足边疆民族地区,以培养与农业相结合、具有扎实工程技术基础与应用能力、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贸易营销法律知识的创业人才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手段,辐射资源与环境等学科专业领域,初步形成了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立体农业,在高原山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小型山区农业机械、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民族传统食品等领域具有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的特色鲜明的农业工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1.改革思路。实验区立项建设后,确定了“工科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指导思想的改革思路,紧密结合边疆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个性化培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灵活的、适合学生个性发挥、充分挖掘创业潜力的培养模式,着力于“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融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具体措施。(1)课程体系模块化设置改革,构筑“农业工程课程模块+通识(人文)教育模块+创业教育模块”课程体系;(2)利用校内外、行业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以创业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立体实训”,创造性地把工程实际环节和课堂学校融为一体,让学生和市场无缝对接;(3)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帮助自主创业;(4)加强执业技能培训,强化创业能力,拓宽创业渠道;(5)不断总结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教学理念、培养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6)继续积极尝试“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中期分流,分层次培养”的教学改革。

三、边疆地区农业工程人才培养规律的再思考

云南地形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滞后,山地多,北方平原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的耕作、生产及灌溉等方式无法适应这一特殊的农业工程形式。因此,根据山地立体农业工程特点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培养适应性强、个性化、多样化、具备在特定环境下独立工作、全面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业工程创业人才,是加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地区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山地立体农业工程专业性、地域性、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覆盖面宽广,新技术发展快,创业人才需求量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要突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培养宽口径、综合型、适应型的创业人才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体系改革与创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创业人才。

四、边疆地区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立足边疆民族地区,面向区域和市场,充分利用云南的资源与区位优势,尤其针对地域、地区特色,培养适合边疆民族地区需求、熟悉基层工作、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的宽口径、厚基础、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农业工程创业人才。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工程创业人才的主要素质要求有:(1)具备扎实的农业工程基础;(2)具有一定大农业知识背景;(3)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商贸、法律和营销等知识;(4)具有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5)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6)具有相应的边疆民族多元文化背景。即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和山地立体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工程创业人才。

2.培养方案。(1)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构筑“1+5”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学科交叉和学科发展及用人单位对创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人才知识需求和社会适应性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综合改革。“1+5”课程体系即农业工程专业知识加农业基础拓展知识、管理经济和营销拓展知识与技能、人际交流拓展知识、执业资格和创业技能、边疆多元民族文化拓展模块。(2)构建“3+1”联合培养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将工程实践渗透到理论教学中,培养工程意识;熟练掌握工程技术中的一般方法论,以创新精神解决工程问题;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实行本科生双导师制,进一步依托企事业单位,构建“3+1”联合培养模式,建立“工程实验教学+工程训练”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大学的最后一年或者一年半开展“工程立体实训”培养工程综合能力。(3)面向创业、打好基础、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开展人文教育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积累人文知识,增强人文意识,提高人文素养。(4)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德育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走志在四方路,当艰苦创业人”理念引导学生成为善于扎根边疆基层、吃苦奉献、爱岗敬业的新型农业工程创业人才。(5)加快实施创业教育推进计划。整合创业教育模块课程体系和内容,结合实践训练、课外科技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构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体系。更新观念、培养意识、训练能力,层层推进。(6)建立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行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实施分级教学和自主选课,通过校园“一卡通”工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继续开发综合教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安全、畅通的教学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7)以“基础平台+名师讲堂”为模式。以“名师(名企业家)、名课、名教材”为主线,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农业工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基础平台+名师讲堂”的培养方式,保证了农业工程创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突出个性发展,“名师、名课、名教材”贯穿于实验区人才培养全过程,保证了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五、成效与经验

(一)成效

1.通过项目实施,实验区教师的参与,鼓励了教师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对教改研究热情不够,通过实验区的建设和资金保障,吸引教师回归教学本位,参与实验区建设和教学改革。

2.通过项目实施,实验区学生开始受益,不断把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将理论教育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践,有效地指导了毕业生创业,指导的多个创业团队获得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奖励。

(二)经验

1.积累了项目管理与运行管理经验,为项目后续实施奠定了基础。

2.以实验区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参与教改、教研,提高了教师参与热情,促进了实验区所在单位的教改、教研水平。

3.多渠道、共参与为实验区建设成功提供了保障。自实验区立项建设以来,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多种渠道,实施项目内容,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培养应用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重大调整[J].教育发展研究,2009,(5):1.

篇5

【关键词】社工介入;空巢老人;孤独困境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

在我国空巢老人一般是是指60岁以上且不与儿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造成“空巢”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子女离家出去求学或者直接在外地工作,因此老人独居在家中;二是可能是孤身的老人,一直没有子女,因此缺少照顾;三则是可能早年丧子,子女已经去世,导致老人到了晚年没有了子女成为了空巢老人。空巢老人还可以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老夫妇两人一起居住,彼此照顾,另一种则是只剩下一位老人独居。

二、城镇社区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主要特点

(一)面临孤独困境的老人数量上呈现普遍化大众化倾向

通过对黑龙江省某社区进行调研,在873名老人中,目前472位老人长期独居,约占整个老人群体60%以上。即便是在城镇,老人们虽然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可儿女长期不在身边,或者一年探望一次双亲的情况,使得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伦之乐是老人们最为看重的,许多老人表示,都希望自己在晚年时候能儿女满堂,其乐融融的围在他身边,这是从伦理上,老人一生的价值追求,这和西方相比是有不同的。

(二)少子老龄化加重空巢化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说,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据介绍,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在黑龙江省等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家庭中儿女离家去外地的情况更为普遍,这种情况也更加严重。

(三)身体多病加重感情孤独化

身体疾病的出现会在老人身上转为心理疾病。老年人到了晚年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体状况下滑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不好的状况下能得到儿女们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会比其他的老年人更为健康。空巢老人孤独症状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再加之身体多病,老人顾影自怜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心态失衡等。疾病的加重使得本身就有的空巢老人孤独症雪上加霜,危机值得我们重视,所以,在社会工作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给老人身体状况方面的关注也是同时进行的,好的身体状况无疑会有利于老人心里问题的解决。

