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范文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护理改善项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

篇1

【关键词】民营医院;儿科;护士;主动离职;原因;对策

全球护理事业一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并将持续存在的护士短缺,这种短缺已经达到危机水平[ 1 ],目前,在我国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峻,流失人数逐年增加,流失渠道不断增多,流失手段多种多样[2]。由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儿科护理人员很难突出自身的工作价值,加上压力过大,丧失工作热情选择离职,笔者就此对苏州九龙医院新生儿科3年多离职的护理人员进行电话及上门问询,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名护士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10人,护士17人;年资1~3年者11人,3~5年者13人,6~8年者6人;中专程度者12人,大专程度者18人。

1.2 方法对主动离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

3 原因分析

3.1 心理压力过大 由于护理人员是维系医院和患者关系的重要角色,在医院方面来看,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让患者更好的按照医院的治疗计划配合治疗更好的完成治疗,而从患者方面来说,希望护理人员能够将自身的意愿反馈给医院来为自己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需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患者直接面对的就是护士,同时由于一些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同时,儿科护士还要经常面对患儿家长的某些冲动性言行,造成护士的精神心理压力较大而产生离职意向。当护理人员的行为和期望值之间存在过大差距时,各方面的否定都会给护理人员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缺乏工作成就的鼓舞就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选择离职。

3.2 劳动付出得不到满意的回报 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超过90%以上的护理人员都对自身的待遇表示不理想,而且由于儿科科室的特殊性,体检项目较少,儿童用药通常是根据体重来考虑剂量,往往用量比很多,从效益方面而言很难为医院提供很大的经济效益,科室的经济效益低下也就导致了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待遇较差。从工作量而言,儿科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量不亚于成人科室,甚至有所过之,虽然说工作意义和工作报酬之间不能用比例的关系来进行说明,但是当过多的付出无法得到的回报不能实现心理上的满足时,护理人员往往选择了更好的工作方向,放弃了医疗行业。。

3.3 领导的管理和支持因素(1)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来看,儿科科室不能为医院提供好的经济效益甚至给医院造成负担,这就导致儿科得不到管理层的扶持和重视,从小的层面来看就是直接影响到了儿科科室内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发展前景,甚至会给儿科工作者造成被遗忘的错觉,加上科室人员偏少,上夜班的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作息,使得护理人员往往与家庭发生冲突,缺乏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护理人员往往会选择离职。(2)从管理层面来看,护理人员不能处理好工作压力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往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力,从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而言儿科护士与其他科室并没有什么不同,特殊患者群的压力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应当考虑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重视职业特殊性,培养护理人员学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3]。

3.4 专业因素(1)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每个家庭都几乎只有一个儿女,这就导致了儿童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一旦儿童生病住院家中的各方面注意力都被吸引,不但会有大量陪护人员同时也会造成医疗环境的复杂,加上儿童表达能力较差,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的多为患儿家属,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患儿,产生医疗误差,而医疗效果又对患儿家属造成影响,家属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发生冲突。(2)儿科科室的用药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在配药、用药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防止出现差错,在执行每项护理操作时都必须反复的计算防止出错。在静脉给药时由于儿童的静脉血管较细,穿刺容易出现失败,不但患儿会因为疼痛哭闹,患儿家属也会产生抱怨、烦躁等情绪,不但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心态,如果处理不恰当甚至会引起纠纷,因此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容易产生心理疲惫。而表中80%的被调查者也肯定了这一观点。有研究表明[4],儿科护士大约有三成患有失眠、头痛、胃病、甲亢、腰椎间盘突出、肾病等。

4 相关对策

4.1 首先要从管理层面重视起儿科工作,儿科科室既然是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那么就不应该只重视其经济效益,也同时应该重视其为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儿童的健康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点,从这一点出发来提供对于儿科护理人员的重视,安排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儿科护理工作者的权益,鼓励护理人员不断进步,创造更好的在职学习条件,改善心理素质,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增强其责任感和工作信心,在奖金分配方面也应当重视儿科护理人员的需求,在儿童节时安排一定的活动项目,不但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好感,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放松护理人员工作紧张感的目的。

4.2 护士长管理水平提高目前临床护理管理大部分仍停留在经验型管理即传统管理模式上[5],护士长应当以身作则,给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风貌和工作标杆,通过排班时间和奖罚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会过于疲惫。在护理管理中,管理者应经常和护士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护士离职的意向,采取改善措施,降低护士的离职率。

4.3 心理状态调整 首先要在整个排班方式中注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夜班环境给护士们造成太大的工作压力,鼓励护理人员多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培养护患感情的同时也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促进护患关系,改善工作压力,达到共同配合的目的,这也是减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4.4 创造温馨环境 创建有特色的儿科病房,把房间内用彩色的卡通图片和玩具进行布置,体现出病房内的童真、童趣,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和恐惧感的同时也给患儿家属反映出了一种关爱和亲切的信息,提高护患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同时也通过环境因素来缓解护理人员的紧张状态。

参考文献

[1]Tai.TW.BamesI。Robinson CD,Review of nursing b11-novdJl,research,1977一1996.SocSci Med。1998,47(12):1905―1924.

[2]唐缪。刘毅。周艳阳,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18(2):108―110.

