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民技术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自从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之后,全国各地都在为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而出谋划策。从2008年年末开始,江西、湖北、四川等农民工密集地区都出现了由政府组织的面向农民工的网络招聘和免费学电脑现象。
虽然从短期来看,这对帮助农民工再就业所能起到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毕竟迈出了象征性的一大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农民工群体就业、培训的意义不言而喻:从短期来说,关系到这次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的解决,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国家的农村产业升级,以及我国农村改革的成败。
细看如今的教育信息化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公共教育以外的面向青少年和中高端职业群体的教育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信息技术在这其中的应用也非常普及;但与此同时,真正需要信息技术来产业化的领域,也就是面对农民工、城市基层劳动者、下岗职工的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却相对冷淡得多。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指出,我国农民工信息化问题涉及的人口可达到5亿,但目前采用网络形式“上网找工作”的农民工仅仅占到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可以想象这是多大庞大的一个信息技术消费群体,其中等待挖掘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为什么现实的需求与市场的发育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诚然,包括农民工人群在内的基层劳动者缺乏支付力是最关键性的因素,他们买不起电脑,也花不起学费。缺乏消费能力,就很难吸引网络招聘、培训机构的注意,整个农民工信息技术职业培训市场就很难产业化。
因此,衍生出一系列问题:谁应该为农民工的信息技术职业教育买单?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类似一些以农民工为服务对象的网站。比如,“西陆劳务电子商务平台”就是这样一家基于电视媒体、电话和互联网手段搭建的中介平台,主要提供提供就业信息与劳务转移服务。到2008年10月底,该平台累计收到了30万个农民工的求职需求,为农民工们提供就业指导,成功为3.5万个找工作困难的农民工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但这只是一个个案。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学电脑现象,依然是由政府或者政府下面的官办机构(教育部、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等部委)牵头组织为主,用人企业或其他力量很少参与进来。
政府当然应该在这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只靠政府力量是不行的,农民工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要真正形成大规模,还需要市场的推动,形成产业化,才能有持续不断的原动力。
虽然过去对“教育产业化”充溢批评之声,但事实上相比其他教育领域,农民工的信息技术培训才是真正需要产业化的。
关键词:现代农艺;培训;策略
我国经济若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让更多的人才更倾向于有关工业方面的生产工作,从而让农业生产人才逐渐成为了稀缺资源。面对这样的局面,相关工作者必须要加大对现代农艺的培训力度,以此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
一、现状
现代农业技术能否得到提升和有效的推广,农艺培训水平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提升农民收入以及劳动素质,是加强农产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1.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正在一步步的加强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农业生产需要在技能上进行不断地更新,并加强相应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农业技术跟得上时展的脚步。现在,农艺技术培训工作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这因此让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逐渐的得到了提高,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2.农业生产以经验种植为主
尽管目前很多农民都接受了农业培训,不过他闷闷仍然在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原因则在于大多数的农民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很难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所以只能继续采用体力劳动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尽管一些农业试图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来进行生产,但苦于得不到系统的专业性指导和相应的配套设备,因此让农艺技术的推广工作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相关策略
1.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则
在培训工作方面,应该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农艺技术培训工作的有力时机,搞好对内加强培训,对外提高输转的工作,这样既能够提升农民的素质,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目前,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要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要通过对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去合理的安排培训内容,这样就能够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好能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让农民去了解一些其他技术,这样的话,就可以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从而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2)加持整体规划的原则。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通过对每个乡镇实际情况的了解,来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就会保证培训方式能够符合当地农民的需求,而且也可以防止出现重复同一种技术培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节约市场资源。
(3)坚持理论与实践内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不但要加强农民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这样就会进一步的加强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同时也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培训的效果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2.创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
在农民现代农技艺术培训工作中,创建一个具有广泛覆盖面的工作运行机制,以此保证各种培训环节能够按时进行,同时还要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并创建农村工作部前头的工作机制,这样就能够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要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以便可以对培训期间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3.注重以现代化的方式来进行传播
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时效性,采用比较便捷的形式将全新的现代农业技术传授给接受培训的农民,例如在培训有关农业种植方面的内容的时候,最好不采用集中学习的形式,这么做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很难让农民全面掌握培训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相关培训人员可以采用网络手段以及创建农科知识传播体系来对农民实行在线学习和指导工作,比如再讲有关病虫防害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相关的教学视频,这样就会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如此一来,不但让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农艺技术,而且还会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另外,培训人员还能够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在线辅导,从而可以让农民对知识掌握的更加透测。
4.创建长期农业服务体系
创建一套完善的农技艺术培训考评体系,并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同时,还要增强对所有地区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这样就能够保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作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例如农民在进行农艺技术考核的时候,要将培训工作是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做为主要的参考指标,以此来全面的衡量培训的实际效果。在培训期间,真正的做到有监督、有考核、有效果,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增强现代农艺技术以及农民的生产水平。
5.构建长期农业农艺服务体系
要创建一个完善的现代农艺技术培训服务体系,保证培训费用能够更加的合理。同时,还要借助政府的协助来推动农艺技术的培训工作,这样就会更好的加强我国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提升。总体来说,就是要强化农艺技术的设施建设,推动农艺技术信息化培训的水平,并创建一个农民创新运用指导中心,目的就是要把农民在生产期间所掌握的经验运用到现代农艺技术的推广工作中,从而让农业的生产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Y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现代农业技术能否得到提升和有效的推广,农艺培训水平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想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要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则、创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创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等相关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争取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方案,从而让现代农艺技术的培训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三炳.浅谈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J/OL].学周刊,2016(08):21-22.