(四)错误观念引导下解决难度加大

对老人不利的观念以及由此而影响到老人的观念使得空巢老人的解决难度不断升级。当前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沿海城镇,部分老人们一到老年,自身的价值认同感和年轻时发生巨大反差,从而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老人无用,老人是累赘,老年人没有可以利用和交换的价值,外界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和不尊重也加重了空巢老人的精神负担,本来已经很难解决的空巢孤独问题雪上加霜。

(五)孤独困境出现的反复化和顽固化

孤独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病灶,就会在人脑中形成应激反应,一旦进入孤独前兆,就会反复发作,习惯性心理出现问题,这在心理医学中是一个常见的难题。轻则会情绪消沉,烦躁不安,严重的话会使人陷入抑郁症,心理病变。

三、社工介入视角下有效环境城镇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策略与方法

(一)社工介入的角色定位

面对空巢老人的孤独困境,社工介入者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工作者和老人儿女的角色,之间应该是互相转换的,就要对老人既投入耐心真诚和感情,又辅以科学的方法,看似简单,却也是最考验工作者职业素养的一环。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是以利他主义为原则,以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角色方面可以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在对空巢老人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多的就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直接服务于这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在老人生活照料方面,是直接的照顾者。在医疗保健方面,是直接的关爱者和间接的照顾者。给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常识、健康指导、紧急救援监护等。在精神健康方面,是直接间接的支持角色。能给空巢老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给与支持,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人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心理状态,遇到老人因为个人、社会、家庭等原因而心理产生压抑失落孤僻等心理问题时候,能及时给与帮助调节,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介入站在优势视角和危机视角的角度,利用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给与帮助和疏导,社会工作者在解决老人孤独困境的过程中,角色应该是根据老人的困境和需求而不断改变的,不是固定不变,在老人居家养老有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城镇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其实不是主要问题,而即使经济条件可观,老人们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孤独困境却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富足可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孤独的境况,但却不能根本改变,如果没有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进行帮助和调节引导,那么孤独的困境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不是我们研究者所想看到的。角色的定位要适时而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助人自助的本质。

(二)社工介入的策略与方法

1.做好对老人孤独困境状况的研判与评估。

要通过表象来观察判断老人的孤独状况,还应通过其他的方面去仔细判别,或者发现老人潜在的孤独因素,从而及时纠正。一旦发生孤独的状况,便不易解决。老人由于和社工在年龄和生理各方面差异较大,不易透露出真实想法,那么孤独是需要看出来的吗,事实上,孤独需要透过眼神,观察家庭,及其个人生活状态,听其谈话等多种手段了解到的,在平时就要善于总结观察,再及时发现他们的困境的时候,就要合理开展工作了,对待已经各方面都符合的严重孤独者,就要重点工作,对于具有潜在因子的孤独者,应及时给予支持,化解掉。

2.掌握疏导老人情绪的技巧。

处于孤独困境中的空巢老人的情绪是十分不稳定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暴躁、冷漠、孤僻等不良情绪。面对老人们的不良情绪,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疏导。首先是要稳定情绪,继而控制,先抚平这些情绪的出现,一旦情绪恶劣,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极端现象出现,因此合理得处理危机能够及时缓解案主非常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可能会造成危机的恶化并造成二次伤害。平息情绪,是有技巧的,转移注意力,就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技巧,

其次应该及时做思想工作。逐步把握谈话技巧,使得他能够认同社工在为他好,并且让他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先稳定住再说下一步,这就要社会工作者能经验丰富的,及时发现不稳定情绪的出现,继而在情绪发生的初期,就使得熄灭在萌芽状态中,避免情绪恶化,造成的难以挽救的结果。社工应当及时得对危机事件进行合理的解决,如果没有及时为空巢老人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而采取非理智的应对措施,就会引发许多后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3.要坚持个别化对待原则。

每个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对其他老人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另外老人不一定适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情况不同,在基本的科学规律的引导下,就要利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灵活运用和实事求是是一个可以协调的工作原则,这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个别化对待的过程中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遵守社会工作伦理的基础上,选择更为实际的方式进行工作对待。

4.运用优势视角等社工专业理论指导社工介入实践。

在社会工作理论方面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优势视角理论,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的重要理论,普及面和应用面是无比广泛的。优势也就是老人们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和有利条件。不但指代自身的优势,也包括周围身边的优势。优势视角的应用面广是有原因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即便是处在困境中的老人,由于他们深陷困境当中,遮挡了他们的视线,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把所有精力都注意到了困境上面,放大了困难,也就往往发现不到自己的优势资源,从而稍有别人的否定就极度否定自己,或者陷入痛苦的泥潭中。那么优势视角下的工作者其实就是要发现案主老人的优点,和优势条件,帮助他全面认清自己,帮助案主自己能够勇敢站起来,走出困境。该视角强调了一个人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和可以改变现状的潜力,其开发案主的潜能,这潜能也是未被案主发现的,从而提高其抗逆力,提升困境者的潜能,激发能力,实现超越自我的目的。

在利用专业老年人理论的时候,要根据这些成熟的理论贯穿到服务中去,例如社会交换论和社会连续理论在老年人服务中的运用,社会交换论强调要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可以有值得交换的价值满足其精神需求。在社会连续理论中,最好让老年人继续从事其年轻时候的爱好和社会角色,保持角色的连续性,避免突然脱离其原有角色而产生的不适应性。那么在以下的对几位空巢老人案例中这些理论都有运用到,因为之所以社会工作能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所决定的。

空巢老人社工介入是在空巢老人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应用于那些特殊状态的老人身上。具体而言,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于空巢老人,协助解决个人经济或精神的、家庭的等种种困扰,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系,使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晚年生活,加快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进展的步伐,更好地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所造成留下的后遗症,缓和家庭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应逐步明确工作重点、工作目的并逐步完善工作方法和技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危机的模式,从而更好得处理和解决空巢老人孤独困境事件,为老年人安度健康快乐的晚年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永祥,张明锁.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6

论文摘要: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职业市场为导向制订出具有地域和专业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几年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显著提高;实践证明:依据职业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制订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这个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岗位的需求的前提下制订,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就业。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就业率连续四年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

l工程造价毕业生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1.1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调查

通过对2003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流向问卷调查,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岗位为建筑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装饰、及园林造价员岗位。