[3]宋爱琴,齐爱华,姜亚平,曹荣西安市儿童医院护士离职意向分析,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9年第15卷第16期。

篇2

1.1研究对象选取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为观察组,共154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73例,年龄为1.5~14岁,平均年龄8.5岁,住院天数5~29天,平均14.7天;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为对照组,共147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68例,年龄为1~13.5岁,平均年龄7.4岁,住院天数4~32天,平均16.3天。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家属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家长对儿科护理的需求,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集中度高的项目,同时结合自身临床护理经验及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人性化护理方案。人性化护理方案包括:

(1)改善现有病房的住院环境,注意保持儿科病房干净、整洁,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增加适合儿童的装饰能够帮助患儿适应新的环境,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注意加强患儿与家长的沟通。患儿由于处于智力的发育期,语言表达能力差,对治疗承受能力不强,传统的护理方式常引起患儿对治疗的抵触,不利于治疗。

(3)定期进行相关疾病及护理知识的科普宣传,鼓励患儿参加交流。通过相关疾病知识的交流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提高护理能力。并通过患儿间的沟通交流树立其勇敢、配合治疗的信心。

(4)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临床护理知识培训、儿童心理学培训、医患关系培训等。在提高其基础护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在2014年收治的患儿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医患纠纷统计。与2013年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对护理水平、沟通效果、病房舒适程度、患儿配合度、家长放心度的调查,共20题,每题采用1~5分制,由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我们认为分数大于60分的为满意,低于60分的为不满意。

2结果

患者满意度2013年为85%,2014年为91%,医疗纠纷或患者投诉率2013年为6%,2014年为1%。2014年护理质量显著优于2013年(P<0.05)。可见,在儿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3讨论

篇3

【关键词】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67-01

近几年以来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学水平不断的提高,整个社会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在2010年的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感召下,我院于2010年12月份开始制订并实施了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有关措施[1]。通过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我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更令人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其中有80例为2010年12月前没有接受过我院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的患儿,在此基础上选取2010年12月后接受了有关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的患儿80例作为对照,这样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研究对象数共计160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患儿其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制定、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通过相关的活动计划来对护理活动进行改善、再造、规范医护人员之间职责划分。以有关的文件为标准,找出护理工作中的欠缺之处进行努力的整改,将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贯彻并落实下去[2]。在职责细分的基础之上,保证我院的儿科患者得到系统、全面、高效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借鉴有关资料的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本院患儿接受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相关调查,总分满分为100分,每项得分满分为20分,包括在入院迎接、响铃应答、巡视病房、健康教育宣传和按时治疗这五个项目的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数±标准差也就是χ±s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和T检验的形式来对有关差异进行比较,P

2 结 果

2.1 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表各个细化指标的具体得分情况 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理质量调查情况 见表2。

2.3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度调查评分情况 见表3。

3 讨 论

实施优质护理后,主要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3.1 护理工作方面的改善 护理工作方面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①查房时间的规范化,查房时间的规范化(交班前15min)后,可以有效的巩固治疗、护理的成效。②认真的查房,通过认真的查房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患儿的病情的进展情况,这样可以为相关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依据。③护理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是切实的做到将护理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使患儿及其家属可以及时找到护士,减少纠纷的发生[3]。

3.2 护理质量的提高 ①因为在优质化护理服务过程中,因为责任制的实施以往少数护士面对很多家长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患儿及其家属在入院治疗的初期就能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帮助、指导,消除了患儿及其家属焦急、不安的情绪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概率。②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患儿的病情得到了连续的观察,患儿得到了良好的、及时的病情评估,体现出了医疗护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③通过医护人员主动地巡视病房,通过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实现了无呼叫情况下的巡视,使得护理的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

3.3 人员素质的提高 通过优质化护理服务的实施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实现了转变,护理人员可以客观、正确的对待患儿及其家属的意见;在优质化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本院也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也提高本院医疗护理组织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相关的技术[4]。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细化评分、满意程度总体评分、护理质量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比较,有了显著提高(P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刘小文.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9-20.

[2] 王海霞,谭丽君,张丽娜等.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18):16-17.

篇4

关键词:品管圈;儿科病房;护理工作;满意度

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人们的自身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对服务类行业的要求也越加的苛刻。医院作为一个大众场所,其自身体系的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使其的管理难度非常大[1]。要做好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的同步发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品管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Deming教授提出,并在实践中验证了多年其合理有效性[2]。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的质量及服务质量,本次研究选择了在儿科病房成立品管小组,以观察患儿家属的总体态度,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病房住院治疗患儿及相对应家属100例,以实施品管活动为界,实施前50例及实施后50例进行对比。儿科护理工作人员14名,年龄分布在20~37岁,平均(27.53±4.82)岁。受教育程度分布为大专3名,本科11名。其他信息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品管圈活动实施办法:①准备阶段:认清护理工作现状,明确活动的目标。在儿科病房成立QC小组,命名为"爱帽圈",由所有护理工作人员14名组成,护士长任QC组长,监督带动活动的进程。其中本活动每2w组织1次,首先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与指导,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QCC培训,做好记录及评测,如护理方法、要点及健康宣教从而将其运用到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其次根据相关检查,并不断改善活动的相关内容;②实施阶段:分析儿科病房需要进行本次活动的理由,各抒己见找出需要改善的问题,现状调查并制定活动目标 组织本次圈活动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制定出解决方案及所要达到的效果。实施过程中做好监督协调工作,遇到问题积极改进,并做到每日一查及阶段性检查成效;③总结阶段:做好整个活动过程的记录汇总,总结得与失及未来的打算。鼓励参与人员积极撰写论文并召开座谈会,丰富活动的成果。

