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范文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

篇1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医学影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78-02

吉林省计划近期将20所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增列专业学位授权点、实施差异化拨款等政策,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或专业转型,支持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吸引行业企业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结合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实际,就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培养医学影像专门人才做如下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人才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人才与学术型医学人才不同,应用型医学人才是指具有丰富医学专业知识,并能把发明、创造转化成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和创造实际价值任务的人才。应用型医学人才可以细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高职高专层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医学人才,在知识构建上以“实用”为限;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在知识构建上强调搭建可塑性强的知识框架,强调以通识为目标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创新、科研能力。具体为接受医学影像学本科层次教育,具有较为宽广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医学影像专业知识,素质全面,能将现有医学技术转化成实践,并有一定创新和发展的医学影像专门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人才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基本需要,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的应用型医学影像专门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人才业务培养要求

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的必须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综合知识,这不仅是应用型人才提升医学专业水平的必备因素,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强调复合能力,即对医学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一定技术创新的科研能力,需要注重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应当具有适于创业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具体如下。

1.素质方面。①政治坚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努力奋斗;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基本人文素质,将预防疾病、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③技术优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紧跟医学发展潮流,不断追求卓越的医疗技术,认识到持续完善自身医疗技术的重要性;④重视医学的伦理问题,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⑤尊重患者的人格、及民族习惯,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⑥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分析批判和不断创新,实事求是,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观念;⑦注意发挥医学影像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应用各种影像检查技术进行准确诊断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

2.知识方面。①理解并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并能用于指导自身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医学实践;②熟练掌握人体各时期的正常结构及其功能;③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诊断原则;④能够分析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⑤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及影像对比剂使用原则;⑥掌握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⑦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分类,防治方法、影像表现及诊断原则;⑧掌握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

3.能力方面。①应用医学影像诊断(放射诊断、CT诊断、MRI诊断)、超声诊断、核素诊断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②应用各种射线进行放射治疗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③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④具有从事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⑤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医学影像学核心课程的设计突出医学影像学与医学生物工程学科的相互融合。培养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应用型本科课程的设计要求并兼顾医学影像学专业要求,重点加强基础医学、医用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C语言等课程,课程设计强化实验、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2.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主要专业实验。系统解剖学实验、断面解剖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课程的设置要增强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基础课程突出应用性,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必须、适用”,专业课程突出针对性,以强化“实用”为重点,强调“基本、常见”,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1.必修课(含限定选修课)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通识课程包括以下内容:①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②体育教学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安排在前两学年,第一学年体育基础教学,第二学年体育选项教学。③大学英语教学包括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安排在前两学年,实行分层次教学。④计算机教学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VB程序设计和C语言课程。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系统解剖学、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设备学等。专业课程包括: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肿瘤放射治疗学、影像核医学等。

2.非限定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需修满学分。其中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和专业基础与专业类。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课程:军事训练2.5周。劳动:前四学年每学年安排劳动0.5周。社会实践(调查):前四学年每学年安排劳动1.5周。临床见习:共8周,第五学期安排临床见习2周,第六学期安排临床见习4周,第七学期安排临床见习2周。影像见习:共6周,第七学期安排影像见习2周,第八学期安排影像见习4周。毕业实习:共48周,其中X线科12周,CT科12周,MR科12周,超声科12周。

六、创新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与普通医学本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是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医学影像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医学影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减少了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购进了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增强了影像实验室的功能,通过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增强学生设计、实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加强影像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医学影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巩固现有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致力于与省内外大型知名卫生医疗机构的联系,建立了一些高层次的影像实习培训基地,空间跨度基本涵盖南到浙江省、北至黑龙江省的广大区域,并按照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了专业实习手册。课程改革,适当增加了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间,并实现以实习促进就业的目的。

七、优化医学影像教学手段、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学方法改革在应用型医学影像课程体系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鼓励医学影像学教师采用CBL、PBL、双语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方法,发挥学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典型影像病例讨论、录像观摩、小组讨论等方法,充分发挥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谐调发展,从事影像教学的教师应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此外,聘请省内外医学影像学知名专家任兼职教师,以指导实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将行业内最新成果、技术带入课堂。鼓励医学影像学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在岗培训,通过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教学、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

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要做好各门课程负责人的遴选和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工作,选择高职称、高学历的资深骨干教师担任主干课程负责人,结合影像课程特点和实际,科学、客观地分析影像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抓住制约医学影像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确保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

篇2

摘要:就目前的放射肿瘤医学而言,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放射肿瘤诊断,其二是放射肿瘤治疗。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放射诊断设备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有最初简单的X线诊断机到现在的CT以及DSA等多种影像技术,这些影像技术的应用,使得放射肿瘤医学诊断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同时也使得诊断结果更加精确,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放射肿瘤医学;科技发展;展望

作者:张英浩王莹(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都将计算机引入到管理中,尤其是放射肿瘤医学对计算机的应用更为普遍,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肿瘤治疗的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诊断的结果也更加的精确。而在放射肿瘤医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些内容之间只有紧密配合才能够使得放射肿瘤治疗效果得带明显的体现。就我国目前的放射肿瘤医学的发展状况而言,其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在临床中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拓展,随着放射肿瘤医学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肿瘤治疗效果会更加的突出。

1放射物理学研究

医学中放射物理学是一种交叉的学科类别,能够利用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肿瘤疾病进行详细的诊断,并且根据诊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治疗。随着放射物理学的发展,X射线技术出现,放射肿瘤医学中逐渐将X射线技术引入,使得放射诊断的结果更加的精确,同时为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就目前放射肿瘤所采用的设备现状来说,所采用的放射诊断设备在性能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在现代放射肿瘤诊断中,主要采用的诊断设备为核磁共振成像以及数字减影仪、X线诊断机等影像技术。这些影像技术的应用,使得影像思维得到了拓展,影像技术的更新,使得影像学向着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功能化影像学的出现,使得各种细微的形态学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观察结果,而且在扫描的速度上以及在影像清晰度的呈现上,更加具有优势,为放射肿瘤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由诊断机衍生出来的治疗机种类也在不断的丰富,在目前的放射肿瘤治疗中,主要使用的治疗机为射频治疗仪、超声聚焦刀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治疗技术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何种治疗技术,都属于物理学肿瘤治疗技术范畴。

2影响诊断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肿瘤放射治疗时,采用影像技术已经成为了共识。影像技术贯穿于放射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中,对放射治疗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利用影像技术可以对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进行具体的信息分析,从而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对放射肿瘤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不同种类的成像技术以及影像信息源,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的推动了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而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有出现了组合型一体化设备,这些组合型一体化设备的应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极大的突破,并且极大的改善了医学影像与诊疗效果之间的传统界限,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性不断的加强,对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线性能量传递治疗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Y线能量与X线能量得到提高,在利用两者进行放射治疗时,能够有效的杀死大量的癌细胞,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从而增强治疗的效果。但是,当着两个射线进入到人体之后,会沿着轨迹行进,其传递能量比较的小,被称为低LET,在静止期细胞、缺氧细胞方面,要通过低LET将其杀灭是不可能的。为此,人们开始注重对高LET射线的研究。对于细胞分裂、细胞氧含量各期的依赖,高LET射线的生物效应程度比较的小,即使在低氧、缺氧的状态下,杀灭肿瘤细胞都是可以实现的。