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指标设计为25小项,每小项分4个等级,评价标准和分值分别为: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满分为75分。25个小项规类分别归为以下6个大项: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评价、专业知i,nvak平教育培养评价、能力培养效果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内在素质评价和工作适应度评价。其中六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分别如下:1O.58±0.46、8.20 4-0.33、10.40±0.41、5.70±0.28、3.50±0.42、0.70±0.35,调查数据为90个。

1.3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通过对2003届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74.4%。

2以职业市场为导向制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后,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新调整和设计,紧紧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的需求,以就业为核心制订了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与浙江省经济建设相适应,面向浙江省范围内的施工、建设、中介、造价主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造价员岗位,培养具有工程造价员职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2.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是浙水专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岗位。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按照“一个核心,四大模块,多元拓展”方案进行,即,以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土建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园林工程造价员为人才专业岗位技能培养模块;向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两个方向进行专业知识拓展模块的培养,实现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多方位就业的目标。

2-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培养评价度较好。对毕业生能力素质和工作适应度的评价较低。通过走访众多用人单位,具体分析了不同的岗位对知识、能力、技能等水平的需求,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具体的人才培养的标准:

2.3.1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知识;b.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Ic.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d.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国家对建筑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e.了解水利、建筑、装饰、安装材料及制品的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备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利、建筑、市政园林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水工建筑物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艺;£掌握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熟悉工程招投标的基本流程;熟悉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设工程法规制度;昏掌握建筑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了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内容和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2l3.2岗位基本技能要求:a.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b.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拟定Ic.熟悉计算机应用,掌握ofice办公软件,能用计算机完成各类文字处理、表格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熟悉相关工程造价软件的操作;d.能结合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生产活动过程,从事工程造价计价和控制工作。e.具有良好沟通与协作能力。

2.3_3岗位综合技能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具备编制工程技术标书的能力.b.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统计主要指标的计算和初步分析,能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案例分析.c.具备工程造价商务标书编制的能力;d.具备土建、安装、水利造价员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2.3.4执业素质要求:注重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b.具有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c.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真诚奉献社会的意识;d.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灵活的社会适应能力.e.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f-具有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新知识、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2.3.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并要取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有: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监理员等。

根据上述具体标准,合理科学地规划了三年教学的学习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上紧紧围绕上述标准,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课程名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考核指标,并编制了各种教材、指导书、任务书等等。

2.4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评价指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适当,最终以三项评价指标来检验其合理性: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2.5文中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l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O.05视作差异有显著性。

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前后的比较分析

3.1调整前后就业率的变化

2006至2008年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8.8%,98%、98.6%,就业形势良好。

3.2调整前后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分析比照

2006至2008届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逐年向建筑造价员、安装造价员、水利造价员、市政造价员、装饰造价员、园林造价员递增,集中在建筑、安装、水利三个造价员岗位。

3_3调整前后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分析比照

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浙水专工程造价毕业生的六项评价指标分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能力培养指标上升最快,由此引发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性的评价也在逐年递增。

3.4调整前后专业对口率比照

2006至2008届学生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4.4%、83.91%、86.05%。

4对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思考

4.1现状及问题

工程造价具体业务的操作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建立在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如何制订符合本地区要求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必须摸清毕业生的流向和岗位需求情况,而这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必须是及时的、新鲜的,对数据处理要体现严肃性和科学性,要使用必要的统计处理方法,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工作上尚缺以上的操作。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虽然每个地区每个企业对人才满意度均有相同性,但也要考虑到地域和企业对人才期望值的个别需求,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兼顾到地域、企业的个别性。

4.2经验和体会

浙水专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进行毕业生就业情况系列调查,同时走访用人单位,根据本省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行情,及时调整我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及时调整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结合每个学生即将从事的岗位来确定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和题目,对于就业岗位已明确的学生结合其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的其体工程确定毕业设计任务和题目,通过儿年的运行,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上升,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逐年提高。

篇7

【关键词】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卵泡成熟

Curative effect of GnRha induced oocyte maturation in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cyclesLIAN Wei, LUO Yiping, TIAN Xiaoyan, LIANG Meiy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hund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3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nRha induced oocyte maturation in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cycles. Methods: 100 couples receiving treatment of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oupl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nRha to induce follicular maturation in the cycle of ovulation; the control group used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induction of follicular maturation, ovulation rate, syndrome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unruptured luteinized follicles i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OHS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gulat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ut the decreas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ways, the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ch index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index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Key words】Intrauterin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Ovulation induction; GnRha; Follicle

【中图分类号】R711.6【文献标志码】A

现如今,在我国的育龄夫妇中,不孕不育的比例高达10%,并且仍然呈现出上升趋势。宫腔内人工授精指的是使用一种较为经济、安全并且便于广泛应用的辅助助孕技术[1-3]。对不孕患者实施促排卵治疗成为目前临床的热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于诱导卵泡成熟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会致使多卵泡发育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多胎妊娠的发生几率较高。本文特此研究观察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导卵泡成熟疗效,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选择我院入院实施宫腔内授精治疗的100对夫妇,经检测均排除男方不育因素,以其中的10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在25~40岁,平均年龄为(31.2±3.5)岁;临床不孕时间为3~12年,平均为(7.3±2.1)年。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在25~38岁,平均年龄为(31.2±3.1)岁;临床不孕时间为3~11年,平均(7.3±1.1)年。对照组年龄在27~40岁,平均年龄为(31.2±3.9)岁;临床不孕时间为5~12年,平均为(7.3±2.5)年。所有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排卵较少或没有排卵;(2)有高雄激素临床特征或者是表现出高雄激素血症;(3)卵巢发生多囊性的病变;(4)临床资料完整,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月经第3d开始服用来曲唑5mg/d,1次/d,连续服用5d。在月经的第7d停止用药。停药2d后实施阴道B超检测,一旦患者的最大卵泡的直径14mm,对尿黄体生成素进行检测。优势卵泡的平均直径达到18~20mm时,检测出尿黄体生成素,对观察组患者使用0.1mg GnRha在当天实施皮下注射,诱导患者体内卵泡成熟。对照组则使用10,000U hCG在当天实施肌注。嘱咐患者在注射药物当天以及第二天进行同房,在之后的48h通过阴道B超检测卵泡是否发生破裂。两组患者在排卵之后均使用20mg/d黄体酮实施肌注,持续14d。在排卵之后的30d,对患者进行阴道B超检测,在宫腔内见到孕囊以及原始的心管搏动则是临床妊娠。