1.3评价标准[3] 由我科室自行制定量评标准,制作满意度量表,通过接待、服务、医疗等项目进行评定,统计10分。其中优秀:8分及以上;良好:6~8分;差:6分以下。优秀及良好评定为总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标准取0.05。

2 结果

2.1家属满意度对比 患儿家属在QCC活动实施后评价服务优秀的31例,良好的17例,总满意率为96.00%,实施前评价优秀的19例,良好的23例,总满意率为84.00%,QCC实施后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工作人员对比 本次研究阶段护理工作人员未出现过变更及增减。QCC活动实施前14名护理工作人员4篇,实施后18篇,QCC活动实施后数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品管圈是推动质量管理走向规范化、合理化的优秀的质管体系。QCC活动在日本各大行业均已得到普及,在对日本医疗体系的调研中发现,其技术的领先及素质的打造均得益于QCC的质管体系。QCC的实施能够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工作中能够很好的贯彻执行各种相关工作准则,相关人员间的协作精神也得以体现[4]。对于医院整体来说,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带动了医院整体凝聚力及形象的提升,全体护理人员均具有以患儿安全为第一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宗旨,加强培训,人人重视,营造氛围,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临床护理安全工作真正落实,真正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5]。本次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品管圈的良好成效,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工作人员的热情进一步的放大。找到并解决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患儿有一个优越的治疗环境,另陪护人员的身心也得到放松,这就是本次研究的宗旨。品管圈在临床中的成效明显,应当在我国医疗体系及更多的相关行业得到推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1-22.

[2]王颖雯,沈国妹,孔梅婧,等.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科血液肿瘤病房响铃频次[J].护理学杂志,2013,28(23):49-50.

[3]何万涛.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685-1686.

篇5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不断在转变,同时当前的独生子女制度,父母都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因此对儿科的护理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儿童患者不同于成人患者,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熟练的护理技术,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知识,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时期能够更加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早日康复。

对此,笔者选取了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对其中部分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所有患儿均为双亲,且患者父母学历均为初中级以上,经临床初步诊断,患儿智力均正常,无听力、语言以及精神障碍,能够正常进行交流沟通。随机将120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范围为3-11岁,平均年龄为(5.4±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5.6±3.2)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基本资料上午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利用我院儿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如3-6岁的学龄前儿童,在患病期间相比平时会更加依赖父母和任性,部分儿童甚至会形成“病获益”的心理,即平时得不到的玩具和食物在生病的时候可以得到,从而认为生病是好事夸大实际身体情况等。对于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不仅要充当护士的角色,还要充当阿姨甚至是母亲的角色,尽量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儿童进行疏导和安慰,多为患儿讲他喜欢的故事或唱一些儿歌,同时多表扬和鼓励患儿,能够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加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利用儿童行为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内以及出院前2d内的护理进行效果,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方法

本文所用儿童行为量表主要是从CBCL的第三部分(行为问题)中摘录的5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0、1、2三个等级,累积所有项目的得分即为总得分,总分越高表示患儿的行为问题越大,反之则问题越小。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则采用文献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的数据均采用Excel 2007结合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t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

2 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分别为(76.5±3.6)和(78.1±2.9),出院前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则分别问(41.7±4.2)和(56.3±5.7),这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与出院前2d相比具有明显改善(P

3 讨论

一个健康的人在患病之后,由于病痛的折磨、陌生的环境和人等,会产生许多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掌握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感官,从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儿童由于其心智等还未完全发育,在患病之后,心理状况变化十分复杂,如果稍有不顺心,就会不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对于儿童患者,心理护理显得更加重要。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在出院前2d内患儿的行为量表评分要低于仅适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护理中适当辅以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以华,李婧.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企业家天地,2013(06):78-79.

[2]孙虹宇.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1):110-112.

[3]夏蓓君.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10):873-875.

[4]黎娟,彭燕丽.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71-172.

[5]曹芳莲.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144.

篇6

然而,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并没有折损她们的风采,多年来,她们以乐观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女性特有的善良细心让一个个患儿绽放笑容,“市一儿科”在她们的精心打造下成为杭城百姓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走进市一医院儿科门诊和急诊区,映入眼帘的永远是一片拥挤和喧闹。市一儿科一直处于病人量多而医师相对不足的状态,医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一年365天有×××个上、下午都起码拖班半小时,疾病高发期甚至要连班,匆忙扒几口冷饭接着上下一班是儿科门诊医师常有的事情。一名儿科医师每天平均要诊治×××多名门诊患儿,秋冬季疾病高峰时甚至需为×××多名患儿服务。20**年儿科全年门诊人次达×××人。

为了更好满足患者需要,儿科门急诊实施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医师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和双休日休息时间加班开设夜间业余门诊、夜间专家业余门诊和日间专家业余门诊,以满足白天无暇就诊的家长和小病人需要。实行错时上班,根据不同时期患儿就诊高峰时间不同,医生随时调整上班时间,冬天增加中午上班医生人数,夏天早晨提前上班。科室还自己编制《市一儿科就诊指南》,指南中包括就诊须知、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介绍、儿科常见疾病家庭护理等,既方便患者家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又适时进行了医学常识的宣教。