近年问世的仪器包括重粒子、快中子、质子等,虽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多为研究阶段。在国内,临床对中子刀的应用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而质子的治疗还处于试运阶段,由于器械的造价较为昂贵,为此在短期内普及还比较困难。在高LET治疗中,能量释放最为猛烈的是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它是利用原子核爆炸,将肿瘤细胞内的肿瘤细胞摧毁,得到有效治疗的一种手段。在治疗过程中,对一种含非放射性的自然元素硼进行注射,其与肿瘤细胞的亲和力非常的强,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其进入人体后能在肿瘤细胞内迅速凝聚,之后借助超低能中子射线进行照射,硼元素在肿瘤细胞内与中子射线发生核反应,而一种具高线性能量转换的α粒子由此得到释放,即使α粒子的释放是少量的,也能够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4近距离治疗(后装机)

自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Ra)元素之后,1905年开始了第一例组织间Ra插植治疗。1930年Paterson和Packer建立了Ra针插植规则及剂量计算方法,正式开始了近距离治疗。直到20世纪80年代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后装机)取代了传统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后装机采用远距离操作,计算机控制,能够勾划出清晰的图像和剂量曲线分布。无论从安全性、可靠性、防护性和病人舒适程度考虑,明显提高了精度和治疗效果,从而迅速推广。

近距离治疗有多种方式,因肿瘤位置或解剖结构的差异,可采取不同的照射技术,空腔脏器常用腔内治疗,实质性肿块采取组织间植入,近几年又开展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配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前列腺癌、胰腺癌、甚至某些类型的肺癌、脑瘤等,取得良好效果。这也是继近距离放疗后的进一步发展,过去有些模具或敷贴器治疗现在已为浅层X线或电子束所取代,术中置管术因受条件限制,国内仅有少数单位作过报道。

近距离治疗常用的核素种类繁多,源型各异,(管、针、液、胶囊等剂型)能量和半衰期也不同,除钴能量较高外,多数为低能含γ和β的混合线。放射线经金属外壳过滤后成单一的γ线能谱。它照射的范围有限,损伤危险性很小,是重要的辅助放射治疗工具。

5结论

总之,放射肿瘤医学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之中,使得肿瘤疾病的诊断依据更加的精准,治疗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放射肿瘤工作者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进,各种诊断技术以及治疗技术出现,使得肿瘤的治愈率逐步提升,放射治疗和诊断也能够对人体中的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就目前的放射治疗技术来说,其还是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其也只能起到局部的治疗效果。因此,还需要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放射肿瘤医学中的各项科技进行拓展和创新,这对肿瘤工作者而言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包尚联,张怀嶺.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118-120.

篇3

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倒》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

(一)放射治疗;

(二)核医学

(三)介入放射学;

(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物、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2、放射影像技师;

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

第八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设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至少有一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并具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具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具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机等设备。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一)放射治疗场所应当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三)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一)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四)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第三章放射诊疗的设置与批准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设置放射诊疗项目,应当按照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的类别,分别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

(一)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二)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三)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同时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的,向具有高类别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医疗机构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申请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经审核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资料,申请进行卫生验收:

(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

(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资料;

(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前,应当提交下列资料,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

(三)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放射诊疗设备清单;

(五)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即时受理;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资料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合格的予以批准,发给《放射诊疗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规定(见附件)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登

记手续。执业登记部门应根据许可情况,将医学影像科核准到二级诊疗科目。

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或未进行诊疗科目登记的,不得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第十七条《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有关放射诊疗设备性能与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医疗机构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向放射诊疗许可批准机关提出许可变更申请,并提交变更许可项目名称、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等资料;同时向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提出诊疗科目变更申请,提交变更登记项目及变更理由等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做出审查决定。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三)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者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一年以上的;

(五)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四章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三)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

(四)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四)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不合格或国象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储存;储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泄漏等措施,并安装必要的报警装置。

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

第二十二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

剂量计。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第二十五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挫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实施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二)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三)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四)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五)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卫生部批准。

第二十八条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前,应当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及其他相关检查,严格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对确需进行放射治疗的,应当制定科举的治疗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对体外远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进入治疗室前,应首先检查操作控制台的源位显示,确认放射线束或放射源处于关闭位时,方可进入;

(二)对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专用工具拿取放射源,不得徒手操作;对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防止放射源被患者带走或丢失:

(三)在实施永久性籽粒插植治疗时,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随时清点所使用的放射性籽粒,防止在操作过程中遗失;放射性籽粒植入后,必须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认植入部位和放射性籽粒的数量;

(四)治疗过程中,治疗现场至少应有2名放射诊疗工作。并密切注视治疗装置的显示及病人情况,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场所;

(五)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放射治疗操作规范、规程实施照射;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

(六)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验证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离计划现象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或者本机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的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防止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人体、设备、工作场所和环境;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接受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治的患者进行控制,避免其他患者和公众受到超过允许水平的照射。

第三十条核医学诊疗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及患者的放射性排出物应当单独收集,与其他废物、废液分开存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和处置放射事件的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一)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二)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三)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四)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

(五)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放射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

(二)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落实的情况;

(四)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实施检查、检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检查时,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二)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校验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放射诊疗项目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违反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有关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

(二)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

(四)未按时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的;

(五)发生放射事件并造成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

(六)发生放射事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

(七)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放射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放射治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指导下,经皮针穿刺或插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是指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第四十四条已开展放射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于*年9月l目前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并重新核定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篇4

关键词:放射诊疗设备;安全管理;放射防护;职业健康;

引 文:随着医学科学迅速发展,射线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X 线、CT、同位素等放射诊断,加速器、伽马刀、同位素等放射治疗等已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医用射线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的同时,对操作医务人员及接受诊疗患者自身也会造成伤害,放射防护已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为此,国家自 2001 年起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防护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对医疗机构放射设备正确使用,放射防护措施的规范采用,从放人员的健康监护做出了明确要求。

1 放射防护管理的内容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医院放射防护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及人员两大主体,设备既包括放射设备,也包括防护设备;人员除系指相关从放工作人员外,其接受放射诊疗的患者也逐渐成为放射防护管理的重点。

2 放射防护管理难点

2.1设备众多且分布科室广

放射设备包括 X 线机、CT、SPECT、ECT,加速器、模拟定位机、后装机、伽马刀等,设备型号众多,安全要求不尽相同,且分布在放射科、核医学科、放射物理中心、骨科、神经外科等临床、医技科室,难以集中进行规范管理。

2.2放射设备申请、评价过程复杂

放射设备配置必须取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型设备配置许可证,同时符合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要求。

2.3 机房防护条件要求高

所有放射设备及辅助设施放射防护要求极高,如放射科每个普通机房防护门一般在需 150 cm ×210 cm,铅玻璃防护窗需 120 cm × 90 cm,CT 机房砖墙厚度需370 mm,SPECT 防护墙需重晶石混凝土等,在房屋设计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防护需求。随着医院业务发展,需不断引进增添新的设备,而空间多需要从原来的普通业务用房中进行调整,无疑增加了改建管理的难度。

2.4 从放人员多且防护意识不到位

防护意识存有盲目性,医院从放人员包括医师、护士、技师等人员众多,加之放射防护工作起步较晚,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加之从放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由此既有因恐惧而导致防护过度的现象,又存在因无所谓而忽视防护的情况。