1.3效果评价

由专业人士对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统计。根据自拟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患者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患者的生理功能、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的躯体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生活质量等10个方面,每项10分,满分为100分。优:评分大于90分;良:评分在70~89分之间;差:评分小于69分。评价信度为0.795,效度为0.84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通过(±s)表示,实施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卵泡成熟效果比较

两组经过不同方式诱导卵泡成熟,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以及临床妊娠率无较大差异(P>0.05);然而观察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AS与SDS评分在干预之后均有明显下降(P

2.3两组诱导方式实施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诱导卵泡成熟后,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在干预之前生活质量的各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水平均上升,并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均

3讨论

若男性数目较少或是活力较差,导致无法进行和卵子在相遇之前的较为漫长的体内游走,宫腔内实施人工授精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宫腔内人工授精还可以用于由于免疫因素导致的获能,也就是不能通过宫颈内部黏液的情况[4,5]。实施此术式的前提是保证女性的输卵管保持通畅。宫腔内实施人工授精术成败的关键是男性排出的需要通过相关的优化处理,清除精浆以及前列腺素和相关细菌等,并且及时获能[6]。如果不经过洗涤清除,就可能致使注入女性宫腔后引发激烈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子宫发生痉挛性的收缩,引发剧烈的腹痛以及恶心,甚至是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最终致使受孕过程失败。当使用药物促进排卵时,也存在发生卵巢过度刺激征等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的卵巢对于诱导排卵的生育类药物产生较为剧烈的反应,快速发生肿胀到大于正常体积的数倍,与此同时还会向腹腔内渗透部分液体,产生饱腹感以及胀气感。本文特此研究观察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GnRha诱导卵泡成熟疗效。

本研究发现,两组经过不同方式诱导卵泡成熟、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以及临床妊娠率无较大差异,然而观察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效果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GnRha诱导卵泡成熟效果较好,降低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GnRha和垂体细胞中的受体相互结合之后,促进分泌出卵泡刺激素以及黄体生成素,导致用药起初时期的一个较为短暂的血浆促性腺激素峰值期,也就是产生一定的激发作用。然而对于促性腺激素的刺激时间相比于黄体生成素明显更少,被激发出的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刺激素在人体内可以保持24~26h,在最开始的4h处于上升期,在24h处于减小阶段。与此同时,GnRha还能够作用在患者卵巢部位,刺激颗粒细胞进一步合成前列腺素,加大卵巢内组织型的纤维单胞溶解酶原相关激活因子的活性,促进卵母细胞的进一步的成熟以及排卵[7],此观点从Angioni S等[8-15]在类似的报道中亦可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GnRha诱导卵泡成熟效果较好,降低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吴成亮,巢时斌,辜敏,等. 369例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50-152.

[2]刘彩霞,闻安民,张仁礼,等. 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135-139.

[3]徐景岭. 少、弱症患者中前向运动总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98-100.

[4]黎少琴,刘馨,连芳,等. 子宫内膜轻创处理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2):97-99.

[5]邹琳,彭彩玲,马天仲,等. 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后生化妊娠或临床妊娠53周期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6(1):58-60.

[6]黄昀. GnRHa与rhGH联合干预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观察 . 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63-64.

[7]Ozkaya E, San Roman G, Oktay K, et al. Luteal phase GnRHa trigger in random start fertility preservation cycles. J Assist Reprod Genet,2012,29(6):503-505.

[8]Angioni S, Pontis A, Dessole M, et al. Pain control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laparoscopic en-block resection of 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 (DIE) vs. incomplete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or without GnRHa administration after surgery. Arch Gynecol Obstet,2015,291(2):363-370.

[9]Chi ML, Ni M, Li JF,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onadotropin subunits (GTHα, FSHβ and LHβ)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hCG and GnRHa in Japanese sea bass (Lateolabrax japonicas) in vivo. Fish Physiol Biochem,2015,41(3):587-601.

[10]马小平,成臣,张真真,等. GnRHa联合温肾消症汤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8):922-925.

[11]Humaidan P, Polyzos NP, Alsbjerg B,et al. GnRHa trigger and individualized luteal phase hCG support according to ovarian response to stimulation: two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re studies in IVF patients. Hum Reprod,2013,28(9):2511-2521.

[12]Chen X, Chen SL, He YX, et al.Minimum dose of hCG to trigger final oocyte maturation and prevent OHSS in a long GnRHa protocol.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13,33(1):133-136.

[13]Kummer NE, Feinn RS, Griffin DW,et al. Predicting successful induction of oocyte maturation after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 trigger. Hum Reprod,2013,28(1):152-159.

篇8

 

关键词: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中成药;处方点评

 

处方点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药监管模式,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3项进行规定,通过多层次管理来督促医生合理用药[1-2]。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的中药制剂,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3]。近年来,中医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中成药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医主张“辨证施治”,但有些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导致开出的中成药处方疗效不佳,因为进行中成药处方点评对患者用药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本文旨在探讨我院合理用药管理系统结合人工审核的模式对中成药处方点评中的应用效果,为指导我院开具合理中成药处方提供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分别于2019年1~12月(实施后)和2018年1~12月(实施前),每月随机选取80张中成药处方(共960张)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整理中成药处方基本情况、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类型及中成药不合理用药项目。

 

1.2方法

 

2018年1~12月(实施前)不进行任何干涉,2019年1~12月(实施后)采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结合人工审核的模式对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2019年1~12月每个月的处方首先采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进行初步的筛查,并将初步筛查的结果导入Excel 2010进行统计学分析整理后发送给处方点评小组进行进一步的人工审核,在处方点评小组组长的领导下审核并讨论出不合理用药处方,并督促相应医师进行整改。

 

1.3观察指标

 

(1)中成药处方基本情况;(2)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类型:不合理率=(不规范+超长+不适宜)处方数/总处方数×100%;(3)中成药不合理用药项目:不合理率=(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用药与诊断不符)处方数/总处方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率(%)表示。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中成药处方基本情况

 