儿科病房仅有65张床位,相对于庞大的门诊量而言,病房床位显得远远不足。为了让需要住院的患儿尽早得到诊治,儿科采取了种种措施,如加快周转,尽量加床或向其他科室借床等。床位的增加使医师们不得不加班工作,但她们毫无怨言,而是出色地完成了工作,20**年儿科出院病人×××人次,床位使用率为×××,平均住院日××日,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0×××,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治愈好转率为×××。

市一儿科的医务人员深知,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是建立在优良的服务、高超的医疗水平基础之上,为此,全科室上下团结一致,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为规范儿科各级医师职责和规范,科室制定了《市一儿科常见疾病诊治规范》,确保住院病人诊疗规范,杜绝不合理检查和用药。同时加强科主任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交班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儿科制度执行得分率始终名列全院前茅。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率,在床位紧张情况下,科室内挖潜力,尽可能让非感染疾病患儿、恢复期患儿和感染疾病患儿分开居住。每遇有病人因不解而投诉时,科室主任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总是从科室自身找原因,并以此为鉴进行服务意识的教育。多年来,儿科投诉率在全院一直处于很低水平。

加强医学知识普及宣传,努力改善医患关系。为了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每逢节假日儿科走廊都会悬挂各种饰物,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并为每一位患儿准备小蛋糕和小礼品一份。“六·一”儿童节还开展了猜谜得奖等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开开心心接受治疗。

在医院网页上,科室及时宣传开展的新工作,及时更改儿科网页内容,以便市民充分了解儿科医疗状况;在院刊、报纸等媒体发表科普文章,宣传儿科常识;无论是儿科门诊还是病房,墙面都张贴着儿科开展新医疗项目和基础常识的资料。

20**年起儿科还成立了“哮喘患儿家长联谊会”,每年组织召开会议和培训班,讲授哮喘防治常识和进展;开设“儿童生长发育家长培训讲座”;针对儿科特点,护理人员还制定了《儿科陪客须知》、《儿科健康宣教规范》、《儿科健康宣教手册》等。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水平。尽管人员紧张,儿科仍坚持每年选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高级研修班和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科室业务学习也从不中断。儿科还鼓励年轻医护人员进一步深造,本科毕业医师申报硕士学习,专科毕业护士申报本科学习。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搞好科研和教学。20**年以来,儿科新增小儿呼吸专科、小儿内分泌、儿童保健等特色门诊,并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左右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技术、小儿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诊断技术、儿童智力和行为评定技术、儿童肺功能检测、儿童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等新技术项目。20**年儿科又增设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使临床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儿科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爱心的集体,科内任何一位同志都能感受到集体关爱的温暖。科室有一位×××多岁女医师因颅内出血偏瘫3年,然而每到过年过节,她都能得到一笔充满爱心的捐助款,捐款虽不多但代表了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滚烫的心。此外,团结互作精神也早已深入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的内心,帮助兄弟科室完成小儿静脉留置、静脉采血,配合兄弟科室完成儿童相关疾病诊治,一直是儿科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7

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实践中,对幼儿疾病作出诊断以及对幼儿身体作出护理是主要的服务流程。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大众需求的多元化,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不仅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同时也逐渐得到发展与完善。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发展中,虽然一些医院受到经济等各类因素限制而不能做到完全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科护理实践体现人文关怀并构建人性化的服务流程。一是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对整体布局作出合理规划。如医院应当考虑到家长在孩子生病后的焦虑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儿科护理服务流程效率。在此要求下,医院可以在儿科护理区设置专门用于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以及调度整个区域中儿科护理工作的服务台,从而确保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护理的情况以及确保儿科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医院中的儿科护理部门需要与儿科医疗就诊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相互协调,并在确保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三是儿科护理部门有必要设置导医人员,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服务流程是否具有便捷性,不仅关系着患者所享受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情绪产生着一定影响,所以,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改进中,有必要在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的基础上将减轻病人及家属焦虑、提高服务效率作为重要的出发点,这些内容是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应用,同时也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体验到关爱与尊重。

二、人文关怀在塑造护理环境方面的应用

患者所看到的儿科护理环境是患者对儿科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不仅影响着患者在接受护理中的心理与行为,同时也影响护理工作人员的情绪以及工作态度。作为幼儿,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中接受护理,而作为幼儿家长,更是希望护理环境能够体现出安静、温馨的特点。从对幼儿需求的满足方面来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环境的设计与塑造需要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作出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在病区环境的设计中,不仅要确保病室的采光、通风、温度以及湿度能够满足幼儿的舒适性要求,同时有必要在细节方面作出改善,如使用防滑地板、卡通笔画、动画造型,改变墙壁颜色、被褥颜色,增加电视并播放动画片等。这些手段能够有效缓解与消除幼儿在接受护理中所具有的恐惧心理。作为护理人员,也应当主动将自身当作护理环境中的重要要素,并通过使用文雅的举止、轻柔的动作来开展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重视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消除幼儿对护理工作者所具有的陌生感,并体现出儿科护理工作所具有的人情味。护理环境的塑造也应当考虑家长尤其是陪床家长的需求。在此方面,有必要在病房外以及病房内部的闲置空间设置座位,并在座位旁边放上报纸、杂志、故事书等,这样能够有效消除看望病人的家属以及陪床家属的交流情绪,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可以消磨时间的项目。同时,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幼儿,有必要设置无障碍通道,从而可以让家长以及护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带领幼儿外出放松紧张情绪。另外,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并保证有清洁的卫生,开水、针线包等物品不应当离病房具有太远距离。在对儿科护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中,医院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围绕幼儿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家长需求来对护理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从而在提升护理行业形象的同时推动社会大众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三、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良好的控制、组织与激励来对医院中的信息、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作出调节,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儿科护理管理中对人文关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院精神和医院文化的塑造以及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这里所提到的医院精神是指包括儿科护理人员在内的医院工作者在医疗和护理实践中所具备的群体意识,其中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等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医院精神是推动儿科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医院文化是指医院软文化,即医院在儿科护理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等。每个医院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这种文化会对儿科护理工作者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在儿科护理实践的管理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者采取奖惩机制,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并对其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需要重视职业道德知识培训以及专业培训,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者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并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四、总结