2.5 患者辐射防护知识欠缺

患者自身放射防护知识较缺乏,加之医护人员宣教不够,在诊疗时未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或未对陪检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易成为医患纠纷的隐患。

2.6 防护设施不足,使用率不高

据调查,目前国内许多医院放射防护设备设施不足,尤其是可供患者及陪护者使用的防护用品十分稀少,部分医院配备或极少配备患者防护用品,即使配备了也极少使用,设备设施使用环节相对薄弱。

3 如何加强防护管理

针对问题,通过采取构建完善组织架构,健全细化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完善档案及各类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监督考核,多部门联动等措施,构建医院放射防护管理长效机制。

在加强重点环节监督管理方面,首先是强化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及治疗患者的监管。由于核医学科的工作场所为开放型 , 工作时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淋洗、分装与注射等,其治疗患者又均是流动的放射源,为易发生不安全事件的要地;其次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来去的全程审批管理力度;加大对放射工作场所修建、拆除的全程环评管理;同时建立每台放射诊疗设备档案,对其启用、维护、报停的全程进行规范记录及质控管理,以消除放射设备和防护用品带病运行的隐患;并实施放射工作人员工休的全程健康管理。通过对重要环节的日常监管,将科室、个人放射防护措施的落实、培训情况纳入科室及个人考核,并作为医疗授权、放射津贴发放的依据之。

4 合理使用医学影像检查

首先,各医院影像科应该开设影像医师的专科门诊,给临床医师和病人提供影像会诊及咨询。由于现代医学影像检查价格昂贵,专业性强,影像医师开设专科门诊,必将使医学影像的使用更加合理,并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影像检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国内许多大医院,目前都已开设了影像专科门诊,对疑难病进行影像会诊,并对病人影像检查的合理化进行预先指导。

其次,应提高临床医师的医学影像知识水平。凡是拥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医院,应当有计划地对临床医师进行医学影像知识的继续医学培训,使之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医院应定期对大型影像检查申请单的阳性率进行检查及分析,及时提出改进办法。

第三,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制定规章,避免重复使用大型影像检查或使用大型影像检查替代体检,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根据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最优化原则是以最少的影像检查方法,做出正确的影像诊断。根据目前国内的情况,医学影像工作者制定相关疾病的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标准。对于一些疑难疾病可以设计出影像检查的流程图,提供参考,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5 结束语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群众就医需求的增长,放射治疗在医学领域应用将更加广泛,它不仅为医院诊断、治疗及患者生命的救治赢得时间,也为临床科学研究及疑难杂症的解决提供有效帮助。但电离辐射作为双刃剑,对人体健康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开展放射防护管理合理使用影像检查既是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技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 也是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与安全的需要。随着放射防护评价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以及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对放射防护提出的更高要求,其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GB/T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

篇5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活动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市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申请许可的项目既涉及市卫生行政部门又涉及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发证管理范围的,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向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诊疗许可证。

第四条医疗机构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前,应当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设备清单,放射诊疗人员一览表及其健康检查结果,放射防护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

(三)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五)放射诊疗设备列入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目录的,应提供《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或《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批准通知书》(复印件);

(六)由经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放射诊疗设备检测报告;

(七)放射防护管理机构或组织、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名单;

(八)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九)放射诊疗设备清单。

第五条第四条第(三)项所称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资格证书是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单独开展核素敷贴治疗除外)的,应当提供(以下每类证书至少各提供1件):放射肿瘤医师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证书;医学物理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明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的《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

单独开展核素敷贴治疗的,应当提供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人员的《医师执业证书》。

(二)开展核医学(单独开展放射免疫除外)工作的,应当提供(以下每类证书至少各提供1件):核医学医师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证书;核医学技师或技术人员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明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单独开展放射免疫工作的,应当提供医学检验人员相关证书。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提供(以下每类证书至少各提供1件):放射影像医师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明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放射影像技师相关证书;相关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证书。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至少提供1名放射影像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无专业放射影像医师从事牙科X射线影像诊断的医疗机构,其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是口腔类执业医师,且取得由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出具的放射影像专业相关培训证明。

第六条第四条第(九)项所称放射诊疗设备是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除单独开展核素敷贴治疗)的,应当至少配有1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配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配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配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配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机等设备。

第七条第四条第(八)项所称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是指:

(一)放射诊疗工作安全操作制度;

(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三)放射诊疗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四)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

(五)放射性同位素领用登记制度;

(六)放射诊疗设备维护、维修制度;

(七)放射事件应急预案。

第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即时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标准等规定,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内容为: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中的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尤其是开展的诊疗项目与现场情况是否一致;

(二)申请人提供的放射诊疗设备清单与现场的诊疗设备情况是否一致;

(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防护设施和放射防护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

(四)放射诊疗人员资质与提交的材料是否相符;

(五)放射诊疗人员体检、培训、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情况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中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要求;

(六)与从事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的制订和工作开展情况;

(七)是否具有有关辐射影响患者和受检者(尤其是对育龄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健康的有效事先告知方式;

(八)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设备的辐射水平、安全连锁装置的性能现场抽检结果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十条第九条第(三)项所称放射诊疗工作场所防护设施和放射防护仪器设备的配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放射诊疗设备和场所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置警示标志;

(二)放射治疗场所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开展核素敷贴治疗的,工作场所应配备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三)核医学工作场所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配置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并设有存放场所,配有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四)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每个机房至少配备1套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一条卫生行政部门核查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对符合规定的,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向申请人颁发《放射诊疗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定的,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应当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的登记手续。执业登记部门应根据许可情况,将医学影像科核准到二级诊疗科目。

第十三条《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校验时申请人应当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放射诊疗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二)验证周期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报告、放射诊疗设备防护性能检测报告;

(三)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材料;

(四)放射诊疗工作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要求的,加贴校验合格标志。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改进。对改进合格的,加贴校验合格标志。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不包括迁址)、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放射诊疗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二)许可变更申请表;

(三)医疗机构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的,应提供与变更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

(四)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提供变更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证书(复印件)、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设备清单、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放射诊疗设备防护性能和质量控制检测报告;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20日内做出审查决定。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因迁址而变更放射诊疗场所或新增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条规定,重新申请办理放射诊疗许可。新增的放射诊疗项目涉及市卫生行政部门发证管理范围的,应向市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办理许可。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注销并及时收缴《放射诊疗许可证》,依法办理相应的诊疗科目变更(注销)手续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三)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者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1年以上的;

(五)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十七条遗失《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在本市市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公告,持遗失公告到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

第十八条《放射诊疗许可证》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许可证正副本的格式进行编号,格式为:沪地区简称卫放证字(年份)第????号,从0001开始编号。

第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在网站上公示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

第十九条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放射诊疗许可变更申请表均为一式4份。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相关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将1份申请表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存档;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将1份申请表送相应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存档。

篇6

1肿瘤放射治疗学特点

X射线作为一种短波电磁辐射,在19世纪后期开始被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并基于治疗产生了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随着放射学科及与其相关的影像诊断学的发展,肿瘤放射治疗逐渐从肿瘤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相关统计表明,现今大约70%以上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都在疗程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需求下接受了肿瘤放射治疗。而在接受治疗患者中也有大约70%的患者可以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病种可以使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已经成为应对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为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临床等几部分基础内容。其中放疗临床与医学影像学、解剖学、医学肿瘤内科学等学科有着交叉关联,而新增的放射生物学与放射物理学均为临床学生所新接触的知识[1]。