实施合理用药管理系统结合人工审核的模式前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分别为12.70%、45.20%、73.10%,实施后中药注射剂使用率降低为4.20%,基本药物使用率升高至81.20%,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升高至9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类型

篇9

[关键词]应用型 地方性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29-03

在教育部与财政部颁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把“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摆在了六项建设内容之首,专业认证已被提到我国高教建设事业的议事日程。当前,在我国整个高教评估体系中,专业认证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虽有起步,但仍处于初级探索和借鉴经验的阶段。因此,高校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专业教育的高水准,接受来自社会、政府、学生家长和企业的质量监督,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专业认证的促进功能日渐凸显。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认证是内涵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关注和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尝试借鉴国内外应用型大学的成功培养模式,但总体感觉无论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都比较模糊。21世纪以来,全国有相当数量的由专科升格到本科的普通高校先后组建,且多数分布在省会以外的城市和地区,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校(如安徽省在二本和三本院校中,有超过一半的学校都是新建本科,且发展模式多为应用型),这些新建高校就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其办学的主要使命就是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然而,受长期专科教育延续下来的人才教育观等影响,其办学层次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科学定位,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办学质量快速发展,就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研究探索的新课题和我国现阶段应用型高等教育需要研究的方向。在现阶段,把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质量关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由于专业认证能够把准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保证专业教育的质量,进而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搞好专业认证工作对于高校专业建设和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高校专业教育的质量保障。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认证标准制订上,主要是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七个方面摸清和总结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具体实际和自身特色,并制订认证标准。

二、认证体系的构建

(一)学生与培养目标

在认证体系中的学生方面,分为吸引优秀生源措施和学校对吸引优秀生源的支持两方面,学生指导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指导和专业教育指导两个层次,学生与培养目标评价从学习表现评估、考试成绩与毕业要求的一致性、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着手。在该专业认证标准中培养目标认证内涵上,确定专业社会需求与学科支撑从专业社会需求状况和专业学科支撑两方面进行认证,专业性质与所在学校办学定位的关系需先着力于学校办学定位,然后分析专业与学校办学定位关系。专业培养目标描述从培养目标与要求总体描述、主要就业领域与竞争优势、毕业生事业发展预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证。培养目标衡量与评估从培养目标实现的衡量与培养目标实现的评估两个角度来分析认证。保证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应用)技能的实际水平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较强能力。

(二)毕业要求与持续改进

该专业毕业生要求和认证标准覆盖关系依托课程体系的设置来进行分析认证。

诚然,教学制度主要考量教学管理中的培养计划制订方式,过程控制与反馈机制从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培养目标实现评估机制,毕业生出口评估机制,课程目标达成状况评价机制,学生对课程和学习状况的反馈四个方面分析认证,根据反馈来实现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目的。

(三)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

落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与结构合理的师资来实现。具体将学分定义、学分的获得、学分分布融入课程设置,通过课程设置学分比例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来进行分析认证,培养计划主要考量培养计划修改规范过程、必修课程的先修关系、本专业分学期培养计划、课程计划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几个方面的情况,实践环节侧重于实验课程、现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毕业设计(论文)具体任务与时间节点、毕业设计(论文)分类和评分标准、每类设计的数量和比例、分段成绩比例、毕业设计(论文)清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目前,该专业建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质量标准》,能够正确反映培养目标定位和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规律;广大教师按既定标准自觉规范教学工作行为,效果较好。当然,这个执行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师的,因此就会有工作量等产生,教师工作量计算需要对教师工作量和教学鼓励两个方面协同性进行统计与分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需要涵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四)支持条件

教学设施需要从学校现有工科专业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室)、工程训练中心、专业实验室、教室、教学设施的信息化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图书资源状况考量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图书馆网络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网络资源和课程教学,教师发展主要从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学校对该专业引进优秀教师的支持措施、新进教师培训与考察过程三个方面来分析,既需要学校大环境的依托,同时也要适应该专业发展的特点,尤其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而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更为重要。

三、认证标准的实践

(一)学生与培养目标

池州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1年招收112人,2012年招生107人,2013年招生113人,三年来报到率均在90%以上,结合池州学院所在的区位以及人才培养面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确立了专业素质、道德修养、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备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生产经营的能力或继续深造的潜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比例较高,同时,培养目标吻合综合素质与专业教育两个方面。

(二)从业实践与课程体系设置

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走访部分毕业生用人单位,反映良好,2014届毕业生共有30多人考取了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学校的化学或材料类的研究生,考研录取率23.66%。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已立项8个国家级大学生科学创新项目,发表省级及以上论文2篇。其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质量标准》的制订和按照标准来搭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主要有:(1)课程建设标准与理念定位正确,课程设置着力于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2)建设模块化课程群,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长课程、文化素质课程、集中实践教育课程”六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模块,构建企业课程。在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已编写特色教材1部,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更新教学观念,实践教学方式立体化,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建设开放实验室,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的小组合作式的专业实验与设计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师资队伍与支撑条件

1.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该专业现有的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30%,硕、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0%;专业带头人由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均符合岗位资格,教授、副教授每年均为本科生授课,专业主干课程基本上由副教授(含)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基本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同时,要求教师取得专业职业资格和接受任职经历培养。

主讲教师的主讲课程与科研方向稳定,目前,承担在研的有4个省部级、国家级项目以及2个省级教研项目发表。

2.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拥有9个基础实验室,拥有价值250多万元的中大型仪器设备,完全满足了基础实验的教学;5个专业实验室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实验教学;8个开放实验室保证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的科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兴趣。拥有10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

尽管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以机构评估为主,但是机构认证只有辅之以专业质量认证,才能够全面确保高等学校的质量改善。一些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一些综合实力雄厚的高校,其可行性和适用性强,有较强的学科优势支撑,得以较好地执行,如要在地方性和应用型上有所创新和体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科专业就需要有可靠的教学质量,就应有较强的、合理的、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因此其开展工科专业的质量认证是势在必行。目前,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认证实践来看,专业认证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保证专业质量提升效果较为明显。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益林,马修水,何小其.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2] 罗尧.对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分析和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

[3] 李涛,刘灵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2(6).

[4] 杨林,杨其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2012.

[5] 张晓卫,张华,仲荣慧.地方普通高校转型期学科发展策略探析[J].大学教育,2014(8).