篇8

[关键词]风险防范;儿科护理;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儿科患者通常年龄较小,不具备较高的自我意识和表达能力,在治疗的过程中隐含着比较大的护理风险[1]。儿科疾病通常情况下具有变化快、发病急等特点,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具有较大的护理难度。此外,部分患儿依从性较低,无法遵守医护人员的嘱咐,易发生临床不良事件[2]。风险防范式护理是对具有高风险的患儿予以全面分析,并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风险。该文择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儿科收治的94例患儿,根据患儿及其家属的个人意愿划分为防范组和常规组,每组47例。常规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范围1~12岁,平均年龄(5.21±0.24)岁,防范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范围1~13岁,平均年龄(5.23±0.27)岁。两组患儿及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且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风险护理:①心理护理;②环境护理;③用药护理;④饮食护理;⑤机体锻炼;⑥风险管理:在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宣教,促进患儿的遵医行为,治疗后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在患儿出院前告知其监护人相关注意事项。防范组患儿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风险防范护理主要是从制定预防措施、强化药品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相较于常规风险护理的单纯处理风险,在源头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避免出现风险。(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为了保证能够顺利开展护理工作,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丰富经验的人员构成护理小组,小组成员要对近几年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调查,查找原因和发现风险,评估每个护理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对于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2)科学排班,强化重点:风险的高发时期就是患儿患病高峰期、夜班时段和节假日等,因此应当在这些时段加强风险防范。在护理中,要安排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监督和指导新护士,避免出现临床不良事件;(3)规范制度建设: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查对制度进行强化,保证各项操作能够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有序进行。定期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后方法、风险防范方法等,根据风险防范守则全面排查常见的护理风险。若在排查过程中发现风险,要及时制定紧急预案;(4)药品强化管理:在儿科的治疗中会涉及多种药品,患儿因其年龄较小,对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极易出现医疗事故,因此要强化药物管理工作,降低每个环节的药物风险。在日常护理中增加用药管理环节,避免出现用药差错。对于常用的儿科药物,要及时补充、更新,避免药物过期。定期对药物进行核对,如药物的品名、有效期、数量和厂家等,在存放药物处安置警示牌,发放药品时要将相关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告知患儿家属,保证用药安全。(5)风险管理:制定预防护理措施:①保证患儿安全,一名护理人员对应一名患儿,保证治疗的全程安全和病床安全性,预防患儿出现坠床现象,密切关注患儿的体征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在患儿进食时要避免患儿出现呛咳现象,全面评估存在的风险,制定对应方案;②健康教育,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进行疾病健康宣教,对患儿及其家属施以心理辅导,体现人文关怀,缓解其负性情绪如紧张和焦虑等。帮助患儿家属树立治愈信心,并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及早期康复训练指导。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使用我院自制评分量表,共4个项目: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以及治疗性护理,每个项目0~100分,分数越高则质量越佳;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非常+一般,使用该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共10个问题,分别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应急能力、定时进行病房巡查、注意事项解读、病区相关内容介绍、辅助治疗、疾病相关内容介绍、沟通情况、病房环境、饮食介绍,每个问题10分,总分91~100分为非常满意、71~9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1.4统计方法该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n(%)]、(x±s)表示,行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防范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院的科室中,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临床依从性较差且发病较急,隐含着较大的护理风险,因此患儿家属也较容易产生不满意的情绪[3]。护理工作就是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进行有效维护,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这也是导致医患、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4]。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就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内容,近几年我国医疗业对风险防范的意识也逐渐加强[5]。风险防范护理也因此成为了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相关文献报道[6],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为缺乏护理知识、技术不熟练、沟通不畅、意识薄弱、药品管理不严等,所以在防范护理中要准确评估风险,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事件。该研究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曾倩[7]和周文娟[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风险防范护理中的弹性排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压力,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相较于常规风险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振娟.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4):290-293.

[3]李晓燕,马玉兰.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8):187.

[4]薛庆凡.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28-229.

[6]张艳华.细节管理与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0):1476-1479.

[7]曾倩,刘经飘,曾秋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7):3471-3473.

篇9

自从年护士节来到镇卫生院报到从镇卫生院到后来与区医院合并成为现在六大中心卫生院之一—中心卫生院,现年岁。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其间经历了整整8年,而我也从当初的护士成为2008年的内儿科护士长再到现在儿科护士长,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与成绩,同样也认识到自己诸多的不足:如管理水平欠缺,目标不明确,缺乏主人翁精神,未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等等,导致科内护士普遍工作懒散,态度不严谨,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没有改善,护理质量未提升,患者满意度较一般如周院长所言,一个科室就好比一个家庭,科主任就是这个家庭中的当家人,那护士长就是家里的管家,而作为一个科室的护士长,知道自己没有尽到一个管家的职责,所以,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将以一个儿科护士长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带领全科护理人员不断进步!