2放射肿瘤治疗学的技术设备发展

以临床肿瘤学与放射生物、放射物理等肿瘤放射治疗理论的发展为基础,伴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影像学技术设备的飞速发展,肿瘤放射治疗从二维常规的放射治疗进入到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及图像引导放疗。现代放射治疗是一个一体化的高精密度肿瘤定位计划系统:通过局域或者Internet网络连接定位螺旋CT、三维TPS工作站与移动激光定位系统将影像诊断、图像传输、定位肿瘤、和制定治疗计划整合,联合工作。精确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基础治疗之一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时代下,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2]。

3肿瘤放射治疗学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

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在肿瘤放射治疗学应通过周期的实习学习后对已进行理论学习的放射物理学与生物学在临床上有初步认识,并对肿瘤放射治疗的相关设备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了解和熟悉肿瘤放射治疗中应遵守的规范原则,对整个放射治疗进行的步骤流程做到掌握。并在实习完成时对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及图像引导放疗等现代肿瘤放疗技术有初步的了解。临床医学在完成肿瘤放射治疗学实习目标过程中所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肿瘤放射治疗学基础知识的匮乏。①虽然在理论学习阶段临床医学生分散进行了内外科诊治各系统肿瘤的理论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储备了肿瘤临床治疗所需要的基础和理论知识,但是并为进行足够深入系统的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方面理论学习,从而进入临床后难以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各项基础理论与技术原理做到充分了解和理解[3]。②临床实习时间的不足,一般实习安排中肿瘤放射治疗学实习为4w左右时间,在此实习期间如何做到在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再掌握之后,在短时间内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达到和完成有关肿瘤放疗技术手段的熟悉和模拟是主要问题。③对临床实习学生肿瘤放射治疗中与其他相关科室互相配合治疗的整体综合治疗观念的改变和培养。在对各类良、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时,应将放疗医师、技术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整合起来,通过协同合作来完成相关治疗。④作为实习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实习对病理学与影像诊断学在肿瘤放疗中的辅助和肿瘤外科、内科学对肿瘤放疗的指导有进一步了解。最后是对循证医学之一肿瘤治疗重要依据规范理念的导入。如何通过实习让学生对多数常见肿瘤以PBL为指导的诊治规范和实施步骤的操作规范树立其规范化放射治疗理念也是临床带教难点之一。

4 PBL教学法其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优势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没有一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负责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对学生掌握的程度难以中控;学生对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去思考和理解,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实际,容易形成纸上谈兵的局面。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既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自己查询相关文献资料,讨论和研究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机构,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PBL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将会大大增强,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教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力地促进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5 PBL教学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施教体会

PBL教学是在临床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双方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将知识讲授清楚,学生必须被动接受。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性较强,许多概念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很难理解和记忆,我们实施PBL教学法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具体问题来加深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记忆,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肿瘤查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肿瘤查体中涉及大量的特殊检查,学生普遍反很多检查方法及部位映容易混淆,不容易记忆。遇到这一问题后,我们将肿瘤查体分为依据部位进行分类,根据部位分别设计相应的临床问题,在课堂上学生针对每一问题进行查体并作相关临床疾病展开讨论。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将抽象的概念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学生对于肿瘤疾病查体的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于具体肿瘤查体体征临床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PBL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力和临床思维可以有很大的提高。肿瘤疾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肿瘤的定位以及良恶性诊断并没有完全理解而仅仅停留在背诵记忆的阶段。这部分内容很少在课堂中讲授,造成学生在进人临床后在肿瘤疾病定位以及良恶性诊断方面有很大的弱势。我们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自己提出和设计好临床问题并引导学生对于肿瘤疾病病变部位的定位展开讨论。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彻底解决了传统教学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不能深刻理解疾病的教学效果的局面。学生通过面对实际临床问题,加深了对于定位诊断的重要性的理解,并通过模拟临床诊疗思维,掌握了肿瘤疾病定位诊断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实际临床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茵,何晓峰.肿瘤学PBL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067-1069.

篇7

1.dicom标准

在放射治疗计划中包含医学图像可视化、数字影像重建和虚拟放疗环境,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了这些可视化技术,以dicom格式的三维重建定位直接影响放疗技术的精准度和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对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照射的影响,保证剂量的分布形状与三位重建模型相一致,实现照射强度最优化。

医学数字成像和传输(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是用于不同的医学影像设备间网络传输数据图像,定义图像及其相关信息的组成格式和交换方法,确保医学图像数据的传输,存储,转换以显示处理。现在的各种影像设备中都采用DICOM 3.0标准,以促进医学影像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大多以dicom格式图像输出也因为dicom文件是患者数据的集合,含有医学图像以及与医学图像有关的信息(图像大小,病人姓名,年龄,照射部位等)。

2.dicom格式图像获取

在dicom格式图像获取中,因为CT有快速体积数据获得,检查时间短.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运动伪影和漏扫的优点,可获得高质量的二维图像.MRI则是对软组织成像有优势,但相对于CT扫描时间长。所以实验选择CT设备扫描。同时CT三维视图可更直观了解病灶部位、范围、病灶移位的方向和距离以及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

如图1.1所示,图为CT扫描得到的dicom格式的颅脑图像,主要获取患者的姓名、性别、检查日期等信息,以及图像的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即得到人体中某一薄层的组织分布情况,CT切片中,扫面间距和层厚选择越小, ,空间分辨率提高,重建结构却清晰,所得到的3D重建图像质量越高。实验准备了300张(两名实验者各150张)层厚为1.5 mm的CT断层图像,将这些二维dicom图像经过增强预处理(滤除噪声,图像锐化,保留轮廓和边缘信息,以及伪影处理)。

以DICOM格式为基础的二维图像再通过软件的三维重建变成可视化并且能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得到三维视觉信息(病灶的体积、空间定位、病灶与重要器官间的相对位置等)。

3.三维重建结果

4.对放疗计划的影响

2016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3080亿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了524亿元增长率20%左右,这展示了医疗设备的高速发展。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这也成了一个谈癌色变的年代,许许多多的癌症被人们熟知,资料癌症的三大方法手术、放疗、化疗,放射治疗是大部分病人中期或后期选择的治疗方法,而70%的肿瘤患者需要放射治疗。

在临床上用射线治疗患者病灶时,需要设计治疗方案,再根据该方案对病人实施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在放疗方面越来越提倡精准治疗,为获得更好的疗效,对病灶的准确定位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清除病灶的分布,大小,三维形态,才能使病灶最大程度上接受射线的照射,让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到最低的伤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极大受益,在临床上可以应用在放疗计划,极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评价;原发性乳腺癌;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59-01放射治疗已成为乳腺癌主要的综合性治疗的一种手段,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显著提高其生存率[1]。但是放疗过程中,通常胸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必须及时对其进行识别,以免误诊成转移、感染性炎症以及结核等,导致错误治疗。因此,原发性乳腺癌经放射治疗以后,需要定期采取乳腺X线摄影检查,以便了解乳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的放疗反应,及时发现复发。现通过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采取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其放射治疗的效果加以评价,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是女性。年龄均在28-54岁之间,平均年龄(40.85±4.36)岁。全部患者在放射治疗前通过穿刺活检被确诊为乳腺癌。