[6] 范爱华.我国高校专业认证实施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收稿时间]2014-12-11

篇10

文章来自文秘站

1消防工程学教学资源现状

当前消防工程学开设于许多高校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这不仅由于消防工程的社会及现实意义,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消防工程专业人才,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当前开设消防工程学的学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研究型大学[5],这些高校由于自身实力雄厚,发展较早,在消防资源方面应该说,无论是硬件资源,消防的教学设备,消防实验装置等,还是软件方面,消防的师资队伍,学生的自身消防科研能力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此相对的是,更多的消防工程学专业开设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由于这些高校,开设的消防或安全工程专业较晚,在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难免出现资源的紧张等状况,如消防的教学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消防工程学的教学成为一门常识性的课程,很难深入到消防教学的实质性内容方面。这不能不说,很难达到培养具有消防专业知识的合格人才。迫切解决资源的紧缺问题,成为当前消防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将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2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

2.1举全校全院之力教学

消防工程学作为一门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已经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消防的常识和知识。学校在开设消防工程学的时候,基本上将这门课开设于安全等相关专业领域;有些暖通专业、化工专业的科目当中,同样可以看到消防工程学的身影。这就使得消防工程学,不仅仅是某个专业领域独有的学科,从而为举全校全院之力进行消防工程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这样,在消防工程学的教学工程中,如:安全工程专业的老师可以借用化工领域的相关设备,来教授本专业的学生,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利用的目的。学校同样可以将消防安全教育、消防知识竞赛、消防疏散演练等消防活动,穿插到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方面,这不仅仅对提升消防的重要性,同时对消防工程学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的作用。

2.2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

学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具有丰富的教学及科研资源。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成为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利用的好,不仅可以很好的调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的不好,使得大量资源被闲置,资源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价值。以消防工程学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学校的图书馆、高层宿舍公寓等设施,这些建筑一般都配备了先进的消防设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消防的功能和作用,往往使得教学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学校周边一些消防部门、化工、冶金企业等同样具有先进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应急措施,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同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消防工程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授课资源的合理配备

当前消防工程学,教学授课方面面向不同的学生层次,大体可以分为消防科研教学,如消防基础原理、火灾学基础等理论知识的教学;消防应用型教学,如消防设计、消防疏散等应用型功能教学。针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无形当中在消防工程学授课过程中,更多的倾向于消防的应用领域。这就对消防授课资源的合理选择提出了一定的问题。应该说,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将是资源选择以及配备的核心问题。不难看出消防设计理念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的结合起来,如:性能化消防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消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从而为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打开一扇窗户。同时,将消防的最新研制的仪器设备与学生一起分享,体验现代科技带给消防的动力,如:红外监测监控技术、消防水炮等。

2.4人员疏散领域的资源优化利用

人员疏散,作为消防工程学教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章节,同时也是切身关系到每个人自身安全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人员的有效疏散,同样是疏散教学环节中有意义的内容。这就不能不谈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备,如:怎样合理的利用棉被、毛巾以及仅有的食物和饮用水等资源,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为人员的有效疏散和逃生,以及救援赢得时间都是消防工程学教学过程中,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性主题。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是消防工程学学科内容需要考虑的问题,即消防工程学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均与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为消防工程学服务。

2.5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当前,消防工程学教学一般都安排消防工程学相关实验教学的内容。如何进行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同样是摆在很多普通高校消防教学的现实问题。很多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往往对书本内容进行了断章取义,从而对实验内容的安排没有一个很好的逻辑顺序,很难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应该说,实验教学内容的资源优化配备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实验的内容选择、实验的应用型、实验的科学性等。如:可以选择一些常识性实验作为实验的内容,同时实验的材料易于选择。象固体的着火及燃烧特性实验,可以选择木材、纸张等,即达到资源的便利选择,同时实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样,在实验的应用型和科学性方面,如选取盐水模型模拟烟气的扩散流通,即让学生感受到实 验的科学性,同时对实验的材料的选择达到了资源的优化配备,达到了实验教学与资源的很好的整合的效果。

2.6以科研资源内容促进教学

消防工程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现在说国内外很多组织和学者都在一直从事消防工程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很多是结合当前的最新技术,或者解决当前的消防的突出问题。如美国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国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大消防研究所(天津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研究所)[6]等,对消防的各个层面,如消防理论、消防技术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有层次的穿插于授课的相关内容方面,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单独开设一个章节,如消防研究前沿探讨等,对丰富消防的教学以及提高消防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都将是很好的尝试。

3结语

篇11

当前消防工程学开设于许多高校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这不仅由于消防工程的社会及现实意义,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消防工程专业人才,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当前开设消防工程学的学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研究型大学[5],这些高校由于自身实力雄厚,发展较早,在消防资源方面应该说,无论是硬件资源,消防的教学设备,消防实验装置等,还是软件方面,消防的师资队伍,学生的自身消防科研能力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此相对的是,更多的消防工程学专业开设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由于这些高校,开设的消防或安全工程专业较晚,在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难免出现资源的紧张等状况,如消防的教学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消防工程学的教学成为一门常识性的课程,很难深入到消防教学的实质性内容方面。这不能不说,很难达到培养具有消防专业知识的合格人才。迫切解决资源的紧缺问题,成为当前消防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将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2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

2.1举全校全院之力教学

消防工程学作为一门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已经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消防的常识和知识。学校在开设消防工程学的时候,基本上将这门课开设于安全等相关专业领域;有些暖通专业、化工专业的科目当中,同样可以看到消防工程学的身影。这就使得消防工程学,不仅仅是某个专业领域独有的学科,从而为举全校全院之力进行消防工程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这样,在消防工程学的教学工程中,如:安全工程专业的老师可以借用化工领域的相关设备,来教授本专业的学生,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利用的目的。学校同样可以将消防安全教育、消防知识竞赛、消防疏散演练等消防活动,穿插到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方面,这不仅仅对提升消防的重要性,同时对消防工程学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的作用。

2.2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

学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具有丰富的教学及科研资源。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成为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利用的好,不仅可以很好的调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的不好,使得大量资源被闲置,资源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价值。以消防工程学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学校的图书馆、高层宿舍公寓等设施,这些建筑一般都配备了先进的消防设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消防的功能和作用,往往使得教学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学校周边一些消防部门、化工、冶金企业等同样具有先进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应急措施,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同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消防工程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授课资源的合理配备