[2]史方冉.浅谈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J].新农村:黑龙江,2014(14):286-286.
一、实行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为扎实有效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村支部高度重视培训工作的落实。成立了以支部书记杨健为组长,支部副书记袁忠、成卫星为副组长,及其他村干部张红、宋李丹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袁忠副书记具体负责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日常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整体联动,统筹协调。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二、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
针对我村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村还有许多农民的观念和技术相对落后,在农业种植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按经验种植的观念十分普遍,科学的方法还没有得到有效重视。针对这些情况,我村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则,积极创新,采取了适合我村实际的教育培训方式。在培训师资上,我村聘请农业专家及有关农业技术能手,在培训方式上,我村采取了课堂理论培训,课外田头培训;由课堂的大集中到分片小集中,突出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专家能人的讲解,开拓了参训实用人才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和致富本领。为了使培训工作不走过场,确保实效,同时我村按需施教,按照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不同行业的要求,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行整体推进,转化培训成果
在培训工作中,我村结合乡情,以本地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实用人才技术技能水平为目的,重点对葡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培训,依靠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初步达到了提高培训效益,转化培训成果的目的。同时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农为本,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打破他们单一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实现向有地方特色、有科技含量的规模化种植、养殖转化。要求将有培训需求的从业人员进行摸底,并将每人基本情况、想学的专业进行登记,汇总后上报。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数量、所学专业进行筛查,最终将确定培训人员名单和培训内容。同时,与市科协、市农业局及镇政府等部门衔接好与培训专业相对应的授课专家,并与专家拟定培训计划,然后下发举办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班的通知。通知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的方式。整个培训过程都是为农村从业人员更好地、更舒适地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认真教学,旨在学以致用
关键词:农民技术培训;乡村精英;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普通村民口中的"能人",他们在村民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农村中,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不断发展,乡村精英在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理论背景
(一)关于农民技术培训概念的界定
本文涉及到"农民技术培训",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概念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则是指:对未来或现有的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施行的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各类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教育。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范围包含现有从业农民,也包含未成年但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少年农民。其次,强调一定的文化基础是由教育的基本规律所要求的,职业教育不是文化教育,必须有一个知识基础,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再次,农业职业教育是基础,但不是全部,职业教育是包含各类适合农民生活与发展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大职业教育。
在社会学中,精英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分层的概念。所谓精英,是指某一社会中占据高级职位的人,包括权利、财富、名望和知识。将精英理论与当今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关于中国乡村精英的研究。
对乡村精英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国家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时一部分有经济头脑、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管理的人把握机遇,率先富裕起来。本文立足于乡村精英理论,旨在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着重探讨乡村精英在引导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结合案例分析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案例介绍
蒋家寨村位于杨凌示范区境内,离杨凌区约有3公里,有农户404户,总人口1404人,产业结构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养牛户约占全村人口的40%多。该村的养奶牛的历史颇为悠久,从80年代后期就有人养奶牛,从 95、96、97年开始规模化,出现了一些养殖大户,而从02年开始,该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依托杨凌农科城,陆续建立了三个养殖小区,由以前的农户散养的方式转变为集中的规模养殖,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小区实现了挤奶的机械化,杜绝了掺水现象,提高了了牛奶的质量,打开了销路。村民只需交纳水电费及小区占地租赁费即可入区饲养。
(二)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1、示范作用:乡村精英可以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就是效益驱动。村民看到养牛有力可图,才开始纷纷养牛,这是前提。其次是经验借鉴。养牛精英的存在使得一般农户在发展上有了借鉴,并且可以避免很多风险。第三,乡村精英们往往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奶牛发展的条件。
2、组织凝聚作用:1998年由蒲世全牵头成立了奶牛协会,有80%的养牛户约100多户加入了奶牛协会。养牛协会主要花了不少力气对农民进行养牛技术培训,并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在对外联系市场方面,对提高牛奶的收购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民结成集体后,奶价可以比零散的收益提高30%左右。
3、技术支持:养牛精英是懂科技,会运用知识的群体,他们对奶牛养殖的丰富知识可以帮助村民解决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以蒋全虎为例,长时间的养牛过程中自己积累的经验及通过专家的技术讲座,现在已经是村里的兽医,村里养牛方面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找他,小区的免疫也是他负责的。 所以,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思考与讨论