1.2方法本组42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均使用乳腺钼靶X线机进行头尾位(即为轴位CC)与内外斜位(即为MLO)常规摄影[2]。在必要时进行局部电压摄影,对比放射治疗前后本组患者乳腺癌病灶的疗效情况。

1.3指标观察①肿块形态、大小。②局限性不对称致密。③结构出现扭曲。④钙化情况。⑤腋下是否有淋巴结。2结果

2.1本组42例患者放射治疗前,X线摄影表现①肿块者11例,包括2例类圆形,12例分叶型,8例不规则型。肿块密度表现不均匀,边界不清,有4例患者周围显示长短不一的毛刺。②局限性不对称致密者12例,具体为乳腺实质内表现局部密度升高,边缘不清呈小片状阴影,并且中间密度最高,然后向四周逐渐变淡,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确的界限。③结构较为紊乱、扭曲者8例,具体是乳腺小梁表现局限性变粗变直,并且局部腺体结构呈紊乱性纠集,丧失了正常形态。④钙化者20例,包括3例患者大量针尖样、分叉状以及短棒状混合型钙化,10例患者肿块大小均匀变现针尖样成簇钙化,4例患者稍有钙化点。⑤2例患者腋下淋巴结致密,没有显著性肿大。

2.2放射治疗后,X线摄影表现①22例患者肿块比疗前发生不同程度降低,6例患者肿块周围毛刺比疗前变短。②12例患者局灶呈不对称致密中,5例患者比疗前致密范围缩小,腺体密度变小,2例患者范围增大,腺体密度变浓。③8例患者结构紊乱、扭曲比疗前明显改善,乳腺结构更加清晰。④20例乳腺钙化患者中,12例患者钙化程度与疗前基本相同,6例患者钙化比疗前增多,而且钙化范围增大。⑤2例腋下致密淋巴结患者略微减小、变淡。

乳腺X线摄影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乳腺癌肿块的形态、大小、密度以及范围等,利用对比分析疗前疗后指标变化情况,可以准确良好的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3讨论

乳腺X线摄影是现阶段一种新型的乳腺摄影技术,通过非晶硅或者非晶硅平板作为摄影成像的载体,把X线曝光信息直接变成X线影像信息形成数字图像,将有应用价值的X线数据全部保存起来,所以系统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对比度,更加容易观察病变组织发生的细微变化。乳腺X线摄影可以分辨出每个层次,可以更清晰的显示出的皮肤、乳晕、皮下脂肪层、腺体等,并且还能清晰显示出微小钙化、密度变化以及乳腺轻微结构等,提高了早期乳腺癌、致密腺体中检出乳腺癌的机率[3-4]。同时还能清晰显示出乳腺癌肿块的密度、边缘、大小以及形态等重要特征。

采用乳腺X线摄影能明确诊断出乳腺癌征象(间接征象与直接征象)。其中,直接征象主要是钙化、结节、肿块以及非对称性局限性致密影。间接征象主要是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静脉影变粗、乳腺结构发生扭曲变形、皮肤增厚、凹陷以及乳晕增厚[5]。以上征象中,常被用于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的有腋下淋巴结出现肿大、局部腺体致密、乳腺结构发生扭曲、钙化、结节以及肿块。

肿块、结节是乳腺癌征象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其包括密度、形态以及边缘等特征。根据乳腺X线摄影显示肿块、结节征象对放射治疗加以评价时,通常认为肿块、结节变小、密度变小、分叶渐浅、毛刺渐短或消失等特点判断治疗效果。治疗后,肿块程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6例患者肿块分叶渐浅,6例患者周围毛刺渐短。反之,肿块、结节变大,密度升高,分叶加深,毛刺增长或更明显均表示治疗无效或病情发生进展,本组患者中未有该征象出现。

钙化也是乳腺癌的一种重要征象,根据乳腺X线摄影显示钙化征象对放射治疗加以评价时,通常认为钙化范围变小或是钙化消失表示治疗有效。反之,钙化范围不变或是增大说明治疗无效,病情发生进展。本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钙化数增多,表现为钙化形态多样,并且分布比较广泛,说明治疗无法控制乳腺癌病情的进展。部分钙化疗前疗后没有显著改变,应该结合病灶其他征象进行综合判断。

乳腺结构出现扭曲变形是临床乳腺癌诊断的一种重要征象。通过此征象评价放射治疗效果时,能利用收缩变形、消退以及进展情况加以评价。本组8例患者放射治疗后,病灶区域结构出现扭曲变形显著性改善,表明治疗有效。

局限性不对称致密主要是乳腺实质内发生不对称局部密度升高,并向四周逐渐变浅,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显著性界限,病灶周围因为水肿形成出现不规则低密度。若是发生局限性不对称致密范围减小,其致密中心的密度逐渐变淡,是放射治疗的有效征象。本组12例患者中,通过放射治疗后,局限性致密出现明显减小,密度逐渐变浅,表明治疗药物比较有效。

与此同时,根据乳腺X线摄影显示出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与密度程度评价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效果。

为了降低评价的误差,还可结合病灶特点,在放射治疗前后择取同一位置,在必要时采取加照侧位、切线位以及局部点压,然后放大摄影。同时由多名医生加以阅片诊断,对病灶表现出的各种征象变化加以综合判断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参考文献

[1]方世明,钱朝霞,陈调仙,等.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15(7):493-494.

[2]姚祺.外科检查、乳腺X线摄影和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23(14):172-173.

[3]高桂芬,张修石,刘晓杰.数字化X线摄影在触诊阴性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0,34(3):230-232.

篇9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CT;诊断;特异性;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19-01

随着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开展,肺癌控制概率明显提高,正常组织并发症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放射性肺炎是恶性肿瘤照射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并发症,对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1]。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线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导致呼吸衰竭。尽CT扫描系统能在精细的解剖层面上显示局部的组织功能,因而能更准确地提供原发灶、区域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的解剖和功能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与分析了放射性肺炎CT的征象与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拟诊断为放射性肺炎患者40例,入选标准:原发疾病为恶性肿瘤;都经过放射治疗;病历资料完整;临床表现早期症状有乏力、气促、干咳或少量黏白痰;患者同意。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2.58±12.57岁。

1.2 CT诊断:患者检查前血糖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 2检验,P

2 结果

2.1 CT征象:40例患者中,有38例经放疗后病理证实为放射性肺炎。CT表现为病灶多样化,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周围可见粗长条状影。

2.2 CT诊断效果:经过CT判断,阳性35例,阴性5例。与病理结果对比,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35/35)和40.0%(2/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放射性肺炎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n)