当前消防工程学,教学授课方面面向不同的学生层次,大体可以分为消防科研教学,如消防基础原理、火灾学基础等理论知识的教学;消防应用型教学,如消防设计、消防疏散等应用型功能教学。针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无形当中在消防工程学授课过程中,更多的倾向于消防的应用领域。这就对消防授课资源的合理选择提出了一定的问题。应该说,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将是资源选择以及配备的核心问题。不难看出消防设计理念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的结合起来,如:性能化消防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消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从而为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打开一扇窗户。同时,将消防的最新研制的仪器设备与学生一起分享,体验现代科技带给消防的动力,如:红外监测监控技术、消防水炮等。

2.4人员疏散领域的资源优化利用

人员疏散,作为消防工程学教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章节,同时也是切身关系到每个人自身安全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人员的有效疏散,同样是疏散教学环节中有意义的内容。这就不能不谈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备,如:怎样合理的利用棉被、毛巾以及仅有的食物和饮用水等资源,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为人员的有效疏散和逃生,以及救援赢得时间都是消防工程学教学过程中,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性主题。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是消防工程学学科内容需要考虑的问题,即消防工程学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均与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为消防工程学服务。

2.5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当前,消防工程学教学一般都安排消防工程学相关实验教学的内容。如何进行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同样是摆在很多普通高校消防教学的现实问题。很多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往往对书本内容进行了断章取义,从而对实验内容的安排没有一个很好的逻辑顺序,很难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应该说,实验教学内容的资源优化配备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实验的内容选择、实验的应用型、实验的科学性等。如:可以选择一些常识性实验作为实验的内容,同时实验的材料易于选择。象固体的着火及燃烧特性实验,可以选择木材、纸张等,即达到资源的便利选择,同时实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样,在实验的应用型和科学性方面,如选取盐水模型模拟烟气的扩散流通,即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科学性,同时对实验的材料的选择达到了资源的优化配备,达到了实验教学与资源的很好的整合的效果。

2.6以科研资源内容促进教学

消防工程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现在说国内外很多组织和学者都在一直从事消防工程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很多是结合当前的最新技术,或者解决当前的消防的突出问题。如美国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国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大消防研究所(天津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研究所)[6]等,对消防的各个层面,如消防理论、消防技术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有层次的穿插于授课的相关内容方面,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单独开设一个章节,如消防研究前沿探讨等,对丰富消防的教学以及提高消防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都将是很好的尝试。

3结语

篇12

一、关于设备和专业整合能力的分析

根据建设部发文规定,专业消防企业承接建筑工程当中的消防系统施工时,通常指的是报警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最多包括水喷淋和消防栓系统,而防火排烟、正压送风以及防火门卷帘门等都是由其他土建人防公司或者是水暖安装公司来进行,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之下,如果消防工程现场负责人员对于工程防灾的整体思路逻辑不够了解,只是熟悉自己的工作模块的话,就会导致多方工作人员完全不清楚消防联动,调试工作完不成,甚至是验收无法通过等,因此对于消防企业而言,是完全有必要且必须培养出对于整个防灾系统都有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第一,消防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不仅需要基本的技术职称,更是需要对整个消防设计、消防设备以及工程防灾系统等有充分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结合需求对其进行整合,具体来说,就是技术负责人不仅需要懂消防电器,更需要全面了解水、风和气等。第二,对于消防工程的专业施工企业也有相应要求,消防施工单位一旦承接某消防工程施工以后,就必须要协助设计单位和业主来对图纸进行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对于正压送风系统和事故电源的切换,更是需要切实保障其满足消防设计规范,总而言之,只有抓住了基础工作才算是把握了消防工程的关键,保证其经过调试之后验收一次成功。最后强调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人员对于相关国家施工验收规范的掌握,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绝大部分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仅仅满足基本的消防功能,而忽视了施工质量,这样一个问题的存在是非常严重的,主要是因为这样一种状态下虽然能够通过验收,但是系统本身的可靠度并不高,这实际上也是整合能力缺乏的表现和特点之一。

二、关于消防企业品质问题

目前市场上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比较多,竞争激烈,必然导致竞争压价状况的发生,这无论是对于消防市场还是建筑工程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消防工程市场而言,这是损坏行业基础的做法,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更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验收过程。事实上,消防工程专业施工只需要遵循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即可,也就是所谓的优质优价,尽可能的通过合理的性价比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而不是陷入竞争压价的漩涡之中[2]。针对于这样一个目标,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强化自身的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工作的完善进行来优化信誉和保障效益,建立健全消防工程专业施工质量体系,这才是最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消防企业想要做好管理工作,当务之急就是对于人员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懂管理、懂技术且热爱消防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这样一种要求实际上是结合消防市场的现状提出来的,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当中,同时懂消防技术规范和懂产品技术性能的人才十分匮乏,导致消防工程全系统通过率持续走低,这也就意味着,员工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匮乏的,急需对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从业素质进行优化和完善。针对于此,首先就要求企业负责人抓紧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并相应建立考核和奖励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就重点强调了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其职称等的重要性,这样一种强调和重视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三、关于市场规范的问题分析

篇13

自动灭火系统问题管网安装存在违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网的连接方式方面,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的规定,水管直径在100mm以上,采用法兰或者焊接连接,小于100mm时,一般用螺纹连接,而且在50mm以上的管子中,要按规定设置防晃支架,每段管子至少设置一个支架,如遇到转弯的情况需增设。安装的违规问题就体现在不设置支架、或者为了方便施工,直接全部使用焊接。感温喷头距离问题。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正常距离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这会导致火灾发生时喷头距离物体相距太远,延误喷水,或者距离太近,造成无法有效喷洒。喷淋系统试水装置问题。喷淋系统缺少试水装置、地漏装置、排水管,都会导致监督检测无法进行试压测试,能够进行试压测试而无法及时将水迅速排掉。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在于设计方面的考虑不周全,或者施工过程中遗漏部分内容。