具体目标和主要的措施及方法是

提高病人满意度1.以病人为中心。

这是建国以来第三次召开的全国性护理会议,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1月27日—28日在江苏南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主持会议并对今年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

务实基础护理,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服务改革大局。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改善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而让病人满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病人满意度提高,实质上是建立病人与医院的诚信关系,只有病人满意才能使满意的病人成为医院的忠实顾客。医院拥有忠实顾客越多,并通过他口碑传播,可以提升医院形象,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影响其他病人,随之而来的患者的复诊率和就诊率的提高,医院的市场份额才能稳定,怎样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关键在于能否提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

要给病人人文关怀,首先。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去思考问题,建立关心人,尊重人的理念。

以热情,其次。亲切,温暖的话语,理解同情病人的痛苦,病人感到亲切自然,用住院须知的形式,介绍医院的环境,各项规章制度及病人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通俗易懂地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详细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医嘱用药的注意事项,及时评估护理效果,让病人参与到治疗护理中来,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产生一种安全感,满意感。

从病人的一日清单入手,再次。将收费项目和标准作详细的说明,使病人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以病人的满意为核心,只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需求为目标,提供优质的个,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获得双丰收。

提高护理质量2.加强护理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护理质量的控制。

明确各班职责,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善于用制度和标准管人,做到常督促,勤落实。这里强调一点:虽然监管是必要的但主要还是要靠大家自觉自律,培养良好的慎独能力与职业修养。

篇10

    开展个性化特色护理,因人而异,因病施护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时了解患儿心理特点,加强与家长及患儿沟通,引导患儿及早适应新环境,使其早日康复。对婴幼儿采取主动接触,给予其情感上的满足,例如抚摸他们的头、脸蛋、给予拥抱等。与学龄前及年长患儿进行沟通,要多给予鼓励,正面引导,善于发现患儿的亮点,使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要尊重、爱护患儿,称呼其为“小男子汉”、“小宝贝”等,使患儿在住院期间产生安全感。

    住院期间4~6个月婴幼儿指导纯母乳喂养,向其讲解母乳的好处、喂哺姿势、挤奶手法等,对需要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根据其住院的实际情况及疾病需求,与食堂联系采用专门加工的方式,如米汤、炖鸡蛋、烂面条等,送至患儿床头满足其需求。对无食欲的患儿,安排2~3个小朋友一起吃饭,而且要看谁吃得快,吃得好,从而促进他们的食欲。对于较大禁食的患儿,情绪很难控制,这就需要对他们讲道理,并给予鼓励,便于配合治疗。

    提高护理技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知识培训和考核,将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临床护理中,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干预患儿的心理行为、饮食、治疗等[3]。儿科护士不断提高穿刺技术,力争一针见血。入院患儿98%使用静脉留置针,为了减轻患儿穿刺痛苦,在患儿入院第一次治疗穿刺前,先研究抽血项目,在不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下,尽量集中一次完成。采完血后用肝系封管液将留置针内的残余血推入血管内,这样既进行了留置针穿刺,又抽取了血标本,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健康知识宣讲,做好出院指导从患儿入院并适应病区环境后,对所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后对其家长进行宣教,使他们能对患儿的疾病产生正确的认识,满足临床知识需要,从而取得家属理解、信任与支持。

    出院时,护士协助其家长办理好出院手续。详细向患儿及家长交待出院带药、药物用法、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告诉其一周内我们会对患儿进行电话回访,递呈医患连心卡并有24小时开通的咨询电话,送至电梯口,使患儿及家属充分感受到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海安医院所谓之人文护理,即是以人为本的护理,它是随着社会各界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产物,归纳之人文护理是从以临床服务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从重视护理工作的完成转为重视患者临床实际需要的满足[4]。随着人文护理在儿科病房的全面开展,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还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和针对性认识加强,有效调动了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5]。在人文护理实施后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家长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肯定和赞扬对人文护理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篇11

【关键词】护理;提示卡;应用

儿科患者多为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小,意外事件多,责任风险大,在服务范畴属于弱势群体,且病情变化快,护理项目多,在入院评估后有病情变化时需要随时记录。另外,由于语言不能很好沟通,代之的只是家属或陪护人员与医护人员的交流,有些工作是用特别的方式才能影响到家属的信任。为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护患纠纷,在不增加护士工作负担的基础上,护士长根据病区的特殊需要,自行设计了温馨提示卡,减少了安全隐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方法

1.1温馨提示卡的制作

护士长与院宣传科协调,由护士长设计好内容、注意事项,选择防水塑胶粘纸,做成彩色卡通图案,图案不拘一格,有动物、人物、儿童图案,上面内容针对护士办公室、抢救监护室、输液处置室、热食间、走廊、电视室、治疗室、配药室、儿童游乐场所等;内容包括:1)这是我的卧室,请你不要大声说话;2)为了我的健康,请你不要吸烟哦;3)为了你的安全,请你不要坐在走廊上;4)到时间休息了,请把电视机关好;5)加药前后,你做到三查七对了吗?6)为了你的安全,请你务必用平底锅热食;7)小心滑倒;8)你做好办公室的清洁了吗;9)打针前后,你洗手了没有?10)外出病人回病房后请及时告诉护士;11)请你不要自行调滴速等。