3 讨论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并发症,接受过根治性放疗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大约有20%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3]。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往往向肺纤维化发展,常不可逆转,且无特效疗法,严重的放射性肺炎预后很差,约有50%的患者于2个月内死亡,因此及时准确的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4]。在临床表现上,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多于放射治疗后2-3周出现症状,常有刺激性、干性咳嗽、伴气急、心悸和胸痛,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气急随肺纤维化加重呈进行 性加剧、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呼吸道症状。并发放射性食管炎时出现吞咽困难。若放射损伤肋骨,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明显压痛。体检见放射部位皮肤萎 缩、变硬,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和磨擦音。有研究资料表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受损肺组织的范围及受照剂量有关。有关文献显示含紫杉醇的化疗方案在放疗后应用,会出现较高的放射性肺炎,如果先完成 化疗后再放疗,由于化疗造成的肺损害与用药有关,停药后即消失,损害不能叠加,则降低了由放、化疗联合应用造成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CT作为一种先进的功能影像技术,在显示原发灶和转移灶方面比常规诊断技术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CT能够提供病变的代谢及病理生理学信息,弥补了常规影像学不能反应病变功能代谢的缺憾,特别是同机融合PET-CT在制定精确放疗计划、减少放射性损伤发生、疗效评价、放疗和化疗后引起的纤维化和残存肿瘤的鉴别[5]。有学者对36例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治疗后4-12周行-CT检查,发现局部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之间具有相关性。还有CT显像从分子水平上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勾画靶区及鉴别肿瘤残存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己广泛应用于临床[6]。本文结果现实,放射性肺炎CT表现为病灶多样化,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周围可见粗长条状影。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40.0%。

总之,放射性肺炎CT的征象表现多样化,诊断敏感性高,可作为判断肺炎发生的重要观察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永,于甬华,刘希军,等.放射性肺炎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8,17(4):325-328

[2] 马恩森,杨志刚.PET/CT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6,9(6):561-562

[3] 丁文.放射性肺损伤[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5(9):813-816

[4] 夏丽天,李而周,李莹,等.胸部肿瘤放疗后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C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18(1):14

篇10

【关键词】 肿瘤放射增敏剂;希美钠;鼻咽癌;放射治疗

Clinical value of tumor radiosensitizer in the radiation therap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GAO Xue-mei,GU Yan.Department of Radiation Therapy,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Sichuan 6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value and sensitizing effect of tumor radiosensitizer (CMNa) in the radiation therap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Methods 35 cases integrated group (CMNa+ radiotherapy) and 35 cases simple group (radiotherapy) by recalling analysis.Integrated group use CMNa 800 mg/m2,diluted with 0.9% normal saline 100 ml,within 30 minutes intravenous drip at 60 minutes to radiation therapy.The medication was sequentially used till the end of radiation therapy.The frequency is two or three times per week and the mediation total is 6000-9000 mg.Simple group only used radiation therapy.Results Short-term effect of the integra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simple group,with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therapy effect increased 37.14% and long-term effect is further observation.Conclusion CMNa is reaction of small,safe,the NPC sensitizing effects of radiation therapy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Tumor Radiosensitizer;CMNa;Nasopharyngeal Carcinoma;Radiation Therapy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占鼻咽部肿瘤的99%以上,且大多数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癌瘤原发部位较隐蔽,自然生存时间平均18.7个月[1]。鼻咽癌对放射线有较高的敏感性,放射治疗被公认为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文回顾分析肿瘤科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70例鼻咽癌(综合组35例,单纯组35例)的临床、放射治疗资料,报告如下,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本组70例鼻咽癌均经影像学和临床病理证实。男5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46.50岁。临床上以鼻阻、血涕、耳鸣、头痛为主要症状。以鼻咽部和颈部肿块为主要体征。

1.2 入组条件 患者知情同意;有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证实;有放射治疗适应证;肿瘤病灶可以客观测量;血象、肝肾功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正常。

1.3 本组70例,综合组(CMNa +放射治疗组)和单纯组(放射治疗组)各35例。综合组采用CMNa (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800 mg/m2,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在60 min内进行放射治疗。2~3次/周,连续用药至放射治疗结束,用药总量为6000~9000 mg。单纯组仅单纯采用放射治疗。

1.4 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采用中国核物理研究院设备制造厂生产的GWGO-80型60Co远距离治疗机(配HMD-1型模拟定位机)。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用鼻咽颅底野(耳前野)、面颈联合野、颈部照射野等,照射野应包括鼻咽、颅底及颈部三个区域。总剂量4500~7000 cGy。

1.5 疗效评价 在放射治疗前、中、后期和放射治疗结束后1月分别进行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病灶进行影像学分析,按照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病变进展(PD)。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见表1)。

从表1中得出,综合组CR与单纯组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组疗效由单纯组28.57%提高到65.71%,提高37.14%,疗效显著。

2.2 远期疗效、本组综合组和单纯组远期疗效正在进一步追踪观察。

2.3 安全性评价 在放射治疗前、中、后期和放射治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进行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反应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综合组和单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本组70例,在放射治疗中照射野局部出现轻微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如腮腺区疼痛、张口困难、咽部疼痛、中耳积液、鼻阻和分泌物增多,经临床对症治疗症状均缓解或消失。

3 讨论

3.1 鼻咽癌约占颈部恶性肿瘤的50%以上,居首位,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黏膜上皮的癌肿,有沿黏膜下侵犯的特征,病变向上可侵犯颅底,向下转移至颈部,并可随血液转移至骨、肝、肺等组织和器官[2]。病因与种族易感性(黄种人较白种人患病多)、遗传因素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鼻咽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一直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原因是多数鼻咽癌为低分化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高,并且原发灶和颈部淋巴引流区域容易包括在照射野内。自40年代起我国即开展了鼻咽癌的深部X线放疗,50~60年代起又开展了60 Co的外照射放疗,并将鼻咽及颈部联合大野照射改为小野照射,减少了放疗反应,并提高了生存率,故放射治疗被公认为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3.2 鼻咽癌等实体肿瘤中,肿瘤生长过快,导致肿瘤血液供应部分不足,使肿瘤组织分为血液供应充足的富氧细胞层、血液供应不足的乏氧细胞层和无血液供应的坏死细胞层。放射治疗是直接效应和利用氧形成超氧离子杀死细胞的间接效应共同作用,故放射治疗对富氧细胞疗效较好,而乏氧细胞内含氧低,对放射治疗不敏感[3]。另外,实体肿瘤内含10%~50%乏氧细胞对射线的抵抗性较正常细胞强,在常规放射治疗时,这部分细胞不被杀死,最终成为复发和转移的根源[4]。放射治疗增敏剂是指能使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增强的一类物质。CMNa是我国自行设计、筛选、研制的具有明显放射增敏作用的新型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为甲硝唑。其亲电子作用能够捕获肿瘤细胞受损分子上的电子,形成靶分子阳离子自由基,使损伤固定,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明显的增强放射治疗效果,同时能抑制DNA修复酶,抑制受损DNA分子的修复及肿瘤细胞的修复,特别是通过抑制肿瘤乏氧细胞的潜在致死损伤修复和亚致死损伤修复,提高了对肿瘤乏氧细胞的杀灭作用和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疗效,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国内吴双等报道[5],CMNa合并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有增敏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降低疗效达CR时所需的放射剂量,无明显毒副反应。CMNa使用方法简单,按800 mg/m2,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在60 min内进行放射治疗。CMNa能维持血药浓度48 h,在48 h后,在体内检测不到,使用安全。结合文献并分析本组病例,作者认为放射治疗配合肿瘤增敏剂的使用,有望不通过增加放射治疗剂量的方法就能加强射线杀伤力,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疗效,同时能减少正常组织的射线损伤,既达到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又能改善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率的目的,且希美钠副反应小,安全性高,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显著,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张天泽,徐光.肿瘤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71.

[2] 周鹏,高雪梅.鼻咽癌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3,4(4):238-239.