在初步采访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本身的经验,我们对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为以上几点。但是随着调查采访的深入开展,发现该村有像一部分农户没有加入到养殖小区,依照"经济人"假说的观点,很难解释这种现象。农民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农民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上述积极作用外,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很多学者在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的时候更多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这种教育本身的缺陷,如 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二是社会环境对农村职业教育甚至整个职业教育的忽视,这里包含国家政策的偏重和受教育群体对这种教育的轻视。
我们在针对农民实施职业教育,尤其是这种短期的技术培训的时候,必须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农村中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从分利用乡村精英各种优势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相关负面因素,从而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遇春 吕卫东 朱宏斌 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 教育与职业 2003年19期
2、刘德忠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经济精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46卷第4期
3、李军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精英与社会资本建构[J].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006(4)
关键词:农广校;实训基地;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09
1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农广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要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结合办学宗旨,进一步明确实训基地基本功能,为理清建设思路指明方向。
1.1建设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
在当前的形势下,为满足农民职业教育的需求,农广校应当积极转变实训基地建设的传统观念,将消耗型的实训基地变为生产经营型的实训基地,把相关的教学工作与生产实践统一安排,使两者之间形成紧密结合,在发挥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的同时,完成生产任务,这样不但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还能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降低办学成本,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可将教学实训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提升教学实训的技术含量,为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此外,农广校应充分发挥出自身资源优势,在实训基地中开展多种服务,如农业技术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使实训基地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1.2以培养学员职业技能为目标
对于校内教育教学而言,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并使学员可以从中获得与从事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学员在实训基地中除了完成一些专业技能的学习之外,还能接触到本行业最新的技术,这对于学员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借助实训基地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可以为学员在校学习期间提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机会,当学员学业期满后,除了能够拿到毕业证书之外,还可以拿到1~3种职业资格证书。
图1 农广校实训基地的校内实训功能示意图
1.3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培养实用型人才是农广校多年来秉承的办学宗旨,基于这一前提,农广校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应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可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为讨论、动手实操、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学员当成主体,这有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应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是将理论笔试改为专业技能考核,由此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实训基地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可将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的教材改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利用实训基地加大学员的实训力度,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
1.4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农广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同于一般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其应当承担起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实训基地要向广大农民学员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与示范,如绿色蔬菜、优质秧苗、软管微灌栽培等产业技术,使农民也享受到实训基地建设带来的好处。实训基地还要为农业加工企业、农民生产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全面提升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为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
2.1有利于增长学员见识
在农广校实训基地中,涵盖了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以及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设备,能够让学员对农业生产形成新的认识,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技能。通过带领学员在实训地基进行参观、实践,可让学员接受到专业化的农业知识技术培训,增长学员的见识,丰富学员的技能。
2.2有利于优化配置教学培训资源
知识和科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高产增收的重要保障。农广校建设实训地基,可以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先进农技推广等活动,使实训基地由服务于校内学生,拓展到服务于校外农业技术人员,有助于实现农业教学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出较高的社会应用价值。
2.3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技能
农广校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模式,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可以为学员提供实践操作场所,让学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使学员更加深入地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结论
总而言之,农广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着力建设集专业实践教学、农民技术培训、农业生产实践、农业科技研究、先进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根郭勒.切实加强农广校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1):32-34.
[2]朱启酒.论农广校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北京市农广校参与“新农村、新农民、新文化”建设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03):43-45.