建筑消防工程问题解决措施

从上述诸多常见问题中可以看到,设计、施工方面存在大量安装、调试等不规范的现象,消防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对设计禁止随意变更,施工操作按照规范和批准的设计图纸进行,对降低自身技术要求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强化设计、施工,加强建设单位的监督和验收管理加强消防工程的审核和验收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消防工程建设前期,对工程进行抽样检查,即在人流密集、易发生火灾区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分析研究,找出对策:然后,抽查过程可能查出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需要拿出处罚措施坚决执行,以求重视消防工程的建设。例如,消防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单凭现场的水压、水量测试,或者查看设施是否齐全,都是不够的,需要运用技术手段和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加强消防工程的相关人员的培训建设单位加强此方面的监督管理,大力宣传消防法律规范,通过传媒手段渲染消防氛围;消防部门与建设单位合作监督,从源头对无消防安全行为的工程进行整治;逐级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工作和讲座,强化消防意识,重视消防工作。邀请消防人员为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案例深刻了解消防的重要性。加强消防材料设备的检验主要针对消防工程中使用的管材、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必须具备相关部门提供的合格检测报告,同时报告的真实性要保证,报告的时间与最新的公布时间要一致。可以通过对材料设备的厂家走访电话调查进行核实与分析,确保材料质量和设备合格。

结束语

篇14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为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在十几年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基础上,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提出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针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实践动手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互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此外通过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革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和进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等实践动手环节,构建完善的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 :消防工程;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创新;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X9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5

收稿日期:2014-11-14

0 引言

消防工程成为高等教育一门独立的专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6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第一个建立了消防工程系,并于当年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迄今为止,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荷兰、比利时、韩国、巴西等国都在大学里开设消防工程专业课,有的大学还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教育机构,提供正规化的学历教育,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我国高等院校从20世纪80代初开始培养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当时只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一家高校设置了消防工程专业。随着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逐渐重视,我国对培养高素质消防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矿业大学于2000年设立消防工程专业,2001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国内地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消防工程专业,目前在全国本科专业排名中名列第一,同时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到目前为止,已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中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10余所院校开设了消防工程专业,且数量仍在增加。

经过十几年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工作,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目前该校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消防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培养消防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 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1 培养目标

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安全技术,消防政策法规,具有消防安全技术研究、设计、监测、管理和火灾安全评估、控制及火灾事故调查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1.2 培养方案

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即前5个学期进行学院内大安全专业的课程学习,淡化专业方向,后3个学期分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2个方向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新生进入学校后只进入学院而不进入专业,在低年级学习基础课程,高年级时进入学科领域学习专业课程。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狭窄的弊端。

1.3 课程体系

1.3.1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有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化学等全校统一设置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统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等课程。

1.3.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分专业主干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主干必修课主要有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工程、水灭火工程、建筑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建筑耐火结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有火灾事故调查、电气防火、消防法规、现代灭火技术、消防专业英语、化工企业火灾防护、消防队伍管理与灭火战术、应急救援导论、火灾数值模拟、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心理学、地下工程火灾防护。

1.3.3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是学生巩固、理解课堂知识、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安排了火灾及烟气蔓延、材料热释放速率的测定、火灾时期烟雾特性的测定、灭火剂灭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等。

1.3.4 专业实习

消防工程专业实习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采用大组参观了解的方式。生产实习采用小组跟班学习的方式,直接参加消防系统的安装施工和调试工作。毕业实习安排到武警消防支队,参加消防系统的验收工作,并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1.3.5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包含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一般设计部分是在毕业实习期间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就业单位岗位需求,在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中选择1项内容完成设计。毕业设计专题由指导教师提供一些已经具备研究条件,切实可行,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题目,由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完成。专业文献翻译部分是将与消防有关的英文专业论文翻译成中文。

2 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消防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既有理论基础方面内容,又涉及到各种法律规范和工程实践等知识。学习内容十分繁杂,需要的基础知识门类较多,如建筑、力学、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传热学、燃烧学等。因此该专业的教和学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1 教材建设

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在新教材编写上注意易教易学、深浅适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三基三新”(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内容,并在教材中设置一定的典型案例、讨论题、分析和思考题。

2.2 多媒体教学

全部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节约时间、增大信息量;促进交互式教学;易于补充和提高。

2.3 研讨式教学

开展研讨式教学,以特色课程“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为例,该课程共计32课时,要求学生先经过“建筑防火工程”、“火灾动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32学时中,课堂教学12课时,主要由教师讲授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介绍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余下20课时,由教师提供若干实际建筑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设计小组进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首先分析这一建筑存在哪些消防问题,然后提出性能化设计指标和解决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可利用学院提供的实验室条件和计算机条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完成分工协作、查阅资料、设计实验、上机计算、编写报告和社会能力交流等。课程考核采用小组答辩方式进行。

2.4 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实验课教学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系统的构造和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然后由同学们提出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2.5 加强实践环节

消防工程实习基地建在徐州、无锡、苏州、杭州、厦门等城市。实习分为三个环节,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环节与教学紧密结合,针对性强,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较紧,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实践效果。

2.6 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择徐州国际饭店、徐州金鹰国际商厦、 徐州金地商都等大型公共建筑作为蓝本,进行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 加强消防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1 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担消防工程本科教学相应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从事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的师资队伍。

3.2 培养方式

采用“下现场”、“上学历”、“引进来”、“导师制”等多种途径建设师资队伍,为消防工程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现有师资和拟引进师资我们拟采用“导师制”、“国内外进修”和“岗位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以尽快适应本专业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

3.3 聘请兼职教授

根据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特点,中国矿业大学已聘请了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高水平研究人员作兼职教授,定期来校作有关专题报告,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4 结论

针对目前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等问题,结合中国矿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10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采取大类招生,学生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

(2)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将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工程、水灭火工程、建筑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建筑耐火结构作为消防工程专业主干必修课。

(3)通过实验课、专业实习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互式教学,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学锋.中国消防工程及其21世纪的前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

2 姜学鹏,徐志胜,李耀庄,等.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4)

3 傅智敏,黄金印,屈震.消防工程教育与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12)

4 傅智敏,黄金印.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回顾及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9)

5 郭铁男,傅智敏,黄金印.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发展现状及学科体系构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3)

6 陈爱平,于春华,陈先斌.“消防工程”专业发展与定位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6)

7 陈发明.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