[3] 张献波.希美钠对食道癌放疗增效的临床观察.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4):85-86.

篇11

关键词:放射治疗;DICOM协议;医学影像资料

DICCM标准在放射疗法中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大,但在放疗过程中,医学设备涉及量多,数据处理冗杂,或存在误差[1],既干扰放疗精确性,也不利于海量数据资料的存储,严重阻滞了放疗工作效率及质量。为此,本文基于DICOM RT对象的实现,建立起了一个具有统一化、标准化的放疗信息系统[2],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常见的DICOM RT指的是由国家电器制造商(NEMA)在1994年所制定;1996年,基于DICOM标准又加入了SS、DOSE、PLAN以及RT IMAGE四项内容;1999年增加了治疗计划,对其进行了完善[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业界人士一直致力于协议的补充、修改与完善,时至今日,该协议已经由最原始的图像信息进展到涵盖工作流程、TPS参数、剂量处方等诸多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阶段,并以不同实体划分为依据,编制了结构层次图,见图1。

图1 DICOM RT结构化层次定义

RT图像主要包括成像设备产生的放疗图像及信息;RT剂量包括剂量体积直方图、等剂量线等;RT结构集包括感兴趣参考点或区域的选择;RT计划包括控制点、关系、耐受性表、分形以及治疗计划等概念;RT治疗记录包括剂量测量与计算、治疗参数等数据的处理记录。DICOM RT按照DICOM概念,在整体功能实现上主要依托的是5类(SOP类)基本功能单元,见表1。

表1 5类(SOP类)UID

2 结果

以原有的DICOM RT对象为依托,施加了DVH与DRR对象。

(a)DRR对象为放射治疗在计算机TPS中模拟和验证时提供平台,且CT模拟结果主要由DRR所呈现的图像质量决定,较之于普通意义上的文件,RT文件除了一般类文件外,还包括了RT对象自身特有的信息,见表2。

DRR对象特有定义囊括设备射束大小、方向以及参数定义等,具体见表3。只有从实际出发,才有利于DICOM RT的实现。

(b)DVH作为近年来治疗计划系统中用于治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分析,其以频率的形式,可将患者的治疗方案自动生成并评估。DVH在表达上采用了图形表达方式,原始数据对用户并不可见,设置出程序段后,对DVH类型、剂量单位、网格矩阵偏移矢量、ROI序列、不同剂量值、剂量基本属性等进行定义,经赋值后,可实现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综合评价与比较,以获取最优治疗方案,服务于患者。

(c)RT流程的实现。①患者行CT扫描,得到RT IMAGE;②图像模拟,产生系列RT结构集,出具数据基础;③RT PLAN与RT IMAGE等对象基于TPS相继产生;④患者的CT图像、RT结构以及RT PLAN等信息在计划放疗系统中读取后出具治疗计划剂量数据,必要时辅助添加射线修正,生成新的RT PLAN与RT IMAGE;⑤RT PLAN信息经加速器送到验证设备后,经电子束成像后重返回TPS计划;⑥VR与加速器系统对治疗数据定期记录。所有对象通过图像接收后,RT对象操作可采取手动、自动两种方式,根据DICOM定义中的SQL语句执行数据库操作,直到流程结束。

3 讨论

对DICOM RT应用对象进行分析后,获取其定义,并以其为主线来实现放疗信息流程。当前,业界对DICOM RT的完善还处在寻求突破中,通过对放疗中IOD的不断完善,拓展应用范围,随着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会有部分新颖的定义相继加入,并以现有水平实现对其有效管理,促进工作效率与操作质量的提升。

DICOM RT在完善过程中会将DICOM概念与RT流程二者进行整合,进而体现出对医学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促使其在精确放疗领域中的效能发挥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曹瑞芬,裴曦,吴宜灿,等.DICOM-RT解析及在精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12(02);253-255.

篇12

【关键词】 鼻咽癌;磁共振成像;CT;诊断效果

鼻咽癌是指发生在鼻咽腔侧壁或顶部的一种恶性肿瘤。鼻咽癌的发病率已占到耳鼻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 属于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鼻咽癌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等, 其临床症状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头痛、鼻出血和涕血[1]。由于目前临床治疗鼻咽癌常采用放射治疗, 因此需要对患者肿瘤部位、大小及其浸润情况进行及时了解, 并对病灶区域进行精准勾画。然而由于鼻咽癌病灶部位周边组织较多, 同时解剖结构相对复杂, 其中某些还与颅脑相连接, 所以采用传统的造影技术和X线检查无法满足鼻咽癌的临床诊断要求。本文回顾性分析52例鼻咽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 对鼻咽癌的CT与MRI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耳鼻喉外科进行治疗的5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0例, 女22例, 最小年龄30岁, 最大年龄65岁, 平均年龄(45.2±5.4)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切片确诊。

1. 2 方法 使用MRI和CT对所有患者鼻咽部以及颅脑部位进行检查。CT检查采用MX8000型多层螺旋仪, 扫描范围为头顶和锁骨头之间, 电压值为120 kV, 电流值为280 mA, 并适当增强扫描强度, 层距以及厚度均设置为5 mm, 选用碘海醇为对比剂, 静脉注射计量80~100 ml, 注射速度为3~5 ml/min, 注射器选用高压注射器, 扫描和注射间隔时间≤45 s。MRI检查选用高分辨率仪器, 并设置SE序列, 先扫描患者鼻咽部, 再扫描患者颅底部, 增强扫描部位为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 层距为1 mm, 厚度为5 m, 翻转角度为90°。对MRI和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 3 诊断标准 CT诊断鼻咽癌的标准为患者病灶区域的骨质密度高于邻近正常组织, 存在高密度性的斑片状阴影。MRI诊断标准为患者病灶区域内可见较低信号, 未见脂肪高信号、未有骨样低信号, 在对病区加强扫描时发现强化迹象且骨皮质疏松。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鼻咽部位CT检出率为51.9%(27/52), MRI检出率为67.3%(35/52), MRI检查对鼻咽部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χ2=4.2647, P=0.0389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鼻咽癌的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 这是由于鼻咽癌位置较深, 周边均被骨质重叠包围, 所以需要选取穿透性强、吸收少、皮肤热量低的高能放射源[2]。为了确保临床放射治疗效果, 通常会选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鼻咽癌的大小和位置等情况进行判断。其中MRI和CT是目前检查鼻咽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CT通过其精准的γ射线和X线束对人体某部位进行连续的断面扫描, 其时间段和图形清晰;CT成型的图像通过灰度的不同反应机体组织对X线的吸收情况。研究报道, CT的临床诊断价值主要体现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上, 此外还可对寄生虫、肉芽肿、脓肿、颅内肿瘤等进行检查, 然而CT检查辐射量较大, 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3]。MRI即为核磁共振, 是一种断层成像技术, 主要通过磁共振的方法从机体上得到电磁信号, 以便对人体信息进行重建。MRI实际上属于物理现象, 其机制为通过对处于静磁场中的患者施加特定频率脉冲, 激励机体内的氢质子使其产生磁共振, 在停止脉冲发射后氢质子会在弛豫过程中发生MR信号。在对人体的全身诊断中均可使用MRI影像学检查, 尤其对颅脑的诊断效果更佳。

CT和MRI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均为数字图片, 然而MRI成像图片无骨性伪影, 可实施任意角度的切层, 因此MRI检查在对相关疾病的成像显示上要优于CT检查。此外MRI不需使用血管造影剂, 对患者血管不会造成伤害。另外MRI影像图片的分辨率明显高于CT影像图片的分辨率, 可更加及时且清晰地发现病变部位。梁碧玲[4]研究报道, 对鼻咽癌患者的MRI和CR检查时发现, CT检查鼻咽癌时仅能从鼻咽癌密度上对病灶部位和正常组织进行区分, 其检查准确率不高, 而MRI检查时可准确显示患者骨样低信号。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耳鼻喉外科进行治疗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 并对MRI和CT的检查鼻咽癌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MRI检查诊断鼻咽癌时对鼻咽部位和颅底部位的检出率均要明显高于CT检查(P

综上所述, 对于鼻咽癌患者不管是检查鼻咽部还是检查颅底部, MRI的诊断效果均要优于CT。

参考文献

[1] 杜超. MRI和PET-CT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10):1474-1476.