1.2温馨提示卡的应用

应用范围为监护室、普通病房、走廊、特殊用药的病人,做好温馨提示卡后,由护士长张贴到特定的明显的地方,让家属看到,图画颜色鲜艳、美观,让家属在病房里一目了然,引起各班护士及家属的注意。

2体会

2.1温馨提示卡突出了人性化

儿科温馨提示卡的应用突出了人性化管理的特点,即各科需求不同,让护士在进入病房时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责任心,更加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杜绝医疗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2.2有利于医护沟通

通过张贴温馨提示卡,使医生更主动参与到我们的健康教育工作,也有利于沟通医生护士的共同点。

篇12

1.1行为沟通不及时由于季节交替,高传染型病毒暴发,都可能导致儿科病例在一段时间内增多,护理工作量加大,致使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释患儿家长的疑问;给患儿喂药、注射时缺乏耐心、细心,会激化沟通的矛盾,增加护理工作的失误率。

1.2专业能力不强交叉科室的患儿交接,如果对交接流程不够熟练,导致患儿家长跑冤枉路,医师处方理解错误导致错误用药;患儿的诊疗费用计算错误,都会招致投诉,要求更换护理人员,甚至更换医院。护理专业能力不强,错误的护理工作方式,将透支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信任。

2常见的应对技巧

2.1适应性地运行语言艺术所谓适应性,就是针对不同的患儿家长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不同场合和时间有合理的表达方法。语言艺术,不仅仅包括说话的内容,更加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如:患儿患有急性腹泻,持续高烧,伴有哭闹,十几位患儿亲属焦急地询问护理人员患儿的体征。应对技巧:要友善地平复患儿的情绪,随身带一块饼干、糖果,表现出对患儿的关切,让家长感受到,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关心。与一群焦急的患儿亲属沟通时,一定要重点与患儿最亲近的人一对一沟通,交流患儿体征发展趋势、用药计划,以及辅助护理时的注意事项;对患儿家长应该使用“软性语言”,不必过多地交代详细病情,语言以患儿为中心展开,如:“由于药物的特点,宝宝哭闹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太着急”,“大家应该给宝宝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切不可训斥患儿家长。在患儿面前交代护理情况时,可交替地抚慰患儿然后向家长交代护理过程的语言技巧。语言艺术指的是避免大声说话,避免急速说话,避免没经过思考说话。当患儿家长提出非医疗范围的要求时,如:“可以给我倒杯水么?”“有纸巾么?”“附近哪里有便宜的宾馆?”要注意,不应以不是护理专业工作范围内就拒绝回答,因为患儿家长的诉求得到积极、友善的回应将极大地帮助后期患儿的护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如:

(1)面对病危的患儿,对家长不应隐瞒病情,但也不可在非专业的情况下乱下定论,对病情乱加分析,如:“宝宝要病危了”,可变换说法为:“宝宝虽然目前情况很严重,但是主治医师还在全力地进行抢救,接着还会进行专业会诊,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轻易放弃。”过于直白、简短的话,虽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会造成患儿家长一时难以接受,情绪失控,反而不利于配合治疗。

(2)面对医患纠纷,如家长采取过激行为,严肃地告知:“你这是违法行为!”或者平稳地说:“请您给孩子做个榜样”,不应该退缩或软弱,否则将导致场面失控。情况发展严重,应立即汇报上级。

2.2注意行为方式不仅语言,行为方式、方法的使用,也会在与患儿家长沟通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一个搀扶的动作、一个拍肩膀的鼓励、一个真诚的眼神都会拉近与患儿及其家长的距离,增进情感,增加患儿及家长对护士的信赖,获得宽容和理解,同时减少纠纷的发生。行为分为直接行为和趋势行为。直接行为包括:与家长沟通时能够目光相对,同性家长沟通时能够给予抚摸和拥抱,对焦急的家长能够及时递上一杯热茶,对患儿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卫生护理工作能够轻巧、熟练。趋势行为指不会对某一个患儿和家长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自身的职业行为和风貌的改变来改变护理工作的沟通环境。如面带微笑地开展各项工作,站立时不要依靠墙面,送药时要轻拿轻放,上下楼梯和电梯需给予患儿或者患儿家长必要的帮助,不在工作台面上休息,护士服、帽、鞋应该穿戴规范等。这些趋势性的细节行为,能够营造一个专业、和善的沟通氛围。

2.3专业能力护理工作是一份神圣的工作,需要极强的人格素质和专业素质。专业素质的提高,可以牢固树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使得沟通成本降低。专业素质的提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榜样性作用。一个护理团队的专业带头人也就是护士长,需结合自身团队工作需要,对团队里的每个人进行护理工作安全、质量的量化指标考核,加强出现护理事故的考核比重。通过量化指标的评比,评出优秀之星。应该注意的是,在操作上,不应“评差”应该突出“选优”,突出榜样力量,提升团队护理工作水平。

(2)建立困难项目学习小组。在面临常出错的困难工作时,如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应该成立“工作改善小组”,引入“难点分析”、“问题分解”、“解决方案”、“改善流程”、“拓展学习”的步骤,将病区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转化为专业成果。

(3)标准化工作流程。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群体的复杂性,应该制订风险应急预案,面对复杂问题提前考虑,并制定标准的应对措施。其次,在护理工作中也还应该将“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个关怀动作”、“一个微笑”融入到标准工作流程中,使得护理团队的每个人都有饱满的精神和专业的能力。