[2] 韩晶, 刘念龙, 叶峰, 等.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10): 1635-1638.

[3] 张兰芳, 黄生富, 魏宝清, 等. 局部复发鼻咽癌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放射学实践, 2011, 26(1):17-21.

篇13

问:我患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已有8年,不知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上海李涛

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病变血管剥脱手术是目前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这属于小手术,1小时左右就可完成,术后恢复快,可完全恢复劳动力。

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鱼肝油酸钠溶液)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由于要求高,疗效不确切。

弹力绷带捆扎法。小腿上抬回血后用弹力绷带捆扎,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具体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法,还是请医生确定为好。江苏省级机关医院赵瑞津

何谓介入放射治疗?

问:我有一亲戚,最近被诊断为肝癌,医生建议做介入放射治疗。请问,何谓介入放射治疗?

南京何易

答:介入放射学是近10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如癌肿、心血管疾病等。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大致程序是,在影像的引导下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行血管造影,并进行药物灌注,以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及体腔引流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介入放射治疗的发展与普及,不仅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和众多患者的欢迎,而且极大地刺激着电子、物理、化学、激光、计算机、生物医学等众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断研制出更多的医疗器械,以满足介入放射学发展的需要,使介入放射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江苏省人民医院介人放射科陈惠珠

患水痘为何不能用激素?

问:我儿患了水痘,病初曾误诊为皮肤过敏,服用过3次地塞米松,结果症状加重并产生全身不适。请问这是为什么?

江西九江樊静

答:激素类药(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有非特异性的抗炎、抗过敏、退热和减轻全身症状等作用,但也有不少副作用,可影响人体防御功能,抑制免疫反应,降低对病毒或细菌的抵抗力,用之不当可使病情急剧恶化。水痘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情况下禁用激素,如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必须应用时,需谨慎并酌用有效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南京市第二人民医院包树德李天霞

“螺旋藻”有什么营养价值?

问:我在药店看见有螺旋藻片出售,不知道螺旋藻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营养价值?

无锡江舟

答:螺旋藻是35亿年前就生长在热带碱性湖水中的一种蓝绿色水生藻类。由于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细胞壁不含纤维素,易为人体吸收,有较好的保健和治病功能,被联合国作为拯救地球的食用藻向全世界推荐。目前,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螺旋藻生产量已达3000余吨,我国的生产量达500多吨,约占世界产量的1/6,成为名副其实的螺旋藻生产大国。

螺旋藻被称作为全料营养冠军,1克螺旋藻等于1000克蔬菜的营养总和。在螺旋藻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粗蛋白含量高达60%以上,极易被人体吸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可改善营养不良;它的铁质含量高,对缺铁性贫血有较强的治愈能力;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对纠正恶性贫血作用显著;还含有独特的藻蓝蛋白,对防癌治癌有一定的作用。此外,螺旋藻在降压降脂、美容减肥、纠正儿童偏食厌食、治疗糖尿病及减缓老年痴呆症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篇14

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领域中知识和设备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医疗没备不断更新换代。医学影像设备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相继出现CT、核磁共振(MRI),以及CR、DR、DSA等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不是原先单一X线透视和摄影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综合。随着医学影像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影像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的展开、分子影像学的应用,体现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这将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新时代医学影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放射科没有一支好的影像技术队伍,就会为临床诊断带来很多不便,甚至误诊、漏诊。本文浅谈一下新时代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1医学影像技术学发展的特点集中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随着CT、MRI、CR、DR、DSA等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出现与应用,照片图像也由原来屏片系统的模拟图像转变为数字图像。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使图像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且数字化图像便于存储和传输。目前,全国大部分大中等医院已经普遍应用了X线数字成像设备。医学影像技术的网络化。PACS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开发新型影像学技术,如远程放射学和远程介入治疗等。PACS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图像的存储、查询、管理、无胶片化、远程传输和诊断等问题,而且为影像学科的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例如,临床医生可以在网络上互相调阅各种医学影像学图像,进行后处理,统一发出所有影像学检查的综合报告,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服务,为建立“大影像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化。不同设备、不同图像、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融合即是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将多源数据协同应用,进行空间配准后,产生一种全新的信息影像,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时融合了各种检查的优势,从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标准化。影像学科一体化及远程放射学都需要统一的影像质量和影像技术的标准。

2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求

思想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强烈的专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要克服自卑感,坚决反对诊断第一、技术第二的错误观点。由于技术人员处在第一线,直接与病人接触,所以要牢固树立以被检者为中心的理念,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一切为了患者。注重团体精神,互相配合,充分把握各个环节,才能认真完成患者在放射科的检查、治疗工作。在思想上要把技术路线向以下3个方面转移:灯箱上的照片硬拷贝向软拷贝的影像质量评价转移;单一的图像技术向具有综合图像诊断技术的能力转移;单纯的技术操作,向发挥设备、软件功能最优化的能力转移。没有影像技术人员第一线的辛勤工作,也不能体现诊断医生的诊断价值。专业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使医学影像技术学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涉及面较广,包含放射物理、人体解剖和生理、药理、临床医学、影像设备、影像技术、影像诊断、电子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知识、放射治疗、暗室化学、高等数学、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因此,技术人员要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临床应用;掌握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操作技术以及必需的外语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继续教育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危机感。加强自身专业学习,定期学习交流,阅片评片,分析照片质量,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增加见识,选送部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参加技术培训,组织有丰富经验的技师定期对年轻技术人员讲解技术操作经验和理论基础,增加基础理论学习。医学影像技术应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建立高等专业教育体制,增加高层次的培养渠道及强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现行的教科书和培训教材要及时更新,以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技术人员队伍应该由大学程度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外语素质要求。务必加强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学习,只有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才能阅读和设定设备的各种参数,了解设备的性能,掌握其安全操作,了解国外新技术的信息,吸取先进经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能,才能很好地操作越来越智能化的新型医学影像设备,才能完成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对外宾的接待和检查工作也能顺畅的进行,避免遇到语言不通的尴尬情况,这是新时代的基本语言能力要求。道德素质要求。要加强职业道德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学习,严格掌握医学影像的适应证,尽可能以最小的辐射剂量来获得最大的诊断信息,要把辐射剂量最小化的原则提高到职业道德,对人类、对自己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心理素质要求。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岗敬业,认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自已的工作,最终达到为患者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