(4)及时准确地反馈。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突况也是所必备的专业素质,反馈不仅仅是对上级的反馈,也包括对患儿家长的反馈。还应该注意及时与医师对患儿病情进行沟通和记录,避免家长对细节进行询问时,发生“不清楚”、“别找我”的情况,对每个患儿的病例卡应该可以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但是需注意不可以对病情乱加猜测,引起医师与患者之间的矛盾。

3小结

篇13

1802年法国的一家儿童医院和1855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首先把家长包括在护理过程中,家庭成员被委以照护者的角色。1987年,美国首席医师Koop提出“为需要特殊健康护理需求的儿童和家庭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协调的护理”,成为以“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的雏形。该理论早期主要强调在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儿童护理中应用。1920年,英国儿科医生JamesSpence认为母亲应陪在生病的婴儿身边。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概括进多个政策文件之中并肯定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作为儿童护理的标准程序。2003年11月在曼谷举行的首届亚洲儿科护理学术会和2004年8月在墨西哥举行的第3届国际儿科护理学术会上,以家庭为中心均是重要的讨论议题。2010年2月,国内开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旨在促进医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医院关系。

2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临床意义

DennisZ.Kuo研究显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应用与儿童健康的稳定性成正相关,在其研究的40723个家庭中,38915个家庭参与到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结果发现,38915个家庭的儿童包括吞咽困难、慢性疼痛、注意力不集中、沟通障碍、抑郁等在内的机体功能障碍发生的频次减少。DennisZ.Kuo的研究还显示,在12个月中,参与到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的患儿看急诊的次数减少,同时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使家长需要为照护孩子而停止工作的时间也减少。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护士、家长及患儿是一个护理团队,可以有效锻炼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护理资源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家长在参与过程中,成为决策者之一,培养了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获得了护理的相关知识,为患儿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父母在参与对患儿的照护过程中,能继续承担父母角色并增加对患儿住院这一事件的应对能力;当住院时间延长或再次住院时,父母可以更多参与对患儿的照顾,也能让父母更好地掌握一些在患儿出院后仍然需要的照护项目如服药、雾化等知识。

3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

3.1存在问题

3.1.1护士认识偏差和执行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护士认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就是授权更多的护理和决策行为给家长,而家长也只有参与决策和成为护理合作者的意愿而不是承担更多护理行为的责任;另外家长也不理解自己能够在护理行为上配合到什么程度。同时,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也会给沟通及对以家庭为中心的理解和实施造成障碍。另外一些护士认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执行时仍面临一定困难。3.1.2医院设施无法满足需要Coyne等调查结果显示,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实施中,医院应增加更多的诊室、接待室、儿童游戏区域、哺乳区、家长休闲区还有更多的家庭自由空间,同时开放的医院探视制度也是加强以家庭为中心模式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医院设施无法满足以上需要,从而影响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实施。

3.1.3护士无法完全满足提供指导的需要

DennisZKuo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家长没有经过足够的培训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只有在有护士在场的情况下才有信心进行相应的护理行为。对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相关的临床专业指导,目前国内护理院校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授课和培训,毕业后的护士相关知识欠缺,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或需解决的问题无法满足。

3.2对策

3.2.1提供咨询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过程中,在患儿及家长需求前10项中,包含了咨询服务中的所有3项,分别是医院有患儿和家属的资源中心(提供书面、试听资料及上网途径),医院有咨询室供随时使用;医院提供进行精神支持、冥想和祷告的场所;派遣有资质的医护人员给予患儿家属提供相关疾病方面的知识解答。另外也可建立病友之家,定期组织让相关疾病的患儿及家属进行互动,在护理方法及问题上进行讨论。

3.2.2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更准确信息和支持调查显示

,96.7%的家长认为在患儿住院期间,需要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提供护理,家长与责任护士之间建立比较稳固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了解患儿的病情和家长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支持。由于护士了解患儿及其家长情况,可针对每个住院患儿家庭量身定制护理措施,改变以往家长盲目遵从被动参与等弊端,使患儿家长积极配合主动参与。

3.2.3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

护士通过向患儿讲授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调动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活动,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目的。制订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写培训手册、编制考核试题、评估试题的性能来达到培训目的,课程内容包括: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定义、核心概念。

4小结

篇14

实行护士责任包干制护理:实行护理程序的护士责任包干制后,重新制定护士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对护士实行扁平式合理使用,整个病区为1大组,3小组6个责任护士,每位护士管7—9张床,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一起对所管病人实行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即从入院时护士的入院宣教、病区环境和制度的介绍,疾病健康教育、治疗、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文书书写、健康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负责,使其真正明确岗位职责,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1]。

加强护理礼仪、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至2012年元月起,我院为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得好、群众满意。医院进行护理礼仪培训,规范护士行为和服务用语,护理部组织护士进行十七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二十项操作技能培训,本科对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每月进行,因为过硬的护理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并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不合格者与绩效挂钩。

树立榜样,激发热情,每月由患儿及家属评选出最好医师和最好护士,均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同时在医院月刊上进行公布,科务会上交流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激发了护理人员争创先进的热情,通过以上学习评比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争创先进的热情。

儿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增强,入院时热情接待,巡视病房及时,加强了对危重、特殊患儿的观察和护理,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积极主动落实患儿的基础护理,患儿家属表扬信和感谢信明显增多,本年度实现了零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规范了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流程,对患儿及家属实行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各环节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诚心帮助、温馨送出、爱心回访等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链,从而我科的满意度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